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客观规律之真心得体会

2024-07-22

求客观规律之真心得体会(共2篇)

求客观规律之真心得体会 篇1

《求客观规律之真》心得体会

近日,单位组织学习了《求客观规律之真》系列文章,作为一名年轻的信访干部,我的体会是浅显的,对于其精神内容的了解也是相对片面的。但是,对于此次活动的主旨,还是有一些想法。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法宝。”当前,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党的十七大精神,才能结合新的实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通过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认为要解放思想,必须做到“三个强化”、“一个树立”。“三个强化”是指强化学习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创新意识,“一个树立”是指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一、要强化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以致用。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实现认识再认识,也才有可能不断地实现思想的解放再解放。通过学习,不断增长才干,提高工作水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通过学习,开阔视野,获取创新的灵感,促进工作取得新成效;通过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要强化实干意识。强化实干意识,结合到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指建立健全各项信访工作制度,提高信访部门的协调能力,促进信访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促进信访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要做到“五个突出”。一是突出信访工作制度化。要大力推进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制度的步伐,提高信访工作整体水平。

第 1 页

二是突出信访干部的全能化、精英化培养。要加大信访干部轮岗流转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干部轮岗流转机制,提高干部工作水平。三要进一步改善信访工作的办公条件。要积极向领导呼吁,整合资金,开展办公标准建设。

三、要强化创新意识。解放思想是推动探索和创新的最强大动力,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时代在不断前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不断碰到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敢于放开手脚,敢于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作为信访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胜任新任务,就要努力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社会实践,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要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思考、新的作风和解决问题新的方式方法去开展各项工作。

四、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

(1)要尊重客观规律。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强化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解决好为谁求政绩的问题。尊重客观规律,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只有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才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2)要立足本地实际。求发展规律之真,必须以客观实际为依据。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脱离实际。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步把事业推向前进。(3)要讲究工作方法。一是要坚持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使我们的决策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二是要着力解决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取得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三是要通过研究分析,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和特点,高效率地推进和完成工作。(4)要力戒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它是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方法和作风。脱离实际的形

第 2 页

式主义,往往是只见热闹,不见成果。这些华而不实工作,应少做或不做。

第 3 页

求客观规律之真心得体会 篇2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 然而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是完成教育目的、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主要途径。教学工作占时最多、涉及面最广,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全面, 因此教学工作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教学工作有其自身特点, 它是多因素 (师、生、内容、手段等) 综合作用, 多系列 (教、学、课内、课外等) 活动的过程。要使教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就要遵循教学工作的规律, 就要科学处理教学及其关涉到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譬如教与学、师与生、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知识与能力、课内与课外、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果与过程等关系。

近几年, 我们在探求教学工作规律的真谛时, 更加着力于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行政管理几个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与认真的探索。改革是对陈腐和积习的否定, 是对现存的重新选择, 也是一种求新的思维活动和创造行为。要深入进行教学管理改革, 就要对传统的管理进行扬弃。这种扬弃不是对现有的全部内容、制度、方法、手段的全盘否定, 而是否定那些陈腐的思想和观念、落后的制度和机制、陈旧的方法和手段。我们在探索中不断改革, 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认识到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各个环节实施高质量的全过程管理, 不断提升教学管理精细化水平。

健全教学工作的管理制度, 推进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制度是教学管理有序、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制度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1.建章立制, 规范教学行为。学校对原有的规章制度重新审议, 并广泛吸收教师意见进行修订, 出台了教学常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奖惩、教职员工评优评先、教学月查等规章制度, 形成了一整套涉及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明确而完备的制度, 用以规范教学人员和教辅人员的职业行为和工作职责。

2.严抓细促, 落实各项制度。纸上的制度如何变成自觉行为、如何用制度有效地激励人、敦促人, 学校必须把落实制度当作教学管理的重要抓手, 常常检查、周周通报、年年考核。制度管理要重视过程, 在“严、细、实、恒”上下工夫, 把常规抓好, 把细节抓严, 把过程抓实。把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敦促教师备好每一节课, 上好每一节课, 搞好每一次辅导, 批阅好每一本作业上。

3.完善细化考评机制。“没有评价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建立一个既有量化的数据, 又包容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学生评价、社会家庭评价等多元因素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学校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应注重质量占主导、过程有体现、结果过程并重、过程先于结果的原则, 工作质量考核不仅涉及教学成绩, 而且涉及教学过程管理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 并将平时教学检查的情况也体现在年终考核评价中, 力求考评更客观、更准确, 使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更有明确的方向。

营造精细管理氛围, 引导教师自觉参与管理

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 要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办学水平, 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乐于从小事做起, 把细处做实。为此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营造精细管理氛围, 把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结合起来, 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1.营造和谐的管理环境, 调动教师积极性。学校出台的制度和措施, 只有充分尊重教师的权益, 才会得到教师的认可, 才能自觉地执行。制度要体现对教师的关心, 强化情感意识, 增加情感投入, 这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原动力, 是调动、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思想基础, 是教职员工团结协作的纽带, 只有这样, 才能营造和谐的管理环境。

2.坚持民主决策,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化, 学校总会不断推出新的举措、新的制度、新的计划、新的方案, 这些都要及时组织班子成员进行商议, 并提交有关会议进行讨论, 使各个部门的人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这些民主的程序, 最后再做出决策, 这样, 决策就成了教师意志的体现, 大家也会对学校的管理从心理上产生认同感, 在实施过程中, 大家就能自觉遵守、严格执行。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从细处提升教师素质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落实精细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只有教师达到学高为师、行为世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高境界, 学校的管理才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对教师要有明确的要求。要求包括:一是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二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有广博的学识, 对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相关领域有较为熟悉的了解;三是胜任班主任工作;四是有组织辅导课外活动的能力;五是具有教科研能力;六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七是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2.加大教师培训的管理力度。要根据教师实际和工作需要, 抓好教师的进修和培训, 并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之中, 并与教学工作以及教科研活动紧密结合, 实现教学、教科研和教师的进修“三位一体”, 构建进修、实践、反思、提高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 督促和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和合格后的继续教育, 同时采取研讨交流, 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 开阔教师眼界, 使其教育思想观念得以不断更新, 教育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3.抓好对教师的考核评估。我校改变以往单一的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工作的做法, 而采取综合评价手段, 全面评价教师工作。一是对教师实行基本素质评价, 从师德、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四个方面分四个等级进行量化打分。二是课堂教学评估, 除教研听课外, 还组成课堂教学评估小组, 按一定标准采用量化打分的形式定期深入课堂,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评价。三是让学生参与评议教师的教学工作, 或召开学生座谈会, 或向学生问卷了解。综合考评后, 反馈给教师本人, 教师就可根据考评的情况, 寻找差距, 明确努力的方向, 确定新的改进教学的目标。这是教师教学工作考评的根本目的。在抓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同时, 还要抓好教师队伍的稳定, 即思想稳定、人员稳定。管理者必须对教师在思想上教育, 在业务上帮助, 在生活上关心, 对优秀教师大胆使用。这样, 才能激其趣、奋其志、增其能、效其行, 使教师安教、乐教、善教、胜教, 建设一支乐奉献、肯钻研的教师队伍, 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加强教学过程督导, 落实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措施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工作管理的重心, 是稳定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常规管理只有抓实着力点, 追求精细化, 才能提高效益。抓常规要立足提质增效、着力抓好五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1.抓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组织形式和提高集备实效性的研究, 力避集备的形式主义。采用“无确定主备人”方式, 要求在集备前人人写出详细的教学方案, 主备人在集备时抽签产生, 这就有效避免一人主备其他人听讲照搬的弊端, 为深入探讨打下基础, 同时采用“质疑问难”式交流研讨, 使备课讨论更深入、全面, 确保每位教师的备课都是高质量的。对于起始学科, 我校特别强调备好“绪论”课或“导言”课。

2.抓练习设计。为确保练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要求教师“下海”做题, 凡是布置给学生的, 教师必先做一遍, 力避练习设计的随意性, 促使教师紧扣重点精选习题, 强化学生对通性通法的理解与应用, 确保练习效益。

3.抓作业创新。要求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体现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 做到“三要三不要”: (1) 要布置教师“下海”做过的有针对性的题目, 不要布置教师未做过的题目; (2) 要布置能揭示规律和方法的作业, 不要布置简单重复性的题目; (3) 要布置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巩固提高的作业, 不要布置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作业, 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作业的综合效益。

4.抓教学常规抽查。实行“一推四看”的抽查制度:“一推”就是不定期地推门进教室, 查看教案或作业。“四看”:一看当堂教学内容是否与备课一致;二看设计的“导学”与“训练”是否突出重点;三看教师的授课与指导是否到位;四看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否科学、适量。

5.抓课堂教学评价。要适应课改要求, 以学生智能发展为核心, 制订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要求做到“六要四不讲”:“六要”就是教材要让学生读、问题要让学生提、过程要让学生说、规律要让学生找、实验要让学生做、结论要让学生下。“四不讲”就是学生会的不讲, 学生能自学弄懂的不讲, 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学生通过实验能弄懂的不讲。教师只讲学生不知道、不清楚、不理解的盲点、疑点和难点。通过“六要四不讲”, 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关节点和有效点, 节时惜力, 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和练习时空。

【求客观规律之真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客观经济规律08-28

客观事实05-16

客观评估05-30

全面客观06-17

评价客观07-04

客观形势07-27

客观需要08-22

客观表达08-28

客观现实09-15

客观性05-19

上一篇:十以内加减法100道题下一篇:现代微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