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教育中培养学生

2024-10-21

在生活教育中培养学生(共16篇)

在生活教育中培养学生 篇1

在生活教育中培养学生

微型德育课程是指选取生活中直观反映具体德育内容为中心而设计的,通过对事件的内涵剖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世界观、人生观等多方位渗透的多功能课型。与传统的德育方式比较,它具有切入点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结合我校德育的困局,我们确定了“做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德育目标,并努力通过微型德育课程予以实现。

一、生活化微型德育课程的内容

我们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按年段、分层次确定了课程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及良好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进行递进式的培养。针对七年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具有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并存的特点,我们要求微型德育课程要帮助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八年级学生群体意识强烈,易受社会各种思潮影响的特点,我们要求微型德育课程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进入青春期后自身的变化,要进一步加强纪律教育,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针对九年级学生,学习负担较重且面临升学、就业选择的情况,我们要求微型德育课程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升学、就业等前景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生活化微型德育课程的实施原则

为使微型德育课程时刻影响学生,我们确立了德育“三化”原则。

课程设置常态化。我们将微型德育课程常态化:周一设置美文欣赏课,提升学生的思想内涵;周二设置特色感知课,通过学校的特色―射击来推广和延伸,让学生了解射击项目的特点,并延伸到国防教育、军事实力、体育艺术等知识;周三设置世界之窗课,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周四设置英语在线课;周五设置庵中之声课,通过新闻播报等方式,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

选材内容生活化。我们以学生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道德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发、利用富含引导价值的资源。如根据课堂学习内容,我们选择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李清照的《声声慢》等开设微型德育课程;根据校园生活内容,我们选取校园大事、校运动会精彩瞬间等内容开设微型德育课程。同时,学校组建了微型德育课程的选材与制作社团,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找题材,寻求解决问题的课型和办法。

特色课程本土化。结合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我们开设了展示庵东围垦文化的庵东海塘史话、围垦文化及其精神意义、话说塘闸等微型德育课程,除此以外还有展示盐棉文化的余姚晒盐报告、七・二三盐民暴动、守望最后一片盐田等微型德育课程。

三、生活化微型德育课程的实施方式

学校层面。在构建本土特色德育的过程中,我们着力打造走廊文化、围墙文化,使学生能时刻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校门有宣传橱窗、宣传板报,文化长廊展示有古典诗词、歌曲艺术、家乡风貌等知识。

班级层面。我们采取多种方式从班级层面实施微型德育课程,以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成长。如针对学生抄作业的现象,通过开设“抄作业的利与弊”的微型德育课程,因势利导,使学生形成对该问题的自觉认识,并进一步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在节目主持、班干部竞选等活动中,利用微型德育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组织、管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层面。学校通过主题社团活动努力为学生提供发展自我的舞台,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加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社团涵盖了艺术、文学、体育等各个方面,每个社团都有指导老师,有明确的章程、固定的场地。

家长层面。学校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掘家长的人力资源,丰富学校的教育元素,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为学校的.微型德育课程建设创造更多的契机。

四、生活化微型德育课程的评价方式

我们的微型德育课程建设注重在活动中评价,在评价中完善。

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本着激励、导向的原则,我们制订了《微型德育课程实施细则》《微型德育课程注意事项》和《微型德育课程建设和开展的评价意见(试行)》。同时,我们通过集体讨论确定每学期的课程内容和教师的周课程内容,周课程内容由课题组成员根据内容和要求进行审核,并在实施时由学生记录课程和活动的过程,在学期末评选出“十佳课程”及“最佳德育课程小记者”。

师生的总结性评价。为有效促进微型德育课程的实施,我们完善了《学校班级考核方案》,通过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对教师期末学科成绩进行评估,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德育活动、个人行为对班集体建设进行评估,评选“十佳教育标兵”“十佳中学生”“十佳校园之星”等方式,将课程建设中学生的体验和教师的实施结合起来进行双向评价,以规范和调整课程建设的工作评价。

微型德育课程的实施和完善为学校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文明的行为习惯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德育思想体系有了灵魂与根基,让学校教学和德育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不再游离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外,促进了个体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价值整合。我们将继续探索,进一步予以完善。

【陈庭,浙江省慈溪市庵东初级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陈再新,浙江省慈溪市庵东初级中学副校长,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春娥

在生活教育中培养学生 篇2

一、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走进生活, 感受生活, 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概念, 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 相得益彰。

比如在教学“米、千克的认识”时, 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去量学校里的任何东西, 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 有的去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 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坛, 量篮球场。下课回到家后, 学生还在家里继续量。使学生对米的概念有了很具体的理解。另外, 为了加深学生对一千克的感性认识, 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跟家长一起去菜场买菜, 通过买菜, 切实感受物体的重量。学生回校后汇报了他们的经历, 并说出了由于单个东西的大小不同, 所以一千克物品的个数也不相同的体验。

二、在生活体验中, 培养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既有利于学生收集信息, 又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如教学“圆柱和球”后, 我让学生来个收集图形的大行动, 找出生活是圆柱形和球形的物体, 再比较各种物体的异同点。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圆柱和球的知识, 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在生活体验中, 培养表达能力

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 让学生将生活中捕捉到的信息说出来,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如教学“元、角、分”时, 我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在课堂上, 大家讨论、交流、汇报了收集的信息, 了解了人民币的种类繁多:有纸币, 有硬币, 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不同的面值。

在生活教育中培养学生 篇3

一、采撷生活实例,让学生尽早感受身边的数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提出“现实原则”,即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数数”前,由于学生刚入学,互相之间还不是很熟悉,可让学生自我介绍。内容包括“我今年几岁,家里有几口人”等,很自然地把“数数”的知识蕴涵在里面了。又如在教学“分类”之前,针对大多数学生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可让孩子们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看看各类商品的摆放,去文具店瞧瞧各类文具的摆放,去新华书店观察各类书籍的摆放等等。让学生先体验生活中的分类情况,尽早在生活中感受到分类的好处,那么分类这种数学思想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了。课堂上,学生就勇于且乐于把自己课前观察到的、收集到的信息拿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同学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热烈,快乐地学会了分类。学生经过亲身感受之后再进行学习,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易高涨,课堂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激活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基于数学思维的思考

生活处处皆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在教学中,借助现实、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实现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即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例如,国庆节进行秋游活动,活动时间为一天,需要租车前往。可供租的车辆有两种:一种是大车,可乘10人;另一种是小车,可乘5人。一辆大车租一天花100元,一辆小车租一天花60元。如果你们班有33人参加本次活动,请你设计一种租车方案,使其花钱最少,并计算出所花钱数。这个题不直接以现成的知识结论作为条件,而是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抓住问题实质,巧妙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把现有教学内容中已经不符合现代生活的数学信息,更换成与生活、时代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的数学信息,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三、设计生活情景,为学生创设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

《数学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对小学生来说,往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学会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有一本故事书,小明已经看了20页,还有18页没有看,求这本书原来有多少页?”这是一道逆向思维用加法计算的题目,而低年级学生都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这样的题目显然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象一下,再通过同桌、小组等交流,在交流时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看仔细。教师随手拿起数学书翻看,再指给大家看:这是已经看了的20页。然后捏着剩下的部分说还剩18页没看,怎样知道这整本书共有多少页呢?顺手把看了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作一个合起来的动作,问:“整本书有多少页,可以怎样想呢?”这一简单的动作演示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马上就领悟到是把看过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合起来,一下就了解了里面的数量关系,解决了问题。

四、拓展生活实践,为学生提供运用数学知识的平台

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用生活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在生活教育中培养学生 篇4

《小班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自主性培养策略》

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课程改革已进行得轰轰烈烈,各种课程应运而生,但在研究过程中往往关注的是幼儿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幼儿的生活活动很少受到人们的真正关注。当代中国独生子女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智力开发,而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往往容易忽略,对幼儿生活活动的组织缺少方法,父母、祖父母包办代替多,孩子生活技能相对比较差。而且随着课程的深入,越来越明显得感觉幼儿生活活动的组织组织形式简单,幼儿消极等待现象多,自主、自理能力差,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幼儿的一日生活皆为课程”,艾里克森也明确提出:“促进幼儿的自主性与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始终。正确、有序、科学、合理的生活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自立终身发展的能力,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概念界定

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自主性培养策略:自主性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意识与调控能力。个体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依据个人对正确事物的信心行事,积极主动地去做想做的事情,它不是幼儿先天自发的本能,而是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幼儿生活活动指幼儿午餐、午睡、散步、盥洗等环节,在这些过程中探寻自主有效的生活活动组织策略,培养幼儿生活技能,关注孩子在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良好发展。通过自身活动而获得发展,三、研究目标

(1)通过对幼儿生活活动中自主性的关注,让教师转变观念,把幼儿生活活动的实施纳入课程,提高幼儿自主、自理能力。

(2)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研究目标内容策略进行探讨、充实,促进幼儿自主意识发展的途径、方法。

(3)融合学科领域与生活活动内容,通过多种形式使幼儿体验生活活动的乐趣,使幼儿在生活活动中愉快并自主的获得发展,使生活活动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4)进一步提高教师观察、分析、反思及组织自主性生活活动的能力,不断转变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最大限度地将观念落实到行动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感到轻松自如,体验教育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1)了解小班生活活动相关的研究、理论基础。

幼儿、家长对幼儿的生活活动及时进行多元化评价。

(2)以大带小。为了更好地实施该项课题的研究,我们计划采用大带小模式,有目的地混龄开展一些生活活动等等。通过大带小这样的模式,使建立自信,培养责任心。

(3)生活实践。如:区域活动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相结合,并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生活环节的组织不流于形式,减少消极等待的时间,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空间、有参与锻炼的机会等等。

以上三种方法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拓展了孩子的生活空间,使教育时空更广泛,教育资源更鲜活,教育场景更真切,教育手段更自主。也试图改变教师组织生活活动时一刀切、高控制、缺乏自主等现象,提高教师自主性生活活动组织的科学性、开放性、适宜性——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反思自己的方法、行为,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

六、实施步骤为:

(1)首先进行理论的学习,进行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2)其次有计划有目的的在班级内进行幼儿的一日自主性生活活动组织。

(3)最后积累典型的素材,整理和总结相关经验。具体时间阶段安排: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应用数学知识 篇5

独店中心小学 李小琴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应用题教学在生活中感受应用数学知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情况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折扣”时,我作了如下设计:“老师昨天逛街,发现有甲、乙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金山超市标着九折优惠,而时代超市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到打八折的超市去买,因为它打的是八折,比九折低;有的说去打九折的商店去买,因为它本来的价钱可能低一些;还有的说,先看看两家超市的原来的标价后再下定论。这时候,我马上问学生,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马上回答,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的量,我作了肯定的答复,这样使学生无形中意识单位“1”的量的训练,学生在学习有关“折扣”的应用题就不会感到乏味了,他们就会满有兴趣进入角色中。

二、还原生活本质,培养学生思维

在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数学知识的简单化,相反,还原数学以生活本质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进行六年级数学复习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小明、小红、小丽三位朋友合乘一辆出租车,大家商定,出租车费一定要合理分摊,小敏在全程三分之一处下了车,到了三分之二处,小红也下了车,最后小丽一个人坐到终点,付出18元钱,他们三人如何承担车费比较合理?”

本题一般解题方法是:按路程的多少来合理分配车费。路程的比是1∶2∶3,那么小明:18÷(1+2+3)=3(元);小红:18÷(1+2+3)×2=6(元);小丽:18÷(1+2+3)×3=9(元)。我启发学生还有其它的解答方法吗?学生经过讨论,他们提出了这样的解答方法:共有三段路,每段6元,每段路所花的钱平均分配。第一段路三人都乘,每人应付2元;第二段路小红和小丽合乘,两人各付3元。每人应承担的车费如下:小敏:2(元);

小红:2+3=5(元);小丽:2+3+6=11(元)。

如果考虑出租车的起步价,车费的分配又有所不同。

解答本题时并没有一定的解题模式可以遵循,思维呈发散性,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一个新角度,就可以发现新的解答。

三、联系生活实际,促进主体发展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在生活层次中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最高便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决策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这种潜在的需要就更加强烈。

如在学习了“折扣”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某校五年级共有师生79人在参加植树劳动,派一位同学去商店购买果汁,商店规定:单盒买每盒2元,买40盒装一箱9折优惠,买50盒装一箱8.8折优惠。问怎样购买才能既让每个同学都能喝到一盒果汁,并且又最省钱?“这题的答案不唯一,因此,我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有以下几种购买方法:

(1)买单盒79盒:2×79=158(元)(2)买4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39盒:2×40×0.9+2×39=150(元)(3)买5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29盒:2×50×0.88+2×29=146(元)(4)买40盒装两箱:2×40×0.9×2=144(元)

比较决策,买40盒装两箱,既让每个同学喝一盒果汁还剩余1盒,又最省钱。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精打细算。

美在生活中小学生作文 篇6

这天,我帮妈妈到市场上去买点东西,经过市场门口的时候,我看见了一个乞丐蜷缩在一个角落里,他披头散发,身上的衣服都是脏乱,破旧不堪的,身上还发出一股很浓的味道。他不去向路人行乞,只把砵放在地上,等路人去施舍,也许是他外表的缘故吧,等了好一会儿都没人去施舍。当我想去施舍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位妇人走到他面前给了他10块钱和几个包子,这让我很感动。这位妇人,并不是什么非富则贵的人,也不是穿得衣着华丽,她只是个普通人,这种行为,难道不是一种美吗?

美在笑容中

上课了,今天第四节是语文课,这时我们高大魁梧,充满自信的黄老师走进了课室。他用响亮的声音说:“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课。”接着我们便进行了很多的操作,然后便到了阅读范文的环节了,我们看完《愉快的中秋节》这篇范文后,黄老师便动情地读了最后一段:“今天我好Happy埃”老师那独特的朗读和有趣的声音,引得我们班哄堂大笑,这时老师自己也笑了,这一刻,我留意着老师的笑容,感觉这笑容不同一般的.笑容,这笑容发自内心,来自于自然的笑容,他仿佛含有很多的含义。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吗?

美在倾听中

今天又轮到黄老师给我们上作文课,一开始,我们就要联系“分离”这个作文概括训练。第一个要讨论的话题是“良师”。同学们一听到这个话题,马上便活泼起来,什么各科的老师,父母之类的人都讲了出来。当老师再点评一下的时候,意见又创新了。什么动植物、小草、小鸟,甚至连坏人和小偷都被同学们作为“良师”,意见越来越丰富,新奇,使我们在课堂上哄堂大笑,我一边听的同时,便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终于明白了“倾听可以是很美的!”难道不是吗?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 篇7

一.观察生活积淀情感

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留心, 抓住生活中的闪光点, 这是热爱生活、积累情感的常用方法。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平时我们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让学生看到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 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看到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 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 营业员服务周到, 教师关心热爱学生, 爷爷奶奶勤劳俭朴, 同学之间友爱帮助……看到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莱……通过亲眼所见, 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陶冶学生的情操。

还要善于抓住机会, 指导随机观察生活, 丰富学生的情感。如我在一个下雪天指导学生即兴作文时, 让学生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凝视着窗外飘扬的雪花, 观察了五分钟。古今中外, 历代作家诗人写了不少赞美雪的诗文, 但诗人与孩子的感受不会相同, 学生们各自的感受也不会完全一样。有的学生看到雪花自由自在地飘在空中, 希望自己也能像雪花一样自由, 不受拘束, 不再上这补习班那辅导班;有的学生看到雪花落到地上, 像回到家一样, 找到了归宿;有的则由雪想到了那些纯洁如雪的人;还有好动的学生希望雪花快快落, 多多地落, 好出去打雪仗;……同样的时间, 同样的景物, 观后却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感受。

二.营造氛围挖掘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可学生并非每件事都能亲身经历, 如何来充实学生的间接生活体验?让学生用心去倾听。例如写一段夏天的雨景。在某一个炎热的夏天, 学生都显得很烦躁、难受, 我趁机问他们最想听到什么呀?学生都说雨声。我就用音响播出风声、雷声、闪电声、下雨声, 让学生闭眼倾听。想想听到了什么, 又仿佛看到了什么。音响效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的语感情境, 缩短了学生的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 在学生心中唤起了很强的真实感。由此引发可让学生去听更多大自然优美的声音, 听老百姓生动的故事, 听媒体感人的报道……教师应尽可能借助多种媒体信息来表现生活的内容, 使学生悦其耳、动其心、触其情。

教师要借助多种手段, 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 让学生置身其中, 使学生动情, 细心品味, 受到感染, 不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 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先让学生阅读《背影》节选和《永远和你在一起》片断, 找出最感动的句子。 (运用多媒体) 播放M TV《常回家看看》, 播放前布置任务:“请同学们用眼睛捕捉最使你感动的画面, 看完后描述一下画面, 并说明使你感动的理由。”播放结束后, 由同学们交流。课堂上学生观察时认真、仔细, 讨论时主动积极, 且有一定的见地。有了上面的感悟作铺垫, 再进行“具体描写感受最深的画面, 展示人间真情”训练时, 学生基本上能捕捉到自己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一瞬间。

三.创设活动激活情感

我们的作文教学还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 让学生走向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 每个人都有自己倾诉的对象。学生的课余生活因谈话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 趣味盎然, 有些同学交谈时还会发出来自内心的感悟, 其实聊天中的部分内容, 往往会成为我们写作中的妙言佳句, 真情所在。当然, 我们老师、家长要充分提供学生聊天的这种机会。例如:针对初一的新生, 大家互不了解, 为了促进大家的融洽气氛, 老师可以安排他们随意“聊一下自己”, 把自己介绍给大家, 说自己的性格特点, 说自己的远大理想, 这样, 在诉说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在谈话中谈出真情, 这种诉说既激活了写作之泉, 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情趣。

利用课外实践活动, 引发写作的激情。如:中秋之夜, 花好月圆, 为什么不可以举行一个月光晚会呢?地点当然选择在操场。即使阴雨天,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皎洁的明月定格在布幕上, 关掉教室里的灯, 在讲台上点上两支蜡烛, 举行“明月诗歌朗诵会”, 该多浪漫!这富有诗情画意的夜晚, 会给同学们留下多么丰富的想象和快乐啊!国庆长假, 秋高气爽, 为什么不可以进行一次集体活动, 郊游或爬山?回归自然, 寄情山水, 让我们感受战胜大自然、克服困难的自豪感, 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感受大自然的万种风情, 感受祖国壮丽的河山, 从而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情溢于海”。每次活动归来后, 指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 把活动的真实感受写下来, 学生抓住了活的材料, 尤其是亲身经历的, 还怕写不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吗?

情感是写作的动力, 文章的萌发和诞生都离不开情感。正像古人所云:“缀文者, 情动而辞发。”《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总之, 教师要从生活入手进行情感熏陶, 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 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指导学生投身生活, 不仅要观察生活, 积累生活, 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 深切体味, 并积累情感,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生活感受力, 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摘要:丰富的情感体验, 是学生写作的心理基础。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来呢?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抒写真情。教师作为主导者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投身生活, 以此来积淀学生丰富的情感, 并抓住机会创设各种情景来挖掘他们的情感, 最后能发现和捕捉实践活动中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发泄的触发点, 使之自然而然进入习作的最佳状态。

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技能 篇8

一、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对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小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感念,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在教学“米、千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量一量跳绳、旗杆、课桌椅等,称一称他们自己带来的轻便的物品,如盐、味精、苹果等,然后总结。我讲得唇焦舌燥,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在练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无法下手。如床长( )米,宽( )米;一只鸡重( )千克;一千克鸡蛋有( )个等等。由此,我想到了,能在教室里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事实在太少了,很多生活中的物品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对千米、千克的认识,学生得到的感性认识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第二节课时,我就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小皮尺去量学校里的任何东西,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坛;还有的小朋友去量篮球场。下课回到家后,学生还在家里继续量。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一千克的感性认识,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跟家长一起去市场买菜,通过买菜,切实感受物体的重量。学生回校后汇报了他们的经历,并说出了由于单个东西的大小不同,所以一千克物品的个数也不相同的体验。如:一千克鸡蛋大约有10只,而一只鸭却有二千克等。再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因为“1米”、“1千克”的概念在他们头脑中已经形成,并且相当坚固。上课,不一定要在教室,有的课搬到外面去上,会与生活更接近,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在生活体验中,培养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有利于学生收集信息,又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如教学“圆柱和球”后,我让学生来个收集图形的大行动,找出生活是圆柱形和球形的物体,再比较各种物体的异同点。这样教学的好处是,迫使学生用书上所学的关于“圆柱和球”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感知,进行有选择地、有目的地收集,不仅使学生更好得掌握和了解圆柱和球的知识,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在生活体验中,培养表达能力

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让学生将生活中捕捉到期信息说出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如数学“元、角、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在课堂上,大家讨论、交流、汇报了收集的信息,了解了人民币的种类繁多:有纸币、有硬币,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不同面值以及人民币的广泛用途等。

另外,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我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任务——收集生活中有万以内数的信息,同学们都积极地投入到准备中。课堂汇报时,同学们纷纷说出了所收集到的信息,如学校操场一圈的长度是250米,电冰箱的价格是2500元,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等等,信息包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学生也很好了解了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体现,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在生活中作文 篇9

一、激情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就叫玩纸.板书课题玩纸

2、听到这个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评析: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尤其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的事,都会涌向笔端,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写作,文章也富有真实感。二观察连说

1在活动前,老师有一个要求,在活动中要认真的看,看清老师做的每一个动作,认真听一听同学们都说了什么,用脑子想一想,会是什么.板书看听想 2教师从桌上抽出一张纸,问学生看见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动词抽,因为纸比较轻,并板书“抽” 3接着教师用双手整理这张纸,问学生有看见了什么? 引导说出动词捏并板书“捏”

4然后教师把纸的一头按在桌上,另一头卷一下,把它粘上.引导学生说出刚才看到的,并用上动词表达出来。板书“按”“粘”

5最后教师拿出剪刀把卷好的纸从中间剪开,并让学生猜测即将要剪成的是什么形状

6老师展示剪出的纸条,沿着中间剪开,居然成了一个大圆.让学生谈谈此时的感受。板书出词语“神奇”“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等

7引导学生说出刚才同学们的表现,把你看见的和听到的,以及你想到的说一说。8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先接着然后 最后把刚才老师玩的这个游戏说一说

评析: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积累经验的第一步,也是小学生为习作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写起来就感到言之无物。对小学生来说,只有亲身去接触和感受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具体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会感兴趣,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具体、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演示观察

1问大家还想再来玩嘛,请一个同学上来玩。2学生上来再玩游戏

3教师提出要求:看清他怎么做的,听一听同学们怎么说的,你又是怎么想的。4学生汇报,并及时引导 5学生完成作文。教师巡视

6抽学生念自己的作文,教师口头评讲,指出用得好的词语。

四、品析习作

1、请学生念自己的习作

2、共同修改赏析

简评: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对 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往往倍感亲切,容易牢记,写起来就觉得有话可说,中段学生作文处于起步作文状态,大多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能把一句话写具体。北师大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写小虾的生活习性,作者用上了表示动作的词语来写她们如何吃食,作者写小虾吃食“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起来”。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碰”、“后退”、“再碰”,又“后退”、“碰”、“吃”等动词,还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 先 …然后 …接着 …直到 … 才…”把小虾吃食时很小心谨慎写出来了,让我们觉得小虾吃食很有趣。同样写松鼠搭窝是也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松鼠“总是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来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后,还要在上面加个盖”。通过这些先后顺序的词语,把松鼠的可爱展现在我们面前。课文中出现了表动作和表顺序的词语,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用上表动作和表顺序的词语把句子写得清楚具体。基于课文的这一训练点,我安排这次活动作文,让学生通过玩纸,看清在活动中所做的每一个动作,把听到的和想到的,按一定顺序,用上一些表动作的词语,把活动过程清楚完整地说一说,并能写下来。

在生活中成长作文 篇10

生活本身就是千变万化的运动过程,我们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活动着,改变着自己,以适应生活环境,确保生存下去。人类社会能在这个自然世界里发展下去,就是能及时适应这个世界的发展变化,顺应自然规律性,从而保全了自己,得以生存下来。俗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就是人类的聪明才智所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一些事情在预料中,一些事情无法预料到。但是,不管预料到,还是无法预料到,面对发生在眼前的情况,必须要接受,无法回避。摆在面前的事情,必须要处置,具体怎么处置是因人而异,结果是一样的,让事物得到平息解决。

动是事物的核心,静是相对的一种表面现象。我们的人生就是在运动中度过,完成人生使命。为了生存下去,我们每天勤奋地向前拼搏进取,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这种生活将永远进行下去,世世代代不会停息。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篇11

有一次,妈妈的一位朋友将自家的宠物猫抱到布鲁克家里来,很难过地说:“我因为工作要出差几天,把它独自留在家里,实在不放心,希望你们能够帮忙照顾几天。”她离开时,一次又一次地回头看宠物猫,眼里满是不舍。

布鲁克看着这一幕,心里不禁一阵酸楚,每个养宠物的人,都把宠物当作孩子一般疼爱,怎么舍得跟它们分别呢?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有没有专门为宠物设计的“照料仪”,让主人不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和宠物保持互动呢?带着这个疑问,布鲁克在网上搜索了很久,可是很遗憾,始终也没有找到这样的产品。

既然市场上没有,自己为什么不设计一个?布鲁克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爸爸。短暂的惊讶后,爸爸拍着布鲁克的头,说:“这个想法棒极了!我们一起试试吧。”

爸爸是个电子产品设计者,一连几天,他给布鲁克讲解电子产品原理。然后,父女俩一起设计草图,并找来材料,自己在家里做试验。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最终,一个新颖的宠物远程照料仪诞生了。这款仪器就像一台小型的电视机,显示屏放在家里的地板上,遥控器握在主人手中。只要一打开,主人的头像就会显示在显示屏上,而宠物的样子也会在遥控器上的小屏幕上显示,这样,主人就可以和宠物说话聊天了。而且,遥控器上还有一个“宠物饼干”键,只要轻轻一按,事先准备好的宠物饼干就会掉到地上,供宠物食用。

有了这个产品,无论人们是出差还是旅行,都不用再忍受相思之苦,随时可以和家里的宠物保持互动,绝对不让宠物受冷落,而且,也不用担心宠物挨饿或渴着,只要事先把食物准备好,到时轻轻一摁键,食物就会自动掉到宠物面前。

布鲁克在爸爸的陪同下,带着这款宠物远程照料仪,参加了纽约的宠物交流峰会。这个产品在会上一展出,就受到了很多人的热捧。有公司找到布鲁克,希望可以就这个项目进行合作。最终,布鲁克和一家公司合作,生产了一批宠物远程照料仪出来。她先在网上进行销售,想不到短短几天,就售出了上百台。

给宠物这种高科技的照顾,哪个主人会拒绝呢?

现在,布鲁克已经打算在各大商场铺货,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个想法多多的小女孩就能成为身价不菲的小老板。

孩子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却不无实现的可能,而将之大胆付诸行动还需要父母的鼎力支持。这一点,你做到了吗?

怎样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计算能力 篇12

一、有规律地定期进行一些计算方面的诱导和启发活动

孩子在小的时候, 从蹒跚学步开始, 当拉着孩子上下楼梯的时候可以一边走一边唱数, 迈一个台阶唱一个数, 这样可以不断地重复。对错没关系, 关键在于启发孩子的兴趣, 在他看来数数就像唱儿歌一样, 轻轻松松地就开始了奇妙的数学之旅。也可以每天抱着孩子走到日历前, 撕下一张日历告诉他今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 昨天是几号、星期几。一段时间后, 再把年月加上, 慢慢地让孩子负责撕日历并报告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还可以关系到一天有关时间的活动, 让幼儿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了。

在孩子渐渐会数20以内的数的时候, 认识数字自然就成了他下一步的需求。车牌、数字钟表、电梯楼层按钮, 凡是有数字的地方都别放过。在认识数字时, 可利用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 将字形和特定物体建立联系, 可以加深对数字的感知, 这样就很容易认识数字了。

二、利用游戏形式, 寓教于乐, 使幼儿计算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孩子的学习是需要不断巩固的。但是, 他们的注意力时间短, 坚持性不强, 所以, 增强趣味性和游戏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 要求家长积极机智地指导游戏内容, 要玩不同花样的的游戏, 来变换各种不同的数数方式。

如何把豆子和纽扣放在盆里, 家长与孩子轮流各抓一把, 数一数谁抓的多;或者是吃有硬核的水果时, 数数水果核;让孩子给家里人分糖果, 爸爸几个, 妈妈几个, 自己几个, 一共有多少;还可以和孩子一起下棋, 打扑克, 还可以玩数一个数字的轮流数, 学火箭发射倒着数, 拍皮球自己计数, 等等。孩子在游戏过程中, 注意力特别集中, 反应也很敏捷, 有时故意说错, 他会马上兴奋地纠正, 充满成就感。

三、建立“娃娃角”, 使幼儿在自由的动手操作中丰富和提高计算能力

应将“娃娃角”建立在便利的地方, 这里应该有与孩子身材相适应的椅子, 存放玩具, 图画书的柜子, 提供一些孩子喜欢摸、玩的教具, 使其在操作的过程中, 不但能对实物多与少, 大与小, 厚与薄, 粗与细有一个具体的感知, 而且对其空间观念, 数量关系的认识和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结合具体环境, 将计算活动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始终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表现出来, 可以说, 计算活动总是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如在公园里玩时, 可以让幼儿观察公园里的小路, 有直的, 有弯的, 让幼儿比较曲线与直线相比直线最短的道理, 在吃饭时给家人摆放餐具, 每一只碗一双筷子再配一把勺子, 家里有几个人吃饭, 应发多少只碗, 多少双筷子;在散步时, 问幼儿头上有什么, 脚下有什么, 房子前有什么, 房子后有什么。

总之, 只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 留心观察, 持之以恒地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教孩子计算, 那么不久之后, 你一定会对孩子的计算能力惊奇不已。

美在生活中作文 篇13

在大自然中,小溪哗哗地流着清凉水,还有鱼儿在水中游着,阵阵的微风吹过,大树抖抖身,小树扭扭腰,柳树把枝条伸入水中洗澡……啊!大自然的风景真是太美了!美的不可思议,让人仿佛就身处在美的境界里,欣赏这美丽的世界,呼吸这天空中新鲜的空气,把脚伸入清凉的溪水中,你是否会大叫道:啊,太美了,太舒服了!

博物馆中,看!蒙娜丽莎看你微笑呢!看,她那端祥的神情,和蔼的眼神正注视着你,好像把你整个人都给看透了、看明白了一样。你是不是被她的神情打动了?蒙娜丽莎现在就像和你谈话一样,还有墙上挂的展示品,它不仅仅是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它还展示了它本身的美!玻璃框中的化石,看看它是什么?再猜猜它还像什么?每一块化石都是每一个考古学家的心血。我们中国古代的事物,它记载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古迹,让我们可以知道以往的事物,它不也是一种美吗?

一座废墟中,长出了一棵小草,这也是生活中的美,小草能够在废墟中重生是一个奇迹。小时候的一颗桃核掉在缝中,过了一段时间它长出了小芽,这更让人惊讶,小草的坚强,让我们感受到了奇迹美!

爱在生活中作文 篇14

友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一股永远流淌着的温泉;友爱在我们的心中,就像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友爱在我们的集体中,就像一颗闪烁的星星。

是的,友爱在我们的集体中,就像一颗闪烁的星星,它让我们的班集体在荣光闪耀中沐浴。

友爱使我们更团结,使我们更有凝聚力。在一个集体中,友爱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拿一个班集体来说吧,当身旁的同学患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助他人一臂之力,迎难而上;

当发现某位同学的成绩在下降时,主动去帮助补课;当知道某位同学生病了,不能来上课,主动去探望,如果有时间还可以给他补课;当某位同学因有事而不能参加劳动时,主动代替。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汲取习作素材 篇15

一、学生融入生活,关注人间真情

社会是我们的舞台,社会是人际关系的总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人和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尊重自己,珍惜生命,关爱他人,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中所强调的主题。现在有一种倾向,过于沉迷与称赞身边的琐事,过于把学生的眼界内敛到自己的悲欢,不关注身外,不关注社会,不关注他人,不关注大家思考的大问题,这就变得很小气,很短视,从自我迷失走向自我迷恋。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作文,我们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做一个大气凜然、才气沛然的人。关注社会,要引导学生关注新生事物,要引导学生用激情去拥抱生活、用真情和真诚去感悟人生!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呼唤人间真情,弘扬民族美德,提倡社会公德,呼吁奉献爱心,倡导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建立平等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等等。要引导小学生从学校生活的狭窄圈子中跳出来,通过多种媒体,如广播影视、书刊、网络等,全面了解和认识社会;通过多种活动,如写观察日记、搞热点讨论、进行时事分析、时文赏析等,对社会热点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

在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运用视觉、听觉、嗅觉以及其他一切感受去关注现实、关注社会,获得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不仅要观察社会热点,更要观察这其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尤其是那些平凡的人。我们不仅要观察分析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更要关注那些在改革潮流中苦苦挣扎、努力拼搏奋进的平凡人;要通过观察人们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穿着打扮、兴趣爱好、性格情趣等,来形象地描述和展示他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来折射社会、反映现实;要学会从多角度、多元化地观察生活,关注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要会“横看成岭侧成峰”,更要会“识得庐山真面目”;要认真做好观察记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储备丰富的材料,写作时,就会感到有写不完的事、说不完的话。

二、创新体验生活,汲取作文素材

作文是学生生活创新的体验,是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学生的心灵个性的张扬。写作文的过程是一个生活、人生新体验的有情有趣的过程。所以,汲取材料最直接的办法当然就是去快乐地体验生活,用体验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去汲取写作的材料。诗人何其芳说过:“生活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去广泛地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积极地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这样汲取的材料才是最好的、最真实的,用这样的材料写出的文章才最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也才最具有说服力。

三、快乐体验生活,享受自然意境

林语堂说:“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支动人的乐曲,那青的山,绿的水,万紫千红的花草,五彩的云霞,鸣啼的百鸟,如筝如笛的山泉流瀑,绿肥红瘦的意韵,都带给学生直接的美的感官享受。因此,我们除了引导学生从书本上去发现美、感受美,还应经常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体察自然美。作文要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跟大自然融为一体。大自然就是我们的家园,投入到它的怀抱里,学生就能丰富自己,才能发现自然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素材之源。善于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来写作文,应当注意指导学生抒写作者个人的真实情感,写出灵性;要指导学生真正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贴近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掘自己点滴的进步,把自己最为深刻的感受表达出来。才能真正使作文这个百花园绚烂多姿,异彩纷呈。关注自然,享受自然,需要感悟。由感悟而产生理性的思考,能使我们从更深的角度去认识事物,把握其本质,领悟其意蕴,提高自我的人生境界。体验的是景——风景、情景、场景,联想的是情——亲情、爱情、友情,感悟的是理—事理、情理、哲理。景、情、理合而为一,就是认识人生的真功夫。只有感悟,才能看到大江大河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壮丽景象而写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千古传唱的诗句;只有感悟,才能看到西湖妩媚秀丽的美景而写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作;只有感悟,才能把静美的意境描绘得给人以无尽的感慨和回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篇16

一、利用姓名识字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对身边的新同学不熟悉,却很好奇。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开学初我就给每个学生印发了班级座位表,让家长在家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要求每个学生制作名片,写上学校、班级、姓名及家里的电话号码,并配以精美图案,放在课桌左上角,方便学生随时记住该同学的姓名。这样一来,学生既认识了许多的汉字,又结下了纯真的友谊,个个兴奋不已!

在教学中,我进一步巩固扩大学生识字成果,在学完“口语交际:自我介绍”的内容后,我告诉学生谁认识的班里小朋友的名字最多,就让谁来当小组长,收发作业本,当老师的小助手,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我还组织学生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制作“姓名树”,把全班小朋友的名字写在一片片叶子和果实上,让学生去找自己和好朋友的名字,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识字成果。

二、利用实物识字

学生们认识同学姓名后,我趁热打铁,把教室内的物品贴上标签,注上拼音。如在电脑、实物投影、讲台、黑板、窗户等东西上贴上写有该物品的汉字及拼音。下课与孩子们谈心时,随机抽查。

再如学习了《在家里》,就让学生在自己的玩具上面贴上标签带到学校里来交流,也可用卡片的形式介绍一下自己家里的家具和家用电器。学了《操场上》,我们带孩子们到学校的体操馆,摸一摸篮球、排球,认一认体育运动项目的标志,这样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有益于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同时又复习了汉语拼音。

三、利用校园文化识字

学校是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场所,处处都会展现出汉字的无穷魅力。首先熟悉自己的教室,认识门牌中的“班”、“级”;然后参观各个教室板报主题,从醒目的大字开始认,让优秀的学生带读,带学;再让学生认识学校内各种功能用房的门牌,如:教务处、政教处、电脑室、音乐室、微机室等;最后观察校内的宣传标语、学风、校风、名言警句,乃至花坛里各种植物的名称……校园里的这些汉字就在身边,引导学生有意无意地去注意它,观察它,久而久之,这些汉字就会植入他们的脑海,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中。

四、利用电视、广告及街头标语识字

生活在商业化的社会里,学生每天都面对着各种标语、商标、招牌。我请家长带着孩子到生活中去识字,经常问问招牌上写的是什么,那个店叫什么名。时间长了,很多字就潜移默化地被记住了。而且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和社会很感兴趣,有着极大的识字热情,长此以往,即使家长不问,他们自己也会主动去认识这些汉字,享受识字的乐趣。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收集各类商品的商标,引导学生将商标剪下来,粘贴在自己的课外识字本上。学生在五颜六色、形态各异、充满文化气息的各种商标中接受了文化熏陶,学习了汉字,而且在动手剪贴中加深了对商标上汉字的印象。如“新玛特商场”、“庆客隆超市”、“沃尔玛”、“娃哈哈”、“旺旺雪饼”“肯德基”这些字,都是学生在生活中渐渐认识的。

五、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在课外阅读中识字,就是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注意圈画、积累不认识的字,并通过请教别人、猜一猜、查字典等方法识记生字。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和生字见面,对一个个生字从陌生到熟悉,最后达到识字的目的。在拼音学完之后,让孩子们每天读一个小故事,利用晨会的时间把故事讲给同学听。孩子们对讲故事非常感兴趣,每天都有小朋友自告奋勇来讲,争当故事大王,激发了他们阅读识字的热情。

六、在游戏中识字

小学生喜欢游戏。因此,我组织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识字,寓教于乐。学生也通过游戏、表演、动手模拟等活动,让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激活识字教学。

如我组织的“快乐识字周”活动,每周围绕一个主题(例如水果周、动物周、植物周等),引导他们在课外识字本上写一写认识的水果、植物、动物等物品的名称,画一画它们的外形,贴一贴汉字、认一认。然后,每周都把一节语文课定为课外识字汇报时间,组织他们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并在班里开展评选“识字小能人”、“小组识字王”活动,也激发了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众所周知,高水平的教学应该是教师“授之以渔”,而不再是“授之以鱼”。课内抓根固本,课外拓展延伸,得法于课内,得力于课外。总而言之,对于识字教学,我认为除了注重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外,还要重视课外识字的构建,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在广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切实提高识字能力。

上一篇:等比数列下一篇:圣诞节简单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