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

2024-07-09

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精选7篇)

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 篇1

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生于新教派“捷克兄弟会”会员家庭。12岁失去双亲,中断了学习生活。16岁由兄弟会资助进入普雷洛夫(Prerau)市拉丁文法学校接受中等教育。1611年,又由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博恩(Herborn)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在大学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接触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了宗教改革以来各国的教育发展动向,探讨了当时德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张,为他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1614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学校任教,1618年调任富尔涅克城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同年,30年战争爆发,捷克完全丧失了独立,新教徒惨遭迫害,夸美纽斯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产、书稿和妻儿。1627年,随同30000户兄弟会员家庭迁往波兰的黎撒(Lissa)避难,先在该地兄弟会中学任教,后来担任了校长,又被推选为兄弟会长老。在这里,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学入门》(1631年)、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1632年)、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中学物理教材《物理学概论》(1633年)。其中《语言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了12种欧洲文字和四种亚洲文字,在各国广泛流行,使夸美纽斯获得了世界声誉。

1634年起,他开始探讨“泛智论”。1639年出版了《泛智论导言》。1641年,英国邀请他主持编纂“泛智论”工作。不久英国发生内战,1642年又应邀到瑞典协助解决拉丁文教学问题,用六年时间为瑞典编写了一套拉丁文教科书、教学法指导书和字典。1648年,30年战争结束,他再次回到黎撒主持宗教与教学事务。1650年,接受匈牙利德兰西瓦亚公国的邀请,担任长年教育顾问,创办了一所泛智学校并自任校长。在此期间,他主要撰写了《泛智学校》(1650年)、《论天赋才能的培养》(1650年)、《组织良好的学校的准则》(1652年)、《青年行为守则》等教育著作和论文。还编写了著名的儿童初级读物《世界图解》(1654年)。这是一本简化的语言入门,为年龄太小、不能学语言入门的孩子所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附有插图的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小百科全书,被译成了多种文字,流行了近200年。1654年,他再次回到黎撒,继续研究“泛智论”。1656年,黎撒城毁于波兰与瑞典的战争,夸美纽斯应邀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工作和定居。从1657年起,他将他的教育专著、论文和教科书汇编成《救育论著全集》(四卷)陆续出版,留给了人类一份珍贵的教育历史遗产。

夸美纽斯吸收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成果,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总结自己长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资产阶级教育问题,奠定了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基础。

杨·阿姆司·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nius,1592——1670)是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在捷克被誉为“捷克文化巨子之一”。他是外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在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他吸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成果,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总结自己长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撰写了《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的入门》、《世界图解》等教育著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教育问题,揭露与抨击了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危害,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促进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教育见解,奠定了欧洲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因此,他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夸美纽斯的近代教育思想,即“泛智主义”思想强调:人人均应受教育,以及人人均需学习一切。夸美纽斯一言以概之:“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夸美纽斯的世界观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从幼年起就深受宗教的影响,基督教的世界观根深蒂固,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与结尾”,把《圣经》看作学生的“最甜最好的乳汁”。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认为一切事物都受自然秩序所制约,倡导教学工作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他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同情人民的苦难,却寄希望于劝说统治者施仁政,企图凭靠教育的力量建立和平宁静的社会秩序。

夸美纽斯主张教育对象普及化。他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继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和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之后,响亮地提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入学校。”他从宗教、人的心理、儿童的性格等不同角度论证了人人均可受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的教育理论不以少数人为服务对象,相信人人都可接受科学知识的教育。

论证教育目的世俗化。夸美纽斯主张过好现世生活,他不以消极和禁欲来对待现世人生,要求人们以积极乐观的精神来理解和对待现世生活,认为追求和享受合理的幸福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因此,人们的现世生活就应以服务与享乐为其主要内容。所谓服务,就是为社会、国家和邻人服务,并医治社会的病痛;所谓享乐,主要是指心灵获得快乐。他认为办学的宗旨应服务于社会,改善世俗生活。

提出教育内容泛智化。夸美纽斯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发展,可以增强;人来到世上,自身具有邪恶和善良两类种子,经过适当的教育,知识、德行和虔信的善良种子可以发展,抑制邪恶的种子,回到原先的圣洁的状态。他还提出,人人需要也能够掌握广博的知识,而不分其性别、宗教、社会地位和经济财富的差别。他进一步指出,人们智能的差别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这取决于教育工作的情况和人们的努力程度,即使智能低的学生,只要教育得法,也能学到广博的知识。

提倡教学组织班级化。夸美纽斯总结了当时的新的教学组织的实践经验,把它们上升为理论,推动了教学组织的班级化。首先他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有利于学生学习;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节省时间、精力、避免了干扰。其次,他确定班级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并据此制定了学年制以及学期、假期制和学时工作计划。再次,他还具体说明了班级教学制的要求,应有一定的目标;每个班级应有固定的课本;一切科目都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导;全班的学生在同时做同样的功课;每种科目应该与相关的事项一道讲授;教学应保持学生的注意等。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的理论和他所提出的关于班级教学制的要求,在近代教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重视教学方法心理化。夸美纽斯以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建立了教学方法的新体系。他提出了著名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适应自然界的法则;教育则要适应人的本性,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要适合儿童的天性。他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觉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彻底性原则、自觉性积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量力性原则。他认为,在上述诸原则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直观性原则。这样,他就为学校采用实物教学和运用标本、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并根据他的理论,编写了西方第一本图文并茂的适应儿童心理的启蒙读物——《世界图解》,该书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在欧洲流行200多年而不衰。教学方法的心理化是近代教育理论的一大特点和一大优点,因而是教育理论的一大进步,夸美纽斯则是这一理论的开拓者。

夸美纽斯的这些贡献,充分显示了他是古代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新时代杰出的教育家。

《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Magna Didactica,1632),1632年用捷克文写成。1635—1638年间他夸美纽斯听从友人的劝告,把它译成了拉丁文,同时作了修改和补充。1657年,他将该书列为《教育论著全集》的首卷首篇公开发表。此书很晚才传到中国,20世纪初,我国学者王国维对它的内容曾作过简要介绍。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傅任敢的中文译本《大教授学》,后又改译为《大教学论》。195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了新l版,译者去世之前,又将译文作了较大修改,作为外国教育名著丛书的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出了新2版。全书共760页,20余万字。

本书是夸美纽斯在批判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构思、几经修改而写成的重要教育论著。正如作者在本书开篇所写的,本书主要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其写作目的是: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该书除前言《致意读者》等部分外,共计33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讨论了人生的目的。作者以《圣经》的《创世纪》为根据,加上传统的神学目的论,认为人不仅要认识自己,而且还要认识上帝,因为上帝是永生、智慧和幸福的根源,人是上帝的造物、爱物和形象。人的终极目标是死后、来生,与上帝相结合。人的生活和住所都有三重,即母亲的子宫、世上和天堂,从第一重到第二重,人经历的是诞生;从第二重到第三重,人经历的是死亡与复活;到第三重就永不再动、歇在那里。

他认为,现世的人生严格讲并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其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作中介,去为未来的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情。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为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与爱物。人生成就要:熟悉万物,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与万物均归于万有之源的上帝。人类的一切优点都完全表现在博学、德行和虔信这三种品质中,这是今生与来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要点。

第六章至第九章讨论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应该从祈祷、教育、行动中去取得,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知识、道德、虔信、艺术和身体等方面去发展人。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一个人愈是多受教导,他便愈能按照准确的比例胜过别人。塑造人、教育人,应从少年儿童时期开始,因为这时候欲望正在沸腾,思想很迅捷,记忆很牢固。因此,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标准,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认为,学校的产生为少年儿童接受教育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他建议,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他坚信人受教育而能获得发展的可能性,驳斥“智力迟钝’儿童不宜学习的论调。指出,人的心性愈是迟钝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帮助,使他能尽量摆脱粗犷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进的地步。

第十章至第十四章论证了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设立新学校的基本原理。作者认为,人人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应该借助学校做到: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学会语文;形成诚笃的德行;虔诚地崇拜上帝。学校应成为造就人的工场,实现真正的人生目的。夸美纽斯指出,当时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设立了学校的地方,学校不是为整个社会设立的,而只是为富人设立的;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是非常严酷的,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与书本都感到厌恶;继续学下去的人都没有获得一种认真的或广博的教育,获得的只是一种荒谬的和害人的教育;学校培养不出合乎德行的品性,培养出的只是一种虚伪的道德外表,一种令人生厌的、外来的文化皮毛和一些专务世俗虚荣的眼光与手脚。

夸美纽斯特别强调要改革旧教育,创办新学校。新教育的体系主要有以下内容:(1)一切青年都能受到教育;(2)他们都能学到一切可以使人变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3)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4)实施教育不用严酷或强迫方法,而用温和轻快、自然的方法;(5)这种教育应是真实的、彻底的;(6)教育是轻松的,课堂教学每天只有4小时,一个先生可以同时教几百个学生,而所受的辛苦要比现在教一个学生少10倍。他根据日月运行、动物的活动、人体结构、国家组织以及马车、大炮、印刷机和时钟的机械原理,证明在宇宙万物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自然秩序,并把教育适应自然作为改革学校的主导原则。他要求教师像园丁、画家和建筑师那样步随自然的后尘,从自然中寻找教育工作的秩序。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这个原则彻底地被掌握以后,艺术的进行立刻便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作者提出了教学的五项原则:(1)延长生命的原则;(2)精简科目,使知识能够更快地获得的原则;(3)抓住机会,使知识一定能被获得的原则;(4)开发心智,使知识容易获得的原则;(5)使判断力变锐利,使知识能够彻底地被获得的原则。

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重点讨论了教学理论,详细论证了提出的教学原则。作者指出,良好的学校组织主要在于工作与休息分配得当,有赖于读书、松缓、紧张的间隙与娱乐的分配。教师要引导儿童遵守饮食有节制、身体有运动、注意休息这三个原则,尽可能长久地保持生命与健康。为了使儿童能茁壮成长,作者对教与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建议,如人类的教育要从儿童时期开始;早晨最宜读书;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书籍与教学所需的材料必须事先准备好;例证应比规则先出现;时间与学科的划分应该严格遵守等。在这部分作者列举了大量的自然现象,并结合教学案例进行了详细论证,最后归纳出规则。夸美纽斯着重对教学的便易性、彻底性和迅速性原则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废除强制灌输的方法,多方激发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应从观察开始,运用直观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从一般到特殊,务使先学的为后学的扫清道路;依据学生的智力特点安排课程;加强练习、实践以巩固知识;实行班级授课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等等。

第二十章至第二十四章主要讨论了各科具体教学法和道德、宗教教育方法。作者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知识,讲授科学必须遵守下列规则:(1)向学生讲授所有应该知道的事物;(2)所教的内容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3)要通过事物的原因去教;(4)先教事物的一般原则,后教事物的细节;(5)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适当的顺序去教授;(6)要强调事物之间的区别,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更清晰和明白。艺术与实践息息相关,学生学会一种艺术,除了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之外,还需要三件事: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因此,艺术的教学必须强调模仿、练习和不断的实践。语文是一种手段,可使我们得到知识,并把知识传授给别人。语文教学要注意掌握语法规则、和事物的学习相联系、多实践运用这三个问题。

夸美纽斯认为,学校是人类的锻炼所,一切德行都应当培植到青年身上。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他提出了以下建议:(1)主要的德行,如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应当首先培植;(2)持重应当从接受良好的教导,从学习事物间的真正区别和那些事物的相对价值去获得;(3)节制应当在儿童的饮食、睡眠与起床、工作与游戏等方面去培养;(4)坚忍应当从自我克制中学习;(5)德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6)德行是由经常作正当的事情学来的。

第二十五章主要讨论了教材问题,他认为《圣经》是知识的唯一真实来源,学生应以全部时间去寻求它们的真实意义。

第二十六章“论学校的纪律”。夸美纽斯认为,纪律是学校的发动力和推动力,但纪律教育不是强制和鞭挞,应该用良好的榜样、温和的言词,并且不断诚恳地、直率地关心学生,突发的愤怒只能用在例外的情境上面,应当存心使结果能恢复良好的感情。

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一章讨论了统一的学校制度以及各级学校的基本方案。夸美纽斯认为,人从诞生到24岁是青春岁月,是培植才智的时期。学习应从婴儿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这24年的时间可分为四个明显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相应地建立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学校。在家庭设立母育学校,由母亲对1—6岁的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主要锻炼各种感觉器官,使之辨别周围的事物,为以后成长打下基础。在每个乡村和城镇设立国语学校,对所有6—12岁的儿童进行初等教育,主要利用阅读、书写、图画、唱歌、计数、量长、测重及记忆各种事物等方法去训练想象力、记忆力,并发展智力。在每个较大的城市设立拉丁学校,学生应当受到训练,利用辩证法、文法、修辞学以及其他根据因果法则的科学与艺术,去领悟感官收集来的知识并加以判断。在每个国家或省设立大学,对18—24岁青年中的“智者”进行高等教育,学习与意志紧密相关的四科,即神学教我们恢复灵魂的和谐;哲学教我们恢复心灵的和谐;医学教我们恢复身体上主要功能的和谐;法学教我们恢复外界事务的和谐。夸美纽斯认为,这四种学校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母育学校和国语学校收容一切男女青年;拉丁语学校对于志向超出工场以上的学生给予更彻底的教育;大学则训练未米的教师和学者,使教会、学校与国家永不缺乏适当的领袖。

第三十六章是作者对改良旧学校、改革旧教法,设立新学校、采用新教法的总结。作者认为,新的教学方法有以下优点:(1)较之过去的方法,较少的教师可以教较多的学生;(2)这些学生可以得到比较彻底的教导;(3)教导可以进行得较细致、较愉快;(4)这种方法对于愚蠢、落后的孩子也有效;(5)即使没有教学天才的教师,也能用它,从中得到好处。

第三十三章论述了实现他的教育理想应具备的条件。他呼吁教师、学者、神学家和帝王、官吏全力支持和实现他的教育理想。

本书是夸美纽斯的代表作。该书不限于教学问题的研讨,论述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各种问题,总结了历史和当时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和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教育措施。

本书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产生于世。本书创立的教育学体系,奠定了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始基。

本书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所提的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史上的进步之举。由个别教学变为集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和激励的环境,不同课程的变换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这对普及教育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夸美纽斯的提倡,它首先在欧洲广泛推广开来,之后又扩散到其它各洲。在以后的几百年教育发展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书提出的直观教学等一系列教学原则,至今仍被教师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本书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启迪了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革新运动。以当时德国为例,30年战争后,哥达公国为恢复被30年战争所破坏的教育,根据本书的思想进行教育改革。1642年颁布“学校法”,这个法令是以夸美纽斯主张的“国语学校”为蓝本制订的,这对以后哥达成为欧洲教育最发达的地方起了重大作用。

由于时代的限制,本书也有其局限性。一是过分强调“适应自然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和源泉。把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同自然现象机械地、简单地类比,把教学过程建立在了感觉论基础之上。二是坚持基督教的基本信条,把神学原则和《圣经》的一些思想贯穿在了本书中,使本书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学色彩。

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 篇2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 也是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最伟大的奠基者之一, 素有“现代教育之父”的称号。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著, 傅任敢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世界教育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被认为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

“教学论是指教学的艺术”。所谓“大教学论”是指“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 这里的“大”不仅包括学习内容的全面, 教育对象的普遍和教学方法的丰富, 而且包含了整个教育学的内容, 是教育、教学领域的百科全书。

全书共三十三章, 大致可以分为五部分:人性、人生的揭秘———对人的本质进行深究, 认为“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自然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 追求学问、德行与虔信, 就是在我们的人生目标上前进。这一部分其实是说人的禀性是相近的, 都有发展的潜质和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 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 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一部分表明教育对人的重要性及其本身的魅力;改革学校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放眼现实, 痛斥现有学校的弊端, 认为在此以前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 必须要对学校进行改革, 改革要以万物的秩序为基础, 借鉴自然法则;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措施———这一部分对学校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 包括如何延长生命、利用人生, 教与学的原则, 各学科的教学法, 教学用的书籍, 学习的分阶段及每阶段学校的描述;教育理想和方案的简单总结———对学校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了分析, 号召人们积极地支持和参与进来, 并对这一伟大设想的效果充满信心。作者的思路清晰明确, 内容的结构完整自然, 阅读起来如顺水行舟。

之所以称《大教学论》是教学论里的“圣经”, 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首先从《大教学论》的目的来看, 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每个基督教王国的一切地区、城镇和村落的学生都受到它的引导, 使全部基督教的青年能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懂得科学, 纯于德行, 习于虔敬。可以说这是基督教在教育领域里的“圣经”, 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基督教徒, 为了让他们更有智慧, 更好地领悟上帝的旨意。

夸美纽斯是教育家, 同时也是一位神学家和基督徒。他在《大教学论》里不知觉地写上了“圣经”的字样, 从全书的体例、格式到文章内容的字里行间处处可以看到《圣经》的影子, 听到上帝的福音。我们在体会到他对教育改革的执著追求和大胆探索的同时, 也深切地感受到他对上帝的虔诚, 对《圣经》的膜拜, 他说他所做的一切不是他的工作, 是上帝的工作。

其次从世界的教育史来看, 《大教学论》首次系统探索教学的方法和艺术问题, 是现代教学论的开端。其中提出了许多富于创建的设想, 蕴藏了充满智慧的理论, 虽然时隔近四百年, 但它的价值和光辉毫不逊色, 是教育、教学领域里的“圣经”, 经典。其代表性的观点有遵循自然的教学理念, 分阶段教学的计划, 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 积极主动的教学机制, 不拘一格的教学艺术等等, 可谓是内容丰厚, 意义深远。

教学的艺术千变万化, 书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不能一一列举归纳, 大家可以自己去细读领悟。作为探究教学艺术的《大教学论》, 除了描述教学的方法原则以外还涉及到教育的其他层面: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普及教育;注意道德的培养;倡导编写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制定学校的作息制度等等, 这些内容今天仍是教育领域谈论的热门话题, 重新翻阅它对我们来说很有启发。当然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其中不免有不当和错误的地方, 在此就不一一分析了。

夸美纽斯使数学教学跨入全新时代 篇3

在这种新形势下,欧洲中世纪落后的数学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数学人才急剧增长的需要。全面改革学校数学教育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数学教学贡献最大。

从数学教学的角度讲,夸美纽斯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三点:

1.实行班级授课制。过去的数学教学是年龄不同、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混在一起,由教师对这些学生一起进行教学。具体做起来,是先个别或对几个学生进行一个数学教学内容的教学。比如整数的除法,讲解完后安排这部分学生做练习;然后对另外几个学生讲多位数的乘法,讲完后再安排这部分学生做练习;接着给另外一部分学生讲对数字的认识及读写……这样,教师要准备几种不同教学内容(三四个甚至五六个)的课,任务重,工作量大,很辛苦。学生一次课只能学习很少的知识,效率很低。夸美纽斯对这种低效率、劳动强度大,学生学不到多少知识的落后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大胆改革。他把年龄相近,知识基础相差不大的学生组织到一起,成为一个教学班级。由一位数学教师同时给这个班上数学课,讲同一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年龄相仿,知识基础相差不大,加上学习内容一样,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氛围与环境。学生们在一种竞争的、开放的、活跃的心态下,能较快、较好地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讲,一个教师同时给一个班的学生授课,经济上也是最划算的。从教师的角度讲,上一个班的课只要准备同一个教学内容就行了,不但可以准备得更深入、更细致、更充实,而且负担大大减轻了。目前,已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制,创始人就是夸美纽斯。

2.推行学年制。长期以来,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学教师大多都有一本基本的数学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如我国的《九章算术》,西方的《原本》(也译作《几何原本》)。对每个学生来说,一年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一定要学会、学好,哪些内容可以不学,这本书几年学完,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说法,全由教师一人说了算,完全是“跟着感觉走”,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整个数学教学的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夸美纽斯深刻认识到这种弊端,他用推行“教学学年制”的办法,从根本上改变过去这种随意、无序、无计划、无组织的混乱状况。数学教材按年编写,一年一本。全年学习哪些数学内容,用几课时教完这些内容,每课时学哪些内容,学到什么程度,都有明确的规定,并在年度数学教材中得到保证。年级和年级之间,学前教育、小学、中学与大学(夸美纽斯叫作母语学校、国语学校、拉丁学校,这3段每段6年,大学4年。在他的晚年又提出了“胎教”和“终生教育”的主张,这些真知灼见都远远超越他所处的时代)之间,要平滑、有序地衔接与过渡,使之成为一个能反映当代数学水平的完整体系。这些见解和主张是很了不起的。他把中世纪欧洲的数学教学提高到了近代数学教学的水平。

夸美纽斯曾拟定了一份类似数学教学大纲的材料,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一些主要思想:

第一级数的写法、读法,点及直线的简定理。

第二级加法、减法,平面图形。

第三级乘法,除法,立体物的观察。

第四级三数法,三角法。

第五级合股算法,混算法,假设法,长度,面积,体积。

第六级用简便算法进行全面复习,几何学应用在土木建筑上。

第七级《圣经》上出现的神圣数字及神秘的数字,教堂的建筑,宗教的历法。

3.提出并在教学实践中推行一套全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它在数学教学中的全面落实,使数学教学跨入到近代。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启发性原则。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和希腊大教育家柏拉图等人论述和强调了启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夸美纽斯重新提出并强调了这一重要性的教学原则。他说要学生学好数学,必须启发他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学问,学起来就主动了。要让学生在数学上有一种知识的“饥饿感”。肚子饿了就想吃饭;感到学知识上“有饥饿感”,就会努力去学数学。他强调:学生是未成年人,学得好不好,全靠教师去启发。学生学不好,不是学生笨,是教师教得不得法。他的这些话,对今天的数学教师也是有教益的。

二是直观性原则。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夸美纽斯强调,数学教师必须运用各种直观手段,如讲解有关立方体,可使用与长方体、立方体有关的教具、挂图、模型,或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实物,如木箱子、方盒子、砖块等,形成有关形体的感性概念。在此基础上观察面、棱、顶点等,一步步深化、抽象,逐步形成有关立方体的几何知识。夸美纽斯强调,学生的认识一定要从直观开始,年龄越小,越是这样。这些认识已与近代的看法很接近了。

三是量力性原则。夸美纽斯强调,不同年龄的儿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有阶段性的。教师不能无限度地让学生去做题、看书,过度、过高的要求不但学不好,反而会使学生厌烦,甚至把学习视为畏途,给学生的终生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量力而行。数学教师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好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知识,其他知识能够知道有这么回事就可以了。

四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夸美纽斯指出,学生之间是不同的,这包括资质、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他和其他教育家有类似的看法,数学教学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家,但每个学生都要学好数学。因为这既是社会发展及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他要求数学教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五是循序渐进原则。数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有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内在规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推进的教学策略,“不能省略或颠倒”。夸美纽斯主张:“每个班级的一切课程都应该仔细分阶段,务必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指出途径”。

六是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讲了很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的复习方法和记忆方法。

夸美纽斯及其教育思想 篇4

夸美纽斯(Joh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伟大教育家。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The Great Didactic)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的教育学科。

在谈到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历史地位时,斯佩曼曾在该书的扉页中写道:

“倘若各时代的关于教育学的著作全部丢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在,后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作个基础,重新建立教育的科学。”

一、教育活动与《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是捷克民族遭受政治和宗教压迫的时代。1614年,他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开始研究教育改革的问题。

1628年,夸美纽斯随“捷克兄弟会”成员被迫迁往波兰,从此终身流亡国外。在波兰时,夸美纽斯开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

在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中,《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该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探索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可以使教师教得少,而学生学得多的方法”。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其论述的内容、范围比较广泛,具有普通教育学的性质。

以后,夸美纽斯主要从事泛智教育的研究。夸美纽斯的思想:

在教育观上,夸美纽斯吸收了前人如昆体良、塞涅卡等人的思想,也吸收了同时代的德国拉特克的教育思想,如教学要有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的认识,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次序等等。但其教育思想上也有同一性和机械性的特点。在研究方法论上。

二、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泛智”的思想

(一)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它的的提出,主要受到如下几方面的影响。

首先,这个思想的提出是他把文艺复兴以来“引证自然”的思想在教育中的全面运用,力求探索自然法则对教育影响的结果。在他看来,自然不仅是发展变化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自然的发展规律就是宇宙万物的发展的根本规律。

其次,夸美纽斯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也是他对教育进行思考,分析旧教育的问题,试图全面改革教育得出的合乎逻辑的认识。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表示了对旧教育的强烈不满。

在夸美纽斯看来,“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他认为大自然的法则是教育的正确法则,教育的法则应依自然的法则得来。

在论证教育原则时,夸美纽斯一般是把教育现象与其他自然现象放在一切论述的。这种论证是用一种类推法来说明教育法则的。正是在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基础上,夸美纽斯阐述了教学的直观性,教学的巩固性,教学的循序性和连贯性等原则,初步建立起近代教学论的体系。

其次,教育适应自然所包含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总之,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他对自然、社会和教育进行一定认识的结果。在他看来,世界万事万物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安排,教育和个人要服从自然总体的秩序。当然,也应看到夸美纽斯提出的自然法则并不是对自然规律的科学认识。而更多的是对自然

现象进行简单的罗列和人为的解释,从而在论证中带有拟人化和简单化的现象。

从另一角度来看,夸美纽斯提出的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又并非仅仅是从模仿自然法则得来的,而主要来自他对古代教育思想和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教育取得的先进成果。他用宗教观保护了他的自然观,又用自然观保护了他的教育观,这是他教育思想中自然主义特色的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正因为夸美纽斯论述教育问题是以大自然作为参照系的,因此,他在论述儿童个体教育时常具有机械的特点。

在他看来,所有的人都“具有同样的人性,具有同样的感觉与理智的器官”,所有的人都要发展相同的自然能力。这是进行统一教育的基础。

(二)在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泛智教育”是其重要的内容。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

“泛智”思想实际上是使所有的人都竭尽个人的能力学习和积累所有的知识,其中有两点宝贵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只要发展人的智力,给人类以广泛的知识教育,就会在人心中培育和发展美德和虔诚的种子。其次,所有的人都是可以教育的。

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认识客观世界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广泛发展教育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意义。“泛智教育”思想是夸美纽斯一生教育思想与教育活动的核心。

三、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夸美纽斯关于教育目的的学说,首先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中的宗教观和世俗观之间的矛盾。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作准备。同时他又认为教育有其现世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

总之,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把人类培养成具有广博知识以及终身为祖国服务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德行和虔信,使人能理解万物和利用万物。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对形成人的作用,说:“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夸美纽斯从上述思想出发,认为教育对教会、国家也起着重大作用,断定它是整个国家的基础。他说:“整个国家的基础是什么呢?当然是青年的发展”,又说:“教会与国家的改良在于青年得到合适的教导”

(二)论普及教育和学校教育体系

从教育适应自然和“泛智教育”的思想出发,夸美纽斯论述了学校教育的体系和普及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是从出生到成年(0-24岁)这一阶段,以后就主要是发展力量了。他把这一时期按照人的发展顺序划分为4段,每段6年,分别设立相应的学校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第一阶段:0~6岁 —— 婴儿期—— 母育学校 第二阶段:6~12岁 —— 儿童期—— 国语学校 第三阶段:12~18岁 —— 少年期—— 拉丁语学校 第四阶段:18~24岁 —— 青年期 —— 大学与旅行

学校各阶段的特点和内容: 1.母育学校的教育:夸美纽斯重视对儿童的早期教育。(1)要让儿童去活动,不应阻止他们的爱好和兴趣。(2)父母要亲自抚育子女,使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

(3)不仅注重感官的教育,还要求给予儿童以多方面的知识教育。2.关于国语学校的教育:

(1)应对所有的适龄儿童进行教育,反对过早的教育分化。(2)所有的儿童都要先学习国语,为以后学习拉丁语打下基础。

3.拉丁语学校的教育:这是为12-18岁的青年设立的中学。在拉丁语学校教育内容更为丰富。

4.大学的教育:夸美纽斯认为大学应该是研究的人类知识专门学科场所。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应该是周全的。

总之,夸美纽斯所设想的四级教育体系,注意到了各级学校的前后衔接和层次的递进,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反映了民主教育和普及教育的思想。此外,夸美纽斯十分重视通过设置学校开展普及教育工作。

(三)学校教育组织和管理

在夸美纽斯以前,还没有人从理论上论述过教学的组织形式问题。

针对中世纪学校教学效果低的个别施教的传统做法,夸美纽斯要求实行班级制。

针对中世纪学校组织十分松散,学生入学或离校停学的时间没有统一规定的普遍现象,夸美纽斯提出学校工作应实行学年制的要求。

夸美纽斯了阐述班级教学的益处。

夸美纽斯在总结实际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教学工作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对后来整个世界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关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1.直观性原则。在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中,直观性原则居于首要的地位。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

3.量力性原则

4.循序渐进、系统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

小结

夸美纽斯对世界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批判旧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诞生。他抨击中世纪的等级教育,主张教育对象普及化,相信人人都可以接受科学知识的教育,并为此设计了一种崭新、统一的学校体系,为后来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所创立的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是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为后人广泛采用,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

他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要求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客观规律,提出了教学应奉行的几大原则,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夸美纽斯课后练习 篇5

1.夸美纽斯是___世纪捷克的教育家。2.《大教学论》是_____的教育代表作。

3.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就是______________。4.17世纪世界教育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的教育家是______。

5.《母育学校》是_____关于幼儿教育的一部名著。

(二)改错题

1、夸美纽斯是十五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

2、夸美纽斯完全了解教育与自然的本质区别。

(三)选择题

1、“泛智”思想是___教育理论的核心。

A.托马斯·阿奎那 B.夸美纽斯 C.奥古斯丁 D.柏拉图

2、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为西方___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古代 B.中古 C.近代 D.现代

3、夸美纽斯第一次赋予直观教学以____的理论基础。A.感觉论 B.系统论 C.信息论 D.控制论

4、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___著名的教育家。A.荷兰 B.捷克 C.俄国 D.美国

5、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最主要的是指教育要遵循___的普遍规律。

A.自然人性 B.自然界 C.人类社会 D.自然与人类社会

6、夸美纽斯关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教育理念被称为___思想。

A.“泛智” B.和谐发展 C.全面发展 D.全民教育

(四)解释概念题

1、《大教学论》

2、《母育学校》

(五)简答题

1、试述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的基本涵义及其主要体现。

2、夸美纽斯创立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述评。

3、述评夸美纽斯的直观性教学原则。

(六)论述题

1、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述评

2、夸美纽斯创立的教学原则体系述评。▇ 答 案(返回索引)(一)填空题

1.十七 2.夸美纽斯 3.“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 4.夸美纽斯 5.夸美纽斯(二)改错题

1.将“十五”改为“十七” 2.将“完全”改为“不”

(三)选择题

1.B 2.C 3.A 4.B 5.B 6.A(四)解释概念题

1、《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该书以严谨的结构系统地论述了关于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张,首次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母育学校》——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之一,是近代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论著,在它问世后的两三百年间,成为父母和一切幼儿教育者的工作指南。(五)简答题

1、“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所谓“泛智”,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他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为此,夸美纽斯为各级学校拟订了一个包括自然、人文、社会、宗教等各方面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即使一切男女青年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进学校接受教育。为此,夸美纽斯制定了从学前教育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前后衔接的统一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

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反映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认识世界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反对封建等级教育,实现教育平等的民主要求。

2、夸美纽斯对中世纪学校工作的缺乏计划性和个别教学极为不满,要求所有公立学校在一年之中只招一次学生,秋季始业,同时开学,同时放假。学生入学之后,必须坚持完成学业。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妥切。学年终了时,通过考试同时升级。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夸美纽斯要求用班级授课来代替个别教学,即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夸美纽斯认为一位教师可向全班几百个学生同时授课。夸美纽斯还要求实行“十人长”制,以辅助教师的工作。他认为班级授课制不仅可以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师工作热情,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相互学习。优点很多,应积极推行。

夸美纽斯创立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学工作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学校工作效率,符合近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而为后世所广泛采用。

3、夸美纽斯依据其“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唯物主义感觉论,反对当时学校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采用直观方法。夸美纽斯认定直观应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因为它提供的知识更具有真实性与准确性,更能增强记忆,更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在直观教学方面,夸美纽斯认为,除观察事物外,还可运用图片或模型,参观或实验等方法。教室应布满图画,教科书应配有插图。

夸美纽斯第一次赋予直观教学以感觉论的理论基础,确认它是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在当时具有巨大的革新意义,对教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由于夸美纽斯认识论的局限及其世界观中宗教思想的影响,他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过分夸大了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意义;同时又承认“神启”在认识中的作用,为宗教唯心主义留下了空隙。(六)论述题

1、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最主要的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夸美纽斯认为,自然界有一种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他要求新学校应把自然的“秩序”作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主导原则”。

自然适应性原则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夸美纽斯为使自己改革封建主义、经院主义教育的斗争立于不败之地,以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并注意到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在当时是进步的。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夸美纽斯不了解教育与自然的本质区别,因而在论述中有牵强附会,机械类比之处。对儿童心理的认识也是肤浅的,粗糙的。

2、夸美纽斯认为,周全的教育必须对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他指责当时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非常残酷,使学校变成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儿童才智的屠宰场;教学既费时间又耗精力,而且极不彻底,不

仅教员感到烦忧,学生也觉得厌恶。夸美纽斯认为,应当追随自然规律,把教学提高到科学水平,他根据自然“秩序”,对新学校的教学提出五条原则,即延长生命的原则;精简科目,使知识能够更快地获得的原则;抓住机会,使知识准可以获得的原则;开发心智,使知识容易获得的原则;把判断力弄敏锐,使知识能够彻底地获得的原则。夸美纽斯对这些原则进行了详尽地论述,虽内容过于庞杂、烦琐,但确有大量的真知灼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规律。他的教学原则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1)直观性原则;(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3)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依据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为改革教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实际上是前人特别是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及他本人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有不少合理的因素,因而为后人所接受,并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成为一份珍贵的教育遗产

(一)卢梭的教育思想

1、识记:卢梭所生活的时代、国别、主要贡献及教育代表作。

2、理解:卢梭的感官教育和劳动教育思想。

3、简单运用:分析、评价卢梭的教学思想。

4、综合运用:从理论、历史、现实几方面分析、评价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 练习(返回索引)重点教学内容与相关练习例题

(一)填空题

1、卢梭提出了培养____的教育目的。

2、卢梭是十八世纪__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3、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

4、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

5、卢梭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_____历程。

(二)改错题

1、卢梭是以其“绅士教育”而著称于世界教育史的。

(三)选择题

1、卢梭是____世纪法国教育思想家。A.16 B.17 C.18 D.19

2、卢梭是反对____教育的一位伟大的旗手。A.奴隶 B.封建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3、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

A.《政治学》 B.《爱弥儿》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4、卢梭忽视______教育 A.儿童 B.女子 C.男子 D. 少年

(四)解释概念题

1、《爱弥儿》

(五)简答题

1、卢梭的感官教育思想述评。

2、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述评。

(六)论述题

1、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述评。

2、卢梭的教学思想述评。▇ 答 案(返回索引)(一)填空题

1.自然人 2.法 3.《爱弥儿》 4.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 5.自然(二)改错题

1.将“卢梭”改为“洛克”或将“绅士教育”改为“自然教育”(三)选择题 1.C 2.B 3.B 4.B(四)解释概念题1、1762年,卢梭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卢梭在这部

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他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疾之如仇,无情地揭露了其压抑儿童个性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根本改造。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五)简答题

1、卢梭极为重视感觉教育,认为感觉是知识的门户,是理性发展的工具。要学习思考,必须首先训练感觉和身体器官,以便为理性活动打好基础。基于上述观点,卢梭反对儿童在12岁以前学习书本知识,强调通过活动,积累对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他说,对于儿童来说,“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儿童在观察、接触周围事物的活动中,可以获得很多直接知识。

在如何发展感觉,训练儿童各种感官方面,卢梭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卢梭指出,在各种感觉中运用最多的是触觉。发展触觉的主要方法是练习。让儿童像盲人那样抚摸物体,训练触觉的敏锐性和准确性。视觉与触觉相比,视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卢梭认为,我们用视觉测量高度、长度和距离,是可以把视觉训练得很准确的。视觉器官教育的方法较多,如各种活动游戏、写生画、制图等,都能发展视感觉。听觉官能的教育主要靠学说话、唱歌、听音乐来练习。嗅觉靠饮食来练习。至于味觉则不必特别注意发展。

卢梭从反对封建文化出发,认为这个时期的儿童不应该读书。他说:“读书是孩子们在儿童时期遇到的灾难,而你却单单要他们在读书中

消磨他们的时间。爱弥儿长到12岁还不大知道什么叫书”。他认为,以书籍代替感官就是袭用他人的理性,结果必将多迷信而少有真知。卢梭的感觉教育把2把感性与发展理性截然分开,反对反对儿童读书,不免失之片面。但他站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立场上,重视感觉教育,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详细地论述了外感官教育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法,不仅具有反对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而且有许多见解是合理的、有益的。

2、卢梭为实现其教育目的,把劳动教育视为培养能够运用自己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去从事劳动,营谋生活、自食其力的自然人的重要手段,因而十分重视劳动教育。

卢梭所提倡的劳动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劳动,特别是后者他更为推崇,认为象细木工这样的个体手工劳动,既能使儿童获得自谋生计的劳动技能技巧,又可发展他们的头脑使之增加智慧。

卢梭还指出,劳动还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儿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到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卢梭从反对当时不平等的封建剥削制度和完全脱离生产劳动的封建教育出发,视劳动教育为培养新人不可缺乏的手段,这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反封建进步意义。他要求通过儿童参加生产劳动,使儿童获得劳动知识技能,为参加实际生活作好准备;通过儿童参加生产劳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这些思想至今看来仍是正确的。

(六)论述题

1、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所谓“自然人”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他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处事干练,并能从事生产劳动,自食其力的人,实际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其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他曾反复强调要把儿童当作儿童去看待,“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对待他”。卢梭之所以强调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主要是他认为,作为人的教育三种来源之一的“自然的教育”,即人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性,因而“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和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都必须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进行,只有这样,儿童的开性才能得到完美的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人”。自然教育还应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理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个别的形式进行教育。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有着巨大的反封建进步意义。他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大大提高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残害儿童身心的封建教育是完全对立的,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卢梭关于教育三个来源之间关系的论述,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观点,但已初步认识到遗传、教育、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对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2、卢梭认为,从12岁至15岁,应该学习知识。但对所学知识必须进行严格选择。关于选择的原则,卢梭提出:(1)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是真正有益于幸福的知识。(2)应是这个年龄时期的儿童能够理解的知识。他认为儿童呆读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实际上是对儿童精神的磨难。

卢梭与夸美纽斯不同,不主张教给学生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更不主张用书本知识来束缚儿童的头脑。在他看来,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发展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头脑;发展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学习的兴趣。卢梭说:“需要记着的是:我们想取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判断的能力”。又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卢梭认为,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卢梭提出至今看来仍有积极意义的教学方法。卢梭重视直观,把直观当作教学的基础。卢梭从感觉经验是理性发展的凭借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强调教学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他认为,直观性教学对于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具有重要意义。卢梭所说的直观主要是实物观察、实验和实践。

卢梭要求教学必须符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他说,儿童时期有儿童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方法,企图以成人的方法代替儿童的方法,那是最愚笨的。他强调按儿童年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卢梭还提出,教学必须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地去获取知识。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问。他说:“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卢梭在反对封建传统教学的斗争中,提出与之完全对立的新教学论。他的教学理论中虽不免有片面、偏颇之处,但却蕴藏着不少真知灼见,可资借鉴。在教育发展史上,卢梭关于教学的理论有着巨大意义,他不仅想使教学冲破经院主义的桎梏,而且努力使它挣脱古典的绳索。他反对儿童学习五六种语言,他呼吁儿童不应为文字教育所毒害。他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和兴趣,鼓舞学生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结合实际生活主动地、自觉地掌握有用的知识。他提出必须把儿童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鼓励他们主动地学习。所有这些都表明卢梭反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性,并为现代教学法理论开辟了先河。

(一)填空题

1、赫尔巴特是___世纪上半期德国的教育家。

2、赫尔巴特提出的五种道德观念是_______、“完善”的观念、“善意”的观念、“正义”的观念、“报偿”的观念。

3、赫尔巴特提出的儿童___方法之一是惩罚性的威胁。

4、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

5、赫尔巴特认为,___的目的是教育的最必要、最高的目的。

6、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的第三个阶段是____。

(二)改错题

1、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包括明了、思考、系统、方法。

(三)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的教育家是_______。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昆体良 D.杜威

2、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3、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____。A.联合 B.系统 C.运用 D.明了

(四)解释概念题

1、“教学形式阶段”

2、“教育性教学”

3、“五道念”

(五)简答题

1、分析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

2、赫尔巴特关于道德训练的观点。

(六)论述题

1、赫尔巴特的课程体系及其理论基础述评。

2、试论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

3、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述评。

(一)填空题

1、卢梭提出了培养____的教育目的。

2、卢梭是十八世纪__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3、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

4、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

5、卢梭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_____历程。

(二)改错题

1、卢梭是以其“绅士教育”而著称于世界教育史的。

(三)选择题

1、卢梭是____世纪法国教育思想家。A.16 B.17 C.18 D.19

2、卢梭是反对____教育的一位伟大的旗手。A.奴隶 B.封建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3、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

A.《政治学》 B.《爱弥儿》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4、卢梭忽视______教育 A.儿童 B.女子 C.男子 D. 少年

(四)解释概念题

1、《爱弥儿》

(五)简答题

1、卢梭的感官教育思想述评。

2、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述评。

(六)论述题

1、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述评。

2、卢梭的教学思想述评。▇ 答 案(返回索引)(一)填空题

1.自然人 2.法 3.《爱弥儿》 4.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 5.自然(二)改错题

1.将“卢梭”改为“洛克”或将“绅士教育”改为“自然教育”(三)选择题 1.C 2.B 3.B 4.B(四)解释概念题1、1762年,卢梭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他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疾之如仇,无情地揭露了其压抑儿童个性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

根本改造。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五)简答题

1、卢梭极为重视感觉教育,认为感觉是知识的门户,是理性发展的工具。要学习思考,必须首先训练感觉和身体器官,以便为理性活动打好基础。基于上述观点,卢梭反对儿童在12岁以前学习书本知识,强调通过活动,积累对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他说,对于儿童来说,“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儿童在观察、接触周围事物的活动中,可以获得很多直接知识。

在如何发展感觉,训练儿童各种感官方面,卢梭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卢梭指出,在各种感觉中运用最多的是触觉。发展触觉的主要方法是练习。让儿童像盲人那样抚摸物体,训练触觉的敏锐性和准确性。视觉与触觉相比,视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卢梭认为,我们用视觉测量高度、长度和距离,是可以把视觉训练得很准确的。视觉器官教育的方法较多,如各种活动游戏、写生画、制图等,都能发展视感觉。听觉官能的教育主要靠学说话、唱歌、听音乐来练习。嗅觉靠饮食来练习。至于味觉则不必特别注意发展。

卢梭从反对封建文化出发,认为这个时期的儿童不应该读书。他说:“读书是孩子们在儿童时期遇到的灾难,而你却单单要他们在读书中消磨他们的时间。爱弥儿长到12岁还不大知道什么叫书”。他认为,以书籍代替感官就是袭用他人的理性,结果必将多迷信而少有真知。卢梭的感觉教育把2把感性与发展理性截然分开,反对反对儿童读

书,不免失之片面。但他站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立场上,重视感觉教育,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详细地论述了外感官教育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法,不仅具有反对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而且有许多见解是合理的、有益的。

2、卢梭为实现其教育目的,把劳动教育视为培养能够运用自己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去从事劳动,营谋生活、自食其力的自然人的重要手段,因而十分重视劳动教育。

卢梭所提倡的劳动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劳动,特别是后者他更为推崇,认为象细木工这样的个体手工劳动,既能使儿童获得自谋生计的劳动技能技巧,又可发展他们的头脑使之增加智慧。

卢梭还指出,劳动还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儿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到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卢梭从反对当时不平等的封建剥削制度和完全脱离生产劳动的封建教育出发,视劳动教育为培养新人不可缺乏的手段,这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反封建进步意义。他要求通过儿童参加生产劳动,使儿童获得劳动知识技能,为参加实际生活作好准备;通过儿童参加生产劳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这些思想至今看来仍是正确的。(六)论述题

1、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所谓“自然人”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他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处事干练,并能从事生产劳动,自食其力的人,实

际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其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他曾反复强调要把儿童当作儿童去看待,“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对待他”。卢梭之所以强调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主要是他认为,作为人的教育三种来源之一的“自然的教育”,即人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性,因而“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和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都必须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进行,只有这样,儿童的开性才能得到完美的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人”。自然教育还应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理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个别的形式进行教育。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有着巨大的反封建进步意义。他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大大提高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残害儿童身心的封建教育是完全对立的,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卢梭关于教育三个来源之间关系的论述,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观点,但已初步认识到遗传、教育、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对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2、卢梭认为,从12岁至15岁,应该学习知识。但对所学知识必须进行严格选择。关于选择的原则,卢梭提出:(1)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是真正有益于幸福的知识。(2)应是这个年龄时期的儿童能够理解的知识。他认为儿童呆读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实际上是对儿

童精神的磨难。

卢梭与夸美纽斯不同,不主张教给学生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更不主张用书本知识来束缚儿童的头脑。在他看来,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发展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头脑;发展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学习的兴趣。卢梭说:“需要记着的是:我们想取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判断的能力”。又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卢梭认为,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卢梭提出至今看来仍有积极意义的教学方法。卢梭重视直观,把直观当作教学的基础。卢梭从感觉经验是理性发展的凭借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强调教学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他认为,直观性教学对于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具有重要意义。卢梭所说的直观主要是实物观察、实验和实践。

卢梭要求教学必须符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他说,儿童时期有儿童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方法,企图以成人的方法代替儿童的方法,那是最愚笨的。他强调按儿童年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卢梭还提出,教学必须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地去获取知识。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问。他说:“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卢梭在反对封建传统教学的斗争中,提出与之完全对立的新教学论。他的教学理论中虽不免有片面、偏颇之处,但却蕴藏着不少真知灼见,可资借鉴。在教育发展史上,卢梭关于教学的理论有着巨大意义,他不仅想使教学冲破经院主义的桎梏,而且努力使它挣脱古典的绳索。他反对儿童学习五六种语言,他呼吁儿童不应为文字教育所毒害。他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和兴趣,鼓舞学生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结合实际生活主动地、自觉地掌握有用的知识。他提出必须把儿童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鼓励他们主动地学习。所有这些都表明卢梭反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性,并为现代教学法理论开辟了先河。

重点教学内容与相关练习例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是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创始人。

2、裴斯塔洛齐的教育代表是___________。

3、裴斯塔洛齐是十九世纪初____(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4、要素教育论和小学各科教学法是_____对教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二)改错题

1、柏拉图是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创始人。

2、裴斯塔洛齐认为体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肌肉运动。

3、赫尔巴特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要求。

4、裴斯塔洛齐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妇女的教育事业。

(三)选择题

1、裴斯塔洛齐是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初期的___(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A.捷克 B.瑞士 C.法国 D.尼德兰

2、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_____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智、体几个方面协调发展,并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A.洛克 B.卢梭 C.裴斯塔洛齐 D.夸美纽斯

3、裴斯塔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

A.《理想国》 B.《爱弥儿》 C.《林哈德与葛笃德》 D.《巨人传》

(四)解释概念题

1、《林哈德与葛笃德》

(五)简答题

1、裴斯塔洛齐和谐发展思想述评。

2、概述裴斯塔洛齐对小学各科教学法的贡献。

(六)论述题

1、裴斯塔洛齐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述评。

2、裴斯塔洛齐要素教育论述评。

▇ 答 案(返回索引)(一)填空题

1.裴斯塔洛齐 2.《林哈德与葛笃德》 3.瑞士 4.裴斯塔洛齐(二)改错题

夸美纽斯的名言有哪些 篇6

3、用语言、事物表扬,用警告、训斥、惩罚及对特殊的个别的过错采用体罚,以有教益的惩罚制度,即“持以坦白的态度,出以诚恳的目的”,使儿童理解这样做是对他有好处的,正如吃苦药治病一样。

4、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5、在人身上,惟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一个人假如不从睡在摇篮里的时候开始养成人生的清洁的习惯,那是最危险不过的。

6、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

7、不过,一切纪律都当小心地施用,除了诱导学生去把他们的工作完全作好以外,没有别种目的。

8、啊,青年人的教导者,……你们应使你们的神圣的职业和以儿女付托给你们的父母的信任心变成你们身内的一团火焰,使你们和受到你们的影响的人都不止息,直到你们的祖国全被这个热情的火炬所照亮。

9、严酷的纪律不应当用在与功课或文学练习有关曲事情上面,只能逢到道德问题感受危险的时候才施用。

10、耐心去打开潜在学生身上的知识泉源。

11、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

12、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之云,无水之源,无光之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

13、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14、你们不要以为自己有知识就够了,你们要用你们的全力,去增进别人所得的教导。

15、一个人的整个生活既全以儿童时期所受的教导为转移,所以,除非每个人的心在小时候得到培养,能去应付人生的一切意外,否则任何机会都会错过。

16、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再高尚的了。

17、“良好的模范恳切的语言和真诚坦白的同情”,系指家长、教师、同学及其他人的示范对儿童的影响。

18、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需由教育去形成。

19、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20、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象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21、父母、褓姆、导师和同学的整饬的生活的榜样应当不断地放到儿童的跟前。

22、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

23、学生之所以善恶学问,原因在教员自己身上。

24、那些在语文与艺术上久已受到这种陶冶的人们,他们又有几个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世上其余的人们实行节制、仁爱、谦逊、慈悲、严肃、忍耐与克制的榜样呢!

25、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

26、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来———象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来。

27、时间应分配的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28、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29、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30、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31、这些学者共同工作的目标应该是给科学彻底打定一个基础,把智慧的光辉散播到全人类,使散播的成绩超越既往的成就,并以新鲜有用的发明去给人类谋福利;……做这件事业一个人是不够的,一代人也不够,所以必需许多人一道工作,把前人的研究作为一个起点。

32、合理安排儿童每天的生活,使之总是忙于有益的事情避免无事生非或虚度时光。

33、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的优秀人物。

34、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35、“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这是很对的。因为如果你从磨坊取去了水,磨坊便会停止,同样,如果你给学校去掉了纪律,你便算是去掉了它的发动和力量。

36、我们应当知道这种灌输真正的德行与虔信的艺术怎样才能用一种一定的方法夫贯彻,怎样才能介绍到学校里去,使我们能够公正地把学校叫作“人类的锻炼所”。

论夸美纽斯教与学的原则 篇7

关键词:夸美纽斯,教与学原则

在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对教与学提出了一些要求和原则。夸美纽斯的教与学的原则与其教学原则并不重复,而且在全书中占三章的篇幅,但是夸美纽斯的这些观点却很少引起重视,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夸美纽斯的教与学的原则。其一是:教与学的一般要求;即一定能产生结果的教与学的方法。其二是: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其三是: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1]本文将从夸美纽斯的这三个原则出发,来评述夸美纽斯教与学的原则及其意义,并论述其教与学原则的适用性及对现代教与学的影响。

一、教与学的原则不同于教学原则

教与学的原则之所以不同于教学原则,首先是因为教与学和教学的概念不同,教:指教育。《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2]在这里教是指教育,教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更深入的也可以说教育是对内在价值的活动的引导[3]。而“学”是学生在稳定的建筑物里得到学习与成长,是教学的中心活动。由概念可知,教与学这是两个不同的活动。传统理解中,教是在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很多教学上重视教,而忽视学,而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把教与学提到同样重要的作用,此理论的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

教学的概念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4]夸美纽斯详尽地论述了各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其中包括自然适应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5]在学术理论上,对于教育有了跟深刻的理解,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了更详细解释。在夸美纽斯的理论里,教与学的原则不仅需要教师多加了解,更对学生的自觉学习有启发作用。通过对教与学的原则的了解,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有深刻的了解,从学生的立场去帮助学生学到知识。

二、教与学的一般要求;即一定能产生结果的教与学的方法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对教与学的一般要求提出了九条原则。夸美纽斯提出教与学活动都应该像自然一样遵守适当的时机,要教与学所应该的学的知识才能得到最后的结果,教与学都需要合适的环境,只有在排除了障碍,做好教与学的准备后,才能有条不紊地一步步地进步。同时,夸美纽斯也认为教与学都是先内发的,而后才形成外在的行为。教与学方法都是由普遍到特殊的,教与学都是按照自然规律一步步前进,绝不跃进也不会中途离弃,同时教与学的进行过程中要避免外界不良思想的伤害。在这个教与学的一般要求中,夸美纽斯对教育者应该教授的书本和学生应该学习的书本有着严格的要求,他规定除了班级中规定学的书本外,学生不可得到别的书本。对于这一原则,夸美纽斯尊重自然和孩子天性,并做好准备工作以得到教与学结果的教与学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作为一个教徒,他摒弃与他信仰之外的知识,使学生的眼界狭窄也是不足取的。

同时,夸美纽斯所提出的这个基本要求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大教学论》发表于1632年,而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发表于1911年,桑代克于1911年提出了学习的三定律:效果律、联系率、准备率。他认为三定律中效果律是首要的。他说:“无热情的练习不会使事情变得完美,那种导致不快的练习无助于神经系统的增长。”[6]效果律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就将会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就会减少。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使桑代克闻名中外,夸美纽斯由于时代局限,没有用实验证实,但是夸美纽斯的教与学一定要产生结果的理论还是具有先见的。

三、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

在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中,夸美纽斯提出教育者使用的教育方法和学子学习的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心灵,这些方法要容易使用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快意。为此,夸美纽斯提出了十个原则。总结来说,夸美纽斯用形象的比喻说明教与学的材料要小心选择,自然生活会让这些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规律的教育激发出来。教与学要从启蒙开始,这样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给学生过多的负担,教育者也不能强迫学生做不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事,教育者所能做的和应该做的都是在学生的自然发展中协助学生成长,而且夸美纽斯认为只有那些指明用途的事情才应教给学生,同时学生也应该学习有用途的事情,因为自然界产生的事物都是有明显用途的,一切作为都是划一的。夸美纽斯提出的便易性原则对教与学行为都有指导意义,他提出让教师寻找简单又易于操作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让学生学起来更有快意。但是,夸美纽斯由于对自然的认识不充分,认为一切艺术和语言必须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过于拘泥于他认为的自然是整齐划一的观点,对于教学的变通和灵活应变是有一定的消极意义的。

学生的注意力是有一定的时限性的,如果教师的讲解过于琐碎,学生就所能接受的知识会受到干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用更简单的方法来给学生诠释复杂的道理。这样会让课堂教学时间更加充足,学生效率更高,教师也会得到更好的回馈。

四、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

学生们往往会有困惑,在入校时踌躇满志地认为自己将学到知识的本质,自己将得到真理的洗礼,但是结果是最终学子们发现学到的只是知识的外表而已,离开学校觉得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夸美纽斯在论述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时,深刻剖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这个困惑到至今为止其实依然存在于我们的教与学过程中,并没有被真正解决,如果能借鉴夸美纽斯的理论来解决一些问题那么这个原则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学生没有接受到彻底的教育是教与学两方面的原因,所以夸美纽斯对此提出了十个原则以实现学生受到彻底的教育。为了使学生得到彻底的知识,夸美纽斯提出一切事物都要从根底开始,要把基础打牢,同时还要经常实践练习,通过不断的强化,学生才能学到彻底的知识,才能学会不易忘记的知识。夸美纽斯把教与学基础的知识比作树的根底,树因为根底扎的深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教育者只有把基础知识深入地交给学生,并让学生理解、应用且不断深化,才能让学生不仅学到浅显的知识,而且还能学会知识背后普遍的原理,这样彻底的知识不易忘记,也能被学生灵活应用。看到当代教学的教师和家长拔苗助长的错误教学观念,再读到这本写于1962年的《大教学论》,发现虽然时代不同,教育存在的问题是有相似性的,夸美纽斯的彻底性原则对于当代教学还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五、结论

夸美纽斯的思想和教学观点已经有众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夸美纽斯的教与学的原则却很少论述。在中国知网上查询,以2015年的数据为例,关于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的论文有1331篇,而夸美纽斯的教与学的原则却没引起重视,鲜有人涉足。但是从内容对比来看,教与学的原则与教学原则并没有重复,教学原则从教育者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教育学生,而教与学的原则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面探讨如何教学生和如何学习,从这个角度看教与学的原则是教学原则的有力和详细补充。从原理对教育的意义来看,教与学的原则对于当代的教学还是有很多指导意义的。夸美纽斯的教与学的原则虽然有些细节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影响有一些局限,但是其教与学的原则的观点依然对现代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有重大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著(捷),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90、105、119页。

[2]夸美纽斯著(捷),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20页。

[3]约翰·怀特著(英),李永宏等译.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

[4]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23页.

[5]夸美纽斯著(捷),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135-155页.

上一篇: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构造复习资料下一篇:以兰花为题目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