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破产申请书的相关信息(通用8篇)
债权人破产申请书的相关信息 篇1
债权人代位权的概述
债权人代位权是债的保权制度的一种。所谓代位权是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的权利。
从法律意义上讲,债具有严格的相对性,债权债务关系只能约束特定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对第三人不发生法律效力,即债权人只能要求特定的债务人履行债务,不对其他人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债务人同第三人的关系与债权人无关。但是由于债务人的财产已成为保障债权人债权得以实现的责任财产,因而必须对债务人不行使其到期债权的消极行为加以约束,即准许债权人行使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这种权利与其他相关的代理权、追偿权等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差别。
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特征
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债权人代位权是债权的从权利。代位权不能脱离债权人的债权而存在,是依附于债权的一种特别权利,随债权的产生、移转和消灭而产生、移转和消灭。代位权与代位追偿权不同。代位追偿权通常是指在连带之债中某一连带债务人向债权人清偿全部债务后,即取代了债权人的位置,享有要求其他负有连带义务的债务人偿还其应当承担的份额的权利。代位追偿权是主权利,债权产生的时候,代位追偿权并不同时产生,只有在债权因保证人、其他连带债务人等履行了债务而消灭的时候,保证人及已负清偿债务责任的债务人才对原债务人或未负清偿债务责任的债务人产生代位追偿权。
(二)债权人代位权是实体权利。代位权是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害及债权人的权利实现时所行使的权利,尽管债权人与次债务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法律赋予债权人直接追索次债务人的权利,这不仅具有程序意义,而且具有实体意义,即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创设了新的有直接后果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旦提起代位权诉讼,则可越过债务人而将次债务人视为债权人的债务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其目的仅在于保全债务人的财产,增大债权的一般担保资力,而非是以强制扣押债务人的财产直接使债权得到满足为目的(如申请诉讼保全、强制执行等)。因此,代位权是一项实体权利,而非诉讼上的权利。
(三)债权人代位权是债权人自己的权利。代位权的行使是以债权人自己的名义,代债务人之位向债务人的债务人即次债务人主张权利。这种权利来源于法律的规定,属于债权人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债权人以债务人的代理人身份行使债务人的权利,因而,债权人代位权不同于代理权。代理权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的权限是委托受权或者是在指定、法定的范围之内,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后产生的法律效果归于被代理人。
债权人代位权构成要件
最高人民法院于12月29日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合同法第73条之规定作了重点阐释,规定了代位权构成的实质性要件。
(一)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着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这是行使代位权的首要条件。只有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与保护,不但主体资格要合法,而且债的行为也要合法,这不但是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要求,也是对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债务关系的要求。如果债权人对债务人不享有合法债权或债务人对次债务人不享有合法债权,就不存在债权人代位权。如果合同因违法而被认定无效、被撤销或者已过诉讼时效,则债权人也不能行使代位权。但是合同的无效或者被撤销是由于债务人的过错造成的,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返还请求权、赔偿请求权时,应当认定债权人仍能行使代位权。
(二)债务人对其债务人享有的债权已经到期。这时债权人才可以向次债务人行使代位权。如果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债务尚未到履行期,债务人就不能对其债务人行使请求权,也就不存在债权人对次债务人行使代位权。履行期是否届满,应依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关于履行期限的约定来确定。如果没有约定履行期或履行期约定不明确,根据《合同法》第62条规定,应认定经过了合理的时间(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可以认定是到期的债权。如果次债务人有正当理由不履行自己的债务,则债务人的债权就不能算到期债权。如次债务人行使了不安抗辨权,即使次债务人的债务已经到期,在债务人的情形没有好转或没有提供担保,债权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这种债权行使代位权也无实际意义。债务人的到期债权并不是所有的任何性质的债权,而是仅限于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因此,《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将代位权的标的仅限定在具有金钱给付内容债权范围之内,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其他权利不得作为代位权的标的,如基于扶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等权利,则不属于代位权的标的。
(三)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这是构成代位权的前提条件,指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以诉讼方式或仲裁方法向其债务人主张其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务,致使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未能实现。至于原因如何可以不予考虑,对此法律亦未要求债权人就此承担举证责任。而且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的行为需对其债权人的.到期债权造成不能实现的危险。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债权人有保全债权的必要,这是构成代位权的实质性条件。当然,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有无故意、过失或其他原因,对代位权的行使并不产生影响。
(四)债权人代位权的范围应当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这是对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一个法律约束。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目的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债权,因此只有当自己的债权存在不能实现的危险,才能行使代位权。但是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是有一定限度的,即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范围不能超过其债务人享有的债权,如果超过了其对债务人的债权而行使代位权,就是对债务人权利的侵害,因为债务人对超过自己债务的部分有权自主处分而不受任何人的干涉。
债权人代位权的效力
(一)对于债权人的效力
代位权的行使对债权人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债权人以诉讼方式行使代位权,次债务人应向谁清偿债务,即债权人可否直接受领代位权诉讼所取得的财产。一般认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不得超出债务人权利的范围,债权人也不得擅自处分债务人的权利,债权人不得请求第三人向自己履行给付义务。因为第三人对于债权人本无给付义务,债权人也没有受领清偿的权利。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受领代位权行使的效果时,虽然可以代位受领,但受领的财产利益不得专供自己债权的清偿,也不得自行抵消自己与债务人的债务。如欲以所受领的财产利益清偿自己的债权,需经债务人同意;在有多数债权人的情形下,则只能依强制执行程序受偿。但对此问题司法解释做出了如下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 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
(二)对于债务人的效力
首先,债权人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在法院认定代位权成立以前,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权利只是受限制,但并未丧失。当债权人以次债务人为被告提起代位权诉讼时,如债权人未将债务人列为第三人,债务人有权要求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且可以对债权人的债权提出异议,经审查成立的,应当裁定驳回债权人的起诉。
其次,在债权人开始提起代位权诉讼后,债务人以次债务人为被告提起的诉讼将受到限制,只能对超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请求数额的债权部分起诉债务人。受理法院在代位权诉讼裁决发生法律效力以前,应当依法中止诉讼。不管债务人是否参加诉讼,对代位权诉讼做出的裁决均对债务人有影响。
再次,当代位权成立,债权人胜诉后,债务人与债权人、次债务人的相应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将全部或部分消灭。如果债权人的债权未能全部受偿,债权人还可就剩余部分向债务人行使请求权;如次债务人在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后尚有余额,债务人还可就此向次债务人主张。
此外,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所支出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因对于所有的债权人而言是共益费用,由此形成的债权应优先于其他债权清偿。
(三)对于次债务人的效力
对次债务人来说,债务人对其享有的权利,无论是债务人自己行使还是债权人代位行使,次债务人的法律地位和利益均无影响。因此,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一切抗辩均可向债权人主张,如不可抗力抗辩、诉讼时效抗辩、同时履行抗辩、不安抗辩、权利瑕疵抗辩等等。但是这种抗辩应以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之前所产生为限。如代位权行使后,第三人因债务人的处分行为,取得对债务人的抗辩,不得以之对抗债权人,因为此时债务人已丧失了处分权。若第三人因对债务人为清偿而取得的债务消灭抗辩权,可以之对抗债权人。第三人对于债权人的抗辩,则不得于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时对抗债权人。债权人向第三人行使代位权须通知债务人,通知后第三人对债务人开始有抗辩权。
建立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债权债务纠纷也迅速增加,一度被视为困扰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顽症,不仅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危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也给司法活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和困惑,债务案件的执行难度也越来越大,给社会经济秩序和商业道德都构成了极大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首次确立的代位权制度,突破了我国传统的民法理论和债的保全的概念,弥补了债的传统救济方法的不足,将债的法律救济由单一的债务主体扩展为第三人,增强了债的履行的可能性,为债权人实现债权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法律保障。具体来说这一制度的意义表现在:
首先,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满足债权人的债权。近代民法以前,债权人是强者,债务人是弱者,债务人借钱是为了消费,法律倾向于保护债务人。时至今日,举债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融资及营利,债务人不再是弱者,所以法律更倾向于保护债权人。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对立处于失衡状态,债务人处于强者的地位,债权人则处于弱者的地位。一些债务人负债后不是想法设法清偿债务,而是不择手段隐藏财产以逃避债务,或者根本就不向自己的债务人主张债权,甚至放弃自己的债权。债权人为了讨还债务,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求”债务人,即使进入了诉讼程序及强制执行阶段,债权的实现仍存在很多困难。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确立,从法律上为债权人通过自我帮助来实现债权提供依据。
其次,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建立,便于司法活动的开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债权债务关系越来越复杂,债务纠纷也急剧增加。过去,人民法院在审理债务案件时,其权利主体只能是债权人即原告,义务主体只能是债务人即被告.很少涉及第三人,不能由债权人代位直接向第三人主张权利,更不能追究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的责任。在执行程序中,人民法院也只能扣留、提取债务人应当履行债务部分的收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债务人的财产,而对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的财产权利没有涉及,这一部分财产不能作为强制执行的标的。当债务人没有足够的财产履行债务时,又故意不行使自己的债权,债权人对债务人没有任何办法,而法院也难对债务人的债权采取强制措施。《合同法》关于代位权的这一规定使债权人通过行使代位权增加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为解决“讨债难、执行难”,实现债权人债权,提供了更为周密和细致的法律保障。
最后,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建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经济已由自然经济发展到信用经济,而信用经济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是借债与还债的统一,其中一根链条被切断,银行信用、资本信用、消费信用乃至国家信用都有可能随之切断,其负面影响是巨大的。讨债难、执行难.使债权实现处于困境,这不仅仅是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利益问题,而且涉及到整个社会交易信用基础的问题。大量不良债权的存在,使我国市场信用的“软约束”已失去应有的约束力,甚至将会殃及金融秩序和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债权保护问题的提出首先要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市场信用和商品交易的安全。债权人代位权为约束和规范债的行为,使债权人更有效地保护债权、实现债权提供了新的途径和选择,进而为维护市场信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债权人破产申请书的相关信息 篇2
关键词:地方政府破产 债务重组 债务危机 底特律
地方政府破产在我国未曾出现过,却在世界上真实发生着,如日本北海道夕张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橘郡等多个城市,都已发生过政府破产。7月19日,美国底特律市政府向美国破产法院递交破产申请,如果申请通过,此案将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破产案。
地方政府破产与债务重组是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有效机制。一方面,明确可预见的破产机制促使地方政府更具有危机意识,重视财政可持续原则,对举债发展有所顾忌,加强防范财政危机。另一方面,破产机制对债务人和债权人而言是一种双向约束,可以指导双方谈判并促成集体行动,还能够通过债务重组程序帮助地方政府维持财政的可持续性,确保其持续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破产本身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方利益,促使债务人尽最大的可能履行偿债义务,良好的破产程序和债务重组机制能为政府融资创造财政空间,有效化解债务危机。
以下本文以美国底特律市申请破产事件为例,具体分析地方政府破产与债务重组的相关内容。
美国底特律市申请破产事件分析
与债务重组路径安排
(一)背景介绍
在申请破产之际,底特律市(标普评级B/穆迪评级B3/惠誉评级CCC)已面临着3亿多美元的预算赤字,超过180亿美元的长期债务,以及持续的现金流问题。底特律市超过三分之一的居民生活在美国“贫困线”以下,当地失业率达18.2%,远高于全国约7.6%的水平。
底特律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所在地,享有“汽车之城”美誉。然而随着其汽车产业的衰败,底特律市失业率节节攀升,人口锐减,不少企业撤离底特律,进一步导致其税收基础减少。而在支出方面,底特律市政府机构臃肿,对于雇员的开支居高不下。因此,底特律财政状况日益恶化,2005年财政赤字突破亿美元大关,达到1.55亿美元;2008年突破2亿美元大关,为2.19亿美元;2012年更达到3.27亿美元(见表1)。
表1 底特律市财政收支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总收入1,397.71,363.31,291.01,316.81,196.91,121.9
营运支出(1,111.1)(1,025.3)(964.7)(887.5)(857.1)(692.0)
其余支出(414.6)(462.0)(397.9)(486.1)(461.6)(477.3)
盈余/赤字(127.9)(124.1)(71.7)(56.9)(121.8)(47.4)
融资收入75.0--250.0----137.0
总盈余/赤字(219.2)(331.9)(155.7)(196.6)(326.6)(237.0)
今年3月初,由于底特律持续的财政问题,美国密歇根州州长里克·施耐德宣布底特律进入财政紧急状态,底特律成为密歇根州为避免财政破产而被州政府接管的第六个城市。随后,州长任命奥尔出任应急经理人(Emergency Manager),接手底特律市财政,但此后的各项减支增收计划均告失败,应急经理人奥尔表示该市已经无法履行偿债职能,最终奥尔根据美国《破产法》第9章申请破产,并称此举是当前最适合选择。
由于底特律的财政状况恶化由来已久,市场已经有底特律申请破产的预期,在申请破产当天,美国市政债二级市场并没有出现大幅下跌。
(二)底特律破产路径与债务重组展望
根据之前申请破产城市的惯例,破产的最终目的是让债券持有人、企业雇员、居民和退休人员共同承担债务成本,然而根据奥尔提供的破产提议,底特律的债务成本分担较为不平衡,主要是大幅削减养老福利等支出。
在破产的法律基础方面,底特律市政府申请在美国《破产法》第9章下进行破产保护,与一般公司在第11章下进行破产的最大不同在于,一旦破产申请获得通过,对于工资、市政费用和租金等支出,底特律市政府不用征得法院的允许,可以自行决定支付与否。这意味着底特律可以自行安排所欠债务的支付顺序。而对于一般的公司破产,具有优先求偿权的债权人拥有较大发言权,甚至可以接管公司。
在底特律市所提交的破产申请里,对市政债的处理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一般责任债券1,特别是无限税款债券(Unlimited Tax General Obligation)被视为无担保,并与所有其他无担保债务有平等地位。在申请破产前,应急经理人奥尔对债务重组的安排是,提议通过再融资等措施来兑付市政债,对养老金、退休福利等支出进行削减,并计划将一部分人移出养老金系统,此举遭到了巡回法院的反对,司法界针对应急经理人是否具有修改雇员合约的权力而提出质疑,因为美国宪法有保护雇员权益的相关条款,因而这一点将是底特律市破产申请能否通过的焦点之一。
在应急经理人奥尔的债务安排中,总量约180亿美元的债务包含114.5亿美元的无担保债务(见表2)和65.5亿美元担保债务。
表2 底特律市无担保债务明细(单位:亿美元)
无担保债务细分金额各部分小计
有限税款债券1.6119.93
无限税款债券3.69
参与凭证14.29
票据和贷款0.34
其他退休福利负债57.1891.92
养老金负债34.74
其他2.652.65
合计114.5114.5
对于114.5亿美元无担保债务的重组,奥尔提出的方案是以一项金额为20亿美元、期限20年、利率1.5%的分期偿还计划来替代现有的114.5亿美元的债务,各债权人按债务比例偿还,总体债务偿付比率(Recovery Rate)约为17%,这一兑付率在美国城市破产案中属于较低的。由于无担保债务中其他退休福利负债占比近一半,应急经理人希望在此项进行大幅减记,目前各方都在就自己的债务估值与兑付同应急经理人展开辩论,希望争取到更多兑付。底特律是否会利用本市其他资产安排偿债,仍没有明确计划,需等待法院通过的最终破产方案。
今年7月22日,美国总统发言人对此案表示,“碰到破产问题应由地方领导人和债权人解决,我们将以伙伴身份努力帮助这个城市。”底特律的破产申请最终仍需要联邦破产法院的批准,按照最快流程估计,也需要两三个月时间,更何况目前反对声音较大,且联邦政府态度较为消极,底特律的破产申请将会持续更长时间。由于应急经理人奥尔当前任期仅剩14个月多,他正在全力推进破产申请获得通过,预计最终申请将会通过,需要密切关注的是通过的时间和底特律最终能赢得多少债务减记。
底特律破产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由于底特律的财政状况恶化由来已久,市场对其申请破产已有预期,总体来看,7月18日当天市政债二级市场并没有出现大幅下跌。
目前,二级市场流通的底特律市政债券主要分为两类:一般责任债券(General Obligation Bonds)和收益债券(Revenue Bonds)。一般责任债券以发行机构的财政税收为支持。应急管理人宣布将一般责任债券视为无担保债券,但如果该类债券有保险公司担保承兑,则安全性较好,二级市场价格较高,约为60-70美元。反之,则价格明显走低。如底特律退休管理机构于2005年发行的20年期固息债券,没有兑付担保,目前评级为标普D/穆迪Ca,市场价格仅为约40美元。相较而言,收益债券由于是以某一特定项目的收益作为还本付息来源,偿付安全性反而较高,目前二级市场价格普遍在80-95美元。
底特律地方政府破产与债务重组的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政府破产意识
政府破产是政府的财政破产,并不等于政府职能破产,不允许出现无政府状态。破产政府依然负担着提供城市居民日常所需公共服务的义务,例如本例中的底特律市政府,在破产申请通过后,政府担负的市政、交通、医疗和警察等系统不但不会停止运作,反而会在减轻债务和加大资金投入的背景下进行改善。
(二)逐步建立地方政府的破产机制
设置良好的破产程序能够给债权人公平的债务索偿权,同时能降低借款成本并为基础设施融资创造财政空间。明晰的破产规则有助于投资者进行精确的风险定价和信用评级,使债权人有选择地判断风险,合理制定借款条件。例如底特律市政府申请在美国《破产法》第9章下进行破产,该法律明确规定了政府可以进行破产保护的条件和程序,偏重于在保护破产地方政府资产的基础上制定债务调整计划,偏重于维护地方政府权利。实践中,各国均根据自身实际国情制定了相关政府破产法律。地方政府破产在性质上与一般的企业、自然人破产的最大区别是在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同时,必须保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三)进行合理的债务重组
所谓债务重组,其实质是合理有序的债务违约,而不是地方政府一旦遇到财政紧张,其所欠债务、市政债二级市场等即出现无序波动,引起债权人声讨和不必要的恐慌。一旦地方政府破产,应在上一级政府的有序指导下,对现有政府债务进行清点核算,如若其所欠债务远超过自身偿付能力,应在不影响政府正常运转能力的情况下,按照破产规则进行有序债务重组。例如底特律市政府的债务重组思路在于削减员工福利有关支出,尽可能偿付市政债券,确保政府的后期融资能力。
(四)引入财务应急接管制度
在美国底特律市的破产案例中,市政府由于资不抵债,难以维系财政正常运行,便由州政府派出应急经理人对市政府的财政权进行接管,应急经理人拥有制定财务计划的权力,也可以修改或推翻原有预算方案、整合市政府各部门、削减政府官员薪水、变卖市政府资产等重大行事权,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部分接管了市政府的行政权力。这一制度将有效约束政府债务的盲目扩展,促进地方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合理的保险机制很重要
从底特律市案例来看,虽然部分市政债已经由政府宣布不会承诺兑付,但其二级市场价格并没有出现大幅下跌,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债券将由商业化运作的保险公司进行承兑。保险制度有利于政府债务出现危机时保证所发行债券的市场稳定性,由此防止日后出现发债难或者融资成本高企的现象,对于地方政府债而言是一种重要的保障机制。
注:1.一般责任债券包括有限税款债券、无限税款债券和特别税款债券。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
债权人申请破产 篇3
债权人申请破产是指债权人作为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债权人的破产申请权是与其实体权利(即债权)具有密切联系的一种权利保护请求权。
实践中,在理解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申请破产的债权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也可以是具有诉讼主体资格的非法人社会组织。
2债权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宣告债务人破产的申请,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债权人的权已届受偿期,未到受偿期的债权,不得请求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2)债务人确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事实。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债务人虽未按期履行还债义务,但尚有履行能力的,仍属一般债务纠纷,不能按破产程序请求人民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人民法院可以通知债务人核对以下情况:(1)债权的真实性;(2)债权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中所占的比重;(3)债务人是否存在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
3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应当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写明:(1)权人的名称、企业的性质、住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住所;债权人若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还应写明其法定代理人的姓名、住所;(2)债务人的名称、企业的性质、住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住所;(3)债权的性质、种类、数额,如债权为货币或是实物的,写明其金额或价值,如为有财产担保的债权,还应写明其担保财产的性质、名称、数量、价值等;(4)写明债权存在的材料,以及债权受偿期限;(5)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事实和证明材料。
4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债权出异议的,人民法院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告知债权人先行提起民事诉讼,破产申请暂不予受理。
债权人破产申请书的相关信息 篇4
××××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对债权人申请破产还债用)
(××××)×民破字第××号
申请人……(写明单位名称和所在地址)。
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写明姓名和职务)。
委托代理人……(写明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被申请人……(写明单位名称和所在地址)。
法定代表人……(写明姓名和职务)。
申请人××××因被申请人××××未能清偿到期债务,向本院申请宣告被申请人破产还债。本院经审查认为,……(写明申请人的申请理由成立或不成立的事实和根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和第二百条第一款的规定,裁定如下:
宣告被申请人××××破产还债(或驳回申请人××××请求宣告被申请人××××破产还债的申请)。
……(准许破产申请的,写:“本裁定送达后立即生效”。驳回破产申请的,写:“如不服本裁定,可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及副本,上诉于××××人民法院。”)
审判长×××
审判员×××
审判员×××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破产案件债权人授权委托书-样本 篇5
委托人:
受托人:
委托事项:现委托上述受托人在开封百货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件中,作为我方代理人,代为办理相关法律事宜。
代理权限:有权代为申报债权,提交申报资料,变更或放弃所申报的债权,代为对相关事项发表意见、回答询问;参加债权人会议或其他会议,代为审查有关债权的证明材料,并代为行使表决权等权利;代为履行义务;代为提交或者签收与本案相关法律文书,代领债权款项。
除委托人书面撤销外,代理期限自本授权书签署之日起至本案破产程序终结时止。
委托人(签章):
债权人破产申请书的相关信息 篇6
[关键词] 新《企业破产法》 金融债权
2006年8月27日召开的十届人大二十三次会议上,新的企业破产法表决通过,并将于2007年6月1日正式施行。新破产法在条文上从《破产法(试行)》的六章43条,增加到现在的十二章136条,对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的规定都更为详细和丰富。新法规范了破产法约束的行为主体,对破产财产范围进行了新的规定,并增加了重整制度、金融机构破产等内容,并对破产行为涉及的社会关系进行了现实性的拓展。这意味着我国破产制度中近20年主体失位、内容不完整的状态将得到改善,各市场主体将处在统一规范的制度框架下进行破产行为。同时,企业破产制度的改变也必将使银行维护金融债权的策略和手段发生变化。在新《企业破产法》下,如何更好的维护金融债权有以下几点新动向:
一、清偿顺序变化,担保物权的优先受偿地位有所动摇
担保债权是指因被担保而享有优先受偿资格的债权。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一般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中普遍采用抵押、质押的方式,按照旧《企业破产法》,当债务人破产时,债权人(商业银行)能以担保物变卖的价款优先受偿,从而最大程度的维护金融债权。
新破产法第109条规定:“对破产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对该特定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第113条又将破产清偿顺序作了明确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①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②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③普通破产债权。”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破产企业职工的权益,新法在第132条中还规定:破产人在本法公布之日前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依照本法第113条的规定清偿后不足以清偿的部分,以本法第109条规定的特定财产优先于对该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受偿。
所有这些变化都意味着,银行发放贷款中普遍采用的抵押、质押方式,其抵押权、质押权等担保物权在企业破产清算中不再享有排他、独占的优先权,而是要和职工工资、医疗费用等支出共享。这提醒我们,密切关注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尽早识别、防范问题贷款,对于担保物权的实现及时进行,否则,一旦进入破产程序,担保物的变现受偿价值将面临减损缩水的风险。
二、重整制度引入新《企业破产法》
作为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企业重整制度首次引入我国企业破产法。新法列出专章对重整的适用范围、基本程序、保护措施、重整计划等内容做了规定。第2条既对破产和重整原因进行了区分:凡企业不能到期偿还债务,并且缺乏清偿能力的,应破产清算。而有前款规定情形,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企业法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均可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从而在破产清算外,为企业解决经营困难提出了另一条途径。
从银行角度,这一制度的引入给银行债权寻求到了另外一条保护的道路,企业丧失还款能力后,一旦破产则银行债权很可能血本无归,而设定重整程序后,为银行重组债权以及债转股等路径提供了可能性。但是银行应当充分理性的对困境中的企业进行分析,对重整方案中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认真审议日后企业清偿债务的来源、办法和期限。若整顿方案与和解协议草案等文件被通过,则商业银行可积极帮助困境中的企业,协助他度过危机;若整顿方案被否决,银行应即时把握风险尽力收回贷款,避免继续借款,反而陷入更大的风险中。
三、杜绝“假破产,真逃债”现象
新破产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一年内,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下列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消: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的;放弃债权。”
一方面,上述规定有力的保护了金融债权,避免债务人借破产之名,逃避银行债务之实,通过行使撤消权,完整保护破产企业财产,从而有力的维护了金融债权。但另一方面,也提醒银行应尽早建立对企业还款能力的预警机制。如果银行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一年内,才要求企业对贷款提供担保,这种行为仍可被撤消,也即不能起到对金融债权的保护作用。
四、告别政策性破产保护
在旧有破产法律制度下,破产被人为地分为政策性破产和商业性破产,许多国有企业的破产均被列入政策性破产行列。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多变的政策常导致多发的政策风险,不可预见的、或可预见的政策风险所导致企业破产,被称作“政策性破产”。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与商业性破产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政策性破产时企业清产核资后的所有资产首先用于安置职工,而不是清偿银行债务。破产财产不仅要优先支付工人工资,还要负责职工的安置,就是为“政策性破产”买单的是银行,为“政策性破产”做出牺牲的是银行,其结果是造成了我国国有银行巨大的呆坏账。
在实施新的《企业破产法》后,所有企业都受新法约束,银行将不会背上“政策性破产”的黑锅,银行可以通过申请企业破产的正常程序保障自己的利益,正当的维护好金融债权。
参考文献:
[1]牛学辉:《新破产法给金融债权带来什么》.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8.30
[2]张永昌:《论金融担保债权的权利维护》.安徽农村金融,2005(11)
[3]聚焦新企业破产法.工商行政管理,2006(17)
债权人破产申请书的相关信息 篇7
债权申报通知书
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根据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的申请于2015年 9月25 日裁定受理常熟锦绣金纺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并于2015年10月9日指定江苏剑桥人律师事务所为常熟锦绣金纺有限公司管理人。
江苏剑桥人律师事务所作为常熟锦绣金纺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的管理人,依法负责债权登记、审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债权人应在2016年1月20日前向常熟锦绣金纺有限公司管理人申报债权,书面说明债权数额、有无财产担保及是否属于连带债权,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未能在上述期限申报债权,可以在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提交债权人会议讨论前补充申报,但此前已进行的分配,不再对补充申报人补充分配,为审查和确认补充申报债权产生的费用,由补充申报人承担。未申报债权的,不得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
二、申报债权时应提供以下资料(具体事项请查看《债权申报须知》):
1.申报人为单位的,提供已年检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公章)、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原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签字确认);申报人为个人的,提供个人身份证复印件(签字确认);债权人如委托代理人申报的,须提交授权委托书(原件)及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签字确认);委托代理人是律师的还应提交律师事务所的指派函及律师执业证复印件;
2.债权申报表;
3.申报的债权的证据(如合同、协议、收款或付款凭证、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孳息或违约金计算凭证等书面材料);
4.债权人申报债权时,应在《债权申报人信息确认书》中明确申报人的联系地址、邮编、电话、联系人、开户银行等。
三、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定于2016年1月28日下午13点30分在江苏省常熟市新世界大道85号中汇戴斯大酒店召开。
特此通知
常熟锦绣金纺有限公司管理人
二○一五年十月十二日
附:1.债权申报须知;2.债权申报表;3.债权申报文件清单;4.债权申报人信息确认书;5.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6.授权委托书
管理人邮寄地址:江苏省常熟市碧溪新区浦江路57号锦绣生活旗舰店;
债权人破产申请书的相关信息 篇8
关键词:欠缴出资;破产抵销;形式解释;实质解释
抵销是债的消灭方式之一。在隶属于商法的破产程序中,为保护对破产债务人负有债务的债权人、节省互为给付和互受给付所生的徒劳和费用,及不致有不公平结果的发生,大多数国家的法律都允许破产债权债务的抵销。破产抵销权是指债权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对债务人即破产企业负有债务的,无论是否已届清偿期限、标的是否相同,均可在破产财产最终分配确定前向破产管理人主张相互抵销的权利。我国《破产法》四十条规定,债权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对债务人负有债务的,可以向管理人主张抵销。该制度本身并无问题,但在实务中随之会产生如下问题:在债权人同时是债务人股东,并且欠缴出资的情形下,债权人能否以欠缴的出资抵销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的债权?当我们将眼光在此规则与事实之间来回穿梭时,会发现法条并没有给出权威答案。但这种现象在实践中却时有发生,为此,本文试结合法理学基础对该问题做一探讨。
一、欠缴出资债务破产抵销之二难选择
关于股东欠缴的出资之债能否抵销,破产法未能给出权威明示,理论界、实务界也都存在着争论。肯定论者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企业破产法》四十条 进行文义解释和反对解释,认为“债权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对债务人负有债务”,该条规定的除外情形有三类,但并不包括债权人因注册资本未到位而对债务人负有的债务; 二是从公司工商登记和公司财务制度的角度来分析,认为由于公司股东事实上可以将其对公司的债权调整为对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是碍于手续繁琐或其他原因而未进行注册调整。既然债权可以转为注册资本,则债权与注册资本未到位债务应当可以抵销。 持否定观点的学者,认为股东欠缴的出资与破产债权不可以抵销,主要理由如下:其一,两种债主体不同,无从抵销。股东对公司的债权即为民法上之普通债权,是发生在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股东欠缴出资的情况下,若公司不能按期足额清偿外部债权人之债权,债权人有权要求欠缴出资之人在欠缴资金范围内就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连带责任。
二、欠缴出资债务抵销解释之法理基础
人类的历史发展经验表明,人的理性并非绝对可靠,不可能制定出包罗万象的完美法典,法律总是有漏洞,商法亦是如此。甚至由于商法调整社会关系的非伦理性、商事活动发展的迅猛性、多样性,商事成文法的滞后性问题较民法等传统部门法更为突出,商法领域出现漏洞的概率更高。因法律漏洞而生的 “疑难案件”,必须借助于法律解释来弥合规则与事实之间已经暴露出来的裂痕。 然解释必然会导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意见。况且即使运用相同的解释方法,也极有可能得出不同乃至相悖的解释结论。
既然无法通过人为控制得到唯一的结论,法律解释得出的不同“规则”该如何取舍就成为法学工作组必须面对的议题。在目前法学界,关于各种法律解释方法适用优先性问题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语义解释绝对优先于其他解释方法,当且仅当能够对语义解释之结论提出合理怀疑时,才可以去考虑上下文解释及体系解释;如若以上解释均得出不合理之结论时,才可以诉诸法意解释和目的解释。然而虽然以上解释方法顺位已取得至少是学术界的共识,但时至今日,在诸多运用了法律解释的司法裁判中,尚无某个判决因违反该顺位而被推翻。正因此,法律解释方法适用顺位还不能称之为一条具有“约束力”的程序性操作规则,它对于司法工作者的影响是指导性的,而非强制性、指令性的。
根据解释所需信息的来源和范围,可以把所有的解释方法分为两类:形式解释方法及实质解释方法。法律的形式解释,较为注重法律文本的字面含义,甚至是通常含义,解释方法的信息来源一般都不超出法律文本的范围。形式解释,尽量避免利用外来的价值观来破坏法律的“可预测性”,追求法律的形式公正。形式解释主要包括文义解释、上下文解释和体系解释这几种。实质解释也是以法律文本为依据,只是更注重法律的实质侧面,裁判结果的实质公正是其追求的目标,更注重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实质解释的解释方法除关注法律条文本身外,解释过程中运用到的信息来源非常的多样,范围非常广泛,一般需衡量立法者意图、政策方向、民众接受能力和社会一般公平正义观念。
三、破产债务抵销范围之多视角分析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现行破产法四十条关于破产债务的抵销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漏洞——股东欠缴的出资之债能否进行破产抵销规定不明确。但,有了上述法律解释学理论基础做指导,来探讨破产债务抵销范畴就变得有方可循。对此,笔者在下文中试根据不同的解释方法对该条文加以分析以期填补漏洞。
(一)“抵销债务”是否包括欠缴出资之形式解释
1.抵销债务之语义解释
根据“法律解释方法优先适用顺位”,语义解释具有严格的优先性。债務是债务人依约定或法定应为特定行为的义务。就这二字本身而言并无有争议性内涵,股东出资义务当然属于债务范畴。但该债务的债权人范围却有争议性。多数学者认为,股东出资义务既是一种约定义务又是一种法定义务。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将出资义务坚持界定为股东之间单一的约定义务。如果把出资义务仅理解为约定义务,那么根据债的相对性,其债权人自然是公司。至多在其他股东代其出资的情况下可以向该股东追缴。若是将出资义务定性为法定义务,那么是否可以进一步将其债权人范围做进一步扩大为公司债权人?至少在文义解释这是行不通的。
2.抵销债务之体系解释
债务抵销的前提之一就是抵销当事人间的债务抵销与第三人无利害关系,因此欠缴出资之债能否抵销关键在于是否影响他人权益。在文义解释之下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将目光投向该条款之外,借助于体系解释。体系解释最基本的考虑是要保证法律体系的融贯性,防止法律的前后矛盾性的解释。《公司法解释三》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資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二款规定: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从该条款中我们可以至少可以推导出:根据形式解释,欠缴出资之债影响公司债券人权益,因此不能同对破产企业债券抵销。
(二)“抵销债务”是否包括欠缴出资之实质解释
法律实质解释就不能仅关注法律文本本身,还须考虑具体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公正。此外,我国私营企业融资困难,在公司不能从银行等金融体系取得贷款的情况下,往往由股东出面借用其私人关系借款投入到企业中去,形成资金所有者、股东。公司之间的三角债权关系。由于存在这种私人关系,股东需向资金所有者承担无限偿还义务。一旦公司破产,股东替公司借来的该笔债权得不到完全清偿,但股东自己须向资金所有者全额返还。相反,如果认可股东出资之债抵销,将减少股东风险,鼓励股东为企业生产经营融资。因此主张欠缴出资之债可以与破产债权抵销。
在实质解释之下,站在不同立场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如何取舍?实质解释需要考量多种因素,目光不应以法律条文文本为限,应熟悉法律关系在现实中的存在状态,尽力平衡当事人各方利益。结合会计学知识及实务,股东债权并非完全无一致,事实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为公司经营发展而注入的资金,在公司账簿上计入长期借款科目,实质上构成股东对公司的投资,该种款项相对于其他股东普通债权而言自然具有劣后性;另一种是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因公司与股东间正常的业务往来而形成的债权,对于此类债权与其他非股东的普通破产债权并无二致,理应可以抵销。 也就是说,欠缴出资之债能否抵销取决于抵销债权的性质,若是实质上构成股东对公司注资的则不能抵销,若是在日常经营中形成的款项往来则可以抵销。
四、欠缴出资之债抵销之最终抉择
上文中笔者对破产债务抵销进行了多视角分析,得出了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不同结论。欠缴出资之债最终能否得以进行破产抵销在此已经成为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间的较量。
根据“形式理性法”理论,法制现代化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法律理性化过程形式理性的法律,在这一进程中,法律的形式理性特性日趋明显。对于法律条文的解释也尽量符合形式理性的特征。形式解释所带来的法律运作的可靠性和可预计性,使商业自由,商业效率得以保证,有利于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然而这种不愿对法条做出改变而仅满足于具体化的法律解释,对于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帮助并不大,甚至可能会导致不公平的结果。法律应当保持稳定,但也不能与频繁变迁的社会现实底错位。因此“司法还必须对法律之外的各种因素给予适当的关注,公共政策、大众观念、利益集团的对峙以及整体社会利益和社会目标的轻重权衡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完全封闭在法官的视野之外。在法律弹性限度允许的范围内,灵活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政治性的判断、功利性的权衡等一系列手段在必要的时候还会派上用场。” 总之,为了满足实质合理性的要求,法官也有很好的理由去牺牲一些形式合理性。事实上,无论追求形式合理性还是追求实质合理性,对于司法而言都是有利有弊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
【债权人破产申请书的相关信息】推荐阅读:
债权人申请破产申请书07-03
破产债权人利益保护05-31
破产债权10-30
破产债权清偿顺序有什么依据05-30
参与分配债权申请书06-08
对债权人的责任07-25
债权人保护06-11
股东债权人11-06
债权人权利保护制度10-31
债权人撤销权论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