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

2024-11-29

构建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精选5篇)

构建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 篇1

生态课如何上

老营中学 蒋德军 2013年3月

生态课如何上

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是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以终生受益为目的,将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基本上由学生自学的“学堂”。教师在引导自学时,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本,以练习应用为本”的策略,使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进行有目的、有顺序地读练。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育自学自助而助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引导学生思想上自育、人格上自塑、学习上自研、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控、心理上自调、方法上自炼、评价上自鉴,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

一、问题引领,生态课堂新模式

文本研究如水,教学变革如舟。如果仅仅把课程改革停留在教的方式的转变上,那么这种改革就可能在浅水区搁置。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运用问题引领,通过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以高质量的问题呈现与习题呈现为操作平台,成功地实现培养素质与应试的双赢。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减轻课业负担;既要提高学生素质,又要提高应试能力;既要实现学生发展,又要实现教师发展;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减轻教师负担。

1.问题引领。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案,把日常教学中问题的呈现由“口头形式”转化为“文本形式”。口头提问有其直观亲切的优点,同时也具有相对随意难以留存的不足,学生难以准确把握。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教材沙里淘金提炼整理,把有价值的核心的问题由“气态的语言”凝结成“固态的文字”,使得课堂简洁凝练,避免了教师口干舌燥、学生疲于应付的教学状态。例如《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的引领导学问题:

①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②划出作者介绍闰土外貌特点的句子。找出关键词体会闰土的特点。

③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④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⑤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认为,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模式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代表着需要“达到”的目的地。导学案应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出发点。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如果用一个比喻来概括,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好的导学案能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和讲学稿不同。导学案的制定是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而传统的教案和讲学稿是从教师的“教”出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强调的只是传授的结果而非学生“学”的过程。低效课堂常常处于这样的循环:教师课前准备不足──上课语序紊乱行为紊乱丢三落四──对于教学效果不放心──留大量作业──花大量时间批改作业──新课准备不足……。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文本研究为切入点,在问题设置与习题编排上求突破,直击教师备课之痛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得体适量的“半成品”(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进行使用上的再创造),把日常训练中拼数量、拼时间、拼体能的“红海战术”转化为超越竞争、自主自由自在的“蓝海战术”。把日常课堂上教师的“临场发挥”转化为课前的“运筹帷幄”。

2.课堂结构。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激发其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法以学生在教师的导学下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为宗旨。它不惟形而惟实,不惟新而惟效,求常态而不求包装,把课堂的聚焦由“老师教得怎么样”转向“学生学得怎么样”,明确了衡量有效课堂的三条标准:即以学生“愿学不愿学”、“会学不会学”、学会没学会”为标准。一般操作步骤为:

自主探究的问题→合作探究的问题→质疑再探的问题→拓展创新的问题

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把日常过于复杂的学案,转化为简约而不简单的问题引领,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可操作的“学习目标”。目前的教案复杂而空洞。在表达方式上,出现诸多学生不关心的文字,淹没了核心知识,缺乏激活思维的问题;以教学环节划分、以难度划分的排列,过于追求课堂形式。

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具体到每一个引导问题的出现,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主要涉及三个步骤:

一是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在课前和课始把自己的情绪理性地调整到最佳状态,通过口头(肢体)语言、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最后将自探问题确定下来。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必须明白: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提纲,问题点设置的是否准确、简明和恰当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基础和是否进行过课前预习,适当增加和减缓问题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实践中发现,教师直接提出自探问题,能直奔“主题”,节约课堂时间,但学生思维必须在教师设置的框架下运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让学生提出问题,大部分支离破碎,教师需要引导归纳,问题提不到“点子”上还要补充,占据了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可能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认为,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说明学生有问题意识,这是“创新”萌芽的开始,因此,我们主张自探问题的设置,如果课型允许,应该先让学生提出,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就是一切把学生让在“前台”。

三是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通过巡视的方式关注学困生,通过赞许的目光关注提前完成任务的优等生),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二、兴趣引领,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凭老师的压力而强迫学生多读多写,往往事与愿违,南辕北辙。基础作文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积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语文实践的活动中。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的兴趣引领,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

在上课伊始,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如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讲述与课题有关的自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一个小故事、出示一张图片、演示一个小实验,组织一个小游戏等方法生动地再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现象。组织引导学生有目的从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探究欲望求问题的答案。尤其在习作教学中,有趣的兴趣引领是习作的催化剂。创设一定的情境,犹如给学生再现了生活,活化了人物形象,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境可想(想象)。比如在作文之前,我经常有意设计并组织一些小游戏、小表演、小动画、小音乐欣赏等活动,并相机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很容易地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乐说。然后再对选材、开头、结尾等方面加以指导,学生很容易就能做到有话会说,有话趣说。

愚以为,在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用趣”要“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见“好”即收,功成“趣”退,决不可滥用,“滥”则“贫”矣。一味地求趣“搞笑”不仅会冲淡教学的主旨,甚至还会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趣”是为“旨”服务的,只能以“趣”助“旨”,不能以“趣”害“旨”。“万绿丛中一点红”,只要有一点或几点用得好,就足以“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目标引领,把握要点方向明

“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如果一件事的方向是错误的,做得再用心,再努力,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要有清晰的、合理的、易于评价反馈学习效果的目标。目标引领内容的实践,不是一种仅仅在认识结论支配下的机械操作,而是所有的人以全部信念、情感、认识、智慧和力量投入的具有丰富创造性的行动,认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把实践领域的问题仅仅作为一个认识问题去解决,实践的过程,总是在发生着、展开着。这样一种理解,使引领的目标丰富、生动、鲜活地在我们面前显现。

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要经常性地反思,形成对教育教学宏观追求的理解;教师还要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最好是研读整个学段的教材,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

1.带着目标走进课堂。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的教学目标要求落实两点:一是落实到学生其体的课堂学习行动上,比如“说出”、“阐述”、“写出”、“做出”等等。二是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上,比如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要会做的某个类型的习题等。这样一来,教学目标就转换成了学生围绕知识或技能的具体行动目标,这样的引领目标能有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人人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教师易于把握,学生自己也一目了然。我的目标引领内容的教育理念正在经历从认识到实践的变换。

2.带着目标观察课堂。对照教学目标观察课堂,应该关注知识教学的落实,关注学生的操作和合作能力,留意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是否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在个性化的阅读感悟中,学生在解决学习过程生活中的问题是否具有合作的精神,是否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等方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带着目标自主实践。三维目标的灵魂在于它对生命发展的关注。愚以为,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的研究。生态课堂的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最终要通过一次次的反思和教学实践来落实。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案例只有那些具有高深理论知识的学者才做,现在及经常精读那些来自名师课堂的典型的又能引起内心共鸣的经典语文案例,能够有效地帮助自己找到语文教学研究的切入口和研究方式。尽管一些教师已经形成自我反思的能力与习惯,但仍存在反思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而且缺少自我指导和发展性的反思。因此,如果能够有针对性的就语文课堂中三维目标的达成进行深度的专题思考,其课堂教学效率将大大提高。从多年来观课议课的考察中,我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

其一,一些教师草率盲目,兴之所至,不假思索,或照教参一抄了之,或仅凭感觉随意而定,缺乏合理性、系统性与渐进性。

其二,大而空,笼统模糊,对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指导,许多教学目标里充满了“学习”“认识”“理解”“体会”“培养”等要求,这些要求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达到或不能达到,其中每一个要求要经过哪几个阶段或层次,都很难操作、观察和测定。

其三,教师对目标停留在认知层面,不能将学生智慧、情感、意志上的发展和成长放在重要地位,传统教学目标大都是一个个肤浅的、答案明显的、没有思考价值的知识性问题,这是造成封闭、机械、僵化的教学的主要原因。

愚以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用三维教学目标引领语文课堂教学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切入口。教学的成功与否,落脚点不在于教师做得怎么样,而是学生最终学得怎么样。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什么,并不等于学生就一定“收到”了什么。如果我们的立场错了,那么教师展示的深度和高雅,儿童会觉得玄奥莫测而难以接受,这样教的内容越多,学生因厌倦而导致教学效果越差。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我没有树立真正的目标意识,其目标往往体现在“教”上,而不是落在“学”上。现在的一些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问题非常多,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了解”、“理解”、“掌握”等描述学生个体内部心理变化的词汇用得最为普遍。但是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却是无法准确评价的,学习效果难以衡量。

其实,三维目标就在自己的课堂,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应该把日常过于复杂的教案,转化为简约而不简单的“问题引领”,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在目标引领的有效课堂中,追求复杂问题简单化,期待简约而不简单。以目标引领为主要板块的体例设计,凸显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凸显核心知识;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知识,便于激发学生思维;简洁而有规律地呈现问题,为课堂勾勒一个简单明了的路线图,这种目标引领设计极大地顺应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便于教师简洁明快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四、方法引领,比较对比智慧生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甚至比掌握语文知识更为重要。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自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引领式的生态课堂的探究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引导探究学习的问题应与教学目标、重点紧密相连;问题明确、有层次、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有效思考。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把课本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知识与热点联系起来,把教材知识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引导学生注重联系实际,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引领式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取胜的基础。

1.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注重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通过引导自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自学中学生学会了看问题──提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活跃起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看待一个问题;能够结合实际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自学能力逐渐建立起来,就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发展的基础。

(1)发现问题。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的语文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作准备。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之外,要做好标注,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才会达到事来功倍的效果。

(2)看懂例题。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对于新知识应该建立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例题就是提供了自学的平台。它汇集了知识要点,可以解决许多语文问题。所以,要认真、仔细读懂例题,从中体现出知识的难点和重点之处,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自学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

(3)尝试练习。教材往往会以例题创设一种解题情境,而剩余的几种情境则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练习的机会。通过尝试练习以检验学生自学效果,这是语文自学不可缺少的过程。语文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语文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自学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自学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集中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2.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

从教和学的方法上看。对老师来说,过去主要的精力放在上课和批改作业上面,最困惑的是我讲得这么明白,学生为什么就学不会呢?“引领式教学”可使老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备课上面,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过去主要的任务是上课要认真听讲,最讨厌课下写不完的作业。“引领式教学”,上课首先要自己看书学习,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小组合作自己解决大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少量的时间听老师讲解。课下,大多数学生再也没有写不完的作业。以前,老师要等到学生学不会时,问题出现了才花费大量的精力补差,弥补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引领式教学”,老师在备课时就要进行问题预设,所有的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力争课后不遗留问题。

从评价上来看。首先,以前老师们评课时,最喜欢讨论哪个老师讲得最精彩,大家听得聚精会神;“引领式教学”,老师们评课时,说得最多的是谁的课堂学生思维最活跃,哪个学生的发言最精彩,哪个老师的引领最巧妙。其二,哪个老师在放学后留学生改错最多,谁就最敬业,准就是好老师。“引领式教学”,谁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把作业写完,让学生放学后一身轻松地回家,谁才是最有能耐的教师。其三,以前学情分析活动就是一场差生批斗会,大家说的最多的是自己教的学生是如何差,抄作业的人如何多。“引领式教学”,大家研讨的主要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引领的方法和技巧。

从教学理念上看。以前我们只关心教学成绩,但成绩却总是不理想;“引领式教学”,我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我们的教学质量却越来越令人满意。以前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学生学不会是因为学生太笨。“引领式教学”,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学生没学会是因为老师的引领不到位。

五、习惯引领,奠基终身重养成

“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语文的理解过程。”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去构建对语文的理解。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除了对学生知识和方法上的引领,还要做到习惯引领。学习绝不是纯粹的智力活动,学生的习惯、情绪等非智力因素也参与其中,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最终效果。同时,积极的学习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修炼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锻炼学生的专注力、意志力,做事持之以恒、不骄不躁等。所以,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还有“习惯引领”。

1.兴趣引领。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自学兴趣是自学效果的关键,在自学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思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地养成自学的习惯。兴趣的培养就是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从资料中找答案,给他们空间去说、去交流、去争论,充分体现个性的发挥。因此,他们就体会到了自学的快乐,同样也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2.快乐引领。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自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的自觉性,他们就能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

“未来的文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学会学习将终身受益。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要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要让学生会学语文,首先应从引导自学开始。自学就像赛场上赛跑运动员的“抢跑”,开始“抢跑”领先,距冠军的把握就近。学生一旦掌握了自学方法,一开始就“抢跑”领先,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习变为主动,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六、状态引领,情趣激扬动态生

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除了对学生知识和方法上的引领,还要做到状态引领。学习绝不是纯粹的智力活动,学生的习惯、情绪等非智力因素也参与其中,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最终效果。同时,积极的学习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修炼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锻炼学生的专注力、意志力,做事持之以恒、不骄不躁等。所以,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还有状态引领。

1.精神引领。“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通过引导自学,让学生学会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能否达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创新”精神,自学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的自学绝不像看小说那样浏览一遍,而是引导学生有明确目标自学的,积极开动脑筋,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自学时要边读、边想、边做记号,边做笔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着自主探究,有时会有新的发现。

2.信心引领。通过引导自学,让学生树立自信。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要时时引导学生我能行,我会学,我会想。实际上,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敢于答问的学生往往比不敢回答的学生来得自信,假如学生在自学之后,那么他对内容的熟悉程度要比没有自学的来得强,回答问题正确的概率一般也要比其他同学高,课堂上的表现也会显得得心应手。这就说明了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确实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如果说“知识引领与方法引领”有更多的“理性与科学”成分,那么,在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的现场,教师对学生的“状态引领”则有了更多的“经验和艺术”成分。“状态引领”更多的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的成分在发挥作用,引领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师对课堂教学细节的不断反思、优化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一定要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不良学习习惯,纠正之,强化之。并且潜心研究自己的课堂评价和引领艺术,引领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活而不乱,让学生一门心思用到思考问题上,愉悦地、专注地、有效地学习。让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服务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示范或向导。

目前,一些教师的“引领”主要是学习方法上的引领和问题解决思路的引领,“状态引领”的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提升空间还非常大。这也是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过程。

综上所述,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满灵气”,“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映射出“生命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生命的成长,获得其未来生活所必需的知识素养。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美丽的转身”。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从“传授型教学”向“互动型教学”转型,要建立起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技术,需要高度重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重构知识概念,为教学转型奠定知识观基础。从性质上划分,知识包括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其中,事实性知识以记忆为主要获取方式,方法性知识以“做中学”为主要获取方式,而价值性知识以“自我实现”的体验和感悟为主要获取方式。显然,当前的教学系统仍然过于重视事实性知识。第二,提高课程意识,为教学转型奠定课程观基础。在教学目标方面,不仅重视实现教学目标,更重视以合理的方式实现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效果上,不一味追求近期的外显结果,更注重长期的内在基础。第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教学转型奠定学生观基础。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互动型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幸福课堂教学模式设法让学生的问题、困惑、思考、见解、兴趣、经验、感受、智慧等要素真实地进入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对话的主体力量。第四,丰富“互动型教学”课堂模式,为教学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当前尤其要改变对于学生的“三不一没有”待遇,即“不放心、不放手、不放权”和“没有自主学习”。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绝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结合具体教学实际,将“预习—交流—反馈”的课堂模式操作化和现场化,从而将“互动型教学”从理念转化为实施形态。

一言蔽之,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是把被压抑、被控制的生命解放出来,而更重要的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学生,把大自然所赐的全部资源调动和发挥出来,从控制生命转向激扬生命。引领式的生态课堂的教学最终目的就是把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引领学生“学”,通过教师的引领,促进学生的自主高效学习。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

构建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 篇2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系统”普遍指生命有机体与环境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 把生命的有机体与其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 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其精髓是“普遍联系与和谐发展”。

语文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 用生态的眼光审视语文教学, 使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它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 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发挥,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能让师生感受到生命的勃发、灵感的闪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荡。这种课以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基础, 以生命活动为本质, 以情感意志为动力, 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生态的和谐美。

二、语文生态课堂的特点

(一) 开放性

1. 教学目标的开放,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学习, 归根到底是为了自身的发展, 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身心是否愉悦、学习是否积极主动, 要看他们是否以之为乐。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教学必须改变教学目标过于狭隘的传统教学模式, 使教学目标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2. 教学内容的开放, 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生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 而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网络、录音、录像等众多的现代化媒体为拓宽学生的知识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3. 教学形式的开放,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开放的语文课堂上,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孤立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环境之间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沟通与合作。

(二) 整体性

1. 突出语文知识的整体性

语文知识的教学, 有一定的序列性、系统性。我们应该在对教学内容总体把握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计划, 对所教内容进行有效监控。如关于小说教学, 大家都知道应该突出小说的“三要素”, 而“三要素”中尤为重要的是人物形象。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一篇课文都面面俱到地分析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而只能从小说教学的整体出发, 根据不同小说的特点, 有所侧重地分析其中的某个方面。这样等所有的小说教完后, 学生就会在有序的训练中完整地掌握相关的全部要点。

2. 注意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

很多学生认为, 语文知识不像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知识那样联系紧密, 即使几天不学习也不会影响成绩。其实, 语文也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紧密的学科。一位高明的语文教师应该依据语文各知识要素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 复习与之相关的原有知识, 前后融会贯通, 使新旧知识连贯成一个新的整体。

(三) 创造性

创新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本身就应该是不断创新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既要自己创新, 又要善于发现、捕捉学生的创新表现;既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固有的创新因素, 又要及时点燃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新火花。在生态的课堂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 要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同权威论争, 敢于否定权威的结论。

(四) 可持续发展性

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 必须是和谐的, 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也必须是和谐的, 也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一个生态的语文课堂, 必须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胸怀远大, 对语文教学有长远的计划,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三、如何构建语文生态课堂

(一) 营造绿色生态的课堂环境

课堂就是一个小小的生物圈。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心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宽松和谐, 让人心境明净、心旷神怡, 犹如一个充满关爱的大家庭, 使人乐在其中。课堂物质环境是课堂活动的基础, 它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立足于学生学习的最小压力和最大效率。比如, 教室内物体的颜色、教室的采光以及座位的编排方式等, 都应该符合健康心理学的要求。可在教室角落开设“生态角”, 让学生展示自己种的小植物和自己养的小动物, 课间欣赏, 充满情趣。这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良性物质空间, 仿佛是一个温暖的家园, 师生在此可以最大程度上获得身心的放松, 从而以饱满的情绪共同投入教学活动。

(二) 关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关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与天职。”语文教师应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向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学生越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 就越信任老师, 也越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

(三) 进行对话教学

对话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是“互动”的一种外化,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阅读教学是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建立多元互动的信息通道, 进行信息沟通并产生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昭示着学生、教师的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景, 接受感染和熏陶,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双赢境地。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有生本对话、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以前的语文课堂, 学生只是倾听者, 谈不上和谁去对话、交流。而生态的语文课堂, 则给学生一个对话、交流的空间, 以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

(四) 发挥教育智慧

什么是智慧?《辞海》认为:“智慧就是对失误能认识、解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有人说, 知识只是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 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智慧则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 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精髓与灵魂。生态的语文课堂追求智慧教育, 它以教师或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智慧生成。构建充满智慧的语文生态课堂,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五) 追求课堂的开放和灵动

开放的语文课堂, 不仅仅是学习时空的开放, 还包括思想的开放、心灵的自由、感悟的多元。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 呵护学生闪现的创新火花, 彰显学生的自由阅读时空, 给予学生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让学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比如教学《端午的鸭蛋》一课, 在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之后, 教师可以设计多姿多彩的实践作业, 以拓宽学习时空。常见的形式有: (1) 尝一尝, 买来红咸鸭蛋尝一尝; (2) 做一做, 在父母的帮助下, 自己动手腌制咸鸭蛋; (3) 找一找, 通过网络、书籍查找自己家乡的特产; (4) 写一写, 写一篇赞美家乡特产的佳作; (5) 说一说, 把收集到的资料到课堂上来说一说, 让大家分享; (6) 办一办, 动手出一期黑板报或者手抄小报, 专门介绍家乡的特产。

构建引领式的生态课堂 篇3

一、问题引领,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求知的道路上,学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有限,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仍达不到一定的高度,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解决困难铺设台阶,为其学习新知扫清路障。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以研究文本为切入点,精心编排设置问题,结合教材提炼整理,使得课堂呈现简洁凝练之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适时、适当的“学习半成品”。

课前,教师需在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精读理解。可以鼓励学生自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从中选择代表性较强的问题,也可以由老师直接提出一个具有广阔思维空间的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思维和表达。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紧抓“让”字,让学生细细咀嚼,感受人物形象,可以说,“让”是这堂课的“课眼”。教师以“让”字引领学生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林冲的性格特征,从而获得“礼让、忍让、谦让、宽让”的阅读体验。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逐层引导,围绕主题让学生默读、思考,披情入文。例如讲解“宽让”时,让学生看插图,说说“扫”字写出了打的力量怎样?学生答出:“轻轻地打”,进而教师又问:“后退一步天地宽,这是什么让?”学生自然答出:“宽让”。如此引领,水到渠成。

以“让”字贯穿全课,老师对于文本的解读不得不让人叹服。简简单单一个“让”字,让我们看到了于老师把握文本、把握课堂、把握学生的“慧眼”。

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许能让学生在繁复冗长的话语中理出头绪,摸清文本脉络;一个恰当精妙的提问,或又能提点学生透过表层意象明确文本意义。总之,问题引领于学生而言,是保证其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的渠道,最终目的仍是化“教”为“不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二、兴趣引领,未成曲调先有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凭老师的压力而强迫学生多读多写,往往事与愿违,南辕北辙。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好表现,有意注意时间短,仍然保留着学龄前儿童具有的对游戏的兴趣。因此,我开展了许多游戏活动来辅助课堂教学。

低年级最常见的游戏就是“找朋友”,不过“找朋友”亦可以“找”出不少名堂来。例如,在教学“bɑ”的拼读时,我准备了两个大小相同的纸盒,在第一个纸盒的其中两面分别写上“b”和“p”,而在另一个纸盒的其中五个面上分别写上“ɑ”“ā”“ᔓǎ”“à”。教学时,我先出示第一个纸盒上的“b”,再出示第二个纸盒上的“ɑ”,将两个纸盒一碰,就表示“b”和单韵母“ɑ”相拼,得出“bɑ”这个音,这比单纯让学生念读“b-ɑ→bɑ”要来得生动有趣得多了,学生也很感兴趣。

在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用趣”要“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见“好”即收,功成“趣”退,决不可滥用,“滥”则“贫”矣,游戏的种类繁多,方法各异,一味求游戏之趣则会冲淡课堂主旨。“万绿丛中一点红”,只要有一点或几点用得好,就足以“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方法引领,授人以渔终生用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比掌握语文知识更为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比重最大,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阅读方法的引导和渗透,让阅读更有效,使学生达到“自能读书”?

1.抓字词,品章节

在检查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不正确的读音或不认识的字加以纠正指导,对典型的生字,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识字”“借助偏旁部首识字”“借助拼音或字典识字”等方法进行识记,理解其基本意思。在教学《这儿真好》一课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漫山遍野”一词,我联系课文内容分析了“漫”字的构型:三点水旁表示树木数量多,像水一样覆盖了整座小岛。以“漫”字为契机,我又问学生:“这个词中,还有哪个字也表示小岛上长满了树”,学生自然答出“遍”,随后我出示图片使学生感受树木的多,让学生通过朗读体味树木的多。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我要求他们用不同的符号对课文中的特殊词句进行标记,如那些描写生动的句子、词汇优美的句子、情感强烈的句子等,可用圆圈标出来。对个别疑难的句子一时读不懂,建议用波浪线标下来。这类语句就是阅读体会的重点,读懂了这些句子,重点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了。

2.悟情感,重迁移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因此,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反复品味,比如: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以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同为《这儿真好》一课,我请学生边读边想象,反复读“孤零零”这个词以揣摩小熊的内心,让学生在朗读中抓重点,从读词语到读句子,再从读句子到读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这儿真好”。

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延伸:“如果你就是小岛上安家的小动物,你会怎样把自己的家园打扮得更美好呢?”有的学生说想种上一些草,有的答想盖一所学校,还有的甚至说想挖一条河,让小岛变得更加美丽。这都是孩子们富有创造力的想法,思维发散的体现,是他们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所得到的灵感!

综上,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其要义在于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自觉主动地提升语文素养。

让多媒体引领“建构式生态课堂” 篇4

下的语文教学前行

连云港市赣榆县黑林中学

222122

刘艳

【摘 要】

“建构式生态课堂”下的语文课堂,应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自主。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建构式生态课堂”的语文教学更有效,更充分的体现出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关键词】

多媒体 建构式生态课堂 互动探究

鉴赏评价

知识延伸

时代的变迁,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变让我们获益匪浅,也面对新的挑战。因而如何上好语文课,就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突出课题。“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让我们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提出,让我们对课堂教学又有了更高的理论指导,也带来更多的思考。课堂教学是学好每门课程的主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紧密结合的课程,这就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紧扣教育教学最新理念,紧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总结和创新自己的课堂。下面就通过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语文教学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互动探究 “建构式生态课堂”应引导学生建立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生生多项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它将深刻影响和改变学生终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本人认为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使用多媒体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第一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精心设计好导言,导言新颖有趣、启发得当,就能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早进入佳境,为新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这一环节,是体现教师为主导的前奏曲。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去学。

课堂导入方式要形式多样,富于变化,让学生对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期待。一个导入方式再好,如果每节课都用它,那就象程咬金的三板斧,久而久之,学生对之就没有新鲜感,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适时、实时的进行变化和调整,使学生真正在阅读的海洋中快乐徜徉。本人根据平时的学习及同备课组内教师的经验交流,比较好的导入方法如下:

1.设疑导入法。即以课堂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进而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例:在教学《鼎湖山听泉》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鼎湖山优美的风景,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导入的方法:教师首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鼎湖山的秀丽风景图片,学生在欣赏图文并茂的图片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教师问题引导,让大家思考鼎湖山的万木葱茏是谁滋养的呢?直接导入新课,言简意赅,目标明确。

2.情境创设法。情境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实质上体现了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在保持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情境教学法既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实现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重要前提。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3.趣味导入法。即通过投影,以谜语、故事等导入,增加一堂课的趣味性、艺术性。举一个与文本有关的故事,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故事本身不但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巧妙、优秀的课堂导入设计方案。在这种精神的催化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事实证明,这样的导入手段,学生无论是从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学生的成果方面,都明显高于前者。

(二)展示教学目标

激情的导入已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展示当堂教学目标,利用兴趣和目标双重驱动令学生去奋发学习。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当堂课 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不能定得太高,使学生失去完成任务的信心,也不能定得太低,使学生“不劳而获”;不能太多而失去重点,也不能太少而无所事事;应当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以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为主,把目标确定在学生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考虑到语文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应以凸显阅读为主,同时要注意情感教学目标的设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表述目标时用词要准确规范,语言要简洁、通俗,使学生易记、易领会、易操作。

教学目标的展示方式,由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的多少等情况灵活选择。最好用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或预先写在小黑板上,适时挂出,让学生起来宣读;或通过课件广播教学展示给大家。

(三)师生共同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只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这个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满足其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究中锻炼自己,培养其动脑、动手等实际能力。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在学生自主探究当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相互启发;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

对表现突出、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用“还有没有其它的理解?说说看。”等激励性语言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相继进行点拨,引导他们探索新的操作方法,使他们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收获更大,使其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上课时,教师根据课前对学生学案的检查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指出发生错误的根源,关键是将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回归到基础知识;也可以有侧重地让学生进行讲解,驱动其完成问题而努力。对预习较好的学生适当表扬,并对其学案进行公示,对预习差的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在学案中设置两到三个探究性的问题或知识综合性应用的题目,试题的设置也要有一定的梯度,倡导题组式设计。探究要让学生去做、去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学生出现共性的错误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兵教兵,兵练兵,避免部分学生羞于问老师,也给部分技能好的学生展示的舞台。对学生出现棘手的问题,教师要精讲点拨,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本人在平时的学习中体会到一些比较好的探究方式如下:

1.任务型探究:在语文学科中完成同一篇文章的解读往往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也无法比较孰优孰劣。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来完成探究,将会梳理语文的各个知识点,理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2.辅导型探究: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我校,学生整体的语文的素养差异很大,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不进行个别辅导是很难完成学习目 标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休教学对他们进行“手把手”辅导,也可以采用同学之间“一帮一”,小组内合作辅导、小组之间竞争的方式开展辅导,在辅导过程中给予适当鼓励,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完成探究任务,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3.开放型探究: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只确定探究方向,并无规定具体的探究任务。此种探究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思考、热烈讨论、互相交流,探究结果相互比较,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是跃进式的。

二、鉴赏评价

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当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老师可以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放映给全体学生欣赏;将方法上有创新的学生请上讲台当“小老师”,让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说给大家听,以此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何,是否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还存在哪些盲点,这些都是教学中要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进行检测评价。学习过程中的检测评价,比形成性评价更为重要。检测评价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由教师提问学习情况,小组讨论、归纳后由组长汇报;可以由组内互相检测评价,然后推选代表上台展示交流。

检测评价通过多媒体及时引导、出示需要评价的学生以及他们的优缺点,但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及时表扬、多鼓励,对不够理想的学 生,也应循循善诱、肯定成绩,指导学习方法。检测评价的目的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摸清达标率,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反馈。所采取的补救措施:从理论上再讲解,重点再示范;展开讨论,同学帮教;进行自我纠正;进行全员强化训练等。总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技能,全员达标。

三、知识延伸

在课堂教学中,经过适合地检测评价环节,教师能及时洞悉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促使绝大部分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所有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如果这时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启发,更有利于达到培养学生智慧和创新精神的目的。比如讲黄昏与中国人的日暮情思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音、形、画,从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到现在女作家张洁《挖荠菜》里的日暮黄昏不敢回家的描写;从诗经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到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让学生们借助多媒体充分感受到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夕阳黄昏的意象传递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多了一层家园落日的温馨和人生迁世的感情。

总之,“建构式生态课堂”下的语文课堂,应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自主,真正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交流的平台交给学生,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创造的潜能自然在学生的身上迸发。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机动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给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也应因“课”制宜地调整安排各教学环节,以适应实际教 7 学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的探究,不断的学习,将理论的指导应用到教学的实践中,让多媒体引领“建构式生态课堂”下的语文教学不断前行,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体验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建构式生态课堂”指要

[2] “建构式生态课堂的评价方法

[3]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内涵要求

[4]《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李国安等编著

连云港教育局教研室,2010.8

语文报教师版初中总第191期 连云港市教研室教研通讯2012.5

构建“童趣盎然”的语文生态课堂 篇5

“童趣盎然”就是教师以“儿童视角”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 即“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 要紧扣教材中“儿童”的因素,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拨动“情”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构建“童趣盎然”的语文生态课堂。

一、以疑激情, 以情激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 而源于疑。只有问题才会引发学生的思考, 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倘若要学生在学习开始的时候就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那么不妨从设疑开始, 以一连串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谁的本领大》一课时, 我刚板书好课题, 学生就纷纷举手, 七嘴八舌地问开了:“谁和谁比本领?”“他们比什么了?”“他们为什么要比本领?”“到底谁的本领大呢?”等等。一个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趁机说道:“那我们来看看, 课文里有没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呢?”这不仅顺理成章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开始, 教师通过趣味问题的创设, 在营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气氛之余, 还能诱发学生学习、思考的愉悦感,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怀着对文本一探究竟的浓厚兴趣, 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在教学《蜗牛的奖杯》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交流一下对蜗牛的认识。一“问”激起千层浪, 学生对小蜗牛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始议论纷纷, 在他们分享心得之际, 我及时说:“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自然界中爬得这么慢的蜗牛, 靠什么得到了奖杯。”这样激起学生走进文本一看究竟的热情, 从而唤醒了学生对文本的热爱与美的享受。

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喜好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的勤奋学习。”只有抓住了学生的“情”弦, 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魅力, 培养他们乐于亲近文本的情感, 才能让语文飞入学生的心灵。

二、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大多贴近生活实际。对学生而言, 读懂课文或许并不是件难事, 困难的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其中的情感意蕴。在教学时, 若能创设符合儿童趣味的情境, 则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带领学生很快进入文本, 使学生在读了题目之后就有立即走入课文的向往。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笋》一课时,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段。

师: (笑盈盈地) 同学们, 睡醒了的春笋, 醒来以后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的这句话。

(出示句子:它们冲破泥土, 掀翻石块, 一个个从土里冒出来)

师 (充满疑问) :咦, 老师糊涂了, 这里的“它们”指的是谁呀?

生 (兴致勃勃地) :是小春笋。

师 (惊喜地望着全班学生) :那春笋做了哪一系列动作?按顺序找找文中的几个动词, 你能带上动作来读一读吗?

(相机引导学生读出“冲破”“掀翻”“冒”这几个词的力量感。并评价:你读得这么轻, 能不能“冲破”泥土呀;噢!你读得真棒, 你把石块给掀翻了)

师:咦?这里为什么用“冒”不用“长”呀? (相机引导:因为冒更能突出春笋向上冲的力量和速度)

师:怎样冒的?噢, “一个一个”地冒。小春笋们, 我们来感受一下。你冒, 你冒, 你也冒, 你, 你! (师站在教室中间, 示意学生以较快的速度“冒”出来)

(学生被教师的情绪所感染, 争着抢着纷纷从“泥土”里“冒”出来)

师:对啦, 春笋就是这样一个一个地冒出来的。泥土盖不住它, 石块也压不住它。他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它要不断地向上生长。

师:同学们, 能读出春笋这种旺盛的生命力吗?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

师:是啊, 春雷唤醒了春笋, 春笋你追我赶地向上长。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小节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学生再次高兴地、大声地读这句话)

现代生活教育理论认为, 教学环境是作用于儿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具有“儿童视角”的教学情境, 不仅有益于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 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儿童的情感参与。在本课例的开头, 教师优美的语言描述是在创设情境, 在这个情境中, 坐在课堂里的学生仿佛就成了生长在泥土里的“小春笋”。教师带着“小春笋 (学生) ”去“冲破泥土”“掀翻石块”, 用学生的活动去发展情境。为什么要用“冒出来”, 而不用“长出来”, 这是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深化情境。在这里, 教师正是站在了“儿童立场”, 唤醒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读写结合, 读中感悟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中学生曾经阅读过的文本, 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范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情操的陶冶, 还要对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语言这种沟通交流的工具予以观照。因此,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在读中学写, 共同提炼写作方法, 并把这个写作方法通过板贴呈现给学生, 加强阅读与作文的联系。

《石榴》一课的课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 按照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课文文笔优美, 语言生动形象, 记述条理清楚, 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因此, 笔者在执教《石榴》一课时, 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法。如第二自然段写石榴的花, “热闹”是石榴花的特点, 那么作者是如何写出“热闹”来的呢?学生很容易会找到关键词:火红 (颜色) 、一朵朵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数量) 、小喇叭 (形状) 。此时, 我顺势引导:“小小的花却能写出这么多的内容, 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啊!”并相机板书:仔细观察。那么春天的石榴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 学生很容易找到春天的石榴是:抽出嫩绿、抽枝长叶、勃勃生机。两相对比, 体会作者写花时“抓住特点”的写法。石榴果实从生到熟, 外皮颜色发生了变化, 这时再引导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文段, 要求学生不仅要读出丰收的喜悦, 而且还要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在把握住“感情线”后, 再请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 在朗读中认识石榴果实外形的特别之处, 体会作者写法的独具匠心。

上一篇:打篮球小学三年级作文400字下一篇:巡逻保安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