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

2024-10-14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精选13篇)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 篇1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

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培训,使我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课程,把“干瘪”的教材丰盈起来,把抽象的教材生动起来,统一的教材鲜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去体验,让他们体验自己的成功喜悦,这样不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在教学生画显示器时,这样问:“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一种显示器,在你的心目中的显示器又是该怎样的呢?”现在你可以用画图中已经会用的工具来设计属于你自己的未来显示器。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这一点不仅需要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精心策划教学策略,还需要在课堂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智的调整、施用教学策略。所以教师应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教学才能有创新,才能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传递爱与自信,以自己的真情滋润着学生的心。大多数信息技术课在计算机教室上。这就要让学生尽早、尽快亲自动手实践去主动探究。教师课上必须精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而精讲对教学的切入点要求更高,既要起到引入的作用又要节约时间。学生只有拥有放松的情绪、愉悦的心情,才有勇气去迎接学习的挑战。教师要以平等友好的心态,微笑温和的话语与学生交流,尊重、理解每个学生的权利、价值观和感觉,保全学生的面子,杜绝直接的批评、奚落、嘲弄、讽刺,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安全感。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 篇2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现状

在人类发展长河中, 还没有一种发明像计算机那样应用如此广泛、影响如此深远。如果以往发明的工具都是人类躯体的延伸, 那么计算机则是人类大脑的延伸。高中信息技术分《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 )、《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数据管理技术》(选修 )、《人工智能初步》(选修 )。吉林省《信息技术基础》是会考必考的,大部分地区选修的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信息技术基础》的体系结构:把4个主题内容按照认知、技术、社会三者的规律及关系重新编排,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学习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体系结构:按照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算法和程序设计为主线,对3个主题的具体内容重新编排,紧紧围绕用算法和程序设计求解问题的过程,交叉介绍算法、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教学难点螺旋式逐步呈现。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再就是认知有问题,学生认为会打字、会玩游戏就会电脑,家长觉得不参加高考就不用学,学校认为会考过关就可以,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师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信息技术教育及其应用最终要通过教师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中。某种程度上讲, 教师的信息意识及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掌握、运用决定信息技术教育效果。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首先强调教师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的重建, 即教师首先具备信息素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现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大部分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而来的,或是从校外临时借调、临时代课的。因此,他们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缺点。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信息技术教师的队伍壮大也快, 现在的高中教师大部分都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的, 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扎实,但教学经验有待提高。

三、重技术与知识,轻信息技术文化培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应当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掌握和应用,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积极参与,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部分教师没有把握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殊性,机械套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重知识、轻技能,教学效果差。在信息技术课程实践中,信息技术想创新还是有很大空间的。首先用先进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趣的创意提升学生的兴趣,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热情。让信息技术课生动、活泼、创新需要教师付出努力。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方式要合理

目前, 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方式仍采取统一上机考试的方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定位为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体现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实现课程总目标, 教学过程中以组织活动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设计内容,根据需要与创意获取并加工信息,准确表达意图或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五、加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构建与文化培养

要组织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安排得更细致,并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力,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调动气氛。当要求各小组讨论时,要及时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与表扬,进而带动整个课堂气氛。课堂设定的评价机制要明确,活动要实现的目标要明确。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篇3

一、运用好的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尝试,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1.适当运用比喻

计算机及网络是个新的领域,目前,很多同学对它还感到陌生、不可想象,教师在讲课时适当运用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分门别类的存放,我们可以拿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置我们的书籍为喻,又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的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结合现实生活

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大家熟悉的现实生活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关于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我是这样讲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在邮局申请一个邮箱以后,属于我们的信件、报纸等,邮局会每天派专人送到我们自己的邮箱中,每个邮箱都有它的号码和锁,要使用邮箱,我们必须记清自己的邮箱号,拿好对应的钥匙,这样,找对邮箱、打开信箱门上的锁就能拿到自己的信件。网络中,有很多计算机在网络上为我们传送电子信件,我们称之为电子邮局,我们可以向电子邮局申请一个电子信箱,用于收发自己的电子信件。申请电子邮箱时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有什么用呢?同生活中一样,每个电子邮局中有很多电子信箱,为了区别辨认,每个电子信箱也有一个邮箱号和一个密码锁,申请时提供的用户名就是我们为自己的电子邮箱所设的邮箱号,密码就是我们为密码锁设定的密码,那么,我们使用电子信箱时,只要提供正确的邮箱号和密码,就能开启信箱,从而收发电子信件。这样讲解,很多同学恍然大悟,原来,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如此一致!

3.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

二、做好教学过程设计

我非常重视每次课引入任务的设计,常常为设计一个任务苦思冥想,力争每节课都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1.引入趣味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课题能否成功地引入,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学习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教材上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我认为,这些内容并不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更不要说产生好奇心了,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学生通常对音乐、歌曲感兴趣,对用计算机欣赏歌曲更是有巨大的好奇和兴奋,所以当他们走进教室时,我就用REAL PLAYER 播放一首很流行、很受他们欢迎的歌曲,这一着立竿见影,他们马上被吸引过来,簇拥在计算机前,一边听,一边窃窃私语,我趁机向他们简单讲述用REAL PLAYER听歌的方法,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呢,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引入了,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下课很久了还不肯离去。

2.即学即用,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是学生们痴迷网络知识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朋友们相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立竿见影。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Word的使用,就可以用Word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微机原理,更无需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

3.讲课内容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上,比如Word、PowerPoint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等才能做出作品,长篇大论的介绍界面、菜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我的经验是打乱教材顺序,首先抽取精髓来讲,紧紧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讲PowerPoint时,我首先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课件作自我介绍,课件中使用了文本、声音、视频、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而且每一对象都进行了的动画设置,展示完成时,他们很好奇,我就带领着他们具体去实现它,简单介绍了文本、声音、图片的插入,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的设置及每一对象动画效果的定义,然后要求他們也做一个自我介绍的课件,他们很快完成了,很兴奋,但是种种问题也出现了,为了让课件更为美观,错了的字怎么改正?字体、字色的怎么改变,幻灯片的背景如何的置换,以及我没有讲到的各种媒体的使用,如二维图形、艺术字等如何应用、调整?通过思考、实践,有的同学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掌握的坏着迫切的心情认真听我讲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同学以能随心所欲的制作作品了。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 篇4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

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教师能省时省力,学生能根据直观演示轻松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本人经学习有以下体会: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把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教育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教育手段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把握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学习心得 篇5

冉师令 2018年5月4日至10日,我有幸参加了贵州沿河县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地点是重庆市西南大学。通过一周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培训之前,西南大学邓义桂强调三个转变,即家庭生活向集体生活的转变,教师身份向学生身份的转变,从工作的身份向学习的身份转变。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教育手段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通过游戏1分别找10人写上名字、握手,游戏2小组内相互认识、介绍,游戏3抓手指,游戏4用嘴鼻之间的缝隙传纸牌,游戏5小组内完成组名、组歌、组徽、口号、个性名片的设计,通过这些游戏的训练,告诉我们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团队合作很重要。通过云课堂的讲解了解到:

1、未来教学的本质变化是平面向立体再向3d发展。

2、微课“热”说明了内容精华、效果显著、知识点完整。

二、微课软件Focusky的操作与实践以及微课主流软件Animiz使用技巧。在老师的讲解下,我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

通过学习,了解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三、对参观复隆实验学校及白碚区状元小学的认识。

1、复隆实验学校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真实机器人、无人机、航空模具、3d打印机等),教学有特设(荷花文化)。当我们进校园的时候,校长充当了导游的角色,说明校长对学校发展方向思路非常清晰,对未来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白碚区状元小学是一所刚成立几年的学校,学校整体布置美观、合理。特设点是每个学生都能用教学辅助工具平板手机做题,所支撑软件是小勾学习圈,说明辅助工具在现代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与课程整合。

1、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陪伴等)、翻译软件(多国语言)、度秘软件(语音变文本)、VR眼镜(增强技术)、等软件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所用。

2、教育信息化从1.0进入2.0时代的课程整合,指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学的促进作用。

五、PPT课件的设计与优化及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准备。

1、MindManager思维导图2013版软件的介绍,一堂成功的课,课件占1/6,教师占5/6(逻辑、表达、知识点等)。

2、二维码生成软件(QQ匠、草料二维码、问卷星),Camtasia Studio微课制作软件,手机控制窗帘、灯、电脑的软件,以及ppt2016可以录屏等软件介绍。

六、对本次培训的一些感想。

1、在党的领导之下需加强政治体制改革,领导岗位实行任命与竞争上岗相结合(有些领导岗位可以采用演讲的形式进行竞争,演讲的内容可以为你对单位当前发展优势及未来规划的认识,你能够为单位带来别人没有的优势),尽量减少关系户的存在。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能够带出一批能干的队伍,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我所用(领导能力),具有大局发展观,不会贪图眼前的利益。一句话,坚持正确的用人观,各尽所能,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2、每开展一个项目工程,必须有未来发展规划,不要有重复工程,拆了建,建了拆,极大地浪费国家资源。就像每年教育行业都有一个新的平台出现一样,在这样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确很快,但是在本次培训中讲到资源的整合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刻。在国家发展的大数据大平台下,我们应该把我们的一些平台进行整合,整合成国家平台的一个节点,去做好每一个网页,每一个节点(包括购物平台、医疗平台、教育平台等)。这样方便以后的有效利用。

总之,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的优秀教师。

泉坝镇中心完小

学习信息技术心得体会 篇6

本次的达标学习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充分了解教材编写的新理念,把握教材蕴含的新特点,才能够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提高我们驾驭教材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以前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及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从农村、乡镇来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较好的或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因此当时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也有的老师出现了因为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对学生无意中拔高了要求,结果拔苗助长,急坏了老师累坏了学生,结果适得其反,很难产生教学实效。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从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等,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态度积极加强自身学习,。认真细心研读课标,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熟知整套教材的编写体系,明确各教学段之间的联系,明白自己所授教材的内容设置,把握教材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 篇7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任何课程都要有教学目标, 只有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过程才不至于走弯路, 学生学习才不至于茫然, 尤其是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信管类学生和非信管类学生、理工科和管理类学生学习目的和培养目标都截然不同, 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尤其重要。

对于管理类学生来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不是培养程序员, 也不是培养像MBA一样的企业战略管理者, 而应该是培养他们成为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 具有宽基础、强能力的复合型优秀经济管理专门人才。让他们真正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是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的, 信息化过程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事情, 也不仅仅是少数管理人员的事情, 而应该是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跟每个部门, 每个业务流程, 每个工作岗位息息相关的事情。

所以, MIS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1) 使学生掌握MIS所涉及基本概念知识, 具有信息意识, 具有在信息化环境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有效利用信息于经济管理工作中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系统科学思想和MIS的规划、分析、设计的技术方法, 并能将信息管理, MIS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管理、评价和维护等方面知识应用于实际经济管理工作中。

(3) 学会利用MIS来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为提升企业的业绩服务。

(4) 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能够分析和解决企事业单位在应用MIS中出现的问题, 知道管理人员在信息化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 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2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 该课程教学过程应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问题讨论、学生演讲、互动互评) 和上机实践操作 (信息收集和处理、软件模拟演示) 相结合的方式。讲授过程中先引入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概念, 介绍信息系统在各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使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行业应用情况以及功能和作用有全面的认识。然后, 以结构化开发方法包含的开发过程为主线, 给学生介绍每个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工具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以及管理人员在每个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 从而使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的结构有总体上的把握, 也可以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并非计算机课程, 而是一门管理课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包括网络基础、编程基础、数据库基础等, 对各种软件及硬件平台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 经常用到相关知识, 甚至有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求经济管理类学生学期结束后开发简单的应用系统, 所以很多学生误认为该课程是计算机课程。针对这一问题, 学期开始就要给同学们介绍清楚该课程的性质, 强调该课程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 应该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当作管理类课程来学习, 主要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信息化管理思想;讲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维护和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分类、管理、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解决管理问题的作用等知识和技能;讲解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变革的关系以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如何能提升企业竞争力;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通过讲解使学生清楚地知道管理人员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应发挥的作用以及怎样与技术人员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创新能力。

2.2 以教材为纲, 引入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本身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 其理论、方法和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 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实时更新, 引入新的技术、理论和方法。

所以, 要求教师利用互联网、学术期刊等媒体获取新知识, 每讲完一部分内容, 对于该部分出现的一些新方法、新工具以及信息系统在新的行业和领域的应用都应该引入到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对信息系统当前的应用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情况有所把握。另外, 结合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多媒体技术、DBMS技术、电子商务以及市场上主流的开发工具等, 分析不同的MIS应选择不同的系统体系结构、软硬件环境、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等。

2.3 注重个性化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本着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 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的选择应有所偏重。譬如, 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一般知识外, 还应该结合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注重讲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功能和作用, 讲解信息技术如何与会计业务和财务管理相融合, 讲解管理信息系统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情况等, 这样因材施教, 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 使学生从专业角度和熟悉的行业考虑信息系统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课要注意的问题

在整个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 实践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实践教学过程, 可把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 不仅可锻炼学生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信息一知识一能力 (技能) ”的转化, 是高校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际上, 许多理论可以比较容易、清楚地理解和掌握, 但具体到实践时就发现是另一码事。所以实验课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 是由理论迈向实际应用的桥梁, 不容忽视。

3.1 实验课不是教学生如何开发软件

考虑到经管类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 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 该课程不是软件开发课, 在实验课中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开发软件, 而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 安排一些软件演示和软件操作内容。为了使学生熟悉软件开发过程, 了解软件的功能和作用, 可以根据所学理论知识, 搜集一些简单的管理软件, 让学生在软件操作、演示的过程中, 体会软件的功能, 思考软件的开发过程, 甚至可以对软件包含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思想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从用户的角度和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 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管理软件在效率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可以结合某一项具体的业务, 给学生讲解在手工作业状态下的流程是什么, 需要多少人工, 然后再讲解, 利用管理软件来操作的流程是什么, 能节省多少人工, 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不同。

3.2 案例分析和讨论辅助实验教学

案例教学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 可以使学生全面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教学内容, 更好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技能。

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选用一个包含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的案例贯穿教学始终, 完成理论学习之后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相应的部分, 告诉学生该部分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及实际应用情况。引导学生应用该部分所学工具、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譬如, 讲完系统分析部分后, 可以结合案例和学生一起分析, 在系统分析阶段需要做哪些工作, 这些工作中用到的工具和方法有哪些, 管理人员在该阶段的作用是什么, 需要如何配合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等。甚至可以让学生绘制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组织或企业的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等, 既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避免了“形而上学”式的案例分析。

4 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公共专业课程, 学好这门课符合学生将来专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为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笔者结合多年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实践, 谈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希望对同业者有用, 让我们一道为培养复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而努力。

摘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研究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 对经济管理类学生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特点和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特点, 对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可以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做了全面的分析,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美]斯蒂芬.哈格, 等.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滕佳东.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 2007 (10) .

[4]董德民.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9) .

[5]吕新民, 张金诚.经济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 2006, 9 (2) .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8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双方平等、积极、探索的互动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在教学中,我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低年级学生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不认识字,听不懂教师下达的命令,如果很生硬地去讲解课堂内容,那么学生可能很难听懂。于是我就准备了一些非常鲜活,并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并制作了一些相关的课件,搜索了一些相关软件辅助教学。例如教学"鼠标用法"时,我选择了一些有关绘画方面的软件来让学生练习,还有一些小的儿童涂色软件,让学生在涂色或是绘画的过程中,学会画的整体布局,学会审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更重要的是练习了鼠标的各种用法。达到了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但不难学,而且还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这样,学生不再被动地去跟随教师学,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引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引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我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学生,我解决的办法是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有时还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濡目染。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五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桌合作画出"五边形",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五边形"会画了,其他的三角形、七边形等同样可以很快画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 篇9

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四、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信息技术讲座学习心得1 篇10

东升小学:陈亚博

通过信息技术讲座的学习使我深有体会知道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缩短了“未来”与“现实”的距离。

今天,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正在逐步走进课堂,它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鲜明的教学内容,以其文、图、声并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种教育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为教学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利用多媒体教室无疑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对于教学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使得各种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渠道更加多种多样,教育方式更显得活泼和有效,真正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及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将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和关心的问题。

我们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新课程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践必将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保持卓有成效的高效率的学习和体验,以适应知识量飞速增长和知识更新速度日渐加快的局面,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素质,养成探索、求新、独立、求实的个性品质,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从广义上讲,与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应用等有关的各种技术和手段均可视为信息技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它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常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是指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在以前的教学中,各位老师或者主动或者被动的都使用过现代信息技术。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缺少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成体系的把握。借这个机会把我对教学中以及平时将会用到的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与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在学习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不能发现问题,想学却不知从哪里入手。那就更谈不上“体验探究”了。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11

1 信息技术教师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不仅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对信息技术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以及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和信息技术教师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知识能力结构。

1.1 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要上好信息技术课,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在广度和深度上熟知与课程相关内容,并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才能将知识内化到学生的心中,转化为学生所拥有的精神财富,赋予学生新的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如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远程教育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等)和专业技术知识(如网络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网络课程开发、多媒体与网络维护等)。

1.2 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已成为掌握知识、驾驭知识,使知识迅速而高效率地转化为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关键。在学校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脚踏实地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学;要学会创新学习,引导学生成为创新学习的实践者,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新颖的问题和创设适宜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树立多元的创新观。

1.3 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增强对社会和技术的适应性,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与时俱进,主动地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适应新环境,为自己成为创新型、研究型教师创造必要的条件。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才能成为称职的信息技术教师。

2 要实现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互补衔接

2.1 教材内容的认识方式和深度、难度上各有侧重

初中侧重感性认识,高中侧重理性理解。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形成也不例外,它要经过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回来指导实践的过程。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零起点”的现状,可以推行“多起点”实施的策略:在不同年龄阶段采用不同方法、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施教方法;根据初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已有知识结构特点,确立不同的教学重点;对于难以避免的重叠部分内容,可以改变其教学难度、广度、深度,并形成梯级层次。

如在“信息的获取与下载”这一章节的教学上,初中阶段可以考虑展开有关文字、图片、软件、网页等相关信息的下载,而对于譬如迅雷这样的专用下载工具,只要求学生掌握其使用方法就行。到了高中阶段,可以通过架设FTP服务器,制作BT下载种子等操作引入“断点续传、多线程、流媒体的下载、P2P下载原理分析”等深层次的问题,提升高中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各有侧重

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他们兴趣广泛、活泼好问、喜欢群体活动,为此,可以考虑采用情景设置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通过小组协作分工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以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在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性和闭锁性较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同时高中生的思维更加具有预计性,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之前,能事先形成打算、计划、方案以及策略等。为此,可以考虑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任务、过程、目标全部由学生自主掌握,教师仅仅起到指导、监控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设计主题网站”章节时,在初中阶段,要手把手先教会学生如何创建站点,怎么用表格来定位布局整个网页,如何插入图片和Flash动画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既定的任务设计,应该来说还是走的“先模仿后操作”的路子。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个方法肯定不行,他们已经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了,强迫他们按照教师的意图一步步完成网页制作那是非常困难的。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或许有些学生做的网站比教师做的还要漂亮,何乐而不为?

3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有常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对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最好体现。不要因为是新课改,就把原来的讲授法扔到一边;不要因为是新课改,就天天搞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很容易走入新课改的误区,而偏离了“关照全体学生”的课程目标。有些教师在新课改中改得很彻底,把原来的教学方法全扔了,一上课就要学生打开教学网站搞自主探究,结果是学生在下面搞其他的不相关的东西;也有的很喜欢小组合作学习,一有什么练习或者做什么任务,必搞小组合作,结果是滥竽充数者大有人在,每个组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其中的中心学生,而更多的学生则并没有很好地参与其中。

笔者认为,为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指导是必需的,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学习小组内的分工指导,使各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小组成果的汇总指导,使小组的合作学习不只是形式而有实效,发挥小组学习的互补作用。小组合作也要看任务的性质,有些工作量较大的需要群体完成的项目(如做网站、动画),就可以好好利用小组合作来完成;对于一些较简单的项目(如文档编辑、画图、搜索引擎),就应该独立完成。

4 任务的设置要科学合理

信息技术的学习一般是“任务驱动”方式进行的,学习的进程大致可分为情境导入、明确任务、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评价和总结提高等环节。在这样的学习进程中,学习进程的推进主要依赖于学生,因为进程的推进是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定的。因此,笔者以为:教学与学习的进程设计要求情境化、明确化、合理化,即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不知不觉地积极地思维、积极地操作,在完成一个子任务的同时,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当然,教师事先设计的问题与任务应该尽可能的合理,任务的布置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能力水平进行分层,一般分为基础任务、中等任务、较难任务。尤其是中等任务和较难任务,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友情提示”,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在提示下完成任务。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教师进修学校)

信息技术与混合学习 篇12

对于教师来说,暑期开始了,意味着一系列的学习、培训、会议和活动也开始了。七月中旬我去了湖南,和四位有不同教育背景的美国教师一起,参与了由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组织的面向全国贫困地区的英语师资培训活动。这四位美国教师中,最年长的Joe七十有余,在加州某学区任多所联盟校的主管校长一职超过十年,年轻的Andrew刚刚从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取得了硕士学位,目前是一位小学教师,来自同一所社区大学的Sara和Tammy则是专门从事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语言教师。四位教师远渡重洋,克服着时差以及生活环境的种种不适,与中国贫困地区的英语教师们分享了美国中小学英语课堂里的教学理念与策略,他们在面授课程里设计出了丰富有趣的经典绘本阅读教学模块、以童谣和歌曲学习为主的口语模块、与活动设计相关的教学反思模块,以及与美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广场舞体验模块;而在两周教学时间里,我关注的是用技术优化培训过程,改善培训效果,即开展基于面授与移动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我们建立微信群,共享每天课堂的讲稿和资源,拍照记录课堂片段,鼓励学员们在手机端发布生成性信息,微信海报整理每日教学,相互推荐优秀英语学习资源及教育类公共号,组织课后的手机端教学反思。这种方式不仅令美国教师们觉得新鲜、 给力,更给农村教师带来了不同的学习体验。今天的中国农村教师不缺移动终端,他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同时他们也不缺教学激情和智慧,课堂中分享的教学计划和策略各有精彩之处,但是他们缺少技术整合教学的意识和渠道。绝大多数教师对技术或资源的了解,还停留于当年在师范学校就读时或者参与区域师资在职培训时某位教师推荐的在线资源网站。因此,对于今天的农村教师混合学习式培训而言,难的不是技术进课堂的最后一公里,而是如何把教师送出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第一公里,顺利进入混合学习或技术整合的高速公路入口。

湖南培训一结束,我立刻转道湖北,参加了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的第八届混合学习国际会议暨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会议对混合学习领域的最新发展以及实践应用,或进行理论探讨和方法总结,或进行实践应用和实证研究,集中地反映出近年来混合学习在内涵上的新视角及研究上的新动态。根据ASTD(美国发展与培训协会)2002年的界定,混合学习是指把不同情境下的学习活动,如面授学习、在线学习、自定步调学习等相结合的学习解决方案。何克抗教授是国内论述混合学习时间较早,且获得较高引用率的学者。十几年来,混合学习领域的实践范围因为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扩充,翻转课堂、微课、MOOC等都成了混合学习的一部分,内涵扩大但其实质未变:混合学习是优势互补,是差距消弥, 是效率提高,是效果改善;它追求的是一加一大于二的迭加,它利用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巧妙。

这段时间发生了两件热门事件。一个是谷歌成立了新公司Alphabet,把原来的众多产品整合成一系列按照业务线而成立的全资小公司,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谷歌还要庞大的混合版科技帝国;另一个就是BBC发布了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大吗》,记录了五位中国教师在英国一所高中执教过程,结果产生了足以令人深思的中外教育冲突。这两件事件的详细内容及带来的评论此处不再赘述,但归结起来,其实都是混合后的新形态。前者的混合,是一个自下而上重新梳理的混合式大公司的诞生,另一个是由上而下理念冲突的教育不适症的暴露。公司也好,故事也罢,这两个案例好像在为混合学习添加注脚一般提醒我们,混合是建立在顺势而为的整合基础上,为了某种目标而进行的重组,它带来的应该是新的、更为优化的存在形态,这是我们进行混合的最初目的和最终归宿。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3

赵正平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通过上网我学习了新课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理解信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1.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讨论衡量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结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进一步讨论信息的价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理性认识信息价值、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意识; 提高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讨论每个个体在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公共知识创新中的责任,形成积极参与有益信息创作和知识创新的意识。

2.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3.调查身边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术的类别及其在学习、工作和科研中的前途。

4.能列举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对工作、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就某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能结合应用实践,总结和描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初步认、识互联的概念及与单机的区别。在具备网络的学校中,学生应熟悉局域网的常用功能。

2.了解常见硬件设备的作用及其常用的关键技术指标,比较不同指标对计算机功能的实际影响,学会根据学校、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具体要求,设计计算机软件的配置方案。

3.讨论分析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 性和主要功能。

4.学习或进一步熟悉资源管理器的有关功能及其相关步骤和命令(例如:格式化、恢复格式化、建立目录、搜索、设置安全和共享等)。通过实践,加深对资源管理的认识,养成资源管理的意识。

三、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下载信息的能力,体验超链接在网页中的作用,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学会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

2.能根据学习主题或实践任务,识别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讨论网络信息获取与其他信息获取的异同点。

3.能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学会判断不良信息、主动抵触不友好网络交往的必要方式,如学会管理电子邮箱和反垃圾邮件的管理的方法,学会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断

并主动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等。

四、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1.欣赏分析动画作品,比较动画与其他信息表达方式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动画在信息表达方面的独特性。

2.通过剖析作品,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熟悉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3.学会使用一种常用动画制作工具,设计、制作动画,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动态过程。

五、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 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输入或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成表。

2.根据需要,学会用电子表格的公式和函数等功能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处理。

3.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和发现规律。

4.学会使用电子表格的图表功能,直观地呈现统计结果和研究员结论,增强研究结论和结果的说服力。

六、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1.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信息表达的需要,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选择适合的素材和信息表现形式,并对制作过程进行规划。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综合考虑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不同媒体形式素材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选择合适的素材并形式组合方案;学会使用行当的工具采集必要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综合运用合适的软件和工具对原始素材进行初步的编辑、加工。

4.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各类素材,制作多媒体作品。5.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6.能通过讨论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对作品进行 的优化以增强表现力;能比较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脑作品与传统作品制作过程的异同。

7.讨论所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缺点,可能的技术改进建议,形成技术创新意识,养成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七、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1.结合自己使用网站的经验,比较网站与其他多媒体作品在信息表达与发布方面的异同,比较网站和网页的关系,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2.学会根据学习或社会交往的需要,设计学习支持网站或其他主题网站,学会合理规划网站或其他主题网站,学会合理规划网站的内容栏目和必要的交互功能。学会使用合适的网站制作工具制作网站,尝试使用常用网站制作技巧支持课程学习、合作研究或健康的社会交往。

八、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

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新课标体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上一篇:公共设施设计说明 文字稿下一篇:团校的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