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写作能力培养

2024-11-04

农村孩子写作能力培养(通用9篇)

农村孩子写作能力培养 篇1

小学生在写作上表现的差异往往比较大, 写得较好的那些基本不存在拼写的问题, 只要明白了老师的写作意图, 他们就能自己写下去, 而比较吃力的那些孩子, 往往要像挤牙膏一样去写一个个词语, 等好不容易把词语写出来了, 他们可能就忘了要写什么了。其实, 如果家长能从孩子刚入小学的时候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的话, 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就会发现写作其实并不难, 而是一件蛮有乐趣的事。

1 指导学生观察要注意学校的教育

从观察小动物开始, 因为孩子们对这些小动物最感兴趣, 所以乐于观察, 观察得也比较仔细。也可指导学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在观察过程中, 学会比较, 提高鉴别力。此外, 还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使学生学会边观察, 边思考, 逐步提高认识能力。经过老师的指导, 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了, 作文的内容就会越来越丰富。例如在《一件有趣的事》的作文课上笔者告诉学生, 生活中到处充满乐趣。写作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你有以动性去捕捉不难发现。于是又让学生把自己身边那些值得一说的事说出来。使学生明白每天碰到的人, 遇到的事就是作文材料, 引导学生观察时尽量做到具体, 生动, 真情实感。重视激发习作兴趣,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 都是“诗人”, 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 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 就要激发兴趣, 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 都有一种欲望, 一种冲动, 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 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 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 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读写结合要多阅读和仿写。一是, 要多读书。既要广泛猎取知识, 也要对优秀的篇章段落多读, 达到能理解消化, 甚至能熟读成诵。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 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地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二是, 要善读。读与写的联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必须使阅读达到善读的水平, 养成善读的习惯, 才能使学生通过阅读, 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语言表达方面, 通过阅读学习积累运用好词佳句, 学习连词成句, 连句成段, 连接段成篇的写作规律。在思想表达方面, 通过阅读学习作者观察事物, 思考问题, 表情达意的方法。从而达到增长见识, 扩大眼见, 陶冶情感, 提高认识, 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将其写作技巧自然地运用到写作之中。三是, 要会仿写。小学阶段的作文, 既要放手让学生去写, 又要严格训练, 严格要求, 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技能。无论写什么都要求能够表达准确、清楚。所以读和写是可以相互迁移。因此, 可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 将范文的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开头、结尾及过渡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写作中。“文贵于真”, 我认为作文就是写生活, 既然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该是真情实感的表现。有一次, 在一个下雨天, 我让学生写即兴作文, 先让学生静静的观察雨几分钟, 然后让学生以《雨》为题为一篇短文。要求写雨景, 也要写感受。有的学生写发生在雨中的一件事;有的写希望雨下大点, 好让农作物喝过饱;有的写下雨, 自己就不能出去玩了, 不高兴……同样的时间、景物。观看有不同的感受, 学生写出了他的真实体验。写作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积累越厚实, 写作就越有基础, 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 胸无点墨, 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写作积累具体有四个方面:一是材料的积累;二是语言的积累;三是情感的积累;四是精妙写法的积累。实现写作的积累, 要达到三个要求: (1) 量要大, 量的保证, 才能带来质的变化。教师要鼓励学生勤动笔, 将自己发现的东西记在其专为写作积累而准备的本子上。 (2) 范围要广。为了积累, 学生生活视野阅读视野要宽。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活动, 以扩大学生的生活圈子。 (3) 兴趣要浓。可以建立班级书库, 实现资源共享, 为学生的积累兴趣, 鼓励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作文是最富创造性的学习, 是素质教育最有利的阵地。做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会继续探索作文辅导方法, 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

2 写作要注重家庭的作用

在生活中, 引导孩子学会表达。当父母带孩子出去游玩时, 多问孩子一些简单的问题, 比如:“看, 那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好漂亮? ”“

……黄色 , 还有红色。”等孩子回答完毕 , 父母记得表扬一下 , 再补充“哇, 绿的树, 到了秋天, 颜色变黄了, 还有红的树叶, 好像火烧过似的, 好漂亮, 你喜欢吗? ”“喜欢! ”世上的万物都在发展变化, 抓住了变化, 也就抓住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夏令营安排去海滨看日出, 太阳慢慢地从出现到升高, 天际变化无穷。又如观察人的神态变化, 小弟弟怎么从哭闹到安静;比赛场上的观众怎么从平静到紧张, 到激动……还有气候的变化, 马路上车流量的变化等等。许许多多事物的变化都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着, 只有当我们学会观察这些变化, 记载和积累这些变化的资料, 我们文章的内容才会丰富和生动。父母还可以根据孩子今天口述的表现给孩子点评一下。记住哦, 对孩子的点评要首先鼓励, 对孩子的某些表现提出表扬, 如果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再提出来。点评主要包括:语言是否流畅、表现是否大方、有没有用到新学的词语等, 同时, 如果孩子叙述自己做了好事或者上课认真听讲的话, 家长可以表扬孩子一下。看着他的眼睛用“心”对他说, 让他感觉你的这几句话非常重要, 当你用“心”对他说话时, 他也会用“心”去听, 所以效果自然不一样, 同时他也会感受到您对他的爱与希望, 不要用话语说您多爱他对他有多大希望, 让他在您刚才与您用“心”交流的过程中感受, 这样他会开始独立思考问题, 思考您的话, 然后去读书, 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慢慢就会提高, 还有您千万不要着急, 也许孩子是那种后来居上型的, 他现在年龄还小, 只要让他努力了就行了, 不要在乎结果。如果您看中结果他会比您更看中, 那以后他就不会塌实的努力了。这就是专家们说的要:赞赏前进的方向, 而不是速度, 夸奖付出的努力, 而不是努力的结果。

作文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我在这里提到这一点, 就是希望各位家长能让自己的孩子认识到上好语文课的重要性, 能时常督促自己的孩子要认真上好语文课。

摘要: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是一项将积累释放于一时的过程。积累越深厚, 释放就越精彩;积累越科学, 释放就越有效。读书是积累的好方式, 但要形成能应用于写作的“有效积累”还是要掌握一些适合个人自身特点的科学的方法。我们说思想、知识和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和基础。

关键词:写作,语文,小学生

参考文献

[1]高万祥.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Z].

农村孩子写作能力培养 篇2

http:// 3 ,.s , , ,如何培养孩子快乐写作的能力

我认为没有什么语言比一个人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更动人,也没有什么言辞比事物本身更具有魅力。热爱真理,谦卑地折服于真理的语气,比任何强辞雄辩都更让人愿意聆听。

忘记了自己的语言的人是痛苦的,被迫用别人的语气、思路去说话也是痛苦的。相反,一些某个时期在语言上显得笨拙、力不从心的孩子,反而能写出好的作品,因为他们比以前者更珍惜语言,更懂得去倾听内心和外部世界真实的声音。

我认为没有什么语言比一个人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更动人,也没有什么言辞比事物本身更具有魅力。热爱真理,谦卑地折服于真理的语气,比任何强辞雄辩都更让人愿意聆听。

如果一个人要在写作上有所发展,就应该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周围的人、事、物。如果一个人要使自己的表达要更吸引人,就应该经常去倾听内心的声音。

1.找到自己的语言

范文常常是用来教孩子写作和表达的。我们在让孩子阅读范文时,应该告诉孩子范文之所以感人,或者有说服力,绝不是因为它是范文,被印成了铅字,而是因为它流露了真实的情感、思想、描写了真实的生活。要告诉孩子他自己也有许多东西可以写出来,只要是真实的,就是美的,别人愿意听的、看的。本来,选取一些文辞优美、内容感人的范文让孩子阅读,只是为了让受到一些言语的熏陶、思想的教益,但孩子面对张纸时,就好像非得要写出像范文一样的文章。孩子变成了所模仿的对象。忘记了自己的语言的人是痛苦的,被迫用别人的语气。思路去说话也是痛苦的。正如走路一样,如果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走路的姿势不好看,总去模仿另一个人走路的样子,他最后可能连路都不会走了。

2.仅仅是把回忆变成文字

一次,小斯宾塞好奇地问我,怎样写作文,我告诉他,从屋后的花园写起吧。他于是很认真地坐在花园里,呆了一个下午,却没有写出几行字来,当我拿起他的本子时,他说:“我不知道写什么”。

我知道,这是许多孩子都面临的语言障碍,他们不习惯把记忆转变成文字,也不习惯把看见的事物变成文字,总认为作文是一件复杂的大事。于是我告诉他:试试快乐写作的方法,假设你很想把我们屋后的花园告诉给你最喜欢的朋友,并希望他看了以后到这里来玩,你就不会困难了。另外,你已经秀熟悉我们的花园了,用不着像画画一样照着写,试试用你清水教育在线

http:// 的回忆。

小斯宾塞果然重新开始了。这一次,他写得很顺利,把花园里有什么树、什么花、什么时候最好玩,全都写了进去,仿佛不如此他的朋友就不知道花园有多美、多有趣。

读完这篇《屋后的花园》时,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原来,花园在小斯宾塞的心里完全是一个快乐得如同仙境一样的地方。他在作文里这样写到:

“夏夜,有时天上布满无数星星,我喜欢坐在花园里,静静地看它们,听它们说话的声音。凉风从花园的树叶里吹过,树叶也像在低声细语„„”

3.不要让语言潜能妨碍孩子写作

一般来说,具有语言潜能的孩子总是在口头表达上表现得很出色,他们善于学习和模仿新的词汇,很小就对成人的语言环境有天生的敏感。父母们常常会惊奇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使用各种词汇,各种句式的联接也是那样的恰当、准确,各种修辞使用也恰到好处,在辩论中总是占有优势。本来,这种孩子已经有很好的语言潜能,完全可以在写作上发展。但奇怪的是,他们往往写不好作文(当然,也有的写得很好)。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语言的天赋阻碍了真实的表达。

相反,一些某个时期的语言上显得笨拙、力不从心的孩子,反而能写出好的作品,因为他们比前者更珍惜语言,更懂得去倾听内心和外部世界真实的声音。

我认为在教育孩子写作的时候,对于语言潜能好,能言善辩的孩子要提醒他,语言本身的力量绝不会超过真实的思想、感情和真相。同样,语言如果离开了真实的生活和感情,它只会变得华丽、虚弱。真理是朴实的,但每个人都愿意倾听。

还应该告诉孩子的是,不要把虚构的当成了真实的。童话,就是童话,而其他文体则应该是真实生活的写照,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一旦他明白了这个道理,他的语言天赋便会插上另一个翅膀,在表达的天空自由翱翔。

我曾经受到镇上公立学校的邀请,给老师和孩子讲如何写作文。我谈到这个观点时,一位拉丁语老师反问道:难道我们不需要鼓励孩子去大胆想像吗?

是的,孩子是需要想像,但之前他最好先学会准确地描述自己和外部事物,最好先学会记录自己的回忆。如果要虚构,那只是在写故事和童话时才那样做,不能让孩子为了写作文而去想像,就像不要让孩子因为题目是快乐而去装出快乐一样。

4.把写作变成他自己的事

写作是一项作业、任务、要求,还是一件自己愿意做、想做的事?这是每一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老师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尽管每个孩子都在按老师的题目、父母的要求写作文,清水教育在线

http:// 但我认为其实不然。

在根本上,写作是孩子自己的事。

也只有把写作变成他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的能力。让孩子自选、自拟题目,是我对小斯宾塞写作训练一贯的做法。之前我曾经和许多父母一样为他出题,但几乎每一个题目他都不感兴趣,或者写不下去。后来我尝试让他自拟题目,他发现这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因为凡是他自己拟的题目,都是他熟悉的、想写的,比如《蜘蛛的网》、《德柏特家的狗》。更有趣的是,一篇题为《与斯宾塞先生夜谈》的文章,把我在一天晚上与他讨论“耶酥为什么不逃走”的问题全写了进去。这些题目和我给他出的“如何成为一个绅士”、“祖国”等尽管相去甚远,但每篇都真实、生动、有趣。

当然麻烦也随之而来,受我的影响,镇上许多孩子都自拟题目写作文,而且兴致勃勃。一天,史蒂汶太太拿着她孩子的一篇作文来找我。她怒气冲冲,进门时差点被裙子绊住跌一跤。“伟大的教育家斯宾塞先生,看看,难道这就是你教给孩子的作文吗?我的上帝啊!”

我赶紧接住她扔给我手里的本子,仔细看起来,题目是“我的上帝啊”──真是太巧了,与史蒂汶太太进门说的第一句话一模一样。

我的妈妈,也就是人们称的史蒂汶太太,总是说我不听话,她好像一点也不喜欢我,很多时候,她的尖叫和恐吓让我绝望极了。以下是我记得最清楚的话:

“你难道想挨一顿吗?”

当然我不想,如果是问我想不想要一只冰淇淋或者下周不用上课,那我一定马上回答她。不幸的是,当她说“你想挨一顿吗”时接着总是揪住我的耳朵──问我反正是多余的。

“你再这样胡闹,我就剥了你的皮!”

这句话比干脆打我一顿更厉害,我曾见过她吃力地把一只兔子的皮剥下来,我决不会让她在我身上练习这种技巧。

“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

其实我心理明白,“最后一次”后面,还会有很多次。“你以为你是谁?”

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让我紧张的了。难道我是谁她不知道吗?有时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我生下来时真的和别人的孩子抱错了。清水教育在线

http:// “我洗衣服、煮饭把手指都磨破了,还不是为了你们。” 其实我早就建议她干这些活时最好戴上手套。“你以为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我倒真希望是这样,否则她又会说:“你以为钱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吗?” “唉!我的上帝啊!”

我一听到这句话就绝望。难道上帝真是她的吗?

当我看完时,差点忍不住笑起来。客观地说,这是一篇不错的作文。虽然观点有些偏激,但生动,还有一点幽默。我问史蒂汶太太说:

“你觉得他写得真实吗?” “真实──但这也算作文吗?”

以我的学识和所受的教育来看,无疑这就是作文,而且是他自己的作文。并且,我相信许多父母看了这篇作文后,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会受到启发。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写一样的题目?如果他对这个题目所涉及的题材没有体验、也不熟悉怎么办?前几年的大学升学考试,由教育大臣出的题目真让人又可气又可笑。一个命题是“母亲”,难道那些福利学校毕业的孤儿们也非得写这个题目吗?一些孩子生下来后就再也没有看见过自己的母亲。这难道不是有点不公平吗?另一年的题目是“我敬爱的人”,许许多多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根本就没有什么谈得上敬爱的人,这不是非让他们撒谎不可吗?

虽然我非常理解教育大臣出这些题目的良苦用心,但这无疑是把写作这种完全应该由学生自己做的事变成了为教育大臣或老师的愿望而做的事。结果之一是,即使你是一个写作上的天才,如果碰上不熟悉的题目,也会被大学拒之门外。

值得庆幸的是,这种蠢事教育部再也不干了。现在的题目从题材到体裁,选择的余地都更大了。

除此之外,让小斯宾塞对写作乐此不疲的是我从来都鼓励他写他自己想写的。等他写完后,我再对一些文法、修辞不恰当的地方加以指正。

5.让写作无处不在

什么是写作?为什么很多孩子一听到这个词就头疼,而另一些孩子却把它当做一种乐清水教育在线

http:// 趣?这里面一定有某种秘密,发现了的就欣喜,没有发现的就一直困惑。

这个秘密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对什么是写作的回答。“写”是记录,“作”是创作。“写”就是把思想、感情、思考、事件记录在纸上,“作”就是使这种记录有恰当的体裁、形式、文采。“写”是求真,“作”是在真的基础上求美,使所写的东西具有感染力、说服力。

其实写作无处不在,要让孩子从小就开始以各种方式来“写”和“作”。(1)摘记

在孩子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单词之后,就应该给他准备一个摘记的本子,鼓励他把平时听到的有趣的故事、梦想、奇遇、新闻以及读到的书,以简单的方式记下来。有的可以抄录,有的则可以简略地记一两句话。小斯宾塞从6岁开始就作摘记,到后来,他作的摘记一本又一本,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简直就像一个大百科知识库。

摘记比起日记、周记来说,更随意,孩子可以通过它很早就开始接触社会、家庭、人生、自然等等。

(2)墙记

有些孩子对书本总会有排斥,只要让他在很正规的本子上写字,他就不感兴趣,相反在父母禁止的墙壁上,他却会常常即兴挥毫。好吧,那么就让孩子在墙上写吧。简单的办法是在墙上固定一个地方,贴上许多张牛皮纸,然后在上面有一点小小的提示,比如漫画区、记事区、梦想区等等。让他尽情去写、去画。

天长日久之后,父母会发现墙壁像是有魔力一样,孩子们把它视为自己的,而不是成人的小天地。

(3)信

孩子希望收到信,有时这种心情比成人还要迫切而隐秘,而要收到信唯一的办法是先寄出信。鼓励孩子写信也是一种必要的写作练习。在英国,有很多牧师、神父,还有一些童话作者,他们经常以通信的方式与陌生的孩子交流,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有益的事情。长期以来,我也经常给一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回信。每天下午4点至6点钟,一定会是我给孩子们回信的时间。

(4)日记

这种有点古老的方式,看来对所有人都并不过时。小到小学生,大到一些杰出的人物,清水教育在线

http:// 都喜欢以这种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只是孩子们用日记本,一定要与众不同。我给小斯宾塞设计的日记本,后来被一位商人看中,他成批地生产这种特别适合孩子的日记本。不久后开始流行起来,这就是大家后来知道的“斯宾塞日记本”。

(5)故事本

这是一种有些神奇的本子,一定要硬面的,有插图的。孩子们都喜欢讲故事,听故事,这种本子就是鼓励他们把听到的写下来。比如家庭的故事,家族的历史等。也要鼓励他们自己创作故事。到七八岁时,他们有一种愿望,就是把自己写的或者是记下来的故事给其他的小朋友看。

在我的倡导下,德比小镇每年一次讲故事比赛,非常有趣,后来固定下来,成为孩子们上课之余的一项重要活动。每到这一天,也就是感恩节的前一天,父母们总是把自己和孩子穿戴得整整齐齐,兴高采烈地带着自己的故事本来参加比赛。

(6)续写指导

这虽然看起来有点笨拙,但也非常有效。对一些比较宽泛的题目,由老师或有条件的父母先写上开头,再让孩子在每段的提示下写完整。当然这些“提示”最好轻松、有趣一些。在英国许多学校后来接受了这种方法,甚至开设了一种写作练习,就是续写。

当有一天,你发现写作对孩子来说就像走路、奔跑、跳跃、散步一样时,你就会发现这一项活动不仅可以开启他们心智,而且可以给他们带来无穷的方便和乐趣。这时,写作就不再是一件神秘的事,而只是人的一项充满快乐的智力活动了。

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 篇3

面对这样的现状,老师肩上的责任更重。小学农村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以文为本,一课一得

以文为本、一课一得就是以文本为本,品味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弄清文本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得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作文中去,实现一课一得。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孩子写作能力差的问题。

1.提问:变色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变色龙如此迟钝?它又是如何捕食的呢?自读课文,画出它眼睛的特点以及对捕食有什么好处?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绘声绘色地介绍。

2.提问:变色龙是怎样捕食的呢?学生自读圈画出关键词语“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刹那间”等体会捕食的敏捷。指导通过读书细细品味欣赏。

3.提问:这一段作者是怎样写的?再次体会写作方法:有顺序、抓住特点、仔细观察。

4.要求:观察一种小动物的动作并仿照课文写法去描写。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并通过仿写进一步的实践,从而掌握写作方法,真正实现了一课一得,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写作教学到此并没有结束,而只是刚刚开始,评讲阶段才是学生提高的过程。通过评选优秀习作、范读习作、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写出了精彩、写出了个性。

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最好的素材。如果能抓住课文进行习作能力的教学,何愁孩子的作文水平不提高呢?

二、整合课程,激发兴趣

一篇篇课文是一个个的习作范文,那相通的课文内容之间也需要更好的整合。比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整体描写和个体描写是孩子们需要掌握的写作方法。那相关的课文还有哪些呢?我找出《天鹅的故事》中群体和个体的描写,学生在比较中印象更深,更加容易掌握方法。再比如,在教学“变色龙”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小动物的写作方法,我把描写动物的相关课文全都找出来,让学生充分比较吸收掌握。学生的习作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东西。

除了课文与课文之间的整合,还有学科之间的整合。针对农村孩子没有太多这方面的素材,在教学“我的发现”时,我和科学老师沟通,上了一节有趣的科学课。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不再是绞尽脑汁的编造。在音乐、体育方面,我也经常与老师沟通,给学生提供一次又一次的活动,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孩子的作文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课外延伸,课程引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农村孩子相较于城里孩子来说,眼界不够开阔。春天挖野菜、夏天逮蝉的幼虫、秋天帮父母收玉米、冬天烤地瓜是他们的课外活动,农村孩子从来不缺写作素材。有许多的作家都是农村出身,正是农村自由的生活给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历,比如莫言、陈忠实、孙友田等。孩子们缺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是写作的兴趣与能力。

针对孩子们的情况,我挖掘了针对农村孩子的四季课程。春天来了,不需要去城里的公园春游。乡间的小路、奶奶的菜园、田野的麦田都是极佳的春游场所。我找到这方面的诗文引领孩子阅读、仿写,孩子们仿佛也成了一个个小小的乡土作家。

夏天晚上和小伙伴到树林里捉蝉、幼虫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闷热的夏夜,孩子们带上手电筒,约上小伙伴,趁幼虫刚刚钻出地面爬上树干的时候就把它们捉住。一个晚上能干的孩子最多能捉几十甚至上百只。有的卖给别人贴补家用,有的带回家油炸了解解馋,满齿留香真是让人难忘。这么丰富的经历如果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充满童趣的习作,老师所做的就是引领孩子把这方面的感受表达出来。所以我让孩子们写日记,记下这些小事,再组织阅读评价,在全班交流中思维得到碰撞,精神得到了交流。孩子们越写思维越开阔,灵感就如汩汩清泉缓缓流淌,写出了一篇篇优秀的习作。他们不再无话可说,真正爱上了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作。”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东西。农村孩子的写作教学只有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与思想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形成写作的冲动,进一步转化为写作行为。四季课程利用农村特有的孩子们经常参与的活动诱发学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使学生写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的作文,让孩子们不再无话可说,让农村的孩子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王鹏林.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J].读写算(教研版),2015(5).

农村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4

关键词:农村学生,语言表达,培养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深深感到农村学生大多在语言表达方面是非常欠缺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构建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表达

由于受思维局限,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经常语意表达不清。教师要抓住一切时机,创设氛围,触发他们灵感,激发他们说话欲望,使课堂成为师生平等交流的舞台。

(一)民主平等,搭建表达的平台

在执教《詹天佑》一课时,我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尝试用粉笔画出“人”字型线路,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我请了一位没有举手并低着头的孩子,当时学生们就开始小声议论了,“老师,林汉民很笨的,他肯定不会!”“我们数学老师从来不找他回答问题!”……果然,林汉民在黑板上琢磨了半天,也不知从何下手,甚至画了一个完全倒过来的,立刻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大笑。顿时,吵嚷起来,场面有些失控,然而我没有让这个孩子难堪,赶紧对大家说:“林汉民不是不会哦,他只是想考验考验你们。”随即引导同学们将“人”字形的画法说了一遍,在此同时帮助林汉民根据大家说的一步步地画下去。错误在此绽放了光彩,自信在此得到了保护。

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与表达能力存在差异,要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更改的时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友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问,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开放和谐,营造表达的氛围

开放课堂,让学生自己表演、自己创造表演道具、自己设计旁白,不受教师经验的局限,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发学生“说”的兴趣,使课堂成为学生灵感涌动的空间。

如在一次语文教研组活动中,我执教《螳螂捕蝉》一课,在教学“螳螂捕蝉”这一寓言故事时就运用了“放”的方法,让学生自我尝试、自主创造、合作探索。我先请了两位同学上来做准备分别演吴王和少年。在两位同学准备同时,下面的同学随着教师的提示要求,结合文本及课本上的插图,展开想象,把自己当作这一情景剧的导演,给台上的“小演员”创造表演道具、设计旁白、指导动作。这样自由地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促进了知识的生成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精酿提问内容,让学生能够表达

教师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准备一些说话的练习,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每堂课都得到必要的锻炼。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农夫的心理感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从这一段文字中,读懂了什么?结果学生并不知道怎么回答。经过思考,我发现自己设置的问题太笼统,不利于学生的回答。如果把问题设计成:读完这段文字后,你眼前浮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农夫,能模仿他一下吗?那么学生就容易抓住方向回答问题了。

三、教会表达策略,让学生善于表达

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通过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规范性表述能力的指导,使学生对语文善于组织语言,还能准确、规范地进行表述。如教学语文课文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们通常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部分老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但是如果教师将这类问题语言表达策略教给学生的话,就会变得简单起来。教师在问题提出后,给予学生明确的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什么人做什么事。这样学生就能抓住关键点,准确、规范地进行表述了。

四、运用多种评价,使学生想表达

(一)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审视

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活动中自觉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必须给学生必要的鼓励。而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就是提升学生心中对自我的认同感。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尝试了“自评自打分”这样一种评价方法:学生在回答完一个问题后,根据同学以及老师共同给出的评分标准,给自己的回答打个分。通过打分的过程,发现自己在思考问题、组织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过程中的优缺点。渐渐地形成一种自我评价和自我审视的习惯。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能够较为客观地认识到自我的优点和不足了,给自己打的分数也越来越高了,也变得更加自信了。

(二)强化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互鼓励

在课堂上,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我们可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通过评价,使答错的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更正欲望,评价者产生一种求变、求异、与众不同的欲望,最终将一个个错误变成他们通向成功的铺路石。

总之,农村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表达技巧的训练,让农村孩子也能够准确、清晰、完整的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心中所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农村孩子写作能力培养 篇5

1、命题要深浅适度

一篇文章命题的深浅直接同该内容的深浅紧密相连。因此一篇文题所含内容深浅是教师让学生作文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若内容过深,学生就以驾驭,若内容过浅,学生写作不仅无兴趣,写作能力也不会得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命题必须做到深浅适度。一是老师命题的时候不要只凭自己的好恶为转移,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命题;二是命题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命题时应想一想什么样的材料是学生知识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能写的,要写的,愿写的。命这样的题目才会适合学生的心愿,他们写起来才会落笔生花。

2、命题要取材广泛

命题取材广泛才能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便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也便于做到语文学科教学与其他各学科教学紧密联系。这样在写作中,既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重要性,必须学好,又感到只学好语文也不能写好文章,必须同时学好各门功课才行。

3、命题要方法恰当

浅谈农村孩子作文能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农村孩子;作文教学;教师观念

一、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的目的意在培养学生的能力

尽管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屡屡吹送,但仍无法改变农村教师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课堂教学虽有变化,但步伐不大,教学指导思想没有根本转变。在缺乏个性化语文教师的课堂里,在考试的压力下,学生不得不机械地读、背、抄、学、默、考。为了考试时能够取得高分,教师将原本应该属于学生的阅读时间占用,学生没有独立完成的习作和自由发挥的问题,老师还将作文书上的满分作文强加给学生背诵,将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抄给学生背诵,将所有能对考试有帮助的一切化作学生学习的全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被扼杀。原本极富人文价值、最具诗意和吸引力的语文在学生的眼里变得枯燥无味了,为考而学、为考而背、为考而读书、为考而作文的教育模式,不但未激发学生的读书及写作热情,反而增加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厌烦情绪。所以,改变农村语文课堂现状,应先改变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的目的意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非培养考试的机器。

二、作文教学应走出课堂,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语文课堂本应是充满着诗意与想象,充满着各种生活情趣的,然而,教师却让学生在一间十几平方米大小的教室中去感受生活的苦辣酸甜,让学生绞尽脑汁地在教师天花乱坠的描绘中去寻找作文的灵感,是没有实效性的,与其“东施效颦”,不如让学生走出课堂,自己寻找创作的灵感。比如,在写景作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站在室外去欣赏风景,让学生随身带着纸笔,边观察边记录,这样就无需坐在座位上苦思冥想,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的习惯,写出的作文自然生动。作文不必拘泥于某个特定的时间,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在学生最感动的瞬间让其创作,老师可以经常创设一些让学生深有感触的事件,让他们有感而发,记录当时的感受,让作文走出课堂,深入生活,赋予作文以生命力,才会让学生爱上习作,才能实现将被动变为学生主动习作的意愿。

三、将作文批改变成师生交流的平台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作文指导的继续,是评讲的基础,是提高小学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批改作文中提高效率,既要提高批改的质量、速度,也要发挥批改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对学生的作文批改要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批评。将批语作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少一些套话,多一些与学生交心的语言,让学生在批语中感受老师的关心,这也会促使学生真心地爱上习作,因为在他的文章中,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

四、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只言片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之所以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依赖于于多读多背。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情中理感,在感中求发挥,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另外,教师在教学课文时,要将作者写作方法的分析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融合,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恰当的笔触来升华情感,学习文学大家们的写作方法远比分析他们笔下的人物特点要让学生受益匪浅得多。

五、教会孩子联想、想象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课堂上随时训练学生进行想象。首先,培养学生有依可想。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时,在讲到“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这句时让学生谈读后感,然后以李博士或者台湾青年的口吻写了一篇《地震来了,我也不能走》的作文,学生在文章中写出了对李博士及台湾青年的崇敬之情,写出了海峡两岸之間的同胞之情,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次,给学生搭建想象的平台,让学生在写作的空间任意翱翔。如,让学生写《二十年后的我》《未来的……》《假如我是……》这样的文章,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用欣赏、信任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儿童天性,给他们搭建一个创新的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作文源于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让学生未来的习作生涯充满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肖利芳.怎样上好新课程高年级语文课[J].教育界,2011(03).

[2]张华莉.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J].陕西教育,2012(04).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罕达罕中

心学校)

农村孩子写作能力培养 篇7

关键词:安全隐患,安全意识,自我防护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推动着社会快速发展, 农村也悄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 提高了现在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然而, 科技是把双刃剑, 孩子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幸福的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更多的安全隐患。

一、农村孩子安全隐患大

农村孩子由于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与城市的孩子相比面对的各种安全隐患更多。农村孩子上学往往要走一个小时, 最远的走两三小时的也有。在上学和回家的路途中, 穿过公路时, 由于农村公路没有人行横道, 农村的各种车辆越来越多, 就必然存在很多的交通安全隐患。当恶劣天气来临, 暴发的山洪, 突发的滑坡、泥石流, 冰冻天气, 大雪封山随时威胁着孩子们的生命。山溪小河, 村寨里的狗, 树上的马蜂, 森林里的野果, 路边小摊点的零食等等这些客观存在的自然条件, 都是孩子们必须面对的安全隐患。加之农村留守儿童非常之多, 留守儿童多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管理, 隔代管理的溺爱与放纵与薄弱的安全意识都给孩子们带来许多人为的安全隐患。另外, 许多农村学校地处高寒, 冬天冰冻天气使教学楼外墙瓷砖脱落, 路边山崖石块风化掉落也时刻威胁着学生的安全。

二、农村教师的责任更重

从国家到地方, 从行政部门到教育主管部门, 对学生的安全越来越重视, 实行安全问题问责制, 渐渐地教师就走向了学生安全问题的前台, 成了学生安全的首要责任人。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 教师又渐渐成了孩子们的代理家长, 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都是老师们天天牵挂的内容。加之社会对教师的不公, 凡是与学校、学生、教师有关的事故, 社会总是把责任推到老师身上, 因为每次事故总要人出来趁承担责任, 无论是谁来承担责任都还是教师。农村孩子安全意识差, 安全隐患本来就大, 使得农村教师对学生安全的责任就更加的重大。

三、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我们农村教师虽然有着如此大的安全责任, 农村学生又面临如此多的安全隐患, 但是我们谁也不可能给任何孩子安全一生的承诺和保护, 只有学生自身具备了安全意识和能力, 提高了学生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 方可一生平安。因此, 学校安全教育的落脚点应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形成自救自护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一、通过营造氛围感染, 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和活动, 让学生懂得各方面的安全知识, 掌握自救自护的安全技能, 做到防患于未然。学校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张贴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黑板报、布置安全科普画廊等方式, 使小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掌握安全知识, 班上老师利用晨会课、公共安全课专门讲解安全知识和在教学中渗透安全知识, 让学生在处处重视安全的浓郁氛围感染下培养小学生重视安全的意识, 懂得各方面的安全知识, 掌握自救自护的安全技能。

第二、注重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学校集会、班会、晨会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持之以恒地要求学生“管好自己的口、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脚”, 严格要求学生在放学路上不准打架斗殴, 没有经过家长的允许不到同学或亲戚家等, 做到了周周有安排、有检查, 严格训练, 反复要求。通过学生的相互监督和管理, 逐步让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 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只有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学生的安全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第三、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教师除了上门家访外, 学校不定时召开家长会, 还要印发“道路交通安全承诺书”、“给家长的一封信”等, 向家长及监护人宣传了学生校外安全注意事项、家长如何管理好子女在家庭的各种安全行为及学生校外安全的防护措施, 增强学生家长重视子女安全的自觉性和防范意识。只有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才更有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

第四、经常开展学生安全演练, 形成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学校要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基础上, 坚持“积极预防和科学预防”的工作原则, 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开展日常安全教育与培训、开展紧急疏散演练等安全教育活动, 学校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 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安全演练,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

第五、排查不安全因素, 督导学生日常行为。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时时刻刻牢记安全要素, 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只有这样, 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 让学生了解了各方面的安全知识, 学生的安全意识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学生就能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 提醒自己身边的人注意安全。例如, 我们学校教学楼的楼道口较狭窄, 六个班近二百名学生从这通过, 每当吃午饭或集合的时候, 各班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从楼道口冲向食堂或操场, 安全问题让人担忧。无论老师怎么叮嘱, 只要背了老师的眼睛, 就是山河依旧, 原形毕露。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宣传, 观看安全教育片, 让学生认识到了这样做的危险性后, 他们便能快速而有序地来到食堂, 在楼梯间再也很少人拥挤了。若发现有人拥挤, 便有同学主动提醒:“这样做很不安全, 请不要拥挤, 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呀”。这样使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得到了根本好转, 解除了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农村孩子写作能力培养 篇8

一、当前农村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1. 教学上过于依赖教师, 学生缺乏自主运用的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我国广大农村小学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各个小学学科有效结合的教学改革, 很多小学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学硬件设备和相关器材, 虽然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数学作为学生学习各科的基础学科、工具学科, 由于其严谨的知识系统性、结构性, 从而使其成为与众不同的一门重点学科。所以将数学的学习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 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运用方法与形式, 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1]数学是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保证自身对实际教学工具的充分运用,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公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很多教师直接根据课件内容进行讲解, 省略掉过去在黑板上详细列公式进行推导这一过程, 也不引导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导致学生的自主运用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2. 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缺乏对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应用的认识

虽然我国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活动, 但一些教师对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缺乏认识, 仅仅将其当作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 对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转换不成熟。如尽管结合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 但依然以传授知识为主, 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3.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高, 教学形式单一

我国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要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是当前社会与科技的需要。但当前农村教师整体素养不够高, 信息资源在课堂的教学中无法得到更大价值的发挥。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大纲的四大模块都与图形有关, 一些教师在进行资源整合时由于信息应用技术掌握不全面, 无形中增加了教学负担, 无法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此外, 还有一些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只应用技术软件中的设置计划安排教学, 教学能动性较弱, 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措施

1. 运用信息技术, 化抽象为形象[2]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原因, 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认识都比较感性;再加上一些小学生处在农村的环境中, 各种客观因素限制了他们对新事物的认知。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化抽象为形象, 让学生能从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快捷领悟数学知识。比如, 在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作图功能将抽象的图象直观地展示出来, 借助具体的图象, 使学生对直线、线段和射线产生初步的认识, 同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又如, 在学习“圆的画法”时,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画圆, 学生通过了解圆的定义, 就会明白圆是怎样形成的, 借助多媒体手段, 数学课本中很多抽象的知识就会化抽象为具体,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2. 利用信息技术, 突破学习难点

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很多抽象数学概念是教学的重点, 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加之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较少,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操作起来就比较费力。尽管教师在课堂上会对重要的知识点多次进行详细讲解, 但学生在课后的练习和考试中经常会出现问题。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学生并没有将知识真正掌握, 学习过于被动, 没有亲身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学习数学要联系实际, 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3]因此,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 并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沿用于生活当中。比如, 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教学之前要准备好与圆相关的教学素材, 学习知识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与圆相关。回到教学课堂上, 教师提出生活中与圆相关的物体的举例问题, 这时候学生会回答圆桌、杯子、足球、篮球等, 但由于农村学生的见识受限, 阅历不足, 所以课堂上必须主动搜索出更多之前没见过的圆形物体, 在搜索、观看的过程中, 学生才能逐渐掌握圆的基本特性, 课堂气氛很容易活跃起来, 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3. 利用信息技术, 创设学习情境

要想改变过去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枯燥无味的模式,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要创设多种学习情境,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充分挖掘自我学习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年龄阶段, 如果课堂上教师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 那么很容易引起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甚至会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让其自主开启自学模式非常重要。比如, 在学习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各种自行车的车架, 即便自行车的车型不同, 但每一个车架都是三角形, 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的运用。那么除了自行车车架, 还有什么也能证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要通过多媒体亲自查阅资料, 如照相机的三脚架、埃及金字塔、一些三角形梯子等。有的学生会在查找资料的同时对埃及金字塔等产生浓厚兴趣, 随即了解生活中更多接触不到的新鲜事物, 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无疑又衍生出了更多的情境, 不但让学生消除了关于知识点的疑虑, 还能拓宽视野, 增长见识,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农村小学进行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 并不是单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程之中, 而是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整合信息技术资源, 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 深入学习信息技术的运用, 牢固掌握数学重点难点知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 的确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我们在充分肯定其作用的前提下, 也必须进行认真思考, 如如何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 使其充分与数学教学真正融合, 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文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刘晨旭.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13.

[3]马丽萍, 杨海茹.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分析[J].软件导刊, 2014, (4) :171-172.

农村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途径 篇9

一、写作源于生活

一到作文课,不少学生头皮就发麻,嘴咬笔头眼瞪天花板,半节课也写不出三句话。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我们先来看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段的描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作者用“看护妇”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用“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把雪草相问的静景写活了,用“害了羞”的拟人手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娇美的情态。为什么老舍先生能把雪后初晴的美景描写得如此逼真呢?是因为作者把生活作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二、多读多思。迁移运用

农村学生的阅读资料较少,再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平时很少有课外阅读,造成写作素材的缺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素材,提倡多读书。为此,我在班里设置“读书角”,设有《中学生》、《中学生作文报》、《中学生语文报》、《半月谈》、《世界博览》、《少男少女》、《科学小品》、《演讲与口才》等各种报刊。除了让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外,我每周设两节阅读课,让学生阅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一定要认真地读,仔细品味,尽可能充分地理解字句里边蕴含的意思以及文章前前后后的联系照应,结构层次等。读透了,读熟了,该记住的东西要记住,该学着用的词和句子就要自己写一写,用一用,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了迁移,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三、说写结合,以说促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这是因为“说”在生活实践中天天使用,而“写”则较少。因此,在作文训练时,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表达的内容先说给别人听。这种作法开始做时很难,但只要坚持,成效是很显著的。我教学作文时,让学生在构思好后,找老师或作文好的同学当听众,大胆说出来。写成文后又请他人指出用词不当或句子表达不通的地方,帮助修改。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每周还可利用一节课进行演讲比赛,或讲故事比赛,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通过“说”和“写”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四、多加鼓励,精心指导。让学生乐于作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写好作文,莫过于让他们乐于作文。乐是获得知识、进行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写作的水平是不一样的,作文训练中,各方面都达到要求的作文毕竟是少数。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求不能太高,只要达到本次作文的主要要求,就给予充分肯定。如我曾有个学生叫王文,平时最怕写作文,一到写作文就抄范文,考试就抄阅读文段。在一次题为《童年趣事》写作中,他却写了《我的妈妈》,其中有一个句子写妈妈的手,他是这样描述的“妈妈的手很皱,像松树皮。”我在班上表扬了他,说他能抓住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特征来写,很好。得到老师的表扬,王文的写作热情大增,每隔两天就拿日记让我修改。我和他面批日记,并表扬他,鼓励他。半个学期后,王文能按单元要求写作了。期末考试,他的作文得了良好。由此可见,多表扬学生是提高学生创作兴趣和创作水平的一种好方法。另外,多给学生提供发表作文的机会也同样重要。每次作文后,我都选出一些好习作,推荐到校刊《雨荷》上发表,推选好的文章参加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作文比赛。同时,在教室创设作文专栏,把优秀习作或有进步的作文贴出来,把用得好的词语和句子也贴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创作,积极创作,让那些貌似“疑难杂症”的作文变成“小儿科”。

上一篇:IL-1αmRNA下一篇:成本运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