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矛盾关系因素分析

2024-09-20

医患矛盾关系因素分析(精选8篇)

医患矛盾关系因素分析 篇1

医患矛盾关系因素分析

近年来,社会对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的抱怨和质疑不断增加,医患关系引发的冲突和暴力事件尤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愈加将医患关系敏感化、矛盾化。作为诊疗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理应是互动、协调、和谐的,但在医疗实践中,双方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比较紧张,医患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医患关系做为医疗主体与求医客体之间,白衣天使头戴钢盔救死扶伤、警察进驻医院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则成为紧张医患关系的极致写意。医患冲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就医疗主客体方面的因素分析如下:医疗主体方面的因素。

1.1 医院管理的种种弊端引发的医患矛盾:①由于医疗体制的变化,医院的公益性质被逐步弱化,在“两个效益”上更偏重于追求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②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一些医院管理体制不健全医疗服务质量滑坡,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问题突出,医务人员“三基”“三严”意识不强,训练不到位,医疗事故防范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存在漏洞和隐患。③一些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等执行不力,行为不规范。④有些医院内部关系没有理顺好,医-医矛盾、医-护矛盾、医护人员与后勤服务人员的矛盾等。工作环境不和谐,导致工作上互相扯皮推诿,互相配合不到位,使得患者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直接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⑤有的医院忽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医院发展后继乏力。

如医护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很少有机会进修学习,技术得不到提高。再加上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待遇低,身心疲惫,医务人员不免产生消极情绪,服务质量大打折扣,由此引发医患矛盾。⑥医疗服务监管薄弱,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相关职能部门医疗质量监管的力度不够,而医疗服务机构又轻视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医疗服务质量,忽略患者利益和感受。从而埋下医患矛盾的隐患,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2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在有的医院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其服务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

但在少数医院这一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其服务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流程还不尽人意。如诊流程过于繁琐。患者到医院看病,往往要挂号、就诊、检查、交费等手续。繁琐的手续加上排队时间过长,病人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再遇上个别医护人员态度不好,矛盾一触即发(如语言生硬、态度冷漠等)。在诊治病症的过程中,有些医务人员对病人缺少起码的尊重和同情,服务态度“生、冷、硬”,还没等病人说几句就开好了处方,该解释的不做解释,有的则麻痹大意,做出错误的诊断和治疗。在已发生的医患纠纷中,80% 以上缘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1]。

1.3 “过度医疗”引发的医患矛盾: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双方由于专业知识技能上的差别,信息不对称,造成医患双方不平等关系,医者处于主导地位,患者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在医务人员收入与医疗收入挂钩的制度下,在临床上必然产生“过度医疗”现象。从而产生医患纠纷。具体表现为:

1.3.1 过度使用辅助检查。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了各种医疗技术,克服人体感觉器官的局限,使疾病的正确诊断率大大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有些医院不论患者的病情、意愿和承受能力,凡能做的辅助检查,一个不漏。结果造成医患关系被物化、感情交流淡薄、医疗纠纷上升的趋势; 同时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患者要遭受额外的风险、身心负担和损害。著名伦理学家杜治政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在现在医学面前,人是肉体的物质,人是CT 图像,人是基因„„因而医学日益失去了昔日对人的温暖而变得冷漠了。只要一回想起一个病人走进医院,在医生冷冰冰的面孔前不断奔波于各种监测室时,人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医学日益推动人性的图景[2]”。

1.3.2 过度用药。即不该用药的用药,能用便宜药的用高价药,能用一种药的却要“联合用药”。原因是:

所开药方同医生收入直接挂钩。这样,患者的健康和经济负担让位于医生的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医生要最大限度地让患者“消费药物”。医生不再是健康和生命的守护神,其权威受到质疑,医患之间缺失了起码的信任和尊重。过度医疗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和健康,也有损于“白衣天使”的形象,同时还造成了有限的医疗资源的浪费。

1.4 个别医务人员的执业素质不高,导致医患冲突。

有些医疗纠纷的发生是与医务人员自身的执业素质有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患者要求的提高,对医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部分医务人员由于存在技术水平低,职业素质差,又缺乏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导致医疗纠纷。例如有的医务人员临床经验不足,诊疗水平有限、技术操作不规范等,以至于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出现误诊、漏诊等而引发医疗纠纷; 有的医务人员对病情、治疗方案以及并发症等跟患者的沟通不够,或者解释不清楚,导致病人产生误解; 有的医务人员态度冷漠、语言生硬,有的甚至出言不逊粗暴蛮横,引起病人及家属不满; 有的医务人员缺乏起码的道德良心,向患者索要“红包”等。

这些都会引发患者不满情绪,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引起医患冲突。医疗客体方面的因素。

在医患关系中,患者是被医治的客观对象,相对于医者处于弱势地位。面对双方医学知识信息不对称、就医环境不尽人意、医疗纠纷的法律解决途径艰难的情况下,患者对医患矛盾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1 医疗服务等同于商业服务的错误观念: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医患双方信托关系出现异化,人们把这种关系视为单纯的买卖关系。医疗客体对主体提出理所当然的要求,如就医环境、服务措施、治疗技术、费用等。而当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或不尽人意时,医患冲突的火苗就极易被点燃。稍有不惧,极易诱发患方非理性的维权行为。

2.2 患者的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但医学知识缺乏: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普法知识的宣传,人们的法律意识、知情意识、维权意识增强。但就复杂的医学专业知识来讲是普遍缺乏的。患者认识不到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以及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难以理解医生并不能够包治百病以及医疗意外发生的可能性。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要求,参与病症诊治方案的选择和决定,当患者自己参与的治疗方案其结果不理想或出现意外时,就迁怒于医护人员和医院,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2.3 医疗费用过高与患者的期望值不相符而导致医患矛盾: 患方就医时就怀着对医方很高的期望值,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医疗费用过高或病情恶化及至死亡等,就迁怒于医方,要求医方承担责任。

2.4 部分患者道德失范: 有一些患者丧失了起码的道德规范,无视医护人员的人格和劳动,恶意敲诈医方,获取不正当利益为谋生手段; 有的患者或者家属对医护人员小题大做、无理取闹、出言不逊; 有的无视法律及对生命的尊重,对医护人员大打出手、残害医务人员等。患者的道德失范和过激行为一方面激化医患纠纷; 一方面引发社会治安问题,把求安全的医疗环境延伸到社会治安范畴。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诊疗秩序,造成医患关系在心理上的戒备、对立,诊疗活动处于互不信任,相互防范状态。

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医疗机构公益性经营(如报销制度、药品差价、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等)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做为医疗主体的客观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而作为医患矛盾关系的医疗客体则必须在提高认知能力、主观追求等方面被良性引导达到一定素养层面,才能够对维护和建设良好的医患关系达到协调与平衡,使医患关系的双方在对抗中的“双输”转变为“双赢”。而社会舆论的正确理解与引导必将对涉及每个人的医患关系和谐建设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期待通过全社会每个人的努力,改变医患矛盾现状,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矛盾关系因素分析 篇2

关键词:和谐,医患,关系

1 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 疾病是医患双方需要共同战胜的敌人, 医患关系理应是和谐的。然而, 目前医患矛盾主要体现在医疗事故的泛化倾向严重, 职业医闹的出现, 甚至酿成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刑事案件。医患关系不仅包括医方和患方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受到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行为既影响医患关系的处理过程和结果, 也影响患者和医院的本身行为。此外, 由于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尚待完善, 也对现有的医患关系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2 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条件

2.1 医疗过程的规范

和谐关系指双方能够互相尊重认可, 理性处理包括医疗缺陷在内的有关事件, 维护正常诊疗秩序。患者和医院通过医疗服务建立医患关系, 所以这个医疗过程必须符合规范, 过程顺利, 医疗结果符合医学预期。

2.2 外力的良好导向

由于医疗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和高风险, 只强调医疗过程并不足够, 还需要社会各界对医疗过程的理解和尊重, 政府和媒体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包括一系列的制度保障, 资金安排和媒体导向。

3 各条件因素在和谐医患关系当中的作用

3.1 政府方面

政府方面的作用在与可以宏观的管理医疗社会的责任, 包括资金支持、法制建设、舆论引导等。

(1) 提供完善医疗法制保障: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公共场所, 医疗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连续过程, 需要有良好的司法环境作为保障。前不久出台的《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 就是从法律层面保障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一个举措。 (2) 加大资金投入的保障:当前政府对医院补偿的严重不足是现实存在的, 医院迫于财政压力鼓励医务人员创收, 从而导致医师开大处方、过度检查等, 加大了患者负担。同时医务人员也不能集中全部精力用于业务诊治。如果政府能够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 缓解医院经营压力, 提高医务人员收入保障, 调动工作积极性, 从体制上减少医患矛盾的根本因素。 (3) 医疗保险支付保障:医疗纠纷的起因多数因为医疗产生的费用而引起。高福利发达国家之所以纠纷比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患者几乎不需要支付医疗费用即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医疗服务。而在我国, 一点点的医疗缺陷也会让患者抓住不放, 而且大多数患者不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而是采取医闹、打砸等极端行为, 以此达到获取高额赔偿的目的, 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在就医过程中支付了很大的费用, 包括已经参加医保的患者, 他们还是有很大的一个自付比例。如果政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提高医疗保险的支付水平,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对维持和谐的医患关系将是重要保障。

3.2 媒体方面

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 争取宽松的舆论环境, 媒体应加强宣传医学科学的高风险性和探索性, 普及医学知识, 引导广大人民尊重医学实践的规律性和局限性, 尊重医务人员劳动成果, 纠正部分群众对医疗工作的片面认识。

(1) 正面引导:2003年的抗击非典时期, 医务人员献出生命的壮举在媒体的宣传下获得了群众的高度尊重, 医患关系的和谐达到了最高峰。 (2) 负面引导:2011年, 某媒体的“8毛钱药治10万元钱的病”的报道, 让很多人对深圳市儿童医院产生了信任危机, 甚至有患儿家长直接拒绝在该院进行手术, 如果媒体在报道之前先弄清楚8毛钱解决的只是暂时的临床症状而不是治好了病, 再从一个客观、第三方的角度去引导的话, 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一系列事情。

3.3 医院方面

医院在医患关系当中应该是占主导地位, 其中涉及的要素很多, 主要有人员素质, 设备状况, 服务流程, 管理水平等。

(1) 规范化管理:医疗关系发生的过程也是医疗过程, 这一过程的顺利正确是保证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医院和患者的目的是一致的, 都希望病情的良好转归。如果过程规范, 达到双方预期, 一般是不会产生医疗纠纷的。在日常实践中, 大多数的纠纷都有医疗缺陷的因素, 因此, 规范化管理, 加强质量保证, 减少医疗缺陷的发生, 可以避免绝大部分医疗纠纷, 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2) 持续性改进:在发生医疗缺陷的第一时间, 患者往往选择的是投诉, 医院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环节, 从自身寻找不足, 作为持续改进, 减少缺陷的原动力。针对这一因素, 我院于2010年成立社会服务部, 专职进行住院患者、出院患者、门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和回访工作, 对患者提出的建议意见逐一进行分析研究, 逐条整改落实, 可以大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近两年, 我院的投诉逐年减少, 且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 (3)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医院的就诊环境、就诊效率、服务态度、治疗效果都对患者的就诊心理影响较大, 医院通过善意的人性化服务, 将会使患者感觉到放松、便利、受尊重, 医师用“医者仁心”的高尚职业道德可以使患者产生信任和好感。医师应该把救治生命作为天职, 医患关系当中, 医师要多做换位思考, 理解患者的焦躁, 解除患者的疑问, 履行告知义务, 全方位的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这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

3.4 患者方面

决定患者处理医患关系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知识结构、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等。此外在医疗过程当中, 疾病转归不是患者所预期, 沟通效果不佳, 知情权受到限制, 医疗费用较高, 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较多等都是产生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因此, 如果医院通过人性化的服务, 较好的质量保证, 良好的沟通和告知, 合理的收费和及时的诊治, 就可以让患者在心理上产生良好的印象, 甚至一些医疗缺陷都可以让患者理解并接受。

医患矛盾关系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医患关系?档案?病历档案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236-01

在构建和谐医院的过程中,只有档案工作者和医疗工作者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档案服务,最大可能地服务于患者,逐步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缓解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达到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1 医患矛盾和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

1.1 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原因分析

①缺乏人文关怀,没有体现人性化和个体化服务,医患关系向人与高精尖医疗设备以及科学技术的关系发展[1],医疗行为和患者被“物化”。②心理方面的因素,如恩赐心理、权威心理、歧视心理,有的患者难以接受,也说明个别医生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③社会因素,个别医务人员不注重病人所患的疾病,重利轻义,没有很好地诊治疾病。④法律意识淡薄,个别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没有很好地遵循医疗常规,不注重规避医疗纠纷。根据医疗事故处理相关法规,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医院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未违反医疗行规,否则可能必须接受败诉的结果。尽管如此,很多医务人员不注重收集和保管相关证据,没有树立良好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当医患之间出现矛盾或纠纷,严重影响医院的就医秩序。

1.2 患方原因分析

①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增强,认为一旦出现医疗行为意外,均是医方责任,其实医学的发展是有限的,必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判定是否为医疗事故。②对医疗过程的参与意识加强是没有过错的,应该提倡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修订,但是一旦出现意外患方可能认为是治疗方案制定的不合理,此时的知情权及其可能出现的意外必须事先讲清。③病人对医院和医生的期望值太高,一旦发生不良后果,不仅感情上难以接受,往往将责任影射到医生身上。④患方不良的求医行为,表现在缺乏就医道德,不尊重医务人员的人格,对其素质和能力秉持怀疑的态度,甚或有的病人就医就是为了人为制造纠纷,达到自己的不良目的。⑤法律意识淡薄,一旦出现纠纷,患方没有合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出现了很多医闹现象,致使许多原本简单的医患关系复杂化,激化了医患之间的矛盾。

1.3 其他原因分析

亟待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其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加之媒体的负面炒作和误导,使工作在一线的医生变成“替罪羊”的角色[2],成了患者及其家属发泄的工具。

由此可见,处理医疗纠纷不仅仅涉及病历资料,还与其它方面的档案信息之间存在有机关联。需要举证的范围是多方面的,除了病历资料外,还包括有关法规、医德医风、资质证明、诊疗操作规范、设备使用、财务收费等方面的档案信息,即可能涉及到病历档案、医德医风档案、健康教育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设备档案、人事档案和特种载体档案等[3]。所以,必须注重各类档案信息资料的建立和完善工作,避免医患纠纷和医患矛盾的发生,使医院处于常态运行之中。

2 发挥档案在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用的做法

2.1 建立职业道德档案制度

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基础之上,这是赢得病人信赖的重要保证,是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关键。医院应该成立职业道德教育建设领导小组,在加强医德医风制度建设并建立和完善内外约束机制的前提下,要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并建立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档案制度。收集资料可通过设立意见箱、投诉电话等方式,针对出现的现象或问题要认真核实,纠正医院及其医务人员方面医德医风方面的缺陷,使医患矛盾尽可能得到前置并得以完美解决;要建立定期不定期进行个人、科室、医院三级考核制度,并包括病人及其家属反馈信息在内的考核结果与职称职务聘任、晋级以及评先选优有机联系起来,达到激发医务人员爱岗敬业的目的,形成文明行医、廉洁行医的良好氛围,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档案收集和管理部门要加强宣传,使全员了解职业道德档案的作用和意义,必须客观地予以评价,树立典型,使之明确档案信息是取之于我用之于我,功在医院利在个人。要充分利用院内电视、黑板报和社会媒体,宣传办院理念、先进技术设备、先进人物和事迹,使患方与医务人员和医院进行积极合理沟通,逐步提高社会和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为病人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2.2 加大医学科普健康教育力度

健康教育应以宣传防治疾病知识为主,可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促进个体合理应用三级预防知识,提高人群健康水平。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时机开展健康教育,如患者及其家属在就医时一般有焦虑烦躁等负性心理变化,在此期间通过网络视频实时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会使医务工作者和档案工作者走进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增强其运用相关医学知识的能力;通过有针对性地举行音像资料、黑板报、报纸、宣传画等档案信息资料的医学科普展览,使档案宣传教育与医院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和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

2.3 提高病历档案的正确书写能力

病历档案是处理医疗事故过程中最重要的法律证据。对于医务人员,为了切实维护自身和患者的权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病历资料,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和相关物证,反映真实的诊疗过程。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必须告知患者的权利和义务,要规范各种医学辅助检查资料和患方知情同意签字书,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4],切实强化人性化个体化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切实保证了医疗安全。医院可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抽查、网上监控等方式,加大病历档案书写质量和合理性的检查力度,对出现的共性问题相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对个别现象要进行个体化辅导,对表现突出者药予以表扬或一定的经济奖励,达到逐步提高病历档案书写质量的目的,切实保证医疗安全,规避医疗纠纷。发生医疗纠纷时,必须无条件完整地复印病历资料以及与患者诊疗有关的佐证档案资料,并积极做好应对医患纠纷的准备,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朱耀明.浅谈医疗活动中的医患沟通与交流[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0):634-635.

[2]常子奎,管健.社会学视角下的医患关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9):519-520.

[3] 虞爱丽.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应对举证责任新规则[J].档案学通讯,2004(1):45-47.

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篇4

1.2医疗质量不佳思想上不够重视,接诊病人责任心不强,工作中不细致、不认真、不规范,把病人基本资料及信息弄错,出现误检查、误诊断、漏诊,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

1.3拜金主义,重利轻义强化经济指标多,弱化医疗质量,不根据病情合理用药,过度医疗,开大处方、人情方、泛检查,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私自推销试用药品及试剂,收取好处费。 部队医院有其特殊性,军人有特殊职责及使命,首先要确保为兵服务宗旨不变,对军人实行优先,确保广大官兵身体健康为根本,地方病人是会给予理解支持,如遇有急危病人特殊人群,军人会给予优先检查。认真处理好地方病人与部队病人就诊秩序,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存在着部队病人与地方病人同一起排队看病做检查,重地方病人轻部队病人,认为部队病人年轻力壮没有大病,免费做检查没有经济利益可图,为地方病人检诊可得到实惠,从而出现为兵服务意识不强,不乐意接诊部队病人,就是在接诊过程中也不那么认真细致热情,应付了事,把大病当小病治,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1.4医疗规章制度落实不严首诊负责制落实不好,病人病情交接不清,脱离工作岗位,在检查病人工作中不按医疗规章治疗操作规程接诊,不规范检诊、行医,过分简节,想当然。制订治疗方案不周全,医疗病例书写不规范,医疗质量保存不全、遗失,对出现的医疗纠纷、医患矛盾的投诉处理解决不及时,致使医患关系进一步升级。

医患矛盾深度剖析范文 篇5

关键词:医患矛盾

回扣

医疗体制

前几日在网上看到一幅被热传的照片,上面是广东一家医院的医护人员,让人吃惊的是他们个个全副武装,头戴钢盔,手持电棒„„再配上那一身白大衣和口罩,样子甚是滑稽搞笑。可很快我便笑不出来了,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呢?曾经作为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的医生为何会像特警一样全副武装呢,防的是谁呢?谁要袭击他们呢?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各种医疗纠纷不绝于耳,各种袭医事件骇人听闻,还有各大医院门口的“医闹”,各种回扣的曝光„„在中国,医生和患者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医生对患者心有余悸,患者对医生半信半疑,更甚者“兵戎相向”,本是性命之托,一个当竭尽全力,一个当信任感激,而现在却是两者间矛盾激锐,一触即发。我根据自己的一些求医经历和身为医学生的责任感对此进行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医患矛盾的产生

以我的一次例子来做简要分析。

大一上学期初冬的一个夜里,半夜一点多左右,我的胃肠很疼,而学校的医务室没法治疗,便打了120。无奈之下,室友陪着我们便在寝室院门口等车,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人,而我疼得要命,打过去,对方的陈家桥中心医院(那会儿隔壁的大学城重医附属院还没开业)给了我一个很明确的答复,有一辆车去

接其他人了,而他们正在调车,那个司机正从家里往这里赶。恩,冷风中快要痛死掉的我彻底绝望了。又过了半个小时,那车终于来了,里面没有一个医务人员,只有一个司机师傅!到了急诊科,我郁闷地发现只有一个值班医生和两个护士,而他们看到我似乎觉得我还好没啥事,慢悠悠地先问我讨救护车的80元钱和一些门诊费,而我这会儿痛的死的心都有了!更无语的在后面,我清楚自己是便秘引起的肠绞痛,请医生直接先帮我拿些润肠药,而他稀里糊涂的问了一些问题之后硬是给我开了五个化验单,还不忘温馨提醒有两个白天才能做!半夜三点,拿着那些化血,验尿,甚至透视的单子,我早已无力“奔波”了。看着那些个不着边际的检查单,而已经花了近一百元的车费,门诊费仍然痛得要死的我,对他说:我是重医的!这句话的威力远比我想象的大,他立马换了表情,要回了那些单子,按我的要求开了些药,便关门睡觉去了。

疾病

花销

便秘引起的肠绞痛

救护车费80+(夜间急诊)挂号费15

+药费2(注意药费才两元)+化验

单(我的急中生智这个省掉了)近300 我后来提起这件事和同学开玩笑说,我真庆幸我是重医的!可是心里对医生对医院对那貌似无限伟大的120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而我将来也会是一名医生。

以我的切身体会,一个小小的肠绞痛,都能迎来五个化验单,那其他病呢?而身为学医的我清楚地明白那些都是没用的,可对于老百姓呢?医疗车的配备问题使我晚了一个小时,我是还能忍,但若是突发性心脏病之类的,岂不是要出人命了?当我痛得要死出现在急诊中心时,绝望的发现偌大的一个大学城当时唯一的陈家桥中心医院的急诊科竟只有一个医生和两个小护士,额,一个懂得不如我多的只会开单的医生和两个慢悠悠只会结账的护士,天哪!她们直奔主题开账结钱,却全然将我这个痛的要命的病人丢在一旁!医院的人性化在哪里?规范化在哪里?他们摆明了这是个交易,好吧,若医疗服务成为了交易,那我受的这个还是最不公平的物品交换!

我不得不说,我们中间产生了医患矛盾,虽然以我是重医人解决了。一叶知秋,这一小事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患者的思维角度,和“看病难”,以及矛盾的产生,发展,缓和。

在混乱的医疗体制下,当十万火急救命的病人遇到糟糕透顶的医疗条件,素质低下的医护人员,一系列繁琐不必要的检查和开销,患者要的是健康,而一些医生道德问题只看到了利益,两者所追求的发生了质的区别,怎能不产生矛盾?而加上患者对医疗的陌生,只能听任医生摆布,又之间产生了间隙,一旦出现问题,患者便会所有一起爆发,对医生不依不饶,闹得天翻地覆。而医生因此更抵触患者,能不说的不说,讲得更少,患者越发觉得医生面目可憎,之间的沟通困难导致一些必要的检查患者误解为不必要的,间隙再

次加大„„如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二、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由上可知,医患矛盾的产生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个单独的条件所能引起的,它是多方面因素多种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单单说是医生的问题,或是病人的问题,都是片面的,都是不全面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唯物辩证法辩证的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剖析。

1医务人员的角度 A缺少与患者的沟通

沟通是人和人之间的桥梁,对医患关系尤其是。因为患者对专业性相当强的医学是一无所知的,而身体出了问题肯定要清楚怎么回事,怎么治疗,沟通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在我国,客观上,我国医生尤其是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的医务人员工作量很大。受就诊时间限制,面对众多患者,医生很难做到有问必答,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超负荷的工作量,也使一些医生精神压力很大,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诊疗活动的厌倦和对患者的冷漠。

而沟通的缺乏会使患者不清楚医生的诊疗方案,不明白每一项检查,每一种药的用途,缺乏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了解和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不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会因为社会的一些观点而影响对医生的判断,误解医生,对医生产生不信任,甚至抵制,不利于和谐的医疗关系,更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B一些医务人员素质降低

据有关部门统计,医疗纠纷的诱因80%以上不是医疗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服务质量甚至职业道德问题,如“红包”与药品回扣现象。另外,医院实际上存在着“以药养医”,医务人员收入与患者所交费用多少挂钩的政策,药品的虚高定价是医疗费用高昂的主要原因,医卫界不正之风的源头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而究其原因,是医生的待遇问题。医疗市场的高度市场化,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相对较少,使得医生是自己再养自己,而回扣便应运而生了。这个之后再做深究。医院的角度

政府投入少,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必然会产生逐利冲动,甚至陷入以药养医的误区,导致一些医生不顾病情需要,过度检查,开大处方等,令患者不堪重负。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对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产生抵触情绪。

3患者的角度

患者不能理性看待医疗问题,对医疗诊疗的效果期望值过高,认为治不好就是医院有过错,但医疗服务业又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由于当今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或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原因,医方很难保证对所有患者的治疗都能取得满意的结果,即使对于很多常见疾病,在治疗中也会有意外发生(因过失导致的医疗事故除外)。

社会的信任缺失,又使有的患者对医生开具的处方、检查检验

项目及实施的治疗措施的必要性、合理性持怀疑态度,最后对正常的治疗效果总有这样那样的疑虑。媒体的角度

部分新闻媒体在报道医疗事故时未能全面、准确、客观地报道,对恶化医患关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介对患者具有同情心,而缺少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其立场倾斜于患方。新闻媒体正面舆论宣传不够而过分渲染医院的黑暗面,误导患者在治病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而与医方发生冲突。

5法律的角度

现行医疗事故处理法规缺乏可操作性,解决医患纠纷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常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现有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给执法人员带来一定的难度,没能有效地将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医疗赔偿制度不健全,最具风险的医院是唯一缺乏保险理赔的,医院、医护人员、患者均不能投保,一旦出了问题,患者就只能找医院。

6医患关系的角度

一是医患双方事实上的不平等,而且医患冲突的最终受害者是患方,患方的求医与医生的施医而形成施恩与受恩的医患关系。二是医患信息的不对称,使医方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善意或非善意的信息隐瞒。

综合以上,导致医患问题案件增多,个别地区甚至发生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患者疾病久治不愈,患方伤害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务人员,一直为人们所敬仰,为何这些年的

从事环境、医患关系却急转直下呢?深入探究后,既有医疗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医患双方的问题。当然了最主要的做根本的还是不合理的医疗体系和医疗制度。

三、以药养医的模式探究(药品回扣)

据矛盾分析法,药品回扣是医患矛盾最尖锐最主要的矛盾。患者最不满的莫过于高昂的医疗费用,当然了看表面现象我们已经很清楚是什么让我们看不起病,就是药品回扣和一系列的检查单,然后就是媒体有意或无意之间引领的对医院的抵制和批判。整个社会舆论给老百姓的印象就是是黑心的医院黑心的医生弄走了他们的血汗钱,如此传来传去,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再也平静不下来。这始终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老百姓骂也骂了,恨也恨了,依旧看不起病。

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要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理智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这个问题的根源,看这种情况是如何应“运”而生的,每个角色的活动都有它的出发点,究其根源,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从医生收回扣开始说起,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它存在的环境和意义,回扣也一样。医生这个群体收入如何?为什么有回扣存活的环境?医院的运营体制如何?回扣是如何产生的? 医院的角度

回扣出现的时间正是9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把医疗推向市场,医院一下子没了国家资金投入陷入极度恐慌中。互联网的发展拉近

了世界,医院也看到了国际医疗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水平。当时很多医院纷纷的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病房楼、门诊楼,为了吸引高端患者设立高干病房,医药公司和药厂都要赞助,当时甚至可以交一定的钱医院同意用你一种新药。

几乎所有的医院都已经开始实行自负盈亏。当一个医院被迫为生计而奔波时,它本质上同资本家有什么区别呢?资本家能让医院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现在北京的大医院几乎都实行了承包制,即科主任负责制。科室的收入减去支出便是这个科室当月的奖金(包括工资)。每个医生的奖金必须靠自己来创造。请注意,这是合法的收入。但实际上是把与药品回扣同样性质的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药企

此时国家已经不批发新的医药公司执照了,也禁止医院和药厂做直销。一些看到商机的人进入了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开始从新洗牌。医生也开始互相攀比,新药回扣达不到一定程度是很难推广的。随着这种销售模式的逐渐扩大,没有回扣的药品渐渐的失去了市场。

3医药公司

现在的各省市医药公司,做为计划经济下的产物,至今象怪胎一样存在着,而且是药品经销的主渠道。现在搞所谓的药品集中招标,不知内情的人把它视为解决问题的良方。事实上呢?因为无论改制前还是改制后,医药公司自身要养活一大批职工,谁来养活?

当然是社会,是患者。

4医生

医疗本来就是成本高昂的行业,尤其是人才的成本。在中国,要培养一个能够较好胜任工作的临床医生,除了12年的小学、中学教育,5年,甚至7年、8年的大学教育,还需要3年的住院医师轮转,2年左右的专科训练,往往需要22年以上的学习、实践。这个过程中还要淘汰大量的不能胜任的人员。成本非常高昂。这样培养出来的临床医生,也还是难以胜任难度较大的操作、大中型手术的。对于成本高企、工作负荷巨大、需求又极其强劲的医生,给予那么点工资、奖金显然是非常荒谬的,必然要有其他的方式来补偿,回扣就出现了。

综上,药品回扣形成的机制 :

国家减少对医院的投资(医院市场化,企业化管理)——医院要生存、要发展——以药养医(通过药品获得最大利润)——药厂提供最大利润给医院——药品成本提高——药厂无序竞争——回扣产生与增加——把负担转嫁给病人和社会

而各界关于医生的声讨和批判是最多的,可是如果站在医生的角度的话,医生也不是圣人,他也要生活,要养家,在其他领域也要花很多冤枉钱,厂家提供的回扣,用医生的话来说,不拿白不拿,这话我基本同意,因为这笔钱自上而下就产生了,医生不拿,患者也无法享受到,因为这是社会性问题,是畸形发展的产物,医生在医院,在医药代表面前,似乎是买方市场,高高在上,但在其他方

面,比如孩子读书择校,毕业就业,个人评定职称,争取进修或疗养指标等等方面,他又处于弱势地位,他往往也得靠钱去开道,按照账面的工资和收入,医生们则抱怨说,医疗服务费几十年不涨价,一个医生的挂号单只有区区几块钱,对不起自己多年的学习和辛苦的劳动,没有更高的待遇怎么可能笑着干活儿?

如果两种药品对患者都能起到作用,如果患者可以报销,那么为什么不开那种有回扣的呢?新产品一般都有副作用少、效果显著、包装精美等特点的。

就这样没有回扣的传统的药品渐渐的就退出了市场。逐渐就形成了临床用药基本都有回扣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药品回扣的产生、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是因为医疗市场化造成的。一个医学生进校门第一件事就是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宣誓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为患者福祉服务上。但是中国的医疗体制“病”了,体制中的医生也跟着被传染着。医生在这里有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根子还是市场化,是政府对医疗市场的行政垄断和价格管制。

所以要想真正解决药品回扣问题,就是切断以药养医的模式,医生由国家“养”起,或就直接交给市场“养”起,而不是靠行政压低医生收入而又不给予合适的“替代品”,半市场半政府下发展起现在的畸形的医疗体系。只要中国的医疗制度不从根本上改革,任何表面的文章都不会取得效果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老百姓仍没钱看病、或者是花钱看不了病;而医生仍昧着良心去赚钱,结果仍是赚不了多少钱。

四、如何解决医患矛盾 不断实践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在唯物论中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问题,更完善问题的解决方案。社会对医生要有社会的尊重和认同,要认可他们的价值,在认识论中价值评价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

社会要使医生能够安居乐业,有职业发展能空间。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应充分肯定医生创造价值中付出的劳动,在收入分配方面是他们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贡献相对称,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患者要有必要的医学常识,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带来的影响。

对医生的认识能够不受舆论影响,建立起对医生的信任,多与医生沟通。

4医生要多替患者考虑,换位思考,加强沟通。健全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和赔偿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医院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关键在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

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医疗纠纷,医患矛盾论文 篇6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患矛盾日益突出,这不仅对医生本身的职业安全提出了挑战,也反映了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淡薄,不能通过合理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利。在这些极端事件背后隐藏着我国现阶段深刻的社会矛盾,以及法律和制度上的欠缺,所以本文将对有关医疗纠纷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典型的医疗纠纷极端事件

最近一段时间最为典型的时间莫过于发生在3月24日的哈尔滨大血案事件。3月23日17时03分,哈尔滨市公安局南岗分局邮政街派出所接到110指令,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五号楼风湿免疫科医生被打,立即出警处置。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得知一青年男子用水果刀将4名医生捅伤后逃跑。经过在医院内展开地毯式搜查,民警在急诊室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抓获。后经审理,李某某因患强直性脊柱炎于2011年4月到哈医大一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23日9时许,李某某乘火车再次来到该院治疗。医生经了解得知李某某患有肺结核,于是建议他先到哈尔滨胸科医院(专治肺结核病)检查治疗。李某某做完检查后再次回到哈医大一院,将检查结果交给医生。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会对肺部造成影响,所以医生建议他应先治好肺结核后再行治疗。李某某认为医生不给他看病,随即心生不满,造成了这次恶性事件的发生。

同时我们回顾最近几年,发现这种事件不胜枚举:2009年,南平市村民杨俊斌患肾病住院,术后因并发症死亡,家属要求医院赔偿,双方大打出手,多人受伤。2011年,1月上海新华医院发生暴力伤医事件,造成10名医护人员受伤,其中6位医生伤势严重;5月,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发生医患冲突事件,一患者之父纠集近百人封堵医院、殴打医生,干扰正常医疗秩序;8月,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医院发生恶性伤害事件,造成1名医生死亡,1名医生受重伤;9月8日,北大人民医院穆新林副教授遭到患者家属殴打;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被砍伤。

由此可见,我国的医疗纠纷事件性质日益恶劣,发生的次数也日益频繁。

二、我国医疗纠纷所反映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典型的医疗纠纷事件,结合近些年来我国较为突出恶性事件,我认为为这些主要反映了我国当今社会的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基本的医疗常识淡薄。一旦发生了医疗纠纷,患者和医院首先想到的不是通过正常的法律渠道解决,反而是通过一些暴力措施解决矛盾。这可以看出我国公民没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我国的普法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同时,在某些个别的事件中我国医患矛盾之所以发生,是由于患者没有基本的医学常识,在医疗的过程中与医生发生争执,甚至导致了极端事件的发生。

谈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因素 篇7

1 经济因素

这些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随着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作用的增强和调节收人分配范围扩大,经济利益结构分化和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已成不争的事实。据国家统计局对城镇居民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1],中国城镇家庭最高与最低10%的收入户年均显收入差距从1981年的2倍增加到2005年的9.2倍。这意味着社会财富日趋向高收入者集中,两极分化日趋加大。另据有关资料显示[2],目前我国已出现了大约2500万个富裕的城市家庭。在市场机制下,卫生资源分配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的两极分化,必然导致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公。高收入者可以获得较多、较高质量的卫生服务,而低收入者则相对获得较少、较低质量的卫生服务。由于经济地位差距产生的医疗消费悬殊日趋超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由此引发社会群体对社会公正信念的质疑。据1996年武汉市的调查显示,3/4的市民认为自己处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当中[2]。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面对疾病、失业、贫困、腐败等社会间题,加之医疗机构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或不良的经营行为,价值趋向裂变心态失衡,情绪处在一个负性状态,以致引发紧张的医患关系,酿成医患之间的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讲转型社会无序的利益分化造成的卫生资源分配不公的社会问题,社会中广泛弥漫的“仇富情节”及一种与社会不满联系在一起的分层意识[3]是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催化剂。

2 生态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代价,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带来疾病的高发,也容易降低人的心理和情绪调控能力。20世纪90年代,西方一些秉承深层生态学思想的学者开始把生态学和心理学相结合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由此产生了生态心理学。生态心理学承认目前人类正面临严重的外部生存环境的危机,同时主张,由于人们与自然的长期分离,人类的内心世界也正面临着精神危机。生态心理学受深层生态学的影响,遵循整体主义的指导思想,认为“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乃至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4]。现在的中国经济还属于一种粗放型经济模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恶劣的生态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极大损害,使人产生沮丧、痛苦、压抑的感觉,而在某种特定事件诱发下(如认为医院或医务人员在对自己或家人的医疗过程中处置不当或不公时)这些平时被压抑的感觉可能一下爆发出来,造成言行失控,激化了医患矛盾,使得医患关系紧张。

3 文化教育因素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整体来看人口文化素质是偏低的。据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在中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7%。由于这些群体文化程度较低,对疾病的认识及医药知识的掌握很少,而在医疗过程中医院或医务人员处于较绝对权威地位的。如果这些群体在就医过程中,因不能理解某些医务人员医疗方式和方法或医务人员在医护过程中出现意外或差错,他们为了发泄平时积蓄在内心的不平等或愤恨感,很可能将相对无权势的医院或医务人员作为发泄对象,有的甚至采取极端或暴力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诸如围堵医院或打骂医务人员,有时甚至危及到医务人员的生命,使得医患关系紧张。

4 社会道德、舆论因素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对医患关系做过许多精辟的分析和阐述,“无德不成医”,“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等等。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传统的道德风尚遭到破坏,道德观念受到冲击,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泛滥,一部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受此影响,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上,忘记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一心只想着如何赚钱,疏于钻研,工作不认真,对患者不负责,态度恶劣,极易造成医疗差错和纠纷,激发医患矛盾,使得医患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社会上某些人受利益的驱使,抓住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过失或差错,煽动或怂恿患者或患者亲友去闹医院,曾经社会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要想富闹医院”。这也是加剧医患关系紧张一个因素。另外社会舆论一般来说都是同情弱者的,现在有些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不断地片面地夸大报导医院内种种的黑暗面,使大众觉得到医院就医就像进了“黑店”,需时刻提防,导致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经常怀疑医院或医生的行为动机,也是加剧医患关系紧张一个因素。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实质上反映的是社会群体在经济状况、文化修养、心理状态、道德水平等多方面的矛盾与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现实社会问题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反映,可能制度缺陷,道德与文化乏力等社会的硬件软件的不合格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将医患矛盾的主体原因归责于医疗主体是缺乏公共理性分析依据的,对医疗主体也是不公正的,期望依靠医疗主体的单方努力根本改善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将可能长期存在,需要大家去理性认识和平和面对。医患关系的改善有赖于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医患关系的改善必须有赖于国家卫生行政管理加大、医疗改革加快、财政补偿合理、法律法规完善、教育普及提高、媒体理性传播、社会大众道德控制水平提升等全方位的努力,有赖于医事主体双方及全社会的关注与通力改善。

摘要:文章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对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进行了思考。认为医患关系恶化的现状是令人担优的,其形成原因是多元的,其改善的途径应是全方位的,努力应是全社会的,历程是漫长的。

关键词:医患关系,紧张,社会因素

参考文献

[1]陆建华.中国社会问题报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屈宏斌.中国新富的成因[N].经济观察报,2003.

[3]孙立平.从收人分化到分层定型[N].经济观察报,2003.

医患矛盾及其化解机制的深思 篇8

摘 要:医患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医患矛盾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完善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的策略: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及医疗救治的体制;加强医学职业教育,提高我国整体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重视非技术性治疗的价值。

关键词:医患关系;矛盾;策略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医患矛盾极端事件使得医患矛盾不断成长为当前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之一。就医患关系矛盾激化理由的成因而言,应当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医疗资源不足、不能满足的理由,也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的理由,更有医疗管理体制因素的理由。本文就医患矛盾的表现、成因进行理论上的剖析,并进而从宏观上来剖析如何处理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

一、医患矛盾及其激化的成因分析

任何社会矛盾都有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就医患矛盾而言,从表面上看好像是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医疗诊断不信任、对医生的服务质量不满意。其实,这些表象后面的真正理由是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的理由。根据当前医患关系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医患矛盾不断激化的理由归类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医疗体制不完善是医患矛盾激化的社会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配给的公允理由一直被掩盖着。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其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公众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入,其权利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过去那种只“保护少数人”的医疗卫生体制已经成为造成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之一。由经济体制改革牵引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触及到最为基础的民生领域。其中,医疗体制改革正处于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很多管理关系尚未理顺,一些矛盾仍未解决。近几年,历届政府也都努力推动新的医改方案,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的人民群众的医疗理由。但是,面对一个人口数量如此众多的泱泱大国,推出一个覆盖全民、让人人都满意的医疗方案简直就是一个“乌托邦”,更何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不足以应对规模如此庞大的社会需求。因此,无论哪种版本的医改方案,都必定要由广大群众自己承担一定比例的医药费用,这也是合理和正当的。

当前,医患矛盾的.焦点就在于看病贵、看病难。病人和患者在就诊和治疗中总是希望可以花最少的钱把病能治好,而医疗机构为实现和维护的自身利益和医务人员的收入,必定重视各种经济指标。加之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以及分布不均、服务质量差异较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医疗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极易于诱发医患之间的矛盾。由于政府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使得医疗机构的发展主要靠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来解决。并且,现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仍然不够健全。医疗机构在追逐利益的同时必定使病患看病的经济负担加重。

另外一个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理由就是“医药分开”理由。坊间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言论,现在的医院和医生都被药企和医疗器械经营单位绑架了。这些话有一定的道理,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前困扰我国医改难以推进的根本理由。一些医院和医生仍然暗中收取医药和器材的回扣,在虚报成本的基础上诱导医生给病患多开药、开贵药。本来可以一个疗程医治的疾病,却要开多个疗程的药品。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已经成为一些医院的普遍做法,加之幕后的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器械经营机构大肆贿赂,不断“推波助澜”抬高价格,最后所有的负担全部转嫁给患者及家属。

造成医患矛盾激化的另外一个隐性的关键因素就是“政府失位”。对于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诸多理由,卫生监管机构长期不作为,导致一些理由和矛盾越积越深,以至于现在都难以入手厘清。如果监督管理到位一些,多开药、收回扣等现象就不至成

为今天的普遍行业规则了,以至不得不用“法不责众”的态度来忍受医疗卫生领域的这些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理由,这着实让人思考。

2.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操守不足是医患矛盾激化的直接理由

医患关系是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这种服务的内容包括技术性治疗和非技术性治疗。技术性治疗是医院和医务人员利用医疗设备、药品对患者进行诊疗,而非技术性治疗是指病患在整个求医过程中感受到医务人员在心理方面的安慰和治愈。其中,非技术性治疗对于技术性治疗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情、同意、自由、不伤害、最优化”是国际社会认同的医学道德的最基本原则。然而,在市场经济“金钱崇拜”的刺激下,医院和医务人员利用自身的垄断位置和信息优势,对于经济利益狂热追求的态势甚嚣尘上,以至于使得医生的那种“救死扶伤”的胆识和信念已经渐渐松动了。在“无利可图”的情形之下,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同情心就会随之大打折扣,医疗服务质量就必定出现理由。

近些年来,围绕着医务人员在行医过程中存在的不端行为的报道和传言越来越多,医院、医生和患者出现冲突的频率也在客观上呈增加态势。客观的分析,医患矛盾激化的主要诱因是医院和医生理由。因为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患者是弱者,是有求于医生的。当患者和家属与医院发生冲突时,绝大多数理由是医院和医生的不当乃至违法行为触及了患者的底线,使得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一些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医德作风不好,对于患者态度恶劣,在治疗过程中和病患的沟通不到位,工作的责任心不强,治疗细节上也三心二意、马马虎虎。这样的医疗服务,使得患者觉得对于医院提供给自己疾病的治疗方案不信任,埋下了对医生怨恨的种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医疗纠纷的产生正是因为一些医务人员的治疗程序不符合正规操作、服务态度恶劣,最终导致患者的情绪倾于愤怒乃至行为失控而攻击医院和医生。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医患矛盾的直接理由在于医院和医生的服务质量理由。

3.患者及患者家属的非理性言行也是医患矛盾激化的重要理由

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尽管百姓在生活中精打细算,甚至在几分钱上都可能要计较。但是,到医院就医却对价格变得不敏感。其根本理由是对生命和健康的渴望。患者在就医时,对医院的治疗往往是充满期望的。然而,每当花费大把的金钱却看不到与消费对等的医治效果时,就会失去理智。认为是医生没有尽到责任,甚至认为医院欺骗了自己,进而要求医院赔偿,这种愿望在实践中又往往是不能实现的。以至于患者及家属在精神上没有办法接受,很容易迁怒于医务工作者,使得医患关系陷入更深的矛盾之中。

我们之所以在这里强调“非理性”,主要是指患者对医院、医生的医疗期望常常过高。而事实上每一个人的体质都是存在差异的,很多人的病症都是突发性、严重性的疾病或者慢性病,在很多情况下治疗效果显现严重滞后,或者是长时间不见康复的迹象,当然也包括跟本没有产生医疗效果病情恶化乃至死亡的。每每遇到这种情形,患者和家属的情绪会变得急躁焦虑,易于把这样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医务人员身上,也就成了引起医患矛盾的引擎。尤其是当患者花费了很大的经济消耗却没有看到自己预想的医疗效果时,心态就会失衡乃至造成矛盾和冲突。

二、协调和处理医患矛盾的机制探析

当前医患矛盾的激化是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一理由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平衡各方面因素多管齐下,在源头上切断矛头化解矛盾,才能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1.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及医疗救治的体制

在社会保障体制相对成熟的国家中,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都放到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突出位置。就我国当前医患矛盾激化现象而言,其根基还是在社会。而社会发展的主导者是政府。从宏观上讲,政府应当调整和完善财政体制,进一步强化和加大对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民生领域的投入,强化医院的公益服务职能,从体制上缓解和消除医患之间冲突的基础,缓解医患矛盾激化的条件。逐步建立和健全医疗服务标准,完善医疗损害赔偿标准,改革与完善医疗赔偿与补偿方式,逐步减少和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避开因为就医而至穷。建立医疗风险提醒机制和警告机制,指导患者和家属理性对待医疗方案与医疗服务。此外,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一定要强化监督机制,切实纠正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理由,营造积极、健康的医疗卫生运转体制。

2.加强医学职业教育,提高我国整体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医疗资源不足。因此,解决这个理由的重要方式就是增加医院和医生的数量,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需要大量的投入。目前而言,由于财力限制导致政府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就需要调动社会力量,开放外资以及私人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着力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素养,形成医疗卫生工作者执业年检制,督促医务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服务意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关键是在挂号、候诊、检查、取药、缴费等环节不断改善和完善服务水平,切实从方便患者角度出发,缩短等候的时间,简化服务流程,全面落实“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的理念。其实,医疗纠纷与医患矛盾的引起大部分是因为患者对于医院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救治结果不满意,背离了患者的要求和期望。所以,在治疗救治过程中,医院方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规,强化医院医生救治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同时,在实施医疗服务过程中仍要不断查找医疗服务和医疗安全中的各种隐患,把对患者服务努力做到极致,就会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同和理解。

3.加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重视非技术性治疗的价值

我们在前文中曾分析过,医院给患者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性治疗,更为重要的是非技术性治疗。而在实践中,医院和医生往往可能只注重前者,对后者的态度往往是“不在意”。其实,医患之间自始至终都是要沟通的,需要双方“发自内心的”交流。患者往往具有强烈的“知情意识”,特别是希望了解对自己的医疗救治策略、手术方案、使用的药品等方面的信息,而很多医生则没有耐心向患者解释和说明这些信息,甚至挖苦、训斥患者的提问,这严重伤害了患者的知情权。客观的分析,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调整医患双方的观念,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能够使双方相互理解和互相支持。

总之,医患矛盾理由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也是近年来我国若干社会矛盾中的热点,它直接制约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平。我们需要医患关系中的所有参与主体都能认真深思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挖掘自身存在的理由,平衡好各方面的利害关系,为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发挥自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颜捷,田清华,李咏.对当前医患矛盾关系的深思[J].西部医学,.23(8):16—19.

[2]秦金堂,温超英.医患矛盾的根源于解决策略[J].中医药管理杂志,,1(15):14-16.

上一篇:打造绿色生态校园下一篇:学生会宣传部个人工作总结_宣传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