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课题实施方案

2024-06-25

教学模式课题实施方案(通用8篇)

教学模式课题实施方案 篇1

“让作文教学成为自主学习、提升自我的过程”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宜宾市南溪区长兴镇中心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教师的绝对权威难以改变,学生的主体性难以真正实现,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扼刹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削弱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严重制约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题。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更具有针对性,我们更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改革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作文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一方面,教师为出题搜肠刮肚,为批改皓首枯灯,为讲评唇干舌燥;另一方面,学生写作文抓耳挠腮,读批语索然寡味,听讲评昏昏欲睡。其结果是作文课成为师生最害怕最头疼的课,学生从开始学写话到小学毕业了写起文章来依然是语句不通,表意不明。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我们痛下决心树立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把作文写、改、评乃至命题的权力全部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评自改和相互改评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也使广大语文教师从批改作文的繁重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作文教学的研究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的能力”。因此,进行自主作文教学、提升学生能力势在必行。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2年级、3年级、4年级、5年级、6年级的5个班的学生及相关语文教师。

2、教学:教和学是教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是启发引导学生,在启发的过程中重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过程。教学是教育、教养的统一过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没有无教育性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也持相似的观点:“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性格、思维等活动是不可分割的。教学是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是发展学生的体力。身体的发展和智力及心理的发展都是相互联系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由于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人的意志力。”

3、作文教学: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实践,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爱写作,从而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

5、所谓“自主作文”,概括地说,就是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作文,依据作文的一般过程,其内涵包括自主选材、自主立意、自主拟题、自主布局、自主表达、自主修改。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纲要》理论。新课标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特别是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扎和作文时间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各题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教育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是和应试教育相对立的教育理念,在应试教育下,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应试,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确立中心、如何选择写作手法,都以能否得到老师认可甚至赏识为最终目的。素质教育则与之相反,它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目的,这当然也包括学生的作文素质,而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充分尊重学生作文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写自己熟悉而喜爱的内容,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情,选择自己喜爱的文体和表达方式,本课题的提出正是遵循这一理念的。

3、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所倡导的创新人格,是创新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机构,是创新教育活动成功的关键,集中体现为强烈的创新动机、顽强的创新意志和健康的创新情感,它反映出学生良好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创新技能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造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造性活动的工作机构。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进而自主地、生动活泼地进行自主创新作文,这构成了促进语文自主化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和方面。

4、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建立自主学习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5、符合赏识教育、快乐教育和成功教育的理论。学生学习语文每天接触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及大量的课外优秀读物,当这些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也要写一篇的冲动和欲望。但为什么现在的作文课却如此让师生感到头疼呢?我们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作文教学从命题到评改都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写作文的规律,作文的内容和形式跟学生的阅读、生活和年龄特点不一致,更不用说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自主作文主张学生“我手写我口”,让学生感到作文是一种展示的机会,表达的途径,表现自我的窗口,这些的作文形式学生当然会感到快乐无比了。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互改更评,相互赏识,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当然会快乐无穷了,这哪里还能找到苦恼的影子呢?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根据素质教育的理论,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作家,而是为了增强学生阅读和欣赏语言文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表达和写作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2、本课题真正使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自主作文把作文的全过程的支配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尽情地施展自己的写作才华,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个性和个人风格,可以进行大胆创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特长和创造性是极有好处的。

3、自主作文可以使语文教师节省大量的作文批改时间。批改作文历来是语文老师最繁重的劳动,使许多语文教师心力交瘁,甚至退休后还心有余悸。自主作文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使语文教师能彻底地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旺盛的精力投身到教学教研中去。

总之,本课题研究将改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完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体系和专题训练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评价机制;形成农村小学各学段作文教学及批阅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改变作文应试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本研究的目标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探索有效促进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策略,构建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兴趣的培养与策略的学习,促进学生喜欢作文,善写作文。因此,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以学生自主作文为主要理念,以学生生活感悟为基点,以课堂作文教学为中心,以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为两翼,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目的。课题研究内容如下:

1、学生自主积累语言信息 :学校储存有几万册书,要求学生每个周看一本书,积累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

2、学生自主组织生活素材:教育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并做日记、周记。

3、自拟作文题

传统作文教学大都是命题作文,学生在别人的命题要求下很难自由写作,常常是被迫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一个“自主拟题”,一个“自由表达”,就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自主拟题,实质是让学生自主选材,自主立意,自由表达,实质是让学生自定写作方法,自由地遣词造句,畅所欲言,学生在自由空间中易产生作文的创新。为此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作文训练.4、自主批改

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谈到:“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徒劳无功但是大家还在干,还要继续干下去,不是很值得想一想吗?”(见《中国语文》1978年第2期)算来叶老这段话已说了近三十年了,可作文教学的现状怎么样呢?就来自作文教学一线的资料来看,还是象叶老说的那样“徒劳无功”。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作文基本上是老师批改,学生对老师批改情况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写作心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二是写作周期长,写作数量不足。由于教师的批改任务十分繁重,学生作文周期相对延长(两周一次),减少了写作数量,写作热情逐渐减退,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三是教师辛苦不堪,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时间。由于作文批改要求教师看得详细、改得仔细,因此费时费工,教师疲于奔命,占去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了教师的业务进修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叶圣陶先生也早就指出:“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作为主体探究的写作教学,强调学生作文的主动钻研精神,采用多种方法批改作文。教师有重点有选择地批改学生作文,做到教师批改的示范作用。贯彻“作文批改的优先权属于作文本人”的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作文批改模式。

5、自主评讲 结合我们学校的“3+1”课改模式,把作文的评讲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学生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反馈中,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能够自己得出自己表达之中的优劣之处。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真正动起来,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开动大脑机器,起动各种感官,使想象活起来,思维活起来,语言也活起来,最终使习作评改也活起来,使习作能力在评讲中得到提高。这也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解决“怎样促进学生自主作文”的问题,来探索和构建学生自主作文的教学模式。

2、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自主作文”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自主作文”的内涵和外延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3、调查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调查学生作文现状,对作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4、教育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在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策。

5、实验法

6、典型教案

7、学生作文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拟于2012年5月——2016年8月期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5月—2012年8月)准备阶段

1、课题立项,确定方案。

搜集资料,学习理论,调查学生作文现状,制定方案。申报课题,申请立项。

2、课题开题,审定方案。

成立课题组,反复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不断研讨教学实践,进一步审查课题方案,进行修订、完善。

3、落实任务,责任到人。

召开课题研讨会议,明确研究任务,落实分工,责任到人。把自主作文的实施目的、实施布骤和具体操作办法告诉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心中明确,积极参与。同时利于课间作文和读书笔记、日记等机会,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尝试实施自主作文的操作方法。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5年8月)实施阶段

1、初步尝试期(2012年9月——2013年8月)

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教学生如何鉴别文章题目、结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的优劣,如何正确看待“另类文”等,也可以教学生如何组织小组批改,如何筛选优秀文、特色文和另类文等。直到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操作为止。这一阶段的作文训练主要侧重于写事、写人、写景类型的文章。

2、巩固熟练期(2013年9月—2015年8月)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在每次作文中全过程都是由学生独立组织、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教师只起监督调控作用,也可以作为活动的一个成员。这一阶段的写作范围可扩展到所有文体,作文方式可包括办班报、手抄报、搞主题征文等,讲评方式也可以包括讲座、辩论、实话实说等多种形式。

第三阶段(2015年9月——2015年8月)总结阶段 在全面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撰写论文、报告,结题,推广。

八、课题预期成果形式

1、学生能自主作文,大大提高阅读与作文能力。

2、学生学会学习、享受学习,在自主作文的训练中,其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都得到整体提升、发展。

3、总结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自主作文训练的最佳方法,构建新型的作文教学理念。本课题实验结束时,将实验过程及实验成果撰写成论文、报告等形式,由上级领导、专家鉴定、验收。

九、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能力保证:

本课题组有多年奋战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也有学校管理经验丰富的校长和副校长及教务主任和年级教研组长,因此,完全有能力从事该课题的研究。

2、经费保证:

学校领导积极支持我们课题小组。第一阶段:学校投资2万元启动,保证课题小组顺利实施。第二阶段:学校投资3万。第三阶段学校投资2.8万

十、课题实验研究的组织形式

1、课题实验研究领导小组 项目负责人:董洪祺 组

长: 刘 君

副组长: 王 琴

成员:李俊美、罗晓敏、杨 敏、曾小兰、陈志远

2、课题实验研究小组主研人员:王 琴、李俊美、龙 燕、杨 敏 杨 洪

3、专家指导组:柳廷根、张水、李佑春、黄绪富、袁雪红

宜宾市南溪区长兴中心校

2012年5月20日

教学模式课题实施方案 篇2

一、设计研究课题

【教材分析】“校正图像消失点”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Photoshop CS5图像处理实用教程》第五章第四节中的内容, “消失点”命令是滤镜的强大功能之一, 可以使图像以具有透视效果的方式粘贴到另一个透视对象上, “消失点”滤镜命令允许在包含透视平面的图像中进行透视校正编辑。通过消失点的应用, 可以帮助用户在图像指定的透视平面区域中应用仿制、粘贴、变换等编辑操作, 从而轻松实现图像透视效果的制作。

【教学关键】创设研究背景, 引导学生开展实践研究。

【研究背景】幼儿园教师要讲“小兔子乖乖”的故事, 想在导入环节展示“小兔子刊登在故事书封面”这一图像效果, 假如你是这名幼儿教师, 打算怎样制作呢?

【研究课题】校正图像消失点———制作书籍封面。

二、设计“校正图像消失点”教学过程

【分析制作步骤】

内容: (1) 在素材一中创建透视平面区域; (2) 将素材二复制到透视平面中并做相应调整。

研究方法:演示法、发现法。

设计意图:导入课题, 提高学习兴趣, 了解作品制作结构。

【研究制作方法】

内容: (1) 在素材一中单击【滤镜】|【消失点】命令窗口; (2) 选择“创建平面”工具创建一个透视的平面用以包围书皮四周, 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3) 打开素材二, 将其复制粘贴到素材一刚刚创建的透视平面内, 并移做相应调整, 最后确定即可。

研究方法:谈话法、演示法、探究法、实践法。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知识的结合应用完成知识结构的重组, 解决教学重点,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理论验证】

内容:学生依据“课题研究计划书”实践并验证消失点命令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研究方法:实践法、探究法、指导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实践研究能力, 提高协作能力。

【总结研究结果】

内容:学生总结填写“课题研究计划书”中的研究结果, 完善计划书。

研究方法:归纳法、评价法。

设计意图:再现知识点, 提高总结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创新研究交流】

内容:学生依据以下研究背景开展创新研究实践:六一儿童节到了, 请你把小朋友们活动的照片放到“画廊”图像里。

研究方法:实践法、指导法、讨论评价法。

设计意图:选做项目, 实现分层次教学, 提高创新科研能力。

三、拟订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计划的引入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实践和创作, 针对“校正图像消失点”这一章节内容, 设计研究计划如下表所示。

四、课上开展研究

1. 分析制作步骤

教师通过“红蜘蛛”屏幕广播软件展示效果图及图像素材, 引导学生观看分析该效果图的制作步骤。

2. 研究制作方法

教师依据“课题研究计划书”引导学生开展研究, 师生共同研究演示制作方法, 教师分析讲解知识点。

3. 实践理论验证

教师下发课前设计的课题研究计划, 让学生依据该计划开展实践研究, 用以实践验证消失点命令的实际应用, 教师巡回辅导。

4. 总结研究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计划书中“研究结果”的填写, 完善课题研究计划书。

(1) 打开消失点窗口应单击滤镜菜单的消失点命令;

(2) 创建透视平面区域应单击消失点窗口中的编辑平面工具;

(3) 透视区域正常情况下应显示为蓝色。

5. 创新研究交流

教师出示拓展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 学生研究实践, 分组展示作品, 师生共同交流评价, 针对作品提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设计方案 篇3

本课题研究的角度是小学师生对作文教学的困境及有效策略的摸索与运用。通过研究,使学生爱写作文,爱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多的教学效果。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但语文教学并不仅仅是阅读与写作,它还包括语言文字等。但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体现学生驾驭语文字的能力,体现学生的真情实感,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自身全面的,健康的,充分的发展。作文教学的目标就使学生的写作素养乃至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课题组认为,写作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它包括品德修养(最重要的素养因素)创新精神(提高文章质量的关键因素)语言能力(驾驭语言的能力)和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书本知识)。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与经验,方法与技巧值得广大一线小学教师去关注它,并研究它,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二、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侧重于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作文教学方法。

2、探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学校、优秀教师的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树立作文优秀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四、研究思路

本次课题研究将用图表统计,分析定性,单元对比、形成性水平检测对比等研究方法。力求统计客观公正、分析定性准确公平。

五、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文献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要求,为新时期的作文教学指明了航向。为了能更好地进行作文教改,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小学生的作文现状作进一步调查研究,为作文改革提供有力依据。

(2)心理学理论表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在实验活动中,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发展起来的。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作者:胡发勇

(4)《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作者:周正亮

(5)《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雷实、陆志平主编

2、本课题组教师文章:

(1)李开林三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四重”与“四忌”》《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应因地制宜》分别在贵州省教育研究所(2007.07、2009.09、2012.08)评比中获奖。

(2)龙志伦论文《浅谈小学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学之我见》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获奖(2012.12)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环节》刊登在《当代教师教学》2012.04

(3)谭开早论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刊登在《西部开发报.西部教育》2011.06

(4)王文武论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之我见》刊登在《黔南日报》2013.06

(5)齐青山论文《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刊登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6)李景花论文《小学语文让课堂充满活力》刊登在《当代教育探索》2013.04

六、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研究步骤(2013年12月---2015年8月)

第一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6月。

提出申请、收集资料、发放问卷,全面评判学生目前阅读与写作水平的实际状况。

第二阶段:2014年7月——2015年7月。

对选定班级实施研究,采集各类资料和数据。

第三阶段:2015年8月。

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完成定性分析撰写结是报告,对课题进行评伦验收。

初中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4

提高理、化、生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物理、化学、生物)

理化生组教师名单:陈琨(组长)七、八年级生物: 陈德斌

陈琨

李代祥

徐明洪 八、九年级物理: 徐明洪

刘云彪

九年级化学:

陈琨

李代祥

2013年10月26日

一、课题名称:

《提高理、化、生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背景:

始于上世纪20年代,国际就已经关注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行为。其中艾里奥特(Elliott 2000)重申了理想的教师行为是: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有效运用语言、坦诚地对待学生、谨慎使用表扬、是优秀的问题解决者、清楚地讲授、组织实在的互动。

而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

有效率:指低投入,高产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主要指教学目标与社会和个人教育需求的吻合程度。

崔允漷教授(2000):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初中化学教学就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要想实现这一设想,有效教 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更强调初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本课题主要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对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的提出。

三、实验假说:

“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范式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的支配下,依据教学研究的成果所描述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愿望。因此,新课程导致的教学观的变化也必然会导致“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引导实验教师认真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

1.“有效教学”关注全人发展

2、“有效教学”要求确立现代教学效率观

(1)怎样备课才能高效(2)如何上好高效的复习课(3)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4)新授课中如何恰当的创设情景才能高效

3、“有效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4、“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

四、研究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转变观念:追问教学的根本价值和特征

2、明确标准:研究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包括课程标准、学业评价标准、有效教学标准等

3、学习策略:有效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

4、开发资源:教师、学生、学校、社区等

5、技术支撑:基于网络的在线交流、合作等

(二)科研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理、化、生各科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够运用科学的方 法研究新课程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对人才的需求,自己摸索出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还要培养一批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手段来教书育人的骨干教师。

五、实验原则:

1、实验设计原则:在实验设计上要遵循全面性、控制性、操作性、重复性、可行性原则。

2、实验操作的原则: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客观性、实践性、层次性、开放性、协调性、创造性、对比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

3、实验

六、研究内容:

针对九年级化学教材上下册,以一般的课堂教学评价为基本标准框架,强调学科本质、规律和活动的特殊性表达,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科实践活动中来。注意课堂上情境的构建可以更多的从文字、活动、媒体等多方面来联系现实的生产、生活实际,希望能够形成科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系统操作指南。

七、研究对象:

茂租中学理、化、生组教师及全体学生。

八、研究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力求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使理论研究的成果及时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时也使实践的反馈为课题理论研究提供支撑。应用合作探究法、启发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调查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研究方法。

九、实验要求:

1、各科教师必须强调中学实验室的相关规定。

2、实验课堂要保持相对的稳定。

3、要保持实验的连续性。

4、实验必须在教师的陪同下,才能展开。

小学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篇5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都将读书活动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广大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阅读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审视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太令人乐观,在大力呼吁读书的同时,老师不知道该向孩子推荐什么书,家长们不知道怎样的书籍适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着的书则呈现或缺乏价值、或缺乏乐趣的状态。

我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从儿童的心理与能力出发,分年段地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与阅读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适应力及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提出了阶梯性阅读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选择适合的书籍,并通过阅读指导课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地指导

二、理论假设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而童年的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成长的伴侣,意味着心灵的雨露,意味着精神的家园,意味着美的存在,意味着笑的源泉,意味着第二个生命。

儿童文学是人类专门为儿童写的`,是儿童自己的“文学”,表现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适合儿童心灵的读物,因而也是儿童最愿意接受的。儿童文学让人善良,儿童文学增添人审美的意趣,儿童文学会让人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使他们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点,儿童文学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带领孩子走进童书的世界,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书籍, (文章转自实用文档频道XX09) 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个爱好,让书籍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开展阅读童书的活动,带领孩子走进童书的世界,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书籍,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个爱好,让书籍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2.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阅读当前优秀儿童读物,寻找鉴别优秀作品,从儿童哲学、儿童心理与教育目的出发,思考特定的儿童“应当读什么”的问题。

(2)、选择“共读”童书,组织和开展班级读书会,探索如何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引领儿童在阅读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发展。

(3)、借助家长与社会的力量,组织和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研究亲子共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意图在于通过童书阅读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中将采用分年段推荐、阶梯性阅读的方式开展阅读活动。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童书阅读的中外研究资料及他人成功的阅读课、读书会的案例,借鉴其成功之处,同时进行不断扬弃,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教学模式课题实施方案 篇6

课题名称:

《提高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执笔人:单鑫

2009.

4建昌县教师进修学校化学组

一、课题名称: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背景:

始于上世纪20年代,国际就已经关注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行为。其中艾里奥特(Elliott2000)重申了理想的教师行为是: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有效运用语言、坦诚地对待学生、谨慎使用表扬、是优秀的问题解决者、清楚地讲授、组织实在的互动。

而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

有效率:指低投入,高产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主要指教学目标与社会和个人教育需求的吻合程度。

崔允漷教授(2000):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初中化学教学就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要想实现这一设想,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更强调初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本课题主要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对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的提出。

三、实验假说:

“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范式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的支配下,依据教学研究的成果所描述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愿望。因此,新课程导致的教学观的变化也必然会导致“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引导实验教师认真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

1.“有效教学”关注全人发展

2、“有效教学”要求确立现代教学效率观

(1)怎样备课才能高效

(2)如何上好高效的复习课

(3)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4)新授课中如何恰当的创设情景才能高效

3、“有效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4、“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

四、研究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转变观念:追问教学的根本价值和特征

2、明确标准:研究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包括课程标准、学业评价标准、有效教学标准等

3、学习策略:有效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

4、开发资源:教师、学生、学校、社区等

5、技术支撑:基于网络的在线交流、合作等

(二)科研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九年级化学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新课程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对人才的需求,自己摸索出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还要培养一批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手段来教书育人的骨干教师。

五、实验原则:

1、实验设计原则:在实验设计上要遵循全面性、控制性、操作性、重复性、可行性原则。

2、实验操作的原则: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客观性、实践性、层次性、开放性、协调性、创造性、对比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

3、实验

六、研究内容:

针对九年级化学教材上下册,以一般的课堂教学评价为基本标准框架,强调学科本质、规律和活动的特殊性表达,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科实践活动中来。注意课堂上情境的构建可以更多的从文字、活动、媒体等多方面来联系现实的生产、生活实际,希望能够形成科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系统操作指南。

七、研究对象:

本县各中学化学教师及九年级全体学生。

八、研究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力求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使理论研究的成果及时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时也使实践的反馈为课题理论研究提供支撑。应用合作探究法、启发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调查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研究方法。

九、实验要求:

1、课题一经启动,不得擅自更改课题及内容,否则,将撤消其实验资格。

2、实验基地要保持相对的稳定。

3、要保持实验的连续性。

4、实验者如不能继续承担实验研究工作,未经单位同意不可以更换实验人。

5、试验者可依据课题内容自己设计进行子课题研究,子课题可依据本课题

组自行拟定。

十、实验成果展示: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科研论文;

3、教学模式课。

十一、实验机构组成:

1、课题负责人:单鑫

2、顾问指导组:王绍刚:建昌县教育科研部主任

朱桂平:建昌县教育科研部科研员

王宝兴:建昌县初中研训部主任

裴昌明:建昌县初中研训部副主任

杜炳生:建昌县初中研训部副主任

曹淑玉: 建昌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导主任

王秀娟:联和初中教学副校长

董立民:喇嘛洞初中教导主任

李世严:玲珑塔乡中学教学副校长

刘友贺:巴什罕初中教学副校长

张守波:八家子初中教学副校长

张玉和:娘娘庙初中教学副校长

吴树臣:要路沟初中教学副校长

姜继明 :黑山科初中教导主任

朱世田:药王庙中学教学副校长

3、实验教师组:姜继明、许臣、周中林、刘群、郭维杰、张含超、李颖、刘天悦、姜德娟、张红霞、衣伟晴、周友娟、张玉飞、宫

文艳、张翠琴、李桂英、赵亚楠.4、片区实验负责人:

中片区组 :李颖

东南片区组 :姜继明

南片区组 :刘天悦

西南片区组 :张玉飞

十二、具体实施计划:

实验时间为18个月:2009年4月20日——2010年10月20日。

第一阶段:(4月20日—5月20日)实验准备阶段,立项、开题,调查、前测,(实验对象的体制基本情况)。确定研究人员、实验对象及培训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课题论证,制定实验方案。①设计实验假说中的训练方案。②控制实验中的相关条件。③完成实验的前测工作。

第二阶段:(5月20日—6月20日)实验一,各组分别依照总课题组的要求,制定并实施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6月20日—8月15日)总结一,分析,总结,调整,重设。进行成果巩固、整理、归纳总结,形成理性材料。

第四阶段:(2009年8月15日—2010年1月15日)实验二,根据前一阶段的实验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修正实验中的错误,更细致地深入地进行实验。

第五阶段:(2010年1月15日—2月15日)总结二,提炼材料,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申请阶段性检查验收,构建模式,征集科研论文和评价优质课题研究课。

第六阶段:(2010年2月15日—2010年6月20日)实验三,提高、巩固、完善。进一步深刻实验。

第七阶段:(2010年6月20日—2010年9月15日)总结三,实验总结阶段,归纳整理。

第八阶段:(2010年9月15日—2010年10月20日)实验验收阶段,撰写、提交实验报告。对各种实验成果申请专家鉴定、评估、验收。

工作要求:

①在总结阶段,每位教师上交一份实验报告或总结材料,以说明实验的进展情况、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实验成果等等。

②申请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对实验运行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检查和指导,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和调整。

③不断地充实课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及时吸收外界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实验方案,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

教学模式课题实施方案 篇7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他们通过设计相应的情景传授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任务型教学的实效性。

作为一名有着32年中学英语教龄的教师和主管英语教学的学校领导,我针对我校英语科教师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展和我校进一步深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对如何提高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研究目的

(一)总目标

提高中学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课前教学设计能力、课中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课后的发展性评价能力。

(二)具体目标

1. 教师要具备超前的教学理念。

我们要改变传统外语教学中只看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记忆,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的理念,培养“强调基础性,以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的理念,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能用英语交际。

2. 提高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的生活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任务的含义,并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原则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组织和设计任务。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各任务之间要相互联系,形成阶梯性以及挑战难点的任务链,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 提高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能力。

教师要懂得客观地、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多种手段的综合性评价。评价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应突出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分长期观察、短期观察等。通过教师的日常工作,包括工作的态度、撰写专业论文的次数和质量,常规教学中的备课质量、教学质量等来了解教师对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熟练程度。

(二)谈话法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特别是与学校年轻教师深入交谈,了解到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真知灼见,重点了解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操作实效性的理解,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

(三)调查分析法

通过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学期期中和期末教学测评以及全县英语统测、学科竞赛等途径了解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程度和效果。

(四)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更新教育观念,贯彻纲要精神,借助理论经验,指导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

(五)归档法

把每个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整理成小档案,以供随时了解教师的发展情况,便于分析、统计。

(六)经验总结法

组织本校的英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学习理论知识和经验文章,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及时提炼经验,并定期有效地开展教师经验交流会,交流教学经验,推动英语教学向前发展。

四、研究的实施

我们制定了《惠东县平山二中如何提高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方案,并以“如何有效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如何有效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为研究目标,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学习理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在英语教研组内全面进行研究。下面是我们在研究中的一些做法。

(一)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任务型教学环境

教师只有在对学校行政管理方式不感到排斥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激发教学创新的火花。如果有些学校领导自以为是地冒充权威,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大加限制,指手画脚,不但不能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反而会适得其反,使任务型教学模式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因此,学校要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学校行政领导应放下架子,把自己和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共同探讨学习,使任务型教学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尊重教师的专业地位和权威,创造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教学气氛。

(二)积极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推动学科教师的全面发展

公正选拔专业造诣强、学科修养高以及在教师中具有权威的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以学科带头人牵头,年轻骨干教师为主的英语教师队伍,鼓励其他英语教师争当先进,积极进修。学校鼓励教师多渠道进修深造,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学习,下乡送课,鼓励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此,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1. 每年举办一次英语教师任务型教学能力大赛。通过教学大赛,发掘教学新秀,扩大骨干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以及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能力,不断积累丰富有关任务型教学的实践经验,大大推动了我校任务型教学的纵深发展。

2. 加强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建设。集体备课制度在我校实施历史已久,成效也显著。但是结合任务型教学的实际需要,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根据自身不同的教学任务,分别开展不同形式的集体备课方式。初一的集体备课强调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侧重课外的小专题研究,如对中西节日文化的对比、中西姓名文化的对比研究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初二、初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3. 完善英语常规教学的公开课制度,做到每个教师的每节课都是优质课,每节课都是公开课,科组内部教师轮流上公开课,使常规课优质化,优质课常规化,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每位教师要坚持做到加强课前的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任务型教学,将任务型教学渗透到每一节课中。

(三)建立一套完整的任务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评价将学生的学习作为唯一的评价对象,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任务型教学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注重过程和评价对象的教学评价。评价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外,还应包括品德与科学文化素养、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等。评价的组织形式可以有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主观和客观测试等,使突出性的评价、整体性的评价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建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五、研究的效果

(一)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增强了我校英语科组内的科研气氛,培养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几年来,教师们写了不少论文、教案、案例,同时参加了各级各类的业务竞赛。

(二)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我校的英语成绩在历年中考当中年年攀升。优秀率、及格率和高分人数均超过全县的平均水平。作为一所普通中学,能取得如此成绩,确实不易。

(三)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校英语教学质量,大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并树立自信心,养成较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成各种交际任务,具有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多次全国性英语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05年,由我指导的学生蔡安琪、杨文峰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初三年级组二等奖,梁梦意、欧晨君在2005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初三年级组三等奖。

六、研究后的反思

教学模式课题实施方案 篇8

一“概论课”课题型教学模式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概论课”中课题型教学模式从启动到结束,是一个较长时间段的过程,涉及到设计选题、选定课题、制定计划、调查研讨、成果交流、总结评比等诸多教学环节,而环环紧紧相扣,每一个环节如稍微处理不当都会影响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效性。每一个由学生所组成的课题团队在实施这一教学模式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但是以安徽H大学为例总体来看以下的几个问题是较为常见并且所产生的负效应也是明显的。

1课题选定过于宽泛或狭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课题型教学模式中的题目更多首先是由学生自主设计的,然后教师再将从学生中征集的题目进行加工,最后以课题研究范围的方式向学生公布。这种加工,一方面在于使课题在名称上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性,另外也在于使课题更能反映和体现当前社会现实热点和学生困惑的疑点。从理论层面来看,广大学生从经过整理出的课题研究范围中选择自己乃至团队感兴趣的课题,应该不会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但是现实中这两种现象却出现了,并且不在少数。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一是有的课题团队误把经过整理而公布的课题范围视为课题本身,没有认识到它们只是一些大致的研究方向,不同的课题团队可以从同一课题范围中寻找适合于自己研究的切入点。之所以以课题范围的方式向学生公布,主要考虑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每一学年度上此门课程的学生有上千人甚至更多,相应地所构建的课题团队有上百个之多,致使课题的数量也不可能远远超过学生的数量,从而做到每一个团队都有一个不同的研究课题。二是由于“概论课”更多地是传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性质比较强烈和人文色彩比较浓厚,课题的范围无法完全做到“文”、“理”兼顾,更多地以人文社会科学的面目出现,这些也致使一些理工科的学生在课题选定时就感觉到过于狭窄,更多地选择与本课程知识密切度不紧甚至无关的一些课题,如当前大学生恋爱、考研、就业现状等来展开,并且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2课题简单重复研究和抄袭现象较多

由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评定,普遍主要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部分按一定比例所构成,并且卷面成绩所占的比重超过50%以上,而平时成绩的构成中完成课题型教学所规定的论文只占其中的一部分。在所学课程科目较多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受“唯成绩”、“重分数”错误思想的支配更多地把课题型教学论文视为一次平时的“作业”,而不是一次难得的实践调查基础上的科学研究机会,从而在课题的实施中简单重复研究和抄袭现象较多。最明显的表现为在网上寻找到大量的课题,以及通过简单的校园调查获得相关数据的课题,往往成为学生们的“抢手货”,课题研究的“雷同”现象较为普遍。同样,课题的简单重复研究和抄袭现象较多,也与广大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有关科学研究素养的培养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密切相关。另外,课题型论文成果也因教育者自身研究方向的不同以及缺乏论文检测系统,致使一些学生的简单重复研究和抄袭现象有了“可乘之机”。

3自觉运用“概论课”相关理论开展研究的不多

在课题的选定中,各专业的学生都存在着较多地“锁定”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的课题;同样在课题的展开研究中,也较多地采用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政治专业的学生,较多选择党建、反腐等这一类课题;历史专业的学生,较多选择外交和两岸关系等这一类课题;经济专业的学生,较多选择诸如城镇化、产业转移等这一类课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较多选择养老、就业等这一类课题;文学专业的学生,较多选择春晚、文化申遗、传统文化的传承等这一类课题。这些固然体现和反映了学生们善于“学有所用”,但是也往往会出现与“概论课”相脱节的现象,即让人感到上不上这一门课程这些课题的实施都可以进行,从而轻视了在这一门课程开展此种课题型教学的重要性。而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来说,“概论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独特特征,所实施的课题型教学法也是服务和服从于这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即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帮助学生能够真正地将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相应地,课题型教学法也应该更多地树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元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如何辩证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与当前民众利益实现度的差距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和探索的历程如何科学评价等问题意识等。围绕着这些问题意识,以现实中现实焦点热点和学生疑点难点为切入点,让广大学生自觉地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投身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教师的指导作用因多种因素影响而受到削弱endprint

“概论课”中,课题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弊端。但是强调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并不是否认广大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一方面在于教师起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概论课”整个教学中包括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等诸多环节还主要由教师预先决定和设计。另外,从所实施的课题型教学模式本身来看,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强调学生中心主义。缺乏教师的价值引领,课题的实施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缺乏教师的学法和科研方法指导,通过课题实施应达到的培养学生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可见,判断和衡量课题型教学模式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就在于是否实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而现实中“概论课”课题型教学模式实施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因多种因素影响而受到了削弱。最明显的表现在于其没有被完全“内嵌”于课题型教学模式所有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仅仅只是在收集整理学生所设计的题目、课题计划的修改完善以及最后的总结评比等一“前”一“后”环节中,而课题真正开展的诸如调查研讨、论文撰写完善等环节则严重“缺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由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从数量来看,“概论课”授课教师的人数远远低于由学生所组成的课题团队数。即使由每一个授课教师仅仅负责所授课班级的课题型团队,也会有“分身无术”之感;另一个因素就是从时间保障来看,课题型教学模式真正实施阶段恰恰是每一学期最繁忙紧张的中间阶段,广大授课教师本身的理论课教学任务比较重,无法做到每周与学生实行见面指导。因此,在“概论课”课题型教学模式中如何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乃至优化时间安排,是进一步增强这一教学模式所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5总结评比中存在重“分数”轻“完善”的现象

在“唯成绩”、“重分数”错误思想的支配下,在总结评比阶段学生们更多地关注所在的课题团队的分数情况。而“概论课”中课题型教学模式在实施中对每一团队的评分板块,主要由课题小组研究成果评价(占60分)和成果交流评价(占40分)两部分构成。由于这是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为了确保此门课程不挂科,总体来看每一个课题团队最后都能提供相关的成果载体,这就使得“课题小组研究成果评价”部分“形同虚设”。另外在成果交流这部分,主要采用由学生代表所构成的评委(授课教师也参与,但基本没有发挥作用)进行当场打分,在“人情”因素的影响下也致使每一课题团队所获的分数基本差不多。尽管在成果交流这一环节,评委也对每一课题团队的交流成果进行点评。而在学生代表科研素质总体不高的情况下,所点评的内容也更多的是一些“形式”层面的。授课老师所给出的修改完善部分,在每一课题团队所获分数已经给出的情况下,大部分课题团队缺少了实施的动力,基本上停留在“口头”的承诺上。可见,重“分数”轻“完善”的现象如果不给予及时纠正,既严重削弱了课题型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性,也极大影响了实施课题型教学模式所期望的正效应的发挥。

二关于增强“概论课”课题型教学模式实效性的对策

问题的发现及其原因的探析,有助于“对症下药”着力解决问题。要实现“概论课”课题型教学模式正效益的最大化,要真正实现“应然”和“实然”的统一,固然需要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而直面上述所列举的诸多问题并理性地采取一些应对性措施,这将会不断地缩小“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差距。

1“启动”前对学生举办有关科研素养和科学方法的专门讲座或培训

针对课题型教学模式实施中所存在的诸如课题选定过于宽泛或狭窄、课题简单重复研究和抄袭现象较多等现象,“概论课”的授课者可以在课题“启动”前亲自或者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研素质举办专门的讲座或者培训。这种讲座或培训对刚刚进入大学的广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在于他们之前没有接触过,更在于对他们以后的毕业论文设计也是有益的。而对于本课题类型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来说,它所产生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培养广大学生正确的科研意识、科研态度和科研基本方法,从而有助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讲座或培训中要告诉广大学生,明确“实事求是、乐于探索、敢于否定、崇尚质疑、严肃认真、谦虚踏实”是正确的科研态度;具体论述经验总结、调查分析、实验研究、个案分析等科学方法的内容和特征;系统阐述如何选题、如何设计方案、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论证和撰写等。特别要提醒每一环节需要把握的要点和注意的问题所在。另外,为了使广大学生在以后的课题实施中能够体现和实践这些科学素养,也可以采取一些“硬”性措施,如联合学校科研部门和教务部门等对每一团队课题型成果进行检测,其中的优秀成果则给予专门的表扬并颁发荣誉证书以实施“刺激”。

2按照课程不同章节内容特点发布课题研究方向

针对课题型教学模式实施中所存在的自觉运用“概论课”相关理论开展研究不多这类现象,除课题实施前授课者要向广大学生讲明“概论课”总体教学性质和内容、明确实施课题型教学模式的目的之外,在收集齐学生所设计的课题后,可以按照“概论课”课程不同章节内容特点将它们进行大致性分类,然后以课题研究方向的形式发布。这既有助于理工类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概论课”具体内容,选择相应的课题研究方向,另外也能够促进文科类学生将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与“概论课”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融合,从而自觉地以“概论课”课程中所学理论为指导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优势以实行分类指导和专业评比

为了克服课题型教学模式实施中所存在的教师指导作用因多种因素影响而受到削弱、总结评比中学生评委专业素质低和“人情”因素等现象,可以采用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方法给予一定程度的弥补。如对于前一现象,可以将“概论课”的教学团队根据各自研究方向和兴趣点实现细分,从而把相关或者相近的课题团队交由该教师来负责和指导;对于一些课题团队的研究方向与“概论课”教学团队所有教师的研究方向没有“交叉”这一特殊情况,可以采取“走出去”,即由教学团队负责人邀请“概论课”课程以外的教师或专家进行单独指导,并付给一定的报酬。对于后一现象,可以在评委人员构成中加大教师构成比例,甚至以教师为绝大多数,同时也可以将所有课题团队的成果进行总体性分类,有选择地邀请一些教师或专家担任评委。

4适当增加课题型成果特别是其完善性成果在平时成绩中所占的比重

在无法根本消除“分数”作为衡量课程成绩这一前提下,为了促使广大学生对课题类型教学模式的高度重视,可以将平时成绩的一半以课题型成果的成绩来计入,而课题型成果的成绩又可以由课题小组研究成果评价(占60分)和成果交流评价(占40分)两部分转化为课题小组研究成果评价(占40分)、成果交流专家评价(占40分)和成果的进一步完善(占20分)三部分。另外,对于特别优秀的成果可以结集出版。这既可以表示对学生辛勤劳动成果的肯定,也可以为在后一届学生中实践课题型教学模式提供榜样激励和参考借鉴。

总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尝试运用课题型教学模式,这在实践中有助于发挥课堂、实践、网络“三位一体”综合教学平台的合力作用,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但是以安徽H大学为例的这种教学模式,因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课题选定过于宽泛或狭窄、课题简单重复研究和抄袭现象较多、学生自觉运用“概论课”相关理论开展研究的不多、教师的指导作用因多种因素影响而受到削弱、总结评比中存在着重“分数”而轻“完善”的现象等。为此,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地采取一些对策,如“启动”前对学生开展有关科研素养和科学方法的专门讲座或培训、按照课程不同章节内容特点发布课题研究方向、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优势以实行分类指导和专业评比、适当增加课题型成果特别是其完善性成果在平时成绩中的所占比重等,虽不能彻底根除所存在的系列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概论课”教学中课题型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题型教学论丛[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2]石云霞.“两课”教学法研究(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庄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三论式”教学法实践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及对策下一篇:街工委班子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