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与阅读教学

2024-10-01

少教多学与阅读教学(通用9篇)

少教多学与阅读教学 篇1

“少教多学式阅读教学”教学案例之《背影》

【解读案例主题与背景】

《背影》一文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朱自清于1927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期间,由于当时读到父亲的来信泪如泉涌,从而想起与父亲相依的日子,真情自然地流露,有感而发的写实散文。这是一个肩负着民族使命,备受人生飘零之苦,备尝人世酸甜苦辣而又极具人性善良的成年男人对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怀恋。当我们已为人父母,感受到担当生活重任的不易之时,方才明白父母当初养育子女的艰辛,这样就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愫,就会激起强烈的共鸣。让我明白:年少时父亲一如既往的将对儿女的深沉的爱付诸于一个个平凡的生活细节之中,成了儿女理所应当的依赖;而当子女成年以后,父母日渐衰老得不再强势,儿女对父母的感激、疼惜、爱恋,就表现在物质的孝顺和精神的安抚中。“父疼子,子爱父”是对亲情的传承和延续的永恒主题。

教材编排者有意将本文编排在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中,是颇具匠心的。在学习了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的课文之后,紧接着让学生明白人世间不仅有残酷的侵略杀戮,更有贴近心灵距离的爱存在。引导学生带着真挚的心灵去触摸人物在喜怒哀乐与沧桑的经历中对爱的回首,激发起学生对现在所享受到的爱的呵护的珍惜,并常怀感恩之心,去感激生活中爱的馈赠,并用实际行动去回馈,传承爱,延续爱。【案例的教学背景】

引导学生学习本篇课文时,我所带的班级已经尝试了一年的教学改革,在学习和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的教学改革经验而基础上,初步形成了“预、展、评、测”的语文教学模式,即:自主预习——展示交流——总结点评——反馈测评。尤其是学生对自主预习的内容和方法已经明白,养成了提前走进作者和文本的自觉性,并且养成了脱稿展示预习内容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主要是学生引领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老师再根据现在的孩子习惯于理所应当地享受父母给予的爱,没有用心去体会与感激,甚至出现对爱的麻木状态。教师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文本细节的引导体会,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及教师自身的经历,渲染出很浓很浓的感动来触动学生的心灵。让由爱带来的感动延续到每一个孩子的现实生活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交流与展示关于作者情况与字词积累情况,反馈自主预习效果;

2.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背影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教师引领学生品味细腻的亲情(父疼子,子爱父),并拓展延伸,激起感动的高潮;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信任学生,给学生以主持学习的空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与引领他人学习的行列之中。具体做法是:在导入新课、解读作者、字词学习、内容感知的几个环节,由一个总主持人导入新课后,即兴叫号来进行脱稿反馈,主持人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点评,老师视情况进行追问。

2.教师引领学生品味细腻的亲情。通过 ppt的问题驿站来引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与交流,教师进行追问挖掘教材的深度。再插入“望父买橘”的视频渲染情绪,营造感动,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分析体会艰难中爱的真诚。

3.用同一话题的歌曲和教师的下水文延续爱的感动。

教学重点:通过四次背影、四次流泪、以及五句人物语言来品味细腻的亲情。教学难点:对个别语句的理解。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多多了解朱自清写此文时的自身情况以及触动作者写作此文的背景资料。

2.制作ppt课件,提前走进“望父买橘”的朗诵视频并下载。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学生。欣赏并下载崔京浩的《父亲》。

3.充满感情地写下水文《病榻上的父亲成就了我的今天》,既是对亲情的真切眷恋与回顾,更是让学生感受到患难中亲情的可贵。4.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着重点及方法。2.学生准备:1.有质量地做好自主预习。(课前热身阅读)

方法及内容指导:文学常识我来记——文体、作者、写作背景; 生字新词我来写——课后字词、课下注释; 易错字词我点击——形近字、多音字、易错字; 内容整合我来做——感知课文内容,感想; 疑问疑惑我来提——结合文章主题、练习提问; 妙词佳句我来赏——优美词句、修辞句;

自由超市我拓展——课外延伸活动、查找资料。2.推荐主持学习的小老师和中心发言人: 3.每个人做好脱稿反馈与展示的准备。教学流程预设:学生主持学习:(导入新课——走近作者——字字词易错点击——反馈内容整合)——教师引领学习(品味细腻的亲情营造感动——拓展延伸,延续感动——引领学生总结课堂收获——布置巩固练习)课时安排:一课时

案例实录:片段一:学生主持学习(多学)

1.学生导入新课并走近作者.主持一:随即抽查两个合作小组的七号或者八号反馈文学常识。)(各组的七号八号为潜能生)

主持一:请五组的八号脱稿反馈一下文学常识。五组的八号同学脱稿展示:《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作者,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主持一:请三组七号对作者情况进行补充展示。三组的七号同学补充展示:朱自清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朱自清是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他有骨气,“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创作了《欧游杂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返回北京没人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48年不幸病逝。(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发言)

2.主持一以口头检测的方式带领同学们进行反馈:本文选自《

》,作者(),原名(),字(),号(),著名的(),其诗文集《

》,散文集《

》,都收录在《

》。

2.主持字词学习:主持二:(随机抽查两个小组的五号和三号脱稿反馈对词语的理解,同时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用双色笔板书易错的字音和字形。)三组的五号脱稿反馈:“交卸、奔丧、狼藉、簌簌“的意思。八组的三号脱稿反馈:“典质、赋闲、颓唐、琐屑”的意思。主持二:(带领大家集体反馈词语的意思。)(巩固基础)主持三进行易错点击:这个字请大家注意它的读音,应该读

;这个字请大家注意它的字形,上面(下、左、右)应该是

。最后领读加深正确印象。sāng

tuí

xiè

pānshān

zhù

sùsù

琐 屑

举 箸提笔

簌簌

狼藉

交卸 3.主持反馈“内容整合”。主持四:(随机抽查两组的二号或四号进行反馈。要求在内容整合里详细说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初步把握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说出自己的读后感想。)主持四:(通过出示ppt上的问题进行追问,简单梳理文本内容)A、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以背影为线索。)B、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出现了四次背影。)C、本文着重写的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那个背影?(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D、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深切怀念之情。)

片段二:教师引领学习:(少教)1.品味细腻的亲情:父疼子

教师出示ppt:在送行的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事? 生自由发言: 亲自送行

照看行李 讲定价钱

送子上车 拣定座位

嘱咐儿子 嘱咐茶房

为子买橘

师:从中可看出父亲的爱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细心关照

周到入微 师: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 生:望父买橘

师:(播放《望父买橘》的视频音画)生:(投入的欣赏)

师:请同学们阅读文本,勾画出描写父亲穿戴、走路姿势、爬月台的动作的词语,对照视频展现的画面做分析。

生:父亲的穿戴

黑、深青

穿着朴素

心情沉重 走路的姿势

蹒跚

年纪较大

腿脚不便 爬月台动作

攀、缩、倾

行动不便步履艰难 师出示ppt:父亲还用什么表达了对儿子的关爱? 生:语言

师:请大家找出文中父亲的五处语言描写。生:A.不要紧,他们去不好。B.我买几个橘子去,C.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D.我走了,到那边来信。E.进去吧,里边没人。

师:父亲的这些语言包含着怎样的深情? 生:怜惜体贴,依依不舍 2.品味细腻的亲情:子爱父

师出示ppt:儿子理解父亲的深情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通过作者几次背影的描写以及自己几次的落泪可以看出。望父买橘

艰难的背影

感动的泪 父子离别

惜别的背影

惆怅的泪 含泪读信

再现背影

思念之泪 太聪明了

聪明过分

后悔自责

师:从中可看出作者是真切的理解父爱,真诚的感激父亲。

3.拓展延伸,延续感动。师:在家境惨淡,祸不单行的日子里,饱经忧患的父亲以质朴的细节诠释着对儿子的万般体贴和疼爱,尤其是在患难中流露出的亲情,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在这里,老师和作者感同身受,致使“子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让怀恋越来越深,越来越痛。此时请允许我以《病榻上的父亲成就了我的现在》表达对父爱的追思和缅怀。4.师:(播放崔京浩的《父亲》,激发起学生对父爱的再一次感动,并布置练笔。)【案例分析】:对于同一篇课文一百个教师有一百种教法,而同一个教师在多次教授同一篇目时,也应有不同的教学思路,这是因为随着自身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每一次对文本的解读都有不同的感受,再加之每一次的学情也不尽相同,都会有别样的不同。这一次的教学我也是对自己传统的面面俱到的教学思想的一种超越。

第一个超越:学生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而且也是教学的参与者。就是大胆放手学生,不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引领学生参与学习。这符合新课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到教别人学知识,既促进了对知识的熟练性和理解的透彻性,而且培养了点评与追问的能力。在案例的片段一中,四位学生主持落落大方的组织教学并落实教学任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节课人人都在发言,让老师也倍感幸福。因为历经大半年的教学方法改革已在这里看到了希望。

第二个超越:教师通过四个层次的亲情品悟,对学生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感恩教育,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呈递进状态。这节课使执教者、听课教师和学生们用热泪收获了感动。在播放“望父买橘”视频时,听着低沉略带伤感语气的朗读,看着臃肿而蹒跚的父亲艰难的攀爬月台时,有些女生都热泪涟涟了,那是感动和疼惜。在品味“父疼子”与“子爱父”的亲情时,紧紧抓住特定环境下的四次背影、五句语言、四次流泪,集中体现了情感体验的主题。尤其是将自身在患难中经历的父爱充满感情的表达出来后,自己哽咽的真情流露,渲染了出了感动与疼惜的高潮。使学生能明显感觉到老师与作者的感同身受。也是很自然的感恩身教。在最后聆听崔京浩演唱的歌曲《父亲》时,又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回归到自身上,使这些原本对亲情麻木依赖的学生开始反思、自责、回忆并重拾感恩,真正从心灵深处感激父母的关爱和呵护。第三个超越:这次的教学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准确而全面,并找准了切入点重点突出。以前的教学,只意识到父疼子,而这次补充了子爱父,这样使亲情更完美,同时拓宽了主题的外延。这次的切入点清晰地抓住重点集中凸显主题,没有冗杂的干扰分散情感的体验。通过分析四次背影、五句话语、四次流泪就将细腻的亲情品味了出来。这是我明白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根据自身的经历也可发展教材的内涵,找准切入点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第四个超越:这种阅读教学真正回归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形成个性化语文能力的成长空间,使语文课堂更加高效。从课前的热身阅读到课堂前期的反馈和交流,都是学生个性化语文能力的展示和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多学”,的确让语文课堂活了起来。而且也体现了教师的“少教”,只要教师找准了少教的切入点,能在恰当的点拨和引领中,再次渲染课堂思维、体验的热烈气氛,而且能很好地解决课堂时间不够的困惑。因此,这样的课堂是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对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提前预设的能力,解决临时生成性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少教多学式”阅读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个性化能力,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能力。附教师随笔:病榻上的父爱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初中

张绪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伴着清明时节的迷蒙细雨,我来到父亲的坟前。杂草丛生的坟茔诉说着这里的孤单与凄凉,泪眼朦胧中,病榻上父亲枯瘦如柴的模样似乎又在眼前。那年,我刚好上初三,成绩一直优秀,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让我跳出农门,顺利考上中专。在我紧张备战中考的时候,父亲却得了胃病,吃不下稍微硬一点儿的东西,胃病的折磨让父亲整天愁眉苦脸,很少说话。

又逢周五,跋涉了三十里山路回到家已是下午两点多了,不曾吃过东西,因为周五学校是没有伙食的,而且从家里带的馍馍也早已吃完。我走到父亲床前:“爸爸,感觉好点儿了没?”父亲强忍着说:“看到我女儿,感觉就好一些了。你饿了吧?我给你做饭。你妈到地里干活去了。”父亲黯淡的眼神里闪现出一丝喜悦,由于病痛父亲的背有点佝偻,青黑色的上衣显得很肥大,每天只喝一点粥,他的身体越来越消瘦,脸色也愈发青黑。父亲先将馍馍热在锅里,然后笨拙而专心地切好白菜丝,又抓来一把红苕粉条放在瓷钵里,舀了半瓢水将粉条浸泡在水中。我将灶火烧得很旺,父亲在锅里放了油,比妈妈放的要多一些,还说:“你平时在学校里吃不到一点儿油,今天多放一点给你补补。”病中的父亲比平时要温和得多,听着父亲暖暖的话,我热泪盈眶。哎,父亲要是胃病好了该多好啊!在我的沉思中,白菜粉条汤已做好,吃着父亲亲手做的汤,我的眼泪不禁簌簌地落下来,从来不做饭的父亲,为了女儿竟然拖着病体走进厨房。佝偻的身体,笨拙的动作,痛苦且幸福的面孔,多少年来一直在我脑海中清晰的回放。

又一个周六的晚上,我在睡梦中突然被雷鸣电闪惊醒,迷迷糊糊听到父亲在说:“孩子他妈,赶快起来将晒台上的木瓜干收回来,淋雨了就不值钱了,凤儿上学还指望它呢。”听着这话,我的泪又来了。父亲执拗的不看医生,就是不想花钱,一心想着为我上学攒钱。那时的农村都靠土地吃饭,没有人外出打工挣钱,家里的经济来源就是靠变卖一点儿农产品。父亲卖了一头牛和一条羊,终于存了二百元钱,可硬是不拿出来看病。母亲曾劝他将这二百元元钱拿去看病,可父亲突然大声向母亲吼道:“我把钱花了,病又看不好,凤儿上学怎么办?”父亲的执拗让我们谁也不敢违背。

父亲最后的一个月已吃不下任何东西,就连喝一点开水冲的鸡蛋汁,也要吐出来。每天躺在床上呻吟,从白天到夜晚没有停止过。看着他那深陷的面颊,只是张大嘴巴喘着粗气的痛苦神情,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淌,我知道父亲将要离我们远去,我不知道没有了父亲,我将怎样生活。就在这时,父亲艰难的移动着右手,颤巍巍的握住我的手,嘴唇动了动,又看着妈妈。妈妈明白他的意思,连忙说:“那钱我不会动的,一定留着给凤儿上学用。”留下这样的嘱托之后,父亲永远的去了。到现在,我一直深深的自责,当时已是初三学生的自己,为什么不坚持让父亲去看病?怎么连一点儿担当家庭责任的意识都没有?自己的无知终归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一阵山风吹来,我浑身瑟缩起来,和着雨水和泪水,我仿佛看见父亲站在远远的天边向我微笑。那是他欣慰的笑,因为他用生命换下的二百元钱成就了女儿的前途。我知道,我得好好的活着,为自己,更为父亲。

少教多学与阅读教学 篇2

一.少教多学模式关键在于“自以为灯, 自以为靠”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 使教师可以少教, 使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 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目标如何实现呢?释迦牟尼留给弟子一句话:“自以为灯, 自以为靠。”即自己点亮自己的灯, 自己当自己的靠山。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我们应当努力促使学生点亮自己的心灯, 垒造自己的靠山。

二.学生要充分确立自主地位

1. 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语文这门学科开放性较强,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我们要激发他们积极地进行发散思维,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时, 创新思维的火花往往会突然迸发。而创新能力也会不知不觉的提高。因此, 自主学习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创新能力更会反过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改变以前那种教师过多过细的解读为现在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的教学就要做好“三转变”, 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 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做好“五让”, 即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 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 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 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 最终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理想。例如, 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狼”专题时, 摒弃过去那种老师单一说教的教学模式, 充分备课、精心设计好相关问题后, 就放手发动学生, 让他们根据老师的提示, 积极搜集整理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歇后语以及传说故事, 并在班上进行交流总结, 从而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狼的相关知识, 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到狼既有冷酷凶残的兽性, 又有团结协作、集体观念强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这样, 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孩子们的互动探究, 就会进一步培养起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学表述的综合实践能力。

3.积极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积极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 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学生必须举手, 在得到老师允许后才能发言的做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想说就站起来大胆地说;可以互相讨论, 互相补充。尊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探究中适当走些弯路, 允许学生犯点错误, 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实践;尊重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得的规律, 不要将现成的果子摘下来削皮切块甚至做成果汁喂到学生嘴里。

三.教师要做到教学互动, 授之以渔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理其实很简单:一条鱼能饱一时口福, 却不能彻底解决生活之困。如果想永远有鱼吃, 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 不如传授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1.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如怎样做好课前预习, 怎样提高听课质量, 课后怎样高效复习等。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

2. 交给学生学习主动权, 推动、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初中学习阶段, 学生在学习中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这方面的潜能, 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地交还给学生, 摆正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 自觉地向引导者的身份转变。教师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为主的基础上, 使得教学活动成为推动和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

3. 坚持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教育学生不应该采取一概而论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教学, 对待不同的学生, 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少教多学与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少数多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03-01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 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 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 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 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 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 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 解。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 篇4

少教多学

少教多学是新课改中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以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为主的符合现代教学理论的课堂教学活动。少教多学这种理念要求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开阔视野,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特别重视和学习中外近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西方划时代的教育家的教学理论中有关教师成长和教学组织的重要理论。比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和赫尔巴特、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哈耶克、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和当代教改代表人物朱永新等人的教育理论,都很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把教师的个人素养和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看得非常重要。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同样道理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好班级。名师出高徒也是这个道理。在现代学校教育过程中,少教多学的组织者和责任落实人就是教师;让教师成为会学习的人,成为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人,居高临下地指导学生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因素。

写字教学中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篇5

写字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是要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才能形成的。小学写字教学,收效总不能令人满意。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写字技能的形成、字写得好坏,关键在于是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其中,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是影响写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正确的姿势还影响学生身体的发育和成长。提笔便是练字时,我引导学生养成用眼用心去写字的习惯,用眼观察,看清笔画、结构、比例;用心去记、去分析,然后尽力做到一气呵成、不涂改。学生练习写字,大多是在印有田字格或米字格的练习本上进行。教材中田字格或米字格里的范字如果不作指导就让学生仿写,其难度较大。学生写起来标准难以掌握,不是靠上了,就是靠下了;不是偏左,就是偏右。而且,大多数学生习惯把字写小。久而久之,学生的坐姿易变样,眼睛与书写本的距离越来越短,面部几乎贴在纸面上。所以学生练习写字时,一开始应要求他们观察字的笔画偏旁在格子中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进行仿写,并要求他们把字尽量写大,要写满格子。

俗话说:“写字没有巧,笔画安排好。”“点、横、竖、撇、捺”五种基本笔画便构成了庞大的汉字体系,我想这也正是中国文字的神奇、伟大之处。可见写好基本笔画很重要,但对于初入学的孩子来说,写好笔画并不容易。由此可见书写汉字,笔画安排妥帖,结构平正、匀称极为重要。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较少,合体字可分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和全包围结构等几种类型。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窄而长,如“湖”、“懒”;田字格是汉字的家 , 要写好字 不清楚它各部分及名称是不行的。为了让学生熟悉田字格,我激发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记忆。瞧,他们有的说它像一扇窗上安了四块玻璃,有的说它是自己家的四个房间,一间客厅、一间饭厅、两间卧室,我又请双手来协助记忆四个小格的方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对学生的书写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及时反馈,这二度指导针对性强,更能激励学生把字写好的信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进行书写指导时,我总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看、记、描、仿,看就是仔细观察,从汉字的整体结构到每一笔的起落位置都要看清楚、明白。记就是分析,分析部分与部分之间该如何穿插、笔画的疏密该如何摆放。这样只是做到了眼到心到,还要做到口到手到,即摩写,包括书空和描红,让学生一边说字的笔顺一边写,可进一步加身对汉字结构和笔画安排的领悟。最后是仿写,对照田字格里的字,认真书写,写后对比修改。而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汉字的能力是指导书写的关键。

少教多学与阅读教学 篇6

一、一线教师的思考与困惑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整天和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谁都想既讲的少,学生又学的好。可是,上了讲台,就总是怕讲的少,讲不清,怕学生学不会,害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学生无法适应,不能适应,怕会产生“邯郸学步”的不良结果,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其结果是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论学的不少,但只是脑海中的浮云随风飘散,真正应用在教学中的却是很少,理论和实践成为两张皮。教学活动还是“穿旧鞋,走老路”,新瓶装老酒,没有创新和发展,课堂上,教师是绝对权威,没有教学民主,没有自主学习,没有合作探究。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学校语文组教研课题《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通过学习我的感触很深,这不正是我希望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吗?我的困惑似乎有了解决的法宝。我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一教育理念。

二、少教多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也是一个动态的多边活动过程,教师怎样去把控这一过程,使课堂教学能够有序、高效,这对于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和挑战。根据“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考虑到农村学校的学校情况和学生情况,紧扣教学大纲要求,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1.基础知识的学习。

根据我的观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似乎没有太大的注意,其结果是知识点不难,可是考试成绩一揭晓,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考满分的学生。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我首先提出明确要求,对于生字的注音、书写,词语的解释、造句,作家的介绍,文体知识,写作背景等等,全部由学生互助合作完成,教师只进行检查、指导,纠正错误,并及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做必要的评价,教育、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问题探究的教学。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说,很多老师都绞尽脑汁,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我们看到,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往往出现有阅读无理解,不能对问题做出理解性回答。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首先,教师做好示范性探究问题的教学,即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教师提出一些基础性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般可采用就近四个人一组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对于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最后指导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例如,在教学《孤独之旅》时,我提出来一个问题:课文中杜小康哭了几次,为什么苦?在课文中划出有关句子体会.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合作探究,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其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给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交流氛围,交流空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独特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学习能力。例如,有个学生考试成绩很好,是班级的前三名,可是她不爱说话,特别是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的同学,她更不知道怎样表达,只能笑笑“我不会说”,怎样让她充满自信地开口说话呢?我就讲了在班级发言的重要性,让她珍惜锻炼的机会,鼓励她要大胆,不怕犯错,终于她提出来一个问题:描写有什么作用?在她的带动下,同学们七嘴八舌,提出来许多问题:杜小康前后有什么变化?什么是孤独之旅?等等。

三、教学效果与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在摸索中前进,在探究中发展,检验教学效果的期末考试来了,我忐忑不安,唯恐学生成绩下滑。成绩揭晓了,我们班不但没有下降,还有所上升。我很高兴,“少教多学”确实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锻炼、提高了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四、关于“少教多学”的一些反思。

“少教多学”确实抓住了教学的核心,一节课就四十分钟,教师要做到少教,就必须下更多的功夫去研究教材,学生,教法,学法,做到去粗取精,抓住重点、难点,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做到多学,就必须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也必须有更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更自由的表现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真正的少教多学。

霍城县三宫乡中心学校

许华

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 篇7

一、激发阅读兴趣。

广泛动员, 调动阅读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速阅读不只是指眼睛看文字的快速, 更主要的是理解、想象和记忆的快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表现欲强的心理, 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获得成功的平台, 如“课堂快速阅读表演”“抢记背诵比赛”等,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让学生乐在阅读中。

二、明确阅读目标。

有计划地设定学年目标、阶段目标、单次目标等, 让学生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

单次目标更要细化, 如针对具体语段提出要求:勾画出关键词句, 概括段落大意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和强化, 得到比较系统的、反复的整体训练。

三、重视整体把握。

新课标重视培养整体把握能力, 即从整体出发分析篇章结构, 再综合为整体, 把握课文的精要, 学会实际的运用。如阅读整本教材, 首先要掌握读一本书的方法:先读封面, 了解书名、作者、出版时间;再读前言后跋, 了解写作意图、内容梗概;然后读目录, 明确结构体例;再然后读小节标题, 确定作者的主要观点、依据;最后读正文, 整体把握, 统摄全篇。

四、规定阅读程序。

采取比较固定的阅读程序:先着眼整体, 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再分析为了表达这个中心, 文章选用了哪些材料;纲举目张后, 再注意一些起承接转换作用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可以把原本杂乱无章的阅读变为有规律的阅读, 不仅能避开个别的枝节问题, 而且能迅速抓住反映文章主旨的内容, 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阅读中要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的六个重要信息点:文章题目、作者、出处及发表时间、基本内容、中心句或关键句、文章观点或主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抓住联接上下文的纽带, 即关键句。通过抓关键句, 识别主题句, 可以准确地理解各个段落的主要含义, 进而把握全篇的中心思想, 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分析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五、设计限时训练。

设计限时训练的目的是以练促读, 教师可以根据上述六个信息点编写题目限时练习。学生首先依据自己的阅读印象限时做题, 尽力回忆, 尽可能写出原文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再根据答案回读原材料, 修改第一次回忆的信息;最后通过比照明确哪些地方是阅读时必须要重点关注的, 哪些信息必须筛选出来, 明确阅读的针对性和目标性。

六、提炼阅读技巧。

提炼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 掌握各自的阅读规律和模式, 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事半功倍。

1. 记叙文:

(1) 把握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2) 理清记叙的顺序, 找出全文的线索。 (3) 概括文章内容, 分析各部分与中心的关系。 (4) 找出抒情和议论成分, 理解其作用。

2. 议论文:

(1) 准确找出中心论点。 (2) 找出论据, 从分析论证入手, 研究作者是怎样运用论据阐明论点的。 (3) 理清论证结构, 分析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各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4) 总结论证方法。 (5) 分析语言特色。

3. 说明文:

(1) 了解说明对象。 (2) 理清说明顺序。 (3) 了解使用的说明方法。 (4) 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

4. 散文:

(1) 理清结构层次, 抓住主旨。 (2) 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 (3) 分析文章各部分与主旨的关系。 (4) 体味意境和语言特点。

5. 小说:

(1) 理清情节。 (2) 归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刻画手法。 (3) 把握环境。 (4) 归纳主旨, 分析语言特色。

6. 诗歌:

(1) 整体阅读, 理解诗意。 (2) 把握诵读节奏。 (3) 品意象, 析意境, 悟情感。 (4) 明确表现手法。 (5) 鉴赏语言。 (6) 发挥想象, 填补文本空白。

7. 剧本:

(1) 分析戏剧冲突。 (2) 体会台词的表现力。 (3) 分析人物特点。

七、尊重个性化阅读。

少教多学与阅读教学 篇8

一、教师方面

1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少教多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不仅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本位的教学思想,还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阅读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感悟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应该尽量扮演好教学活动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来对相关阅读题目进行破解,只有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下真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阅读能力和整体理解能力,才能在今后的阅读学习中快速进行深入阅读,真正提高阅读效率和水平。

2注重自然人的精神

新课改非常强调人文教育,要求中学生多读经典,开具出的书目繁多,书籍内容大多艰深难懂。但是由于新课改所列书目对学生的成长有巨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保证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以自然人的精神构建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既尊重知识,也尊重人的精神。

首先,师生共同商量,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取适度适量的经典名著,根据每天的课程安排,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规划”。其次,建构科学的管理机制。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监管不到位,再好的计划也是一纸空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进行适度适时合理的督促与管理。可以举办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览会、阅读书目推介会等。希望通过长期坚持这种有指导、有规划、有层级、有品位、有品鉴、有监督的课外阅读,促使学生陶冶性情、提升境界、健全人格、提高品位等。

3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

在“少教多学”模式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不能对所有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讲解,而是应该在教学中从教材上选取能够凸显生活性、探究性与问题性的教材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度的交流,加深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可以自主掌握的内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对于教学难点,教师在重点讲解的同时还应该对这类知识点进行加工,使之简化易懂,增强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1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帮助性作用,所以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阅读教学从阅读速度、阅读内容、阅读效果等层面来分可以分为多种教学类别,但是就目前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必须在学习中掌握圈点勾画、浏览概括、提炼归纳、评价赏析等阅读能力,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去理解把握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技巧技法的使用创作意图。这样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就能自觉地以行家里手的眼光来审视文本,在获得文本信息的同时,也就踏入会欣赏领悟文学艺术的门道,进而吸收营养,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提升个人的文化品位。

2每课必进行课前预习

让学生在每一节阅读课之前进行相应的课前预习,对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了解并做一些简要的思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正式的课堂学习中迅速地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甚至在一些自己独立思考过的问题上超常发挥,取得更加优异的学习效果,真正将课堂变为学生学习的课堂。

三、教学方法方面

由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科学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选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合作阅读教学

合作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在分组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来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性阅读,并在阅读后与其他组员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既能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也能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的综合学习素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状况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充分感受不同思维模式下的思想碰撞,进而通过小组其他人员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拓展自身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小组交流后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对比,然后整体讨论出最为合理的阅读理解方向,通过对比竞争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2拓展式阅读教学

课堂阅读教学做得扎实可靠固然重要,但学生毕竟要自主独立,在未真正独立前,教师的帮扶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课内外衔接处再扶一把,帮一程。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将学生经常接触到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等,分专题以讲座形式进行阅读欣赏指导。最后,推荐一些合适文章让学生去自读自赏。苏教版语文教材有与之配套的“读本”,从中选取文章,方便快捷,容易操作,效果好。

3评价式阅读教学

教师评价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肯定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学习热情都能够起到极大的正面影响,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秀表现,并及时给出正向的评价,鼓励他们继续进行阅读学习,调动其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对课堂教学形成正确的导向。同时还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错误的学习理念进行人性化的纠正和指导,逐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程设置方面

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经过众多教师的多次探索,现阶段已经初步将“少教多学”教学模式设置为“占有资料→把握共性→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优化模型”这一基本过程。

1占有资料→把握共性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对教学活动设置目标的本质取向是教学活动的主客体对教学成果的预期,并且由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下向上发展的,所以教学过程中设定的下层目标是上层目标的基本支撑。在“少教多学”模式的课程设置中,“占有资料→把握共性”这一步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对相关知识进行陈述。主要占有

资料包括:文学常识、人伦礼义等,可由师生共同准备;所要把握的共性内容基本包括阅读中的字词、文章思路等,应交由学生独立完成。

2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这一步骤是课程设置的核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和学生共同对文章进行分析探讨,形成初步的共识,然后根据优秀文章必备的主旨、内容、文章形式和效果提出问题。具体可以从文章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表达三个层面展开,特别要注意的是应将后两点当做教学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对这两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形成对文章的深刻认识,提高阅读学习水平。

3优化模型

教学模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有重要的辅助作用。高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构建合适的教学模型来对阅读教学中的认知结构加以完善,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地在学习中获取更新的知识,真正提升阅读水平。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的构建重点强调教育者少教一点,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转交给学生,以便于学生可以多学一点,逐步达到“自能读书”的水平。所以在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实践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合作,共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语文阅读教育向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子课题“构建高中语文‘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FHB110067-2012-7)

少教多学论文 篇9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有这样的表述:“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却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种教育思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想能够实现“少教多学”。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老师有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讲了好几遍的题型还是不会呢?为什么我上了那么多的课而成绩却没有提高呢?也就是说,很多老师觉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成正比的,教师教得越多,学生就应该学的越多,其实大家也知道,这种关系并不成立。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少教多学”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少教多学”的积极意义

1.从教师方面看,能有效的体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

“少教多学”的重心在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有效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局面。更加注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做到少讲精练,把重心放在凸显问题的解决和个别辅导上,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2.从学生方面看,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少教多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途径。当学生有疑问时,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或与老师一起探究,即学生的自学和互学,真正把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3.从课程理论看,能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学生学会学习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要切实转变学生模仿依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少教多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合作与多变交流,使学生逐渐由学会达到会学,并具备了相应的学习能力。

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1.不能正确理解少教

多教存在不少的弊端,但如果把少教理解成不教,理解成教师的不作为,把少教当成偷懒的正当理由,少教只能是少学。少教多学并非是让老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教得更有智慧,从重视教学内容的数量到重视教学的质量转移。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2.课堂活动量上的不对称,学生无法多学

“少教多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而其重心又是在中差生,采取的是高就低的办法,由于课堂时空的限制,多数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上的学生明显的被边缘化,只能作壁上观,任凭个别学生在那里接力,不能有所表现,因此这部分学生的思维就处于停顿或空耗状态,难以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这仍然是抬高一边压低一边的做法,并且以偏概全,好学生同样有问题。

三、如何正确地实施“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 1.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要熟悉教材,认真备教材。上课前不仅要全面的阅读教材,还要深刻地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把教学内容分为学生已会的,容易学会的,难学会的三类,分别思考不同的教学策略,想一想哪些内容是非讲不可的,非讲不可的内容又该怎么讲。你会发现,需要讲的其实并不多。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课本上的绝大多数知识,只要他们愿意,自己都能够学会。

其次,课前还要备学生,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教学,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的难易程度,是自己的教学真正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也能使班级里的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2.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

“少教多学”需要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老师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从学生出发,使他们乐学,从而乐于参加到课堂的学习中,进而喜欢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师生,生生真正能够互动起来。在课堂上,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去尝试解决问题。当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免不了出错,这些错误,恰恰把问题暴露出来,为以后的学习扫清障碍,但学生可能意识不到,为错误而伤心难过,此时教师发自内心的说一句“错的好!”就能是学生乐观对待错误,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表达更加自由,更愿意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适时引导,是实现少教多学的保障。

3.给学生更广的天空去飞翔 作为老师,我们似乎对学生有很多的不放心,总是担心学生不懂。似乎什么内容都要讲,唯恐哪里少讲了,漏讲了,课堂往往会演绎成教师的个人演讲。实际上,学生知道的比我们预想的要多的多。因此,在少教多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进行内容筛选,减掉不必要的提醒和不必要的指导,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与选择权,给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投入静思默想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获得更多的收获。

4.以大数学的眼光看教材,精选课题,知题善任

教师的思路不能局限于一章一节,一种方法一道题,要根据学情对相似内容进行整合,从优秀中考题中选一些能做的题进行训练,并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解归一”来拓宽思维,感受数学之美。

5.既要创新也要继承,创建特色,走自己的路

“少教多学”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从创新思维的角度看,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其实,“少教多学”也并非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在教学的某些环节上或不同的课型上,例如习题课和例题教学上,一般都采用少教多学的方法。但是,创新是对原有方法或关系的变革与调整,而不是彻底否决,因此创新一定要有所继承,没有继承的创新好比无源之水,其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从理论来看,新旧迁移是构建知识的基本形式;从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知识状况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而且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需要一个不断重复强化的过程,事实也正是这样,因为缺少必要的预备与介入,一部分学生学习上困难重重,造成了学习上的退步。

而教学则是一门艺术,凡艺术都会有个性与特色。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实践证明,凡是在教学上卓有建树的教师,无不具备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的善于设问与引入;有的善于激疑涉趣与启发诱导;有的善于组织教材与素材;有的善于变式教学与组织练习;有的善于归纳与复习;有的善于因材施教与分类指导;有的注重合作学习,有的强调自主探究„„.他们在教坛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绩,得到同行的肯定。教学有其基本的规律与原则,但这并不妨碍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那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做法,其本质是有悖于教学规律的。

新意不等于创新,引进不等于成功;个人有个人的特色,各校有各校的校情;关键是要立足于现实,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

“少教多学”注重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它意味着更少地依赖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反复的考试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经验式的发展、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和终身技能的培养。

教师多一分智慧,自己就少一分劳累,学生就多一分收获,减一分负担

如何正确地看待“少教多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有这样的表述:“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却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种教育思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想能够实现“少教多学”。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老师有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讲了好几遍的题型还是不会呢?为什么我上了那么多的课而成绩却没有提高呢?也就是说,很多老师觉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成正比的,教师教得越多,学生就应该学的越多,其实大家也知道,这种关系并不成立。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少教多学”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少教多学”的积极意义

1.从教师方面看,能有效的体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

“少教多学”的重心在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有效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局面。更加注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做到少讲精练,把重心放在凸显问题的解决和个别辅导上,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2.从学生方面看,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少教多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途径。当学生有疑问时,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或与老师一起探究,即学生的自学和互学,真正把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3.从课程理论看,能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学生学会学习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要切实转变学生模仿依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少教多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合作与多变交流,使学生逐渐由学会达到会学,并具备了相应的学习能力。

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1.不能正确理解少教

多教存在不少的弊端,但如果把少教理解成不教,理解成教师的不作为,把少教当成偷懒的正当理由,少教只能是少学。少教多学并非是让老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教得更有智慧,从重视教学内容的数量到重视教学的质量转移。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2.课堂活动量上的不对称,学生无法多学

“少教多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而其重心又是在中差生,采取的是高就低的办法,由于课堂时空的限制,多数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上的学生明显的被边缘化,只能作壁上观,任凭个别学生在那里接力,不能有所表现,因此这部分学生的思维就处于停顿或空耗状态,难以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这仍然是抬高一边压低一边的做法,并且以偏概全,好学生同样有问题。

三、如何正确地实施“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 1.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要熟悉教材,认真备教材。上课前不仅要全面的阅读教材,还要深刻地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把教学内容分为学生已会的,容易学会的,难学会的三类,分别思考不同的教学策略,想一想哪些内容是非讲不可的,非讲不可的内容又该怎么讲。你会发现,需要讲的其实并不多。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课本上的绝大多数知识,只要他们愿意,自己都能够学会。

其次,课前还要备学生,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教学,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的难易程度,是自己的教学真正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也能使班级里的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2.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

“少教多学”需要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老师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从学生出发,使他们乐学,从而乐于参加到课堂的学习中,进而喜欢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师生,生生真正能够互动起来。在课堂上,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去尝试解决问题。当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免不了出错,这些错误,恰恰把问题暴露出来,为以后的学习扫清障碍,但学生可能意识不到,为错误而伤心难过,此时教师发自内心的说一句“错的好!”就能是学生乐观对待错误,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表达更加自由,更愿意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适时引导,是实现少教多学的保障。

3.给学生更广的天空去飞翔 作为老师,我们似乎对学生有很多的不放心,总是担心学生不懂。似乎什么内容都要讲,唯恐哪里少讲了,漏讲了,课堂往往会演绎成教师的个人演讲。实际上,学生知道的比我们预想的要多的多。因此,在少教多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进行内容筛选,减掉不必要的提醒和不必要的指导,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与选择权,给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投入静思默想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获得更多的收获。

4.以大数学的眼光看教材,精选课题,知题善任

教师的思路不能局限于一章一节,一种方法一道题,要根据学情对相似内容进行整合,从优秀中考题中选一些能做的题进行训练,并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解归一”来拓宽思维,感受数学之美。

5.既要创新也要继承,创建特色,走自己的路

“少教多学”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从创新思维的角度看,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其实,“少教多学”也并非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在教学的某些环节上或不同的课型上,例如习题课和例题教学上,一般都采用少教多学的方法。但是,创新是对原有方法或关系的变革与调整,而不是彻底否决,因此创新一定要有所继承,没有继承的创新好比无源之水,其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从理论来看,新旧迁移是构建知识的基本形式;从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知识状况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而且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需要一个不断重复强化的过程,事实也正是这样,因为缺少必要的预备与介入,一部分学生学习上困难重重,造成了学习上的退步。

而教学则是一门艺术,凡艺术都会有个性与特色。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实践证明,凡是在教学上卓有建树的教师,无不具备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的善于设问与引入;有的善于激疑涉趣与启发诱导;有的善于组织教材与素材;有的善于变式教学与组织练习;有的善于归纳与复习;有的善于因材施教与分类指导;有的注重合作学习,有的强调自主探究„„.他们在教坛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绩,得到同行的肯定。教学有其基本的规律与原则,但这并不妨碍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那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做法,其本质是有悖于教学规律的。

新意不等于创新,引进不等于成功;个人有个人的特色,各校有各校的校情;关键是要立足于现实,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

“少教多学”注重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它意味着更少地依赖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反复的考试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经验式的发展、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和终身技能的培养。

上一篇:团书记就职报告下一篇:党员述职述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