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时代感悟

2024-08-08

语文教学的时代感悟(共6篇)

语文教学的时代感悟 篇1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 尽管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 但“语文课到底该是什么样”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 教学活动多为成绩疲于奔命, 而作为教师, 却也为不能更多活跃课堂发掘学生的潜能而扼腕叹息, 作为教师, 不能脱离学生成绩的指挥棒, 却也为学生们因此闭塞于相对狭小的思维空间而困顿郁闷……更对于如何通过教学活动留守我们的母语, 对于如何通过教学平台坚持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 或有所思, 归纳所想, 或有体会。

一.语文课应该是踏实的。

语文教学不可能不带一丝的功利, 教育的使命, 中考高考的检验, 上级的评判, 家长的期盼等等诸多因素, 使我们语文教师不能不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分数。但这也恰恰决定了我们更应该带着一颗不功利的心, 去踏踏实实地从识字、写字、读书、背书、训练、写作等各个方面一点一滴教会学生积累、做人。要问收获, 先问耕耘, 教育教学没有终南捷径, 唯有耕耘———有韧性的、有规划的、有目标的耕耘, 我们才能在金秋时节, 在东篱之下悠然地采菊。是的, 语文课要培养的不仅是人才, 也更应是能担当起传承中华文化血脉的合格的公民。

二.语文课应该是诗意的。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我的课就着力追求这样一种境界, 使学生跟随这我渐入文章之佳境, 翱翔于教材提供的审美天地, 与种种高尚的思想接触, 跟诸多高尚的人物谈话, 不知不觉之间, 思想、情操、意志、品格受到熏陶和感染, 逐步培养起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是一种何其诗意的课堂啊!

语文课堂上, 教师就应该用燃烧的激情, 用丰厚的文化积淀, 用一颗诗人般敏感的心灵去点燃课堂, 引领学生渡向知识的彼岸。创设诗意的课堂, 必先锻造自己为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 语言优美, 才华横溢, 风趣幽默, 淡定优雅。诗意的语文课堂必情景交融, 自然流放, 师生融洽, 兴趣盎然, 或如高山流水般一泻千里, 或如春雨般润物无声。

三.语文课应该是博大的。

特级教师韩军说, 制造假冒伪劣的物质产品, 会害人性命, 那么制造伪劣精神产品, 如课堂上、作文里、口头中, 言不由衷、鹦鹉学舌、胡编乱造、伪抒怀、假抒情, 就是从精神与人格上, 奴化人, 毒害下一代。语文教育的博大不应仅仅体现在它尽得祖国语言的精髓, 饱览世界文化的风采, 更应体现在它的真实、自由、个性, 这也必定是做人的根本。语文课堂上我们不要教唆孩子说“神的话”———假话、大话、套话, 也不放任学生说“鬼的话”———自私、冷漠、仇恨的话, 而是要鼓励学生说“人的话”———真实、自由、个性的“人性”之话。

语文教师应守住语文课的三尺讲台, 坚执于精神真实、自由、丰盈, 师生同说真心话, 人人自由思考, 独立思考, 言而由衷, 保持个性, 洗尽铅华, 回归教育的人文之本。如此, 语文教育之树, 才能枝繁叶茂, 历久常青。

四.语文课应该是智慧的。

曾有幸倾听过特级教师韩军的示范课, 其顿挫抑扬的吟诵, 其巧设玄机的课堂设计, 其循循善诱的引导, 其与生同乐的天真……无不让人拍手叫绝, 这些看似信手拈来的课堂之趣, 哪一点不是教师的多年历练和苦心经营的智慧呀。韩军老师的智慧, 是课下对教育的痴迷与探索, 是课堂上对自身和学生的一种解放, 是一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气与洒脱。作为语文教师, 或许一生我们都只是默默无闻地耕耘, 无人喝彩地收获, 但我们却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五.语文课应该是温情的。

正如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教改新星王君以的题为《培养平民情怀, 铸造健康人格》演讲所感染我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是多么需要剥开冰冷的物质外衣, 去相互展开心灵, 捧出温暖与呵护。

北大教授曹文轩说:一个初涉人世的少年, 一落笔, 就满纸苍凉, 很孤独很颓废很绝望很仇恨, 仿佛受了莫大灾难与折磨的样子, 仿佛这个世界虐待了他丢弃了他。更如王栋生说:以叛逆为个性, 以另类为时尚, 以晦涩和忧郁为流行, 人云亦云, 东施效颦……现代中学生, 不理解苦难, 就不可能体验真正的幸福。教材本身就是一部呈现人生苦难的长卷, 我们语文教师有必要借助经典, 让学生触摸真正的人生苦难, 为学生认识生命开掘通道。这样的关注, 必将真正地拨响学生的心弦, 播撒善良纯真的种子, 涂抹人生最温暖的色彩。大家范增先生CCTV开讲书画人生, 感悟更多的也是情———温情!

语文教学的时代感悟 篇2

——郭明义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耳熟能详的歌词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承载了几代人的深厚感情。曾几何时,雷锋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有多少人将他的日记反复捧读并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而新时代下雷锋距离我们到底有多远?这个疑问,有人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雷锋精神没有走远,就在我们中间。这个人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内涵,他用无私奉献三十余载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他就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的一名公路管理员——郭明义。

一名普通的矿山公路管理员能用三十年的坚持谱写出自己不平凡的一生,让我们深受感动和教育,同时也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学习郭明义精神,首先为之震撼的是与他有关的几个数字。郭明义自担任公路管理员以来,每天上班提前两个小时,15年累计献工15,000小时;郭明义16年内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特困学生180多人,捐款总额达到了工资总额的一半之多;20年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液的十倍多,是当之无愧的献血模范。一本本鲜红色的献血证,一张张被他资助学生的笑脸,一面面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的的锦旗,这些都是郭明义长年累月坚持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的生动写照。学习郭明义精神,感动于他不仅仅是一个人在无私奉献,更感动于他以平凡但高尚的行动带动了更多的人去奉献。他曾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组织了10次大规模无偿献血倡议,成立了鞍山第一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以及郭明义爱心联队等组织。郭明义说过“这样去做事,就像父母抚养子女、儿女孝敬老人一样,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动机和缘由,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一句很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简单却不平凡的道理,把无私奉献当做天经地义,舍小家、顾大家。越来越多的人被郭明义的精神所感染,体会到不仅要做到独善其身,更要学着兼善天下。这是一种大爱精神,这对于社会风气的改善,对于增强人们的奉献精神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更是在新时代下对雷锋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学习郭明义精神,要学习他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以“最好”作为自己的承诺,不论是从汽车司机到车间团支部书记,从矿党委宣传部干事到统计员兼人事员,还是从英文翻译再到现在的采场公路管理员。每一个工作岗位他都努力做到了最好。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对事业的无限执着和热爱,也是对党忠诚、高标准严要求自己的最好例证。郭明义说过“对工作对社会有怎样的态度,就会有怎样的行动和付出。我始终觉得自己能回报的还是太少,必须尽心尽力、不留遗憾。”学习郭明义精神,我们就应该学习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年轻的我们更应该踏踏实实的工作,尽力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付出、多做贡献,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

时代呼唤“郭明义精神”,时代需要“郭明义精神”,人民警察队伍中需要涌现出无数个像郭师傅一样的“郭傻子”。为了国家的安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地耕耘,做好新时期的人民公仆,为我们的警徽增光。人民警察需要学习“郭明义精神”,将“爱的奉献”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祖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将郭师傅身上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宝贵品质用在处理与群众的关系上,“警民和谐”的果实定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我们广大人民警察需要以“郭明义精神”为方向,践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为警誓言。

做为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榜样就在身边。榜样的力量又是无穷的,相信在“郭明义精神”的感染下,广大人民警察的道德情操又会有一个新的飞跃。做为新时期的人民警察,需要“郭明义精神”,这种精神将会为金色盾牌增添光彩;人民警察需要将“郭明义精神”继续传递下去,让人间充满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的气息。

语文教学的时代感悟 篇3

一.生活的回忆

铁凝, 用“朴素”、“醇厚”、“深沉”回忆三十多年前一段下乡经历, 用“感同身受”概括对文学的认识。从她的“三垛”《大浴女》《笨花》等颇具影响力的作品来看, 无不体现了她对文学创作的诠释:“用细腻的笔触慢慢拭去现实的表层, 呈现出迥异于我们日常思维中的小人物群体, 这些小人物的精神世界则一次次冲击着我们先前存在的思维框架”。

三十年前十八岁的铁凝第一次投身乡村, 因“炫耀”“十二个血泡”, 引得当地的姑娘哭了, “她觉得她们手上有泡是应该的, 而我们是不应该到乡村来弄满一手血泡的。”。

当下处于“传统被解构, 经典被抛弃, 时尚被追捧, 流行风行四方;而独立、自由、充满想象和激情的大学人文精神处于失魂状态”的新生代, 能否理解“十二个血泡”对“我”的意义?能否体会当年“素英”对“我”的心情?能否感触作者那颗渐渐平和的“普罗大众”的心?这些“能否”, 指向欣赏文学必备的一种感同身受的心理。

作者当时“炫耀血泡”所表现的自怜自惜, 跟《小时代》中被个人情感所扰的小资的心境极为相似。但当作者反观素英, 发现她纯朴得没意识“我”的矫情、善良得没“一点怨毒”时, 作者懂得了“那些醇厚的活生生的感同身受”才是“我生活和文学永恒不变的底色”。

试想, 如果“我”在今天的“小时代”遇到“素英”会如此平和吗?《小时代》中的时尚女性尽管也有纯清与理想, 但更显张扬与赤裸, 比起熟知的中外文学经典形象, 显得浅俗了些。“‘过分物质化’和‘手法不专业’是《小时代》最受诟病的一点”[4]使之成为时代病而远离经典。

二.精神的滋补

文学的眼光用文学滋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荒凉”时期,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扉页两句“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 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 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滋养了一颗卑弱的心, 使之迸发出“一种冲动, 想要去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这种来自阅读经典的共鸣, 起初可能是一种浅共鸣 (冲动) , 日久的阅历和经历才催生共情后的反应———深共鸣 (灵魂共鸣、理性共鸣) 。甚至非现实主义的魔怪主题, 也“为我当时狭窄的灰色生活开启了一个秘密的有趣味的、又不可与人言的空间”。

不管身处“大时代”或是“小时代”, 对于心有所想者定有收获, 只要能与作家作品感同身受, 定是得到珍贵的精神滋养。

三.人性的关照

文学, 即人学, 铁凝“在她的很多作品中贯穿着对人性的美的抒写”。当人类所有行为都能关照未来, 尤其是作为媒体灵魂工程师的作家、导演和教师, 那就是文明大境界的到来, 即教育终极目标的实现。

文学总是将人性的美与丑展现给人看, 而“欣赏郭敬明的年轻人, 实际上并不懂得什么文字是美的, 什么作品是有内涵的, 他们的欣赏已经被毒化了”。

从作家及常人的成长历程来看, 青春期的阅读是一辈子的阅读。奉劝沉浸在“小时代”光怪陆离的幻象中的人们用经典滋补, 借文学这盏长明灯点亮人类永恒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曾凡.文学的当下意义.人民日报.中国作家网

[2] .王利芳.小人物精神重估中的探询——铁凝近期城市凡人系列研究[J].科教文汇, 2007, (3) (上班月刊) :163-164

[3] .吴晓东.当文学经典正在远去[J].教育旬刊, 2009, (2) (中) :61-62

[4] .李丽.“小时代”口碑两极分化影评人称“烂”粉丝赞好.羊城晚报.中国青年网

[5] .李旺.从《笨花》看铁凝文学上的突破与发展[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76-78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心得感悟作文 篇4

武汉的美,美在无需雕饰的外表。黄鹤楼,一座被文人墨客咏唱的著名古建筑,站立在蛇山之上,眺望着点点屋檐和滚滚长江;每天早晨5点钟,雄伟壮观的长江大桥已是车水马龙,一条条桅杆撑起了这条长达1公里的“巨龙”;杭州有温柔委婉的西湖,而武汉有眉清目秀的东湖。坐落湖畔,迎接你的是鱼儿的欢快蹦跳,柳荫的窃窃私语。到了夏天,豆大的露珠点缀着荷塘,放眼望去,红绿相映,相得益彰,别有一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情趣。

武汉的美,美在诗情画意的故事。李白在黄鹤楼上送别友人孟浩然的故事广为流传。李白一袭长衫站在长江边,远眺那风平浪静的长江水,看着木舟上渐行渐远的友人,心中感概万千。最后,那白帆消逝在水天相接处,心中怀着无限惜别之情。再看那“高山流水”中,俞伯牙和钟于期那比长江还长的友情,更是让人惋惜。钟子期的死让伯牙绝弦,再无知音,悲痛不已!

武汉的美,美在儒雅优美的诗赋。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无不被这座城市所熏陶,留下千古名句。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还天际流”的惜友之情;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赞美之情;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报国之情……让武汉的文化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武汉的美,美在荡气凛然的气概。除夕夜,我们在家里过年,武汉却把自己关在一座孤城中,只为不让病毒再扩散。哪有什么现世安稳,只不过是有一群人在帮我们过关。大年初一,全国多支医疗救援队和部队系统奔赴疫情一线。也许你认为武汉的夜是黑色的,但其实,武汉夜里有光。很多人都在鼎力守护着这座城市,疫情面前,他们不退!钟南山院士已84岁高龄了,但仍帮忙救助病人,甚至说出“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的感人语录。这些点点滴滴,武汉不会忘记,中华儿女不会忘记!

语文教学的时代感悟 篇5

培训别具特色

一是方式新颖。

专题讲授、现场教学、互动研讨“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 别具特色。讲解者不是坐而论道, 而是放在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中加以分析, 放在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改革开放的主战场、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让学员去感悟、去认识。课程设置新、范围涉及广, 聚焦当今发展中的高端和热点, 每一次听讲都有新的收获。可谓知识在课堂讲授中拓展, 思想在现场体验中升华, 认识在互动研讨中深化。

二是内容实用。

全部课程分为三大专题模块, 各有侧重点和针对性。“党性修养和廉政建设”, 重在使学员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时刻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使命和职责, 只有牢固树立忧患意识、风险意识、防范意识, 才能居安思危, 长治久安。“宏观经济形势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旨在让学员充分了解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政治发展形势, 既要掌握中国, 更要把握世界, 把我国的经济政治放在国际大舞台、大背景下, 让学员去观察、去比较、去思考,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尤其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是每个财政领导干部都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既放大了视野, 拓宽了思维, 又激发了责任感和使命感。“领导力提升”, 重在让学员规范领导行为, 掌握领导艺术, 提高领导能力, 确保工作顺畅。一个领导者或管理者, 学会领导职工, 学会说服他人, 学会化解矛盾, 学会启发、激励、促进干部职工成长, 在当今利益无处不在、风险时刻伴随、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的工作环境中, 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三是现场精彩。

几次现场教学, 无论是考察“一大”会址, 还是情景模拟, 场场精彩, 处处受益。如“媒体沟通情景模拟”, 是旨在锻炼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应对社会舆论的客观环境和要求, 如何增强重视新闻舆论、重视舆论引导, 如何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此次模拟现场体验, 既是舞台又是练兵场, 大家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检验和提高, 令人眼界大开, 感同身受。

学习感悟良多

此次短期学习培训, 受益匪浅, 感悟良多。

一是要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 作为领导干部, 必须要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回顾前30年的发展, 我们之所以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就, 就是因为我们打开了大门、敞开了胸怀、放开了视野, 向世界学习, 与国际接轨, 同全球竞争。在新一轮发展中要实现经济的转型、提升、跨越, 仍然要了解世界大势, 熟悉国际规则, 把握国际动态, 在国际经济政治大背景下, 谋划工作, 推动工作。这是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形势”专题的根本要义。

二是要有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今天, 我们要赢得民族复兴, 实现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无疑需要一大批新时代的精英和中坚力量。作为财政领导干部, 就要勇担这个责任。虽然今天的现实不要求我们象革命前辈那样去经受艰难困苦和面对生死经历, 但是, 让国家民族走向富强兴旺的伟大使命, 对我们的精神思想层次和才智能力等素质的要求也许更高、更广、更全面。因此, 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一刻也不能放松对高层次的人生追求。这是时代的呼唤, 形势的要求。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以人为本, 尊重自然, 服从真理, 顺应规律, 这是人类一切生产和创造活动应该遵守的铁律, 也应该成为我们新时代建设者、奋斗者的思想理念和精神品质。在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奋斗历程中, 最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铭心刻骨、没齿不忘的思想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坚守和珍视这一思想原则, 就能赢得胜利和成功;违背和丢弃这一思想原则, 就会招来惨败, 甚至崩溃。参观“一大”会址, 重温党的历史, 把握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是我们搞革命、搞改革、搞建设的成功法宝, 必须世代传承, 永不放弃。

四是要培养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由于国情, 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 由于面对的内外环境,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要应对、解决的矛盾与问题的复杂和艰难程度, 也许是前人没有过的。“矛盾凸显交织, 问题碰头叠加”。从总体上说, 解决矛盾和问题, 有赖于国家制度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仅从技术层面上说, 当前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 尤其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时, 要注意把握好几个原则:及时、诚实、智慧、守信。及时, 就是问题一出现便及时认真应对处理, 不拖延、不推诿、不让其累积、发酵、蔓延。诚实, 就是实事求是, 尊重事实, 尊重群众, 依法依规处理。智慧, 就是讲究策略, 注意方法, 控制节奏, 把握时机, 巧用资源。守信, 就是对事实负责, 对群众负责, 对国家负责, 对历史负责, 言必信, 行必果。这是领导者提升领导能力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成果贵在转化

培训考察不是目的, 关键在于学以致用。此次学习、培训、考察, 得到许多启迪、启示。只有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对之进行很好的消化, 才是真正的收益。

一是狠抓学习不放松。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 不仅要带头抓好学习, 及时用新理论、新理念、新知识、新思维武装自己, 更要组织带领本单位、本系统干部职工抓好学习, 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只有坚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和修养, 才能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是科学发展为根本。

有“东方之珠”美誉的上海, 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商贸、物流等服务业的中心, 具有较强的辐射力。据有关资料显示, 上海人均生产总值 (GDP) 、“中国发展指数”一直居全国前列, 经济发展速度遥遥领先其他省份。但上海始终不满足、不松懈, 咬定发展不放松。即使现在已处于一个很高的平台上, 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 推进科学发展的劲头一刻也没有减弱。要用上海的经验教育大家,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科学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 必须时刻紧抓不放。

三是解放思想是关键。

学习永无止境, 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此次中浦院培训, 我们的共同感受是, 所到之处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又快又好, 除有国家政策支持外,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思想解放。多年来, 他们敢于突破, 敢于创新, 敢于进取, 在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孕育了“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事实再次证明, 观念变则行为变, 行为变则习惯变, 习惯变则命运变。只有引领大家不断地解放思想, 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才能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四是发展出路在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 创新促进发展”。此次学习、培训、考察, 让我们真切触摸到了中国发展最前沿的脉动, 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国际性、时代性、开放性, 令人触手可得。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均来自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思路。扑面而来的“浦东现象”就是创新发展的鲜活范例, 它不仅彰显了创新思路的强大生命力, 也有力地诠释了“创新是不竭的动力”的真谛。“十二五”时期是陕西实现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三强一富一美” (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 的奋斗目标, 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作为财政部门, 要实现“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 进一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把创新理念与思路贯穿于整个财政支农工作中, 用现代工业理念做大农业, 用现代流通理念做活农业, 用现代金融理念做强农业, 用现代生态理念做好农业, 切实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 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促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切实抓好科技兴农工程, 提升农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切实抓好富裕农民工作, 加快农民增收;切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让三秦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语文教学的时代感悟 篇6

文化自觉,是运用文化规律和特点于经营管理之中的理性自觉和经营智慧。是对企业存在价值和经营管理的终极目的的深入思考和清醒认识,以文化之眼、顾客之心反思企业行为,给企业使命员工追求以科学的文化定位。以愿景使命激励凝聚人、以价值观规范人,使企业成为受人尊敬高文化贡献度的典范名片。强化文化自觉,解放思想观念突围,成为先进思想创造者和文化传播者。不仅生产产品还要生产思想;不仅销售产品更要传播文化;不仅注重产品质量更要注重文化品位;不仅实施技术创新,更要注重文化创新,不仅打造企业品牌更要注重文化共鸣,不仅研究市场拓展,更要注重文化修炼内外和谐;不仅创造产值销量,更要提高文化服务的贡献度。用对方喜欢听听得懂的语言去阐释自己的核心价值,这是中国软实力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尊重理解和顾客的支持忠诚,才能软硬协调和谐顺畅地健康发展。

文化自觉转型升级提高文化贡献度举措有六大意义:和谐关系提升形象,展示魅力履行使命,赢得信赖产生共鸣,凝聚团队,提升品位推动社会进步,能帮助企业化解危机基业常青。要有六大举措:文化引领;品牌助推;职业保证;角色自觉;体验推动;创新助力。

要实施服务创新,创建服务品牌。以文化引领品牌助推,推动服务上台阶上水平,以优秀的品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竞争力。青岛海尔、海信、奥克玛、双星、青啤五朵金花引发了30多个企业品牌,情满旅途、情传万家、亮出精彩等服务品牌引发了40多个企业服务品牌,传播真情、维权到位、用心融通引发了40多个政府服务品牌。包括居委会都有品牌,“有事您就说”,形成了品牌集群的青岛现象,他们已经进入了品牌经营时代,成为名副其实的品牌之都文化之城理念之乡,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消费层次,提升了城市政府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优化了招商环境营商环境,凸显和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投诉的问题是服务的问题,服务的问题实质是文化的问题。中外服务差距三十年,主要差在服务文化上,要强化全社会的服务文化培训,尽快形成先进的服务文化定式。形成全民全员的尊重服务主动用心快乐服务的文化自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在学校企业应该尽快开辟服务文化课。经过培训具有服务文化意识的员工,可以创造大批忠诚的顾客,而缺少服务文化意识的员工也可以成为赶跑气跑吓跑客户的职业杀手。

创新服务是动力,和谐共赢是目的。和谐是创造来的,人人在服务中尽职尽责、个个争贡献善创新、环环协调合作互补、处处公平方便,相互尊重,包容感恩,才有真正的和谐。试想一下,我们到饭店、宾馆、银行、政府办事情,到处都是文明和谐的服务,受到尊重,大家都心情舒畅,这不就和谐了吗!所以,我们要想活得好首先让别人活得好,要想自己成功先让你的客户成功,大家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社会。

服务文化是专门研究提升服务品质效益、快乐感恩和谐共赢的文化。服务文化具有大文化的共有特征之外,还有其独特的魅力功效:服务文化是专门研究提升开发服务价值效益的文化,成就员工顾客打造服务团队的文化;是基于经商智慧义利并举的经营管理文化;是快乐感恩情感共鸣品牌创新和谐共赢的文化。员工在服务文化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素养的提升价值的实现;顾客在文化中得到愉悦和需求的满足;企业在文化中得到发展、形象得到提升,社会在文化中得到进步和谐。总之,它能提升一个单位的凝聚力形象力和竞争力,能有效地提升一个单位乃至城市国家的文化服务贡献度和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能为企业、城市营造和谐共赢的发展环境。建设先进的服务文化有六大必然性:1、时代的要求。经济的必然;2、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的标志、保证和助推器;3、最高层次的经营提升竞争力的利器;4、基业常青的秘密武器、走向卓越的成功秘诀;5、价值多赢的平台,成就员工顾客的充电器;6、破解误区的金钥匙,提升服务品质的源动力。

上一篇:网站功能结构下一篇:Winsock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