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

2024-05-15

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通用8篇)

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 篇1

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chì chù)着,冷漠,凄婉,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叹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ǐ)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赏析:

此诗作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全诗不仅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悲哀、迷惘的思想感情,而且表现了“五四”之后青年中普遍存在的彷徨、苦闷、忧郁的时代情绪。

象征手法的运用:作者用“丁香姑娘”来象征是一种不可即的纯洁理想;“雨巷”是诗人内化情绪和当时人们寂寞彷徨心态的象征,整条雨巷就是迷茫孤寂的人生之路;“我”是诗人自我,也是时代青年的`“大我”。

意境美:全诗通过“我”独自徘徊在霁雨小巷中,守望“丁香姑娘”的抒情情节,运用象征手法,把虚拟的意象与写实的物象结合起来,用幻觉构造画面,用暗示倾吐感受,描摹内心世界,创造了一个朦胧、含蓄、幽深、意境美的世界,完美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思绪,折射了迷惘的时代氛围,写出了“我”等时代青年的孤独感、幻灭感和期待心理。

古典美:“丁香”的比喻来自古典诗词,如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璟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都把丁香与愁联为一体,于是成为一种固定的情结模式。作者也采用以丁香写愁怨的古典技法。用“油纸伞、雨巷、丁香、篱墙”等营造了江南梅雨季节诗意化的小城环境,具有江南浓郁的古典人文环境,传达出中国文化特有的深、含蓄的情感世界,形成凄婉的审美格调,给人一种古典美的享受。

音乐美:全诗采用自由体形式,节与节之间字数相同,大致押韵,一韵到底,严整稳定。诗歌运用了重复、复沓的艺术表现方式,如悠长——悠长,寂寥——寂寥,丁香——丁香,哀怨——哀怨,彷徨——彷徨,太息——太息,雨巷雨巷雨巷……这种同词反复,一次次渗入我们的心,似梦似幻,音节优美,韵脚重复,形成回旋跌宕的节奏旋律。尤其首尾两节完全相同,在复沓中,表达了徘徊、彷徨的内心情绪。从而构成了全诗的音乐美。

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 篇2

新诗使用的是现代汉语, 它和古代汉语相比语意更加直白, 没有古代汉语那种字词的繁复多义性。比如“息”字,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休息”或“呼吸”, 且要完整写明“休息”和“鼻息”, 而在古代汉语中除了上述意思, 还指“增长”和“儿子”, 且不用另加别的辅助字词表明它的含义。如“消息盈虚” (增长) ;“老臣贱息舒祺” (儿子) 。在这里, 现代汉语比较古代汉语而言发生了字词的膨胀, 因此, 用现代汉语写就的当代新诗比之旧体诗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语言的膨胀性。

我们也可以通过将一首古诗翻译成白话诗来更直观地看这个问题。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离骚》译注本将“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这四句译为:“我是古代的帝王颛顼高阳的后裔, 我的伟大的先父名字叫做熊伯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里, 恰巧是庚寅的那天我从天上降生下来。”从语言上来看,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之后的诗句比原句大大的膨胀了, 原句只有26个字, 而现在变成了56个字, 比原诗字数多出了一倍还不止。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认为主要是由于古代汉语的词汇中多义词多, 而现代汉语词汇中的多义词相对比较少, 词义也比较单纯。另外, 古代汉语中的词汇以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为主, 这样更便于组合诗句, 使文本简约, 字数少而容量大, 而现代汉语多音节词多。还有就是现代汉语在组词造句时, 不可以略去的关联词语比古代汉语大为增加, 这又使语言的简练性受到限制。正因为两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同, 在组词造句表现同一个意思时, 现代汉语的句子音节与词汇量都大大增加, 且关联词语的删减也受到严格的限制, 当代新诗的句子当然膨胀。

从上面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字词意及诗句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当代新诗的语言已发生极大的变化。

二、当代新诗语言的散文化

语言的凝练为诗歌区别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的重要特色和因素。由于新诗语言的膨胀性, 是不是可以说, 在一定程度上当代诗歌已失去了这一特色, 新诗中的诗意已严重冲淡, 诗的张力比之旧体诗已大大减弱, 节奏感也削弱, 不再“耐人寻味”, 不再具有诗的艺术感染力?我们说:不是的。

用白话文写就的诗才能称之为新诗。新诗之为新诗, 而且作为最富语言表现力的文体, 它在语言上必定有不同于旧体诗的特征。中国当代新诗作为区别于古代旧体诗的不同语言形式, 它的语言“外壳”既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那么它的诗意的蕴藉、韵味的寄托必然也要找到不同的形式, 通过不同的语言载体更好地表现出来。“旧瓶装新酒”, 装出来的只会是不伦不类的怪味酒。我们要使新诗的“味道”变得真正淳厚、正宗, 必须最大限度地找到适合于新诗这种文体的语体“外壳”。不可否认, 中国的旧体诗存在了几千年, 而新诗只是产生和发展了短短数十年, 它相比旧体诗必然还很不完善, 它对于语言形式的探索还在进行着且必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进行下去。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 用白话诗来表达我们的情感是不可抗逆的必然选择, 并且中国当代新诗的语言形式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新诗的语言散文化便是其中较为显著的一点。

诗与散文本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 其语言的运用形式也是有很大差别的。清代有位文人这样描述诗与文的区别:作文如用米煮饭, 不变米形;作诗则如用米酿酒, 形质尽变。既然诗与文的作法如此不同, 那么假如中国当代新诗语言出现散文化的倾向, 岂不是会混淆诗歌与散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界限?那么还要严格区分诗歌和散文这两种文体的界限做什么, 干脆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 在今后的数年中渐渐取消两种文体的“三八线”, 实现天下文章的“大同”?我们也说:不是的。

任何事物要前进, 而不会最终导致僵化, 那么必然的就要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其他事物好的方面, 实行一种“拿来主义”。不同文体语言的发展也超脱不出这个规律, 自然, 诗的发展也不例外。我们注意到, 诗歌语言的散文化, 关键在一个“化”字, 就是说, 它的本质仍然是“诗”, 它仍具有诗歌的本质特征, 只不过在探索和发展完善过程中具有了某些散文语言的特征而已, 新诗的语言文字的文法与散文的文法并不是一样的, 我们不应该拿事物中矛盾的次要方面来贸然代替主体, 以偏概全。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简要看看诗歌语言的散文化表现。

“我看见你的手/在阳光下遮住眼睛/我看见你的头发/被小帽子遮住/我看见你手投下的影子/在笑/你的小车子放在一边/杉/你不认识我了/我离开你太久的时间我离开你/是因为害怕看你/我的爱/像玻璃/是因为害怕/在台阶上你把手伸给我/说:胖/你要我带你回家

在你睡着的时候/我看见你的眼泪/你手里握着的白色的花/我打过你/你说这是调皮的爹爹/你说:胖喜欢我/你什么都知道杉/你不知道我现在多想你/我们隔着大海/那海水拥抱着你的小岛/岛上有树外婆/和你的玩具/我多想抱抱你/在黑夜来临的时候杉/我要对你说一句话/杉, 我喜欢你/这句话是只说给你的/再没有人听见/爱你, 杉/我要回家/你带我回家你那么小/就知道了/我会回来/看你/把你一点一点举起来/杉, 你在阳光里/我也在阳光里”

这是朦胧诗人顾城1993年写的一首抒情诗《回家》, 如果我们替这首诗的诗句之间加上几个必要的关联词, 再去掉一些节奏之间的停顿, 那么单从文本上来看, 修改后的诗几乎就可独立成为一篇充满温情的短篇抒情散文, 它在语法上无太大的缺陷 (如果以一般文章的语法来观照诗歌的语法, 就会发现诗歌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问题”的) , 念起来流利顺畅。同时, 它的语言接近口语, 看起来比较平淡, 不像以前的诗歌的语言那样容易给人带来距离感, 它深沉而又透明, 复杂而又纯净, 它的写作方式近乎一种“叙述流”。在这里, 一种类口语的散文式语言代替了诗歌一向繁复的那种“书面语”, 意象化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被事件性的“生活流”叙述所替代, 诗歌惯常的那种节奏韵律等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 那种豪华、典雅、跳跃、闪烁的意象“蒙太奇”被淡化为近乎生活过程的叙述, 哲理式的警句也被融化在一种朴实的语言文本之中。顾城本是朦胧诗人的先驱和代表, 但在这里, 在他后期的作品中, 他却在不少诗作中舍弃了朦胧诗人惯常使用的结构连缀方式, 而以散文化的叙述性手段组织新的语言秩序, 将自己对生活的强烈感受通过侃侃而谈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

从上述一首新诗的简要分析之中, 我们可以大致看出中国当代新诗的一种散文化倾向。但是这并不等于说, 我们只要将某些散文的行文方式从不分行的文章改成分行体, 那么, 只要我们会写散文, 就大致会作诗了;并不是说, 只要我们有作诗的内容, 就可以大胆地写我们的新诗, 不受一切的束缚, 有什么题目, 做什么诗, 想怎样做, 就怎样做。如果作诗确实只是像写散文那样来运用语言, 那么做出来的诗的语言就会过于散漫, 从而失去了诗歌的语言特色, 那样新诗不是“散文化”, 而是极端地倒向散文的阵地, 从而使中国当代新诗最终消融在散文这种文体里, 这是要不得的, 这是与新诗语言散文化的宗旨背道而驰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中国当代诗歌语言有膨胀性及散文化两个较明显的特征, 除此之外, 因为新诗自身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量的新鲜词汇更可能及时地写入诗歌中, 比起旧诗语言来更为生动活泼, 贴近生活。另外, 也因为新诗语言词汇中多多音节词这一特点, 组合诗句更加灵活方便, 富于变化。同时当代新诗语言中基本上不会再出现繁复的典故, 大大减少了读者阅读的难度与疲倦性。

说到底, 诗歌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中国当代诗歌要真正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子, 以汉民族语言自身的优越性屹立于世界诗歌之林, 就要形成自己的文法, 也就是语言运用规律, 而这一点, 中国当代诗歌在探索的过程中还做得很不够。我们期待它早日形成自己的风格, 建立属于当代新诗的语言体系, 只有这样, 才能与异国诗歌区分开来, 形成一种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新诗。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诗.语言.思.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

[2]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书店, 1996.

[3]罗素.西方哲学史 (上) .商务印书馆, 1981.

[4]黄龙.莎士比亚新传.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7.

[5]许志英, 邹恬.中国现代文学主潮总序.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6]刘增杰.云起云飞——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透视.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7.

当代中国诗歌的困惑 篇3

诗歌创作本身困难重重,尤其当诗人把个人写作放到文学史的进程和当代生活的整个背景中来考虑,他的每一步都可能前面是悬崖,后面是深渊——假如一个人糊里糊涂写出好诗,当然不错,但出自糊涂的诗作不大有希望成为文学传统(诗学)的一部分——了解当代诗歌,从了解当代诗歌感到棘手的难题着手或许最有意思,难题就是破绽吧,而破绽即通道。这里讨论的三个当代诗歌的“困惑”与“知识界”的近期关注热点多少存有血缘上的联系,或可增添一点交流的余地。

自己的生活

我们从讨厌的地方开始。谈中国诗首先讲老外,这太糟糕了。

德国诗人歌德展望过一种题材、主题和写作技术摆脱地方性樊篱的世界文学,他的《浮士德》确实称得上是一部国际化的作品。我们这些其它国家的读者同意自己身上活跃着一个靡菲斯特。我们身上也活跃着一个哈姆雷特,一个猪八戒。歌德的成功在于发现和塑造。生活在欧洲的美国诗人庞德,算是最具有国际化写作风格的现代诗人。他写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的差不多所有事情。庞德的朋友艾略特和庞德一样从美国到欧洲生活,不同的是他如愿以偿,将他对现代社会的观察和评价作为“人族礼”丰富到了英国保守主义的文化传统。他的作品描述了工业社会里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越过国家、民族和文明的界线,他技巧新奇、大量用典、处处涉及唯有个人意义的地点的诗作唤起普遍同感,他的诗也被认为具有“国际性”。反艾略特的奥登一路诗风更是洋溢着“国际化文本”的超地域色彩。其中受奥登提携、被前苏联驱逐到美国的诗人布罗茨基身上融合的国际化因素最为多样,他征服中国诗人的魔法说穿了,就是“国际化的写作风格”。他的写作融会了两种社会制度的生活体验,英式和俄式两种文学传统,英语和俄语两种写作语言的表达优势,他从当时苏联社会必然导向的抒情诗过渡到美国社会容易导向的叙事和评论时事的英式“民主”诗歌风格,完美地实现了当代东方诗人,尤其世界情结扎根在意识深处的中国诗人的写作梦想。鉴于当代中国诗歌在八十年代的启蒙老师是欧美诗歌,后来加上异国情调生活方式的诱惑,中国诗歌日益严重的“国际化”忧虑显得顺理成章。顶尖诗人和刚刚起步的诗人在他们的诗作和诗论中不时透露相应的几个念头:将实实在在的欲望和虚幻的灵魂对立起来,塑造享乐(邪恶)与良知(真理)的人性之斗争,像歌德;利用全人类的文献,探讨人类的历史和幻想在虚荣心引导下的错误,像庞德;展示现代生活的荒芜和时间为生存安排的悲剧,像艾略特;在潜意识和超验的心理、精神层面重新进行抒情诗写作,像超现实主义的艾吕雅和清新粗浅的勃莱;运用关于语言的语言(一个滑稽而难听的名词——元语言)写所谓关于文学的文学作品(但又不是文论),目标是成为作家们的作家(自大到这样的程度,要做小作家的文学标准和写作源泉),像博尔赫斯;既然所有地方的人都生活在城市和城市的阴影里,那就写城市缭乱、快速的悲哀,像纽约派的奥哈拉和大名鼎鼎、随随便便的阿什贝利……

坦率地讲,国际化写作风格的确非常诱人,它也不是不能通过恰当的途径成为地区性语言的诗歌的某一个写作目标,问题在于这个宏伟目标是不是帮助我们有力地探索自己的情感。如果这个目标反而在我们和我们的生活之间塑起一道隔墙,或者还要危险,迫使诗歌和写作接受以“人类的普遍性”名义实施的制度化标准,那它就蜕变成了一个坏目标。诗人或许可以从畅销商品获得关于“人类普遍性”的忠告——敢于讲人类的普遍性,转换成另一方面的具体细节就好理解了,即谋求出版、朗诵,甚至翻译和出国开会、最好有那么一些外国人的灵魂被打动了,那么诗人就不必害怕向商人学习——商品卖出去的原因一是有用,二是实用。然而诗人一定会向庸俗、马上流行所附带的低格调战斗。可是商品的启示还有着更深一层意义。九十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诗人感觉到诗歌写作的天才和技巧,包含了“写什么”(内容选择),而不仅仅是“怎么写”(完美的形式)。由“国际风格”产生的具体写作问题表面上是“怎么写”,后来变成不少诗作无论哪个方面都乏味的真正弊端,却是“写什么”。一些诗人只写在任何地方都存在的东西,少数是题材,多数是主题。另一些诗人讨厌国际化腔调,又反过来只写中国的特殊的东西,多数是题材,少数是主题。前者和后者都不排除在某个时候产生奇迹般作品的可能性,让人担忧的只是出自极端准则的奇迹难于避免暴力的品格。

松弛地考虑写作范围,写我的和我熟悉的生活,本地和国外“题材”作为有效的写作资源会朴实地涌出记忆。“写什么”这一困惑随之上升为一个明确的、无休无止的疑问,写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有什么意思?诗人的探险从这一困惑开始,写啊写啊,作品一部部完成,他仍然不知道他的那些在重复掂量的时候变换着记忆和语言中的位置的经历究竟有什么意思。就像张曙光那首写女儿出生的非凡诗作《给女儿》突然写到一位记忆中的客人,一次旁听到的谈话,从西藏农奴制的闲聊引出医院弗尔马林气味:母亲的死。多么可怖的跳跃!他想到这些但不知道——不完全是假装不知道——它们的意思。

而母亲平静而安稳地躺着,展示出

死亡庄重而严肃的意义

或是毫无意义

那时你还没有出世

每一个诗人都渴望了解他感兴趣和不感兴趣但只好注意的事情,他的经历,他的现实。有时他不得不远远地离开目前的生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干一些好似毫不相干的事情。他真的钻进时光隧道到过去纠正先辈和童年的错误,或站在未来回答现在的提问。然而他是从他的生活出发,并最终回到他的生活,那样他才有资格怀疑他所有努力的意义。

叙事技巧

不论诗人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他的生命在他所在的地方怒放或是衰败,他的情感从那里的各种意义的白天和黑夜中产生。他打算写他了解的东西,就必定涉及到他认为有意思或摆脱不了的相关场所。即使他把写作范围限制在虚构的历史舞台上或幻想的世界里,也总是有意无意地暴露他自己的境况:拥有的和奢望拥有的场所和经历。接受采访时诗人可以满不在乎地讲,见鬼,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为什么创作一首诗要联系到如此无聊的生活现实。遗憾的是只有坏诗人每一首诗都能够实现斩断作品与现实的联系。近几年旅居国外和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诗人多数写得越来越差,关键的原因就是他们还在写他们已经不了解的中国现实。国外读者或许还能认同他们写的那些异国色彩的中国生活,国内读者当然不买帐,他们会说“修辞越豪华越苍白”。他们希望从国外汉语诗人那里看到汉语写国外生活的效果,看到另一类型的汉语诗。令人费解的是国外汉语诗人一写国外就写成惊羡不已的观光记录,和国内不入流的诗人一样,糟透了,好像他们是一群没有烦恼、没有尴尬的游客。他们是害怕触及他们生活的痛楚呢,还是固执而片面地相信诗必须是“纯粹和纯洁的”抒情诗?

其实现代诗的革命成功地减弱了抒情诗的夸张和抽象。往抒情诗里加进叙事成分,或者通过叙事来实现意思和情绪的跳跃,诗看起来既不那么神经质,也拓宽了抒情诗的领域。九十年代汉语诗歌取得如此不同凡响的进展,部分原因在于诗人叙事技巧的成熟。最好的诗人的叙事技巧简直令人惊叹。八十年代,大家还只会写抒情诗呢,写得尖锐就了不起了。那时我们还年轻,只有愿望、热情、不满和愤怒,而没有经历、回忆、思考和判断。那时除了个别早熟的诗人,诗人采用叙事的写法,要么简单到日记的程度,彻底消灭了想象力,要么用老外的套路写老外的事情,像儿童的恶作剧。九十年代,一代诗人到了中年,慢慢结束了不算太长(十年左右)的学徒期,更多一点的诗人终于能够写出当代生活的现代诗了。过去穆旦做过努力,汉语诗一度有点现代诗的样子,后来(受翻译工作影响?)穆旦又回到他反叛过的浪漫主义。所有致力于把诗写成现代风格的当代诗人都应当向孤独的穆旦致敬。诗人孙文波曾经埋怨同辈诗人的写法没有越过英美诗人五十年代的范式,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起码在信息量的层面倒已经同时进入了九十年代。当代中国诗人的使命却不仅要使自己的写作方法平行于今天世界上的崭新手段,还需要这种方法是从汉语的现实中脱颖而出的,将其用来辨别我们的情感、描写我们自己的生活正好恰如其分。陈述句构成的叙事技巧满足了诗人们的愿望,个人的不安全感,家庭的日常冲突,城市里一闪而过的噪音,肮脏的暗中交易,我们这个急躁的时代一切清晰、朦胧的事物无不得到了正面的表现。诗人们自己半开玩笑地挖苦这种现实主义的技巧进步说:好啊,诗人,你上厕所的刹那间痛快也意味深长地传达到我们这里,和着尿臭味的悲哀萦绕在“脑海和心灵”里。话说回来,诗人们的自我嘲笑毕竟带有胜利的喜悦和大度。可是在九十年代,在诗人带着许许多多被细腻描述的场所走进酒吧的时候,他们的叙事技巧回过头来给他们一顿如同陈述句一样单调而冗长的鞭打:场所是不是太多?情节是不是左右了诗人的想象力?叙事的时候夹进去的评论是不是有点儿无可奈何的投降?不管现代和當代诗学是否用枯竭文学的观念否定了跳跃的愿望,诗至少不能拖着读者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不停地赶路。

诗最好还是能够带领读者飞翔。纵然大同小异的叙事诗造成了拥挤和阅读事故,叙事技巧本身并不应该对此负责,技巧高超的诗人会在他的作品里布置一些秘密的隧道,读者可以随时停下来转入另外的方向。最有才能的诗人会在诗里铺设一些跑道,读者一旦发动起来就可以起飞。这些诗人之所以在他们的叙事技巧成为时髦的模仿对象后不被困住,得益于他们的综合才能。中国新诗的历史是作为一部青年运动史受到挑剔的诗歌读者冷淡的,青年诗人用抒情诗写他们的愤怒和幻觉是他们唯一正确的选择,中老年诗人也只会写青春式的抒情诗则只能用不负责任来解释。为什么这种消费热血的青春性写作直到现在还受到过分的崇拜,为什么有人认为一个诗人已进入中年即表明他的激情下降了,而不是随着写作深度和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了?一个诗人随他愿意一辈子写抒情诗并不妨碍他成为好的、宽广的、得体的抒情诗人,抱负再大一些的诗人一方面要思考如何正确地推动文学历史的进程,另一方面得考虑把诗写成重要的文学作品。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抒情和单纯的叙事都不够,他们要的是十八般武艺。没有戏剧写作的才能,没有宏大场面的组织才能,没有系统的个人诗学观念,一个诗人希望自己的诗歌从生活的道德理想上升为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肯定是比较渺茫的。

道德观

我们得从“重要的文学作品”后退一步,回到当代诗歌的写作现实来讨论一个奇怪的、似乎不应该存在的、致使当代诗人分裂成不同派别的争论。这个争论困扰当代诗人已达十几年之久。有的诗人坚持认为诗歌和诗歌写作仅仅是语言问题,另一些诗人则坚信诗歌和诗歌写作属于道德问题,是诗人在生活和个人内心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简洁的记录。假如诗歌只有这两种对立的选择,一个丰富的诗人可能一会儿认为诗不过是一堆语言,一会儿认为诗就是卓尔不群的道德观。他的书桌上同时放着哈耶克和人民日报,而他垂着脑袋为欺骗了一个老朋友痛苦地流泪,自然会选择道德理想做为写作中剔除内容和采纳词汇的偏激的价值标准。过一段时间他轻松地想到,嗨,我读到的和我写下的不就是一行行文字吗?眼下这种社会氛围里,把诗看作纯粹的语言艺术,说不定是最为极端的道德行为呢!而语言、文字的力量既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又确实不可限量。臧棣的一首分解(解构)未名湖神话的诗作《未名湖》正好写到了这个奇特现象。

虚拟的热情无法阻止它的封冻。

在冬天,它是北京的一座滑冰场,

一种不设防的公共场所:

向爱情的学院派习作敞开。

假设把诗看作语言的艺术作品,某种程度上语言就是语言自身的材料了。文字从语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变得活泼、自由、快乐。不接受道德观念的约束,像一个个符号的文字形成的语言作品理论上任意地适用于任何事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因为文字只解释文字自身。作者被排除在作品之外,作品中出现的“我”与作者之间失去了生活、体验和伦理联系,它只是一个字,作品里的第一人称而已。诗人的傲慢隐蔽起来了,他谦逊地同意自己的工作是向读者提供图画板似的文本,诗歌作品要靠读者的创造性阅读来完成。一下子,国际化风格找到了最佳写作空间。还有比放弃意义、思想、甚至(原始的生活)内容的冷静的文本制作更少区域局限的诗风吗?诗人为写作设置了一个相称的追求:文体。一个诗人必需克服侵略性的社会意志,集中精力研究形式,形式是诗歌的全部内容、全部思想、全部魅力,它在合乎几何学原理的前提下要充满乐趣。世界上有好几位智力过人的文体作家非常吸引人,他们的书的中译本俘虏了几代文学青年,纳博科夫的小仙女啦,博尔赫斯的镜子啦,艾科的连环案啦,洛齐的国际会议啦,他们是文体作家,诗人布罗茨基后来也是文体作家,他后来不写生活,只写关于生活的生活,他用他的形式、他的文体解释那些对于事物的解释。他们愉快地创作关于书的书,像蒙田讲的那样。几年来信仰文字自身力量的中国诗人遇到但羞于坦露的沮丧出自汉语的国际地位,出自游戏经验的欠缺,还是出自误会——对于文体,对于语言的欢乐,对于文字的世故的裙带关系的恐惧——?还是因为只有爱好,而没有绝望。没有先此之前的低于文学的绝望?

从相反角度看,文字只解释文字自身,反而限制了作品的适用范围。语言的艺术作品具有的游戏性质无法满足人类的确希望从诗歌中获得的更深入的欢乐——痛苦灵魂的镇静剂,一阵微风,一滴清水,或者一个解决根本问题的决心:来自生命深处的勇气。道德主义的诗人有时也能够承认,在我们的社会制度和生存状况之中把诗歌写作降低(简化)到修辞的标准需要极大的勇气,但他们有两个理由证明剖析自我的情感和写本地生活是当代中国诗人最低道德尺度的写作选择。他们认为诗歌不能成为关于文学的文学,特别是在生命临近被复制的危险时期,诗歌应当坚定地充当我们的理智与我们的生理生活(劳动和原始情感)之间的栈道。其次,他们认为当代中国诗人拒绝探索自我(生活、生命和情感),拒绝承担社会责任感(良知、批判的价值观和社会理想),是残忍的麻木不仁。他们的偏激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狭隘的偏见,他们敢于这样讲:坚实、深入的写作只能是狭隘的。听上去狭隘反而是对写作的赞美。他们有一点点纳粹气息的自由主义——多么中国化的混合——他们就在这种含糊的热度监督下书写自己的愤怒:针对他们的婚姻,针对他们的邻居,针对他们的档案,针对他们的城市……总之,他们反对把诗歌和诗歌写作学术化。他们的作品阴沉而压抑,不明朗,不美,好像可以像生活本身一样全部删掉。他们实现了另外一类诗人的梦想。

以上三个困惑合起来组成一个首要问题,写什么?

先决定写什么,然后再说怎么写。

中国现当代诗歌鉴赏 篇4

中国现当代诗歌鉴赏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月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月月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远和近》 顾城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当你年老时》 叶芝(爱尔兰)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需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能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错误》 郑愁予

颂歌的变奏:中国现当代诗歌补充 篇5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

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留学。先入芝加哥美术学院,次年转入科罗拉多大学美术系。1925年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7年,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49年又更名南京大学)外文系主任。

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晴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艾青】原名蒋海澄,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芽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你土地一样古老的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 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痫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监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那破烂的乌篷船里 映着灯光,垂着头 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 蓬发垢面的小妇,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已枝暴戾的敌人 烧毁了么?

是不是

也像这样的夜间,失去了男人的保护,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7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把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谨的大地 伸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痛苦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双桅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而去,谁,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流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1981年6月 长江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舒婷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中国当代诗歌有哪些 篇6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创作于1928年11月,是徐志摩的经典代表作,也是新月诗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康桥,为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几年前,徐志摩曾经游学于此,这是诗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是诗情激荡的岁月,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这首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摹了如画的风景,展现了如水的柔情,应该说每一句每一段都完美得无懈可击,但我还是最爱这段——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创作于1989年1月,距离作者海子自杀时间只有两个月。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一位给我们留下如此温暖诗句的人,怎么就在那么短的时候里选择了与这个世界告别?所以每每读这首诗的时候感情都很复杂,一方面为孤独的诗人而伤感,另一方面为这首诗所流露的明亮与暖意而幸福着。

我知道诗人多数是理想主义者,海子生命的末期,正是感受到了身边不断涌动着的物质欲望已经对纯美的精神世界构成了巨大冲击,他不愿意让自己也变成精神空虚、圆滑世俗之人,所以他写下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中描绘了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再真诚无比的愿望。在忙碌烦乱的今天,我们读一读这首诗,或许能获得心灵的片刻宁静。然后,我们会希望时间慢下来,会关注忽略已久的美好,会给疏远多时的朋友打个电话,会问问自己幸福吗?

如果有机会,到海边去吧,就算已经错过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但仍然可以找到春暖花开的心情。

《门前》(顾城)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

用木鞋挖着泥土

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这首诗创作于1982年8月,作者顾城是朦胧派的重要代表诗人。

顾城最有名的句子莫过于《一代人》里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不过,读了几首顾城的诗,我最爱的却是这一句,“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也正是因为这个句子,我才选了这首《门前》作为推荐。

而让我欣慰的是,诗中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也没有遵循什么韵律或节奏,全然是一派自然的纯净,带着和煦的温暖。无论土地,阳光,月亮,还是露水;无论草的种子,树的叶子,还是相对而站不说话的人儿,都那般安然美好,自在满足。多么希望尘世间也如这首诗一样,我了解你的心意,你知晓我的心绪,我们只是静静地站着,什么都不说,美妙的感觉已经笼罩了你我。

《一束》(北岛)

在我和世界之间

你是海湾,是帆

是缆绳忠实的两端

你是喷泉,是风

是童年清脆的呼喊

在我和世界之间

你是画框,是窗口

是开满野花的田园

你是呼吸,是床头

是陪伴星星的夜晚

在我和世界之间

你是日历,是罗盘

是暗中滑行的光线

你是履历,是书签

是写在最后的序言

在我和世界之间

你是纱幕,是雾

是映入梦中的灯盏

你是口笛,是无言之歌

是石雕低垂的眼帘

在我和世界之间

你是鸿沟,是池沼

是正在下陷的深渊

你是栅栏,是墙垣

是盾牌上永久的图案

作为朦胧派诗人的北岛,与其他同类型诗人相比,有更清醒理性的思辨力,这也让他的诗歌偏于冷峻坚硬。比如他在那首著名的《回答》中写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而这首《一束》是我最近才读到的,之前从未曾看到过。但一读之下就很喜欢,可见,诗歌也是有一见钟情这回事的。

诗的名字比较抽象,至于诗的内容嘛,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别有深意,但我很乐于将它看作一首爱情诗。诗中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说明心爱之人在诗人心中所占的位置。句中的意象更是多得数不清,无论是海湾、喷泉,还是画框、日历;无论是纱幕、口笛,还是鸿沟、栅栏,反正那个人与自己的世界有所交集。这就是“在我和世界之间”,你永远那么不可或缺,永远那么动我心弦。

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研究 篇7

一、提高学生诗歌理解能力

自五四运动以来, 我国古体诗和旧体诗受到了国外现代诗歌的影响, 同时在中国特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现当代诗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现当代诗歌是成长和发展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因此, 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也应该让学生比较清楚了了解到这些诗歌的来源于意义, 只有学生懂得了其中的来龙去脉才能够保证诗歌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来说, 现当代诗歌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 它不仅是教师教授的难点,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因此, 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犯法, 而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得以领悟。

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 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诗歌, 也就是说要对是各种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拆卸开来进行解读, 了解诗歌的语言构成。其次, 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及艺术技巧, 弄清楚诗歌表现手法与技巧, 从而帮助同学们领悟诗歌的内涵。最后则是感受诗歌中的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的思乡情趣。

例如在学习戴望舒《雨巷》时, 起哄有一段较为精彩的语句:“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老师在这时就应该首先将学生解释清楚当时的创作背景, 然后再进行这些精彩语句的分析。1927年, 中国正处于半殖半封社会, 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而戴望舒作此诗正是以雨巷来喻指黑暗动荡的社会, 表露出自己对社会显示不满及无助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 不仅将学生们带入到当时的社会情景之中, 便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 也能够让学生们明白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二、激发学生诗歌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 我国高中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预习、学习及复习的固定模式。高中语文也不例外, 甚至已经成为了课前阅读、课中讲解、课后练习的机械化教学模式, 诗歌学习本来是一审美乐事为成为了僵化的学习。在这一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下, 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此本文并不是否认这一种教学方法, 它也是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与意义的。如果学生能够自发的去了解文章背景、熟悉字词、解读文本、拓展阅读必然更好, 但是能够做到这样的学生寥寥无几, 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仅仅是持一种敷衍的态度来应付的。而当前大多数学生对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陌生感。既然如此, 那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加以利用呢?

老师如果能够紧紧把握住学生对诗歌陌生感这一特点, 然后再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介绍背景, 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对于提高学生们对诗歌学习的兴趣有着巨大的作用, 从而也能够帮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诗歌鉴赏课堂教学中去。

例如在学习诗歌《再别康桥》时, 老师便可以结合同学们对诗人徐志摩的认识来加以引导。很多学生对徐志摩并不陌生, 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看过《人间四月天》这部电视剧。但是考虑到学生们对他的了解仅仅处于较为疏浅的层面上, 并没有很深的认识, 但是这篇诗歌的学习恰恰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在教授这一课文时, 可以利用播放电影的形式来介绍徐志摩一生的经历及诗歌创作上的成就, 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便展开《再别康桥》这一诗歌的学习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众所周知, 诗歌是一种艺术化的文学样式, 而当代诗歌更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学体裁, 在每一首诗歌的背后都包含丰富的意蕴及内涵。正因如此, 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更应该结合诗歌教学实际, 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融入到诗歌的情景和意境当中, 才能够达到诗歌教学应有的效果。

例如, 在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课本中节选了苏婷的一首诗《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 有部分诗句如下: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在这段诗中, 该作者运用了用写实和言情手法的结合, 深深的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全文每一句、一字都体现出了作者的情真意切, 实在是感人至深。而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们传达爱国主义这一理念,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用意和感情。只有学生们觉得自己就像孤身一人站立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的土地上, 吸取着祖国乳房带给的营养而不断成长, 学生才能够真正体会到我们祖国的伟大, 激发自身的爱国之情。

总而言之, 高中现当代诗歌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与爱国热情, 培养和完善同学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但是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正确的加以引导, 只有让学生突破思想束缚、认真的体味诗歌, 才能真正取得现当代诗歌教学的效果与意义。

摘要:现当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界中的美丽的瑰宝, 高中现当代诗歌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与爱国热情, 培养和完善同学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正确的加以引导。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高长秋.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1 (05)

[2]张玉芳.浅谈如何加强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27)

[3]黄霞.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之我见[J].魅力中国.2010 (10)

[4]费淑艳.现当代诗歌鉴赏的“四要”[J].语文建设.2008 (11)

现当代诗歌、戏剧阅读 篇8

一、 现当代诗歌阅读

1. 注意朗读现当代诗歌时的节奏、语调、重音等;

2. 理解与品析现当代诗歌中的重点语句;

3. 了解现当代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中某些形象的象征意义;

4. 理解现当代诗歌的主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涵;

5. 体验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二、 戏剧阅读

1. 理清戏剧冲突;

2. 品味戏剧语言;

3. 分析舞台说明;

4. 欣赏人物形象;

5. 赏析场景和情节设置的艺术性;

6. 理解作品的主题。

[典题诊断] 试一试:你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一、 现当代诗歌阅读

(2014·贵州贵阳)

阅读下面的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五月怀屈原

一条沉重的河流

一叶飘零的小舟

在孤独的歌里

漂过白色的五月

两岸美丽的艾叶

总在痛苦地抖动

每年的五月

我们总想起一个

做过三闾大夫的先人

沿瘦瘦的汨罗江愤怒地走过去

那些香甜的粽子

并没有感动麻木而饥饿的鱼儿

在大夫汀兰般高尚的须髯里游动

几千年来

从未思考为什么活着

而他始终只留给我们一个

站立着的背影和不折的脊梁

每年的五月

都有一个悲壮的节日

结满眼泪和沉甸甸的粽子

不管五月的橘树是否依然

苍翠而无私地绿着

不管五月的芙蓉是否依然

亭亭而高洁地立着

不管五月的河水是否依然

浑浊而激动地涨着

不管走到什么地方

泪流满面的我们

总想起他的秉性坚贞

无法沉默

(诗歌有删改)

【注】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楚国贵族。初辅佐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遭谗被逐。楚被秦攻破后,因无力救国,遂投汨罗江。所作《离骚》《九章》等突出表现了他对楚国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戏剧阅读

(模拟试题)

阅读《陈毅市长》选段,完成1-5题。

齐仰之 (深有感触)是呀,是呀,归国之后,看到偌大一个中国,举目皆是外商所开设的药厂、药店,所有药品几乎全靠进口:S.T.来自美国礼来药厂,叶酸全是日本武田药厂所出,酒精是荷兰的,盘尼西林是英国的。这真叫我痛心疾首。我也曾找宋子文当面谈过兴办中国医药工业之事,可是他竟说外国药用也用不完,再制中国药岂不多此一举?我几乎气昏了……

陈 毅 (激情地)可是如今不一样了。你推开窗子往外看一看嘛,窗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科学也有了光明的前途。如今建国伊始,百废待举,不正是齐先生实现多年梦想,大有作为之时吗?

齐仰之 你们真的要办药厂?

陈 毅 人民非常需要。

齐仰之 希望我也……

陈 毅 否则我怎会深夜来访?

齐仰之 (兴奋得不知如何回答)这……

陈 毅 我知道齐先生是学者,是专家,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

齐仰之 不不不,陈市长一片赤诚,枉驾来访,如此礼贤下士,已使我深为感动。在此以前我之所以未能从命,一是我对共产党人的革命化学毫无所知,二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

陈 毅 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

齐仰之 (大笑)妙,妙!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陈 毅 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齐仰之 (笑)但不知陈市长对发展医药工业有什么设想?

陈 毅 我们打算在上海建立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

齐仰之 (大喜)哦?这可是我多年的愿望!

陈 毅 市政府决定聘请齐先生主持筹划。

齐仰之 好,我一定效力,一定效力!

陈 毅 至于详细计划,改日再与齐先生细谈吧。

齐仰之 不,不,现在就谈!现在就谈!

陈 毅 (看表)已经谈了三十分钟了。

齐仰之 没关系,没关系。

陈 毅 (指墙上的条幅)喏,喏!

(齐仰之解嘲地大笑。电灯突然熄灭)

齐仰之 咳,又停电了!

陈 毅 停电倒不怕,怕就怕敌人破坏电厂,那就要一片漆黑了。

(齐仰之点燃蜡烛)

齐仰之 没关系,我们可以秉烛夜谈。

陈 毅 再谈多久?

齐仰之 (扯下“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字条,撕得粉碎)三天三夜!

陈 毅 不,我马上要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

1. 联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语境,说说“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中“催化剂”一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陈毅指墙上的条幅“喏,喏!”,他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括号中的词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是陈毅在生死存亡关头写下的一曲气壮山河的无产阶级正气歌,它充分表现出陈毅勇于面对死亡的无畏气概。读完本文,你对陈毅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评析] 听一听: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一、 现当代诗歌阅读

赏析现当代诗歌的角度很多。

可以从语言的角度进行赏析。赏析时,一定要联系全诗的主旨,反复咀嚼品味,领悟含义隽永的字词,把握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进而通过想象、联想、比较等方法,读懂诗歌的深刻内涵。

可以从意境的角度进行赏析。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歌的主题通常就是借助意境来表现的。诗人常常将一系列相关的意象加以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或雄浑开阔,或苍凉悲壮,或清新明丽等。

也可以从思想感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同学们如果能正确把握作者的喜忧、爱恨之情,就能正确判断作者在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痛斥什么。

还可以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进行赏析。现当代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所以,要想全面深入地欣赏诗歌,就必须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二、 戏剧阅读

1. 把握情节,概括作品的主题。

戏剧情节是指作品中的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各种关系所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戏剧情节是由一个个场面连贯而成的。场面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单位,情节随着场面的次第转移而不断发展。根据戏剧矛盾冲突的发展进程,一个剧本情节的构成通常可分为矛盾的开端、矛盾的发展、矛盾的激化(高潮)和矛盾的解决四个部分。

2. 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戏剧语言是构建剧本的基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称“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主要用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质的语言,主要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以及布景、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能直接展示人物性格和戏剧情节。尽管舞台说明也是戏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同人物语言相比,它主要起辅助说明的作用,因此,同学们在鉴赏戏剧时,更要紧的是品味人物语言。

品味人物语言时,同学们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因为,个性化的语言能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所谓“个性化”,是指人物因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尤其讲究个性化,有时,短短几句个性化的语言就能活画出一个精彩的戏剧人物形象。

二是品味人物富有动作性的语言,即戏剧冲突中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或内心活动。这样的语言出自人物内心,因而能展示人物丰富的心理世界。

三是品味人物语言中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也就是“言外之意”“话外之音”。优秀的潜台词往往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广的想象空间,能起到一石多鸟之效。

3. 把握戏剧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没有舞台,没有演员,便没有戏剧。一出戏,首先要有剧本作为舞台演出的基础,此外,还要有布景、道具、化妆、灯光、服装、音乐等,因此,戏剧是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此外,形象的直观性也是戏剧的一大特征。

戏剧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戏剧动作,可分为语言动作和外部动作两大部分。语言动作即台词,它是戏剧动作的基本形式,是人物心理、性格的直观显现。外部动作主要指人物的行为、表情等“可视”动作,此外,还包括“停顿”“沉默”等静态动作。

二是性格冲突,包含外部冲突和内部冲突。其中,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是外部冲突,人物性格内部各侧面的矛盾则是内部冲突。性格冲突有其发生、发展、解决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基本情节。同学们可以从性格冲突中去了解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探寻其思想意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冲突虽然是剧本情节的基础和主干,但绝不是戏剧情节的全部,非冲突的内容也是戏剧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同学们要全面、完整地认识剧本内容。

三是戏剧语言。上文已述,同学们可以从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富含潜台词等几个方面进行鉴赏。

4.分析作品中的主要形象,把握其思想和性格特点。

戏剧是靠演员来演绎人物故事的,因此,鉴赏戏剧时,自然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鉴赏。

那么,戏剧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呢?

首先,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由于戏剧艺术的独特性,它不可能长篇大段地叙述故事情节,因而总是撷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冲突点,通过激烈的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对于这一点,同学们要引起重视。

其次,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无论是以说为主的话剧,还是以唱为主的传统戏曲,人物语言都是表现人物性格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同学们在鉴赏人物时,一定要细细品味作家呕心沥血创作出的精彩的人物语言。

此外,既然要表演,就离不开动作,因而动作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同学们在阅读剧本时,要格外留意剧本中的动作说明等内容。

[专题强化]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一、 现当代诗歌阅读

(2014·安徽)

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跌 倒

牧 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

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来

1. 朗诵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的诗句标明停顿。(要求:只标一处,标在恰当的位置)

才 有 了 滋 润 大 地 的 雨 水

2. 调皮的明明将抄在黑板上的诗悄悄擦去了两句。请根据开头四句诗的内容和句式特点,发挥想象,在横线上补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莉莉朗诵后兴奋地说:“我特别喜欢最后三句。如果跌倒,我会大笑着站起来,这就是我的‘最美丽的姿势’!”请写一写你会以一种怎样“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一向胆小的文文也跃跃欲试,可站在讲台上,他怎么也张不开口。请你写几句话,鼓励他大胆地把这首诗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戏剧阅读

(模拟试题)

阅读《智斗》选段,完成1-4题。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土坡上走过)

胡传魁 嘿,阿庆嫂!

(胡传魁脱斗篷;刘副官接住;刘副官下)

阿庆嫂 (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 你好哇?

阿庆嫂 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 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 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 哈哈哈……

阿庆嫂 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 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 (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 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 好说,好说。

阿庆嫂 参谋长,您坐!

……

胡传魁 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 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 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 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 (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 (有意在敌人面前掩饰自己)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 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 (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 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 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 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 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 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 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 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

(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 胡司令,抽一支!

(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传魁点烟)

刁德一 (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 (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 (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 (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 (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

(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 人家不会,你干什么!

刁德一 (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 (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 (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 (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 (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 (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 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 (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 (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 (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 (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 哈哈哈哈……

刁德一 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现代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胡传魁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司令,刁德一是参谋长。

1. 结合全文,简要说明开头至“参谋长,您吃茶!……(进屋)”这一部分中对白与唱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文意,赏析下面唱词的语言特色。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要有理想的活着下一篇:商业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