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比例复习课教学案

2024-10-18

正反比例复习课教学案(共8篇)

正反比例复习课教学案 篇1

正、反比例复习课导学案 红土学校 刘丽花

复习内容: 正、反比例的应用。学习目的: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意义及应用题的解题规律。2.通过一题多解等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习重点:

找出相关联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学习难点:

用两个变量来表示定量。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问题一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二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步骤? 二.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里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2.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3.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4.一个圆的直径和周长。()5.一根铁丝剪成同样长的段数与每段的长度。()

(二)选择题 1.从南京到南通,汽车车轮的直径与转数()。

① 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 ③ 不成比例 2.当()时,x 和 y 成正比例。

① x × y = k(一定)② = k(一定)

③ x + y = k(一定)

3.步测一段距离,每步的平均长度和步数()。

① 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 ③ 不成比例

(三)比一比,想一想,你会列比例吗?

(1)黎明发电厂运来一批煤,计划每天烧6吨,可以烧54天。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了2吨,这样可以烧几天?

(2)电视机厂要生产640台电视机,前8天共生产了总任务的10%。照这样计算,后来又生 产18天,又生产了多少台?

三.拓展练习你看我多棒 你会列几种比例解?

1.用一台打字机打字,6小时打36页,照这样计算,如果再打4小时,一共可以打字多少页?

想挑战吗?

奇怪!一道题同时可以用正反两种比例解!你相信吗?

2.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8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4.5小时。实际0.4小时可行驶3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实际需要几小时?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有什么收获。

正反比例复习课教学案 篇2

连续两年参加区青年基本功竞赛, 恰巧两次选题都是“反比例函数的复习”. 通过两次的精心准备 , 根据上课过程中学生使用教学案的情况, 再结合平时的课堂, 我对教学案在复习课教学中的效用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

一、复习课中采用教学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案是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 按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设计, 将学习的重心前移, 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 用于指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 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目标导航清晰, 可操作, 学生通过使用教学案明了复习要求, 建立目标意识, 知道知识的梯度要求. 这样学习知识就会有所侧重, 更重要的在于能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明确主干知识. 而在众多知识点中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这正是复习课最重要的要求. 比如我在第一次上课时, 复习知识回顾内容与学生问答之后, 由我板书知识点, 学生直接进行相关习题练习. 但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选择了在教学案上列出纲和例题, 要求学生填一填知识点, 再完成相应的题目. 前后对比发现, 让学生亲自动手写一写、填一填, 再结合相应知识点解决小问题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二、科学合理的教学案设计至关重要

1. 学习目标要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学习目标表述尽量避免使用“了解、理解”等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模糊的字眼, 多采用“记住、复述”等指向性更为明确的语言. 把学生预习过程中经常容易错、混、漏的内容标注出来, 以便引起他们的重视, 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减少预习中的盲区. 预习内容的考查尽可能地少使用填空题形式, 多设计些有层次的问题, 使基础知识问题化, 问题形成逻辑化, 目标达成体系化.

2. 问题设计整体化、开放化

教师在编写教案之前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 构建简约的知识体系, 让学生首先在整体上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问题设计上多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 如在复习反比例函数时, 如果帮助学生建立起复习函数的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我想对学生自身来说是受益匪浅的一件事. 我们初中阶段不但有反比例函数, 之前有一次函数, 初三还有比较复杂的二次函数,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函数都不会脱离定义、图像和性质, 以及它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为此, 我在引入的部分就直接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关于反比例函数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会有很多的想法, 适当地总结梳理一下, 一个完整的复习脉络就出现了. 定义, 图像、性质 (对称性、增减性) 、k的几何意义.

3. 版面布局多采用表格式, 少采用流水式

表格式布局的好处在于, 表格布局本身就包含了对知识结构的整合与梳理, 能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也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比如第二次上课时, 我将原来教学案的流水式布局改成了左右两栏, 左边是纲和例题, 右边则是备注式的知识点填空, 两者之间相互对应. 前后两次对比, 从学生的反应看效果很明显.

4.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组织调控好课堂活动

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和新授课有着本质的区别, 复习的量大, 练习的内容多, 环节杂乱. 因此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语言生硬直白, 缺少情感渲染, 学习形式单调而不丰富, 就是问、答、写、练, 一轮又一轮, 学生感觉枯燥无味, 也容易疲劳, 怎么能对复习内容感兴趣并保持积极呢? 久而久之, 对学习数学丧失了兴趣和自信心, 为后续学习埋下了隐患. 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组织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每一次活动前都要讲清要求, 使每个学生听清要求, 必要时做出示范. 老师没讲清楚学生听不明白就会出现课堂乱哄哄的低效现象, 要做到既能放得出又能收得回. 教师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各小组同学参与学习的情况, 及时表扬先进, 树立榜样.

5. 应区别于新授课教学案, 最大限度地照顾全体学生

复习课教学案实质是指导学生复习的学习方案, 是要求、内容、流程的一体化, 内容上应侧重于知识能力板块的整体把握, 知识节点的网络化, 前后知识的衔接, 重点知识的训练提示, 以及总结与反馈的具体化. 比之新授课, 在设计时更应注重了解全体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 注重全员参与, 让优等生看到挑战, 中等生找到缺陷, 学困生受到鼓励. 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能有所得.

6. 例题和练习题的选择要有效且有梯度

复习课教学案题目的选择要注意学生各知识点的把握层次, 有梯度. 我原先认为使用教学案, 课堂的容量似乎可以变得很大, 其实不然, 我第一次设计的时候, 虽然把每种情况都涉及了, 而且也帮助学生小结, 但真正实践下来发现重点似乎就不够明确了, 因为到处是重点. 所以在第二次整合过了之后只是留下了相应的五题, 重点讲解了学生容易忽视的利用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中心对称和轴对称解题和反比例函数中求面积、比大小等问题. 例题也不是全部呈现, 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选择重点. 学生情况比较好的话, 重点可以放在他们平时不大习惯的对称性解题;稍微弱些的, 就把重点放在一类问题解决的方法步骤上, 便于他们掌握.

总之, 复习课并非单纯的知识重复, 而是知识点的重新整合、深化、升华. 只要我们用好复习课教学案上好课, 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兼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 使每一名学生都学有所得, 那就是成功的复习课.

摘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学生学是为了会学, 教师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利用好教学案就可以把这一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出来, 从而使得教法与学法达到新的平衡,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增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本文从复习课中采用教学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案设计至关重要两方面入手, 对如何用好复习教学案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3

今天上午的第二节课,我试讲了《正、反比例的意义》。这节课上完以后,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层次(认识量、变量,建立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个概念)的教学。这个环节处理得很不好(具体的下面介绍),学生没有很好地建立“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个概念,也就影响到了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我自己很清楚,不管怎么说,“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个概念教学的失误是我造成的,后来我明白了,如果在学生回答了“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在变化”后,我顺势说一句“读一读这些数据”,随后再接着问:“谁随着谁变呀?”这样就会很顺畅地得出: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或是时间随着路程变),我们就把这两种量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最后再用表(2)中的两种量来巩固这个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应该就能够使学生很好地建立这个概念了,也就圆满地完成了这一层的教学内容。

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51~52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理解、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正确地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让学生先分别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3.引入新课。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根据题意列一个等式。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应用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就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

提问:以前我们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先求什么,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求的?这道题里哪个数量是不变的量?

(2)说明:这道题还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

提问:题里“照这样计算”说明什么一定?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式,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题里两次抽水的总量与时间对应数值各是多少?这两次对应数值的什么相等?你能根据对应数值的比值相等,列出等式来解答吗?请大家自己试一试(启发弄清要设未知数x)。学生练习解题,然后口答,老师板书。追问:按过去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单一量的应用题现在用什么比例关系解答的?

(3)小结:

提问:谁来说一说,用正比例知识解答这道应用题要怎样想?怎样做?指出:先按题意列关系式判断成正比例,再找出两种相关联量里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正比例关系里比值一定,也就是两次抽水相对应数值比的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

2.教学改编题。

出示改变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请同学们按照例1的方法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同时指名一人板演,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列等式的依据是什么。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提问:以前我们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这样解答先求什么?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求的?(板书:速度×时间=路程)这道题里哪个数量是不变的量?

(2)谁能仿照例l的解题过程,用比例知识来解答例27请来试一试。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学生练习后提问是怎样想的。速度和时间的对应关系怎样,检查列式解答过程,结合提问弄清为什么列成积相等的等式解答。

(3)提问:按过去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总数量的应用题现在用什么比例关系解答的?谁来说一说,用反比例关系解答这道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指出;解答例2要先按题意列出关系式,判断成反比例,再找出两种相关联量里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反比例关系里积一定,也就是两次航行相对应数值的乘积相等,列等式解答。

4.教学改编题。

出示改变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根据什么列等式的。

5.小结解题思路。

请同学们看一下黑板上例1、例2的解题过程,想一想,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指出: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板书:判断比例关系)再找出相关联量的对应数值,(板书:找出对应数值)再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板书:列出等式解答)追问:你认为解题时关键是什么?(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怎样来列出等式?(正比例比值相等,反比例乘积相等)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列出的等式不一样。指出:只有先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关系,才能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式。

2.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用比例知识列出解题的式子,然后口答,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按过去算术解法都要先求什么量?用比例知识解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成正比例关系,都列成比值相等的式子来解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未知数,表示的数量不同,在等式里位置也不同)说明;在正确判断成比例关系后,要按照比值相等来列等式解答。列等式时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用算术方法解答都要先求什么数量?这两题里两种数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按什么相等来列等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正、反比例应用题要怎样解答?你还认识了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十第1、2题的解答。

正反比例复习课教学案 篇5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设计思路:

担任了几年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到六年级的下学期,将有一半以上的课程是在复习和整理,传统的复习课让习题一道道呈现,让学生仅仅停滞在“会”的目标上,这复习课究竟应该如何去上好,应该如何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问题。在一次班会课上,学生自己组织了班会活动,他们采用了电视上娱乐节目的形式,玩得非常高兴,一瞬间,我就想,这样的形式是否可以植入我的数学课堂?这样是不是数学课上的我也可以和班会课一样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课堂上的“权威”?本着“体现新理念,用活教材,练活习题,激活课堂”的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让学生分组竞赛的方法,把复习活动贯穿到课前、课中、课后,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理解本课重点,疏通知识脉络,建构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

课前准备:

1、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让学生给自己组取名(如精灵队、快乐队等),把比和比例分成“比和比例的意义”、“比和比例的性质”、“求比例和化简比”、“比例尺”四大块,让每一组抽签确定本组的一个研究主题,然后分组研究本部分的知识包含哪些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最后拟定五个问题。要求这五个问题反映本组全体同学的水平,它们要能基本概括你们所研究主题的全部内容以及重点难点,而且为了本组能取得好成绩,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思考性。然后依次向其它小组提问,请他们作答。

2、教师准备地图一张、投影片、小黑板若干。

3、每一小组有一信封,信封内装有比和比例各部分知识名称和一张白纸。

【设计意图: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在学习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障碍,引入竞争机制,犹如给学习活动加入了催化剂,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合作,勇于探索,避免常规复习课的枯燥乏味,但这节课的课前准备必须是充分的,要求必须明确,这样的课前准备其实是调动了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习活动在上课前就已热烈地展开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里的娱乐节目吗?比如快乐大本营、夺标800、智力大冲浪啊?今天我们来玩一玩《开心四十分》,愿意吗?

二、展开活动,自主复习

1、师:今天的活动我们有个主题,出示:比和比例。为了在这次活动中玩出水平,赛出成绩,我们各小组都进行了认真的复习,在提问和被提问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们有信心夺取冠军吗?老师预祝你们问得巧妙,答得精彩!

2、多媒体宣布比赛规则:

A、提问的一组如果其他小组回答正确,则答题的一组得两颗星,提问的一组得一颗星作为优秀设问奖。

B、如果被提问的那个同学回答不出,可以向本组同学求援,求援机会只有一次,如果本组同学能正确答出,则加一颗星,如回答不出,则失去答题机会,由其他小组回答,答出则加一颗星。如果没人能够回答,则设问小组公布答案,如果答案正确并有创意,加一颗星为优秀设问奖,如果出题有误,则倒扣一颗星。

4、学生活动开始。

每组有发言人指名向其他组提问,依次轮流进行。

(教师充当调解员和记分员,并投影公布小组成绩,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并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在课前学生已经分小组充分地合作复习研讨的基础上,学生的竞争意识早已让他们盼望着课的开始,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调控比赛的时间、顺序,以协作者的热情感染整个课堂的气氛,使复习的内容在学生的答辩中明了、清晰,而且由于学生想难住对方,想出的问题一定是他们认为其他组不易答出的问题,或许本就是他们心中的疑惑之处,于是,在争论中也解决了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

5、学生提问结束:

(1)师述:好,现在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加星题,得星少的小组还有反败为胜的可能哦!请听题:哪个小组能把刚才全班同学分组复习的四部分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联系得好,再加两颗星。

(2)小组合作,把我们学过的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成框架图。

(3)展示学生成果,让学生说出如此整理的理由。

【设计意图:复习课重在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整理,采用“加星”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示成果又让学生们能互补互学,达到最优化。】

6、教师小结:今天的比赛第**小组团结协作,发挥出色,比其他小组略胜一筹,荣获冠军,老师为你们祝贺!但老师觉得另外三组不甘示弱,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同样值得老师喝彩!你们这样的讨论和竞争,让老师和你们大家一起对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认识更有条理,印象也更深刻了。

【设计意图:适当的总结和鼓励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了较好的评价,学生从教师赏识的话语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就感,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迎接更大的学习挑战。】

三、基本练习,适时巩固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想用你们刚才复习的知识来解决它们吗?

多媒体出示:

1、口答: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填空:

①根据右面的线段图,写出下面的比。

甲数:|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数:|_____|_____|_____|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_______

(2)乙数与甲数的比是_______

(3)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_______

(4)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_______

②—:6的比值是()。如果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如果前项和后项都除以2,比值是()。

③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它们的比值是()。

④如果A×3=B×5,那么A:B=():()

如果a:4= 0.2:7,那么a=()

3、选择:(题见教材P98第五题)

4、做一做: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各两题。

5、开放题。

(1)一位工程技术人员把一条长800千米的高速公路画在1:5000000的图纸上,应画多长呢?他进行了如下面的计算:

解:设图纸上应画X厘米。

800千米=800000厘米

X

————= ————

800000

5000000

X = 5000000 ÷800000

X =6.25

所以他认为应该画6.25厘米。请你判断这位工程技术人员解答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改正后并写出正确解法。

(2)操场长28米,宽20米,把它画在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纸上,选怎样的比例尺比较合适?画好后的篮球场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巩固习题从最基本的开始然后逐步加深,尽量从生活中寻找题源,选择学生熟悉而喜欢的数学练习内容,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种亲近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趣味生活题。

五一节快到了,同学们可能也想到什么地方去旅游了,(出示地图)老师打算到北京去,现在请同学到地图上来找找看我应该从哪出发,然后量一量地图上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算出从我们这儿到北京大概有多少路程。

学生计算时,就要知道查看比例尺,告诉学生两种比例尺,然后让学生进行计算,讲评时,出示学生多种解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师小结:对,以后要到哪儿去旅游,到了甲地还想去乙地,只要有地图,可以用你的手指粗略估计一下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就可以根据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估算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了。同学们的心现在可能已经飞到了你们梦想的美丽的地方,好,我们现在下课!

高三复习课共点力的平衡教学案 篇6

一、导入

共点力平衡的问题是高考必考的问题。09年高考大纲对此知识点并没有单独列出,从属于牛顿运动定律应用部分,为了体现共点力平衡在高考中重要地位,今年高考大纲对共点力平衡这个知识点以较高要求独立列出一条。通过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共点力平衡出现频率很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可是通两次模拟考试以及平进综合测试我们发现,同学们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得分率很低,二模考试中同学们的15题得分率仅有14%左右。

为了提高大家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提高得分率,本节课我们利用专题研究共点力平衡,希望通过这节的学习,我们对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分析、解决能有所突破!

大家有没有信心!

二、教学内容

(一)首先!同学们出声阅读与本部分内容相关考点考纲的内容。

(二)接下来我们以性质力为线,对基本知识进行一下复习!

(学生,以接龙形式,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进行例题讲析

例1、1题。找学生阅读题意,找出关键词,和解题的关键所在,师生,边分析,教师边演示,边找学生起立回答。加强互动,建立学生的自信。

注意:

1、教师在板前,要规范作图,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也要规范作图,循规蹈矩。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灵活运用。

练习题:学生课前已经完也了一部分,要经过再一次的完善,互相计论,给出答案。

例2、6题。电场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分析。(库仑定律,胡克定律)练习7题中涉及到,洛伦兹力,要注意方身的判断,引导学生要动起手来。练习8题中,涉及到电场力做功的问题。重力做功问题,动能定理的应用。磨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以及点电荷间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的决定因素。

课后练习中,要注意给学生以提示,特别是课后练的4题,应用数学中的三角变换,要给学生提示。第6题,综合应用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掊力等知识点。

(四)小结

本节我们,训练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体会了共点力平衡问题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大家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受力分析要认真,用好整体法隔离法,注重计算能力的训练。

循规蹈矩整体隔离要分析有序

数理结合方法灵活将虽难成易

同时,对这部分内容的能力提高以后,我们对后面的牛顿定律的应用的问题的解决也会感到顺手了,原来他们属于同一部分的。马上我们就要对下一部分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希望同学们课后加强训练。

正反比例复习课教学案 篇7

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火炬在我们手中

二、基础知识:

1、中华民族是一个 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的至理名言向世人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页)

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结合 和,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更多新的内涵,进一步 和 了中华民族精神。(页)

这里可以结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来认识,要特别注意理解抗战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民族精神的内涵。

3、列举反映我国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

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4、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有许多体现民族精神的表现,请举例。(页)答: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有:。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民族精神有:。

5、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页)

答: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的伟大民族精神。

6、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何作用?(或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重要意义?或民族精神对实现民族振兴的意义)(页)答:(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a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中国人民改造了,抵御了,延续了伟大的;b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争取到民族的,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

(2)民族精神对内具有 的作用,对外具有 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 的重要尺度。

(3)在我国 的关键时期,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把的美好 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

7、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三个方面。(页)

8、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或:在文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页)答:(1)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任务。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促进社会主义。注意: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9、(1)先进文化的含义:。

(2)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页)

10、怎样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国家的角度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页)答:(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 为指导。这一指导思想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主心骨”。(只有坚持这个“主心骨”,才能牢铸我们伟大民族的,在全社会形成。)(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挖掘。(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汲取。

(4)新时期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结合时代和发展要求,不断。

11、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页)

答:对待传统文化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得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

1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页)

答:对待外来文化要以博大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大胆 世界各民族精神的精华,使中华民族精神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不能崇洋媚外,照搬照抄;不能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搞自我封闭,要洋为中用。)

13、改革开放以来,体现时代色彩的民族精神有

答: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14、青少年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页)

(2)在学校生活中,是我们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3)青年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表现在。我们要从树立 做起,从确立 做起,从 做起,从 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的事例:

1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有何意义?(页)

答:我们要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享受实践乐趣的同时,增强,培养 的思想品质,提高 能力,亲身体验 的现实意义。

17、中学生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页)

答:我们要从树立 做起,从确立 做起,从 做起,从 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或者:①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信念;②热爱科学,尊重知识,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勇于创新;③努力培养求知上进,不断进取的品质;④ 热爱祖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三、巩固练习:

1、在我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有利于全体人民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②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④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2、关于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说法正确的是()

a、可贵的品德古已有之,只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b、修筑“长江三峡”、修建“青藏铁路”形成的精神也属于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

3、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共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利于()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②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③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4、民族精神()

①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②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③其核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④是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①中国文化已经取得了世界各国文化②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与世界隔绝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世界,具有开放性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以深厚的东方底蕴、鲜明的民族风格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6、作为中学生,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应有态度是()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少数伟人的事,与我无关 b、经济建设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 d、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7、辨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8、辨析: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成年人的事,与中学生无关。

9、材料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后,从两位航天员的家乡到全国各地,从祖国大陆到港澳台地区,沸腾一片。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祝贺、庆祝载人航天飞行再次圆满成功。材料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凝聚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航天员聂海胜、费俊龙及其他科技工作者再次发扬了“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夜以继日的工作。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上述材料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话所包含的道理。

2005年9月,中法文化年活动圆满结束;2005年10月,我国在美国的最高艺术殿堂——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节”;2005年10月,在中荷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以享誉世界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为首的荷兰文化机构,联合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节,在当地产生了广泛影响;2006年3月21日,俄罗斯年在中国开幕;2007年,将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

11、民族精神的内容很丰富,请你就最有感触的一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你该怎么做?

12、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是我们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你参加过的活动中,与培育民族精神有关的印象最深的活动是什么?与民族精神的什么主题有密切关系?你参加这项活动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还可以组织什么样的活动?

为贯彻落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某校决定在全校召开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校九年级(1)班学生,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设计班会题目。

生物单元复习课导学案流程 篇8

一、课前准备,指导预习

教师:设计复习导学案提前下发,培训生物小组长,课前板书课题和目标 学生:以导学案为载体,了解所复习章节、单元生物基础知识

二、课堂流程:

1、导学:导情景、导问题、导目标、导内容、导情感、导氛围、导任务要求

2、独学:学生依据导学案对复习章节进行知识归纳,完成知识框架,标注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巡查了解学情,并在学生独学完成后给出激励性评价

3、互学(对学--群学--小展示):

对学:异质对子进行帮扶对学,质疑求证,重在交流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不是简单的“对答案”。

群学:在学科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学情汇总,分享思维过程,求同存异,集智解惑,异质帮扶,解决疑难。

小展示:学科组长根据重点、易错点、创新点和难点确定展示,通常C展示,B补充,A总结,不能解决的问题上交(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巡查各组了解学情,确定大展示内容,也可以实时点拨引伸,即时评价,激发学生参与。

4、评学、检测(大展示--检测反馈)

大展示:生物小组长认领展示任务后充分准备。要求共性问题、重点问题展示,先进行自由展示各小组上交的问题,再规定展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重点关注思维过程,构建正确思路和知识框架,并解决新情景下的相关新问题,并进行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展示时听展者如有补充质疑,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是避免争吵,教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和引导,并及时评价激励学生。鼓励C层展示。

上一篇:检察院季度工作总结及今后打算下一篇:详细养蚕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