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品中国文人有感(精选2篇)
读品中国文人有感 篇1
初见名字时,我以为作者真的要把出现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每个文人都写一遍,觉得这真是一件伟大的工程。翻看书的目录一看,每一本都只挑了八九个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品述,有种被骗的感觉,开玩笑,呵呵……
我读了《品中国文人○1》,对第二本没有发言权,就简单谈谈我对第一本的感受吧。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文人不是投河自尽,热爱祖国的屈原;不是忍辱负重也要完成史记的司马迁;不是财、色、权、名样样具全的司马相如;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字渊明);不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不是心怀苦难人民,慈悲心肠的杜甫;不是‚长安米贵,居易也‛的白居易;也不是‚故国不堪回首‛的李煜;而是豪放不羁的嵇康。
或许有人会认为嵇康不如屈原等人,他没有以身殉国,不懂犁庶之苦,也不懂曲意逢迎,连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之心都察觉不到。然而‚竹林七贤‛各个名满天下,作者却只写嵇康,想必是有一定用意的。‚竹林七贤‛中他是老大,却并非年纪的关系。有人说他放荡,老母亲去世时没掉一滴眼泪,但听到一个从不认识而才貌双全,却云英未嫁的姑娘去世时,冲到她的灵堂前痛哭流涕(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呢)。但这就是他的一种毫不做作的真性情。我欣赏他是因为我羡慕他,在现代,我认为几乎没有人(疯子、精神病除外)可以不顾他人的看法和感受,去做一些特别离经叛教的事。当然,在以传统礼教为重的古代更是不可能,有人说没心没肺的人才能不顾他人的感受,嵇康对于前来附庸风雅的钟会之徒全然不放在眼里,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钟会是大能人,前来拜访大名士。其实他以前来过一次,却不敢敲门,把他的学术著作放在嵇康家门前,转身跑掉了。这一次他带了一帮人,‘乘肥衣轻’,他亮出了贵公子的派头。两次造访,自卑和傲慢都有些莫名其妙。他傲视天下,平生只忌惮两个人:大权在握的司马昭,大名鼎鼎的嵇康。钟会来的时候,嵇康正在打铁,没理他。一个衣饰华贵,神色倨傲;一个赤膊抡铁锤,面无表情。‛却引来了别人对他的怨恨,‚钟会想做大名士,嫉恨嵇康挡他的道。可他两次造访嵇康都丢了面子,落得官场和学术圈的耻笑。嵇康一日不除,他就一日不痛快。知识渊博的读书人,也能一肚子坏水,‛但是这不能说明他没心没肺,对于朋友他是很看重的,所以才会对朋友的背叛那么大反应。‚他们判断一个人,用嗅觉就够了。‛然而嗅觉有时也有失灵的时候。山涛一再地向官场举荐,夹带他的官场考虑:利用嵇康的名气和才气。嵇康一忍再忍,终于写下了绝交书‚嵇康在绝交书中说:‘偶与足下相知。’这句话,也把他和山涛长达二十余年的友谊定了调。既是谴责,又是自责:责备自己看走了眼,‛我相信当时嵇康必定是五味杂呈。现在的人很难有勇气表现真实的自己了。《品中国文人○1》让我认识了真实的中国文人,没有为伟人讳,为尊者讳:李白诗作名满天下,一生追求荣华富贵,却因恃才傲物而郁郁不得志,也没有给失败者戴上世俗的帽子:李煜不懂如何把持朝政,百姓却生活地安居乐业,这是因为薄税,在其降国前,人民未受任何苦难。脱去耀眼的光环,唯一能吸引他人的就是他们本身的人性。
读品中国文人有感 篇2
关键词:民族,悲哀,语文,中国梦,感触
“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报刊杂志、新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组。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在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九提“中国梦”。而《语文学习》2013年第3期转载了王旭明的一段微博:
语文人的中国梦
———我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的中国梦是:那一天每个大陆孩子都爱学语文,每个语文老师都爱教语文。真语文回到她的故乡,各种假语文没有市场也不再忽悠人。国民语文应用能力普遍提高,敢说话、会说话、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成为一个时代之风尚。
当我读完这段微博时,心情无比沉重,感触很多。
感触一:孩子爱学语文,老师爱教语文,乃至天经地义,为何成为语文人的中国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作为伟大祖国的后代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乃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母语是民族文化之根,重不重视、学不学得好是一个文化认同的问题,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个学科一门课程的问题。”还说:“世界上每个国家对自己的母语都是非常重视的,因为民族的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所在,当民族文化消失了,民族的根也就消失了,这个民族也差不多了。”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如果我们的后代连母语都不爱,连民族的根都学不好,何谈于“实现伟大复兴”。
语文新课标还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但是,这为何会成为语文人的中国梦呢?这是由于在外语的严重冲击下,应试教育的笼罩下,“语文教学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见影,不能立马显现‘政绩’‘考绩’,因而日渐‘失宠’,其地位与价值在中学开设的课程中实际上已下沉到‘小四子’‘小五子’,和外语已无法并驾齐驱。”(于漪语)面对中国语文教学的现状,王旭明先生不得不把它上升到“中国梦”的高度来认识,把孩子爱学语文,老师爱教语文定为语文人的中国梦。
感触二:语文还有真假之分,为何敢说话、会说话、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也成为语文人的中国梦?
我们听说过假药害死人,假种子害死农民。未听说语文还有真假之分。“真语文”是相对于“伪(假)语文”这个概念来说的,西南大学附中麻辣教师张万国说:“1999年第一次踏上讲台,我就想好了,要教‘真语文’,不教‘伪语文’。所谓‘伪语文’,就是:一个孩子学了十几年语文,既不爱读,也不爱写,既不会读,也不会写。而‘真语文’则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增进思想、陶冶情操,学会思考。”
2012年11月23—25日,全国14省市32校小学语文联合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在研讨会上,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倡议:让“短、实、新”这股新风吹入语文课堂,提倡本真语文,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真读、真说、真写、真对话。特级教师贾志敏强调:语文教师要爱学生、爱课堂、爱读书,踏踏实实,本本分分,从一字一句入手,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言文字报》和《语文建设》杂志联合全国14省市32所学校发布了《聚龙宣言》,宣言倡议:教师要真讲、学生要真学、评价者要真评,在本真语文的旗帜下,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因此,一场“真语文”大讨论在语文界全面展开。
当前,“伪(假)语文”的主要表现为:辅助媒体滥用化,公开教学表演化,文本研读空泛化,阅读教学资料化,复习巩固考试化,名著阅读集训化,语言赏析格式化,作文训练套路化。
相反,无论是一线语文教师,还是语文专家学者都认为:真语文应该体现三个有效规律:一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自己能读懂、能学会不要教。二是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依靠老师的阶段,教师要真讲、真教,在教学时,要本着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的方向,目的是体现教是为了不教,把教师的阅读分析能力转化为学生的阅读方法,把教师的作用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教、扶、放”的过程。三是能学不教。教师要敢于、善于“示弱”,让学生“逞强”。
感触三:语文人的真正的中国梦是什么?
伟大祖国的“中国梦”是———实现伟大复兴。而语文人的真正的中国梦是:除王旭明先生所说的两点——一是爱,一是真外,还有:
1.实现母语的伟大复兴,让我们的母语发扬光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坚持真正的语文素质教育,还语文的本来面目,继承汉语教学的优良传统,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3.驾驭好语文教学中的两架马车———阅读与写作,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相辅相成,绝不偏颇。
4.让师生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解放思想,放下沉重的课业负担,从繁多的考试中、题海中解脱出来。
5.把民族的悲哀变成民族的崛起、民族的希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于漪《看母语教学地位的升沉》《语文建设》2009年第7、8期
【读品中国文人有感】推荐阅读:
中国文人画06-28
品中国文人李白09-22
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06-04
思考中医 之中国文人的医学情结12-05
关于中国文人的爱国主义情怀12-06
文人相轻-文人相轻的故事-文人相轻的寓意-文人相轻的意思06-26
古代文人10-16
文人画06-01
现代文人06-05
文人思想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