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2024-10-13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通用9篇)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篇1

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小组建设

(1)组间分配: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组与组间的总体水平差异应该相当,这样既可避免合作小组之间的水平差距,保证小组之间横向比较的公正性,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又有利于开展学习小组间的学习竞赛,但也要考虑身高、性别和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2)组内分配:同组内的学生成绩应该呈现出差异性,学习小组以4人为一组。合理搭配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即每组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并作好编号,学优生为1号,两个中等生为2、3号,一个学困生为4号,1号与4号为一桌,2号与3号为一桌,且1号与4号为前桌,2号与3号为后桌)。

(3)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1号负责组织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发言的顺序、任务完成、进行督促并控制发言棒,4号负责纪律,并对小组内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记录。全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针对不会的共性问题或知识点的研讨和交流,并整理、记录答案要点,为交流展示做好准备。同时,非展示同学要认真倾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准备质疑或回答老师的随机问题,并做好针对展示同学说不到位或说不全的地方,及时进行补充。

二、组内合作形式

1.个人自学: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个人先自学,针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认真思考、探究后,把不懂的问题或知识点进行标记;

2.同桌助学:面对标记的问题或知识点和同桌进行商讨,在交流、思考、合作探究后,把不会的共性问题或知识点进行标记;

3.组内互学:面对同桌不会的共性问题或知识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逐个进行交流、讨论、思考、合作探究解决,并把不会的共性问题或知识点进行标记;

4.组间研学:面对小组内标记的共性问题或知识点,可以向临近小组讨论学习,在逐个进行交流、讨论、思考、合作探究后,小组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或知识点,可以向老师请教解决。

三、展示交流

1.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多样,如图表、诗歌、课本剧、对话、复述、表演、板演等,可以在座上,也可以去讲台展示等;

2.在展示过程中,形式要多样化。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组的同号成员回答或抢答、讲解归纳、复述、表演、板演等;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掌握的情况,学生课堂练习或作业的抽查是不同组的同号成员。

3.非展示同学要认真倾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准备质疑或回答老师的随机问题,并做好针对展示同学说不到位或说不全的地方,及时进行补充;

4.设立发言棒制度,每个小组设立8个发言棒,放在小组中间,每次展示拿一个发言棒,但最多只能拿两次进行发言。在老师提出随机问题抢答时,可以不用发言棒,但给学生思考过程,让学生静思,人人都可以进行展示。

四、管理评价

说明:以下管理评价仅供参考,各校、各学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勇于创新、不拘泥于形式,有自己学校或学科的特色。

(一)小组学习评价

(1)自主预习:主动、认真完成预习提纲要求的内容,并保持组内的安静;

(2)交流讨论:讨论积极主动、热烈有序,善于思考,能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达到解决问题或产生新问题的目的;

(3)展示:积极主动到前面展说,讲解或发言响亮,清晰,条理清楚,见解或方法独特、有新意,板演时规范工整。组内各成员尊重他人发言,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他人发言后,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同时准备对其它小组代表的发言提出质疑;

(4)课堂检测:认真完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评改。面对本小组展示成员黑板展演的习题答案,先由本小组成员进行改正,有异议时,再由外组成员进行改正。如果习题答案由外组成员进行改正,并讲解正确,给其小组加分。

(二)小组内学生评价

预习课:能积极认真完成任务;

课堂发言:发言正确或得到老师的表扬加分,回答错误不加分; 课堂展示:1号同学、2号同学、3号同学、4号同学展示正确一次加不同的分。有解题方法的总结、创新性的归纳、得到老师的表扬加分,展示错误不加分;

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内讨论加分,不积极参与不加分; 完成任务:老师或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及时完成的加分,不及时的不加分;

反馈:每有一个满分、全体优秀、全体及格给该组加不同的分;反馈后及时订正答案,并注明原因,由老师进行抽查,做的好的同学加分;

违纪: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坐姿不正、不认真听讲、吃东西、在桌下打闹、讨论时说与所学内容无关、自主学习时间呆着减分。

(三)教师评价

教师除了对展示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其他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及纪律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评价结果同合作评价一起与学生的各种评价挂钩等。

五、教师角色

组织者:严格要求小组长维护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纪律、给学生明确具体的合作学习任务以及要求等,调控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

参与者: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或成为某个小组中的成员,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能让课堂气氛活跃,更能让学生在平等公平的状态下发挥自己的潜能。

引导者:各小组代表所讲解和分析的问题并非完全正确或全面,对疑难问题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和讲解,做好引桥工作,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即“规范、合作、个性、高效”。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篇2

关键词:小组,自主管理,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走到课堂改进的拐点, 前进的号角催生着智慧;回顾课堂改进的历程, 成长的收获激发着热情。课堂改进, 让自主管理的档次拾级而上, 让合作学习的实效水涨船高。登高必自卑, 只有历经凝神聚力的筹划、扎扎实实的推进, 才能收获“山高人为峰”的喜悦。在此, 我结合班级管理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谈一谈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

一、自主管理是合作学习的基石

小组自主管理既要抛弃“各扫门前雪”式的意识, 又要树立“我很重要”的思想。这样, 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着为团队增砖添瓦的责任, 每一个民主推选的纪律组长都肩负着矫正方向、激发动力的使命。

为了凝聚团队的力量, 就必须做好纪律组长的选拔和培训工作。自制能力和组织能力是选拔纪律组长的参考标准。此时, 学生鉴识组长的能力非同一般, 超出预想。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尊重组员的选择, 给予组长真诚的信任和指导。毕竟, 每一个组员都希望自己的团队在“船长”的带领下劈波斩浪, 一往无前。实际上, 我们的学生颇具慧眼, 总能让出类拔萃的班干部脱颖而出。正是这些纪律组长的恪尽职守, 用心服务, 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氛围, 才成就了优秀的团队。

二、课堂反馈是合作学习的抓手

课堂, 永远是学习的主阵地;着眼有效课堂, 永远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课堂反馈, 无疑是课堂改进的有效抓手。之于老师, 有助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课堂设计的创新。像语文课《唐诗宋词选读》的诵读进行小组的捆绑式评价, 每个小组都不甘落后, 每个组员都跃跃欲试;像英语课的课前演讲, 进行个人与小组相挂钩的星级评价体系, 或读或背, 等级量化。这些新思路变被动为主动, 既激励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互动。

然而, 课堂反馈是一项繁琐、持久的工程, 需要每一位同学的苦心经营, 尤其需要学习组长的运筹帷幄、课代表的准确记录和学习委员的及时反馈。学习组长在课堂负责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 在课后负责作业的认真检查和反馈;课代表及时和学科老师协调、沟通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动向、新思路;学习委员负责每天的个人反馈和整体评价。如此, 长效的运行机制才能催生有效的合作学习, 才能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才能成就班级综合实力的的扶摇直上, 也才能打造出鲜亮光彩的班级品牌。

三、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的保障

适合学生特点和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案才是科学的、合理的, 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没有科学评价方案的保驾护航, 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然而, 评价方案的制定需要真正地体现学生的声音, 需要真正地传达学生的期待。在方案制定之前, 我和班委、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值日组长以及舍长进行座谈调查, 了解学生的心理期待, 把握规则的制定走向。第一步, 在主题班会课上, 我将评价方案制定的原则和范围进行定位, 然后小组讨论、集思广益, 达成自主管理的共识, 制定《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评价标准细则》;第二步, 班级事务做到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管, 制定《班级常规活动责任分工表》;第三步, 试行稿以两个月为周期进行完善, 小组定期修改、调整, 不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不断注入学生的新期待, 也不断为小组的评价体系注入新活力。如此, 方案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畅通无阻。

四、及时落实是合作学习的动力

班级无小事, 事事要挂心。生活和学习常规的反馈, 事关每一个小组、每一个组员的定位, 需要及时、客观地进行反馈和评价。毕竟, 反馈就是督促, 评价就是导向。一日一反馈, 一周一汇总, 一月一检阅, 形成常态的课堂改进的有效助推力。

每天的小班会时段, 组织委员反馈一天的生活常规量化情况, 班长点评一天的纪律、卫生状况, 学习委员反馈一天的学习常规量化情况, 副班长点评一天的学习、生活状况。有反馈, 有点评, 让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同学都能及时地进行班级定位。得失寸心知, 学生自然会有所心动, 有所行动。

每周五自习课, 班长、副班长、团支书作为班级的三驾马车组织班委进行一周班级事务的梳理和总结。在班委例会上, 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聆听其他班委的意见和建议, 群策群力, 或激励, 或鞭策, 形成班级的一周行动指南。

一月一检阅, 既要检阅每个小组的收获, 也要检阅每个同学的成长。小组的收获将作为小组座次定位的参考, 而个人的收获将会走进每个同学的成长档案, 作为评优树先的依据。这样, 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同学在每一天都有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目标“今天我要做得更好”。

有效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篇3

关键词:疑是基础;思是过程;用是目的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29-2

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何种学习方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牛津教材起点高的特点,特开展小组合作“疑——思——用”教学模式,我有幸成为该模式实验小组英语组的一员,通过理论学习、中期实验课的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疑”——质疑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基础、前提。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学的重要依据,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设疑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气氛,为课堂的小组合作作好铺垫,笔者主要通过两大过程来完成。

1.预先设置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最基础的知识,如Unit 4 Reading the Ghost in the park,我列出了几个最基本的单词和词组,让学生到书本上先找,在课堂五分钟时间内,通过“比一比,赛一赛”让学生回答,由于此问题较简单,95%以上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进来,让他们站起来回答,得到老师的表扬,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2.通过多种提问方式来促进学生设疑。

A.创设情景巧妙提问,提出问题的技巧关键在是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做文章,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因而,我多创设情景巧妙地进行诱导,引导学生心理上感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我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疑,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空间。

B.重点的“疑点”穷追不舍,对于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重要语言点、句型、话题,教师应多设问题,强化训练,使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一步到位,引导其思维深入发展。

C.积极策动学生质疑。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置疑,引诱质疑,”这样比教师自己设计问题更为有效,作为一名有新理念的教师,应该舍得下功夫,从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真正使学生从被动、依赖的学习方式向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转变。

二、“思”——小组合作活动的精髓

思是“疑——思——用”的主体,思是解疑的过程,思是疑的升华。知识是学无止境的语言,更是变化多端,这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会对“疑”通过多种方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比比赛赛等解疑,在解疑的过程中同时也就完成新授内容。如在Unit 4, Reading中从一个单词的发音到一条语法规则的掌握,从一个问题的解答到一篇文章的理解,教师都应把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留给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思考而理解学习内容的体验,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快乐感。如果过早地把答案告诉给学生,实际上就是人为地终止了学生的思考,从而导改学生产生惰性心理,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Reading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所选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在阅读文章之后都安排了一些形式活泼的活动,所以我完全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活化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加强理解。

小组合作是我在课堂上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的主阵地,以组的形式展开学习,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语言交际,使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解疑的机会,尤其是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太敢在班上讲话的学生,小组活动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师生课中“互动”或许课堂会显得“乱”一些,但这种乱是积极的表现,是活跃的表现。教师把教学任务通过“思”这个过程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信心增强了,积极性、主动性也随之增强,效果自然明显,课堂中“互动”教学的总的原则是:学生能自己说的,自己归纳的,教师绝对不说;学生能自己做的,教师绝不代办;学生能自己找出答案的,教师绝对不加指导。如让学生描述My room,首先,教师把学生分为两人一小组,以小组形式展开此项活动,一个学生在描述,他的partner根据该生的描述把位置图画出来,再由其他同学评价。这样一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用on the wall, under the desk, behind the door等来表达,学生的参与率与积极性就高了。再如在牛津英语Unit 3教giving directions中,先让学生把座位摆放成street,分布好shop,station,hospital,school等预设目标,让学生找好合作伙伴,一个asking the way,另一个giving directions。这样一来,学生ask and answer的频率就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学生在不断的practise中反复操练该课的词汇和句型,无形之中,对老师新授的知识,学生也就能运用。

三、“用”——小组合作功能的体现,也是对疑和思过程的检测,更是对学生能力的再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运用录音、幻灯、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手段,借助于情景、声音、音像、人物表情、动作等多种形式输入的信息,同时刺激学生的眼、耳、鼻、口等感觉器官,让学生置身于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把自我评价作为“用”的一部分,每课时、每单元结束时,抽出5~6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我评价,如单词掌握的情况、方法的运用、出现的问题、参与活动的意识、值日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等,都可作为用的检测,对于自评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那些自评欠佳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反思,不断进步。每位学生的进步、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这样就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的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也有效地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如在Unit 4 Reading中,最后,我给出书本Reading有关的提示语,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当堂完成一篇作文,同学们马上寻找合作伙伴,经过几分钟的热烈讨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台当堂演说,赢得同学们的阵阵喝彩。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篇4

大连格致新校 李娜

摘要: 在英语中考中,阅读题占了很大的比例,同时在中学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同时更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书面信息,并从阅读中享受到乐趣。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加强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在课堂中创设一种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一边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关键字: 阅读教学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一、研究的背景

不管在任何省市的中考中,英语阅读题都占着最大的比重,也是学生们丢分最多的项目,如何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教师的教学能够在学生的考试中得到分数的有力应证,正是我们要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知行为。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三年级毕业时应达成的阅读目标是: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够理解段落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理解段落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根据课标的以上要求,靠在学校的上学时间,根本完不成相应的阅读量,必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通过课堂的指导、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养成相应的阅读能力,开展对应的阅读活动。

目前,大连市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尽如人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阅读内容不感兴趣,阅读课上仍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笔记为主,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缺少读和体味的过程,学生不能够真正的参与课堂教学中,因此大多数学生会失去课内阅读实践的机会,同时没有有效的课后监督、激励手段,学生也缺乏“自我发起”的课后阅读动力,根据这一情况,在我校在自己的英语课堂上开展了英语课堂小组合作自主阅读教学模式探究,努力创设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表达、交流阅读体验。让学生读有动力,读有方法、读有创造、读有展示、读有个性、读有体会,读有收获,从而养成一种能力,能够使学生在英语中考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小组合作自主阅读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因素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主体进行的,是以教学动态因素为目的的,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学生是同自己过去比较而获奖励。

因此小组合作阅读模式在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设定充分的体现“自主性学习”教会学生Learning to know ,learning to do ,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 learning to be

(二)小组合作阅读模式的具体步骤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对应的三个小组,并对每个组员进行编号。每次小组活动分配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然后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同每位同学按照顺序轮流领不同的任务。

2.小组分工项目

朗读、改编对话、改编情景剧;文章理解问题;文章的知识点;文章优美的句子翻译、运用;根据文章进行写作训练有仿写、缩写、续写、剧本改编。例如,当我们在八年级上第九模块Animal的时候就辩论过Which is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zoo or live in the wild ? 以 Living in the zoo is better than living in the wild.为主题展开辩论。把认为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zoo.和 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wild.的学生分成两队,请学生内部讨论,写出支持本队观点的依据(pro’s),以及反驳对方的理由(con’s)。每队推举四位学生代表作为辩手,教师根据以上内容在放学前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并介绍辩论流程:在第二天的课前展示就根据任务来完成。

(1)Construction(立论:陈述本队观点,由一辩张家源、张馨元完成):(2)Rebuttal(反驳:反驳对方观点及补充支持己方的观点,由二辩刘梦媛、赵芯媛完成);

(3)Response(质辩:双方对对方提问,由三辩朱恒宇、史睿向对方一辩、二辩、四辩提问);

(4)Summary(结辩;总结己方观点阐述最后立场由王忠锐、张乃鑫完成)又如在语句欣赏中学生的小组活动是这样呈现的。

Have barely enough money 几乎没有足够的钱For light 照明Keep fit 保持健康Get the better of him 把他制服了Disguise himself in 用……把自己伪装起来

•1.It was a good place for rich white people but hard work for the black men who dug out the gold in the mines(矿井)a mile below the ground.3.上课流程

在上课的前一天,由各小组长到老师那里领取每小组的课堂任务,然后再将其分配给各个组员。

在个人展示环节之后,每个小组各给5分钟时间,小组间协调各自的任务内容,然后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展示,在展示的环节中各组成员都参与其中,可以质疑、可以提问、可以回答、可以纠错、可以示范,通过参与活动为本组赢得比分。

4.小组评价

1)朗读环节,读错一次扣一分,朗读流利、连读、弱读准确语音语调把握准确奖励3分

2)改编对话、改编情景剧合理,表演自然奖励3分 ;基本完成任务得1分

3)文章理解问题,提出基本的when ,where , what , who , why , how 的问题,如果能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一个问题奖励1分,基本完成任务得1分。回答对基础问题得1分,回答对深层次问题一次得2分。组间、组内活动充分,启发学生思维,有交流和生成的活动奖励3分。

4)知识点整理,抓住文章的重点语法项目,讲解清楚并能够给出合理的示范和运用,并配有相应的习题奖励3分,其他组员补充一个知识点奖励1分。

5)优美句子的翻译地道,而且能够熟练的运用奖励2分。

6)写作内容丰富、语法、人称、词汇运用没有错误奖励5分,其他组成员纠错一处奖励1分。

三、英语小组自主阅读模式的预期效果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篇5

单县一中 高一地理备课组

2014年1月5号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是这次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那么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如何改革地理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呢?作为我市高中地理新课程试点学校的实验教师,笔者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和我校教学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应用与探索,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更新观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转变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则处于“你讲我听、你写我记、你问我答”的尴尬境地,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考试的奴隶”,学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而高中地理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充分的学习情境和案例,倡导学生探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不能再把自己仅仅定位于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倡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建立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

高中地理新教材几乎每节课都设计有“读图思考”、“活动”、“阅读”、“案例”等栏目,章末还设计有1个课时的“问题研究”,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学习情境和案例。因此我们就要努力做到“权力下放”:“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二、集体备课,精心编制学案文本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认识上存在的困惑,单靠一个老师的力量,往往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有关专家还总结出了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我校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位地理教师承担不同章节的备课任务,首先要求主备教师提前通览教材——独立备课——设计教师教案和学生学案;其次进行备课组内交流,主备教师先在组内执教说课,其他教师作为从备人进行评议;最后主备教师对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优化和组合、修改和完善,重新编写出教师教案和学生学案,并印刷出来作为全组集体智慧的结晶,统一使用。进行集体备课,实现了智慧共享,避免或减少弯路与内耗,很好地地推进了我校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利用学案导学,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及时理解消化、巩固提高所学的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落实。

三、划分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1、科学编排小组、给予学生均等的成功机会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顺利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前提。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地理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各小组力求由性别、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构成,既达到平衡又便于公平竞争。为了实现小组学习目标,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并对小组成员做出明确的职责分工,要求每个成员对小组成绩都有所贡献。如在调查社区垃圾问题时,有的组员要到垃圾回收部门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好处和难度,有的组员要向当地居民了解垃圾堆放情况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有的组员要查阅有关垃圾处理的文献资料„„在分头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和处理有关信息,在小组研讨推导结论的过程中,强调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得出小组研究结论。

2、有效调控、诱思点拨,促进合作探究活动的深入

合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把问题放手给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但是放手并不等同于放任不管,必要的监督和指导是必不可缺少的。教师要加强巡视,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时也要有针对性的参加个别小组的讨论探究活动,有效地发挥教师的调控作用,防止学生活动偏离主题。

为了防止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停留在表面的轰轰烈烈上,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入,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效益,我们作为老师还要充分发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当学生对探究活动的程序和方法还不够熟悉时,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说明,如探究活动的大致过程或适当的提示或提供相关的资料,以免学生因难度大而放弃努力;当学生不能把探究活动与所学知识密切联系时,我们可以向学生 提出一些反思性的问题,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是怎么得出这一结论的?”“这能说明什么?”“你怎么知道这样可以?”“还有没有别的想法或可能性?”“这与我们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

3、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为了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除完成课内探究活动外,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进而提高他们的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使开展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例如,为了帮助高一新生尽快熟悉新环境,了解新同学,高一新生开学第一周的第一节课,我们就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课题,即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校园平面示意图。实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们积极参与,不但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合作,在实践中学生们动手、动脑,还弥补了以往学习上“纸上谈兵”的不足。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次活动中,有的学生还表现出较强的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如有的学生在教室与学校一些主要服务区之间,标注了行程的大约时间,以便同学合理利用课间的活动时间;更有的学生将校园内一些不起眼的小小障碍做了特殊说明,以提醒大家日常经过时注意。又如,在学完必修一第一章后,我们指导学生在秋分日这一天,应用立杆测影长法,在学校操场上测算我县的地理纬度和经度;在学完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区位选择的有关理论后,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区位知识,将学校闲置的楼顶,设计成一个个适宜的小小农艺园等等。

四、积极评价,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篇6

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高万清

在大石头镇中学工作期间,与教师共同探索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通过探索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整个学校形成了学理论、研教法的良好风气,在学生当中出现了 “比、学、赶、帮、超”的喜人景象,有些学科的成绩明显提高。调到敦化市进修学校之后,走遍了全市各初中,看到很多学校都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为了促进全市推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将各校的成功经验汇总如下。

一、齐心协力搞好小组建设

小组建设是合作探究的基础,班主任应该同科任教师共同商讨组建本班的学习小组。

(一)小组划分的原则

1、异质互助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把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实力相当原则:每个学习小组各种类型的学生人数相当,成绩大致相同,有利于展开竞争。

3、有利交流原则: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会降低学生个体的活动量,不利于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缺乏不同类型学生的相互补充,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

4、动态平衡原则:小组合作学习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对各小组的表现及成绩进行阶段总结,然后对不合理因素要进行调整;进行小组之间成员的调整,使其实力均衡;进行小组内角色的调换,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不同角色。小组长应选有

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还可以设置学科组长和其他方面的负责人,一是为了减轻组长的负担,二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应该鼓励学习积极性较低、成绩较差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促使他们参与合作,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帮助小组长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随时进行角色的调换,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加强小组长的培养

1、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知道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让他们认识到组织小组学习对本人成长的作用,为他们树立长远目标,激发他们干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力;同时,设立对小组长的评比表彰项目,为他们树立短期目标,调动他们的积

极性。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教给小组长管理学生的方法。通过开

会及时了解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给小组长出谋划策,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如:教给他对组员进行合理而简单的分工;不同层次的问题指定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教给组长讲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讲题的效率。教给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教给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组长要归纳组员的学习成果,并且负责把本组学习的成果去粗取精。

3、适时更换小组长。当有新的同学符合条件时,就要更换原有的组长,也可以实行组长竞选制,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产生

多位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有些班级虽然已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效率不高,原因有二。

一是小组交流的方法不合理,二是老师选择的问题不科学,所以提出一下意见。

(一)教会学生按照流程进行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一般按照“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产生

新的问题”的流程完成。在得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后,每个学生首先得独立思考,尽量自己解决所有问题,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并且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标记下来,提供给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并且按照分工完成自己的职责;小组汇报时,除了汇报通过小组交流解决的问题,还要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供给老师;最后由其他组回答或由老师解决。在讨论每个问题时,应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还有别的思路吗?那种最简捷?促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培养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二)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小组交流的效率。

任课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前精心设计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通过恰当方式明确的呈现给学生。如果问题过简,就会让讨论流于形式,如果过难,小组无法解决,浪费时间。

(三)充分调动差生的积极性

根据能力恰当分工,让差生为小组承担一定的工作,增强其责任感及集体荣誉感;对差生的每一个向好转变,及时表扬鼓励,让其尝试成功,树立信心;对其薄弱学科指定专人负责,帮助提高。

三、及时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及时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还能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互帮互助,全员参与,杜绝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看客。在评价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公正合理的原则: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对各组应该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对小组的评价应由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以求评价范围尽可能全面周到,以利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本组

争光。

2、促进发展的原则: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量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其他工作时,对分数应该多加少减,防止产生抵触情绪。评价过程中,应给后进生和后进小组提供优先发言权,创造赶超先进的机会,调动积极性;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应突出过程和成绩提高的幅度,不能只关注成绩的绝对高低。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篇7

关键词:数学,课堂作业,小组合作,团队精神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程度的重要手段. 然而每当提到作业这两个字教师和学生都会忍不住感叹———教师感叹要绞尽脑汁布置作业又要因大量的作业批改而焦头烂额, 面对70来人的班级, 偌大的批改量使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到每一位学生, 再想分精力多关注学困生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而学生又感叹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新意,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那么, 怎样改变课堂作业这种尴尬的局面? 由此我想到了小组合作的模式, 能不能将其从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堂作业环节呢……

以下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究小组合作在课堂作业中的应用.

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整合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那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样的作业呢? 我想还是那些有挑战性、开放性的作业, 比如数学日记、数学小报等. 于是, 我决定从数学小报的小组合作开始, 每结束一单元学习我都会根据本单元重点内容布置出试题或者做数学小报的活动[1]. 你看吧! 小组成员开会分工: 有的找题; 有的写题; 有的审题; 有的则负责版面设计, 人人都有事做忙得不亦乐乎. 这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准备、展示、交流中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小组成员都能开动脑筋出谋划策, 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 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

在本学期教学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时, 我就设计了这样两项作业: 一是每个小组通过合作出一份试题, 要求试题内容涵盖第一单元的重难点; 二是根据本单元特点绘制一棵知识树.

二、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 充分发挥小组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

在土豆网上看到过一个《你知道吗?》的视频, 视频用简短的语言、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告诉我们本世纪最热门的十个职业在2005年之前还是根本不存在的;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将是未来社会的三大主题[2]. 我们教师最需要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那我们留作业的目的不再是用红笔勾一勾对错那么简单, 应该让学生从作业完成中学会方法. 由此我认为学生的作业可以通过合作方式来完成, 这种方式或许会使学生感受到更多完成作业的快乐体验和成就感. 面对班容量大的现实情况, 我在批改每天的家庭作业之前都会要求小组成员把作业按难易进行汇总并由组长简单记录作业情况. 简单的习题可以由本组优秀成员负责给学困生讲解, 变全班单向讲解为小组互助反馈. 而学生认为相对难一点的习题通常都是采取班里优秀学生或教师轮换有针对性的讲解. 这样既可以做到重点突出又提高了效率,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

每次作业批改都有量化标准, 根据每小组的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计算出量化的平均分, 进行小组之间的互评, 平均分的计算环节交由学生完成, 切实做到公平公正. 让学生在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的团队合作中学会学习, 让每个小组所有成员都主动参与到学习的竞争中去, 帮助小组成员形成团队精神. 小组内的学生还能在自己学习任务完成的前提下, 督促和帮助小组内的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完成好, 促进这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3]. 这样既有助于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还能让学生分担教师管理作业的压力, 锻炼学生协调群体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不光学生作业整体质量有很大程度提高, 还让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改善, 最主要的是在小组竞赛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 而作为教师的我再也不用到处追着孩子补作业, 能够节约出大把的时间来备课、教研、关爱学困生, 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促成了学生的心智和学习的同步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春生.让学生爱上作业[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9.

[2]项纯, 等.教师专业标准与专业成长.小学教师[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2013.7.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学习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1]。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所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推动物理教学工作的发展。

一、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物理课堂小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同探讨物理问题,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营造一个积极探索、勇于探究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在小组合作的交流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挥每个人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解释物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方法

1、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要科学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建立在科学分组基础上,组建学习小组要把握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科学搭配小组成员,缩小组间的差距,方便组织竞争活动和制定评价标准[2]。此外,小组的人数应该控制在4-6个人,人太多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人太少不利于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因此,高中物理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优等生和差等生相结合进行分组,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共同进步,提高整体的高中物理成绩。

2、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要分工明确

高中物理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分组后必须落实每个人的职责,选好小组长,小组长领导小组开展学习活动和组织讨论,并分配好各个成员的职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小组内成员的团结、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此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长要实行轮流制,每星期或每个月进行一次轮换,调动每个人的参与积极性,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3、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要选取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根据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以及学生能力,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能运用为目标,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机。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制定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希望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要求,尽可能调动每一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物理成绩。

4、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要进行有效的指导

高中物理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是放任学生随便讨论,而是教师要在小组间进行巡视,听取小组的讨论内容,适时地进行指导和引导工作,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处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寻不同的求解方式和方法,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牢固掌握物理知识,并能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熟练应用。

5、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模式

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建立评价机制,可以采用集体评价为主、小组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检验,把每个组的讨论结果展示出来,教师公布最终的答案,对于答对的小组给予积极的表扬,之后让答对的小组选取一人,上台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过程,最后通过集体评议和教师的打分,评选出优秀的小组,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此外,对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积极的学生要给予特殊的表扬,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高中物理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通过可续分组、明确分工、有效指导、选取适当的合作时机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规划。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帮互助以及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为国家培养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3]。

【参考文献】

[1] 汪直学.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3,23(5):54.

[2] 陈建英.对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1(1):71-72.

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问题解答 篇9

18、如何选聘小组长?

选聘组长的标准主要有三点:一是人缘好,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强,三是责任心强。每组可设正副组长各1人。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学习,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代位组织本组成员学习活动。

针对科目较多的学段(如初中),在设置正副组长的同时,还可以设置学科组长,来共同分担各学科的学习组织任务。

19、怎样培养小组长?

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第二,定期召开组长会议,了解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老师应从学习量上由小见大,对小组长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让小组长把每项学习任务要先学会弄懂,然后再教会其他同学,带头回答、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自主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应首先培养组长的自学能力。

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20、成立学习小组的原则是什么?

成立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是指以异质形态分组,每个学习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智力水平、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组间同质”即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力求均衡,并无明显差异。

“组内异质”是互助合作的基础,“组间同质”是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

2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一般有三种:同质互学、异质帮学和小组群学。

同质互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内学习程度相当的两个学生固定结成对子进行互学,通过互学,相互解决自学中遗留的问题,包括导学案中预设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和自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并用双色笔标记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异质帮学:在同质互学的基础上,由组内的优秀学生固定或随机结对帮扶一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解决个人自学和同质互学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小组群学:在同质结对互学和异质结对帮学的基础上,每人将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内进行交流,在继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由小组长根据遗留问题或新生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必要性,进而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为下一步小组展示做好准备。

22、如何建设小组文化?

为了强化学习型小组的团队功能,增强小组内的凝聚力,小组要进行必要的文化建设。小组文化建设包括制定组名、口号、组训、组规、组徽、组歌、目标等项内容。

第一,为小组起一个响亮名字和口号,确定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设计一个组徽,将这种价值追求用简洁明快的符号语言表现出来,在组内的活动时或各种用品中采用.第三,全组同学共同商议,选出组训、组旗、组歌,在每天的特殊时刻或重大活动、重大仪式时,吟诵组训、唱出组歌、树起组旗,从精神层面反复强化小组团队的共同价值追求.第四,制定并严格执行组纪组规是从制度层面进行小组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第五,把组训、组徽、组歌、组旗等以醒目的标语、展牌或图片,精心设计并张贴、悬挂于班内,形成浓厚的教室文化氛围,让学生时时浸润于这种氛围之中,实现行为标准、价值取向、价值追求的内化,实现以文化人的小组文化建设的目的。

23、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是什么?

①在学生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同质对学和异质帮扶,解决导学案中预设的学生自学、互学后没有解决的问题和学生自学、互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③发现收集整理问题,为小组展示作准备。

24、怎样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在分组学习中,既要防止个别优等生“惟我独尊”,不给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也要防止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趁机偷懒,做“自由乘客”或“搭便车”。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分组学习的特点和优越性,认识到沟通、交流对提高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尊重,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其次,要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限制优秀学生发言的次数,并同时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时,将小组成员是否全面参与合作学习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25、小组展示时如何避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对合作学习小组中成员的不良心理及时进行引导、矫正。比如,对于“胆怯者”,教师要“推一推”,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自我中心的“狂妄者”,教师要适当“压一压”,让他静心听,乐意听;对于不合群的“游离者”,教师要“拉一拉”,让他有事做,要做事;对于随大流的“盲从者”,教师要“追一追”,“逼迫”他们思考;对于合作学习成绩优异的小组,要及时加以表扬,强化合作意识和技能;对于合作学习效果欠佳的小组,要帮助分析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这样,使学生合作学习

走在健康的心理轨道上,从而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26、你是怎样进行小组评价的?

①节节有反馈:每节课的反馈由课代表负责,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依据评价细则给予量化。并在下课前宣布最佳小组和当堂明星。②日日有评价:即一天每节课的数据汇总到值日班长处,值日班长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值日班长整理数据后于次日上午课前10分钟总结点评;③周周有总结:值日班长将每天数据汇总到学习委员,学习委员整理数据后在下周班会上总结点评。这样一个月下来,四周的数据汇总后,对每个小组排名进行奖罚。

27、小组建设细节打磨需要做哪些工作?

①组长的指导与培训。

②组内科代表的使用与培养。

③健全小组的各种评价与评比机制,及时给予赏识与鼓励。

④适时对小组进行必要的调整。

⑤鼓励各小组自主管理,民主制定组纪组规。

⑥倾力打造动车小组(即每人都是发动机,推动小组前进),避免传统列车小组(即一个组长带动整个小组)。

⑦建设小组文化。营造浓郁的组内育人氛围,加强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

⑧同一个班内各学科教师要求尽量统一,及时评价和鼓励,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

28、合作学习时如何处理学困生不参与合作的问题?

(1)创设轻松地环境。减轻学困生的自卑感和压抑感、让他们在积极、民主、安全的环境下展现自我、打开胸怀。

(2)帮助他们制定适度的目标。远期目标很重要,近期目标更重要,帮助他们制定容易实现的目标,使他们相对容易的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自信源于成功,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更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3)多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避免优等生挤占后进生的空间,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4)建立帮扶小对子。

(5)从评价标准的制订上为学困生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对后进生有所侧重和倾斜,使他们的点滴表现能通过显性的评价体现出来

29、如何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习惯?

定期培训小组长,充分发挥组长的组织学习、引领示范、检查督促的作用,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组织角色分配,建立连带机制:要想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进入一种“荣辱与共”的境界,就要合理的分配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使小组成员间积极地相互依赖,每个组员都对小组尽心尽责。因此,要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立每位成员的角色,并明确责任。比如:主

持人--负责组织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和评价;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和评价的分值;公正员--负责如实的汇报小组的活动状况,处理矛盾;噪音控制员--负责小组活动时的音量及纪律状况;联络员--负责为小组收发作业。

30、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怎么办?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

上一篇:核能导学案下一篇:祖先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