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能力(通用10篇)
培养孩子能力 篇1
如何培养孩子写作能力
1、孩子写作文,家长不要多介入,辅导可以,但不要告诉他这里这么写,那里要那么写,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的。检查主要看一下有没有错别字,标点对不对,语句是不是通顺。关键还是要多看书,多积累词语,还有,要多带他出去走走,见识多了,自然写得出了。
2、经常让孩子看图,看的时候引导孩子有序的看图,说说图意。此外,每天让孩子积累几个好词和好句,如:找出描写花草树的好词、描写不同年龄的人的好词好句……并专门准备一个本子记录下来。同时让孩子理解自己记录的词和句,同家长一起运用好词好句进行说话练习,实践证明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小学生进入二年级后,由一年级单纯的写一句话开始逐渐过渡到写几句话的小作文了,有的孩子写的多一点,好一点,有的不会写,觉得没话说,于是,家长和孩子都苦恼,我认为导致孩子怕写和不会写作文的原因是孩子的头脑里没有积累够足够的知识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认为要写好作文,家长应该在这几方面多努力:
一、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让孩子积累大量的知识和词汇,这是写好作文必不可缺的一步。
这里,关于如何给孩子读书,我想说一下:
1.选书方面: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经典好书。
2.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至少半个小时左右,多于1个小时最好。寒暑假可以时间更长一点。
3.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反复阅读。也就是说,一本书读完之后,过一段时间要把这本书再重新读一遍,按照遗忘曲线的规律,遗忘一般是先快后慢,所以呢,第二次阅读同样的书就可以加深孩子对书的记忆力,这样一本书相当于获得了两本书的知识量。
二、家长给孩子适当的讲一下写作的技巧,比如,如何开门见山,首尾呼应,插叙,倒叙,如何点题,如何过渡等等,这些知识可以简单的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顺便给孩子讲讲,没必要特意去买一本作文指导大全之类的,因为给孩子讲得太多,他不仅记不住,而且会烦。
三、加强孩子发散性思维训练:
所谓发散性思维,简言之,就是一个问题通过不同的角度或者方向来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做法是:每次孩子拿到老师给的题目之后,都让她自己先说,根据题目,看要求写什么,然后呢,会有几种写法,在正式的确定到底要用哪种思路写之前,不让她动笔,只是让她说。这样的好处是:让她把精力放在去想:我到底该怎样写?有几种写法?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写,可能顺着这个思路写几句,她自己都觉得没意思,写不下去,如果重新写的话,手又累心又烦,但是如果一开始只是说作文那就不一样:她可以天马行空地去想,可以有五六种创意,当然前提是不能跑题,她想到了一种,然后就顺着这个思路说下去,说着说着,她自己觉得不好,又换另一个思路,也许这个不错,越往下说越觉得不错,这样的话,比较完整的清晰的框架出来后我才让她动笔打草稿,这个草稿除了要改一下错别字或者标点等小问题,基本上就可以直接往作文本上抄了。在孩子说作文的过程中,家长切记不要干扰孩子的思路,因为孩子总能给你一些出乎意料的想法,很多次,看到题目,我觉得应该这样写,但我不说出来,我让孩子自己说她的想法,我想也许她的一个想法会跟我的重合,但往往是有很多时候,她想出来的我没有想到。所以说,除了聆听,这个时候家长最好给孩子充分的想像空间和时间,当然,这样很费时间,一篇小作文往往要耗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学会对创意和素材如何取舍。
以上就是对自己孩子写作文的一点想法和做法,难免有些片面,因为要写好作文,有很多因素,但是任何时候如果缺少了阅读的积累,那是绝不可能写好作文的,因此,我建议有些家长,与其把钱花在给孩子报作文辅导班或者购买大量的优秀作文书上,不如用它来多买那些经典的,能给孩子无穷想象力和童年带来乐趣的书,用书来充实孩子,即使孩子的作文没有提高,但是他们也会从这些书中受益很多。
孩子到了二年级,数学是个关键点。从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已经开始要求思维能力了,而且扎实的数学功底也是从二年级开始做起的。那么家长该如何辅导,才能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呢?
适当的专业辅导
二年级数学是打基础的时候,很多家长希望孩子的数学基础能打得扎实,那么怎样安排孩子的课后学习内容才合适呢?
我们了解到,二年级的孩子,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孩子进行辅导的话,那就需要让孩子有适当的课外辅导。因为个体是有差异的。从第二学段也就是三四年级开始,如果孩子对数学感兴趣且学有余力,课外学学奥数,对数学思维的拓展是有帮助的。但如果孩子觉得非常吃力,学得不快乐,还是不要去强迫。有些家长一看到二年级数学的参考书就买下来,让孩子每天必须做10题,如果做得好奖一顿肯德基。这种方法不可取。这10道题难度如何、是否重复,家长根本不清楚!老师的建议建议可以向数学老师请教,选一本合适的参考书。或者请专业的老师适当辅导。
有针对性的练习
二年级的学生学校会要求他们练口算,多少才算是好的?怎样提高速度?
对小学生来说,20以内的口算对提高计算能力还是挺重要的。目前的国家标准是每分钟8道题,这个速度一般学生都能达到。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速度,就每天布置100题,这种题海战术往往效率不高,老师建议多关注孩子做错的题,比如有些人碰到数字7、8、9经常出错,那么就多练习带有这几个数字的题,每天对错题再做几遍,收获会更大。练习的时候要选择灵活的形式,例如网上经常会有一些FLASH小游戏等等,让孩子在玩中学,不但不觉得枯燥,倒是乐在其中。
作业出错不是大事
孩子的作业每次都要家长检查,导致孩子的作业就等于是家长的作业。那家长到底该不该帮他把错误找出来?
彭老师的建议是:告诉孩子有错误,至于错在哪,让他自己找到,并弄清楚为什么错了。错误也是一种经历。家长的职责应该是督促他及时完成作业并能自己检查。至于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不是家长的事情。如果让孩子养成“我只要完成,等下妈妈会检查”的不良习惯,那以后进了初中高中、到了考试时,他永远都不会自我检查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回顾和检验的习惯,让他们有“这道题我肯定做对了”的自信,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学习品质。
为了共同的目标 ——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 您们好!我姓李,今年担任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刚接手这个班,心中有很多惶恐,生怕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而影响了这个班孩子们的学习。孩子们到李家湖小学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孩子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比如:每天的早读,午读进行了有条不紊,上课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等。各位家长,是你们培养了这些优秀的儿女,在此,我真诚地道一声:“谢谢,辛苦了!” 同时,我还要向这个班以前的语文老师肖老师和数学老师暨现在的班主任王老师道一声感谢,孩子们是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才会有如此大的进步!更为自己能有幸成为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和王老师、和各位家长共同教育这些可爱的孩子而感到十分幸福!今天,我们坐在了一起,借此机会,来增进我们相互了解,来探讨一下如何更好地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下面,我把作为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些做法向各位家长作简要的介绍。一、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 一、二年级统称为低年级,拼音、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和一年级相比,二年级的学习重点还是有所变化的,由于二年级的识字和写字量比一年级大大增加,所以我们会把学习重点放到识字量的扩大和写字能力的培养上,对拼音教学可能会有所减弱。那么,如何有效的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和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了?我们会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尽量让学生多读书。这里的多读书包括两年方面的意思:第一是对书上的课文、生字反复的读,熟读成诵。“温故而知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都说明了多读书的重要性。每天的早晨和中午,我们都安排有值日生在教室前面领着全班同学读课文,读生字词。一般早上语文书上的,中午读《英才教程》上的。(说到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因为很多时候,我因为有许多临时的事情,到不了班上,我们的王老师不顾自己自己年迈,常常替我守在班上督促,组织学生早读和午读,早上7:30就进了教室,中午2:00又来到了教室),让我非常的感动,同时也很庆幸和这样一位负责任的班主任搭班。第二是让学生多读课外书。读课外书既是对学习过的生字非常有效的巩固手段,同时,通过多读书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知识储备,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谓一举四得。学习语文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窍门,关键在于多读书,读一些好书,书读多了,字也会认了,作文也会写了,懂得的道理也多了。现在初中语文考试都是卷,实际上考得就是学生的积累,积累从哪里来?就是从课外阅读中来的。因此,在这里我给各位家长提一个要求,给你的孩子每个月至少买一本书,每天放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在下课的时候,中午休息的时候,晚上吃饭以后,随时随地的可以看书。并时常询问一下:你今天看了些什么?让学生讲给你听,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督促,也是间接的培养您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增进了你们之间的感情。其实学了语文,不就是为了更好说话和写作吗?您说对不对?您看,通过读书,您的孩子会说了,会写了,我们的目地也就达到了。
2、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按质按量完成作业,既要整洁,又要正确美观。二年级学生的写字量大了,写字速度太慢,是跟不上学习的节奏,同时容易养成拖拉的坏习惯,对今后尤其是到了初中后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我已经如何提高学生的做作业速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如每次写小字本,我会对前20名写完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标出他写作业的名次,第一个交作业并且没有错误的学生就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1,并当众宣布。第二个交作业的就在作业本上写上2,以此直到第20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想得到前20名,这就要求写得又快又对。班上的汪瑶同学已经连续两次得了第一名了,当我宣布他已经两次得第一名时,他脸上的微笑特别自信,特别开心。其他同学也羡慕的不得了。现在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完成作业,且质量不错。希望各位家长在家里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如做完作业再玩,今天的作业多少分钟完成、有没有错误,有了错误给孩子一点小小的惩罚等等,从这些小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是终生受用的。
二、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
这一个月来,有不少的家长曾打电话来询问家庭作业的情况,让我感受到了您对孩子家庭作业的重视和对我教学工作的支持,今天借此机会,我就把我布置家庭作业的一些种类与要求与家长在一起进行一个交流。
细心的家长可能已经发现,我们的家庭作业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课堂作业。(出示课堂作业)这种作业我一般是在每学完一课后布置,这门家庭作业我会认真批改,以此了解学生对学过的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会在每次改完作业后对作业进行讲评。家长只需在孩子每次做完作业进行检查并签字就行了。就目前来看,很多家长做得好,每课后都有签字,且能让我看出您对学生进行了认真辅导,正确率和完成率比较高。
2、周记和听写。周记和听写的作业我一般会在每个周末布置。
周记我会进行批改,并打出等级,在全班进行讲评,并对特别优秀的周记当众朗读给全班同学听。等级一般分为A、B、C三类。A等是指写得字数达到50字以上,且格式正确,语句通顺,用词用句准确的。目前,我们才写了一次周记,我们班得优的有20名同学,他们是毕炎森、钱胜军、邹文子谦、何梦宇、胡喜银、陈天立、钟宜红、汪瑶、毛洋、周阳阳、杜城希、王豪杰、覃梦玲、王瑾玥、彭珺、郭欣倩、曹泌泉、周雅雯、李秀璐。还有一个同学的日记没写名字。尤其是陈天立、钟宜红、汪瑶三个同学的周记,可以看出家长是特别认真进行了辅导了的。不仅字数在150字以上,且有很多优美的词句,顺序也很清楚。B等是指字数达到50字,但格式或者是语句或者是标点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的周记。C等是指字数没达到50字,问题比较多的日记,我们这次时C等的有四个同学。家长回去可以看看孩子的日记,看看自己的孩子周记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今后该如何进行辅导。
听写我不会批改,只会在每次听写后面批上日期和等级。这门家庭作业由家长根据老师的要求给学生报听写,并由家长进行批改。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的纠正错误。如果我来改的话一是没有时间,二是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的强调和个别的辅导,不会像家长辅导那么到位,所以就请各位家长辛苦一下。发现学生的错误后及时让学生对写错的词语多写几遍,然后再听写,直到写对为止。在这个方面,我们班钟宜红的家长做的是很好,在第二周听写后,就对孩子的听写进行了认真的批改,并打了分数。在第三周听写中,有19位家长对学生的听写进行了批改,他们是陈天立的家长、覃梦玲的家长、汪瑶家长、曹泌泉家长、熊娟娟家长、徐永莉家长、李文骁家长、邹文子谦家长、刘月亭家长、何梦宇家长、毛洋家长、钟宜红家长、谭宜渝家长、熊军家长、毕炎森家长、罗振家长、周雅雯家长、吴明英家长、杨子婧家长也都进行了认真的批改。有的在后面打了分数,有的让学生改了错。如此坚持下去,学生的生字掌握一定会非常牢固。同时请那些还没有对听写进行批改的家长一定要在每次听写进行批改,保证听写真正有效果。
3、预习和背诵
在每次学习新课之前,我都会布置预习作业,学完新课后,会根据需要布置背诵作业。预习是为了提前扫清障碍,尤其是对那些接受能力稍微慢一些的学生更有帮助,让孩子在学习新课时更加顺利。背诵是为了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积累。所以这两门作业虽然不用写在作业本上,但是很重要的两门作业。一般需要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我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我只会让小组长看看书上有没有各位家长的签字,有签字我就认为他已经预习了。没签字我也没办法进行补救,因为我不可能为了极少数同学而耽误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度,所以这门作业请家长一定要落实到位。
4、《英才教程》和《字帖》。这两门属于课外作业。由家长辅导学生学完一课做一课,并进行批改,督促学生改错。我只是隔一段时间会收起来进行一下抽查。了解一下学生完成情况。
除此之外,这学期我们还学习了一种新的查字方法:部首查字法。但书中只安排了一课时,一般学生掌握不是很熟练,学生如果在读书或者是学习过程中碰到了不认识的字,家长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查字典解决,以巩固查字典的方法。
好了,啰嗦了很多,不知对各位家长有没有什么帮助,家长们如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在会后私下里和我交流意见,总之,老师和家长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学有所成,我想,为了我们的这一共同理想,我们必须一起努力,必须密切联系,必须密切合作。而我是愿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的。再一次向各位表示感谢!
培养孩子能力 篇2
一、激发说话的兴趣,帮助孩子消除胆怯的心理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是启迪儿童心霏的钥匙。激发孩子主动表达,爱说话的兴趣,须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中,同时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给孩子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言语的表达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不愿意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像这样不善言谈和不善表达的孩子,很容易给人留下能力低下和思想匮乏的印象。将来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轻松走上人际的前台,也不会得到足够的器重和赏识。所以要想摆脱这种不利的境地,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语言成为通向成功的桥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和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通过一些训练培养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而形成各自说话风格。首先我们要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由浅入深,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形成自信的人格。
二、提供说话的环境,培养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
1. 课堂教学的利用。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的主阵地,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资源是培养孩子良好口语表达的关键。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利用问答、朗诵、背诵、复述、讨论等教学环节,让孩子进行言语表达。
“问答”是最常见的练说方式之一,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有启发性。这样既能引导孩子就某个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又不会培养那种笼统的回答对与不对的惰性思维。教师评讲时不但要对学生回答的对错进行评价,还要评价学生言语表达上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对自己的表述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读和背”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增强语感,学会多种句式,进而使自己的语言得到充实,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读的时候通过接龙、找茬儿、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激发读的兴趣;背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诗文的“意境”,深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的读背就更接近自己说,效果更好。
“复述课文内容”则是由读向说过渡的一种好方法,在利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在教学中除了详述和简述之外,还可以使用创造性复述,即对原文内容、形式进行调整。通过复述课文,大大激发了学生发言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想象联想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
“讨论”一般以组为单位,先各自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再总结汇报的一种形式。通过这样的全员参与的讨论,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 生活实际的锤炼。
生活中的与人交往、待人接物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语言,语言能力的提高也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比如说你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想了解地方风情,少不了通过与人的交流,从而去认知和了解。又如,家里来了客人要学会如何打招呼,谈话交流,这对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当然还有很多,如参与主题交谈、讲故事、即兴演讲等活动。同时,在生活中扩大自己的交友面,通过和朋友之间的交流互动,学会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强说话的训练,形成孩子个性说话的风格
通过听、说、练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说话风格。
1. 多听。
在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是发展学生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学生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进行表达。
2. 多说。
利用和学生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学生无拘无束,愿意讲出来。当孩子用语不当时,教师及时纠正。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学生交谈。教师在组织学生集体学习时,更要注意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注意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3. 多练。
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他们的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教会学生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学生多练习,重复的练习,逐渐的掌握。给他们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他们的发音不准,教师及时纠正、练习,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
与此同时,要多读,读好书,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从书中汲取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知识会增加语言的素材,增加一个人的气质涵养。在做到说话时抬头、挺胸、站直、声音响亮、语句规范、流利的基础上,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说话风格。如: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含蓄隽永、含蓄委婉;清新明丽、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等。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利用一切时间,丰富孩子的生活,为他们创造良好、宽松的语言交流的氛围。同时,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不断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满爱杰.浅谈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J].赤子,2015.
[2]毛艳青.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之我见[J].文学教育,2011.
[3]杨艳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
“巧”培养孩子合作能力 篇3
陈雪梅女士最近心里烦透了。已经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邓若曦,在家里总是喜欢独霸美食。独霸电视的遥控板。独自耍自己的玩具等等。家里的任何事情,她都要求优先满足自己,完全不征求别人的意见。没有一点儿合作意识。
恰好学校开家长会,陈女士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老师说:“这样的情况还不是少数。其实。要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可以给孩子讲合作的故事,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因为孩子还小,听故事比较起劲,而且容易模仿。”
陈女士回家后。就绘声绘色地给自己的女儿讲起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女儿听得津津有味,然后一个劲地告诉她:“妈妈,以后我也要让梨。”陈女士趁机告诉女儿,在家里要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要学会对父母和爷爷奶奶谦让。这才是一个乖女儿的表现。
后来。陈女士发现,女儿渐渐地有了很大变化。有好吃的、好玩的,比如邻居给她的小吃。她会主动拿来与家人一起分享。看着女儿的合作分享意识越来越强,陈女士心里对老师充满了感激。
研究表明,对小学生来说。其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不适合用说理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因此。给孩子讲故事是一种十分有效地教育手段。借助讲故事。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见识。还可以让孩子学习故事中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并在实践中加以展现,可谓一举两得。
巧用暗示
游艺莎女士的儿子豆豆今年7岁,脑子聪明,却有些内向。他对自己的东西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拿出来和别的孩子分享。看着儿子在外面被冠以“吝啬鬼”的称号。游女士急得团团转。没有合作意识。长期下去,儿子以后怎么适应社会?
游女士最终拨通了班主任老师的电话。向其述说孩子的情况。班主任听了后。提出一个比较心理学的术语:暗示。多绘孩子积极的暗示,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因为孩子很容易受家长言行的暗示。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游女士把班主任的建议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对孩子实施积极暗示。不久后,游女士给孩子买了一个漂亮的玩具,然后告诉孩子:“豆豆,你拿着这个玩具和邻居家的喵喵一起玩儿,他肯定会很高兴。说不准,他也会把他的玩具拿来给你玩儿。这样。你不就能玩两种玩具吗?”果然,在游女士的暗示下,豆豆把自己的新玩具拿去和喵喵玩儿,喵喵又把他最好的魔方拿来给豆豆玩儿。两个孩子玩儿得都很开心。而且他们还合作把魔方玩儿出了新花样。之后,游女士又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让孩子学会合作。
坚持一个月后。孩子的合作意识大为提升,合作能力也有所提高。愿意主动与人分享,与人合作,大家也不叫他“吝啬鬼”了。
研究表明,孩子非常容易受到权威人物,比如家长、老师等的暗示。利用积极的暗示。可以让孩子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去努力。
巧用游戏
已经读二年级的唐佳总是喜欢一个人玩儿。做什么事都是一个人单干。不管是放学回家,还是在教室,感觉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独行侠。这可把他爸妈给烦透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孩子这样自我,以后长大了,怎么与人交往?怎么立足社会啊?
苦苦思考没有对策后。丈夫唐小天找唐佳的老师寻求帮助。班主任想了想,说:“一方面,我多给他机会。锻炼一下他的合作能力。另一个方面。你们要多和他做游戏,让他明白合作才能取得胜利。获得成功。”
夫妻俩商量后。决定同孩子一起进行一个穿越障碍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蒙上孩子的眼睛,让孩子从客厅走到书房,并在路上设置一些障碍。如果碰到了障碍。就罚做一次家务;反之,就可以获得自己平时最喜欢吃的棒棒糖五只。唐佳爽快地答应了。结果,连试了三次。他都碰到了障碍。一脸的沮丧。后来,父亲建议,让母亲带着唐佳穿越障碍。这下子,唐佳顺利过关。游戏结束后。唐佳获得了十只棒棒糖。原来,要战胜困难,要取得成功,还真得要学会与人合作。这是唐佳在父母的引导下得出的结论。通过这个活动,孩子明白了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游戏。是提高孩子能力的重要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少年期的孩子对游戏有天生的喜好。利用游戏对孩子进行教育。其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孩子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验到快乐,同时也学会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因此,作为父母。要让孩子多做游戏,促其健康成长。
巧用比赛
卢晶晶女士提起自己的儿子刘欣欣。心里就有些不悦。开学初,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在学校的盥洗室洗手的时候,故意挤开前面排得井井有序的同学。自己冲到队伍的最前面。结果遭到了其他同学的围攻,脸都被打肿了。回来向她哭诉,满脸的委屈。卢女士知道是儿子个性太强、目中无人导致的,是他不对。
后来。她直接跟班主任老师谈起这事。老师建议她,要让孩子学会合作,同时也要学会遵守规则。参加比赛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从学校回来后,卢女士千方百计地游说儿子参加了儿童业余乒乓球队。之后,卢女士来到球队,看到孩子在教练的指导下,除了掌握打球的基本技能外。还学会了与别人配合,比如练球,就需要与别人合作;比如在输赢的界定上,就要遵守打球的规则;比如在双打比赛上。需要两个人很默契地配合。卢女士的关心和教练的引导。让儿子刘欣欣的球技进步很快,他的合作能力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也逐步提高。他知道,合作才能取胜;遵守规则。才能赢得别人的心服口服。
一个人要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同时,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让别人愿意与你合作。因此。利用团体性比赛。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集体项目。让孩子参与其中。在遵守其中的规则的同时,也学会怎样与人合作。因此,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性的比赛。对于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大有裨益。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篇4
2岁半的孩子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到3岁时可学2-3步的折纸,3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4-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男孩子喜欢做车、船、大炮、飞机等。家长可帮助孩子做多种手工以发展手的技巧,
资料
二、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整理玩具、打扫房间、洗小物品。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学习擦桌子扫地,自己整理玩具,洗手绢等。既培养了手的.技巧也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三、提供各种结构材料,让孩子玩结构游戏,如:积木、插塑、拼装玩具、橡皮泥、沙石、冰雪等。
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篇5
摘要:倾听,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只有让孩子学会倾听,才能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评价、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也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
倾听,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倾听是孩子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孩子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因此要重视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一、明确倾听的重要性。
通过讲座、情景感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倾听”能博采众长,弥补自身不足;也能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必须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能更快地进步。
二、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
激发兴趣是先导,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听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听。如:每天早读的时候,我坚持给孩子们讲励志故事,农村的孩子读课外书少,对故事很感兴趣,所以听的兴趣有了,加上这些故事是我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精心挑选的,很对他们的胃口,也很有意义,所以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听了之后,我鼓励孩子们说说听的感受,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说的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三、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现实家庭中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增加了孩子的表达机会,增强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大人说话时常插嘴,不能认真仔细地听等等。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要让孩子懂得倾听是一种礼貌,在听别人讲话时,要用眼睛看着说话人,不随便插嘴,要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这是对说话人的尊重。所以要教育孩子学会专注性倾听,要尊重发言人,认真听完别人的谈话,在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打断,即使有不同意见,等别人发言完毕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其次,要学会理解性倾听,听的时候要思考,要从倾听中有所获。
常发现有的孩子不能把一件事听说完,倾听的质量不高,听得不仔细、不专心、不认真。因此,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断语言的对错,吸引孩子注意倾听,并加以改正。
通过说可以印证孩子是否仔细倾听,只有让孩子把听到的内容说出来,我们才知道孩子的倾听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所以我采用了一些方法对孩子们进行训练,如:
1、听故事法
小学生对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经常组织学生听有较强趣味的故事,并要求学生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交互设疑、释疑、解惑、复述故事等等;
“异想天开添尾巴”我会选择一个故事,只讲述故事的开头,让孩子们认真倾听,然后根据我的讲述自编自述,接龙讲述,接段表演,给故事添上尾巴等,总之形式不拘一格,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就是教师设法把学生引入某种假设的情境之中。如练习打电话;扮演小记者;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图书,然后互相借书,并说明想借这本书的理由;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在表演买卖东西之后,观看学生评选出“优秀售货员”和“文明顾客”等等。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听的重要,并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四、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倾听是一种学习技巧,很多不懂倾听的孩子常常听一半就走神。我们要经常告诉孩子: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在别人还没讲完时,不要着急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完以后再想一想,他说的或问的是什么,如果自己没有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问,如果听清楚了,再说出自己的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听的要求: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五、拓展听的渠道
我鼓励孩子们在课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授、同学组内、班上的发言;课外学会听新闻,倾听他人的意见等等。
六、适时评价,鼓励倾听
良好的倾听能力,不但要使学生想听、愿听,而且要会听、听得明白。这种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必须留心训练,持之以恒。如当学生倾听了老师的要求,能正确回答出问题时,就应热情地夸奖学生说:“你真会听!”当学生倾听了同学的发言后进行归纳,归纳较完整时,说:“你真厉害,听记住了那么多!”等,简短几个字,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就会更加注意倾听。从而不断促进、强化倾听习惯的养成。在课堂上,学生只要有进步,只要能在听取别人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就立刻给予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感,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对的,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并进一步积极进取。
如何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 篇6
------幼儿能力培养
所谓“亲子对话”教育法主要是依据每个孩子的个性来培养他的说话能力,若要与孩子说话,首先父母要学会如何倾听。听孩子说话是一种认同孩子的反应,而“亲子面对面”便是在孩子有话要说时,父母确实倾听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充分自我表现的感觉而信心倍增。
与孩子的对话应当从幼儿期开始,希望父母们能够随时激发自己孩子的个性与说话能力。
一般来说,爱说话的孩子因为好问而在想法上比较深入,也比较有自信、有个性。其实孩子们所说的话都有其原因及理由的,所以父母必须去了解孩子说话的原因。
孩子说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
1、有问题发生,需要大人的帮忙。
2、想把自己“所听、所见、所闻”的感受用声音去表达。
3、想感受与妈妈(亲人)的交流联系。
因此,倾听是一种认同孩子的反应,能使孩子感受到充分自我表现的感觉而信心倍增。
大人的倾听会使孩子产生哪些变化?
1、贴近孩子,近距离地听孩子说话,对孩子来说会有各方面意想不到的学习能力出现。
2、孩子变得容易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3、产生自信。
4、孩子的表达变得明朗。
5、孩子的个性变得比较圆融。
6、因为自己的感受、说话获得重视变得更有耐性、有安全感。
7、烦恼能尽快消除。
8、很早就能开始说比较长的句子和灵活运用不同的生词,对将来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也有帮助。
亲子对话学习刺激法:
宝宝是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来开始学习说话的。只要宝宝开始喃喃自语,发出简单的声音时,就是开始进行“亲子对话”的好时机,按照宝宝的不同月龄有不同的刺激法。
0-12个月
与宝宝目光交流,随时随地与宝宝说话
宝宝出生后发出的第一个声音,便是“哭”;等3、4个月大时,开始会发出“咿咿啊啊”等单音;到了8个月大后就开始喃喃自语,甚至发出一些单字。
1、注视宝宝的眼睛和宝宝说话
和孩子的第一阶段沟通方式就是“眼光交流”,宝宝们通过看见妈妈的说话与表情来奠定对“说话方式”的认识。
2、与宝宝接触的任何时候都要与宝宝说话
每一次的声音交流都会让宝宝的听觉变敏锐,不管是换尿布、喂奶或洗澡时,都要随时随地保持与宝宝说话的习惯。
3、回应宝宝的牙牙自语
只要妈妈经常回应,宝宝也会开始学着表现自己的感觉,而且情绪也会更明显易懂,在与宝宝应答时最好边说边抚摸宝宝,更能强化亲子的交流。
4、从日常生活的声音中学习
不需要太过安静,生活中出现的吸尘器的声音、水龙头的流水声、洗碗洗衣的声音等,都可以让宝宝感受接触更广,边做家务边和宝宝说话,也是一种良好的亲子互动方式。
5、练习以身体律动来控制发声
即使简单地发出“咿啊”的声音,宝宝也得用尽全身的力气来发声,可以训练宝宝配合身体的律动发短音或长音,也可用拍手摇摆的方式让宝宝了解发音的不同。
6、鼓励宝宝表现自己
跟宝宝玩手帕游戏或鼓励宝宝把两手伸直说“抱抱”,或找玩具等,让宝宝表现自己,这对于日后勇于自我表达的说话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7、与妈妈“视线一致”的体验
宝宝总是好奇妈妈在做什么、说什么,因此,不妨让宝宝跟妈妈往同样的方向去寻找目标,让宝宝自己亲眼、亲耳确认妈妈口中说的与看到的是相同的事物,可培养宝宝的辨识联想能力。
8、善用宝宝喜欢模仿的特性
宝宝通常喜欢模仿大人做动作,最简单的就是挥挥手说“再见”等,利用这种爱模仿的特性,趁机教宝宝各种配合手势的单字,并反复的练习,这样宝宝马上就记住了。
13-24个月
与其说单字,不如说成语这时期的宝宝多半已经会走路,相对也更加了解大人所说的意思,也会说比较多的单字。从这个时期起,妈妈和宝宝的交流对话丰富而频繁的话,宝宝学会说话的时间更快。
1、练习发音
把单词的发音嘴型做给宝宝看,反复几次以后,宝宝也会试着发出正确的音了。
2、配合肢体语言来说话
与宝宝说话时,配合肢体语言还辅助引导宝宝,如用手指身体的各部位,配合说话、或者边做“坐跑站跳”等动作,边说这些单字,不但增加趣味感,也让宝宝更容易记忆。
3、以句子的形态和宝宝说话
1岁以前教的“花”、“水”等单字,现在起要开始对宝宝说长一点的句子,如“好漂亮的花”、“我想要喝水”等,利用宝宝已经懂的单字并加入新单字来延伸连结出句子,让宝宝练习真正的说话方式。
4、有耐性的等待宝宝的反应
这阶段的宝宝对大人的话似懂非懂,自己所会的单字语言也有限,但偏偏又非常爱表达,这时父母就必须很有耐性等宝宝慢慢地说、清楚讲明白,降低宝宝的挫折感,才能顺利让他升级到下一个说话的阶段。
5、经常带宝宝外出观察
带宝宝去公园散步或坐车等,并配合教宝宝说相关的字句,也许宝宝无法一时间马上记住,但让宝宝接触更宽广的视野,也是奠定说话基础的步骤。
25-36个月
说话时多形容状态这个时期的宝宝,会的单字虽然多,但还无法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总是反复说着“那个”、“不是”等字句,这时必须开始用叙述及形容的句子来教宝宝说话。
1、描述式的说话法
如果妈妈要回答宝宝的说话,也尽量使用连结性的句子,当宝宝说“那个、那个”,即使妈妈知道“那个”是什么,也必须回答“是这个饼干吗?”或“是放在桌上的玩具吗?”,务必引导宝宝再回答出“对,是那个饼干”等句型。妈妈此时的任务在于训练宝宝开口说话,而不是拿“那个”饼干让宝宝闭嘴。
2、说较长的句子时要段落分明
当妈妈说较长的句子时,得注视宝宝的反应,配合明显的肢体动作,段落清楚地说给宝宝听,来训练宝宝的“听话”能力。
3、练习让别人了解宝宝的表达意思
常常遇到一些宝宝说的话只有身边的妈妈才听得懂,别人要了解宝宝说的话还得先通过妈咪的“翻译”。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也为了让宝宝能增加信心跟外人交流,平常就得训练宝宝发出正确的音和正确的单字或句子,而不是只有母子俩才知道的幼儿式语言。
4、给宝宝奖励
当宝宝能说出较长的句子,或者说出新学会的单词,都要马上给宝宝一个拥抱并称赞他,然后再附和地说一次,宝宝就会清楚知道自己的表达
正确,而更有兴趣说话了。
5、把宝宝说的话画成图贴起来
培养孩子能力 篇7
1.家长或老师必须有能力判断孩子是否具备超前学习的能力或潜力。判断的标准有三点:第一是以前的学习基础是否扎实, 如果连以前的学习基础都不扎实, 何来能力去自学后面的课程?第二是对新事物的兴趣, 一般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的孩子, 不大可能自觉地进行超前学习, 只有那些对新事物有强烈兴趣的人才具备强大的自学潜力。第三是对目标有强烈的追求欲望, 这种孩子具备超前学习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种动力会转变为一种实际的物质力量。
2.自学能力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生活中让孩子自己独立解决各种问题, 读书方面让孩子自己把以前不懂的地方弄懂, 养成预习功课的习惯, 这是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的三个关键。
3.发现孩子自学潜力不错的时候, 要尽快地制定一个阶段性总体目标, 让孩子有一个追求的方向, 这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动力。另外, 要把总体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 制成详细时间表, 让孩子一步步完成, 让他在过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并从自己的胜利成果中取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4.首先选择自己认为最有优势的课程开始自学, 因为有优势的课程学起来有兴趣, 而兴趣又会使自学的劲头更大、效果更好。学好这一科之后, 就能以这一科的经验推广到其他的科目上, 千万别在基础差的课程上开头。不仅自学和超前学习如此, 即使正常学习也是如此, 这叫做“优势发挥法”。但现在的学生和家长都喜欢“劣势补救法”, 总是想办法补救最差的课程, 专门请老师辅导, 这样补来补去还是补不好。而且由于时间分配不当, 把原来较好的课程也拖下去了, 甚至把学习兴趣也消磨殆尽。
5.自学一门课程时, 第一遍要尽量抓紧时间一口气从头至尾学完, 这叫初读, 不必多做习题, 只做一些课后练习。初读的目的是获得该课程的整体形象。掌握整体形象之后, 第二遍学时就能以整体来理解局部, 并能分出重点和非重点, 理解得也就比较透彻;第二遍读时要多做习题, 以巩固所学的知识;第三遍读时再从局部回到整体, 使知识系统化, 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看任何书都要先认真地看目录、序言和内容介绍, 使自己心中有数, 并确定学习计划。
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 篇8
虽然美国总统大选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从两党候选人的唇枪舌剑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在公众场合演讲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练就的。
在美国,从学前班(Kindergarten)开始,孩子们就要开始系统地训练演讲的能力了。小到一个小学班级选班长,大到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美国人的演讲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们不仅可以不需要稿纸连续说上几个小时,而且演讲时的风度、体态、肢体语言也都做得相当的完美。
领袖人物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是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孩子们的成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培养思维是
培养思维是根本
有文化,演讲不可怕
在美国的教育理念里,阅读、写作、演讲是一脉相承的。
Amy, 是一个同事的孩子,第一次见她,就觉得这个孩子特别有自己的想法,无论提到什么话题Amy都能给出自己的见解,虽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都能让人耳目一新。向同事取经后得知,原来Amy非常喜欢阅读,阅读涉猎的范围也非常广。通过阅读,Amy积累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也使得她对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
美国课堂的TALK(演讲)练习
除了知识的积累,良好的表达能力是演讲的另一个关键。而这就需要多说多练。在美国的课堂上,老师们做小型的班级演讲来锻炼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Show and Tell(展示和讲述) 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老师们让孩子把自己觉得新奇或喜欢的事物带到课堂上,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陈述。老师们会建议孩子通过5W1H的模型,即What(什么)、Who(谁)、Where(哪里)、When(什么时候)、Why(为什么)、How(如何)来展开讲述,让孩子有序可循。老师还会让孩子进行访谈式的对话,来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沟通能力。
“秀”出来,才能让人看得到
很多家长把孩子不敢在公共场合说话,归结为孩子比较内向、害羞。但事实并非如此。
内向本身并没有错,内向或外向是不同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外向的人可能更活泼,内向的人则更专注,两者没有好坏之分。内向与否,与孩子是否想表达自我没有直接的关系。实际上,也有很多优秀的演说家是内向的人。
而之所以内向的孩子给人留下不敢表达的印象,或许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感受程度更高。所以当他们感受到害怕冷场、怕惹人嘲笑时,就更不愿意去尝试。但这已经不是内向的问题,而是孩子过分恐惧、害怕失败的问题。通俗地来说,很可能是因为之前的表达受到否定或嘲笑而有了心理阴影。
演讲的技巧,为发言加分
身体语言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而这里就蕴含着演讲的技巧。像希拉里竞选总统的演讲,眼尖的朋友就会发现,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什么时候微笑、什么时候抬起手都有讲究,她背后可是有一个团队专门为她出谋划策。
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让孩子们(或者自己)多加留意,不断地练习,孩子就会越来越有自信了。
声息
听见—— 音量能让大家听到。
听懂—— 说得慢一点、清晰一点。
听得舒服—— 有重点、有停顿,可以通过朗读、速读、练声、呼吸调节等方式去训练发音、语速、气息。
此外,还有一个小窍门,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分析优缺点,改善效果会很好。
如果大家留心会发现,其实美国的总统在做公开演讲的时候,语速都是非常慢的。以现任总统奥巴马为例,他演讲的时候,一定是把每一个单词的发音都发得非常的清楚和饱满,尽量用短句,并且在需要强调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停顿。
而反观美国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反而说话语速非常快,并且常常用很多的连读,在该强调的时候一带而过。这样的交流最大的弊端是让听众遗漏掉非常多的有用信息。
姿态与眼神
站直会显得自信,手势会让演讲更自然!并且,用手做一些辅助的肢体动作会让听众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
除此之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与听众保持眼神交流,目光直视而不是眼神飘忽、躲闪,这样做有助于传达出更多的有用信息。
精神面貌
饱满的精神状态会让演讲更具感染力。得体的服装、造型都会给整个演讲加分不少。
以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为例,虽然她已经年近七十,但是每次公开场合,她的着装搭配都是非常得体的。
如何帮助孩子准备一场演讲
梳理演讲前的基本问题
演讲的内容当然还是得交给孩子自己,在必要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梳理演讲前的基本问题:
此次演讲的目的是什么?
听众是谁?
他们喜欢听什么(比如利益相关的、满足好奇心的、轻松愉悦的)?
准备准备再准备
正如前面提到的,听众喜欢听能满足好奇心、轻松愉悦的,因此帮孩子准备有趣的演讲道具,会使演讲立刻得到加分。
练习练习再练习
孩子对于演讲肯定还是会有焦虑的,所以,最重要的是练习,给孩子多排练几遍,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
我的大儿子每周都会有一次演讲课,需要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就一个主题上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通常我会和孩子一起在家里练习,注重他每句话的重音、配合的手势。
这样的结果是让孩子越来越有信心,他的表现常常给我很大的惊喜。
(唐兰兰???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硕士,专注于“中美教育”比较研究)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 篇9
刚开始以为要提升数学能力就是要多做,培养兴趣。但在后来我们发现,兴趣不仅仅是培养出来的,有信心,才能生出兴趣来。所以数学不好,问题不仅仅在有没有自信心,而是孩子的能力不足所致。
学习偏科说明孩子在建立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为自己找到了兴趣的中心点,如果能引导他们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对特别爱好的一两个科目学得更深、更精一些,那么,这种偏科不仅不会使孩子的学业受影响,而且是有助于他们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孩子的数学能力呢?心理专家给他们开出了一个“药方”:
1、*提升孩子的视知觉功能。
孩子首先必须具备很强的视知觉功能,去辨识,去记忆,去理解。诸如“长短,大小,多少,轻重,点,线,面,方向,角度”这些体现着“数与形”的概念,孩子通过辨识实际的物体,慢慢体验到它们“数量与形式”的不同,并学会以数学符号来表示它们。基本策略是以运动为基础,多做视觉上的活动。
2、*提升孩子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它是一种“文字兼数字与符号的结构”,数学里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了解。譬如数字里就有“自然数,分数,小数,有理数,无理数”之别,孩子必须清楚明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数学里还有许多符号,例如:“+,-,<,β,∑,×,”等,如果儿童不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则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无疑于跟读“天书”一样。孩子不仅需要一般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文字,而且还需要特殊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数与符号”,所以家长经常会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孩子,数学成绩却未必好,原因即在此。对于存在数学语言阅读理解困难的孩子,首先应提高他们的文字阅读能力,其次是培养他们对“数与符号”的理解力。
3、*提升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看到一大堆东西,看了半天也不晓得它们背后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这将是数学学习上极为糟糕的事。因为数学的精髓就在于,它舍弃了具体的内容,而仅仅抽出“数与形”,并对这些“数与形”进行操作。若家长发现孩子存在这方面的困难,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材料的概括能力。例如家长给孩子出示一些词语“香蕉,苹果,橘子,梨”,让孩子从中概括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是水果。”其次,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概括与推理能力。例如家长给孩子这样一些数字:“1,3,5,7,()。”让孩子概括出这列数字的规律(后一位比前一位多2),并根据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9)。最后是培养孩子对图形的概括与推理能力。例如家长给孩子看这样一组图形“←,↑,→,↓,()”,让孩子寻求其变化规则(顺时针方向每次扭转90度角),并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图形(←)。总之,通过“文字数字与图形”这三种材料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对数学材料进行概括的敏感性。
4、*提示孩子的运算能力。
对“数或符号”的运算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时时刻刻也离不开运算。儿童在运算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譬如,有的儿童乘、除法会做,但加、减法常出错,这是因为乘、除法主要依靠听觉记忆功能,会背九九乘法表,即可能做对,而加减法因为计算时受进借位的影响,涉及视觉功能与记忆,因而更容易出错;再如,有的儿童计算正确,答案却抄颠倒,是因为由运动功能发展出来的垂直、左右、前后秩序等观念尚未牢固建立的缘故。
孩子的交往能力如何培养 篇10
我们知道在幼儿时期一个人的交往意识便开始萌发了,比如玩耍时看见玩伴会组合在一起,幼儿间互换玩具或互赠礼物,就是例证。对于这种最初的交往意识,如果家长引导不够或者过问的方式不当,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父母长辈过分娇惯,导致孩子任性放肆,在家是个“小皇帝”说一不二,在幼儿园蛮横霸道,常常与小朋友合不来,闹矛盾,学会动手打人,另一种则正相反,因家庭管束过严,三代人同看一个孩子。父母长辈代办了一切幼儿逐渐变得胆小怯懦,性格孤僻,成长集体中孤立的成员。
平等、正确的亲子交往,直接影响着幼儿交往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墨森(P.H.Mussen)指出:“亲子关系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发展为两个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幼儿对这种相互作用起作用,正像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这种相互作用起作用一样”。而吴放、邹泓(1995)的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都有同样高的预测性和积极的影响。由于安全性高的依恋关系是建立在家长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反应基础上的,在与家长长期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会模仿家长的行为,用家长对待自己的同样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同伴。这种情况反映到幼儿在幼儿园与同伴交往的行为上,通常表现为攻击性低,乐于助人等。更重要的是,这种良好社会行为及内部行为模式成为潜意识中指导幼儿社会行为,扩大社会交往范围的主导因素。可见,在亲子交往中,家长对幼儿的期望态度,行为及其对幼儿行为的指导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形成不同性质的同伴关系。因此如何改进家庭教育,用正确的教育观来加强对幼儿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适应当今社会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根据幼儿模仿能力,培养交往能力
模仿是幼儿在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同时又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但有的家长图清静,省力气,不喜欢孩子带其他伙伴到自己家玩,或是不热情,这种作法影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为了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学会交往,家长首先要作出表率。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倒水、给水果或饮料喝,也可以简单的交谈,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作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后,家长还要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里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2、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喜爱活动,同时,也是互相交往的最好方式。它使幼儿在玩中主动学,使幼儿逐渐接触同伴,并愿意和有计划去交往,家长可以为幼儿创设这样的气氛,带孩子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带自家玩,到户外参与幼儿的游戏,玩中给孩子提出要求,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一起玩的乐趣。如:玩沙,要告诉孩子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如一起玩玩具时,不要争,不要抢,要学会玩和谦让,孩子这样做了,其他小朋友也会这样做,时间长了,同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再如,家长和孩子共同玩角色游戏时,家长扮客人或主人,在敲门中使孩子懂得了怎样接待人,一个细微的举止,一句“请进、请坐、你是谁……”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
3、通过社会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首先,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为幼儿创造机会。如:节日游玩时,发现行乞的残疾人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机会,去接触这些人,由孩子去帮助他人,既培养了同情心,也巩固了礼貌用语,同时为孩子的交往,奠定了基础,使孩子学会了同情、支持与关爱;同伴间的交往有助于矫正幼儿自私、任性的行为,因为一个自私任性的幼儿不可能被同伴接受,要赢得大家的喜爱,就必须懂得分享与自控。如,孩子过生日就可以邀请小伙伴或亲戚来自己家中,分享自己的快乐,一起游戏、玩、唱歌、共同祝福,在欢聚中体验分享的乐趣。又如:过新年,走亲串友时,带着孩子拜个年,说上祝福的话,让孩子与不同对象进行交流,有效的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4、扩大范围,走出家庭,扩大幼儿交往能力
人是生活性动物,早晚要走出家门,面向大千世界,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能只望子成龙,一味开发智力,而忽视了幼儿的交往,使幼儿形成了过于依恋家人、任性孤僻等不良行为,影响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家长应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饿美,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幼儿与他们简单的交往,如:看到有困难的人或老人、盲人,可以启发幼儿去帮助他们,做一个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如:到超市或商场购物,鼓励幼儿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选好后,并能自己在家长的指导下去交款,购回所买的东西后,会说:“谢谢,再见”。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幼儿交往能力提高的基石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往是幼儿交往生活中的一大内容。乍一看,幼儿时期的师生交往似乎比较简单,但如果细细琢磨的话,就会发现它有比小学、大学的师生交往所不同的独有的特点。家长与子女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正因为他们之间过于亲密,反而容易造成子女在父母面前不能表现的最好,因为他们知道,无需表现太好,一般就可以获得父母的宠爱,表现再差也可以获得父母的谅解。而作为家长来说,往往不论自己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会疼爱有加,再加上工作、家务繁忙,家长一般很难细心地做孩子的教育工作。因此,塑造孩子心灵品质,培养孩子各项能力的任务便大量地落在了专职教育的教师身上。
1、师生交往具有短期性、多变化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幼儿自入园后,所接触的老师可能会不断发生变化,幼儿与教师的交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即便是在同一班级里,幼儿与不同的教师交往的频率也是不同的。这种变化性和多样性对幼儿发展会产生不稳定的影响。
2、师生交往还具有平等与崇拜两重性。
孩子尊重老师,老师尊重孩子,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由于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特有的地位及心理状态,学生对教师又有着盲目崇拜性。
在这一时期,幼儿天真、单纯、不谙世事,开始渐渐崇拜有知识有文化的成年人。而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老师的言行举止和所实施的教育,能够满足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老师那里学到知识的同时,还渴求老师给予他们一份母亲般的疼爱。所以,教师又同时扮演了父母温暖的角色,正因为如此,幼儿喜欢把自己的一些心里话讲给老师听,与老师进行感情交流这一切都是在信任老师,喜欢老师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说,师生关系的和谐是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基石。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不同教育观念、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情绪,都将直接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利用教育教学活动,采取可行的方法来培养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位幼儿教师不可忽视的课题。下面就谈一谈我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对其进行交往合作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一)在一日活动中,积极提供幼儿交往合作的机会,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
1、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为了使幼儿初步了解有关合作性的要求,我同幼儿共同制定出交往合作活动规范,即不打人、不骂人、不争夺玩具,要有礼貌,要谦让,要商量。其次,通过看图说话“我和你一起玩”、木偶戏“帮熊猫拾玩具”等生动形象的形式,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做才是友爱。第三,以营造合作氛围为主题,布置活动室环境。如再图书角上张贴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的各种图片。
2、多提供幼儿交往合作的机会。
在幼儿的下午活动中,我以培养合作性为目标,建立幼儿活动区,经过反复研究,明确了在各活动区中对幼儿进行合作性培养的具体目标。例如:图书角、美工角、音乐角等,让幼儿合作分发餐具、课堂用品等;午睡前后让小朋友互相帮助穿脱衣服、系扣子等。
(二)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其交往合作能力。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相适应的活动。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不怕生,好交往、有独立性和自信心的特点,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自我中心,他们为了达到目标会尽可能地取自己所需,易于同伴发生冲突,因此在中班我主要设计一些让幼儿在活动中尝试与同伴合作,学习合作的方法,从而习得交往的技能,如游戏《请你接着摆》。
2、通过自带玩具学习交往方法。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家人交往,进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为了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我们规定每周两天让幼儿自带心爱的玩具上幼儿园,并在集体面前把玩具的性能和玩法介绍给同伴。
3、通过节日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
4、幼儿互相活动“大带小”制度。
为了扩大幼儿互相活动的范围,促进幼儿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我还在中班建立了“大带小”活动制度。活动一般为1—2周进行一次,每次选出四至五名幼儿到小班去,内容让幼儿自定。可以是为小班幼儿表演节目,也可以带小班幼儿做游戏。
在游戏交往中对孩子们的争执,教师不要充当“裁判”,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从中学习调节自己的行为,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从而获得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三)提高幼儿在交往合作中的愉快体验。
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但是,在玩的过程中总免不了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有时是愉快的结束,有时是不愉快的结束。作为教师,不能习惯性的去注意幼儿之间的消极社会行为,而要更多的注意积极的社会行为。注意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例如:教大规模的分组活动能使幼儿体验到同伴多样的兴趣、情感、智慧和集体协作的力量,能经常考虑到共同的需要和目标,增强集体责任感。构造游戏“快乐的动物园”、“帮帮小动物”等,当幼儿看到一幅幅通过合作完成的美丽图画和作品时,那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胜过教师的任何说教。
(四)培养幽默乐观的品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幽默感在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擅长幽默的孩子,幼儿时期就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成功,因为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比一个呆板枯燥的孩子更受人喜欢。幽默感让孩子掌握更多的办法,比别人更轻松地应付来自生活中的苦恼和压力;幽默感可以使孩子在尴尬的处境中不失面子;可以帮助他们对付愤怒的情绪,委缩表达难以出口的意思;减轻压力,增强凝聚力,解决困难和矛盾,应付特定的恐惧、忧虑等。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多采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和幽默的动作,来引导、启发、影响幼儿。在一日常规中多给幼儿讲一些幽默的故事,看一些幽默的漫画,有意识的挖掘孩子本身的天性,并把生活趣味化。培养幼儿的阳光性格,为一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三、同伴交往是促进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同伴交往主要是指幼儿与同龄伙伴之间的交往,其交往对象的年龄、心里发展水平和他们等与自较为接近,它是幼儿交往活动的主要渠道,与亲子交往和师生交往相比,同伴交往最大的特点在于幼儿与同伴之间具有明显的平等性和自由性。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必须面对班级、老师和小朋友等集体与个人,为了适应这个小世界,他必须与班级、老师、小朋友等组织与个人产生关系。也就是说,他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交技能,这些技能家长不曾教过他,他必须在伙伴关系建立的过程中与具有同样经验的人一起探索,在实践中与小伙伴一起学习逐步完成。
对于幼儿来说,同伴交往有助于个体适应班级生活,尽管在同伴交往中,没有正规的老师,没有成文的教材。但幼儿从中学到的东西却往往比老师讲的丰富的多,比教材具体的多。通过与伙伴的共同活动,幼儿不但满足了自己的交往需要,而且懂得了班级的章程与道德规范,学会了抑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和要求,养成与别人协调一致,勇于自我牺牲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人际交往,处理人际关系的交往技能,为独立生活打下了基础。
幼儿学会与他人相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但往往在效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良好品德和正确世界观的形成,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关心幼儿的交往活动,并针对其特点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家长、教师应从点滴入手,以身作则,有意识的结合自己的交际实践,经常为幼儿介绍一些待人接物的基本常识。并敢于放手,让孩子去“闯”,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与人交往的场所。因为只有靠自己的实践交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培养孩子能力】推荐阅读:
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05-09
注重孩子语言能力培养07-06
农村孩子写作能力培养11-04
如何培养孩子创新能力08-19
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09-07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11-26
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11-26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08-03
怎样培养孩子读题能力05-14
培养孩子的七种能力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