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煤集团一号文件

2024-06-11

龙煤集团一号文件(精选4篇)

龙煤集团一号文件 篇1

肥矿集团2016年一号文件

《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上级一系列安全指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能源集团安全工作意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守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把握问题导向,高举“标准化”大旗,持续“高细严”管控,创新提升肥矿集团30年质量标准化建设实践成果,落实“5F协同管理法”,深化安全管理“十个体系”建设,推行“绩效+诚信”考核,建设全面标准化智慧矿山,为“十三五”顺利开局和企业脱贫解困、度危求生、转型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工作目标:

(一)矿井(包括改制矿井及托管矿井)消灭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和较大非人身事故,地面单位(包括辅业改制企业)消灭各类人身事故和一般非人身事故,全公司实现安全年。

(二)煤矿保持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标准、“双基”建设省级先进单位标准、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A级矿井标准。矿山救护大队保持国家特级质量标准化标准。形成环境洁净定置化管理长效机制。

(三)安全重点要素全过程管控、信息预警、流程闭合。完善提升煤矿本质安全保障系统,实现顶板、冲击地压、防灭火、瓦斯防治、防治水和重大安全隐患动态预测预警预报。

(四)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杜绝重大职业危害事故。

2016年安全工作总体思路为“16610”,即:围绕一条主线,贯彻六种理念,坚持六项原则,打造“十个体系”。

“一条主线”:全面落实“5F协同管理法”,建设全面标准化智慧矿山。

“六种理念”:1.标准化是安全生产之基,执行力是安全生产之本,责任心是安全生产之魂。2.严干部、严小事、严流程。3.越是困难越要抓安全,抓不好安全会更困难。4.责任不落实就是隐患,标准不提升就是倒退,严管不到位就是失职。5.重大隐患防治必须100%,99%就是零。6.职业健康与生命安全同等重要。

“六项原则”:坚持依法治安、科学规范原则,运用法治思维强化安全管控。坚持遵循规律、渐进提升原则,系统梳理安全管理“十个体系”,上升到安全文化管理高度,成为员工自觉行动。坚持切合实际、求真务实原则,针对安全管理短板,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坚持系统研究、本质安全原则,优化管理流程,强化煤矿本质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坚持精细管理、过程控制原则,严格落实“三大规程”“三项标准”,诚信履职,高效执行。坚持强基固本、稳中求进原则,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强化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巩固深化,创新提升。

“十个体系”: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隐患排查治理闭环体系、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安全监督检查体系、安全重点要素管控体系、职业卫生健康体系、科技保安体系、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安全文化体系。通过深化“十个体系”建设,实现管理“五零”目标:责任零空隙、制度零缺陷、操作零失误、管理零漏洞、安全零事故。2016年安全活动围绕“巩固提升质量标准化、打造本质安全企业”主题,上半年重点抓“传承、巩固、协同”,下半年重点抓“深化、创新、提升”。

上半年:传承肥矿质量标准化30年做法,巩固成果,强化协同,夯实基础。一是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安全文件精神,分解指标任务。二是丰富安全管理“十个体系”建设内涵,形成符合肥矿特色的以“5F协同管理法”为核心、以“十个体系”为支撑的本质安全保障系统。三是建立环境洁净定置化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标准化在现场全面提升。四是持续强化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提升各级管理人员诚信履职、责任落实的素质和效果。五是优化季度达标考评方式方法,强化安全重点要素过程管控,既考评基层单位,也考评专业部室,全面提升安全管控能力。六是深化“金牌班组”建设,优化评选内容指标,完善“金牌班组”信息化功能支撑。

下半年:深化安全部署,创新安全举措,提升安全质量。一是深化安全文化建设研究,加强岗位标准化建设,促进全员素质提升,重塑全员安全心智模式。二是强化契约化、扁平化、精细化、市场化、集约化、高效化管理模式下的安全管控,理顺责任清单,狠抓责任落实。三是强化专业联动、部室联动、上下联动,实现“安全生产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四是完善风险排查、评估、预警和防控机制,突出抓好雨季“三防”、冬季“四防”等季节性工作。五是围绕安全、产量、效益攻坚,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工作措施:

(一)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打造标准化升级版。

(二)深化隐患排查治理闭环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深化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严格安全监测监控。

(四)深化安全重点要素管控体系建设,实行大安全管理。

(五)深化安全监督检查体系建设,优化专业垂直管控和季度达标考评方式。

(六)深化职业卫生健康体系建设,职业健康与生命安全并重。

(七)深化科技保安体系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本质安全水平。

(八)深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九)深化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实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

(十)深化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持续打造以“5F协同管理法”为核心、“十个体系”为内涵的具有肥矿特色的安全文化,培育“安全第一”价值观。

龙煤集团一号文件 篇2

倾力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

七台河龙洋焦电公司 2010年3月4日

龙煤集团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结束后,我们龙洋焦电公司迅即召开了‚三会‛:一是召开了公司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全面深入传达贯彻了龙煤会议精神;二是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会议,进一步传达龙煤安全会议精神,部署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三是召开了班组长以上干部会议,广泛深入开展了边学、边议、边找问题、边整改活动,迅速掀起了安全生产的新高潮。通过学习贯彻龙煤安全会议精神,我们认为张升董事长的工作报告,完全符合龙煤公司的实际,对下步安全工作所确立的工作思路十分清晰,目标十分明确,措施十分具体,我们龙洋公司全体干部员工深受教育,备受鼓舞,我们决心按照徐省长讲话和张升董事长报告要求,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的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倾力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巩固和发展龙洋公司安全生产的好形势、好成果。

贯彻落实龙煤安全会议精神,我们决心做到:围绕一个中心,实现六个目标,到位九项措施。

围绕一个中心:争创全国一流焦电企业,奋战三年,达到全国同行业领先一流水平。

实现六项目标:

人身事故零伤亡,巩固发展龙洋焦电项目投建和生产以来连续7年安全建设和安全生产的好形势。

重大火灾、泄露、爆炸事故零发生,龙洋公司是高危化工产业,预防、杜绝重大火灾和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液气泄露,这是安全的重中之重,必须倾全力预防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消除重大机电事故,龙洋焦电公司属电气化和机械化高密度集中地,全方位、深层次抓好各种机电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确保各种、各类、各台机电设备安全完好运行,确保无重大机电事故发生。

煤气零排放,电厂扩容或增上燃气锅炉,科学合理利用煤气,解决煤气过剩问题。

污水处理达标,增上新设施,采取新工艺,彻底解决污水处理达标问题,达到闭路循环,做到零排放。

交通运输零事故,继续巩固生产、生活安全运输的良好局面。

落实‚三个不要‛,到位九项措施:

一、继续开展不合理问题改善活动。依据龙煤提出的‚一个提高、两个围绕、三个不要‛的安全生产理念和要求,即‚要把安全生产提高到加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来抓‛,‚一切都要围绕安全转,一切都要围绕安全干‛,‚没有安全保障的速度不要,没有安全保证的产能不要,没有安全保障的效益不要‛,结合龙洋公司实际,全员动员,全方位开展在不合理问题和合理化改善意见征集工作,集中全厂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实践,把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种各类问题挖掘出来,逐项的全面整改,务必使工艺更先进,流程更合理,规程更具体,措施更落实,不断地达到全国领先一流水平。

二、加大确保安全资金的投入。要节省各项支出,确保安全项目、安全整改方面资金的投入,做到凡是涉及安全的问题,应投尽投,确保安全投入到位,打牢安全基础工程。

三、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把‚必知必会‛向‚必做必用‛延伸,全面提升全员的安全综合素质。

四、继续开展选树标杆活动。全面推进‚树标杆、学标杆、争当标杆员工‛活动,以标杆带动全员、全岗,向标杆看齐,不断提升员工操作水平、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全面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规范规程,规范作业标准,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要强化安全管理流程管控,保证现场管理的科学化、合理性。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公司、车间和班组)现场带班制,做到有记录、有写实、有实效。要完善安全结构工资制,增加安全质量在工资中的权重。要加强班组建设,不断完善各生产车间班组长民主推荐、组织考核和总经理聘任制度,赋予班组长现场管理权力,提高班组长政治经济待遇,充分发挥班组长现场安全生产‚带头人‛作用。

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要在过去已积累形成的安全管理文化的基础上,以灌输‚三个不要‛的安全发展理念为先导,以制约管束为保证,以行为养成为目的,以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创造具有龙洋特色的安全文化。切实把张升董事长关于‚‘三个不要’的安全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核心理念,‘把安全放在心上,把心放在安全上’的安全哲学理念,‘一切围绕安全转,一切围绕安全干’的安全工作理念,‘安全生产不得有一点马虎,必须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管理理念,‘作业零违章,岗位零隐患,管理零缺陷’的安全行为理念,‘把隐患当事故处理’的安全预防理念‛全面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七、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全员参与,执行有力,运转顺畅的安全生产新秩序,把各项安全工作、安全措施、安全智能、安全定位切实落到实处。

八、要进一步强化事故预案演练工作,继续把全国新发生的化工产业事故案例,搜集整理,纳入我公司已形成的案例汇编,结合龙洋的实际,不断地反复进行事故预案演练,确保把可能发生的类似事故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九、要进一步严格事故追查和责任追究,从未遂事故和事故隐患入手,坚持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追查,避免事故的发生。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篇3

一、上世纪八十年代5个1号文件的政策框架(1982-1986)

(一)1982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联产承包制的性质问题

1982年1月1日 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第1个1号文件)。

1、内容:文件对农业生产责任制,改善农村商品流通,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强调我国农业必须坚持两个长期不变:社会主义集体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长期不变;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

2、特点:文件不但肯定了联产承包制,认为包工、包产、包干,主要是体现劳动成果分配的不同方法,而且从理论上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3、意义:文件影响深远。由于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制越来越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二)1983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

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第2个1号文件)。

1、内容:文件对实现农业发展目标,改进农村生产结构,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合作经济,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搞活商品流通,广辟流通渠道,农业技术改造,广辟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加快边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文件指出,家庭经营是合作经济中一个经营层次,是一种新型的家庭经济。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既可适应当前手工劳动为主的状况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又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特点: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文件指出,人民公社的体制,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这就是,实行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联产承包制;实行政社分设。这就把农村从上层建筑的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

3、意义:联产承包制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三)1 9 8 4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问题

1984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3个1号文件)。

1、内容:文件指出1984年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水平,疏通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帮助农民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延长至15年以上,生长周期长和开发性项目,还可更长一些。允许农民和集体的资金自由地或有组织地流动。要加强社会服务,地区性合作组织应当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户服务上来。还要继续进行农村商业体制的改革,要加速对山区,水域、草原的开发。

2、特点:文件突出了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问题。文件指出,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不可逾越的必然过程。只有发展商品生产,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使农村繁荣富裕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干部学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利用价值规律,为计划经济服务,才能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化。

3、意义:针对农民怕变的心理,土地承包期延长至15年以上的政策,使农民吃了“定心丸”,鼓励了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不仅如此,农村商品生产从此开始起步。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脱离耕地经营,从事林牧渔等生产,并将有较大部分转入小工业和小集镇服务业。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性进步,为农业生产向深度广度进军,为改变人口和工业的布局创造了条件。

(四)1 9 8 5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问题 9 8 5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4个1号文件)。

1、内容: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大力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放宽山区、林区政策;对乡镇企业实行信贷、税收优惠;鼓励技术转移和人力流动;放活农村金融政策,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益;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和商品经济要求,积极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制。

2、特点: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最主要的标志是农村经济搞活了。

3、意义:在农业获得大丰收的条件下,全国很多地方却出现了粮食“卖难”、“存难”和“运难”的问题,现实对改革提出了新要求。1985年在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方面迈出重大一步。广大农民为适应市场需求而生产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商品经济的横向联系有所发展,一向比较薄弱的林、牧、渔业和加工、服务业得到加强,农村沿着综合经营、协调发展的道路前进。

(五)1 9 8 6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进一步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问题 1 9 8 6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5个1号文件)。

1、内容:文件提出1986年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落实政策,深入改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组织产前产后服务,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为此,要进一步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依靠科学,增加投入,保持农业稳步增长;继续深入进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切实帮助贫困地区逐步改变面貌;加强和改进,农村工作的领导。

2、特点:文件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针对怀疑否定农村改革的倾向,肯定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二是针对农业面临的停滞、徘徊和放松的倾向,强调进一步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意义:农村经济改革尽管在工作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得到群众的热情拥护,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只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善于抓住时机,选择易于突破的环节,动员群众参加改革,并与城市改革相配合,不走大的弯路,就有可能争取再以五年或稍长一点时间,使新体制充实和完善起来,在农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新世纪8个1号文件的政策框架(2004-2011)

(一)2004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问题

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6个1号文件)出台,2月9日《人民日报》公布。

1、背景: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农民增收问题入手,制定了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

2、内容:文件提出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具体措施有,九个方面,22条。一是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二是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三是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五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六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七是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八是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九是加强党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增收政策落到实处。

3、特点: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三农”提到了空前的位置。为了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必须首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2004年1号文件提出的政策措施非常具体,重点突出的是“怎么办”问题。尤其文件提出的“三项补贴”政策,即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是非常直接、非常有力和非常受农民欢迎的政策措施。

4、意义:2004年1号文件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4年的农业形势可谓是“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忙”,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结果。国家2004年实行“三项补贴”政策,这在我国农民种粮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这一年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直接补贴种粮农民,有力保护了粮食主产区和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文件的出台和落实,使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使农民增收幅度加大。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二)2005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7个1号文件)于2004年12月31日出台。

1、内容:文件提出九个方面具体任务,27条政策措施。九个方面,一是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二是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四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六是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七是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八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九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2、特点: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意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

(三)2006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新农村建设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新华社2006年2月21日受权全文(即第8个1号文件)播发。

1、内容: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件对“十一五”时期和2006年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总的要求,指出了需要把握的原则,并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作了具体安排。有八个方面,32条。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三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五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六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七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八是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特点:一是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把“三农”中的农村建设作为鲜明主题。文件提出,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二是全面取消农业税。作为2006年重要的农村政策,这是非常突出的亮点。2006年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大举措,是惠及亿万农民的一大德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是体现了“十一五”期间农村工作的主要精神。

3、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在2006年1号文件指引下,我国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9746万吨,实现了连续三年增产。由于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农民负担减轻,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4%。

(四)2007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问题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即第9个1号文件)。

1、内容: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发展现代农业”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任务有八个:

一、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二、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

三、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五、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

六、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

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八、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

2、特点:提出了现代农业的概念。即“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出了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问题。这是最大亮点。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需要人才智力支撑――新型农民,现代农业的生力军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其中,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意义:在2007年1号文件指引下,粮食生产实现连续4年增产,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50150万吨,新世纪以来首次突破5亿吨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突破4140元,已是第四年增幅超过6%。在2007年1号文件指引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受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已扩大到全国86%的县,参合农民达到7.3亿人。

(五)2008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7年12月31日)(即第10个1号文件)

1、内容:2008年1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件提出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六项任务。一是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二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三是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四是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五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六是继续加强生态建设。

2、特点:2008年1号文件提出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问题,提出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

3、意义:在2008年1号文件指引下,我国2008年农村工作将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主要措施:一要大力增加投入。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二要强化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增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扩大良种补贴规模和范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从2008年起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所有农业县。三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四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五要全面推进农村改革。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

(六)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28点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其中包括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部分省推行省直管县体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

(七)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0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二十字基本思路方针。

文件指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八)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1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队长一号文件学习 篇4

通过对矿一号文件精神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新的一年中,我矿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金字塔”问责制度,以引深“142”安全管理模式为主线,以现代化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为前提,以以预防重大事故和消除零打碎敲事故为目的,加强安全基础管理,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一号文件不仅加大了安全管理和监察的力度,而且比以往更加注重了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2014年三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定不移的执行“13667”工作措施,在这样的思路下确立了新的工作目标以及十三项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通过对一号文件的学习,我明白了全矿乃至全局对狠抓安全工作质量标准化的力度,更加深刻了安全理念。我深感自身责任的重大。作为阳煤集团的一名职工,基层队组的一名管理人员,一定要坚持在一号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严格律己,认真学习,将上级安全生产的思想理念深入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

并传达贯彻到每一名员工,让员工学好记牢正确运用,遵章守纪组织生产,有效杜绝“三违”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矿发一号文件精神的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责,要坚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注重行为养成和安全意识操练,牢固以人为本的理念,团结员工,关心员工,确保遵章指挥,确保员工生命安全。

在这新年伊始的重大学习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矿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对员工生命的尊重,我更加明白,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作为工程一队的一名队长,我明白了,要牢固树立安全理念,确保安全生产,就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技能和经验,需要认清在当前安全形势下,安全管理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点面结合。我们工程队每日从事的都是一些抬拉扛的活儿,繁重而且工作地点也很零散,这更需要队干做到全面的管理和有利的执行力。

首先,要把握安全管理的全面性,实现全方位的安全监督。在实际生产过程和日常管理中,从大局出发,树立全局观念,在日常跟班过程中做到“走一路,查一路,管一路”。同时加强所用生产设备的安全检测,坚持“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生产”,在现场管理思想,要放开眼界有全局意识,要全面做好安全工作,尤其小巷运输,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坚决避免我行我素的无组织现象发生。

其次,要抓住安全管理的人与物的协调统一。安全工作头绪多,涉及面广,既要保障物的安全状态也要保证人的安全行为,要抓住安全管理的关键。要加强对作业环境的熟悉,特别是拆除安装,两巷管理必须做到对作业现场状况的熟悉,掌握作业现场危险因素,提前做好对各种灾害发生的预想准备工作。对上花班、不放心的职工要帮助教育、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要加强队干自身职责的履行和作风整治,要加强对职工正规操作的督查,把“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杜绝“三违”、“三抢”和强蛮、懒惰、侥幸、无知”,在安全管理上警示提醒、严格考核,将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第三,把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性,让人人都去管理安全。第一要做到的就是我们管理人员自身的主动性,作为基层队干,要以安全大局为重,发现“三违”现象和安全隐患不能等待、隐瞒,要严肃处理,积极应对,加强现场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树立“不安全不生产,不安全就停产”的理念,无论是在设备管理还是员工正规操作上,均做到抓超前,抓防范,掌握安全的主动权。然后就是注重员工的主动性,让大家都参与到安全管理的事务当中来,调动大伙儿的积极性,让安全隐患远离我们的每一名员工。

此外,我还懂得了,我必须要不懈的学习和提高自己,除了掌握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各项法律法规以

外,还需要多多和身边的人交流互补,加强员工间的配合和上下级间的协调统一。

只有我们时刻确保安全生产,才能保证2014年生产目标的实现,才能使企业得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和收入在新的一年里得到保证和提高。

采煤工区

上一篇:情的呐喊作文800字下一篇:校地合作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