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

2024-08-20

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共12篇)

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 篇1

当今时代, 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感到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性。要摆脱我国落后面貌, 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事业必须培养和造就开拓型、创造型人才。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 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试验中, 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处理学好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我们认为, 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和能力二者密不可分。能力以知识为基础, 有了知识才能不断地进取, 有所创造;知识又是以能力为条件, 有了能力才能使知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政治课教学, 既要讲清概念、原理, 使学生理解概念, 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够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即能够运用原理分析、说明现实问题, 树立远大的理想, 立志为祖国四化而献身。知识和能力不可偏废, 否则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 我们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如果不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就难以在未来的工作中独立地获取知识, 就更谈不上从事创造性工作。

过去,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 不太重视能力的培养, 总是埋怨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差。究其根源, 就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过分强调学生知识的积累, 其结果知识只是贮藏在学生的大脑里, 却很少用它来使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

总之, 知识不等于能力, 智力应该等于知识加能力。政治课仅仅传授知识, 离开了培养创造性人才, 我们就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政治课教学必须注意两种能力的培养

1. 努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 问题就是矛盾, 矛盾到处都有, 时时都有, 找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预习提疑, 就是要求学生找出问题, 抓住问题的核心。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动力, 求知欲高的人能在别人没发觉问题的地方, 在已有公认解释的事实中提出问题, 他们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 他们对待一切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非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我们提倡学生积极提疑, 尤其保护建设性意见和独创性见解。

2.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注重学生自学培养, 在当今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 知识不断更新, 新型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门类应运而生, 需要解决的课题不断增多, 自学将越来越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因此如何教会学生自学, 使学生能够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 这是当代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我们从高一到高三始终狠抓学生自学预习这一环, 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学生预习读书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养成批判地阅读书籍的习惯。从中学阶段就注意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有助于学生将来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不断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三、改革考试方法, 把创造性思维纳入考试范围

考试是政治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但是, 我们现在的考试还存在很多弊端, 其中表现突出的是只考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忽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关的各种能力。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以至于答题搞统一模式,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受到严重束缚。为打破这种陈旧的模式, 我们在考试中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 检查学生的双基, 因为这不仅是进一步和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的基础, 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2. 增加小论文, 并把它作为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种论文能够考查学生洞察力、想像力、直觉力, 一事一议, 理论联系实际, 富有现实意义。

3. 在考试中, 不要求学生过分地迫求教师制订的“标准答案”, 允许和鼓励学生别开生面, 另辟蹊径, 以利于学生新观念的产生, 即使新观念还不完善, 甚至有错误, 也应持保护态度。

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 篇2

作者:叶巧蕊

于2017年4月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本文着重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发展问题和发展条件,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应用来分析当前教师应如何挖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大数据”,为以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作参考。

一、大数据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势

1、大数据的应用现状

当前的“大数据”概念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还比较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未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一些“大数据”的应用也未能有效地在教育教学中铺展开来,从而制约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2、大数据的应用优势

“大数据”全数据模式下的总体信息处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中的信息铺展面,并从样本的研究转向为系统化的总体研究。事实上,大数据的创新,将更为直接地剖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和现象,深化高中信息技術教学。[1]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大数据

1、教学资源数据

面向“大数据”,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时能够更加灵活、全面地汲取互联网信息,并通过开放的多样信息库,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同时,教师利用“大数据”能够建立起教育教学过程的数据信息分析,产生更为科学、全面的教育教学过程分析结果,形成自产型教学资源数据。这样,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既有了外部信息资源数据进行支援,又有了内部自身的教学信息资源数据作为支撑。这能完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数据需求,产生更加有益于教学质量提高的信息链条。

2、学生信息数据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学生自身的学习信息构建学生信息数据,动态地呈现学生自身参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即时性信息,这也是高中信息技术中所能够利用的“大数据”。这一类数据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状态、学习问题,还能结合当前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等,进行科学的个体性调整,及时产生综合全面的个体报告,让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信息数据。

三、大数据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1、利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教学(1)个性化教学

“大数据”能够构成基于学生信息数据的多维度动态化信息数据库,在这一数据库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接收到适合自身学习状况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弥补当前自身学习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大数据”分析当前学生完成项目需求的具体情况来构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施行针对具体学生完成情况而设定的教学。

(2)定制化教学

“大数据”构建的数据信息库,能够基于当前的综合信息给出较为精准的前瞻性判断,也为定制化教学和教学引导提供了可能。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被“大数据”技术进行积极主动的拓展性分析,并能够结合具体的信息处理感应拟定相关的定制化教学方案。这解决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固定标准、统一进度、时间有限、内容重复铺设和教学的发展问题。

2、利用大数据实现优质资源共享(1)构建免费共享的学习资源库

“大数据”一方面降低了资源库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引入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技术,在建设构成学习资源库时,就已经面向开源的数据源,构成了具有很高开放度的信息资源库,并在应用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的过程中,实现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和拓展。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也将作为学习资源数据库,构成免费共享的学习效果、学习反馈、学习研究模式的学习资源库。[2](2)实现多学科交叉的资源共享 “大数据”不只局限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更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发散到多学科交叉的资源共享中。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大数据”的信息处理,能够服务于多种综合学科的信息处理问题,如应用于数学统计、几何学图形化处理、历史资料信息索引等的建设,并在完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大数据”结合多学科的信息资料和数据资料,完成这些多学科交叉的资源共享,实现综合利用开发。

3、利用大数据打造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平台(1)构建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

作为接触开放信息技术学习的主要课程,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发展目标就是基于“大数据”构建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扩展开源的信息技术学习在线课程内容,通过共享,实现更为全面、强大、综合性高的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

(2)展开网络协调合作学习

“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应用为学生在线完成网络协调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今后,更为开放、全面、自主性高的学习模式将在开放性的网络教育平台基础上得以实现,学生将可以拥有更多类型、高层次的网络协调合作学习的机会。

4、利用大数据凝练学科核心素养(1)凝练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学生利用大数据创建的学习的平台,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索、不断探究的良好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运用“大数据”来校对学生的任务解决能力,实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实现教学评价

开放、全面、综合性高的信息反馈,能够促成师生更为全面、综合地完成对教学活动的评价,通过“大数据”的信息链条,构成更加平衡的教学关系,使教学活动中的知识能力转化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为高效。

综上所述,“大数据”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应用优势,能够丰富教学信息资源,并且有助于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生信息数据。“大数据”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促进个性定制化教学、提高优质资源共享、构建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平台的作用。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比较全面地生成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表现方面的数据,进一步为教学活动服务。因此,教师应科学地施行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大数据”的挖掘和使用。

参考文献:

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式方法

高中历史是一门知识丰富、贯穿古今的学科,教师要想教好这门课程,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及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教师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教授给学生该教的课程,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就算是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是教师应该遵循及追求的教学准则和教学目的。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他所提到的这些问题都是新时代的教师想提高教学效果最应采取及使用的几种方式方法,只有真正做到了以上几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

一、进行有效教学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1.教师的备课情况是影响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事先做好准备总归是好的。俗话说:“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地教授高中历史课程,其前提条件就是要在课前准备好课案,将科学的、先进的及有效的教学知识安排进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水平。例如,在讲高中历史古代史的时候,教师就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如按照时间、年代、事件等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由此让学生通过一层套一层的思考与分析来提高他们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查阅图书、收集资料等各种有效的方式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准备一些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知识点是尤为重要的,比如,教师在讲解英雄人物的桥段时,可以提前收集一些与这个人物相关的历史故事、私人生活等,要是有条件的话还可制作一个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更明了地认识该人物,由此达到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

2.注重课堂主体的问题

目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的课堂教学已成为了教育界的流行趋势,于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就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的核心任务,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个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在往年的教学中,大多数地区的教师在教学时都是以自身为主体来带动学生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思路与模式始终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积极性。随着改革的推进,教师就应该革除旧思想,发扬新规则。比如,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相关的知识点,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讲《卢沟桥事变》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一系列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将学生真正地带入到课堂中。

二、新时代下促进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方式方法

1.明确教学法,促进有效教学

首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个明确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基础与前提条件。由此,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确教学目标。其次,随着历史课本的不断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拓展学生的知识与完成教学任务联系起来。再次,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以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培养逻辑思维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任务来明确自身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以此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所以,教师不仅要像讲解课文那样以分析教学核心、明确教学任务为重点,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程知识,以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情感的方式来保障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以小组讨论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的有效性

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小组讨论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方式在教学中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予以解决。在讲课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案例或者是一些历史故事让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讲抗日战争这一段历史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划入不同小组,并为每一个小组分配相关的任务,让他们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摸索与分析,以调查资料与分析历史故事的方式对其加以讨论。当教师讲到相关课文的时候,负责这一组课程的学生就要将他们讨论的结果与了解到的情况在课上的前五分钟向全班学生及教师进行汇报讲解。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讲解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与修改。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还需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再次分析与讨论,此时就需要学生临时发挥了,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是高中学生学习内容及高考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现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在高中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并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程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由此,让学生在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里不断前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庄锡昌,李腾.人人都应学习世界文化史——访庄锡昌教授[J].历史教学问题,2011(05).

2.王永帅.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 篇4

一、高中音乐教学的独特魅力

音乐艺术是人类精神食粮, 聆听音乐是一种美好惬意的享受。音乐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 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一) 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增强审美情趣, 提升审美能力

音乐具有独特的美育功能, 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听一曲旋律悠扬婉转的曲子, 让思绪飘飞在音乐之美的梦里。音乐作品的情感之美, 让学生的情感被软化。音乐作品的旋律之美, 使学生的音乐兴致被激发, 音乐细胞会迅速增加。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意境之美, 在歌声中升华灵魂, 在激情豪迈的演唱中, 激荡心中澎湃的热血, 点燃追寻梦想的希望火把, 在音乐的感召下, 扬起对人生美好未来探索的前进船帆。这种独特的动感艺术之美, 只有音乐教学才能达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 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都会得到提升, 在音乐艺术的潜移默化中, 就会形成具有音乐艺术特色的人格魅力。

(二) 让学生在音乐艺术中释放压力, 蓄势休养, 轻装腾飞

在高中阶段, 学生的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 整天生活在茫茫的题海, 常常倍感身心疲惫, 身体和精神上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音乐艺术是释放压力的一剂良药, 能够有效地为学生驱赶疲劳, 放松身心。学生的身心得到释压, 就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提高学习效率, 有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在新的时期, 作为高中音乐教师, 在新时代背景下, 不能仅仅在对于符号、乐谱等进行学习, 如果只是简单地采用教唱的单调形式, 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这种心态持续发展下去, 就会影响其他科目地学习, 降低学习效率。

二、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途径探析

(一) 在趣味性的原则下选取适宜的音乐素材

音乐素材的选择是影响音乐教学质量好坏的主要因素。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 应该注重音乐素材的趣味性, 只有音乐素材具有趣味性,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 教师应该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创设恰当地教学情境。例如, 在进行肖邦钢琴音乐的学习时, 可以对周杰伦《十一月的肖邦》中的“夜曲”作为教学导入。在学生聆听音乐时, 教师可以介绍周杰伦的创作过程, 其创作源泉主要源于肖邦, 并且可以将肖邦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励志故事讲给学生听, 激发学生的情感, 引起对肖邦的认同感, 激发对肖邦及古典音乐的兴趣。其次, 为激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要使得音乐教学贴近生活和实际, 尽可能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来为教学服务。当然, 在选择流行音乐的同时, 教师也要注重民族音乐等其他乐种的介绍和学习, 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风土民情、地域风光等, 提高学生见识,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好铺垫。

(二) 新时代背景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高中音乐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融入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之中的同时, 学生接触的课外音乐就更加丰富了, 这就给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强的要求。作为高中音乐教师, 应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 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创新高中音乐教学途径, 那么该怎样提高呢?笔者结合实际, 以新时代为背景, 以多媒体技术为媒介, 分析如何创新高中音乐途径:首先, 基于当代高中生大都为90后大都具有往些年85后不具备的特点创新教学途径, 其次, 改变传统高中音乐教学的独立模式为多元化模式, 即教师将传统的主体地位变更为主导地位, 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为学习的主体, 以服务学生为前提, 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三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完善、美化、升华音乐这一门艺术课, 改善传统教学中的枯燥, 以新颖、独特、惊奇为亮点, 以文字、图片、影视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为媒介,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以下笔者结合实际, 以《灰姑娘》教学为例, 具体谈谈如何创新教学途径。

在传统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 当学习《灰姑娘》时, 我的课前准备主要有教案、《灰姑娘》的写作背景, 外加一把吉他和相关教具。在课堂教学时, 首先将简谱谱例在黑板上抄写一次, 再给学生讲解《灰姑娘》的相关写作背景, 并带领学生将谱子唱熟, 约15分钟之后, 用吉他对《灰姑娘》伴奏曲谱分段教学, 并巡回指导, 给予正确的评价之后, 一节课就差不多了, 最后布置作业就下课了。但这种传统的教学出现了不少的弊端,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学习热情有待提高, 主要是学生对这一传统模式大都习惯了;二是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少, 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三是学生和教师的沟通较少, 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教学上了。基于此, 当我校建立多媒体教室之后, 笔者对《灰姑娘》的教学创新了教学途径。首先, 同样是做好各项常规备课工作, 但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如《灰姑娘》的文本、音视频等, 在上课时进入多媒体教室, 这就改善了教学环境, 不再是单调的课堂;将多媒体课件插入多媒体播放系统, 每个学生面前展示出动态的画面和优美的旋律, 并将简谱谱例以文本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面前, 通过多媒体与教师的有机结合, 进而提高课堂的新颖点, 活跃课堂氛围,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有能力参与教师教学, 最后以小组形式让每一位同学上台表演, 在锻炼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氛围和质量。但笔者需要指出的是, 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 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并做到合理和谐化, 避免过度浪费教学资源, 也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情结, 这样, 既提高了教学质量, 创新了教学途径, 也给学生和老师在一定意义上减负。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在新时代背景下, 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该与时俱进, 高度重视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增强审美情趣, 提升审美能力, 让学生在音乐艺术中释放压力, 蓄势休养, 轻装腾飞, 在趣味性的原则下选取适宜的音乐素材, 在新时代背景下, 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高中音乐教学, 不断提高高中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廖文珺.音乐创新教学现状研究[J].大舞台 (双月号) , 2009.

[2]王胜.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 2011.

[3]徐霞.浅析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J].音乐时空, 2011.

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 篇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机构颁布了,而且将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怎样迎接这场语文教学的伟大变革呢?作者将自己对“选修课”的一些不成熟意见诉诸笔端,期方家斧正。

关键字:与时俱进的观念 加强学养积淀 弄清选修课的性质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和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课程标准》提出了选修课的问题。在本部分的第二个专题“选修课程”中,又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这说明,高中语文选修课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了,而且选修课本身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顾之川博士指出: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程可达14学分……选修课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设计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具体课程的名称可由学校自定。――这表明,过去由国家统编一套教材,全国学生共学一套教材的时代将一去一复返了。而且选修课本身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对于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中任意选修四个模块,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的10学会,共计可获得18学分;对于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系列,这样一共获得24个学分。”而语文学科的学分,则成为高等学校召生的依据。――根据先进地区的先进学校在选修课的尝试设置方面所获得的一些经验来看,语文教师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是不能置身于事外的。那么语文教师该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以迎接选修课时代的到来呢?笔者有如下的一些浅见,供商榷。

一、语文教师应该有与时俱进的`观念,密切的关注身边所发生的事件(包括文学、影视、音乐、网络及一切可能的信息来源),进一步的注意生活与语文的联系,让所开选修课富于时代的气息。这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要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也是语文教学本身的要求。很难想像,一个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如果不接触或不熟悉韩寒的《三重门》和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不了解网络文学《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及《沙僧日记》;不接触《大话西游》,他能走进学生的世界,给学生开设一门让学生感兴趣和喜欢的文学选修课。而且,我认为语文教师仅仅限于了解,还是很不够的,因为,此类作品本身是精华与糟粕互见的东西,如果教师不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是不可能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评价的。

如韩寒《三重门》,这是一部既引得中学生如痴如醉的作品,也引得社会各界为之侧目的作品。其精华部分自不待言,但是,就从在小说揭露的深刻性(钱钟书先生所揭示的人的婚姻与职业、人的生存状态、人性的盲目与混乱的深度,在中国现今的文人小说中,可能还处在无人能及的地步吧)和语言的凝炼上讲,《三重门》和它所刻意模仿的《围城》相较,确实是显得稚嫩了些。如果教师对《三重门》没有了解,那你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

再如网络文学,尽管它和传统文学有差别,但由于它具有文学的特质,所以也将之归类于文学,而且由于互联网的越来越普及,它的普及面也越来越大,尤其为中学生所喜欢。因此直面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不能忽视的问题。

当然,和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有其局限性,这是由于它写作的特点决定了的――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作者坐在电脑前边打边创作的,因此在结构和思想方面,肯定是不能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等作品媲美的(至今的中国文学,也找不出作品能和《红楼梦》媲美)。严格的讲,网络文学只能算是一种快餐文化。

但是作为快餐文化的网络文学,它能对现实生活作出快速的反映,其脉膊和时代一起跳动,时代性强;它在网络上创作、在网络上流传,能和读者作亲密接触,拥有的大量的青少年读者,而且不排除其它年龄段的读者;它利用了较新的语言形式,让聊天语言在作品里出现(比如《第一次亲密接触》),促进了文学语言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它直面了读者,让读者与作者有了直接的沟通,甚至可以让读者的意愿参与作品的创作,让读者在读书的同时能直接参与作品的创作等等优点,都足以让它具有强大的不容人所忽视生命力。

所以,尽管看惯了严肃文学作品的语文教师们面对乱七八糟的语言形式、稀奇古怪的故事情节可能会嗤之以鼻,但却没有理由不去关心它。因为,你的学生喜欢它,而且,作为文学的一种新的形式,你也没有可能绕过它。

二、语文老师本身应该加强学养积淀,让自己成为所开设课程方面的行家里手。这一方面是《课程标准》对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也是选修课本身对高素质教师的一种要求。

仅以“小说与戏剧”的课程构建与开发来说,《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的兴趣……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这就要求教师对古今中外小说、戏剧有较广博的阅读面,另外还需要具有关于小说、戏剧的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一个素质不高的教师是不能完成“小说与戏剧”课程的建设与开发的。

以我国优秀小说《红楼梦》为例――如果高中要开小说选修课的话,《红楼梦》应该是一个不可以回避的话题――我想。而一个语文老师如果不具备“红学”的基础知识,他是不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研究的,那么,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红学”的哪些基础知识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应该是必备的:

1.关于《红楼梦》的历史地位的知识,应该有以下几个要点需要教师了解:A、其钞本高昂的价值――当时在江浙一带大概卖到三十两银子一本(本人实未曾考证过三十两银子在乾隆年代价值几何,但想来应是中国小说的最高价格是比较贵的);B、有关“奈何烧杀我宝玉”的传闻;C.毛泽东将《红楼梦》与我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相提并论及“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谁就不算是中国人”的言论;和他认为这《红楼梦》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有观点;D.在毛泽东的倡导下,以批俞平伯为中心的54年的红学大讨论……当然可以作知识储备的决不止这些。

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改 环境教育 以人为本 高中人文政治教育 三观建设 学生性格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68-02

在当下高中政治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教师进行以人为本教学方案的优化是必要的,这需要针对高中生的个人心理进行分析,进行文化教育体系、心理培养体系等的协调,高中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文化教育,其更应该涉及到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保证其人生观念、社会观念、世界观念、价值观念等的树立。这些良好观念的培养,非常有利于学生以后人生及其事业的发展,从而满足高中政治的新教学需要,从而保证学生的思想的发展,保证其良好的人生观的树立。

1 以人为本教学含义的定位与延伸

(1)为什么要进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应用呢,这是因为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各种思想已经逐渐成熟,也就是高中政治的教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文化教育,而应该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保证其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等的树立。从而满足当下高中政治教学的需要。总的来说,高中政治教学已经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而是以促进学生思想发展,保证其良好人生价值观培养的途径,在当下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进行以人为本的人生观念的树立是必要的,这是其教育的主线,再进行学生的知识素质的培养,进行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关注,保证其丰富的人格世界的完善,以人为本,保证学生的独立人格的实现,从而保证其自立、自主及其自强。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高中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对良好政治模式的教学,可以保证学生良好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其社会经验的传递。从根本上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进行文明的传承,利用这种传承,保证人自身性格的完善,这涉及到文明的不断完善过程中。为了满足这些功能的需求,需要进行多种形式教育的协调,学校教育尤其需要注重这一点。不仅仅如此,高中政治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应该为这个目标而努力,这需要针对高中政治的具体学科定位进行分析,定位在思想教育、政治素质这两个关键词上。

(2)所谓的思想,就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思想道德教育定位,从而保证其进行人类道德文明的良好继承,保证其良好的思想境界及其道德的培养。从整体上说,思想政治自身就是具备阶级性的,在当下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进行思想政治课的开展,就必须保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的教育,保证其社会公德的加强,保证学生的良好世界观、人生观等的培养,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

(3)所谓的政治素质,就是政治文明,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功能,其包括着人类对政治文明的传承,保证其进行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保证其政治文明成果功能的实现,这是其独特的学科性,相对于其他的学科,政治学科具备更有特点的育人功能。

2 以人为本的高中政治教学体系的健全

(1)为了满足高中政治教学的需要,进行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方案的优化是必要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以人为本,这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理念。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转折期。高中政治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其良好的政治素质的培养,也要更加深层次的进行学生的生活、理想、需求等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重视的事情,保证学生的高中政治学习的良好开展,保证高中政治教学的民主化及其规范化。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习惯从学生的角度去进行问题的思考,要进行其特定时期的生活需求及其人性特点的分析。在进行引导式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保证其个性化、科学化发展观的树立。在政治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在课程设计环节中,进行多选择性、丰富性等的体现,保证学生的积极发展,保证其健康的发展。

(2)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的主体思想的树立,在人文化的教育过程中,需要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保证其良好的人身观的树立,保证其热爱生命思想的建立。这就需要政治教师以身作则,重视每一个高中生的培养,因为每一个高中生都是独立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有着自我的情感,教师需要充分的尊重学生,这种尊重是各个方面的尊重,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之外,教师都需要关怀学生的身心健康,理解他们的思想,进行彼此的心灵对话。

在当下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培养,从而更好的应对社会的较强竞争力,保证其精神上及其生活实践上的和谐统一,使其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才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真正魅力所在,保证学生对政治教育育人本质的了解。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励,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更快接受知识的能力,从而更有效的进行知识的接受,这就需要学生积极的进行自我学习及其自我完善。在当下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自我体验、自信、自尊、自律等。教师需要表现出对自己学生的充分赏识,保证学生的积极学习。

(3)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自身能力是有差异的,比如智力水平、空间想象力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特征,并且学生的自身也是存在差异的,这是学生的发展差异性。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政治教师,需要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开展,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平等发展,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需要进行学生的人格的遵守,进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特点的总结,针对学生的特点做好课程设计及其课外活动工作,保证其自身条件的发挥,保证其学习兴趣的提升,保证其自我潜力的发挥。

通过对课堂内容的丰富,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政治教师需要进行日常教学内容局限性的突破,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的课本内容,需要进行生活中的实例引进,实现教学知识及其社会实践的结合,毕竟,生活中的每一个新闻、活动都是可以成为教学案例的,从而有利于进行学生的学识的激发,保证其想象力的开发,保证其爱心的激发。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上述的应用环节,需要进行课本内部的人文精神的挖掘,进行学科知识及其人文背景的有效容纳,保证人文精神及其人文知识的有效结合,保证高中政治课堂教育的知识理论及其技能实践相结合,进行情感教育及其态度价值观的结合,保证教学目标的明确化,从而适应当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保证其综合能力的提升。除了本身拥有的技术技能外,人的诚信也不容忽略,所以应该在日常的政治课程教育中为其建立诚信意识,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诚信品质,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超出纯粹的知识把握,将其上升到一种精神教育领域。

3 结语

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政治以人为本教学体系的健全,更符合了当下高中生政治教育的需要,这需要引起相关教师的重视,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实践技能能力等的协调,保证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这需要教师形成与学生的良好人际关系,从而满足现阶段高中政治的教学需要,提升其应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军民.探析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J].学周刊,2012(6):81.

[2]孙伟.利用学科特点强化高中政治的德育功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12):91.

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 篇7

一、对物理教学内容时代性的思考

1.物理教学内容时代性就是指要将现代物理学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告诉学生

一般认为, 现代物理指的是从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性以来物理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先后在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海森伯、薛定谔、玻恩等多人的努力下, 创立了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经过近半个世纪原子物理、核物理的研究, 20世纪40年代人类掌握了核能的奥秘, 人类社会进入了“原子时代”。1916年, 爱因斯坦发表了用一种新观点来推导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的论文, 首次提出了受激辐射的概念。今天, 激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尖端科学研究、工业、医学、通讯、军事、艺术、教育、计算和日常生活。

2.物理教学内容时代性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基础物理学在高新科技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它对其他学科的促进作用

物理学的发展对现代科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物理学发展了原子能、电子、激光、计算机等实业部门。物理学在高技术领域的应用有:基因工程技术的发明, 使人类开始全面进入认识和改造以人类为代表的生命世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开创了人类智力解放的新纪元;商用核电站的建成, 开辟了人类开发和利用原子能的新时代;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 标志着人类的活动开始越出地球的限制, 跨入向太空进军的新时期。物理学的发展还促进了自然科学中其他学科的发展, 如天体物理、地球物理、化学物理、生物物理等众多交叉学科。

3.物理教学内容时代性就是要让学生体会用现代物理学的观点重新审视经典的物理概念与规律

随着物理学的发展, 经典物理学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在此情况下, 应教育学生学会以现代物理学的观点来审视经典物理概念与规律, 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经典物理知识。虽然从牛顿创立经典力学至今, 已过去三百多年了, 但是经典物理学的许多内容仍然是物理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例如, 质量是经典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物质的一个基本属性。在经典力学中, 质量首先被看作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量度。一个质点组的总质量被理所当然地看成是各个质点质量之和。但是, 在相对论中, 质量是与运动状态有关的一个物理量。两个具有相同能量E且沿相反方向运动的自由光子, 其总质量是2E/c2 (c是光速) ;而当它们沿相同方向运动时, 总质量却是零。因此, 从现代物理学的观念上看, 质量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但比经典质量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二、现代物理知识的教学价值

1.现代物理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 现代物理知识能够展现物理的内在美, 因为物理规律本身的简单、和谐和统一就是对于自然美的充分展现。例如,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实现了天和地的统一, 电磁场理论的建立使电、磁、光得以统一, 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发现则说明自然界整个运动的统一。通过对现代物理知识发展及应用的介绍, 可使学生意识到物理学是一门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学科, 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现代物理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建立现代物理思想和观念

科学上每一次重大的变革, 总是以科学观念、科学思想的突破为先导, 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在创造一个物理学理论时, 基本观念起了主要作用。”中学生由于知识所限, 许多现代物理知识无法接受, 但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接受现代科学思想、观念。但是中学物理教材中经典物理理论过多、现代知识过少, 只是体现直观的、经验的科学思想和实验的、逻辑的科学思想。如果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熏陶, 头脑中就会牢固树立经典物理观, 以后很难建立起现代物理的思想和观念。

3.现代物理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 批判精神的培养

在当前应试教育制度下, 为便于组织和对付考试, 知识的考查和学习往往以绝对化、标准化的形式出现。久而久之, 学生思想日益僵化, 唯书, 唯师, 只会继承不会创新, 只会接受不会否定, 迷信权威, 缺乏怀疑、批判精神。通过现代物理知识尤其是物理现象、规律发现历程的介绍, 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 篇8

语文学科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一直备受争议,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有明显的区别。其他学科更注重知识层面的理解与运用,而语文学科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品格的塑造,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那么,如何做到先学后教,实现高效学习,又不失语文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翻转课堂,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课型,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实施。

一、专题复习课———课前梳理,课内强化

专题复习课是非常适合翻转课堂,实现高效学习的一种课型。传统的教学是课堂上教师首先讲解复习某一专题的规律方法,然后给出习题,学生练习做;最后,要么教师给出答案,要么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和同学来点评。这样做是低效的。原因之一,一部分反应较慢、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在教师讲解规律方法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导致后面的练习也是低效的;原因之二,部分自制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以上问题就能得到大大改善。

专题复习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师首先要将所讲专题的规律方法录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课前观看。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随时将视频暂停,或者回放,重新观看。这样,不管接受能力强还是接受能力弱的学生,都可以完成课前自学。教师在微课的最后,会给出练习题,请学生自己去做题。

接下来在课堂上,学生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练习题,每个人轮流提出自己存在的疑惑,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果某道题大家都不会,就留下全班讨论。之后,为了加深强化,每个小组负责几道题,将题写到教室周围的小白板上,每个小组派代表给大家讲解,其他小组在听完讲解以后可以质疑补充。这样,学生不仅课前自学了,课上还讲解了,质疑了,整个过程学生都在动,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二、阅读与鉴赏课———课前把握,课内探究

对于阅读与鉴赏课,不能像专题复习课一样,只做题、讲题,而应注重学生的交流与表达、合作与探究、质疑与评价。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课前就应完成对课文的深度自学,把握文本;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合作、探究。

例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教师利用全自动录播系统录制了本课微课视频。首先用PPT课件出示几幅图片,分别是李逵、时迁和王英,让学生思考他们是不是被“逼上梁山”的,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接着教师介绍作品的背景,课件同时配有讲解;然后PPT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生词,要求学生查出读音与释义。接下来,学生再仔细阅读课文。在此过程中思考教师在视频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另 外 ,教师还给学生上传了电视剧《水浒传》第10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让学生观看。到这一步,学生已经完成了“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学习过程。

接下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思考题。6人为一组,轮流发言,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听取他人发言时补充自己的想法。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组派一名同学发表意见,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和质疑,全班展开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做适当点拨与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人格塑造。

三、文言文教学———课前发现问题,课内质疑检测

相对而言,文言文教学更注重知识的掌握与积累。对于这种课型,实施翻转课堂,学生在课前就完全可以达到对知识的完全自学,并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要进行的就是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进行自学检测。

如教学《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师录制本课的微课视频。在视频中,教师首先通过学过的一首与庄子有关的诗《锦瑟》导入本课,引发学生进入情境;再简介庄子的思想及相关故事,如鼓盆而歌、涸辙之鲋和视钱财如粪土等;之后讲解“逍遥游”的意思以及本文写作背景;播放《逍遥游》的范读,让学生在听的同时,注意正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语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在PPT课件中,教师出示每一段应重点掌握的词语、句式及其他文言现象,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最后,教师将答案给出,请学生自己去核对。这样,学生基本完成了课标中对文言文教学要求的“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在课堂上,教师导入课文学习以后,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利用微课学习后,还没有弄懂的知识点。学生轮流发言,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其他同学帮助解答,每个小组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由全班讨论解决。

E时代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初探 篇9

一、互联网英语教学资源的优势

(一) 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 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双向的沟通。老师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 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曾经观看过广州实验高中老师的英语公开课, 地点是在电子阅览室, 主要方法是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伟大的女性”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 并就自己最尊崇的女性情况在网上编辑, 小组进行讨论, 修改后汇报互评, 老师在期间起到指导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新颖活泼, 让人印象深刻, 能够提高学生自己的英语素质, 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资源丰富, 信息量大

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 各类网站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 尤其是能提供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 如英语阅读网站、英语听力网站、英语写作网站、趣味英语网站、英语教学类网站、综合类网站、英语教学论坛、英语教学期刊等等, 各类英语学习资料和软件可以免费下载, 如“洪恩”口语训练软件、听力训练软件等, 使学生在“人机交互”的环境中学习, 加大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总之, 网络环境支撑的英语教学, 信息量大、方法多样, 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不足。此外, 在校园网上, 网络教学软件可以存贮大量的英语教学信息, 并可按英语教学所需把有关的图片、录音、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等英语教学素材库, 能让师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英语教学信息, 在无限的空间内搜集广泛的英语教学素材, 从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三) 为英语教学提供了鲜活、真实的语言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满堂灌”, 还是“讲练结合”, 都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厌倦的感觉。而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 将声音、影像、文字及动画等多种教学媒体集合在一起使用, 使授课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教师能利用教学软件上的内容, 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需要, 获取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料, 还可以更方便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获取帮助。

二、教师在网络条件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运用互联网展开英语教学, 信息时代的英语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充分发挥如下作用。

1.下载资料, 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要培养敏锐的信息触角, 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认真筛选、下载、整理, 按教学需要编辑成听力、阅读、写作方面的练习, 作为教学上的补充。通过超链接的形式放在网络课件里, 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就能直接进入相关内容的学习。

2.促进网络自主学习

教师还是一个促进者, 帮助学生减少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为学生创造条件, 使他们通过语言的实际运用来学习语言, 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手段, 组织、动员和激发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交互活动, 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编辑成具有交互功能的阅读理解, 完形填空, 任务型阅读,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3.参与网上交流, 进行教学研究

在过去, 教师的研究教学工作受到资料短缺、信息陈旧的限制, 观念往往滞后。现在, 教师通过互联网, 阅读下载英语教学研究期刊, 参加英语教学研究讨论组, 跟踪国际英语发展的最新动向, 学习和研究新的语言理论和教学手段。

三、网络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缺少必要的监管。

网络上信息若没有必要的筛选和加工, 将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破坏教学的正常进行。高中生虽然形成了一定的是非价值观和判断力, 但因年龄阅历的关系, 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诱惑和误导。因此老师要全程参与要走到学生当中进行帮助和指导, 及时了解学生的反应。

2.网络课件的设计尚有很多不够完善方面, 比如内容还较为单一, 不够实用。

网络课程软件的一些功能没有使用;课程设计对优等生和劣等生的针对性还不强;教学情景的真实性还不强。同时, 由于当前计算机人工智能程度的局限性以及学生操作技术能力的不足, 导致人机交互的水平较低。此外, 因为网络稳定性等问题有时导致交流障碍, 等等。

3.网络课室的多媒体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些学生仅满足于课后练习的完成, 较少利用网络多媒体训练听说译的能力。师生都还没有充分认识和发挥网络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尤其是网络交互的优势, 从而使学生认为使用网络课件的过程与传统上课的过程没多大区别, 网络的无与伦比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摘要: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拥有很多优势, 提高了教学的艺术性, 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条件, 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但是也有其弊端。

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 篇10

关键词:高中教学,信息技术,有效性,途径

一、 引言

鉴于基本国情, 我国的信息技术起步比较晚, 水平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我国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随着经济发展, 技术不断更新,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 信息技术是必备的生存技能。高中阶段是人走向社会的起步阶段, 如何加强管理,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缺乏健全的理论指导, 教学体系并不是很完善, 硬件支持不够到位, 计算机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 教育部门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投资力度不够。教师队伍不够强大, 师资力量相对来说非常薄弱, 课堂教学还停留在老师简单示范、学生自由发挥的呆板模式, 很难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引导。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计算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对计算机知识认识不够到位, 大多停留在“玩”的层面, 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系统化学习。

三、提高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 提高认识, 拓展素质培养的全新思维。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可以启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考, 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迈向社会以后, 要想顺利地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拥有前瞻性的眼光, 紧紧跟随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抓住学生学习的黄金年龄, 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帮助他们形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步印象。

(2) 完善教学体系, 开创教学与研究的新局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深度挖掘, 不断开创教学新模式, 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扎扎实实推进工作的有序开展。注重团队协作, 开展互助式合作教研教学方法, 进行集体备课, 及时沟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 分层次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不断改进, 谋求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3) 吸引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跳出教材的框架设置引起学生话题的教学重点,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其产生动手操作的欲望。比如说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进行漫画创作, 表达自己的看法。

(4) 结合实际教学, 增强信息技术的实用性。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意义的课,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将理论合理地进行实践验证, 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对学生智力有很好的开发作用。比如在学习Excel表格的时候, 可以设置情境教学, 课堂上征集学生祝福生日的方式, 由他们提到的方式导入传统生日贺卡, 然后告诉学生还有一种电子贺卡非常能够代表个性, 并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的贺卡。

(5)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 肯定优点的同时找出自身不足, 看到与他人存在的差距, 弥补成长过程中的缺失。教师可以建立一个系统, 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创新、学习成果、自我评价等, 做成网上课程评价体系, 挖掘学生潜能全面提升素质教育。

四、 结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现在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 在走出校园迈向社会之后实用性就会越来越凸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手段不同, 要跳出传统思维,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确立富有时代气息的独特教学方式。让信息技术教育切实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为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并在实践中探索研究适合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智.新课程改革前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对比研究J.考试周刊, 2011 (6) .

[2] 谢洪.浅谈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J.新课程 (教师) , 2010 (5) .

论高中历史教学时代性的体现 篇11

关键词:课程现代化 时代性知识 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61-02

“课程现代化”是指适应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使课程的现代性不断增长与发展的动态历史过程,体现了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人们对时代精神的追求。

时代性知识指反映特定时期尤其是当代民族文化精神风貌和物质产品新成就的内容,是课程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亦是辅助学生迈向未来“可能生活”的桥梁。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体现时代性的意义:

历史教育的价值在于鉴往知今,更好地认识现实;在于预见未来,更好地立足现实。历史教学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历史与现实社会生活、时代发展主题的联系和统一上。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言:“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历史课程的内容是时代发展留下来的历史烙印,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发展特色。只有不断保持课程内容鲜明的时代性,才能充分体现历史教育对人文世界终极关怀的价值。

近年来,历史学研究的基本发展趋势,就是一个不断“放宽历史视野”的过程:在历史研究的视角上呈现了从“自上而下”看历史向“自下而上”看历史的过渡,在研究模式上呈现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的范式转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要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和未来人生道路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有合理的认识和判断,对自然问题、社会事件和人生问题具有自己的见解,成为有主见、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

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将课程目标设定为养成科学的历史意识,使学习内容反映社会进步与史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新成果,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语言注入时代气息,课程评价适应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通过关注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树立全面的课程资源观,注重从学生的生活背景、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等方面对教材加以拓展、延伸和补充,深入挖掘既有知识的时代意义,赋予其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崭新内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探讨问题,把爱国主义教育、人格品质培养及科学历史观形成相结合,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树立终生学习理念。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体现时代性的尝试:

我在进行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课的教学时,于导入新课部分展示了周总理的照片与对联“求同存异,万隆措辞千古绝唱”“顾全大局,千兴句酌百世流芳”,并配乐欣赏由温总理诗词谱曲而成的北航校歌《仰望星空》,学科综合,温故知新,从现实回归历史,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历代领导人深谋远虑、不懈求索的外交智慧,与脚踏实地、寻求突破的外交策略;在小结部分则引用了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阐述的新时期外交理念“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平共处、互利共赢”、“求同存异,和谐世界”,以及2010年世博会上海合作组织馆门前的对联“与邻为善,谋求安邻富邻睦邻新型国家关系”“以邻为伴,携手共创共进共赢广阔合作前景”,从历史再回归现实,首尾呼应,帮助学生理解外交政策的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可以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力,使感知更清晰、记忆更牢固、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拉近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深具时代性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高涨情绪,以愉悦的心情积极学习和思考。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双线结合,贯穿始终的形式将众多的历史事件与政策调整联系在了一起:一条明线——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历史的生命力体现在无数细节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正式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时乔冠华、黄华两位团长的开怀大笑,美国总统尼克松引用毛主席诗句“只争朝夕”作为自己著作的题目,“小球转动大球”的试探之旅“乒乓外交”,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巧秒遁身”的旋风之旅“波罗行动”,中美两国领导人“改变历史”的破冰之旅“跨洋握手”,毛主席赠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楚辞集注》……本课中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历史细节,将突显时代性的精采瞬间永远定格,点燃了思维的火花,唤醒了生命的情感。

问题的选择与设置是否合适与妥当,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本课教学中,我先后设计了一系列体现特定时期时代性特征的问题。例如,“新中国成立时为何不能立刻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的阶段特征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在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美国日益受到来自何方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正深陷哪场战争的泥潭?”“20世纪70年代,中国寻求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是什么?”“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等等。通过分层设问,逐步引领,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背景与时代特征的理解,对历史作出时代的解读。

本课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对中日关系的认识。进入21 世纪后,中日政治关系愈趋紧张。中日两国同步进行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内,中日双方相互好感度明显下降。受钓鱼岛撞船事件和福岛核危机影响,中国公众对日好感度为28.6%,比去年下降了近10%。;中国学生、教师对日本印象好的比例为43.1%,而去年为45.2%。历史问题仍是阻碍中国人善视日本的第一要素。调查显示,74.2%的普通公众提到了日本曾经侵略中国,而更有86.1%的学生群体提到日本未正视侵华历史。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我们的历史教育有很大的关系。“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等事件确实是中日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但毕竟不是近十几年来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的主流。尽管好感度下降,但中日关系重要仍是双方共识。中方调查结果表明,83.1%的普通公众和88.6%的学生教师认为中日关系非常或较重要。而日本方面,77.6%的公众和98.0%的知识分子认为中日关系重要或较重要。历史课程,应该做到“以史为鉴”,但绝对不能仅仅限制在“不忘过去”上,更重要的是立足过去和现在,展望未来,加深了解和沟通,而不是增加仇视和偏见。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着力突出了对中日关系正常化后双方高层互访、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友好往来事例的介绍,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中日关系的主流。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和对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是历史学习的两个重要维度。有机整合时政热点是建构历史和现实之间桥梁的重要方式,可使历史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感。在“新时期的外交调整”教学中,我列举了维和行动、索马里海域护航、负责任的自主减排承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和平使命—2010”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等近年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与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做出努力的认识,树立做自尊、自强、自信、自豪,真正负责任大国的理念。

国际理解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使命就是使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认识到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而且相互依存。”在本课最后,我展示了国际七三学社主席陈恩田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写的巨匾《沁园春·和谐世界》,与学生共同观看视频《世博神话》,从中感悟中国2010年“世博外交”丰富的时代内涵,加深对创建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理解。

总之,历史是一门使人明智的学问。要使学生做到真正“通古今之变”,需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特别关注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贯通,通过突显时代性,使学生从历史的探究中感悟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不断推动历史课程现代化的深入。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 《论课程现代化的四个层面与时序模式》[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6期,第97页。

[2] 李大钊 《史学要论》,《李大钊选集》[A],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94页。

[3]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2011年研究报告》[R]。

[4] [意]贝奈戴托·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 [法]埃德加·富尔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 篇12

一、整合的基本方式

1. 整合的基本方式可以有两种

(1) 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教师和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分别进行教和学。首先,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 决定以多媒体呈现哪些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 (或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源) 进行个体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 并利用多媒体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最后, 师生一起进行评价、反馈。这一过程, 多媒体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可表示为:

例如:鉴赏一首古诗

传统教学流程是: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教师组织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巩固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对古诗的理解, 学生是抽象的、粗线条的。多媒体与阅读教学整合后, 学生可以自己操作, 既可以上网搜索前人观点, 又可以利用BBS, 共同探讨古诗中涉及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感情;教师也可以利用BBS展示自己的观点、思维的角度和内容等。这种直观、动态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省时、易懂。

(2) 多媒体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拓宽知识面, 通过校园网、因特网等平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 将所学知识与个人体悟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整合方式很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比较适合研究性学习。教师只需对学生的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以及研究的方法进行一般性指导, 至于问题的形成、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则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其教学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二、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1. 主体性与主导性兼顾原则。

新课程要求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不可放任自流, 应依据教学规划, 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自主选择认知工具、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伙伴, 进而体验、感悟、发展。

2. 目标性原则。

使用多媒体是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的, 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相关能力。教学过程中, 始终应关注课时目标, 不能为了形式多样华丽, 而不顾及教学效果, 忽视了多媒体在教学中只是辅助工具或资源载体这一特性, 喧宾夺主, 将语文课变成了多媒体课。

3. 活动性原则。

将多媒体整合进阅读教学活动, 使学生对于上机操作、搞课题研究等活动有了更高的兴趣。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围绕教学目标, 采取多种形式, 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学习, 在学习中成才。

4. 开放与传统相结合的原则。

开放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开放, 是相对于传统、封闭而言的。思想上, 教师不等于权威, 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内容上, 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 渠道更多, 范围更广;学习方式上, 不局限于课堂, 不依赖于教师的传授, 途径更多、更广。甚至于, 结论也不一定是千篇一律, 应该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但开放决不是无限制的开放, 仍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 语文阅读教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传授知识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下, 如果能将多媒体巧妙整合进教学活动, 必能展开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郑有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刘利.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B/OL].http:/www.docin.com/p-159419429.html.2012-9-3.

上一篇:沟通障碍下一篇:智能电能表校验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