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基层(精选8篇)
指导基层 篇1
全文约3200字
怎样提高指导基层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能力
──32417部队抓好“一线指挥部”提高指导能力的体会
肖仁鹏林志宏张志阳
基层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就是基层连队必须天天做、经常做、反复做的那些抓根本、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抓好基层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旅团“一线指挥部”的重要职责,提高“一线指挥部”指导基层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能力,对于从根本上保证部队全面建设落到实处,促进战斗力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提高“一线指挥部”指导基层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能力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下功夫提高“一线指挥部”的理论素养。理论素养的高低是制约和影响“一线指挥部”指导基层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重要因素。当前,从我们单位看,“一线指挥部”理论学习的突出问题是:以干代学、把理论学习单纯地当作任务,认识不到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有的机关干部感到,学习理论与具体工作没有多大关系,不太注重用理论指导工作,致使基层很多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在领导机关的工作视线之内想起来就抓一抓,上头催一催就抓一抓,缺乏预见性、科学性、系统性和计划性。因此,必须下功夫抓好“一线指挥部”,尤其是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党委中心组要紧紧围绕基层建设的主要矛盾、基层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落实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搞好理论学习;要把理论学习的过程作为对基层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调查研究、统一思想、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过程;很好地回答和解决指导基层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实际问题。比如,前年我们针对部分基层出现打骂体罚问题,组织“一线指挥部”联系部队存在这一严重问题,认真学习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尊干爱兵、官兵一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帮助团党委机关澄清模糊认识,划清是非界限,有力地遏制了打骂体罚现象的蔓延,保持了部队的团结统一和安全稳定。我们还针对一些官兵在对台军事斗争准备思想认识上存有当“和平官”、“和平兵”的思想,认真组织学习党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和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军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建设实施细则》、集团军《关于加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建设的决定》及补充规定;强化了官兵的忧患意识、“应急意识”、“拳头”意识、“第一梯队”意识,增强了部队搞好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建设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要下功夫搞好经常性的调查研究。有不少同志认为:“一线指挥部”是机关的基层,住在基层身在兵中,整天和部队在一起,对基层情况熟悉了解,不存在什么深入调查研究的问题。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社会变革给基层官兵的思想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部队的训练任务不断转换,部队的管理工作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贴近官兵思想实际,搞好经常性思想教育,如何使官兵牢固确立“四个意识”,进一步调动广大官兵的练兵热情,如何针对新情况、新特点,加强和改进部队的管理工作等等,这些基层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反复变化,都需要“一线指挥部”搞好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只有搞好调查研究,才能增强指导基层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针对性。一是要搞好普遍性的调查研究。每项工作展开之前、之中、之后,都要做到心里有底,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二是要搞好专项调查研究。就是要针对部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重点、难点问题,突出性问题,进行深入细致调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消除问题的苗头和隐患。三是要搞好阶段性的调查研究。就是要根据基层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探索各个阶段、各个时期在落实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并拿出具体对策。只有这样,“一线指挥部”才能对基层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做到:见微知著,决策科学,指导有力。
三、要下功夫提高机关干部的业务素质。“一线指挥部”指导基层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能力取决于“一线指挥部”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必须把提高机关干部的能力素质作为一项突出问题抓紧抓好。一是要严格把好选拨关。这几年,我们严格规定:排长在基层任职不满二年的不准调入机关;团机关 1
全文约3200字
干部与基层干部交流控制在所在机关干部比例的1/3;将德才优秀的连队主官选拨到机关任股长,不再把“包袱”干部调到“一线指挥部”(仅去年一年,我师所属的一个团机关就拒绝了5名各方推荐进机关在基层工作能力较弱、表现较差的干部)。二是形成机关和基层干部交流培养的良性循环。按照让干部“多打几个滚”的要求,健全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交流制度,努力多培养素质较全面的机关干部。我师所属各团政治机关现有干部85人,1996年素质较全面的机关干部只有30人,约占33%,经过二年多的“打滚”目前已经有53人素质较全面,约占62.3%。三是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狠抓业务培训。每年训练预备期,组织机关进行业务培训,师适时组织参谋“六会”集训、新干事集训,采取部带处、科带股、对口帮的方法,搞好面对面的岗位练兵,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四、要下功夫提高机关面对面的指导能力。提高指导基层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质量,要求机关必须深入基层实行面对面的领导。一是要深入基层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第一线。坚持部署安排到第一线,组织实施到第一线,检查指导到第一线,服务保障到第一线,总结讲评到第一线。近年来,每一项训练任务安排,每一项专题教育组织,每一项基本设施建设,每一项上级指示和重要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等等,各团队都做到了靠前指挥,一线动员,现场指导,跟踪落实。二是在参与基层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团领导机关每人每月挂钩到连队参加一次组织生活会、一次连务会、一次班务会、一次政治教育活动、一次训练,做到对基层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心中有数。师所属的两个团政治处每次基层上政治教育课时,全处所有干部都分到各个连队参加政治教育,一方面检查教育落实情况,另一方面又及时给予指导,部队教育的时间、人员、内容、质量“四落实”普遍较好。三是让机关干部到基层实践锻炼。通过代职、蹲点、下连当兵,让机关干部在基层摸索掌握指导基层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基本套路,增强感性认识,丰富实践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好基层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本领,回机关后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指导基层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各团机关坚持每年组织5-6批次机关干部下基层蹲点代职,人均不少于90天,对机关干部锻炼提高很大。特别是师所属一个步兵团的“三旬工作法”(前10天在机关办公,中旬10天下基层蹲点调查,后10天回机关总结撰写调查报告、心得体会),既促进了基层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落实,又提高了机关指导基层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能力。
五、要下功夫提高机关干部统筹协调能力。机关搞好统筹协调可以防止和克服基层工作忙乱落实不好的问题。一是要建立机关指导基层的工作秩序。团每月召开一次首长办公会统一协调各部门工作,机关业务部门不经首长办公会研究批准,不准擅自给基层下达任务;部署工作分清轻重缓急,坚持抓重点,带全局,坚持“关闸分流”、“合并归类”,对可以结合的工作不搞各自为战。近年来,各团坚持每日交班制度,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分类指导基层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较好地克服了机关乱忙、基层忙乱的现象发生。二是合理使用机关抓基层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力量。明确各部门在抓基层中的主要工作,既按各自职责抓好基层各项工作,又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合理统一使用力量,集中突破解决问题。前年6月份,部队发生部分基层骨干打骂体罚战士的问题后,各团领导机关在抓好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都集中组织力量对打骂体罚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司、政、后、技机关分别从行政管理、思想教育、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齐抓共治,较好地融洽了官兵关系,加强内部团结。三是提高机关干部到一线统筹协调的能力。基层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千头万绪,如何统筹协调好、落实好是基层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机关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机关干部要善于利用到基层检查指导、蹲点代职等机会对基层干部进行面对面地研究探讨和面对面地传帮带,帮助他们理清工作思路,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也使自己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
通信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305号南京政治学院研究生队张志阳
电话:025-3430113转73561邮政编码:210003
指导基层 篇2
日前, 宁德市医保中心张鸿主任带领市医保中心行评代表及行评办人员, 深入古田、屏南县等医保中心检查指导行业优质服务指数测评及政风行风评议工作。
检查小组在听取了各县医保中心负责人关于2013年度文明行业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情况汇报后, 对照行业优质服务指数测评标准, 实地察看了窗口的服务环境、服务状态及服务管理等, 并现场征求办事人员对服务窗口的意见和建议。
在现场查看后, 张鸿主任代表检查组对基层服务窗口在文明行业创建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所做的努力, 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并强调目前行评工作已进入查找问题阶段, 各地要以行评转段为契机, 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 继续加强对行评工作的组织领导,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主动开门纳谏, 虚心接受广大参保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确保政风行风建设取得实效。
指导基层 篇3
一是统揽全局,科学筹划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基层建设的水平如何,首先取决于领导机关工作指导的层次高不高、统揽全局的能力强不强,领导机关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牢牢把握“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找准上级决策精神与本单位的最佳结合点。要学会谋篇布局、排兵布阵,善于抓关键、抓要害、抓主要矛盾,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提高抓基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机关要强化“合”的意识、领导要当好“合”的表率、党委要加大“统”的力度。要善于从政治方向、政治立场的高度认清和判断问题,善于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大环境去观察分析问题,始终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把战斗力提高作为根本标准。。
二是依法规范,按纲指导的能力。各级领导机关必须充分认清《纲要》和条令条例在基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认清落实《纲要》和条令条例对基层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牢固树立“纲要意识”和“条令意识”,坚持层次领导,一级抓一级,要实施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级在抓基层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既不能大包大揽、一竿子插到底,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尊重基层在工作安排、人员使用和财物支配方面的权力,充分调动各级抓基层的积极性。既要坚持工作到一线、指导面对面、跟踪抓落实,又要做到统揽不包揽、指导不包办、到位不越位,真正建立起正规有效的抓基层工作机制。要真正用《纲要》把部队建设规范统揽起来,引导部队办好天天必办的事情、守好人人必守的规矩、尽好层层必尽的职责,确保基层建设的正规运行。
三是服务基层,排忧解难的能力。为部队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官兵服务,是各级领导机关的重要职责。要始终把官兵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官兵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官兵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官兵的评价作为第一标准,在关心基层、服务基层上体现出领导机关的能力来。把真情实感用在解决难题上,做到深入一线扎实、解决问题务实、排忧解难求实、服务工作落实,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办顺呼官兵心愿的事情。各级领导机关要切实树立“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观念,对那些长期困扰基层的实际困难,每年都要有计划地为基层办一些实事,并建立责任制,哪个部门去办,什么时候办成,谁去检查验收,都要列出明确的计划,责任到部门,落实到人头,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巩固一件,确实做到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服务到家。
四是总结提高,研究创新的能力。求创新、谋发展,才能出成果、出经验;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促进工作,推动基层建设创新发展。基层年年抓、基础年年打,有的单位进步大,有的单位长期无起色,有的尽管条件有差别,但整体建设不是差在条件上,而是差在善不善于研究、总结和创新上。从部队实践看,基层之所以稳步发展不断进步,很重要的就是各级总结摸索了一套符合部队实际、行之有效的思路。因此,领导机关必须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方法,把基层建设中零散管用的做法系统化,把感性的认识理性化,实现工作指导由盲目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由低层次循环到创新性突破的转变,推动基层建设持续稳步发展。
五是以身作则,形象感召的能力。领导机关的形象,就是对基层的无声号令。要注意排除各种干扰,多跑基层,少搞应酬,多掂量肩上的责任,少考虑自己的进退去留,真正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抓落实上。要始终站在抓基层的第一线,经常深入基层,面对面指导,心贴心帮助,实打实解难。要努力在做表率上下功夫,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作风,为基层官兵树好讲政治的形象、干事业的形象、守纪律的形象。
基层分工会主席换届直选指导意见 篇4
201
3关于印发《公交基层分工会换届直选指导意见》的通知
集团所属各单位工会:
现将《公交基层分工会换届直选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2013年5月22日
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关于基层分工会换届直选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公交系统基层分工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分工会规范化建设水平,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稳定发展、建设小康公交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集团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群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渝公交党〔2012〕6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公交区域化改革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努力把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民主作风实,群众基础牢,协调能力强,有奉献精神,能热心为职工群众服务的积极分子选进分工会组织,建设好一支德才兼备、职工信赖的工会干部队伍,把基层分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班子坚强、制度完善、工作落实、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为企业民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选举原则
(一)坚持公开、公平、民主、择优的原则;
(二)注重实绩、鼓励竞争、民主监督的原则;
(三)依法、自主、自愿的原则;
(四)基层分工会每届任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届满须换届直选;届内分工会负责人缺位,应在3个月内公推直选新基层分工会主席。
三、候选人条件
分工会主席候选人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精神,能结合工会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较强的组织观念,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二)热爱工会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能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团结同志,群众基础好。
(三)具有本科(含)以上学历,年龄男性55岁以下,女性52岁以下(连任不受此年龄限制,),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适应企业工会工作的要求,身体健康。
(四)符合基本条件,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提名推荐或自荐分工会主席候选人
1.具有2年以上基层一般管理员人员工作经历;
2.具有2年以上基层团支部书记工作经历;
3.具有5年以上班组长工作经历;
四、基层分工会主席待遇
基层分工会主席通过换届直选产生,为专职工会干部,负责分公司(厂、车间)工会工作,并兼做党政组织分派的工作。原则上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上(或车辆数在180台以上)的分公司(厂、车间)工会主席,作为同级副职纳入本单位中层管理人员考核体系;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下,且车辆数不足180台的分公司(厂、车间)工会主席纳入本单位基层一般管理人员考核体系。
五、选举程序、方法与要求
基层分工会主席通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应事先制定选举方案(内容主要包括会议时间,指导思想,选举原则,组织领导,委员会名额、差额率,候选人条件,选举方法和程序等),经同级党组织同意,报上级工会审批后,进行各项筹备工作。同时,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和有关人员的思想工作,保证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一)基层分工会委员候选人,应在符合条件的人员中通过事前拟定的选举规则确定候选人名单,通过不少于3个工作日的公示后确定委员候选人。
(二)差额直选评分原则
1.分值构成:由资质分(占10%)+会员代表现场投票分组成(占90%)。
2.分值分布
(1)资质分(占10%),由工龄、学历、职称、奖励等方面构成(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原则上主要包括:
①工龄:工龄0.1分/年,最高不超过1.5分。
②学历:本科1分、研究生及以上2分,以毕业为准。③职称:员级1分、助理级1.5分、中级2分、高级2.5分。
④奖励分:满分4分。
受到集团表彰的单项奖0.5分,集团党政联合表彰奖项1分;市级部门表彰奖项1.5分,市委市政府表彰及部级先进2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分,国家级荣誉4分。获得多个奖项的,只计其中最高奖项1次,以个人奖项为准。
(三)会员代表投票原则
1.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进行正式选举。
2.大会选举,须有三分之二以上会员代表出席方能进行。赞成票数折算成得分,以得分第一名为基层分工会主席拟任人选。原则上委员候选人得到的赞成票应超过应到会有选举权人数的一半以上为当选。
3.得赞成票超过半数的最后几名候选人出现得分数相同时,对得分数相同的候选人进行比较,以赞成票多者当选。
(四)直选大会要求
1.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少于或等于投票人数的有效。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多于规定应选人数的作废,少于或等于规定应选人数的有效。
2.选举设监票人、计票人若干名,监票人负责对选举全 过程进行监督。监票人和计票人由全体会员从非候选人的会员中推选,并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3.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时,由上级工会组织主持。选举前,选举单位工会组织应将候选人的名单、简历及有关情况向选举人介绍,候选人通过竞选演讲后,由会员代表现场投票。应当场宣布投票结果和最后得分情况。
六、本意见由集团工会委员会、职代组长会,于2013年6月3日审议通过,由集团工会负责解释。
各单位工会组织应根据本指导意见,草拟本单位的具体实施细则,6月20日前报集团工会备案。
指导基层 篇5
2010我院的基层指导工作按计划顺利开展,紧密结合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适宜技术,城乡一体化对口支援工作和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有反馈、有改进。在对于基层医疗单位的人才培养、中医药工作、健康教育、公共卫生服务、医院的规范管理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均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为满足广大农村患者的医疗需求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基层指导工作是医院核心医疗工作的外延,树立中医院的品牌形象,传播中医文化思想,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是医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基层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问题:
1、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规范的流程和制度,随机性强;
2、机制不够合理;
3、力度不够,范围不广,深入不够;
4、反馈不够;
指导基层 篇6
在公司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向前推进。部分单位和基层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凝聚了发展力量,树立了良好形象。但在基层文化建设方面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纠正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错误倾向,解决部分基层单位文化建设困惑的问题,企业文化处组织编制了《公司基层文化建设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基层文化建设常见问题
“学”与“用”脱节。有的单位没有经过系统吸收消化,对基层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和意义的认识浮浅片面,没有针对本单位的实际特点总结提炼文化精髓,由于文化理念没有与员工的想法对接,所以员工认可度不高。有的单位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民主管理、文体活动等工作内容装到企业文化这个”筐”里,将“宗旨”、“精神”、“理念”、“准则”、“作风”等概念相互混淆。
“知”与“行”脱节。企业文化是“知”与“行”的统一体,不仅要有正确的理论,还要切切实实地予以践行。恰恰就是在“行”这个层面上,一些基层单位仅停留在贴标语、挂展板等表层上,宣传上华丽时尚、热烈响亮,但不注重企业文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出现了只重视表层外观而轻视实质内涵的现象。使文化建设仅在少数管理层面上策划,没有组织、没有考核,更没有真正动员基层员工积极参与,导致员工认同度不高。“首”与“尾”脱节。一些单位没有将企业文化纳入管理范畴,没有扣准制度规则,没有与战略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管理程序等重要环节相连接,文化与管理“有两张皮”现象。
二、基层文化建设的定位
在开展基层文化建设中,要把基层文化作为提升管理、推进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目标愿景的导向功能、促进员工奋发进取的激励功能、团队精神的凝聚功能、规范员工行为的约束功能、美化站队形象的辐射功能,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在基层站队建设中的定位,避免基层文化建设偏离轨道、脱离实际。
1.必须融入基层管理。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要明晰企业文化与基层管理的关系,既不能将基层文化凌驾于基层管理之上,又不能将基层文化与基层管理相隔离,从而步入用文化代替管理的误区。基层文化建设必须与基层管理紧密结合、深度融合,达到用文化的“软约束、软调控”推进管理的“硬约束、硬
调控”,使硬性管理逐渐变成一种意识、一种氛围、一种习惯。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基层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作用。基层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尊重员工意愿、了解员工需要、掌握员工诉求、关注员工成长、推动员工发展,使企业文化成为协调关系的润滑剂、促进和谐的粘合剂。
3.必须明确建设目标。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要弄清楚基层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哪里,基层文化建设最终的目标是什么。通过基层企业文化建设,大幅提升基层的管理水平,使管理由制度强化向文化引领转变,确保基层管理规范有序、科学有效;不断提高基层员工的综合素质,培育一支忠诚企业、文明守纪、情趣健康、业务精湛、积极进取的员工队伍;努力塑造基层单位形象,建设一个秩序井然、生机盎然、活力迸发的规范化、人本化、家园化车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提升队伍的战斗力。
二、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领导带头的原则。树立企业文化首先是领导文化的思想,企业文化要反映出基层领导的思想韬略、工作策略、管理理念、领导艺术等。在具体工作中,领导应当做基层文化的
倡导者、引领者和执行者,做到先知、先想、先做,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当先锋、做表率。
2.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树立企业文化是集体文化和群众文化的思想,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其中。在培育提炼文化理念和制定工作方案中,要充分体现员工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价值取向;考虑队伍状况和车间特点,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吸引广大员工群众积极参与。
3.坚持正确导向的原则。要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网络等宣传载体,通过文化理念故事、班前会、小座谈、小讨论等形式,大力宣贯企业文化,使员工逐步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主动践行文化理念,成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者。
4.坚持务实有效的原则。开展基层文化建设要始终贯穿一个“实”字,力戒形式主义、摆花架子,求文化理念与日常管理高度融合之真,务文化引领企业管理上水平之实,把文化辐射到管理的全过程,确保文化建设在凝聚队伍、提高业绩、树立形象方面取得实效。
5.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把基层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精心雕琢,倾力打造。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既要克服因不懂不会而气馁懈怠的畏难情绪,也要克服因小有成效而沾沾自
喜、停滞不前的自满心理。要有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要有坚定愿景、放眼长远的胸怀,坚决杜绝权宜之计和短期效应。
三、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遵循“逐步渗透、典型引路、上下互动、全面推开”的工作方针,坚持基层管理与基层文化的紧密结合,从“六个一”着手:即形成一套富有本单位特色的文化理念体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采取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设计一套符合实际的活动载体,培育一批发挥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建设一支和谐精干的员工队伍。
四、基层文化建设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工作中。
1.理念识别系统。建立一套符合基层实际和特点的理念,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员工识别、认同本单位的第一途径。理念要科学延伸公司文化理念,做到内涵一致,外延
富有本单位特点,内容具体生动吸引员工。要把握本单位特色和文化传统,科学确定目标愿景,认真总结提炼文化理念,形成独特精炼的理念体系,做到单位有单位精神,班组有班组风气,个人有岗位信条。要动员员工参与理念提炼,使员工在提炼理念体系的过程中接受一次深刻的教育,从而更加了解本单位的历史,明确使命和个人肩负的职责,对单位的工作目标和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2.行为识别系统。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行为体系,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建立行为识别体系要以文化理念为核心,用理念指导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制定。要认真贯彻《公司员工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单位员工素质实际和特点,制定符合本单位的员工行为规范,对员工的日常行为、岗位操作、职业操守、职业纪律等进行规范和要求,并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日常考核,约束员工的举止言行,使员工工作有遵循,生活有参照、行为有约束,做到办公生产井然有序,日常行为彬彬有礼。
3.视觉识别系统。标准化、规范化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要以集团公司品牌(标识)建设有关规定为基础,结合本单位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和硬件设施等实际,对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工作环境进行人性化的美化和
改造,达到整洁、优美、和谐、统一的要求,使人从视觉上品味出基层文化的内涵,形成一张积极自我推广和展示的名片,彰显基层新形象。
五、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加强培训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基础,认识是执行的前提。培训是引导员工转变思想和提高认识的有效途径。开展基层文化建设,要让员工掌握相关企业文化知识,了解本站单位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弄懂本单位的理念内容,明确本单位文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要结合实际拟定培训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活化载体,采取培训会、座谈会、企业文化大家谈、企业文化故事会等形式,吸引员工接受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认同,让员工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其中,实现从“要我这样做”到“我要这样做”的转变,使员工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操作者。
2.发挥领导作用。领导在基层既是决策者,也是执行者,更是员工眼中的引路人。领导的一举一动是员工关注的焦点和效仿学习的榜样,领导的表现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因此,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要彻底改变领导不闻不问不管、支部书记大包大揽的工作局面,要发挥本单位班子的集
体智慧,共同研究、共同商议、共同决策文化建设的重要事项,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单位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有长远的战略思考,共同为开展好基层文化建设出点子、定思路、想办法。从文化建设方案的制定到工作措施的设计、从具体工作的组织到各项活动的参与,领导都要亲自动手、积极动脑、身体力行,做到要求员工做的领导首先去做,要求员工不做的领导带头自律。通过领导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员工发挥最大的潜力。
3.培树先进典型。先进典型人物是基层单位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是激励其他员工学比赶超的标杆。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慧眼识金发现典型,有的放矢培育典型,优中选优树立典型,努力培育一批代表性强、示范性好、影响力大的优秀典型。要结合本单位特点和文化建设方向,确立所选树典型的类别和培育典型的标准,按照“思想道德好、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工作业绩佳”的要求,把那些真正代表基层形象、真正令广大员工信服的优秀员工选拔上来,精心培育,大力培树。为了保证先进典型的质量,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对先进典型实行动态管理,经常督促,使其保持荣誉和先进性。要适当给先进典型压担子、指路子,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工作中始终发挥示范作用。此
外,要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用典型的感人故事影响带动身边员工,激发广大员工奋发进取的积极性。
4.强化制度约束。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是弥补文化“软”管理的有效手段。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必须本着先强化后文化的思路,借助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推进文化理念与日常管理相融合。从强化制度管手,逐步过度到文化管心,做到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刚柔并济。要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要通过制度约束,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力和执行力。
5.加强载体建设。载体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载体建设上,要坚持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重实效。要在持续开展“四个主题教育”和“企业文化下基层活动”的基础上,重点策划好“自选动作”,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文化建设载体。在载体策划上,要认真研究本单位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分析员工群众的关注点、兴趣点,使载体既符合本单位生产管理实际,又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参与;既能将本单位的文化理念形象化、具体化的展现出来,又能确保载体落实本单位文化建设总体思路,富有生命力。在载体运行
上,要灵活推进,针对不同时期员工队伍的变化,灵活调整工作方式方法,确保精心策划的载体成为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载体深化上,要抓实发动、运行、激励、总结、提升各个环节,确保新鲜载体成为长效载体。坚决摒弃照抄照搬、盲目效仿的工作作风,要通过切实有效的载体,让基层文化在求实创新中永葆青春,焕发活力。
六、基层文化建设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障。基层单位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领导,成立由班子成员、班组长、业务骨干组成的领导组织,负责本站队文化建设的领导、策划、组织、协调工作。要明确分工、明晰职责,形成支部书记为总协调人、其他成员各有分工并通力配合的工作体系,使基层文化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有序开展。
2.制度保障。完善基层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建立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责任体系,保证基层文化建设有序开展。完善基层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目标,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与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促进基层文化建设有效开展。结合实际制定基层文化建设管理标准并积极执行。
七、基层文化建设的推进步骤
文化建设是一个自上而下、由表及里、从浅到深的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开展基层文化建设要遵循这个规律而进行。
1.搞好调查研究。对本单位文化现状进行调研和诊断,是开展基层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基层单位领导要通过整理历史资料,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深入员工群众调研等方式,了解掌握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传统习俗、工作习惯、工作作风、精神支柱等,还要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状态、精神追求、志趣意向、理想愿望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分析,确定本单位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思路。
2.制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是开展工作的指导文件和重要依据。基层班子要召开班子会,想办法、出主意、定措施,共同研究商讨、共同制定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方案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要明确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总结提炼出本单位特色的理念体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活动载体,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保证工作方案的贯彻落实。
3.加强文化宣贯。文化宣贯是开展基层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在做好工作方案宣传解释的基础上,重点对文化知识和理念进行传播灌输。通过培训会、文化理念征集、企业文化故事
会等各种有效形式,对员工进行宣贯,使员工从逐渐认识、理解企业文化到主动接受、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在员工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根植于员工心中,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和参与热情。
4.采取措施推进。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是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手段,是把理论变成实践的桥梁。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和责任分工,各负其责统一协调地开展工作。要有计划、分步骤地采取得力措施有序推进。要重视推进过程,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要清楚哪些措施有效,哪些措施不力,哪些载体是注重实效,哪些载体是走形式,在推进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保证基层文化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
5.做好经验总结。经验总结是促进工作不断提升水平的方法。在基层文化建设中,领导要做“有心人”,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发现亮点。要建立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日志,把日常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记录,留下痕迹,并及时召开班子会、阶段总结会进行分析探讨,及时总结文化建设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发生在身边的员工故事和先进事迹,并适当加以宣传和推广,为下步开展文化建设积累经验。
八、基层文化建设的评价
1.领导责任的落实。企业文化处要围绕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是否重视、是否认识到位、是否分工明确、是否履职尽责、是否率先垂范、是否掌握情况,开展自我评价,以此衡量领导责任的落实情况。
2.工作质量的评价。企业文化处对基层文化建设的质量、效率、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看工作方案是否符合实际和有操作性,看基层文化建设是否有特色、有亮点,看措施载体是否得力、是否有推动力,看工作落实是否扎实到位,看员工执行是否有力,看工作任务是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看基层面貌是否有所改观,看员工素质是否有所提升等。通过以上“八看”,来评价文化建设的质量。
3.员工认同的程度。开展基层文化建设要时刻关注员工群众的反应和意见。企业文化处要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员工对本单位文化建设的看法和观点,虚心听取员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批评,了解员工对本单位文化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形象识别是否理解和遵从,对本单位文化建设的措施方法是否乐意执行和参与,通过调查了解员工的认同度来判断文化建设思路方向的对错,以便加以修正和改进。
4.工作成果的展示。文化建设的好与坏、成与败最终是用成绩来评价的。要通过成本控制情况、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工作经验推广情况,来衡量基层单位管理是否上水平;要通过员工在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劳动竞赛中取得的名次、在技术革新中取得的成果、在岗位技能上的等级、取得的各个级别的荣誉,来衡量员工素质是否有提高;要通过了解员工是否有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是否有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是否有勇于奉献的高尚品质等,来衡量基层单位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否有提升。通过工作成果的展示来评价文化建设是否卓有成效。
指导基层 篇7
一、背景:总行实施两级数据中心建设和资源整合战略
2005年, 人总行正式实施两级数据中心建设和资源整合战略。随着数据集中的不断深入, 总行信息化架构建设和资源整合思路逐渐明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 以科技发展规划为指导的理念牢固树立。
“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具体描述了人民银行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应用系统总体技术框架、网络总体规划、信息安全保障总体规划、灾备系统规划和运行监控维护体系规划等。此外, 国办发[2008]83号又赋予人民银行组织制订金融业信息化发展规划、负责金融标准化的组织管理协调, 指导金融业信息安全等工作职责。
(二) 数据集中和资源整合取得了明显进展。
以人民银行总体技术架构为基础, 建设两级数据中心, 实现人民银行资源整合和数据集中, 是实施两级数据中心建设和资源整合战略背景下的重要工作。自总行确立和实施数据集中和资源整合战略以来, 人民银行相继完成了多个以总行和省会城市为数据中心的业务系统的推广建设, 如第一个全国数据集中的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金融统计分析系统等。
二、现状:基层央行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基层央行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
1. 大量业务上收或数据集中减轻了科技部门软件开发和系统维护的压力。科技部门可以腾出手来做其他的科技服务和信息安全工作。
2.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科技服务提供了更先进的设备和手段。
(二) 基层央行科技工作面临的挑战
1. 自主运行维护业务系统的压力不断增加。
数据集中和资源整合的不断深入, 一方面带来了风险的集中。人民银行迫切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一体化运维体系, 而基层行科技人员是这个运维体系的末端和延伸。当数据集中系统某个基层节点发生故障时, 基层央行技术人员首先实施现场技术支持, 因而他们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体化运维的效果。另一方面, 随着集中业务系统开发过程和推广过程的结束, 基层央行科技人员很少有机会参与学习培训、系统安装和参数配置等, 技术人员的运维能力下降将是必然趋势, 更不要说科技人员数量的减少。这对矛盾势必给科技服务和保障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2. 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加。
随着数据集中工作的推进, 支持数据集中的业务系统对网络平台的要求越来越高, 维护压力越来越大。早先本行开发的系统只需要单机运行, 数据集中后所有业务终端必须联网运行, 网络安全成了保障业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层央行科技人员在网络安全、网络规划、网络配置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尚难以应对这一挑战。
3. 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加。
银发[2005]211号文件印发《中国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后, 维护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安全成了基层央行科技部门的基础性工作。然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和技术防范手段的不足, 办公设备在内、外网上交叉使用, 致使木马病毒泛滥、员工保密意识不强、办公设备安全配置不到位等, 使基层行计算机信息安全成为人民银行整体信息安全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4. 计算机硬件设备维护工作压力不断增加。
一是集中采购尽管规范但程序比较复杂;二是硬件设备升级换代比较快, 基层行技术人员难以及时跟进;三是一般计算机用户设备使用不科学导致设备损耗比较严重等。
5. 科技部门自身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
科技部门在助推业务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 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却没有提到足够的高度。目前, 科技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普遍处于落后局面, 难以适应当前科技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出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央行科技工作
(一)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 积极配合总行实施两级数据中心建设和资源整合战略。
基层央行科技人员要看到数据集中和资源整合对金融业优先发展的重大意义, 要自觉服从总行的规划, 用实际行动配合科技工作自上而下的转型。要坚持向前看的原则, 不要固步于以前科技部门热闹的场景, 要真正树立起服务意识, 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 自觉为辖内央行工作服务。
(二) 坚持以人为本, 加大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力度, 全面提升科技人员素质。
基层央行科技人员处在人民银行计算机系统运维第一线、网络维护第一线、信息安全工作第一线,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 迫切需要加大培训力度, 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整体素质。基层央行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人员调配、培训经费、设备配备、干部使用方面要向科技部门倾斜, 形成一种良好的支持科技工作的氛围。
(三) 本着统筹兼顾的原则,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使央行科技工作为央行履职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1. 科技工作不仅要为全行业务部门服务, 也要为推进全行办公自动化服务;
既要为一线部门服务, 也要为服务于为一线部门提供服务的部门服务;既要做好现在的央行工作, 也要着眼于央行业务的发展;既要关注信息安全等日常工作, 也要支持业务部门创新等重点工作。因此科技工作必须统揽全局, 坚持全面发展。
2. 科技工作不仅要全面发展, 也要突出重点, 协调发展。
当前基层央行科技工作的重点, 一是突出配合工作, 要服从和配合数据集中资源整合战略;二是突出安全工作, 立足计算机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工作, 为全行各部门高效履职提供安全保障;三是突出服务工作, 做好计算机系统运维、网络规划和电子化设备管理工作, 为全行各部门高效履职提供技术保障;四是突出人才工作,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造就一批既懂专业技术, 又熟悉央行业务, 更会调研分析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3. 科技工作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医学生就业指导中基层意识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医学生基层意识培养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进入大众化时代,全国高校毕业生每年以近20%的增幅增长,2009年已达到611万人,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但对医学生来说,由于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和今年“新医改”方案实施,农村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网络体系的建设急需大量医学专业毕业生,因此基层就业空间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培养医学生基层就业意识,让医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安心在基层发展,成为解决医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一、 “基层”和基层意识教育的内涵
“基层”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基层”是指各行各业中层次最低的基础组织或部门,通常称之为“一线单位”。从区域范围说,有幅员广阔的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少、边、山、穷”地区等;广义的“基层”是个大概念,既包括广大农村、乡镇,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也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通常指在县以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的社区医疗卫生单位。基层意识即自觉立足基层工作,服务基层,在基层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思想的自觉反映。因此,基层意识培养培养包含三个层面含义:一是基层工作认识教育,二是基层成才意识教育,三是基层工作职业拓展意识培养。基层意识培养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基层、了解民情、了解国情,树立奉献与艰苦奋斗精神,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实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崇高理想。因此基层意识的培养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医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也是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广大农村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医学生就业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基层意识培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在高校,具体的基层意识培养教育只停留在口号和政策引导层面上,没有系统化的、规范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体系,没有具体的教学方案和目标。笔者所在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向主要是面向广大农村基层,服务“三农”,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其就业方向是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站等基层单位。因此培养医学生基层意识,让毕业生做到在基层就业“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成为医学院校就业指导的关键。笔者所在学校在开展“三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础上,利用就业指导课理论与实践教学平台等,在开展医学生就业心态和基层就业环境调查研究基础上,认真开展以毕业生基层意识培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 改革就业指导课教学,提升医学生基层就业意识
(一) 开展就业意向调查,了解学生就业心态
了解学生就业心态是开展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前期性工作,只有明确了毕业生不愿去基层就业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开展针对性教育。近年来,笔者在新生入学和毕业实习前两个阶段都在学生中开展就业心态调查。如对2007级、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800名新生的问卷调查统计,在未来就业方向“地域选择”项中,79.6%学生选择“在城市就业”;在“不愿到基层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原因”中,认为“环境不理想”占53.6%,“报酬低”占23.8%,“父母不赞同”占16.4%,“没有城市名声好”占6.2%。综合分析医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的原因,主要有:主观方面,一是对传统的高等教育观念没有转变,没有从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职业化教育意识转变,没有从以往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观念向普通劳动者意识转变。二是吃苦耐劳能力和艰苦奋斗精神缺失,不愿在艰苦农村基层建功立业。三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现实影响和家长的观念引导偏向。客观方面,一是基层生活环境与工作条件与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毕业生自认为缺乏施展才华和发展的空间。二是国家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用人体制不健全。基层单位往往无编制无财政工资,在医院长期做“临时工”、“合同工”,同工不同酬,工作待遇差等。三是教育成本高,毕业后都希望能找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办有助学货款的毕业生极为担心基层的工资收入无法在规定时限内还完本息等。这些因素影响到了医学生基层意识提高,毕业后不乐意到基层就业。
(二) 改革就业指导课,围绕基层意识培养开展教学
近年来,全国高校加强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开设就业指导课课时逐年增加,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形式不断创新,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习求职技巧和全面提升就业能力、了解国家就业政策与信息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效果,是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手段和措施。但针对基层意识培养教育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不断研究就业指导课内容设置,贴近实际调整教学计划,合理改革教学形式,在用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择业观、成才观教育学生同时,把加强基层就业意识培养融会贯穿于就业指导课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如讲解就业市场现状,一是让学生知道当前我国卫生人才资源过度集中在城市和大的医疗机构,这些单位对本科学历以下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需求已趋饱和,即使对外招聘,其要求条件也高,必须是硕士、博士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等。而基层医院正是专科医学生施展才华,提升自己,同时解决农村缺医少药,求贤若渴困境的地方,是展现医学生人生价值的场所,是医学生事业的真正起点;二是组织学生利用“SWOT” 态势分析法进行具体分析与评价训练,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对自身专业工作能力、素质条件、环境条件进行“优势、劣势、机会、挑战”等因素分析,学生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发点评,帮助分析,让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的这些教学活动明白自己将来的就业定位就是基层,打消他们就业期望值过高的不切实际想法,鼓励学生在校努力学习,夯实医学知识技能基本功,就业时抓住机遇,沉着应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帮助顺利就业。
三、 基层就业与专业思想教育相结合,奠定基层意识培养的思想基础
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是让新生入校后了解专业性质、课程要求、职业发展以及就业方向,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了做什么、哪里做”问题的重要环节。笔者充分利用对新生入学有“先入为主”效果的机会,把新生入学专业思想教育与基层意识培养结合起来,特别强调把“为谁服务,在哪里服务”作为专业思想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着力解决学生对医学专业的认同感,只有认同了本专业,才能主动的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二是着力解决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的合理定位,对学生讲清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层次和毕业后的工作方向,使之早有思想准备。三是把基层意识培养贯穿于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引导毕业生树立学习医学,热爱医学,立志行医的职业意识,培养医学生“立足行业、立足专业、扎根基层、成就事业”的基层职业发展意识。
笔者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要求2007级、2008级900多名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寒暑假回到家乡的乡镇社区等基层单位开展医疗卫生状况和医学生需求的社会调查,对当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作用、“新医改”方案等惠民政策实施以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发生的变化进行调查。有90.5%的学生写出了现状调查汇报,49%的学生写出了研究性调查分析报告。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广西各地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看到了自己发展的前景,看到了未来就业希望和专业发展的前景,奠定了基层意识培养的思想基础。
四、 开展热爱家乡服务家乡教育,把基层意识培养与家乡情感教育结合起来
培养大学生热爱家乡情感是基层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青年向往到城市打工。加上近年来各地各级学校对当前农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缺失,导致青年学生家乡观念淡薄。笔者对临床医学2007级农村生源的新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统计显示,有69.6%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回农村就业,生源地在老、少、边、山、穷地区的甚至高达86.5%。究其原因,除当地工作环境较差、报酬较低外,也有自身的认识偏差,有的家人和亲人们都不希望孩子毕业后再回农村,回本乡本土工作往往被乡亲误解和嘲笑,他们认为大学毕业没能在城市工作,说明读书“没学到本事”。 面对这些不正确的观念,笔者认识到培养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故乡情感是培养基层意识的重要突破点。为此,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可大量穿插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学内容,用大量在基层、在家乡从医的先进典型事迹教育学生。如对本校毕业后始终工作在农村基层尤其是在广西百色革命老区艰苦地区的校友先进事迹收集整理,写成典型事迹材料,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在就业指导课和思想品德课中作为立志基层献身基层的典型人物和事例进行讲评;对身残志坚坚持工作在社区的基层医务人员的典型事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实例,如2007年被上海市授予“人民的好医生”荣誉称号的某社区服务站优秀青年医生陈海新事迹,她身患小脑扁桃体疝致残行动不便,但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克服家庭经济和残疾双重困难,凭着顽强毅力完成了大学学业,1993年毕业后回到本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事基层临床医疗工作,14年如一日,兢兢业业钻研业务、忘我奉献医德高尚,充满爱心视患者为亲人,克服身体残疾和病痛折磨,诊治病人23万余人次,满腔热忱地为病人解除病痛,生前始终坚守在基层卫生服务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誓言,被社区居民赞誉为“用生命烛光温暖病人的心”的 “轮椅上的天使”。这些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献身家乡人民的先进事迹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学生,对基层意识培养教育发挥了巨大的榜样召感作用。
五、 加强国家政策解读,奠定基层意识培养的政策保障,树立医学生基层就业信心
多年来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众多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与创业的政策制度,为培养学生基层意识发挥了政策支持保障作用。笔者把政策尤其是行业政策解读作为基层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把两个方面的政策作为解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涉及到基层就业学生切身利益的国家和广西地方政策,如在农村基层工作的转正定职进修优惠政策、贫困生助学贷款国家代偿还款政策、自谋职业与创业优惠政策等;二是解读近两年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政策、 2009年3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方案)等有关行业政策精神,如:“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近期目标和“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长远目标内涵;未来三年投入8500亿,支持医疗五项重点改革,重点增加乡镇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新增卫生资源将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大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条件和水平,提高农民和城镇居民医保投入等的前景分析;鼓舞医务人员的六大信号展望;广西巴马、三江、融水、恭城等老、少、边、山、穷县乡镇医疗卫生单位人才需求现状等。这些政策和行业现状的解读,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国家对基层单位建设的重视,家乡人民对医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基层工作的期盼,从而培养医学生基层意识,树立基层就业信心。
【参考文献】
[1]杜超,合力助推学子下“基层”的四个要素[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2]孙彦彬.关于高校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
[3]韩翼祥,翁杰.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决策和职业期望——以浙江省为例[J]. 中国人口科学,2007 (3)
[4]荣梅生.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和教育工作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7(7)
[5]章燕,王磊.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基层就业观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8(11)
【作者简介】唐焕韶(1963-),男,广西兴安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党总支副书记,讲师,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
【指导基层】推荐阅读:
2022年基层指导工作及培训计划10-06
202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08-02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07-13
路面基层(底基层)10-23
农村基层基层党建先进集体典型事迹09-23
作文指导课指导建议11-22
关于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招聘到基层07-26
小升初作文指导:审题指导08-29
指导教师指导计划和工作程序11-06
基层人员观看专题片《基层新答卷》心得体会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