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结构

2024-11-02

债权结构(共12篇)

债权结构 篇1

摘要:目前, 大多数资本结构理论研究主要是以债务人 (企业) 为主要研究对象, 即使是有关企业负债问题的研究也是多以企业债券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没有把对资本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另一方——债权人进行深刻的讨论。以债权人对资本结构的选择为切入点, 以银行贷款为主要研究对象, 讨论在不同利率条件下债权人对资本结构的选择来构建一个选择资本结构的模型。通过模型分析, 以期完善资本结构的决定和调整机制, 并试图找到判断资本结构优劣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资本结构,债权人选择,利率管制

筹资研究是财务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筹资研究主要是研究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的配比, 也就是资本结构问题的研究。资本结构是指公司各种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如何使筹措的资本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 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企业筹资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自有资金形成股东权益以及借入资金形成负债。一般而言, 自有资金的成本高于负债资金, 但筹资风险一般小于负债资金。负债资金包括企业债券、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负债资金是资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资本结构研究当中对于负债的研究也是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企业负债的形成是债务人与债权人关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一致选择所形成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 双方的选择依据却有很大不同。

一、债务人对资本结构的选择

权衡理论认为, 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就是在负债的税收利益与企业财务困境成本之间进行权衡。财务困境成本是指因企业无法满足对债权人的约定时, 所产生的非正常的成本和价值损失。如果企业和资本结构达到最优资本结构点则此时的企业价值最大。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组织形式, 企业存在的根本就是能够为投资者创造利润。在生产经营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 如果企业有足够的流动资金, 那么企业就会以流动资金进行投资。但是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投资, 那么企业就必须从外部引进资金进行投资。

一般认为股权筹资的成本要高于负债的筹资成本, 企业会优先考虑负债筹资。但是, 如果通过负债筹资的计算比较发现其成本高于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则企业会比较股权筹资要求的收益率和筹资成本与投资的收益, 如果前者小于后者, 则企业会选择股权筹资, 反之则不选。如果负债和股权筹资都不能满足该投资的成本要求, 则企业不会进行该投资, 从而会选择不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

二、债权人对资本结构的选择

债权人对资本结构的选择与债务人相比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是对于资本结构的选择, 同样是以一项投资的收益是否大于其成本作为衡量是否改变资本结构的标准。但是, 金融机构与一般企业相比又有不同, 金融机构不仅要考虑贷款是否能够带来收益, 同时还要考虑贷款所引起的流动性的风险。只有两者同时满足要求时贷款行为才会发生。债权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声誉风险等等。债权人在选择是否发放贷款时主要就是看企业的借款利息是否能够弥补存款利息支出和管理成本以及各种风险所引起的困境成本。

三、债权人选择模型

部分权衡理论模型所用的负债部分是用企业债券来代替的, 而企业债券占企业负债筹资比重并不是很大, 截至2006年底, 上市公司应付债券合计约862亿元, 而同期的长短期银行借款合计约29734亿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如果只是以企业债券作为负债的研究对象难免有失偏颇。

由于债券的利率是由企业来确定的, 而银行贷款则是企业和银行协商的结果。企业债券和银行贷款相比, 利率情况过于简单。同时由于银行比债券的持有人对于企业的信息有更加详细的了解, 银行对于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也就更具有代表性。将银行贷款作为资本结构的研究对象进行的资本结构决策也将产生更好的信号作用。同样我们也可以将企业债券看成是固定利率的银行贷款。

基于以上原因, 本文将以银行贷款作为研究对象, 对债权人选择的资本结构理论展开讨论。

(一) 非利率管制下债权人选择理论模型

我们将作如下假定:

1、企业的决策人员都是正直的人, 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2、资源是稀缺的;

3、每次的投资规模不大;

4、交易连续进行;

5、企业的所得税保持不变;

6、除了信用风险以外, 债权人不考虑其它风险。

第一个假定十分重要, 其作用是把企业的管理者定义为既能够尽力为企业经营服务, 同时也不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人, 这样就能避免管理人员做出不道德的选择。

企业对借款的分析:假设企业在某一时点有N种投资机会, Xi (1≤i≤N) 表示每种投资机会所能为企业创造的利润率, Bi代表在第i种投资机会下所需要的负债资金, Ci代表在第i种投资下企业将要增加的财务困境成本, Di代表在第i种投资机会银行贷款资金所需的利息率, T代表企业的所得税税率。

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资源是稀缺的, 所以企业的每个投资机会不可能都保持同样的收益水平, 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从最高的收益机会开始投资。我们假定企业的投资机会满足下列次序排列:

企业投资的目的是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企业的收益大于企业的成本时企业才会进行投资, 所以企业对于是否进行第i (1≤i≤N) 种投资的判断公式就应是:

V (i) 代表企业在第i种投资产生的价值, 只有V (i) 大于0时企业才会进行投资, 如果小于0则企业会选择放弃投资。

但是在公式中, 变量贷款利息率Di不是完全能够由企业决定的, 这个变量是银行在分析企业这部分贷款的财务困境风险和所要支付的利息成本和管理成本, 并和企业进行协商的情况下得出的。

银行对借款的分析:假设E代表银行的付息率和管理费用率之和, Hi代表第i次借款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而使银行发生的损失率, 则银行是否发放借款的判断公式应为:

因为企业发生财务困境所引起的银行财务损失率Hi, 是受企业的投资失败所引起的损失影响的, 在这里是受单位财务困境成本 (Ci/Bi) 决定, 所以Hi可以表示为函数:

则银行的利息公式可以表示为:

只有满足了3-5公式关于利息率要求, 银行才会把资金借给企业。

只有同时满足3-2和3-5公式的要求企业才能最终借入资金进行投资, 并最终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改变。如果依据公式3-2判断第i次投资发现V (i) 是大于0, 则企业应进行对于第i+1次投资的分析, 如果发现第i+1次投资形成的V (i+1) 是小于0的, 则第i次投资所形成的资本结构就是债权人选择理论的最优资本结构。此时的企业价值可以表示为:

其中V为企业的总价值, V (0) 表示企业不进行负债筹资而只是以企业的权益资本投资时企业的价值。

(二) 利率管制下债权人选择理论模型

上面是对贷款的利息率完全由银行决定情况下资本结构的讨论, 而我国银行贷款的利息率是受人民银行管制的, 人民银行制定基准的贷款利息率, 然后再给银行以一定的利率浮动权限, 银行再根据贷款的实际情况对贷款进行利息率的浮动处理。在这种银行利息率受管制的情况下, 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又将受到哪些影响呢?

下面将继续引用上文的假设条件。由于是讨论利率受管制情况下的资本结构问题, 将增加一个假设:银行的借款利率是受管制的。

由于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相同, 在达到最优资本结构时所形成的单位财务困境成本也是不相同的。由公式3-5可知, 银行要求的利率与企业的财务困境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企业财务困境成本的上升也在不断的上升。在银行的利率受管制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当企业达到最优资本结构时, 银行要求的利率仍然低于利率浮动的上限;二是当利率达到利率浮动的上限时, 企业按利率上限筹资仍然存在大量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投资机会。我们将分两情况进行讨论。

第一种情况下, 虽然银行的利率是受管制的, 但是与不受管制下的决策是完全一致的, 企业和银行都能够根据上一节的公式进行决策。

第二种情况下, 如果银行和企业依旧按上一节的公式进行决策的话, 我们会发现银行的决策资本结构点在X点的左侧, 而企业的决策资本结构点则在X的右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存在利率的管制, 虽然利率达到浮动上限时企业还有大量可以为企业创造的投资机会, 但是银行不能接受因这些投资机会所引起的财务困境成本的增大而使银行财务损失率的扩大, 所以银行所能接受的资本结构点是当利率达到利率浮动的上限时的资本结构点。而企业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现象。

我们知道负债资金筹资成功是由借款双方决定的, 如果依据上一节的公式, 银行对于最优资本结构点的选择会小于企业, 是否也就意味着在利率管制情况下, 企业的最终资本结构点就是银行决定的那个点。由公式3-3可知银行的利率与银行财务损失率存在着密切关系, 在银行利率受管制的情况下, 银行所能接受的财务损失率就是利率达到上限时的银行财务损失率, 如果银行财务损失率高于这个比率, 银行将不会向企业发放贷款。而银行的财务损失率是受企业在财务困境下的损失率所影响的, 我们可以通过减少企业在发生财务困境下的损失率, 来满足银行对于财务损失率的要求, 从而继续从银行取得贷款。

在银行利率达到利率浮动上限之前, 假设第M次投资使银行利率达到利率浮动的上限, K代表浮动上限的利息率, 企业进行投资的分析是与非利率管制下是一致的。所以第M次投资之前的企业价值可以表示为:

假设N≥j>M, Xj代表第j次投资机会所能为企业创造的利润率, Bj代表在第j种投资机会下所需要的负债资金, Cj代表在第j种投资下企业将要增加的财务困境成本, Hj代表第j次借款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而使银行发生的损失率, Rj代表第j次投资企业预提的财务困境风险准备, K代表浮动上限的利息率, T代表企业的所得税税率。这时的财务困境风险准备是指企业为了在发生困境时减少对银行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而在投资利率中预留的一部分。

由公式3-3和3-4可知, 因为单位财务困境成本已经高于银行所能接受的企业损失的限额, 我们通过企业预提的财务困境风险准备方法, 使企业在发生财务困境时, 所造成的损失符合银行对于企业损失的要求。

则第j次要预提的财务困境风险准备要满足:

而企业判断第j次投资的公式为:

W (j) 代表企业在第j投资抵减各项成本后的数值, 只有W (j) 大于0时企业才能取得资金并进行投资, 如果小于0则企业不会取得资金, 只能选择放弃投资。

V (j) 代表了企业进行投资所产生的企业价值。虽然企业判断是否投资是考虑预提的财务困境风险准备Rj, 但预提的财务困境风险准备并不是企业的实际支出, 而只是企业财务困境成本的抵减, 所以在计算企业投资的价值变化时是不予考虑的。

如果依据公式3-9判断第j次投资发现W (j) 大于0, 则企业应进行对于第j+1次投资的分析, 如果发现第j+1次投资形成的W (j+1) 是小于0的, 则第j次投资所形成的资本结构就是债权人选择理论的最优资本结构。此时企业价值可以表示为:

四、结论

通过对利率管制和非利率管制两种情况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无论是债务人还是债权人对于资本结构的选择都是建立在贷款是否会为自身创造价值的基础之上的。而一笔贷款的发生不仅是债务人对于贷款可以为自身创造价值的肯定, 同时也是债权人对于债务人的选择的一种肯定。一般来说债务人所能取得的贷款越多, 也就意味着能为债务人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应宇, 陈良华.公司财务管理[M].石油工业出版, 2003.

[2]沈艺峰.资本结构理论史[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3]淩江怀.商业银行风险论[M].人民出版社.2006.

债权结构 篇2

遇到债务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债权转让应明确规定债权转让的效力

债权转让有效成立后,在转让人、受让人、债务人之间会发生相应的法律后果,此即债权转让的效力。通常认为,债权转让的效力分对内效力和对外效力,对内效力发生在转让双方当事人之间,对外效力发生在当事人、债务人及第三人之间。

1、对内效力。

第一,债权由转让人(原债权人)转移给受让人,转让人脱离原合同关系,受让人取代其成为债的关系的当事人,即新的债权人。

第二,转让人向受让人转移债权时,依附于主债权的从属权利也一并转移,但与人身不可分离的关系除外。依附于主债权的从属权利是指包括债的担保或其他从属权利,如抵押权、定金、留置、保证等担保债权;从属债权未付利息请求权;债不履行时的违约金及赔偿损失请求权等。但是,专属于债权人的权利如合同的解除权是不能随主债权转移而转移的。因为解除权关系到合同的存废,与原债权人不可分离,不能当然地转移给受让人。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第三,转让人向受让人转让债权时,应将行使债权所必要的法律文件和证据提供给对方,并应告之有关主张债权所必要的一切情况。转让人占有的抵押担保财产,还应在债权转移生效时交付给对方。行使债权所必要的法律文件,比如合同、协议、欠条等证明债权成立的证书,应交付对方,其债权附有质权或抵押证书的,应将该证书一同交付。同时告之债务之履行期、履行地、债权成立之证人、关于债权之书信、电报、保险、完税证、商业账簿之记载、债权抗辩及再抗辩权等主张债权所必要的一切情况。

第四,转让人对受让人有担保义务。转让人应保证其转让的权利是有效存在且不存在权利瑕疵的。这种保证“通常称为权利瑕疵担保。如果在权利转让以后,因权利存在瑕疵而给权利人造成损失的,转让人应当向受让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当然,转让人在转让权利时,若明确告知受让人权利有瑕疵,则受让人无权要求赔偿。”

2、对外效力。

第一,债权转让应通知债务人,否则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我国《合同法》规定,没有通知债务人的债权转让,不产生法律效力。通知由原债权人即转让人作出,应以到达相对人即债务人为生效要件。在连带债务的情形中,虽然连带债务对于债权人视为同一债务,但各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债务人负担各自以全部给付为内容的独立债务。因此,原债权人必须通知全体债务人。如果仅对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予以通知,则债权转让只对此人发生效力。原债权人发出的债权转让通知,一旦到达债务人,非经受让人同意,不得撤回。如果转让通知自始无效或被撤销,则应将无效的事实通知债务人,这是新事实的通知,而不是撤回。通知时间法律上并没有限制,但一般宜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以减少不必要的履行损失。

在司法实践中,有的当事人以起诉债务人直接代替了债权转让通知。但实际上二者之间不能等同。通知主体是由原债权人作出的,起诉则是由受让人作出的;通知自到达债务人后生效,起诉则是在债权转让尚未生效、双方尚无法律关系时提起的诉讼。因此,起诉不能取代通知,受让人应在通知后,债务人仍然不履行债务的情况下才能提起起诉。

第二,债务人不得再向转让人即原债权人履行债务。转让人与债务人因债务转让而完全脱离关系。转让人不得再向债权人请求给付债务。如果债务人仍然向原债权人履行债务,则不构成合同的履行,更不应使合同终止。如果债务人向原债权人履行,造成对受让人的损害,债务人应负损害赔偿责任。同时因原债权人接受此种履行,已构成不当得利,受让人和债务人均可要求其返还。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第三,债务人在合同转让时已经享有的对抗原债权人的抗辩权,并不因合同权利的转让而消灭。我国《合同法》第82条规定:“债务人在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权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就受让人与债务人的关系而言,债权转让使受让人取代原债权人成为新的债权人。其享有与原债权人同样的债权,可以请求债务人向自己履行债务。受让人既然是自转让人处承受权利,他所取得的权利自然不得大于转让人。在债权转让之后,债务人对原债权人所享有的抗辩权可以对抗受让人即新的债权人。这些抗辩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时效届满抗辩、债权已经消灭抗辩、债权从未发生抗辩、债权无效抗辩等等。只有保障债务人的抗辩权,才能维护债务人应有的利益。

第四,同一债权转让数个人的,最先通知债务人的转让或在确定时间内最先被债务人接受的转让,效力优先。如果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出于善意向受让人履行,即使该债权转让是无效或因其他原因而被取消,债务人的履行仍然有效。

第五,债权转让后,债务人可以行使抵销权。我国《合同法》第83条对抵销权已经作了规定。当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的通知时,债务人对转让人即原债权人也享有到期债权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但债务人在对债权人取得债权的同时已经知道债权人将转让债权的,债务人按照诚实信用原则,不应当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公司改制重组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http://s.yingle.com/l/zw/571344.html

 如何写经济纠纷起诉书

http://s.yingle.com/l/zw/571343.html

 股权债务同转让合伙债务怎么处

http://s.yingle.com/l/zw/571342.html

 贷款担保人期限有多长

http://s.yingle.com/l/zw/571341.html

 父亲代保管的存款算债务么

http://s.yingle.com/l/zw/571340.html

 夫妻共同财产制所负的债务

http://s.yingle.com/l/zw/571339.html

 替子还债的欠条被撤销

http://s.yingle.com/l/zw/571338.html

 在认定和处置夫妻共同债务中存在的问题 http://s.yingle.com/l/zw/571337.html

 补偿安置问题的解决办法

http://s.yingle.com/l/zw/571336.html

 赌博借条是否有法律效力

http://s.yingle.com/l/zw/571335.html

 律师对催缴欠款的相关建议

http://s.yingle.com/l/zw/57133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http://s.yingle.com/l/zw/571333.html

 第三人代为履行与债务承担

http://s.yingle.com/l/zw/571332.html

 丈夫瞒着妻子借钱属于个人债务吗 http://s.yingle.com/l/zw/571331.html

 讨债技巧—一箭双雕催款兵法

http://s.yingle.com/l/zw/571330.html

 债务重组损益处理及计量属性变化 http://s.yingle.com/l/zw/571329.html

 该不当得利款的举证责任该由谁承担 http://s.yingle.com/l/zw/571328.html

 商场促销带来的经济纠纷案件例分析 http://s.yingle.com/l/zw/571327.html

 利用假离婚讨债人财终两空

http://s.yingle.com/l/zw/571326.html

  防范企业破产 http://s.yingle.com/l/zw/571325.html 不打

http://s.yingle.com/l/zw/571324.html

 债务重组损益和资本公积处理

http://s.yingle.com/l/zw/571323.html

 债务的管理办法 http://s.yingle.com/l/zw/57132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债务加入后未经债权人同意不得撤回 http://s.yingle.com/l/zw/571321.html

 香港地区对网上虚拟财产的保护

http://s.yingle.com/l/zw/571320.html

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

http://s.yingle.com/l/zw/571319.html

 债务重组审计的特征及内容

http://s.yingle.com/l/zw/571318.html

 实行更为合理的夫妻债务清偿方式 http://s.yingle.com/l/zw/571317.html

 司法实践中拒不执行判决

http://s.yingle.com/l/zw/571316.html

 有关债务重组的简要介绍

http://s.yingle.com/l/zw/571315.html

 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 http://s.yingle.com/l/zw/571314.html 追踪建筑工程黑色连环债务链系列 http://s.yingle.com/l/zw/571313.html

  娄某债务纠纷案件 http://s.yingle.com/l/zw/571312.html 围而歼

法的应

http://s.yingle.com/l/zw/571311.html

 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概念及特征

http://s.yingle.com/l/zw/57131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兰州首例婚内债务纠纷案件妻子胜诉 http://s.yingle.com/l/zw/571309.html

 黄锦营与黄书新民间借贷纠纷

http://s.yingle.com/l/zw/571308.html

 负债公允价值的涵义是什么

http://s.yingle.com/l/zw/571307.html

 擒贼擒王催款兵法运用技巧

http://s.yingle.com/l/zw/571306.html

 中美债务重组会计研究论文

http://s.yingle.com/l/zw/571305.html

 论企业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及启示 http://s.yingle.com/l/zw/571304.html

 解决对非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工程欠款的 http://s.yingle.com/l/zw/571303.html

 债务重组的主要方式

http://s.yingle.com/l/zw/571302.html

  债务重组案7 http://s.yingle.com/l/zw/571301.html 认定与推定夫

妻共同债

务的比较

http://s.yingle.com/l/zw/571300.html

 公司转让中的债权债务纠纷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l/zw/57129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夫妻共同债务难以认定之问题分析 http://s.yingle.com/l/zw/571298.html

  扣压汽车 http://s.yingle.com/l/zw/571297.html 债务重

计的特

http://s.yingle.com/l/zw/571296.html

 关于企业债务重组征收企业

http://s.yingle.com/l/zw/571295.html

  建筑工程案例 http://s.yingle.com/l/zw/571294.html 讨债

http://s.yingle.com/l/zw/571293.html

 债务人死亡之后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l/zw/571292.html

  清偿责任共同承担 http://s.yingle.com/l/zw/571291.html 债务重

化的

http://s.yingle.com/l/zw/571290.html

 一则拖欠工程款纠纷的处理案件

http://s.yingle.com/l/zw/571289.html

 分析迟延履行利息问题

http://s.yingle.com/l/zw/571288.html

 破产案清理债务债权者共申报http://s.yingle.com/l/zw/57128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债权债务转让协议书范文http://s.yingle.com/l/zw/571286.html

2018最新书

 催账时的谈判心理技巧分析

http://s.yingle.com/l/zw/571285.html

 小议新债务重组准则

http://s.yingle.com/l/zw/571284.html

   担保效力问题 http://s.yingle.com/l/zw/571283.html 抵押财产的执行 http://s.yingle.com/l/zw/571282.html 企业债

组的方

http://s.yingle.com/l/zw/571281.html

  最佳讨债方法分析 http://s.yingle.com/l/zw/571280.html 我国会计准

中债务重

组的沿革

http://s.yingle.com/l/zw/571279.html

 

(六)釜底抽薪 http://s.yingle.com/l/zw/571278.html 应如

http://s.yingle.com/l/zw/571277.html

 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会计处理

http://s.yingle.com/l/zw/571276.html

   判决要求支付利息 http://s.yingle.com/l/zw/571275.html 教你年底收款 http://s.yingle.com/l/zw/571274.html 关于完

贷的思

http://s.yingle.com/l/zw/57127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建筑工程债务链问题

http://s.yingle.com/l/zw/571272.html

   债务诉讼时效 http://s.yingle.com/l/zw/571271.html 如何讨债技巧 http://s.yingle.com/l/zw/571270.html 如何认定货运代理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履行中双方违约 http://s.yingle.com/l/zw/571269.html

 李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二审代理

http://s.yingle.com/l/zw/571268.html

 协议书范文2018最新书的简要介绍

http://s.yingle.com/l/zw/571267.html

 借款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划分为两种

http://s.yingle.com/l/zw/571266.html

 民生银行债务重组损失管理办法

http://s.yingle.com/l/zw/571265.html

    黄昌秀与欧阳军 http://s.yingle.com/l/zw/571264.html 孔某债务纠纷案件 http://s.yingle.com/l/zw/571263.html 债务利息怎么计付 http://s.yingle.com/l/zw/571262.html 委托律

http://s.yingle.com/l/zw/571261.html

  连带责任诉讼 http://s.yingle.com/l/zw/571260.html 债权人

http://s.yingle.com/l/zw/57125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如何解决债权债务纠纷

http://s.yingle.com/l/zw/571258.html

  债务重组法律性质 http://s.yingle.com/l/zw/571257.html 请问要

http://s.yingle.com/l/zw/571256.html

 王顺修与王彦周退伙协议书范文2018最新债务纠纷一 http://s.yingle.com/l/zw/571255.html

 关于商铺出租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的范本

http://s.yingle.com/l/zw/571254.html

 债务重组有哪些方式

http://s.yingle.com/l/zw/571253.html

 新准则推动了债务重组

http://s.yingle.com/l/zw/571252.html

 债务重组新准则与旧准则的形式差别 http://s.yingle.com/l/zw/571251.html

 执行程序中多个债权人参与分配

http://s.yingle.com/l/zw/571250.html

 由巨额工程款纠纷引发的群殴

http://s.yingle.com/l/zw/571249.html

  债务重组案9 http://s.yingle.com/l/zw/571248.html 经济

http://s.yingle.com/l/zw/57124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逃债利息多过债法院勒令多交http://s.yingle.com/l/zw/571246.html

31万利息

 有的放矢催款兵法(二十三)

http://s.yingle.com/l/zw/571245.html

尴尬的债权 篇3

吴明交了一个叫石云的女友,两个人很快同居生活,两年后,他们的孩子诞生了。

李志诚在公司中逐渐做出了业绩,而吴明虽然事业平平,但和石云的小日子非常和谐,让同事好友羡慕不已。5年后,相约的日子到了,吴明主动去李志诚所在的城市。二人见面后,看见自己和同窗在事业上的差别。吴明羞愧之余有了一个打算,他想向李志诚借钱做生意,让石云和孩子生活得好些。

当吴明提出借款5万元的要求时,考虑到二人是多年的好友,李志诚毫不犹豫地把现金给了吴明。两个月之后,吴明挣回了本钱,他将5万借款还给了李志诚。

可能是缺乏投资才能,吴明投入的资金很快便没了踪影。无奈,吴明又一次拨通了李志诚的电话,希望再借50万元以挽回损失。李志诚在电话里沉默了,吴明再三向李志诚保证:“即使我亏了,我和小云还有一套房子,市价50万元!”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吴明亲自将写有石云名字的房屋产权证交给李志诚做担保。同时书面约定一年之后如果没有还款,该房用于抵债。李志诚叹了口气,他其实不是对朋友不放心,而是觉得吴明不适合做生意,但是既然朋友这么坚持,他也不好再规劝。李志诚把50万元汇给吴明,他没好意思让吴明去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一年过去,还款时间到了。吴明却不见了踪影。李志诚有些焦急,他翻出了吴明当时交给自己的产权证,他想到用这套房子来实现自己的债权。

就在李志诚前往吴明住处进行交涉时,石云提出了异议:首先,她和吴明只是同居生活在一起,并未领取结婚证,所以也就没有婚姻关系;其次,吴明用他的收入买了这套房子,而产权证上是石云的名字,应视为是一种赠予行为,该房属石云所有;再有,吴明在没有征得石云同意的前提下将产权证交给朋友做担保,属于无效行为,李志诚应该找吴明索要50万元借款,但是房产证要返还给石云。

吴明音信皆无,李志诚感到绝望。可能是良心发现,吴明又出现了,他向石云提出解除两人的同居关系,分割房产和其他财产,以便偿还债务。

李志诚咨询了一位律师,对方认为吴明的办法可行,理由在于: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明确指出,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资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

50万元虽是吴明借的,但和石云不无关系:石云毕业之后没有工作,而是在家“相夫教子”,所有的生活开支都靠吴明承担;房子是吴明收入所购。应该属于一般共同财产,况且吴明也居住在里面,他当然享有对该房的权益;吴明多次借款是为了让石云和孩子能生活得更好,这样所形成的债务理应按照共同债务来处理。

但是,石云坚持认为房子属于她一个人,是吴明在同居前对她的爱情馈赠。

那么,房子到底属于石云所有还是属于石云和吴明共同所有呢?看来李志诚想要实现自己的债权,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焦点

一、50万元债务,是吴明的个人债务还是他和石云的共同债务?

二、房屋是石云的个人财产还是两人的共同财产?

说法

首先,该笔债务属于共同债务。虽然石云对债务一直是不知情的,也没有参与借款行为,并且吴明对她隐瞒了将共同购买的房屋用于抵押这一事实,但是应该看到,由于石云没有工作,而养家糊口的担子全部落在吴明身上,吴明向李志诚借钱是为了让一家人生活得更好,所以这个事实符合司法解释中的规定,即在他们同居期间为了共同的生产和生活而形成的债务,这个债务按共同债务论处。既然石云从50万元的投资中受到利益,因此她应该对该笔债务承担返还责任。

至于房屋的赠予问题,我们认为,同居以前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比照赠予关系处理。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

债权结构 篇4

根据交易成本经济学, 合同是不完善的, 管理机构需要去帮助交易双方“填补空缺, 改正错误, 在面对无法预期的因素时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调整” (Williamson, 1988:570) 。与投资相关的合同风险使得合同很难尽善尽美。随着这些合同风险的增加, 建立更为完善的管理维护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Williamson, 1985) 之所以说研发投资风险取决于合同风险的大小, 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由于高精确度的投资 (比如因为资产轮换使用, 重置而减值) 引起的风险。因为对交易双方来说, 由于交易失败而引起的交易终止, 代价是十分高昂的。研发投资因为创造了以知识为基础的资产而在公司内部被详尽批露, 但是在破产时却失去了很大的价值。研发投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知识和能力资源的获取和积累, 而在未成熟时期的终止会给公司带来损害。

第二、对自然状况和对方行为的不确定性。对方可能通过模糊的合同条款而引起机会性风险。这也导致了对于对方是否会履行合同约定条款判断的不确定性, 也就是信息不对称性。研发投资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 很难去测量和评估那些会引起不利选择的问题。因此, 简单的对债务合同进行监管是不够安全的, 我们需要更加完善的管理维护体系。

第三、交易风险的适应性很低。这与在战略投资中掌握专有信息的难易程度有关。尽管研发投资“给一个公司的股票加上了知识的价值”然而这些投资的报酬取决于适当性的强弱。对债权人提供恰当使用了研发投资的保证, 要求公司将相关研发项目的具体数据进行披露, 这有可能导致信息泄露和对投资资金的挪用, 因而削弱了管理者投资的动机。

许多争论表明用债务对研发进行投资是不恰当的, 一些实证支持此论点。尽管所有的债务合同具有某种共同的特征 (例如, 合同规定付款和公约条款, 违约事件中的破产威胁) , 但是债务作为一种多样的手段并有着多种形式。在众多中级财务的文献领域中, 我们发现, 某种形式的债务极端的背离了以前学者所描述债务的特性。

2 债务的非同质性

我们先来区分交易性负债和关系性负债。交易性负债一般涉及简单的绩效标准 (如到期日短的商业票据和债券) , 它是以特定的有价证券形式发行, 并销售给长期资本市场上的个人和机构。过程很简单:从所持有的证券中可获得直接的回报。发行的到期有价证券合同期限是即定的, 这些证券通常都可以较轻易地活跃在二级市场。关系性负债则涉及私人交易, 通常是长期关系的那种, 出借方一般可以变动贷款额, 并提供额外的商业服务 (如信用证, 支票交换结算, 现金管理服务) 。考虑到潜在收入的多种原因, 以及出借人使用的绩效标准较复杂, 预计到这种关系可能会持续一个不确定的时期。

以下从三个方面解释为什么说交易性负债提供的是一种市场管理机制而关系性负债则更恰当地表现为一种层级管理。

2.1 解决争端

如果公司违约, 出借人可以依照合同法, 清算这家公司来补偿他们的投资。也可以不通过合同的约定, 而利用延展 (债务偿还期) 来解决问题, 使他们在这段时期内的投资得到补偿。为了保护来自于关系出借方的多元商业关系的利益, 关系出借人经常使用延展 (债务偿还期) 来帮助一个困厄的企业重新协商贷款, 解决困境。放宽贷款期限, 甚至当客户公司经营困难时提供额外的资金。而交易出借人则相反, 既没有动力去延展 (债务偿还期) , 因为他们缺少多个商业关系, 也没有能力, 因为债务是以分散的方式来持有的, 因而很难使大量的交易出借人去改变他们的贷款。最终交易出借人根据合同法强制使一个违约企业破产。

2.2 手段

由于关系出借人实行延展 (债务偿还期) 来解决问题, 他们不能利用功效大的刺激 (即破产的威胁) , 因此必须使用某种管理机制去试图适应。关系出借人获得这种控制权有两种方式:第一, 他们往往获得董事会的代表权。其次, 这种控制权实际上是通过可选择的方案的实施这种严密的组合而获得的。违背契约后的重新谈判允许银行干涉公司的经营决策, 并实施诸如清算特定投资项目和具体的战略性项目。但交易出借人是分散的, 因此不会有董事会的代表权。他们通常依赖于在违约事件中清算威胁带来激励作用。

2.3 监控

债务延展的许可和管理控制要求得到详细且重要的信息。一个关系性出借人获得此类的信息的方法是通过他们与企业长期多样化的商业往来, 银行能收集所有者的信息是通过长期的围绕着产品与同一个客户的各种相互关系而获得。如上面提到的, 银行的管理者直接在董事会中拥有席位, 这有利于银行获得所有者的信息。最终, 不仅关系出借人能获得更多详尽且关主要的信息, 而且他们有收集信息的动机。但交易性负债, 分散在许多不同的债权人手中, 因此, 这些分散的债务使得公司被谁监控的事实丧失了一个经济上的集中性。

总的来说, 交易性负债通过严格的契约性来进行市场监控, 并以可信的破产威胁建立高强的约束机制。同时, 它主要通过监控得来的客观信息来作为证明的证据。而关系性负债则使用层级管理来应付业绩上的短期下降。同时使用行政控制手段并监控主要业绩指标。

正如我们所讨论过的, 研发资产的专用性削弱了出借人建立研发基金的倾向, 以及投资于研发的管理动机。关系出借人比较适合于政府对研发投资的借贷。不同于交易性出借人, 他们能回应不期而遇的展期中的骚扰, 并能够帮助困境中企业继续运行。更确切的说, 债务延期的可能性保护了继续投资于研发的管理动机, 这对去辨识研发项目中的利益是很关键的。对关系性负债的精心监察减少了信息不对称, 并且减轻了研发投资中由于不确定性带来的交易风险。当交易性负债被并购并在公开市场上交易时, 它使信息的公开揭露成为必要, 这又加剧了信息泄露的严重性。关系性债务, 显然是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私人交易, 因而维护了研发信息的安全性, 而不至于被泄露。所以说, 关系性负债为研发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且适当的安全维护。

3 假设与验证

债务结构和研发之间的不适当的组合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并损害公司业绩, 在研发上投资较少的公司应该主要依靠交易性负债, 而在研发上投资很大的公司则应该依靠关系性负债, 有较高关系借款的低研发费用的公司招致比最优交易更高的成本, 因为它们不需要更强烈的关系借款的安全措施, 却要发生精细管理和控制机制的机构成本。相反, 有低关系借款的高研发费用的公司在机构成本上会节省很多, 但很难为高研发费用这种冒险行为提供充足的安全防卫措施, 因此会发生比最优交易更高的成本, 所以那些背离我们理论模型中规范建议的公司会遭受重大的业绩滑坡。

假设1:随着他们对公司业绩的考虑, 研发的强度和依靠关系性负债间有一个正相关的作用。

在治理结构和投资策略上组合失败的公司, 当他们发生比适当组合的公司更高的交易成本时, 那么他们的行为必定是无效的。提高公司业绩的追求应该会诱导大多数管理者去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 并且选择合适的治理结构。即使管理者不去了解, 管理上的错误将最终通过更换管理者或者无效公司的破产这些方式来纠正。因此, 竞争的压力会使公司选择合适的治理结构。据此, 我们估计为了控制债务总量, 当研发强度增加时, 同交易性负债相比, 公司应该更多依赖于关系性负债。

假设2:关系性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同在研发上投资的强度密切相关。

我们使用国内资本市场的数据库来抽取了一些大中型公司作为样本。我们最终的观测样本包括了大约一千家公司。最初采用的变量是研发强度 (研发投资与资产的比率) , 关系债务 (银行借贷资本占总负债的比率) 和公司业绩 (市净率) 。控制变量包括杠杆率, 资产, 销售, 利息率, ROA, 波动性, 广告支出和工业化水平。假设1是使用两阶段变量回归模型来被检验的, 并纳入了企业的固定效应 (为了解释每家公司多元化的观测值) 。在关系性负债和考虑到公司业绩的研发间有重要的正相关性 (P<0.01) 支持了假设1的成立。一直以来, 为了说明部分债务结构的调整, 假设2是使用了一个动态的方格数据模型来检验的, 尤其是改进最小二乘法, 在解除管制的后期, 研发对关系债务的强烈积极的影响 (P<0.01) 支持了假设2的成立。

为了评价我们结果的经济意义, 我们为公司业绩提出了预测值 (市净率) 。在1993—2001年这段时间, 依靠关系性负债对研发进行投资的公司创造了很高的正的回报率, 随着研发的投资从10℅到90℅, 几乎带来了公司业绩两倍的增长。相反, 仅依靠交易借款对研发进行投资的公司遭受了极低的回报, 随着研发的投资从10℅到90℅, 大约使公司的业绩下降了50℅。进一步说, 在低水平研发下, 偏向于交易借款的公司的业绩明显优于那些关系借款的公司, 而在高水平的研发强度下, 结果会相反。这些结果说明了当公司在研发上的专项投资增加时, 对关系借款的有效管理所产生的好处远胜过它的成本。

4 结论和讨论

通过运用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 我们的研究证明了不同类型的负债采用了不同的管理体制, 并且每种债务结构的适当性取决于公司资产的性质。我们发现, 当公司反对交易性负债和增加研发强度时, 公司更多依靠关系性负债来组合他们的债务结构和和他们的研发策略。进一步说, 那些将债务结构同研发策略组合的不好的公司的业绩, 一定在那些将两者组合得很好的公司之下。

因为许多美国大型公司倾向于依靠交易性负债, 所以许多研究债务治理的美国学者都固定地假定所有的债务都更多具有与他们所熟悉的交易性负债的功能。先前对债务和研发关系的研究也遵循了这个套路, 并且把所有的债务都当作交易性负债。这样的假设对一些美国大公司来说是合理的, 然而, 从他们的研究中产生的理论不能被推广到一般化, 因为他们不能解释许多外国公司和美国国内小公司大量采取向银行借款的事实。关系性负债有很多不同于交易性负债的治理上的特征。因此, 通过区分关系性负债和交易性负债, 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有更广泛的适用性的理论框架, 进一步证明了关系债务潜在性的好处。

参考文献

[1]Bob Ryan, Robert W.Scapens, Michael Theobald.财务与会计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尤金.F, 布瑞翰, 乔尔.F, 休斯顿.财务管理基础[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3]陈文浩.高级财务管理[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债权结构 篇5

债权转让协议

甲方(债权转让人):,营业执照号/身份证号:

乙方(债权受让人):,营业执照号/身份证号: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经充分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如下:

一、转让债权标的截至本协议签署之日,债务人公司(或个人)欠甲方款计人民币元(简称债权,该金额如有出入,以实际金额为准)。现甲方将其中的部分债权计人民币元(大写:整)转让给乙方,乙方同意受让该债权。

(上述甲方转让的债权标的用于抵偿甲方所欠乙方的等额债务款。)

二、甲方承诺和保证

1,甲方有权实施本协议项下的债权转让;

2,甲方转让的债权系合法、有效的债权;

3,本协议生效前,转让标的从未转让给任何第三方;

4,本协议生效后,甲方及时就本债权转让事宜向债务人出具债权转让通知书,签发债权转让通知书一式数份,一份直接邮寄给债务人,其余交给乙方。债权转让通知未经乙方书面同意不得撤销。

5,甲方在本协议生效前向乙方移交与转让标的有关的各项证明文件及资料的原件,并承诺今后将协助乙方向债务人收取标的债权。

三、违约责任

双方同意,如果一方违反其在本协议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承诺或任何其他义务,致使其他方遭受或发生损害、损失、索赔、处罚、诉讼仲裁、费用、义务和/或责任,违约方须向另一方作出全面赔偿。

四、生效及其他

1,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2,对本协议所作的任何修改及补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双方签字盖章。3,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授权代表:

联系电话:

乙方:授权代表:联系电话:签订时间:年月日 签订时间:年月日

合同参考文本【作者:薛祖望,江苏洲际英杰律师事务所律师】

债权转让通知书

尊敬的公司/先生:

我司已将我司对贵司的债权,包括年月日《合同》及后续协议(如有)项下贵司所欠我司的款本金人民币元中的一部分计人民币元整,转让给了债权受让人公司。

请贵司接到本通知后,将贵司所欠的上述债务款计人民币元整在原债务还款期限内全部直接支付给上述债权受让人。

本通知书另交给债权受让人数份。

本债权转让通知未经债权受让人书面同意不得撤销。

专此通知并催款。

通知人:公司

让债权与股权联动 篇6

民生银行的“投联贷”业务采用了“股债联动”的模式,在私募股权资金进入企业或是达成意向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或是股权质押贷款。同一笔融资金额,中小企业可以选择以“股权+债权”的模式来代替纯股权投资,在优化公司股权结构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实际的财务成本。

“投联贷”打造明日之星

何为“投联贷”?民生银行中小企业金融部产品中心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投联贷”业务,是指银行对于PE拟投或已投的中小企业,以信用、股权质押、PE保证或类保证等方式,向中小企业发放的融资业务。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投联贷”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摆脱了传统的银行融资必须依赖抵押物和担保手段的不足,尤其是一些轻资产企业,尽管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他们往往缺乏传统银行贷款所青睐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评估价值难以确定,难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而对于银行来说,私募的筛选成为了“投联贷”这项业务的重要基础。民生银行的“投联贷”产品采用了与PE合作的模式。“我们在全国选择了一批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管理规范的PE管理公司及PE,暂时只对他们已经投资或是达成投资意向的企业发放这一类型的贷款。”事实上,银行的参与,也为PE机构分散投资提供了有效手段。

因此,企业不再需要完全依赖股权投资作为融资手段,“投联贷”产品在PE投资的基础上,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方式及组合金融方案。

优化结构降低成本

举个例子来说,某企业属于新兴行业,为了绸缪企业的扩大发展,融资缺口为6000万元,主要用于企业的扩大生产和流动资金需求。

一种融资方案是吸收6000万元的PE股权投资;而“投联贷”让企业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第二种融资方案是:吸收4000万元的股权投资以满足扩大生产的需求,借助于“投联贷”产品向银行申请2000万元的股权质押贷款,用于应对流动资金的支付。

第二种融资方案的优势在于,首先满足了企业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吸收股权投资是企业的长期融资手段,获得银行贷款满足了短期资金使用的目的;其次,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与股权投资所要求的资产回报率相比,银行的贷款利率要低得多;此外,“投联贷”股权+债权的联动方式,优化了企业的财务结构,也降低了创业者的股权稀释程度。

目前,“投联贷”为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方案包括信用贷款、股权质押贷款、PE增信贷款等等,这些金融方案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无需抵押物,也不需要担保公司的介入。如信用贷款的基本模式是,中小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及配偶以个人连带责任进行担保,银行根据PE投资的一定比例向企业发放贷款;相比之下,股权质押贷款的可融资额度更高,除了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及配偶使用个人连带责任作为担保手段外,需要以实际控制人所持有的全部或是部分股权进行质押。

债权结构 篇7

一、债权利用方式的演变

(一) 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债权和物权一直处在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之中, 二者的地位此起彼伏。债权调整动态的财产归属, 物权调整静态的财产归属。物权人对物权的利用最初体现在支配物即物权的客体本身或者其交换价值上。为扩大对物权的利用方式, 物权人通过在物上设立债的方式来利用物。同理, 为寻求对债权的其他利用方式, 不应局限于依据债权本身请求特定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 而应加大对债权本身的利用力度。为实现对债权最大程度的利用, 应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第一, 债权经济价值的问题。只有具有经济价值的东西才会成为经济人争相追逐的对象。倘若债的关系仅具人身属性, 违约后果为实际履行, 那势必会减少多数人对债权的向往。债本身表现出一定经济利益, 但如何将这种经济利益转化为一般等价物, 这是在实现债权利用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第二, 债之相对性的突破。债权的经济价值性赋予其可利用性。从技术层面看, 尚存在债之严格相对性障碍需要跨越。通说认为, 物权债权二分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物权得以对抗所有人, 对所有权利人以外的人发生作用;债权仅得对特定人发生效力。可见, 主体特定化是债之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 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人不会受债之关系束缚。债关系外的第三人取得债权, 却受债的相对性的约束导致不能获得债权利益, 对继受取得债权的权利人来说, 取得这种债权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有学者认为, 合同之债的相对性就是用另外的一种语言来描述债的具体性和不可转让性。ii

第三, 债权让与方式的变更。物权法采公示公信原则, 对不动产而言, 变更登记簿上的登记为公示, 登记簿上的登记具有公信力;对动产而言, 移转占用即公示, 占有具有公信力。债权让与经历了严格限制债权让与、债权让与需经债务人同意到债权让与需通知债务人才对债务人生效的演变。市场经济追求高效率, 时间创造金钱。低下的交易效率和繁冗的交易规则也不利于债权利用制度的推广。

(二) 债权利用形式的演变过程

我妻荣教授在《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一书中记录了债权在取得其在现在私法中的优越地位的过程, 其不同发展阶段的突破是对上文提出的三个问题的逐一解决。

第一阶段, 在人类文化史发展的初期, 债权纯粹体现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人身关系, 一般经济关系的性质甚微。iii在罗马法上, 民事债包含了“请求给付”和“法锁”, 债缺乏转让性, 虽有使用价值但无价值。在经历从最初债务人承担人身责任、中期债务人人身责任的减轻到后期限于承担财产责任。在民法平等原则的推进下, 民法中债的责任理论逐渐脱离其人身报复因素, 从最初承担人身责任转到承担经济责任, 债的经济价值性呼之欲出。

第二阶段, 根据我妻荣先生的观点, 债权的财产性质与其可转让性是相辅相成的, 可转让性越高, 即意味着其财产性越高, 反之亦然。iv债权的价值化和经济性使债权的确定性得到加强, 从而有利于其转让。19世纪的法律, 为使债权容易转让制定了许多法规, 创设了许多制度, 其出发点是为完善债权, 使之得以成为投资工具。

第三阶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债权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传统债权让与方式不能满足投资者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和市场经济的高效率。所以, 19世纪的法律创设了债权的证券化制度, 出现了记名债权、指示债权、无记名债权等法律制度创设, 不仅提高了债权的流通性, 更加改进了债权流转的方式, 这即是债权证券化的产生原因。所以有学者总结债权利用方式的演变过程为, 以债权的转让为开端, 然后是债权的证券化, 再就是资产的证券化。v可见, 将来对债权利用的发展方向是债权财产权化, 资产证券化, 交易便捷化。

(三) 理论分析

在上文对债权利用方式的演变过程的论述中, 不难发现债权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其自身属性带来的不可调和的一个基本矛盾。债权区别于物权的地方为其相对性, 其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特定关系”, 本来强调仅得在债权人和债务人存在存在债之关系。但是, 高效利用债权追逐债权的经济价值, 强调其财产属性, 这需要债权具有高度可让与性和让与便捷性。为解决这一矛盾, 债之基本理论必须作出妥协, 也即意味着债权相对性的适当剥离, 接受部分物权化理论。所以, 追求对债权的利用必然会导致“债权物权化”, 而且, 这是通过债权证券化的过程来实现的。

二、债权证券化

(一) 债权证券化释义

债权证券化是权利证券化的一种。权利证券化包含对物权、债权及股权的证券化, 首先要明确证券的涵义。《辞海》对证券的定义是:“以证明或设定权利为目的所作成的凭证”;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一般而言, 证券是指为证明或设定权利所作成的书面凭证, 它表明证券持有人有权取得该证券所拥有的权利和利益”vi;亦有学者认为“证券是表明一定财产权利的证书, 或者说是代表一定财产价值和记载一定法律事实的文书”vii。本文所称债权证券化, 宜采用“证券”被最广泛接受的解释, 即通过制作书面文书的形式, 证明或者设定债权。在近代法中, 债权欲在财产法上占据优越地位, 其自身必须实现从主观的人身关系到客观经济关系的推移。viii而债权证券化的过程就是抛弃单个债权的个性, 寻求债权共性的过程。

(二) 债券证券化过程中债权让与方式的演变

1.传统债权让与的不同立法模式。

针对债权让与在何种情况下对债权人生效的问题, 有三种立法例:严格限制主义、自由主义和折中主义。ix《日本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七条第一项规定:“指名债权的让与, 非经让与人通知债务人或经债务人承诺, 不得以之对抗债务人及其他第三人”。日本的立法例不仅规定债权人让与债权需要通知债务人, 更加需要得到债务人的承诺, 否则债权让与不生效。《德国民法典》第398条规定:“债权人可以与另一人签订合同, 将一项债权转让给此另一人 (让与) 。自合同订立时起, 新债权人取代原债权人。”折中主义立法模式采通知原则, 以法国法为代表, 为我国当前立法所采。《法国民法典》第1690条规定:“受让人, 仅依对债务人所为有关转让的通知, 始对于第三人发生占有权利的效力。受让人亦得依记载于公证书中的债务人对于出让的承诺, 发生权利占有的效力。”三种立法模式中, 采折中主义的法律规定由于兼顾对债务人的保护和体现债权的经济价值, 得到学界普遍肯定。

2.证券化债权让与方式的变迁。

证券化债权的让与必须抛弃传统的债权让与模式, 基于以下三点原因:第一, 流通性是债权证券化的生命, 这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债权证券化是为了扩大债权让与自由而设立的。债权让与自由之扩大, 最显著地体现在当事人决定债权让与代价之自由及其他让与限制之撤废。x债权让与制度从严格限制发展到通知即生效, 都是在实践中扩大债权让与自由的表现。第二, 证券化债权是商行为的产物, 追求效率和利益。在一般债权让与制度中, 立法者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保证债务人权益。而随着证券化债权流通性的增强, 必然要转而考虑债权人利益及其交易成本。第三, 证券化债权的签发主体多为商事主体, 其中多数为金融机构。倘若每次债权的转让都要以通知为生效要件的话, 势必在实际操作中遭遇重重困难。

随着债权证券化的发展, 为了保障债券证券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提高证券化债权让与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在选择证券化债权让与模式时, 要解决如下三个问题:第一, 采取何种证券化债权转让模式更为合理?第二, 债权能否有效成立, 是否会因不能为受让人得知的事由而导致债权无效?转让过程中的瑕疵是否需要受让人承担不利后果?第三, 债权能否得到完全支付?xi本着逐步解决问题的宗旨, 证券化债权让与立法有重大调整。

第一, 各地区纷纷立法对证券化债权让与作特殊规定, 证券化债权让与方式朝着单纯交付或交付加背书方式转变。例如《日本民法典》第86条第三项规定:“无记名债权视为动产”。日本的动产移转采债权意思主义, 当事人意思合致即产生物权移转的效力, 只是物权移转以交付为对抗要件。无记名债权的让与无须按照普通债权让与所采的严格限制主义进行。我国台湾地区《强制执行法》第59条第2款亦将有价证券视作动产。台湾地区的动产移转采物权移转合意并交付。根据我国《证券法》, 记名债券转让时需要背书加交付方可生效, 无记名债券转让时只需交付便可生效。我国《票价法》规定的票据转让方式包括背书转让和单纯交付转让。这些对证券化债权让与的特殊规定的出台是有其深层含义的。证券化债权中权利人的权利在证券上得到表征, 为简化交易程序, 在权利凭证上能够表明权利人的变更即足以完成债权让与的使命。而且, 为了平衡保护债务人的利益, 证券化债权采严格的要式性, 权利人行使债权要出示证券, 证券上证明权利必须具有背书连续性等。

第二, 解决债权中存在瑕疵的问题, 使受让人免受债权成立或转让过程中瑕疵带来的风险, 这个问题在记名债权、指示债权和无记名债权中均存在, 实际上是在经济发展背景下由公平和效率二者间选择所带来的问题。追求高效率的情况下必然要舍弃一小部分的公正, 将证券记载与实际关系切断的程度越大, 即越强调其无因性, 则证券信用越大, 越能达到证券目的。xii德国民法第405条规定, 对于作成“债务证书”的债权, 禁止债务人主张债权不成立;《德意志普通商法典》中规定:“指示证券的债务人以根据证券或对直接请求人所有的抗辩为限, 可以行使抗辩”。这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证券文义性和无因性, 让证券受让人免于承担证券上无法表征出来的交易风险, 通过提高债权证券安全性方式来大大提高其流通性。虽然传统民法认为:“任何人不得转让大于自己拥有的权利”, 但在证券化债权领域, 尤其是在票据法中, 票据移转具有抗辩切断的效力, 这是为促进票据的流通性扫除障碍。这意味着, 债权的发展趋势为能够被“善意取得”。

第三, 证券化债权流通性问题的解决, 只能让受让人安全取得债权, 能够保证债权得到有效受偿, 才能使其财产价值得到体现。我妻荣先生指出, 为解决债权的清偿力问题, 应当将债权清偿力的确保归结于财产担保化。xiii这是债权证券化的高级形式———资产证券化所提出的要求。

资产证券化中, 各国有关债权让与的方式进一步向物权让与甚至是不动产让与的方式靠拢, 演变出采登记对抗主义的债权转让模式。《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九编规定的登记完善模式:债权让与的对抗要件是在登记所履行渐变的登记手续, 特别是在多数债权集体让渡的情况下, 登记时既不要求列举特定单个债权, 亦无必要特定债务人的姓名。xiv日本也采取采用颁布特别法的方式, 1992年《特定债权事业规划法》对于债权让与通知问题最大的改进在于, 允许出售债权的公司通过在日本发行的日报上以发布公告的方式完成债权转让的通知。此外, 日本颁布的《债权让渡特别法》中对债权让与采登记对抗的立法模式。台湾也出台法律, 加入债权让与登记的行列。xv

三、证券物权化

前文已论述债权证券化的过程是剔除债权个性, 寻求债权共性并借证券记载表征权利的过程, 在其发展过程中, 可窥得物权化的影子。

(一) 证券物权化释义

对债权的利用方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债权让与方式才得以变革, 而债权证券化的过程就是对债权的转让方式不断改进的过程。

从权利主体方面来看, 证券化的债权强调债权的经济价值, 忽视债权相对性。证券化债权的流通性意味着随时有不特定的第三人被拉进债之关系中, 成为债之关系的当事人, 且债务人不知情。但这并不违背债务人本意, 以公司和国家发行债券为例, 债券发行的本意即在于向社会不特定公众融资。再从权利主体的证明方式论述, 一般证券持有人即被视为权利人, 尤其是无记名证券。《台湾民法典》第719条规定:“称无记名证券者, 谓持有人对于发行人, 得请求其依所记载之内容为给付之证券。”这与物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 于动产物权而言, 占有即意味着公示权利。在证券化债权场合, 也朝着持有证券即表示其为权利人的方向发展。

从权利内容方面来看, 传统合同债权的原则是意思自治, 缔结合同是一个漫长的磋商过程, 对于权责要做明确而细致的分配。证券化债权为商业时代产物, 在证券上用通用符号和文字来表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证券化的对象一般具有等值化的特点, 如国家和公司发行的债券都是确定面额的。此外, 权利人的权利内容事先“定型”, 没有磋商余地, 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格式条款。这与物权的特性相类似, 物权法定原则要求物权的种类和内容都必须是法律规定的, 可以说物权也是被“定型”的。

从权利的标准化和权利外观角度来看, 债权标准化是债权物权化的一个方面, 物权的机制是全面的标准化。xvi物权法定是为了更好的公示公信, 要式主义债权与物权不同, 基于各个交易关系而创设, 故各反映其交易关系之特异性, 而带有个别性。为使债权达成各种复杂交易关系之媒介的使命, 亦不免漠视其个别性。因此将一般债权与证券化之债权为区分, 在前者尊重其个别性, 在后者则欲为划一的处遇。xvii证券化债权即为标准化权利, 采取严格要式性, 各种证券化债权法律关系都有特别法予以调整。

从权利的救济方式来看, 债权证券化将物权和债权相融合了。证券本身是“物”。物上请求权是对物权救济的手段。若无权占有人占有权利人的证券, 权利人可以基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请求无权占有人返还该证券。在证券返还的同时, 证券所表征的债权也得到救济。通过行使物上请求权来救济债权, 这是证券化债权救济的一个特殊手段。

(二) 从债权证券化角度剖析债权物权化

如何理解“债权物权化”, 本文所说的债权物权化并非传统理论所采债之相对性的突破即债权物权化了, 而是从对比债权与物权的多方面不同点, 尤其是证券化债权在让与方式上对传统债法理论的突破, 进而认为证券化债权在很多方面已经突破了其作为债权所应当具有的债权属性并进而显现为物权性来得出此结论的。从证券化债权被法定“定型”、证券化债权通过交付或者背书来转让进而论述证券化债权可以通过主张物上请求权的方式来救济, 证券化债权已在多方面脱离债权属性而呈现物权性。

立法难以忽视证券化债权的物权属性, 通过立法予以规定。以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 《日本民法典》第86条第三项规定“无记名债权视为动产”。台湾地区《强制执行法》将有价证券视为动产。

四、小结

债权结构 篇8

一、企业债权融资中债权人承担的风险

1、信息不对称风险

由于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信息不对称, 风险意识较强的债权人会采取谨慎放贷策略。首先, 企业债权融资的债权人与债务人对某些重要信息的掌控程度存在差异, 而该重要信息对融资交易的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在企业债权融资业务中, 信息的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对方保密信息的不了解而限制了债权融资合同的达成。债权人很难掌握债务人的保密信息, 因此债权人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而债务人由于对自身信用水平较为清楚, 所以是债权融资业务中的优势方。在信息完全对称这一条件难以满足的情况下, 债权人由于对债务人的经营风险难以掌握, 因此常常采取谨慎策略, 这样有很多信誉较高的债务人也难以实现贷款的目标。其次, 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债权人在开展对债务人放贷业务的过程中的信号传递效率降低。[2]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 交易一方由于无法确定另一方的资信水平, 常常给予高资信水平和低资信水平的债务人以同等的条件。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征信体系平台, 债权人无法从权威渠道获得债务人的真实资信水平。而债务人通常会向债权人发出这样的信息, 即它可以创造较高的预期收益率, 从而获得债权人的信任。

2、诚信风险

诚信风险是指由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债务人有可能给债权人对它的监督设置障碍, 从而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风险。诚信风险中债务人的具体表现有:第一, 债务人的资产专用性降低了债权人利用债务人的资产来偿债的可能性。专用性资产难以改为其他用途, 该资产一旦用于他途, 会导致其经济价值大幅下降, 因此资产的专用性会降低债权人的资金安全水平。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债务人在与债权人商谈融资协议的过程中, 有意隐瞒其资产的专用属性, 从而导致债权人在融资协议达成后进入这种两难的境地。第二, 债权人与债务人的有限理性是产生诚信风险的根本原因。债权人与债务人在追求各自经济利益方面是一致的。它们在收集相关商业信息时, 受到其对信息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的制约, 最终导致其行为也受到制约, 交易双方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性采取机会主义, 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诚信风险所导致的机会主义会增加融资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 在使一方获得短期利益的同时造成另一方的长期损失。

3、逆向选择风险

企业债权融资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债权人作出逆向选择。首先, 由于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经营风险缺乏足够的了解, 因此债权人通常会以更加谨慎的态度考虑债务人的融资方案, 并且会对债务人的债权融资方案提出更多的附加条件, 以有效降低自身的风险。债权人采取的降低风险的措施会提高债务人的融资成本。如果债务人的系统风险保持不变, 那么债务人的融资方案的内涵风险越低, 其预期投资回报率就会越高。这将导致债权人所采取的降低风险的措施失效, 于是债权人被迫作出逆向选择。其次, 债权融资制度安排的内在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债权人对债务人提出的融资方案的逆向选择风险, 该风险导致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扭曲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在债权融资交易中, 债权人之所以作出逆向选择, 根本原因在于债务人希望通过自身的信息优势来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这迫使处于信息劣势的债权人难以掌握有效的决策信息, 于是形成了债权融资市场价格的扭曲。最后, 债权人做出的逆向选择直接导致债权融资风险低的优质企业被挤出债权融资市场。债权人为了规避由于身处信息劣势而产生的风险, 不断增加信息处理的成本, 通常的做法是增加低债权融资风险企业的申请成本, 以此来补贴高债权融资风险企业。最终低债权融资风险企业会被迫离开债权融资市场, 债权人的贷出资本风险因此上升, 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

二、债权人风险控制策略

1、信用管理策略

债务人的信用水平直接影响债权人对于放贷业务风险水平的评估, 从而决定了债权人的放贷决策。因此, 债务人应该积极配合债权人建设信用信息管理体系, 确保债权人在放贷活动中对债务人信息的充分了解, 降低放贷风险, 以便降低债务人融资活动的成本。首先, 债权人应当建立债务人企业的基本信用信息数据库, 并使用互联网来整合各地债务人企业的基本信用信息资源, 从而有效控制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债权人还应当将税务、司法、金融、工商、房地产管理等相关部门所掌握的债务人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 以进一步提高债权人对债务人偿债能力的评估有效性。其次, 债权人应当加强对债务人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有些信用水平低的债务人会利用各个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共享的弊端, 向多个债权人企业融资并采取实质性逃废债务的行为。这种逃废债务的行为不仅让债权人蒙受了损失, 而且推高了债权人企业的债权融资业务运营成本, 并进一步转嫁给其他守法守信的债务人。

2、加强业务稽核策略

债权人应该强化其放贷业务的审批与稽核, 有效控制其运营风险, 提升放贷业务的运行能力。首先, 债权人应当对债务人企业的融资结构作出分析, 对债务人融资业务中隐含的风险因素作出有效处理。债权人应该建立债权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模型, 对债务人企业的融资风险作出系统的结构化分析, 并以此作为融资业务审批与稽核的依据。由于债务人出于自利的立场, 采取各种违规措施来隐匿其债权融资风险, 从而加大债权人的融资业务结构性风险。[3]使用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模型对债务人的风险结构进行分析, 从中提炼出最易导致融资风险的若干风险因素, 并进一步采取结构化分析将风险因素分解为若干可控的风险管理模块, 帮助债权人有效控制放贷风险。其次, 债权人应该按照可比性原则来强化对债务人融资业务的审批与稽核。在对债务人的风险水平进行衡量时, 不应该使用绝对指标, 而应该使用相对指标来进行测算, 从中选择相对优异的债务人作为债权融资业务的合作伙伴。最后, 债权人应当明确定义关键风险控制项目, 并将其作为对债务人进行融资业务审批的重点。关键风险控制项目是指那些当债权人忽视其风险因素后, 将直接影响债权人作出正确风险识别与控制决策的影响因素。债权人对风险进行控制的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债权人企业应当将有限的风控资源集中于关键风险控制项目之上, 以便有效识别对债权融资项目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其风险扩散。

3、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债权人控制放贷业务风险的最好方法是努力降低债务人的财务风险。首先, 债权人应该加强对债务人的资本结构的控制。债务人的融资能力受制于其资本结构。当债务人提高权益资本比例时, 债权人企业的风险随之降低。债权人应当对债务人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 计算债务人企业的各种融资方案的资本结构对企业整体的每股盈余水平的影响, 并使用每股盈余无差异点做风险决策, 以确保债务人企业以最优的资本结构满足债权人的风险收益最优化目标。其次, 债权人应该加强对债务人的财务风险管理, 帮助债务人选择适当的融资模式和融资方案, 促进债务人企业降低其资金占用成本、生产周期以及存货周转期;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 从而提升其资本利用效率。债权人对债务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结果有助于降低债务人的债权融资成本, 并降低债权人的放贷风险, 实现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双赢。最后, 债权人应当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降低债务人的债权融资业务风险。[4]债权人应当对债务人的财务杠杆系数做实时监控, 有效控制其债务利息与其偿债能力的比率水平。债权人可以考核债务人的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趋势, 以此来协调债务人的财务杠杆系数, 进而将债务人的债权融资风险控制在债权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4、人才库策略

在欧债危机频发的大背景下, 我国金融行业也更加重视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挖掘。就债权人企业而言, 金融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 债权人应该重视对跨专业金融实战型人才的培养。债权人在进行放贷业务时, 并未对债务人的经营范围做区别对待。但从风险角度分析, 债务人的业务类型不同, 其所带来的债权人资产的风险也不一样。因此, 债权人应该拥有一些跨专业的金融人才以应对不同债务人的不同业务类型, 并从产业状况和金融风险两个层面考核债务人的债权融资风险。第二, 债权人也可以采用业务外包的方式, 利用外部专业人才为本企业服务。可以将放贷业务的风险控制外包给风控方面的专业机构, 这样, 债权人就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放贷业务的核心领域。从而提升债权人在债权融资风险控制领域的知识水平, 保证债权人在债权融资业务领域的可持续竞争。

摘要:企业债权融资必然涉及企业与债权人的互动关系。其中之一就是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充分了解以及在贷款合同中对各自的权利义务作出详细的说明, 但是由于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合同的不完备, 使得债权人在贷出款项时承担巨大风险。本文主要研究了债权融资的特点, 从信息不对称、诚信、逆向选择等角度说明了债权人在企业债权融资中承担的风险, 并从信用管理、业务稽核、风险控制及人才库等角度提出了债权人控制风险的策略, 以有效推动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业务合作关系。

关键词:债权融资,债权人风险,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梅龙生.保证债权效力的应然分析[J].商业时代, 2010, (25) :100-101.

[2]吴娅玲.会计稳健性对公司债权融资效率的影响[J].经济管理, 2012, (10) :139-147.

[3]薛永基, 李健.初创科技型企业债权融资与治理机制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0, (1) :118-122.

债权结构 篇9

1 诉讼方式解决电费纠纷

通过法院解决民事纷争, 是现代社会最普遍也最为重要的途径。通过诉讼促成电费债权的实现, 自然也是供电企业的上乘之选。利用诉讼解决电费纠纷, 不但涉及到民法、合同法、诉讼法等内容, 也关系到法制史知识的运用。如供电企业可利民众“厌讼、避讼乃至无讼”的心态, 施加压力, 妥善解决电费纠纷。了解用户普遍心态, 在选择争议解决方式时就可为我所用。对于国有企业、机关法人以外的供用电合同, 最好选择诉讼而不是仲裁的争议解决方式。电费诉讼中, 还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财产保全的运用。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行为或者其他原因, 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 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申请或者在法院认为有必要时, 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财产保全可以在诉讼前进行, 也可以在诉讼中进行;既可以由当事人提出申请, 也可以由法院依职权裁定。对于电费债权诉讼, 供电企业应在诉前提出财产保全申请, 这样, 对于那些企图转移财产、恶意逃避电费的用户, 就能起到“围追堵截”的作用。2004年, 某供电企业利用此种方式, 成功追回了拖欠多时的20余万元欠费。

(2)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本来是给投资者提供激励, 通过有限责任免除股东后顾之忧。但有人却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 利用转移公司财产, 将公司财产与本人财产混同等手段, 造成公司可以用于履行债务的财产大量减少, 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例如, 有些用户拖欠电费达到一定数额时, 通过不断转移财产, 金蝉脱壳后提出破产, 导致大量欠费有去无回。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 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 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通过立法确认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弥补了原《公司法》的缺陷, 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作用。实践中, 供电企业若发现公司股东有滥用权利转移资产、混同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不合理低价处置财产以逃避电费时, 可尝试对股东和公司提起诉讼, 通过主张连带责任加大清偿欠费的保险系数。

(3) 破产案件中的电费。对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欠费, 是很难全额追回的。其实, 如果企业能够及时清偿到期债务, 也不会申请破产。对于破产宣告前形成的欠费, 勿庸置疑, 属于破产债权, 若无适当担保, 往往有坏账之虞。但是, 根据《破产法 (试行) 》第三十四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 (试行) >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十六条规定, 破产财产管理、变卖、分配所需费用, 包括清算组的必须费用, 应从破产财产中优先拨付。因此, 在破产企业财产清算清偿过程中, 应先对该企业停止供电。清算组照明等办公用电, 则需另外申请。供电企业与清算组重新签订供用电合同, 发生的电费属于破产清算的必须费用, 应另外支付。这样操作, 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电费损失, 避免雪上加霜。

(4) 执行程序中的电费债权。总体而言, 有偿还能力的欠费用户在供电企业提起诉讼后, 多数会依照法院判决及时结清电费。对那些已经判决但仍不愿缴纳电费的用户, 必要时还应进入执行程序。进入执行程序的电费债权,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提出申请的时间。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 “申请执行的期限, 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1年, 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6个月”, 期限从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1日起计算。电费债权在判决履行期间仍未实现的, 供电企业应及时提出执行申请。对于那些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的, 还应提请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以保障供电企业的利益。《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6项及《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 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判决, 拒不执行的, 可根据情节轻重对当事人处以罚款、拘留, 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2) 参与分配。参与分配是在执行程序开始后, 申请执行人以外的债权人, 因债务人财产不足清偿债权时, 向法院申请就所有债权公平受偿的法律制度。债权的平等性决定了没有担保的债权不存在优劣之分, 因此, 已取得执行依据或者正在诉讼中的电费债权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试行) 》, 对那些财产不足的欠费用户, 适时提出参与分配, 以减少损失。

2 非讼方式解决电费纠纷

根据《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规定, 通过非讼方式解决电费纠纷, 主要有督促程序和仲裁等。

(1) 督促程序。督促程序, 又称支付令程序, 是指法院根据债权人申请, 以支付令催促债务人限期履行债务的程序。督促程序是以支付令催促债务人履行债务, 债务人若在法定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债务的, 支付令即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督促程序具有方便、快速、及时、经济的优点, 适宜解决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债权债务纠纷。

为规范使用督促程序, 可在供用电合同补充条款中埋下伏笔, 如约定用户欠费时应签订“电费欠费确认协议”。对于该协议, 可事先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督促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 设计成支付令要求的形式, 不留缺漏。在用户即使签订欠费协议也不能及时结清电费的情况下, 可尝试通过督促程序催讨欠费。

(2) 仲裁程序。仲裁, 是指争议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后达成协议, 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 双方有义务执行的争议解决方法。我国有劳动仲裁和经济仲裁之分, 前者是必经的前置程序, 后者当事人可自主选择。仲裁与诉讼在电费纠纷解决上, 并无实质区别。仲裁也可通过法院进行财产保全, 加大电费清偿的保险系数。

3 其他方式解决电费纠纷

其他方式, 是指诉讼及非讼程序以外的方式。比较而言, 通过诉讼及非讼方式清偿欠费, 大致都存在时间长、成本高的特点。因此, 在选择诉讼与非讼程序前, 应根据经济和谦抑原则, 首先尝试以下方式:

(1) 通过律师函催告欠费。律师函, 是指律师接受客户委托就有关事实或法律问题进行披露、评价, 进而提出要求以达到一定效果而制作发送的专业法律文书。其实, 诸多电费纠纷未必都要提请法院解决。电费拖欠案件大都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事实相当清楚, 基本不存在什么疑难问题。实践证明, 用户拖欠电费未必都是恶意, 供电企业若通过法律顾问发出律师函, 敦促用户及时缴纳电费及违约金, 部分案件还是能够在公堂之下妥善解决的。

(2) 通过电力管理部门协调。电力管理部门是指县级以上政府经济主管部门、电力监管委员会等。对于有些行政机关、国有企业等发生的欠费, 应尝试通过电力管理部门从中协调, 达成还款协议, 即使未能达成协议的, 也应形成书面会议纪要, 及时中断时效。根据电监会《电力争议调解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 通过行政调解方式解决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供用电合同纠纷, 亦不失为新的选择渠道。

(3) 通过村民委员会协调。边远村民拖欠电费, 司法乃至国家力量有时显得笨拙甚至鞭长莫及。在乡土熟人社会中, 基层自治组织的力量或影响往往会异乎寻常地有效。对于偏远山村等村民欠费的, 可考虑通过村委会或宗族力量协调催讨。笔者在某基层单位就遇到过这样的例子。某村民恶意欠费达2万余元, 久拖不还, 该单位用电业务副班长 (原电管站工作人员) 通过该村某“无业青年”催讨, 该青年随即到欠费村民家, 称“不还电费即不走人”, 拖欠多日的电费5日内即告清偿。此事听来荒诞, 但对于那些“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部分用户, 借助某种程度的“私力救济”或许还是管用的。

债权制度研究 篇10

关键词:债权,物权,法经济学,相对合理主义

1 问题的提出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法制建设获得长足发展,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在民商法领域, 自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以物权法和债权法为核心的财产法制度在确立、巩固和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上, 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 物权制度的发展完善对债权制度的发展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一体保护确立后, 将极大地促进资源的流转, 而如何在资源流转中加强对资源的保护, 提高资源流转的效率, 债权制度将发挥重要作用。那债权将在市场配置资源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债权制度在促进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中还存在什么问题等, 都需要进一步理清, 使债权制度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用。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2 债权制度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 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是债权人, 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作为一种法律关系, 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民法上的债, 源自罗马法。《法学总论》中解释, “债是法律关系, 基于这种关系, 我们受到约束而必须依照我们国家的法律给付某物的义务。”大陆法国家沿用了罗马法这一概念。对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债的概念。②债的法律特征。③债的要素。④债的发生原因。⑤债的种类。笔者通过查阅知网中文全文数据库, 从初步统计的结果发现, 对债权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 一是对物权与债权的划分合理性进行争鸣, 二是研究债权物权化和物权债权化。下面, 笔者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2.1 关于物权与债权的划分问题

物权与债权的划分问题, 有肯定说和否定说的区分。肯定说的学者从债权物权区分的构成要素入手, 认为债权物权区分说是指将债权物权相区分, 并将之作为权利的主要分类的理论, 这一区分理论是德国民法体系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是受康德学说的影响。康德在《法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 受卢梭的“人民公意”学说的影响, 将效力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因素引入到对物权和对人权的区分之中, 奠定了物权债权区分说的基本理论形态。后来, 在萨维尼、邓恩伯格、贝克尔、温德夏特、鲁道夫·索姆的努力下, 使债权与物权的划分在学理上得以成立, 并最终被德国的民法典所吸收, 使这一理论最终形成。金可可在另一篇文章中专门介绍了萨维尼对物权债权区分说的理论贡献, 萨维尼基于对私法体系的重新认识, 直接将债权与物权进行对比研究, 指出债权与物权在客体和相对人这两个方面的区别, 并以物权行为作为从债权向物权转化的桥梁, 将物权行为作为彻底区分债权与物权的内在支撑, 使债权物权区分说自始即与物权行为理论紧密结合, 其学说对潘德克吞法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2 关于物权债权化问题和债权物权化问题

物权债权化和债权物权化是针对债权、物权二元划分不周延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债权物权化理论认为,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债权不仅可以作为商品交换的手段而存在, 其本身也可以成为商品交换的对象, 在特定情况下, 债权可以被赋予物权的效力。在债权物权化中, 债权证券化也是一个发展方向。债权证券化是为了确保债权易于流通而将债权做成证券, 使得证券比一般的动产更具有流通性。有学者认为, 债权物权化, 将一种请求权变成一种支配权, 省去了权利转让中的交易成本, 实现了权利的自由转让, 即债权较之物权更有利于财产转让, 而财产转让的成功率与效率成正比。债权的物权化使债权人相对人的特定性导入了具有对世的绝对性因素, 一种有利于物权转让的有效率的物权制度创新。债权物权化与物权债权化的趋势, 是物权与债权融合的表现, 也是对绝对的物权债权区分说的一种超越。笔者认为, 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 区分物权和债权二元划分法仍是主流, 大陆法系其他国家的立法证明了这一点。但必须认识到, 物权和债权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不能绝对地夸大两者的区别, 物权和债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同时, 也不能夸大两者的联系, 甚至认为两者已经融为一体。

3 对债权制度变迁的法经济学解释

从现有文献看, 债权制度变迁中出现的重要问题有两个, 一是与物权制度的关系问题, 二是债权物权化问题。经过分析, 可以发现, 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本文运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进一步探讨债权与物权的关系问题。物权分动产和不动产, 其设定方式为法定方式, 这起着宣示的作用, 这一制度可以从静态上保护财产权。财产静态安全是动态安全的前提和基础。而在社会对物有很强依赖性的今天, 首先需要从法律上设定物权, 确定物的归属。也只有设定了物的归属, 交易才能继续进行。因此, 笔者认为, 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区分物权和债权, 是符合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范式的。

根据同样的分析范式, 可以对物权债权化和债权物权化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分析。在物权保护的收益小于债权保护的收益, 且物权保护的成本大于债权保护的成本时, 根据制度演进规律, 此时, 物权有债权化的趋势。在债权保护的收益小于物权保护的收益, 且债权保护的成本大于物权保护的成本时, 会出现债权物权化的态势。侵害债权理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性等物权化, 即可证明。

根据法经济学分析范式 (法经济学分析范式实际上就是经济学分析范式) , 笔者提出债权与物权划分相对合理主义, 即债权与物权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是相对的, 并且, 其划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 一定的历史阶段是相对合理的。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时期, 如果没有出现重大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现象, 也就不会出现大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物权和债权会保持相对稳定, 适当划分物权和债权, 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但当出现重大的经济社会现象, 或者出现重大技术创新时, 应及时对物权和债权调整的对象进行调整, 使物权和债权更好的保护交易安全, 更好地促进物的流转。

在物权和债权划分相对合理主义原则下, 物权与债权调整的方法不变, 但调整范围随着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而适当变化。调整的边界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是笔者对债权制度变迁的基本认识, 也是本文的基本结论。

4 结论

从笔者的分析看, 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债权制度的变迁是经济理性的结果, 物权与债权二元权利体系划分仅是形式上的表现。二是债权与物权的调整边界取决于交易成本。三是物权与债权的划分是相对合理的, 但不是绝对的。

参考文献

[1]陈华彬.物权与债权二元权利体系的形成以及物权与债权的区分[J].河北法学, 2004 (9) .

[2]金可可.私法体系中的债权物权区分说[J].中国社会科学, 2006 (2) .

[3]金可可.债权物权区分说的构成要素[J].法学研究, 2005 (1) .

中国企业债权融资策略 篇11

企业债权融资中的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而产生的由股东承担的附加风险。实际上这种附加风险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企业可能丧失偿还能力的风险;二是由于举债而可能导致企业股东的利益遭受损失的风险。债权性融资的风险要高于股权融资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资金不能如数偿还的风险。在债权融资方式下,资金不能偿还的损失是由企业自身负担的,企业必须将所借资金全部如数偿还,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持续进行下去。

资金不能按期偿还的风险。在债务性融资的条件下,举债必须偿还,而且必须按期偿还,这也是西方企业重视现金流量计划的原因之一。当企业不能按期偿债时,将面临丧失信誉、负担赔偿,甚至变卖资产的风险。对有偿债务,企业还将面临不能付息的风险。支持利息是举债的前提,而且利息支付不因企业是否盈利而变化,这就是企业在经营不善时,面临着付息风险。

因此,在实际的融资操作中,作为融资主体的企业必须考虑到期能否还本付息,以防止融资风险的发生。如果企业预期难以还本付息,只能转向融通资本金。

就债权融资来说,目前国内的手段相对单一,银行成为最主要的来源,这也是中国企业融资难的一个主要的根源。而大量的债权类融资需求的是通过多种其他金融工具来满足,有的甚至需要结合项目的风险收益特征及其结构,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的组合来实现的。以下将重点介绍几种对于中国企业具有现实意义的债权融资方式,包括:组合贷款、贸易融资、固定回报投资、金融租赁等。

银行贷款是企业债权融资常见的一种方式。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我国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尤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融资渠道狭窄。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渐从贷款额度管理改为资产负债管理,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更为小心谨慎,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存在着更高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企业通过银行融资存在相当的难度。

组合贷款是一种引入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的贷款方式。它可以有效提高贷款融资的可行性。主要方式包括: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中资银行+担保机构,中资银行+担保企业,这样一个组合的过程就是融资创新的过程。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银行+担保的担保融资方式。

担保融资,即企业在自身信用资质达不到银行贷款要求的情况下,由第三方提供担保,增加信用资质以获得融资的一种方式。担保机构对企业所在的行业没有特别要求,但是企业需在其行业内具备比较优势,企业产品或资源等某些方面能够超越竞争对手,不必一定是国际或国内领先,只要比竞争对手抢先一步足矣。其次,担保机构要求企业应具有健康、稳步、持续的经营能力。从企业历史经营记录来判断企业今后是否具备偿还债务的能力,在财务上反映为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利润增长率等数据指标。除此之外,担保机构还看重人的因素,即企业的领导是否具有战略眼光,团队是否具有凝聚力等。企业借助于专业的担保机构来协助进行融资活动,虽然短期内会产生一定成本,但会事半功倍。担保机构能从融资的角度帮助企业改善治理机构,提升对企业自身价值的认识,能迅速根据融资需求并制定相应方案。

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担保机构的数量已达3000家。担保机构规避和降低了银行风险,许多企业由此获得发展资金。

担保机构是经营信用的企业,担保机构所面临的风险中,最突出、最不可控制的是企业的信用风险,因此,担保机构非常看重企业及其企业家以往的信用记录。如果申请企业或其企业家以往有不良信用记录,担保机构和银行都会把这家企业拒之门外。除了银行信用,企业还应该保持良好的纳税记录,严格履行经济合同,注重产品(服务)质量。

贸易融资是指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主要包括打包贷款、承兑汇票、出口押汇、进口押汇、保理业务等。贸易融资的关键就是银行依托对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或对有实力关联方的责任和信誉捆绑,在有效控制授信资金风险的前提下进行的授信。贸易融资业务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金融工具的组合应用、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构成贸易融资业务的主要还款来源,融资额度核定由贸易额扣除自有资金比例确定,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资金不会被挪用,风险控制手段包括注重贸易合同的审查,并调查上下游企业,重点审查短期偿债能力,加强对单据的控制、对现金流的封闭管理。贸易融资业务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量身订做,易于创新,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在竞争中可以突出银行的竞争优势。数据显示,在中国做贸易的企业,其实,真正利用贸易融资的方式进行的融资行为,占整个融资行为的20%,这说明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固定回报投资,表现为股权投资而实质上是一种债权投资行为。类似于股权质押的借贷行为。因此,这种方式对于项目本身的要求会更高。对于企业来说,这种融资方式的成本也非常高,不低于委托贷款。固定回报的资金来源通常是境内外的企业、境外的银行和基金以及财务公司。固定回报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资金的期限很长,一般超过8年,期间每年支付较高利息,到期后不必归还本金。另一类是期限较短,常见的有5~8年,每年支付利息,资金采用折现的方式提供,到期归还本金。计算下来,融资成本非常高。

委托贷款实际上是企业将资金委托银行进行管理。企业间进行直接借贷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而企业却可以通过银行委托贷款的方式贷款给企业则是一种合法的方式,通过定向的委托贷款行企业间借贷之实。委托贷款的资金成本一般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更适合资金需求比较急迫、项目回报率高的企业。委托贷款一般要求企业提供足额的抵押品或担保品,同时要求企业跟银行有比较好的沟通。银行一般对这种贷款形式也比较谨慎。整个委托贷款的核心是要先找到投资方。投资方通常要对企业的担保品或抵押品认可,同时对企业的项目也要进行可行性判断。因此,可以看出整个委托贷款里实际上是有四个主体:投资方、银行、担保方、融资方。融资成本的利益在前三者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总的成本会超过10%。

金融租赁作为成熟资本市场国家与银行和上市融资融资并重的一种非常通用的融资工具,成为大量企业实现融资的一个很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同时金融租赁和其他债权、股权以及信托等金融工具的结合,产生了大量的金融创新。目前全球近1/3的投资是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完成,在美国,固定资产投资额度的31.1%由租赁的方式实现,加拿大的比例是20.2%,英国为15.3%。

金融租赁这种方式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并非是全新的概念,但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金融租赁所占的比例不过1%。金融租赁的本质是一种债权,欧洲金融租赁联合会对金融租赁的一般性的定义是:“金融租赁是出租方和租赁方以书面形式达成的协议,在一个特定的期限内,由出租方购买承租方选定的设备和设施,同时拥有的所有权,而承租方拥有使用权。”

构成金融租赁的几个关键要素:承租方主体、出租方主体、期限、租赁标的。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的多样性,金融租赁的表现形式已经丰富多样,出现了许多新式的租赁服务,比如回租、委托租赁、转租赁、合成租赁、风险租赁等,但总起来讲不外乎两种基本的模式,一种是出租方将标的物购买后移交承租方使用,另一种则是将购买标的物的资金以类似于委托贷款的方式交给承租方,由租赁方购买既定的标的物。而通过金融租赁实现融资的基本特征在于承租方的最终的目的是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因此,从期限和金额上来看,租期通常会接近标的物的使用寿命,在金融租赁相对成熟的市场中,这个期限一般界定为设备使用寿命的75%,而从租金的总额度上来看,也会接近标的物的购买价格,通常界定为购买价格的90%,或者双方约定在期满后承租人某种方式获取标的物的所有权。

金融租赁适用的范围也非常广,对于企业来说从厂房、设备、运输工具甚至软件、信息系统都可以适用,无论是大型的国有企业、医院,还是中小型的企业,都可以采用金融租赁的方式。

同时金融租赁还具备了这样几个特征:第一,可以获得全额融资;第二,可以节省资本性投入;第三,无须额外的抵押和担保品;第四,可以降低企业的现金流量的压力;第五,可以起到一定的避税作用;第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用做长期的贷款的一个替代品。

但同时金融租赁不可避免地有自身的诸多限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它所能满足的需求总量是有限的,同时也具有比较强的风险收益特征和行业的指向性。从总量的角度来看,国内目前金融租赁相对侧重的行业是医疗和公用事业类,但是针对中小企业的租赁服务也在逐步增加;在企业规模上也有一些对资产、经营状况的硬性指标要求。

金融租赁公司有一套严格的审核手续,通常首先会对企业及其融资项目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其次,是对项目盈利能力的一个判断,而这一点与租赁公司收取的租金或者利率以及租赁期限有着紧密的关联,通常,金融租赁的总成本会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最后就是从金融租赁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对于标的物有着严格的要求,通常集中在具有一定抵押意义和可变现的设备、厂房等物品上,部分租赁公司还将标的物限制在特定的行业和应用领域中。此外,作为融资方或者承租方还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保证金,额度相当于总融资额度的20%左右。

融资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对于融资企业而言,最重要两件事,第一,是要认清自己,明确自己的定位;第二,就是结合自己的定位,找到合适的金融工具或者金融工具的组合。而在融资的定位和实施过程中,有专业机构的参与和协助会更加事半功倍。

作者系融勤国际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融资外包顾问服务六大要素

一、企业评估

基于融资角度,评估企业现状。对企业所在行业前景、企业的价值以及企业的经济状况、技术水平、市场前景及管理团队等进行详尽的调研,通过专业化的分析,进而对企业得出客观、全面的判断。

二、渠道选择

融勤国际基于企业评估及具体融资需求,准确定位融资渠道。通过对融资渠道的对比分析,我们将选择与企业实际相匹配的渠道群体。

三、融资规划

基于企业评估及渠道选择,进一步明确企业融资活动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最佳融资渠道及融资活动成功的关键要素,最终制订企业最优融资规划方案。

四、方案提供

融勤国际按照不同融资渠道要求,提供符合国际、国内惯例的企业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行业分析、财务计划等相关资料。

五、融资推介

基于融资规划,推进渠道实质性接洽、沟通与反馈。我们将策划并安排融资渠道现场参观与考察,引导并参与融资企业演示、谈判等相关工作。

六、过程控制

不同融资渠道的项目评审过程存在差异,融勤国际将针对其各自特色,施行有效的项目过程交流与控制,强化后续跟进,直至融资活动结束。

论未来债权的让与 篇12

一、未来债权让与的概念

未来债权, 又被称为将来债权, 是指现在尚未产生、仅将来有可能产生的债权, 即“或有发生债权之前提基础 (一定法律关系已产生或法律行为已成立) , 但尚未完全确定存在之债权”。

未来债权不同于现实的债权。现实的债权是当事人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 虽然, 现实债权仍存在着偿还期尚不确定的因素, 但是, 现实债权的债权人、债务人以及债权内容之间的关系是明确的, 而未来债权是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发生的, 在未来有可能会发生的一种债权形态, 是建立在现实债权的的不确定的基础上, 存在着许多的不可控因素, 只要一定的事实发生或者是时间的经过, 债权就会产生, 但是, 最终债权的本身是否能够存在还是不能确定的[1]。

二、未来债权让与的性质

将来债权也被称为“生长中的权利”或“生长中的法律关系”, 性质上应当属于期待权之一, 期待权是指因具备取得权利之部分要件, 受法律保护, 具有权利之法律地位。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 将来债权在商业实践逐渐显露出巨大的资本效益, 所以, 当事人对将来债权的期待也就有必要获得法律的进一步保护, 只有这样, 才会完善未来债权让与的制度。

三、未来债权让与的分类

现代经济体制下的, 根据被让与的债权的不同可以将未来的债权的让与分为三种:一是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债权, 二是有基础的未来债权, 三是纯粹的未来债权。

(一)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债权让与

并非所有的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债权都是未来债权的让与, 附生效条件和时期的债权让与时, 让与的债权已经成立但是未发生效力, 所以, 必须要等到所附条件成立之后才能成为现实的债权, 这种债权才会成为未来债权让与。举个简单的例子, 小明的母亲承诺在小明考上高中之后赠与小明一部苹果手机, 这时, 小明的妈妈与小明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未来债权关系, 而小明将该债权转让给其他人, 那么这时候该债权就是未来债权的让与[2]。

(二) 有基础的未来债权让与

有基础的未来债权让与, 就是指被让与的债权已经具有基础的法律关系, 而债权就在这个基础法律关系中产生。具体又可以分为未来工资债权让与和持续商业关系中未来的债权的让与。

有基础的未来债权让与不同于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债权让与, 有基础的未来债权中的基础不可以约束未来债权, 这种债权的产生式取决于当事人的双反的意愿的, 如果有其中一方不同意, 那么, 这种债权关系就是不成立的。比如说, 王某和李某在同一家工厂工作, 王某又欠李某的钱, 王某向李某让与其未来两个月内在工厂的工资, 这时, 如果李某接受王某这种还钱方式, 那么, 这就是未来债权的让与, 如果李某不接受王某这样的还钱方式, 那么, 珍重债权关系就不成立, 但是却不会对工厂给王某发工资造成任何的影响。

(三) 纯粹的未来债权让与

纯粹的未来债权让与是指在没有基础法律关系的前提下, 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未来债权。对将来有可能产生的债权的让与就是未来债权的让与, 也就是说, 让与时被让与的目标尚不存在, 仅仅是未来会发生的一种可能性。例如, 甲将一年以后要和乙签订的合同中的债权转让给A[3]。

四、我国对未来债权让与的立法模式

可以说, 基于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及国际贸易融资中对于以未来债权让与作为贷款的担保有不断增长的实践需要, 对未来债权让与应予以承认, 但应有必要限制。所以, 必须重视我国未来债权让与的立法工作:其一, 应将其适用范围限定在商法领域;其二, 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未来债权让与效力的准则;其三, 应建立登记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平衡债权让与当事人的利益, 从而充分发挥未来债权让与的优势。

五、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商业的版图不断的扩大, 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 未来债权的让与就成为了一种比较好融资的手段, 这种融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 这就需要我国不断的加强未来债权让与的立法, 规避这种未来债权让与带来的风险, 提高将来债权让与的公示性, 保证交易安全, 促进我国的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海光, 崔建远.论债权让与的标的物[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5) :56-58.

[2]申建平.论未来债权让与[J].求是学刊, 2007, 34 (3) :89-94.

上一篇:企业实践考核下一篇:选题创新与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