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思路

2024-08-28

继续教育思路(通用12篇)

继续教育思路 篇1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兴、人才兴、社会兴。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刺痛国人内心的同时, 中国现行教育何去何从再度成为全社会的焦点。日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就指出, 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把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 要回答“钱学森之问”, 培养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而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践、创新“发现教育”是极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发现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一)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杰罗姆·布鲁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上个世纪50年代, 他吸取了德国“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和瑞士皮亚杰发展心理学的学说, 在批判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发现学习”的模式和理论。布鲁纳指出:“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师的任务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

布鲁纳认为, “发现学习”的中心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如果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结构, 这种理解就能使他不断地发现知识, 独立前行;二是学生只要掌握一些基本原理, 就可以推断所学知识的个别属性,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地;三是学生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就自然会获得大量的知识。

根据这个中心思想, 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的模式。即教师不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去发现并获得所需掌握的内容。

“发现学习”的提出, 适应了当时重视科学技术教育的需要, 适应了教学模式必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促进能力发展为主的转变。20世纪60年代初, 美国在布鲁纳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 以中小学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运动。尽管这场改革由于教材难度太高以及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但其“发现学习”的理论对于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素质教育仍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二) “发现教育”的内涵。

“发现教育”的特点, 在于它不是把现成的理论提供给学习者, 而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 在教师引导下, 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 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 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

借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我们提出“发现教育”, 即要求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自己的智慧潜力, 促使自己的学习动机由外在的转向内在的, 通过自己积极发现来学习, 并由发现本身而产生自我奖赏, 走向学习自主, 带来成功。我们对“发现教育”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各不相同的长处, 引导和开发孩子的潜能;校长要善于发现每个教师的不同特点, 将之放在适合其发展的岗位上, 实现其最大价值;教育行政部门要善于发现校长, 让敢于创新, 拥有前沿教学及管理理念的教师走上教学领导岗位。

(三) “发现教育”的三大体系。

1、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论, 这一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 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中智力构成, 并从新角度阐释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

这一理论必然要求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报以积极、热情的期望, 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 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一理论必然拓展教师的“智力观”, 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同时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理论必然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教育首先是赏识教育, 教师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 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 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其次教育是个体化的教育, 教师自觉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以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 促进其优势才能的展示和发展;再次教育还是主动发展的教育, 教师帮助学生发现和建立其智力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其从事优势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那样, 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 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 让他不断壮大, 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最终实现用老师发现的力量培养学生的高尚心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校长要善于“发现”老师。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决定性因素, 一所学校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做校长的就要想方设法遴选优秀教师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让教师热爱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首先要善于遴选优秀新教师。以美国为例, 美国新教师的吸纳已从原来的单纯大学毕业生扩大到从学校和社会各行业招收并举的做法, 遴选面扩大, 教师多样性增加。遴选优秀新教师除了知识能力、教学技能等必要的教育指标外, 美国校长特别注重教师的个人特质, 如热爱, 因为有热爱才会有激情, 才会有感染力, 才会把积极的兴奋的气氛带进课堂,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儿童的磁石, 一旦孩子在情感上依恋你, 学习活动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同情心, 他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最大特征——对人的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人际关系能力和幽默感, 这种关系能力表现为与学生的相融相联,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要用好教师。清代诗人顾嗣协在《杂兴》诗中所写到:“骏马能历险, 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 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 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 慎勿多苛求。”正如每片树叶都各不相同一样, 每个教师都独一无二地存在着, 他们都有自己的潜质, 在学校工作中都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校长应当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 用心发掘教师身上的亮点。使用人才时要扬长避短, 兼收并蓄。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对教师的能力和专长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其次要求校长认真考虑分派给特定岗位的工作任务, 对这些任务必须要有深入的认识, 根据工作重点和内容的不同, 选拔出有相应专长的教师来担任相应的职务, 最终实现用校长发现的力量, 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 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3、教育行政部门要善于“发现”校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 先要评论他的校长。”要想我们的教育出成效, 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就需要更多的好校长。

每一位优秀校长, 都具备一些个性化的、特殊的优秀品质。如有的优秀校长诚实、有远见、有抱负;有的优秀校长则正直、可信赖、善于鼓舞他人;也有的优秀校长心胸开阔、聪明、有创造力等等, 正是这些优秀品质共同造就了优秀的校长。

二、实施“发现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新时期, 实施“发现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强有力载体和突破口之一, 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早已固定成俗教育模式是“发现教育”的最大禁锢, 其诸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

1、转变思想, 更新理念。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各种新闻媒介, 加强舆论导向, 向社会广泛宣传“发现教育”的地位、功能以及“应试教育”带来的危害, 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教育行政部门要率先转变观念, 坚持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评价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 并勇于承担“发现教育”的风险和责任;学校校长和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 大胆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解脱出来, 敢于做“发现教育”的实践探索者。

2、明确目标, 科学评价。“发现教育”的目标, 就是“发现教育”所预期要达到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它对“发现教育”行为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地方政府或教育督导部门, 对下级政府要有一个“发现教育”目标体系;教育行政部门或督导部门对学校实施“发现教育”要有一个科学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各学校以上级制定的“发现教育”目标体系为依据, 将上级制定的目标体系分解为学校的总目标、各个年级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各个学科、各个部门所要达到的目标。

有了“发现教育”的目标, 还必须制定与之配套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定期开展教育评价。这种评价既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及其所属学校的评价, 又包括同级政府对所属学校的评价, 还包括学校对教职工实施“发现教育”的评价,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 应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 推动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3、分层试点, 逐步推广。实施“发现教育”离不开典型示范、模范带动。首先, 成立“发现教育”研究机构。聘请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专家或课题招标的形式致力于“发现教育”中的“发现”学生、“发现”教师、“发现”校长的专题理论研究, 并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具体实施办法, 研究出“发现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如指导思想与原则、可行性论证、具体操作模式论证、信息反馈与纠错等) 。其次, 分层次选择学校试点。根据小学、初中、高中、职业中学、大学的不同特点, 可考虑在不同阶段的学校成立“发现教育实验点”, 从“发现”学生、“发现”教师、“发现”校长的不同角度把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付诸实践, 并不断修正完善, 最终形成一整套“发现教育”培养模式。再次, 将试点成果全面推广。在成功教育理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 再将成果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 让“发现教育”渗透到教育的每个角落, 最终培养更多优秀的、富有创新性的人才。

继续教育思路 篇2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出发,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工作思路。xx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当前,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新区正处于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区工委、管委会提出了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更高目标。结合当前形势,明确我区加快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国际先进为参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名教师,努力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在更高平台上实现高新区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更大跨越,为全区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以教育事业建设新成就迎接建国61周年。

2.主要任务

为更高水平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2011年重点完成以下六项主要任务:一是按照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继续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二是探索实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健全学校评估考核体系;三是继续加大创建力度,完成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任务,争创苏州市幼儿教育先进区,完成现代化老年大学创建任务,实验中学通过四星级高中省级复评;四是全面推进民工子弟学校标准化建设,外来人员适龄子女72%以上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五是高考、中考成绩稳中有升,全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六是切实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幼儿园、小学教师本科学历达50%以上,高中教师研究生比例达12%以上,工作计划《教育工作思路》。

3.主要工作举措

(1)优化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按照苏州市规划要求,根据区域人口规模、房产开发等现实情况,继续强调教育资源统一规划布局。确保如期完成狮山街道金色家园小学和幼儿园、新狮幼儿园、白马涧第一幼儿园、通安第二幼儿园、东渚第二幼儿园等实事工程建设任务,重点推进新区一中校园改造、科技城中学、新浒学校及枫桥幼儿园等校(园)工程建设,加快镇湖中学、枫桥中心小学易地新建,进一步完善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与配置。加强义务教育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后续管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达到省一类装备标准学校比例10%,省二类装备复评100%通过。继续加大各级各类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力度,2011年要争创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市级幼儿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现代化老年大学,实验中学要顺利通过四星级高中省级复评,全方位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新世纪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新思路 篇3

一、拓宽视野,提升理念,进一步认识加快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状态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观念陈旧是一个主要差距,主要表现在紧迫感不强,必要性认识不足。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间竞争加剧,跨国企业将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继续教育要适应我国新世纪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理念创新作为应对WTO的一个基本点。新世纪继续教育的理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继续教育是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2、继续教育的国际化——从全球型人才的角度、态度和制度建设上去理解教育、认识教育、引领教育、创新教育、教育合作。

3、继续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社会发展互为驱动、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4、将国际法和国际制度融入教学内容。

5、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准入制度。

6、使受教育者提升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竞争与合作能力。

7、既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又注重继续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8、树立“社会价值和受教育者(主体)价值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

新世纪继续教育的理念表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无论继续教育的对象还是管理部门和办学主体都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继续教育的功能,树立继续教育是最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性资本投入观念,明确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意义,使继续教育在促进经济建设,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调整体制,理顺关系,大力培植市场主体

人事部门对继续教育应实行宏观管理与统筹规划,主要做好政策引导、综合平衡、市场准入规则的制定与监督执行等工作。各类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社会专职培训机构、企业办学组织应充分拥有办学的自主权,成为为众多对象提供服务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独立参与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换。他们可以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依据市场需求自主办学,政府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干预,但在办学资质、课程内容、质量评估等方面应接受相关部门或继续教育协会的必要审查,互相协商后再予以确立。

三、加快继续教育立法步伐,完善制度建设,使继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轨道,采取立法的形式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引导、协调、激励、监督和保障作用,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一)立法

国家应以法律的形式规范继续教育的发展,颁布《继续教育法》,使之与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四足鼎立。该法应立足于终生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观念,遵守国际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自觉融入世界继续教育体系。通过立法,对管理部门、办学机构、企业行业与单位部门以及受教育者在继续教育活动中的权利、义务、时间、内容、经费、保障措施等做出明确规定,用以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的行为,体现国家意志。西方一些国家,譬如法国议会在若干年前就已颁布了继续教育法,明文规定每个企业行业对全体职工每年必须分别进行若干日的培训。我国到目前为止,已先后有广东、天津等几省市通过人大立法,对推进各地继续教育事业,推动地方科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制度建设

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制度的不完善制约了继续教育快速发展。继续教育制度建设主要应建立健全以下四项制度。

1、登记制度

各企业行业和部门,要依照继续教育证书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在登记手册上予以登记。作为年度考核、评聘职务和执业资格以及人才流动的重要依据。此外,证书登记制度应向学分制逐渐过渡。

2、统计制度

统计制度是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和要求进行规范,定期反映各企业行业和部门继续教育的工作情况、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习的情况的一项制度。现阶段继续教育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总数、参与学习的人数、学习的类型与内容、年度学习时间累计达到规定学时的人数等。

3、评估制度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办学条件、办学现状、教育质量、管理水平、教育效益等五个指标体系。通过各项指标评价,使力、学机构与主管部门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工作成绩和存在的差距,及时发现薄弱环节,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工作。

4、奖惩制度

奖惩制度一方面是指对在继续教育各项工作中作出成绩的单位与个人,包括业绩突出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另一方面是指对不遵守法规政策,对继续教育热情不高、投入不足的单位和部门以及不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且态度不端的个人进行通报批评或适当处罚。奖惩制度可以强化竞争意识和效率观念,调动方方面面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加大资金投入,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现代化

现有的继续教育机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数量有限。长期以来一直是阻遏继续教育发展的“瓶颈”,致使其贻误了许多发展机遇。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前些年投入不足,从事继续教育的机构少、规模小,就连一些必需的各类支撑条件也十分短缺,难以满足新世纪大众接受继续教育的愿望和要求。当前要做的工作是积极探索和创新多形式、多方面筹措资金的路径,除政府增加专项拨款外,可争取社会各界不同的形式的捐赠与赞助,还要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逐渐让企业行业或受教育者本人也成为继续教育的投资主体,确保继续教育有充足的财力谋求发展。

解决了资金,就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继续教育就可以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发展。通过远程教育拓展空间,为大众提供越来越丰富与优质的信息及学习资源,创造出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智能性和高度仿真的学习环境。同时继续教育的现代化与信息化,也为建立学习型社会,实施终身教育铺就了绿色通道。

“发现教育”: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篇4

一、“发现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1、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杰罗姆·布鲁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上个世纪50年代, 他吸取了德国“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和瑞士皮亚杰发展心理学的学说, 在批判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发现学习”的模式和理论。布鲁纳指出:“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师的任务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

布鲁纳认为, “发现学习”的中心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如果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结构, 这种理解就能使他不断地发现知识, 独立前行;二是学生只要掌握一些基本原理, 就可以推断所学知识的个别属性,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地;三是学生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就自然会获得大量的知识。

根据这个中心思想, 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的模式。即教师不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去发现并获得所需掌握的内容。

“发现学习”的提出, 适应了当时重视科学技术教育的需要, 适应了教学模式必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促进能力发展为主的转变。20世纪60年代初, 美国在布鲁纳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 以中小学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运动。尽管这场改革由于教材难度太高以及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但其“发现学习”的理论对于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素质教育仍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2、“发现教育”的内涵

发现法的特点, 在于它不是把现成的理论提供给学习者, 而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 在教师引导下, 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 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 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

借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我们提出“发现教育”, 即要求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自己的智慧潜力, 促使自己的学习动机由外在的转向内在的, 通过自己积极发现来学习, 并由发现本身而产生自我奖赏, 走向学习自主, 带来成功。我们对“发现教育”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各不相同的长处, 引导和开发孩子的潜能;校长要善于发现每个教师的不同特点, 将之放在适合其发展的岗位上, 实现其最大价值;教育行政部门要善于发现校长, 让敢于创新, 拥有前沿教学及管理理念的教师走上教学领导岗位。

3、发现教育”的三大体系

(1)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

教师要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报以积极、热情的期望, 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 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努力拓展“智力观”,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同时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 教育首先是赏识教育, 教师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 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 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其次教育是个体化的教育, 教师自觉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以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 促进其优势才能的展示和发展;再次教育还是主动发展的教育, 教师帮助学生发现和建立其智力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其从事优势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那样, 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 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 让他不断壮大, 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最终实现用老师发现的力量培养学生的高尚心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校长要善于“发现”老师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决定性因素, 一所学校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做校长的就要想方设法遴选优秀教师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让教师热爱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首先要善于遴选优秀新教师。以美国为例, 美国新教师的吸纳已从原来的单纯大学毕业生扩大到从学校和社会各行业招收并举的做法, 遴选面扩大, 教师多样性增加。遴选优秀新教师除了知识能力、教学技能等必要的教育指标外, 美国校长特别注重教师的个人特质, 如热爱, 因为有热爱才会有激情, 才会有感染力, 才会把积极的兴奋的气氛带进课堂,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儿童的磁石, 一旦孩子在情感上依恋你, 学习活动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同情心, 他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最大特征——对人的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人际关系能力和幽默感, 这种关系能力表现为与学生的相融相联,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要用好教师。正如每片树叶都各不相同一样, 每个教师都独一无二地存在着, 他们都有自己的潜质, 在学校工作中都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校长应当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 用心发掘教师身上的亮点。使用人才时要扬长避短, 兼收并蓄。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对教师的能力和专长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其次要求校长认真考虑分派给特定岗位的工作任务, 对这些任务必须要有深入的认识, 根据工作重点和内容的不同, 选拔出有相应专长的教师来担任相应的职务, 最终实现用校长发现的力量, 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 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3) 教育行政部门要善于“发现”校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 先要评论他的校长。”要想我们的教育出成效, 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就需要更多的好校长。

每一位优秀校长, 都具备一些个性化的、特殊的优秀品质。如有的优秀校长诚实、有远见、有抱负;有的优秀校长则正直、可信赖、善于鼓舞他人;也有的优秀校长心胸开阔、聪明、有创造力等等, 正是这些优秀品质共同造就了优秀的校长。

为此,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主管机构, 应该善于“发现”好校长, 培养更多的好校长, 创建更多的好学校, 最终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

二、实施“发现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新时期, 实施“发现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强有力载体和突破口之一, 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早已固定成俗教育模式是“发现教育”的最大禁锢, 其诸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

1、转变思想, 更新理念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各种新闻媒介, 加强舆论导向, 向社会广泛宣传“发现教育”的地位、功能以及“应试教育”带来的危害, 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教育行政部门要率先转变观念, 坚持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评价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 并勇于承担“发现教育”的风险和责任;学校校长和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 大胆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解脱出来, 敢于做“发现教育”的实践探索者。

2、明确目标, 科学评价

“发现教育”的目标, 就是“发现教育”所预期要达到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它对“发现教育”行为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地方政府或教育督导部门, 对下级政府要有一个“发现教育”目标体系;教育行政部门或督导部门对学校实施“发现教育”要有一个科学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各学校以上级制定的“发现教育”目标体系为依据, 将上级制定的目标体系分解为学校的总目标、各个年级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各个学科、各个部门所要达到的目标。

有了“发现教育”的目标, 还必须制定与之配套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定期开展教育评价。这种评价既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及其所属学校的评价, 又包括同级政府对所属学校的评价, 还包括学校对教职工实施“发现教育”的评价。

3、分层试点, 逐步推广

实施“发现教育”离不开典型示范、模范带动。首先, 成立“发现教育”研究机构。聘请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专家或课题招标的形式致力于“发现教育”中的“发现”学生、“发现”教师、“发现”校长的专题理论研究, 并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具体实施办法, 研究出“发现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如指导思想与原则、可行性论证、具体操作模式论证、信息反馈与纠错等) 。其次, 分层次选择学校试点。根据小学、初中、高中、职业中学、大学的不同特点, 可考虑在不同阶段的学校成立“发现教育实验点”, 从“发现”学生、“发现”教师、“发现”校长的不同角度把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付诸实践, 并不断修正完善, 最终形成一整套“发现教育”培养模式。再次, 将试点成果全面推广。在成功教育理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 再将成果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 让“发现教育”渗透到教育的每个角落, 最终培养更多优秀的、富有创新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8。

远程教育工作思路 篇5

1、在“建”字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流的“远教”平台 现代远程教育,“建”是基础。只有配足配好必备的设施,搭建有效的工作平台,为此,我们从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资源入手,大力加强远程教育的基础建设,着力打造一流的工作平台,为有效开展远程教育夯实基础。

2、在“教”字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流的“远教”质量 现代远程教育,“教”是核心。只有在“教”这个环节下足功夫,远程教育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为此,我们按照“学出效果”的要求,坚持坚持学用结合,从教育对象、内容、形式等关键环节入手,科学制定计划,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组织落实,致力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3、在“管”字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流的“远教”环境 现代远程教育,“管”是根本。只有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这项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并取得预期成效。为此,我们从多个层面入手,从规范管理上破题,不断优化开展远程教育的工作环境。

调整办学思路,创办理想教育 篇6

创信教育的思想体系

十年来,本园始终遵循“为民族谋远虑、为社会育良才、为教育探新路、为改革出经验”的办学宗旨,全面探索早期教育的规律,确立了“为成长服务、为幸福奠基”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弹性学制引领早期教育、多元教学促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方针,明确了“智志合一”在创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天才儿童成长发展的四步阶段(“0~6岁智能开发;3~8岁习惯养成;6~15岁心态激励;8~15岁智慧启迪”),形成了“特色鲜明、多元发展”的课程模式和以“爱心、玩学、美感、精致”为基本策略的教材教法,使得“全脑教育、全息教学、全程优化、全面发展”的创信早期教育理念得以真正实现。

创信教师队伍建设

创信教育自始至终就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并视之为发展的生命线。十年来形成了一系列加强教师管理的思想和制度。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主要成果就是《创信教师宣言》《创信师德》《创信师道》《创信师范》《创信师魂》《创信教师八要》。目前,幼儿园的中层领导都是六年园龄以上的教学骨干。学前班把关教师是八年以上园龄的特色教师。这是创信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享誉龙乡的真正原因。

因材施教的培训服务体系

阶梯式弹性成长是创信教育办学实践的重大成果。早期教育的不同必然导致同龄儿童智力发育的不平衡。而智力发育的不平衡必然需要因材施教。只有跳级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优秀性,使优秀儿童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学有兴趣、学有积极性。因此,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弹性学制为特征的新基础教育模式,这是优秀儿童教育培养模式的一场革命性突破。

反思发展历程,学校决定根据实际需求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模式进行适度调整。

确立快乐教育的主导思想,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性,只有让人感觉快乐的事情,才能让人乐此不疲地想做、重复做。幼儿教育以快乐为原则,让孩子快乐成长,把外在的乐感变成内在的满足,把低级的满足变成高级的追求。活动和游戏是使教育变快乐的好形式。因此,每天下午的课程将集中安排活动和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练中感悟、做中思考、动中变化,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确立全面服务的管理思想,促进家园关系和谐发展 家长对孩子成长环境的选择标准越来越高。安全、环保、舒心等标签日益成为家长为孩子择园时点击的高频词语。新的学期,学校将大力美化园所环境,改善设施设备,加强安全卫生监管,提供让家长满意的服务项目(如视频课堂、亲子共餐),开展特色教育训练(幼儿书法、幼儿军训),设立学前一年高效班(诗词诵读班、三基强化班、军人气质班、自理辅导班)。推进生活课程化是全面服务的工作重点,精致和美感是生活课程化的基本原则。

确立学习提升素质的新思维,建设高品味育人队伍 自2008年开始,本园建立了领导班子集体学习制度,交流读书心得、推介新书、品评作品,有效地推进了管理者素质的提升。新的学期,学校的工作重点是用学习提升教师和家长的素质,进而影响孩子的发展。计划用三年时间形成一种“家园一体化学习组织”,定期评选“读书爸爸”“读书妈妈”“读书教师”“读书宝贝”,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着力建设“书香家庭”“书香班级”。如今,在部分家长身上出现一种现象:用力花钱择园、择校、上辅导班、聘名师,自己做起事来却不注意方式方法,结果总是花钱买的正面教育效果和自身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发生冲突,使孩子无所适从。学习型家庭是一种长期起作用的有影响的教育资源,只有家长自身勤于工作、勤于读书,孩子自然也会变得勤于学习、勤于读书!这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但也有困难,就是难在坚持,谁能坚持好,谁就能成功。这也是我们倡导的一种新理念:“优秀是一种习惯。”

总之,创信教育正在走向理想化,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因接受创信教育而让生命更灿烂。

明确工作思路开展教育审计 篇7

教育内审工作要突破传统的查错纠弊模式,定位于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工作重心从审计监督向审计管理转移。在审计内容上,重点抓规范管理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基建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评价审计等,突出对资金使用效益情况的审计评价。合理确定审计项目和目标,把经济规模大的项目、对社会影响大、人民群众关注多的单位和热点问题,作为审计重点。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有重点地开展审计。注意选择一些带有共性、倾向性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查找问题的根源。在审计时间上,实现由事后审计向事前控制、事中防范转变,将审计关口前移。在审计手段上,实现从传统的手工查账向计算机辅助审计为主转变。

二、扎实开展教育内部审计工作

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要以进一步完善学校内控制度建设,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为重点,以服务、发展、创新为主线,从“预防、揭露、抵御”三个方面着手,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保障教育经费健康运行的“免疫手段”功能,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廉政建设,推进依法治校,确保教育经费依法、规范、合理、高效使用。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内控制度审计。

对各学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检查学校制定的财务管理办法、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学校开支的申报审批程序、实施过程、核算验收、监督检查等各环节的弱控点和失控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单位内控管理工作,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2. 预算执行审计。

预算执行是单位职能履行、决策实施、管理状况和制度落实的重要保障。审定各学校在年初制定的各项公用经费收支计划是否严格按经费预算执行,是否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按规定标准列支,各项收入是否依法、依规,是否足额纳入财务核算,是否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开支是否合理、真实、有效,有无隐瞒、挪用、转移收入或私设小金库现象。

3.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要从领导干部科学决策、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廉洁从教“四个方面”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把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落实到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重点检查经济事项决策、大宗物资的采购、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执行情况;查预算执行、公用经费资金、工程项目资金等。

4. 离任审计。

要对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审计监督,准确把握评价的范围和内容,客观公正地界定经济责任。

5. 专项经费审计。

专项经费审计工作包括基建维修、危房改造、设备采购等项目。重点对学校会议记录、工程预算、合同签订、工程(设备)验收、竣工结算、财务决算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

6. 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资金审计。

对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资金兑付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债务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兑付资金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及时足额落实到债权人手中,是否按时按要求进行账务处理。坚决制止新债务的产生。

7. 固定资产审计。

检查单位资产构成情况,固定资产购置(尤其是大宗物品)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采购、验收入库、保管、领用、报废、变卖等运行,固定资产是否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各类债权、债务是否及时清理登记。

8. 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审计。

检查各学校校办产业、房屋租赁和学生勤工俭学收入等是否合理、足额入账,是否严格按非税收入管理执行,支出是否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是否将其乱发奖金、补贴等。

9. 民办教育机构的财务审计。

检查是否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管理制度;是否按照相关会计制度设置会计账簿;收费是否严格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经费支出是否按照有关财经法规规定开支;经费投入是否能维持民办教育的发展等。

1 0. 做好审计调查。

继续教育思路 篇8

一、学分制考核的意义

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考核办法的出台, 对减少考核中的人为因素和随意性, 增强操作性、增大透明度, 有着较大的积极意义;它使考核步入了规范化和有序化, 无疑为管理插上了翅膀。有了继续教育学分制考核办法, 不仅鞭策和鼓励教师去学习, 去奋进;而且教师也可以按照学分考核细则中的有关条款, 知道哪些已经做得较好, 哪些做得还不够, 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努力;遇上困难, 还能开动脑筋, 寻求帮助, 变过去的被动学习、盲目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有利于快速进步, 早日达标, 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优秀称职教师。因而继续教育学分制考核办法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认同。

笔者通过网上检索发现, 目前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考核细则, 大致有这样一些大项考核内容:专题培训 (全员师德、班主任、新教师、专业教师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科研专题培训等) 、校本培训 (教研活动、公开课、指导新教师、校级竞赛等) 、各类竞赛 (国家级、省级、市级) 、科研成果 (课题国家级、省级、市级;核心期刊、普通期刊文章;获奖国家级、省级、市级等) 、学历 (考试课程、考查课程等) 、其它培训 (参加省、市级各类培训及下企业等) 等, 涵盖面还是比较广的, 也很具体, 可见这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是花了一定的心血, 动了一番脑筋的。正因为这样, 所以现在各地中小学校 (中职) 的教师的学习热情, 可以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高涨。每当新学年伊始, 教师们聚在一起谈论最热门的话题就是, 假期里干了些什么, 有哪些收获和提高, 能获得多少学分等等。而到了学年快结束时, 由于要整理成果和资料, 汇总后得填表参加考核, 又再度兴起了学分制这个热议话题, 大家自我打分后自然而然地会进行比较, 找出差距, 有了榜样和前进的目标, 这客观上起到了相互鞭策和促进的作用。特别是那些学分少的教师, 心情自然不会平静, 有种紧迫感, 于是就去动脑筋如何利用假期这段时间进行学习, 来补上学分不足的部分, 便于来年有个好学分。学分亮化后的交流, 有助于教师团队共同进步, 融洽相互间的关系。据说在一些学校, 已呈现出一派你追我赶、比学习、比进步的喜人景象。

二、考核制度存在的缺陷

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考核制度的出台, 有利于激发教师的进取心和学习热情, 应该说是一个好的创举。但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 由于考核制度的制订是由人来完成的, 并无一例外地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 参照某几所学校教师的大致情况制订的。因而不同性质、规模、位于不同地区 (城区、近郊、乡村) 的学校, 由于信息量、学习环境、专业背景、教学设施、生源素质、教师工作量等不同, 若按一个相对比较刻板的细则条款来考核打分, 难免会产生不公平。即使在同一所学校里, 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 比如是普通教师, 还是学校中层干部;是理论课教师, 还是实践操作课教师;以及个人的性格、特长等, 在得分方面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那些在某个方面有出众的才华, 也为学校做了许多实事, 个人成绩显著的教师, 但由于种种原因, 参加各种有利于自身成长的机会少, 如进修、参观考查、学习会、交流研讨会、承接教科研项目、编写校本教材等, 对得分产生影响。这些都不与个人的工作能力、进取心等方面有关, 也不是自己可以左右的, 完全是因为机会不均等因素造成的得分差异。

再者, 考核细则即使很详细, 考核也很严密, 但由于条款是固定的, 而人却是活的, 倘若没有相应的考核配套措施跟上, 仅仅以细则中的条款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 有时也会出现弊端, 给某些行为不端之人有空子可钻。比如细则中的下企业, 是集体组织下企业, 还是个体或若干人为小组的下企业, 仅仅凭每人所填写表格上的一个企业的公章, 就认定是下了企业, 可以得分, 有时也会有漏洞。还有是发表文章, 非第一作者也能得分 (均得分减半) , 也已经产生了这样的负面效应, 就是当A教师单独写了一篇普通教学类文章时, 在后面挂上了B、C、D等若干教师的姓名, 而当B、C、D等教师有了文章后, 也挂上了A教师的姓名, 这样互相“帮助”, 累计后的得分就高了, 而实际上真正撰写的文章只有一篇。此外, 进行课题研究那就更不用说了, 可以加一连串的名字, 而真正的参与者可能只有2~3人, 这样大家受益, 皆大欢喜, 却会助长不良风气。

三、完善考核制度的措施

要想制订出一个绝对公平、皆大欢喜的考核细则, 是不可能的, 但是目前许多地方的学分考核办法还是有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的空间。比如对于教师下企业实践, 考核时不能仅凭在表格上有个企业的公章或去了企业就能得这一项目的全分, 而是要看实际获得的收获大小 (要求每位下企业者写出下企业的心得体会、企业文化介绍, 甚至于与企业生产和管理有关的论文等) , 才确定给这一项目得高分还是低分。对于发表论文, 单独署名还是多人一起署名, 按照期刊的档次, 分数作一定范围的限定, 细化打分, 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不恰当的“互帮互助”式的取巧行为。对于承接课题, 由于往往与单位领导的意向有关, 个人无法把握, 因而只要积极参与申报了 (上交申报材料) , 虽未能被立项, 也应适当加分, 以体现重在参与的鼓励机制。对于学历学习, 也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机会均等的人人可参加的学习, 一种是由组织确定参加的学习, 后者的学分为前者学分的对半或者占某个比例, 兼顾没有机会参加学习者, 以体现公平。

区域教育板块划分的基本思路 篇9

一、区域教育板块划分的主要依据

学校以接受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为主, 也要接受当地政府的相应领导。除县属学校外,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与规划一般也是以乡镇 (街道) 为单位进行的。而实施“板块教育”, 就要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 对各乡镇学校进行重新归并组合, 把区域教育划分为若干个板块。当然, 这个划分不是随意进行的, 而应着眼于以板块局部均衡走向县域整体均衡为目标, 考虑以下几个依据。

1. 综合实力的核心性。

就一个县域来说, 经济社会发展不是简单的城乡结构, 在县城这个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以下还有几个次中心。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 县乡之间附设“区”级行政区划, 这些区级行政所在地就是县域次中心所在地。“撤扩并”后, 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也随之变化。教育是社会事业的组成部分并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在教育上也会出现以县城为核心, 以几个综合实力较强的镇域为次核心的发展格局, 城区教育吸纳着全县优质教育资源, 核心镇域教育又向周边乡镇辐射。因此, 综合实力的核心性或者说教育实力的核心性是划分教育板块的最重要依据。

2. 地域空间的毗邻性。

虽然教育板块划分不是行政区域划分, 但综合实力的核心性, 决定在划分教育板块时, 以地理就近为原则, 采用以核心城镇为中心向周边乡镇扩展的方法, 把相邻的乡镇学校划归为同一个教育板块。这样体现了教育板块在版图上的整体性、独立性, 有利于合理规划学校发展布局, 建立起较大格局的板块教育发展共同体, 开展行政管理、教师学术、学生活动等交流与研讨, 并逐渐形成各个板块的教育文化和特色。

3. 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区域教育板块划分时必须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同一乡镇下属的多所中小学应划分到同一板块, 不能肢解到不同的板块。这样, 有利于保持原有最基本行政区划教育即乡镇教育的完整性, 使各学校在接受教育部门以板块为单位的梯级管理的同时, 仍能以学校为单位接受教育部门及当地政府的管理与领导。

4. 教育发展的互补性。

区域教育板块划分还应考虑到各乡镇教育的差异性与互补性。“板块教育”不是板块内学校的“强强联合”, 也不是“弱弱相怜”, 而是采用异质互补的方式, 把县域教育发展的核心、次核心与边缘三个层次进行有机组合, 这样有利于变差距为资源, 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多层次的整合优化、示范辐射、学习借鉴。

5. 地域文化的共同性。

地域文化, 是指一定地域内的本土人民在长期生存和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行为、饮食起居、价值观念等一系列的文化符号或者文化现象。它有对历史的继承和发扬, 也有现阶段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叠加与累积。因此, 教育板块划分还要考虑和尊重地域文化传统共性, 尽可能地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域文化的学校划分到同一板块, 使地域文化成为该板块所有学校的共同资源和板块发展的特色项目。

二、区域教育板块划分的组成要素

根据综合实力核心性、行政区划完整性等教育板块划分的基本依据, 对县域教育进行具体划分, 就将呈现出教育板块的数量多少、各个教育板块的规模大小和教育板块结构框架等一些外在特征和组成要素。

1. 教育板块的数量。

如前所述, 经济社会发展的县城中心与次中心的数量决定了教育板块的数量。就我们仙居来说,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 下各、白塔和横溪为次中心的发展格局。教育自然而然也出现了以城区为中心, 下各、白塔和横溪为次中心的发展格局。因此, 仙居经济社会发展所形成的“一个中心、三个次中心”的四大板块空间布局, 决定了教育板块布局的数量是四个, 而不是三个或五个。由于仙居版图在地理位置上东西长、南北窄, 呈自西向东走向, 下各、白塔和横溪分别处于版图的东部、中部和西部, 所以我们就把以这三个核心所属的地域分别称作东部板块、中部板块和西部板块。当然, 对于其他县市来说, 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和版图地理走向的不同, 教育的板块布局的数量和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2. 教育板块的规模。

核心城镇数决定着板块的个数, 核心城镇确定之后, 可以核心镇域为圆心, 以合适的距离为半径把周围附属乡镇学校纳入到各个板块之中。但在具体划分时, 并不是简单地将县域内的乡镇学校按行政区域进行均分, 而应在力求各个板块地域规模基本相当的前提下, 兼顾历史和现实, 考虑地域空间的毗邻性、教育发展的互补性和地域文化的共同性等划分依据。当两个板块圆弧同时划分到的山区乡镇或规模较小的乡镇, 一方面要确保各个乡镇行政区划在板块内的完整性, 另一方面就要深入分析这些交界乡镇与哪一个核心镇域文化共性更深厚, 经济合作发展更强, 民间历史交流更多等深层次的内在发展脉络, 从而明确这些交界乡镇的板块划分的归属。比如, 西部板块与中部板块以埠头镇和皤滩乡为界最为合理, 西部板块的五个乡镇曾同属一个“区”, 地域文化相近, 划分在一起就有历史认同感、心理归属感。

3. 教育板块的结构。

根据核心城镇等依据确定教育板块数量与规模, 大致就能划分出教育板块。把一个县域教育划分为几个板块, 并不是让这几个教育板块各自为政, 分而治之, 其主要职能是促进板块与板块之间、板块内部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整合互补。板块的划分要有利于形成板块教育运作的框架结构。从县域整体上看, 板块之间并不是并列结构, 城区板块实力强于其他三个板块。从板块内部看, 城区板块几所中小学往往难分高下, 而其他板块中心镇与其他乡镇则是主从关系, 中心镇教育处于主导地位, 其他乡镇教育处于从属地位。从办学实力上看, 县域教育有“城区教育———中心镇教育——其他乡镇教育”三个层次。因此, 我们把四个教育板块与三个办学层次结合起来, 由城区学校分别担任其他几个板块的指导学校、中心镇学校担任中心学校、其他乡镇学校担任成员学校, 分学校类别形成了纵横交织、多维立体的教育板块结构。没有把城郊乡镇学校纳入到城区板块,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城区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向其他三个板块辐射, 从而推动县域教育从低位均衡迈向高位均衡。

三、区域教育板块划分的动态调整

教育板块划分后, 在板块结构下进行运作, 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 需要保持各教育板块相对的稳定, 但并不意味着教育板块的数量、规模及板块成员学校就一成不变。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空间布局所划分的教育板块也必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自身的发展而随之动态调整。

1. 随经济社会发展而调整。

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总是不断变化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我们仙居形成了目前的四大板块格局。从近期来看, 这一大的格局不会改变, 但随着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 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 局部变化悄然进行着。比如, 城市化发展将促使城区边界进一步扩大, 城郊各个乡镇与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经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更多, 人口向城区集聚, 城区要素向城郊扩散不断加速, 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促使城郊各个乡镇有可能纳入城区的范畴。教育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制约, 到一定的时期, 仙居的教育板块对成员乡镇可能会作出相应的调整, 如仙居县的一些城郊乡镇可能会纳入城区教育板块, 这样既有利于加快城郊乡镇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使它们逐步发展成为优质学校, 同时也减轻其它板块中心学校的辐射和指导压力。

2. 随教育自身发展而调整。

教育不能完全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而被动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 城区与中心镇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山区乡镇或规模较小乡镇的教育规模在同步缩小。面对这种发展现状与趋势, 仙居县教育局近期提出了“完小升格”战略。今年内, 有两所城区完小和一所中心镇完小实现升格;过几年, 另外两个中心镇也将各有一所完小升格。这些升格的学校, 将满足群众优质教育需求, 同时打破“一镇 (街道) 一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 向“一镇 (街道) 多中心”转型。与此同时, 今年教育局还决定两所小规模山区学校的校长由中心学校校长兼任, 尝试了对规模较小的山区乡镇学校实行由中心镇学校直管的制度。当前, 东部、中部、西部三大板块自身的覆盖面大, 而板块中心学校相对城区学校而言力量偏弱, 要想带动板块内成员共同发展, 发挥强有力的辐射功能, 显得力不从心。这些改革措施, 将使中心镇教育形成竞争格局, 在“质”上进一步提高, 在“量”上逐渐增多, 其综合幅射力也将会进一步增强。升格学校经过几年发展做大做强后, 就可分担板块内成员学校的指导任务。城区学校可将重心逐渐转向指导城郊乡镇学校, 逐步减少直至不再承担对中心镇学校的指导任务。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板块也将作较大调整和重新划分。

总之, 区域教育板块的划分必须以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 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教育板块的合理划分与调整将对构建“教育区域板块推进发展模式”, 打破乡镇行政区域界限, 合理定位各板块片区教育功能, 科学规划全县教育布局, 整合城乡教育资源, 从而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起到积极作用。

用企业经营的思路做教育 篇10

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 有一颗善良的心, 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 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 没有理想, 从此停止进步, 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我觉得人生一辈子只能做成一件事情, 不要想那么多。对我来说教育是我一辈子的事情, 新东方是我一辈子的事情。

我做新东方, 目标很明确:要做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 然后我就开始给学生上课, 平均每天给学生上六到十个小时的课, 很多老师倒下了或放弃了, 我没有放弃, 十几年如一日。每上一次课我就感觉多捡了一块砖头, 梦想着把新东方这栋房子建起来。

到今天为止, 我还在努力着, 并已经看到了新东方这座房子能够建好的希望。

我对自己从事教育实业一直比较自信, 这种自信来自于内心, 而不是来自于和别人的比较, 和别人比较永远不可能带来真正的自信。比较的结果, 不是产生虚妄的优越感, 就是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这两种感觉和真实的你无关, 也和自信无关。自信是一种自我肯定, 肯定自己在某些方面能够做得比较出色, 而不是在所有方面都比别人好。

新东方曾经以为自己很牛, 在很多领域做了尝试, 新东方曾经想过进入早教和幼儿领域, 我们摸爬滚打四年, 只开了两家幼儿园, 开了3家早教中心, 但最后却亏的一塌糊涂。我们年收入有接近50亿人民币, 资金很充裕, 但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做。

新东方有一个定位, 先把企业目标定位好再往前发展, 并不是有钱什么都干, 教育领域不能多元化。新东方原来开办的项目有公务员、司法考试、幼儿园等等, 类似这种项目业务很多, 后来才发现这不是新东方的强项, 你可以说都是为了培训人, 让人成长, 但是你要专注于做你能做的事情。现在新东方做的比较专注, 我们把认为不是新东方的业务都排斥掉, 不做。

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是专注于4岁到22岁, 大学毕业的孩子们的成长教育, 这是我们现在新的定位。这个成长教育当中包含很多元素, 第一, 最重要的是符合社会现实需求的学习教育, 包括孩子的学科学习, 考试学习。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分数是要了孩子的命的, 帮助孩子在学科成绩不断提高, 对孩子自信心和未来有着重大的作用。

再往下, 我们新东方做的事情就是关注孩子的成长, 我说的是成长教育当中的学习, 但是真正的成长, 包括他们的数字教育、人品教育、心灵教育, 完全融入到新东方的学习教育当中, 学习教育是一个筐, 必须往里面装东西, 必须使孩子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发展人品和人格的教育。

最后, 我们认为新东方能做的是通过这样的教育体系为千家万户的家庭带来一点幸福指数的提高, 孩子成长了, 孩子成功了, 家庭就幸福了。

我看到无数的孩子最后变成打游戏的游戏狂, 最后走向邪路, 父母无论有多少钱, 多好的社会地位都会痛不欲生。还有贫困的家庭孩子到了名牌大学去读书, 父母是天天吃咸菜都是很满足。我的父母都不认字, 我进了北京大学, 从此我父母一辈子都开心, 因为有了有出息的儿子。

对于教育, 我们认为, 第一不要为了资本什么项目都开。就算你把项目做成了, 关键是其符合不符合你的教育集团一贯的价值体系。对教育集团来说重要就是你的价值体系是否一致, 什么东西赚钱你就去做什么事情就没有价值体系, 新东方不一定做得成。

现在, 拿我们做幼儿园、亲子中心、公务员来说也好, 都不是新东方的核心产业, 这些也都有价值体系, 符合新东方整个大的价值体系。

第二个问题, 这是不是你的专长, 是不是你能做的, 即使价值体系一致, 还有一个专长的问题, 不是你的专长, 又何必去做呢?最后的结果就是失败。第二可能赚不到钱, 第三把你自己的品牌搞乱了。

光增长不算成功, 新东方在未来三五年每年超过30%以上增长不成问题, 这不是新东方牛, 而是整个中国的教育市场被烘起来了。

被很多人的创业热情、资本进入烘起来了, 培训机构增加了几十万家。这些人并非每一位都认为自己是想做教育, 有不少人都是认为我进来只要做成了就能变成富翁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去做教育, 一半来说, 就算做成了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我特别希望教育机构的人不要用昙花一现的心态做教育, 不要想我要变成上市公司, 赚一笔钱, 变成有钱人。把他当成一种创业机会是可以, 进入教育领域, 无论你做什么培训, 只要进入教育领域, 我特别希望你能够带着教育理想进来。

教育理想是什么?就是你愿意为这个领域献出自己一辈子的时间和生命, 并且把对学生的成长和培养当作是你的终极目标来看待,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 就极有可能是双丰收, 你事业成长了, 可以长久干了。资本市场追捧你了, 便可以像新东方一样上市了。如果光捞一笔钱的话, 你也可能成功, 但是最后也将成为回忆, 背后有多少学生会因为你的短期行为受害。

其实做教育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但是我不反对大家去利用资本力量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能帮助你的理想插上翅膀再好不过, 如果资本的力量是束缚你理想的枷锁, 你使用资本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小心一点。人做事情就是做一辈子的事情, 通过一辈子的事情把自己成就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对一个机构来说也是要做就把这个机构做成一辈子的事业, 而不是做成一个短暂的事业, 做成自己做了就卖的企业。把企业当猪卖, 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很多机构都是把这个企业当猪卖, 卖掉之后你是死是活跟我没关系, 这是资本家、投资者的游戏, 很正常, 也很有道德。因为资本家就是干这个活的, 我小时候我妈养猪再肥、再可爱, 长大就得卖, 换钱回来养家糊口。

作为实业家、教育家, 最好就是把你的机构当作儿子养, 也把你的机构当着儿子一直干下去, 他始终是你的儿子, 抱着一种爱心做这个机构, 这个事情就好办的多。

在这个市场上打拼, 我们不是国家的公立中学, 有国家的大量支持, 也不是国家的公立学校。我们所做的一切只要你不盈利, 你就会倒闭, 就会被人整掉。只要你在竞争市场上竞争不过别人, 也会倒闭。

我随时做好了新东方倒闭的准备。

我们是做教育的, 也应该用企业经营思路做教育。你必须学会算总账, 收支平衡、成本节约、费用节约, 把利润分享给你的团队、员工, 还有把省下来的利润推动你事业建设, 教学点进一步扩散以及对资本和其他投资者的吸引力等。必须按照企业经营思路做教育, 又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经营。

教育的特殊性, 表明你必须把理念安全融入到你的经营当中, 你才能两不误。既有企业良性发展, 又有教育理念和理想实施, 把这两头抓好了, 可能一个教育机构才能做长久, 也可能到最终, 你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像有些优秀教育机构一样, 不一定像新东方, 做到双丰收, 事业丰收、金钱丰收, 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的经验也可能双丰收。

光增长不算成功, 新东方在未来三五年每年超过30%以上增长不成问题, 这不是新东方牛, 而是整个中国的教育市场被烘起来了。被很多人的创业热情、资本进入烘起来了, 培训机构增加了几十万家。

职业教育改革新思路 篇1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分层教学;师资队伍;校企结合

随着我国企业体制的改革,中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大力发展中高级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的重点工作。近些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通过艰难的实践探索,已经获得了初步的经验,如: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启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学生“双证书”制度的全面建设;实施了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加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有的地方仍然存在一些重要问题,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研讨,使之不断完善,使高等职业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高质量、高效益、特色鲜明地向前发展。

下面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目前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1.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从世界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看,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在生产与服务第一线从事管理和直接运作的高级实用专门人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生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因而,岗位技能的科技含量增高、岗位技能变化速度加快、岗位转移不可避免等成了现代职业范畴的客观属性。据此,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满足“职业上的合格性和职业上的适应性”这两方面的实际要求。

所谓“职业上的合格性”:是指能胜任岗位工作。这一点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岗位技能合格;二是态度合格。岗位技能合格就是要求毕业生能掌握完成岗位任务所要求的纯技术性指标。例如,学外语的能听、说、读、写;搞管理的会正确合理地安排日常工作;搞技术的能熟练地操作仪器等。态度合格就是要求毕业生具有责任心、良好的职业意识(包括遵守劳动纪律、维护设备和工作环境的整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团结协作等意识)和行为习惯(包括听从指挥、保持记录、办事有计划等习惯)。所谓“职业上的适应性”:是指毕业生能够在不同的企业和经济部门从事所学会的职业;能从事在性质上与该职业有亲缘关系的其他职业活动(有时需要补充所缺技能);应当能够灵活地适应新的劳动结构、生产方式和工艺学;能够接受各种继续教育。

因而,职业教育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上的合格性和职业上的适应性人才。

2.高职教育培养对象

我国高校招生分批次录取,首先是一类本科,其次是二类本科,然后才是高职高专。所以从整个生源来看,我国的高职学生的文化水平处于中下游,在知识接受能力上稍次于本科类院校学生。从总体上来讲高职教育培养的对象文化基础较差,自我约束力较差,抽象思维较差,上课时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感到乏味。这就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教好他们,必须有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必须因材施教。

3.高职教育的现状

虽说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逐步走上轨道,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改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上存在很多弊端与不足:

3.1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受普通教育的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都是辅助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从而导致了:

(1)课堂缺乏活力:教师讲的十分投入,又是比划,又是实物模拟,而听讲者却廖若星晨,通常教师提个问题,应声者没有几人,还有的根本就无人响应,弄得教师十分尴尬。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不适应职教学生,每个职教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差异很大,基础好的学生可能“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就在听天书,一脸迷茫。可是,我们的教学模式还是原有的,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这种大统一的教学模式根本不符合学生现在的实际。其次,硬性的管理制度,又使学生不得不坐在课堂,压抑着自己的个性,去遵守课堂纪律,使学生愉快的课堂变成许多同学受罪的场所。课堂上,除睡觉、看课外书、小声说话之外,还有许多目光呆滞。无论是教师讲课,还是组织其它活动,他们都毫无参与的欲望,没有丝毫的热情,认为一切事情都与他无关,更不要谈生气和灵气了。

(2)学生缺乏自由发展的空间:现在的职业教育各专业的学制基本上都是2~3年,其中最后一年通常安排实习。这样一来,真正学习的时间就只有1~2年。学生一入校门,在被划分到某个班级的瞬间,他的专业、作息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授课老师、实习教师都已经固定,学生根本无权选择。从来没有人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必须得按部就班,老老实实地坐在规定的教室,听教师讲课,哪怕这门课根本听不懂。如此多的管制,导致了学生根本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如此稳如泰山、撼之不动的管理方式与教学模式之下,老师和学生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老师上课累,学生学习也很痛苦。

(3)课堂教学中技能操作较少:职业教育载体具有明显的普通教育的特性,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技能操作较少,很多基础差的学生其实动手能力很强,但是他们的特长却得不到施展。在许多职业学校中,实训设备投入不到位、实训场地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实训实验设备比较欠缺,学生只能听老师描绘着最新的仪器、元件等等。虽然很多职业学校为学生安排了半年到一年不等的实习,但是我国许多工厂、企业还处于工业经济时期的标准化生产时代,许多工作就是重复一次又一次的机械式的操作,这就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学习无用的错觉,使学生认为专业对口率低下,学不学习都无所谓。

3.2现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如下弱点:

(1)师资队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系统的、严格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不是经过严格的考核,而只是经过常规的认证。

(2)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不能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

(3)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职教学生也随之增多,职教老师短缺现象浮出水面,很多老师辛苦的代课,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和深造,知识老化,不能跟上现代企业的要求,造成理论和实际的脱节。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时提高职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满足新时期学校和社会的需要。

4.教学改革新思路

4.1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给课堂注入活力,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实施分层次教学,是由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它决非权宜之计,而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4.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

4.2.1加强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

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有计划地利用寒假、暑假对他们进行在职培训,可有效地缓解师资力量的不足。另外,对现有教师在职培训还要注意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每年利用寒假、暑假选派或轮派各学科教师走出校门进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掌握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及发展方向,使学校各专业始终保持不落后,这样才便于学校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中、高级适用型技术工人。

4.2.2广开校门从外界吸引人才

①优先招聘年有余力的原技校退休的专业教师,这部分教师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熟悉技工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把他们招聘过来发挥他们的余热,对学校的师资紧缺起到了很大的缓解作用。

②择优招用原企业退休或下岗的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工程师或技师。他们既具有系统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只是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在他们中间选择部分理论知识系统、操作技术熟练、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志,将他们请进校门,并集中对这部分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教学过程的突击培训,同时鼓励他们多听其他教师的课,以尽快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③从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或工科院校吸收优秀的毕业生来校任教,同时督促鼓励他们多听老教师的课,积极组织他们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到企业参观学习,以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尽快提高这批教师的教学能力。

4.3加强校企结合

校企结合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应用型人才。

德国的“双元制”是典型的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的一方是学校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企业则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确定均由学校和企业来共同完成,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日本的高中学生一般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高中的学生,又是职业培训机构的学员,企业和学校都承认学生所学课程的学分。

同时,通过校企结合,学生接收的不再只是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理论实践同时进行,通过亲眼所见亲手操作,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 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此可见,实践的培养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校企结合培养模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需要,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高职院校要想有好的发展前途,就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走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杂志社,2000(5、8、11、12).

[2]刘合群.职业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先荣.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4]张英华,凌培会.校企结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辽宁省教育厅,2000-9-1.

教育资源建设的思路探析 篇12

(一) 以数字化教育资源模式为基础

自从“十一五”结束后, 我国各县市都开始加强研发以数字化的教育资源为基础的教育模式, 例如一些地区开设了高等教育课程、数字化的图书馆等, 还有一些偏远城镇还开发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 如特级教育网络工作室、农村青年教师成长网络工作室等, 以此来加强各县市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模式的建设。据统计发现, 目前我国各县市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模式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 数字化教育资源模式为教师提供了教育资源, 也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二) 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现状

虽然上文分析了我国各县市在数字化教育资源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但是在整合教育资源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同样, 在应用方面也是遇到了很多问题, 如内容无法满足需求者的需要或者无法共享等, 导致需求者对教育资源丧失了应用的兴趣, 因此我国各县市在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方面还需要建立一些功能性比较专业的网站。

二、建设教育资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 教育资源内容不够丰富

虽然各县市在建设教育资源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以及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得各县市的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的服务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个人智能化的学习模式和个性化的服务要求, 因此我国各县市的教育资源在内容方面还是显得不够丰富, 这主要体现在目前的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只能为义务教育提供教育资源, 而可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提供的资源比较少。例如:我国的职业教育缺乏专业课程的教育资源、高等教育课程的教育资源的形式和内容还有待研究, 等等, 这都严重影响着我国教育资源的建设。

(二) 教育资源没有共享

随着我国各类教育的发展, 各县市的教育资源由于区域的不同, 没有充分的整合和分享。因此, 各县市的教育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在建设教育资源方面, 教育资源的建设常常和我们实际需求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我国各县市的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教育资源进行建设, 但是都没有建立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各县市在建设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

(三) 各县市的教育资源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各县市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水平的差距, 导致各县市的教育资源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县城, 温饱都是问题, 就更不要说建设优秀教育资源了。而且在稍微比较富裕的县市, 在建设教育资源时多以静态教育资源为主, 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枯燥和地域性的限制, 缺乏与优质教育资源的互动和协作, 加上各县市已经建设好的优质资源相对较少, 也缺乏相应的推广和反馈机制, 就使得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应用。

三、建设教育资源思路探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发现, 我国各县市的教育资源建设目前还是以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为基础, 以网络共享机制为推广, 但是由于使用教育资源的人群水平差别比较大, 因此教育资源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多样化, 建设起来也相对比较复杂。结合上文提到的在各县市当前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探索出一些建设思路, 具体如下:

(一) 在资源内容上的建设

各县市在建设教育资源时要以为教育教学服务为目的, 在建设过程中应以教学需求为导向,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 充分研究教师和学生对教育资源的实际需要。各县市的教育部也应该经常以调查问卷或者座谈式的方式考察我国各类教育对于教育资源的真正需求, 以此设立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1.建设目标。为了满足各类教育对教育资源的需求, 我国各县市都开展了以建设全面性教育资源为目标的活动。其主要是为了加强建设各县市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模式和加强各县市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的服务能力, 以此来融合各县市所有的优秀教育资源, 满足教师和学生对各类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

2.建设内容。目前各县市的教育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设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在内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 并且建立相应的如在线学习系统和教育资源交换和共享系统这样的支持数字化终身学习的服务平台, 加强各县市的优质资源建设和共享,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加强对优秀教师的培训, 以此来整合比较散的优秀教育资源, 实现集中管理优秀教育资源的目的。同时, 建立相应的内容授权访问机制来实现可以从不同的站点对内容进行访问, 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各类网站快速而有效地下载和交流各种优秀教育资源, 以发挥优秀教育资源的效益。

(二) 在运营机制创新上的建设

目前各县市在建设教育资源方面还是依靠国家的教育资金来进行建设, 无论是从财力上还是从形式上都比较局限, 使用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这样也不利于优质教育的建设。因此, 各县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教育资源应参照使用人群对教育资源的浏览和下载数量进行改革, 这样不但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还能确保各县市的优质资源建设。同时各县市也应该号召当地的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参与到建设教育资源方面来, 为各县市的优秀教育资源建设贡献力量。

(三) 在资源应用上的建设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的教育模式, 鼓励学生运用优秀的教育资源自主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各县市在教育资源方面只建设了很多静态教育资源, 在应用过程中不免有些单调, 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各县市还需继续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建设。在建设资源服务支持平台方面, 要以建设操作简单的网站为主要目标, 以用户为中心的个人应用系统, 网站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存在用户个人中心里面, 这样就可以帮助用户过滤到一些不需要的信息。同时, 也要根据用户对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建立相应的数据仓库, 通过对用户的应用内容和习惯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来实现智能化网络推送服务。这样不但可以使一些优秀资源得到充分使用, 还能使得一些优秀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各县市在建设教育资源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们在建设教育资源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优秀教育资源的推广。在教育资源的建设过程中, 不仅要建立长期稳定和规范的应用培训机制, 在全国范围内探索成功建设优秀教育资源的典型, 并加以推广和应用,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对教育资源的应用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教育资源应用反馈机制和掌握教师和学生在应用教育资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 及时地改进和完善教育资源的内容和使用。此外, 还要对各县市的教育资源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考核, 并制定相应的激烈机制, 这样才能使我国各县市的优秀教育资源得到广泛的应用。

摘要:我国教育部在“国家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 各县市都应加强开发和应用优秀的教育资源。因此一些县市级的教育资源思路沿着网络教学资源和资源应用服务支持平台方向发展, 其目的就是为了共享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 使其可以更快、更好地被教师和学生应用。本文分析了目前各县市的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以及建设教育资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教育资源建设的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1]周勇.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校课程整合研究[J].考试周刊, 2010 (24) .

[2]张琼, 周媛.问题解决型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J].中小学电教 (下) , 2010 (10) .

[3]崔学敬.拍摄影视教学资源的意义及方法[J].中小学电教, 2007 (06) .

[4]孙立伟, 韩霞.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 (下月) , 2007 (10) .

[5]韩锡斌, 杨娟, 程建钢.为什么构建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J].中国教育网络, 2008 (10) .

[6]王琴, 陆海钢.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现状和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33) .

[7]郭晓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的个案调查及相关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8) .

[8]唐丹碧.论数字化教学条件下的院校教学资源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8)

上一篇:一方个人债务下一篇:中国和印度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