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唤醒护理读后感

2024-06-27

读唤醒护理读后感(精选4篇)

读唤醒护理读后感 篇1

读《唤醒护理》有感 黔江民族医院眼科

护理职业的不平凡,见于平凡,平凡中,更显不凡!唤醒护理!初拿到这本书,一口气读完,感触颇深!如今,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而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法律意识也大大增强。当然,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众所周知,护理,在医疗活动中占有不可小觑的分量。

这本书是出于一位高年资医学专家之手,是一名医生对护理的诠释,我想也更多的是医生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与期望,当然也是广大患者对护士的期望,所以作为一名护士和管理者,我深深意识到,“改变” 迫在眉睫!前些年,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更多的是满足患者一些生活的需要和人文关怀。但近几年,各家医院也纷纷效仿,好像我们的优质护理服务也遇到了瓶颈,虽然也一如既往的在做,但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唤醒护理,给了我们许多切实的答案和实施方法,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把优质护理服务顺利的开展下去,我们必须把护理工作聚焦在医疗安全、治疗效果、病人感受和护士的积极性上来,而且要既懂,又做,还要会做。

这本书对我触动很深,我将再一次仔细学习,并要求科室护士人人学习,首先将一些拿来就能用的东西应用起来,如“操作过程中与病人交谈、敲门进入病房、无所不在的教育指导、身心兼治的心理护理”等;再进一步着手从个性化护理、护理流程、护理记录、延伸护理、护理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进,并争取有较大的突破!

唤醒护理读后感 篇2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我已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两年有余。众所周知,护理工作忙碌而琐碎,内科护理尤甚。频繁的夜班、颠倒的生物钟,节日休假概念奢侈化等等,职业压力困扰日常生活,个中滋味,我想护理姐妹们“受罪”颇多!在护理中作中,我经常扪心自问,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条条框框越来越多,可为什么现在的病人却越来越难“伺候”?护患矛盾越来越尖锐?大家都在感慨说护理工作不好做,自嘲自己是挣得卖白菜钱,操的卖白粉心!我想如果真的可以选择,又有多少人会心甘情愿的留在这个岗位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职业的悲凉、整个社会的悲哀!试问在这种心境下,护理又谈何发展呢?!

最近在院领导、科护士长的推荐下读了张中南教授所著之《唤醒护理》,感概良多、震撼非常,犹如在茫茫黑夜中看到一盏明灯,指引了我们的方向。

它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前护理的现状缺陷,分析了其原因,提出时代呼唤人本位整体护理,给我们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模式和流程,让我明白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也能够理解病人不满的原因。

护理事业伟大是的,前途是光明的,然而道路却是不平坦的。诚然,护理工作处于今时今日之处境有着这样活那样的原因,而有些原因是我们所无力改变的。要想改善并达到理想化的程度或许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如此现状下,一味抱怨和消沉也是没有任何益处的,选自己所爱、爱自己所择,我想我们自己还是可以做些什么去有所改变的。

首先要转变我们的护理观念。护理工作不是简单的执行医嘱、打针、发药、输液等。《唤醒护理》告诉我们:护理实质是专业的照护,焦点是判断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要观察病人身心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护理去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可以通过护理为病人带来舒适感、安心感、被关怀感。我们还可以通过护理为医院带来社会效益,最终也将为我们自己带来收益。所以我想我们都应该转变我们的护理理念。从细节做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主动服务为感动服务。虽然现在过度的治疗花费了我们护士大量的工作时间,我们分身无术,但我们还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的为病人做些什么。在治疗操作的时候,顺带多和病人沟通,细心地多观察病人,做好医生的助手。

其次,我们要站在病人的角度进行护理,以病人需求为向导,多为病人想一想,多为病人做一做,唤醒我们的责任心,唤醒我们的职业,唤醒我们与病人之间的真情,也许护患关系就会更和谐了。有时,我们的一个微笑,几句亲切的话语,细心的环境介绍都能拉近患者于我们的距离,与病人有效的沟通让病人了解我们,使病人产生信任感,自觉地将自己融于病人之中。

最近科室一患有心力衰竭并糖尿病的七十余岁老爷爷因家属知之甚少而被过热的洗脚水烫伤脚,看着爷爷的伤脚,又看看爷爷的笑容,心中不免悔愧非常!我想我们的不足还有很多,我们能够做的还有太多,我们需要做的还有更多!

《唤醒护理》读后感 篇3

而当今医疗护理的现状是:病人的生活照顾几乎完全交给病人家属或护工,护士的工作变成了简单的打针轮流和日常处置,以及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在护理过程中,因护士只执行医生的医嘱,别的基本上一概不管,缺乏主动有效的沟通,从而导致病情了解滞后,教育指导缺位,病人康复延迟,医患关系升级,最终各方皆不满意的恶性循环。

那么,作为一名护理工作人员,也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主体,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以防患或降低上述问题的产生,从而实现我们作为一名护理工作人员的从事护理工作的价值呢?

南丁格尔誓言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我们要纯洁自爱,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务谋病者之福利。

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优质护理,因为只有明白了什么是优质护理,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实施。张中南老师的《唤醒护理》这本书中指出,优质的护理其实就是以人人本位的整体护理,它不仅仅包括现行“病本位”护理模式下的医疗处置护理和生活护理,还包括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教育指导。

在明白了什么是优质护理后,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实施呢?结合我自己来说,作为一名妇产科助产护士,我主要从事助产工作。助产工作主要分为产前、产中及产后护理三大部分。产前工作主要在产房完成,在护理工作中怎么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和教育指导,以避免产妇及家属产生焦躁心理和一些不好的现象,通过自己的护理行为,缓解对方病人的无助、焦虑和恐慌心理,做好护理记录,最终让孕妇顺利生产,产后如何继续关注,给产妇带去春风暖日般的关怀直至对方出院,然后事后针对自己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检讨改进,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护理水平。

读《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篇4

——读《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心灵 ——读《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利用寒假,认真拜读了彭兴顺老师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彭老师分八讲分别从如何唤醒教师、如何唤醒家长、如何唤醒孩子三个维度,结合具体案例,做了具体的讲解。本文着重要谈的是如何唤醒学生的问题。

一、教育本质之辩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多数人热衷于讨论“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忽略了“为什么要教”。忽略了“为什么要教”,就忽略了教育的根本,就会大大降低教育的效果。

一段时期以来,我始终在思索“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因为我觉得,要想做好教育,必须首先要从宏观上弄明白教育是怎么回事,要达到什么样的终极目标,学校到底要给孩子什么。惟其如此,教育才不会偏离正常的轨道。

教育是什么?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想家,对此一问题的看法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在中国古代文字的形成过程中,“教”和“育”字在甲骨文中都已出现,篆字表意更接近现代。甲骨文时期,=(爻,算筹)﹢(子)﹢(攴,手持鞭子、棍杖)。造字本义: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作算术。发展到篆文时期,“爻”代表《易经》等传统文化典籍,“教”意为施教者通过严格的教学组织纪律而向受教者传授传统的文化典籍。篆文的=(头朝下出生的婴儿,象征先天具有叛逆性)﹢(肉),表示生子并养育。《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不难看出,古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现代教育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更是众说纷纭,中西亦有着显著差异。“社会化说”与“个性化说”之辩,“培养人说”与“传递说”(传递知识、文化、生命意义)之辩,教育即生活,教育的本质是爱,教育就是唤醒等等,似乎让人无所适从。其实,教育本质并不是一贯的、稳定的、唯一的,不是非此即彼。因为教育是人为和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往往从各自生存处境出发表达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与期望,而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人们对教育理解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总要进行教育改革的原因,就是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的需要。这样看来,教育本身无时不在变化发展中,教育本质是教育特定发展阶段的本质,并不是“一”而是“多”。

那么,当前应该如何认识教育的本质呢?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这就有必要搞清“达到什么目的”和“培养什么人”两个问题。要明确“教

育目的”,就要兼顾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教育与人类、教育与人的关系。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教育是促进个人社会化的过程,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优秀的职业技能、良好的公民道德)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来说,教育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是为完美生活做准备,是为了将来生活得更幸福。从教育与人类的关系来说,教育是一种传递,传递知识、技能,传承优秀的文化、价值。从教育与人的关系来说,教育肩负着培养人和发展人的职能,是要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促进个体变化气质、改变行为、趋向至善,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注重的是社会的职能和知识的传递,忽视了优秀文化的传承,更忽视了人的发展。中国教育强调教师按既定意图影响学生,而西方教育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由此,我们对教育本质可表述为: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通过传递人类文化,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生活,促使其社会化,促进人的发展。一句话就是:个体的自我实现与社会化。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兼顾其它教育目的的同时,特别要关注人的发展。因为教育的核心是人,主体是人。只有重视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这一任务要求,就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尚道德和良好公德;就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追求和自我选择,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应该给学生幸福的人生、生活的质量、选择的机会、生命的尊严与质量。

二、教育需要唤醒

沉睡才需要唤醒。我们的教育曾长期沉睡在应试中,教师重教学,轻教育;重分数,轻发展;重教法,轻学法;重传授,轻探究;重说教,轻沟通;多批评,少激励。在当前更加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背景下,教育需要唤醒沉睡的老师和家长,促使他们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教育更需要唤醒沉睡的学生,正视他们的现状,唤醒他们的道德、梦想、责任和主体意识,健全他们的人格。正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那样:“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唤醒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一)教育要唤醒学生的激情与梦想。

科研人员为什么能枯燥地呆在实验室里乐此不疲?因为兴趣使然。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年级越高,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是时间磨的,是父母逼的,是老师教的,是课程造成的。我们可以想想我们的教育:起早贪黑、无休止的作业和教辅,上不完的辅导班、强加的意志,枯燥的讲授、没有新意的教学内容,考什么学什么、不能满足兴趣需要的课程,一坐一天、3

生活的单调„„学生被迫做着自己不情愿的事,缺少生活的乐趣,当然就没有幸福感,自然也就越来越消磨掉激情。学生为什么不好管理,原因也在于我们在逼着他做着他不愿意干的事。很多学生之所以对学习没兴趣,还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而在用大量时间“将就”别人的层次。普通生“将就”优等生就会听不懂,只能“负债经营”;优等生“将就”普通生就会吃不饱,只会对课程失去耐心。是我们没有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足够空间和自由。

青年应该是最富于激情与梦想的。唤醒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就要分层分类、减负增效,留给学生生长的空间;唤醒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唤醒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就要开足选修课,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唤醒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就要引导他们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设计,帮助他们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唤醒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就要坚持艺体特色发展之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让我们记住神学家Howard Thurman说的:“不要追问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问你自己是什么事让你充满活力,然后就去做这件事,因为这世界需要的正是活得生气勃勃的人。”我们要坚持“为每一个教师、学生的终身幸福搭建平台”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满活力的事做。

(二)教育要唤醒学生的发展潜力。

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就具有一种渴望学习、成人成才的愿望,只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爱好等各方面的原因,甚或一次次失败的打击,这些美好的愿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和表现。其实,孩子的未来有无穷的可能性,但在家长、学校重智育的背景下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在我们看来学习上不成器的学生,在舞台上、在未来的职业学习中不也是让我们刮目相看吗?2015届有一个叫高楠的学生,择校来到我校,初中就经常打架,来到我校后,无心学习,管理上很让老师费心。可就是这样一个学生,离校后对老师非常有礼貌,还表现出了一定的经商才能。因此,学习不应是我们唯一的标尺,教师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我们也真的不能以自己的局限性去构想孩子的未来,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时代,我们现在根本就无法想象,他们生活的那个完全互联网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需要唤醒教育来开发。唤醒潜力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关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他们不惧怕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唤醒潜力需要赏识和激励。美国罗森塔尔的教育理念是潜能唤醒教育的经典,当他将“这些孩子都是天才”的判断推介给教育工作者后,那些普通孩子果然凸显出了“天才表现”。他的“随口而出”就是在坚定相信孩子们的潜能。只要教育者真正爱戴孩子、欣赏孩子,真正为孩子的未来和远景考虑,就一定能唤醒他们的自我需要。

(三)教育要唤醒学生的道德自觉和公德意识。

随着国人走出国门,中国人在国外的形象饱受争议,土豪的一掷千金,各种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让中国人似乎成了素质低的代名词、特殊“照顾”的对象。这让我们脸上很是无光。4

再看看852路公交排队秩序的混乱,更让平谷人无地自容。

道德意识和公德意识的缺失,根源在教育。南开中学创办人张伯苓的“人格开发、道德唤醒”的理念造就了周恩来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教育首先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在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发展的今天,通过教育来培养公民个人的道德意识和公共的道德意识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通过课程和实践来落实。一方面要把人的素养培育纳入课程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从小学到高中形成教育系列,着重提高学生的健康、安全、感恩、责任、守法、公德、文明、节约、规则、平等、民主、尊严、团队等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诚信、担当、包容、合作等精神。一方面,结合重要节日,精心设计道德实践活动,增加道德的体验和感悟。

提高道德水平和公德意识,要从培养好习惯做起。好习惯带来好成绩,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许多学生成绩不好,文明素养不高,源于习惯不好。抓习惯养成,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应该成为永恒的主题。

教育就是为了提升人的全面素质,提升人的幸福,让自己变得更好,让家人和身边的人变得更好,让社会变得更好。

(四)教育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说唤醒激情与梦想是在锤炼内力,那还要借助一些外力。那就是教育教学要认真落实“靠严格自律成人,靠自主学习成才”。学习上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讲精练。课堂教学要做到“一二三四”,即:一个目标,以学生学会并逐步会学为目标;两个注重,注重基础知识的识记,注重规律方法的归纳总结;三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四让,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难点让学生议,练习和实验让学生做。德育要通过“榜样示范,活动载体,沟通交流,评价激励”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在教育方式上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要多倾听,多激励,多沟通,学会尊重,学会包容和等待,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同时,还要将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放在突出的位置抓好抓实,发挥其影响人、塑造人的育人功能。

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知识灌输、品德陶冶,技能训练的学校教育。以上思考是针对学校教育而言。

对教育本质之辩和现状之思,让我知道应该主动去做什么,让我更加坚定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更好的教育应当是适应人的发展并能有效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应当是使人获得更多快乐和幸福的教育,应当是让人感到生命有意义、有品位的教育。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施予 5

适宜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成人、发展,促进他们潜能的实现,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

上一篇:陈辉述职报告样子下一篇:意象意境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