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注射医学检验论文

2024-10-16

丹参川芎嗪注射医学检验论文(精选10篇)

丹参川芎嗪注射医学检验论文 篇1

丹参川芎嗪注射医学检验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4月至10月我们的60例脑血栓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经过诊断,这60例患者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脑血管病诊疗标准。患者具有以下至少一项病理表现:①平衡失调,吞咽问题和发音问题;②丧失一侧或两侧的视野视力;③机体运动出现障碍;④感觉不明显或丧失。不能列入脑血栓患者治疗病例的患者病征有如下:①脑部出血或是发现肿瘤;②脑卒中病史;③全身有严重的多种疾病。本次治疗分组的基本资料为:治疗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50~81岁;对照组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治疗组合对照组患者在性别、病史、治疗前并发症等系列状况上没有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芎嗪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的功能,能预防微血栓的形成,治疗组行10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加250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每天注射一次,疗程为10d。血塞通注射液对脑血栓也有显著疗效,故对照组进行6ml血塞通注射液(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加250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时间和频率同治疗组。其他治疗方法相同,降血压和调节血压等。

1.3评定标准

评定标准分为四级。痊愈:眩晕和其他病征消失;显效:眩晕、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很多,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有效:头晕、眩晕和呕吐等症状减轻,但仍为完全消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和工作;无效:眩晕、头晕等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具有显著性

2.2平均血流速度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没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很强的可比性(P>0.05),治疗结果有说服力;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状况都有所改善,同时治疗组的效果明显比优于对照组。

2.3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都未发现各种异常的病理特征出现,包括未出现血尿便常规和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都对病人无明显损害,治疗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对中老年人的危害十分大,这种缺血性的脑血管如果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加重导致患者脑部瘫痪。脑血栓的形成是由于脑部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颈椎病的骨性压迫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运转出现供血不足和痉挛造成的`。血管的狭窄致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脑部血液循环顺畅度遭到阻碍,患者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眩晕、头晕和呕吐的症状。脑部供血不足还可能导致脑部神经受损,继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症出现,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工作和生活。针对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血塞通注射液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血塞通注射液对增加脑血管流量和扩张脑血管有一定的疗效,它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对脑部缺血后导致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能形成很强的保护。注射血塞通注射液够对血栓的产生提前抑制,并能够提高T-PA的活性。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之所以比血塞通注射液的疗效更好,是因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在抗凝的同时改善脑部血液的微循环。规格为5ml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含有丹参素2mg和盐酸川芎嗪100mg。大量的临床治疗实验表明,心脑血管的痉挛抑制上面,川芎嗪具有很强的解痉作用。通过对血小板线粒体对氧气的消耗控制和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控制,川芎嗪能够抵抗血小板的聚集。许多临床实验和患者治疗过程都表明川芎嗪在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的提高、血粘度的降低和血液流变的改善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

4结语

本组通过血塞通注射液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治疗的对比,凸显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更好的治疗效果。检测TCD可以发现有效治疗的患者的脑部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速度有明显的改观。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丹参川芎嗪注射医学检验论文 篇2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68岁, 因脑供血不足、冠心病来我院心内科门诊就诊, 既往有动脉粥样硬化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于2013年9月5日16∶20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厂家: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ml;批号:20130734) 10ml静脉滴注。在首次静脉滴入丹参川芎嗪组输液约20min时, 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心悸、寒战等不适症状, 立即停药, 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脉推注抗过敏, 平卧20min后, 患者上述不适症状逐渐缓解, 测心率86次/min, 血压130/90mm Hg (1mm Hg=0.133k Pa) , 继续跟踪观察, 未见其他异常。

2 讨论

2.1 组分分析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复方制剂, 其组分为盐酸川芎嗪、丹参素。药理研究证明丹参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 扩张冠状动脉, 降低血液黏度功能, 能够加速红细胞流速和改善微循环, 达到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通过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达到治疗心绞痛的目的, 同时对心肌细胞组织耐缺氧能力也有所提高, 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1]。

2.2 潜在风险分析

首先, 川芎嗪具有嘧啶环结构, 具有半抗原性质, 这可能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其次, 中药注射剂存在成分复杂, 作用靶点多、机制不明确、工艺不完善、提纯度不高、杂质残留等问题以及外在存在的和西药配伍的问题都为不良反应的产生提供条件[2];中药注射剂中含有的多种致敏物质如蛋白质、鞣质、色素、黏液等大分子物质, 一旦入血, 就容易引起变态反应, 导致不良反应发生[3];运输、储存过程中也应按要求严格存放, 操作不当会影响药品的品质, 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2.3 建议及对策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主要用于易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患者, 而老年人因生理发生退行性改变, 尤其是肝肾功能的减退, 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功能减弱, 不良反应发生率风险加大。因此, 为减少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针对该药品使用人群的特殊性, 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1) 临床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对过敏体质的患者应慎用, 确需使用者, 应在用药前皮试, 皮试阴性方可给予静脉滴注; (2) 根据老年人的年龄、体重和所患有的基础疾病情况确定个体化给药剂量:有文献报道[4], 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与年龄、给药剂量有很大关系, 年龄越大, 给药剂量越大, 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 因此个体化给药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3) 使用过程中, 临床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使用, 医护人员及家属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 立即对症处理, 避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4) 临床药师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加强对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监督管理, 特别注意对症治疗、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方面的监督, 对不合理用药及时进行干预, 并做好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宣传培训工作, 提高临床及患者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认识。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丹参川芎嗪

参考文献

[1] 陈玉良.静脉滴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例[J].中国中药杂志, 2010, 29 (21) :951-952.

[2] 张石革.抗肿瘤药治疗监护与不良反应的规避[J].中国药房, 2010, 21 (14) :1258-1261.

[3] 李蓓.56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中国药物评价, 2013, 30 (3) :159-164.

丹参川芎嗪注射医学检验论文 篇3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缺血性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100-01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结肠血管闭塞性或非闭塞性疾病,引起结肠壁缺氧损伤的病变,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丹参、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和脑血流的作用,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中。而丹参和川芎嗪用于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选取缺血性结肠炎患者80例,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治疗疗效。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缺血性结肠炎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623±128)岁,男性22人,女性18人;对照组平均年龄(639±119)岁,男性25人,女性15人。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①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符合第8版实用内科学的诊断标准,入院后通过结肠镜检查再次明确:具体表现为病灶呈节段性分布,黏膜充血,溃疡血管纹理消失。②自愿参加试验,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品过敏者、恶性心律失常者。②结肠癌、炎症性肠病患者。

14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相同治疗,主要有:禁食、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2020703,生产厂家:贵州景峰注射剂有限公司)静脉滴注,每次100ml,每日2次,滴速5ml/min,总疗程为2周。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同时给予将血压、降血糖及调脂治疗。

15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红细胞压积、血黏度。

151缺血性结肠炎治疗疗效参考文献标准,缺血性结肠炎治疗疗效分为痊愈、有效、无效。痊愈:腹痛、血便、血性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肠镜显示病灶处粘膜恢复正常,出血、糜烂、坏死灶消失;有效:腹痛、血便、血性腹泻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肠镜显示病灶仍有浅溃疡、但无活动性出血;无效:上述临床症状仍存在,复查肠镜病灶无改善。

16统计分析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缺血性结肠炎治疗疗效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缺血性结肠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红细胞压积、血黏度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红细胞压积、血黏度分别为(459±08)%、(128±18)mPa/s,(461±07)%、125±17)mPa/s;治疗后红细胞压积、血黏度分别为(405±05)%、(96±12)mPa/s,(438±07)%、(116±15)mPa/s,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的治疗措施为扩张血管,解除肠壁缺血状态,缓解症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临床上主要用于闭塞性心脑血管病,缺血性中风等疾病中[1]。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川芎嗪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的作用。现代药理学指出丹参有清除氧自由基,促进淋巴细胞的成熟,激活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起到抗炎作用[2]。川芎嗪含有多糖、酚酸类等成分,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促进脾淋巴细胞、胸腺细胞增多,抗肿瘤等作用。此外离体大鼠实验表明川芎嗪还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动脉压及冠脉阻力,促进微循环的作用。有学者对家兔注射60mg川芎嗪后,发现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可达943%。此外丹川芎嗪还能通过开放K+-Ca+离子通道使血管舒张[3]。

综上所述,丹参和川芎嗪联合使用后具有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胃肠黏膜、降低红细胞压积及血黏度,从而促进肠黏膜的恢复,达到有效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英莲,杨学瑞,姜宇宙.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6(8):67-68.

[2]帅银花,帅金花.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5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 7(1): 51.

[3]殷玲,尹新洁.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 28(19): 1703-1704.

磷酸川芎嗪片说明书 篇4

【英文名称】LigustrazinePhosphateTablets

【拼音全码】LinSuanChuanXiongQinPian(AoSha)

【主要成份】磷酸川芎嗪。

化学名:2,3,5,6-四甲基吡嗪磷酸盐

分子式:C8H12N2?H3PO4?H2O

分子量:252.21

【性状】磷酸川芎嗪片(奥莎)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引起的脑梗死。

【规格型号】5mg*48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0~100mg,一日3次,1个月为一疗程遵医嘱。

【不良反应】偶见胃部不适、口干、嗜睡等,饭后服用可避免或减少副作用。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脑水肿或少量出血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鉴别困难时应慎用。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磷酸川芎嗪片(奥莎)酸性较强,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磷酸川芎嗪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和活血化淤作用。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

【药代动力学】磷酸川芎嗪口服吸收及排泄迅速,可以通过血-脑脊液屏障。

【贮藏】避光,密闭保存。

【包装】铝塑泡罩包装,5mg*48s/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3501

【生产企业】河北东风药业有限公司

丹参川芎嗪注射医学检验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黄斑水肿的患者103例 (114眼) 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医结合眼科学》诊断标准, 表现为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等;体征可见黄斑部视网膜水肿增厚。经OCT、FFA、Amsler表检查符合黄斑水肿诊断标准, 排除其它相关病变及不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将103例 (114眼) 患者分为两组, 50例 (58眼) 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 其中男性25例 (27眼) , 女性25例 (31眼) ;年龄22~76岁, 平均 (56±2.2) 岁;临床诊断情况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例、高血压视网膜病变11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5例, 黄斑变性6例,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例, 葡萄膜炎5例。53例 (56) 眼采用单纯丹参注射液治疗, 其中男性25例 (27眼) , 女性28例 (29眼) ;年龄20~78岁, 平均56岁。患眼治疗前临床诊断情况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例,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10例,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7例, 黄斑变性7例,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5例, 葡萄膜炎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诊断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患者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厂家:吉林四长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6448;规格:5 m L) 5 m L, 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 m L, 常规速度静脉滴注, 1次/d, 15 d为一个疗程。单纯丹参注射液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厂家: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Z210330;规格10 m L) 10 m L, 混匀于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500 m L, 常规静脉滴注, 1次/d, 15 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在治疗后3、7、10、15 d,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各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 各组患者视力提高≥2行视为治疗有效。在一个疗程结束时复查眼底, 采用OCT对黄斑部进行检查, 观察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CMT) , 各组患者水肿明显消退 (≥100μm) 视为治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Graph Pad Prism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n/%表示, 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视力变化情况比较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视力提高≥2者为18眼, ≥1者为32眼, 没有提高者为8眼;单纯丹参注射液治疗组视力提高≥2者为13眼, ≥1者为26眼, 没有提高者为17眼。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视力恢复明显优于单纯丹参注射液治疗组, 二者比较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398, P<0.05) 。

2.2 两组患者水肿消退情况比较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在治疗前后CMT厚度分别为 (568±187) μm、 (238±69) μm;单纯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治疗前后CMT厚度分别为 (584±153) μm、 (352±76) μm。两组治疗后水肿情况均有所改善, 其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患者的水肿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单纯丹参注射液治疗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有效50眼, 无效8眼, 总有效率为86.2%;单纯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有效37眼, 无效19眼, 总有效率为66.1%。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丹参注射液治疗组,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391, P<0.01) 。

3 讨论

黄斑水肿作为一种多因素引发的综合性疾病, 由多种眼底病变在黄斑区综合发病。目前研究发现[4], 引起黄斑水肿的病因主要涉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内眼手术后、葡萄膜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RVO) 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VO) , 特别是中央葡萄膜炎、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视网膜色素变性、老年性黄斑病变 (ARMD) 等。发病人群以老年人群为多见, 尤其是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老年患者, 常常因为血栓造成视网膜分支静脉或中央静脉阻塞, 进而引起静脉压升高, 血管壁通透性改变, 最终产生黄斑水肿, 甚至形成永久性视力障碍的黄斑板层裂孔[5]。

目前临床治疗黄斑水肿的方法主要包括抗VEGF (雷珠单抗等) 药物玻璃体内注射[6]、活血类中药制剂 (血栓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 静脉注射。前者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形成, 降低血管壁通透性起到治疗效果, 不足之处为药物半衰期短, 需多次注射以维持疗效, 增加了治疗成本;后者主要通过促进凝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起到治疗作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和盐酸川芎嗪, 其中丹参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 临床常用于心绞痛、心肌梗塞、脑缺氧、脑栓塞、神经衰弱等的治疗。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提取成分, 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闭塞性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脉管炎等的临床治疗。两者联合使用, 即能起到活血的作用, 又能抗凝血、减少血栓形成, 实现疏通血管、改善微循环的疗效。

本研究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黄斑水肿, 选用临床常用的单纯丹参注射液做为对照, 通过研究发现, 两组患者黄斑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 视力有所恢复, 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有效50眼, 无效8眼, 总有效率为86.2%, 明显优于单纯丹参注射液治疗组,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391, P<0.01) 。可见, 丹参与川芎嗪合用对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显著, 比单纯使用丹参的效果更为突出, 可作为临床治疗黄斑水肿安全、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LEHPAMER B, MOSHIER E, GOLDBERG N, et al.Subretinal fluid in uveitic macular edema:effect on vision and response to therapy[J].Am JOphthalmo, 2013, 155 (1) :143-149.

[2]郭凯, 韩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 2007, 7 (2) :478-480.

[3]艾华, 杨新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时VEGF和IL-6在前房和玻璃体腔的表达[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1, 27 (10) :1124-1126.

[4]崔浩.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5]EHLERS J P, FEKRAT S.Retinal Vein Occlusion:Beyond the Acute Event[J].Surv Ophthalmol, 2011, 56 (4) :281-299.

丹参川芎嗪注射医学检验论文 篇6

关键词 依达拉奉 丹参川芎嗪 急性脑梗死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47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是威胁当今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根据最近的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水肿及组织损伤与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有着密切相关性。因此,自由基清除剂的开发应用是目前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该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1]。丹参川芎嗪可以通过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提高抗凝和纤溶活性,降低血液黏滞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动力学,减轻脑水肿,清除自由基及减少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降低应激性,而发挥组织保护作用[2]。本文诣在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从而探讨其治疗机制。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两组。研究组90例,男55例,女35例,年龄40~72岁,平均58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梗死71例,分水岭2,颞叶9例,枕叶3例,脑干5例;合并高血壓32例,糖尿病25例,高脂血症72例,有吸烟史46例。对照组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42~75岁,平均60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70例,分水岭3例,额叶2例,枕叶3例,颞叶8例,脑干4例;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23例,高脂血症68例,有吸烟史44例。两组治疗前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排除标准:①半年内有心肌梗死史、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史;②伴有严重精神疾病,痴呆;③合并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④伴有严重的肺、肝、肾、心、脑功能障碍。

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病学》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4];发病时间48小时内;③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④年龄<80岁。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低颅内压、促脑代谢治疗,对伴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根据病情给予适当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静脉点滴。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100ml加入依达拉奉30mg,2次/日,疗程14天,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疗程14天。

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头颅CT或MRI至少在发病后7天或14天复查1次。

疗效判断标准:按改良爱丁保与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法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5],并结合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评定疗效。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量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0%,病残程度1~3级;②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③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或死亡[3]。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及进步均未治疗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为治疗显效。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改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检查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四项,两组未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讨 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研究表明有多种脑损伤机制参与其病理发展的过程[6],而其中自由基在缺血后的脑损伤中起关键作用。脑缺血期间和再灌注损伤后增加的自由基,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DNA损伤及蛋白质氧化,故导致细胞膜损伤、神经元死亡和脑水肿,从而引起神经功能缺损。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能缩小缺血半暗带的范围,减少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挥抗缺血作用。且其血脑屏障透过率60%左右,能在脑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障碍[7,8]。血栓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一般由于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引起局部的血小板聚集,导致管腔狭窄、闭塞。急性脑梗死后,梗死灶周围存在缺血半暗带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在于尽短时间内恢复脑缺血区的血液供应,抢救缺血半暗带。急性脑梗死首选的治疗是溶栓,而溶栓应在发病后3~6小时的时间窗内完成,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目前国内很大部分的患者就诊后无法完成溶栓治疗。而丹参素、川芎嗪是通过现代工艺,从丹参、川芎嗪药材中提取并分离出来的有效单体。丹参素药理作用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障碍等[9],川芎嗪药理作用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耗氧量、抗氧化、抑制自由基的作用,减轻脑缺氧、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增加脑内血流和活血化瘀的作用[10]。本研究结果表明,依达拉奉、丹参川芎嗪联合治疗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确切,且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二者联合无疑是一种优化的治疗方案,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Edaravone Acute Infarction Study Group.Effect of a novel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MCI-186)on acute brain infarction.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 study at multicenters[J].Cerebrovasc Dis,2003,15(3):222-229.

2 唐修学,陈采莲.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病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4,26(2):251.

3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4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4.

5 李清美,潭兰,韩肿岩.脑血管病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0-118.

6 郭秀丽,吕佩伟,邓秀丽.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6):1746.

7 Uno M,Kitazato KT,Suzue A,et al.Inhibition of brain damage by edaravone,a free radical scavenger,can be monitored by plasma biomarkers that detect oxidative and astrocyte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Free Radic Bio Med,2005,39:1109-1116.

8 Amemiya S,Kamiya T,Nito C,et al.A nti-apoptotic and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edaravone following transient focal ischemia in rats[J].Eur J Pharmacol,2005,516:125-130.

9 杨继英.丹参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8(4):45-46.

丹参川芎嗪注射医学检验论文 篇7

川芎为我国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其味辛、微苦,主要有效成分为川芎嗪,即4-甲基吡嗪,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川芎嗪可以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对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患者可达逆转肾功能之效。药理研究证明,川芎嗪具有扩血管,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流变学,为治疗冠心病的理想药物之一。川芎嗪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使已聚集的血小板解聚,并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降低血黏度及血脂,能增加微动脉口径,使微动脉微静脉及毛细血管的口径增粗,流速加快,增加单位面积内开放的毛细血管数,改善血液流变性。川芎嗪特别适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同时,也可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及溶解血栓。

川芎嗪注射液可治疗突发性耳聋,其作用是迅速消除内耳膜迷路积水,降低内耳淋巴系统压力,减轻耳蜗及前庭器充血、水肿,使血细胞缺氧和变性得到改善和修复。川芎嗪可以加速成纤维细胞的分泌过程及细胞周期的过程,从而为骨折修复提供大量的有机质、胶原,促进骨折愈合,川芎嗪使成骨细胞广泛、持续地出现,其中许多陷入基质内变为骨细胞,在骨折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川芎嗪使破骨细胞早期出现并附着于骨痂表面,其细胞内有被吞噬吸收的骨组织,从而使骨折的修复改建工作顺利完成,促进骨折愈合。川芎嗪尚可用于偏头痛、颈椎病、面瘫、急性肺炎、肺心病、糖尿病肾病等的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

丹参川芎嗪注射医学检验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突发性眩晕患者38例,符合《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突发性眩晕。其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62±11)岁。病程(12±5) d,发病至就诊时间2~12h。在周围性眩晕的梅尼埃病及梅尼埃症候群的18例患者中,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眩晕,眩晕,眩晕主要呈旋转性,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在旋转。耳鸣、耳聋、头痛、头胀。常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反应。有时可出现自发性眼震,快相多向健侧。电测听检查显示神经性耳鸣、耳聋为神经性聋。在中枢性眩晕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20例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头晕,尤其当头部转动时可诱发突发性眩晕,患者不敢睁眼。头痛,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血管代偿性扩张引起。主要表现为枕部、顶枕部痛,也有的放射到颞部。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瞳孔扩大或缩小,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心前区和血压升高,头颈及四肢出汗异常及耳鸣等。颈部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骨质增生,小关节移位,椎间隙狭窄等。

1.2 治疗方法

接诊后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采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对糖尿病患者也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10mL, 7d为1个疗程。对血压偏高者可适当加钙离子拮抗剂,恶心呕吐厉害者可适当加用甲氧氯普胺、吗丁林、维生素B6。对耳鸣较重者可适当加用安定、维生素B1。本组在治疗过程中无1例并发症。

2 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24h后眩晕症状及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治疗48h后眩晕症状及全身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第1天输液后,显效22例(58%),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眩晕、头痛、耳鸣、眼震等症状减轻;恶心呕吐停止;心跳平稳,心悸、乏力症状改善,血压开始恢复正常,第2天可以下地行走。有效16例(42%),在第2天输液后症状也开始改善。当第1疗程结束后32例患者症状全部消失,其余6例还有轻微眩晕感觉及耳鸣,休息2d后再行第2疗程,结果38例患者全部痊愈。

3 讨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丹参、川芎嗪,其主要药理作用是:扩张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状态;抑制血液凝固,促进纤溶;降低血浆粘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减轻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加速损伤心肌的修复,促进梗死区心肌再生。丹参川芎嗪中的有效成分可直接清除体内大量的自由基,并通过对微循环的调节改善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使自由基生成减少,奥古蛋白消耗降低,活性升高;丹参川芎嗪还可直接提高奥古蛋白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浓度,减轻细胞膜损伤。基于以上这些药理作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使原来流动缓慢或淤滞的血细胞流速加快,聚集的血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解聚,提高组织从微循环血管中摄氧的能力,或者在微循环水平上促进机体对氧的利用。无论对梅尼埃病和梅尼埃症候群引起的眩晕,还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颈性眩晕,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后,可使血液黏稠度降低、血细胞聚集减轻、血流速度加快及毛细血管网开放增多等变化,都为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从微循环水平上提供了可能,从而使突发性眩晕症状得以改善[1]。因此,当患者出现突发性眩晕症状时,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应尽快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积极治疗,以保护脑血管,维持正常心功能,迅速缓解突发性眩晕所带来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上应注意:对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出凝血机制障碍者均不宜使用此疗法[2],以免发生出血造成不良后果,临床需谨慎。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突发性眩晕

参考文献

[1]金静宜.尼莫地平联合葛根素治疗颈性眩晕5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24 (11) :991.

丹参川芎嗪注射医学检验论文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2年10月~2006年5月在我院住院早期DN患者116例, 男67例, 女49例;平均年龄 (57.2±9.3) 岁;平均病程 (11±6) 年;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1997年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按Mogensen[1]的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诊断为糖尿病肾病Ⅲ期, 同时除外急慢性肾炎、尿路结石、尿路感染、阴道炎或前列腺炎、酮症酸中毒、运动、发热、心力衰竭及应用肾毒性药等影响尿清蛋白的因素。116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单盲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 男37例、女24例, 平均年龄 (56.3±8.9) 岁, 平均病程 (11.2±6.5) 年;对照组55例, 男30例、女25例, 平均年龄 (58.6±11.3) 岁, 平均病程 (10.3±5.9)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因、病情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和饮食控制, 同时口服降糖、降压药物, 严格控制空腹血糖≤7.8mmol/L、血压≤130/80 mm Hg。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40 ml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 1次/日, 3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尿素氮 (BUN) 、血肌酐 (Scr) 、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清蛋白排泄率 (UAER) 等指标变化情况。

1.3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定《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制定的标准。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70%;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 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30%~7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 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30%。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27例、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83.6%;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22例、无效22例, 总有效率为5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有统计学意义 (χ2=11.59, P<0.01) 。

2.2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疗程结束后,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下降 (P<0.05或P<0.01) , 而且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或P<0.01) ;对照组各项指标也降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P<0.01

2.3 治疗前后生化、肾功指标及24 h尿蛋白定量、尿清蛋白排泄率比较

疗程结束后, 治疗组TC、TG、BUN、Scr、UAER及24 h尿蛋白定量等项指标均明显下降 (P<0.05或P<0.01) , 而且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P<0.05或P<0.01) 。见表2。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是造成终末期肾衰的常见原因, 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现代医学认为, DN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肾小球血液流变学异常、生化代谢紊乱、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及遗传背景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 (或) 相互作用。其中, 高血糖、高血压是DN发生发展的基本因素, 而血液黏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血小板黏附性及聚集性增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2]。本文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有血液流变学异常, 提示DN存在不同程度的高黏血症和肾小球局部高凝状态。

目前, 西医对DN的治疗多采取综合措施, 包括控制血糖、血压、调脂和予优质低蛋白饮食以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措施, 但综合措施的临床应用受到患肾功能状况和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的制约。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中医药治疗DN不但能控制其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 而且副作用小, 安全有效[3]。中医理论认为, 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证范畴, 其病理机制为阴虚燥热, 而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然而糖尿病患者常病情缠绵不愈, 多致气阴两伤, 同时“久病入络”而有瘀血阻滞的病理变化。DN即是在糖尿病以阴虚为本、气阴两虚为基本证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而来, 故治疗应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

黄芪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能扩张冠状血管和肾脏血管, 并使全身末梢血管扩张、皮肤血循环畅盛, 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作用, 可使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水平下降[4];黄芪还能改善肾血流灌注, 有抗低氧、抗自由基、保护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等作用, 可保护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 抑制血栓烷A2 (TXA2) 产生和血小板聚集并促进其解聚, 从而阻断TXA2引起的入球小动脉收缩, 改善肾脏微循环, 减轻肾脏损害, 减少尿蛋白, 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上升的幅度[5]。丹参川芎嗪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降低全血黏度及抗凝血、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而且能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 促进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降解, 使沉积于肾小球的纤维蛋白分解, 减轻基底膜的纤维化;丹参酮还具有降血脂作用, 可改善慢性肾衰所致的肾素和血浆容量失调, 缓解由于肾素增加所致的肾血管阻力增加和肾脏血流减少, 降低血尿素氮, 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量[6], 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黄芪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合用, 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淤的功效, 可充分发挥它们所具有的抗凝、去纤、降低血黏度、降血脂、改善肾血液循环的协同作用。本文结果显示, 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生化指标均明显改善, 而且较对照组的相应指标均有明显提高 (P<0.05或P<0.01) , 总有效率达83.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根据DN的发病机制,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早期D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生化和肾功等指标, 减少尿清蛋白排出, 而且效果显著,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重视。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DN) 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5例, 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黄芪40ml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 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生化指标、肾功指标以及24h尿蛋白定量和尿清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黄芪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能明显改善早期D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生化和肾功等指标, 减少尿清蛋白排出, 而且效果显著,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黄芪,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参考文献

[1]Mogrnsen CE.Early diabetic renal involvementand nephropathy[J].The Diabetes Annual, 2003, 3:306.

[2]方勤.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4, 37 (4) :239-240.

[3]尚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近况[J].河南中医, 2006, 23 (5) :67-69.

[4]王国芝, 张莉, 屈云.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医药, 2003, 4:36-37.

[5]韩玲, 陈可翼.黄芪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27 (3) :235.

丹参川芎嗪注射医学检验论文 篇10

关键词:曲美他嗪,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

为分析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选取66 例患者展开对照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 年4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6 例, 男35 例, 女31 例, 年龄43~76 岁, 平均年龄 (61.6±5.3) 岁;病程1~12 年, 平均病程 (6.3±2.5) 年。随机分为对照组 (32 例) 和观察组 (34 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入院后均给予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 餐前口服曲美他嗪20 mg/d, 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 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疗效判定标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 结合我国卫生部 (现卫计委) 药政局于1993年所制《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显效:与治疗前相比, 劳累程度相当情况下不会引发心绞痛, 或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有减少>80%, 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有效:与治疗前相比, 劳累程度相当情况下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无效:治疗前相比, 劳累程度相当情况下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两组心电图疗效评价:显效:在静息时心电图正常, 次极量运动试验变成阴性, 或患者运动耐量提高两级;有效:在静息时心电图、次极量运动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 治疗后有0.5 mm以上回升且未恢复正常, 或患者主要导联倒置波转成直立, 运动耐量有1级及以上提升;无效:在静息时次极量运动心电图未见改善, ST-T未见变化。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显著减少, 且观察组各指标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 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显效15 例, 有效8 例, 无效9 例, 治疗总有效率71.9%;观察组显效21 例, 有效11 例, 无效2 例, 治疗总有效率94.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2. 3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对照组显效15 例, 有效7 例, 无效10 例, 治疗总有效率68.8% ;观察组显效21 例, 有效10 例, 无效3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1.2% ;观察组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临床常见冠心病, 主要致病因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破裂引发非阻塞性冠状动脉血栓, 内膜受损导致血管痉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阻塞加重, 贫血及低血压等[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主要症状为频繁心前区压榨样疼痛, 疼痛持续时间长且程度较重, 若不及时治疗极易进展成急性心肌梗死, 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死亡[2]。

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方法为抗血小板、降脂、扩张冠状动脉等药物治疗, 然而仅采取常规疗法效果不佳[3]。曲美他嗪是此类疾病临床治疗常用西药, 可直接影响患者心肌能力, 具有显著抗缺血、抗心绞痛功能, 可在心肌细胞中直接发挥作用, 有效改善能量代谢方式, 进而对三磷酸腺苷 (ATP) 、磷脂合成有效促进, 促使心肌代谢功能增强, 从而对心肌予以保护。曲美他嗪还可促使患者心脏负荷有效减轻, 对心肌供氧平衡予以维持, 促使心肌耗氧量降低[4]。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相比, 曲美他嗪不会造成大范围的血管扩张, 故而不易引发冠脉窃血问题。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主要组成成分为川芎、丹参, 可有效扩张冠状动脉, 对血小板凝集予以抵抗, 促使微循环正常运行。同时, 该药物可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 对心肌缺血、血栓形成有显著对抗效果。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可协同发挥作用, 促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 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良好, 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 促使心肌供血功能有效改善,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志勇, 吴宁, 李武雄.小剂量阿米替林辅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09, 28 (4) :748.

[2]聂晓璐.灯盏细辛注射液联用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 (18) :2768.

[3]何洪.波立维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 29 (S2) :98.

上一篇: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实施方案下一篇:经管院学生会表彰大会流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