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卡时代》教学设计

2024-10-23

《持卡时代》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持卡时代》教学设计 篇1

《持卡时代》教学设计

古交四小

活动总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各类卡

(2)知道各类卡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3)了解卡的使用情况并学会使用卡

2、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帮助、实践等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2)通过对卡的认识和研究,激发学生对卡的进一步研究的深入。(3)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使用卡,让学生感受到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收集卡、认识卡、使用卡和体验卡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小组合作意识。

(2)在实践的访谈中锻炼口才,提高社会交际能力。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各样的卡及有关卡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卡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步入持卡时代,去领略卡的方便、快捷。(板书课题:持卡时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卡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对卡的种类、图案、帐号、密码以及卡的作用进行了收集、调查和研究,下面就请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

二、小组汇报 第一组:卡的种类

卡的种类有电话卡、银行卡、会员卡、注册卡、充值卡、上网卡、优惠卡、医保卡„„(边介绍边在大屏幕上展示)师:这么多种类的卡,你是从哪儿收集到的? 生:爸爸妈妈用过的、和邻居借的„„

老师也对卡的种类特别感兴趣,收集了许多种类的卡,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展示)

第二组:卡的图案(边展示边介绍)

我们组最感兴趣的是卡上的图案,我们发现卡上的图案有生肖、风景、动物„„

师:这些图案有什么意义呢?

生:这些图案有纪念意义和宣传作用,我们还发现卡上的标志不同(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中国建设银行„„)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观察、问家长、上网查找„„ 第三组:卡上的价钱、帐号和密码

1、我发现每张卡的价值不同,有50元、100元„„ ¥20+1和¥21有何区别?

2、每张卡都有自己的帐号,帐号有辨别功能。

3、密码是用来保护使用者的利益的,为防止他人盗用卡上的财物而设置的。

第四组:卡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网通调查录像展示)学生汇报收集到的电话卡、上网卡和固定电话缴费卡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第五组:银行卡的作用

(中国建设银行调查录像展示)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银行卡的知识,联系实际说说使用后的体会。

小结:卡有取款(包括异地取款)、购物、贷款等作用。第六组:使用卡时的注意事项

1、使用范围和有效期;

2、保护好密码,防止卡内的钱被盗;

3、保护好磁条、芯片; „„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卡、了解了卡的作用、学会了用卡,持卡出门真是既快捷又方便,真是“一卡在手,出门无忧”啊!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卡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想象一下未来会有哪些卡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克隆卡、全能卡、一卡通„„)小设计师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行动起来,去设计更多更实用的卡吧!

《持卡时代》教学设计

古交四小

《持卡时代》教学设计 篇2

致: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

本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是贵行信用卡持卡人,由于原因,现需要修改个人信息。

原信息(单位名称):。修改为:

新单位名称:。新单位地址:。邮编:。新单位电话:。新家庭地址:。邮编:。新家庭电话:。新手机号码:。

账单地址类型(勾选):1.家庭2.单位。

账单寄送方式(勾选):1.电子邮件;2.彩信和电子邮件;3.信件

寄送;4.不需要任何方式账单寄送。

第一联系人(直系亲属):联系电话:关系:。第二联系人(同事朋友):联系电话:关系:。提供的证明材料为:。

本人保证以上信息真实有效,愿意承担因此产生的一切风险。特此申请

《时代的选择》教学设计 篇3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思品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我国发展科教的新政策、新成果,并整理资料卡片(2)课前预习了解:科学技术和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为什么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二、教学课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科技、教育对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增强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立志为改变祖国科技落后状况做出应有的贡献。能力目标: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知识目标:解科学技术、教育的重要作用,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七课第一目。《时代的选择》主要是向我们介绍科教兴国的必要性。可分两个层次进行解析:第一层:科学教育的重大作用。主要讲述科学技术和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第二层:面对竞争与差距,主要讲我国在科技和教育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要走科教兴国之路。学情分析

3、九年级的学生思想有了一定的素质基础,但对我国进行的科教兴国方面还缺乏一定的知识,通过对他们进行相关教育,提高学生对科教兴国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能积极支持科教兴国,将来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科技、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五、教学方法

教法选择:情境教学法、启发诱导法

学法选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提太空旅游,我们马上会想到什么?(“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一年多来,“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伟大的骄傲,下面让我们再去感受当时那激动人心的一瞬间。【百度视频】: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http://my.tv.sohu.com/u/vw/11243572 师:看了刚才的场景,你有什么感想? 生:(1)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令每一个中国人感到很自豪。(2)我国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师归纳提升,引出话题:“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显示了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高科技事业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科技改变世界”、“科教引领未来”,来体会“科教兴则国兴”的道理。

(二)课堂教学过程: 一科教兴则国兴

活动

1、翻开科技的历史 师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时间

标志

经济强国

第一次科技革命

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应用

英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80年代

电力应用

美国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40年代

电子计算机应用

美国

中国封建社会 末期科技的发展

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位居世界前列。但到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在文化教育上仍顽固地坚持“八股取士”,而实用性的技术学问却被斥为“异端”、“邪说”,从而被排斥在外,中国的科学技术已全面落后于世界。很快,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国门,耻辱的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对比中外科技发展史,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出示参考答案: 答案例举:

1、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输掉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3、(师)引导过渡: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今非昔比,让我们去感受现代科技的威力。

【百度图片】现代化通讯工具

http://image.baidu.com/i?word=%CF%D6%B4%FA%BF%C6%BC%BC%CD%BC%C6%AC%D5%B9%CA%BE&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8.jpg&fromURLhttp%3A%2F%2Ftech.ouhua.info%2Fdiscovery%2F2010%2F04%2F02%2F1245098.html&W300&H152&T8587&S26&TPjpg 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科技对我们学习和生活有何重大影响?假如离开了科技,我们的社会生活将会怎样? 【探究活动二】活动

2、走进科技的春天 材料一: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世界上率先突破传统理论禁区,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多年来,杂交水稻累计增产4000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人们称赞他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农业科学家。材料二:“稀土界的袁隆平”——徐光宪

现代人日常使用的电视机、照相机、手机、计算机中都少不了稀土元素,在军事设备中它更是不可或缺。中国是稀土资源大国,但过去生产技术掌握在国外少数厂商手中,中国长期以来只能向外国出口稀土矿,然后再进口稀土制品。

1972年,北大化学系接到紧急军工任务———分离稀土元素中性质最相近的“孪生兄弟”镨和钕,徐光宪和同事们接下了这项任务。为此,他奉献了整整三十年光阴。他所创立并不断改进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及其工艺,令高纯度稀土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了四分之三,使中国生产的单一高纯度稀土产品至今占世界产量的九成以上,每年为国家增收数亿元,国际稀土界纷纷惊呼“ChinaImpact(中国冲击)”。为此,徐光宪被称作“稀土界的袁隆平”。2009年1月9日上午,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徐光宪和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一起获得2008最高科学技术奖。请思考讨论:

1、上述材料体现课本哪些原理?(至少列举两条)(生)分组交流,发表见解。

(师)评价学生回答,然后出示参考答案: 答案提示:

1、上述材料体现了课本哪些原理?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②发展科学技术,关键在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 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④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往往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广角镜:你还知道哪些我国近几年来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百度视频】:

“天河一号”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4NDc0NjYw.html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海成功。http://v.ku6.com/show/TWwBe19G7w9KosZS.html 活动三:关注教育作用

教材P79有二幅照片,分别描述了二个情景:

(一)某科学家在进行科研攻关

(二)现代化生产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 以上材料说明,师:(1)发展科学技术关键靠什么?

生:发展科学技术关键靠人才。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人才的重要性)师:(2)当今世界,教育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生:①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

②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活动四:面对竞争与差距 材料一:中国与美国的差距;

【百度视频】http://my.tv.sohu.com/u/vw/14290151(2分11秒)材料二: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时间差

在冶金技术装备领域,我们与美、日等国相差至少10-15年; 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工业领域,我们与美英法等国相差12年以上 在飞机制造领域,我们与美、英、法等国相差近15年;

在汽车工业核心技术领域,我们与美、日德相差至少10年以上 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工业领域,我们与美英法等国相差12年以上

计算机核心技术是芯片制造技术,但我们刚刚起步,与美、日两国相差至少10年;(1)上述差距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2)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发?(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怎样才能缩小上述的差距?说说你的理由。①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②大力发展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

③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师总结:梳理提炼释疑解难 【课后拓展】巩固训练反馈深化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长春模拟)研究表明,航天科技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12元的回报。目前,我国每年的太空育种、太空制药等成果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主要说明()A.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我国已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D.创新能力决定国际竞争力

2.我国自2000年以来,连续11年重奖科技精英。在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我国高度重视科技是因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当前国际竞争,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③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④科学技术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2011年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向获得201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师昌绪院士、王振义院士颁发奖励证书。这体现了()①我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②国家重视科技事业

③国家坚持把科技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 ④我国对人才的重视和对知识的尊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这次发射获得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有()①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指引 ②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③我国的科技水平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 ④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规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下列关于教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事业 B.各级政府应以教育工作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C.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

D.各级政府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6.2010年11月14日,国际TOP500组织在其网站上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经过技术升级的中国“天河一号”二期系统(天河-1A)雄居首位。这()①说明我国科技的整体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 ②显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③表明我国已步入科技强国之列

④是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结果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7.(2011·厦门模拟)材料一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初的2%~20%上升到90年代的70%~80%。目前在世界品牌价值前20名排行榜中,属于计算机、电子、软件等高科技领域的品牌约占一半。美国生产率的提高,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IT)的迅猛发展。

材料二党中央、国务院从2000年起,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国家名义对为国家科学技术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荣誉的奖励。(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材料二表明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请你结合我国的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2)表明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原因:①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②大力发展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

③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四)教师总结:同学们,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们在科学技术和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你们任重而道远,希望你们能够把我国建设成科学技术的强国。课后,请你调查了解当地科技教育发展情况,并尝试向有关部门提出科教兴市的合理化建议。【百度音乐】:《明天会更好》

http://box.zhangmen.baidu.com/m?word=mp3,,[%C3%F7%CC%EC%BB%E1%B8%FC%BA%C3+%C8%BA%D0%C7]&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C3%F7%CC%EC%BB%E1%B8%FC%BA%C3++&si=%C3%F7%CC%EC%BB%E1%B8%FC%BA%C3;;%C8%BA%D0%C7;;56341;;56341&lm=-1&mtid=1&d=9&size=4194304&attr=0,0&titlekey=1327596568,2487640571&mtype=2

七、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以新课程理念为支撑,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现实的案例分析之中,充分体现了新编思品教材的特点,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了知识的问题化,问题的情景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1、教学情景的创设引人入胜。教学伊始,把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场景再现,一方面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从讲话中感染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2、教学问题设计层次分明。教学内容中设计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学生的道德践行,充分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3、材料的选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真实性。现代通讯工具,磁悬浮列车图片资料以及蛟龙号下潜视频、中美差距、中国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等资料,为充分理解科教兴国的必要性提供了有利的佐证;使学生对科教兴国有了新的理解,达到了深化认识、提高觉悟的教育目的。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潍坊市学校:青州市西书院初中姓名:李霞 职称:一级教师电话:电子邮件:qz.lx@163.com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西书院初中 个人简介:

时代广场的蟋蟀教学设计 篇4

——《时代广场的蟋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书的价值及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精彩片断的阅读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关注细节,体会友谊的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时代广场的蟋蟀》的兴趣,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读书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时代广场的蟋蟀》的兴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教学流程:

一、导语:

1、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或昆虫吗?

2、老师也喜欢一种小昆虫,请看它来了。请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3、对,它有两个名字,我们可以叫他蟋蟀,也可叫他蛐蛐。你们对他了解吗?

4、他到底是不是用嘴巴发出声音呢?大家请看这段文字:

5、大家一起来告诉老师,蟋蟀到底是用什么发出声音的?谁能把蟋蟀发出声音的动作读出来?谁还想来试试?让我们一起来读,感受蟋蟀用翅膀发出声音的神奇吧。这只用翅膀发出美妙音乐的小蟋蟀就是老师今天要向大家推荐的书中的主人公,这本书的名字就是,请齐读书名《时代广场的蟋蟀》

二、了解书的价值

1、俗话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一本书的封皮就仿佛是这本书的眼睛,透过他,我们就可以洞察这本书的精髓,所以真正会看书的人呀,往往会先从封皮看起,让我们也来做一个人会看书的人吧!请仔细观察封皮,看能发现什么?

2、是的,刚才大家观察到的这三只小动物就是书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分别是亨利、塔克和柴斯特。初次见面,用自己的方式跟他们打声招呼吧!

3、封皮上除了这三只小动物和书名之外还有几行醒目的文字,谁注意到了请举手,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4、这些文字都证明这是一本优秀的文学著作!同学们我们读书就要读优秀书籍,读经典之作。这样我么心灵才会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这么著名的书,作者是谁呢?

三、了解主要内容

1、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会向我么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想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的同学,请坐好,聚精会神,一起来欣赏吧!(课件)

2、刚才我发现同学们听得很认真,那么在听的过程中,你的小脑袋里有没有蹦出一个个问号呢?你的问号又是什么?是啊,这样的演奏真令人期待。(板书:来纽约?成朋友?多美妙?)

四、欣赏片段、品读

1、善于思考,才会有收获,大家提到问题都很有价值,那么蟋蟀到底是怎样来到时代广场的呢,咱们先来猜一猜好吗?

2、你们的猜想都很有创意,真了不起,那小蟋蟀到底是怎么来到时代广场的呢,还是让他自己告诉我们吧!

3、小蟋蟀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来到纽约,它的经历可真够,来请你说(曲折 离奇 惊险)你能读出它的惊险吗?你能读出他的离奇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不同寻常、离奇、惊险的经历吧。

4、而来到时代广场后,更加离奇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着,请听。(课件朗读)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严重吗?让我们分角色朗读,体会他们对话时的心情。

5、就这样,小蟋蟀被它的主人玛利欧的妈妈关进了笼子里,直到玛利欧替它还够钱为止,玛利欧要想还上这两块钱得利用看报摊之外的时间兼职宋杂物,需要几个周的时间才能攒够,这样去康尼岛游泳和看电影的事就别想了,我们的小柴斯特到底该怎么办呢?谁来替它想想办法?

6、正像同学们猜想的一样,书中的故事情节可谓曲折离奇,让我们每次都为小柴斯特的命运捏了一把汗,这就是我为什么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的理由之一——故事离奇。刚才同学们是用了猜想故事情节的方法学会了读书。想象力可真丰富!

7、那想不想知道书中还描写了哪些离奇的故事?相信这本书会带你去做一次奇异的旅程。

8、闯下这等弥天大祸的小柴斯特到底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呢?让我们来欣赏精彩片段《塔克一生的积蓄》请同学们拿起手中 的资料,用心读,画出令你心有感触的句子,大声朗读几遍,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9、从大家朗朗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故事的喜爱,那谁能告诉老师你读出了什么,是从那些语句中读出来的?

10、也就是说,塔克相帮柴斯特的话,就要拿出它自己一生的积蓄,那可是也用生命换来的钱啊,他到底会不会帮柴斯特解决这燃眉之急呢,大家再来猜想一下。

11、认为不会帮的同学举手?那么到底帮还是没帮呢,让我们来听听塔克是怎么说的吧。(齐读)听了塔克的话,此时此刻,相信大家一定有话想说,来请你说。(学生交流)

12、一只小老鼠都能这样有情有义,难怪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一只蟋蟀、一只老鼠、一只猫咪,它们的真挚友情足以温暖这个冰冷的世界。

正是如此深厚的友情让他们成了患难与共的好朋友。多么感人呀!这也是老师向家推荐这本书的理由之二——友情感人 刚才,同学们运用了抓重点句,做批注的方法完成了这个片段的学习。很好!

13、为了帮助柴斯特,塔克倾囊相助,那么成名后的柴斯特有时怎样回报他的朋友的呢?书将一一为大家揭晓。

14、在塔克、亨利等朋友的帮助下,柴斯特最终成为了名震纽约的演奏家。这一天,柴斯特在时代广场,象个老练的小提琴家一样,先试了几遍音节,便开始演奏起来,顿时,如梦似幻的优美音符,穿过层层围观的人们,流泻在广场的每一个角落,到底他的演奏有多美妙呢,请闭上眼睛,倾听。

15、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柴斯特的演奏,你想到哪个词? 那么书中是如何描述这天籁之音呢?请欣赏片段《奥尔普斯》。

16、作者的描写美吗?那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份美传达给在座的同学与老师。你可以选其中最打动你的一句来读。让我们在美妙音乐的陪伴下一起再来品味着优美的文字。这么美的句子让我们积累下来吧。头脑风暴:2分钟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展示)

17、柴斯特的演奏美,作者的文字更美。这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理由之三——语言优美。

同学们刚才通过品读了优美句段来读书,并进行了积累。

18、在这本书中,像这样的优美的语言比比皆是,走进书中,那些充满魅力的语言文字一定会让你如痴如醉的。

五、推荐结束

同学们,介绍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本怎样的书?(故事离奇、有情感人、语言优美)是啊,这本书从1961年出版后,好评如潮,作家梅子涵曾说过:这是一本值得我们读一辈子的书。

那些读过这本书的人会对自己的朋友说:读一读它吧,要不会遗憾的; 父母亲会对自己的儿女说:

读一读它吧,我的孩子;

爷爷奶奶会对孙辈们说:

读一读它吧,我都珍藏一辈子了。同学们听了他们的肺腑之言,此刻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指着书,大声告诉老师。

是呀,咱们的童年都应该与好书为伴,与经典为伴,本节课,我们通过猜想故事情节,抓重点句做批注,品读积累的方法,解开了这些疑问,完成了对这本书的速读。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在《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的引领下,从此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六、板书设计:

时代广场的蟋蟀

来纽约?

猜想情节

成朋友?

抓重点句

多美妙?

云时代的教学变革 篇5

一百年后,一个冷冻人从“睡梦”中苏醒。在他沉睡期间,科技的发展已经让原有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有他熟悉的汽车、电脑、手机,一百年后的一切对于他是完全陌生的。但是当来到一个地方时,他突然激动地喊起来 :“我认识这个地方!这是学校……”

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科技与教育变革峰会上,陶西平先生讲的这个“科幻”故事让与会人员发出阵阵笑声。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来临,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相对于科技在金融、交通等领域产生的巨大变化,教育领域的改变虽然缓慢,但却是不可逆的。时至今日,一场依托云计算、大数据而开展的科技革命正席卷全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初见端倪。

“云端”上的学校

云时代、云平台是当下时髦的词汇,而说起真正的含义,相信许多人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其实,云时代的准确说法应该是“云计算”时代。“云计算”中的“云”是由互联网连接的巨大计算机群,其本质是将基于互联服务的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整合形成易于获取的服务和应用。当用户登录这朵“云”,就可以随时、随地、按需地通过网络访问共享其中巨大的软硬件虚拟资源。

在生活中,“云”并非虚无缥缈,我们已经时刻在使用“云”服务:发微博、逛淘宝、“百度”信息、地图导航,这些应用在后台都是由云计算平台来实现的。云时代打开了一扇大门,改变我们对于计算机、软件和数据资源的理解。只要一个能接入网络的终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完成绝大多数以前依赖计算机才能完成的事情,而且无需购买软件和存储设备。

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中,连续几年将“云计算”列为即将在基础教育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当“云计算”应用于教育领域,就形成了功能强大的“教育云”。

“我这次报告的PPT就存储在学校云平台上。”说完这句话,广州一中的吴海洋校长操作了一下手中的无线终端,《变革适应未来》的PPT便呈现在大屏幕上。从最初笨重的AppleⅡ到如今随处可见的平板电脑,吴校长所展示的广州一中教育信息化的历程体现了中国教育信息化不同发展阶段对信息技术的不同诉求。

基础教育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的更新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学校配备了计算机,建立了校园网。进入21世纪,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春天到来了,教育部先后实施了“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此时的广州一中已建立了以光纤为主干的校园网,从行政管理、教育教学、住宿生活全面实现了校园数字化管理。

现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学校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教学、学习、管理等系统推向“云端”,建设了“广州一中云平台”,创造了一种无所不在的泛在学习、工作环境。

不管是在办公室、家中,还是在公共汽车上,只要有网络和一个终端,教师便可登录到“广州一中云平台”进行备课、批改作业、疑难解答等各种教学活动。即使所处的环境没有网络,也不是问题。学生可以使用离线学习和作业功能进行个性化的自主移动学习,在能够连接网络的时候,预习、作业等学习成果会自动提交、同步到“云端”。

将教育资源存储在“云端”,可以跨平台、跨校区为所有师生提供服务,而不需要在不同地点分布建设,让学校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在今后的规划中,广州一中的初、高中两个校区将利用云平台进行协同办公、远程教学互动、云端资源建设和共享的实践,使学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自由选课,实现个性化、自主的学习。

这种“教育云”可以将孤立、分散的教育资源打通,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系统互联、资源共享及应用互通,以此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国、分布合理、开放开源的基础云环境,支撑形成云基础平台、云资源平台和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层级架构。

然而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虽然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轰轰烈烈,但这种热度往往只维系在政府和学术层面,学校和教师的热情则相对冷淡。“教育行政部门开这类会议,都是上面讲得火热,下面不冷不热。”一位校长无奈地说。吴海洋也遇到过教师的质疑:“传统的课堂一支粉笔一张嘴,照样上得很精彩,参加了你的项目后,搞得我的课堂效率都下降了。”但吴海洋很坚定:只有变革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求。虽然有人抱怨,但同时也有一大批愿意先学先试的教师支持他,语文老师何瑾就是其中一位。

穿上钢铁侠的盔甲

在好莱坞电影中,男主角穿上特制的盔甲就变身成为无所不知、无坚不摧的钢铁侠。智能头盔实时提供各种数据、分析和预测,为钢铁侠的下一步行动提供决策依据。拥有这样的盔甲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对于何瑾来说,除了熟悉的粉笔和黑板,她上课还有一件必备的工具――“睿易派”(教师端)。这台小小的带有好用的手写电磁笔的平板电脑,就相当于何瑾的“智能盔甲”。

平板电脑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只要连上“云端”,使用公司研发的系统平台,便拥有了意想不到的“智慧”。

何瑾很重视课前预习,因为从中可以测查学生已有知识的“深浅”,发现学生理解中的难点,从而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案。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往要到课上进行检查、提问后才能掌握。前期的备课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确定重点和难点问题,上课时一旦发现自己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的时候,只能临时调整教学方案,有时难免会顾此失彼,影响教学效果。

现在这种困扰不存在了。学生在预习结束后,用电脑将预习答题情况和相关疑问发送给何瑾,何瑾实时接收这些信息并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她就可以根据“真实”的学生,设计真正符合他们需求的教案。

无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变革教育的机会,但正如与会的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所言,“技术再好,平台再好,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都是白费”,除非做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际的深度融合!

如果说何瑾手中的平板就能让老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多数人一定不相信。虽然这是一句常用的口号,但不得不承认,传统教育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的了解一直是靠经验,因此经验丰富的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需要,而新手型教师只能通过“试误”的方式一点点积累相关经验。技术的发展让普通的平板变得更加智能,可以识别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并对收集的真实的课堂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教师更透彻地了解学生,更好地掌控教学。

何瑾的学生属于“数字原住民”,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他们更喜欢用平板电脑上课。教师端平板电脑中的云备课系统支持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等不同格式资料的导入,避免了传统课堂的单调和乏味。课堂上,通过平板生成的报表,何瑾能够即时、准确得知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及作答时间,并将回答错误的学生组成小组讨论错误的原因。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把讨论的结果写成文字,拍照上传,何瑾据此评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并对相应的学生提供思维与探索的指导和支持。此外,她布置的作业也会因人而异,根据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推送不同的学习任务或知识要素,帮助学生巩固并反思自身学习。

使用这台平板,教师的整个授课过程,包括声音、在每个环节的讲解动作和用电磁笔书写的痕迹,会自动录制保存,并存储在云平台上。如果何瑾觉得某一部分讲得特别好,可以直接截取,做成微课。学生如果对课堂知识有存在疑问的地方,可以在课后随时调阅,重复听讲。对于这些功能,王珠珠馆长非常认可。

是不是使用了先进的技术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洗衣机盛大米”现象:花费巨额资金购买的设备要么闲置在机房“睡大觉”,要么设备的设计脱离教学实践,让使用者苦不堪言。针对这些情况,陶西平先生讲了他在瑞士考察的见闻。

瑞士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四分之一的投入用于软件和资源开发,四分之一用于购买硬件设备,二分之一的资金用来培训教师。瑞士人说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如果不用一半的资金和精力来培训教师的话,另一半的钱就白花了。”

新媒体联盟2014年发布的《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也指出,数字媒介素养已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日益重要的关键技能,因为数字媒介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数字化工具的操作,更为重要的是养成一种思维方式。获得数字化思维能力比掌握特定工具技能更为重要和持久。

教育信息化进步的实质不在于我们用了多么炫、多么先进的软件和硬件,而在于所使用的这些东西是不是实用,是不是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

对于未来的教育,我们准备好了吗

日新月异的变化累积到未来,将产生颠覆性的革命。“教育变革的发生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条是学习科学对人类学习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设计,促进每个有差异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充分提高其学习效能和心智品质,是未来教育的根本取向。而何瑾和她的学生所使用的平板中的系统,正是借助学习分析学的框架,通过大幅提升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数据采集、积累和分析的效率,创生‘智慧教育’的变革。”华东师范大学的吴刚教授这样告诉与会的教育工作者。

通过对近几年PISA测试的分析,吴刚认为,中国教育中“学而时习之”“博闻强记”等传统文化有利于记忆、理解和应用等低阶思维发展,长期、反复的这类练习可以提高答题效率,因此上海及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PISA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仅有答题效率显然培养不出未来所需要的人才。

2012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提出“21世纪能力”的概念,指出21世纪的人才应该具备认知的、内省的和人际的三大胜任力领域。认知领域包括认知过程及认知策略、知识、创造力,内省领域包括理智的开放性、职业道德及责任心和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人际领域则包括团队合作与领导两种能力。

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发展中,除了价值观、合作意识等能力之外,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是21世纪必备的素养。而这也正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欠缺之处,因此教育需要深度变革。

“未来的教育改革离不开学习分析学的支持。”吴刚之所以如此断言,是因为学习分析学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被称为“教育技术大规模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具体来讲,学习分析是以理解和优化学习及其发生的环境为目的,对学习者及其所处情景的数据进行预测、收集、分析与报告。

在教育实践中,学习分析技术可以让教育云更加敏锐地“感知”学习情境、学习者特征等因素,也能让何瑾及其学生使用的平板更加智能。

当众多学生的数据汇聚成海量“大数据”的时候,利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对学习者的行为、经历等要素建模,描绘群体的学习规律。对何瑾的学生而言,根据建立的模型,可以预测他(她)未来学习表现;也可以为其具体的学习过程提供个性化的报告、推荐、建议等,从而促进其更加有效的学习。对何瑾而言,基于系统提供的实时学生状态报告和干预建议等信息,使她能更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认知风格、思维方法、学习策略等内容,从而优化教学,制订出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案。

虽然“大数据”能带来如此多的好处,但是由于观念和技术的问题,目前我们绝大多数的学校并不重视数据的收集。实际上,学习分析学技术与已有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应该互为裨益。比如利用基于学习分析学构建的睿易云教学平台可以更好地促进“三通两平台”(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并发挥实际的作用,而“三通两平台”又为学习分析提供了采集真实、海量数据资源的基础设施。

《持卡时代》教学设计 篇6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将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评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的几方面作出说明:

一、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其中,“讲述”、“了解”、“知道”和“认识”侧重于学生历史学习的识记层次,而“简述”和“理解”侧重于学生历史学习的思维层次。

二、教材分析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是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内容。本节课教材包括“电气时代的到来”“发明大王爱迪生”“汽车和飞机的问世”3个子目,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发生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的这段历史,它上承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下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已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课前预习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也很熟悉。,并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现实生活中也广泛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本课打下良好的基础。难点在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的认识。但初三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解析史料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为学习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准确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开始的标志。

2、通过设计展台,掌握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碳丝灯泡,内燃机的发明和汽车、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3、通过对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的过程的学习,学习名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通过史料分析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5、通过观看图片、史料及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科技发展的两面性的特征。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依据: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从此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交通领域的变革,飞机、汽车随之产生。

因此,因此将“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汽车和飞机的问世”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难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科技发展的两面性的特征。

依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习惯于过多地考虑正面影响,忽略了其负面影响,需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科技发展的两面性的特征加以理解。因此将此既作为教学难点。

六、评价设计

(1)对目标1、2的评价,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展台并选出最有意义的发明以及评价反馈的1、2、3、4、5、6和材料题完成。

(2)对目标3的评价,通过学生以讲述讲述一个发明家的故事的形式,投票选出你心目中最伟大的发明家的故事及评价反馈的第4题完成。

(3)对目标4、5的评价,通过学生研读史料后的交流展示和且行且思环节:对于“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了一片荒漠。”的理解来完成。

七、教学策略

1、教法的选取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讨论法、比较法、阅读指导法、观察法等

2、学法的选择

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请同学们猜三则谜语,打日常生活用品和交通工具。师:这些谜底的共同之处生都与电有关.师:同学们还能说出在生活中与电有关的哪些器物?

生:电视、冰箱、电梯、空调、电饭锅、电熨斗、电脑、电热水器等等

师:同学们列出这么多电器,可见“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电是如何产生的,它又是怎样走进我们的生产、生活领域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次工业革命,看

人类的智慧之光是如何点亮了我们的生活的?请看第21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新授:

结合教材结构清晰的特点,为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把本课设计成三个篇章,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变及影响作为主线。

第一篇章:科技成果展: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在第一环节,首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工业革命的时间、特点、主要成果,又通过“我行我show环节—设计展台”活动,小组合作设计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展台,同时选出最佳发明并阐述理由,深层次的理解发明出现和存在的意义,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进行评价。

第二篇章:科技名人堂

——交流展示,情感教育

本篇章通过以讲一个发明家的故事的形式投票选出你心目中最伟大的发明家?从他们身上你能学到什么?的活动,以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第三篇章:科技双刃剑:

——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本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科技改变世界,首先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整理出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主要是对生产力,社会面貌,经济组织和世界市场和格局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对人类发展进程的深远影响。然后通过“且行且思”环节,通过学生交流对“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了一片荒漠。”这句话的理解来认识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而后通过图片,教师总结让学生体会工业文明和自然和谐发展共赢,才是发展之道。

九、作业环节的设计:

根据本节课教学情况和学生掌握的实际,进行作业布置。课堂完成“学习测评”的填空题,及时巩固基础知识。

十、板书设计

本课我通过PPT设计提纲式板书,利用黑板书写副板书,伴随教学进度呈现。这样既使知识结构比较清晰,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对《人类迈入电气化时代》的说课设计。在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和深刻领会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我结合鲁教版教材灵活、内容丰富的特点,把握学生兴趣所在,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把学生活动和教材知识融为一体,力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

时代广场的蟋蟀阅读课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激发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期待。教学重难点:通过导读让学生能产生阅读的期待。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蟋蟀是田间、野外十分普通的一种小动物,像这样一种小动物大概值多少钱?

2.一只蟋蟀可能一文不值,但是一个关于蟋蟀的故事却成为人类永久的财富。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课件出示:《时代广场的蟋蟀》)

二、作品导读

1.(出示P9片段)学生自由轻声读句子,想想写的是哪种小动物? 认识蟋蟀柴斯特

师:蟋蟀柴斯特的家在康涅狄格州乡下的草场。

2.(出示P21片段)一起读一读,这几句话写的又会是哪种动物?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鼠?学生初步认识老鼠塔克。再指名分段读读另三段话,重新认识塔克。

3.设疑:一只是乡下蟋蟀,一只是城市老鼠,可他们却成为了好朋友。如果你是作家,你会怎么让他们相识?(小组交流,指名说)4.师讲述故事:柴斯特进城之旅

5.学生自由阅读材料(猫的出现),根据课件出示的图,简单而完整地复述故事。(同桌复述,指名说)

三、想象,激趣

1.(出示第四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生齐读

2.请你大胆地猜测一下后面可能的情节及故事的结局。

四、发书,看书

1.(课件出示封面)你能从这个封面上读出哪些信息?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介绍相关信息 A.国际大奖小说标志 B.书名

C.作者(随机介绍)

D.封面图片信息:蟋蟀、老鼠、猫(随机介绍它们的名字)3.发书,看目录

4、学生看书

5.渗透读书方法(计划)指导

五、结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教学反思 篇8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教学反思

奇台六中

王建军

第一部分:工业革命开始。由前面学习的英、法、美革命引入,向学生们介绍今天我们学的革命与众不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8第一段,要求学生找到工业革命出现的时间、原因、开始的标志。然后老师再向学生介绍工业革命出现大的时代背景。在学生知道珍妮机的有关知识之后,引导学生讨论P89的“动脑筋”,这样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开始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相关。在此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假如如果你是工业革命时代的资本家,你会使用哪些机器?你怎样设立厂址?同学们的思维还是活跃了一会的。这说明在课堂中我们应该时时的触动学生的思维,刺激着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思维。这个活动同时也达到了本节课的德育目标,瓦特身上的优良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不以对错论英雄,只凭多少比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

第二部分:工业革命的深化。在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了机器还需要有什么?从而引出瓦特与蒸汽机这一重点。在突破这一重点的时候,要充分利用书上的瓦特的小故事,从故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同时一定要强调瓦特是改良蒸汽机不是发明蒸汽机这一基本知识。如果学生有兴趣想要知道发明者是谁,可以引导学生课后自己上网查询资料,把他们的学习兴趣由课内引导课外。了解了瓦特与蒸汽机,老师一定要强调蒸汽机的改良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蒸汽机的改良是工业革命的核心环节。它解决了动力问题。本节课内容多跳跃性大,如何把课本的知识很好的衔接起来,为学生梳理一条学习本课的历史线索是我努力要做的。本课就是介绍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主要是以英国为主讲解的。要理清楚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背景。背景一是英国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二是手工工场的生产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于是发明了一系列的生产机器。但是驱使机器运转的动力问题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样动力机蒸汽机就应用而生了。蒸汽机的发明又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促使了新的交通工具火车、汽船的发明。这样,在19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完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最后要通过归纳的方法,理解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即对生产力的影响,对生产关系的影响,还有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就为学生梳理出了一条清晰易懂的历史线索,便于学生对本课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

第三部分:工业革命的结束。学生学完蒸汽机这一环节之后,基本上都认为工业革命就结束了,认为机器有了,动力有了。这时老师就可以设问:机器有了,动力有了,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些产品怎么运出去,原料怎么运进来?学生就会有多种答案,当然这里面可能有错误的。那么这时候老师应该引导:生产能力提高了,原料产品靠原来的交通工具是无法及时运进运出的,那怎么办了?学生自然就得到结论--发明新的交通工具。老师可以继续问,新的交通工具靠什么作动力呢?学生肯定会联想到蒸汽机。这样更加深化了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核心环节这一概念。最后,再让学生看书,找到发明了哪交通工具。

《持卡时代》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外部条件。霸权主义是威胁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障碍。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分析国际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整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觉悟目标:正确认识国际形势,树立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霸权主义是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合作探究

[复习提问]

1、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2、人类要生存发展,首先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

3、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4、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5、“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提出来的?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这个标准?

[导入新课]

(投影文字和图片材料,构建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材料:2001年10月21日。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围绕“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就世界经济形势,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达成广泛共识,通过并发表了《领导人声明》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反恐声明》。

合作讨论:(1)、上述图片和材料我们可看出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2)、你是如何理解这一主题的?(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A、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

B、从上述材料和图片可以看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发展是二战以后的主线,是人类永恒的课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而且恐怖主义也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不仅要反对霸权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政治辅导网 http:// 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还要加强世界各国人民的在这些方面的合作和努力。

[讲授新课]

第二框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学生活动一]你能过关吗?Are you ready?

1、么是和平问题?

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是什么?

3、什么是发展问题?

4、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的含义是什么?

5、什么是当今时代的主流?

6、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7、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持续处于极端困难境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8、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9、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二]认识世界

联系当今国际政治说明西方某些国家是如何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这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活动三]辩一辩

有位同学说,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1999年的北约轰炸南联盟;印度与巴基斯坦因为克什米尔问题冲突不断;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20多个月;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表明世界并不安宁;更何况,在世界文明史的5000多年里,人类真正处于和平时期仅有392年,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和平。请问:你同意以上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四]故事后的道理

《一个摄影记者的故事》

一位原先并不出名南非摄影记者凯文.卡特在一次采访活动中在苏丹捕捉到了一个让世人为之落泪的一瞬间而出名:一位苏丹小女孩,在通往救济站的路上,眼看就支持不住了,她瘦弱的身躯甚至连她自己的脑袋都无力撑起。而这时一只秃鹰正虎视眈眈地停在荒野路边,焦急地等待着这顿即将到口的“饭菜”。这张集中反映了苏丹的灾情。卡特也因此而赢得了1994年美国优秀新闻摄影奖。但两个月以后,这位年仅33岁的摄影记者却在约翰内斯堡自杀。原来得奖后,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政治辅导网 http:// 卡特不仅要应付纷至沓来的赞誉,还要应付与名俱来的批评,甚至他的朋友也责问他当时为什么不去帮那个小女孩。而对卡特来说,这种现象在整个非洲比比皆是,他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在舆论的压力下,他走上了不归路。

讨论思考:上述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非洲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情况仅在非洲存在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A、说明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

B、根本原因;非洲长期受殖民地统治和殖民掠夺以及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C、不是。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抹不去的阴影又总是与人类相伴随的。在各发展中国家表现更为突出。

材料二:见教材P137页第一段楷体字

材料三: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的比是30:1,而现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联合国成员中有48个最不发达的国家。讨论思考:上述材料和故事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它与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之间是什么关系?(见训练卡-----重点阐释)

[课堂小结]见投影

[巩固练习]角色扮演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一些敌对分子和反华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一天也没停止过。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呢?(1)、作为一名中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准备: 理由是:(2)、如果我是一位外交部的决策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准备: 理由是:

数字时代的报纸版面设计 篇10

报纸版面设计是编辑思想与设计艺术的结合从报纸诞生之时起,版面设计就随之开始。纸张的大小,印刷技术的变化,照相技术的演进,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对报纸版面设计带来影响。而现代印刷、照相与排版技术的突飞猛进,将现代报纸版面设计带领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它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将一种现代化的、工业流程似的设计思想推行到整个报纸版面设计的工作程序之中。

作为新闻编辑学领域的报纸版面设计

早期的报纸摹仿书籍的形式,只是将信息单纯地罗列,没有分栏之说,报纸版面被看作是信息的无声载体,版面没有自己的语言。印刷技术的革命,使报人的思想突破了书籍式的禁锢,报纸开始分栏,有了各种版式,版面有了自己的语言。随着报业的发展,版面语言越来越丰富,它传达出编辑对新闻的评价。读者在读报的同时,也无形中接受了版面的“话语”:头条必然是重要的新闻,安排在视线角落的消息总是引不起人的注意。版面设计成为一项有深度的设计工作。图片的出现给版面带来了形象的语言,读者很乐意在新闻图片中感受现场的气氛,版面语言的感染力加强了。紧接着,彩色印刷又给报界带来了一场色彩革命,报纸版面在色彩的世界里找到了更丰富的语汇,版面设计成为一项有深度的工作,关于报纸版面的专题研究也逐渐展开。

Daryl R.Moen认为,报纸版面设计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信息。(《美国报纸组版和设计》,陆炳麟江和平编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p21)20世纪后期,报业市场的竞争引发了报纸版面的不断变革,报纸版面设计与市场需求和媒介竞争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体现报纸竞争策略的重要方面。报纸版面日益体现出为读者服务的特点,“报纸组版、版面的细分化,导读方式的多样化,稿件安排的模块化,信息传递的图解化(information graphics)等等都是对受众阅读心理和习惯的适应性措施。”(蔡雯、甘露《西方报纸版面变革及其动因探析》)同时以市场卖点为核心,突出个性化的设计,力求强化对读者的吸引力。

可见,在新闻编辑领域,报纸版面不是被动存在,而是积极存在,尤其现代报纸在面对市场竞争中,更意识到报纸版面的“眼球”效应,将报纸版面设计纳入到整个报纸的营销甚至编辑体系中,大大提高了报纸版面设计的地位。版面,不仅能够左右报业发行,甚至能够决定每版稿件的数量与编排,形势逾越到内容之上,也给报纸编辑带来了新的问题。

作为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报纸版面设计

从程序上理解,报纸设计就是组版各元素在版面上的计划和安排。(《美国报纸组版和设计》,陆炳麟江和平编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p180)信息如何罗列(依据何种规律),罗列模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是任何一个平面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传达意念、信息和视觉信息。甚至有时只是为了表达纯粹的美感。([英]艾伦?斯旺《英国版式设计教程》,匡洁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第63页)艺术设计的本质,则体现在创造性、系统性、功能性、艺术性和经济性等几个方面。(荆雷)设计遵循的原则是:平衡,对比,重点,比例,统一。如果一份报纸要达到美感,让整份报纸看起来赏心悦目,这些原则是版面设计师需要掌握的技能。同时,这些设计原则也会产生不同的版面风格。事实上,20世纪视觉设计的风格变化,也投射到报纸版面设计中。字体设计对文章标题设计启发,招贴画设计为图片的组合处理提供了思路。而包豪斯所倡导的新设计风格,使报纸抛弃繁缛装饰,注重传达信息的合理设计,形成了简洁明了的版面设计风格。瑞士的国际版面风格,则形成了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但是相对而言,报纸版面的变革与视觉传达设计的流变并不是同步的。很长时间,报纸版面都固守老传统,当技术、市场、媒介竞争等诸多因素刺激报纸改变面貌时(蔡雯、甘露《西方报纸版面变革及其动因探析》,《国际传播》2002年第8期),新的版式便会从时尚而且实用的设计风格中产生。但是,很快新版式又会成为旧模式。与活跃的期刊版面设计比较,报纸版面的设计是不大跟随潮流的。但是每一种新的设计思想所形成的“技巧”,都会在报纸版面中有所呈现。报纸版面的信息分层

一方面,报纸版面作为报纸信息承载模式而存在;另一方面,报纸版面又作为报纸视觉风格的主要因素而存在。因此,报纸版面传递的信息也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文本内容传达的信息(或者图片)。这是报纸的主要信息内容,或者说是报纸的绝对信息内容,是显在的、明确的,能够被读者清晰确认的。报纸版面设计的目的,首先是使这类信息能够清晰地传达给读者,使报纸内容易读。

第二个层面则是隐藏在版面设计中的信息,这类信息表现为编辑对文本内容的处理方式:或强化处理某个文本内容(也可能是图片内容),或淡化处理某个文本内容,以含蓄的方式传达编辑对新闻内容的态度或者观点,是编辑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对新闻本身的挖掘。这类信息是隐藏的,读者不易察觉的,但会被潜移默化影响的。可以想见,这类信息内容只能通过报纸版面设计来实现。在具体操作上,就是头版新闻或头条新闻的安排,新闻图片大小的安排,标题字号的相对选择,文本框的处理,等等。

此外,版面设计本身还会传达出一些层面的信息。如果将报纸版面设计纳入到整个报纸的营销之中,报纸版面的风格与美感也是版面必须表现出来的信息,这是第三个层面。报纸的风格是报纸参与市场竞争后必须树立的目标。报纸是针对市民的晚报、都市报,还是针对专业人士的行业报?是轻便的小报,还是严肃的大报?针对性不同,报纸的风格也必然要表现出差别来,以便读者在瞬间识别、购买。

最后还有一个层面,是报纸版面设计的审美性,体现为读者阅读报纸时的情感愉悦,它表现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审美体验,或者翻阅时的吸引,甚至阅读后的留恋,等等。这个层面的信息,则更加隐藏不可见。

尽管后两个层面的信息是隐藏的,没有明确传达,但是对读者来说却是最直观的。这也是图像信息所具备的特点:模糊性与直观性。在报纸越来越厚、数量越来越多的今天,报纸的视觉传达日显重要,因此,报纸版面设计也更加重要。

现代报纸版面设计,需要统一传达出这几个层面的信息,美编既需要对编辑思想的领会与理解,还需要对报纸整体营销策略的把握与贯通,同时根据信息的灵活性,创造性地规范、设计每一个报纸版面。现代报纸设计的实质就是编辑思想与设计艺术的结合:报纸编辑中的新闻编辑理念,与艺术设计的创造性、功能性、艺术性和经济性统一在一起,最终形成每一份报纸版面的最佳形式。

数字时代报纸版面设计的理念更新

传统的报纸版面设计秉持两种理念,一类是专业理念,主要追求的是新闻的完善以及传播对受众的责任,传播的社会效果,传媒的权威形象;另一类是商业理念,主要以媒介的自身利益为首要的追逐目标,并以此来建构报纸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设计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商业用途吸引读者注意(赵鼎生,《西方报纸编辑学》,第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当报纸强调自身社会影响与地位时,版面设计更凸现第一个层面的功能;而当报纸更看重生存状态时,版面设计则提升了第二个层面的信息传递。

但是,这两种理念的构建前提是报纸的媒介地位。无论是专业理念还是商业理念,报纸从业者始终都没有放弃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的身份与地位。20世纪后期,电视的兴盛给报纸的生存带来危机,一场“重新设计”运动席卷美国报业,其目的是为了赢回流失的读者,坚守报纸的主流地位。进入21世纪,报纸再次与互联网碰撞。与电视不同的是,互联网兼有电子媒介与印刷媒介的诸多优势。电子报纸的出现,大有覆灭印刷报纸的趋势。报纸的媒介角色发生了改变,报纸最后的光芒在互联网的照射下慢慢消散。

莱文森在《数字麦克卢汉》中认为,当旧媒介逐渐被新媒介取代后,对旧媒体的使用会演变成一种带有怀旧色彩的艺术行为(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p210)沿此逻辑推理,阅读报纸将会变成一种生活态度或者行为,我们选择读报,是为了保有一种社会习惯,或者生活享受。那么报纸的设计,将不得不放弃作为专业的或者商业的理念,而转向一种审美的、风格的层面。如此而来,报纸版面中曾经最不被重视的隐在信息将逐渐凸现出来。

这是否就是说,报纸更强调设计的表现,或者说更强调版面的形式美?那种现代式的大图版面会走向更为极端的设计?恰恰相反,报纸或许会走向一种回归的表现,再次回到报纸版面设计的本质上——强调编辑理念与设计表现的完美结合。因为这种表现更能够体现出报纸作为印刷媒介的本质,这正是报纸与网络拉开距离的关键点。

报纸曾经为了应对电视的挑战,创造出电视风格的报纸(比如《今日美国》)。很长一段时间,报纸设计者都认为这是适应读者需要的设计,而读者似乎也认可这种创新。现在互联网又对报纸产生影响,报纸是否又要设计出一种网络风格的版面?遗憾的是,电子报纸已经率先拿下了桂冠,并且在信息获取的自由度上,电子报纸更是优势明显。

上一篇:三分钟高考的励志演讲稿下一篇:海门市德胜初中文明礼仪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