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继续教育(共12篇)
体育继续教育 篇1
摘要:由于教育体制的持续改革, 学校也逐渐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给予重视, 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 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文章通过对体育教育评价与体育教育改革的阐述, 分析了我国目前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育评价,体育教育改革
在传统教育体制中, 并没有对体育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 这对学生的体制质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 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 要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一、对体育教学评价及考核的看法
(一) 建立合理的评价观
运动作为人的天性, 应当尤为引起青少年的喜爱, 可是由于年龄的增长, 学生越发对体育课感到厌烦。而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错误的教学评价方式, 让学生无法意识到自身在进步或者在锻炼中获得的成效。较大地打击了学生的自信, 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有所影响。所以, 创建合理的评价观, 通过将单一的评价观转变成多角度、多方向的综合评价, 重视学生在体育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以及身心的发展, 加强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尤为重要。
(二) 运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结合的不同评价形式
素质教育的提出令体育教育更为繁琐, 其具有较多人文因素, 不只是发展身体、加强体质, 还要培养完善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 顺应社会能力等。而这些人文因素并不容易被量化, 因此单一的定量或定性评价并不科学。而对于使用单纯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对体育教育活动进行评定, 只会对应试教育更为误导, 因此一定要使用过程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相融合的评价形式, 才可以对学生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
(三) 自评和他评的形式和评教制度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属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者, 只有亲自体会的内容, 才可以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价, 比如爱好、情感、毅力等。只有透过自评才可以获取真正的材料, 这在较大程度上, 也建立了学生指导自身制度目标进行体育锻炼, 提升本身素质的能力, 对于终身体育的构成和贯彻更为有利。为了更加客观的评价, 还需要进行他评, 也就是综合老师的考核内容, 依照评价准则对学生的健康与否进行评价。
因为教和学是双向的活动, 定期有学生对老师进行综合评价, 可以展现出教学的民主性, 提升教学质量, 转变教学工作, 从而实现教和学的相互促进。
二、体育教育评价是加快体育教育改革的有效方式
(一) 将学校体育教育评价摆在首位
这是由于当前人们越发加强对学生健康素质的培养, 而健康素质包含的范围较广, 主要有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道德素质等。这些均是学生在成长阶段一定要掌握的, 只有在学生学习的阶段, 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打造, 才对学生的发展有利, 而对于体育教育的改革而言, 则是给学生打下良好身体基础的方式, 也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 体育教育评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十分有利, 也为学生美好的将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并成为加快教育改革的前提。
(二) 将社会评价体系当做评价学生健康素质的表现
当前, 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其一, 对学生近期状态的评价分析, 探讨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二, 为综合学生实际状况对学生的健康素质进行评判, 这样的形式主要处在教育评价的中期和远期。可是, 对于体育教育评价还具有一些问题, 如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后, 就不再对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 进而令学校的体育课失去意义。在调查评价过程中, 因为需要考量的因素较多, 并且统计方面也较难做到统一, 这些问题始终对体育教育的发展造成影响。可是这些并非无法解决, 只是通过以上问题可以了解, 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欠缺一个完善的体育教育调查体系。所以, 体育教育的发展及改革, 应当从这方面着手。
(三) 加强对学生不同体育实践能力的评价
目前学生的体育达标程度依旧是评定学校体育课以及学生体质的重要根据。这些数据到底可以在多大程度体现体育教育质量, 至今还说法不一。在执行学校体育课程评价里, 关键问题并非是要透过改革单一的体育考试制度来权衡学生素质, 而是还需要科学测定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乃至实际参与锻炼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 一定要转变当前由于不同因素影响而必须执行的“大锅饭”式的教育方式, 并且要将重点摆在评价学校是否对学生健康素质进行了培养方面。
三、结束语
体育教育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一个分支, 其具有本身的规律及特征。所以, 创建现代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一定要综合学校体育改革, 从整体上审视当前体育教育体系, 不论是制度方面还是结构方面都要仔细分析, 完成体育教育系统的结构优化。体育教育逐渐具有了产业的品质, 所以, 应当通过市场的视觉来评价培养学生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脱离了社会与市场, 学校的体育教育只能称为空谈, 变成单一的发展形式。
参考文献
[1]杜健康.“新课改”背景下大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 :109-110.
[2]梁斌, 文建生.高校体育教改现状及发展方向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 :87-90.
体育继续教育 篇2
苏格拉底认为护卫者必须从童年起接受严格训练以致一生,有了好的心灵和品格就能使天赋的体制达到最好。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必须改变好睡贪吃的缺点,用音乐照顾心灵,用体育照顾身体。音乐包括了诗歌、神话故事、舞蹈、音乐、绘画造型艺术等,泛指艺术及文学各个方面。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使护卫者具备勇敢的美德。
音乐教育之后,年轻人应该接受体育锻炼。苏格拉底在论述体育教育时对比着音乐教育,他认为最好的体育与理想的音乐文艺教育相近相合,这是指一种简单而灵活的体育,尤其是为了备战而进行的那种体育锻炼。复杂的音乐产生放纵,复杂的食品产生疾病。至于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年轻人接受了前述简单的音乐文艺教育的陶冶,养成了节制的良好习惯,他们显然就能自己监督自己了。苏格拉底认为,音乐和体育都要对心灵提供训练,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这种受过音乐教育的青年,运用体育锻炼,通过同样苦练的过程,他会变得根本不需要什么医术。在不畏艰辛苦练身体的过程中,心灵也得到锻炼。天性中的激情部分的确会产生野蛮;如果加以适当训练就可能成为勇敢,如果搞得过了头,就会变成严酷粗暴。似乎有两种技术——音乐和体育——服务于人的两个部分——爱智部分和激情部分。这不是为了心灵和身体(虽然顺便附带也为了心灵和身体),而是为了使爱智和激情这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达到和谐。
体育继续教育 篇3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是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大学的发展,以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人文教育;体育教育本身含有独特的人文教育元素,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思想品德的教化、审美情趣的培养、内心精神世界的引导和个体的社会化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与意义;人文教育是高校体育历来就有的育人成分;高校体育“重体质、轻灵魂”、“重技能、轻文化”、“重课上、轻课下”、“重功利、轻人文”的现象积弊很深;高校体育人文教育能够有效地弥补高校体育乃至高校科学教育的缺陷,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体育文化教育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是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经过规范设计的高校体育文化为载体,濡化体育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形成和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体育文化教育。具体含义包括:
第一,人文体育观,或称体育人文精神,是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教育内容之一,即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育的归宿,高校体育要全面地认识学生、理解学生,突出学生在体育中的主体地位,关怀学生的生命健康,满足学生合理的体育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第二,体育文化内涵是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内容之二,包括体育本身所蕴涵的哲学、艺术、历史和文学知识,以及体育理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规范等。
第三,它具有人文性、隐蔽性、濡化性、高等性、多样性、持续性和依附性特征。
第四,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载体是大学体育文化,经过规范设计,濡化体育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而成为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要素,包括高校体育精神文教育要素、高校體育物质文化教育要素、高校体育制度文化教育要素和高校体育行为文化教育要素。
第五,提升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是全面的、系统的体育文化教育,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是科学与人文有机融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系统教育。
首先,科学教一育与人文教育人者不可偏废,倘若有一方有所缺失,那么教育势必会受到限制。就大学体一育而言亦是如此,人文教育是体育原本就有的一育人成分,也是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应该体现的一种特有的育人价值,如果偏重于科学教育,那么高校体育就会徘徊于一门体育技术课程、或几项身体机能运动等教育的怪圈之中,只有融入人文教育,体育才能真正成为大学之教育,发挥其育人的本质功能,有一效地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其次,就大学生而言,他们对体育的需要是多元的,包括增强体质、健身、键心、休闲、娱乐、社交和健全人格等等,如果仅仅依赖于体育课程教学这种单一的体育组织形式,是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体育需求的,因此需要与课下(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除了鼓励学生自发地组建体育社团或俱乐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竞赛活动以外,学校也要定期组织开展如体育文化节、体育知识讲座、校运动会,以及校际之间的体育比赛等活动,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强调不但要通过有形的、多样化的体育组织形式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训练技艺和增强体质,还要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隐性的文化环境建设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核心思想是“文化育人”,其机理是,高校体育文化濡化的发生机制和大学生主体内化的接受机制构成的互动机制:发生机制是通过暗示、感染、模仿和从众等方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持续不断地接受外部信息刺激,并获得适应的过程;接受机制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现象,是一个由接受主体对外界体育文化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感知、选择、整合和内化多环节构成的连续整体的认识过程。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要素设计应遵循原则,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相结合原则,“硬件”文化与“软件”文化相融合的原则,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原则,理论指导与实践反馈相结合原则,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体育继续教育 篇4
单纯的课堂教学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重要的是学生在业余时间也能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尤其是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这才能从真正上塑造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能够激发大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 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终身体育教育的概述
终身体育就是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独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他们进行独立组织体育比赛或体育运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得学生在上完体育课后,在业余时间也有着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使得这种体育意识贯穿于其一生。
同时,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方针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内容中, 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和习惯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实现人才培养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2、我国大学终身体育教育现状
2.1、成就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课程设置越来越多样化,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爱好和需求,如设置了常见的羽毛球、篮球、长跑、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同时,增加了诸如健美操、武术、网球等体育项目。而且在班级设置方面设置了专门的兴趣小组让有着相同兴趣的学生在一起锻炼,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大学积极鼓励学生自创体育爱好社团,如跆拳道社团、滑板社团、街舞社团等,通过社团进一步提示了学生业余时间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技能。
2.2、存在的不足
尽管在终身体育教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第一,终身体育意识有待加强。从教师方面看,很多体育教师只是进行了相关的体育技巧教学, 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并没有养成开展体育锻炼的习惯。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对于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体育课只是走过场而已,缺乏重视程度。
第二,在体育设施方面,部分学校由于资金问题,在体育设施及配备方面较为落后,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体育教学需求,很多体育课程很难展开,使得终身体育思想仅仅是纸上谈兵。
第三,考核制度缺乏。受到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体育课的考核仅仅是走过场而已,体育技巧及专业知识考核力度较差,这些考核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体育教育游离于整改教育要求之外,同时加大了对体育锻炼的轻视程度,使得终身体育思想难有生存之机。
3、终身体育教育对策
3.1、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处于指导性地位只有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体育素质,才可能在实践当中加强锻炼身体,使自己的身体状况达到最佳。 为了使学生具有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性锻炼,可以自由选择锻炼项目,以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可以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加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从而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来,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
3.2、有效应用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不但要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而且要重视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 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外活动,以增强学生体质,达到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如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比赛、足球俱乐部篮球协会等。 在有效应用这些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引起了学生的锻炼兴趣,从而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有利于学生体质的提高。
3.3、大力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意识到体育文化氛围在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得以保障。 当前,很多学生在大学中需要面对很多压力,自己认为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况且本身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自身健康状况受到了严重影响对于这一现象,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有效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秀的体育文化环境。
摘要:在大学教育中体育教育是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国民体育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终身体育教育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实施终身体育教育。
如何促进体育教育终身体育 篇5
首先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要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中体现育人为本的思想,要做到每一堂体育课都上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与此同时配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项目进行教学。教会学生正确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体育知识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向导,有了知识作指导,才能使体育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体育基础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意义和作用,有关体育项目对锻炼身体的意义、运动保健常识,以及对体育活动状况地科学分析。当今国际体育动向,运动竞赛中的简单规则和比赛方法、锻炼身体的方法等。教师应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特点,采限专门理论教育和理论结合实际教育的多种形式,将上述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由被动到主动,由盲目到自觉,把增强体质实效获得,由必然王国引向自由王国的境地,以适应终生锻炼身体和娱乐的需要。这也是一个教师就有的素质。提高兴趣,掌握动作技术,最重要的是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基础是基本技术的理论指导,而基本技能又是在许多基本技术的综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通俗易懂的传授,又要在每一基本技术达到科学的形成。体育的基础知识大体可利用室内课介绍和实践课讲述两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都应注意抓住时机,提高小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对体育课的正确认识。介绍锻炼身体的价值,对小学生了解运动为什么能够使人健康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也促使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除有选择地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兴趣爱好,加强“三基”教学,其核心就是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教材,通过多层次、有梯度的教学安排,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从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整体,正确掌握规范的体育动作要领(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如:教学内容:蹲踞式跳远。教学重点:单脚踏跳,准确有力。练习层次安排:
(1)原地单脚向上跳,双脚落垫。(2)上一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垫。(3)上三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垫。
(4)助跑5~7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垫。
(5)蹲踞式跳远完整练习(助跑、单脚踏跳、腾空、双脚落垫)。上述有梯度的五个练习层次,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整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体育教育中实施终身体育 篇6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终身体育的认识
现代教育强调终身教育,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思想,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而产生的。当代社会的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高涨,科学锻炼、终身受益已形成一股社会体育的新潮流。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终身受益为目的,着眼未来,培养与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掌握终身锻炼的方法,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体育课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引发求知欲望,进而不知不觉地加入到体育锻炼中来,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和魅力,体验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成功与失败、欢乐与悲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在向学生传授各种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兴趣和对所学技术、技能的好奇心,从而为其主动地、创造性地参加体育活动做好铺垫。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教师要努力发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模仿力很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
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有关的体育知识、基本的人体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以及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
要促使学生养成自律性锻炼习惯。教师要教育学生认真锻炼,从点滴做起,引导学生落实自己的锻炼计划,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
总之,终身体育是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作为教师,要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打下坚实的终身体育基础。
体育继续教育 篇7
早读书声琅琅, 跑操口号震天, 上课聚精会神, 自习鸦雀无声, 讨论热火朝天, 活动生龙活虎……使人意想不到的是, 这竟是一位体育教师出生的校长所领导的学校面貌。
带着无比的崇敬与仰慕, 笔者今年暑假以来多次拜访和电话采访了浙江省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的潘永祁校长。下面就是潘校长的成长轨迹和他的治校治学理念以及他所领导的学校取得辉煌成绩的采访写实。
不懈追求进取赢得成功人生
潘校长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 人生的黄金年代——中小学学习阶段正赶上大跃进结束恢复期和文化大革命初期, 中学毕业即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 下放到农村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体力劳动。由于下放农村期间劳动勤恳、思想表现突出, 于1974年被县推荐进入湖州师范学校体育专业学习, 1976年毕业后分配到安吉姚村中学任教, 三年后调往安吉孝丰小学任教, 同时完成了体育教育专业专科函授学业;因体育教育工作出色加上安吉三中扩大招生规模需要, 于1985年被县教育局破格抽调进入安吉三中任教。因教育工作踏实肯干且初步显现出领导才能, 潘校长从担任学校体育教研组长开始, 很快被学校破格提拔担任德育处主任, 且其担任学校中层领导期间,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扎实有效, 连续多年被评为县、市德育先进工作者;1993年因工作成绩突出并显示出卓绝的领导才能被市教育局提拔为安吉三中副校长, 1999年再次被提拔担任安吉三中校长, 任校长期间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完成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和教育管理硕士研修班函授学习。2000年因安吉三中教育的整体成绩全面超过当时的省重点中学, 被调任至新建的省重点中学安吉高级中学担任第一任校长。2007年因年龄超过规定, 在安高校长换届之际被调任安吉县人民政府专职督学, 2010年临危受命担任私立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校长。
潘校长自走上工作岗位以来, 为人正直、工作努力、成绩突出, 几乎年年都获得各种先进荣誉称号, 并且在担任安吉高级中学校长以来还不断兼任重要社会职位, 其中市级及以上的就多达十项次, 如:浙江省优秀教师、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州市名校长、湖州市人民政府督学、湖州市人大代表、浙江省六校联谊会会长等。
深挖体育功能推进素质教育
受传统体育观念影响, 很多人一贯将体育的主要功能单纯地锁定在健体、爱国等层面上, 而潘校长认为, 体育功能远远多于这些, 学校体育教育除了具有身体教育功能以外, 还具有品德、智能、心理教育等功能, 只有充分重视、挖掘并发挥好体育教育的功能, 满足学生品德教育、智能教育、心理教育的需求, 才能更好地拓宽素质教育的渠道, 才能使体育教育成为助推素质教育的发动机, 并真正推动素质教育。
潘校长认为:中学阶段的学生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和缓解这种压力, 使学生能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是中学教育的目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 体育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 可以培养人的健全人格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 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身心健康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这也一直是我们坚持的办学理念。尽管学校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样繁重, 但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热情却是空前高涨的, 只要在课外活动期间走进校园, 就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健美操和跳绳等, 组织形式有学校、年级、班级、个人……亮丽的校园体育文化风景总会让来访者啧啧称道。
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的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 以“晨间跑”为抓手, 拓展学校的德育途径, 推进德育和文化教育
学校将学生晨跑不仅仅作为锻炼学生身体的一项举措, 而且将其拓展为学校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和学风建设的一个载体。为健康的身体而跑、为班级荣誉而跑、为良好的校风学风而跑、为祖国工作50年而跑、为与家人幸福生活一辈子而跑, 晨跑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因此, 每次晨跑各班都能呈现出一片“步伐一致, 口号震天, 精神抖擞, 气势如虹”的景象, 通过晨跑及其评价和反馈, 培养了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团队协作意识, 激扬了学生的蓬勃朝气, 树立了优良的班风、学风, 从而更好地推动了学校的德育教育和学风建设, 也为进一步搞好文化教育打好了思想基础。
第二, 以俱乐部为载体,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学生的喜好, 学校逐步建立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跳绳等体育俱乐部, 并与学校社团活动结合起来, 务实有效地开展学生群体性“阳光体育”活动。通过开展春季足球联赛、秋季篮球联赛、冬季拔河比赛、体育节、校运会等一系列体育活动, 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 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组队参与县、市、省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 在提高体育特长生运动水平的同时, 也张扬了他们的个性魅力, 并为普通学生树立了榜样。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勇于教学改革优化体育教育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革新, 体育教育要想取得长足进步和持续发展, 当然也离不开改革与创新。
早在1996年, 安吉三中就先于国家体育新课改开展了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按学生兴趣分专项进行选项教学, 这项改革就是时任副校长的潘永祁老师提出来的。
根据当时的体育师资和场地器材配备的实际情况, 学校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羽毛球、健美操6门专项课程, 拆开原有行政班按兴趣重新编班, 并在全盘选用高中相关教材的基础上, 适量引入大学相关合适教材开展专项课体育教学。但考虑到师资不足等实际情况, 当时只在高二年级进行了尝试。在教学改革探索中, 全校体育教师分专项不分家, 不断在一起深入探讨, 并逐渐形成共识, 为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为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从教学效果看, 这项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年就基本做到了“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
1997年4月, 湖州市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安吉三中举行, 6位体育教师同时分专项开课, 令全市观摩的同行们耳目一新并获得一致好评, 这对安吉三中的体育教学改革尝试是一种鼓舞, 也为学校以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坚定了信心, 而且, 现已开发了校本教材。
这项体育教学改革领先于全国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5年, 领先于按学生兴趣分专项进行选项教学的同类学校10年左右。潘校长的这项教学改革至今仍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活力, 也为安吉三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功绩。
正因为安吉三中体育教学改革走在了当时全省的前列, 体育特色教育成果显著, 学校被省教委确定为杭州师范学院和湖州师范学院体育系等院系的教育实习基地。安徽宁国多所兄弟高中学校、嘉兴三中、萧山中学、桐乡市中学等省内中学也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实抓软硬建设打造体育特色
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物质基础, 体育师资等软件条件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文化基础, 在搞好体育教育的同时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品牌离不开这两个基础。
潘校长一直非常重视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建设, 他任职过的三所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条件都达到了国家一类办学条件。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只要是学校体育教育和打造体育特色所必需的, 都会一律给予满足。充足的场地器材配备, 拓展了学生体育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为学生发展体育兴趣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为学校的体育特色教育品牌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大力投资建设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的同时, 潘校长也非常重视体育教育软件条件的提升, 尤其是在提高体育师资水平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 制订各种学校体育管理制度, 保障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并形成一整套体育教师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地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 按照学校需要大力引进高素质、高水平、有一技之长的体育教师;
第三, 组织安排在职体育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以提高师资水平;
第四, 给予体育教师工作成绩相衬的待遇和奖励。
在潘校长所任职的学校, 体育教师深刻感受到“有为才有位”的真正含义, 体育教师在他的领导下, 无一不心甘情愿地主动努力工作, 无一不在短短两三年内就成长为出类拔萃的教师。
有了良好的体育软、硬件做基础, 打造出自己的体育特色教育品牌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所以, 潘校长历任过的学校有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的, 有被确定为省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集训基地的, 并全部成为省级体育特色学校 (安吉三中体育特色是田径, 安吉高级中学体育特色是羽毛球和足球, 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体育特色是篮球) 。
比如现在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的篮球特色教育, 就是以年年举办篮球文化节显现其学校对篮球特色教育的高度重视, 以“班班有球队”充分彰显学校体育特色教育的普及性, 以“周周有球赛”显现学校体育特色教育的常态性。
善用体育规律助推文化教育
最佳体育竞技状态的形成有赖于训练体系对运动员所施加的影响 (包含训练手段与方法、各训练周期运动量与强度的控制以及生物钟的调整等) 。把体育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引入到高考文化考试前的调整, 帮助学生调整了高考期间的生物钟, 把高考前的心理状态、思维活力调整到最佳状态, 使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潘校长在介绍他的经验时说:“在高考前一个月开始按照高考的考试时间安排作息, 对学生进行生物钟调整, 具体细化到上课时间、睡眠时间、每天体育活动时间都按照高考的时间进行调整;安排一周作为一个周期搞一次模拟考试, 以保持考生的思维活力和高考考感。同时, 为避免学生因高考临近导致压力过大的心理失常和休息不足, 为保证考生有充分的休息调整时间, 以保持优良的体力和精神状态, 在保证不间断课间操的情况下, 学校推出了一些积极的休息方式并给予充足活动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地休息, 比如, 要求学生人人必须参加每天至少一个半小时的体育活动, 班主任全程参与, 体育教师全程监控学生参与情况、运动量和强度并给予必要指导;学校安排课间、午餐和晚餐期间、体育课外活动时间播放轻松悠扬的轻音乐等。”
先进的理念和有效的手段使得学校高考、中考成绩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实施这种调整方法的前几年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中2000年高考就以普通高中全面完胜省级重点高中的神话而被领导、同行、家长所称颂, 一直到现在还广为流传, 成为当地教育奇迹和高考神话。
这是潘校长把体育规律引入到文化学科的一个成功之举, 十多年来, 潘校长的这个经验不断被省内外上百所名校效仿学习并推广出去。
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篇8
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提高师资整体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担当特殊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基础工程的建筑师,他们继续教育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国家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属于教师继续教育范畴,是指对达到国家规定学历并具备教师资格的体育教师,提高思想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以更新知识,完善、提高教育能力为目的的培训,还包括掌握现代体育教育技术,改进体育教育方法,提高科研能力,了解新动态、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培训形式比较多样,有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教师的岗位培训,也包括学历再提高教育。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起步晚,而且有相当的差距,发展也不均衡,虽然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规模,但为适应新的社会体制和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高等体育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口径窄。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体制不尽完善,目前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大多数都是来自专业体育院校。体育院校的学科门类较单一,专业口径窄,导致体育院校的毕业生知识结构较偏,再则,高校体育教师掌握的文化知识基本上是以体育理论知识或与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主,而对其他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掌握较少。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们现有的知识结构已不能完全满足高等体育教育的需要。另外,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对新的知识和技术感到陌生,无法解答学生提出的很多新问题。
(二)整体学历偏低,师资力量薄弱。
虽然高校的体育教师大多都是高等体育院系毕业,体育专业研究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充实着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但是高校体育教师学士学位占大部分,硕士学生教师比其他专业教师的硕士生比例还是很有差距,在全国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师中,以40岁以下为例,中青年教师占体育教师总数的6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仅占4%,具有研究生学生的占3%,学历情况参差不齐。这些数字表明高校体育教师整体学历偏低,高学历少。
(三)发展还有距离,有待提升空间大。
除了师资问题外,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教育观念都尚待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骨干教师数量质量提高空间很大。所以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抓紧机遇,这样才能使高校体育教师在训练、科技创新等领域得到发展和延伸,一个在职体育教师如果不参加继续教育,自身就得不到发展,更无法适应体育教育发展,必将面临社会规则的优胜劣汰。只有积极、主动、认真地参加继续教育,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假如所有的体育教师素质都得到提高,那么就是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威胁
(一)面临来自当今社会发展的挑战。
21世界,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知识水平的创新。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而继续教育是构建具有较高创新素质体育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必然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来自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挑战。
国务院作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强调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同时,国家教育部近期制定并颁发的《指导纲要》,给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在当今倡导“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素质教育中,传统教育下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在教育教学观念、内容、方法及培养模式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现相对滞后的现象。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来自体育教育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挑战。
国家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是具备硕士或以上学历,表明仅仅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和自身的需求,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工作。同时,随着当今社会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信息呈爆炸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产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健康的质量等正发生着前所未有、深刻的变化。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面对教育科学知识、技术手段方法的激增,还要面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已经面临优化体育教师队伍择优竞争上岗的挑战。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知识更新,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育工作,这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自我生存和发展。
三、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措施
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所面临的威胁,应从以下方面加强改进。
(一)提高认识,营造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命运和前途的影响至关重要。推动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顺利开展,既要将教师的继续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远期目标,又要把教师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制订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和政策措施。再则,体育教师自身要认清形势,深刻领悟并接受继续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要充分认识到职前教育所获取的知识难以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实,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使自己所从事的体育教育工作符合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模式。
逐步提高在职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以此促进高校体育
如何做好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符阳玲
(东方市铁路中学,海南东方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必然促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革。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对中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在课堂中优化教学模式?如何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此,我凭借经验就以上问题谈谈看法。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摆正心态
在中学里,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师都要忙于学校的一些琐碎的杂事,因为所有杂事都跟计算机有关,既然选择了当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努力调整好心态,必须爱上你的工作并把它当成事业。信息技术教学既不是简单的工作,又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教师要充满激情地工作,同时不要感到低人一等,也不要管有多少客观因素,信息技术教师首先是教师,因此搞好教学是首要的任务。信息技术课时本来就少,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教学内容里提高学生信息的素养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我们更要认真地查阅资料,充分地备好每一堂课,出色地上好每一堂课,争取使每一节课让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努力优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该在工作、生活中以身作则,严肃网上纪律,具有高度的自律意识,不能制作、复制、传播各种违法乱纪和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的信息。应该自觉建立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形成个人网络道德的高度自律,做好榜样,从而引导青少年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形成个人自由与自律相互统一、责任与道义相互和谐的网络文化,成为学生的典范。因此,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要想办法优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培训主要是体育教材教法进修和教学研究,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助教主要任务是获得合格学历的进修,副高职称的教师主要为研究生的进修。在具体制订高校体育继续教育计划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多层次的培训办法。各大高校要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组织教师开展各专业知识学术交流,举行公开课观摩课,鼓励教师多出科研成果。
(三)建立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机制。
要使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建立完整的保障机制,保证体育教师进修的权利和义务,使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终身化、制度化。建立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型教师培训网络。采用激励措施调动高校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把教师在职教育作为增资或晋级的一个必要条件,并逐步建立配套制度,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继续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行。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师资培训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
四、结语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挑战,面对实施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整体素质要求的挑战,我国体育
我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游戏形象教学。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不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讲起来费时间,而学生也感觉枯燥无味,教师就应深钻教材、教法,把知识化繁为简,变成易接受、有滋味的游戏,让学生参与。
2.网络演示讲解。
在网络教室中利用网络演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适合全新内容或重点、难点、典型问题的讲解。如有学生遇到操作上的疑问,教师可以即时把学生的屏幕转播给大家,让全体学生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由教师讲解,也可以由某个学生帮助解决,演示讲解的过程也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3.学生成果展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信息技术应用比赛,如打字比赛、网页制作比赛等。利用网络上传优秀的作品,供学生学习和欣赏。这样学生便有了一个奋斗目标,当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时,会有一种成就感。因此,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提供让他们能更快成长的舞台,让他们在这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尽情地发挥才能。
4.小组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采集、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围绕拟定的几个问题上网搜集、查阅、下载有关资料,做好相应的资料采集工作,并要求学生利用WORD完成资料的编辑和排版,并完成研究报告。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运用已学的操作探索未知的领域,不仅巩固了已学的知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体验了自己动手的乐趣。最后,通过共同协作,得到满意的成果。
总之,课堂是信息技术教师体现人生价值最好的方法,我们要不断创新,不断寻求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教师继续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手段方面还处于相对滞后状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业务精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不仅需要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更需要大胆探索教学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培养一支贯彻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发展个性为基础、以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为导向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杜俊娟.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研究.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2000.
[2]庄毅.迈向21世纪的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教育(京),1999(1).
[3]吴俊琦.浅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院报,2001(3):81-86.
[4]郑颖颖.武汉体育学院师资队伍继续教育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
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探讨 篇9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中, 最典型的是业务学习。体育教师通过业务学习, 使自己的运动技术技能得到提高, 但忽视了教学内容与教法的革新, 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评价。还有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感受, 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依然得不到提高, 教学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继续教育经费不足, 图书资料少, 订阅学术刊物少, 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少, 外出进修难, 主办学术会议更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思想情绪和积极性的发挥, 更谈不上业务水平和学术能力的提高。
1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仅仅停留在追求体育教师数量的增加、学历补偿教育的层面上, 很少站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 对教师施以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 未能向追求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转轨, 缺失明确的与教师专业化进程相结合的目标与策略, 制约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创新体育继续教育新路径, 使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整体知识能力结构得以全面更新和升级优化, 使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由扩容向升级转型, 推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已成为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
2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新要求
现代社会特征和现代教育精神要求体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追求者, 能力的建设者, 还应是思想的探索者和智慧的创造者, 体育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为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适应社会进步, 就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2.1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各高校的共识。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注重基础理论、专业技能、拓展知识面和培养多种能力的同时, 必须加强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继续教育是以体育教师的现有水准为起点, 逐步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品位和思想境界及技术技能, 并以“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来突显教师继续教育的科学化、连续化、终身化和个性化内涵。
2.2 加强学习能力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化时代, 也开拓了继续教育的范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和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的全面推进, 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 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 这都需要体育教师要不断去学习、研究、把握和适应。在这个方面, 要着重培养体育教师的学习能力、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着重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
2.3 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继续教育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 开发创新潜能, 注重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闭。将创新作为体育教师评价的内容;鼓励与创造条件让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开眼界、长见识。另一方面, 要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素质, 更新教育观念, 构建新的教育模式,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以自身的创新人格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与因需培养以及课堂教学与实际锻炼统一。积极推行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程序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逐步提高体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3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的建设
3.1 创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路径, 教育走向国际化
总体而言, 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规模尚不适应社会客观需要, 同国际上继续教育发展相比还有一段差距, 为始终保持继续教育培训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 必须开展继续教育研究开发工作。当前, 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已有各具特色的网络教学、课题研究、导师带教、学术报告、利用教学课件自学、教学实践与社会考察、参加教材编写、教学评优、教学技能竞赛、反思训练与行动、教学实验、专题讨论、现场教学等形式, 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
3.2 信息支撑继续教育, 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 以互联网技术为传播媒体的现代远程教育, 可以不受时空限制, 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区域的任何一台网络终端随时入网学习, 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 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自行安排学习计划, 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并能及时得到解答, 教师充分利用因特网丰富的信息资源, 随时补充、修改教学内容, 开设最新的课程或讲座, 及时获得新知识, 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这就为更广大体育教师群体提供了即时的职业技术培训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 使学习更加个性化、主动化。远程教育能创造出具有良好的交融性、智能性和仿真性的学习与实践环境, 更适合于在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用网络教育的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 大大拓展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发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极大地扩展继续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革新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促进广大教育技术人员和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
3.3 整合继续教育资源, 以人为本促进继续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教师来说是终身的事业, 对于学校来说则是贯穿始终的工作, 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地方, 脱离学校实际的培训或不了解学校实际的培训解决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教师教育的创新需要新模式的支撑。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由于教师面临着职业发展的任务, 在教育工作中, 他们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加以解决。
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校本培训对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行之有效的措施, 教师群体的协作互助是校本培训有效开展的基础, 是校本培训的标志和灵魂。创设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建立和谐的学术交流关系, 与其他教师分享有益的经验、发现问题, 并通过共同学习, 寻求形式多样的解决办法, 能够增加教师对培训的认同感, 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产生新的教育教学思想, 实现自我提高和共同进步。鼓励教师之间的专业争论, 通过交流与对话, 生成新的知识, 激发组织成员的强大的驱动力。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师中的人力培训资源, 既可以给其他教师以启迪, 又可以使教师的零散的经验和体验通过交流互动得以总结和提炼, 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经验, 为教师提供信息、研讨、交流、反思、总结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飞.高校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24) .
影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因素分析 篇10
一、体育教师的年龄
体育教师是靠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技巧来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体育教师的年龄影响着教学过程中每个动作的完成情况, 因此, 年龄的问题影响着体育教师是否参加继续教育, 反映体育教师队伍发展前景, 也反映学校体育活动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大部分体育教师的年龄在25~49岁之间, 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力量, 也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对象, 这年龄之间的体育教师不仅能保障正常的体育教学, 还能使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这个年龄段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个人的教学能力都要高效, 这说明这个年龄段的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中坚力量。同时, 对体育知识、技能、技巧的认识, 参加教育的积极性都要高于其他体育教师, 因此在对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时, 要有所侧重。
二、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体育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训练和体育锻炼。体育教师通过完成一定的课时数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 主要集中在8~18课时/周之间。由于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有限, 体育教师除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任务外, 还要负责课余训练、课外体育活动、早操、课间操等。有的学校还需要体育教师来承担其他任务, 如管理学校学生的秩序、负责学校的后勤保障。所以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三、体育教师的工资情况
工资收入是体育教师的主要经济来源, 体育教师除了要承担家庭的生活费用外, 用于继续教育的消费非常有限, 因此工资是影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查阅资料发现, 体育教师工资收入一般在1000~2000元/月之间, 总体工资偏低, 这就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所以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应的有所提高, 就会促进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 学习新知识。同时也能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
(一) 体育教师只重视提高学历, 不注重提升自身素质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体育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
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同时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为了提高自己职称、提高自己的工资水平或者是调动到更好的工作岗位。同时, 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与其他体育教师进行情感交流, 沟通人际关系。他们对学习的内容、形式、目的并不够关注, 对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素质品质并不重视, 并且缺乏对体育教育事业奉献的积极性。因此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认识, 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
(二) 学校领导不重视, 体育教师地位不高
由于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多, 使体育教师感觉到自身的工作成绩与回报不成比例。并且更多的体育教师认为领导不重视自己的工作成绩, 这说明了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低下。同时现在学校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注重学生的智力发育, 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大量的体育课被其他学科所挤占, 使体育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五、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不足, 培训质量不高
体育教师较为关注的是继续教育的费用问题, 大部分的费用都是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教师自己承担。由于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低, 认为体育教师只是带领学生打打球, “放羊式”管理, 不能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作用, 因此, 学校不愿意再负担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费用。还由于对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不重视, 他们也不愿在继续教育上投入更多的费用。同时, 培训机构师资、设施还不够完善, 教育部门投入培训机构经费有限, 因此经费的问题严重影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六、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单一, 培训缺乏深度
目前, 大多数培训机构在培训方式上采用集体授课、讲座的形式, 培训内容在规定的几天内完成, 一是培训时间短, 二是培训形式与体育教师需求的体育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内容不符。在培训内容上大多数以理论课的形式传授给体育教师, 而专门的技术性培训却很少, 导致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缺乏培训的深度。因此, 继续教育的形式和深度也影响着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七、小结
体育新闻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 篇11
【关键词】体育新闻 体育精神 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16-01
现在的校园内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体育新闻,有的新闻成为学生们在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再者校园的广播每天也在闲时播放各种体育新闻,社团们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宣传着体育精神,课余时间一群人围坐在宿舍的电脑前观看着各类的体育的体育赛事,不时地发出各种呐喊助威的呼声。体育新闻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对体育的热爱,同时认识到体育精神的重要性。所以体育新闻对高校的体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一、体育新闻促进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一)大学生获取体育新闻的方式
现在的校园内都有有线电视网络,校园网CMCC-EDU等各种形式的网络,这对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中通过电视观看体育新闻的人数占了大多数,因为电视并没有网络延迟,尤其是在看直播的时候,不会出现正在播放时出现缓冲的问题,观看起来更加的直观。同时手机,电脑连接校园网收看体育赛事,观看体育新闻的人占到了大多数,这样可以不受地域,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使信息获取具有自由性和选择性。还有的通过在图书馆观看出版社出版的各种各样的体育杂志来获取最新的体育体育新闻,这种形式比较受环境的制约,且获取不到最新的新闻资讯,所以占得比重比较少[1]。
(二)体育新闻对促进大学生体育认识影响
大学生获取体育新闻,多多少少都是因为喜欢某项运动或者是喜欢,崇拜某个体育明星,比如当年姚明还在火箭队打球的时候,那时候中国人对于篮球的关注度是空前的,大学生更是如此 ,由于喜欢某个体育明星而刻意的去关注他的新闻和有关于他的体育赛事,从而在体育活动中去模仿他。大学生接触体育新闻可以提升他们对于体育的热情,加强对于体育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他们在获取体育的同时也是在接受了那些体育的价值观,比如在观看一场篮球比赛的时候,不只是注重两个队之间的比分,更重要的是注重哪个队的团队合作能力比较强,配合的比较好。所以体育新闻对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一种促进作用,明确其上体育课的意义,也对全民健身以及终身体育的观念形成具有引导作用[2]。
二、体育新闻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
新闻媒体对于一个时代的文化具有导向作用,体育新闻作为媒体新闻的一种,同样具有这种作用,对于规范大学生的体育行为,遵守体育精神的内涵具有深远影响。首先体育新闻的多样性促进了大学生对于体育多样性的认识,多种多样的体育新闻报道,也反映了多种体育运动,这样对于高校体育的引导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们认识了多样的体育运动,使其闲暇之余也有了多种体育活动的选择。同时通过体育文化的渗透,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得校园文化更加的丰富,也可以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抵制一些歪风邪气,不良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使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体育新闻是一种体育精神的传递,通过对体育新闻的熏陶,也可以健全他们的人格,通过对于体坛人物的崇拜来不断的完善自己,所以体育新闻对于校园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3]。
三、体育新闻对于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
(一)激发其参加体育的热情
有的学生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是因为对此缺乏兴趣,这些人普遍的特性是不关心体育新闻。任何一个热血青年在观看体育新闻的时候都会被其中的各种刺激的内容影响的热血沸腾,比如漂亮的投球,潇洒的盖帽,这些动作普遍的被热爱体育的学生们模仿与运用,从心理角度分析,这些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内心普遍具有对体育活动的恐惧心理,总是害怕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害怕自己做不好,对于自己缺乏信心,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排斥,没兴趣,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而体育新闻通过渗透,能够排解他们心中的顾虑,通过体育新闻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心,这样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加快全民体育的步伐[4]。
(二)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体育教育的价值是追求健康,娱乐和幸福的体现,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参加体育锻炼,达到身体健康和娱乐的目的。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对于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人格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体育新闻接触最多的群体就是大学生了,这也是他们除了课堂的体育教育之外接受到的其他方面的体育教育,体育新闻在为他们提供娱乐消遣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其他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打篮球的时候,注重的是团队合作精神,不可能一个人带着球从防守,进攻再到投篮这样单打独斗的进行,而需要将球传递给其他的队友,一步步的接近篮板,完成投球这个动作。还有踢足球的时候也需要将球来回的传递给队友,如果团队协作能力不好的话,要想这些动作完成是不可能的,更别说踢进球门了,那就是空谈。所以他们在观看这些体育新闻时,里面传递的竞技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就会深入脑海中,有利于他们形成团队意识,具有集体荣誉感,这对他们在社交方面也提供了帮助,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所以体育新闻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对促进高校的体育教育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对于其对体育选修课具有积极作用
体育新闻作为一种媒体所传达的意志,其内容不仅向人民展示了丰富的体育赛事,更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大学作为一个正值培养兴趣爱好的时间段,他们在接受体育新闻时会欣赏到里面丰富的体育项目,并会对于它们产生兴趣,这样在体育选修课的时候,就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不至于显得盲目,无所适从,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不断接受某一事物的信息时,会对其产生一定的探索精神。而在调查中发现,有多半的学生是由于频繁接受体育新闻内的某一项运动而对其逐渐产生兴趣,进而在其体育任选课中选择这一项,所以体育新闻对于体育任选课的选择会有一定的帮助。
体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多元性的学科,体育新闻对于高校的体育事业具有促进作用,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要积极的将体育新闻融入到其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理念,让他们更加认识到体育精神的精髓,体会到更高,更快,更强的内涵,这样对于高校的体育教学具有深远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对其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产生影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体育热情。所以体育新闻有利于体育文化在我国高校的普及与渗透,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更有利于全民体育理念的形成,对我国的体育事业具有不可比拟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涛.体育新闻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分析[J].编辑之友,2012,(3):63-64.
[2]盛蕾.大众传媒对大学体育教育的影响分析[J].学术探索,2012,(11):186-188.
[3]张德胜,黄启龙.我国休闲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研,2007,28(6):81-84.
体育继续教育 篇12
1 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思想模式的探析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的教育模式取源于德育与智育和体育全面发展的总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将原有传统高校体育教育模式转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内容、方法为主的现代化高校体育教育模式, 这是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思想和实践的重要一步。实际上体育教育的德育主要指体育教育中的思想、道德、品行、作风方面的培养;智育主要指体育教育中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方面;体育主要指体育教育中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三个方面的教育过程和教育目标。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则表现为身心的全面发展, 主要指身体、心理、个性三方面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模式。如英国高校体育教育中进行全方位的功能定位指包括增进学生的健康、促进学生性格的形成、调解心理、集体配合的综合培养, 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基础, 通过高校体育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 极大地促进英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空间。
2 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目标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针对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目标展开了四次大讨论[1]。
第一次, 1981年就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质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关系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 提出高校体育教育应为国家发展的竞技体育服务, 将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
第二次, 20世纪80年代后, 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 使体育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由于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引入, 使高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和目标趋向复杂, 由此引发第二次讨论, 关于高校体育功能的目标。讨论内容认为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待高校体育的功能目标, 反映体育的自身属性, 使体育教育思想从单一的观点向多元化转变。
第三次, 1990年, 围绕高校体育应以育人为本还是应以育体为本的主题, 展开高校体育功能目标的再一次讨论。讨论内容强调体育教育是针对学生体育观念、思想、兴趣、爱好这四方面的来培养;应是应针对强调学生健康体质的塑造;同时也有专家认为教育教育应是两者的统一。
第四次, 1994年又展开了第四次讨论, 此次讨论内容是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目标中将高校体育教学目标, 引向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具体思考和审视教学内容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教学用具等具体细节, 认为教材的选择和传授必须符合高校体育的总体功能和目标。其基本观点是从体育观出发, 把传统的单一的体育观念, 向多方位层次去认识高校体育的功能目标, 以谋求更大的整体综合发展效果, 并提出高校体育教育功能与体育功能的有机结合, 应体现增强体质、发展教育、强化个体社会化、提高竞技运动和娱乐运动等多种功能的有机组合。
通过四次体育教育功能与目的的讨论取得的共识:首先高校体育的最基本特征, 在体育教育过程, 增强体质是高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和主要目标;其次是体育教育的主要功能目标并不是单一的功能目标, 围绕功能与目标展开一系列体育教育中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别的功能和目标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研。
3 对现代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及特点分析
3.1 终身系统体育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探析
终身教育思想是终身体育思想的基础是其发展形成的主要诱因。终身教育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同时终身体育也是对终身教育教学思想内容的扩展和补充。终身体育思想受终身教育思想、功能、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变化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终身教育与高校终身体育教育都是以社会发展为前提, 而教育是围绕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而发展起来。
在各国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终身体育在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 终身体育也开始了初步的系统的研究。对终身教育是人在一生中受到培养教育的总和, 它包括人一生中的受到的连续教育和个人学习及社会整体教育三个方面, 它的特点是面向全体大众的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首先是整个生命过程都进行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 与参身体锻炼活动使终身体育有明确的目的性, 其次是在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整体化、体系化为目标, 从而使体育真正成为人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能够养成这一习惯, 无论在什么时候, 在什么地点都能够把参加体育活动坚持始终。不能单纯把终身体育仅仅看作是体育价值观念影响下的一种主观行为。
终身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首先通过终身体育教育在高校教学中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和思想, 掌握从事终身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方法、手段为终身体高校育教育的有效实施打好基础。其次注意根据身体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的阶段性规律和运动素质敏发展期的规律, 合理地安排各阶段体育教育。然后是贯彻终身体育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培养高校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 逐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从而形成终身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正确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以满足不同层次, 不同需要的多方面要求, 合理安排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 使学生科学的进行强身健体的锻炼, 同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和个体区别的对待。
3.2 对体育教育整体化大纲的探析
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最大特点, 是将传统的, 以课堂教学的安排作为基本教学内容。高校体育教学大纲, 将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全部时间统一进行安排, 即将课堂教学、课余训练、课外锻炼、体育竞赛等均列入综合体育教学大纲之中, 从而让学生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以综合体育教学大纲取代原有高校体育教学大纲, 这是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实施整体化教学的一个明显体现。西方国家的高校也以体育课教学、校内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活动三项, 基本内容为基础教学制定综合性的高校体育大纲。由此可以见, 实施体育教育整体化, 已成为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体育教育整体化大纲是根据, 综合性教育思想、系统化体育教学思想而延伸而来的。
3.3 高校体育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关系的探析
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中, 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比较多的倾向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而学生在体育课中起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教学过程的掌控与引导, 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必须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进行。从而更好的完成教育任务。
3.4 群体体育教育与个体体育教育相结合的探析
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出现了样化、个性化,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在体育教学课堂以外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 在体育教学课堂内广泛实施的按体能分班, 小组与个人体育活动项目交替进行, 同年级混合分班等多种形式, 打破原有界限混合编组等。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区分不同群体与单个学生的教学差别, 并且要视不同学生的身体情况、运动基础、不同性别等多方面因素, 适当的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
4 结语
现代各个国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想出现了日益加快不断更新的改革动向, 这些改革的动向都离不开各个国家的发展现状, 如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等条件紧密相关, 我国现代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改革势在必行。21世纪的高校体育将会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为前提, 为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体育继续教育】推荐阅读: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10-16
如何促进体育教育终身体育07-29
体育创新教育06-10
体育审美教育06-24
体育舞蹈教育08-24
体育课堂教育11-16
体育教师安全教育07-15
校园体育教育10-14
师范体育教育10-17
近代体育教育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