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互动关系

2024-06-16

医患互动关系(精选12篇)

医患互动关系 篇1

医患关系现状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反映的是医生和患者之间彼此认同的一个标准。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顺利开展的前提保证。然而,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案例层出不穷, 2011年“131事件”中, 上海新华医院胸外科6名医护人员被刺, 其中1人被刺重伤住院;2012年3月23日, 哈医大医生被砍;2013年10月25日, 浙江温岭市三名医生被袭, 一人身亡…, 这些带血的案例凸现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所以, 如何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医患关系紧张原因:

1、医务人员自身的原因。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是导致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 在所有医患矛盾中, 医疗技术性事故平均占到18%以上。同时, 非技术性服务因素也日益突出。特别是某些医务人员对患者服务态度差直接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在我国40%以上的医患关系紧张是由于医护人员缺少对病患的同情心、爱心、责任心而产生。此外, 人们多到综合性医院寻医问诊, 导致大型医院医生日门诊量都在40人以上, 远高于平均每个医生日诊4至5个病人的全国水平。医生工作负荷增大, 无疑会导致医生在就诊时缺少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亲情服务。

2、患者自身的原因。由于患者缺乏医学知识, 不了解医生诊疗工作, 在向医生描述病情时, 往往表达不准确。一些年轻患者在就诊时如发现医生诊治与网络对相关疾病描述或治疗方案稍有不同就会立刻持否定, 怀疑态度。还有一定的患者因为家庭经济等多方面原因, 希望医生治疗时能减少患者费用, 但经常会因无法实现而向医生发泄不满。另外, 由于许多患者缺乏对医疗失败的正确认识, 对医疗效果期望太高, 失望之余就会把积怨转嫁到医务人员身上, 甚至发生过激行为。

3、医院方面因素。一方面, 医疗管理不完善。医疗工作是高风险行业, 但医务工作者的收入与所承担的医疗风险严重不成比例。部分医务人员会在利益的驱动下, 以不正当的, 甚至违规的方法来提高个人收益。如为推销药品故意严重描述患者病情程度, 夸大药物疗效, 从中获取私利。而医院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 对此类问题存在监管缺陷。另一方面, 医疗事故处理方法不周全。面对医疗事故时, 院方经常推卸责任, 不与患者主动沟通询问、使得医疗纠纷失去最佳处理时机, 结果患者怨气越积越多, 最终导致医患关系的进一步升级和恶化。

4、不专业的报道。中国媒体缺乏医学背景知识, 但为吸引眼球, 在报道中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经常断章取义, 歪曲事实, 做出虚假报道。这种不专业报道让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如2010年“缝肛门”事件中, 助产士只是对痔疮做了处理, 媒体缺有意混淆“把肛门完全封闭”和“缝合 (或结扎) 肛门痔疮出血点”的区别;2013年哈尔滨“323伤害医务人员”, 患者因“心生不满就杀人”本是典型“激情犯罪”, 媒体却扯上“医患仇恨”, 激化矛盾。在这些事件中, 媒体对医生污名化的报道模糊了医疗暴力的实质, 导致官方在医患矛盾中得以躲避责任, 激化医患矛盾。

针对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改善尤为重要。如加强医疗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沟通技巧;正确把握社会舆论导向。除此之外, 还要重点培养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 从根本上缓解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状况, 为医学生未来从医事业中处理医患关系打好基础。

培养医学生医患关系意识策略

培养医学生具有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可或缺

“先做人后做事”意思是说如果人做不好, 想成事, 难于上青天, 偶有成, 必不久。所以, 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 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的医生对患者用药前会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认真谨慎地做出诊断及后续治疗方案;患者出院前, 清楚告诉出院后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及注意的细节。而这些就要求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及基础课学习阶段中, 不仅传授医疗知识及技能, 还应将他们在出诊过程中面对病人疾患时的感受及对责任心的感悟, 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急他人之所“疾”。

培养医患关系意识与掌握精湛医疗技术同等重要

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 但在临床上往往出现医生只注重患者病情, 而忽视患者的心理需要, 这种只见病不见人的方式往往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所以, 培养学生实施医疗技术过程中涉及的非技术关系也很重要。但目前医患关系意识培养尚未纳入到人文教育的教学中。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在传授医疗技能的同时, 应有意识的将临床上可能遇到或出现的医患关系情况进行分析, 使学生熟悉解决医患矛盾, 减少医疗纠纷的处理方法。

培养提高医学生的沟通能力

一名好医生不仅要为病人去除病患, 还要善于去倾听病人的内心。这就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经常沟通, 建立起真诚、信任和尊重的关系。教师应将沟通作为授课一部分, 在教授与患者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时, 根据每一疾病的特点, 引入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的内容,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如何沟通。此外, 在临床实践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关心病人, 仔细询问病情, 及时反映病情。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与患者之间的语言与非语言沟通的能力。

综上所述, 解决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培养医学生医患关系意识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方法。医学发展需要高超的医疗技术, 更需要亲切的人文关怀。只有医生、患者、医院三者之间建立起融洽、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平衡关系, 社会医疗才会更健康茁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医学生的医患关系学教育探讨.赵宏雯, 孙岩, 刘宏等《重庆医学》2011-12-30

[2]浅谈医患纠纷成因及预防对策.张杰, 徐艳, 杨丹等《中外医学研究》2011-4-5

[3]浅谈新时期医患关系的转变及对策.林青, 张洪等《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0-30

[4]医患关系之处理对策.应强等《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4-28

[5]医疗机构坚持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李秀梅等《河北医学》2009-3-31

[6]、和谐社会与医患冲突——从服务型政府的角度看.陆树程, 刘萍等《方则栋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4-30

医患互动关系 篇2

社会环境系统 医生 信息 医院 患者亲属网络 患患者 管理者

者 家属 高期待 护士 在社会大系统下,医院系统中,医生、各级管理者、护士三个主要群体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患者社会关系系统中,患者和患者亲属无疑是最主要的两部分。虽然将医患关系扩大到了医院与患者亲属网络之间的关系。但是依旧要重视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医患关系的主体部分。下面将从四个部分来阐述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分别是改革中的中国,市场体制下医院,转型期的患者及其亲属,医患关系的主体分析四个部分。1

1.改革中的中国 中国一直处在改革的步伐中,医疗改革也已经走过这么多年。一般人将市场化与高效率相挂钩,以为引入市场,增加竞争,就会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在访谈的过程中,部分人觉得市场化能促进我国医疗机构的竞争,优胜劣汰,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体水平。但是忽视下几个问题: 1.1.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市场机制下,医疗服务处于卖方市场,医院有着更多地决定权。虽然我国的医疗机构会出现服务水平的差距,但是很难到得“劣汰”的目标,大量条件较差的医疗机构“幸存”下来。1.2.市场导致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和分配不均,富人有能力获取更多的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而穷人只能接受较差的医疗服务,势必导致多数人对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满。1.3.医疗改革停滞,医院僵化的内部体制与外部市场化的不协调。我国的很多公立医院被抛向市场化的环境,但是其内部还是讲僵化的管理和绩效体制,不能适应外部市场,导致医院内部矛盾重重,势必影响医院的运行和医疗卫生水平。除了医疗改革带了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1.4.中国重视关系的传统。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往往会倾向于在熟人社会寻找相关资源,如果不能寻找到社会关系,就会试图建立社会关系。在市场化的今天,其手段就是利用红包。在访谈中,访谈者认为如果不给医生红包,那么就很难相信医生会尽全力,在某种程度上,红包能促进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但是,反过来,收取红包会使医生逐渐丧失选择的独立性和作为医生的责任心,会增加医生的压力。1.5.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为医患矛盾的解决留下隐患。“对医疗纠纷的处理,医法两家难成共识。对医疗行为重经常面对的知情同意权的法定主体序位,履行告知范围、标准、要求、界定,医疗特权的范围、免责等问题,都尚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或相关的司法解释,1以至于医疗主体在医疗行为与医疗纠纷的司法实践中市场遭遇困惑或尴尬。” 1.6.市场化带来信任危机。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人们在选择行为途径时,会朝着理性人的假设迈进,重视个人利益,缺少应有的社会价值判断。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正如马克·格兰诺维特在《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中所论述那样。1.7.网络媒体的放大效应和选择效应。当医疗纠纷出现时,往往会见诸网络,“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相比医生的光辉事迹,那些医疗纠纷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当各地的医疗纠纷如浪涌般映入眼帘,那么大众很难“幸免”于新闻的影响,加上倾向于弱势者的习惯,从而,人们对医疗纠纷中的医生群体投去“鄙夷”的目光,对患者报以“同情”。这种情况不断重复上演。最终导致不利于医生的舆论,加重了人们对医生的不信任。以上就是促使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因素,下面是对当前医疗机构内部的介绍。2.市场体制下的医院 前面已经介绍了医院的处境——被政府推向市场,但是内部体制和绩效等制度还不能适应市场。这里主要是针对我国的公立医院。2.1.医疗服务市场化。政府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大幅减少,导致医疗卫生机构只能考自己盈利,原本是公益性质的医疗机构,被迫走向以盈利为目的。而利润的来源只能是老百姓,在这种思路下,当前医院的乱收费、高药费也是可以理解的。2.2.医院内部体制僵化,分配不均。前人的研究表明,医院的内部机制还是相对滞后的。在管理体制层面,医院的管理权主要集中在行政层,而服务第一线的医生并没掌握实际的权力。由此,产生信息与管理权的不对称,难免要发生“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在分配制度层面,“分配制度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平均主义’仍然存在.多劳不能多得、优劳不得优酬; 1宋华 宋兰堂 黄涛 陈文教 《对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思考》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9第19卷 第9期 2

2价格改革中医疗技术劳务价值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分配领域的不公平,有以下几点具体表现: 2.2.1.高风险、高责任、高投入,不能高收益。医生入行需要高学历,投入大,入职后,承担巨大的风险,却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中国医生工资平均水平较低,甚至“与同性质的3教育部门相比单位待遇相差也较大”。2.2.2.医护收入差距过小。医生的人力资本无法很好的体现,容易打击医生的积极性,造成医护关系紧张。2.2.3.多劳不多得,医生内部收入差距悬殊。在很多的医院中,存在医生从事业余医疗服务的现象。不少资格较老的医生可以赚取兼职收入,而年轻医生缺少兼职机会,同时,要承担较多的医院工作,但是由于绩效工资(等级、点数)的原因,他们多劳,没有多得。综上,医院内部的体制僵化。一方面,打击了医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造成了医生与管理层以及护士群体,以及医生内部的关系紧张。医疗服务的市场化,与医疗机构的低效率体制,是相互矛盾的,造成医疗服务水平的增长迟缓,为医疗事故和纠纷的产生埋下隐患。3.转型社会的患者及其家属 转型期的社会环境赋予了当代人特殊的时代性,当前主要表现为传统观念与理性人观念的结合,越来越重视经济利益和个人主义。3.1.传统观念下的理性人。在前文已经讲过受传统观念中“关系”的影响,患者一方倾向于“找熟人”,或者“制造熟人”(送红包等)。反过来,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社会对于医患之间专业关系的不信任。3.2.内部的经济利益摩擦。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还健全,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看病住院要消耗不少费用,容易造成亲人之间的经济利益摩擦,比如父母看病,子女费用分摊不均。而经济利益的冲突容易导致亲情的破裂。这样问题出现,可能会出现拖欠医药费用的情况。3.3.缺少必要医疗常识。患者一方,相对于医院一方,在医疗卫生信息方面,处在绝对的劣势。07年的一则新闻,一位丈夫在妻子难产需要刨腹产手术时,拒绝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坚持使用药物治疗,最终导致孕妇死亡。这个过程中,许多人都劝男子签字,但是他坚持药物治疗。这反映了我国法律关于手术实施规定的漏洞,同时,更反映了一些公众对于医疗常识的无知。3.4.其他患者及亲属间的矛盾。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一个患者的家庭内部也都可能隐藏者各种矛盾。当患者就医时,这些矛盾可能会借机爆发。比如家庭孝道的没落,儿女不孝,有些晚辈不希望医生将老人的病治好。3.5.缺少法制意思,规则意识。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出现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时,很多人不选择法律途径,不经鉴定,直接将责任归到医院一方。即便是受害者,也要按程序办事,走法律途径。医院闹事等是不可取的。以上就是对患者一方的分析。总体上患者一方既有对外的合力,又有内部矛盾;既有传统观念中的习惯,又有市场经济下的理性。4.不对称的医患关系 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专业性,是一种专业关系,其次是不平等地互动,再者,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的不对称是医患关系的重要特征。4.1.信息不对称。“医患信息高度不对称是医疗市场区别于其他市场的重要特征,事实上医疗服务专业性很强一般患者缺乏医疗服务知识(否则他就是医生),他无法知道自己患 于量波 孙强 壬永平孟庆跃 毛正中《山东省3所医院医生收入和业余医疗服务收入的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4.4第4期 第23卷 3罗敬 《公立医院医生工资及待遇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卫生经济2008.7第7期 第27卷 3

了什么病,需要接受什么治疗,花多少钱才能治好,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缺乏医院的管理信息,比如:对医生用药和治疗处置等收费的信息了解很少(结果给乱收费造成可乘之机,损害了患者的利益),有关治疗、诊断质量的统计数据(医院自己掌握患者知之甚少不利于患者在选择医院时进行比较),患者对医生的专业特长技术水平等了解不多(不容易选择到

4自己满意的医生)。”信息的不对称,使双方缺少平等的沟通和互动,阻碍了彼此的信息交互,不利于互信关系的建立。4.2.患者的被动地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必然导致医生一方的强势,而患者一方被动地接受来自己医生一方的信息,较少做出主动地决断。比如要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案,要付多少医药费等,患者一方显然没有自主选择的自由。4.3.高期待的专业关系。治病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医生往往被寄予很高的期待。当高期待得不到回报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情绪反应。医患之间的专业关系有时候缺乏理性认识。4.4.有求于人心理。以上三点,导致了患者一方与医生之间的专业关系附带了感情因素。在访谈中,被访谈者认为看病过程中,患者家属要送红包,是因为有求于人,患者处于相对劣势,同样是因为有求于医生。而不是将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看做是其本职工作。医患双方的关系,是赋予高期待的感性,非对称的专业关系,非对称既表现在信息不对称,也表现在互动地位的不平等。5.总结 以上就是从系统要素特质及其之间的联系来多维视角分析医患关系,这样的分析方式,重点在于全面和联系地看待问题,避免片面和孤立地解释现状。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同时,这些要素也是彼此作用和制约的。在解决医患矛盾需要从不同的因素分别对症下药,同时,还要分清轻重缓急。微观层次的,比如医患之间的关系层面,这是十分必要的,对解决当下的医患关系紧张,是直接而且必要的。宏观层次的,比如医疗改革的问题,是解决医患矛盾的重要方面,但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加快改革,但是需要谨慎把握,一步步推进。虽然当前出现一些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但是访谈中,被访者者均表示对医疗卫生改革有信心,相信医疗机构会越来越好。参考资料: [1]宋华 宋兰堂 黄涛 陈文教 《对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思考》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9第19卷 第9期 [2]于量波 孙强 壬永平孟庆跃 毛正中《山东省3所医院医生收入和业余医疗服务收入的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4.4第4期 第23卷 [3]罗敬 《公立医院医生工资及待遇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卫生经济2008.7第7期 第27卷 [4]弓宪文 王勇 李廷玉《信息不对称下医患关系博弈分析》重庆大学学报2004.4第27卷第4期 [5]张赞宁《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医学与哲学2001.4第22卷第4期总第239期 [6]徐经泽 胡宗煊 李小方《社会学和系统论》文史哲 1985年第04期 [7]卢建华 吴建国 潘睿 黄辉 赵俊 赵燕斌《我国现阶段医患关系的社会学研究》中国医学管理 2004.2 第24卷第2期

4弓宪文 王勇 李廷玉《信息不对称下医患关系博弈分析》重庆大学学报

2004.4第27卷第4期 4

附页:

(一)访谈时间:2012年5月10号 访谈地点:通过网络访谈 被访人基本信息:姓名 肖蒙,年龄 22,职业 大三学生 访:你好,请问我想就医生这个职业问一些问题,可以吗? 肖:好,你问吧。访:你对医生这个职业了解多吗? 肖:不怎么多。访:那你怎么看待医生这个职业? 肖:医生不就是救死扶伤,医病治人的嘛。访:那你觉得医生的社会地位,职业声望高吗? 肖:我觉得不算很高,但是也不低吧。我爸就成就要我学医,当医生。不过我不太愿意,就 没选这个专业。访:为什么呢,你不是觉得医生的社会地位还可以吗? 肖:我不太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听学医的学长说要学医要学解剖学什么的,每天都面对各种内脏器官器官,蛮恶心的。再说,学医又不能赚什么大钱,除非你能成为顶级的外科医生。我是不指望自己能达到那个水平了。与其当医生,我还不如进入金融行业,这样机会更多一些。访:那请问你是学的什么专业? 肖:电子商务。访:那蛮好的呀。肖:还行吧,不过想要找好的工作还是蛮难的。访:那你觉得医生这个职业的普遍收入水平怎么样,是处于社会上层、中层,还是下层呢? 肖:我觉得是在中上层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访:那你觉得现在医院的医生的收入来源的构成是怎样的? 肖:有基本工资,药物提成和一些医院内部的奖金、津贴吧。访:那怎样看待这种构成,它合理吗? 肖:不是太合理。我不太赞同药物提成这一块的收入。如果医生拿提成,吃回扣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的话,这就会造成很多医生在给病人开药时,为了高的回扣,而故意给病人开高价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医院的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我觉得医院应该废除药物提成这一块的收入体制,医院不能为了自己的经营收益而肆意增加民众的医疗负担。而完善医生的收入体制,我觉得应该更多的从津贴补助、奖惩体制方面来着手。访:那你觉得现代社会医生的职业价值怎样,高吗? 肖:高吧,毕竟社会不能离开医生这个行业,是人就会有生病的一天,就需要看病就医。医疗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访:那你觉得,与以往相比,现在社会医生的社会地位与声望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肖:有所下降吧。感觉现代的人没有原来那么尊敬医生了,而且医生也不算多么稀罕的职业。访:你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肖:现在社会上各种医疗事故不断发生,普遍民众对医生的印象都有所下降吧。也不是说所以的医生都是缺乏道德操守的,但是毕竟一颗老鼠屎总是会搞坏一锅汤的。访:那你觉得医生的社会作用下降了吗? 肖:没有,毕竟医疗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人的一生中总是或多或少都有医生的参与。我觉得就某种意义而言,医生的作用应该是上升了的。现在社会医疗技术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飞跃,5

能治愈的病也越来越多,人们对与医疗的信任度也有所增加,生病后愿意去医院就医的人也多了。还有就是,虽然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普遍过高,有不合理之处,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在加上有国家的一些医疗保障制度,能到医院就医,愿到医院就医的人也有所增加,毕竟大医院相对于小诊所更具有保障性。就这方面来说,我觉得医生的社会作用是有所上升的。访:嗯,那你应该有过上医院就医的经历吧? 肖:有啊。访:那有过住院的经历吗? 肖:有过,上上周我刚因为感冒发高烧,到医院输过液。访:哦,夏天天气热,也要注意防治感冒啊。那你怎么看待你怎么看待,在就医住院的这个过程中,你作为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地位差异问题呢? 肖:谢谢,不好意思,你的问题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访:就是说,你觉得在与医生的交流过程中,医生是占据主动的权力地位,你处于被动地位,比如说,医生说什么你就要完全听他的,这样一个感觉。还是医生更多的是一个服务者,他会尽力满足患者的要求? 肖:比较被动的地位吧。没办法呀,你是病人,要想病能治好的话就必须得听医生的啊,毕竟我们又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很多都不懂。就算医生说的不正确,我们也没办法去辨别啊,只能是听从了。访:你觉得作为医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肖:我觉得要成为合格的医疗人员的话,首先肯定是要有合格的医疗技术水平,其次便是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次,医生还需要较好的沟通能力。我看过一些相关的医疗纠纷报道,我觉得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或者说医生在治疗之前没能向患者的家属进行清楚明确地转达而造成的,当然我也排除一些缺乏医德的不良医生的恶意隐瞒。最重要的素质的话,当然是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了,没有医德的医生就是社会的大危害,是应该被严厉惩处的。访:那你觉得医生的整体职业道德素养怎样? 肖:我觉得,虽然现在有些医生缺乏道德素养,但整体来说的话,医生的整体道德素质还是可以的。访:道德素养与专业素养相比,你觉得哪个更重要? 肖:道德素养更重要,医者仁心,要有仁心才能成为合格的医者。虽然说专业素养也很重要,但是技术是可以不断学习提高的嘛,而一个人的人格品性却是要长期养成的,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访:那你觉得医生应该有怎样的道德素养? 肖:首先是要有救死扶伤的大爱之心,其次是要有乐于奉献的精髓,还有要能严格的遵守医生的职业道德准则,还有就是要有比较强烈的责任感。医生应该牢记,他们手中掌握的不是金钱、物质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他人的生命,生命的珍贵、沉重,不应该被轻视。访:你前面说过仁心很重要,那蛮对理性时,你觉得仁心和理性哪个更重要? 肖:我觉得医者仁心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不应该轻言放弃。但是理性同样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改决断的就应该决断。理性的作用不应是与仁心相对的,医生具备理性,是要能帮助他更好地作出选择,从而更好、更有效地施展仁心。访:那你对医改的情况有所了解吗? 肖:听过一些,但也不是很了解。你让我具体说的话,我也不怎么能说得出来。访:那你觉得医院是应该更多的依赖国家财政,还是应该推向市场? 肖:推向市场吧。国家财政毕竟是有限的,而中国的人口基数大,要依靠国家财政来满足全部公 6

民的医疗需求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推向推向市场,我觉得是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现在很多国企不是都在进行市场化改革吗。访:如果把医院更多的推向市场的话,那又怎么解决医生普遍吃回扣的现象呢? 肖:我觉得这二者之间其实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医生的收入也不只是依靠吃回扣来获得。虽然我也不太懂其中的运作机制,但是我相信,只要愿意找,还是能够找到更为合理公正的医疗收入分配体制的。访:那你怎么看现在很多民办医院甚至比公办医院更价格公道、服务优良的现象? 肖:我觉得这就是医院的市场化运作较好的一个结果。民营医院缺乏国家财政资金的强大后盾,它们更能深刻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更能明白只有满足了患者的就医需求,医院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医院的经营就应该以人为本,医生更多地应该站在一个服务者的角度去工作。不过,我觉得想这样运作较好的医院还只是少部分,更多的医院都是需要进行经营价值理念改革的。访:那你觉得医患矛盾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吗,您对医患矛盾有什么看法? 肖:我觉得不算是很普遍吧,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会抱怨医院的医疗费用昂贵,但是真正上升 到纠纷矛盾的阶段的也并非占大多数。不过,就现在的医疗体制来说,特别是吃回扣的普遍现象,部分医生为了功利而罔顾职业道德,发生医患矛盾是必然的。这需要对医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强化,当然作为病人,也同样改遵守社会道德准则。就是医者要有医德,病患要有公德。访:那你认为现在社会上的大多数医患矛盾的主要责任方是在医生,还是在患者? 肖:这个不太好说,我觉得应该就事论事。访:您觉得现代社会医疗行业的最大弊病、缺陷是什么,您觉得应该怎样去改善? 肖:就是与药物提成相挂钩的不合理收入分配体制,以及医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还有待提高。要改善的话,我觉得首先就是要废除医药提成这一块的体制,其次就是要较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医院的各种医生职业水平评价体系,同时还要优化改善奖惩制度,用奖励的正面效应来促进医生的道德追求。访:你对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未来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是持怎样的态度呢,乐观、消极、还是无所谓? 肖:乐观的吧,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民众都普遍关注到了医疗行业的种种缺陷,国家在不断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而社会各界也都在积极地促进医疗体制的改革,在加上民众医疗认知的不断加强,我相信未来中国的医疗行业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访:那,就这些了,谢谢你的参与。肖:嗯,不客气。

(二)访谈时间:2012年5月12号 访谈方式:网络 访谈者基本资料 L女士,女,22岁,中专学历,普通职员 W:你好,做这次访谈可能要麻烦你些时间了。L:没事的。W:你有接触过医生吗? L:没有接触过。W:有没有住院经历或者陪护的经历呢? L:也没有啊,就是因为没有,所以没接触过。W:嗯,至少小病总去过吧。那么,在就医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总会有一方处在相对主导的地位,你觉得是哪一方呢? 7

L:医生吧,毕竟我们去看病,是有求于人啊。

W:你怎么看待医生这一职业的作用呢?有啥价值? L:治病救人啊。医生的天职就是为了救死扶伤啊。人病的时候要去看病,就去找医生啊/ W:你觉得在一个社会中,医生的声誉和地位怎么样? L:很重要的吧。一个社会不能没有医生,这个职业很重要。W:觉得声誉高吗? L:高啊,要不怎么都找名医呢 W:嗯,那么如果做个排序呢,1,医生,2,教师,3,律师,4,公务员。5,公司经理。L:53124.就是公司经理,律师,医生,教师,公务员。W:这是声望的排序吗? L:是你说的所受尊崇的地位吧。W:嗯。L:也差不多吧。医生没有经理/律师啥的那么风光,但是应该比教师和公务员好吧,毕竟比较专业,有专业知识,能救死扶伤。W:嗯,那么你觉得这几年,医生这一个职业的社会声望是有所下降,还是上升,或者不变? L:下降吧 W:为什么呢? L:图利的太多啦。到处都是收红包的,去看个病,如果没给点钱请个饭,就不认真看。我自己看法哈。W:是医生很多都追求利益而导致的吗? L:这个就不知道了 W:那么什么图利的太多,是医生还是大众? L:医生啊 W:嗯。那么,你觉得要成为一个医生,需要哪些条件呢? L:医术、爱心、职业道德吧。W:其中,你觉得什么最重要呢

L:职业道德吧

w:嗯,重视医德 L:对

w:你觉得当前的医生的道德品质状况,做个评价的话(1-10分,最高10分)L:5-6分 w:可以理解为,还未达到及格线吗 L:及格了,没那么差

w:嗯,好吧,刚及格 毕竟1-10分呢。。你觉得医生作为一种职业,与律师比较相近,还是与教师比较相近?先给你解释一下,律师是提供法律援助的,一帮专业人才,也强调做律师要凭良心。教师呢,则是教书育人的,相比,更强调师德。从这种意义上讲,你觉得医生,更像哪一个职业?

L:你觉得呢,说说你的看法? W:我,我的看法,访谈完了,再告诉你。L:好吧,那么,应该是老师吧。W:1您觉得医生的收入水平高吗?在社会中,这样一个职业的收入,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

平?1最低,10最高,评价一下。L:中高吧,7,不,6-7.W:嗯。很严谨。8

L:只是我个人观点。

W:就要个人观点。你觉得医生的最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呢?基本工资,红包,福利。。L:红包或者福利吧 W:嗯。你觉得医生收入红包在中国医院普遍吗?原因在哪呢? L:这个收红包我不确定,应该不少吧。原因嘛,都觉得花钱收买人心吧。W:大家都花了钱才放心,是吧。医生拿了钱之后,就会更加认真看病,如果没拿钱,病人自己也会感觉不放心的。L:嗯。W:你听说过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吗

L:听过,不怎么了解。没有具体关注。w:嗯,你觉得医院应该依靠国家给钱,还是应该推向市场啊

L:推向市场是怎样

w:就是自负盈亏,政府不给钱,医院就像企业一样,自负盈亏。

L:应该推向市场吧 w:为什么呢

L:反正也挣这么多钱,把它推向市场,让它自己挣钱吧,剩下国家的钱。w:如果是国家拨款,医院就不用宰病人了,国家给钱。如果国家不给钱,那么医院只能宰病人了

L:也是啊

w:嗯,那么你听说过医患矛盾吗,看过相关报道吗

L:不清楚,不过应该有,我也看到过相关的新闻。w:嗯,你觉得医患矛盾的原因在哪呢?

L:患者要求多或是医生态度不好吧。这应该是主要的原因吧。w:嗯,你觉得在发生医患矛盾时,谁往往占优势呢 L:医生啊 w: 为什么 L:还是那句话,有求于人啊。还有问题么? W:有,还有两个。你觉得现代社会医疗行业的最大弊病、缺陷是什么,您觉得应该怎样去改善?

L:这个不太清楚

医患关系小议 篇3

从理论上讲,协议过程是采取某种治疗手段前对风险/利益的综合评价和对风险/利益共同承担责任的承诺。但是,医疗活动毕竟不同于简单的商业活动,病人不仅仅是“买主”,医生也不是摆摊卖货的小贩。在为病人诊疗的过程中,实际上,医生一方并不仅仅是在“出卖”体力、脑力,责任、道德、感情也是他们完成医疗任务的主要动力。而患者或家属一方,当面临某种期望之外的医疗结果时,本应具有“法律合同效力”的协议书往往失去了它应有的约束作用。患者或家属期望的是最好的结果,一旦小有差异(且不说大有“闪失”),患者或家属会产生一系列的怀疑:为什么失败?为什么别的病人成功了?医生不负责任、失误?专家在场没有?患者或家属对不理想的医疗后果强烈的感情反应及怀疑导致了大量的医疗纠纷,加上某些似是而非的法律判决、缺乏客观态度的舆论导向,严重损害了我们都应珍惜的医患感情。这里关键是如何理智客观地理解感情与科学的差距。

医学科学是客观的,各种疾病都有病死率、治愈率,各种诊断也都有正确率、误诊率,各种治疗手段有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等,仅是可能性的大小之别,绝无百分之百的把握。从如此客观实际出发,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看待医患双方的相互动态关系:在医疗过程中,病人、家属和医生是一体,共同与疾病做斗争,前述书面协议只是作为一种减轻医生心理和感情压力的手段。事实上,只有当患者和家属全面了解了某一诊疗措施所有的可能的后果、风险、利益时,才能通过书面协议达到理想的医患关系。在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出现时,医患双方都应遵守承诺,不要把医生看成奇迹的创造者,也不要把医生看作医疗服务的小贩,国家培养医生是为人们看病而不是害人的,能做的是提供现有技术水平最好的医疗服务。当然,医生也会从科学客观的角度分析原因,在道义上帮助病人或家属度过因疾病或死亡造成的感情难关。如果确属医务人员因为本来可以完全避免的过失而给病人造成伤害以至死亡的,患者和家属应寻求法律保护,依法解决,断不可无理取闹。

注重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篇4

一、患者入院后护士和医生应及时和家属沟通,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让患者享有知情权

1患者入院后, 病房责任护士首先按住院流程安置好患者, 然后根据患者病情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介绍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治疗方法、护理措施、所用药物、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予说明必要时要报告治疗及药物的价格, 听取家属的意见, 回答患者及家属想了解和解决的问题, 尊重患者的权利, 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使患者及家属对诊疗过程有清晰的认识, 客观对待治疗过程, 特别是要求对目前医疗技术的局限性, 风险性进行说明, 使患者家属做到心中有数。对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 意识障碍的患者请示监护人在双向承诺书上签字, 使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规章制度有所了解.在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中抓紧一切可以交流的机会.如查房、治疗中、晨晚间护理等与患者家属交流注重健康教育, 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对危重患者医生要及时与家属沟通, 特别是有风险性的医疗处置, 应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和签字。《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 医疗机构实行手术或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时, 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取得患者家属的同意签字, 不至于在患者出现突发的, 目前医学解决不了的病情变化而不能接受, 减少医患之间不必要的误会。3据有关资料统计80%——90%医疗纠纷都由于医务人员没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 只有了解患者的认知水平、经济状况等全面情况后, 才能指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达到有效的护理目的。

二、医务人员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业务提高护理质量

患者入院后实行人性化服务, 责任护士要对新人入院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病情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增强患者家属与医护之间的亲和力和信任感, 为配合医疗护理工作打好基础。

三、医疗护理技术要规范、真实、完整、及时是保护医患利益的有效法律依据

1完整的病案资料是具有重要法律作用的文件, 它是医疗行为有无错误的最有力证据, 发生医疗护理事故纠纷时, 要以原始病案封存作为原始资料加以判断。因此认真书写病例及护理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做到准确及时。医疗文件书写与护理文书的同步性是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如出现医疗和护理不符或相互矛盾时, 引起纠纷时能够澄清, 因为记录本身就是法律依据。2严格遵守病例书写规范《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的证据诺干规定》第二条第二款“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由负有举证责任当事人承担不力的结果"。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无错, 法庭就可以认定其存在过错。因此医务人员一定按医疗护理病例书写规范要求书写病例要真实、准确、及时、连续、客观地发映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全过程。在病情发生变化或出现护理问题与患者沟通要及时, 必要时要有协议书或书面签字, 取得患者的认可。

四、沟通可增加医患、护患的相互理解

加强医患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篇5

近几年医疗纠纷显著增多,医患矛盾也不断激化并时有暴力事件发生,医患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将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安全,这已成为社会大众、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医务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哈医大一院”)发生患者捅死一人、致伤三人事件后,腾讯网转载的此事件新闻报道后面,竟然有4018人次在网站设置的“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的投票中选择了“高兴”,其实网民们并非真正“高兴”,只是在紧张医患关系大环境下的一种宣泄。医患之间的信任从来没有受到像今天这样严峻的挑战。

患者对医方的信任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跟医疗卫生体制和医疗资源配置有关,跟病患对医院的高期待有关,也跟少部分医护人员没有坚守职业道德有关、医德医风欠缺有关。医护人员直接面对病患,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没有沟通、不会沟通、沟通不恰当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题,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减少医患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必须积极作为,通过和病患的沟通,增强互信,达到相互理解。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保证良好的服务水平,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良好的医患关系就必须建立在医方与患者方真诚相待、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作为医方尤其要有换位思考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医护工作者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多站在病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和改进我们的工作。凡事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来考虑,就会赢得病人的爱戴。病人在遭受身体的病痛的同时,往往也承受着心灵的重压。生病让患者及其家人心力憔悴,这个时候,一个温馨的关怀、一个耐心的解释,也许就可以可以赢得患者的好感。

医患双方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医患关系就是医生与患者合作战胜疾病,这是医患双方进行心灵和感情的沟通的基础,病人来到医院,总是希望能战胜疾病并承担较少的医疗费用,这就要求我们一切病人为中心,以良好、畅顺的医患沟通让病人感受到了的来自医院的关怀。

搞好医患关系浅析 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29-02

医患关系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生与患者之间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它涉及医务人员和病人、医疗单位和社会之间多方面的关系,是当今社会一大热门话题。如何处理好医患间的关系,在医疗实践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医患关系,保证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诊治,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不融洽的医患关系:则会影响诊治质量,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也影响了医院的声誉。

我们都知道,医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可以治疗疾病的一面,又有伤害人体的作用,这在社会学上叫"双重效应"。在法律上,一般只要认为其行为目的是正当的,则不构成违法。医学上的"双重效应",是伴随着每一项医疗行为而存在的。打针会有针眼;把药物注入人体,是一种异物的侵入;输血可以挽救生命,也可能引起溶血过敏等反应,或导致受血者感染传染病;外科手术要把人体的腹腔、胸腔等打开,造成损伤。对于这些医疗行为,仅以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来认定行为人是否有过错责任,那么几乎所有的医疗行为均无合法的地位。

医生只要工作就会有过失。如果医生在工作中时刻想到需要无过失的证据,那么必然引起两个结果:一是医生将从"努力地保护病人"转为"努力地保护自己",尽量少冒风险。二是采取美国式的保护性医疗,"拉大网"式地对每一个病人作尽可能全面的检查。有各种客观的医院检查证据,你告不倒我。但这必然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立法者也终于认识到了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弊端,因此,200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由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于2010年7月1日起实行。第七章为“医疗损害责任”,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不再有“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

但是,社会总在进步,医患关系的紧张终究是可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得以缓解的。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当前复杂的医患关系,是医学界、法学界、政府和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可以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进行:

1 政府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不足致使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这些都是靠医生来完成的,这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所以,政府加大对医院的资金投入,恢复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本来面目,加大医保的报销比率,使广大群众感到不再看病难看病贵,这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一环。

2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医患沟通需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三方共建、理解和信任。医疗机构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责无旁贷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并努力加以改进。

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卫生法规、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医疗活动中,医生行医和患者就医都受到法规的保护和制约,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把医患关系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医患关系,解决其冲突性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任何违反法律规定,在医疗机构闹事的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使医患双方都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如果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不作为行为,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另外,医疗事故鉴定涉及多个部门,多重管理难免会出问题,容易产生矛盾。建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司法部门把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统一起来,消除各级医学会鉴定和司法部门鉴定不一致的问题。

4 加强舆论的正面宣传

新闻和舆论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应从正面大力报道医务人员的事迹,在医务人员中间,有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试想,如果没有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工作和无私奉献、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没有他们的刻苦攻关,医学上能取得如此多的奇迹吗?许多疑难危重疾病能转危为安吗?广大医务人员永远是人民群众的健康守卫者,虽然他们现在受到前所未有的误解和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们一如既往,永不忘记自己的神圣职责。所以,我们的媒体应深入医院、深入到医务人员中间,去发现、挖掘他们中的真、善、美!

5 重视医院的基础服务建设,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医院是病人接受治疗的场所,在这期间,医院就是他们暂时生活的居住地。舒适的环境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改善医患关系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另外,医院开展"微笑服务",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这也是改善医患关系的一重要途径,它足以弥补医院在某些方面的欠缺,让病人感觉医护人员就仿佛是他们身边的亲人,努力为自己的健康所奔波劳累。

医患互动关系 篇7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务相关人员与患者或其家属等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特定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 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 医患关系随之变得微妙复杂, 医疗纠纷逐渐上升恶化, 加强医患沟通与医疗信息披露, 正确的舆论宣传引导, 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缓解医患矛盾的基础策略。

1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状

据2007年初, 中国医师协会对全国115所医院的调查表明, 2004-2006年“医闹”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 比例分别为89.58%、93.75%、97.92%。平均每所医院遭受的“医闹”:2004年为10.48次, 2005年为15.06次, 2006年达到15.31次[1]。另据报道, 北京医师协会对北京71家二级以上医院的统计表明:近3年共发生殴打医务人员事件502起, 其中致伤、致残90人[2]。近年来, 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医患矛盾十分突出。据报道, 患方向医务人员施暴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3]。严重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此类事件如此之多, 表明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觉, 更是值得探索和研究。

2 分析当前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各种表现及其形成的主要原理

2.1 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据2007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组织全国326家医院调查统计表明, 321所医院存在着被医疗纠纷困扰的问题, 发生率为98.47%。多数医疗纠纷并非因医疗技术引发, 而是由于医患沟通障碍导致患者或其家属对医院、医务人员的不满意而引起, 由于医方整体缺乏人文精神、服务态度与服务方式不当引发的纠纷占全部医患纠纷的49.5%。可见, 医患之间发生误解与矛盾, 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医护人员缺乏有效沟通。

2.2 医学知识技术和信息的不对称

由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 在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形成各自所掌握信息量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作为医务人员对于患者病情、诊疗手段等各种医疗信息的占有上占绝对优势, 而医务人员的细节服务和解释工作做得不到位, 只重视“病”不重视人, 缺少人文关怀, 与患者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 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医学知识, 对医疗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技术认识不足, 对医疗结果的期望值过高, 认为不管得了什么病, 进入医院就进了保险公司, 花了钱就一定会治愈, 当患方利益一旦受损, 纠纷不可避免。

2.3 相关法律不完善

(1) 缺少权威专门的法律, 许多医患关系的重要问题都找不到法律依据, 存在无法可依现象。 (2) 现有法律制度位阶低、效力弱,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第四层次的法律制度, 实践证明依靠现行的法规难以适应调整医患关系的需要。 (3) 适用法律混乱, 由于医患关系的性质不明确, 在适用法律上就会出现适用法律不当的问题。 (4) 部分法律制度操作性不强。

2.4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有的媒体在医疗纠纷的报道中忽视了医疗活动的未知性和风险性, 往往在事实未弄清楚之前就提前介人或不适当的介人, 草率地发表带有倾向性意见的报道, 误导读者。媒体报道有意无意地把医患关系变成一种“对立”关系。不恰当地渲染彼此间的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务界责无旁贷, 患者也要做出努力, 媒体同样要负起责任, 自觉为医患关系和谐做“加法”。

3 探讨促进医患和谐的方法

我院是地处乡镇的二级综合性医院, 院领导高度重视医疗安全管理, 为促进医患和谐想了很多办法, 做了大量工作, 在医院先后开展了, “两心一全程”优质服务, “面对工作问三问”, “七个一点”, “首问负责制”, “礼仪服务”, “流动红旗”科室, “优质服务明星”个人, “内部职工互为顾客”等活动。近年来又狠抓医患沟通管理, 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多种方式对全院干部职工进行医患沟通知识培训, 并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医患沟通管理机制, 层层抓落实, 医护人员自觉将有效的医患沟通贯穿于整个医疗全程,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概述如下。

3.1 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中指出:“所有医师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 (同情) 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 是无能的表现”。由此可见, 做好医患沟通工作,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是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之一, 也是医疗服务本身的客观需要。据调查表明, 医患纠纷因医疗事故而引起的不到5%, 临床上发生的医疗纠纷80%是因为沟通不够造成的[4], 由此可见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最重要环节, 沟通是治病和化解矛盾的“法宝”。

3.2 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

加强医患沟通, 医院要对患者的沟通从形式、渠道、内容、要求、技巧、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 做到“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种方式”。坚持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 在门诊、病区内发放征求意见表、公开投诉电话、设立意见信箱, 对出院患者进行上门或电话回访, 院部专门设立患者投诉办公室, 成立医疗纠纷调解组, 及时处理回复患者投诉, 各科室的投诉率与奖金挂钩, 并作为科室及科主任和护士长年终评优的重要参考。

3.3 医患沟通的技巧与具体方式

医务人员要兼备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知识, 在与患者沟通中, 应讲究沟通技巧, 考虑沟通环境, 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心理承受能力而有选择地进行沟通, 甚至要对患者说“善意的谎言”, 但对患者家属则一定要实事求是地讲明真实情况, 具体沟通方式如下: (1) 坚持以人为本, 纠正见病不见人、重病轻人的观念, 多与患者对话、沟通。 (2) 在沟通中说话态度要诚恳, 对患者表示关切同情, 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 始终顾及到患者的内心感受, 使之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3) 根据不同病情、不同文化及社会层次的患者, 语言力求简洁准确, 通俗易懂, 吐字清楚。表情得体, 语调平和, 语速适中, 具有逻辑性。 (4) 事关诊断、治疗、手术、预后等医疗问题, 说话留有余地, 要经得起推敲, 还必须说明白, 交代清楚。手术和治疗前必须让患者充分知情, 该会诊的、该转诊的, 必须说清楚。 (5) 有些话不能说, 有些话要婉转地说。如有的患者没有好的治疗办法, 不能说:“你这病谁也治不了, 没有好办法!”以免引起患者的不满及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 (6) 对醉酒、精神心理异常、烦躁不安的患者或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 说话要以稳制躁, 以静制动。不说起激惹作用的话。 (7) 对于医疗活动中的局限性、相对性和不可避免的瑕疵, 要及时向患者解释说明, 尤其患者本身是医务人员或其亲属中有医务人员的, 更要注意与其沟通说明, 取得其理解与支持。 (8) 对医疗活动中的不当或差错, 要及时向患者道歉。 (9) 对个别患者的过激言语、行动, 不要针锋相对, 要冷静理智地对待。 (10) 尽可能多地向患者介绍所患疾病的知识, 介绍医师的专业技术情况、医院的医疗水平, 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诊疗、预后, 使之有一个恰当的心理准备和期望值。

3.4 认真填写医患沟通记录单

(1) 《首次床旁医患沟通记录单》, 内容主要是患者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 以及进一步诊治检查方案等。 (2) 《住院期间医患沟通记录单》, 内容主要是患者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 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和费用等 (手术科室可以术前谈话记录代替) 。 (3) 《术后医患沟通记录单》, 内容主要是患者手术的大体情况、术中出现的特殊状况、术后治疗手段、术后用药、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证及需要患者注意的事项等。 (4) 患者住院期间如有需要随时进行沟通, 并将内容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5) 《出院前医患沟通记录单》, 内容主要是患者本次住院的治疗、恢复情况及出院后注意事项等。

3.5 控制医疗费用

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严禁各种“开单费”;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 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 杜绝药商在医院带钱促销药品的现象, 实行每月处方点评制, 杜绝大处方, 对不合理高额处方者进行全院张榜公布, 并从个人奖金中扣除超额部分。聘请社会监督员, 监督医院的医德医风。

3.6 公示医疗服务信息

做到让患者对诊疗收费标准、药品价格、自己的病情、做何种检查项目、自己的主治医师“五个明白”;对诊疗程序、诊治专家、手术应履行的手续、诊治项目和价格、服务承诺“五个知道”;进而对检查、诊疗、用药、收费、服务“五个放心”。坚持住院患者费用清单制, 门诊患者费用查询制。

3.7 医院设立新闻发言人

认真热情接待新闻媒体, 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 让媒体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 加强正面宣传, 正确引导舆论。用实事求是的态度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当前医学发展和各项技术的局限性、风险性及其疾病发展与转归的不可预见性。客观公正地评价医务人员, 充分理解和尊重医务人员的辛勤劳动。

综上所述, 由于医疗服务的高专业性、高风险性、医学知识技术和信息的不对称性、社会发展的先进性等等因素, 决定了只有通过医患之间的心灵、感情的有效沟通, 建立健全沟通制度, 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 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化解医患矛盾, 减少或杜绝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王华, 王晓霞.医疗纠纷成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 23 (4) :273-275.

[2]王建琴, 王启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相关因素浅析[J].现代医学杂志, 2006, 6 (2) :79-81.

[3]朱衍馨, 杨国斌, 钱峥.从医患关系的现状及成因论加强医患沟通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 (2) :17-18.

医患互动关系 篇8

1 影响医患之间有效沟通的因素分析

首先, 医务人员自身因素, 道德取向偏离: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仍有部分医师没有经受住道德底线, 注重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 也没有强化对医学技术的研究, 所以最终使得患者对于医师队伍存在明显的抵触和偏见;防御性医疗行为过当:患者医师为了规避风险,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味采取防御性的医疗行为, 间接性的回避高风险的诊疗方法, 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的实现, 最终加剧患者对于医师的不满情绪;医务人员的沟通障碍:部分医务人员过于注重专业知识能力培养, 但是却忽视了自身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相关方面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 最终造成医患关系恶化。其次, 患者以及家属的行为意识。

患者需求越发明显:随着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 患者对于医疗技术的需求越发明显、多样化, 已经不是单单依靠医疗技术就可以满足的, 还需要进一步的人文性关怀, 但是很多医师根本无法达到患者的全部要求, 最终引起患者的不满;知情同意意识明显:患者以及家属越发注重对于整体治疗过程以及预后情况的全面了解, 而医生告知过程中, 一旦无法到达其要求, 也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忧虑以及不满, 降低医疗服务满意度;对于医疗工作特殊性认识的缺乏状态:部分人认为患者一旦入院接受治疗, 最终就会痊愈出院, 但很多疾病是根本无法医治的, 所以最终死亡也是在所难免的, 一旦出现救治上的意外, 就会引发过激行为的医患矛盾。

2 如何强化医患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首先, 实行换位思考, 对于患者来说, 最易引发其不满因素的原因涉及到两点:即服务质量以及医疗费用。所以对于医务工作人员来说, 要真正为患者着想, 根据每一位患者其担心的问题进行着重讲解, 为患者建立一套既保质、又能够较好控制费用的治疗方案, 在此基础上患者也会更加理解医护人员的行为。同时要求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绝对平等的医患关系, 打破其可能存在的高高在上的行为意识, 实现医患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其次, 强化医务工作人员自身沟通能力, 对于医务工作人员仅仅注重医疗专业知识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强化医患沟通, 必须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学习范围: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人际交往以及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内容, 这样行医患沟通交流的过程中, 才能保证其语言的说服力, 在实现有效沟通的基础上, 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还可以通过绝对亲切的目光、真诚的表情以及温柔的手势来行主动情感交流, 促进患者想要交流的行为意识。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 要以通俗易懂的词语为主, 有效提高患者的理解能力。同时要尽量采用安慰话, 多用鼓励话语、少用权威性语言, 严格禁止出现伤害性言语的情况。

再次, 强化心理疏导, 临床诊疗过程中, 对于存在严重性伤残疾病患者来说, 往往会表现出严重性的心理负担, 而这一不良情绪状态, 将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作为医务人员在面对此类患者时, 要保证绝对清醒冷静的头脑, 针对患者的心理负担 (个人、家庭、社会) 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促使患者对于医务工作开展的理解以及配合意识, 提高依从性,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最后, 建立医患沟通制度, 为了强化医患之间的沟通关系, 作为医疗单位的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医患沟通, 建立更为完整的医患沟通制度。要求:要求医务工作人员保持绝对的耐心、诚心, 真正尊重患者以及家属。技巧: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要学会倾听患者的各种询问, 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意识, 要向其着重介绍病情、治疗展开情况以及成功病例等, 对于患者治疗中存在的不便情况及时了解并加以改善。留意:医务人员要时刻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变化情况以及对沟通的期望值。避免:医务人员要避免应用刺激性语言、专业性医学词汇等, 以保证沟通的有效化。沟通方式:具体沟通方式的选择以患者自身表现为原则, 主要涉及到针对性沟通、互换性沟通、集体性沟通、书面沟通以及协调沟通等。同时在医院设立意见信箱, 为患者建立绝对自由的投诉渠道, 对于医院自身服务工作的改善意义重大。

3 结语

综上所述, 绝对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 能够直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及预后效果, 还可以避免由于医患紧张所引发的医疗纠纷事件, 俨然已经成为当今医护工作人员的绝对职责以及社会责任, 对于未来医疗服务工作的展开意义重大。

摘要:医患关系作为一种介质于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特定性医治关系, 是实现医疗人际关系的关键。虽然随着医疗建设的不断发展, 医患关系逐渐趋于理性和规范, 但是医患关系紧张情况仍旧是影响现代医疗单位发展的因素之一。具体总结出现医患纠纷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医患之间的沟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所以强化医患沟通, 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医患沟通,紧张关系,和谐构建,方法探析

参考文献

[1]孔祥泉, 刘刚, 陈胜洪.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9 (5) :493--494.

[2]张淳瑜, 闽钟炎, 薛迪, 等.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对医疗纠纷成因的认识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0, 7 (23) :451-452.

[3]黄成华.以病人为中心、和谐医患关系的核心理念[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 21 (6) :52-53.

医患互动关系 篇9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德医风,医患沟通,舆论导向

医患关系是指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之间发生的特定关系[1]。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阻碍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为此, 加强医患沟通, 减少医患矛盾, 对创造良好医患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1.1 医疗系统的原因

一是医患沟通不到位。有些医院患者多, 就诊量大, 医院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贴的专家都比较受患者青睐, 一名医生每天最多能挂出6 0~8 0号, 受欢迎的专家号, 往往很早就挂满了。医生为了把挂上号的患者都能看完, 时间往往是很紧凑的, 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这样就会减少与患者的交流, 就会减少对病情的解释和对患者的安慰, 造成沟通减少。二是医疗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医生完全靠辅助检查来诊断疾病, 离开仪器就不会看病了;少数医生不能遵守规章制度, 违反诊疗操作常规, 使疾病痊愈时间推延, 造成患者的不满。三是医德医风不正。有的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漠, 语言生硬;有少数医生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 给患者开过多检查项目, 造成过多费用, 过度检查, 过度治疗, 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1.2 患者的原因

一是患者就诊要求过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对自身的健康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不了解, 有的患者不分疾病的轻重、急慢性, 认为花了钱看病, 就应该马上见效, 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 就认为是医生的责任而产生医疗纠纷。二是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随着人们对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 患者就诊过程中未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和遇到一些麻烦时, 就认为是自身权益受到损害, 就会产生投诉和过激行为来保护自身权益。三是有个别患者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把对社会不满情绪带到医院, 在就医过程中如有不满意就采取侮辱、谩骂及打闹等不法行为, 造成医疗纠纷。

1.3 社会方面的原因

首先, 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医患矛盾尖锐的重要原因[2]。医疗保障作为基础的社会保障, 却不够完善, 患者医疗负担重, 报销比例小, 更加重了患者的压力, 导致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其次, 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正面的、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氛围, 少数媒体热衷于焦点问题的报道, 对一些医疗纠纷事件在没有明确结果前, 只听患者的片面之词, 就做出失实报道, 误导群众, 助长患者与医院大闹等过激行为。有的患者来院就诊时, 凡遇到问题或自己认为不满意时, 就辱骂医务人员, 甚至用“找媒体给你们曝光”, 来恐吓医院和医务人员, 对医患关系紧张起到了负面作用。

2 改进医患关系的措施

2.1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依法规范执业行为, 教育广大医务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不断规范医院管理, 规范诊疗环境、诊疗程序和诊疗行为,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坚持“以诚为本, 以信为用”的方针, 始终把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权益放在首位[3]。医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 端正工作态度, 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为患者着想, 理解患者, 尊重患者, 促进医患互信, 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 取得患者的理解, 认可和配合。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懂得运用法律知识, 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改善医患关系。

2.2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医务人员应加强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学习, 应不断运用现代医学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为促进人类健康而努力工作。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 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常规, 积极开展科研攻关, 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人性化关怀, 争取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改进沟通方式

2.3.1 注意倾听患者的心声

倾听患者诉说, 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项技巧, 是医务人员获取患者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4], 在沟通中, 医务人员一定要注意力集中, 认真解答问题, 消除患者的疑虑, 取得患者的信任, 给患者带来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积极配合治疗, 使患者早日康复。

2.3.2 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在医患间实现有效的沟通中, 医务人员起主导作用,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态度、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和语言沟通能力。沟通是一门艺术, 沟通运用较多的是语言[5]。在医患交流中应注意语言真诚、热情、亲切、耐心、细心,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在沟通中让患者对自己疾病的病情、治疗及愈后有足够的了解, 能使患者更好的支持和配合。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年龄、学历、工作、经济条件等情况, 还需要注意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 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沟通。适当的肢体语言有助于缩短医患间的距离, 拉近医患关系。

2.4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首先, 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保障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安全,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其次,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具备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氛围。在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下, 通过向全社会宣传医务人员这个职业的风险性和特殊性, 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医患关系更融洽。通过社会各界大力宣传医疗系统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正面宣传和影响。第三, 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提供相关医学常识, 做好健康宣教, 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总之,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院和医务人员起主要作用, 医务人员应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 加强医患沟通, 加强医学专业知识学习, 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通过我们的努力, 让患者和社会满意, 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建中, 卢芳.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7 (8) :741.

[2]马静松, 史也夫.新时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27 (8) :6 2-6 3.

[3]傅增合.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之我见[J].中国医院管理.2008, 28 (10) :6 0.

[4]周枫, 陈红.医患沟通与医疗纠纷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 010, 17 (4) :3 2 1.

医患互动关系 篇10

2016年1月30日,首家全国基层中医医院“医患友好度”测试试点单位落户桐庐县中医院。“医患友好度”是2014年6月由健康报社联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共同提出,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改善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借助“互联网+”的理念,通过日益增长的手机、电脑用户,在线上主动向患者提供就医资讯及互联网工具,在线下重构就诊流程;线上线下联手发力,搭建医患沟通平台,改善就医体验。它通过一个可操作、可量化的行业评价标准———医患友好度评价体系,来客观评价医院流程是否遵从人性化理念,是否落实以患者为中心,在互联网新常态下医疗服务是否达到医患友好。

近年来,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日益增长,医患矛盾亦日渐突出,呈现了持续紧张和逐步恶化的趋势,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2 方法

对我院自2015年至2016年7月31日止发生的医疗纠纷和投诉作了回顾性的分析。产生医疗纠纷和投诉以向桐庐县人民政府网络投诉平台,县卫生局医政科,医院医务科、办公室、一站式服务中心等部门投诉作为统一统计口径,全部总件数352起,实施“医患友好度”前13个月,共248起,实施后6个月,共104起。医患纠纷和投诉发生按产生事由分类,分为医疗技术问题,服务问题(包括服务态度问题,医患沟通问题、医德医风问题等)、诊疗费用问题[1]。

3 结果

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全院门诊人次904 804人次,住院12 718人次,共917 522人次。其中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底门诊人次615 253人次,住院7 794人次,共623 048人次;2016年2月至2016年7月底共6个月,门诊人次289 551我次,住院4 924人次,共294 475人次。

分析对比了我院实施前后的医疗纠纷和投诉,医疗技术问题的71起,占20.2%,其中,“医患友好度”实施前的48起,实施后的23起;诊疗费用问题的54起,占15.3%,其中,“医患友好度”实施前的40起,实施后的14起;服务问题的227起,占比例达64.5%,其中,“医患友好度”实施前的160起,实施后的67起;全时段医疗纠纷和投诉,实施前共248起,占70.4%,月平均数19.1起,按服务人次计占比为万分之3.98,实施后104起,占29.6%,月平均17.3起,按服务人次计占比为万分之3.54。由此说明医患友好度对医疗纠纷和投诉的下降有直接关系,其中服务问题引起的医疗纠纷和投诉下降比较明显。

4 讨论

4.1“医患友好度”充分体现了医方对患方的人文关怀

“医患友好度”是以医院发起,从医方入手,以病人为中心,使病人能深刻体会各项措施是关怀病人为出发点,体现了医院层面和医务人员层面为改善病人治疗需求作出的真诚的投入,树立医疗对象是“人”,其次才是“病”的医学模式,通过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

4.2“医患友好度”的试点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医院从多角度加强了医患友好的宣传,在医院导医、义工服务、自助服务上作全方位改进,方便病人就医,提升患者满意度。医院提出了“沟通你我,你提我改”的理念,特别在“互联网+”医疗上下大投入,在“优化诊区设施,营造温馨就诊环境”,“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维度方面作出了较大的提升,使医院的就医面貌焕然一新,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4.3“医患友好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患之间认知的差异

“医患友好度”实施后,大力推行“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新模式。广泛开展医疗服务信息公示,让患者对诊疗收费标准、药品价格、自己的病情、做何种检查治疗、自己的主治医生“五个明白”。

4.4“医患友好度”建立了新形势下的新型医患关系

医患友好度是新提出的医患关系评价指标,其主要关注医院流程是否遵循人性化理念,是否落实患者中心化思维[3]。“医患友好度”实施后在改善医患关系方面体现了以下优势: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服务,即时感受,观察评价,医患互动[4]。

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从“不信任”到“信任”,这在基层医院缓解医患关系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医者先行,主动作为,消除患者误解和成见。

参考文献

[1]杨玉香,顏昌武,张清彬,等.医患关系紧张问题的思考[J].临床医学专集,2015:1639.

[2]张艳.医患关系中信任受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修复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3):27-28.

[3]陈瑜,毛丽洁,郑梦静,等.出入院流程分布式管理对医患友好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8(24):2943-2945.

医患关系:迎接法制时代 篇11

但令人遗憾的是,现代医学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人的生老病死问题,因为这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医生也不都是治病救人的高手,心力尽到了,却往往“回天乏术”。此外,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缺乏职业道德、技术平庸、治病不成反致病的医生,这样往往会引发医患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现代人对医学知识比较了解的情况下,这种矛盾往往将医患双方推上公堂……

长沙市开福区红墙巷的闵女士在长沙市某医院诊断患了乳腺癌,做了右乳全切术。但将原手术医院的蜡封切片送至湘雅医院病理科检验时,会诊意见却是闵女士没有患癌症。无端痛失右侧乳房的闵女士愤怒至极,她将手术医院告上法庭,要求院方赔偿38万元。更让人愤恨的是前不久在一些媒体曝光的某医院婴儿室发生的婴儿“大调包”的事件。起因是一个上大学的小伙子将自己的血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发现儿子的血型与自己的血型不符。于是,这位父亲严肃地“审问”妻子:孩子来自“何方”?恼怒的妻子立即追根溯源,结果竟是医院将他们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调了包”,而且被同时“调包”的竟是几个孩子!当双鬓染霜的父母发现长大成人的孩子竟不是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发现含辛茹苦地将自己抚养成人的父母竟不是自己的父母时,其心灵的震撼是何等强烈!当他们声泪俱下地诉说这种不该发生的人间悲剧时,他们将医院告上法庭也就是必然的了。有一位学过医的人不止一次向人们表示了自己对院方的怀疑。原来他的一位亲属不幸患了癌症。手术后的第三天,患者出现了全身皮肤黄染。他怀疑是输血所致。但他难以举证证明自己的怀疑有依据,他也无法将献血源调查清楚。学过医的他非常明白,医生完全能为这种皮肤黄染作出合理的解释:癌细胞转移,阻塞了肝胆管,导致全身黄染。如果是癌细胞转移使肝脏发生病变,导致患者全身黄染,医院没有责任;如果是输血所致,医院要承担责任。现在,这位患者已去世7年。但她全身出现的黄染是输血还是癌细胞转移所致?至今仍让其家属迷惑不解。

“举证倒置”:法律天平倾斜了吗?

对于中国的医生和患者来说,2002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因为无论是不久前出台的医疗纠纷“举证倒置”,还是即将于9月1日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除了给医患关系带来巨大震动之外,法规的最终目的是要维护患者和医生的合法权益。

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一则新的司法解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该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要求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案件中,就医疗行为没有过错及患者的不良后果与医疗行为没有因果关系举证。这则新的解释已在2002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就意味着:在医疗侵权诉讼中,作为原告方的患者,不再承担有关举证责任,而改由医疗机构承担。也就是说,当患者把医生推上被告席时,首先需要医院证明自己没有发生医疗过错,如果医院拿不出有效的证据,法院就会判处医疗机构败诉。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王守亿听到这条消息的第一个感觉是:自己讨回公道的那一天为时不远了。去年春天,一次普通的骨关节手术,竟使王守亿再也站不起来了。医院告诉他是手术并发症,属于正常范围。面对医院“新条例”带来新理念

的说法,王守亿无法信服,他已决定寻求法律的帮助。

而在得风气之先的上海,首起适用“举证倒置”的医疗纠纷已在不久前正式立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患儿的母亲陈某今年47岁。陈某13岁时,其二弟被确诊患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简称DMD,患者一般活不过20岁)。医生告诉陈某,DMD患者生育的后代,男性的发病率为50%,而女性基本不发病,所以将来要生女不生男。1984年,陈某结婚并怀上男婴,牢记医生忠告的她决定把孩子打掉,但遭到婆婆和丈夫的反对。抱着赌一把的心态,陈某把孩子生了下来。1986年,陈某与丈夫离婚,也就在这一年,孩子被确诊患有DMD。1990年,陈某再婚并怀孕,又是男孩。同年7月,陈某夫妇来到上海某医院作DMD产前诊断,医院免费为其做了化验,结果表明胎儿各项指标正常。数月后,小生命降生了。

现实是残酷的:2000年11月,陈某已经9岁的小儿子经医院诊断也患了DMD。对此医院方面的解释是:化验单显示,胎儿指标的确很正常,但医生当时绝对不敢打保票让陈某生孩子,因此医院只出具了化验单而没出诊断书,生孩子是这对夫妇自己做的决定;陈某的丈夫称,当年医生肯定地告诉他,化验指标都是正常的,可以生,他们就是因为相信了医生的鉴定,才生下了这个男孩。现在,陈某夫妇要向这家医院索赔100余万元。

在北京某医院门诊,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患者。在北京某勘察设计院工作的孙明表示:“以后再发生医疗纠纷,我会更多地考虑诉诸法律,因为‘举证倒置’方便了患者,让医院承担了更多应尽的责任。”法律专家指出,在诉讼过程中,医院确实具备举证优势。医疗机构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因为医学科学的发展而尚未认知的东西,医院和医生有说明这些情况的权威性。相反,如果按照《民事诉讼法》中“谁主张,谁举证”的模式,要求患者在诉讼中承担举证责任,往往令患者感到无从下手,因为只有医院最清楚是怎样为患者检查、诊断、用药及手术的,而医疗纠纷往往发生于这些过程中。如果医院采取自我保护的做法,作为外行的患者则很难为自己的怀疑取得证据,“讨个说法”自然不那么容易。

“举证倒置”——无疑将使更多的患者鼓起勇气,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新条例”带来新理念

经过10年的艰苦修订,7章63条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付诸实施,1987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同时废止。人们习惯地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称为“新条例”。有关专家指出,“新条例”使医疗事故鉴定实现了五大突破。

患者有权保留证据

对于医疗事故鉴定所必须的证据材料——病历及相关材料,新条例也给了患者明确的说法:患者有权复印及复制病历等资料,医疗机构应当医患纠纷重在防范

提供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并在复印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复印的过程应当有患者在场。

有关专家指出,是否提供病历一直是医患双方争执的原因之一。为了争夺病历以备在之后的法律诉讼中处于主动,有些患者甚至采用藏匿的手法保存病历。按照新条例,不仅涂改病历等行为被严厉禁止,而且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拒绝为患者提供复印病历资料服务的将被责令改正,相关责任人甚至可能因拒绝患者复印病历、未按要求书写保管封存病历的行为而受到行政或纪律处分。

没有鉴定也能“上堂”

以往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时患者只能通过卫生行政部门来解决。新条例规定:患者可向人民法院上诉,直接寻求司法救济。为使患者维权的道路更加平坦,新条例还否定了“只有认定了存在医疗事故鉴定才能起诉”的做法。

选鉴定机构医患双方地位平等 对于首次鉴定,条例规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如果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可以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这样,除了交由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第一次鉴定,患者和医院对鉴定机构有平等的选择权,不再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同时,参加鉴定的专家,也由医患双方在医学会主持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鉴定机构趋向中立

条例明确了首次、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责任人。并提出,必要时,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由于中华医学会是公益性的非盈利性法人社团,这样,原来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同行偏袒的质疑会越来越小,鉴定机构将走向中立。

鉴定人员违规可判刑

为保证鉴定工作的客观公正,新条例设置了专家鉴定组成员回避制度,并明确了回避人: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与医疗事故争议有利害关系的人;与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人。鉴定人员严重违反规定的,将依照《刑法》关于受贿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医患纪纷重在防范

因医生失误,一位接受阑尾炎手术的女孩被切除了卵巢。一个女孩的卵巢没有了,她将来便无法生育,这对她的一生是个怎样的打击?因为这起医疗事故,一位本来有着美好前程的医疗骨干从此告别了医生生涯。医疗事故,是一把悬在医患双方头上的利剑。

没有一个患者不希望在医院得到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也没有一个医生希望自己在医疗服务中出事故,更没有一家医院希望因医疗事故声名扫地。那么,怎样杜绝或减少医疗事故呢?一位医生告诉记者:“‘防范’两个字最重要。防范做不好,害了患者,也害了自己;防范做得好,保护了患者,也保护了自己。”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位23岁的男孩是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有着美好的前程。男孩的父母都是有高级职称的医生。男孩因为眼疾,到一家大医院动了手术。手术的当天下午4点钟,男孩反映眼睛很疼,他的父母找到值班医生。医生说,没事,术后眼睛能不疼吗?吃片药吧!以后几次,男孩的父母再找值班医生,得到同样的回答。按规定,值班医生应当对术后病人一小时检查一次。而在这期间,值班医生既没有为病人检查,也没有请示报告上级医生。第二天早上,男孩的眼睛瞎了。一个年轻人就这样毁在了医生的责任心不强上。

有关专家强调,防范医疗事故有很多工作要做,但首先要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技术和建立规章制度,这并非老生常谈。很多医疗事故,并不出在高精尖的技术上,而是出在最基本的“三基三严”、“三查三对”上。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部对全国326所医院的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法律知识淡漠。比如没有完整病历,对于属重要证据的病历,不少医生漠然视之。在两起医疗官司中,一家医院对案件争论焦点的用药问题8天没有一个字的记录;另一家医院病历被违规借出,根本没有原始证据。结果,两家医院各被判赔偿50万元。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部主任郑雪倩说,现在,许多医生对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熟悉,对医疗纠纷无从“防范”。据相关调查,医务人员对病人权益知道10项的仅占8%。

有关专家强调,防范纠纷首先要懂得医患双方的权益。医患双方都有公民的基本权益,比如人身权、健康权、名誉权……医患双方还有各自“角色”的权益。比如医生有诊断权、处置权、行医不受干扰权、了解病人的身体隐私权、部分隐瞒病情权、保护知识技术权、医疗意外和并发症的免责权等;病人有享受公正医疗保健服务权、得到及时抢救权、知情同意权、了解医疗费用权、隐私权和保密权、被尊重权、要求赔偿权等。在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对应的。也就是说,医生的权益通过病人来实现,病人的权益就是医生的义务。如果医院和医生观念不改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当上被告。

医患关系的思考 篇12

医院工作千头万绪, 内外关系纷繁复杂, 在众多的问题中, 医患关系是重要的问题。

医患关系之所以是医疗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是因为医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形象, 决定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医院必须有患者, 有患者就医才能保证医院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还比较滞后, 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看病难的问题, 医院尚未产生严重的危机感,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院在许多方面要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 现在很多医院大搞专家门诊, 特色门诊来吸引患者就是证明, 而患者的宣传往往又是最好的广告。如果一所医院医患关系紧张, 医疗纠纷不断, 患者数量就会大大减少, 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然受到影响。目前医疗单位之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二、医患关系的特殊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价值规律往往用不同的方式要求等价交换。医院具有社会服务性, 医患之间存在着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医务人员是服务者, 患者是被服务者。医疗行业受价值规律的影响是必然的。但医患关系却不同于市场经济体制下普通服务行业中的买卖关系, 有着特殊性——不等价性。

我国医疗单位的性质是公益性的福利事业, 人道主义是医德的基本原则, 盈利与否不是根本目的, 因此医疗服务的价格远远低于一般性服务, 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全部实现, 具有不等价性, 而且医务人员的劳动的真正价值——减轻和消除病人及家属因疾病造成的痛苦、折磨和焦虑。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医患关系的特殊性, 决定了他们之间不能像商人一样, 用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现阶段医疗单位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需要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但治病救人终究不同于商业活动, 医疗单位不能用等价交换的经济原则收取患者的费用。如果把等价交换的经济原则运用于医疗卫生事业, 就会背离卫生事业的正确轨道。

医患关系特殊性要求医护人员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医院要讲求经济利益, 更重人道主意, 做到义利兼顾, 以义为主。在诊疗疾病时, 医护人员只能按医疗原则, 而不能按市场原则办事, 坚持救死扶伤,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 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治疗效益的统一。

三、医患关系的统一性

医患关系中体现更多的是二者的统一性。

1、医患双方相互依存。

仅有医务人员、没有患者或仅有患者, 没有医护人员都不能形成医患关系。医务人员日常生活所需以及诊断治疗中所用器材、药品都是广大的患者在健康时劳动创造出来的, 而患者的疾病痛苦也需要通过医务人员的服务来解除。

2、护患双方目标一致。

消除疾病、维护生命、促使人们健康长寿是医患双方只求得共同目标。从古至今, 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而每一位患者也都希望尽快地恢复健康。

3、护患双方互相理解、配合共同提高。

护患关系的统一性说明, 优化护患关系对护患双方都是必要的。良好融洽的护患关系可以创造出宽松的医疗环境, 也利于病人的康复。从某种意义上讲, 医护人员和患者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二者应携手合作, 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向疾病斗争, 进而维护整个人类的健康。

四、护患双方地位及作用的差异性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 护患双方的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是平等的, 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医学界把护患关系划分为三种模式: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这三种模式中, 医护人员都处于支配地位。

医护人员发挥好主导作用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

近年来, 少数医护人员生、冷、硬的态度, 使得医患关系失衡, 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很多医患纠纷也是从服务态度引起的。医护人员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病人, 而不是单纯的疾病。患者生病不是犯罪, 医生看病也不是施恩。在服务工作中, 医护人员应设身处地的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热情而周到地服务。

2、要掌握精湛的技术。

上一篇:高锰酸钾应用下一篇:施工企业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