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护理

2024-06-18

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护理(共6篇)

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护理 篇1

脑脊液漏的护理:

脑脊液漏系指各种原因造成颅内外沟通, 脑脊液随脑搏动外溢的现象。分为外伤性及非外伤性两种, 外伤性脑脊液漏约占90%。在脑脊液漏中, 鼻漏发生率约为80% , 耳漏约为20% , 且易自行闭合。脑脊液漏的病理解剖基础是蛛网膜、硬膜破裂及颅骨缺损。根据颅底骨折征象或明确的手术史, 发现自鼻腔或外耳道流清亮或血性液体, 大多脑脊液漏可予确诊。多数的脑脊液漏可以自行愈合, 不需确定脑脊液漏漏口的位置。但部分患者因漏液量少或迁延不愈, 往往需要采用相应手段去确诊并确定漏口位置, 进而施行手术治疗。类型:

脑脊液漏分为自发性、创伤性和术后脑脊液漏;

自发性脑脊液漏较为罕见,可能与颅底及硬脑膜畸形有关。创伤性脑脊液漏好发于颅底骨折,前颅窝中颅窝骨折各有不同部位的脑脊液漏。

术后脑脊液漏,脑脊液伤口漏(皮漏),手术后脑膜修补不善所致。急性期脑脊液漏(一周左右自行停止)

延迟性脑脊液漏(迁延不愈,时停时漏,导致颅内感染,反复发作性脑膜炎)症状与体症 鼻漏:

急性期

多见于前颅窝骨折 熊猫眼/眼结膜下出血,伴有嗅觉丧失或减退,亦有伤及视神经、动眼神经 延迟性脑脊液鼻漏 由于突然咳嗽、用力引起颅内压力突然升高,脑膜破孔开裂,漏出液为清亮的脑脊液。病人坐起、低头时漏出液增加, 仰卧时液体流向鼻后孔而下咽,或积于蝶窦及其他副鼻窦腔内,病人自觉平卧时减少或停止。

耳漏

颅中窝骨折累及鼓室所致 ,脑脊液流入鼓室,耳鼓膜有破裂时溢液经外耳道流出,鼓膜完整时脑脊液可经耳咽管流向咽部甚至由鼻后孔返流到鼻腔形成鼻漏, 岩骨骨折后累及面神经及听神经,偶尔伤及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颞岩部骨折可见Battle氏征

伤口漏(皮漏)

术后脑膜修复欠妥或创口感染愈合不良而引起,造成大量脑脊液流失,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很易引起脑膜炎及脑炎。

治疗: 非手术治疗

抬高床头30度,患侧卧位休息,使脑组织沉落在漏孔处,以利于贴附愈着;

清洁鼻腔、耳道,避免抠鼻、咳嗽、用力屏气。保持大便通畅,限制液体入量; 给脑脊液分泌减少的药物; 腰穿引流; 积极抗感染。脑脊液漏的护理 护理重点: 早期发现 保持清洁 预防感染 促进漏口及早愈合

(一)及早发现脑脊液漏

(二)促进漏口愈合

体位要求:脑脊液漏者可借助脑的重力作用压闭漏口。一般均采用头高30度,借助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贴附在硬膜漏孔区,促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或减轻脑水肿。头高位持续在脑脊液漏停止3~5天。

避免颅内压升高:颅内压增加使颅内外压力差加大,可以促使脑脊液外流,使漏口不易愈合,还有可能诱发新的脑脊液漏。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保持颅内压的平稳,防止颅内压骤升是十分重要的。避免情绪激动 呼吸道管理 保持大小便通畅 控制癫痫发作 及时有效降压治疗

(三)预防感染

抗生素的应用:根据细菌培养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最好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静脉途径用药。局部的清洁:及时清洁鼻前庭血迹和分泌物;定时清洁并消毒漏口周围的皮肤和粘膜;不可擤鼻、挖鼻、填塞、滴药冲洗,禁忌经口鼻吸痰、插胃管;因口腔与耳道、鼻腔均有管道相通,应加强口腔护理,定时用口泰或呋喃西林漱口,防止交叉感染。环境的要求:防止交叉感染

避免腰穿:以免颅内压骤然降低后,已外漏污染的脑脊液返流致颅内感染

(四)严密观察病情

观察记录脑脊液的性质、颜色和量 严密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的发生 有无颅低压症状

观察肺部体征,有无合并吸入性肺炎

(五)积极配合治疗 腰蛛网膜下腔硅胶管持续引流 口服抑制脑脊液产生的药物 中药治疗脑脊液漏

补血活血——方中、首乌、枸杞、川芎、丹参,有利于组织新生和修复

利水渗湿——泽泻、茯苓,可使颅内压降低,是使漏得以愈合的前提。

清热解毒、燥湿——黄芩,抗感染 镇静安神、健脾和胃——珍珠母、焦山楂、甘草 脑脊液漏修补术

脑脊液鼻漏病人的护理重点在于及时发现、早期治疗,积极预防逆行性感染,避免颅内压增高,促进漏口尽早闭合。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争取病人配合是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2008年5月—2010年2月我科行腰椎手术78例, 并发脑脊液漏2例, 发生率为2.56%;男、女各1例, 其中1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手术, 1例为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术后严格床头交接班, 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引流管是否通畅, 观察病人有无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脊膜刺激症状, 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 注意病人体温变化, 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 基础护理

①术后返回病房时, 护士要安置病人于正确体位, 避免脊柱扭曲。正确放置引流管, 严密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向医生询问术中情况, 查看手术记录, 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护理。②病人术后长期卧床, 应注意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 加强皮肤护理, 病室经常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流通[1]。③控制诱发因素。病人为适应术后卧床排便的需要, 术前应练习床上大小便, 嘱其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以促进切口愈合和骨质融合, 增强抵抗力。保持大便通畅, 勿用力排便, 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给予富含粗纤维的食物[2]。同时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引起咳嗽、打喷嚏。术后绝对卧床, 禁止做腰背肌、腹肌锻炼, 勿使病人坐起或站立等使腹压骤然升高, 致使脑脊液外漏出现或加重[3]。

2.3 体位护理

体位是治疗脑脊液漏的重要方法, 一旦确诊为脑脊液漏出, 及时改变原来的平卧位为去枕平卧位或俯卧位, 采取头低足高位, 抬高床尾10°~30°, 直至脑脊液漏愈合, 在愈合前禁止病人下床活动。拔出引流管后, 切口用蝶形胶布牵拉固定, 腹带加压包扎, 局部沙袋压迫, 有利于漏口愈合[4]。

2.4 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

①术后引流管常压引流, 妥善固定, 保持引流通畅, 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并检查引流管引流是否通畅, 避免扭曲、受压、反折脱落或堵塞, 引流装置应低于引流部位, 每日更换1次引流袋, 严格无菌操作[5], 更换时应夹紧引流管。翻身时妥善固定, 防止牵拉。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 并做好记录。正常引流液为暗红色血性液, 一般引流量24 h不超过300 mL。术后1 d~5 d若引流出淡红色液体进行性增多且颜色变浅或转清[6], 应考虑脑脊液漏。必要时化验, 以明确诊断。本组1例病人引流过程中出现轻度头痛、恶心等低颅压症状, 经减慢引流速度, 抬高床尾后症状缓解。③脑脊液引流量明显减少后 (每天<100 mL) , 拔出引流管, 拔管后继续保持治疗体位2 d或3 d。经采取上述处理措施, 本组2例病人在7 d~10 d漏口愈合。

2.5 预防感染

①遵医嘱应用敏感且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防止逆行感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适当进行营养支持, 补充白蛋白、电解质, 防止电解质紊乱。②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随时观察切口及置管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现象,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 防止感染。③经常更换床上被服, 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保持病室空气清新, 温、湿度适宜, 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 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

2.6 心理护理

脑脊液漏病人由于活动受限、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大以及担心治疗效果, 常表现出焦虑、烦躁, 尤其是伤口漏的病人更加明显。对自己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极度的敏感、紧张, 缺乏脑脊液漏的相关保健知识, 不听护士的劝告, 不能绝对卧床休息。因此, 护士应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 实施心理、生理、社会全方位护理, 以亲切、和蔼的问候取得信任, 以耐心、细致的倾听引导其倾诉内心的不安, 用关心、体贴的话语支持和鼓励, 以商讨、建议的方式充分调动病人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 激起其获得相关知识和信息的欲望。通过以上工作, 在病人住院期间消除了病人思想顾虑, 其情绪逐步稳定, 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主动参与疾病治疗和自我护理。

3 小结

随着脊柱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用于治疗腰椎疾病在解除痛苦、恢复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明确疗效, 但是一旦发生术后并发症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腰椎的局部软组织丰富, 肌肉覆盖厚, 引流管通道容易自行回缩闭锁, 腰椎段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 术后护士主动向医生询问手术情况, 了解病情, 做到心中有数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密切观察切口及引流情况, 保持敷料干燥预防感染, 且有重点地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鲁秀平, 严晓云, 李卫平, 等.脊柱后路再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20) :18-19.

[2]贾红梅.腰椎间盘镜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综合版) , 2008, 10 (11) :127-128.

[3]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365-366.

[4]刘弘.难愈外伤性脑脊液漏的手术治疗[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6, 16 (5) :86-87.

[5]李凤英, 朱雪凡.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观察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27 (12) :1511-1512.

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护理 篇3

(垦利县人民医院山东垦利275700)【中图分类号】R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77-01 颅底骨折脑脊液漏,属隐性开放性骨折,护理不当可引起颅内感染。2009年03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患者89例,男63例,女26例,平均年龄36.5岁。经合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无1例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改善病室环境最好将病人安置在单人病室,限制、减少探视人员,病室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每日紫外线消毒病室1次,每次30min。2 体位与休息正常脑脊液为清水样,无色透亮。颅底骨折早期,血性脑脊液漏易與耳鼻道损伤出血相混淆,可将标本滴于沙布或吸水纸上,如见血迹外有月晕样淡红色浸渍圈,则可判断有脑脊液漏。确诊为脑脊液漏后,让患者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休息,使患者处于头高位,头偏向患侧,其目的是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粘附在硬膜漏孔区,促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防止复发,体位应维持到脑脊液漏停止后3-5d,绝大多数病人在伤后1-2w内漏口常能自行愈合。3 加强耳鼻、呼吸道及口腔护理枕上垫无菌巾,及时清除鼻前庭或外耳道内的血迹和污垢,防止液体逆流。在鼻孔处或外耳道口松松放一无菌干棉球,浸湿后及时更换,24h计数以估计漏出量。避免致颅内压增高而加重脑脊液外漏或引起气颅的动作,如擤鼻涕、打喷嚏、用力咳嗽、屏气排便等。禁止挖耳、抠鼻,严禁经鼻腔吸痰或插胃管、耳鼻滴药、冲洗和填塞等,脑脊液漏病人一般不做腰穿。对呼吸道分泌物多的病人,可让病人深呼吸、浅咳,给予生理盐水10ml+沐舒坦10mg+地2007年第15卷第10期塞米松5mg雾化吸入,每日2-3次,使痰液稀湿易于咳出,必要时可经口吸痰。加强口腔护理,早晚各1次。4 饮食护理选择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每日补充果汁或菜泥、香蕉等,也可用温开水冲适量蜂蜜口服,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不宜进食刺激性和坚硬需用力咀嚼的食物。若出现便秘,可用开塞露或缓泻剂,以免用力排便致颅内高压。5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征象,每日测体温四次至脑脊液漏停止后3d。引起颅底骨折的暴力较大,一般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脑伤,很可能继发脑水肿、肿胀、颅内血肿,脑脊液漏推迟了颅内高压症状的出现,但一旦出现,抢救更为困难。故必需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注意有无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并做好病情记录;当大量脑脊液外漏时,可导致低颅压,病人表现为意识淡漠、头痛、头昏,视力模糊,尿量减少等症状。发生低颅压时,应取平卧位,减少脑脊液流失,同时遵医嘱静脉补液。6 心理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需长时间卧床,日常活动受限,治疗费用高,患者往往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另外,对疾病知识缺乏,担心预后,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的病人大都表现恐惧,尤其是伴有脑损伤症状的病人。护士要做好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让病人了解颅底骨折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另一方面做好家属工作,让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配合,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以促进早日康复。

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护理 篇4

我科2005年9月-2009年9月共施行脊柱手术416例, 手术并发脑脊液漏9例, 由于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 均治愈出院, 无一例引起脑脊髓膜炎,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例, 男6例, 女3例;年龄32~73岁, 平均47岁;脑脊液漏均发生在腰段, 其中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5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 腰椎滑脱1例, 均为后路手术;发现时间为术后1~3d, 均为保守治疗后痊愈, 无一例发生脑脊髓膜炎, 脑脊液漏停止时间为3~9d, 平均4d。

2护理

2.1 病情观察

术后及时向手术医师询问术中情况, 查看手术记录, 了解术中有无硬脊膜损伤及硬脊膜缝合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护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每小时1次, 直至平稳;定时巡视病房, 询问病人有无头晕、头痛、腰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

2.2 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脊柱手术后一般放置引流管, 以防止渗血积聚造成对脊髓的压迫。保持引流管通畅, 着重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早期发现脑脊液漏可以通过观察切口引流液进行诊断。正常引流液为血性液体, 术后24h内一般不超过300ml, 以后逐渐减少;若引流液的量明显增多且稀薄, 颜色变淡, 提示有脑脊液漏;鉴别脑脊液漏的方法为将1滴引流液滴于纱布上, 若血迹周围出现淡红色血晕即为脑脊液[1]。术中已发现硬脊膜破损或疑有脑脊液流出者, 术后引流管不宜负压吸引, 可接无菌引流袋进行常压引流。发现脑脊液漏应尽早 (24h内) 拔管 , 切口采用加压包扎。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淡红色或清亮液体渗出及有无皮下积液。本组3例脑脊液漏出现在术后第1天, 5例出现在术后第2天, 1例出现在术后第3天。

2.3 体位护理

体位对脑脊液漏的处理至关重要, 一旦出现脑脊液漏, 应绝对卧床, 腰椎手术患者及时抬高床尾20~30cm, 取俯卧、头低脚位高;颈椎及胸椎手术患者取去枕平卧位[2];直至脑脊液漏愈合, 以降低局部脑脊液流量, 减少脑脊液漏出, 促进硬脊膜裂口愈合。单纯的俯卧位病人往往难以坚持, 为减轻病人的不适, 笔者采用俯卧位1h, 侧卧10min交替进行的办法, 本组9例病人均能耐受。对已有感染的脑脊液漏, 不能抬高床脚及加压包扎, 以避免下腹部炎性脑脊液流向脑部或椎管其他部位, 形成或加重脑膜炎[3]。

2.4 避免脑脊液压力增高

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可使腹内压增高, 导致脑脊液压力增高, 引发硬脊膜出现裂痕促发脑脊液漏或影响脑脊液漏破裂口修复、愈合。因此, 术后要注意保暧, 防止患者受凉感冒, 尽量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鼓励患者进食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和粗粮, 以软化大便, 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防治便秘。

2.5 预防感染

脑脊液外渗, 漏口及皮肤切口难以愈合, 容易引起逆行感染, 甚至波及颅内危及生命, 应杜绝一切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 保持床单的清洁, 限制陪护, 减少室内人员流动, 遵医嘱应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和减少脑脊液生成的药物, 加强全身支持治疗, 增加抵抗力, 并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尤其要注意患者有无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2.6 心理护理

出现脑脊液漏后, 患者往往很紧张、恐惧, 加之并发脑脊液漏需采取被动体位, 患者比较痛苦, 甚至难以坚持。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 给予细致的照料,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并向患者说明外漏的脑脊液类似于血浆, 人体每天都可以自生脑脊液, 少量外漏对今后的劳动及生活都无影响, 只要积极配合治疗, 很快会痊愈,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3讨论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 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术中原发性硬脊膜破裂或医源性损伤硬脊膜所致[4], 如处理不当, 可导致手术伤口经久不愈、脑脊膜假性囊肿, 严重者导致感染, 引起蛛网膜炎或脑膜炎[5]。本组416例脊柱手术, 并发脑脊液漏9例, 由于术后严密观察, 发现及时, 处理得当, 经保守治疗后均恢复良好, 避免了脑脊髓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认为严密的病情观察对术后及时发现脑脊液漏有重大意义, 发现脑脊液漏后及时采取正确的体位和措施, 同时避免脑脊液压力增高, 做好预防感染、心理护理, 脑脊液漏是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而治愈的。

参考文献

[1]刘卫华, 盖芸.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髓损伤患者80例护理体会 (J) .河北医学, 2003, 8 (3) :270.

[2]贺石生, 候铁柱, 傅强.脊柱外科中脑脊液漏的防止 (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1, 8 (3) :222-224.

[3]潘丽华, 黄心英, 张瑞林.腰椎手术合并脑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的护理68例 (J) .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70) :20.

[4]张晓农, 徐义祥, 方克恒.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脑脊液漏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6 (6) :392.

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7年11月我科收治颅底骨折病人33例, 男26例, 女7例;年龄6岁~68岁 (22岁±4岁) ;临床表现:耳漏18例, 鼻漏9例, 同时合并耳漏、鼻漏6例;受伤原因:车祸22例, 坠落伤和跌伤11例;部位:以颞顶部最常见, 颞顶部18例, 枕部9例, 额部6例。

1.2 治疗及预后

本组病人均进行非手术保守治疗, 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 无一例因耳漏、鼻漏而进行修补术, 无一例发生逆行性颅内感染, 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的观察

2.1.1 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变化对颅脑损伤的诊断与病情估计有重要意义。观察两侧瞳孔是否等圆、等大、直接、间接、光反射是否灵敏。

2.1.2 意识的观察

有无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时间, 是反映颅脑损伤轻重、预后及演变的重要标志。应经常呼唤病人姓名, 并进行询问性谈话, 用针刺或手捏病人皮肤, 压迫眶上神经并观察瞳孔, 以免脑疝发生而延误抢救时机。

2.1.3 生命体征的观察

一般生命体征变化出现较晚, 但亦有少数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早期出现, 血压下降、脉搏快弱或呼吸浅弱多为脑及脑干损伤所致生命体征紊乱[3];若伤后逐渐出现血压进行性升高、脉压加大、脉搏徐缓、洪大有力、呼吸深慢或抑制等变化, 多因进行性颅内高压处于代偿期而引起的生命体征变化, 提示颅内继发性损害引起的颅内高压已处于极其危险的阶段, 应争分夺秒进行急救。

2.2 正确卧位

为促进漏口早日闭合及脑脊液外漏时, 要维持特定的体位, 其目的是借助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硬膜破损处, 有助于使局部粘连而封闭[4]。病人要绝对卧床休息, 前颅窝骨折且意识清楚病人给予半卧位颧抬高位;昏迷病人抬高床头30°, 患侧卧位;中、后、颅窝骨折卧于患侧, 维持特定的体位致漏液停止后3 d。绝大部分病人在伤后1周内漏口能自动愈合。

2.3 预防感染

脑脊液漏者按无菌伤口处理, 头部要垫无菌小巾或无菌绵垫并随时更换, 鼻腔和外耳道每日用消毒棉签蘸氯苯液或用70%乙醇擦拭2次或3次, 并置干棉球于鼻前庭或外耳道口, 随湿随换。记录24 h浸湿的棉球数以估计漏出液是否逐日减少, 注意观察脑脊液的颜色和量。严禁为脑脊液漏病人从鼻腔吸氧或安插胃管, 禁止手掏耳、鼻, 禁止进行耳、鼻滴药、冲洗和填塞及从鼻腔吸痰操作, 禁止行腰椎穿刺。注意保暖, 以防感冒引起的咳嗽、擤鼻导致颅内突然升高而影响漏口愈合。

2.4 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的影响, 病人脱离了原来的环境, 对周围的一切均感陌生, 同时担心疾病预后, 因此显得很焦虑。护士应主动为病人介绍环境, 使之对周围环境熟悉起来, 同时向病人介绍主治医生的情况, 进行疾病知识健康宣教。护士应向病人说明外渗脑脊液类似于血浆, 身体每天可以自生, 对今后的劳动无影响, 从而减少病人的顾虑。通过优质的服务, 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2.5 良好的病室环境

外伤性脑脊液漏病人的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 湿度宜控制在20 ℃~25 ℃, 相对湿度维持在60%~80%;病室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1次, 定时通风换气, 通风时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病人身上;注意保暖, 防止病人受凉感冒, 加强陪人管理, 减少进出人员。

2.6 饮食护理

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不宜进食刺激性、坚硬需用力咀嚼的食物。年老体弱伴有低蛋白血症、漏液较多, 可静脉输注20%人血白蛋白50 mL, 连续3 d, 对促进漏口愈合有较好效果。多吃水果、蔬菜等, 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便秘, 必要时应用开塞露或灌肠, 以免用力大便引起颅内压升高。

3 讨论

颅底骨折并发脑脊液漏本身无需特殊治疗, 主要是加强护理措施, 合理的体位并适当使用抗生素, 目的在于促使耳鼻漏早日停止及预防逆行感染。一般情况下, 脑脊液漏短期内自行停止而颅底骨折一般无须处理。本组33例病人无一例因耳漏、鼻漏而进行修补术, 无一例发生逆行性颅内感染。

颅底骨折并发耳、鼻漏属于重型颅脑损伤, 虽因脑脊液的外漏, 可使颅内压增高有所缓解, 但却能促使颅内血肿扩大或延迟发现血肿时机。因此, 在护理中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至关重要, 以免延误手术抢救时机, 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摘要:[目的]总结外伤性脑脊液漏病人行非手术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外伤性脑脊液漏病人行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无一例因耳漏、鼻漏而进行修补术, 无一例发生逆行性颅内感染, 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外伤性脑脊液漏保守治疗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外伤性,脑脊液漏,保守治疗,护理,颅底骨折

参考文献

[1]Grossman RG.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40-141.

[2]李善泉.颅底疾病诊断与治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65-266.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358-359.

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院脑外科住院颅底骨折病人12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0例, 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整体护理管理模式, 包括心理护理、预防感染、饮食护理、清洁环境等。观察组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颅底骨折住院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

1.2.1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

以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横轴, 病人护理流程 (内容包括评估、医疗措施、检查化验、护理措施、用药、监护、营养、活动、健康教育等) 为纵轴, 并制订护理目标及护理记录日程表。

1.2.1.1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订

临床护理路径是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由脑外科医疗、护理组制订的颅底骨折住院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法[2,3,4,5]:组建临床路径小组, 成员主要为脑外科医护人员。由护理部组织, 脑外科主任和科护士长对所有参加研究的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的理论及操作培训。病人先由外科门诊的医护人员进行评估, 完成各项检查化验及术前准备后住进病房, 由病房责任护士按照临床路径的流程, 向病人详细讲解有关护理内容及所要达到的护理目标, 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 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接受路径中的各项检查、化验, 有关的结果均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紧接着实施治疗与护理、实施健康指导、预防并发症等。这系列的工作, 每班的护士都应按照临床路径的内容, 观察病情变化, 分析病情发展, 实施相应的护理技术操作, 并开展卫生和健康宣传教育等。如果病情平稳, 每日按照路径的方法进行, 未出现变异, 病人满意, 则用“√”标志在相应的内容旁, 如果因病人、陪护人员或护理人员的原因造成路径中推迟或中断, 应查找、分析原因, 及时处理, 并登记于“变异记录单”中, 做到尽量不影响原路径的进行。

1.2.1.2 临床护理路径内容

①入院第1天:介绍科室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科主任、护士长、住院制度、注意事项等[6]。②入院第2天~术前1 d:护士长和责任护士评估病人的病情;向病人详细讲解有关护理内容及所要达到的护理目标, 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 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接受路径中的各项检查、化验, 有关的结果均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③手术日:完成各项检查化验及术前准备后住进病房。④术后第1天~出院前1 d:护士长每周带领责任护士观察病人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情况, 如病人意识障碍加重、瞳孔不等大、脉搏缓慢、呼吸深慢、血压升高、呕吐呈喷射性, 表示病情严重, 应立即报告医生;实施健康指导;开展卫生和健康宣传教育;预防颅内感染、颅内积气、低颅压症等并发症。

1.2.2 评价方法

①住院天数:包括入院日和住院日。②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包括入院规则介绍, 治疗、护理知识以及用药知识、营养、休息、出院指导等7个问题掌握情况, 每个问题设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3种答案, 分别计3分、2分、1分, 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指导病人填写, 评价病人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分为优、良、一般、差。③调查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护理部设计的“病人问卷调查表”和医务人员问卷调查表, 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观察并且记录病人的医疗过程和结果, 可以减少医疗费用, 是维护或促进医疗质量的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7]。临床护理路径将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 护士不再是盲目地执行医嘱, 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去做护理工作, 从而培养了护士的自主性、自律性, 增强成就感[8,9,10]。依据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 可避免低年资护士因工作经验不足所造成的低效性宣传, 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是整体护理的深入和发展, 有效地促进了护士对护理程序的运用, 是“以病人为中心”观念更深层次的体现。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病人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 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总之, 在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减少了医疗费用, 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冯雁.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程序探讨[J].卫生软科学, 2006, 20 (2) :82-83.

[2]陈慧丽.护理程序在颈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 16 (3) :210.

[3]郭方.颅底骨折耳鼻出血及脑脊液漏116例分析[J].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1, 20 (4) :232-233.

[4]张福生.介入栓塞颌内动脉治疗颅底骨折合并难治的鼻出血18例报告[J].山东医药, 2007, 47 (24) :84.

[5]贺彼芬, 熊雪红.颅底骨折鼻大出血的紧急救护[J].当代护士, 2003, 9 (1) :15-17.

[6]蒋争鸣, 曹乐胜, 姚力芝, 等.后鼻孔鼻腔填塞治疗前颅底骨折鼻大出血[J].创伤外科杂志, 2002, 4 (4) :213.

[7]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318.

[8]庄翠芳.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护理中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1) :105-107.

[9]车欢娥, 冯育.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病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7, 21 (11C) :3044-3046.

上一篇:玉炉三涧雪,玉炉三涧雪王丹桂,玉炉三涧雪的意思,玉炉三涧雪赏析下一篇:观少年华罗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