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研究管理论文

2024-10-01

科技研究管理论文(共10篇)

科技研究管理论文 篇1

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杂志最新征稿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协办的一本以科技成果管理与转化、技术市场、科技保密、成果宣传推介以及科技创新等科技发展相关内容为主的大型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1-5433/N,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6516,邮发代号:80-533,大16开本,月刊,本刊内容丰富,精美印刷,国内外公开发行,最大发行量达2万册,依托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聚焦科技成果管理与科技创新,引导中国科技新发展,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刊理念,努力打造一个新时代科技发展的交流平台。杂志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与专业性于一体,被转载率及引用率较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读者遍布全国主要科研机构、政府、高等院校、学会/协会、图书馆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教授、博硕士生等科研人员及科技管理工作者。

主要栏目:

政策导向 高端访谈 改革开放30年成果展示 产品开发 技术应用 高校专题 交流园地 国际观察 知识产权 产业经济 区域发展 “三农”聚焦 可持续发展 科技产业化 创新大视野 科技动态 机构展示 专家文稿 会议通报热点探讨 科研交流 技术转移创新大视野

来稿要求:

1.来稿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文字精炼、数据可靠,篇幅在3000~8000字为宜。

2.格式要规范,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需要翻译成英文。详细请参照本刊网站上“格式要求”进行撰写。

3.请务必注明作者详细的联系方式,以便针对有疑问的内容随时查询核对。

4.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发送,文责自负,来稿必复,来稿不退,20日未见通知可自行处理。

5.为保证质量,本刊对所有来稿送交相关专家、编委审阅,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三校”制度。

请按照以下格式整理您的文章:标题(20字以内)->作者->工作单位(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100字内详细)->联系方式(电话);

在线QQ:***56联系人:闫老师葛老师

随时联系电话:******

投稿邮箱;huatengqikan@126.com(请注明:投稿《xxx》杂志)

诚信为本,真诚为您服务!

专业打造完美,更快,更好,更放心!

本站所推荐期刊,均为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

有多年各种期刊发表经验,对各种期刊会议要求把握准确。

成功率高,因本站原因 没有成功发表的稿件,给您保证全额退还一切费用。

———华腾期刊网 欢迎访问!联系:闫编辑

科技研究管理论文 篇2

关键词:科技经费,控制机制,监督管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因此,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工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的科技投入逐年增加。近年来, 在关注投入规模和投入强度的情况下, 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乃至普通公众均越来越关注财政投入科技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在这种形势下, 国家科技经费的安全性及其使用效率就更加突出。而加强科技专项经费控制管理, 是提高科技专项经费分配和使用的透明性, 确保科技专项经费配置和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的重要举措。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以来, 我国科技经费管理方式经历了一系列变革, 并逐渐向国际惯例过渡, 因此可以说, 我国的科技经费管理机制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过渡期。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的特殊性, 彰显了新旧科技经费管理机制中的一些不协调甚至相互冲突的问题。建立科学、严密、规范和完善的科技专项经费控制机制管理体系, 实现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是政府公共支出改革的要求。

一、科技经费管理现状

目前, 各类科技计划 (专项) 大都按照现行课题制管理的有关要求, 制定了明确的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 为科技计划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使科技专项经费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根据这些规定, 科技主管部门从规范项目申报、项目预算、评估评审和财务管理, 完善内部制约机制等方面入手, 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了管理力度。课题从立项、实施、直到结题都有严格的财务管理要求, 如课题立项要有详细的课题预算;执行期间要求有年度经费结算;课题结束时要求有结题经费决算, 并将财务经费决算纳入课题验收环节;项目承担单位还要接受归口部门、上级主管部门、财政和审计部门的财务抽查或审计。

“十五”期间, 在总结原有科研计划管理方式的利弊和吸收其他发达国家科技管理模式优势的基础上, 国家明确提出对国家科研计划“全面实行课题制”, 颁布了《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 提出按照公平竞争, 择优支持的原则确立科学研究课题, 并以课题 (或项目) 为中心, 以课题组为基本单位进行课题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在经费的分配与使用上, 要求课题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以反映课题的实际成本。同时, 《规定》还要求原有国家科研计划的管理办法按照课题制管理的要求作相应的修订。863、973等计划均已出台了相应的新的管理办法。课题制管理实际上是将科技经费的管理重点延伸到微观领域, 以课题为中心进行管理。但是, 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等主要是以科研机构和研究活动的性质为基础的, 而不是针对微观课题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与新实行的课题制管理存在性质上的差别。目前, 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等管理办法并没有作相应的调整而继续沿用, 因此, 在科技经费的管理上就形成了分类管理与按课题制管理并存的局面。

同时, 我国加入WTO后, 国家对科技活动的支持必须遵守WTO的相关规定, 如WTO的《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对政府支持R&D活动的强度就明确规定, 国家对工业研究开发活动的补贴不得超过研究活动开支的75%和竞争前开发活动成本的50%, 且只能用于人员开支、科研设备、科研服务、管理方面。我国原有的财政科技经费拨款对科技计划的支持方式和范围, 已与WTO规则产生了一些冲突。因此, 应利用全面实施课题制的机会, 促进科技管理活动向国际化靠拢, 改革已不适应的管理规定。

二、科技经费管理机制

(一) 总体目标

以保证经费安全为核心, 实现国家科技专项经费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建立有关的制度和规范, 明确国家科技专项经费监督的责任和具体要求, 规范各类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的经费管理和审计工作。建立多层次的、综合性的经费监督管理体系。要充分发挥中央有关部门的作用和积极性, 按照不越位、不缺位, 减少监督环节和层次, 尽量不增加受资助单位的负担的原则, 全面加强科技专项经费的监管, 建立完善的科技专项经费监督体系。建设专项经费监管信息系统, 改善专项经费监督管理的技术手段。在实施国家科技专项经费监督的过程中, 通过对经费预算、执行及审计等基础信息的系统分析和对重点对象的调查研究, 可以针对一些经费配置、使用中突出的问题, 加强节点监控, 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二) 专项经费监督制度的设计思路

在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 除科技主管部门外, 还涉及到经费使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因此, 其执行监督比较复杂。在科技主管部门内部, 按照现代行政管理的理念, 即“决策+执行+监督”机构相对独立, 互相制衡的原则进行机构设置。按照这一思路, 应将科技专项经费的决策和执行的权力配置于不同的部门, 使其职责分明, 相对分离, 相互独立, 互相制衡, 达到内部制约和控制的目的。同时, 还必须接受强有力的监督, 使规章制度真正发挥作用。一个完整的科技专项经费监督体系应当是伴随“专项资金链”, 形成一个“监督链”, 并构成一个闭环。

(三) 专项经费监督制度建设内容

在经费“监督链”上, “经费使用”和“经费验收”环节还涉及专项经费使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加强监督意识, 认可其监督结果, 逐步形成监督结果 (特别是审计报告) 的认可制度, 达到部内部外互相联动、资源共享的有序局面。建立一个有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制约和监督系统, 解决好其制度规范是核心和基础。制度既是内部制约有效发挥作用的基本要素, 也是内部监督的依据。在监督制度设计中, 要将“监督链条”中各个环节及其所涉及的有关部门的责权利进行规定, 要对监督的方式、方法进行规范, 还需要配套的制度和信息系统。

三、对策建议

总体来看, 我国科技专项经费监督管理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效, 主要表现在:有关各方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意识越来越强, 对科技专项经费分配和使用的监督工作也日趋重视, 管理部门提出了要求严格的立项决策, 优化预算编制, 规范事中执行, 强化事后审计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各有关部门对科技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监督方式不断调整优化, 逐步实现了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检查和管理相结合, 事前、事中和事后检查相结合, 提高了监督检查的整体效能。科技专项经费的监督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一) 加强科技经费的控制监督

1. 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

首先, 我国可设立国家层次的预算工作领导机构, 对各个平级的预算权力部门进行宏观层次的协调。其次,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总监察长办公室制度, 设置类似的监督控制机构, 这样既有助于对科技项目和科技经费进行全程跟踪监督, 其监察实施又不受制于某个行政部门, 而直接向部长和国家负责, 充分保证监督权力机构工作的独立性。我国应在借鉴美国科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完善以人大监督、财政部门监管、审计部门审计和项目跟踪监督制度为核心的功能协调、分工明确的政府科技经费监督体系。

2. 在监督控制方式方面。

我国主要局限于报告制度、审计和绩效评估等方式, 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听证制度、备案制度等监督方式, 要兼顾科技经费监督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 发展多种形式的监督方式。

3. 在监督控制实施方面。

我国科技经费的监督机构应按照规范化步骤, 对科技经费的使用实施全过程监督, 分阶段对科技经费的使用进行检查, 促使资金按规定使用, 尽快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科技经费监督实施流程;同时, 要充分发挥审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 保证监督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科学道德教育和信誉管理, 逐步将监督实施工作引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轨道。

4. 对于监督控制结果的处理。

必须严格执法,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将处理事与处理人、行政处罚与经济处罚、内部处理与外部曝光有效地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查罚并重, 重点是追缴违规使用的科技经费, 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追缴隐匿、挪移的经费的方法。

(二) 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

1. 预算工作要精干高效。

国家层次的预算工作领导机构之间应分工明确, 相互协调, 裁撤一些管理重复的机构, 真正做到精干高效。

2. 要充分保证监督权力机构的独立性, 这是监督工作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尽管监督渠道众多, 但由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 所以保持监督机构的独立性是保证监督工作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必然要求。

3. 加快法制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

法律制度是对科技经费的使用实施监督的依据和保障, 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坚持严格执法, 引导监督管理工作向法治化迈进。

参考文献

[1]徐海燕, 汪前进, 岳忠厚, 等.美国科学基金的监督模式[J].科学中国人, 2001 (5) :42-45.

[2]肖少平.论公共财政的财政监督[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6) :25-27.

科技研究管理论文 篇3

3.1完善仓库管理制度

仓库是集中反映工厂原料、配件、半成品、成品等物品的综合场所,不断完善仓库管理制度,提高仓库管理水平,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对现有三个仓库重新划分,重新规划,配置物料标识卡,每料一卡,最好制作月份区别标志,给来料标识,有利先进先出。

3.2形成质量管理的文化氛围

要在公司内部形成“客户至上”和“零缺陷”的质量文化氛围,切实把质量作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此外,在搞好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从产品原材料供应链端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同时了解用户需求,制造出高标准的产品,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质量标准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王信义,计志孝,张建民.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2]龚益鸣.质量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科技研究管理论文 篇4

教育部科技司王延觉司长、西南交通大学陈春阳校长、四川省教育厅姜树林巡视员、我校罗长坤校长以及等领导出席大会,部分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以及相关单位等共162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分别举行了开幕式、理事长改选大会、工作报告和分组讨论。】

开幕式上,四川省教育厅姜树林巡视员首先致辞。西南交通大学陈春阳校长随后简要介绍了交大的历史和交大精神,重点介绍了交大在轨道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人才培养的成果。陈校长对年会的召开给予高度肯定,他表示,此次年会对推动高校科研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学校科技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也必将有力促进交大的科技管理创新,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科技创新的能力,并预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年会上,主席台嘉宾为中国高教学会科技管理研究分会评选出的16篇优秀论文和20家先进集体颁发了证书。

颁奖结束,研究分会进行了理事长改选,王延觉以全票数通过大会表决,正式当选为中国高教学会科技管理研究分会理事长。

科技研究管理论文 篇5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以下简称“软科学项目”)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的组成部分。为加强软科学项目的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项目研究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根据《上海市科研计划课题制管理办法(暂行)》,制定本管理规程。

第二条软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数学和哲学的交叉与综合。软科学研究是以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要方向,以辅助相关决策为根本目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的一种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研究活动。软科学项目重点资助以下软科学研究活动:科技发展规律与趋势研究;重大科技工程与项目前期论证;科技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研究;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第三条软科学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申请、立项、实施、结题和成果应用等环节的管理。

第四条本规程适用于受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资助和管理的所有软科学项目。

二、组织管理

第五条上海市科委软科学项目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是上海市科委发展研究处。发展研究处负责编制软科学研究计划,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第六条为确保软科学研究计划的有效实施,受上海市科委发展研究处委托,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负责软科学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研究中心负责受理项目申请,指导项目计划任务书的填写,协助市科委对立项项目的进行、节点检查和结题验收,促进研究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担负项目日常管理的其它相关事务。

三、申请

第七条上海市科委每年年初向社会公开发布《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招标指南》(以下简称“《项目指南》”)。本市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政府机关,均可在规定时间内申报上海市科委软科学项目。

第八条软科学项目分为公开招标项目和定向招标项目。

公开招标项目,是指项目申请人根据《项目指南》要求填写《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项目申请书》”),上海市科委集中组织专家通过互联网对《项目申请书》进行评标,根据专家评标的综合意见及申请人答辩结果遴选立项的软科学项目。

定向招标项目,是指针对《项目指南》的流标项目以及《项目指南》以外新提出的软科学研究需求,定向组织具备特定研究基础和条件的单位填写《项目申请书》,上海市科委不定期组织专家对《项目申请书》进行评议,根据专家评议的综合意见及申请人答辩结果遴选立项的软科学项目。

第九条公开招标项目及定向招标项目的项目申请人,需登录“上海科技”网站,在线完成《项目申请书》的填写和提交,并将提交成功后的《项目申请书》打印三份送至研究中心(需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签名,可以不盖项目申请人所在单位的公章)。非“网络申报并成功提交”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四、立项

第十条上海市科委集中组织专家对公开招标项目通过互联网进行评标,根据评标结果提出答辩名单,并组织项目申请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评标的综合意见和项目申请人答辩的结果,初步确定公开招标的立项项目。

上海市科委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定向招标项目进行评议和项目申请人答辩,根据专家评议的综合意见和项目申请人答辩的结果,初步确定定向招标的立项项目。第十一条被初步确定立项的项目申请人需根据专家建议,对研究目标、研究任务以及经费预算进行调整,填写《研究节点计划表》。

《研究节点计划表》明确项目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具体规划软科学项目的研究进程。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12 个月,原则上按每3 个月为一个节点的要求将项目研究进程划分为四个节点,其中,第二节点为中期节点,第四节点为结题节点。每个节点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要明确、详细,并可考核。对于节点成果不明确、研究内容不详尽、工作计划不清晰的项目,不予立项。

第十二条被初步确定立项的项目申请人需提交《研究节点计划表》一式两份,经确认与审核后正式进入立项程序。

第十三条公开招标项目的正式立项项目的名单将于项目申请截至日后的50 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

第十四条被正式确定立项的项目负责人需登录“上海科技”网站,根据《研究节点计划表》的要求,在线填写《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计划任务书》(以下简称“《计划任务书》”),并与上海市科委订立《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合同》(以下简称“《课题合同》”),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项目研究各节点目标、经费使用、科研成果归属等事项。若《计划任务书》中所提出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与已审核的《研究节点计划表》内容不一致,《计划任务书》视为无效。《计划任务书》和《课题合同》各一式六份,经上海市科委及项目承担人所在单位盖章后生效。

第十五条项目申请人原则上在同一不得同时承担上海市科委两个及以上的软科学项目。

五、实施

第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课题合同》,严格按照《计划任务书》的规定和节点目标开展研究,并通过互联网按时、按质地提交各节点的研究成果。

第十七条在上海市科委的委托和监督下,研究中心依托“软科学项目过程管理平台”,对软科学项目研究进行过程管理,对资助和管理的软科学项目进行节点检查。(1)课题组需通过“软科学项目过程管理平台”在线提交节点研究成果。

(2)临近或超过项目时间节点时,“软科学项目过程管理平台”会自动提示课题组提交项目各节点的研究成果。若逾期30 天不提交节点研究成果,视为课题组放弃后续研究,项目终止。

(3)除需采用答辩方式进行节点检查的课题外,项目节点研究成果成功提交后,研究中心对口项目的管理人员须在15 个工作日内对节点研究成果给出反馈意见。

(4)根据检查和评价的结果,项目将被给出“继续研究”、“修改后继续研究”或“项目终止”的决定。其中,节点成果评价得分高于75 分的项目将被给出“继续研究”的决定,课题组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已有成果并开展后续研究。节点成果评价得分在60-75 分范围内的项目将被给出“修改后继续研究”的决定。被评价为“修改后继续研究”的课题,课题组需按照反馈意见和建议对节点研究做进一步完善,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再次提交修改后的节点研究成果。若在规定时间内未提交节点研究成果或研究成果仍不符合要求,项目终止。节点成果评价得分低于60 分的项目将被给出“项目终止”的决定,项目终止。

第十八条项目因发生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无法继续实施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向上海市科委提交项目终止或撤消的申请报告,经批准后办理终止或撤消手续,已拨付的剩余资金全部收回。

六、结题

第十九条公开招标项目和定向招标项目完成后,课题组需通过“软科学项目过程管理平台”提交《软科学研究项目结题申请书》,向上海市科委提出结题申请。项目承担人在提交结题申请的同时,需通过“软科学项目过程管理平台”填写项目后续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第二十条结题申请的相关资料包括:《软科学研究项目结题申请书》一式三份、按规定格式印刷的完整研究报告(包括项目组成员名单、3000 字以内的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一式五份及其电子版本。

第二十一条报送材料经上海市科委审核后,由上海市科委对项目进行验收。

第二十二条上海市科委每年对完成项目进行综合评定,评选出优秀软科学研究成果。被评为优秀成果的课题负责人,上海市科委将给予其一次自由选题立项机会。

七、经费管理

第二十三条软科学项目研究经费的拨付采用与节点检查结果相结合、分批下达的方式划拨。《课题合同》签订生效后的30 个工作日内,上海市科委下拨项目总经费的40%作为项目研究的启动经费。项目通过中期节点检查后,下拨项目总经费的30%作为第二笔研究经费。项目结题后,再下拨剩余经费。

软科学项目在中期节点检查时,课题组如未能按时提交成果或提交成果被评价为“修改后继续研究”,该项目的第二笔研究经费暂缓拨付。若项目通过第三节点检查,第二笔研究经费续拨,否则继续暂缓拨付。软科学项目在节点检查时若被给出“终止研究”的决定,项目研究活动将被终止,后续研究经费不再拨付。

八、成果管理

第二十四条实施软科学项目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除另有约定外,所有权和使用权归上海市科委和成果完成单位,上海市科委有研究成果的优先使用权。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和完成后,课题组成员在发表与该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论文和专著等)时,需标注“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资助项目”的字样。

第二十五条对涉及重要决策和不宜公开的研究成果,需注明密级。

第二十六条上海市科委委托研究中心对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九、附则

科技产业园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篇6

关键词:科技产业园,管理机制,创新

由于科技园具有加快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优势, 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经济战略等因素无一不对科技产业园的构建提出了现实要求。因此, 研究科技产业园管理模式对我国科技产业园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科技产业园管理体制

科技园组织结构应为管理效率的提高、实现良好运转而服务。在对国内外科技产业园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后, 笔者认为不同类型的管理模式应建立不同的组织结构。同时, 由于大学缺乏企业管理实际经验, 纯粹的大学主导型科技园在我国并不常见, 文章不涉及大学主导型科技园组织结构。

(一) 管委会主导型

我国科技园建立和发展起步较晚, 由于政府在整合社会资源能力上占有优势, 所以大部分科技园采用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 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门联合成立领导小组作为指导层, 负责园区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政府部门的派出机构作为科技园的管理委员会, 行使经济权限和部分行政权限, 负责园内的运行与管理, 拥有全面管理科技园的权力。管委会下设信息金融部、规划建设部等职能部门为科技园的运行提供具体的服务。科技园对园内企业及科研机构进行间接管理。

(二) 公司管理型

在公司制管理体制下, 科技园应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股东大会下设董事会及监事会, 监事会负责监督科技园的运行和董事会职能的执行。同时, 应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 培养和挖掘园内具有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此外, 公司制模式下还要建立市场化的退出机制, 加强科技园的风险管理。

(三) 管理模式的协同发展研究

科技园是否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取决于园内管理体制是否相应建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园适用不同的管理体制。在初期, 政府主导园区发展可为科技园提供其需要的硬环境, 而随着科技园的发展, 过多的行政干预会限制园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了建设好科技园的软环境, 必须在政府协调下, 加强产学研合作, 成熟阶段的科技园, 需要成熟的管理体制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模式成为必然。

二、科技产业园管理原则

我国科技产业园自建立运行以来, 尚处于发展阶段, 管理模式属于政府主导下的单一制管理。为了更好地引导和促进科技园区的发展和管理, 在现有管理体制下, 还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一) 市场化运作原则

目前, 我国大部分科技园正处于发展阶段, 对于这些科技产业园来说, 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协调, 但政府的职能不转变, 产业园就无法真正独立发展, 政府主导应逐步过渡到混合管理模式, 并最终建立起现代企业化运作模式, 减少政府行政干预, 遵循市场型运作原则, 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政府服务而不干预、支持而不干涉的运作体系。

(二) 产学研政企相结合原则

对于我国科技园来说, 政府主导型向混合管理型的过渡除了加强市场化运作外, 还需要产学研政企相结合,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需要教育先行。我国科技园的建设与管理需要打破单一的政府主导体制, 建立起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共同驱动的机制。

(三) 网络创新原则

科技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就是一个网络组织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我国绝大部分科技园对网络创新认识不足, 基本上只做企业入园服务, 入园后就万事大吉, 各企业各自为战, 而难以形成关系网络, 更难以形成创新能力的协同效应。科技产业园的持续发展, 要求园区注重创新网络的搭建, 只有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园内企业才能长久生存。

三、科技产业园发展战略

科技园的设立与发展受到内外部环境、宏微观因素的影响, 发展战略的制定也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一) 科技园发展战略的影响因素

科技园发展战略的制定受外部环境即外部机会与威胁影响。科技园的设立与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 党的十七大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发挥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各自的优势,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联合, 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势在必行。

(二) 科技园发展战略的制定

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的基础上, 我国科技园需要制定出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层次性和体系性的战略, 包括短期战略、中期战略和长期战略。在建设和发展初期, 科技园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此时需要以开放式的创新战略为指导, 依托大学、立足市场, 进行知识联盟, 不断开放创新, 聚集资源。科技园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 仅仅依靠政府补助与自由资金难以实现科技园的主要功能, 因此, 吸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加强与金融机构、咨询公司、服务公司的合作, 在全国范围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吸收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

四、科技产业园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当前, 国内科技产业园的运营管理模式较为简单, 多数还停留在维持正常运转的阶段, 并没有结合科技产业园实际情况以及园区发展现状进行创新, 导致园区运营效率普遍较低, 也不能为园内企业提供其所需的增值服务。运营管理模式的落后制约了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 也不利于园区孵化器效应的发挥。文章试图建立科技产业园营运管理的创新模式, 以求推动我国科技产业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 园区服务模式创新

高科技企业中大多数都处于创业阶段, 自身的管理、营销、人力体系都不健全, 需要园区为之提供相应的服务。科技产业园的服务创新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 营销服务

营销对于科技企业而言, 其作用不亚于研发。大多数科技企业自身不能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 需要园区为其提供的服务, 具体包括:投放集合广告、组织展览活动、提供宣传平台。

2. 人才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向专业机构寻求人力资源服务。园区可以提供的人才服务包括:招聘服务、培训服务、交流服务。

3. 研发服务

研发涉及到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 许多初创型的高科技企业因资金不足而难以开展持续的研发活动。园区可以为科技企业提供的研发服务包括:搭建研究平台、搭建交流平台、搭建对接平台。

4. 融资服务

高科技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 科技产业园可以为园内企业融资提供帮助:引入创投基金、引入担保公司、引入互助模式、引入集合融资。

(二) 园区资本运营模式创新

国内科技产业园所开展的资本运营活动都较为简单, 极少数园区开发单位走上了上市道路, 上市似乎成了园区资本运营的唯一方式。园区资本运营亟待创新, 需要通过拓展运营模式, 促进园区的快速发展。

1. 园区并购

科技产业园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 同样可以通过并购实现规模化发展。并购对科技产业园的意义在于: (a) 管理输出。效率差异是并购的一大动因, 通过并购有助于将园区先进的管理方式输出到其他园区, 通过提高被收购园区效率的方式获得收益。 (b) 协同效应。并购可以在两个园区之间形成包括财务、经营、营销、人才等方面的协同效应, 实现“1+1>2”的效果。通过发挥协同效应, 有助于在并购双方产生规模效应。

2. 创业投资

科技产业园在开展创业投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方面, 园区较其他投资机构对行业有更深刻的认识, 对企业有更充分的了解。科技园区开展创业投资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既能扩充盈利模式, 也能解决科技企业的资金问题。

3. 知识产权投资

知识产权投资包括三种方式: (1) 创作投资。园区可以投资参与知识产权的创作, 以期在未来权利形成后获得相应份额, 具体有资金、设备、技术等各类投资模式; (2) 转化投资。园区投资参与技术成果的转化, 与知识产权所有者共同开发产品和市场; (3) 贸易投资。园区可以投资于知识产权的转手贸易, 通过再开发或包装的方式提升成果价值, 再将其投向市场。

(三) 园区融资模式创新

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不可避免地要开展融资活动。只有通过创新融资模式, 才能缓解科技园区的资金压力。园区融资模式的创新必须要建立在现有资源之上, 并与未来现金流相匹配。科技产业园区有以下创新融资模式。

1. 预售融资

科技园区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可以引进预售“楼花”的形式, 在园区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提前出售或出租园区的厂房和设施, 将运营期的现金流提前到建设期, 为园区的建设筹集资金。预售融资的优势在于其属于经营性现金流入, 与融资性现金流无关, 未来无需偿还, 减轻了园区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当前国内缺少对园区物业预售的约束性规定, 只能借鉴商品房预售制度。

2. 信托融资

信托融资属于直接融资的范畴, 资金直接由委托人经受托人到融资人手中。信托融资的优势在于省去了银行这一中间环节, 在资金供给双方之间建立了直接的沟通机制, 便于双方利益诉求的对接, 使得供给与需求更加匹配, 节约了科技园区的融资成本。科技产业园信托融资的标的包括园区房产和未来收益权。

3. 担保公司融资

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和鼓励, 为科技园区融资提供了新的思路。担保公司融资模式的运用, 一是降低了科技产业园的融资成本, 使其在银行利率之外只需承担少量的担保费用, 减少了“高利贷”现象的发生;二是为政府扶持资金的介入提供了新的渠道, 通过注资担保公司比直接发放政策贷款能够发挥更大的杠杆作用, 可以解决更多科技园区的融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仁锋、张海燕、袁新敏.大学科技园与地方全面融合发展案例解读[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 .

科技研究管理论文 篇7

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以下简称研发项目)的组织和管理程序,逐步加大对承担研发项目的科研团队和科技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提高研发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和实施成效,以便将“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落到实处,支撑创业创新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和《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对原《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

第二条

研发项目是指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在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中安排并组织实施的,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着力解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问题,为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培育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而进行的相关科学技术活动。

第三条

研发项目按照“竞争、公开、择优、问责”的原则组织实施,坚持需求牵引,突出重点;规范管理,跟踪问效。

第二章 研发项目立项

第四条

研发项目立项程序包括编写指南、发布申报通知和

进展,实现立项过程“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

第六条

需要招标的重大项目的立项采取招标投标的方式,严格按照国家《科技项目招标投标暂行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重大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试行)》要求进行。

第七条

研发项目申请渠道实行属地归口推荐和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申报制,即项目申请单位申请的项目,须经所在市(行署)科技局或行业主管部门在线签署审核推荐意见后在线申报。

第八条

广泛征集省内企业技术需求,及时将征集的企业技术需求经筛选后入库,并作为编制指南和研发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

项目申请单位、项目申请人应具备的条件:

(一)项目申请单位原则上应是本省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学、科研院所和经省科技厅认定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具有为研发项目实施提供必备的人才条件、必要的技术装备条件、良好的科研能力与条件和经费配套的能力。

(二)项目申请人在相关技术领域和所属专业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或技术优势,具有与所申请的研发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前期研究基础和积累,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且原则上不能超过55周岁。

(三)项目组成员结构合理,具备要求的研发实力和稳定的科研团队。

(四)项目申请单位、项目申请人具有良好的信誉,无不良学术诚信记录,且项目主要申请人无未结题的省科技计划项目。

第十条

申请的研发项目应符合全省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符合指南的要求,并在本省境内实施,且项目前期研究基础较好,组织实施机制和配套条件有保障,目标任务明确具体,技术指标可考核,经费配置科学合理,有明确应用背景。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立项:

第十五条

项目计划任务书应明确签约各方的权利与义务,项目名称,起止时间,总体目标、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关键技术内容、技术特点和创新点,考核指标及科技成果实施转化期限,计划及目标,主要研究人员及主要合作与协作单位,经费来源和支出预算等。研发项目执行期限原则上为三年。

第三章 研发项目管理

第十六条

项目下达单位为项目计划管理单位省科技厅;项目组织单位为能为项目提供匹配经费或支撑条件的推荐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申请和实施的主体。

第十七条

研发项目管理过程中各主要责任主体的基本职责:

(一)项目下达单位:按项目计划任务书规定和拨款计划拨付经费;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组织项目结题验收或鉴定。

(二)项目组织单位:提供相关支撑条件,督促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实施项目;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向省科技厅报告,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及时做好项目的结题工作;推动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应用。

(三)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相关科研保障条件,组织研究队伍开展科研工作;督促项目负责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项目目标和任务,确保项目按期结题;及时向项目组织单位报告项目实施过程中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负责准备项目结题验收或鉴定所需的全部文件资料;履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国有资产管理和科技保密等职责;负责项目经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国有资产等管理工作。

(四)项目负责人:严格执行项目计划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任务;提供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和所需材料;及时报告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项及取得的知识产权情况;遵守保密规定中的

缴已拨付的项目经费。

(四)结题制度。项目规定执行期结束后须进行结题。结题包括验收结题和鉴定结题两种形式。项目验收和鉴定工作应在项目规定执行期结束后半年内完成。省科技厅负责受理项目的验收和鉴定申请,办理项目验收和鉴定批复,汇总登记项目成果。

(五)成果归档制度。按科技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省科技厅负责对通过验收或鉴定的项目成果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归档制度,完善各类项目数据库和成果信息库的建设工作,及时录入项目成果有关信息,并统一纳入省科技计划综合管理系统,且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公益服务,但依法应当保密的内容除外。

第十九条

对在规定执行期结束后半年内未完成任务而无法接受验收或鉴定的研发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提出申请,经项目组织单位审核后报省科技厅审批同意可以延期一次,延期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对在规定执行期结束后半年内既不提交验收或鉴定申请,又不提交延期申请且时间超过一年的研发项目,按终止结论予以结题。对结题率低、项目完成质量差的项目承担单位,给予暂停受理省科技计划项目申请的处罚。

第四章 专家咨询

第二十条

建立研发项目咨询专家库,每年评审结束后对专家库进行调整更新,充分发挥专家在研发项目立项、经费预算、检查、验收或鉴定等管理环节中的咨询和参谋作用,提高管理决策的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第二十一条

咨询专家由专业技术、经济、管理和财务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人数及组成按研发项目类别确定。专家遴选遵循“随机、轮换、调整、互补、回避”的原则,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项目承担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担任立项评审、招标投标、经费预算、检查、验收或鉴定专家。专家组来自相同单位的专家不

况。省科技厅通过科技资源信息交流发布平台,定期向社会发布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信息及技术转移情况,实现信息公开、资源共享,但依法应当保密的内容除外。

第二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按照项目计划任务书约定的科技成果实施转化期限,实施转化科技成果。在约定的实施转化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内未实施转化的,有关部门为了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无偿实施转化,也可以许可他人有偿实施转化或者无偿实施转化。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实施转化权。

第六章 诚信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七条

在研发项目立项、经费预算、实施、检查、验收或鉴定等管理环节中,引进专家咨询机制,建立和完善诚信管理机制、关系人回避机制、项目承担单位法人管理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并加大监督力度。

第二十八条

建立项目组织单位、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咨询专家和中介机构的诚信档案,省科技厅对其诚信状况进行抽查或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入诚信档案,作为其参与国家及省科技计划活动的重要依据。诚信管理应与研发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相关主体行为规范管理等有机结合。

第二十九条

建立关系人回避机制。

(一)管理者回避。在研发项目立项、经费分配、验收或鉴定、争议处理等环节,涉及相关项目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事项,当事人应主动声明并回避。

(二)咨询专家回避。在咨询评审活动中,与咨询评审对象有利益关系的专家应主动回避。

(三)中介机构回避。省科技厅委托中介机构承担招标投标、评审等任务时,若中介机构与研发项目有关责任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中介机构应主动声明并回避。

录能够证明项目组成员已经履行了勤勉尽责义务仍不能完成研发任务的,不属于学术诚信不佳问题,不影响其继续申请省科技计划项目。第三十四条

在咨询评审过程中,中介机构、咨询专家和中介人员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违背科学道德和有失公正等违规行为之一的,省科技厅视情节严重程度,采取责令改正、记录不良诚信、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宣布咨询评审意见无效,直至取消咨询专家和中介人员参加咨询评审活动资格、中止或取消中介机构受托资格,追回委托费用等措施。构成违纪、违法和犯罪的,交有关部门按相关规定查处。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科技研究管理论文 篇8

科目名称及代码: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836适用专业(领域):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20分,每小题5分)

1.农村科技管理

2.农业科技知识产权

3.“双百科技富民工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4.农村科技扩散

二、简答题(共计30分,每小题15分)

1.为什么说外国直接投资(FDI)会产生技术扩散效应。

2.简述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主要推广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三、论试题(共计100分,每小题50分)

1.试述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学科定位。

2.以《我心中的2012中央一号文件》为题,结合《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课程知识体系,以及我国当前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你对《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2012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体会,字数不少于500字。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篇9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管理,管理模式

1 引言

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科技计划在促进我国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科技计划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进一步促进科技计划作用的发挥。

随着我国对科技计划项目投入的不断加大,科技计划项目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如何对科技计划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保障科技事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2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模式

(1)美国的管理模式在美国,从科技计划的管理程序到相关机构,都有法律法规或制度约束,从而保证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规范性。美国在科技计划的制定一般由部门科技机构提出,由部门审议通过。对于项目的管理,不同性质、不同领域的项目管理方式不同,都各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程序。美国对于科技成果的评估和知识产权的归属同样有规范的程序。这些程序是科技计划实施达到规范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重要保证。

(2)日本的管理模式在日本,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在科技项目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多是以承担单位自行管理为主、资助方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报告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在日本的科研评价体系中,对科研单位的信用评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未来的资助。日本政府在经费管理方面,也非常重视预算管理和监督,有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评价体制和预算监督机制。项目一旦确定,它的每一笔开支必须按计划执行,如需调整,必须经政府主管部门的同意。而且项目进展情况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调整意见,供下年度制定预算时参考。经费的管理由项目执行单位负责按计划执行。执行过程中除由本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严格管理、评价外,国家还设有专门的国家审计员制度,以便科技经费的监管。

(3)英国的管理模式英国的科研管理部门十分重视中期评估工作,在组织及制度上都建立了完备的科技评价体系:在内阁办公室设有科技评价办公室,政府各部门也有评价机构,实行严格的科技评价制度。多年来,英国各部门大都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评审委员会成员一般为本学科领域的著名专家。在评价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特别是跨部门的科技项目时,英国政府大多聘请独立的专业评估单位进行评估。

另外,发达国家在科技项目立项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些国家在立项时就采取对策,尽量减少未知的风险。这些对策包括:可行性分析及专家论证,确定较为明晰的项目目标,采用有效的项目融资模式分担风险,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对项目变更进行管理,对相关科研领域的跟踪总结,完善的科技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及明确的政府部门职能等。

3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制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对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面对“科技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新要求,传统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已适应不了新形势下的科研开发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立项评估的科学性不高目前,科技项目的立项评估普遍实行两级评价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项目的专家评价随意性较强、项目是否经过专家评价、专家评价是否充分等,过程工作尚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的操作标准和程序;项目评价专家的遴选尚未形成标准也影响论证的质量。另外,由于项目立项评估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增加了评估的难度和决策的风险,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项目立项的科学性。

(2)项目管理办法简单且制度不健全在我国,大多数省市科技厅把对项目的监控管理作为一项内容归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之中。这种做法对管理的职能、职责、要求、措施、内容、办法、标准等缺乏严格的确认和规范,管理也比较分散,因为对管理者工作质量和数量很难衡量。项目实施监控信息的采集主要依靠两种方法:一是项目承担方填报年度项目执行情况统计表;二是管理部门的抽查。检查的对象、时间、内容没有制度化管理、缺乏体系,往往很难全面、深入地了解项目实施过程的真实情况。

(3)项目管理缺乏节点控制科技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完成一个具体项目需要多个管理部门共同协作,同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许多未知和不确定因素。因此,要实现科技项目的最终目标需要将具有不同经历、来自不同组织的人员有效的加以控制。我国目前的现状是科技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进度、成本的控制不够重视,尽管有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运用了类似节点控制,但是由于大多的节点设计和控制已经成为决定和影响立项申请能否过关和能否审批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意义已经与原来的控制出现了偏离,使整个项目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造成项目的拖期、项目成本超过预算等不良结果[2]。

(4)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科技项目的创新性及其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其风险性高于一般项目。而我国科技项目的实施没有充分体现出项目的风险意识,也没有制定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对计划实施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缺乏民主和多方的有效监督[3]。因此,会对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因素估计不足,容易造成实施的目标受到影响甚至中途夭折。

(5)项目结题验收准备不充分目前,由于验收小组的组织比较仓促,成员的专业配置不够合理等原因,使得科技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留于形式的情况还比较严重。验收专家多是为完成验收工作而临时组织起来的,介入项目较晚,对项目的重点问题、前沿问题甚至项目内容的了解程度还不够,在评价过程中难以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无法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影响了评价结果[4]。

4 改进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建议

(1)完善立项评估体系目前我国的科技项目的选择大部分还都是单纯地凭借管理者和咨询专家的经验、依靠直觉去进行主观判断,因此项目选择失误率仍然偏高。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立项评估办法,但总体来说从办法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上来讲还是不够完善。项目选择的复杂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如: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由此而引起的项目决策的风险性;对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复杂程度、收益、费用等估计上的困难。因此,科学的项目评估体系应从科技管理的战略目标出发,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市场、技术等各种影响因素,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选优,提高项目选择的科学性。

(2)完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计划项目的实施应有相应的管理办法作保证,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以及明确的各管理主体的职能、职责、权利和义务是确保科技计划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应以健全的法定文件为依据,从项目立项至验收的全过程都应遵守管理法规,依法管理和监控。因此,建立健全计划项目的管理办法有利于科学规范管理。项目的实施关联者构成一个整体,在设立项目的初期就应该明确各工作流程、各工作层面的有关单位、人员应负的主要责任,这其中包括行政管理部门、项目委托管理者、项目实施者和社会中介机构。为了避免管理过程中的缺位和纠纷,应建立硬约束的管理责任制,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实施节点设置与节点控制的管理体制根据项目实施的内部发展现律与建设特点,在项目过程中应按照计划的具体特点、要求实行阶段性、节点性或里程碑式的中期检查和评审,从质量、进度、财务支出等方面跟踪控制,使总目标下的分解目标得以实现,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求提交一系列季度、年度、中期报告,包括技术报告、商业报告以及财务报告,并组织专家评议,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通过对研究项目进行分期投资的方式进行控制,根据项目实施的评估情况决定是否对项目继续投资。中期检查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下一年度经费的拨付。

(4)建立和完善科技项目的风险防范机制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科技项目风险及损失,提高科技项目成功率,设计出一套功能完备的科技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已成为一种必要。一方面,要加强项目风险意识,实施科技项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整个项目管理过程应该包括风险规划、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3个阶段。具体到实施操作中采取定期评审的方法对风险的征兆进行跟踪,并建立风险反馈渠道。另一方面,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时,要把项目组成成员的满意程度以及工作能力了解清楚,并预先估计科技人员的流动情况,确定科技人员流动原因,把缓解这些流动原因的工作列入风险控制计划中,并建立技术挡案制度,以防止由技术骨干跳槽引起的技术风险。

(5)加强验收准备的工作力度首先,要保证验收组的人选应当来自权威的专家库,这就要求加强专家库的管理,使得专家的人选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权威性。另外,专家的人员结构也应当满足技术、经济方面的需要。为便于后期的成果转化,应适当引入一定的社会或企业人员,以便使验收阶段能判断项目是否容易进行成果转化,即将验收工作与成果转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其次,验收资料的准备一方面要满足时间上的要求,即验收资料应当在结题验收之前总结汇总;另一方面,满足评价体系的使用,要求包括反映项目研究过程的档案资料、反映经费使用情况等的经济方面的资料以及关键技术等的技术成果资料。验收资料的准备不应当仅在临近结题时才准备,项目的立项实施的一系列过程当中都应当注意验收资料的收集与归类工作,从而保证验收的工作效果。

5 结语

从阐述国内外发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出发,总结了我国目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系列改进建议。由于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经验不够,加上我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因此,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只有积极面对这些问题,并认清其发展方向,才能缩短与国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差距,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编辑:王劲松]

参考文献

[1]闫绪娴,侯光明.美国科技计划管理及其特点[J].科学学研究,2004,22(5):79.

[2]王忠平.现代项目管理在科技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6):2.

[3]邹蓟,张冬.关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技咨询,2008(6):216.

浙江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 篇10

浙江省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43号),按照《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国科发计〔2013〕61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4〕148号)的有关规定,加快建立我省科技报告制度,推动全省科技报告的统一呈交、集中收藏、规范管理和共享使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报告是科技工作者按照标准化规范,对其从事的科研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进行详实记载的重要科技资源。建立我省科技报告制度,将科技报告纳入科研管理程序,进行科研成果的持续积累、档案化集成管理,有利于实现浙江科技自主创新战略性资源的有序保存、共享使用、转化应用,充分展现浙江科技创新实力与成果。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财政资金资助的浙江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省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组织实施科研项目的科技报告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总体目标

第四条 我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实行“协调一致、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省级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将逐步全部纳入统一的科技管理信息平台和科技报告系统。

第五条 建立全省统一的科技报告管理体系。科技系统率先试行省级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计划项目按要求呈交科技报告制度。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覆盖省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科技计划项目。条件成熟时,将市、县(市、区)财政资金资助的科研项目全部纳入管理体系。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建成覆盖全省各级、各部门、各类科技计划的统一的科技报告呈交、收藏、管理、共享工作体系,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报告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第三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负责全省科技报告工作的总体部署、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会同省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科技报告工作的开展,并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科技报告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规章制度等相关政策制定、科技报告组织体系建设等工作,对各地、各有关部门的科技报告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二)将科技报告工作纳入项目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及绩效考核与信用评价体系,推进省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科技报告资源的开放共享。

(三)委托相关专业机构承担科技报告日常管理工作,并给予指导和支持。

第七条 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内设相关机构,作为省科技报告管理中心,负责全省科技报告管理和服务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接收、审核、保存、管理科技报告,开展科技报告的集中收藏、统一编码、加工处理和分类管理等日常工作;

(二)负责“浙江科技报告共享服务系统” 的开发建设、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开展科技报告的共享服务,做好与国家科技报告系统的数据对接工作,定期向国家科技部报送非涉密和解密的科技报告;

(三)协助开展科技报告宣传培训工作;

(四)开展科技报告资源深度开发和增值服务,服务于我省立项查重、科技项目进展监控、研发产出跟踪、科技发展态势监测等,促进科技成果利用和转化。

第八条 省级科技项目实施管理部门应担负属地省级科技项目的科技报告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将科技报告工作纳入本计划(专项、基金等)的项目立项、过程管理、验收(结题)等管理程序,指导项目承担单位推进科技报告工作;

(二)组织开展本地区的宣传培训工作,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按照要求组织撰写科技报告,并统一提交省科技报告管理中心。

第九条 省级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应充分履行法人责任,切实做好本单位的科技报告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将科技报告工作纳入本单位科研项目管理,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科技报告管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二)组织本单位科研人员参加科技报告培训,督促项目负责人组织科研人员按照合同要求和相关规范撰写科技报告;

(三)负责本单位所承担项目科技报告的形式、内容、密级等审核工作,并及时向省科技报告管理中心呈交科技报告。

第十条 省级科技项目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一)在规定时间节点,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及时撰写并提交相应类型的科技报告。科技报告类型应符合合同(任务)书中的要求,包括:项目进展报告、中期报告及最终报告,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实验(试验)报告、调研报告、工程报告、测试报告、评估报告等蕴含科研活动细节及基础数据的专题报告。

(二)对科技报告中所有的研究内容和数据信息真实可靠性负责,如有失实,承担相关责任。

第四章 工作流程

第十一条 在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合同(任务)书时,应根据项目的研究性质和资助强度,经签约各方共同审核后,明确项目承担单位须呈交的科技报告类型、时间节点和最低数量等有关条款,作为项目实施的考核指标和验收(结题)的必备条件。

第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按照合同(任务)书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组织科研人员撰写、提交科技报告,签署《科技报告承诺书》。

(一)科技报告使用范围原则上应标注“公开”,涉及技术秘密以及需要进行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成果转化等知识产权保护的科技报告可标注“延期公开”,延期公开时限原则上为1-3年,最长不超过5年。非涉密项目产生的科技报告如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等相关内容,应进行脱密处理;

(二)对科技报告延期公开时限超过5年的,或对原定延期公开时限进行延长的,须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报省科技厅批准。

第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按照相关标准,开展科技报告的形式审查、内容审查、密级审查后,通过省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呈交非涉密项目的科技报告。涉密项目的科技报告按照国家、浙江省相关保密规定另行处理。

第十四条 市、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担负属地省级科技项目实施的管理责任,在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中同步检查科技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第十五条 浙江省科技报告管理中心对呈交的科技报告进行审核,对未获通过的报告退回修改,直至审核通过;对通过审核的科技报告进行统一编码、分类编目、主题标引和全文保存,通过“浙江科技报告共享服务系统”面向社会发布共享,并定期对各计划科技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第五章 开放共享与权益保护

第十六条 省科技报告管理中心应根据分级分类原则,通过“浙江科技报告共享服务系统”,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科技报告,提供浏览、检索、分析等在线服务。“公开”和“延期公开”科技报告摘要向社会公众提供检索查询服务;“公开”科技报告全文向实名注册用户提供在线浏览和推送服务;“延期公开”科技报告全文实行专门管理和受控使用。

第十七条 省科技厅和省科技报告管理中心应按照国家相关保密规定,切实做好科技报告的安全保密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科技报告的延期公开时限,实时跟踪科技报告的使用日志,保障科研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的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 科技报告用户应严格遵守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规定,在论文发表、专利申请、专著出版等工作中注明参考引用的科技报告,确保科技报告完成人的合法权益。对社会举报的科技报告撰写或使用中涉嫌学术抄袭等科研不端行为,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保障条件

第十九条 科技报告撰写、呈交与管理所需费用统一纳入相应项目经费预算。

第二十条 省科技厅对未按要求完成科技报告任务的科技项目,不予通过验收结题;对科技报告存在抄袭、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纳入科技信用记录;对科技报告撰写和管理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适时给予表彰和奖励。科技报告的共享使用情况将作为对项目承担单位申报成果奖励和后续滚动支持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二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积极参与科技报告培训,增强科研人员的责任感,提升科技报告的撰写能力和共享交流意识。

第七章 附则

上一篇:雷波县项目实施方案下一篇:个人陈述英文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