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关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工商)

2024-10-10

关于机关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工商)(共8篇)

关于机关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工商) 篇1

关于机关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今年省、市局把机关规范化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如何搞好机关规范化建设,这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结合近年来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实际,我感到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

机关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认识上当前还存在两种错误思想和一种错误情绪。两种错误思想:一是差不多思想。认为近年来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机关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应歇歇脚了;二是应付思想。认为上级让搞,不搞不行,只能应付。一种错误情绪,就是畏难情绪。机关规范化建设需要投入一定数量资金,当前资金短缺,正常经费支出有时都难以保障,再投入资金搞建设感到为难。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机关规范化建设的开展。机关是领导单位,是各项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机关的带动作用如何,直接关系到工商事业的发展。然而,一个机关没有良好的社会服务设施,没有规范的办公秩序,事业不可能大幅度向前推进,形象建设也不可能大跨步向前发展。试想,一个有章不循,有管无效,“脏、乱、差”的机关怎么能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机关的外部形象是给外来者的第一直观印象,是向外展示机关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识,关系到机关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关系到干部职工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因此,必须提高认识,树立好四个方面的意识:一是树立政治意识。机关规范化建设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必须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二是树立大局意识。机关规范化建设是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作为基层单位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三是树立服务意识。机关的规范化建设必须把落脚点放在服务经济发展这个大局上,切忌走形式摆花架子;四是树立持久意识。机关规范化建设决不是一哄而起,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因此,要在治本上下工夫,在持久上见成效,做到思想不松劲,标准不降低,行动不迟缓,措施不软化,坚持不懈地把机关规范化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

二、切实解决好如何规范问题

结合近年来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经验,感到以“三优一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创省级文明单位)为内容,是推动机关规范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优美环境。标准:达到“洁、齐、美”。“洁”就是保持机关的整洁,作到窗明地净。“齐”就是办公用品、办公设施整齐划一。“美”就是美化好机关环境,做到办公室内有鲜花,机关院内有草和风景树。

2、优良秩序。标准:动作规范、紧张有序。(1)服务行为规范,做到着装规范、仪表规范、礼仪规范、语言规范、服务规范。(2)执法行为规范,做到经济户口规范、市场巡查规范、行政收费规范、行政处罚规范、受理调解投诉规范。(3)政务公开规范,主要利用电子显示屏和电子触摸屏进行公示,减少上墙图板数量。

3、优质服务。标准:争取人民群众最满意单位。(1)窗口单位要态度和蔼,热情主动地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2)要抓好对下岗职工等优惠政策落实工作。(3)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要保质、按时完成。(4)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需,采取上门年检,利用商标、广告、合同等项工作服务于企业发展。

4、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是一个单位综合素质反映。目前全市工商系统获此称号的寥寥无几,机关规范化建设要把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作为一项目标,通过创建扩大工商系统的影响和知名度。

三、切实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环境规范与人员规范的关系。环境规范与人员规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环境规范与人员规范的目的是创造和谐有序的机关办公环境。机关规范化建设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和事业心、责任感的变化,如果人员规范跟不上,好的环境也会出现斑斑污点。

二是处理好规范化建设与创建文明单位的关系。创建文明单位是机关规范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机关的规范化建设是创建文明单位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把创建文明单位与机关规范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机关规范化建设的开展。

三是处理好机关规范化建设与服务经济发展的关系。机关规范化建设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要防止把机关规范化建设与服务经济发展的工作脱离开来,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

关于机关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工商) 篇2

在全国人防会议上,迟浩田副主席就加强人防队伍建设时明确提出,要把人防办机关建设成为“准军事化”机关,努力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廉政高效”(以下简称“五句话”总要求),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第四次全国人防会议后,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的《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和国家人防办下发的《2001年人民防空工作要点》中都就加强准军事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国家人防办又下发了《关于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机关“准军事化”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最近南京军区召开的国动委会上也就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加强人防部门“准军事化”建设作了专门强调。据悉,下半年即将召开的直辖市人防办主任会议将专题进行研讨,而且国家人防办将召开“准军事化”建设现场交流会,可见,加强人防办机关“准军事化”建设已成为各级人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那么,“准军事化”建设究竟“准”在哪里?“化”在什么地方?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加强建设?笔者想就此谈一些认识和想法。

一、加强准军事化建设首先必须要强化“准军事化”意识,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人防办机关“准军事化”建设的意义。

笔者认为,加强“准军事化”建设,对于人防来说,似乎是个老话题。那么现在为什么要把它提到如此高度,这似乎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准军事化的“准”,按照《辞海》解释,“准”就是“依据”、“比照”的意思,如“准此”、“准尉”。准军事化,顾名思义,就是要向军队看齐,按照军事化标准进行建设。其目的是以革命化、正规化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军政共管的优势,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全面加强人防机关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人防办机关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平时能防灾战时能防空、工作过得硬的综合协调机关。其意义:

首先,加强人防办机关“准军事化”建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它的法定性,是由人防办机关的单位性质和承担的任务所决定的。人防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防空法》明确规定,人防工作实行军政双重领导,各级人防办机关作为本级政府和同级军事部门领导下的人民防空工作主管部门。《上海市民防条例》也明确规定“本市民防工作由上海市人民政府领导,其中人民防空工作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警备区领导。市、区(县)两级民防部门是民防工作的办事机构,负责民防工作的综合协调及其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可见人防办机关不同于其它一般的行政机关,明确的双重领导体制和明确的战略属性决定”准军事化“性质及其与军队的密切关系。按照准军事化要求建设文明机关,是人防行业特殊性的集中体现,是履行好人防法和民防条例赋予的职能和发展人防事业的根本需要,最终是为适应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和完成抗灾救灾应急救援任务的需要。

其次,加强人防办机关”准军事化“建设,是新形势下人防办机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升民防工作新水平的必然要求。上海民防发展到今天,已经走上了大民防格局。当前全市民防系统上下正在认真贯彻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落实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完善城市综合减灾体系,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抓紧推进《上海市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总体预案》的各项工作。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求我们的业务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尽快相适应,苦炼”内功“,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同时需要以严明的纪律、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整齐划一的整体形象展示给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这一角度考虑,加强以提高能力素质和作风培养为重点的准军事化建设就显得更为迫切。

二、加强准军事化建设应按照”五句话“总要求,抓紧制定一个具有开创性和操作性相统一的机关”准军事化“建设标准。

加强人防办机关”准军事化“建设,应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同时需要制定一个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建设标准及其相配套的考核办法。其指导思想: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适应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和完成抗灾救灾应急救援任务的需要为主线,按照国家公务员条例建设标准,参照军事机关的有关要求,本着”形式与效果统一、教育与制度并举、软件与硬件协调的原则,全面加强机关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

“五句话”总要求是开展军事化建设的总纲,只有切实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制定具体的建设标准和科学的考核办法,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准军事化建设的深入开展。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以下五个方面即政治思想建设、军事作风培训、正规化办公秩序、业务工作素质、清洁廉洁建设等逐项提出一些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行为规范。而最能体现“准军事化”特征的,机关工作人员必须统一着装,建立整齐划一的办公秩序和生活秩序。尤其要确立民防新的工作理念。首长负责、命令意识、时间观念、工作效率是准军事化的基本特性,要训练和培养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严明的政治纪律和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总之,在制定标准时一定要考虑全面,在共性中突出个性,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又不能搞得太繁琐,更要反对搞形式主义的东西。

三、加强准军事化建设的关键是要抓好制度建设和措施的落实

准军事化是民防特殊职能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履行民防职能和落实“五句话”总要求的基本保证。

首先,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开展创建准军事化文明机关建设活动,归根结底是要推动民防工作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在开展这项活动中,人是第一要素,必须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作用,充分调动全体机关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准军事化文明机关建设活动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其次,要重视抓好制度建设和措施的落实。人防办机关不仅是人防工作的主管部门,与军事机关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又是政府的执法部门,需要有严格的工作制度,规范其行政行为,同时要有严明的工作纪律规范其言行准则,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过去,我们在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和公务活动中,制定了很多制度,包括政治学习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各种会议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廉洁勤政制度、行政值班制度、保密制度、公务员考核制度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按照准军事化要求,还应加强军事知识的学习,参加各类军事活动等多种途径,以提高军事素养和作风锻炼。这就需要补充制定一些军事知识学习制度、参加军营生活制度,完善和强化战备值班制度、专业队伍训练制度等。更为重要的是要把这些制度系统化并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

第三,要积极争取军事机关加强对人防开展准军事化建设的帮助指导。国家确立的人防工作军政双重领导体制,决定了人防办机关开展准军事化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方面人防部门要自觉按照准军事化要求加强机关的自身建设,但同时也离不开军事机关的帮助指导。当务之急要落实好中央9号文件和军区联字1号文件关于加强人防办领导班子力量、派员参加人防办日常工作的有关规定。笔者甚至认为,对人防办机关尤其是人防指挥所等要害部位,应由部队派驻战士站岗值勤,这最能体现准军事单位的性质。

关于机关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工商) 篇3

——关于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共江西省委讲师团 陈瑛

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指行政机关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保证党委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又好又快地贯彻落实。当前,全省各地正在组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干部“治庸计划”,猛刮“责任风暴”,努力打造责任政府、高效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掀起了新一轮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热潮。但真正要让机关效能建设避免“走过场”、步入常态化、取得好效果,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树立一种理念:即大力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机关效能建设目标在“效”,功夫在“能”,核心在“人”。只有从思想深处入手,不断强化客户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才能做到用职能去管理、用机制去完善、用人格去影响,推进工作优质、高效落实。

一是大力强化“政府就是服务”的理念。效能建设经过近年

来的紧抓不放、齐抓共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工作实际和调查情况来看,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群众和企业对效能建设仍有许多地方不满意。比如我们少数同志把公共权力视为已有,把服务群众当作恩赐,对群众缺乏感情、缺少热情。平时办事对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态度完全不一样;对待大项目和小项目的态度不一样;办事时一般干部办与领导干部办效果不一样。群众对此很反感。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对机关工作人员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百姓就是“客户”的意识,坚持客户就是“上帝”的理念,实行服务承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合理需求,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二是大力强化“行政就是履责”的理念。责任重于泰山。责任是一种义务,是一种使命,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在其位、谋其政”,说的是一种本分、一种责任。当前在机关工作中少数同志工作激情不高,责任意识不强,仍然存在着“不在岗、不在行、不在状态”的现象。有的同志只想做官不想做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当了和尚也不撞钟;有的平时疏于学习,把时间用在了应酬上、用在了公关上,对工作缺乏基本的了解和研究;有的人在心不在,出勤不出力,工作磨磨蹭蹭,能拖则拖,能推则推。自古以来,受人俸禄,为人谋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做人最起码的责任。现时亦然,领了政府的薪水,就必须为这个国家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机关工作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岗位上、在责任中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勇于干事,敢于担当,尽职尽责,不能遇到权力往里揽,遇到责任往外推;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对待自己的职责,要一日三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敢于负责的人,着力打造责任政府。

三是大力强化“高效就是价值”的理念。行政机关的存在价值,就体现在高效率的服务上。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必须最终落实到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果上来。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少数部门和个人办事效率不够高,本来能够当天办结的事,非要拖上三五天;按规定在几个工作日办结的,非要拖到最后一个工作日办结;本应该与兄弟单位主动沟通,或者打个招呼即可办结的事,非要等到领导牵头协调;有的单位对前来办事的人没有一次性告知有关手续要求,害得人家来回反复地跑。有句古训叫“今日事今日毕。”对机关工作人员来讲,要切实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着力培养超前思考的主动性、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政治素质与专业技能,着力解决在执行上“顶”、在办事上“拖”、在执法上“滥”、办公手段陈旧等低效率问题,做到安排的工作立即办、重要的工作优先办、复杂的工作稳妥办、困难的工作设法办、琐碎的工作抽空办、份内的工作自觉办、想到的工作主动办、所有的工作认真办,全力打造高效政府。

二、鼓足一种干劲:即努力锤炼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工作干劲

效能是作风的集中体现。机关作风问题不解决,效能建设就落不到实处。目前,作风问题已成为影响机关效能和党政形象的突出问题,推进作风转变已成为行政效能的一大重点。加强作风转变,机关是关键,干部是重点,要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围绕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主题,抓好行政效能制度体系建设、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干部素质这四个重点,做到“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

一是倡导勤奋学习的干劲。作风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与个人的素质及思想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习,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增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两个务必”的要求,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为民、亲民、务实、清廉的新形象。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反复思考,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改革。要加强政策法规、市场理论、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本职业务的学习,熟练掌握岗位业务,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二是倡导勇解难题的干劲。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关键在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盯住问题不放,务求解决问题、抓出实效。要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敏锐地抓住事件的本质,及时发现问题;要客观认识问题的性质,分清轻重缓急,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政策。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查找根源,举一反三,有效预防和减少问题的发生。要健全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领导负责、系统负责和

逐级负责制度,对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盯住不放。要坚持少说多做,想基层所想,真正扑下身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进一步

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广大群众解难题、求发展。三是倡导敢担责任的干劲。要完善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使 重点工作做到明确目标要求、明确责任人、明确完成期限。要加 强工作督查,对日常重点工作和群众反映、领导批示的重要工作 要有专人登记、督办,防止久拖不办,督促各级认真抓好落实。要落实失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负责任、发现问题不报告、采取措施不得力等原因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干部实施责 任追究。要严格奖惩,加大力度,弘扬正气,确保工作的落实,推动干部作风的转变,切实提高行政机关效能。

三、构建一种机制:即不断完善按责落实、依法办事的保障 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最根 本的是要有一套可行的制度保障体系。只有工作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才能常态化。一是积极构建有人管事的工作责任机制。针对部分干部责任 意识不强、身心投入工作不够的情况,要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入手,积极研究探索新的办法,找准、抓实关键人、关键环节,形成“责任人人承担、压力层层传递”的工作格局。首先要抓住 “关键的人”。抓住“一把手”这个重点,形成“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中层干部具体负责,工作人员各负其责”的 473 机关效能建设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效能办 重点负责监督、检查、协调、指导,建立与部门“一把手”联系、通报、督查制度,对考核评议中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满意度低、问题比较集中的部门,要视情责成 “一把手”向向社会作整改 承诺。其次要抓住“关键的事”。要重抓影响行政服务效能的重 点环节,对项目的办理流程进行进一步梳理,简化办事环节,压 缩承诺时限。进一步拓宽行政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创造条件增加 便民服务项目,增设“办难事”窗口,提高社会和群众的满意度。真正让群众“进一个门、跑两趟路、就办成事情”。第三要抓住 “关键环节” 严格行政问责追究制度。对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一经查实,除严肃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外,还要追究相关负责 人的领导责任。二是积极构建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针对“办事难、办 事慢”的顽症,进

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用公开的手段,治作风上 的顽症。加大硬件投入力度,搭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 电子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立行政权力公开透明 运行的电子政务平台,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在此基 础上,同步建立网上电子监察监控系统,实现信息采集、流程监 控、自动预警、绩效评估、网络投诉、异常处理以及实时报送等 功能,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权力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监察,474 促使行政权力依法、透明、廉洁、高效运行。加大公开力度,进 一步拓展政务公开领域。认真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健全 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推进办事流程公开、热点问题公开、行政执 法过程和决策过程公开。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 重点,公开办事依据、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 果,努力实现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全力打造便民、快捷、高效的“阳光政务”。三是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创新机制。继续推行部门服务 职能化,按照以服务定职能、扩职能、行职能、强职能的原则,把服务职能化的要求细化到常态的工作责任、职责履行、职权使 用和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努力在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用 工等要素供给上,为社会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服务。深入推进 “三 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三项”机制: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挂钩服务干部责任制、重点问题定期会办制,确保群 众提出的问题尽快解决。完善督查机制。实行服务情况月查月报 制度和服务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加大服务情况的督查力度,进一 步强化部门的责任意识。完善考核机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情况列入工作绩效,作为评价机关及相关服务人员工作实 绩的重要依据之一。搭建个性化服务平台,在继续推行重大项目 预约服务制、重点企业“绿卡”服务制的基础上,引导各部门从 475 自身职能出发,创新服务方式,为企业和项目提供特色服务。四是积极构建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用什么时人,不用 什么人,对干部队伍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为此,要把实干作为检 验和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大胆使用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敢闯 敢干、善于打开局面的干部。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 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公开选拔和竞 争上岗的范围,使

加强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4

机关效能建设,被视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牛鼻子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前沿阵地”,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因此,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如何加强乡镇机关效能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保一弘扬”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笔者结合乡镇工作实际,针对乡镇机关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初浅的探讨。

一、开展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1.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的内涵。所谓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其方法和途径是运用各种科学管理的手段、制度和载体,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保证党和政府的各项“三农”政策得以顺利贯彻落实。而着力点则要强化对乡镇行政行为的约束,克服乱作为,不作为,处理好“不能为而敢为,能为而不敢为”关系,更好的服务“三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以获得最佳的服务效果,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

2.开展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的意义。一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方法之一;二是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三是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建设“小政府,大服务”行政管理行为的一种变革,是讲效率追质量的一项创新性实践活动;四是开展效能活动是落实中央关于建立高效行政管理体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是改变当前乡镇机关管理中不良现状的迫切需要;五是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倡廉政反腐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行为,是标本兼治、加强廉政建设的一项综合性措施。

二、当前乡镇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素质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近年来乡镇干部政治理论教育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过关”考试等活动的开展,全县乡镇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有了很大改善,但“素质不高、本领不强”的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一是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偏低。二是“师傅型”干部人才匮乏。目前,乡镇相对缺乏科技、法律、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三是学习培训质量需要提高。近年来,干部学习培训较多,但实效性不够,形式主义严重。

2.作风建设有待加强。当前,全县乡镇干部作风建设主流是好的。但是,也有一些乡镇干部的作风建设出现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拖。办事拖拉、拖延;二是推。在处理难办、棘手的事情时,相互推诿、推托、推卸,敷衍塞责;三是烦。审批环节多,时间长,工作人员不能一口清,很容易让办事者跑回头路;四是冷。存在看人办事的情况,生人办事态度冷淡,表情冷漠,给冷面孔,坐冷板凳;五是浮。人浮于事,管理松散,苦乐不均,作风漂浮,对下情缺少了解,工作浮夸,开个会、发个文,就算工作落实了等等。

3.行政行为亟待规范。乡镇机关行政行为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也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乡镇干部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意识不强,习惯于凭经验、靠感觉办事。二是制度还不够完善,乡镇干部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政务公开不够规范。乡镇政务公开虽已推行多年,但由于公开内容有限,形式比较单一,时效性较差,与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

4.绩效考核机制亟待健全。目前,上级对乡镇机关的年度考核,往往无所不包,名目繁多,动辄“一票否决”。考

核机制的不完善,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机关效能的提高。对乡镇干部的考核总的来说,量化程度不够,科学性和操作性仍然比较低。考核欠客观公正,没有说服力,干部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三、加强乡镇机关效能建设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乡镇干部是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的主体。因此,要切实抓好“乡镇机关干部素质工程”,解决好“不能为”、“不会为”、“乱作为”、“不敢为”的问题,打造一支党性强、办事能力强和为民服务本领高的基层干部队伍。一是强化学习培训,全面推行乡镇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管理制度。在乡镇中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以短期培训为主,定期在干部中开展适应时代需要的政治、业务和实用技术等学习活动,鼓励干部通过多种途径自学,多渠道分层次对乡镇机关干部进行全员培训,着重提高乡镇干部发展经济、依法行政、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辞职辞退等制度,加大乡镇干部的交流轮岗力度,要完善和坚持待岗下岗制度。三是合理调整乡镇干部队伍结构。拓宽乡镇干部队伍来源,既要选拔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机关工作,又要从优秀的村干部中定向选拔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着力解决乡镇机关人才紧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二)切实转变乡镇干部作风。转变乡镇干部作风,制度建设是治本之策。要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对于制度的制定,一是要符合乡镇实际。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开门纳谏,深入调研,以保证制度的民主性、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要防止制度虚化、弱化、形式化和口号化。二是要执行到位。对于执行不到位的,要强制执行,保障制度的强制力。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要奖惩分明,解决制度“落实难”现象。一方面要适当建立奖励机制保障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制度的落实。

(三)科学规范乡镇行政行为。一是推行机关标准化建设,合理划分事权。建立机关行为规范的量化标准,将管理职能和服务要求分解到岗、到人,规范工作程序。二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约束从政行为,在履行职责或办理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事项时,必须按照程序办理,防止工作随意性。建立全程办事代理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加强机关诚信建设,提高机关公信力,强化从政道德和诚信教育,构建机关信用体系,使诚信成为机关干部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5

一、创新载体求实效

建设学习型机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精心设计载体,不断开拓创新,确保工作实效。

1、学习内容进一步拓展。按照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建设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们的学习内容实现了从单纯的政治理论学习向“三基本一现代”拓展。一是基本理论,即学习先进性教育中规定的必读理论书籍、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理论热点面对面》等理论知识,增强了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二是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纪条规和《国家公务员法》、《“五五”普法干部读本》等相关法律书籍,增强了机关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素质;三是基本业务知识,即学习掌握劳动保障专业知识,坚持精益求精,认真钻研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岗位技能,提高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四是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即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学习国际经济和世贸规则等涉外经济知识,进一步增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2、学习载体进一步丰富。积极倡导和探索终身学习、创新学习、研究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倡导与工作、生活不可分离的学习,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一是建立了 “网上学习室”。为切实解决个别干部职工不能及时参加集体学习的矛盾,我们充分利用局局域网,将办公室学习的一些重点内容放在网络上,方便大家随时、随地的浏览、学习。二是加强局图书资料室建设。定期添置新图书,并与新华书店建立定期联系,及时掌握新动态,及时在局域网公布有关新书目,以方便大家的查阅、购买。三是举行专题报告会和演讲比赛。今年来,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邀请县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吴锡培同志作《加强作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专题报告,组织了35周岁以下机关工作人员演讲比赛。四是开展主题讨论活动。围绕每年学习的重点,结合我局实际,我们精心组织,认真做好主题教育,使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学习与工作双赢。如今年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学习阶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落实有效的学习措施,建立“领导、支部、党员、职工”四个层面学习责任机制,确保参学人员、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四落实”。并建立学习考勤、请假制度,落实集中学习点名制度。各支部书记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精心安排每周的教育活动,提出学习篇目和思考题,真正做到读书有笔记、发言有提纲、讨论有记录、学后有心得。

3、学习组织进一步细化。针对我局各科室业务工作特点,集中学习人员难到齐的实际情况,我们进一步细化学习组织,充分利用科室、党小组的人员较少,容易集中,短小机动的优势,以他们为学习单元,分别开展学习。各科室、党小组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和业务特点,定期开展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既解决了集中学习人员难组织的困境,保证了集中学习的时间与要求,也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对他们的学习资料,我们及时做好收集,并通过局域网上发布公告,供全局同志参考学习,实现互相交流,资源共享。

二、加强领导深认识

建设学习型机关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坚强的领导机构作后盾,我们切实加强对建设学习型机关的领导,为这项工作提供保障。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抓好学习型机关的建设,局成立了创建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副局长为办公室主任,负责对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日常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考评等工作。还成立了以科室为单位的“业务学习小组”,各科室负责人为组长,从而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2、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局领导班子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中领学和示范作用,自觉带头参加各种学习并首先成为学习型的领导干部,通过深学政治理论,精学本职业务,勤学修身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驾驭全局、协调各方、解决矛盾的能力;各科室负责人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积极组织和引导科室同志重视学习,热爱学习,使每个科室成为同志们相互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园地和团结战斗的集体。

三、完善机制促长效

我们以完善工作机制为保证,加强建设学习型机关工作的长效管理。

1、认真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每年初,根据县委和各有关单位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局实际,认真制定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教育安排和局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理论学习计划,把全年的学习任务及学习的具体安排作了明确,确保我局学习有序进行。

2、建立健全学习管理制度。我局制定了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的实施意见、干部培训管理制度等。并根据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和学习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学习制度,探索新的学习载体和形式。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循环运行,实现学习教育的长效管理。

3、坚持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落实机关干部学习学分制,建立健全机关干部学习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学习组织、学习考勤、学习档案、学习经验交流和学习检查考核等制度,从内容、方法、时间上保证学习经常化和规范化,对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业优良的干部,及时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表彰奖励,引导、鼓励干部自觉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注重结合出成效

学习型机关是学习型组织的一种,其基本要求和特征是具有较强的学习力、文化力、创新力、领导力,它是现代化机关形成与建构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我们围绕创建“县级文明机关、五好基层党组织和行风示范窗口”这条主线,认真学习公共管理先进理念,积极推进我局管理制度的创新。不断深化“效能革命”,强化干部职工的“标杆意识”,努力打造“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机关。通过系列新举措,我局的作风建设进一步改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工作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近几年中,我局在行风评议活动中连续三年在县22个重点部门行风评议活动中排名第一位,同时自1999年至XX年连续八年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评为一等奖单位,XX年,县社会保险服务大厅在县行风效能“示范窗口”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对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课题。为此,各级机关党员干部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是当前工作重中之重。

一、当前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不求进取。有的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习惯于照抄照搬,凭老方法想问题、做事情;有的干部缺乏上进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图清闲、混日子;有的干部精神不振,惰性十足,学习风气不浓厚,不想学、不愿学,把学习当成额外的负担。

二是宗旨观念淡化。服务意识不高,奉献精神不强,有的干部不深入基层,夸夸其谈,乱发号施令;有的干部讲成绩浓墨重彩,谈问题轻描淡写,甚至根本不反映存在的问题,报喜不报忧;有的干部工作纪律松散,贪图安逸、奢侈浪费,热衷于推杯换盏,沉湎于灯红酒绿,打牌赌博,搞享乐主义。三是人浮于事突出。工作布置多,检查落实少,职责不明,真正在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不够多;有的干部工

作华而不实,热衷于迎来送往,忙碌于文山会海;有的干部好大喜功,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工作上纵向比,待遇上横向比;有的干部工作不讲效率,办事推诿扯皮,办事人到单位办事门难找、话难说、事难办。

四是部门利益至上。掌握着审批权、办证权的个别科室干部存在着把部门权力利益化,不愿放弃部门权力,为了部门利益,与基层组织争权力,有的干部既缺乏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又缺乏接受监督的主动性,无视勤政廉政纪律,吃拿卡要现象突出。

二、机关干部作风产生问题的原因。

机关干部的作风问题是个老问题,也是个难问题。其产生原因有多方面,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又有管理制度的原因,既有教育方面的原因,又有干部素质的原因。一是教育手段缺乏有效性。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机关干部的思想也发生多元化。如果单凭教育干部讲奉献,显然是不太管用。目前,从表面上看,教育方式也不少,但真正使干部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很难,入脑入心更难,效果不够明显。而现阶段又缺乏有效方法对机关干部进行教育。

二是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目前,机关干部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是服务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干部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还不够建立健全,出现干部干与不

干一个样,干事越多出错越多的现象,造成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干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整天忙于应付。

三是干部素质不平衡。目前,机关干部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干部办事公道正派,勤政廉政,既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但也有一些干部爱打小算盘,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事事都考虑自己的利益,甚至吃拿卡要。四是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部门规章制度不少,但真正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不多,只是写在纸上、放在网上,搞形式主义,真正抓落实,一抓到底,重监督的少;对违纪违规者,批评追究的少,迁就的多,制度形同虚设。

三、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

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要治标,关键要治本。机关干部不良作风虽然只是少数人的表现,但它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

笔者认为,当前应着手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干部教育要提高效率。作风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起决定性作用,要从内因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党风党纪教育,是加强作风建设的主要方法。一要加强学习,增强修养。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增强修养的主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

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尤其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要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体系,把机关党员干部作为教育重点。通过反腐倡廉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要以社区教育为重点。加强对机关干部所处社区和社会环境的教育,以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为载体,把“两个务必”,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内容融入其中,使作风建设渗透社会各层面。四要注意发挥廉政文化。以作品促作风,要大力推进廉洁文化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促进全社会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营造有利机关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加强作风建设要求真务实。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外在表现,作风既是形象,又是力量,作风的好坏关系事业的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当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状况应该说总体上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够认真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廉洁奉公、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是,党员干部作风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一些机关个别党员干部工作不扎实,脱离群众,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生活情趣不健康,喜欢讲排场、比阔气、图享

受等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会影响党的形象、影响党的号召力。因此,必须求真务实,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一项更大的战略任务来抓。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

三、加强制度建设要注重民生。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功能,建立健全作风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分解任务,层层落实,加强作风建设要注重民生和实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根据这些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做到关注民生、注重实效,取信于民。具体来说,工作目标的确是要顺应群众的愿望,任务的提出要与维护群众利益相结合,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经过努力能够落实到位。要结合交叉巡查,着力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各级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情况实行交叉巡查,特别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违反制度的行为,切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加强监督管理要健全民主。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监督约束,是保证作风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一要注重发扬民主,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切实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源头上减少各种作风问题的发生,要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完善关于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各级党组织对可以公开的事项及时向全体党员公开,自觉接受监督,要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群众参与作风建设和开展监督。二要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要加强组织监督,充分利用社区组织,对居住该社区的领导干部进行造册登记,围绕社交圈、娱乐圈、生活圈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要加强社会监督,善于利用人民群众新闻媒体、作风监督员等监督手段。要加强家庭监督。开展“廉内助”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廉内助”在作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要以民主评议为抓手,强化日常动态监督。要健全完善民主评议制度,积极探索实用有效的管理办法,把领导干部工作内外的日常表现纳入评议范围,通过民意调查、民主测评等,全面了解和掌握干部的作风表现。同时,要发挥信访举报作用,及时掌握群众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

关于机关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工商) 篇7

党的十七大报指出,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六年,在全国执政五十八年(今年已经五十九年),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党的自身建设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作为国家机关的党员干部,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党领导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聚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可以说改革已经到了非常艰难的阶段。另外,人们的思想意识方面,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种种情况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末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作为机关党支部,如何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也显得尤其重要。作为一名二十年党令的基层党员,想就新时期如何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方面,浅谈一下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必须深入贯彻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体党员中开展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名税务机关的党员,面对众多的非党员群众,如果自已没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不能够做到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将会直接影响单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非党员群众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决心;如果自己没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就不能正确理解我们当前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解答人民群众的各种疑问和疑虑,就不能很好地做到走进矛盾,化解难题。

另外,党的事业要靠我们每一个党员共同努力去完成,党的先进性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党员来体现,深入贯彻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提高我们每位党员干部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根据本人的观察和了解,在部分机关党支部的建设中,工学矛盾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工作起来就不要的现象,个别党员重工作、轻理论的思想还比较严重。这就造成了部分党员不仅不能很好地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在言论上与党员的要求格格不入,对非党员群众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因此,机关支部必须加强和改进理论的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适应和担负新时期对每位党员干部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二、必须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员作风建设,坚定执政为民的理念不动摇。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坚持群众路线的要求。在机关支部的建设中,特别是像税务部门有以人民群众为服务主体的机关中,要把党风问题作为党群关系的核心问题去看待。勤奋工作,满负荷工作,是衡量党员工作作风的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宗旨,也是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关键,我们机关支部的建设,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全部活动包括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必须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来进行,必须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的根本标准。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也是维护我们党清正廉

洁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部分机关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学习作风还需要不断改进。对人民群众而言,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在个别党员身上,还存在利用权力吃吃喝喝的现象。在党员身上不正之风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党群干部关系,而且极大地削弱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干扰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大力倡导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全面加强支部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和学习作风的建设。一是创新载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如近年来,我局以纳税人满意为宗旨,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以增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标,内练素质,外树形象,以开展党员争先创优活动带动的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受到了“两区”的一致好评。二是创新思路,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党风教育活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化通讯工具,创新思路开展党风教育活动,如利用局域网和手机短信,在党员中开展警示教育,不仅实现了教育的及时性,而且实现了教育的延伸性。同时将作风建设与严格执行廉洁从政方面各项规定结合起来,做到防微杜渐,从具体事情抓起,近年来,全局党员队伍的精神面貌和作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先进性不动摇。今天,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八十七年的成长历程,应该说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理论的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具体行动的理论指

南,这一点已不用再说。另外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只所以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成为今天有七千万党员的执政党,是和党自身过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分不开的,这就是被我们一贯称谓的党的三大法宝——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今天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中国共产党从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发展壮大,可以说离开这三大法宝的任何一条,都很难像实际的结果这样取得最后的胜利和光辉的成就。虽然现在党的三大法宝很少出现在文章报刊,但我认为,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三大法宝,在我们机关支部的建设中不仅不能丢、不能忘,而且还要在我们身上得以继承发扬,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随着这些年机关不断招收大学生公务员,机关年轻党员的比例不断增大,机关党支部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应当是每个支部面临的新课题。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法宝对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党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依靠自身过硬的优良作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勇于纠正缺点和错误,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尽管党在前进的路上走过很多弯路,但最终还是取得了一个以一个的胜利,这些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其次,要更新教育观念,现在的年轻人知识面广,头脑灵活,接收新生事物快,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传统的观念进行教育,很难收到成效,创新工作方法,是我们支部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最后一点,就是要与时具进,在新的时期必须赋予党的优良传统以新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不仅能正确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还应当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

重大进步,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因此,可以说解放思想既是熟练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结果,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和升华。再说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在保留传统方式上密切群众的同时,正在逐步建立法制层面上的民主决策机制,还有正在实施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有就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可以说,今天我们丢掉最多的就是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批评这一点,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开展批评这么难,我想原因很多,也很复杂,特别是“文革”期间,党内正常的批评,动不动就变成了上纲上线的大批判,反而毁了正常的批评与自批评。新时期,我们正在建立健全各种党内监督机制,也应该是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发展和补充。因此,机关支部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上,不是不可做,而是大有可为。如果每个支部都做好了,战斗堡垒的作用就会增强,我们的党就会永远兴旺发达。

开发区国税第二党支部

关于机关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工商) 篇8

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事关公平正义,事关和谐稳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10年5月,公安部确定浙江和北京、江苏、山东四省市作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领头羊”,要求四省市在已有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步伐,全面推进,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发挥更大的表率和引领作用。我个人理解,当好“领头羊”,必须要有高人一等的眼界、先人一招的思路、胜人一筹的举措和快人一步的进度。为此,浙江省公安厅党委多次强调,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压低姿势认识别人,兼容并蓄做强自己,坚持全警种、全建制、全要素推进,确保率先实现公安部执法规范化建设阶段目标和成效标准。公安部在山东召开了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孟建柱部长特别强调要牢牢把握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nJ要求,创新执法理念、加强执法管理、强化执法培训,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地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更多感受到公安机关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带来的实惠。结合浙江实际,笔者对如何加强和改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了一些初步思考。

一、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阶段目标和成效标准》明确了七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和成效标准,涉及执法主体素质、执法工作标准、执法场所设置、执法监督考评机制、执法信息化手段、执法突出问题整治以及执法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对照目标及标准,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一)执法主体等级化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需要被实施和执行才能彰显其价值。公安民警是公安执法活动的执行者、实施者,其执法素质、执法能力至关重要。当前,一些基层民警存在着“怕出警、怕执法”的现象,这里既有执法风险大、民警执法原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有民警执法能力弱、执法水平不高的因素。要解决这一现象,就必须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提高民警自身的执法能力和水平上。一是加强民警执法能力培训。依托“大教育、大培训”体系和“三个必训”(民警上岗前必训、警衔晋升前必训、基层一线民警每年实战必训)制度,科学合理设计民警培训计划与科目,确保民警熟练掌握本岗位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熟练掌握警械、武器的使用流程和技能。二是推行民警执法岗位资格等级化认证管理制度。执法主体合格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前提。全面推行民警岗位执法资格认证制度,实行等级化认证管理,并将资格等级认证与相应的政治待遇挂钩,充分调动民警的执法积极性。三是鼓励和支持民警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公安队伍整体执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既要补齐短板,更应拉长支杆。如果把岗位执法资格考试比作执法“门槛考试”、解决“技工技师”认证的话,那么,国家司法考试就是执法“素质考试”、解决“高级工程师”认证问题。因此,应研究出台鼓励民警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措施,把执法培训特别是执法技能带头人的培养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业务尖子的培养工作。

(二)硬件设置功能化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区域是功能的承载体,区域设置不科学、分配不合理,功能就无从依托和发挥。在推进硬件设置功能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简明、实用、有序、衔接、安全的原则,对派出所实施区域物理硬隔离,设立办案、办事、办公、生活四大区域,并在各区域设立若干功能室。把原来相对分散的信息采集室、人身安全检查室、候问室、讯问室等集中到办案区,减少人所嫌疑人的流动频率,减少发生执法安全问题的几率。在办案区安装安全防范装置和报警、监控设备,对监控数据资料按规定保存。积极推进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大院及相关业务警种办案场所的改造工作,责任区刑警队、交警队、巡警队等基层实战单位以及看守所、拘留所等应参照派出所实施相应的功能区改造。最好的未必是最管用的,最管用的则必定是最好的。对派出所等基层所队内部区域实施硬隔离只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手段,应避免片面追求场所改造的豪华,而要把更多的功夫下在硬件设施的重组、优化上,注重细节和实用,体现庄重和统一。要制定完善一系列与功能区使用相配套的制度和规范,既要确保所有案件的办理工作在功能区内安全有序运行,又要确保各项功能设施运转有效。建立与功能划区相适应的实战化勤务运行机制,在派出所实行值班所领导坐堂制,变坐班为坐堂,变后台指挥审核为前台指导把关,全面履行指挥调度、指导办案、审核笔录、接待来访、监督检查等职责,在现场和第一时间解决相关问题。按照办案、办事流程设置流水线,设立指挥、处警、巡逻、办案等若干作战单元,单元化、模块化配置作战警力,强化一警多能和互补搭配,实现现有警力作战效能的最大化。

(三)执法流程标准化

程序和标准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没有一个标准化、程序化的执法体系,就很难保证执法结果的公正性。抓执法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就是让民警在遇到具体执法问题时,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这既从源头上规范了执法办案工作,也能有效帮助民警化解执法风险,提高民警执法原动力。民警只要完整地按照制度和标准执行执法动作,即使发生执法瑕疵甚至过错,也是由制度和标准的制定者负责。从这个意义上,程序和标准不是民警的“紧箍咒”,而是民警的“护身符”。近年来公安机关的执法制度日臻完善,但问题在于许多制度规范未形成完整、严密、实用的体系。对此,一方面要抓紧对现行执法制度进行清理、整合,使之更加系统化、简约化;另一方面要坚持制度建设跟着执法问题走,针对制度建设的空白点以及新兴执法领域,制定出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的执法细则和执法标准。一是要进一步明晰各警种、各执法部门和民警的执法岗位职责、岗位业务、技能标准。二是要区分不同执法环境、不同执法岗位,统一治安、交警、刑警、信访、复议等一线和窗口单位民警的执法行为、语言规范。三是要围绕治安、刑侦、经侦、交警、监管等重点警种,针对受案立案、调查取证、传唤讯问、抓捕押解、涉案财物及证据管理等执法环节,扣押、冻结、收缴、追缴、查封等执法手段,以及窗口接待服务等方面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从源头上、制度上杜绝执法随意性。在制定制度和标准的过程中,既要做到统一,即制度与制度之间、标准与标准之间必须相互衔接,统一规范,防止出现相互矛盾、相互“打架”的现象;又要做到简约,即尽可能剔除重复的、多余的、可替换的内容和环节,提炼出高效、实用、必需的内容和环节。

(四)执法监督可视化

任何时候,执法监督都是公安机关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保证。严密的执法监督,可以有效制约和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类执法问题。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公安机关应充分借助信息网络手段将监督贯穿于执法过程的各个环节,使民警的每一个执法行为都受到监督和约束。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执法办案工作的最大好处在于,就像汽车上了高速公路,只能前行,不能逆行。同样,当案件进人执法办案平台,就只能按照系统设置的程序一步一步走下去,这是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最有效的手段。要不断升级完善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平台建设,尽快启用执法监督平台和省级资源库,实现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并基本实现执法单位和民警执法档案电子化。进一步完善警务督察信息平台,实时摄录接警室、候问室、讯问室、办证大厅以及看守所提审室等所有审讯场所的动态图像及背景声音,通过网络,实现对讯问、继续盘问、羁押等执法活动和执法窗口、监管场所等一线执法情况的实时监督。加快在所有处警车辆上安装视频探头,为一线民警配备现场执法记录仪,推广使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CPS定位系统和现场信息传输系统,努力实现110出警与视频出警联动、视频取证与110取证联动,提高现场证据的固定、提取和利用水平。

(五)执法方式人性化

同样的执法对象、执法内容、执法程序、执法裁量,不同的执法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执法效果。如果执法方式粗暴简单、态度生硬,即使证据再确凿、适用法律再准确、法定程序再严格,也往往难以实现执法目的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当前执法环境错综复杂,民警行为稍有不慎就会被放大甚至被恶意炒作的情况下,尤其要改进执法方式,讲究执法艺术,教育引导民警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融法、理、情于一体,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人民群众通过公安机关的执法,既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尊严,又感受到公安机关的关爱、温暖。同时,在执法执勤过程中坚持“态度温和、举止得体;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讲究策略、妥善处置”,准确区分“鱼钩”和“长矛”,防止因执法动作、执法方式问题而授人以柄、引发炒作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民意引导警务,积极稳妥推进监管场所远程视频会见、110报警语音回访等工作,建立轻微治安案件公开查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执法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推进方式

当前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涵已不仅限于执法办案、规范执法本身,而是在更高层面上涵盖了执法安全、办案质量、内部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服务群众等各个方面,是各项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总抓手。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必须做到强势推进、强制人轨、强力督导。

(一)坚持责任引领

责任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全警工程、系统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必须强调全警种、全建制、全要素推进。所谓“全警种”,就是要变“一枝独秀”为“满园春色”,按照“全警工程”和系统建设的要求来谋划和实施执法规范化建设;所谓“全建制”,就是要变“单兵出击”为“整体突围”,实行省、市、县公安机关及基层所队四个层级整建制出击和协同推进;所谓“全要素”,就是要变“物理变化”为“化学反应”,坚持软硬并举、内外兼修,在全力推进功能区改造的同时,将更多精力放在执法制度、执法保障、执法监督、执法信息化的跟进完善以及执法主体能力提升等各执法要素建设上。要按照“一把手工程”和“全警工程”的建设要求,逐级领导、逐个警种、逐个部门细化分解建设责任,使各级公安机关“一把手”和各部门、各警种主要负责人层层负责,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领导班子成员齐力抓的领导格局和上下互动、警种联动、法制协调、全警参与的整体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执法质量考评标准体系,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涉法信访案件倒查制度,确保民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二)坚持问题引领

任何时候,问题都是指引我们走出困境、实现跨越的向导。同样,执法规范化建设实际上就是在执法问题的引领下,从不完美不断企及完美的过程。要牢固树立“问题就是方向、破题就是价值”的理念,针对执法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表象,寻求一切手段,剖析问题症结,在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要认真对照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以及先进地区的做法经验,滚动排查各自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按照“一事一档”的原则,逐事建立问题档案,健全解决问题的责任、评估、考核等工作机制。针对存在隐性执法问题的情况,善于在研究状态下开展工作,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既要发现眼前的问题,更能预见潜在的隐忧。对于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广大群众和基层民警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要提倡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问计于一线民警,使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互通、互动,这样制定出来的规范才能更加符合工作实际、群众诉求和民警意愿,更加具有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质量引领 执法质量涵盖了执法能力、执法公正、执法效率等多个方面。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执法质量这一核心,全盘谋划、统筹兼顾,按照系统建设的理念,全要素、全过程予以均衡、协调、有序推进。要像企业抓产品质量一样狠抓执法质量,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引导基层把抓执法质量监控的功夫放在平时每个执法环节上,实行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个案考评与综合考评、即时考评与阶段考评相结合的考评制度。特别是要将执法质量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民警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经过努力实现得了的标准体系,使执法管理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闭合的链条,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执法产品。

(四)坚持标准引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执法标准体系的制定,是一个从实践提炼为制度,再回到实践之中检验和完善的过程。要以明晰执法岗位职责、岗位业务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为重点,健全完善执法主体标准;以细化执法工作基本要求和流程为重点,健全完善执法行为标准;以统一执法语言规范为重点,健全完善执法语言标准;以细化行政处罚标准为重点,健全完善执法裁量标准;以科学设定执法活动的管理、监督、保障机制为重点,健全完善执法活动运行标准;以制定不同层级的执法示范单位和先进个人选树标准为重点,健全完善执法示范标准等等。总之,凡是可能影响执法公正、影响执法质量的因素和环节,都要进行标准化设计、流程化改造,通过科学规范执法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道程序,确保民警按章操作、规范执法。

(五)坚持样本引领

样本就是榜样,典型就是旗帜。在各市、县公安机关以及基层承担执法办案任务的科所队中选树一批全省乃至全国公安机关的执法示范单位和执法标兵,可以充分展示执法规范化建设经验和成效,让每一类地区、每个部门和警种都有执法榜样和标杆。善于发现典型、培育样本、抓住亮点,及时`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和执法制度,并通过宣传推广使样本经验产生牵引、放大作用。对一些好的做法、经验和典型,实行“拿来主义”,善于吸收借鉴、为我所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创新,贯彻跟随策略,紧盯住先进,实现超越。

三、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推进趋向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从浙江的实践来看,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与警务信息化建设实现有效对接 信息化是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警务信息化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实现管理于无形、监督于无形、打击于无形、服务于无形。要通过信息化固化立案标准、证据规格、裁量基准和文书格式,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执法办案的干扰,并通过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和智能化的预警提示,切实提高民警执法效率。在执法办案平台中,要科学设置办案民警、法制员、审核人员、审批人员的上网权限,实现执法办案的单轨制流程。民警只要按照系统设置的规定流程操作,工作效率就不会低,工作质量同样也不会低。建立完善网上执法培训平台,研发应用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系统,为基层提供远程执法教学,以信息化推进执法资格等级认证工作。继续办好网上执法服务专栏,开设法规查询、执法问答、法制讲堂、案例点评、经验交流等栏目功能,为基层提供在线法制服务。积极探索新技术、新项目在公安执法领域的应用和实践,不断拓展信息化建设服务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二)进一步向执法前端延伸

从整个执法流程上看,包括从接处警、现场取证、巡逻检查、采取强制措施到案件受理、讯问审查、留置羁押,再到作出处罚或移送起诉等错综复杂的多个环节,一环跟一环、一环套一环,前一个环节出现纰漏或瑕疵都会严重影响下一个环节。如果该提取固定的证据没有及时提取和固定,或者在现场指认、作案工具查找、现场处警等环节上出现问题,对案件后续办理工作造成的硬伤都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不仅要重视执法后端环节的规范化,更要重视执法前端环节的规范化,把规范执法行为的眼光向前延伸到执法的第一现场、执法的前端环节,这样才能在源头上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规范盗窃、抢劫、故意伤害、交通事故等各类常发性案事件的接处警现场取证基本标准以及救援溺水者、查找失踪者等公民求助类警情处置要求,明确民警受理报案、接警处警的第一动作、第一语言。特别是要通过各种技能培训,提升民警对现场证据的固定、提取、利用水平和接处警现场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水平。

(三)坚持虚拟与实体并重、机关与基层并重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机关和基层同等重要,有的时候抽象执法甚至比具体执法更加关键。具体执法活动的失范,大多只会造成个案的瑕疵,而机关出台一个规范性文件,设计一个执法流程、执法标准,如果脱离了执法实际,将严重影响基层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实体执法,文件层次越高,负面影响越大,其失误会造成一片瑕疵,或者整条业务线上的瑕疵。因此,机关的虚拟执法要与基层的实体执法一起规范。领导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事关公安执法工作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从政策法律层面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不断加强对下执法指导、为基层提供法律政策服务的能力,尤其是对基层公安机关在执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出台指导性意见,帮助基层破解执法难题。省、市两级公安机关制定的执法流程设计、功能区设置、制度设计等必须去繁从简,否则执行和落实就会出现偏差。使用者具有优先评判权。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上级机关出台的制度机制、设计方案、建设标准等一定要事先征求基层意见,凡是要让派出所落实的工作,首先要让派出所民警体验并提出意见。

(四)反哺社会,惠及民生

上一篇:创业成功的格言下一篇:认识几分之一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