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发展新变化

2024-08-15

新疆新发展新变化(通用2篇)

新疆新发展新变化 篇1

成绩:

论文题目: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新变化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老师:

院系: 年级: 姓名: 学号:

新发展与新变化

两岸关系由过去近60年的紧张对抗转而走上和平发展的新道路。

1.1 政治

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执政,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并延续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两岸开始建立政治互信。以此为基础,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的事务性协商得以恢复。

遵守“九二共识”,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框架,乃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要的政治互信基础。马英九执政以来,重申承认“九二共识”,认为两岸并非国与国的关系,而是两个地区的特殊关系,多次表达两岸民众同属中华民族儿女的情怀,值得我们赞赏。在此基础上,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制度化协商得以顺利恢复并取得丰硕成果。1.2 经济

两岸各种生产要素的直接交流更加密切,两岸经济关系走向正常化,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也加速推进。

经济是两岸关系中发展最为迅速、变化成果最为突出的领域。根据今年初商务部的资料,截至2009年底,两岸累计贸易额已达9500多亿美元,台商在大陆设立投资项目已近8万个,累计实际投资达493亿美元。如果加上台商经过第三地的转投资,累计实际投资约800多亿美元。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顺差来源地和投资目的地。2009年,大陆对台专项采购约140亿美元,并采取措施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大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分享扩大内需所带来的商机,对协助台湾提振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两岸在经济合作制度化、产业合作搭桥与陆资入台方面取得了新进展。1.3 社会与文化交流交往

两岸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基本实现,两岸人民迈入大交流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迅速升温。

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是克服政治军事障碍的重要手段。2009年7月,以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论坛提出,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正轨以后,文化与经济是沟通两岸关系的两座重要桥梁,在进一步密切两岸经贸关系的同时,应积极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论坛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六项共同建议: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共同探讨协商签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建立两岸文化教育合作机制;加强两岸新闻交流;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壮大,推动两岸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合作。1.4 小结

由此看来,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两岸关系已经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两岸关系之所以在短期内实现如此重大的改善,关键是两岸同心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表示,两岸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应放在共同发展中逐步解决,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可以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走向和平统一的必经之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因此,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业推向前进。新企盼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17日在广东东莞台商协会庆典上发表致词,提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三个关键词:有序发展、稳定发展、良性发展。2.1 有序发展

两岸应将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基本思路,循序渐进推进两岸关系。下一步,两岸将认真贯彻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不失时机地启动ECFA的后续商谈。双方已经开始就投资保障协议进行接触,而且有了一个良好基础。大陆对签署投资保障协议始终持积极态度,并希望能够尽快谈成,确保在明年上半年加以签署。希望投资保障协议首先能够为在大陆的广大台商提供更加良好、稳定的投资环境,为台商在大陆的进一步投资兴业提供更多便利,并且更好地维护台商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希望这一协议的签署,也能为陆资逐步有序进入台湾提供必要条件。

除了经济合作之外,双方还应顺应两岸同胞的需求,大力开展文化与教育交流,通过文教交流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不断深化两岸民众的感情融合,不断发掘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不断增添两岸鲜活的共同认知。对于多年来遗留下来的难题和固有分歧,两岸没有必要回避,也不应回避,迟早要面对它,处理它。希望能为将来双方在适当时候坐下来商谈这些问题,不断积累共识,不断创造条件。2.2 稳定发展

首要含义还是要发展,两岸关系要不断向前推进,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倒退。因为停滞和倒退都不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稳定并不是指两岸关系发展的速度和节奏,而是要始终保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保持两岸关系不断向前的势头。不要使它受到人为的干扰,也不要因为两岸关系以外的因素而受到影响。2.3 良性发展

两岸关系是双方的事情,是两岸共同的事业。这就需要双方的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释放善意,相互展示诚意。这样,才能实现两岸之间的良性互动,并把两岸关系带入良性循环,实现互利共赢。换句话说,双方要避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也不要用单方面的标准来衡量和判断对方。两岸关系如果能够有序、稳定和良性地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新疆新发展新变化 篇2

当前大学生社团文化活动正是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缩影,新时期有其新状况和新特点。

高校社团是大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是广大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展现个人才华、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园地。它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科研能力、交际才能及创作热情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对配合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大学生社团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学术型,以学习理论、探讨学术、磨砺品行为主,包括时政理论的研究、哲学伦理的研讨、文学艺术的创作,如-1-

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研究会、心理协会、外语爱好者协会、文化社等;二是技能型,以培养能力为主,如职业发展协会、志愿者协会、书画协会等;三是康乐型,以培养兴趣爱好为主,如艺术团、舞蹈协会、京剧协会、网球协会以及各类体育协会。这三类社团的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各异、规模不同、影响深远,在各高校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在社团的文化活动具有新的发展特点,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第一,会员在社团文化活动中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在校团委的指导和社团联合会的正确领导下,各高校社团能够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校园内卓有成效地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极大地调动会员学理论、用理论的积极性,并在广大同学中间起到先行示范作用。但是,在各社团学理论活动取得进展,积累经验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与广大由员青年所肩负的新世纪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相比较,会员的理论素质还有一定差距,使命感还不够强烈。具体表现是:在一些会员中,不明确学理论、学科学的目的;一些会员对理想的追求淡漠,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的模糊认识还不同程度存在。

第二,会员在文化活动中参与意识强,但持之以恒开展活动的意识有待加强。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生们更为了在将来进人社会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人大学后,以社团活动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载体,主动地参与到各社团的招新活动中,积极投身到文化活动的开展中。但是,不难发现,虽然在学期初某些社团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招新宣传扑天盖地,向往加人的新生人潮如织,但个别社团

收了会费后便销声匿迹了,部分社团风风火火一段时间后也僵旗息鼓。即使在一些有影响力的社团中,部分会员面对各种物欲的诱惑,也出现急功近利的浮躁,放弃了自己当初的选择。能够长期坚持组织活动的社团,能够长期坚持参与活动的会员成为丰富高校业余文化生活最积极的推动者。

第三,会员在文化活动中实践意识强,但学习与活动两不误的意识有待加强。综合素质是课堂和教室所不能全部给予的。它还必须由一个广阔的空间—大学生社团来提供。活动是社团的生命之源。加人社团的会员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实践意识普遍增强,能够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些活动无疑使会员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但社团活动也占用了大量时间,如何衡量成为一个问题。

第四,会员在文化活动中个性意识强,但集体意识有待加强。当代大学生在文化活动中表现了较强的个体意识、角色意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社团活动中表现为会员肯动脑筋、想办法,发挥各自特色,追求独特品位,使活动不落俗套,标新立异。但是部分社团在组织活动时从自我利益出发出现了与其它社团活动相互干扰、撞车现象。在整个校园社团文化活动中,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团队意识被淡化了。

第五,会员在文化活动中务实意识强,但创新意识有待加强。绝大多数会员在社团文化活动中能够按照社联的统一部署和社团负责人的安排开展活动,工作扎实、作风严谨,能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但是部分会员的创新意识不够,思想解放不够,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现象,依然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团活动方式,没能主动应对挑战,工作没有新思路、新办法,一些社团逐渐失去活力和自信,同时也失去了同学们的信任。

第六,会员在文化活动中经费意识强,但学生权益容易在筹资过程中受到侵害。绝大多数高校的社团在开展组织活动中都深刻意识到经费到位的重要性,亲身体验到资金不足所带来的尴尬。很多社团立足校园、走向社会、对外联系赞助、服务社会、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力度,但由于维权意识不高,容易出现学生权益在社会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新时期是健康向上的,能把握住正确的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伦理精神和较高的审美层次,但存在部分大学生因缺乏应有的素质而导致校园文化活动质量不高的问题,也存在社会对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认识不到位、经费筹集困难,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但更主要的是五彩缤纷的活动把常规的大学校园赋予了新鲜的动态内容和富有时代气息的多色彩活动场景,展示给大学生的是一个生机勃勃、变幻无穷、具有无限魅力的崭新世界,为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使他们在读书、知理的活动中,懂得真善美与假恶丑,思想境界由此得到逐步的成熟、飞跃、升华,从而一步步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佳.南通工学院校园文化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9月

[2]王文钢.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6月

[3] 刘俊、陶风华.对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的思考[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1年第三期

[4]陆勇.新时期大学生社团文化活动[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8月

上一篇: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的主要职责说明下一篇:换个角度看计算机就业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