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技术

2024-08-02

财务技术(共12篇)

财务技术 篇1

企业财务战略是在一定时期内, 根据企业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战略, 对财务活动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道路, 从总体上做出的一种客观而科学的概括和描述, 是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战略的选择, 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 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与效率。通常财务成长的幅度难以超越技术增长的限制, 企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决定因素。在融入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领域的过程中, 企业只有充分关注市场环境中的商业机会并及时做出反映, 力争实现技术的超前发展, 才能具有竞争优势。技术杠杆 (Technology Leverage) 是资源杠杆和能力杠杆概念的延伸, 是企业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核心技术培养目标设定, 通过主动选择的不同产品、技术或市场驱动技术升级和能力扩张的过程。有效利用技术杠杆可以加速企业的发展壮大, 使企业的财务业绩上升到新的高度。根据企业技术发展环境的变化, 依靠财务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和判断制定的财务战略, 是对企业技术发展的支持, 更是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持。

一、技术杠杆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技术应用谱TAS图 (见图1) , 所表达的是一项技术在应用以后, 随时间推移, 从独家研制而成为新奇产品, 在走上特色化以后至最后商品化的必由之路, 在这一过程中, 产品带来的毛利收益率不可避免地会不断下降。

一种技术的应用逐步从独创、新奇、特色等阶段迈入商品化阶段, 在此过程中, 图1中毛利变化的趋势显示出企业增值滑坡的轨迹。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 从产品的独家研制期发展到商品化阶段, 在技术应用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成本相对不变, 市场独占性将逐步丧失, 市场的饱和程度越来越高, 企业毛利逐步下降。

这一指标代表着企业营运收入扣除资本成本和税金后的总收益率, 它决定了企业将有多少现金投入再生产。要从自身经营中获得进一步投资的资金, 就必须有较高的营业毛利率。对于一家处于增长阶段的技术型企业而言, 低水平的营业毛利率将严重威胁其生存。毛利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营业毛利率, 但是毛利率较高的企业未必营业毛利率就较高。由于销售人员疏于指导和管理、市场营销缺乏力量、销售成本过高、研发费用太大, 管理机构庞大等问题都会影响营业毛利率的实现。

当某种产品的毛利率越来越低时, 企业就必须在技术上开发出更加新颖、价值更高的产品。这些新技术在图1上所反映的毛利率较高, 它将有助于整个企业经营业绩的上升。对于高水平毛利率的追求有利于企业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即着眼于高价值的新产品, 放弃低价值的旧产品。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 只要降低费用、日常开支和行政费用, 毛利率下降的损失能得到补偿。但这种短期行为是不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 衡量这一价值标准的指标是企业的营业毛利率。技术杠杆战略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创新的战略工具, 其实质是要形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即借助外力形成自身的能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在商品化阶段日益逼近的情况下, 惟有把握技术创新、利用技术杠杆实现再创新, 才能使企业实现突破, 财务业绩得到提升, 进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企业在把握核心技术的同时, 应尽量避免生产产量虽高, 利润却很低的商品。应尽量通过利用短期资产, 使企业的产品恢复到图1中高利润、高价值的区域。

二、发挥技术杠杆作用, 合理选择财务战略

技术体现了企业的效率, 企业财务战略围绕核心技术指导企业财务活动的行动、方向和原则,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 (决策、计划和控制) , 指导投资、筹资和股利分配活动的开展, 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控制, 这样才能使决策者对企业经营的决策、计划得到相应的落实。

(一) 技术研发期———稳健型财务战略

利用技术杠杆的首要问题就是进行技术研发, 为此, 企业需要募集大量资金, 但企业的现金流量却是不确定的。在技术研发期, 有些企业对于债务的依赖性很强, 在举债的同时使负债率不断攀升, 企业可能因为资金链的暂时断裂而导致财务危机。这一时期, 实施稳健型的财务战略是较合理的。稳健型财务战略是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为了防止过重的利息负担, 这一时期的企业对利用负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扩张应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尽可能将优化现有资源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使用效率及效益作为首要任务, 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另外应重视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系数、现金比率等财务指标, 注意资金占用期与偿付期的匹配, 在保证偿付的情况下, 尽量将资金占用期延长。稳健型财务战略的目标不一定要扩大规模, 而重在提高利润率和降低风险, 其财务特征为“中负债、中收益、中分配”。通过这一财务战略的实施, 既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同时通过合理的资金规划, 使强化集约经营与技术创新的行为取向更加合理。

(二) 技术成熟期———扩张型财务战略

在技术成熟期, 企业一般已经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技术杠杆作用能够有效发挥。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 采取扩张型的财务战略是较合理的。因为规模扩张所需的资金量较大, 企业往往需要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 同时还要进行外部债务融资。大量筹措外部资金, 是为了弥补内部积累相对于企业扩张需要的不足;更多地利用负债而不是股权融资, 是因为债务融资在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 还能防止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被稀释。但更多地利用负债, 势必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所以企业应根据一定资产数额, 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和制定负债财务计划, 做到长短期负债的合理搭配。同时, 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 尤其注意控制短期偿债风险, 重点关注流动比率、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等财务指标。另外, 股利政策一般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现金股利政策, 如为配合股权的扩张也可以考虑实施非现金股利政策。扩张型财务战略一般会表现出“高负债、高收益、高分配”的特征。通过这一财务战略的实施, 在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适度降低风险的同时, 使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在稳定投资者信心的同时, 有利于确立较好的社会信誉, 为技术进步创造条件。

(三) 技术危机期———防御型财务战略

技术研发存在一定的风险, 由于技术条件不成熟、设计方案不合理、资金状况欠佳等原因, 可能会出现研发失败的情况。在技术危机期, 企业应将工作目标调整为, 预防出现财务危机、保住现有利润增长点、开拓思路谋求生存及新的发展, 实施防御型财务战略。由于这类企业前期曾经遭遇挫折, 也很可能曾经实施过扩张的财务战略, 因而已有的负债包袱较重、当前经营上所面临的困难较大, 所以应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作为首要任务, 通过采取削减分部和精简机构等措施, 盘活存量资产, 节约成本支出, 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 用于企业的主导盈利业务, 以增强企业主导业务的市场竞争力。股利政策一般采用低现金股利政策。“低负债、低收益、低分配”是实施这种财务战略的企业的基本财务特征。通过合理的战略调整, 可以使企业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 积聚实力、实现新的发展。

三、结语

财务战略以促使企业资金长期均衡有效地流转和配置为衡量标准。在我国, 很有必要强调“技术”的重要性, 在迈向国际市场的今天, 树立这一经营思想更为重要。技术杠杆的应用以及财务活动方向和原则的把握, 是决定企业取得良好业绩的关键因素。企业围绕这一中心制定财务战略, 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有计划发展, 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解决内部发展问题;生产出与众不同的产品赢得客户、占领市场;创造高额的利润, 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雄胜主编.高级财务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8) .

[2]黄国良, 陈建华.企业总体财务战略.企业管理, 2002 (7) .

[3]孔欣欣.技术杠杆: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工具.企业技术进步.2006 (3) .

[4]黄国良, 潘华, 钟晓东.基于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的财务战略研究.当代财经, 2004 (5) .

[5]王毅, 陈劲, 许庆瑞.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管理科学学报, 2000 (3) .

[6]国资委网站:www.sasac.gov.cn.

财务技术 篇2

本人于2004年7月毕业与**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后到珠**公司工作,同时被派往**兼职工作,参与**的筹建工作,于2006年11月正式调入大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财务部,任会计主管任职务,2012年1月任会计主任职务。

本人取得会计师资格以来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如下:

一、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有限公司(简称“**公司”)是由**有限责任公司和**有限公司全资附属子公司**于2005年9月15日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投资总额为59.8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14.95亿元人民币。

**公司经营范围:兴建及经营**一期3、4号两台60万千瓦级国产燃煤发电机组设备及其附属设施、设备(含**发电厂一期1至4号机组的脱硫等环保设施),生产和销售电力相关副产品,并进行相关的经营业务。公司经营期限为三十年。

**发电厂一期3、4号机组分别于2007年2月10日、17日投入商业运行。

本人2011-2015年在**公司工作期间,主要负责财务部制度建设、部门组织建设、预算管理、经营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竣工决算、产权管理、年度决算、年度审计、组织会计核算等工作。

二、专业技术业绩情况

自2011年5月取得会计师资格以来完成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如下: / 5

(一)全面负责财务部的团队组织及制度建设工作。

公司开展绩效考核体系建设时,负责编制财务部绩效考核内容,同时制定了财务部内部绩效考核制度,细化岗位设置,制度化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提出工作完成质量认定标准,月度根据制度实施绩效考核分配。根据实际情况调配各岗位工作、组织后续学习教育,实现财务人员轮岗制,培养全面发展的财务人员。

组织财务人员修编财务管理标准。根据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要求,每年组织部门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辨识工作,根据最新的法规、粤电集团公司的管理标准及现行工作流程,修编财务部的管理标准。使公司的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完善了公司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内部控制,提升工作效率。本人编写及审核的财务制度包括:资金支付联签审批制度、财务管理标准、全面预算管理标准、货币资金管理标准、物资稽核管理标准、燃料稽核管理标准、固定资产管理标准、保险管理标准、税务管理标准、成本费用管理标准。

(二)任会计主管期间负责财务总账管理,组织日常会计核算,审核会计凭证、纳税申报表,编制年度决算报表决算,组织配合年度各项审计工作。2011年主办的财务决算工作获得粤电集团公司财务决算工作二等奖。

(三)全面负责预算管理工作,通过成本分析及滚动预预算,为公司各项经营活动提供财务支持。

为更好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拟文设立“全面预算工作小组”,组织各部门参与到预算工作中,编制年度预算,上报**集团公司。经上级公司批复预算后,分解预算费用至责任部门,严格执行。按月进行预算进度及差异分析,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及时反馈情况至/ 5

费用责任部门。在及时跟踪及管控下,经营业绩考核的可控费用指标评价得分皆为优秀。

除预算月度分析外,还开展预算滚动预测及中期预算工作,实时关注经营指标的偏差对财务状况及现金流的影响,对财务指标比较分析和预测,为公司参与直购电、竟购电、碳排放交易等市场竞价业务提供财务支持。

同时负责全面对标工作,分析公司业务及管理现状,收集整理指标数据并进行分析,确定关键对标指标,选取业内标杆企业;每月对指标情况进行分析,年度总结。

(四)负责资金管理,保证经营现金流稳定,控制财务成本,提高资金效益。

在编制预算的同时,编制融资计划,根据经营及资本性项目进展情况,规划融资及偿还贷款进度。**公司投产前,项目融资额为38.1亿元,贷款每年偿还。从2013年起,在货币环境宽松情况下,通过利用贷款利率差,提前偿还固定资产借款,减少利息支出约4200万元,节约了财务成本。

自2013年起,公司为实现发电机组“趋零排放”的环保标准,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工程,造价约5亿元。环保升级改造项目扎堆开工,使公司运营资金显得“捉襟见肘”。通过与银行协商谈判,争取到利率优惠的贷款条件,签订了总额合计为2.84亿元的《固定资产借款合同》,为公司环保升级改造工程提供资金来源。

(五)起草董事会决议及合同,安排中介机构审计,解决股东向**公司前期提供款项的资金成本问题。

**公司成立前,由于项目建设需要,股东双方代垫15.62亿元的/ 5

项目款,公司成立后,随即安排向股东偿还了代垫款,但由于外汇管制及其他原因,代垫款的资金成本问题一直未能解决。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公司与股东双方签订了《关于为**发电厂3、4号机组项目工程建设提供款项的资金成本协议书》,确认了8726.18万元的资金成本,彻底解决了3、4号机组前期费的问题,为**发电厂3、4号机组的竣工决算工作扫清了障碍,也消除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六)参与编制3、4号机组竣工决算报告,组织竣工后全面实物盘点工作。

编制报告期间核实基建合同的结算情况,工程物资的出入库记录,核对待摊基建支出费用,配合竣工决算审计人员,完成决算审核报告。通过科学严谨的核对工作,完成了实际造价为49.53亿元的3、4号发电机组竣工决算报告,并将固定资产卡片录入管理系统,为固定资产后续的规范管理奠定基础。

项目竣工决算完成后,制成固定资产卡片4177张。为做好资产实物管理,组织公司各部门进行资产全面盘点,资产落实责任部门,分专业管理。对于基建遗留问题,积极沟通协调,最终多方协商后予以解决,正式完成项目竣工决算工作。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类目多,品种繁杂,核实及关联账面与资产实物的工作是一项庞大且繁琐的工作。完成资产实物盘点并落实管理责任不仅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且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打下坚实基础,为后续资产的技改资本化支出、报废评估等工作提供便利信息。

三、总结

本人自2004年参加工作开始,便能够在工作中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勤于思考,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5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在担任公司财务部会计主任后,自觉岗位智能发生转变,会计主任的智能不仅要确保公司的会计核算合法、合规,确保资金、资产安全,并且要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公司的决策服务,同时要抓好业务学习和队伍建设,完善财务人员岗位业务分工,理顺财务工作流程;开展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包括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定期内部业务交流、外出学习培训交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组建具有合作精神、具有创新思维、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具有职业操守、富有朝气的财务团队。

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为集团和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报告人:刘莹

财务技术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电算化

步入信息化时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迅速普及,尤其是在行政管理及财务管理方面表现的十分重要。现代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的产生给先前普通财务管理技术带来了一次根本性的变革。科学化、精确化、高效率等名词开始进入财务管理范围;高要求、综合发展、全能型等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管理人员的新要求。

1.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简介

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是一种面向价值信息和基于会计管理活动的系统,其是在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环境下采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及传送,完成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和辅助决策任务的系统。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采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财务管理系统,通常称为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或电算化财务管理系统即电算化会计,在现代会计人员培训考核中,电算化会计已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对财务人员在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上提出了较高要求。

2.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作用

了解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作用,有助于阐明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的现实意义。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加快信息传递,提高企业决策效率

信息化社会,信息的价值体现在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两个方面,信息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够透明、不对称的现象。相关下属部门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经常会有公司会计审核不准或偏差等现象发生;有时还会出现企业报表信息披露不真实的现象发生;同时在传递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以上现象的产生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性,以至于造成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企业提供即时高效的财务管理平台。计算机系统首先能够保证财务系统的准确性,在相应的程序下,记账错误将导致财务管理系统无法进入下一步;同时计算机系统也能保持财务信息的透明性,并且它能够按照账户的等级向用户展示不同程度的财务信息,在保证信息透明的前提下不会造成财务信息的泄露;第三,该系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高效传输,不管是一个公司的不同部门之间还是分隔千里的子母公司,都能够通过计算机加密传输技术高效安全准确的传递财务信息。

2.2规范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

大型企业中往往会存在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之间矛盾问题。这就造成了企业资金零乱,管理失控或者低效率的现象。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統将资金账户进行数字化操作,并设置各级账户的权限范围,管理者或者是用户只需要通过账户登录,掌握自己的财务管理权限,而不需要进行杂乱的资金分配等。

2.3提高企业财务监管力度,明确资金的流向

现代规范化的企业早就在公司成立之初建立起了规范化的财务管理条例,但随着企业的运行、内部监管不利,或者监管失当等现象频频产生,有时候一笔资金使用无法得知其主要使用流向。现代化的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将资金管理过程数字模拟化,对资金的流向实施全程监控,操作人员只需保持数据的即时录入和更新,用户根据自己的不同权限可以随时掌握自己权利范围内可知的所有资金的流动和使用情况。

3.规范高效地使用计算财务管理技术的对策

在掌握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现实意义后,有必要对财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提出新的要求,只有满足环境配套要求,操作人员高素质要求,风险防控要求后,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特有的现代化管理优势。

3.1加快企业办公现代化进程

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能否在企业管理部门高效运行取决于企业本身这一先决环境,只有加快企业办公自动化的进程,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平台环境,企业才有能力引进这一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现代财务管理上。通过办公自动化的建立,企业的运作逐渐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进而为计算机财务管理提供有效的配套服务措施和软件基础。

3.2提升企业办公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引进后,需要高素质人才进行操作管理,来保证财务系统高效准确的运行。企业可以通过内部人员培训、外部人才招揽等方式为企业团队进行能力提升或者人员从组。在企业人员能力提升过程中,企业应当注重对人员现代化管理系统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财务人员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培养,对于财务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3.3注重系统运行的风险防范

企业除了日常经营的风险防范以外,在引入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后必须注意新的风险产生。电脑黑客攻击、网络病毒、信息泄露等问题日益成为困扰现代化公司的主要问题。在使用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的同时,企业除了防范过去的财务风险,进行必要的财务监督外,还需要对网络运行环境进行实时监控,经常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和漏洞修复,来保证计算机运行环境的安全。同时也要加强对于财务人员信息使用的监管,由于财务信息的数字化,现代财务数据的流失只需简单的一封邮件或者一个记忆盘就可以办到,因此加强员工使用数据的监管也是安全防护的重要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造就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数字化,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的使用,加快了企业信息的传递,提升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加强了企业的资金监管,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加深了企业财务监管的范围,明确了资金的流向。以上作用为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效率化、精准化提供了可能性。在使用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时,企业首先能采用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为财务管理提供配套设施,同时注意人员的培训,以及风险防控,来保证这一系统的正常运转,为企业带来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殷晓慧.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9).

[2]钱秦之.计算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

[3]王东.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9).

[4]陈志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

[5]于杰.试谈计算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0(08).

[6]霍润红,张皎英,刘煜.谈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J].山西气象,2000(01).

作者简介

财务技术 篇4

(一) 时效性

现有财务会计报告一般是会计人员在月末、年末才编制的, 所选择的数据是历史的成本, 只是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事后的静态统计、分析, 只能在假设的会计周期后对生产、销售、成本等营销资料进行整理, 提供的信息滞后。而网络财务报告所取得的数据来源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能够便捷、迅速地产生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指标分析, 极大地提高财务决策的时效性, 通过动态的财务报告, 业务部门能随时随地掌握单位的库存结构、销售情况, 准时获取财务信息, 及时作出经营决策, 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使财务和业务的关系得到更好协同。另外, 网络消除了物理距离和时差概念, 高效快速地收集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 能够实现业务协同、动态管理、及时控制、科学预测, 使企业实现决策科学化、业务智能化, 充分利用信息, 提高投资回报率, 保障企业在有序的智能化状态下高速发展。

(二) 披露信息范围

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一般以纸张作为信息载体, 由于其固有的限制只能按一定的格式对货币化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关系进行披露, 而对于一些非财务信息、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以及一些潜力巨大的企业巨额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不能得到反映, 不利于阅读者了解企业全面信息, 进行适当的管理决策和投资决策。网络财务报告的出现突破了财务报告只提供货币化信息的局限, 同时也打破了财务报告与其他企业经营报告之间的界限, 使它们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对于与信息使用者相关的非财务信息、管理当局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预测信息、前瞻性信息、管理会计信息等, 可进行比传统财务报告更详细的披露。对现行财务报告不能反映的一些“表外项目”也能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披露, 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三) 披露方式

现行的财务报告呈报模式一般是以纸质为主, 纸质的财务报告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不相适应。目前企业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 所有的信息交流都借助于网络平台, 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而纸质财务报告没有分享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果。网络财务报告以网络技术为基础, 借助大容量的信息数据库, 利用互联网公开披露企业各项经营成果与财务信息, 帮助阅读者及时获得财务信息, 进行事中动态决策, 网络财务报告储存于服务器的硬盘, 信息容量不受限;网络财务报告具有共享性, 同一数据只存储一次, 就可被不同的使用者以不同方式引用;“信息链接”技术使相同的信息只需在一个报告中详细说明, 其他报告只标识链接就可以让读者查到信息, 减少了信息冗余。

二、网络财务报告的编报要求

(一) 加强会计报表表外信息披露

衍生金融工具、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因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定义与确认的标准, 不具有实物形态, 一直被视为“表外项目”没有得到重视, 但事实上, 信息使用者迫切需要获得企业相关信息以防风险, 因此, 网络财务报告应利用自身优势加强披露表外信息。注重知识资本、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软资产信息的披露, 加强对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 把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 充分披露它的价值变动、报酬与风险的转移、潜在风险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处理方法及其变更的及时披露;加强对企业未来价值预测信息的披露, 在保留有用历史信息的同时, 要披露企业未来价值趋势, 如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材料成本升降、新产品开发、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预测数据等。

(二) 拓展非财务信息披露

非财务信息主要是指与公司财务状况无直接关联, 但与公司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大都不能量化描述, 因此着重于定性分析, 其揭示内容和方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具体包括: (1) 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董事、管理人员、主要股东以及关联方之间的交易, 管理当局用以管理企业的高层次的经营数据和业绩指标。 (2) 背景信息。主要披露公司简介、产品与服务情况、市场动态、关联企业交易状况、公司经营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公司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公司的影响等。 (3) 前瞻性信息。主要提供公司发展前景规划、公司管理决策部门的经营计划与投资计划、公司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效益的预测、公司将面临的机会与风险信息。 (4) 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包括公司对员工的责任信息、公司对所在区域的责任信息和对生态环境维护的责任信息。重要的企业会议也可以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在网上实时播放,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透明度。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有利于网络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企业前景作出正确的判断, 给需求者决策提供有用的帮助。

(三) 完善会计报表附注内容

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 对未来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在财务报表附注中, 应注意披露各种表外融资方式的特征和风险,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则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之中, 披露企业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 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另外, 可以适当披露采用“区间”或“范围”估计数量报表项目的有关信息, 借以消除报表项目貌似确定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的误导。披露或有资产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四) 改变财务报告编报手段

现有的网络财务报告通常采用网页编辑技术HTML、PDF, 只是将印刷版本的财务报告格式转换成了可以在网上阅读的WEB版本。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新的财务报告语言——可扩展的商业报告语言 (XBRL) 的出现, 使得网络财务报告的实现更为简单。XBRL是世界上第一种专门用于财务信息披露的计算机语言, 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门针对互联网上发布财务报告而研究出的一种专用标准语言, 它是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 (XML) 的结构, 提供一种标准的方法来编制、发布公司财务报告和其他信息, XBRL对有关财务信息内容增加标签, 以利于识别并获取。对于提供财务信息的企业来说, 运用XBRL提高了报表编制的效率, 因为财务信息生成后, 就可以转换成各种类型的报告发布在互联网上, 这不仅减少了数据输入错误的风险, 而且不需要多次以不同格式输入数据, 可以降低公司准备及公布财务报告的成本。通过XBRL技术, 可以根据不同的概念模式, 将信息抽取组合在一起, 使财务报告在不同准则间的转换更为容易, 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可自动从数据库中导出, 直接在网上进行交换, 对各类报表使用者能做到“一次输入, 各处通用”, 大大增加财务信息的流通性。XBRL的应用还有助于网上相关系统的整合, 从而更有效地缩短公司的财务报告完成时间, 从技术上支持在线持续报告的实现。XBRL的应用不仅实现了财务报告的实时编制与发布, 也为多层面报告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支持。

三、网络财务报告实现需解决的问题

(一) 制定相关的网络财务报告准则

网络财务报告的广泛使用及发展迫切需要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 来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新问题, 规范网络财务报告披露的时间、内容、形式、信息质量标准等。目前网络财务报告还没有一个国际通用的规范模式, 也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 这使网络财务报告的质量受到一定的置疑, 若相关会计准则不及时出台, 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将大大受到阻碍。相关机构应尽快制定网络财务报告准则框架, 建立电子报告模型, 使公司披露信息有章可循, 达到规范网络财务报告的目的, 克服信息披露的任意性而带来的信息不可比等问题。

(二) 构建网络财务报告安全体系

首先, 网络财务报告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 网络的安全直接涉及到数据的安全, 因此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 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建立网络防火墙, 使内网与外网隔离;采用保密设备对关键线路进行加密, 以防止非法用户异地或是异机拨入系统, 或在传输路径中截取合法的用户名和口令;采用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信息和关联方身份的鉴别, 增强公正性;对于网络传输环境, 应有目的地采用访问控制、安全证书、虚拟专用网、IP加密等网络安全技术, 解决财务信息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问题, 使会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至于产生错误或被人截获造成损失;对数据进行加密, 加密使会计数据具有秘密性, 能获得会计数据的完备性。在目前会计电算化系统中, 可组合使用专用与公开密钥法, 保证数据的安全。其次, 网络财务报告系统的风险也可能来自企业内部, 如内部人员出于各种目的, 篡改原始数据或修改系统程序等非法操作。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的建设是十分必要。

(三) 制定完善XBRL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制定是XBRL应用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只有工商业和金融行业方面分类信息, 而其他行业的分类信息几乎空白, 这就迫切需要制定全面的分类标准, 以便各行各业信息进行披露。同时, XBRL的分类标准作为网络财务报告的基准标签, 其涉及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分类标准的制定不但关系到投资者和融资者的切身利益, 还与财务信息供应链上的各方包括证监会、税务部门、交易所、银行、证券公司及企业等的利益密切相关, 因此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难免会受到来自各方面利益集团的影响, 为了保障标准的权威和公证性, 需要从权衡多方面利益为出发点来制定分类标准。因此建议权威部门 (如财政部) 牵头各利益机构共同参与, 吸收国外已有的成果,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以制定和完善我国XBRL分类标准。

(四) 对财务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由于网络财务报告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领域的问题, 更需要其他专业的支持。目前在我国既懂得网络信息技术, 又具备商务经营管理知识, 且精通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还非常缺乏。未来的会计人员任务是为管理部门收集、过滤、分析经济资料、并解释信息。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 必须掌握一定的网页制作技术和数据库知识, 如XBRL、SQL SERVER, 利用数据库对财务管理系统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分类, 随时注意报告使用者的需求, 不断完善财务报告。因此, 有关部门应有计划地安排财务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补习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四、结论

网络财务报告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要发展我国网络财务报告, 提高网络财务报告的质量, 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及研究成果, 由财务人员与网络工程人员共同组成攻关团队进行研究完善, 使网络报告最终能够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从而推进网络财务报告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5

三、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

(一)加强制度建设,拟定和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其目的是要为企业的效益服务。我所在的公司属于建筑施工企业,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因为本身制度的问题和企业自身经营的特殊性,财务管理相对来说不是很规范。我在对公司营运情况及日常财务工作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认为当时的制度已不能很好适应公司管理上的需要。要想公司管理上台阶,首先应从制度上下功夫。因此,我从审批程序、资金运作、会计核算、审计监督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内部制度体系:

1、积极探索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在咸阳路桥工程公司二处财务科任会计期间,参与制定了项目部财务核算与管理办法,为公司以后开展项目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公司全面推行项目法会计核算,先后学习和掌握了项目核算的特点,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西高新项目部费用预算》、《靖王LM-8标段项目财务管理办法》、

《渭河一号桥财务管理办法》、《票据审核十二审十二看》等制度和办法,为公司加强项目财务管理和核算工作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积极探索厂、队承包责任制管理模式。在陕西省咸阳路桥工程公司第二分公司任财务科长期间,针对公司厂、队管理存在的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积极探索了厂、队管理,在单位首次提出了厂、队实施内部承包责任制的管理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厂队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规范了成本费用审批权限和程序。要求公司所有成本、费用支出必须经财务审核并签字确认,改变了以往多头审批,财务监督不力的状况。在咸阳秦汉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期间,先后制定并修订了《咸阳秦汉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办法》,并就办法的贯彻执行作了具体安排。每年对所属经营单位执行“办法”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出具书面整改通知,逐步规范了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行为。

4、充分发挥二级核算体制的优势,针对公司所属各厂、队和项目部不同的特性,确保公司各项会计数据的真实、完整。一直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工作作为会计管理规范的起点,所工作过的单位都通过了会计基础规范化验收工作。

(二)严抓管理,促进效益。

预算是企业借以设定一定时期所想要完成的特定目标,完成目标所使用的资源,以及衡量目标是否达到的标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公司将预算管理也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对预算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积极推动公司预算管理工作,理清工作思绪,将应收账款的回收及开辟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工作重点。以此为契机,逐渐转变了公司偏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局面,促进公司管理上台阶。

1、以预算为依据,积极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并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倡导效益优先,注重现金流量、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控制,充分发挥预算的目标作用,不断完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反馈的财务管理体系。

2、实抓应收账款的管理,预防呆账,减少坏账,保全企业的经营成果。针对公司现状,重新制定了信用政策,对客户的信用程度作出评估,要求单位各部门、厂、队按客户信用程度的高低,决定应收账款数额的高低,控制坏账风险。对信用程度较低的单位,加大现收比率,控制应收账款额;同时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有难度的客户,亲自上门参预催讨,起到了一定效果,减少了坏账损失。20xx年11月止,公司账面应收款1745.5万元,占公司流动资产的13.24%,比三年前减少了766.92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下降了11个百分点。通过上述工作,切实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司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三)明确责职,提高工作效率。

为提高工作效率,首先,通过几次内部调整,定人定岗,明确职责,减少工作中的磨擦,发挥出团队作用,调动起内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树立服务意识。身为财务科长的我带头转变工作观念,主动配合业务部门,在切实加强全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月度财务分析,为一线经营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公司的会计电算化进程。针对以前的万能财务软件存在设计缺陷的问题,决定采用用友财务软件,在我积极的组织下顺利实现了软件的更换,同时派出业务骨干参加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电算化已能满足公司本部的核算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公司会计核算效率。根据公司对财务信息和会计核算的进一步要求,以及各厂、队、各项目部分散经营的状况,我在所有项目部推行会计电算化,并与公司本部实现联网,实施方案正在拟定中,以提高公司整体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随着企业业务发展对财务软件的需要,随着会计制度办法对会计软件的要求,及时对原采用的用友财务软件进行了顺利升级。企业会计电算化基础扎实,软件运行良好,数据安全,从业以来所在单位会计软件从未发生过任何大的问题

一直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工作作为会计管理规范的起点,所工作过的单位都通过了会计基础规范化验收工作。

(四)发挥专长,做好参谋。

我的工作重点之一,是通过对月度、年度的财务分析,及时并动态地掌握公司营运和财务状况,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财务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依据。

对公司的投资项目,能使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做财务可行性测算,在大型拌合设备更新等项目的测算上,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控制,改变已往静态的,不注重现金流量的决策方法,较好地控制了投资风险,为领导决策提供了财务依据。

(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坚持执行会计人员继续再教育的规定,认真组织本部门及下属各单位会计人员参加每年一次的专业培训。结合会计电算化的推行,组织了电脑培训。本人率先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提高了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

鼓励会计人员根据自身不同的学历层次和岗位需求,继续进行在职专业学习。参加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了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按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每年参加陕西省交通会计学会举办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及时掌握会计业务中新会计政策变化的内容,不断的更新知识程度,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增强会计的服务功能。注意对下属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指导,通过日常的工作检查及时向他们传达工作要求及方法。通过年终考核来促进他们完成工作目标。

(六)切实履行委派职责。

作为公司委派的财务科长,依照《陕西省咸阳路桥工程公司会计委派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努力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维护财经纪律,当好企业领导的参谋,提供真实的财务数据、合理的分析和建议;对不合理的支出,能顶住压力,坚持原则;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能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书面向公司领导和总公司汇报,切实履行了委派职责,确保资产的有效营运和安全。同时,还担任公司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一职,承担了较多的工会经费审计工作。本人的工作得到了公司的肯定。从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来看,任会计师以来,20xx年20xx年被评为都达到称职,其中优秀两年。

本人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负起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草拟和解释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或在全国施行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办法,组织和指导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培养中级以上人才,具有全面履行高级会计师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财务技术 篇6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事业的关注度也是越来越高,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的引用,为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面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信息化的程度在不断的提高,这也为我国的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本文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信息环境下医院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势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这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医院;财务;内部控制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民众对于医院的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让医院的管理者开始重视起来,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管理,不得不说为医院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技术支持,特别是财务管理。在信息技术环境引入,为医院在繁杂的财务内控管理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然而并不是说医院所进行的财务的内控管理模式是没有问题,相反一些问题的出现,便是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契机,而我们需要的便是抓住这一契机,不断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为医院进行财务内部控制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可以说这是医院深入改革的一大进步。就目前来说,医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的有效管理,并不是说是发展相当成熟了。相反的,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而这些问题正是阻碍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前进的道路。首先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不配合,在信息技术下的财务的内部控制,要求的便是工作人员对于工作方式的一项改革,而有些工作人员的不配合,这便是对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推进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这些设备的熟练程度也是为医院的服务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同时医院的工作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的不重视,主要表现在内部审查的工作的怠慢,而内审的忽视,对于医院整个的财务内部控制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信息技术下的财务管理是高效的,但是在整个过程中还是需要内部的审计以及监督的,这样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但是,对于医院的财务的审计监督力量的忽视,便是呈现一种不专业的态度,而这些审计监督工作也就仅仅是一种应付差事。所以说,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对于这些工作的不重视便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财务内部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对于医院整个信息也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所以,医院信息技术的落后或者是不完善,便有可能造就整个医院信息的泄漏,对于财务的管理以及整个医院的管理都将造成一定的威胁。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医院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势

1.能够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信息,保证财务内部控制的准确性

信息技术环境下医院的管理是更加高效、便捷的,能够在医院繁杂的信息系统中迅速的寻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可以对于医院的每一项业务都能进行清楚的管理。而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来说,不仅仅是管理而言,而是能够对于整个医院的财务管理的近几年的状况,大大小小的方面都能够在短时间内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从而为下一次的预算以及决算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信息,以便为医院财务的内控管理能够更加精准。同时详细的信息的核算来说也能够为医院财务的内被控制管理提供监测的基础。

2.能够使用先进的电子化设备,保证财务内部控制的科学性

就目前来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而这也就意味着医院的所进行的病患以及工作人员的管理数量是越来越多,所进行的财务管理也是更加的复杂以及多样化。而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为医院的财务的内控管理模式提供了电子化的设备,能够进行大量的数据统计,从而为医院的财务内控管理的提供更加的科学计算方式,同时在某一种程度上说,也能够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时候,附带更加精准的信息,可以说,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更加科学的计算系统。从而保证整个管理的科学性。

3.提供高效的信息处理,降低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成本

在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中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于整个医院的管理的效率来说,应该是更加高效的,相对比以前的管理模式来说,所经过的部门更加少,这样的管理不仅仅是减少了医院的管理的人力成本,同时在某一种程度上说,这样信息化的操作也减少了错误的机率。医院能够利用同一个平台对于医院的各部门的各项情况进行同时的管理,能够为将繁杂的临床科室的信息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的输送,能够提高医院信息处理的效率。所以说,在信息技术下,对于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是更加的高效,不仅仅节省了人力成本,更是节省了审计以及监督方面的成本。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1.加大针对于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说,便是大大减少了人力的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但是这些结果能够顺利实现的基础便是,医院能够拥有一个庞大的信息技术,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高效使用。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要想达到高效的管理模式,需要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基础平台,与此同时还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熟练的使用相应的技术,科学准确的操作才能够保证在信息化的技术平台上进行的操作是合理、有效的。不然错误的操作便会对信息的录入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医院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以及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

2.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智力支持

世界上最为宝贵的资源,便是人力资源,所有的管理模式都将会落到人的具体的实施上,当然了这其中也包括了医院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工作都将是借用信息技术,让人来进行指挥的。所以说,我们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的管理的基础上,最为需要的便是对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能够对于相应的技术进行更加准确的实施。不仅仅是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而是医院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进行规范化的操作,便能够为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降低工作的难度,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智力保障。

3.建设高效的管理模式,保证各部门的有效配合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医院进行财务内控管理,我们需要都是各部门的配合,毕竟,财务的管理工作并不是属于财务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医院所有部门财务通过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科学的管理。所以说,我们要想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上进行一个高效的管理,需要的便是一个各部门的配合,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系统,保证各部门信息的有效传达以及沟通,而这对于整个财务工作的管理都是极为有利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支持,与此同时还是一种更加规范化的操作,能够将信息进行有效的传达,从而减少信息沟通不畅所带来的损失。各部门能够进行有效的配合,是信息环境下医院进行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的制度保障。

四、总结

对于医院来说,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财务的内部控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市议员不断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但是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确实每一个医院在改革进程中需要关注的,信息技术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是有利的,却是建立在对于信息技术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同时医院却是在不断的进步,这也为医院的财务的内部控制不断提出挑战。所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还需要医院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鲁波.信息技术环境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探究.现代商贸工业,2012(20)

[2]张进.浅析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及相关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0)

[3]陈宏.对信息化管理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研究.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3)

财务软件中结账处理技术 篇7

结账操作过程:第一步, 点选总账系统界面“月末结账”或点选总账系统“期末”子菜单下的“结账”进入结账功能, 屏幕显示结账向导一, 见图1, 选择待结账的月份。单击“下一步”按钮, 进入结账向导二。第二步, 按“对账”按钮, 系统对要结账的月份进行账账核对, 见图2, 对账完成后, 单击“下一步”按钮, 屏幕显示结账向导三。第三步, 系统提供月度工作报告, 见图3。月度工作报告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1) 本月损益类结转为零的一级科目, 即一个会计期间终了要将损益类账户余额全部结转到本年账户中, 如未全部结转完毕, 不能结账; (2) 本月账面试算平衡情况; (3) 本月账账核结情况; (4) 本月工作量情况; (5) 其他系统结账状态。查看工作报告后,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结账向导四。按“结账”按钮, 若符合结账要求, 系统将进行结账, 否则不予结账。结账后, 已结账月份在结账界面的“是否结账”栏显示“Y”标记。

在结账过程中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均不能结账, 在工作报告中显示: (1) 上月未结账, 则本月不能结账。 (2) 本月还有未记账凭证, 则本月不能结账。 (3) 若总账与明细账对账不符, 则不能结账。 (4) 期初余额试算不平衡, 不能结账。 (5) 其他子系统未全部结账, 总账不能结账。 (6) 期间损益未全部结转, 不能结账。

针对第一种情况:上月未结账, 则本月不能结账。解决办法:先对上月进行结账, 再对本月结账。

针对第二种情况:本月还有未记账凭证, 则本月不能结账。解决办法:记账凭证经审核签字后, 即可用来登记总账和明细账、日记账、部门账、往来账、项目账等。系统采用向导式记账, 记账过程如下:第一步, 在总账系统主页面上单击“记账”项, 进入记账向导一, 屏幕上列出各期间的未记账凭证范围清单, 并同时列出已审核凭证范围, 若编号不连续, 则用逗号分割。单击可以输入记账范围, 然后输入要进行记账的凭证范围。记账范围输入采用范围列示方式, 可以输入数字、“-”、“, ”。如:在记账范围区输入“1-5, 8, 10-12”表示所选记账范围为1至5号凭证, 第8号凭证, 10至12号凭证, 若不选定记账范围, 系统默认将所有已审核凭证记账。第二步, 选择完成后, 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进入记账向导二。系统先对凭证进行合法性检查, 如果发生不合法凭证, 系统将提示错误, 如果未发现不合法凭证, 屏幕显示所选凭证的汇总表及凭证的总数, 供操作员核对。第三步, 核对无误后, 单击“下一步”按钮, 进入记账界面, 单击“记账”按钮, 系统开始登录有关账簿, 包括正式总账、明细账;数量总账与明细账;外币总账与明细账;项目总账与明细账;部门总账与明细账;个人往来总账与明细账, 银行往来账等有关账簿, 记账完成后, 系统提示:“记账完毕!”。

针对第三种情况:若总账与明细账对账不符, 则不能结账。解决办法:对账是对账簿数据进行核算, 以检查记账是否正确, 以及账簿是否平衡。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总账与辅助账数据来完成账账核对。一般说来, 实行计算机记账后, 只要记账凭证录入正确, 计算机自动记账后各种账簿都应是正确的、平衡的, 但由于非法操作或计算机病毒或其他原因可能会造成某些数据被破坏, 因而引起账账不符, 为了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 用户应经常使用对账功能, 至少一个月一次, 一般可在月末结账前进行。在总账系统主菜单“期末末处理”下选择“对账”项, 屏幕显示待对账的会计期间。用鼠标双击要进行对账月份的是否对账栏, 或将光标移到要进行对账的月份, 用鼠标单击“选择”按钮, 选择对账月份。单击“对账”按钮, 系统开始自动对账, 若对账结果为账账相符, 则对账月份的对账结果处显示“正确”, 若对账结果为账账不符, 则对账月份的对账结果处显示“错误”, 单击“错误”按钮可查看引起账账不符的原因, 单击“试算”按钮, 可以对各科目余额进行试算平衡。

针对第四种情况:期初余额试算不平衡, 不能结账。解决办法:录入期初余额功能用于录入余额或调整余额以及核对期初余额, 并进行试平衡。如果是第一次使用账务处理系统, 必须使用此功能输入科目余额。如果系统中已有上年的数据, 在使用“结转上年余额”后, 上年各账户余额将自动结转到本年。如果是年初建账, 只需录入年初余额, 如果是年中建账, 除了录入期初余额外, 还要录入年初至建账月份的借、贷方累计发生额, 年初余额由系统自动计算。在期初余额录入界面中, 期初余额及累计借方、贷方等栏目以三种颜色显示:非末级科目以黄色显示, 其余额和累计发生数由系统自动计算, 无辅助核算的末级科目以白色显示, 其余额可直接输入, 若为数量、外币核算, 应先录入本币金额, 再录入数量或外币金额, 含个人往来、客户往来、供应商往来、部门核算、项目核算等辅助账类科目以蓝色显示, 其余额需要双击辅助核算科目的期初余额或年初余额, 在弹出的核算科目期初余额录入窗口中另行录入。录完所有余额后, 单击“试算”按钮, 可查看期初余额试算平衡表, 检查余额是否平衡。

针对第五种情况:其他子系统未全部结账, 总账不能结账。解决办法:以账套主管身份注册进入用友财务软件 (T3) “系统管理”, 选择“账套”菜单, 点选“启用”下拉菜单, 将“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核算”等模块前勾号去掉, 再回到总账系统重新结账。

针对第六种情况:期间损益未全部结转, 不能结账。解决办法:期间损益结转用于在一个会计期间终了将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中, 从而及时反映企业利润的盈亏情况。在总账系统“期末”子菜单中点选“转账定义”下的“期间损益”项, 屏幕显示期损益设置窗, 在表格上方的本年利润科目栏中输入本年利润的科目编码“1403”, 单击下方的表格, 系统会自动将本年利润的科目名称和科目编码写入到表中。

关于结账说明: (1) 上月未结账, 则本月不能记账, 但能填制凭证、审核凭证。 (2) 已结账月份不能再填制凭证。 (3) 结账只能每月进行一次, 每年可结账多次。 (4) 结账只能由具有结账权限的操作员完成。

反结账介绍:由账套主管在结账向导一中, 选择要取消结账的月份上, 按“Ctrl+Shift+F6”组合键, 系统提示输入账套主管口令, 输入口令并确认后即完成反结账, “是否结账”栏的结账标记“Y”被取消。

参考文献

[1]牛艳芳.ERP会计信息系统相关问题探讨[J].企业管理信息化, 2005, 8.

[2]常云芳.基于ERP的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 2006.

[3]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财务技术 篇8

我国科学技术、工业和农业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企业与欧美企业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其根源究竟在哪里?国内外不少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些学者给出了答案。张军 (2010) , 王健枫 (2000) 认为中国企业最缺少的是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家创新精神。张维迎 (2010) 认为, 我国企业落后于欧美企业的主因在于我国的市场垄断比较严重和政府干预比较多, 使得企业难于按照市场规律和企业逻辑正常经营。林毅夫 (2000) 则认为, 我国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奇迹, 在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符合了经济学资源禀赋结构优势理论。虽然这些答案和解释从各自专业视角提出了重要见解, 但这些见解基本上属于“盲人摸象”状态。因为, 我国的企业家市场尚未发育成熟, 除少数上市公司遵循市场经济规则, 根据公司章程, 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 选拔和聘用董事长和总经理外, 多数企业的董事和高管是由企业实际控制人直接任命或委任, 而非市场民主选拔的结果。于是, 在企业家阶层尚未独立形成的情况下, 谈企业家创新精神尚缺乏必要的市场基础。资本、利润和企业家本来是企业最基本的要素, 但企业家似乎不如企业所有者重要。对于政府干预企业和垄断市场的情况, 目前我国已比以往取得了巨大改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并成功实施。显然, 政府干预和垄断并非企业落后真正根源, 至于资源禀赋结构优势, 在我国早已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本文认为,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理论出发, 我国企业内部目前最缺少的生产要素是技术, 尤其是自主技术;从经济社会整体现实情况看, 我国企业外部目前最缺少的是经济知识或知识资产。我国正处于一个历史巨变的经济时代。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们对经济发展的强烈追求带来了人们对企业成长理论的渴望。所以, 厘清技术在企业里的重要性, 强化技术经济学的培育、发展和传播, 应是我国现阶段企业快速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作。

二、理论回顾与文献评论

我国企业与欧美企业的主要差距在于企业成长能力的差别, 具体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等方面。企业成长理论可以追朔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创者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古典经济学企业成长理论的核心是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分工和协作扩大了规模生产, 规模扩大又深化了分工和协作关系。自斯密、约翰·穆勒和艾尔弗雷德·马歇尔之后, 以研究企业成长理论著称的伊迪斯·彭罗斯, 继承了熊彼特传统, 从经济学角度通过研究企业内部动态活动分析企业成长行为认为, 企业既是一个管理组织, 也是多种生产要素的集合;企业内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彭罗斯在论述企业的成长时, 首先从企业定义出发, 分析其提出的各个命题, 并分析企业成长的限度。然后, 否认新古典经济理论认定的对企业规模的三个限制因素:管理能力, 产品或要素市场, 以及不确定性或风险, 认为真正限制企业扩张的因素来自企业内部的资源质量和结构。在彭罗斯看来, 在企业内部自身的各种资源和自身的自我服务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企业外部的市场均衡关系及其力量并不决定企业的成长, 相反, 每个企业的成长是由企业自身的独特力量 (自身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以及其自身的文化) 所推动。不同的企业, 其内部资源并不完全相同。企业内部资源的不完全性、不均衡性和企业管理者及员工能力的有限性, 使得企业资源总额与消耗的资源之间存在一个余额, 这个余额就是企业未被利用和未被用完的资源, 该余额被不断地生产出来及其可利用性, 形成企业成长的原因。企业不断地创造自己的资源, 或者购买新的资源, 并且可能衍生出新的资源需求和新资源的潜在服务, 这个过程循环往复, 就形成了企业资源和收益的增长, 从而实现企业成长。一言以蔽之, 企业成长总是来之企业内部资源的不均衡的驱动。

在经济学界, 当代很多学者深入研究过企业成长问题。例如, 战略管理学家安索夫 (Ansoff, 1965) 、著名经济学家钱德勒 (Alfred D.Chandler, 1977) 、伊查克·爱迪斯 (Ichak Adizes, 1997) 等, 均有企业成长研究文献, 限于时间和篇幅, 此处不再阐述。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或导向。

笔者先前研究工作已涉及到本文研究主题, 如《生产要素的重新确认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罗福凯、连建辉, 2001) 、《论要素资本———由一则故事引发的思考》 (罗福凯, 2009) 和《论技术资本:社会经济的第四种资本》 (罗福凯, 2014) 等论文。其基本观点是: (1) 现代生产要素已由人力、财力 (货币) 和物力 (机器、土地厂房和材料等) , 扩展为人力、货币、机器和材料及自然资源、技术、信息和知识, 生产要素多样化。 (2) 生产要素资本化是人类创造财富的必要条件。美国经济发达和繁荣的根源, 在于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自主技术和繁荣高效的市场经济。 (3) 同人力、货币和机器转变为人力资本、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原理一样, 技术、信息和知识转变为资本, 也需要经过技术、信息和知识的商品化, 明确其产权所有者, 并重新投入经济过程。经济学里单一的物质资本开始由异质资本所取代。 (4) 由于人类效用递减规律和传统要素的体质繁重, 人力资本、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增量投资呈现边际收益递减趋势;而技术资本、信息资本和知识资本因其载体的轻资产化和人类对其认识的有限性, 使得技术资本、信息资本和知识资本增量投资, 可能呈现边际收益递增趋势。 (5) 技术、信息和知识等新兴资本的收益率, 远高于人力、货币和物力等传统资本的收益率;技术、信息和知识比机器和货币更能节省人力。技术是生产过程中的技能、技巧和技艺, 以及其术用载体。技术的具体内容包括专利技术、专有技术、软件, 以及技术研发组织等。企业会计对技术的核算主要是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这些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等人工制品、图纸等人工文件和工人操作技术等特别行为的成本和收益, 以及技术的资本化和费用化。

技术与科学并非同一概念。科学来源于对神学解释的不满和人们对宗教桎梏的挣脱;技术则来源于人类的生存需求和中世纪欧洲形成的工匠传统即生产工具和装备复杂性及精确性需求的增加或改进。所以, 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真正因素是技术。与技术不同, 知识是人们认知和识别自然与社会的信仰、理念和思想意志, 即思想信念和道德。知识的载体或形态可以是一种观念、一句语言表达、一篇宣言、一部思想著作或论文、一种思想组织或党派, 或者一种行为活动方式的选择。当然, 人们也经常把信息与知识混同。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 信息也是一种很具体的生产品和商品 (陈学定, 2006) 。经济学或会计学上的信息是经济社会系统元素排列组合的密码, 这些密码是系统组织状态的度量和特征。企业里作为生产要素的信息主要有网络信息、纸质信息、电子产品信息, 以及信息组织等。同其他传统生产要素一样, 信息、技术和知识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 可用会计上的要素资本平衡表加以完成。

我国社会各界对技术、知识和信息的理解存在很多错误, 亟待需要澄清。早在亨利·奥古斯特·罗兰 (1983) 的《为纯科学学呼吁》一文中, 批评我国清政府大量引进造船厂、兵工厂及其技术, 却不引进科学, 结果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来,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著作中, 批评我们造出了火药, 却没有在重复的试验中寻找原理, 没有创立物理学和化学学科。著名企业家林左鸣 (2012) 指出, “时至今日, 仍然有人认为从西方引进了某项技术或者技术图纸并且很快转化为生产力, 以为这就是科学。这种认识的误区, 在航空领域也屡见不鲜, 也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可见, 人们将技术与科学混淆是我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如此, 更为严重的是, 很多人一直把技术和知识混为一谈。虽然我国有部分学者对信息和知识的交叉有争论, 但本文认为, 自1961年乔治J.斯蒂格勒发现信息经济学之后,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发展和应用非常成功, 其中,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等人, “对充满不对称信息的市场经济进行分析”, 使市场的供求均衡、资源配置、价格系统、激励机制和风险理论等, 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从而使新古典经济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信息经济学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故本文不再赘述。笔者主张, 经济问题的研究应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不应以政府文件和政策为依据。

可是, 迄今为止, 不论马克思经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 均没有重视经济学里的技术商品的研究。新古典经济学甚至假设技术不变。学术界认为, 我国的技术经济学存在三种观点:一是理解为人们对技术活动的经济分析和评价, 诸如技术措施、技术方案、技术政策的研究, 其核心是工程项目技术投资的经济效果评价 (徐寿波, 1988;李京文, 2008;龚飞鸿, 2009) 。二是理解为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即运用经济理论研究技术问题, 如技术生产、技术销售和贸易、技术转移和外溢, 以及技术的生成、应用、扩散、转移等经济问题的分析。技术经济学是关于技术的经济学研究 (陶树人, 1998;、郭励弘、陈平、刘满强, 2008;郭树声, 2009) 等。三是理解为技术领域里的经济活动规律、经济领域里的技术发展规律, 以及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其层面包括工程项目、企业、产业和国家等四个层次 (傅家骥, 2004;雷家骕、程源, 2004) 。本文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但其不足是, 既没有认识到技术的商品性质, 也没有发现其生产要素性质, 因而就难于思考技术的生产和销售、技术的供应和需求、技术价格、技术的成本和收益, 以及技术资本及其配置优化问题等。

三、事实描述与案例剖析

(一) 案例一

学者何帆 (2006) 曾以《做鞋子有可能是高科技, 但装配电脑绝对不是高科技》为题, 讲述了一个真实科技故事:国务院有一位领导到广东省一些企业视察。有一位企业厂长汇报说, 自己原来是做鞋子的, 现在生产电子产品。国务院领导高兴地说:“你很了不起嘛, 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技术密集型产业。”厂长解释道:“首长, 我原来做鞋子模具, 还算得上有点科技含量, 现在做电子产品, 找打工妹组装, 应是地道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这一案例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生产活动的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知识, 已被企业家和媒体界所熟知;人们对科学、技术和高科技的真实含义, 理解的不深入、不确切;缺乏原创性的先进核心技术, 仍是我国企业发展的软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极大提升, 任何产业, 都可能被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分拆为许多不同场所和不同工艺环节进行生产, 甚至被安排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生产。这就要求会计师深化会计核算, 不仅核算生产、供应和销售的成本与费用、资产与负债, 而且要核算产品制造的工艺环节、具体技术和不同生产方式的资产占用、费用和利润。众所周知, 一个行业的产业链由许多环节组成, 主要有产品研发和设计、原材料供给、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以及制造等。其中前6个环节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环节, 这些高价值环节通常由欧美企业控制, 我国企业通常仅处于加工制造业最底层制造环节, 该环节利润最薄。如我国的儿童玩具生产, 其出厂价格可能才1欧元, 到了欧洲的超市售价可能是10欧元。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进入国际产业分工链的前端, 答案是必须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这一案例也表明, 会计核算不能仅披露生产结果, 还应披露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我们应检讨人力资源要素禀赋优势的观念, 放弃依靠投入大量人力的人海战术, 走技术研发、知识增长和信息高效的新兴资本创造之路。

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 应先补充技术、信息和知识等新兴要素资本的生成, 待弥补了短处之后, 在正常合理的要素资本结构下, 再重点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现在的主要问题是, 企业家还不清楚企业最缺少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和信息资本, 很多企业主或企业家甚至不清楚技术、知识和信息的区别, 以为只要多读书和高学历就能提高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殊不知, 很多高级知识分子, 其技术水平可能远低于初中生学历的技工人员;而很多高级技术专家或工程科学家的知识水平, 可能远低于普通的工人和农民的思想境界。目前, 我国应加大对全社会公民的科学和技术推广普及与应用、技术人员的新技术研究开发, 以及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一方面, 要尽可能进入各种产业链分工的最前沿、最核心和最有价值的盈余环节, 这就需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前沿性关键技术的产权, 解决原创性前沿先进技术的缺乏问题。另一方面, 不论任何行业, 都应将技术、信息和知识等新兴资本作为企业的主要资本, 减少和淡化人力、财力和物力等传统资本的投入和配置。同时, 在制度、管理和生产方式组织方面实现创新。

(二) 案例二

《广州日报》2009年7月15日报道了《研发部长携6亿元核心技术离职》。新闻如下:2008年5月的一天, 广东某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研发部长贺某突然向公司请假, 声称回湖北老家探亲。结果一去不复回, 半个月后, 贺某提出辞职。此时, 公司才开始意识到, 贺某的辞职有可能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 因为公司花费数亿元耗时六年研发成功的一项关键性技术主要由贺某负责, 如果该项技术外泄, 公司就可能顷刻陷入崩盘境地。于是, 公司立即报案。经过侦查之后, 警方在贺某武汉的家中将其抓获, 并当场缴获了其私人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硬盘里复制的公司原创性前沿核心技术资料。贺某交代, 他为此事已筹划三年时间, 试图以关键性技术作为跳槽的筹码, 达到回武汉与妻子团聚的目的。该技术公司失窃的核心技术是控制系统, 其价值约占整个集团总资产的30%, 贺某复制走技术资料后, 曾有国外某公司开价3000万美元购买该技术图纸 (不包括其他技术资料) 。

这一案例除了反映技术的重要性和技术是企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外, 主要说明了以下几点:技术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 也是企业的一项必要资产;企业的技术提供者应拥有企业的部分所有权, 同货币资本一样, 技术资本也为企业创造收益, 企业的利润是企业的要素资本共同创造的, 技术资本的收益率远高于人力或财力等其他资本的收益率, 技术与人力之间具有替代关系, 技术资本与人力资本在数量配置上具有矛盾性。

该案例也表明, 人力是属于企业的一种生物资产, 其生物基因、生理性能和结构, 以及形体特征等, 决定其作为自然人的劳动能力;其家庭组织的历史、个人成长的社会经历、信仰与思想的价值取向和受教育程度等, 决定其作社会人的劳动能力。一些企业为了提高技术水平, 增加技术资产数额, 就大量招聘技术人才。这种做法并非错误, 但不确切。企业的技术水平或技术资产多少, 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的研发组织水平和效率, 二是购买新技术的货币支出。企业研发组织的性质、制度、人员配置和实验设备先进程度等, 决定着企业自主技术的成长性。招聘技术人才不等于提高了技术水平, 更不是增加了技术资产。相应地, 由于技术是企业的一种基础性资产, 尤其在工业企业里, 其他资产替代技术资产的程度比较低, 因此购买技术, 如同购买机器工具一样, 是市场经济里的企业经常发生的一项必要支出。技术、人力、货币资本和机器设备, 以及知识, 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必需的各种不同生产要素。那种将人力资本视为人的知识和技能、把人力资源会计视为无形资产会计, 将技术视同知识, 都是错误的理解。

案例中的贺某是一位技术专家, 他之所以辞职并窃取了核心技术, 除了其缺少法律知识与职业道德外,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缺乏“技术提供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制度规定。如果技术提供者同货币出资人一样, 拥有企业所有权, 那么, 贺某辞职后, 可以转让自己的股权, 从而保证其利益不受损失。目前, 我国只有少量企业推行技术入股制度。由于法律上和会计准则未规定技术的独立核算, 我国企业基本上没有专门对技术的增加、减少和收益结存进行会计核算, 试想,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如果企业能对技术的增减及其成本收益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核算, 那么, 人们对技术的理解定会更加科学和深入。技术在企业资产总额中的配置会更加合理, 技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贡献份额也定会大幅度提升。

企业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 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现代社会生产活动, 缺少了技术、人力、机器、货币、知识和信息等要素的任何一项, 生产活动就难以为继。如案例中广东某风电技术公司的核心技术被盗, 公司面临顷刻倒闭的风险。当然, 不同的生产要素之间, 存在一定的替代性。古典和新古典等传统经济学假定技术、效用偏好和资源禀赋不变情况下, 企业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可以由生产要素间的不同组合来实现。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约束下, 企业会选择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进行生产。在这里, 经济学家没有将技术视为生产要素, 也根本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和知识问题。事实上, 企业的机器设备和人力的投入选择及相互替代, 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研发效率和技术资产存量, 以及机器与劳动价格的相对变化 (罗福凯, 2012) 。企业技术的投入量和配置水平与人力和物质设备的配置水平密切相关。企业人力、货币资本、物质设备与技术、信息和知识之间的配置, 存在客观必然性和财务要求。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 存在不完全性。当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的生产要素投入配置系数固定不变, 那么, 各要素资本之间往往难以替代。当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的是可变要素配置系数, 各要素资本之间可以彼此相互替代, 但替代方向和比重大小取决于要素资本相对价格的变化方向。很明显, 21世纪是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新世纪, 技术替代人力和机器设备是一种趋势。企业的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等新兴资本, 在企业资本配置中的比重会持续上升。这种经济现象, 显然属于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当技术资本出现后, 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资本将可能取代规模经济, 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因此, 技术、信息和知识等新要素资本的形成与供给, 将缓解物质资本成本和人力资本成本的扭曲状况。在我国, 提到技术, 人们就想到技术创新、技术发明和技术研发, 而这些工作又被视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任务。人们很少将技术研发、企业里的自主技术存量多少与会计师的工作联系起来。然而, 西方国家的企业首席财务官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企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这一点对我国会计师而言, 不可想象。目前, 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中, 越来越多地引入了技术这一生产要素, 对技术发明者和提供者如何参与企业所有权分享及剩余收益分配, 都有相应的规定。可是, 我们的技术经济学却比较落后, 使得会计核算缺乏经济理论基础。技术经济学是技术会计和技术财务的理论基础。

四、关于技术经济学的理解

同管理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一样, 技术经济学也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根据科学理论的一般原理, 一门科学或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理论, 其主要内容至少由基础范畴和基本概念、在基础范畴和基本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基本定理和一般规则、依据概念定理和规则对现实问题做出的判断和结论等三各部分构成, 这些范畴和概念、定理和规则、判断和结论形成一门科学的内容体系。而技术经济学尚没有自己的专门理论和方法。有关技术投资效果评价、技术创新机理、技术贸易、技术转移和技术的发展规律等, 其理论基本上是财务理论、创新理论、贸易理论、知识溢出理论和工程变化理论的衍生, 其方法则基本上是财务管理方法的扩展, 以及运筹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数理统计学等学科方法论的综合, 其本身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于是, 在教育领域, 虽然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 均有技术经济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 但其研究方向比较混乱 (陈平、刘满强, 2009) 。诸如企业研发与技术创新、产业政策与管理、公司理财与财务管理、科技管理与政策、创业管理、项目管理、风险管理、工程管理、预测理论与方法等, 这些研究方向难以体现技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杨占昌、陈立文等, 2011) 。

众览和研究现行的技术经济学文献和教材, 可以发现, 现行的技术经济学主要内容是: (1) 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技术评价等有关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的阐述; (2) 研究技术投资实践的经济效果及其评价; (3) 研究技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 (蔡跃洲, 2009) 。而随机抽取一本技术经济学教材, 可以发现其中约二分之一以上的内容是从其他学科拼凑而来。

首先, 技术经济学对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技术评价的研究, 主要基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而展开, 并非基于经济学理论进行阐述和研究。从政府和社会视角与经济学视角研究技术进步、创新和评价的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其次, 尽管技术投资实践的经济效果评价是现行技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但事实上, 这是公司财务管理投资评价的内容之一, 其评价方法和原理均来自财务学。再次, 关于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问题, 仍停留在技术是否是生产要素的质疑基础之上。试图将技术与经济、文化与经济、政治与经济的命题, 等同看待。殊不知, 文化、政治难以商品化, 而技术是地道的产品和商品, 技术经济学目前的最大缺陷就在于没有真正把技术作为商品加以研究。从马克思经济学视角出发, 技术经济学既没有关于技术商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 技术商品的社会化扩大再生产过程, 以及技术资本关系, 也没有研究技术的生产规律和技术供求规律。

那么, 从标准的经济学范式———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内容模式分析, 现行的技术经济学是否具有科学性呢?众所周知, 标准经济学范式的核心思想, 主要是市场均衡由供求相等所决定, 价格制度会使每种生产要素都得到应有合理的报酬, 市场供求波动在非约束条件下能够有效配置资源, 竞争将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并且, 假设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充分就业、信息完全及对称等。可是, 现行的技术经济学, 虽然也阐述技术贸易问题, 但基本上没有技术供应与技术需求的均衡理论, 没有技术价格机制和技术价格制度, 也没有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其贡献份额或社会福利最大化, 更没有技术与劳动就业的均衡机制。所以, 目前的技术经济学, 实际上还不是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 充其量是技术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说明。而且, 很多内容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文件的延续。在经济学里, 虽然经济学家们也声称, 只要知道技术、偏好和资源初试禀赋, 就可以容易地描述出整个经济的发展路径。技术创新也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但总体上, 经济学对技术的研究比较少。尽管美国学界对技术进步和选择、技术投资、技术研发的时间和速度, 以及技术外溢和技术水平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等也开展了不少研究, 但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货币资本展开。经济学没有将技术作为商品和资本加以研究, 这是经济学的缺陷。信息已被经济学家当作商品和资本加以研究和阐述, 因而信息经济学发展得很好。

真正的相对独立的技术经济学, 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 技术、发明、专利、研究开发、技术入股等专门的概念, 这些独特的概念作为技术经济学的基础范畴, 构成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或理论之网的纽结。 (2) 技术投资边际收益递增、技术资产增长与员工数量成反比例关系, 以及技术替代劳动的程度远大于机器替代劳动的程度, 技术的索洛余值, 技术的供求均衡, 技术价格的形成机制, 技术的自主研发和购置, 技术成本与技术收益, 以及技术的竞争模型等。 (3) 技术的甄别与学习成本, 技术对劳动和货币的排斥, 技术投资的激励与约束, 技术研发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技术参与企业所有权的治理, 以及技术商品对社会文化的冲击等。由这些内容形成的技术经济学, 比较接近于经济学里的信息经济学。只有技术经济学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技术在经济学里的价值才会提升。同理, 经济学家只有像对待信息一样改变对技术不变的假设, 将技术同货币、劳动、机器和信息等一样, 视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要素, 技术经济学才可能快速健康发展起来 (傅家骥、雷家骕、程源, 2003) 。

五、结论与展望

研究表明, 技术是企业众多生产要素之一, 也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技术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等会计核算过程, 是技术会计的重要内容。技术资本的投入、配置和技术财务决策的选择, 则是公司财务的重要内容。因此, 技术是有别于人力、机器设备、知识等其他生产力因素的重要财务管理对象。技术与科学亦非同一概念。技术是人类社会中的技能、技巧和技艺, 以及其术用载体。其存在形式有高技术含量的人工制品 (零部件、样机) 、人工文件 (图纸、方案) , 以及人的特别行为等。同其他个别要素资本一样, 技术资本也是企业的资本之一。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商品及其价格形成机制、技术资本及其优化配置, 以及技术供求均衡对社会财富创造的贡献等问题的一门学问。现行技术经济学落后的根源在于技术尚未商品化和生产要素化。如果技术在市场经济里的交易, 如同货币及其衍生品交易、人力资源交易、机器设备交易、土地交易、信息交易等要素交易一样广泛而普及, 那么, 技术经济学就如同货币经济学 (又称金融学) 、劳动经济学、设备经济学、土地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一样, 成为一门相对独立而成熟的经济学科。

在我国, 不论工业信息化还是农业现代化, 都离不开技术这一基础性核心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技术资产在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比重, 扩大国内技术市场的供应和需求, 以技术资本为基础性核心资本, 改变依靠大量人力、货币和机器设备投入的粗放经营方式, 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一方面, 我们倡导颁布《科学技术普及法》, 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与技术素质;另一方面, 劝导和建议企业对技术进行会计核算, 并适量披露必要的基本信息。以此推进技术经济学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福凯:《异质资本边际替代率与技术资本配置水平分析》, 《财务研究》2015年第1期。

[2]丁冰:《舒尔茨“人力资本”论的意义与马克思资本理论的比较》, 《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3]汪丁丁:《知识沿时间和空间的互补性以及相关的经济学》, 《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

[4]罗福凯、永胜:《技术资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资本选择过程》, 《科学管理研究》2012年第4期。

[5]陈平、刘满强:《技术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企业技术创新财务风险分析 篇9

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普遍行为。然而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由于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项目的难度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技术创新活动中止、撤消或达不到预期经济效益,前期投入的大量资金和人力亦无法收回。目前,相关文献所研究的技术创新风险中的风险是指技术创新的综合风险,即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因此,本文在技术创新过程的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企业技术创新各阶段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以明确创新各阶段涉及的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对这些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制定相应的策略规避或减少风险。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提高企业创新成功率。

二、企业技术创新财务风险概述

技术创新财务风险是特指创新资金筹措、使用、偿还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创新中断失败的可能性。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且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能中断,这样才能使技术创新活动推向下一个阶段,从而取得技术创新的最终成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技术创新收益的不确定性和资金的高投入、企业资信度低、融资能力弱以及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给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渠道带来极大的风险,从而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正常的资本运作和运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时可能由于过度举债,汇率、利率的大幅调整,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及时收回货款,从而无法支付供应商货款;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新产品开发成本超预算,资金使用不合理现象严重以及不能及时到位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无法正常运转,使企业技术创新运作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资金还必须能够承受宏观经济环境、关税税率变动、外汇汇率、金融利率的影响。否则亦会致使技术创新活动预算不足、债务负担过重、投资的资本成本过高,从而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资金不能及时供应、技术创新进展延缓。

企业技术创新财务风险贯穿于技术创新活动整个过程中。企业技术创新在不同过程具有不同的特点,财务风险在不同技术创新过程、阶段也应具有不同得表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计划期间,如果资金不足可能导致企业无法确定项目或仓促确定项目。假设企业仓促确立的项目是错误的,将会造成企业无法弥补的损失。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实施期间,资金筹措不足或是筹措渠道不当、资金使用不合理、资金偿还不及时等引起的财务风险会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止或是失败,前期投入无法收回。在新的产品投入生产期间,由于资金筹措、使用、偿还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财务风险,将会导致生产设备、原材料、人员的缺乏或工艺的不相称,从而导致生产规模不够、单位成本上升或产品质量的下降。在创新成果引入市场期间,企业技术创新财务风险可能导致市场引导的不足从而无法开辟、扩大市场,使得无法获取利润甚至不能回收创新成本。

三、企业技术创新过程阶段划分及各阶段财务风险分析

(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阶段的划分

总结Rothwell五种技术创新过程模型(技术推动模型、需求拉动模型、交互模型、一体化技术创新过程模型、系统集成网络模型)以及中国学者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阶段的划分相同点,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两者的共同作用,结合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运行过程的实际,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特点,本文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划分为创新设想形成阶段、调研评估阶段、研究开发阶段、中间试验阶段、批量生产阶段、市场化阶段6个阶段。

(二)企业技术创新各阶段财务风险分析

1. 创新设想形成阶段。

成功的创新是从一个新的创意开始的,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共同作用产生新的创意。这是一个把市场需求与技术上的可能性在一个设计创意中融为一体的创造活动。继而对新的设想进行调研评价,决定是否继续投入该技术创新,进而把技术创新活动推向下一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一是调查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可以激发创新设想的产生。这就要求企业的市场研究部门、技术服务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等相关部门广泛深入地与用户接触。二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研发部门的研发机制,以及加强本单位研究部门与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的步伐。此阶段对于资金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其市场调查费用、企业激励费用以及与科研单位的人员技术交流与培训费用都可以计入企业生产成本费用。但由于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性,且该阶段企业的现金流表现为净支出,企业承担融资成本、融资能力也是很低的,加之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投融资体制尚未完善,一般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将企业借款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因而企业很难获得融资。因此,企业技术创新设想形成阶段和调研评估阶段主要的风险是融资风险。此时的融资风险主要源于资金的供给,资金的供给一方面来自内源性融资,一方面来自外部融资。在此过程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源于资金供给,资金供应不足或是不能及时供应,从而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夭折。

2. 调研评估阶段。

创新设想形成以后,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业务职责对创新设想进行调研评估,然后由企业决策层在此的基础上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确定继续研究开发的项目。这一阶段的评价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它要决定是否值得继续投入该技术创新项目,并把该技术创新项目推向下一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调研,对现有技术先进程度及技术变革的可能性、市场将竞争程度和政府政策等进行调查。在此阶段,研究开发工作尚未开始,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及未来经济效益停留在分析阶段,相对来说此阶段投入的资金量不大,但是没有任何收益,企业现金流为净支出,所以有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资金供应不足或是不能及时供应可能导致企业无法确定项目或仓促确定项目。假设企业仓促确立的项目是错误的,将会造成企业无法弥补的损失。因而在此期间企业技术创新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应是融资风险。

3. 研究开发阶段。

经过调研评估筛选出预期商业化前景比较好的项目,进行实验室研究开发,初定原型,制出样品或样机,开发制造工艺技术。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就是要把具有实现实际应用新技术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进而研制出可供实际应用的新产品、新工艺。在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这个阶段起着纽带作用,必须保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同时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效益,财务风险比较大。企业投资于技术创新是为了培养企业今后的获利能力,若投资过多或是技术创新活动管理不到位,可能致使资金周转不灵,营运资金不足,如果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融资,将会使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从而使融资风险扩大,形成恶性循环。因而此阶段企业技术创新的表现形式可能涉及融资风险、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

4. 中间试验阶段。

中间试验是在实验室的研究开发与正式生产定型之间的技术经济活动,中间试验阶段企业要经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压力,并进行小批量生产试销,以取得相关的数据。通过中间试制解决一些生产专用设备、工艺生产、材料等技术难题,获得一些可用于指导大规模生产的数据。中间试验阶段是承上启下的环节,该阶段企业初期生产尚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而且资金需要量开始加大,更加突出了投入资金收益的不确定性。该阶段已进入物质实体阶段,要求大量设备、材料和工作人员的投入,这需要大量的资金。随着投入资金的增加投资风险随之增加,随之也会产生营运风险。因而此阶段企业也可能涉及融资风险、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

5. 批量生产阶段。

中间试验成功后,企业把中试阶段的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在这个阶段,新产品预期效益明显,但存在着产品销售市场变化的风险。在这个阶段,企业为达到规模化生产需要选购新技术所需的先进设备、原材料等,建造厂房、培训工人等。该阶段资金投放量大,易受资金市场变化的影响而增加投资风险。在新的产品投入生产期间,由于资金筹措、使用、偿还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财务风险,将会导致生产设备、原材料、人员的缺乏或工艺的不相称,从而导致生产规模不够、单位成本上升或产品质量的下降。这一期间企业技术创新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除了前面已经论及的经营风险或投资风险外,在企业批量生产的阶段,现金流是最关键的,由于此阶段需要投放大量的货币资金,充足而稳定的现金流是保障,因此,还有应考虑现金流风险。

6. 市场化阶段。

市场化阶段是指新产品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并进入市场的过程,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后一个阶段。企业技术创新所追求的经济效益将会在此阶段得到实现,同时使技术创新过程得到质的飞跃。这是决定能否收回对技术创新投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已大大降低。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拓市场及建设销售渠道。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的资金需求规模仍然较大,但与前几个阶段相比并不迫切。企业技术创新财务风险可能导致市场引导的不足从而无法开辟、扩大市场,使得无法获取利润甚至不能回收创新成本。这一期间企业技术创新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投资风险和现金流风险。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大量的资金,且每个环节不能中断,必须保证供应,才能使创新活动持续下去。因此在实现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到财务风险,而由于企业技术创新各阶段财务风险有不同的表现,正确评价企业技术创新各阶段财务风险,才能采取相应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包丽凯.企业技术研发机构技术创新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0.

[2]梁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的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3]吴强.AHP模型在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2010(8).

[4]金剑,姚正海,周文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与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0(11).

[5]陈红川.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8).

[6]王立新,高长春.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及创新风险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7]刘珈.高技术产业创新不同阶段的风险分析〔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4).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篇10

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4月联合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规定,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 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 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 在中国境内 (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涉及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等领域。

果只能是大面积出口企业的破产, 甚至造成我国外贸交易的停滞, 所以, 一定要将人民币升值的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避免大幅度的变化。

(2) 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 优化产业结构。人民币的升值使得出口企业不得不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出口贸易市场, 没有了成本上的优势, 出口企业就要加大研发力度,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企业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 由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一定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在激烈的竞争中还可以淘汰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与产品, 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改变原有的粗放型出口贸易方式, 向集约型的方式转变。

(3) 减少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政府应该积极地扩大内需, 改变原有的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逐渐转变为依靠内需来带动经济的增长, 注重开发国内市场, 刺激国内消费。还要从根本上转变人们对于出口的观念, 自从实施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一直把眼光放在出口导向型经济上, 认为只有这种经济类型才可以维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但是近年来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 使得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越来越小, 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地转换观念, 不要过度地重视出口, 经济的增长不要过度地依赖出口。

(4) 增强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品牌建设。由于进口成本的降低, 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利用新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但是要注意到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技术和有特色的产品, 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 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 要运用自己的智慧, 结合我国的特有国情与资源, 自主创新。营销策略

2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2.1 外部客观环境等条件的影响

由于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则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特征, 外部环境变化既可能给企业带来某种机会, 也可能让企业面临某种威胁。随着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难以适应宏观环境变化的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的限制, 其财务管理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若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及时针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进行改善, 不能及时对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进行科学的

中的品牌效应在现在的商品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建立了品牌, 就可以利用品牌优势转嫁产品成本, 降低人民币升值和汇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5)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实现出口贸易市场的多元化。目前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压力主要来自美日欧地区, 我们可以绕过这些地区, 积极开拓新兴的市场, 发现新市场的机会, 针对不同的贸易地区建立不同的贸易形式, 开发新产品, 发现新功能, 分散因市场集中而造成的风险, 创造新市场, 有效实施出口贸易多元化战略。

(6) 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我国的金融市场和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欠缺,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出口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的增长, 所以要借鉴国外金融市场的经验, 结合我国的国情完善金融市场。服务贸易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可以适度扶持一些这样的企业以改善我国目前的贸易结构, 通过发展这种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小的产业来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

4结束语

总之, 人民币升值会是一个不会消失的话题, 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对其产生新的影响, 也会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带来不断的机遇与挑战, 只有我们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琪琦.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

2011.

预见, 反应滞后, 措施不力, 则极有可能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困难。

2.2 高投入引发的高投资风险

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 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 甚至破产。而高新技术企业更具有风险性, 这是因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很多创新技术尚不成熟, 开发能否成功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试验转化和换代过程中都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况且成功研制的新产品能否符合市场需求也很难说。相比传统意义上的工业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在不断开发和研制新产品的过程中, 企业不仅需要持续、稳定、充裕的资金保障, 也同时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2.3 高负债引发的高融资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中期研发新产品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因此容易出现融资难, 现金流量不足, 负债结构不合理, 举债规模过大或者是举债方式不合理, 从而使得高新技术容易陷入财务危机, 导致企业走向衰退。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够发达, 国家风险资金投入不大, 企业筹资手段不够丰富。长期以来, 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们总是在为企业有技术没资金而头疼不已, 在筹资时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 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 企业一旦在融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方式不合理等情况, 容易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 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导致融资风险发生。

2.4 高技术风险引发的高营运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企业在开发、取得和使用技术方面的不确定性, 这是高新技术企业首先遇到的风险。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是技术创新企业, 技术创新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新技术的前沿性、高投入、高竞争和寿命周期的不确定等特征, 导致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企业在技术开发、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 而且一旦引发则可能连锁地引发一系列的财务风险, 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的生存风险, 危及企业的生命。

2.5 高质量风险引发的高经营风险

相对于普通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有着前期投入高、更新换代快两个特征。这两个特征都希望高新技术企业能够迅速打开市场, 并在短时间内收回前期投资, 迅速获得营业利润。这就要求企业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具备高技术含量, 在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 才能降低经营风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高科技产品多是创新性产品, 其市场多是潜在的、有待发掘和成长的, 这种特征的产品是否能有效满足市场、在什么时候满足、以什么方式满足、最终能够占有多大比例的创新收益, 都充满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企业经营面临着潜在的不确定的风险。

3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3.1 要加强风险管理原则的实施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要严格按照风险与报酬对称原则、整体优化原则、长远发展与当前利益相结合原则和弹性原则进行。严格的原则实施可以为财务风险的防控提供方向与方法的标准, 有助于很好地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3.2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控制主要是针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追究其外部环境产生变化的原因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从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变化的过程及产生财务损失的程度。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订多种应变措施, 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 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3 加强各项指标测算, 建立风险监控机制

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建立风险监控机制, 因为科学的财务预测与风险监控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应包括以下内容: (1) 风险监控的组织机制建立风险监控的组织机构, 它主要由财会人员、企划人员、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参加, 同时还可聘请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它独立开展工作, 不隶属于任何中层机构, 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 保证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2) 风险信息收集、传递机制。风险监控组织机构中应指定专人利用信息网络搜集风险预测所需资料, 这些资料来自企业内部与外部。前者包括财务部门提供的财会信息、营销部门提供的营销信息以及技术开发和生产部门提供的开发与生产进度信息、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人员储备信息等, 后者包括相关外部市场信息、同行业竞争情况信息、国家产业政策和法规变更等信息。

3.4 规避投资风险, 不断完善管理模式

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在经营方式上不断创新, 大胆尝试, 积极推动企业成长壮大。比如引进项目发展模式, 即借用项目管理的思路, 对企业的新产品、新市场、新业务、新订单等进行“项目”管理, 待时机成熟后再“转制”为子公司或者分公司的企业发展模式。这个过程中, 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控制投资风险及筹资风险。在前期经济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 创业核心团队很有必要制订一份完整且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计划书, 涵盖以下内容: (1) 项目技术方案; (2) 项目产品化实施计划; (3) 企业投资预算及融资计划; (4) 项目产品市场与竞争; (5) 商业运营模式。对项目产品市场与竞争的分析, 应考虑产品的主要用途及经济寿命期, 调查国内外主要对手的研制、开发及投产情况, 依据数据分析本企业未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

3.5 不断地完善融资体系

利用财务杠杆系数控制负债规模及比例, 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可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确定合理的融资策略。高新技术企业在确定融资方式时, 应根据企业成长阶段, 应对风险的能力、所需资金的数量、利息水平、收益情况等确定合理的融资策略, 并根据各宗融资方式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缓解财务风险主要通过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渠道。关于内部融资, 一方面, 要完善资本经营, 即要盘活企业存量资本, 降低资本闲置率, 提高资本利用率;用好企业增量资本, 优化企业经营规模, 取得最大规模经济;优化企业资本配置, 通过组合优化企业资源, 使得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做好企业资本收益配置, 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标准、分配政策, 以利于企业未来发展。另一方面, 要合理运用资本杠杆, 通过企业兼并、收购、合资特许经营、风险租赁等方式, 完成资本积累, 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关于外部融资,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 多方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扶持, 寻求风险资本的参与。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 加快资金周转, 适当增大流动比率, 使企业拥有更多的营运资金, 提高偿债能力, 并建立风险基金, 以备不时之需。合理确定期限、还款方式及时间, 对未来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进行分析, 选择适宜的还款方式。

3.6 注重知识产权, 提高产品质量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 无形资产是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产,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形资产是保证企业产品

浅谈地质矿产勘查项目质量控制

张宏

(甘肃地矿科技信息中心, 兰州730000)

要]地质矿产勘查项目质量控制, 是为达到矿产勘查的预期质量标准需求, 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项目质量形成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对现状的分析, 得出目前矿产勘探所存在的问题。基于问题的根本原因的考虑提出了影响地质矿产勘查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机、料、法、环 (4M1E) , 通过对各原因的控制来达到对质量的控制的这一目的提出了4M1E的控制的方式。并以此为基础提供了矿产勘探项目质量控制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勘查;项目;质量;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 (2012) 24-0040-02

地质勘查项目是一门自然科学, 其成果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在系统地收集野外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才能得出, 项目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的高低、经验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地质勘查成果的质量, 要想改变勘探过程中所存在的质量控制问题,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 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再根据不同视角来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经过优化, 理论分析等手段提出针对这些原因的改进对策。最后基于改进对策建立起一套可行的质量控制改革方案。1地质矿产勘查项目质量控制所存在的问题1.1质量控制的内容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项目质量能满足有关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项目质量的各个环节称为项目质量环, 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项目质量形成过程的各个环节, 受到质量环各阶段质量活动的直接影响, 任一环节的工作没有做好, 都会使项目质量受到损害而不能满足质量要求。

项目质量控制的工作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 即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方面。质量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与检测把关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和环节, 都应对影响工作质量的人、机、料、法、环即4M1E因素进行控制, 并对质量控制的成果进行分阶段验证,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查明原因, 采取措施, 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并使问题在早期得以解决, 减少经济损失, 项目的进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所以围绕项目的质量控制也有动态性。为了掌握项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状态, 应采用动态控制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质量控制工作。

地质矿产勘查项目, 是依据先进的地质科学理论, 按地质矿

[收稿日期]2012-06-06产勘查相关规范要求, 在大量野外地质观察和搜集整理有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 采用地质测量、物化探、钻坑探工程及样品测试等综合地质手段和方法, 取得可靠的地质矿产信息资料 (包括查明矿产储量、矿石质量、采选取冶加工条件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 为矿山设计建设提供依据。

1.2质量控制所存在的问题1.2.1违反基本勘察程序

在实际勘探过程中, 违反基本勘探审批程序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不顾实际, 盲目赶任务, 赶进度, 存在着搞各种名目的程式化勘探;有的前期准备工作很不充分, 资金根本无法有效地落实;有的压缩合理的勘探手段和勘探的基本步骤;有的在勘探总计划没有制订完成时, 便采用边勘察, 边规划, 边核对, 搞所谓的“三边”工程;有的越权审批, 没有勘探立项, 擅自批准进行勘探。

1.2.2勘探中的质量控制不能落到实处

勘探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勘探结果的质量至关重要。据调查, 大的企业, 勘探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人员及设备的配备, 勘探工艺流程中质量的控制和质量检验检测以及各项措施的落实都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但是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 技术队伍的建设和质量管理水平都难以胜任勘探的需要, 管理人员只追求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 忽视勘探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没有三检制, 没有监测检查, 所有的勘探记录, 质量监测记录, 验收记录都是最后竣工前闭门造车, 所有数据根本不能反映工程的实际质量状况。

2矿产勘探质量控制的模式改革2.1完善勘探前的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就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而制订的一系列为实现质量目标的控制方案。

!!!!!!!!!!!!!!!!!!!!!!!!!!!!!!!!!!!!!!!!!!!

质量的关键所在。但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68%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低于3%, 为此, 2008年印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将是否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作为认定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硬性条件, 明确规定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是指:在中国境内, 近3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 或通过5年以上独占许可方式, 对其主要产品 (服务) 的核心技术拥有的知识产权。为此, 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加强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与投入, 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含量, 减小由于高质量引起的高经营风险。另一方面, 从企业内部改进和完善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的评估方法, 从而为无形资产作为质押凭证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光.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措施和方法[J].辽宁经济, 2009 (1) .

财务技术 篇11

摘要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步入了信息化社会。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我国的石油企业中,FMIS7.0系统被引入财务管理中。本文首先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探讨了FMIS7.0系统的应用特点;然后阐述了应用效果。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石油FMIS7.0系统应用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也迎来了一次信息化的革命,从根本上更新了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程序与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石油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中,一些理论与实务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难以适应现代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对石油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与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来说,科技的进步与企业的管理要求是FMIS7.0系统被引入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两个因素。

二、FMIS7.0系统的应用特点

在我国现今的石油企业中,广泛运用了财务管理FMIS7.0系统。随着系统的改进与完善,FMIS7.0系统与FMIS6.0系统相比较,在功能和操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减少了系统升级的成本,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FMIS7.0系统在应用方面具有下面五个特征:

1.流程规范、标准一致特征

会计一级集中核算在核算体系与业务流程规范、统一的要求下,FMIS7.0系统能够将各地区分公司的会计信息快速发送到总公司,总部利用FMIS7.0系统对分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分类与汇总,生成相关的财务报表。同时,会计一级集中核算系统在整个公司得到了应用,所有的系统由标准管理平台控制,各种会计信息的处理标准能够做到一致。

2.高度集成特征

FMIS7.0系统是石油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和其他财务系统构成了石油公司财务系统的有机整体。FMIS7.0系统具有高度集成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外围系统的财务数据收集与处理上。在FMIS7.0系统将外围系统的财务数据集中分类后,可以根据数据的不同种类,传递给其他的管理系统。

3.分层部署和两级应用特征

在FMIS7.0系统的部署中,由总公司来统一进行分层部署。在总公司,部署所有的财务信息系统,如标准管理平台、SAP系统、FMIS7.0系统等。而在各个地区的分公司,仅仅部署FMIS7.0系统。在具体的应用方面,分公司FMIS7.0系统集中处理的财务数据,在自己保存和利用的基础上再传递给总公司。所以,分公司与总公司在FMIS7.0系统利用方面都较为充分,但是却稍有区别。

4.统一生成财务报告、实时交易抵消特征

总部通过会计一级集中核算系统生成主要财务报表,而其他一些财务信息通过FMIS7.0系统上报到总公司。各个会计主体之间的交易,可以通过FMIS7.0系统来进行实时抵消;同时,各个会计主体之间的资金流动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来进行实时抵消。

5.流程应用、控制严密特征

分公司通过一系列申请、同步、审批流程,才能应用总公司的标准编码;对于主要系统用户的各项信息进行了分别管理;为了保障与其他财务系统的兼容性和统一性,审核后的凭证不能做删除、撤销处理。从这里可以看出,FMIS7.0系统应用具有特定的流程和控制严密的特征。

三、FMIS7.0系统的应用效果

在石油企业中,FMIS7.0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大范围应用,提高了财务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打下了基础。

1.缩短、优化业务流程

FMIS7.0系统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是财务自动化和电子化的进一步发展,减少了会计实体数量,缩短了财务报告的流程,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FMIS7.0系统的应用,简化了会计核算程序,优化了业务流程,降低了财务工作的劳动强度。石油财务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简化了会计核算,使业务流程得到优化,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量

2.规范、统一会计核算与数据

FMIS7.0系统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通过遵守相关的规范与标准,简化了会计数据加工、分析程序;同时,通过信息系统的运行,能够解决手工产生的错误或者信息不一致、时效性不强与监督不足等问题。FMIS7.0系统的应用,使得会计核算得到了规范,统一了会计数据的口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3.加强了企业的预算与资金管理

(1)加强预算管理。在预算中,FMIS7.0系统可以结合项目合同管理系统,通过在项目合同管理系统中设定预算指标,使得预算在各种支出与各项费用的申请时得到有效控制与管理。修改预算的权限进行专人、专职管理,来保证预算的刚性。

(2)加强资金管理。在资金管理中,可以将FMIS7.0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制定具有联动性的控制措施,在资金使用时对其进行控制,避免了事后控制的滞后性缺陷。同样,可以和银行建立互联关系,发挥电子货币的作用,减少现金的流动,提高企业的资本运营与资金统筹能力。

4.财务管理职能得到转变,提高财务管理的效能

FMIS7.0系统的建立,强化了资金监控与财务控制,使得约束机制得到加强,有利于防范企业的资金风险与填补资产流失的漏洞。同时,信息的共享,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使得财务管理的效能得到提高。

5.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

FMIS7.0系统的应用,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使得整个财务系统与其他的管理系统结合起来,整个企业能够在信息平台上共享数据资源,并促进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FMIS7.0系统的建立为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先进的平台,适应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在今后,在石油企业FMIS7.0系统中,要发掘其潜力,使之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同时,为了应对激烈、变动的市场情况,要对FMIS7.0系统不断地完善与改进,使其优势能够完全地发挥。

参考文献:

[1]杨桂英.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2).

[2]杨华浅.议信息化财务管理的特点及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4).

[3]赵怡浅.析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8).

高新技术企业对财务核算的要求 篇12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 近几年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指定的高新领域内, 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形成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 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主要的经营活动, 且在境内 (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和技术双密集的经济实体, 该类企业着重于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转化, 由于需要通过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 所以企业在技术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 由于技术研发的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 研发成功时企业会获得高额利润, 若研发失败企业则会面临很高的风险, 因而具有技术投入高、技术性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高、收益高和风险高的特点。

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经营特点和我国传统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 所以其财务核算也有较大的不同。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并没有针对这类企业的特点而对其财务核算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 致使企业对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不够规范。这类企业在实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研发费用、技术性收入与减免税的会计处理上, 其中研发费用的处理是重点,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研发费用的处理

高新企业与传统企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高新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比例很高, 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支出的研发费用有明确规定:近三个会计年度内,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 研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6%;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 比例不得低于4%;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 比例不得低于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研发费用是高新企业费用支出的重点, 逐渐成为影响企业无形资产的主要因素, 因此必须要有一套规范实用的核算办法对其进行处理。在进行实务操作时, 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对研发费用进行正确的处理。

第一, 要清楚地界定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按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在进行自主研究开发时, 应当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两个部分分别进行会计核算。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技术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评选和最终选择, 具有计划性和探索性的特点。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全部费用化, 即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管理费用科目。开发阶段是指企业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 将研究成果等应用于某项设计或计划, 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该阶段具有针对性, 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较大。按规定, 企业在开发阶段的支出,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要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该费用化, 即计入当期损益。对于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的, 应全部费用化。另外需注意一点, 企业的研发活动应当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颁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中规定的研发活动范围。

第二, 要注重对研发项目的管理。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实用的管理制度, 以便于对研发项目实行更科学、合理的管理。具体而言, 在项目开始前要制定立项报告, 项目开始后每一项项目都要指派一位有经验的负责人, 实施“项目负责制”管理。另外, 要建立研发核算投入体系和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惩制度, 以便于项目结束后对工作人员的进行绩效评定。总之, 企业要按照规章制度, 在项目的组织申报、立项审批、中期检查、经费管理、项目验收、知识产权等环节严格把关, 实施有效的全过程管理, 全面提高项目研究开发的管理水平。

第三, 加强对研发费用的管理及核算。由于研发费用是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加之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 所以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财务核算能力和内部管理情况建立专门的研发费用核算体系。该核算体系可以和项目结合起来, 从项目预算的编制、资金的使用、项目决算的编制、验收评审等环节入手, 对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管理, 这样不仅规范了核算程序, 能加快工作进程, 还能更准确地区分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费用支出, 正确核算研发费用, 提高核算质量。研发费用的核算具体来说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分别是科目设置、账簿和报表设置、信息披露, 接下来一一进行说明。

在科目的设置方面, 企业应该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 根据研发阶段的不同分别设置“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和“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 并按照研发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项目设置附注核算科目, 如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燃料及动力费、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摊销、设备调试费、租赁费、修理费、无形资产累积摊销、固定资产累积折旧、长期待摊费用、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试制费、检验费、技术使用费、资料翻译费、技术图书资料费、研发成果认证、评审、验收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专利申请维护费等相关明细科目。

在账簿设置方面, 企业应对研发项目进行专门的账务管理, 建立项目专账和辅助账, 对每个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进行单独的登记整理, 这样更清晰准确,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企业的年终研发费用归集。至于报表的设置上, 企业应在原有报表体系的基础上, 再相应的增设《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研究开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汇总表》、《研究开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情况表》四张报表, 以清楚地反映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与收入情况。

信息披露方面, 企业应将区分研究费用和开发支出在财务报表中分别进行披露, 对于已经研发成功的, 则将开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 计提摊销和减值准备。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中, 可以增加一张“无形资产明细表”, 在该表中对企业已经完成和正在研发的项目分别进行列示, 以披露企业的研发能力和项目进展情况, 便于报表使用者做出相关决策。

第四, 正确归集和分配研发费用。由于研发项目的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 高新技术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往往会进行多个研发活动, 其中不少项目在时间上会有一定程度的重合, 为了日后能准确地区分费用和无形资产, 企业需要对各个项目的费用分别进行归集和分配。与项目产生的费用有直接关系的, 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可以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进项目成本;难以直接分配的, 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或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分配。委托外单位进行研发的, 交易要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应要求对方提供该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表。

第五, 研发费用的审批和控制。由于研发风险高, 一旦失败损失会很大, 所以研发费用的审批和控制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审批前, 技术部门和营销部门应该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进行探讨, 只有有利于公司发展的项目才能送交董事会审批。在项目审批过程中, 各审批人应严格按照自己的权限进行审批, 不能越权审批, 对于重大资金和重要事项, 企业要实行领导联签制度。项目的研发经费支出预算应由研发部门申请, 经由财务部门对其合理性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后提交董事会通过。项目开发经费的使用情况要根据预算进行严格审查和监控, 如有使用不当的, 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的处理

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开展研发活动, 对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要求的产品 (服务) 进行销售所取得的收入以及技术性收入的总和。其中产品 (服务) 收入是指企业通过销售自己研制生产的高新产品或对外提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服务所取得的收入, 是企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技术性收入是指企业对外提供技术性劳务, 包括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工程设计和承包、维修服务等所取得的收入。

为了满足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考核, 以上收入要与其他收入单独核算, 不仅要设置收入的总账、明细账, 还要设置技术性收入的备查账。同时要按技术合同的编号、项目的名称、合同签订单位和日期、收入的金额、纳税的情况编制销售情况明细表, 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年终汇总表。

目前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的处理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高新技术收入和非高新技术收入难以划分, 两者的界限模糊不清, 而对这两种收入的划分又往往是审计单位的工作重点。针对这种情况, 企业应该根据产品 (服务) 的技术属性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建立一套清晰、准确、实用的指标体系, 便于财务人员对这两者收入进行清楚明确的划分。

与产品 (服务) 收入类似, 技术性收入的处理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交易性质的划分, 即难以判断一项交易到底是技术性服务还是产品销售。通用的做法是, 当一项交易中既有技术服务又有产品销售时:当技术服务是独立于产品销售活动而发生的, 即技术服务的价值可以单独计量的, 视为技术活动和产品销售两项活动同时发生, 分别计算其收入和成本;不能单独计算的, 视为产品销售。

四、减免税的处理

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国家对高新企业实行了减免税政策。按照2008年起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国家对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给予减至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对于所得税优惠, 企业一方面要注意它的会计处理, 按国家现行规定, 减免税的金额应作为“国家扶持资金”留在企业内部, 只能用在生产和发展方面, 不能用于分配。特殊的规定自然产生特殊的处理方法, 目前高新企业通行的做法是按照国家科技委员会的规定, 先将减免税金额确认为“国家扶持资金”, 然后作为盈余公积的一部分, 在盈余公积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另一方面应注意国家对高新企业的复审, 企业应在资格期满前三个月提出复审申请, 只有通过了复审的企业才能接着享受所得税优惠。由于国家对高新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和技术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都有严格规定, 所以财务部门应提前做好相关工作, 加强对相关业务数据的核算, 保证复审材料中财务信息的质量, 以帮助企业顺利通过复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黄斌:新会计准则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J].财政监督, 2008 (22) .

上一篇:京沪高速铁路下一篇:主客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