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观测试(精选9篇)
主客观测试 篇1
1 研究目的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 他们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彰显着一个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更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的坚实基础和基本保障。但是近年来, 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呈现的令人堪忧的现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大学生的体质在耐力、体能、爆发力等多方面出现了不容乐观的状况和趋向;肥胖学生显著增多;肺活量下降等问题层出不穷。众所周知, 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下滑趋势, 大学生自身在主观方面没能充分重视学校体测工作, 态度不够端正, 学校方面没能高度重视、严格监管体质测试工作等。
体质测试工作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休戚相关, 它能正确指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培养积极锻炼、健身的良好习惯。在该次调查研究中, 笔者发现, 较多的主客观因素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具有一定的影响, 甚至对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造成不利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针对性对策, 目的是提升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科学和规范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 让更多大学生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来, 不断提升身体素质, 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该研究是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 随机抽取3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机抽选方法对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300名学生发放了问卷 (其中包含纸质档和电子档) , 回收率为100%, 有效问卷29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67%。该问卷的题型为选择题, 均为封闭式题目, 共10个问题。主要测查影响体质测试成绩的主客观因素, 并对问卷的数据结果采用SPSS 11.0进行了处理。
2.2.2 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不同渠道, 如, 图书馆的各大知名数据库及相关网站, 搜集大量相关文献来了解体质测试相关概况, 并对这些研究成果中的观点进行整理和分析, 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
3 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3.1 主观因素
3.1.1 大学生对体质测试工作的态度及重视程度
在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质测试不够重视, 态度不够积极。从图1可知, 在被调查学生中, 重视程度较高、态度较好的学生很少, 只占14.7%, 62.7%的学生对体质测试工作觉得无所谓, 认为体质测试形同虚设, 有或没有都无妨, 甚至还有学生表示对体质测试很反感、厌烦, 这部分学生占到22.6%。从以上数据结果可知, 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质测试工作是不够重视的, 他们对体测工作不喜欢、没兴趣甚至厌烦不想参与。
3.1.2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次
虽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体育锻炼场所和器材, 但由于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唯分数论”现象, 很多情况下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被挤压, 导致未能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在问卷调查结果中得知, 大多数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次很少。表1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次为一次及以下占22.33%;每周约两次的人数占68.21%;每周三次占9.33%, 每周四次及以上的仅占0.03%。根据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次发现, 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与平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次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3.2 客观因素
体质测试的规范化如下。
(1) 测试场地的规范。
体质测试场地是否规范关乎体质测试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是其开展的硬件保障。在体质测试过程中, 设置专门的测试场地, 如体质测试中心, 并保证室内测试场地平整、敞亮, 方便测试器材摆放, 有利于测试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人员的分流等。在调查问卷中,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反映学校的体质测试场地具备较强的规范性。
(2) 测试器材的规范。
在体质测试过程中, 测试器材的精确性、统一性、测试前的检查校对等, 直接关系到学生体测成绩的准确性。现阶段高校的体质测试工作基本是通过器材来完成的, 测试器材的规范是体质测试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19.5%的被调查者表示学校体测仪器在体测过程中曾出现过故障、测试数据不够精确, 出现过成绩出错的情况。由此可见, 学校的测试器材还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 这势必会对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学校体质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消极影响。
(3) 相关工作的充分性。
要确保体质测试工作顺利开展, 还需要做很多其他方面的努力, 学校应加大体测工作的宣传力度、制定相关奖惩制度、领导和体测老师做好体测监督工作、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加大体测工作的资金投入, 并认真贯彻实施体测方面的各项制度等。只有充分做好以上前期准备工作, 才能提升受试学生和测试老师的积极性, 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不受消极影响。通过走访调查得知, 学校对体质测试工作的宣传工作还不够, 还需加大力度;奖惩制度根本没有执行实施, 没有一个学生因为体质测试成绩不及格而受到惩罚。在测试监督方面, 体测老师在现场的监督力度不够, 仍然会出现学生请人代测舞弊的情况出现。目前大多数的测试老师并未受过体质测试工作方面的专业培训, 对体质测试工作只是凭经验指导。在资金投入方面, 学校较为重视体质测试工作, 但发给体质测试人员 (教师及志愿者) 的薪资较低, 但体质测试的工作量却很大, 样本量大、项目数多、持续时间长, 需要耗费测试人员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测试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 对体质测试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 影响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因素包括主客观层面:主观层面上, 大学生对体质测试工作不够重视, 很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踊跃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客观层面上, 在体质测试的规范性方面, 测试场地方面普遍认为较为规范, 但测试器材规范性还不够, 在体测过程中会出现器材不够精确或者发生故障的情况;在其他方面, 如, 奖惩、宣传、监督、制度的贯彻实施、人员培训、资金投入等工作还做得不够充分, 但这些方面却会对体质测试数据及学生成绩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
4.2 建议
(1) 加大宣传力度及教师的引导, 提升学生对体测工作的重视程度。
学校、各系部需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学校相关媒介, 通过教师、班主任的正确引导来提升学生体质测试的重视。只有学生自身改变对体质测试的态度和理解, 促使学生树立健身意识和积极锻炼的习惯, 才能确保体质测试工作更好开展。
(2) “严格把关”, 使测试过程更规范。
在体质测试的过程中, 学校及体质测试工作人员只有确保体测工作各个环节的规范性, 才能确保体质测试的数据更准确, 让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更有保障。学校方面应做到测试场的封闭性和统一性, 让场地保持干净、平整、敞亮的状态;确保器材统一、精确, 并在测试前和测试过程中检查校对、正确使用器材, 注意器材的更新换代时间, 避免器材老化对体测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另外, 体质测试老师应根据体测项目的要求正确使用器材,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 严格监督和把关, 确保测试的规范性。
(3) 做好保障工作, 使测试工作顺利开展。
只有认真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才能确保体质测试工作顺利、圆满开展。学校方面应严格实施体质测试奖惩制度, 做到奖罚分明, 提升学生对体质测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体测老师在测试过程应坚守岗位, 严格监督, 尽量杜绝学生作弊、找人代考的现象出现;体质测试是一门技术活, 要求测试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 因此需加强对测试人员的定期培训, 让测试人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逐步提升;资金投入是开展各项工作的现实保障, 学校应加大体测工作资金投入, 通过薪资激励提升测试人员的积极性, 为体测工作顺利、圆满开展免除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王辉.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2 (9) :88-92.
[2]柴娇, 邹继香.大学生体质测试态度的现状调查与网络评价系统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4 (1) :114-117.
[3]杨德荣.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36) :64-65.
[4]张友毅.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分析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7) :22-23.
[5]刘建进.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6) :96-97.
主客观测试 篇2
一、选择题
1.CMU SEI的Watts Humphrey指出软件产品必须首先提供用户所需要的(2分)A:性能
B:人机界面
C:可靠性
D:功能
2.Myers在1979年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2分)A:证明程序正确
B:查找程序错误
C:改正程序错误
D:验证程序无错误
3.在代码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错误的人通常是(2分)A:程序员
B:测试员
C:审查者
D:架构师
4.以下哪一种选项不属于软件缺陷(2分)A:软件没有实现产品规格说明所要求的功能
B:软件中出现了产品规格说明指明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C:软件实现了产品规格说明没有提到的功能
D:软件实现了产品规格说明所要求的功能但因受性能限制而未考虑可移植性问题 5.软件生存周期过程中,修改错误代价最大的阶段是(2分)A:需求阶段B:设计阶段
C:编程阶段
D:发布运行阶段 6.以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属于(2分)A:灰盒测试
B:数据测试
C:黑盒测试
D:白盒测试
7.软件验证和确认理论是测试过程的理论依据,其中验证是检查我们是否正在正确地建造一个产品,它强调的是
A:过程的正确性
B:产品的正确性
C:测试的正确性
D:规格说明的正确性
8.下面是一个对整数数组A中的前n个元素求最小值的c程序,函数返回最小元素的位置。
int minValue(int A[],int n){ int k=0;
for(int j=1;j<=n-1;j++)if(A[j]
return k;
}
当n=4时,程序中可能的执行路径数为(2分)
A:2
B:4
C:8
D:16 9.单元测试时,调用被测模块的是(2分)A:桩模块
B:通信模块
C:驱动模块
D:代理模块
10.大突击测试把所有的模块一次性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后进行测试,很容易(2分)A:通过测试
B:整体崩溃
C:快速查错
D:快速排错
11.以下关于软件性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分)A:软件性能与该软件的实现算法无关
B:软件的吞吐量越大,其平均响应时间总是越短 C:给软件的可用资源越少,其平均响应时间越短
D:对于同一个网站,其支持的同时发送请求的用户数越大,该网站的性能越好 12.以下关于Web应用软件测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2分)A:数据完整性测试是Web应用软件数据层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 B:内容测试是Web应用软件易用性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 C:表单测试是Web应用软件功能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
D:客户端内容安全性的测试是Web应用软件安全性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 13.以下哪种软件测试属于软件性能测试的范畴(2分)A:接口测试
B:压力测试
C:单元测试
D:易用性测试 14.以下分析技术中,哪一种技术不属于基于性能计数器的分析技术(2分)
A:内存分析
B:处理器分析
C:通信中断分析
D:进程分析 1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Web应用软件表示层测试关注的范畴(2分)A:排版结构的测试
B:链接结构的测试
C:浏览器脚本程序的测试
D:应用服务器兼容性测试 16.以下关于软件可靠性测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分)A:定义软件运行剖面是软件可靠性测试的重要步骤 B:软件可靠性测试使用的测试用例应该满足分支覆盖 C:软件可靠性测试可以在单元测试中实施
D:软件可靠性预测模型的作用是指导软件可靠性测试中的测试用例生成 17.以下关于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分)A:面向对象软件的白盒测试不能不加改变地照搬传统软件的白盒测试准则
B:对于一个类的测试,一个测试用例只能包含对该类的一个方法的一次调用 C:面向对象软件测试不考虑对一个类中的单个方法的测试 D:面向对象软件测试不必考虑对继承关系的测试 1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兼容性测试关注的范畴(2分)A:服务器端是否同时支持浏览器和专用客户端的访问
B:软件是否同时支持数据库的不同版本 C:软件是否支持以前版本的数据格式
D:软件是否可以在不同的J2EE应用服务器上运行 19.以下哪一项属于功能易用性测试关注的范畴(2分)A:软件提供的功能是否丰富
B:当执行耗时较长的任务时,软件是否能定时向用户提示当前任务完成的进度 C:软件是否能够在多种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 D:软件是否能在不同的硬件配置下运行
20.以下关于面向对象程序集成测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分)A:大突击集成是一种综合运用自底向上集成与自顶向下集成的集成测试策略 B:自底向上集成测试比自顶向下集成测试需要开发的代码更多
C:协作集成是指将可以协作完成特定系统功能的类集成在一起进行测试
D:与自底向上集成和自顶向下集成相比,基干集成是一种更充分的集成测试策略 21.测试过程的4项基本活动是测试策划、测试设计、测试总结和(2分)A:测试执行 B:测试报告
C:测试度量
D:测试需求 22.下列有关测试过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哪个是错误的(2分)A:测试过程管理应该首先建立测试计划
B:测试需求在测试过程中可以是模糊的、非完整的
C:在测试任务较多的情况下,应该建立测试任务的优先级来优化处理 D:整个测试过程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测性和可跟踪性,强调以数据说话 2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测试计划要达到的目标(2分)A:为测试各项活动制定一个现实可行的、综合的计划,包括每项测试活动的对象、范围、方法、进度和预期结果 B:为项目实施建立一个组织模型,并定义测试项目中每个角色的责任和工作内容 C:为测试执行活动设计测试方案,编制测试用例
D:确定测试需要的时间和资源,以保证其可获得和有效性 24.软件测试管理包括测试过程管理、配置管理以及(2分)A:测试评审管理
B:测试用例管理
C:测试计划管理
D:测试实施管理 25.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2分)A:软件配置项测试的目的是检验软件配置项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一致性
B:软件配置项测试一般由软件供方组织,由独立于软件开发的人员实施,软件开发人员配合 C:软件配置项测试要求被测软件配置项已通过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D:软件配置项测试不得委托第三方实施
答案:DBADD
DACCB DBBCD
AAABC
ABCAD
二、论述题(共3题,共50分)论述题答题必须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论述题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12edu.cn 1.一个系统的登录操作规格说明如下:
登录对话框有两个数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登录操作对两个输入数据进行检查,要求用户名中只能包含字母和数字(字母不区分大小写),密码可以包含任何字符。用户名和密码都不能为空且长度不限。当用户名或密码为空时,则登录失败并提示对应的出错信息; 当用户名不正确或用户名不存在或密码错误时,则登录失败并提示以下三种相应的出错信息: 用户名不合法(即包含有非字母、非数字字符),或用户名不存在,或密码错误; 当用户名和密码都正确时,则显示登 录成功信息,完成登录。假设正确的用户名是abcd123,密码是123456 试用等价类方法为上述规格说明设计等价类表(10分)和测试用例(10分)。
2.针对以下C语言程序,请按要求回答问题。已知weekday.c源程序如下: #include
printf(“please input the first letter,”Y“to exit!\n”);
while((letter=getch())!=Y)/*当输入字母为Y时结束*/ { switch(letter){ case S:
printf(“%c\n”,letter);
printf(“please input second letter\n”); //输入第二个字母
if((letter=getch())==a)printf(“Saturday\n”); else if(letter==u)printf(“sunday\n”);
else printf(“data error\n”); break; case F:
printf(“fridaykn”); break; caseM:
printf(“mondayha”); break; caseT:
printf(“%c\n”,letter);
printf(“please input second letter\a”); //输入第二个字母
if((letter=getch())==u)printf(“tuesday\n”); else if(letter==h)printf(“thursday\n”);
else printf(“data error\n”); break; case W:
printf(“wednesday\n”); break; default:
printf(“data error\n”);} } return 0; } 1.画出主函数main的控制流程图;(8分)2.设计一组测试用例,使main函数的语句覆盖率尽量达到100%;(11分)3.main函数的语句覆盖率能否达到100%?如果认为无法达到,需说明原因。(1分)
参考答案:1.#include
int main(){ char letter;
printf(“please input the first letter,”Y“to exit!\n”)【1】;
while((letter=getch())!=Y)/*当输入字母为Y时结束*/【22】 { switch(letter){ case S:【2】
printf(“%c\n”,letter);
printf(“please input second letter\n”);【3】 //输入第二个字母
if((letter=getch())==a)【4】 printf(“Saturday\n”);【5】 else if(letter==u)【6】
printf(“sunday\n”);【7】
else printf(“data error\n”);【8】 break;
case F:【9】
printf(“fridaykn”);【10】 break;
caseM:【11】
printf(“mondayha”);【12】 break;
caseT:【13】
printf(“%c\n”,letter);
printf(“please input second letter\a”);【14】 //输入第二个字母
if((letter=getch())==u)【15】 printf(“tuesday\n”);【16】 else if(letter==h)【17】
printf(“thursday\n”);【18】 else printf(“data error\n”);【8】 break;
case W:【19】
printf(“wednesday\n”);【20】 break;
default:【21】
printf(“data error\n”);【8】 } } return 0;【22】 } 2.【path1】1,22 【path2】2,3 【path3】2,3,4,5,22 【path4】2,3,6,7,22 【path5】2,3,6,8,22 【path6】9,10,22 【path7】11,12,22 【path8】13,14 【path9】13,14,15,16 【path10】13,14,17,18,22 【path11】13,14,8,22 【path12】19,20,22 【path13】19,8,22
生成测试用例,确保基本路径集中每条路径的执行 Path1、输入数据y,输出结果程序结束返回值0 Path2、输入数据s,输出结果“ s 输入第二个字母”
Path3、输入数据s后,输入数据a,输出结果“Saturday” Path4、输入数据s后,输入数据u,输出结果“Sunday”
Path5、输入数据s后,输入数据非a非u,输出结果“data error” Path6、输入数据f,输出结果“friday” Path7、输入数据m,输出结果“monday”
Path8、输入数据t,输出结果“输入第二个字母”
Path9、输入数据t后,输入数据u,输出结果“tuesday” Path10、输入数据t后,输入数据h,输出结果“thursday”
Path11、输入数据t后,输入数据非u非h,输出结果“data error” Path12、输入数据w,输出结果“wednesday” Path13、输入数据defalt,输出结果“data error”
3.不能达到100%,一些独立的路径如此程序中的【输入】,往往不是完全孤立的,有时候他是程序正常的控制流的一部 分,这时,这些路径的测试可以是另一条路径测试的一部分。
3.某邮件系统测试项目中的测试执行阶段按计划在5天后结束,将进入测试总结阶段。测试管理人员通过QESuite Web Version 1.0测试过程管理工具观察到下列测试项目信息:(如下表)
(1).请依据以上表格中内容,说明在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用例执行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简要指明原因。(2).已知软件问题处理状况如下:
测试项目当前处在“待验”状态的软件问题有307个,处在“新建”状态的软件问题有35个,处在“打开”状态的软件问
题有243个。测试组的软件问题处理能力是70个软件问题/工作日,开发组修复软件问题的能力是40个软件问题/工作日。
请根据测试执行阶段剩余的天数与软件问题处理状况信息,说明开发组和测试组在软件问题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简 要指明原因。
参考答案:
(1).子系统下安装功能区域未指明,客户端管理功能区域没有设计测试用例,邮件系统的功能设置测试用例未执行完,其中还有5个用例未执行。
测试用例设计存在问题:功能区域划分不详细,客户端管理的测试用例没有覆盖到,用例覆盖不全面。测试执行存在问 题:存在未执行的用例。
主客观测试 篇3
关键词:单片机,数码管,闪光融合频率,视觉反应时
1 引言
当某一间歇闪亮的光源,其闪烁频率由低逐渐升高并达到一定数值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是连续或者稳定的光,这一现象称为闪光的融合,此时的频率值就是临界闪光融合频率(CFF)值[1]。CFF测试常被应用于视觉功能、脑功能及疲劳状态等生理心理学指标的研究[2,3,4,5]。传统的CFF测试采用受测者自主调节闪烁频率、主观观察报告的测验模式。虽经历了近100年的应用,但迄今为止仍然停留在观察CFF值与某种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且类似研究的结果也多有差异甚至相悖。这种现象与传统主观报告式测试模式不无关系。这种测试模式的首要假设为受测者主观上完全配合,在科学实验的条件下或许可以保证受测者的认真态度,然而一旦其受各种因素影响产生了动机上的积极或消极倾向,或对CFF测试的理解和掌握出现偏差,就必然产生不可忽视的非系统误差,并严重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而,改变传统的主观报告模式,引入客观测试技术和评价指标,对于消除CFF测试中的主观随意性及学习效应,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促进CFF测试的临床普及并使之由实验性应用向评判性应用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7段数码管代替传统的LED作为视觉刺激界面,并引入选择反应时、错误率等心理学指标研制出的客观式数码管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试仪(ODCTA)初步实现了这一目标。
2 硬件系统设计
ODCTA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下位机以单片机芯片为核心,扩展了数码管视觉刺激界面、数码管测试参数视觉反馈、标准键位控制键盘、COM-USB转换通信等模块,主要功能为:接受PC端上位程序下发的测试参数及控制指令,按照设定的测试方式,控制刺激数码管各LED段的闪烁,向受测者呈现视觉刺激;受测者使用标准化小键盘做出选择反应,测试状态(目标数字及闪烁频率)及受测者按键反应(RT及按键值)上传至PC端反馈给主测者。在脱机状态下,主测者使用小键盘进行测试参数设置,测试状态在数码管显示面板向主测者呈现,测试数据记录在下位机扩展存储器中,当联机时可将暂存数据传送至PC端应用。
PC端应用为采用MFC开发的数据管理与控制程序,其主要功能为:接受主测者的测试参数设置与控制指令输入,通过USB驱动程序把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在内存中,并在显示器上实时呈现给主测者;测试完毕后以追加方式写入指定的Excel文件中,可供数据管理模块随时查询、浏览,也方便后期研究的数据统计与处理。
2.1 数码管视觉刺激界面设计
根据心理学实验要求,采用红色7段共阴极数码管(面积11 mm×16 mm,波长660 nm)作为靶刺激光源,外周扩展直径为3 mm的圆形绿光背景。采用74LS373来扩展单片机的P1口,其时钟输入端由AT89C55的P2.1选择,输出使能控制端_OC接电源地,通过7407驱动器提供数码管段选信号。控制数码管a段的电路如图2所示。
2.2 键盘及测试状态显示面板电路
考虑到CFF测试要求在暗环境下完成按键反应,键盘设计须符合受测人员的使用习惯。本系统使用的键盘仿照标准键盘小键盘区位设计,为5×4矩阵,中央“5键”有定位突起。测试状态显示面板由4个7段数码管组成。为降低软件开发复杂度和节省硬件资源,本系统采用Intel8279来完成键盘输入扫描和测试状态的动态显示(即将所有数码管段选线并连,高频率滚动选通某一位选线,而其他位选线处于关闭状态,视觉暂留形成显示字符)。8279芯片是一种专用于键盘、显示器的接口器件,它能对显示器自动扫描,能识别键盘上闭合键的键号(精度为ms级),提高CPU的工作效率。示意图如图3所示。
2.3 USB接口电路
本系统中,根据系统传输数据量大小、芯片性价比等多方面的考虑,选用PHILIP公司的PDIUSBD12芯片,通过AT89C52控制芯片组成与MCU的通信电路。在联机工作模式下,AT89C55与AT89C52采用异步串口方式[6],受测者完成一次按键反应后,AT89C55把测试的结果数据传输给USB协议微处理芯片AT89C52,再通过PIDUSBD12与PC通信;更改测试项目时,PC把测试的方式、频率等命令通过PIDUS-BD12和AT89C52传给AT89C55。
PIDUSB12与单片机AT89C52接口采用多路地址/数据总线方式,AT89C52的P0口接PIDUSBD12的D0~D7,用来传输要交换的数据。PIDUSB12的D+和D-加上+3.3 V电源和地就构成了USB接口。PDIUSBD12与USB的连接通过1MΩ上拉电阻将D+置为高实现,默认状态不与VCC相连,可用SoftConnect技术通过AT89C52发送专门的命令来实现该连接,允许AT89C52在决定与USB建立连接之前完成初始化时序,USB总线连接可以重新初始化而不需要拨出电缆。
2.4 电源接口电路设计
电源部分是本系统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整个系统正常可靠工作的保证。系统有2种供电方式:来自USB的+5 V供电和外部供电。外部供电采用万用电源接口,经全桥整流芯片D70和高精度稳压电源芯片78M05,最后转换成+5 V电源。外部电源范围9~15 V,交流直流不限,正负不限。2种供电方式通过按钮开关切换。图4所示为电源接口电路图。
3 系统软件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可将系统软件分为测试仪软件和PC应用2个部分。软件功能模块如图5所示。
3.1 下位机程序
下位机程序开发重点在主程序、CFF测试流程控制和USB驱动模块的设计。
3.1.1 主程序
主要完成系统初始化、中断优先级设定以及判断调用各模块程序,即主要实现各模块程序的链接。主程序按照2种操作模式设计:小键盘操作模式及PC联机操作方式。
(1)小键盘操作模式:所有测试操作均利用专用小键盘上的10个功能键实现。该模式在不具备PC联机条件的便携式应用情况下使用。测试由程序调用预定义过程完成,测试数据暂存在仪器EPROM中,在需要时联机传送至PC端。
(2)PC联机操作模式:在联接至PC的情况下,主测者根据PC端应用程序通过USB总线向主控单片机发出命令,主控单片机按指令调度测试过程;受测者则使用小键盘完成按键反应。与小键盘操作相比,该模式对于主测者具有操作直观、简便的优点。
3.1.2 CFF测试流程控制子程序
主要由4个中断服务子程序组成。定时器T0中断服务子程序控制数码管各段闪烁频率,使数码管呈现指定的刺激数字。闪烁频率有0.1及1.0 Hz 2种级差。在联机测试模式中,为消除主观随意性,闪烁频率可能不以递增或递减的方式改变,这种情况下,设计采用伪随机方式,通过查表改变定时器T0的装载初值来实现频率的控制。心理学实验表明,CFF值随光强增高而增高。这就要求数码管的刺激段与背景段亮度应保持一致。为此,需要控制各段的平均功率相等。为达到这一目的,T0中断以频率n控制刺激字段闪烁,而以2n控制背景字段闪烁。一般人的CFF值介于30~55 Hz[1],亦即当刺激段频率在27 Hz以上时,受测者基本感觉不到背景段的闪烁及其与刺激段的光强差异。例如,刺激数字“1”,在CFF阈值以下时,受测者数码管上观察到的暗相(背景段亮,刺激段灭)为背景段“E”,光相(背景段与刺激段均亮)为“8”。
定时器T2中断服务子程序主要完成记录受测者接受视野目标刺激的反应时间。此外,定时器T2还完成定时换题功能。为防止当客观性测试难度超过某一水平时,受测者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导致的长时间不作按键反应,设定10 s内受测者没有做出反应,则认为受测者已经看不清闪烁或分辨不出闪烁的数字,视为出错并更新刺激数字及测试状态显示。
外部中断0服务子程序由小键盘按键触发,主要完成对受测者键值反馈判别和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按键后停止T1、T2中断程序,等待受测者手动进入下一题。
外部中断1服务子程序是由受测者按下换题键触发,主要完成初始化定时器T2、启动/停止定时器T1、T2和设置测试方案的标志位。
测试子程序是下位机软件中的核心部分。由于单片机存储空间有限,单机测试策略比较简单,采用预定义的几种方案进行测试。而联机测试可调整应用程序,通过USB总线控制测试仪,来实现多种测试方案甚至自定义方案,迅速地测出受测者的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和视觉反应时。
3.2 USB驱动
为提高仪器的适用性,下位机与PC之间采用USB联接方式。一个完整的USB应用方案一般应包括3个方面的程序设计:固件程序设计、PC端设备驱动程序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
PDIUSBDI2的固件设计成完全的中断驱动。当CPU处理前台任务时,USB的传输可在后台进行。这就确保了最佳的传输速率和更好的软件结构,同时简化了编程和调试。固件的积木式结构如图6所示,图中箭头表示数据传输方向。
3.3 PC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采用VC++6.0开发。为了使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多种开发平台中通用,USB驱动模块采用了WIN32下动态链接库技术DLL(dynamic link library)来编写[7]。
3.3.1 应用程序与USB驱动的通信
编写设备驱动程序的软件较多,目前比较流行的软件是第3方厂商提供的DriverStudio,WinDriver等开发工具。它们均提供用于生成USB驱动的代码生成器,按照提示可以定义设备的配置和功能,然后做功能修改即可。WinDriver提供了一个专门支持USB开发的类库WinDriver USB Library(WDU)。利用WDU可以很轻松地完成USB驱动程序的开发,并且WinDriver对PDIUSBD12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本系统即利用WinDriver开发了WDM模型架构的USB驱动[8],层次结构如图7所示。
应用程序与WDM驱动程序通信的实现过程是:应用程序先用CreateFile函数打开设备,然后用DeviceIOControl和WDM驱动通信,包括从WDM驱动读数据和写数据2种情况,当然也可以用ReadFile从WDM驱动读数据,用WriteFile向WDM驱动写数据,当应用程序退出时,用CloseHandle关闭设备。
3.3.2 ODBC数据库管理模块
本系统选用Excel表作为PC数据信息存储的载体,使用MFC ODBC数据库访问技术来对Excel表进行读写操作[9]。
PC数据管理主要功能为:从USB接口读入测试仪发来的测试结果数据,并把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到数据表中,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与显示。为了保证数据采集安全性和数据处理程序的可扩展性,采用多线程工作机制。主线程包括响应用户界面设置和向测试仪发送命令数据。USB总线通信子线程包含USB接口数据采集与传输、有效测试数据的实时显示、保存。
3.3.3 用户数据交互界面
主要功能为在联机测试模式下,主测人员设置测试参数(包括测验方案、刺激数字、闪烁频率、刺激呈现时间、换题方式、命令下达等)及测试过程中测试状态的反馈(反应时、答案正误及实时分类汇总数据)。
4 实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选取13名健康大学生分2次分别使用ODCTA及华东师范大学科教仪器厂生产的EP403亮点闪烁仪[3]进行对照实验,其中8人还完成了ODCTA重复测量实验。EP403为主观报告形式测试,记录8次(频率递增、递减各4次)报告值;为避免测试时间过长造成视觉疲劳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ODCTA测试方案采用25~49 Hz(2 Hz阶差,共13级)刺激频率伪随机变化呈现130题,平均每一个频率级别下0~9刺激数字各出现一次,每题刺激呈现时间为10 s,而后数码管熄灭。ODCTA测试CFF值定为错误率≤50%的最高闪烁频率级。ODCTA重复测量间隔一周,第2次测试与EP403测试于同一天先后完成。实验结果见图8。
图8(a)为8人对照、重复测量实验结果,EP403测试CFF值取8次报告均值。3组数据的Pearson相关检验值为:ODCTA重复测量r=0.975,P<0.01;ODCTA第1次与EP403对照r=0.65,P>0.2;ODCTA第2次与EP403对照r=0.446,P>0.1。在间隔一周的情况下,ODTCA 2次测试结果依然获得了极高一致性。图8(b)为13人的ODCTA第2次测试与EP403对照结果,EP403测试8个主观报告结果最大值与最小值2组数据的Pearson相关检验值为r=0.944,P<0.01,ODCTA测试与EP403最小值2组数据之间r=0.595,P<0.05。可见,在连续测试的情况下,EP403测试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扩大样本量的情况下,2种仪器测试结果间也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在实验情况下,受测者都是较为配合的,主观报告结果可信程度较高,而当CFF测试作为一种标准来进行人员选拔或资格认定等评判性应用时,主观报告会受动机影响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与EP403测试相类似的传统方式测验效度无法得到验证。
(2)尽管在连续测试的情况下,2组数据有较高的相关性,但由图可见EP403测试最大与最小值数据有着2.3~5.9 Hz的差异,这种差异受主观报告式测验的学习效应和预期效应等因素影响无法消除,事实上严重影响着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ODCTA测试结果最大差异为2 Hz,而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实验方案中2 Hz的频率级差带来的,还可以通过实验方案的改良进一步缩小。
5 结论
ODCTA系统功能完善,具有联机、脱机2种工作模式,可按程序预定和自定义方式确定测试方案,测试反馈信息丰富,提供的测试结果数据准确。目前初步实验表明,相对于传统主观报告式CFF测试而言,CFF值的确定不以主观报告而以错误率为依据,测试的效度可以得到统计数据支撑。同时,还可依据ODCTA记录数据统计得出不同频率值、刺激数字下的RT及ER分类汇总、统计数据。相关研究表明这些指标是检验测试项目难度、受测者主观配合程度、生理心理状态的有效依据[1,10,11,12]。在评判性应用时,借助这些指标可以对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做出有效评估。
在针对不同人群、应用目的进行大批量实验并依据心理学及统计学原理确定合理的测试方案和评价模型后,ODCTA用于临床诊断、人员选拔等评判性应用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杨志良.实验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Sharma P,Sharma B C,Puri V,et al.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diagnostic tool for 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J].Journal of He-patology,2007,47:67-73.
[3]LI Zeng-yong,JIAO Kun,CHEN Ming,et al.Reducing the effects of driving fatigue with magnitopuncture stimulation[J].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2004,36(4):501-505.
[4]秦学林.视觉闪光融合频率在击剑运动员机能评定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27(5):78-79,77.
[5]葛盛秋,武国城,徐先慧,等.飞行疲劳对不同年龄民航飞行人员视觉融合的影响[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5,16(3):180-183.
[6]何立民.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系统配置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7]谢成山,薛磊,陈家松,等.Windows环境下USB应用程序实例的开发[J].计算机工程,2004,30(14):196-199.
[8]周立功.PDIUSBD12USB固件编程与驱动开发[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9]Kruglinski D J,Wingo S,Shepherd G.Programming Visual C++6.0技术内幕[M].希望图书创作室,译.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509-538.
[10]姬蕾,胡文东,文治洪.症状自评量表测验答题时间的规律[J].中国临床康复,2006,6(10):39-42.
[11]姬蕾,胡文东,文治洪,等.531名军校本科新生16PF测验答题时间效应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7(14):647-649.
论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偏重性 篇4
客观主义、主观主义和主客观相统一的区别不在于主客观因素的有无的问题上,而是在于对主客观因素更重视哪一方面。主客观相统一实质上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这对矛盾体得以存在的场所与前提,在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中达到一种相对的动态的主客观相统一。但这种统一并非面面俱到,而是一种以具体条件或不同领域为转移,有所偏重的统一。正如张明楷教授所指:中国的主客观相统一究竟是重视客观要素、还是主观要素呢?能够做到完全同等重视吗?这种主客观相统一是应以客观因素为基础,还是以主观因素为基础,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2)有学者认为主客观相统一就像一个钟摆因客观依据或条件的改变从主观主义转向客观主义或从客观主义转向主观主义而达到动态的平衡。(13)在此,M••E•迈耶的“分配理论”值得借鉴,即在理论上所说的各种各样的刑罚目的应根据不同的阶段(立法机关所确定的法定刑是经过刑的警告、量刑、行刑这三个阶段来实现的)而进行分配。笔者以为,在从定罪、量刑到行刑的过程中,主客观相统一的作用和表现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行为及其实害应受重视的程度呈递减的趋势;相应地,人身危险性受重视的程度则不断地加强。这是由犯罪的本质及刑罚的目的和功能决定的。
在认定犯罪的时候应该偏重于关注行为及其实害,这是由犯罪的本质――社会危害性决定的,尽管社会危害性也是主观恶性和危害行为的统一,但危害行为在决定犯罪与否或犯罪性质的问题上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并不否定主观罪过在此方面的作用,只是主观罪过同本文所讨论的人身危险性或危险性格有本质的不同,这里的行为和实害是相对于人身危险性而言。)“处于犯罪概念基底的,首先是行为。是直视其现实意义来把握行为,还是认为行为具有行为人性格的征表意义,暂且不论,古典学派,近代学派从来都赋予行为在确定犯罪概念上以重要意义。在今日的刑法中,无疑也必须以行为观念为核心来确定犯罪概念。上述的犯罪定义中以‘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而且有责的行为’为犯罪,刑罚法规规定的各犯罪都由一定的行为来赋予特征。”而且,“关于作为犯罪概念基底的行为,其中,特别应该作为问题的对待的是作为界限要素的机能。它不外乎是刑法评价为犯罪的前提,是作为刑法评价对象的行为。”(14)犯罪行为及其被侵害法益以及行为的样态决定犯罪的性质及犯罪形态,判断犯罪以相当构成要件之客观事实如何为标准,且刑法的目的在于保护法益,因此对其产生侵害的危害行为成为犯罪与否及为何犯罪所关注的重点自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在认定犯罪的前提下,处以刑罚以及处以多少刑罚则应侧重于考虑行为人及其由行为所表现出的人身危险性。刑罚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是一种严厉的惩罚性和痛苦性的制裁措施。但是在寻求刑罚正当化的根据的问题上,则有报应和预防的争议,这是旧派和新派在刑罚领域的对立的表现。单纯的报应刑遭到了预防论者的抨击,其无视对犯罪的控制、预防和保护社会秩序的需要,报应刑论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保守主义潜质。正如美国学者苯所言,“总之,尤其是就刑罚的司法形式而言,也许确实是,报应基本是保守的”。(15)现在的通说,一方面尽力按照作为者的责任来量定刑罚,另一方面也在这个范围中考虑刑事政策的目的。总之,可以说现在在量刑论中,理论上对立的重点已从‘责任还是危险’、‘报应还是预防’移向了在承认刑罚以责任为前提(责任主义)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将此与预防的目的结合起来的问题。具体而言,存在着两种观点的对立。一种是主张有责任必科以与此相应的刑罚,预防目的的认可应以此作为限度的观点(积极的责任主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责任具有的仅仅是画出刑罚上限的功能,从预防的角度来看,科以的刑罚在责任程度之下也是可以的(消极的责任主义)。(16)我国刑法理论采取了并合主义的立场,认为刑罚的正当化根据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报应的正义要求,同时也必须是防止犯罪所必需且有效的,应当在报应刑的范围内实现预防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主客观相统一在刑罚领域的反映。但是,并合主义并非折衷主义,也不是平均主义,如何处理报应和预防在量刑方面孰轻孰重的.问题,则是不得不面对的。“如果说刑罚的强制性是对犯罪造成客观危害的一种强力阻止和预防,刑罚的正义性就是对犯罪人邪恶心灵的一种谴责和感召。仅仅具有强制性还不足以使刑罚有效的遏止犯罪。历史经验反复的证明了这一点:只依靠严酷的处罚并不能真正实现刑罚目的,而且结果往往相反。”“正义性揭示出刑罚的意义不仅在于给犯罪人造成痛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犯罪行为的谴责呼唤人类理性的复归。刑罚的作用,无论是强制的手段给犯罪人造成痛苦,以及对已然犯罪之罪的惩罚,或是通过教育改造,消除行为人性格中的危险倾向,以达到对犯罪的预防的目的,都体现着刑罚的正义性。”(17)广义上刑罚的量定包括刑种的选择和刑罚数量的确定。笔者以为,在犯罪性质及行为实害确定提下,依法律的规定,选择适当的刑种和相应的刑罚幅度并非难事,关键是在相应的刑罚幅度内宣告科以特定的刑罚。而刑种的选择及相应的法定刑正是基于犯罪行为的性质及其实害的严重程度而确定的,体现了相应的犯罪行为需要予以相对应的刑罚的报应要求;至于在法定刑幅度内作出裁量则主要基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等因素予以适用。而这正是刑罚裁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刑罚的对象应以行为人的意思为基础,其可罚对象并不限于非人格之外部行为,而更侧重行为人的人格或性格。即刑罚的裁量不在于相当构成要件事实之客观的事实及被侵害法益的结果,而在于主观的表现行为人之反社会的性格,至于行为人反社会性格则应以行为人主观的意思为基础加以考量。
在刑罚执行阶段,由于个别化的刑罪关系已经确定,社会危害性已被凝固在确定的刑罪关系中,因此,一般引起该关系的变更的重要因素就是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以人身危险性为主导,突出对再次犯罪预防作用的刑罚制度――减刑和假释,较为明显地反映出刑罪关系在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减刑和假释制度的根本原因在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发生变化即具有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等足以证明人身危险性的显著变化。当然,刑法根据原判刑罚为标准,限定变更的幅度,也表明在这一阶段并非完全无视已然之罪的严重程度而任意变更刑罪关系。已然之罪的社会危害性虽不能主动引起刑罪关系的变化,但却对刑罪关系的变化起着限定作用,制约着刑罚变更的速度,幅度和范围,这实际上划定了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在刑罪关系中各自的地位关系。罪犯人身危险性的变化决定刑罪关系的变化,而且,这种影响是积极主动的。在通过刑罚对犯罪遏制卓有成效,人身危险性转变较为彻底,再犯可能性近于低值,从而由于人身危险性的消除或化解而解除刑罪关系。可见,在刑罚执行阶
用电客户信用的主客观评价 篇5
1.1 用电客户现状
近些年来, 供电商应为用电客户各种手段欠交电费, 私自拉电等问题现象十分严重, 电力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解决这种问题, 但是由于偷电现象的范围比较广、频率较为频繁, 处理的效果仍然不是非常明显, 导致拖欠电费、私自拉线等现象仍然广泛存在。如果这一现象不能被彻底解决, 就会给供电商的经济利益带来严重损害, 所以如何对电客户的信用进行管理管理已经直接影响了供电商的正常企业活动。另外, 用电客户信用问题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供电商的利益上, 还给社会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 使很多地区养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且私自偷电会造成很大的电力浪费。伴随着电力系统的巨大改革, 厂网分离、配售分开政策的逐步实施, 供电商将逐渐面临的交易风险将成为其首要面临的难题。
1.2 评价指标体系
客户信用评估的划分标准应主要包括:1) 安全信用, 用电客户用电安全事故的多少, 事故的性质以及其严重程度, 客户日常生产中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等都可以作为安全信用的评估标准;2) 商业信用, 主要包括企业的形象是否良好, 法人代表的素质水平, 企业的营销规模大小, 资产欠债率的高低等;3) 法律信用, 客户是否严格遵守用《电力法》等法律严格用电等。
客户信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作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用电客户信用评价问题, 在当前的评价基准中主要有两大类。其中一类是定性评价, 即根据用户的还费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用电客户的信用度, 而另一类是根据原有的期望值利用模糊综合的方法对客户的信用状态进行评价, 并根据模糊关系对各个用户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最后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等级评定确定用电客户的信用等级。
2 基于TOPSIS方法对用电客户信用评价
2.1 TOPSIS优势
该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 能够充分的反应比较者与专家之间的直观或者主观判断, 但是因为受到专家与比较者的个人因素 (个人喜好、知识水平) 等方面的影响, 使判断中的主观因素较强, 并且计算方法较为复杂。
2.2 信用评价的计算
1) 第k个专家给出评价ek, 其中k=1, 2, 33…, q, 然后根据加权规范法规范化成为矩阵Bk=ϖjk, 经过转化后可得ϖjk=avk=I (avk) -g+I (ϖjk) 。其中ϖjk为权重量Rk的一个数据分量, 作用是用来表达决策人预先定义的有序语言中寻找出有效短语集S中地元素指标jP, 用来描述其重要程度。此时定义函数I=x, xs, x=1, 2, 3, 4…2g, 进行逆运算后可得
2)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综合评价矩阵,
3) 确定理想点和负理想点, 及算数加权之后计算其各自的最大值。再根据所求得的数据计算平均值, 与理想点和理想负点进行比较。根据比较后所得的数值, 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即为用电用户的信用排名。
3 基于熵权法对用电客户信用评价
3.1 熵权法
这种方法主要从客观数据方面入手, 根据一些数学理论进行计算, 计算过程较为简单。但是这种方法缺少经验与实际经验的验证, 仅尊重了科学数据却缺乏客观实际数据。因此次方法并不能作为实际数据而是在比较值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具有表示竞争激烈强度的意义。当某一用电客户商权较大时, 说明其差异化现象较为明显, 在评价过程中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 注意该用户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结合比较。
3.2 信用评价可行性
用电客户信用由多方面控制, 各方面均有其一定的影响力, 因此用电客户信用具有系统的特征十分符合熵权法分析的方法。
首先, 企业应该尽可能多的获得获得评价信息, 因为评价的精确性以及准确性严重依赖于评价信息的多少。在信息量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多进行一些计算, 而相对于数据量较少的地方则可以只进行简单计算甚至忽略。在计算结果中, 当指标变化程度较大的时候, 则表明其商值较小, 用电客户信息量也越大。相反档变异程度较小的情况下, 商值会非常大, 则该用电客户的信息量较少, 所能起到的作用也相对较少。
其次, 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反映用电客户的真实信用水平, 尽可能多的排出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影响, 并且可以实现数据的处理自动化简单方便, 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最后, 在权的假设中可以记录全部的信息进行应用, 但是假设不一定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成立, 因此其并非适用于所有领域。当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的情况时, 假设一定不能够成立, 一个是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 例如函数关系等时次方法不适用, 另一种情况是数据存在偶然性, 因为此方法主要依赖数据的计算因此要严重要求数据的稳定性。
4 结语
上述两种评价方法各有利弊, 对于同一个用电客户的信用评价来说, 两种方法各有其应该结合看待而不能够单独看待, 应做到主客观方面评价的全面性, 并且可以保证其准确性。两种方法结合考虑有助于提高用电客户信用的准确性。本文所讨论的方法只是较为基础的方法, 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利用到信用评价中去, 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有利于对用电客户信用评价信息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刘承水.电力行业客户信用主客观评价与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 (03) :48-49
[2]卢戈梅, 刘海澜.基于TOPSIS法的航运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中国水运 (学术版) .2011 (06) :113
[3]罗建强, 韩玉启, 张银萍.基于熵权TOPSIS的客户订单分离点定位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 (05) :30-32
政治主客观题的解题技巧 篇6
一、选择题
1. 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说将错误的答案排除出局, 然后, 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换个角度来说, 就是直选法, 即直接将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来。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 因为在各类选择题中, 要么是排除, 要么是选择, 二者必居其一。
2. 因果法
在选择题中, 有一种通常用“其原因是”或者“其结果是”设问形式设问的, 便是属于这种形式, 这时, 可以运用“因果法”。应该注意的是, 由于因果关系的顺序性有两种情况:由结果找原因和由原因找结果, 因此, 解题的方法也就存在两种, 前者, 我们叫做“执果索因”, 相反, 后者, 我们便叫做“执因索果”。
3. 归类法
在政治选择题中, 有一类是以“……是”“……是指”设问方式将题干与题枝连结起来的, 这种类型, 可以运用归类法去选择, 也就是说, 从“属性”上将它们归入相应的类别中去。
4. 意义法
这类选择题在政治选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通常是用“有利于”“其意义是”等设问将题干与题枝连结起来。由于事物的意义往往是多方面的, 因此, 解答时, 关键在于确定与题干要求相符的意义。
5. 发散法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弹性思维, 对于一个事物, 它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维, 而这对于政治选择题而言, 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然而, 必须注意的是, 发散的同时, 要注意聚合。
下面例举政治选择题常见的五种典型设计模式和对应的解题技巧:
第一, 题肢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 但逆向选择题除外。
在做选择题、特别是复合选择题过程中可以先看选项, 先排除错误的选项, 再看题目和材料, 这样能够达到节约时间、降低难度的目的。
【例】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的哲学依据是:
①错误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②物质决定意识。③主观必须与客观相符合。④想问题, 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其中 (1) 明显错误, A、C、D中都含有 (1) , 所以直选B项。
第二, 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的题枝不能入选。解题时要抓住题目的关键词, 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例】漫画:穿上“马甲”, 你还认识我吗?漫画的内容主要违背了辩证法的原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历史的统一。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C.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D.要有创新精神, 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这是一道漫画题, 漫画一般都是讽刺现实问题的, 要读懂、读全漫画的内容, 包括标题、文字内容、图画形象细节等, 这是解漫画题的关键。题目设问的关键词有两个, 即“辩证法”“原理”, A项是唯物论, B项是认识论, D项是辩证法发展原理的方法论, C项即是答案。
第三, 题干是唯一要求的, 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等字样, 有些选枝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 也不能选。
【例】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 主要是为了
A.调节公民的个人收入。B.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只有A项符合“主要”的要求。
第四, 选枝正误相混者, 即题枝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 不能入选。
【例】“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 很好地说明了审美心境有一种抗干扰性, 以使既有情绪能够外化在客观事物中。从哲学角度看, 说明
A.立场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不同。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D.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与意识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其中D项最具欺骗性, 因其后半句是错的, A、B无关, C为正确答案。
第五, 属于因果关系的选择题, 干枝因果相悖者不能入选。
二、主观题答题技巧
1. 审题思路
一看, 即看设问。这就要求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即从范围 (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经济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等部分) 、角度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方面看。
二抓, 即抓关键词, 设问和材料中的关键词;抓中心意思。通常可用首尾法, 词语频率法, 同一中心法, 引导法来抓。
三领, 即领悟出题者的意图──考什么原理。要从题目的材料出发, 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 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四想, 即想政治术语, 书本术语和时政术语。要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 准确完整的联想。
五扣, 即扣题目的材料, 引用材料后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一原理。
六列, 即列出答题纲要。要按照前面的五个思路, 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七思, 即反思答案的完整性, 科学性。要倒推重审题, 注意题分值, 看分作答。
2. 解题步骤
我一直认为比较科学的解题步骤还应该是五子登科法。
戴帽子──点题;观点明确;
标号子──分段, 分点;
采点子──术语到位;热点术语也别忘掉, 语言可以简明, 但不能只是骨头;
扣料子──扣住题眼;引用材料;
挖坑子──多角度思考, 空间有限, 应详略得当。
3. 组织答案
(1) 以序号分段、分点作答;
(2) 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3) 每个要点自成一点, 自成一理;
(4) 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宏观等逻辑关系;
(5) 各要点应是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 (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 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 ;
(6) 要考虑到阅卷老师的心理, 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
4. 完美答卷
(1) 表述清晰整洁, 段落分明, 格式规范, 美观大方;
(2) 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
检讨我国撤销权主客观要件制度 篇7
一、撤销权客观要件之检讨
1、撤销权对象之检讨
我国《合同法》第74条规定的债权人撤销权对象仅为债务人的放弃到期债权行为、无偿转让财产行为及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行为这三种。此规定显然过窄, 应做扩大解释。我认为应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司法实践经验的成果。
大陆法国家司法实践认为, 债务人的行为必须为财产行为, 但并不认为债务人的所有财产行为都是可以撤销的对象, 比如说债务人拒绝别人对其的赠与或遗赠, 债务人拒绝劳动以获取收入的行为等, 虽然也是财产行为, 但因与撤销权制度是保全债务人原有的偿债资力, 而不是增加债务人偿债资力的本旨相违背, 故不得为债权人撤销权的对象。
另外我国学术界通说认为:因为撤销权制度系为全体债权人的利益, 而非专为特定物债权人一人的利益设, 故该特定物债权人并无优先受偿的权利, 如果法律许可特定物债权人行使撤销权, 就会有害于交易安全, 同时会使民法上物的交付及登记制度受到冲击。
但我认为:当特定物债权转化为损害赔偿债权时, 这时, 特定物之债转变为种类物之债, 特定物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转换为种类物债权人的公平受偿权, 只要债务人仍陷入无资力状态时, 债权人是可以行使撤销权的。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判例都持此看法。
2、债务人资力之检讨
我国《合同法》第74条规定须债务人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时, 债权人才能撤销。大陆法系其他国家立法例也是如此规定, 但如何理解“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各国不同。如:《瑞士债务法》第285条以债务超过为标准;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对此无明文规定, 学术界一般采纳债务超过为标准。
我认为我国撤销权制度关于债务人资力的判断标准应采用支付不能为形式要件。以债务超过为实质要件。因为如直接采用债务超过为形式要件来判断债务人资力, 这就逼迫债权人必须首先调查清楚债务人所有财产的总价值, 而这对于一个普通民事主体的债权人来说, 要求过高, 这将导致债权人很难行使撤销权以保护自己的债权, 撤销权形同虚设的后果。而以支付不能为形式要件, 以债务超过为实质要件来判断债务人资力, 则一方面, 可以降低债权人举证证明债务人行为有害自己债权的难度, 使得自己的债权切实得到法律的保护。
总之, 只有通过债务人资力判断标准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的组合, 才能达到对债权人债权静态利益和债务人自由行为动态利益的最佳平衡保护效果。
二、撤销权主观要件之检讨
我国《合同法》第74条规定了债务人有偿行为危害债权时, 须受让人有恶意, 债权人才能行使撤销权。但对于是否要求债务人同时具有恶意则没有明文规定。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244条第2款规定:“债务人所为之有偿行为, 于行为时明知有损害于债权人之权利者, 以受益人于收益时亦知其情事者者为限, 债权人得声请法院撤销之”。《日本民法典》第424条第1款规定:“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明知有害债权人所为之法律行为, 得请求法院撤销之, 但依其行为而收益者或转得者非于其行为或转得之当时, 明知有侵害债权人之事实者, 不在此限”。
我认为根据“举轻以明重”的法理, 我国司法实践应作出与大陆法系其他国家立法例同样的解释。因为离债权人较远的受益人、转得人主观上都需要恶意, 更何况离债权人最近的债务人主观上更需要恶意。
关于债务人恶意的内涵和受益人、转得人恶意的内涵, 是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大陆法系国家和我国司法实务界都认为, 恶意有两种解释, 即希望主义和认识主义。但对各种不同主体究竟应采认识主义还是希望主义看法不统一, 即使采用同一主义的不同国家, 对主体的具体认识内容, 各国司法实践差异也很大。
1、债务人恶意之检讨
德国、瑞士民法典规定债务人恶意的内容是行为时须有诈害债权人债权的故意。由此可见, 德国和瑞士民法典对债务人恶意系采希望主义, 即不仅要求债务人已认识到其行为会损害债权人的债权, 而且要求债务人有积极追究损害债权人债权的主观意图。
我国台湾地区司法实务界对“民法”第244条第2款关于债务人恶意的解释与日本司法实务界对《日本民法典》第424条第1款的解释相同, 都采纳文义解释, 认为债务人认识内容是认识到其法律行为可能有害于债权人。由此可见, 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对债务人恶意系采认识主义, 且认识内容相同。
我国学者王利明认为:对债务人无偿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 法律应直接推定债务人恶意, 从而免除债权人对债务人恶意的举证责任, 当然允许债务人举反证 (如公益捐赠且剩余资力足额) 推翻法律推定;对债务人有偿行为损害债权人债权, 则不允许对债务人恶意进行推定, 即债权人须对债务人恶意负举证责任, 但债务人恶意仅发生在债务人低价转让情形, 且允许债务人用没有经验、草率、疏忽大意、对市场行情不了解以及重大误解等来抗辩恶意, 由此可见, 在有偿情形下, 王利明先生对债务人恶意系采认识主义, 即债务人认识内容不仅要认识到自己转让行为的低价, 而且要认识到自己的低价转让行为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
我赞同王利明的观点, 众所周知, 追究民事责任的要求标准不能太高, 否则不利于保护受害人的民事权利, 而德国、瑞士民法的观点过于严苛。
但我不赞成王利明对债务人无偿行为的主观恶意采推定说, 因为按王利明的观点, 债务人反证推翻自己恶意的推定必须举证证明自己剩余资力足额, 而不仅仅证明是公益捐赠即可, 这就意味着王利明所主张的反证目的完全可通过债务人资力判断标准达到, 因而基本上没有设置反证的必要, 另外, 我国《合同法》第74条及相关司法解释也没有对债务人为无偿行为时法律推定其恶意的明文规定。
2、受益人、转得人恶意之检讨
我国《合同法》第74条第1款规定表明其对受益人恶意系采认识主义, 其认识内容为明知该情形。对于法律规定的“该情形”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我国学者有分歧, 一部分学者认为“该情形”仅指债务人低价行为;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该情形”不仅指低价, 而且包括有害于债权人债权。
我认为我国学者的第二种观点较第一种观点更为合理, 但也存在问题。正如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批评第一种观点的学者时所说:法律要求债权人举证证明受益人在收益时明知该受益行为损害了具体哪个债权人哪部分债权的要求过高, 会造成债权人在实务上无法行使撤销权保护自己的债权后果, 但得出仅要求债权人证明受益人明知低价行为即完成了对受益人恶意的举证任务结论 (第一种观点) 也过于草率, 也有违对《合同法》第74条“该情形”的文义解释和整体解释。我认为应以受益人和转得人知低价为债权人撤销权的形式要件, 以受益人和转得人知有害于债权人债权为实质要件。即当债权人完成对受益人、转得人明知低价的举证责任后, 法律就推定受益人、转得人明知该低价行为有害于债权人。
总之, 撤销权的主客观要件还需要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 才能更好的起到保护债权人债权的目的。
摘要:撤销权制度中关于撤销权行使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判断是撤销权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国理论界对此问题的讨论众说纷纭, 我认为关于行使撤销权的主客观要件的判断应采用形式标准和实质标准相结合的办法始能起到最佳效果。
3D电视的分级结构和主客观测评 篇8
2012年元旦,我国第一个3D电视试验频道开播,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实际上,3D电视技术并非一夜兴起,多年来国内外众多机构一直在该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
1 3D电视的分级及模式[1]
1.1 3D电视技术分级结构
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出现了若干种技术各异的3D电视,而近几年来以配用时分快门眼镜和偏振光眼镜的平板电视掀起了新一轮3D电视的热潮。纵观采用红蓝、红绿滤色、优化光谱过滤、棱镜分光、光栅分光、快门分光、偏振分光等表征不一的技术,实际上都是通过色分(频分)、时分、空分来实现左右路信息分别对左右眼的传递。若以这些技术的原理,或是出现的早晚来划分3D电视的代(generation)和级(level),可能会陷入逻辑上的混乱,以及厚此薄彼的不公正比较。
国际电联(ITU)在经过多次讨论以后,决定在定义3D电视的分级结构时,跳出3D技术本身,而从其应用环境来考察。参照ITU的技术思路,本文也尝试着提出一种3D电视的应用环境模型,如图1所示,主要包含3D电视技术、系统和设备、电视业务和观看体验等要素。该模型中,电视业务的发展催生了3D电视技术,伴随着3D电视技术的发展应用,相关的系统和设备也在不断的开发中,观看体验也不断提高。于是我们便可以从与现有系统/设备和电视业务兼容的角度来划分3D电视的级,而从观看体验的角度来划分3D电视的代。
按照ITU-R BT.2160-1,3D电视的分级结构划分见表1。
基于目前的技术现状,我们认为表1中的级1~级4还主要是针对第一代3D电视来说的,而对第二代、第三代,其具体级别当前ITU-R BT.2160并没给出。
1.2 世代类(Generation profile)
在表1中,ITU将3D电视系统分成三个世代类:第一代为平面立体类,第二代为多视点类,第三代为物体波类。我们可以想象未来3D电视技术的演变将是:从佩戴眼镜观看单一视点的3D电视,发展到观看者移动时可看到不同视点的3D电视,最终演变成与我们日常观看现实世界效果一样的3D电视(自然视觉)。
1.第一代:平面立体类
此类3D电视指用两路摄像单元模拟人的双眼拍摄两路图像,或计算机生成的两路图像,经过制作、播出、传输,最后显示在时分、偏振或色分等方式显示的电视屏幕上,观看者可通过与电视机配套的眼镜让左右眼分别观看到左右摄像单元拍摄的图像,从而在大脑中形成立体效果的电视[5]。当然,也可能是裸眼式或戴头盔式显示和观看。但无论何种方式,画面内容(如:物体遮挡关系)不会因观众的观看位置的不同而改变。
2.第二代:多视点类
此类3D电视采集和传输的多视点画面信息,能够提供多个视差,因此观看者改变观看角度时画面上物体间的遮挡关系会随之改变,形象的说,就是观看者换个观看角度就能看到原来在物体后面的场景。通常,此类系统采用的显示技术为不戴眼镜的自动立体显示技术,观看感觉较第一代更真实。
3.第三代:物体波类
此类3D电视基于物体波的采集和传输,其中一种实现方式就是全息技术,其目标是模拟出与实际场景相同的光场。因此,观看时不需戴眼镜,且可以自由选择观看位置。光场还能提供焦点指示信息,帮助人眼调整晶状体,使聚焦距离与会聚距离相同。相比前两代系统,此类系统没有聚焦与会聚的矛盾,因此观看感受更为自然。现在看来,此类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1.3 兼容级(Compatibility level)
表1中的兼容级反映出3D电视各种信号格式对现有系统、设备和业务的兼容程度。
1.第1级
第1级系统不需要观看者购买新设备,只需在普通高清电视机顶盒和显示器的基础上添加一副眼镜即可。此级称为常规高清显示兼容(CDC,Conventional HD Display Compatible)。
2.第2级
第2级系统需要新的显示设备,但不需要更换机顶盒等接收设备。对机顶盒来说,该级3D电视信号与单路普通高清信号一样,可以正常解码输出到显示器,显示器再将信号分成左右眼图像进行显示。此级称为常规帧兼容(CFC,Conventional HD Frame Compatible)。
3.第3级和第4级
第3级和第4级系统需要新的机顶盒及显示设备,这两个级的3D电视传输的左眼和右眼图像信号频谱信息均与普通高清电视信号相同。级3是级2的扩展,并兼容级2信号,因此称级3为“帧兼容”兼容(FCC,Frame-CompatibleCompatible)。级4兼容传统2D电视业务,因此称该级为常规高清业务兼容(CSC,Conventional HD Service Compatible)。
1a:Multiview Video Coding,简称MVC,是一种能利用不同视点图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去冗余的压缩编码算法。该世代中的MVC主要是通过2D图像和二维深度矩阵来形成左右眼图像。1b:该世代中的MVC主要是通过2D图像和多路图像中的深度、遮挡、透明度等信息来形成多视点的图像。2:Scalable Video Coding,简称SVC,是一种能根据不同的接收解码需求进行分层压缩编码的算法。
1.4 3D电视模式
1.第一代/第1级
第一代/第1级的3D电视兼容传统的高清电视机顶盒和显示设备,信号传输基于波分复用和左右眼信号融合,通常采用的是互补色分离技术。
该模式的3D电视具有对传统电视基础设施全兼容的优点,包括:播出系统、传输系统、接收显示设备等。只需增加成本极低的滤色眼镜(大多数使用纸质框架),即可进行体验式观看。但由于电视的发展已走过了彩色模拟电视、数字标清电视,进入到今日的数字高清时代,观众已不太能够容忍色彩损伤严重、画面质量较差的图像。因此基于互补色滤光的3D电视已难以成为主流。
2. 第一代/第2级
第一代/第2级的3D电视兼容传统的高清机顶盒,信号传输基于左右眼信号的下采样及合并,通常采用左右拼接(Side-by-Side)、上下拼接(Over-and-Under)和行列交织(line/column interleave)等方式。
该模式的3D电视对现有播出系统改造不大,对传输系统、接收设备全兼容,但需要显示设备能实现左右眼图像的分别呈现。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推广,具备3D显示功能的电视机和3D眼镜(采用时分快门或偏振片)价格相对推出初期已大幅下降,并且已有成为大屏幕平板电视标准配置的趋势。
3. 第一代/第3级
第一代/第3级的3D电视需要新的机顶盒及显示设备,兼容第一代/第2级信号,传输编码通常采用分层编码技术,如SVC。
该模式的3D电视实质上是针对第一代/第2级的图像质量优化。第一代/第2级存在清晰度降低的问题,特别是在使用左右拼接信号而又使用偏振眼镜时,单路图像的清晰度下降到原始图像的四分之一。该模式通过分层编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图像清晰度进行补偿,但需要新的编码器和机顶盒。
4.第一代/第4级
第一代/第4级的3D电视信号是由一路完整的2D图像信号及其附加信号构成的,可称为“2D+X”。X可为多种信号:最简单的就是第二路完整的2D图像信号,占用较大传输带宽;也可以是H.264 MVC编码信号,占用较小传输带宽。普通高清机顶盒可以只解码该信号中的2D图像信号进行显示。
相对于前面各模式虽可较好兼容使用原有系统和设备,但不能完全兼容电视业务(需单独占用传输通道,传统电视也无法观看其节目),该模式的3D电视具有可兼容传统电视业务的优点,即传统电视和3D电视都能收看该模式的节目,只是传统电视看见的是2D的部分,而3D电视看见的是带有3D信息的全部内容。该模式的3D电视需要对现有的传输系统、接收设备进行改造或更换,主要是编码器和机顶盒需要采用新的信源压缩方案。
5.第二代/第4级
第二代/第4级的3D电视需要新的编码器、机顶盒及显示设备,传输信号包括2D图像和多路图像中的深度、遮挡、透明度等信息,显示设备通常是多视点自动立体显示设备。新的机顶盒能够兼容第一代/第1、2和4级的信号。
2 我国3D电视试播采用的技术
2012年元旦,我国开播的3D电视试验频道采用的是高清帧兼容格式,对应上文介绍的第一代/第2级。采集和制作左右眼两路信号,以左右拼接方式将两路高清信号合成为一路高清信号,进行编码后传输到用户家中。可使用普通高清机顶盒接收,使用偏振式或快门式3D电视机及配套眼镜就可显示观看。在使用普通电视机或3D电视机未切换到3D模式的情况下,屏幕上显示的是一幅高清画面,但是这幅画面是由两幅高清图像经过水平下采样后左右拼接而成的。
本次开播的试验频道制播链路包括:3D信号采集、演播室制作、3D效果处理、后期制作、3D合成处理和播出等。
3D电视在前期拍摄会涉及到立体摄像机、立体拍摄支架、同步记录等。一般可选择采用双摄像机加立体支架方式或一体化3D摄像机方式。对于立体支架按形态,一般分为水平(并列)式、垂直(反射镜)式两种。水平式适用于主体较远时的拍摄,比如主体在7m~35m(中等距离)和35m以外(远距离)等。由于两台摄像机的轴间距很难靠近人眼间距,水平式不适用于近距离拍摄。垂直式适用于主体较近时的拍摄,比如主体在1m~7m(近距离)和7m~35m(中等距离)等。由于拍摄的左右两路图像在水平方向上是相反的,还需要进行画面调整,且支架结构较为复杂,垂直式不适用于远距离拍摄。一体化3D摄像机将两个镜头、两个摄像单元以水平并列的方式安装在一个机身内,其外观、重量、体积和操作方式与普通摄像机相似,但具有视差调整等功能,并在设计和制造时对各种误差进行了控制。可用于对拍摄质量要求不高,需要移动拍摄或需要降低拍摄成本的情况。
3D电视后期制作流程与高标清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素材采集、3D剪辑、3D效果调整、3D预览、音频/字幕/特效制作、成片输出等流程节点。3D电视节目制作涉及到双路3D信号的同步切换、双码流同步记录和双路编辑等。在3D节目图像上叠加字幕、动画时,应注意遮挡关系问题。制作过程中监看时,观看距离可为屏幕高度的3倍,与普通高清相同;应使用不小于40英寸的3D监视器,以便尽量接近用户家中的电视。
3D电视节目播出的可行方案有双路HD-SDI信号播出和左右拼接信号播出,两种方式都需要左右拼接的过程,即对同一时刻的左、右两路视频帧在水平方向进行下采样,得到半水平分辨率的左右两路视频帧,并将其水平并列拼接为一帧,其中下采样后左路视频帧位于下采样后右路视频帧的左侧,如图2所示。双路HD-SDI播出方案要求除直播信号采用单路左右拼接HD-SDI信号直接送入播出系统以外,其他节目通过录像机或者硬盘服务器同时播放左右眼两路HD-SDI信号送入3D电视信号处理设备,由该设备完成左右拼接信号处理。左右拼接信号播出方案要求所有信号均采用左右拼接信号送入播出系统进行播出,可兼容现有高清播出系统。试验频道目前采用的是左右拼接信号播出[5]。
3 3D电视图像质量
3D电视图像质量的衡量需要充分考虑不同代和级特征,下文主要针对的是第一代中左右拼接方式的3D电视系统,该类系统从采集、制作、传输到终端显示,传递的内容与普通高清电视无本质区别,但3D电视的图像质量,不仅包括左右两个单眼图像的质量,还包括左右眼图像的匹配程度、视差范围以及画面过渡等,各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图3所示。
在上述各环节中应根据广电总局科技司发布的《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第一部分:节目制作播出》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图像的视觉安全性。
3.1 采集环节的质量
在3D电视采集环节,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视差(包括:正视差、负视差)、误差(包括:几何误差、电气误差和光学误差)以及视野冲突(包括:边框效应、画面切换的空间跳跃、遮挡关系矛盾以及焦点平面与会聚平面矛盾)等。
3.2 制作环节的质量
3D电视节目的制作通常包括素材上载、3D剪辑、3D效果调整、音频/字幕/特技制作和成片输出等流程。这一环节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视频压缩编码、左右眼图像的拼接以及3D图像的视觉安全性调整。
在左右眼图像的拼接中,视频帧下采样会损失图像的一部分频谱信息,因此会降低图像质量。另外,下采样时,左右眼图像的采样方式是否相同(奇数列或偶数列),对3D电视的立体效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3.3 传输环节的质量
3D电视的传输环节中,对图像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压缩编码,不同的编码算法和编码参数设置,图像的损伤大小有所不同。其次,信道误码也会影响观看质量。
3.4 终端显示环节的质量
在3D电视广播链路中,终端显示是唯一一个与用户直接相关的环节。在该环节中,影响3D电视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有:3D显示器类型、屏幕尺寸、显示性能和3D眼镜性能。
当今市面上的主流3D显示器通常采用时分快门或偏振式技术。由于技术原理的差异,这两种技术在图像清晰度、色彩、可视角以及观看舒适度等方面存在各自的优缺点,3D电视图像质量也有一定的差异。
边框效应是因画面主体太接近显示器边框而造成的一种视野冲突,一般来说,大屏幕能减小该效应,因为当屏幕足够大时观看者会不自觉地忽视边框的存在。另外,大屏幕能够增强观看的临场感和真实感,因此,3D电视的图像质量与3D显示器的屏幕尺寸有关。
3D显示器的显示性能指显示器本身的亮度、对比度、色温、白平衡、Gamma、均匀性、运动拖尾等指标,这些指标不仅会影响左眼和右眼图像的单路图像显示质量,同时也可能影响立体效果。
时分快门式3D眼镜和偏振式3D眼镜都需要将屏幕上的左右眼画面准确送到观看者的左右眼,如果3D眼镜的分光效果不理想,会导致左右眼图像串扰。另外,3D眼镜的左右两镜片光学性能若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左右眼图像匹配不协调。对于时分快门式3D眼镜,眼镜与显示器屏幕之间如果同步有误差,也会导致3D图像质量下降。
4 3D电视主观评价方法[2]
4.1 评价要素
3D电视的主观评价要素可分为一般要素和特殊要素两部分。
一般要素指与普通2D电视评价相同的要素,包括:清晰度、色彩重现、运动表现、总体质量、锐度等。
特殊要素指3D电视特有的要素,包括:深度清晰度、深度运动、木偶效应、卡片效应等。
根据不同的考察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的评价要素,如图4所示。
4.2 评价方法
ITU-R BT.500中的主观评价方法可用来评估3D电视系统的图像质量、清晰度和深度等。在有参考图像可用的情况下,例如显示系统的比较、压缩系统的质量评估等,可以采用双刺激连续质量标度方法或者双刺激损伤标度法。如果没有参考图像,则可采用单刺激法。
4.3 观看条件
3D电视主观评价的观看条件应考虑3D显示器所特有的两个主要因素:显示器边框效应、聚焦与会聚的矛盾。
在屏幕尺寸方面应考虑摄像机参数(摄像机间距、会聚角、镜头焦距)、系统分辨率和显示器边框效应。
根据ITU-R BT.1438提供的数据表明,当人眼聚焦后,人眼可以感知到处于±0.3D(D指屈光度,1D屈光度相当于可将平行光线聚焦在1米焦距上)范围内的物体而不散焦。观看3D电视时,人眼的焦点固定在电视屏幕上,因此,为了不散焦,应使画面内容对应的屈光度保持在这个范围之内。通常电视节目中包含有深度无限远的内容(D=0),所以3D电视画面内容的深度范围在0~0.6D是比较合理的,因此,观看最佳位置对应的屈光度为0.3D,对应的观看距离为3.3m。
对于高清图像,观看距离为3倍屏幕高度时,90英寸显示器为最佳。
对于标清图像,观看距离为6倍屏幕高度时,36英寸显示器为最佳。
当显示器为120英寸,观看距离为2.2倍屏幕高度时,观看者可获得最自然的深度感受。
4.4 评价员
3D电视评价员除了应该有正常的视力外,还应该有正常的立体感。为了检查评价员的立体视觉,应采用一些特定的素材进行测试。
4.5 评价素材
3D电视评素材主要包括立体视觉测试素材和自然图像素材。
立体视觉测试素材是根据人类视觉系统特性制作的特殊素材,用于测试观看者的立体感,包括:双眼融像、粗略的立体视、精密的立体视、动态立体视、双眼视力、水平斜视、垂直斜视、不等像视和旋转隐斜等。
自然图像素材包括静止图片素材和活动图像序列两种,主要用于3D电视设备和系统的研发、评估测试和维护等。
5 3D电视客观测试
目前,国内外对3D电视的客观测试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我们的研究和测试经验,3D电视的客观测试,应在普通高清电视客观测试的基础上,增加一些3D电视特有的测试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1 3D电视图像视差测量
根据广电总局科技司发布的《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第一部分:节目制作播出》的意见,为保证3D电视节目的观看视觉安全性,大部分时间内的画面主体内容视差角应小于1度,相当于在屏幕上的左右眼成像间距小于高清电视画面水平方向的3%,所以应该对3D电视图像的视差范围进行测量,包括3D电视各环节对视差的调整情况以及最终节目成片中的视差变化范围。
5.2 3D视频通道特性测试
3D电视的视频通道包括双路HD-SDI和左右拼接两种形式,测量时信号以双路HD-SDI形式送入,经被测通道后,再以双路HD-SDI形式输出到视频分析仪进行测量,主要指标包括:输出幅度偏差、幅频特性、非线性失真、亮色时延差、矢量、闪电等。
5.3 3D图像质量客观测试
3D图像质量客观测试是采用普通高清电视的图像质量分析仪,分别对3D电视系统中编解码后的左眼和右眼单路图像质量进行测试,以衡量两路图像的压缩损伤,主要测试指标包括:PQR、DMOS和PSNR。
5.4 3D显示设备性能测试
3D显示设备性能测试用于考察显示设备的图像显示特性,主要测试指标包括:3D亮度、3D对比度、色域、左右眼亮度差、左右眼色度差、双眼串扰、可视角、3D图像清晰度、运动特性和眼镜光学特性等。
6 3D电视质量评测探索
近年来,广播电视规划院一直关注着3D电视技术的发展,在3D电视技术研究、技术测试、技术标准、技术咨询、技术研讨等方面做出努力,取得初步成果。以下为近期的一些研究测试工作。
1.南非世界杯高清立体电视转播系统解码设备测试
应广电总局科技司的要求,广播电视规划院与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于2010年5月对世界杯高清立体电视转播系统接收设备进行了连通性测试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
2.广州亚运会3D电视试验系统研究测试
应广电总局科技司的要求,广播电视规划院于2010年11月在广州市番禺电视台对广州亚运会3D电视试验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测试。
3.裸眼立体电视研究测试
2011年7月,广播电视规划院对一套裸眼立体电视系统进行了测试。根据被测裸眼立体电视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研发了一套测试信号和类型丰富的立体电视主观评价图像序列,对该裸眼立体电视系统的客观显示性能和主观图像质量进行了评估测试。测试结果也能反映被测裸眼立体电视系统的优点与不足。
4.3D电视舒适度研究测试
为了考察当前立体影片、立体显示现状,以及立体影片观看舒适度情况,广播电视规划院于2011年开展了带有调研性质的3D电视舒适度研究测试,有影片质量方面的考量,也有观看舒适度方面的考量。
研究测试的主要内容如下:
1)测试对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男女志愿者;
2)测试环境:模拟家居环境;
3)播放设备:蓝光播放机(输出接口HDMI1.4a);
4)显示设备:3D电视机(偏振、时分、色分);
5)播放影片:蓝光3D影片;
6)测试方法:评价员每次观看1部3D影片,观看时间在30分钟以上,之后评价影片的质量和观看舒适度,最后研究小组对所有评价员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由于人数、器材、时间等限制,本次测试只是初步尝试性的研究(评价员80人左右),下一步广播电视规划院还将借助医学器械开展观看3D电视后的生理反应研究测试等,进一步研究3D电视对观看者的影响。
5.中央电视台3D电视后期制作系统测试
受中央电视台的委托,广播电视规划院于2011年11月对中央电视台3D电视后期制作系统进行了测试。
6.3D电视系统编解码研究测试
近期,广播电视规划院将开展3D电视系统编解码研究测试,研究测试内容主要包括:
1)研究左右拼接3D电视系统各环节的图像质量及编码码率等参数;
2)研究双路HD SDI电视系统各环节的图像质量及编码码率等参数;
3)研究3D电视系统端到端的图像质量;
4)研究不同厂家的3D制作系统之间的编码质量差异;
5)研究不同厂家的3D编码器之间的编码质量差异等。
7 结束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3D电视已开始进入千家万户,但3D电视还有大量的相关工作需要开展,包括:3D电视系列标准的制定、3D电视设备和系统的评估、3D电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未来3D电视技术的研究等。
摘要:本文概述了当前ITU对3D电视划分的分级结构以及我国3D电视试播采用的技术,分析了影响3D电视图像质量的环节和主要因素,介绍了3D电视的主观评价,提出了客观测试的建议,最后介绍了广播电视规划院在3D电视质量评测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3D电视,帧兼容,左右拼接,图像质量,主观评价
参考文献
[1]Report ITU-R BT.2160-1(10/2010)Features of three-dimensional television video systems for broadcasting[S].2010.
[2]RECOMMENDATION ITU-R BT.1438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PICTURES[S].2000.
[3]REPORT ITU-R BT.2088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2006.
[4]Christoph Dosch,David Wood.Has 3DTV come ofage[R].2010.
[5]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第一部分:节目制作播出.2011.
主客观测试 篇9
对解说评论的句型的认识
解说评论员的解说评论虽然是观众获得信息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但这并不能说明观众就对目前的解说评论现状表示满意。如最近几年, 每逢重大比赛结束后, 就有人在报纸上对解说评论员的错误进行列举。有人曾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调查, 结果在1108人的信息反馈中, “满意的只有80人, 占7%;不满意的882人, 占80%;说不清的144人, 占13%”。 (1) 不满意的人大都认为, 解说评论员在解说评论过程中更多情况下是在重复画面。既然画面本身已经能够将比赛的有关信息反映出来, 解说评论员就没有必要在这个方面进行重复。然而体育比赛的解说评论是不是真的如这种观点所反映的那样在更多的情况下重复画面的信息呢?本文想从解说评论所传递出来的信息的主客观性上作一个比较客观的分析, 从而来揭示解说评论信息的结构。
语言作为人的基本结构, 它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在这个结构中, 它可以进行自行转换, 而且还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尽管在现实生活中, 无论是书面语, 还是口头语, 它们的句子是无穷无尽的, 但是这些句子不能脱离特定结构的窠臼, 这是因为“结构不是静态的。支配结构的规律活动着, 从而使结构不仅形成结构, 而且还起构成作用。因此, 为了避免降到消极被动的形式水平, 结构必须具备转换的程序, 借助这些程序, 不断地整理加工新的材料。因此, 语言作为人的基本结构, 能够把各种各样的基本句子转化为形形色色的新话语, 同时又把这些话语保留在它的特定结构之中”。 (2) 我们研究解说评论的句型就是要抽象出它们的特定结构, 从而对这些特定的结构进行分类, 也就是在对句子分类。由于分类时采用的标准不一样, 所得出的类别也就不一样。按照陈望道先生在《文法简论》中的说法, 句子的分类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着眼于句子的体式, 可分为:平白句和特表句;着眼于句子陈述的意趣, 也就是用意, 具体些说, 就是从写说的目的来分, 可有:直陈句、询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着眼于句子组织的格局, 可分为:简单句、包孕句、搭配句和并列句。简称为:单句、包句、搭句和并句;着眼于谓语的性质, 也就是从谓语的表现的境界来分, 句子可分为:叙述句、描记句、诠释句和评议句。” (3) 就具体的解说评论文本而言, 我们可以按照上述四个标准, 从中抽象概括出不同句子的体式, 但是由于按照前三种标准抽象概括出来的句子体式不能反映解说评论的信息, 因此本文只想按照第四个标准来对解说评论文本的句型进行分析。
叙述句、描记句、诠释句和评议句在具体解说评论中的构成情况
在具体分析叙述句、描记句、诠释句和评议句在具体解说评论中的构成情况之前, 首先有必要对什么是叙述句、描记句、诠释句和评议句作一下交代, 这样有助于我们的分析。
按照陈望道先生的观点, 叙述句主要是用来陈述事物的活动变化过程。通常由动词充当这种句子的谓语。有时有些形容词也可以作这种叙述句的谓语。描记句主要是用来陈述事物的形状境界, 这种句子的谓语, 大都是形容词。有时, 谓语是动词的也可以对主语起描记的作用。诠释句主要是用来陈述对于事物的认识和解释。这种句子的谓语以“是”为常见。此外, 还有“像”、“为”、“乃”、“系”等。评议句主要是用来陈述对于事物的评议和拟议。这种句子的谓语是衡词, 它“指标示事理的趋势, 如‘应该’、‘应当’、‘能够’、‘可以’、‘敢’、‘会’、‘肯’”。 (4) 有时衡词谓语再带上动词和形容词补语。有时形容词也可以作评议句的谓语。接下来, 我们就从谓语性质的角度对体育解说评论员的解说评论的句式作具体的分析。
在上面的图表中, 尽管样本一和样本二每一种句式所占的比重不同, 甚至相差很大, 如样本一和样本二中的“叙述句”的比重, 但这并不能否认解说评论的这四种句式在分布上有规律。综合样本一、样本二及样本一、二的综合表, 我们会发现这四种句式在解说评论中呈现出有规律的分布, 即叙述句所占的比重最大, 其次是诠释句, 再次是评议句, 最后是描记句。
各种句型所反映的信息特点
(一) 叙述句在反映信息方面的特点。在解说评论中, 叙述句所反映的信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与比赛的画面有关, 一类与比赛画面无关。例如:
(1) 大家看, 到反手。把球拉起来。
(2) 他压了马琳一板, 然后他紧接着侧身。
(3) 现在我们继续介绍比赛情况。
(4) 孔令辉呢, 只打一场。
(5) 9号崔西全面对2号张恩华。
(6) 11号李东国的头球, 砸向地面。
(7) 第一场迎战韩国队。
(8) 但是我现在玩儿心理、玩儿经验。
在上述的8个例子中, “大家看, 到反手。把球拉起来”、“他压了马琳一板, 然后他紧接着侧身”、“9号崔西全面对2号张恩华”和“11号李东国的头球, 砸向地面”这四个例子, 都是对电视画面的直接解说, 解说评论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对比赛画面所传递出来的信息的一种重复。而“现在我们继续介绍比赛情况”、“孔令辉呢, 只打一场”、“第一场迎战韩国队”和“但是我现在玩儿心理、玩儿经验”这四个句子就与电视画面没有直接的关系, 它们并不是对比赛画面的解说, 从信息的新旧来看, 它们属于新的信息, 并非是对比赛画面所传递出来的信息的重复。当然, 与比赛画面无关, 并不等于与比赛无关, 它们依然围绕着体育比赛来展开, 没有游离到比赛之外, 观众通过它们可以获得比赛画面所无法传递出来的信息。从信息是否为主观看, 例8为主观性信息。
根据统计, 一类信息, 也就是与比赛画面有关的叙述句占所有叙述的比例为:样本一为52%, 样本二为51.72%, 两个样本平均约为52%。这样, 解说评论所传递出的与比赛画面无直接关系的叙述句, 在样本一中的比例为48%, 样本二中也约为48%, 二者的平均值也是48%。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解说评论员的解说评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复着比赛画面自身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因此, 从信息的角度看, 解说评论员所传递的这部分重复的信息是多余的。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 即便有的信息是重复的, 但是因为解说评论员带有感情的解说评论可以调动感染受众的情绪, 所以也就有它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全面分析, 不能只执一隅。
(二) 诠释句在反映信息方面的特点。与叙述句不同, 诠释句所反映的信息是对与比赛相关事物的认识和解释。这些内容都是新的信息, 是电视画面所无法表现的。此时, 解说评论员的解说评论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与电视画面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不是对立的关系, 而是互补的关系。通过这些信息, 有助于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同比赛相关的一些情况。例如:
(1) 这是双方的第一场比赛。
(2) 今天在这场比赛之前呢, 女子比赛的半决赛就是中国和韩国。
(3) 这个字幕的左侧这个圆形的图案呢是本次亚洲杯赛的吉祥物。
(4) 韩国队的20号是拖后中卫洪明甫。
“这是双方的第一场比赛”和“韩国队的20号是拖后中卫洪明甫”是对比赛画面的认识和解释, 是对比赛画面上呈现出的事物或人等情况的内在的一些特点的深入挖掘。“双方的比赛”和“韩国队的20号”这些信息, 观众通过画面可以获得, 属于旧的信息。“第一场比赛”和“拖后中卫洪明甫”是新的信息。这些新的信息是电视画面所无法传达出来的。观众只能通过评论员的解说评论来获得。当然, 这些所谓的“新信息”是相对而言的。假如, 观众从比赛的一开始就在观看比赛, 或是对韩国队20号的个人情况相当了解, 这些信息也就算不上什么新信息了。但是比赛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随时会有新的观众加入到观看比赛的行列中来, 如果解说评论员不对这些信息作交代, 那么, 新加入的观众就无法获得上述信息。因此说, 这些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是新的。至于“拖后中卫洪明甫”这一信息, 更是一般的观众所不了解的。况且, 场上队员的位置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教练根据对手的情况和队伍自身的情况会经常作出调整, 再有某个号码的球衣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由不同的人穿, 所以这些信息也有必要作出交代。
(三) 评议句在反映信息方面的特点。作为对事物作出评论和拟议的一种句式, 评议句主要是解说评论员对比赛的相关情况发表评论、提出见解的。如果说叙述句和诠释句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信息比较客观的话, 那么评议句所表现出来的信息是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同诠释句和叙述句表现出来的内容的关系一样, 评议句和叙述句表现出来的信息也不是对立的关系, 它们之间也是互补的, 尽管一个是客观, 一个是主观。当然, 评议句和诠释句表现出来的信息的关系也是互补的。
(1) 这样使对方不敢轻易地动。
(2) 那么这时候呢我觉得中场的队员呢应该更多地跑动啊, 拉出位置来。
(3) 中国队现在呢后场控制球哇, 还是想力图通过在中场组织些配合呀, 能够跑上去打, 而避免那种就是哦带有盲目性很强的那种大脚的长传。
(4) 如果能分到左路就很好。
这些例句中的“不敢轻易地动”、“应该更多地跑动啊”、“能够跑上去打”和“能分到左路就很好”反映出来的内容都是解说评论员个人的主观见解。由于是个人的主观见解, 对比赛相关情况的评议和拟议往往因解说评论员的不同而不同, 但因这些评论拟议是出自懂得比赛的人之口 (往往由特约评论员承担这项任务) , 因此他们的评论拟议对于观众形成对比赛情况的看法是有帮助的。当然, 这些评论和拟议也不是无中生有的, 它们的形成要以比赛的客观情况为基础, 不是毫无根据地瞎评乱议。从是否是新旧信息这个角度看, 评论拟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是新的信息。作为无生命、无感情的电视机, 它无法肩负此项职责。因此这一部分在解说评论中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至于描记句, 虽然它是对比赛相关情况的形状境界的一种客观描述, 但是谓语形容词大都带有人的感情色彩, 所以从信息的性质上看它主要应该属于主观的。鉴于它在解说评论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所以这里就不再对它作阐述了。
这四种句型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虽然不同, 但我们可以把它们进行分类。从信息是否具有主客观性这个角度来分, 这四种句式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分为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前者如评议句、描记句以及一部分叙述句所传达出来的信息, 后者如部分叙述句及诠释句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这样一来, 主观句在解说评论中所占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
电视体育比赛的解说评论, 由于画面因素的存在, 解说评论员在解说评论过程中, 一定要考虑好如何跟画面配合这个问题。对于那些能够通过画面传递出来的且不需要重复的信息, 在解说评论时就不要再重复, 解说评论的重点要放在那些对受众能够起帮助作用的信息上。这些信息除了评论的信息外, 还包括一些须对画面进行解释的信息。
注释
1 岑传理:《论体育节目主持人意识》, 见《金话筒的诉说——电视体育节目的解说与主持》,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 第44页。
2[2]特伦斯·霍克斯[英]著, 瞿铁鹏译:《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7月第1版, 第7页。
3[3]陈望道:《文法简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年12月第2版, 第94~103页。
【主客观测试】推荐阅读:
主客观视角07-17
主客观题09-24
主客观结合方法08-12
加拿大留学:大学选择主客观参考因素分析08-22
价值主客体08-15
翻译主客体09-04
2024考研政治思修主客观题七大考点07-28
教学主客体研究09-27
主客体关系下医患矛盾研究06-16
客观事实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