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补充材料

2024-07-31

继续教育补充材料(通用8篇)

继续教育补充材料 篇1

2012年度小继教个人学习总结

青龙二小

高竹

通过本年度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现将本年度个人继续教育总结如下:

一、基本功培训

1、积极参加各级各部门的培训与学习,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绩。

2、本年度参加了我校的教学技能培训,苦练基本功.,树立了课改意识,贯彻到了教学实践中。

二、业务学习

1、学习了新的教学理念,并贯彻到了教学实践中。

2、学习了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3、顺利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继教任务。

4、通过创新教育,认识到自己原来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自 身教学方法的改进。

通过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由于工作经验欠缺,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以及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并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遗弃,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2012年12月27日

2012年度小继教学习计划

青龙二小

高竹

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综合业务水平,学习新理论新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得以正常教学,为国家培育新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此在新年伊始之际要有个好的计划才会有丰厚的收获。因此特拟定今年的继续学习计划如下以此时刻提醒自己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的精神,县教育局一系列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有关文件及学校具体的部署为指导。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学习核心,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的教书育人的光荣任务。

二、学习思路

以小继教教材为为主,教学实践为辅,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努力将所学的理论的东西转化为经验和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学习形式

 ⑴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

⑵参加年级组学习。课标解读、教材研讨、观摩示范课。

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互联网个人自主选择式学习。

四、学习内容

1、巩固2011年以前小继教学习培训的内容。

2、《思德新说》8学时、《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4学时,《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2学时,《高效课堂》2学时,《教师的教学技能》4学时等,以及其他培训4学时,参加县及县级以上培训48学时。

五、个人达标计划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

2、积极地认真地参加教研活动,特别是教研组组织的观摩示范课教学,认真学习同事的先进的教学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争取每学期听课节数达到8节,上公开课1节。

3、作好学习笔记,做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把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生的学习目标。本年度计划学习课时达120个学时以上。

4、期末认真总结,认真体会,积极撰写小继教学习心得体会或教学经验。

5、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打造自己成为新一代的具有新思想新教学理论和丰富经验的合格小学教师

6、同步完成相应的作业和笔记。

2013年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青龙二小

高竹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重视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学习内容:

《思德新说》12学时、《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4学时《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4学时,《高效课堂》4学时,《教师的教学技能》4学时等,以及其他培训3学时,参加县及县级以上培训48学时。

三、学习目标:

通过自我学习,从而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材,掌握教学常规提高自我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岗位的教学工作需要。力求达到:

1、结合教学经验和案例分析,掌握新课程下教材的使用与创新技能、课堂教学情景创设技能、课堂上提问技能等。

2、结合教学实践和自学,掌握新课程下备课与教案生成技能、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技能、课堂拓展技能。

3、在相互尊重,友爱宽松的环境中,提出问题并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体会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乐趣、提升自我发展的意识,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校本培训的方案。

4、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5、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所任学科,教学工作能得到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6、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7、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8、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措施及方法:

1、按学校继续教育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来学习。

2、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

3、积极撰写继续教育心得体会。

4、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5、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6、积极跟踪听课,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继续教育补充材料 篇2

创业是注定孤独的旅行

在进入职业教育行业之前, 李新科曾在科技部工作。十余年的体制内 工作经历, 让他从一个青涩的小伙子逐渐变得沉稳、厚重、成熟。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跟随领导出访印度, 发现高等教育远不如中国的印度竟然职业培训市场相当火爆, 很多年轻人都会选择参加一些职业培训, 来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这件事对李新科触动很大, 也促使了他选择和体制内告别。因为工作环境, 加之本身对IT互联网等新兴创意产业很感兴趣,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 李新科选择了下海。

但是创业注定是孤独的旅行, 也许创业者都希望一路铺满鲜花一路芬芳, 但他们也必然要走过一条不同于常人荆 棘之路, 方能抵达心中的梦想。“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困难”, 李新科说, “但是最大困难来自于人, 来自于管理团队, 来自于如何留住核心人才”。。

现在, 李新科领导下的汇众教育已在中国拥有25家直营校区, 在职员工超过600人 , 在中国本土IT人才教育领域独树一帜。他将过去的困惑用“创新管理制度”来改写, 如“内部孵化机制”通过对公司内部的人才培养、合理流动等, 很好的避免了人才流失, 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 积极性, 为公司高端人才的培养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择教育行业, 一生无悔

“教育行业是良性的事业 , 是带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李新科一直强调这句话, 他说最初创业的时候, 想过很多行业, 有自己接触很多的互联网行业, 也有很多其他来钱很快的行业, 但他都一一 否决了。他说, 我的性格决定了我最适合教育行业, “培养人, 将一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经过我们的培训以及打磨, 让他逐渐变成光彩照人的璞玉, 让他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让他在社会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价值, 这让我觉得特别特别骄傲, 甚至远远超过了我自己能从中获得什么。”

在李新科身上, 没有商人的尖锐和圆滑, 反倒多了一份学者的气度和平和。在汇众教育十周年的庆典上, 李新科看到那些“比自己出息多了”的学生们纷纷发表感言, 他说“我心里真的是说不出来的高兴”。也许, 这才是职业教育的真正魅力。

汇众教育推出的游戏学院项目, 到现在已经有10年时间了。这10年, 他们经历过辉煌, 也经历过很多困难。“选择教育行业, 我一生无悔。受得了多大的夸奖, 就受得了多大的磨难。”李新科说。截止到现在, 汇众教育培养了近5万多名专业 人才, 包括游戏美工、游戏程序员、策划和运营人才等。李新科自豪的告诉我, 目前中国大大小小的游戏公司中, 差不多70%都有汇众的学员。他坚信, “传统的高等教育不能快速的为游戏产业提供培训, 但职业培训就可以, 我们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真正为企业所需提供匹配的人才。”

专注和坚持是企业发展最大的动力

一直以来, 职业教育并不被大众广泛接受, 一直扮演着高等教育的补充角色。招生量少, 师资力量匮乏, 政策支持不到位等等, 都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阻碍。摸索了十年职业教育之路的李新科, 在谈及此事时说, “马云曾说过, 100人创业, 95人死掉, 只有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走出。这一小部分成功者, 大多是拥有过人的胆识、开阔的眼界、敏锐的商业嗅觉以及超强的抗压能力。当然, 最重要的一点是, 他们都能坚持并忍耐。

从成立到现在10年多的时间, 汇众教育只专注在数字娱乐领域, 包括游戏和动漫这两个领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因为只做这一件事情, 所以汇众教育可以把全部的力量集中在培训上, 做到教学上的专业、培训的专业。李新科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到, “职业培训一定要往更加专业化、更加市场细分方向发展。通用人才培养一定满足不了企业需求, 现在企业需要的是更加专业化和市场细分化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企业里面才能受到欢迎。”

要培养出有实 战经验满足 企业需求的人才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属于最薄弱环节。因为中国的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 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包括传统的从高等教育中派生出来 的职业学院, 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跟传统的高等教育非常接近的, 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职业技能问题, 这种情况跟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大。

今年6月 , 中共中央总 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 提出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他强调,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 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谈及此话题, 李新科非常高兴, “说明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他说, “跟传统教育相比 , 职业教育要想发展的好, 必须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战性, 要突出学员的实战能力, 培养具备实战经验的人才, 要真正从企业的需求出发, 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样我们每个人, 才能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师徒制可以成为现代教育的补充 篇3

钱学森先生晚年发出的“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研讨起来也是见仁见智。笔者以为其中原因多多,而对知识产权缺乏尊重,且教育模式单一,可能是重要原因。

记得上大三的时候,到工厂去实习,爷爷就谆谆嘱咐我,跟着师傅要有眼力见儿,早到半小时,把茶沏上,师傅一到,茶水已是不冷不热恰好能喝;中午要提前给师傅把饭热上;洗澡时记着给师傅搓背、拎拖鞋;厂里要是发包大米啥的要给师傅送家去。进厂了,俩学生跟一个师傅,到要学手艺的关键处,师傅一回头告诉我的同学“去把家伙事儿给我拿来”,等同学取了工具回来,活儿已干完了。师傅意味深长地看我一眼,“小子,回去把活儿多琢磨几遍。”看来,师傅对我的眼力见儿心中有数。

至今,我爷爷的谆谆教导仍然铭记心间,尤其是其指导思想——要有眼力见儿,一直不敢忘。

回头想想,师傅那样做真没错儿。当然,可以说他不高尚。但拿高尚挑剔别人,多半是出于见不得人的心思。尊师,是敬老,也是尊重知识产权。要是师傅不管对谁都倾囊相授,谁还会长那个眼力见儿?那师傅不是忒缺心眼儿了?

中国的师徒传承由来已久。有哪个大思想家是国子监(国家最高学府)毕业的? 春秋战国那时就有了私塾。鬼谷子对孙膑、庞涓,荀子对韩非、李斯,都是口传心授,孔子弟子三千,也无非就是大一点儿的私塾而已。后来的白鹿、岳麓、应天府几大书院,也都是私塾。

从手艺到学术,中国几千年都是师徒制,比如相声当铺古玩店,住在师父家里,伺候师父、师娘,帮着买菜、做饭、洗衣、看孩子、倒马桶,多年学徒,出师之后的三五年,挣的钱还要给师父一半,之后虽然不用给钱了,但逢年过节还是要孝敬的。

说不公平也好,说迂腐也好。其实,这才是中国传统社会知识产权的传承模式。正因为出师后若干年的收入还有师傅的一部分,师傅才可能倾心教你,才严格要求你,才保证了心思手艺、经验教训的代代相传,绵延不绝。才有了那么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流传至今,还能凭借着匾额、配方上市融资。

本质上说,师徒制就是师傅拿知识产权对徒弟做的增资入股。不仅仅是中国,你去考察一下意大利皮货业,也一样。

现代教育替代了师徒制,当然对知识技能的快速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只是,师徒制逐渐消失了,标准件多了,大师少了,能工巧匠少了。

有人感叹相声为什么不行了,有人质疑中医以后还行不行。我听了这些问题不禁哑然失笑,其实只要回溯到教育模式,就能明白个七七八八。拿相声来说,《报菜名》之类的贯口活儿,要每天早晨对着窗户纸练,窗户纸还不能湿,不然师傅上来就是一个嘴巴。学艺,都是打出来的。打,当然不好,但也体现了师徒传承的面面俱到和细致入微。能指望流水線生产出精品来吗?

这些都不是学校能教出来的。学本事,得手把手地教,指望一个班四五十人,老师一堂课就把本事教给你,这不现实。比如说学历史,老师挣钱养家,按照教学大纲把印刷出来的铅字儿给你说明白了,就蛮对得起工资条,至于告诉你历史书上没写的东西,历史书背面的东西,你不把老师当老爹老娘伺候,老师凭什么教你?

所以,师徒如父子,除了出师后的供养,师傅家的生日、嫁娶,一直到师傅去世之后披麻戴孝,得真尽儿子的孝道,才能得到师傅的真传。

师徒制,并不限于手艺。吴敬琏先生和顾准不是师徒吗?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也是经师父孙瀛洲介绍才进了故宫博物院,之后没少和王世襄、徐邦达等各位先生学。再看看巴菲特、施洛斯、卡恩,群星璀璨,都曾经在格雷厄姆的门下学过徒。

我猜,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研究也可能像私塾,师徒白天蹲在水稻田里用功,傍晚时分学生们陪着袁先生打篮球。师傅不缺钱,爱好也不多,打打篮球吧!

现在大学生多了,手艺人却少了,好手艺的人更罕见了。所以,干装修的好手能挣几倍于大学毕业生的工资。

当然,笔者并非说要恢复师徒制。

希腊哲学补充材料 篇4

柏拉图主义(Platonism)

柏拉图主义是数学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数学哲学观点,它起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此后在西方数学界一直有着或明或暗的柏拉图主义观念,19世纪,它在数学界几乎占了统治地。20世纪初,数学基础三大学派的争议刚趋平息,柏拉图主义观点又成为讨论的热点之一。

柏拉图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的对象就是数、量、函数等数学概念,而数学概念作为抽象一般或“共相”是客观存在着的。柏拉图主义在哲学上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是古希腊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并对西方中世纪中的基督教神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流派主要基于柏拉图的学说,再加上斯多葛学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融合为一个体系。但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新的诠释。在《圣经》新约时代的哲学本身包含一种宗教态度,这就是基督教涉及哲学的缘故。这种宗教哲学就叫做新柏拉图主义,也就是以希腊思想为基础而创建的宗教哲学。

唐朝瓷器的概况可用“南青北白”一言以蔽之,并以此引领后世中国瓷器的基本风貌。

“南青”,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以慈溪县上林湖、上虞县窑寺前的产品最具代表性,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几代,这里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具深厚的制瓷基础和技术力量,至唐代技艺更加娴熟,被称为“诸窑之冠”。

“北白”,指的是北方河北的邢窑白瓷,以内丘城为中心发展起来。其历史可上溯到北朝,隋后期曾短期繁荣,经过唐早期的低靡,唐中期生产极盛,晚唐开始衰落。

《忏悔录》(394~400)这是一本以祷告自传手法所写的悔改故事,当中描写早期奥古斯丁归信时的内心挣扎及转变经历。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亦作希坡的奥古斯丁 Augustinus Hipponensis,天主教译“圣思定”、“圣奥斯定”、“圣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他是圣孟尼迦的幼子,出生于北非,在罗马受教育,在米兰接受洗礼。著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论美与适合》等。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神学著作和《忏悔录》中。

奥氏是古代基督教拉丁教父中著述最多的一人,据奥氏本人提出《修订》的著作,至427年,已有93种,而书札和布道言论尚不在内。他著作中最被传诵的,便是这一本《忏悔录》。

《忏悔录》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认、认罪”解,但在教会文学中,转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意义。奥氏本来着重后一意义,即叙述一生所蒙天主的恩泽,发出对天主的歌颂;但一般都注重了第一义,因此我国过去都称此书为“忏悔录”,在欧洲则“忏悔录”已成为自传的另一名称。

本书共十三卷,以内容言,可分为两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记述他出生至三十三岁母亲病逝的一段历史。卷十至卷十三,即写出作者著述此书时的情况(对于忏悔录的成书年代,据学者考证,应在400年左右,在奥氏升任主教之后,即395或396年,至401年之间)。教父哲学:是基督教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主要是以哲学论证神、三位一体、创世、原罪、救赎、天国等教义的哲学;

经院哲学: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天主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员,在其所设的经院中教授的理论等。

2014中考政治补充材料 篇5

(仅供参考)

(提示:1.熟练掌握知识点的表述和答题的基本思路及技巧。

2.仔细审题,知道考核什么,再组织答案,)

补充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意每个层面如何做)导向很重要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2)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向先进人物学习(材料反映什么问题,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做法、措施、如何做或如何学习)(是落实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例:江西两高三男生见义勇为、吴春忠、焦裕禄、海瑞等、十大感动人物、最美人物、道德人物等

设问一:先进人物(事迹)的优秀品质(或反映出哪些内容)?(是什么)

热爱国家和人民、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孝亲敬长、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执着追求、坚强的意志,积极创新、勇于进取、立志成才,珍爱生命、关爱和呵护他人的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正义行为、当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伸出援助之手、弘扬社会正气,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无私奉献、传播社会正能量,亲社会行为等等。(根据材料需要选用和补充)

敬业、友爱、诚信、执着、奉献。设问二:学习先进的意义(为什么)

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设问一”中选出的),有利于树立积极向上(如:团结友善、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的社会正气,有利于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等。设问三:如何向先进学习?(如何做)

答题思路:①以实际行动,向„„学习,学习“设问一”中选出的品质。②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锐意进取,积极创新,把自己培养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奉献。③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等。3.诚信、友善等问题

例:“扶与不扶”、“舌尖上的安全”、“碰瓷”事件、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网络诈骗、学术不端等。

知识点一:诚信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1)含义:“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即:内诚于己,外信于人。

(2)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知识点二: 诚信的重要性(或做人为什么要诚实守信,或讲诚信的意义和不讲诚信的危害)诚实守信是人一辈子都应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诚实是人们彼此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诚实守信是交友之道、为人之道,是自身道德的升华。诚信才能立足社会,否则会伤害他人、伤害自己。诚信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成功的保证。诚信是一个人负责任的表现。(个人角度)知识点三:不诚信的危害

失信于人,会产生信任危机,最终结果是害人害己;不诚信的行为是违背道德的,应该 受到道德的谴责;有些不诚信的行为违反了法律,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不诚信的行为会造成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的和谐。(个人角度)知识点四:为什么要加强诚信建设?

(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2)加强诚信建设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3)是维护良好社会风气的需要。(社会角度)

知识点五: 为什么要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呢?

(1)承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2)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如果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是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3)让失信受惩的教训成为一生的警钟,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努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道德支撑。

知识点六:如何做诚信的人(或诚信的原则)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践约守信是诚实做人的核心。(1)言而有信,一诺千金;(2)坚持实事求是,不虚伪,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3)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4)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5)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诚信的正确选择;(6)大事小事都要认真面对。做人诚信无大事、小事之分,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7)诚信的核心是善,正确理解诚信原则、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善待他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知识点七:在诚信方面,学校、社会、家庭和青少年应怎样做? ①学校要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做人品质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②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用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行为教育影响未成年子女;③社会有关部门要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④未成年人应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把自己培养成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人。知识点八:中学生应如何争做诚信公民?

(1)自觉遵纪守法,树立诚信意识,以诚实守信为荣。(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诚信待人,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等。(3)讲究诚信守则,实事求是,言行一致。(4)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5)在具体情境中能展现诚信的智慧等。

补充二:近年,中小学生“小烟民”比例增加,无烟校园等(简答题)

设问一:原因和表现(可从以下方面思考)

①没有抵御不良诱惑。好奇心,生活经验缺乏,辨别是非和自控能力不强。容易受社会或家庭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②不良行为。③庸俗生活情趣。④好奇、盲从、好模仿等。⑤没有坚强的意志等。

设问二:吸烟的危害(为什么)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危害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引发身体疾病,还影响青少年的智力,污染生活环境,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设问二:如何解决(措施、如何做)

①国家社会:加强禁烟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将有关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社会各界承担起对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杜绝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等。

②家庭:加强家庭教育和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父母做到不抽烟,尽到家庭保护的责任。

③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品德教育,防微杜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尽到学校保护的责任。

④青少年自身: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德。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将好奇转化为浓厚的高雅情趣。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坚决抵御不良诱惑。不交损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等。

补充三:中国梦或美丽海南等建设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建设。(建设类内容《一本通》和各种热点书上很多,在这里不重复。大家可参考学习。)重点关注海南文化及海南的综合建设,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建设(如:海南的文化岛建设、万宁文化、生态文明村建设、一村一镇一特色、红树林生态建设等。)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主席(其他类似建设可参照,或参考总复习其他资料)1.全面小康社会的特征(或:勾画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蓝图)

(十大报告内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你怎样理解习总书记这句话?

(1)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不发达,还有大量贫困人口存在,如果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2)农业现代化的差距依然很大。农村硬件建设和软件设施相对落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全面小康的难点和难度。(3)城乡差距大。中央不断制定强农惠农政策,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城乡共同繁荣。(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从一定意义上讲,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只有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为什么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①这是由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②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的主要矛盾。④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⑤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怎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国家、社会角度献计献策。)

(1)经济方面: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

(2)政治方面: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权益、社会公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等。

(3)文化方面: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以德治国方略;弘扬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4)社会方面:发展社会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建立完善低保、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民生等。

(5)生态方面: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依法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等。

——总之,坚持“五位一体”的战略新布局。

5.作为一个有志青年,你打算怎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我们青少年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树立崇高远大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法制观念;发扬艰苦奋斗、创新精神、民族精神;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关爱他人、社会和自然,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6.怎样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补充四:中国国际地位、竞争、合作

马航事件、越南事件等,习主席等国家领导参加国家活动,中日关系、中越关系、南海问题、东海问题、中俄、中菲关系等国际问题,思考以下内容:

1、说明了中国的形象和地位

(1)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尊重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坚持以人为本,自觉履行国际责任。树立全球观念,积极与世界其他国家合作,共同面对挑战和灾难(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国家力量来保护本国公民,承担国家责任。(3)当今世界,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2、和平与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全球意识、国家安全问题

有关本专题的其他设问见《一本通》P112、P133的22题、《热点考点》P50-54

补充五:理想、升学和职业选择问题、就业问题等

1.作为青少年,你认为应如何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个人梦)与祖国的前途命运(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升学和就业的选择)(1)作为青少年,应从小立下爱国之志,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从社会需要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人生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2)树立崇高理想,立报效祖国之志;努力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专业技能和本领;加强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面对挫折、困难和逆境,意志坚强,开拓进取;树立正确学习观念,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承担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2.如何实现个人“梦”(理想)?

(1)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具体规划。(2)理想是发展 变化的。有时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等实际情况,对理想进行适当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3)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全力以赴、不屈不挠、坚持不懈。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梦与中国梦有什么样的关系?

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梦,由每一个中国人绚丽缤纷的个人梦组成,每个中国人梦想的实现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

补充六: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中国统一

1、部分暴力恐怖事件的实质是什么(包括“全能神”等暴力事件)

①是一起由境内“三股势力”精心策划,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②严重侵害了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权。给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③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新疆经济发展,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破坏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形势,企图把新疆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强调:暴力恐怖事件不是民族问题,只是少数敌对分子的活动。)

2、暴力犯罪事件为什么会遭到社会各界群众、海内外华人华侨强烈谴责? 暴力犯罪事件严重侵害了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何破坏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行为不得人心。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果断平息暴力恐怖事件并从重从快处置事件的犯罪分子说明了什么?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坚强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稳定压倒一切。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的基本方略。④我国法律体现人民意志,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的途径来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4.维护民族团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①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③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也有利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党的民族政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②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③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④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6.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1)经济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如:实 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公路、铁路,建设“西气东输”工程;实施“援藏工程”;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等.)(2)政治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如:在全国人大、政协中,各民族代表和委员均占一定比例;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

(3)文化方面: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如:各民族均可使用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中东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中开办“西藏班”、“新疆班”等)7.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根本原则。⑦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厉打击民族分裂活动;③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④实施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④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尊重、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8.为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①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②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积极拥护、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③努力学习,报效国家。

9.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①积极拥护我国政府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积极宣传“一国两制”对台方针政策;⑦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③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好好学习,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补充七:对图表的阅读分析

(学生中存在的现象或问题的调查数据等图表亦可)

首先:图或表直接反应出什么信息。(横看,竖看,综合看)其次: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点是什么 最后:应该如何解决(或如何做)例:

2009—2013年海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对比图

图1: 图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020000***0000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5581229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9******09年2010年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2年***88343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材料信息与教材结合得出),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大,发展不够协调。

(3)(如何解决)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了改革开放,坚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教兴省战略等。采取各项措施,加大对农村的帮助和扶持,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公共富裕等。

补充十:大妈们跳广场舞的争议

1.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文化权利等,但有些地方的大妈们在行使自觉权利时扰民了。

2.市民娱乐时应尊重他人的权利,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利,承担自己对他人应负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地享有自己的权利。市民娱乐时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补充十一:

1.时间都去哪儿了——(选择题、简答题)珍惜青春,珍爱生命,孝亲敬老等角度

2.单独二孩(计划生育)——选择题、辨析题

3.成语大赛、汉字听写——(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2012、2013材料分析题都考到文化的内容。)

中华文化的学习、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4.舌尖上的中国等饮食文化——(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辨析题)

继续教育补充材料 篇6

聚乙烯缩甲醛胶 (以下简称缩甲醛胶) 性能好, 价格相对较低, 广泛用于建筑业。缩甲醛胶是用聚乙烯醇和甲醛在酸催化下缩合而成。

以上反应是可逆的, 即缩甲醛胶在酸性水溶液中加热又可以水解成聚乙烯醇和甲醛, 所以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保护醛基和酮羰基。即首先把醛与醇缩合成缩醛, 缩醛对碱及氧化剂是稳定的, 等反应完毕后, 再用酸将缩醛水解成原来的醛基[1]。

缩甲醛胶就是缩醛, 对酸较敏感, 甚至很弱的草酸、酒石酸水溶液或酸性离子交换树酯都能使它分解成原来的醛和醇[2]。如:

测定缩甲醛胶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3-2001是采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 操作上是“称取5.0克试样 (精确到0.1mg) , 置于500 ml的蒸馏烧瓶中, 加250 ml水将其溶解, 再加5ml磷酸, 摇匀[3]”。在油浴上蒸馏, 蒸出200ml再进行测试。磷酸是中等强度的酸, 蒸到最后, 其溶液的pH值已小于1。在这样高温及强酸性的环境中, 缩甲醛胶和去甲醛剂会发生水解, 分解出十倍于原产品的游离甲醛。

同时胶粘剂在使用上, 根本不会有像测试时那样的高温和强酸的水溶液的环境, 所以不会分解出游离甲醛。市面上现有很多建筑涂料含有大量缩甲醛胶, 如“801胶”、“107建筑胶”、“808内墙涂料[4]”则100%是缩甲醛胶。

因而采用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3-2001测定所有胶粘剂中的游离甲醛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本人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多次试验, 发现参考GB14074.16-1993 《木材胶粘剂及其树脂检验方法 游离甲醛含量测定法》和GB/T 5543-2006《树脂整理剂 总甲醛含量、游离甲醛含量和羟甲基甲醛含量的测定》[5,6], 采用“中和法”则可以得到很理想的测定方法, 测定得到的游离甲醛的含量比较真实可靠。

“中和法”采用亚硫酸钠与甲醛反应, 使之生成羟甲基磺酸钠和氢氧化钠:

用中和法测定NaOH的含量, 再换算成甲醛的含量, 这样可以避免缩甲醛胶的高温酸性水解, 得到真实游离甲醛的含量。

同时“中和法”精确度可以达到 (1~2) ‰, 而分光光度法精确度只有 (2~10) %, 所以“中和法”比“分光光度法”准确得多。

下面是试验过程中测得甲醛含量的具体的数据, 并与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1。

A为采用国家标准GB 18583-2001测定方法得到的结果;B为采用“中和法”测定方法得到的结果。

由以上数据可见, 采用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3-2001测得缩甲醛胶中的游离甲醛含量都偏高。主要是因为磷酸是中等强度的酸, 溶液蒸馏到最后, 其溶液的pH值已小于1, 在这样高温及强酸性的环境中, 缩甲醛胶和去甲醛剂会发生水解, 分解出十倍甚至更多倍于原产品的游离甲醛。而采用“中和法”测得的游离甲醛含量比较真实。

通过实验, 针对国家标准GB 18583-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提出了补充方法, 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出缩甲醛胶中游离甲醛的真实含量。

参考文献

[1]刑其毅等.有机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356-358.

[2]汪焱钢.现代有机合成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40.

[3]GB18583-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4]周绍绳.化工小商品生产法第八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298-300.

[5]GB14074.16-1993木材胶粘剂及其树脂检验方法游离甲醛含量测定法.

继续教育补充材料 篇7

俞敏洪似乎在很多公共场合都穿过这件黑色格纹休闲西装,只是这次他在里面搭了一件石榴红的竖纹衬衫,显得脸更加暗沉。与此暗沉相对的,是当下大学生深感困惑和迷茫的话题:爱情、朋友、未来、选择……不过,俞敏洪在广东某高校的这次演讲并非如此暗沉,他仍延续着一贯的幽默,整场演讲笑声雷鸣,掌声不止。

俞敏洪以一贯现身说法的方式践行着对大学生们内在健康发展“核心圈”的教育,他更强调人自身修行和修为的完整及完善,向这群急功近利的孩子们强调:“成长是一件慢活,总是按部就班进行的,而筹划则是一辈子的事情。”一如他在演讲结束后接受《留学生》记者专访时所表现出的:语言简洁流畅,逻辑严谨,也不乏长远的考量。

“民办教育一定要洗牌重来”

稳居民营教育行业龙头地位的俞敏洪对民办教育的未来有着更多的思考。在一次高峰论坛上,他提出对现在教育体制及理想教育的悖论:“我们的孩子到底应该教育成什么样的人?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比如说一个诚恳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再加上成绩好的人。我们从来没有把一个有钱的人、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作为我们培养的最终目标。但在现实中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恰恰是相反的。从国家的体制到教育系统的目标,分数就是一切,也就意味着我们整个教育系统,包括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都成为了一种人格分离症,我们想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我们整个体系出了问题。”

他不否认新东方也存在这样一种“人格分裂症”,一方面希望能起到教化育人的作用,一方面又不得不鞭策学生们在出国考试中取得高分,同时也一度十分后悔曾将新东方上市,因为在保持业绩持续增长的同时,还要保证教学质量,这让俞敏洪“压力很大,很疲惫”。

在一期采访视频中,俞敏洪阐述了对未来民办教育的看法,“民办教育一定要洗牌重来”,而他后半生的最终目标是尝试着办一所非盈利,并且是以基金会为主的学校,“其实也是为了做一个尝试,假如我有能力成立一个基金会,先有一笔钱在那儿运作,学生的学费就变成了大学运行一部分的费用,而不是全部费用。”俞敏洪认为中国的教育体系没有真正的私立大学是不完整的,“中国内地的大学教育,真的应该在体制上好好开刀了”,他在微博里吐槽道。

中国人的思维比较单向性

留学生:你如何看当下盛行的大学生创业?

俞敏洪: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先积累一些经验再创业,除非他有特别好的创意,否则一般的创业大学生比较容易失败。移动互联网使创业变成了没有边界的事情,创新意识和能力变成了最重要的东西。

留学生:互联网会对教育领域带来怎样的变革?

俞敏洪:互联网带来的是一种教育的变革,或者说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新兴工具,使教育变得更加有效,并且它可以把有些教育资源变成全世界的共享教育。我这次在全国政协会上提的提案就是,如何通过移动互联技术把优质教育资源倾斜到贫困地区去,它会成为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沿承。互联网在有些领域是革命,有些领域比如教育领域更多的是补充,只有一小部分是革命。

留学生:YY的在线教育现在很热,会给教育领域带来颠覆性革命吗?

俞敏洪:李学凌做这件事情在某种意义上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些革命,但并非最领先的,课程免费在美国已经做了很多年,如果真的能把课程免费做成功的话,会带来培训领域的一些变革。但我个人认为,互联网改变教育这件事情是很难做的,因为教育本质上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它将人品、人格的培养与社交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所以互联网对传统教育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修正和补充,而不是推翻和革命。所以教育领域中,只有极少数领域会产生颠覆性革命。而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最大市场应该是线上教育所带来的学生学习效率的迅速提高上。

留学生:你怎么看网络上鼓吹互联网的变革力量?

马原主观题(真题+补充材料) 篇8

历年真题:

1、(2003).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尔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万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馍。

请用用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2)伯乐之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答案要点:

(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

(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分析:这道分析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及其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该题是一咱新的类型题,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论述题,也区别于完整的材料题,既有原理论述,又有事实分析,因此考生回答此类型的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该题所要求的标准答案中,其理论部分涉及到认识论的几个原理,而这几个原理又似乎是不太系统和规范的。尤其是科学思维方法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又是不太引起注意的这就为考生回答此题更增加了难度。大部分考生会陷入感觉不难,但又不知从何答起,怎样分析才能全面、才能到位这样一种为难状态。这就使得有些考生由于原理说不完全,分析不够深刻,不够全面而失分。该题的命制,再一次证明全面复习、灵活运用,即在应试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2、(2004)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①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②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2、答案

①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到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成为可能。(4分)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用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5分)

注:如考生回答第1个问题时谈到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可给1分;如考生回答第2个问题时指出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都是片面的可给2分;如考生按自己的理解,较好地谈了理性和非理性对科学创新的意义和作用,第2个问题可给4分。

3、(2005)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3、答案要点: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3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4.(2006)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6分)4.答案要点:

(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地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4分)

(2)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的思维定式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3分)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关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一个实例(故事亦可),说明所蕴含的辩证思维特征。(3分)(注:如果考生从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言之有理并举例得当,可酌情给分,不超过4分。)5.(2007)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 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 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

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5答案要点:(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一是他对成仿吾的认识缺乏直接经验;二是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的主要事实;他从已有观念出发进行推论。因而他的想象缺乏客观的现实基础,势必造成他对成仿吾的想象与实际脱节。(4分)

(2)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非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2分)第二,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特别要抓住表现事物本质的主要事实。(2分)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深化。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2分)6.(2008)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袁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袁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医生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

(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6、(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

材料中医生和患者构成了一对矛盾,他们之间不仅仅存在着对立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存在着同一的关系。对立表现在二者的身份不同,同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有着共同的 目标,就是与疾病作斗争。以往的观念更多的只注意到二者的对立,而忽视了二者的同一关系。通过这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使医生认识到了二者的同一性,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加强了“尊重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同时,这次活动也起到了缓和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的作用,促进了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2)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人固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渗透着社会属性,使自然属性从属和包含于社会属性之中。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这讲的是人的自然属性。“更要看到生病的人”,这说的是人的社会属性。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患者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的人,只需要物理上的治疗,同时还是社会的人,需要人格上的尊重。医患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因此,作为一名医生,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同时还需要有爱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患者的利益作为医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还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同时他还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处理不好矛盾双方的关系,容易使矛盾激化。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时,我们应该妥善解决,注重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创造一切条件,使矛盾向好的一面转化,防止矛盾激化。

7、(2009)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含蕴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6分)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4分)

7、(1)①材料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即现象与本质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的对立表现在:现象可以为人的感觉器官所感知,本质必须借助人的思维才能认识。二者的同一表现在他们互相依存,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在本题中,两个病患的症状表现的基本相似为现象,但是病因不同才是事物的本质,华佗对症下药正是透过了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②材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在本题中华佗看到了病症和病因的联系,成功地寻找到治疗的最佳方法。

③材料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虽然二人症状相同但根本病因是不同的,华佗正确认识到了病原的根本并做到了对症下药。正是正确的认识到了问题。华佗为不同的人开不同的药正是具体分析了他们的不同问题,充分运用了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材料体现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就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本题中,州官倪寻因为饮食过多引起头疼发烧,州官李延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头疼发烧,而华佗正是因为两者的不同病因,所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③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研究这些特点,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

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综上,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阅读下列材料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 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 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 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 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 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1)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如实正确的反映,而谬误则是对客观事物虚假错误的反映,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真理和谬 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和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 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②认识的发展在过程上表现为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 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 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人的认识难免是有限的的。但认识的发展又是 无限的,是由低级到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2)真理和谬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谬误中所隐藏的真理成分或萌芽是向真理转化的可能性,梅兰芳成功地把本来可能会成为舞台事故的错误巧妙的转 变成经典的舞台之作,正是体现了这一点。由于客观方面的复杂性,人的认识往往受客观条件的制约,难以把握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和范围;是有限的,而客观事物 又是无限发展的,这又决定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一开始,梅兰芳先生将发生的“错误”看成是不可避免的事故,随着表演的进行,梅兰芳先生结合自身所具备的丰富 的舞台表演经验,将这一偶然性的事故,发展成经典的舞台表演内容,说明梅兰芳先生随着实践的发展也在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认识。

(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 映。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时,我们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首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 创造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把握认识,正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9、(201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转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变废为“宝”前提是垃圾的有效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不同的垃圾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投放避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他们分出来。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而为久,今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理念,开展以“提升更绿色的上海”为主题的“绿色账户活动”何为“绿色账户”?这是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账户”实现模式,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不比哪个国家小,我们只呢“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5分)

(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5分)9、1.(1)人改造自然以实践为基础和前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基础和前提。实践决定认识。在本材料中,有人认为垃圾应该全部回收利用,是实践主体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错误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一合理说法的提出充分证明了认识和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是正确的。

(3)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提出正是人们认识水平提高的结果。

(4)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具有相对性。我们要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2.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在本题中,体现了如下矛盾分析方法。

(1)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和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方法论。在材料中,针对垃圾处理问题,不能再采用粗放型处理方法,要变废为宝,没有退路就必须多想出路,充分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

(2)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这是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两分法是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既看事物的这一面,又看事物的那一面。既要分析两方面之间的对立,又要分析两方面之间的统一。在本题中,对于旧的垃圾处理方法向新的方法转变,正是应用了这一方法论。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这是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针对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一定要把握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针对主要矛盾的性质进行处理和解决。

(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采用的解决方法也不同,新的绿色垃圾处理方法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矛盾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切忌一刀切。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垃圾问题是人类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产物,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定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规律,尊重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0、(201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日)材料2

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导致的结局: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那个“错误”时,她忽然看见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莓,她曾经生长在艾伦家的园子里。只是别的地莓都能长出又甜又红的果实,唯独这株地莓不会结果,可它虽然不会结果,却能开出特别鲜红的花朵!所以艾伦把它移植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果说不会结果是一种“错误”,但就在这种错误中,它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想到这里,艾伦怦然心动,她开始重新审视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按照传统的技法,在镜头切换的同时声音也随之戛然而止,艾伦却把声音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而这不仅能巧妙糅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一个镜头的结尾处,也是一种能巧妙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于是,她把这种“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悄悄开始了!当86岁高龄的艾伦病逝后,人们对艾伦的人生态度和对电影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总结:“她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即便是一株无法结出果实的地莓,也不要轻易扔掉,因为它可能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摘编自 《扬子晚报》(2011年6月27日)

(1)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

10、【答案要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认识的目的;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展规律,我们必须尊重规律,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利用这种规律认识指导实践,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材料正是从打碎花瓶的实践中产生了“碎花瓶理论”,并且用此理论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对不知原貌的事物的认识。(也可从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2)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而谬误是歪曲的反映事物的本质。真理和谬误是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材料中艾伦把传统的技法转化为错位剪辑,把按照传统技法的错误成功的转化为一种新的错位剪辑方法,正确的说明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也可从真理的具体性角度进行分析)

(3)上述材料中体现了我们要正确的对待错误和失败,不要害怕错误和失败,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敢于尝试,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创造一定的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使失败转化为成功。我们在认识过程中既有理性因素又有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在创新中我们在重视理性因素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其起着动力、诱导、激发的作用。我们在创新中要辩证的看待事物,运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要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看待事物。

11、(201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小学老师雷夫.爱斯基斯在其所著的热门教育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获得一个宝贵的签名球,上面有美国著名棒球队——红袜队1967年全体队员的签名,这些球员都是他的偶像,对这样一个签名球,这位教师别提有多珍爱了。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他理所当然地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儿子还太小,对球和球员一无所知,说多了儿子也不会明白,于是,他没有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要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满不在乎说:我已经把问题解决了,爸爸问怎么回事,儿子说:我把球上所有的字都擦掉了。老爸气的想痛打儿子,但他转念一想,觉得儿子根本没有做错事。因为自己并没有告诉儿子上面的字有什么意义。从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

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保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3月16日)材料2 某大学一研究生凭借着设计“醒目药瓶”,摘得了素有“设计界奥斯卡”美誉的2011“国际红点奖”概念设计类奖。

在他提供的设计图上,常见的塑料瓶盖的顶上一圈变身为一块圆圆的玻璃。“这是一面凹凸镜,有放大的功能”。他解释说,有了这个药瓶盖,老年人不需要带上老花镜来区别药的类别、服用量等。他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关注。有一天,有位老人要吃药,可是药瓶上的字太小了,原本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却不见了,急的这位老人团团转。就这样,该同学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老人世界中。突然有一天灵感迸发,想到“醒目药瓶”这个点子。

有了灵感后,从设计,带写英文翻译说明,再到制作动画,一共才三天时间。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很简单,为什么能拿“国际红点奖”呢?他坦然,设计很简单,关键在于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一设计胜在实用。按照测算,不会给药品本身带来额外的成本,推广起来很容易,实用方便。“希望将来这款设计能推向市场,让更多人得到帮助。”

这位研究生说他没有想当名人的“野心”。只期望能从生活中的小处入手,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正如“红点”主席Peter Zec博士在颁奖晚会上说的那样:从同学们优秀的设计中,他高兴地看到的是他们所描绘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世界。

(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6分)

(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4分)

11、【答案要点】

(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强调矛盾的对立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本人”这两个实例中,都是换位思考,从对方去考虑问题,体现的正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转化的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认识反过来能够指导实践。认识世界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得来认识,然后再用认识去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本人”,强调的是认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来。材料中的研究生之所以能够在三天时间内就完成设计,就是由于她对实际生活的观察。然后用观察中得来的认识去指导她的设计。

(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说明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体现的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从而改变世界。

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随着实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真正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我们能够不断调整自身的认识,从实际出发,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正是体现了认识过程中要注重实际,重视创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2、(201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

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秸秆种蘑菇

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60万亩,按亩产500公斤秸秆计算,每年产生30万吨秸秆。虽然粉碎还田、压块做燃料、青储养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秆,但一些农户为图方便,仍然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禁烧压力很大。

2009年,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该企业以小麦秸秆加鸡粪为原料培育双孢菇,从当地收到小麦秸秆不够用,还在周边100公里范围的县市收集,鸡粪则由当地一家大型养鸡场提供。自蘑菇厂建起来后,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不仅成了香饽饽,而且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二、延长产业链

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的6万吨菌渣,四处堆积,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该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开展产业链条的招商引资。

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于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这不仅解决了菌渣问题,而且也附带解决了让周边养猪户头痛的猪粪问题,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果农等,由于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价格合理。而很受欢迎。该公司也因之而获利颇丰。

三、“链接”到山林

秸秆经过种植蘑菇,变成了有机复合肥,最后拿到市场上销售,算是完成了一个标准的循环利用过程,然后,如果将有机复合肥集中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再次推动一个新的生态产业发展,岂不是更好?

该地又动起脑筋,将秸秆利用产业与退耕还林工程对接,该地的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3,其中林荒山地有6万多亩,这些山地土壤贫瘠。含沙量大,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地从2011年开始,由市财政投入数亿元,实施为期5年的“自主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打算将这些山地改造成高产的大枣、大樱桃等经济果林,大力推进农林业转型。

而要发展高产高效的有机果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机肥从何而来?这时,秸秆等有机肥料又成了人们惦记的宝贝。为了种植出优质林果,当地农民在山地种植果林时,都开始垫秸秆、放菌渣有机复合肥等。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大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6月22日)(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6分)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4分)

12、(1)“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体现的是唯物辩证法的同一斗争原理,同时也体现了事物是联系和发展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区别,相互排斥的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决定了世界时辩证存在的,只要巧加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从困难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材料中关于秸秆循环利用的事例,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同时在其循环利用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在解决一个问题有困难时,通过其他处理方法可以使问题全盘解决。

(2)“困难和矛盾”是普遍存在于生活之中的,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从问题自身出发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时,应该从事物的对立面把握其统一,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对事物进行分析,以在动态循环中使问题得到解决。

13、(201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4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总书记在致大会的贺词中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李克强总理20日下午在杭州会见出席大会的中外代表并同他们座谈,他表示,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中国接入互联网20年来,已发展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不仅培育起一个巨大市场,也促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上千万就业岗位,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大学生因此实现了事业梦,人生梦。

目前,全世界网民数量达到了30亿人,普及率达40%,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即使是世界上最偏僻的一角,只要接入互联网,就接入了人类这个大家庭。同住地球村的“居民”,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极大的拉近了距离,互联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形成了世界网络大市场;一个短小的视频通过全世界网民的点击,可以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宠儿;提供高速的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服务,几乎已是各国旅游“设施”的标配。

当然,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犯罪等,甚至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形成了新的挑战。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这取决于“命运共同体”如何认真应对,谋求共治。从这样的视野来看,已走过20年岁月的中国互联网,站在了大有可为的新起点上。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1月21日)材料2 中国互联网从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实现了20年的高速发展,不仅在技术层面一再突破,而且带来了新的思维理念,有人把它概括为“互联网思维”。对何谓“互联网思维”目前还没有定论。然而,打破思维定势,主动革新自我是互联网思维不变的主题,意味着“便捷、互动、用户至上”等理念。这些理念让人们不断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与变革。

如果把沃尔玛等传统龙头企业比多大象,那么互联网上的小商户只能叫蚂蚁。数百万只蚂蚁聚合起来,吃掉大象并非没有可能。试想,如果没有互联网,任何一家传统商业企业要想把数百万个商家和近亿客户装进来是不可想象的。

既然去中心的互联网更有利于“蚂蚁”生存,“大象”要彻底摆脱危机,可能就要让自己某种程度上也变成“蚂蚁”,至少自身要具备“蚂蚁”的特性。道理很简单,在互联网环境下与灵活的“蚂蚁军团”作战,庞大的体量以及传统组织形式带来的大企业病,很可能让“大象”的优势转变为劣势。只有彻底改变基因,让 “大象”内部产生无数个热衷创业的“蚂蚁”,这仗才有的打,毕竟,和蚂蚁打仗,大象有力用不上,但更庞大、更强大的蚁群则成为最后的胜者。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5月26日等)

(1)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5分)

(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蚂蚁”与“大象”的关系?(5分)

13.【参考答案】(1)以上材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同一性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种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对于材料中所提到的“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是指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互联网有利影响和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看到互联网有利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由于使用不当,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只有辩证的看待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我们才能正确的对待和使用互联网。

(2)“蚂蚁”和“大象”正是矛盾双方,它们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同一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表现在:①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②由于矛盾双方互相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发展;③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动,造成事物的量变;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材料中被比喻为“大象”的传统龙头企业以及互联网上的“小蚂蚁”企业,正是在其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补充材料: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买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官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即让进退。孟母曰:“真可居吾子矣。”遂居之。乃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材料2

甲乙二人看到池塘里漂浮的树叶,两人正为树叶是否随着波浪走而争论不休。甲认为树叶是随着波浪走的,乙则认为,如果没有池水流动和风吹影响,树叶是不会随着波浪走的。物理老师讲:粗看起来,树叶好像跟着波浪走,实际上树叶还是停在原地,波浪只会使水面上的东西出现上下起伏。因为波浪传到的地方,水在发生振荡,这时水并不向波浪传播的地方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孟母三迁”包含的哲学原理。(3分)

(2)材料二中,甲认为树叶随着波浪走,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错误认识?(3分)

(3)结合材料二说明为什么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4分)

1.【参考答案】

(1)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即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孟母”正是看到了外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才决定“三迁”的。(1分)

②一个人的成材,同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即内因是关键。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1分)

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1分)

(2)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2分)甲对现象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并没有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他的认识是片面的。(1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1分)在内容上,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本质;(1分)在形式上,感性认识是人脑凭借感官以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具体的形象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理性认识则是人脑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抽象思维形式反映事物。(1分)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1分)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0年10月31日,历时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已落下帷幕,累计参观人数达到7300万人次。世博园内园外,网络论坛、博客、微视频、无线终端加上新兴的微博客,使得这次盛会的公众参与程度空前。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当新媒体照进世博会,分享和互动中,普通观者依靠强大的网络,以个人视角传递信息的“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边走边“织围脖”,边看边在SNS社交网站上晒心情,用手机即时“推”送所见所感的世博观者并不鲜见,那一端,则是在粉丝、好友关系中通过评价、转帖不断叠加并扩大的群落。在世博信息传递上,第一来源可能不是官方,不是新闻,而是自己在网络上关注的某人的分享。某网站10月31日的世博微博专区中,有微博3万多条,有对正在进行的闭幕式的讨论,有对参观的满足,有对后世博的展望。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微博、SNS的参与,为世博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平台和表达方式,如果事件营销等方式也能在官方大型活动中良好运用,将会产生更大的传播效果。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2

对于微博,某知名IT人士认为,微博打通了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限制,推动了媒体变革。无论是在电脑前还是手机上,似乎一夜之间全国人民都在用这种自媒体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微博的粉丝量只是说明,有如此多的人,在某个瞬间,愿意收听你所说的话,所传达的信息,但并非每一条信息都能准确传达到你的粉丝。这大概也是碎片化时代的无奈。有专家们在南非世界杯时候这样描述我们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孩子们养成了超文本链接的浏览习惯,很难按照一个逻辑推演过程完整地看一本书。岂止是读书,足球这样的消遣也变得“碎片化”了,少有人能耐心地看完90分钟的比赛。人们的生活已经被碎片化了,注意力很难持久,而微博,正是生活和信息碎片化的推手和标志之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原理,分析新媒体在世博会中的应用。(5)

(2)结合材料1、2,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原理,分析微博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5)2.参考答案:

(1)物质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坚持创新,推动事物的发展。新媒体的运用,是信息传播途径的创新,我们要正确对待新事物,善于运用新事物促进事物的发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强化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平台和表达方式。我们要在新的条件下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推动事物的发展。(5分)

(2)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普遍存在,要求我们正确分析和对待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微博是新生事物,有其推动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进步作用,同时也有其导致生活和信息碎片化的弱点和缺陷。我们要正确看待微薄的优势和弱点,扬长避短,正确利用。

矛盾具有不平衡性,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微博作为新生事物,有其优点也有其缺陷,但从媒体的发展趋势看,微博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代表,大大推动了传媒世界的发展。这是微博的主要方面,因此总体上是有利的。(5分)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600多年前,明朝一位名叫万户的官员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将自己绑在椅子上,椅背上绑着49枚自制“火箭”,点燃后冲天而起,不久“飞鸟”翻滚摔在山脚下oooooo万户虽然被摔得粉身碎骨,但他却成就了开天辟地的壮举----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飞天”尝试。

材料2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奔月梦想终于实现。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中国首个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奔向月球。

材料3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2011年10月10日,天宫一号腾讯微博发出第一张自拍照。

材料4

太空垃圾给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隐患,它们成为人造卫星和轨道空间站的潜在杀手,使宇航员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要知道,太空垃圾是以宇宙速度运行的。一颗迎面而来的直径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飞行服;人们肉眼无法辨别的尘埃(如油漆细屑、涂料粉末)也能使宇航员殒命;一块仅有阿司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可将造价上亿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在人类太空史上,太空垃圾造成的事故和灾难屡见不鲜。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前苏联的“礼炮-7”号轨道站也多次被此类“尘埃”损坏。1986年,“阿丽亚娜”号火箭进入轨道之后不久便爆炸,成为564块10 厘米大小的残骸和2300块小碎片,这枚火箭的残骸使两颗日本通信卫星“命赴黄泉”!1991年9月15日,美国发射的“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差一点与前苏联的火箭残骸相撞,当时“发现者”号与这个“不速之客”仅仅相距2.74千米,幸亏地球上的指挥系统及时发来警告信号,它才免于丧生。据计算,目前太空轨道上每个飞行物发生灾难性碰撞事件的几率为3.7%,发生非灾难性撞击事件的可能性为20%。以此计算,今后将每5~10年可能发生一次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20年将达到2年一次。

请回答:

(1)材料

1、材料

2、材料3共同说明了哪些哲学道理?(3分)

(2)依据材料

1、材料

2、材料3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3分)

(3)结合上述材料,用矛盾的有关原理说明科学技术作用的两重性。(4分)3.[答案要点]

(1)材料

1、材料

2、材料3共同说明了:①人类有能力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1分)②人类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1分)③人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进入太空的梦想。(1分)

(2)首先,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1分)。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1分)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其次,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变革。(1分)最后,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上一篇:学生实习实践鉴定表下一篇: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