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调查问卷

2024-07-16

知信行调查问卷(精选7篇)

知信行调查问卷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烟台市基层执业医师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知信行情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韩文婷 曲巍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学术版A》2013年第04期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控制药品费用,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的重要措施。据WHO对基本药物的定义:即满足人群优先医疗需要的药物。在一个正常运转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基本药物在任何时候都应有足够数量的可获得性,其剂型是适当的,其质量是有保障的,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都能够承受的。

知信行调查问卷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安徽省定远县的全部乡村医生为调查对象,由县卫计委将问卷以电子版的形式发给乡镇卫生院,再由乡镇卫生院有关人员发给各村卫生室,共收到729份问卷。

1.2 方法

借鉴相关文献的调查问卷,并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识、态度和行为。

1.3 统计分析

运用EpiD ata2.0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212个村卫生室,729人,其中男性534人(73.3%),女性195人(26.7%);年龄最小20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48.04±10.86)岁;从业时间10年以下的58人(8.0%),10-20年的261人(35.8%),20-30年的219人(30.0%),30年以上的191人(26.2%);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的3人(0.4%),专科447人(61.3%),高中216人(29.6%),初中及以下63人(8.6%);601人(82.4%)执业资质为乡村医生上岗证,92人(12.6%)为执业(助理)医师资格,7人(1.0%)为注册护士,其他29人(4.0%)。

2.2 乡村医生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2.2.1 认知情况

118人(16.2%)掌握基本药物制度,224人(30.7%)熟悉,302人(41.4%)了解,82人(11.2%)不了解,3人(0.4%)很不了解。有445人(61.0%)通过专门培训、讲座获知基本药物信息,18人(2.5%)通过专业期刊,161人(22.1%)通过法规文件,105人(14.4%)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来获取基本药物信息。(见表1)。

2.2.2 态度情况

国家基本药物态度方面有4道题,每道题由五个维度组成,对其进行评分,非常同意为5分,同意为4分,一般为3分,不同意为2分,很不同意为1分。经过评分,得分最高的是基本药物质量可靠,疗效较好,平均得分为(3.50±0.72)分,最低的是基本药物目录能够适应基层用药,平均得分为(2.91±1.22)分。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575人(78.9%)表示支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154人(21.1%)表示不支持。(见表2)。

2.2.3 行为情况

109人(15.0%)非常愿意为基本药物做更多的宣传,414人(56.8%)愿意,134人(18.4%)一般,39人(5.3%)不愿意,33人(4.5%)很不愿意;690(94.7%)主张患者优先使用基本药物,39人(5.3%)不主张患者使用;210人(28.8%)表示实施基本药物后工作积极性提高,242人(33.2%)工作积极性降低,277人(38.0%)没变。(见表3)。

3 讨论

3.1 乡村医生对基本药物的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88.3%的乡村医生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89.8%了解基本药物目录,95.1%了解基本药物报销政策,88.8%了解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政策。与以前的调查结果显示,知晓率总体偏高。2011年,黄燕惠等人的调查显示,深圳市约80%的医务人员了解基本药物制度[2]。2012年,广州市的调查显示,85.0%的医务人员熟悉大部分或全部基本药物[3]。2013年,宋燕等对宁夏西吉、同心和青铜峡3个县(市)的调查显示,70.1%的医务人员全部或大部分熟悉基本药物[4]。

729人中,有445人(61.0%)通过专门培训、讲座获知基本药物信息,说明培训是乡村医生获取基本药物信息的主要途径,应该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基本药物制度的培训,不定期地召开座谈会或者相关讲座,举办培训班[5],增强乡村医生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从而转变对基本药物制度的态度,促进基本药物制度更好地落实。

3.2 乡村医生对基本药物的态度情况

在基本药物4个方面的态度里,乡村医生对基本药物质量可靠,疗效较好的认同度最高,对基本药物目录能够适应基层用药的认同度最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本药物目录与基层用药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基本药物的遴选与遴选专家的主观意志密切相关,多是依赖于专家自身的临床经验和知识[6],没有考虑到基层医务人员的用药习惯,许多基层原本的常用药并没有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另外,基本药物的配送也存在问题,很多村医表示,很多基本药物配送不及时,甚至有一部分药品根本不配送,一项对安徽省县级医院的调查显示,调查的20家医院的平均配送延误5.5天[7]。为此,政府应该改革基本药物的遴选程序,让基层医务人员参与到基本药物的遴选过程中;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保证基本药物的配送,或由政府来负责偏远地区基本药物的配送。

3.3 乡村医生对基本药物的行为分析

90.1%的表示愿意为基本药物做更多的普及宣传工作,94.7%主张患者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有33.2%的乡村医生表示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比,工作积极性降低的比例较高。张菲菲等人对乡镇卫生院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方面,有10.8%的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8];王颖等人对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的调查显示,只有5.5%的受访医师认为自己的工作积极性降低[9]。许多乡村医生表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收入减少。有研究表明,乡村医生的收入较实施前下降了60.3%,并与其理想年均收入相差很大[10]。另一方面,本次调查58.8%的村医没有养老保险,村医反映养老保险的问题是他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偿,确定合理的补偿额度,并保证补偿及时到位;为乡村医生建立养老保障制度,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郭振,徐凌忠,郑文贵,等.山东省乡村医生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认知与行为KABP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9):691-693.

[2]黄燕惠,余昌泽,王家骥,等.广州和深圳市社区医务人员基本药物制度知信行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3):425-429.

[3]许燕,高昭昇,李泉,等.广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基本药物制度知信行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23-50.

[4]宋燕,卞鹰.宁夏农村基层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及满意度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2):148-151.

[5]籍文雪,姚强,何露洋,等.乡镇卫生院医生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状况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2013,30(6):420-422.

[6]陈玉文,王帅.谈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原则的有效落实[J].中国药事,2012,26(11):1177-1182.

[7]徐舒曼.安徽省县级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效果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

[8]张菲菲,丰成祥,朱伟.河南省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认知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7):513-524.

[9]王颖,左根永,李凯,等.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其影响认知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44):4146-4148.

知信行调查问卷 篇3

【关键词】公共场所高危人群;艾滋病;调查和防控

【中国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00-01

公共场所的女性服务人员是传播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艾滋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全球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约有75%是通过性接触途径感染,中国自1997年起,经性传播HIV的例数逐年上升[1]。我中心于2009年10月~2010年9月对本地区公共场所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知信行进行调查和干预防控,总结报告如下:

1 调查资料

1.1 调查对象:将本地区内所有的洗浴场所、歌舞厅、酒吧、洗头房、按摩室等可能具有从事商业性性行为的公共场所列出,将其中工作的女性服务人员列为高危人群,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目标选择240名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①以我中心牵头,先调查摸底,制订行动方案;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印制调查问卷。②在辖区派出所的配合下,随机对各公共场所的调查对象进行个别访谈和匿名答卷式调查,允许被调查对象回避相关问题;在征得调查对象的同意的前提下,抽取血样进行HIV抗体检测并署名。

1.3 统计分析 :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38份,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应答率为97.9%);所有数据用Epidata3.0数据库进行双录入,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各种指标的频数及比例和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社会学特征,年龄<22岁的比例最高,其次是23~30歲;农村和城镇出生的女性比例较高,对从事该工作一般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未婚女青年和初中文化水平占比例较高,进入本行业时间以1~5年为最多见。

2.2 对艾滋病的相关知晓和认知情况为:大多人为一般了解,认为是性病没事右性接触引起的;较多人承认有叫频繁的不洁性交史,经常使用防护措施;大多数人知道是由性途径、血液污染和母婴垂直传播三个主要传播途径引起的,也有部分认为是其他途径引起的;认为可以治疗和不治之症占绝大多数。

2.3 患病后的态度为:本组资料中HIV抗体阳性率为1.28%,大多人的态度是听天由命;朋友患病后的态度主要是避而远之,而且回避该类问题的人较多。

3 分析和干预

3.1 活动宗旨 江苏省海安县地处苏中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高、人员流动大,艾滋病发病率在百万分之十五左右,虽在较低水平,但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公共娱乐场所的服务小姐以年轻未婚妇女为主、处于性活跃期、文化层次较低、性观念较开放、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够、自身防范意识较差;且因其行业的特点,女性商业性行为者是用自己的身体向别人提供性服务而换取金钱的人,她们被认为是一个地区艾滋病传播的放大器,加快了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扩散[2],故她们在传播艾滋病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调查和检测,了解其对艾滋病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改变,探讨影响其改变的有关因素,目的在于准确掌握该人群的艾滋病认知及相关行为的基线情况,为对该人群采取科学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干预防控工作有指导性意义。

3.2 干预措施 有研究表明,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健康教育方法,可以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3]。我们制定详细的方案和目标,对此类高危人群积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包括毒品危害、艾滋病防治、性行为学、妇产科等相关知识培训;组织观看影像资料,发放小册子、宣传单、画册,张贴标语、宣传画,手机短信,发放安全套和药液等;做好此类人员上岗前健康体检和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隔离就诊;设置求助热线电话,提供主动可及性服务;通过部分目标人群促进同伴教育、扩大干预效果。

3.3 初见成效 通过一年的调查和干预行动,本地区公共场所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的知晓率有所提高、特别是认知和态度较前明显改善,该类人员参与艾滋病防控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虽然该类人员对艾滋病的态度、行为的改变不是短期的教育就能做到的,但在本地区的患病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未出项上升趋势。

因此,只要加大对我县公共场所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力度,可切实有效地预防控制艾滋病在本地区的传播和流行。

参考文献

[1]羊海涛,等. 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性病/艾滋病可行性研究[J].江苏预防医学,2005,16(1):1-4.

[2]陈刚,等.浙江省某地美容美发中心暗娼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4):372-373.

知信行调查问卷 篇4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丽水市某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大一至大三)共1455名。

1.2方法

1.2.1对学生进行宫颈癌预防相关知识宣教,在宣教前后对学生就宫颈癌危害及相关症状、与宫颈癌相关的高危因素及宫颈癌的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测试并对宫颈癌的相关态度及行为作出评价,测试要求不得讨论,独立完成,以了解不同学生在平时对宫颈癌预防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关注程度。测试回答正确率在80%以上,判断为该学生对宫颈癌预防知识了解知晓。在测试结束后由经过培训的高年资妇女保健专业医师 进行宫颈 癌相关知 识的培训 宣教 (1个课时),并对学生的获取宫颈癌预防知识前后所产生的不同信念进行比较。

1.2.2数据统计管理采用的是SPSS 13.0软件, 分类变量采用 率表示,两两比较 采用χ2检验,P< 0.05表示样本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及分析

2.1参加本次宫颈癌预防相关调查的学生共计1 455名,发放问卷1 455份,调查结束后对未填写完整的问卷予以剔除,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 410份,回收率96.90%。接受调查者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为19.6岁,其中男性33名,女性1 377名。其中大一学生462人,大二学生458人,大三学生490人。

2.2宣教前学生对宫颈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在进行宣教前的测试问卷中发现,学生对宫颈癌预防知识较为欠缺,其中男生的样本量偏少,男女学生性别间知晓情况比较缺乏统计学意义。但总体来说,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对宫颈癌预防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接近空白,各年级间学生对宫颈癌预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也未见增加(P>0.05)。学生在一个课时的宣教后,学生对宫颈癌预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幅提高(P<0.01)。见表1、表2。

2.3在宣教后,学生对宫颈癌预防相关态度及行为方面有显著差异(P值<0.01)。宣教后的大部分学生们对该宫颈癌预防项目的必要性所持认同态度的明显增加(P值<0.01)。见表3、表4。

3讨论

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初次性生活年龄越小、性伴侣数越多,感染风险也越大[3]。宫颈癌的高发年龄为40~55岁,近年来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趋势[4]。在妇女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5]。

宫颈癌的临床浸润期之前大约需要经历10年左右的癌前病变(CIN)期,早期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可达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目的[6]。所以及时进行宫颈细胞前筛查是预防宫颈癌重要措施,有研究显示,如妇女在35岁左右进行一次宫颈的细胞学检查,可使其在一生中进展 为宫颈癌 浸润期的 风险降低25% ~ 36%,如40岁时再进行第二次宫颈细胞学筛查,则此风险在原有的基础上又降低40%[7]。近年来,人们获得新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尽管如此,普通人群对宫颈癌预防的关注仍然很少[8]。

在校的幼儿师范学生以正处在性活跃期的女生为主,同时幼儿师范学生也是一群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准的群体,其接受新知识的敏感度和能力较强,她们对宫颈癌预防项目的认知在宫颈癌预防的目标人群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在幼儿师范学生中进行宫颈癌预防知识的宣教和调查也有着其特殊的意义。

通过本次的调查,我们发现:在进行宣教前,学生平时对这种可防可控的癌症的相关知识的关注十分欠缺,对疾病不了解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就会存在着盲目的恐惧。作为宫颈癌相关知识的传播载体之一的男性学生,对这影响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的疾病的相关知识的储备更匮乏。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们对宫颈癌预防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也未见增加。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宫颈癌预防项目在人群中的宣传力度的欠缺。

一直以来,我们的宫颈癌预防筛查发动工作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社区中进行宣传教育,国外有一项调查:参与调查的妇女中只有64% 听说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在这64%中的83%也知道该检查是为了检查和预防宫颈癌,但是最后只有56%做过该项筛查[9]。很多妇女是因对此项目的认识不够充分,影响了宫颈癌预防项目的干预效果,弱化了我省健康促进工程的意义。

通过这短短的一个课时的宣教,学生对宫颈癌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明显好转,学生对待此项目的态度和行为大幅改善,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洁身自爱、减少性乱等良好的性卫生习惯对减少HPV感染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显示一个预防项目的实施水平与人群的知晓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0],随着目标人群知晓率的上升,将为宫颈癌预防项目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师范学生大多为女性,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群体,同时因其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准,也决定了她们都将是一个良好的知识传播载体。在幼儿师范学生中开展宫颈癌预防知识的宣教,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这部分人群提前进行宫颈癌预防知识宣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组织有针对性地宣教对提升她们对宫颈癌预防项目知晓度、认同度和依从度,对保证整个妇女健康促进工程的实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了解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宫颈癌预防项目知信行情况,探索宫颈癌预防项目的有效宣教路径。方法:调查丽水市某幼儿师范学校学生1 455名,在宣教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评价。结果: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中宫颈癌预防项目相关知识的知晓现况不佳,通过开设宣教课程,能显著改善学生对宫颈癌预防的知信行(P<0.01)。结论:在幼儿师范学校中开展宫颈癌预防项目宣教课程对提高宫颈癌预防项目乃至整个的妇女健康促进工程的实施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宫颈癌,预防,幼儿师范学生

参考文献

[1]Ell K,Vourlekis B,Xie B,et al.Cancer treatment adherence among low-income women with breast or gynecologic cance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atient navigation[J].Cancer,2009,115(19):4606-4615.

[2]王泽曼,陈玉,郑建鹏,等.液基细胞学技术联合高危HPV-DNA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效度[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12):2414-2416.

[3]刘智华,万艳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认知与信息需求及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3):2839-2841.

[4]纪妹,武惠敏.年轻妇女早期宫颈癌3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92-2493.

[5]杨满,李利平,吴成勇,等.梅州客家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750例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4):547-548.

[6]杨斌.宫颈细胞学之国内外现状与几点意见[J].中华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9(2):84.

[7]Goldie SJ,Gaffikin L,Goldhaber-Fiebert JD,et al.Cost effectiveness of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in five developing countries[J].New Engl J Med,2005,353(20):2158-2168.

[8]Stark A,Gregoire L,Pilaraki R,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cervical cancer and women’s knowledge[J].Cancer Detect Prev,2008,32(1):15-22.

[9]Lartey M,Joubert G,Cronje HS.Knowledge,attitudes and practices of rural women in South Africa regarding the Papsmear[J].Int J Gynecol Obstet,2003,83(3):315-316.

知信行调查问卷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根据该县各个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好中差3类。分别从3类乡镇中随机抽取2个作为调查目的地,由当地的乡镇卫生院负责收集数据,为避免被调查者时间间隔太久出现回忆偏倚,我们将调查范围限定在1至2周岁幼儿的母亲身上,共调查母亲573人。将问卷收集整理后,去除填写不合格者,得到有效问卷526份,有效回收率91.80%。

1.2 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喂养知识(K)、喂养态度(A)和喂养行为(P),共25个条目。基本情况5个条目,K 5个条目,A 4个条目,P 4个条目。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Epi Data 3.1将问卷中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两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间的关系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年龄最大者37岁,最小者20岁,平均(25.6±3.4)岁。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初中及以下301人(57.22%),高中或中专140人(26.62%)、大专及以上85人(16.16%)。分娩方式分布情况:顺产197人(37.45%),剖宫产329人(62.55%)。

2.2 分娩方式、文化程度对母亲喂养行为的影响

2.2.1 分娩方式对喂养行为的影响

将前4个月的喂养行为分为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3种,比较产后4个月内母乳喂养的情况。见表1。不同分娩方式在3种母乳喂养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4,P<0.05),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的母乳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分娩方式的部分母乳喂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2 母亲文化程度对喂养行为的影响

初中及以下共301人,高中或中专共140人,大专及以上共85人,3种喂养方式的比例见表2。不同文化程度的母乳喂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的部分母乳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母乳喂养知信行调查情况

见表3。从表中可知,96.95%的母亲认为母乳好,营养价值要高于奶粉,但只有35.93%的人知道至少4个月内要进行纯母乳喂养,而实际上前4个月纯母乳喂养者的比例为50.19%,能够将母乳喂养的时间持续12个月的比例只占34.98%。只有18.82%的人知道初乳很重要,营养成分丰富,但有51.90%的人认为开奶越早越好,而实际上初乳期就开始喂养的比例为69.96%。64.83%的母亲知道4~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但具体的添加顺序知晓率只有44.87%,更有5.70%的母亲不到4个月即开始添加辅食。母亲学习喂养知识的态度积极,绝大部分人愿意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4 不同文化程度母亲知信行得分情况比较

知信行各个条目回答正确或积极的得1分,错误或消极的得0分,满分为13分。按满分的60%作为及格的标准(问卷总分≥8分),及格人数为212人,及格率为40.30%。不同文化程度母亲知信行得分结果为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3组平均分值分别为6.62±0.51、8.14±0.70、9.43±1.14。比较不同文化程度的KAP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3,P<0.05)。

2.5 母亲知信行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将母亲知、信、行各部分的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知、信、行三者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值在0.1~0.3之间,相关程度较低。

注:aP<0.05。

2.6 母亲获得喂养知识的途径

调查的结果显示,家长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杂志或报纸、电视、网络,分别为323(61.41%)、301(57.22%)、132人(25.09%)。而通过医学专业人员和营养专业书籍的人数较少,分别为122(23.19%)和45人(8.55%)。调查结果还显示,421位(80.04%)家长最希望的知识来源是专家的指导。

3 讨论

我国剖宫产率从80年代末开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7],此次调查的剖宫产率为33.27%,远高于WHO提倡的15%。不同的分娩方式会影响母亲的喂养方式。顺产的母亲体力和精神恢复快,可以使婴儿早吸,从而促进乳汁的分泌。剖宫产的母亲因为麻醉药等因素身体恢复较慢,手术伤口导致行为不便,加之紧张焦虑心理,从而影响到开奶的时间。已有研究表明,开奶晚的产妇,乳汁的分泌量低于早开奶者[8,9],这样会导致剖宫产的母亲误认为自己奶水不足,失去母乳喂养的信心,因而导致母乳喂养率低于顺产组。

母亲在婴儿喂养过程中扮演主要的角色,母亲的文化程度影响其喂养行为[10,11]。文化程度越高,纯母乳喂养率越高。知信行的得分比较同样也说明,文化程度影响知信行的正确率。特别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分值较高,他们视野开阔,接受新知识能力强,能够认识到婴儿期合理喂养的重要性。调查中也发现,看营养专业书籍的母亲,大多是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这一比例占到75.56%。而文化程度较低者,喂养行为主要受旧的传统思想、父母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对婴儿喂养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

通过对母亲喂养知信行回答情况的分析,农村母亲喂养知识水平总体较低,喂养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12,13,14]。一般认为,知识越多,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形成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此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母亲喂养知信行三者并不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有些被调查者虽然有正确的喂养知识和态度,但并没有表现出正确的喂养行为,说明喂养行为可能受传统习惯、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知而不行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的营养教育工作,特别是把母亲作为营养宣教的重点人群,正确营养行为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营养工作要持久进行。不断提高居民的营养知识,使人们接受新的营养观念,最后转化为合理的营养行为。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婴儿喂养方式及母亲喂养知信行的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郑州某县所辖乡镇随机抽取母亲526人,使用自编的喂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分娩方式在不同喂养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4,P<0.05)、文化程度在不同喂养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8,P<0.05)。喂养知信行问卷合格率为20.15%。不同文化程度母亲的KAP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P<0.05)。知信行三者呈弱相关(P<0.05)。结论 农村母亲喂养知识水平较低,喂养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应加强对其进行营养教育,并持久开展下去。

知信行调查问卷 篇6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初次就诊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为对象, 设为糖尿病足组。选择同期因糖尿病入院诊治的患者, 按性别、年龄与糖尿病足组1∶1匹配, 即调查1例糖尿病足患者, 调查1例同性别、年龄差不超过3岁的糖尿病患者 (排除糖尿病足) 。排除标准:年龄≤40岁;糖尿病足病程>1个月, 有其他足部感染或皮肤病。本次调查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备案, 调查对象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调查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专科医生对两组患者进行平行问卷调查。调查采取一对一访谈式, 语言和记忆能力有障碍的患者由陪护家属补充, 但须得到受调查人认可。问卷回收后, 由质检人员根据填写完整情况、逻辑情况等剔除不合格问卷。

1.3 问卷内容

参考《指南》等文献资料,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糖尿病 (足) 史、糖尿病足相关知信行、获取相关知识途径和意愿等。问卷在医院内小范围预调查, Cronbach’sα系数定量评价信、效度合格后, 对糖尿病足组和对照组患者行问卷调查。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总共发放问卷27 4份 (13 7对) , 收回有效问卷268份 (134对) , 有效率97.8%。糖尿病足组134例, 平均年龄67岁, 男91例, 女43例;对照组134例, 平均年龄65岁, 男94例, 女40例。

2.2 两组预防糖尿病足知信行正确率 (表1)

总计15条预防糖尿病足知信行相关问题, 定义答对9题以上为总正确。268例中答对9题以上有113例 (42.2%) , 其中糖尿病足组有48例 (42.5%) , 对照组65例 (57.5%) 。对于积极监测、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最根本措施, 转变生活方式、禁烟限酒, 吸烟、饮酒是危险因素这4条的正确率两组均较高;对于早期症状是溃疡、神经病变, 高龄是危险因素这两条的正确率均较低。总体上糖尿病足组的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低于对照组。

2.3 不同性别、年龄和户籍患者知信行情况

将15个预防糖尿病足知信行的相关问题, 每个问题赋值1分, 共15分。总正确率及平均分男性低于女性;40~岁患者明显高于60~岁的患者;城市患者高于农村患者, 见表2。

3 讨论

当前国内糖尿病患者中97%为2型糖尿病。相关研究[1]已证实, 高龄男性、吸烟饮酒、长病程、血糖控制差、不注意足部护理等是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足可以通过控制血糖、足部护理等措施进行有效预防, 而患者糖尿病足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是预防的基础。

本文结果显示,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知信行相关问题回答对9题以上42.2%, 糖尿病足患者的回答正确率要显著低于无糖尿病足的对照组, 提示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不足、缺乏预防糖尿病足的积极态度及行为都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原因。吴护群等[2]的研究显示, 在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中, 糖尿病患者对足部并发症忽视率最高, 缺少对糖尿病足基本概念、危害性的认识, 即使出现早期症状也难以及时发现并就诊, 是造成当前糖尿病足危害巨大的重要原因。

由表2可见, 糖尿病患者, 尤其是老年、男性、农村患者糖尿病足预防的健康教育亟待加强。使糖尿病足患者掌握病足防治相关知识, 树立积极的预防态度, 改变患者的行为, 体现在控制血糖、足部护理等各个预防环节。如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损伤的主要诱因是足部机械压力、外伤、鞋袜选择不正确等, 而舒适的鞋袜、温浴, 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外伤, 可较好地避免不必要的发病。本次调查中6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显著低于40岁~患者。当前普遍认为高龄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危险因素, 然而本次调查对象对此知晓率还不到1/3, 这也是高龄患者预防意识不强、足部护理措施不足、难以早发现早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杨岳等[3]报道,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认知普遍较低, 高龄患者认知水平更低。

糖尿病患者在出现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前, 住院接受诊疗、护理的机会较少, 难以通过医院、医生接受糖尿病足预防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 因此患者的自我管理、家庭和亲属护理对预防糖尿病足就显得尤为重要。晋溶辰等[4]认为, 根据患者病程、年龄、自身条件制订个体化、系统的教育指导, 能较好地改善糖尿病足预防知信行状况。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糖尿病患者, 尤其是糖尿病足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知信行状况, 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预防糖尿病足知信行调查问卷并经过信效度评价, 对初次就诊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 (糖尿病足组) 确诊后进行问卷调查, 同时近1∶1匹配无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 (对照组) 平行问卷调查。结果 预防糖尿病足知信行相关问题回答总正确率为53.4%, 其中糖尿病足组为47.8%, 对照组为59.0%;总正确率男性 (35.7%) 低于女性 (56.6%) , 60岁以上高年龄 (28.3%) 低于40岁、50岁患者 (37.8%、68.1%) , 农村患者 (32.0%) 低于城市患者 (50.7%) 。结论 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知信行正确率不高, 尤其是糖尿病足患者, 这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足发病的重要原因, 应重点加强对老年、男性、农村患者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知信行,调查

参考文献

[1]李莎, 吕丽芳, 钟晓卫.糖尿病足相关危险因素十年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8) :2539.

[2]吴护群, 陈戈, 卢汶.糖尿病足的基础知识教育及防治[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 (5) :572.

[3]杨岳, 孙雪玲, 房辉, 等.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患者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1) :76.

知信行调查问卷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顺德区16家桑拿馆的女从业人员(桑拿馆的女技师)。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统一培训的区疾控中心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工作队深入现场,在取得被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分别于干预前后对其进行相同问卷的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对艾滋病态度、高危行为因素及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等。

1.2.2 干预方法发放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利用多媒体集中上课、观看预防艾滋病宣传短片、预防艾滋病知识有奖问答、现场提问等。

1.3 统计方法

全部资料采用EpiData3.1进行独立双录、核对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374人,最小17岁,最大34岁,平均年龄(25.5±5.3)岁。<20岁18名,占4.81%;20岁~167名,占44.65%;25岁~148名,占39.57%;30岁及以上者共41名,占10.96%;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分别占51.34%和38.50%),其次为小学(占6.95%),大学或大专及文盲共占2.67%;婚姻状况以为未婚为主(占65.24%),其次为已婚(占22.50%),同居(占11.74%),离异或丧偶最少(占0.53%);籍贯以外省为主(占96.79%),主要来自四川、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广东籍最少(仅占3.21%)。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主要从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等四方面共12道题来评估。某一方面所包含的问题全部回答正确算为知晓,即认为其对该方面知识掌握较全面、准确。干预前后,桑拿女从业人员对艾滋病基本知识3个问题全部知晓的分别为278人和303人,知晓率分别为74.3%和81.0%;传播途径4个问题全部知晓者分别为267人和323人,知晓率分别为71.4%和86.4%,非传播途径3个问题全部知晓者分别为267人和323人,知晓率分别为64.4%和87.7%,预防措施2个问题全部知晓者分别为253和336人,知晓率分别为67.6%和89.8%。与干预前比较,艾滋病相关知识4个方面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2.3 对艾滋病态度

参与调查的374人中,有60.43%的人有点担心自己会感染艾滋病,21.39%很担心,而18.18%从来不担心。但与超过80%担心自己会被感染的人群比较,调查中回答一年内接受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人仅占11.8%。

2.4 高危行为因素

接受调查的374人中,在商业性行为过程中都曾有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而不使用的原因主要为没有买到(占56.68%),其次为已采用其它避孕措施(占32.09%),身边没有和对方不愿意使用(分别占9.09%、2.14%);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没有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0.16%(38/374),而最近1年在使用安全套过程中有37.97%(142/374)的人曾出现1次以上的安全套破裂或脱落。

3 讨论

桑拿场所女从业人员多为外来未婚育龄女性,处于性行为活跃期,普遍存在婚前、婚外性行为、多性伴等情况,同时由于我国严禁商业性性交易,从而使桑拿等娱乐场所可能成为商业性性交易的隐蔽场所。因此,娱乐场所中服务小姐从事商业性性服务,她们既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也是艾滋病经性途径向一般人群传播的重要桥梁人群[2]。减少她们高危行为能有效减少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可能。泰国等国家经验表明正确使用安全套是减少性途径传播艾滋病和其它性传播疾病的简单、有效、可行的方法[3]。但调查发现,接受调查者在商业性行为中均有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而不使用的原因多数是因为没有买到或认为自己已经采取其它避孕措施。本次调查显示在最近一次商业性活动中,仍有10.16%的人不使用安全套,而在使用安全套过程中,发生破裂或脱落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提示应加强对桑拿等娱乐场所经营者、从业人员和客人有关艾滋病及性病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既保证其能方便获得安全套,更要保证其能100%使用且100%正确使用安全套,从而降低艾滋病在娱乐场所性服务者、嫖客及其性伴之间的交叉传播。

国家哨点监测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女性商业性服务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呈增长趋势[4],调查中也发现虽然有超过80%的人担心或非常担心自己被感染,但却仅有11.8%的人曾主动接受过相关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提示应该加强VCT宣传,让她们更多、更及时地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提高其艾滋病自愿检测意识,从而及时发现感染者,使其可以得到及时正规的诊治,防止进一步传播和蔓延。

本次调查显示,干预前后桑拿从业人员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传播途径的正确认识明显提高、对非传播途径错误认识显著降低,而干预半年内VCT人数也显著增加,均证明干预能带来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干预效果的评估多数是在干预后立即进行的,因此,近期干预效果明显,但从远期效果考虑,应不断深入巩固和加强;同时由于该人群的流动性较大,短时期、小范围的干预也不能使她们的行为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有采取有针对性的、长期深入持久的健康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其知晓率,从而形成正确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达到有效遏制艾滋病传播的目的。

摘要:目的:了解顺德区桑拿女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与与艾滋病相关的行为特点,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为今后在该类或类似人群中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顺德区16家桑拿馆随机抽取部分桑拿女从业人员,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进行面对面闯卷调查。随后对其进行发放宣传资料、集中宣教、观看宣传短片、知识问答等方式的健康干预,干预后再用相同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参与干预并交回有效问卷的桑拿女从业人员共374人,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的人员仍占一定比例;干预前后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正确认识率从71.4%提高至86.4%(x2=25.16,p<0.001),对非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错误认识率从35.6%下降至12.3%(x2=55.58,P<0.001),干预后半年内该人群VCT比例由11.8%增加到30.5%(x2=39.3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顺德区桑拿女从业人员中存在引起艾滋病感染和流行的危险行为因素,防制知识仍有待提高;通过对该类人群采取干预措施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采取加强防制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等综合措施,促进其减少或杜绝高危行为是今后类似人群艾滋病防控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桑拿女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和行为,调查干预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卫生部介绍中国艾滋病疫情现状(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mles,mohbgt/s3582/200911/44754. htm.2009-11-30

[2] 苏斌,齐青山,徐臣,等.娱乐场所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的试点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5;11(2) :348~351

[3] WHO/UNA DS.Position statement on condoms and HIV prevention[R].Gvneva,2004

上一篇:广告文案期末作业下一篇:教师点拨有效性研究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