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能力

2024-09-29

浅谈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能力(通用11篇)

浅谈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能力 篇1

大学数学大班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解决论文

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数学教学普遍采取的大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后排学生问题、课堂讨论与练习问题、师生间的交流问题、课堂测验问题等提出了解决方法。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办学模式和理念等方面较过去有着较大的转变。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逐年稳步增加,各院校在数学教学中普遍采用了大班教学模式,这与扩招前普遍采用的小班教学模式存在显著差异,随之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对此逐一讨论,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后排学生问题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听课效果往往不如坐在前排的学生。这是因为他们距离黑板较远,教师板书的视觉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像线性代数这样的课程,板书中有着大量的脚标,它们本来就比正常书写的字母小,如果某些学生存在视力上的`问题,就可能干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准确理解。教师同样由于视觉的原因,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后排学生的反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经常坐在后排的学生相对于经常坐在前排的学生,往往在学习成绩上落后。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尽量将板书书写得大一些,在有空余座位的情况下可以规定学生不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几排,以此将干扰学习、分散注意力的可能性降低,同时要特别关注坐在后排的学生的课堂反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二、课堂讨论与练习问题

在大班教学中,数学教师往往不采用课堂讨论,除了所需时间较多可能影响到教学进度的原因外,学生们往往也不积极配合教师开展课堂讨论。由于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课堂讨论的普遍缺失,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有些学生怕自己的表达出现错误受到其他学生的嘲笑而不愿阐述个人的观点,而有些学生则是因为未经充分预习准备而无从下手。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留出课堂练习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所学内容。对于那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如果教师允许学生们自由讨论,就会发现那些做得比较快的学生经常会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学生,而理解水平相近的学生往往会就问题解决的细节做以充分讨论。此时,学生们就不会有窘迫的感觉,因为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平时与其交往密切的同学坐在一起,这样就自发地形成了关系融洽而有效的讨论小组。教师有时会被邀请参加到某些小组的活动中,针对某些复杂的问题给予学生们帮助或指导。这样,教师就可以将课堂讨论与练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且不会延续很长时间,却非常有效。

三、师生间的交流问题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被忽视,个人的情况不被教师所熟知,甚至往往不能被叫出名字;而教师面对众多学生,由于他们往往坐在不固定的座位上,教师很难认识每个学生,进而对其学习情况无法充分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能被别人认识并了解的人往往缺乏个人责任感。师生间交流的缺失,会削弱学生的学习愿望,这就需要教师主动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填写一份个人简历,如姓名、籍贯、对该数学课程的愿望等内容;上课前及课间与学生轮流交谈、相互熟悉;公布教师个人的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表达自己能够与学生及时交流课内外问题的愿望;多记忆学生的名字;在课堂练习与讨论及课后答疑时,与学生充分沟通等。

四、课堂测验问题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与小班教学相比课堂测验很不容易开展,存在无法采取严格监考、教师的评阅试卷的工作量比较大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模式,但不允许学生间有相互研究等舞弊行为,在题目设计上尽量减少题目个数、增强综合性,评分标准宽严相济,注重测验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效应。比如:某次考试总分100分,60分及格,出8个综合题,每题10分,白送20分,评阅试卷时每题错一点儿算全错。这样,学生至少需要完全答对4个题才能算及格,同时又降低了教师的评阅试卷的工作量。

浅谈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能力 篇2

随着信息时代和科技时代的到来, 作为曾为国家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传统工业体系中的一员——煤炭工业, 将面临着新的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煤炭工业过去的粗、大、笨、重的特点也将彻底改变, 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的新设备、集成控制系统、数字化的指挥系统和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系统, 这就使煤炭工业将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新的科技型、创新型产业转化, 这必将为煤炭工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于高校学习阶段的煤炭相关专业大学生是将来煤炭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革新的中坚力量及领军人物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 为了适应未来煤炭工业对其从业者提出的新要求, 必须从现在开始就重视各煤炭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以使之能够适应煤炭工业发展的更高要求。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处于学校学习过程中的煤炭相关专业大学生, 在复杂的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培养环节众多, 诸如课堂学习、科研训练、生产现场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等。因此, 加强煤炭相关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应从这些环节入手, 充分重视每一个环节对其创新能力培养的锻炼作用。

1.从课堂学习环节培养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环节中, 往往是按照教科书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采取教师主动讲述、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将导致大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不利地位, 且由于煤炭相关专业工科性质和严重的工程依赖性, 将对本科生的抽象想象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教学和实践不能相互结合进行, 必将导致大学生因为缺乏感性认识而处于极度困惑之中, 其思维能力则可能因为受到过多的约束而呈现僵化状态, 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要想通过教学环节加强煤炭相关专业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就必须适当增加教学环节中的师生互动数量来调动大学生进行思考的主动性;就必须打破原有教材知识设置体系的束缚, 适当的以启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知识结构和教学顺序开展教学活动;就必须适当运用一种或几种现代化、数字化教学手段来解决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问题, 从而促使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与课堂知识学习相结合, 来促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将煤炭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环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相结合, 在结合的过程中促使大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科研活动的思考和锻炼之中, 从而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从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创新能力

在本科教学中, 实践教学环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使大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引起大学生的思考, 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各煤炭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其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受到教学经费、时间安排和与现场协调等诸多复杂问题的限制, 这些均可能导致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 起不到预期的对学生锻炼作用, 更不能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要想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就必须严格保障各煤炭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经费的投入, 使大学生可以在有力的物质保障下进行实践并积极思考, 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想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就必须充足地、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 使大学生能够在充足的实践教学时间的保障下, 充分学习、积极思考, 促使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想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就必须加强与现场生产单位的协调与沟通且使学生参与其中, 使大学生能在顺畅的、和谐的现场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践学习, 使他们能够充分接触应接触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 以强化各煤炭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3.从科研训练环节培养创新能力

在各煤炭相关专业本科的传统教学过程中,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校往往设置多种科研训练计划, 诸如:大学生创新计划、大学生科技攀登计划等, 并要求在校大学生尽量全部参与其中, 这些科研计划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培养了大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由于科研计划数量、研究时间和研究经费投入等方面的限制, 这些科研计划在培养大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起到的作用往往非常有限, 不能真正强化大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要想在科研训练环节中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就必须尽量多地开辟项目设置途径。

4.从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创新能力

在各煤炭相关专业本科教学各环节中, 毕业设计环节是对整个大学学习过程的总结和检验, 也是对大学四年内所学知识的应用, 并是在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升华和创新。在传统的毕业设计环节中, 往往是由教师提供1~2个实际生产矿井的地质资料,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书本知识并借鉴矿井实际的生产系统, 进行矿井生产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这样的毕业设计往往导致大大学生仅是依据矿井设计参考书照猫画虎, 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 要想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就必须充分保障毕业设计环节的师资配备、时间投入和物质保障, 精干的、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将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开阔, 充足毕业设计时间将使大大学生能够充分实践自己设计新思路提供保障, 而物质条件则是一切创新能力锻炼的最重要保障;要想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就必须适当的更新毕业设计环节的设置形式, 诸如增加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的科研型、生产现场锻炼型等毕业设计类型, 使大学生在完成科研型毕业设计、生产现场锻炼型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要想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就必须鼓励大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并能够抛开书本, 独立的对矿井生产系统进行思考和设计, 鼓励大学生进行符合实际生产实际的新颖创造性设计。

三、结束语

煤炭相关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间涉及的环节众多, 各环节的要求极其严格。因此, 就要求设有煤炭相关专业的学校和其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 在充分重视每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在充足的物质保障和精力投入的条件下, 最大程度上培养煤炭相关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争取为国家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合未来煤炭行业发展要求的高、精、尖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克湘, 刘迎春, 傅彩明, 等.工程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0, 20 (4) :103-105.

[2]陈彪.大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 :29-31.

[3]孟昭学.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06, (12) :27-28.

浅谈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能力 篇3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数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148-01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教育。自然也相当重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又在于创造性教育的培养。所以二十一世纪被称为是“创造教育世纪”。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虽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下面就大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提出几点新的尝试:

一 建设创新师资队伍,为创新教学打好基础

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在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主导力,是决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就会通过对教学的研究以及设计,最终运用与实施到教学活动当中,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反之,一支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很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的。因此,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理念。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掘学生源头活水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感知清晰、思维活跃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去学习、探索知识。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我认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于渐渐地养成学生从事紧张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那么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的养成,就是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动起来。教师应和学生进行双边活动,双边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从实际问题出发,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手段解决数学模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自身的价值,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开拓培养创新能力

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兴趣意志的培养与习惯的养成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而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会长久地保留下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意识的开拓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要打破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限制,增加一些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比如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寻找数学问题。比如让学生到电教室、到实验室参加实践活动;比如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化教学、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引入课堂……总而言之要想解放学生的头脑,就要让他们去想;要想解放学生的手脚,就要让他们去干;要想解放学生的眼睛,就要让他们去看;要想解放他们的时间,解放他们的空间,就要让学生在日常事务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

四 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学生采用“秧田式”坐法,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主要是师问生答的师生单一的互动的沟通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教师处于强者地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新型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组建合作探究的学习小组,适当变换师生位置,增加组内生生互动,小组互动等的方式来进行知识探究。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这样的教学模式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并融合进本专业前沿信息,其结果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强化,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 强化实践教学,加快学生创造性能力形成

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也”。这充分说明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科学为指导,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坚持以职业素养教育为主线的教育,所以只有突出实践教学的观念,整体规划实践教学工作,统筹安排实践教学资源,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才能促进及加快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形成。其中数学实验室的建设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手段。数学实验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或者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情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或组织全班讨论,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从中获得对数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情感体验,产生成就感,进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浅谈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能力 篇4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诱发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民主氛围心理动因创新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口头禅,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文将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的心理环境和如何诱发心理动因方面来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始终没有逃脱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阴霾,还是在升学指挥棒的指引下,要讲“颗颗”、“米米”。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传统的“教师负责制”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弊端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不断上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知识权威,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借口,自觉或不自觉地大势采用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方式,把知识作为像“圣旨”一样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再加上教师的“绝对权威”的震慑,更何况学生自己本身意识到就该“学而不厌”,因而教师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心安理得的“统治”着,没有争论,没有异样的声调,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也在这种长期的、没有硝烟的“传统版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正常”的淹没。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新版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分析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天地君亲师”这一论调已经到需要重新界定它的真正含义的时候,在打破教师“铁饭碗”的同时,别忘了教师的“特权”影响,它严重阻碍了现代的课堂教学改革,多尔认为,教师作为领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变能力浅谈 篇5

资兴市五完小董金秋

小学生正处在幼雅、活泼的成长时期,教师在备课中尽管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但还是会遇到课堂教学正顺利进行中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当这种事情发生时,教师应如何及时、正确、有效地引导和处理,这样既能使事情顺利解决,又能促进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

一、加深自身锻炼,遇事巧妙应变。

俄国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说:教学技巧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遇到突发事情时,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乱了方寸。教学中,由于某种原因,产生教中有错,或判断有误。遇此情况,切莫慌张,自我镇静,寻找应变,安排学生自查,发现错处,当即表扬。如遇到学生发问,提出与此有关问题,不必马上回答,应让学生集体讨论,教师也思考理清。先让学生回答,讲清道理,当即肯定,给予表扬。如没有讲清道理,也要加以赞赏。当然有一些问题不能一时作出肯定回答,或许回答超出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使学生难理解,遇到这种情况,让学生课后寻求问题答案,或明确讲清中学会学到。教师讲解小学数学六年制课本时,往往遇到整数包含那些数,只讲有自然数,而不讲有负整数,只是说关于小于零的数到中学会学到。

二、深入启迪学生,激发学生应变。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提问要循序渐进,合理事宜。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应变。教师提问要能引起学生兴趣,避免尴尬现象出现,不会应变的教师或许会大骂学生“愚蠢”,或许会直接说出答案,使课堂死气沉沉,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顺利发展。而善于应变教师则不同,他会马上调整自己教学方法,或改变提问方式,把问题细化,逐步循序渐进提问,给学生一个展示平台,同样获得预期效果,达到教学目的。教学中,看图写分数,经常会遇到一个图形用分数表示,例如,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图中阴影部分取了8份。有说“8/16”,也有说“4/

8、2/

4、1/2”。教师应马上追问“用那种分数表示呢?”学生立即讨论起来,这时教师立刻把题目再审视一遍,然后有条有理把问题分析清楚,这样既揭示题目内涵,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工程问题时,引导学生先自己解答,再引导学生用另外方法解答。之后比较对比。如“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先问学生怎样解答,学生列式:30 ÷(30 ÷ 10+30 ÷ 15),再提问还可以怎样列式?把一段公路可以看成什么?单位:‘1’又可怎样列式?学生列式:1 ÷(1 ÷ 10+1 ÷ 15),这样对比学生的思维得到提高。

三、关爱学生发展,适应时代应变。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时代,教师应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个别同学开小差,如教师中断讲课,既耽误教学进度顺利完成,又影响全班同学的注意了。教师如能巧妙、恰当地相机诱导,随机应变。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对不专心听课,或在下面玩弄东西,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讲课突然停止片刻,两眼直视该生。如不奏效,为了该生不致落后,就要设法边讲课边走入课堂中,绕至其位,手摸其头,以示关怀。还可以临时提问他,以示提醒,自觉纠正。当学生发生相互矛盾激发时,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设法马上制止。坐在一起应分开而坐,没有作坐一起可布置少量作业给学生做,暂时加以处理,课后在教育。在教学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可进行课中休息三至五分钟,或做课中操。有时偶发事情来自大自然,如雨雪等,根据学注意的特点,巧妙的用语言,使学生尽快顺利接受教育的状态。曾经有一个学生开小差,教师没点这名同学,而点旁边同学回答老师已讲过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同学们没弄清可先听别人回答,然后再请你说一遍。”这样处理问题巧妙。

浅谈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能力 篇6

昌江县峨港中学 许义科

在新一轮课改培训下,让我更清楚认识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校教学中显得更重要。我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一些粗浅的体会: 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

三、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早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浅谈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篇7

关键词: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学术能力,沟通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个人智慧在大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养。大学教师作为拥有渊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工作者, 应具备一些与其职业相关的能力, 如学术能力、课堂掌控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 这些能力构成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素。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顺利实施大学日常教学的组织能力, 其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大学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才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学术能力构成了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石

学术能力即从事与专业相关学术问题研究的能力。一般而言, 一个人的学术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现问题能力、收集与整理文献能力、提出新概念和新方法能力、建立学术命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由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师角色等因素的影响, 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其特殊之处, 学术能力构成了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石。大学教师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是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前提, 渊博的学识能让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能做到深入浅出, 引导学生理解本专业的基本问题、基本思想和方法, 对问题提出的背景、发展过程、解决方法等发表个人的见解和观点。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照本宣科, 这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学术功底, 在认真钻研教材基础上广泛调研与讲授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 搜集不同的观点和学科前沿, 丰富讲授内容。有些课程尽管讲过多遍, 还是注意不断更新备课和讲授内容, 经常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与时俱进, 及时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 做到精益求精。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需要学术敏感性, 这就要求教师持续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 将最新学术成果及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 以避免教学内容的老化和落伍。课堂教学中讨论式和探究式等先进教学形式的运用也对高校教师的学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大学教师自身的学术能力与水平可以直接体现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通过给学生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心得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从而以间接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另外, 大学教师渊博的学识和丰硕的成果会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让学生有仰慕之情, 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心理效应。

二、课堂掌控能力是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营造和谐有序课堂的能力是课堂掌控能力的体现, 也是教师教学组织及管理能力的体现。大学教师将预先安排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 课堂是极其重要的载体。首先, 大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幽默风趣、抑扬顿挫和缓急有致的语言能够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使学生如沐春风、浮想联翩, 这样才能掀动学生的心扉, 调动学生的思维, 点燃智慧的火花。每次上课, 教师要力争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 将自己的激情充分释放出来, 用激情来感染和影响学生。比如, 数学课很枯燥, 部分学生对它甚至有畏惧心理, 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自己的情绪很低落, 学生学习兴趣势必会受到影响。讲授中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让学生同教师一起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活跃的课堂取决于学生思维的活跃,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 多自主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课堂学习气氛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高昂, 在这样和谐的课堂气氛下, 掌握知识就水到渠成。其次, 大学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不同的学科知识及内容借助适当的教学技能和手段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比如,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要始终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通过启发设疑、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亲历数学思维中观察、抽象、探索、猜想和论证的研究过程。此外, 多媒体是提高课堂信息含量的有效工具,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是提高大学教师信息素养和改善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是大学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三、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是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纽带

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讲授专业知识上, 也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这方面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大学教师平时尽量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和微信、QQ等聊天工具与学生聊天和沟通, 了解他们学习的困惑和意见。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 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在课堂上不只是注意知识的传授, 还十分注意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学习和学习什么, 给他们激励和鞭策。而充分发挥这种交流、沟通作用的前提是教师要从内心关心学生, 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好, 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挂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 教师也要认识到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及需求方面的不同, 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交流。此外, 要注意严格要求学生, 不要对问题学生放任不管, 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要严厉批评, 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思想状况, 搞清学生不好好学习的原因, 然后对症下药来做思想工作和进行有效沟通。

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升华

满堂灌是传统大学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课堂上大多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 主要采用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桌上记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学生习惯端坐于课堂, 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课外自主支配的时间和自主性的发挥都极其有限, 这样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把课堂还给学生, 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和多动手,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大学教学中强调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思想已逐渐成为现代教学思想发展的主流, 其普遍认为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教学的内容, 而在于其教学的方式及方法。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将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而把深奥的专业知识讲授放在第二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教师采用翻转课堂等合适有效的教学互动形式来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 鼓励学生通过MOOC课程来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提倡和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能用不同的语言表述同一个问题和激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五、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特性分析

1. 科研性。

影响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就是其科研能力, 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不仅能够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同时还能够带领学生投入到科研学习活动中。从教学理念来看, 大学教师不只是知识传播者, 同时还应该积极将科学研究的思想应用于教学中, 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为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 创新性。

大学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大学教师能力的主要特色之一。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要具备科研与教学方面的创新能力, 从而才能够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使学生也同样具备创新意识。大学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处理好教学内容、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方法,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结合性。

将科研成果、日常生活实际、课堂教学三者有机结合也是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特征之一。目前, 大多数大学都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资源设备, 如图书馆、实验室等, 大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这些便利条件做好教学与科研。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学科思想发展的脉络和趋势, 要注意将学生日常生活、现代科技、生产实际与书本知识的结合, 让学生了解科技及大学知识的用处。

4. 时代性。

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与时俱进,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和组织教学。同时, 大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新鲜的教育手段和技术, 能适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语言, 让自己与学生之间没有代沟。这样, 教师的教学能力就会永葆青春, 就会具有时代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大学教师应注意培养以上提及的几种教学能力要素和特性, 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身创新能力,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认真组织高效课堂, 努力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 力求做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总之, 大学教师优秀的教学能力必将会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从而提升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郝晓玲.关于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2) :84-85.

[2]莫甲凤.MOOC时代如何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14) :129-133.

[3]朱新武.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 2013, (6) :124-126.

[4]毛洪涛.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23) :35-37.

[5]樊泽恒.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技术选择及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8) :89-94.

浅谈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能力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学习方法 相关探讨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教育教学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领域内,教师的教学不断获得新的发展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改善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成为教师应当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实际上,学生对学习习方法的掌握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也将有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还将体现现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很少能够顾及到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也常常忽略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了自我学习的判断能力。而实际上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还处于懵懂阶段,但是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最容易接受,这一阶段也是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和发展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就是注重对学生的自我发展主体的培养,为此,教师要不断克服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中不良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模式,并能够真正地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对相关学习方法的简单认识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数学思维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还存在很大的感性成分,但是,在今后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中,学生的抽象性思维以及思考应变能力的要求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小学阶段抓起,不断培养学生的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既能够直观了当地获得新知识,也可以通过将抽象化具象的思维方式,将知识进一步转化成形象内容。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的课堂学习中,可供学生学习和应用的数学学习方法多种多样,经常使用的数学学习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数学分类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具备将同一个知识点的不同内容进行细致的掌握和划分,能够对知识点从大的方面进行类的划分。比如,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对三角形相关的知识进行合理分类,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多种多样的三角形类别。学生在仔细划分了这一类别之后,可以对三角形相关的知识点,从角的大小以及变得数量多少这一角度进行掌握和划分,从而弄清不同的三角形类别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学习中恰当的运用。另一种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方式,通过这一学习方式,学生将复杂的语言性问题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几何图形问题,从而直观的认识数学问题。这一学习的方法在有关路程、距离的相关题型中应用最广,诸如此类的还有归纳的方法等。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所起到的教学积极意义

首先,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主要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的,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往往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这与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态度是密切相关的。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被认为处于缺乏自我想法的发展阶段,因此,很多教师会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探讨和自我学习空间的放开,恰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以防止过于紧张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受到局限的不良教学状态的发生。

其次,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习方法的习得将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改善整个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来讲,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也能够缓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便利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

再次,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标准和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新的课程发展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学不仅仅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传授,也应当注重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能够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和数学思维,并在教学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这一角度来讲,教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的探讨,恰恰是提高和改善数学新课程发展的具体体现。对这一教学内容的重视和实施,也将有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和改善。

三、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具体应用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具体来讲,对于路程相关的数学题型的解决最能够体现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的和思维习惯的养成。比如,在货车运货的相关题目中,货车运走了总货物重量的九分之五,货物还剩下240吨,问:这批货物原先一共有多少吨?这就需要学生首先将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学模式和数学思维,并在此基础上,以简单的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理清这一实际问题的思路和相关逻辑关系,并且能够结合画图的方式,清晰明了的分析这一问题。

第二,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总结能力和思考意识。数学是一门题目很多的学科,学生在小学阶段就会接触到多种多样的数学题型,尽管学生做了很多题目,但是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能够细心对题目进行划分和总结的学生却不多。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缺乏总结学习经验的意识;另一方面,很多学生缺乏总结知识和经验的方式方法。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习总结知识的方法,还要提供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方式和总结方法。

浅谈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能力 篇9

苏州敬文实验小学 姜丽

内容摘要: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笔者就此浅谈课前准备能力、课堂探索能力和课后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准备能力 探索能力 应用能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培养学生能力成了教师一下除授课之外的新课题。笔者就此浅谈课前准备能力、课堂探索能力和课后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课前准备能力的培养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要放手让儿童动手、动口、动脑。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多层次地发展学生的认知结 构和技能技巧。这个活动形式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从课前就开始准备。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前,引导学生观察某种现象,调查某些项目。比如: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学具操作,因为这可以让学生借助直观练习构建数学模型,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看到很多老师都会为孩子们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学具。

苏教版第一册《认识人民币》第一教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在备课时我设想让学生准备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纸币或银币若干。主要是想让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形象的认识,并自己发现存在哪几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哪些人民币是硬币纸币兼有的。

在准备学具的时候我很矛盾,因为这一节课是我的公开课。有同行来听课,当然得准备得更充分一点。于是,我就想:是不是想个办法让学生把学具准备得好一点?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我再去银行凑齐若干套一元以内人民币。学生准备工作可省力一点,而且每一个学生的学具都是齐全的,这有利于我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但我思索着:学生准备学具本身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素材吗?如果全部帮学生准备好了,这对学生来说,就是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就让学生 自己准备如何?

于是,在上课的前一天,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回家作业:要求每人收集一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收集到几种就带几种。第二天上课了,看着孩子们欢快地展示着学具,听着他们精彩的交流发言,望着他们熟练的介绍手中人民币的面值和外形图案,更坚定了我的一个想法:学具确实要让孩子自己准备。学生在课前准备学具的过程中已经不自觉得预习了教学内容,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二、课堂探索能力的培养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而学生的探索能力不是天马行空的猜想,需要教师的规范引导

学生的发现其多数发现是表面化的思维层次较低,若把形式变化而没有价值的发现当作创新发现,那么极容易误导学生走向形式主义,而没有实质思维提升。如补条件应用题:玩具店有红气球40只,_____________,现在有气球多少只?第一位学生补上“有蓝气球30只?”教师还想学生有其它不同补法。接着学生补成“绿气球有30只?”如果教师只有鼓励,那么会有学生纷纷说出“花气球30只?紫气球35只?”等这些没有思维层次性问题。因而对于偏离目标方向所谓创新要及时导航。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如学生想出了一道数学题的新解法或提出了一个新问题等都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应当有意识地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创造条件、机遇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促进学生创造的发展。如在讲授“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有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说:“你和课本上都是把除数变成整数,我把被除数变成整数,再移动小数点,一样能算出结果来。”

我首先肯定他的创新精神,表扬他能够独立思考,而且言之有理。这个同学又说:“课本为什么不采用我这种方法?”这时我又出一题:5.2464/1.2,让大家用两种方法来做。通过对比,这位同学知道了课本上的方法更具有普遍意义。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对于那些看来古怪可笑的念头要有容忍精神,要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喝彩。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课后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应用题。

有一个数学家买瓜的故事。西瓜不称重,分大瓜、小瓜卖。大瓜3元一个,小瓜1元一个。大家都觉得大的贵3倍呢,纷纷去抢小瓜。但数学家笑笑说:“吃瓜吃的是什么?吃的是容积,不是面积。那小瓜的半径是大瓜的2/3稍弱,容积可是按立方算的。小的容积不到大的30%,当然买大的赚。”有人质疑:“那大西瓜皮厚,小西瓜还皮薄呢,算容积,恐怕还是买大的吃亏。”却见数学家胸有成竹道:“你别忘了那小西瓜的瓜皮却是3个瓜的,大西瓜只有1个,哪个皮多你再算算表面积看。”众人信服。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浅谈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能力 篇10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品质 能力 方法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意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对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中学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中学生数学教学思维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呈现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才可以为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必须成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2.注重探究方式运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探究性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得到发展。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探究情境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物质材料,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具有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还应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促进数学知识结构向学生认识结构的转化,既要创设与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要创设与当前问题有关,并能使学生回味思考的问题。

3.注重教学方法优化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能及时为学生注入灵活思维的活力。特别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出新,它也可以被理解为引人入胜教学法。如通过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注重主体活动参与中培养学学生思维能力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学生活动参与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5.注重主体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诚然,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但是,迄今为止,对于阅读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尚未有明确的定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通过研究学生思维发展模式清楚地发现,数学教学中科学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诚然,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阅读能使学生的思维发展严密,显得有逻辑。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将阅读引入课堂,并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积极思维,对教材中提供的原材料主动进行逻辑推理,通过发现与文本下文所给结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体验发现者的成就感,培养推理与发现的思维,从而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浅谈数学课教学与数学能力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数学课;兴趣;探究与合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数学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是长期困扰数学教师的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验到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课堂中抓住契机,巧妙设疑,利用学生好胜心,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发挥主体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与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设计学法指导,培养数学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知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是自学,教师给出问题,指导学生自学探究,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自己解决问题;第二层是指导学生整理、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第三层是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层是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况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将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这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三、创设联想情境,培养数学能力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和想象都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克服了数学的抽象性,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易使学生产生兴趣。所以数学课上给学生留出宽松的环境去联想和想象,自主学习和探讨,会使学生倍有成就感。如学生掌握了棱柱的特征后,通过联想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可以看成特殊的四棱柱,而正方体又是特殊的长方体。进而对棱柱这一数学概念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联想时,学生在头脑中要找出上述几种图形的联系与区别,这实质上就是先利用表象进行分解,然后再利用表象的组合,把分解出来的异同点进行综合,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从而培养他们归纳、类比、总结的能力。

四、布置实习作业,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指从外界眾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现实生活中隐藏着数学问题,而且其他学科中也包含着数学问题,其中有些是常规数学问题,有些是创造性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去鉴别、选择有关问题。常规性问题容易发现,创造性数学问题的发现完全取决于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安排布置实习作业,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五、分组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

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合作又可以激发相互间的思维灵感,因此探究与合作是数学课的最实用教学方式之一。探究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六、训练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所谓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导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数学课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实践能力。如社会调查能力、社会分析能力、科研开发能力等。实践上的创新,首先是思想上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相结合,尤其要重视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思维方法的训练,如逆向思维法、发散思维法、猜想思维法、联想思维法、类比思维法等的训练。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思维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各种奇思妙计,犹如泉涌,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上一篇:劳务工资发放制度下一篇:盛大网络游戏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