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报表分析(共9篇)
房地产企业报表分析 篇1
房地产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开发周期长、投入资金量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其财务报表所显示的信息往往与实际偏差较大,因此不能拘泥于常规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1.大量预收账款导致短期负债剧增,影响报表使用者对企业偿倩能力的判断。
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关于收入确认的规定,房地产收入确认标准应具备以下四项具体条件:①工程已经竣工并验收合格;②具有经购买方认可的结算通知书;③履行了销售合同规定的义务,且价款已经取得或确信可以取得;④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然而房地产从开始预售到收入确认,需经过竣工、验收、测绘、办证、决算等多个环节,少则数月,多则三五年,其间巨额的房款收入长期挂在预收账款,一方面增加短期负债,另一方面减少了房款收入内含的所有者权益。特别是近年房地产高额盈利在财务报表中无法体现,严重地影响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
2.开发成本账实不符,影响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资产的判断。
房地产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往往会储备大量的土地,由此形成的土地成本按购置时实际支付的价款入账,未包含货币时间价值和土地增值部分。特别是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凭借其资金、品牌、政府扶持,以协议出让的方式取得了大量廉价的土地,其实际地价已经是账面成本的数倍,这时财务报表显示的企业资产严重失实,音响消费者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另外,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有相当部分工程款由施工单位垫支,比例高达30%~50%,时间长达数年,施工单位往往对垫支部分不开发票,再加上房地产企业为欠付工程款拖延工程决算时间,往往要经过几个会计才能完成,对此,房地产企业就难以及时进行成本核算,造成账面成本低于实际数。
3.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影响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判断。
按现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尚未竣工验收决算、大量预收账款未转销售收入前将出现巨额亏损,一旦结转收入,隐含的利润即会显现,这样势必影响企业经营情况的客观反映。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应先根据真实性和配比原则将财务报表作以下适当调整,然后才能进行常规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1.根据收款方式分析预收账款,确认收入。
房地产由于其商品价值很大,收款形式与一般的产品有很大的不同,有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按揭付款等形式。对于一次性付款的房地产销售,应以应收款项足额到账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而不论其是否办理了房地产证,只要房款足额到账,即可视为风险已转移;对于分期付款的房地产销售,应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但是买方若在合同约定日期
有欠付现象,应考虑买方的资信能力、欠付的金额及欠付频率等因素,如果买方的资信不佳,欠付的金额过高(一般超过总房款的30%),或欠付次数过多(连续两期以上),则不能确认收入;对于按揭付款的房地产销售,应待交足首期且按捐款已到账,方可确认收入。根据上述原则将预收账款中应予确认的收入进行预结转,并计提销售税金及附加。
2.分析开发成本的构成,确认成本。
购入尚未开发的土地应比照周边地价进行评估,剔除资金成本后大大高于账面价值的可认同土地增值额,暂估调增存货和资本公积;对应入账而未入账的工程款按预算或估算入账,对尚未完工的配套工程估价预提,使开发成本尽可能接近实际;按照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预转成本。
3.对收入结转前发生的期间费用,按照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进行调整。
财务总监应该做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工作,现代意义上的财务总监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之一,是穿插于金融市场和价值管理之间的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传统的财务管理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当今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企业管理者,不仅要遵循某些传统的原则,还必须了解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及财务管理发展趋势,并掌握最新的策略与技术,以便高效地完成工作,给企业所有者和股东们提供强有力的利益保障与支持!
房地产企业报表分析 篇2
按31号文件的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简称“开发企业”)税法上的销售收入,除会计上确认的完工开发产品的销售收入之外,会计核算上计入“预收账款”的预售房款也应确认为未完工开发产品的销售收入,且与此相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等也可以按规定在当期予以扣除了,同时该部分未完工开发产品的销售收入也成为企业计算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期间费用(以下简称“三项费用”)税前扣除限额的基数。
但实务中,鉴于开发企业的这种特殊的收入确认方式,在保证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表间勾稽关系的前提下,如何在现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的格式基础上准确填报未完工产品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及预计计税毛利额并完整体现未完工开发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三项费用的扣除限额的计算基数,成为困扰开发企业甚至税务机关的一个问题。
一、实务中的几种填报方法
(一)在附表三的第52行填列
1.开发企业将未完工产品的销售收入按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预计计税毛利率计算出预计毛利额,直接填列入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52行“房地产企业预售收入计算的预计利润”项目的“调增金额”一栏。
2.以后年度会计核算上将“预收账款”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且同步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时,应将以前年度填列入“调增金额”、本年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的“预收账款”的金额、按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预计计税毛利率计算确定的预计利润额填列入“调减金额”一栏。
这种方法是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申报表填报方法,同时也是在实务中绝大多数企业使用的方法。
(二)作为销售收入直接填报
1.开发企业将未完工产品销售收入和完工产品销售收入一并直接填列入申报表附表一《收入明细表》的“销售货物”一栏;
2.根据未完工产品销售收入和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毛利率,倒算出未完工产品的销售成本,与完工产品的销售成本一并填列入申报表附表二《成本费用明细表》“销售货物”一栏;
3.以后年度会计核算上将“预收账款”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且同步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时,应在申报表附表一、附表二中调减(或用负数填列,下同)以前年度确认的未完工产品的“销售货物”收入和“销售货物”成本金额,
(三)按视同销售收入填报
1.开发企业将未完工产品销售收入填列入申报表附表一《收入明细表》中的“视同销售收入——其他视同销售收入”一栏;
2.根据未完工产品销售收入和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毛利率,倒算出未完工产品的销售成本,填列入申报表附表二《成本费用明细表》中的“视同销售成本——其他视同销售成本”一栏;
3.以后年度会计核算上将“预收账款”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且同步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时,应在申报表附表一、附表二中调减以前年度确认的未完工产品的“视同销售收入——其他视同销售收入”和“视同销售成本——其他视同销售成本”的金额。
(四)作销售收入填报的同时也作为调整项目填列
1.开发企业将未完工产品销售收入和完工产品销售收入一并直接填列入申报表附表一“收入明细表”的“销售货物”一栏;
2.按未完工产品销售收入金额确定未完工产品的销售成本,与完工产品的销售成本一并填列入申报表附表二“成本费用明细表”的“销售货物”一栏;
3.将未完工产品的销售收入按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预计计税毛利率计算出预计毛利额,填列入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第52行“房地产企业预售收入计算的预计利润”项目的“调增金额”一栏;
4.以后年度会计核算上将“预收账款”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且同步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时,应将以前年度填列入“调增金额”、本年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的“预收账款”的金额、按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预计计税毛利率计算确定的预计利润额填列入“调减金额”一栏。
二、几种填报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一)方法一的优缺点
优点:一是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1081号)中关于申报表的填报说明;二是企业未完工产品销售收入按预计计税毛利率计算出的预计毛利额及时地计入了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三是申报表主表中的“利润总额”一栏填列的金额与企业会计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金额相符。
缺点:存在三项费用的扣除限额如何确定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8]101号)中关于《收入明细表》的填报说明明确规定:本表的“销售(营业)收入合计”金额作为三项费用“扣除限额的计算基数”。并且许多税务机关已将该表的勾稽关系固化在了征管软件中。如果直接将未完工产品销售收入的预计利润在申报表附表三中填列,则无法作为三项费用的扣除限额的计算依据,对新办开发企业取得第一笔会计销售收入之前的业务招待费(因不能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的税前扣除影响较大。如果征管软件未固化表际之间的勾稽关系,则开发企业还可能通过在不同年度间人为调整销售收入来解决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这一实际问题。
(二)方法二的优缺点
优点:一是可使企业未完工产品销售收入按预计计税毛利率计算出的预计毛利额及时地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二是未完工产品销售收入可作为计算三项费用的扣除限额的计算基数,符合申报表的表间勾稽关系。
缺点:一是未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申报表的填制说明;二是申报表主表中的“利润总额”一栏填制的金额与企业会计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不相符,破坏了纳税申报表与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对比关系。
(三)方法三的优缺点
优点:一是可使企业未完工产品的销售收入按预计计税毛利率计算出的预计毛利额及时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二是未完工产品的销售收入可作为计算三项费用的扣除基数,符合申报表的表间勾稽关系;三是申报表主表中的“利润总额”一栏填列的金额与企业会计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金额相符。
缺点:一是未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申报表的填制说明;二是将预售收入作为视同销售处理,与税法规定的视同销售的概念不符。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25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31号文件第7条也规定: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因此,将未完工产品的销售收入作为视同销售收入处理,稍显牵强。
(四)方法四的优缺点
优点:一是一定程度上执行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申报表的填报说明;二是企业未完工产品销售收入按预计计税毛利率计算出的预计毛利额及时地计入了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三是申报表主表中的“利润总额”一栏填列的金额与企业会计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金额相符;四是未完工产品销售收入可作为计算三项费用的扣除限额的计算基数,符合申报表的表间勾稽关系。
缺点:申报表中的“营业收入(合计)”和“营业成本(合计)”填制的金额与企业会计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不相符,破坏了纳税申报表与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对比关系。
三、填报建议
以上四种方法各有利弊,均可运用于填报实务,但笔者颇倾向于使用方法四。
在方法四中,将未完工产品销售收入同时确认为未完工产品成本,一方面能够体现税法与会计对收入与成本的确认与处理上的差异,另一方面,也最大程度地符合企业所得税计算的配比原则、真实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因为未完工产品在申报销售收入时,其成本尚是不可确定的,以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预计计税毛利率倒算其销售成本,也是不真实的成本。相对而言,其销售收入却是真实、确定的金额,以其作为成本计量,有合理的确定性。所以,在方法四中,虽然有申报表中的“营业收入(合计)”和“营业成本(合计)”填制的金额与企业会计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不相符的缺点,但其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兼顾税法的其他各项规定并能保证申报表主表中的“利润总额”一栏填列的金额与企业会计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金额相符,没有破坏纳税申报表与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对比关系。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探讨 篇3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经营的规范化管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要及时发现财务会计及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必须通过财务报表中的分析数据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的概念、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上作了分析,并从财务分析的局限性上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比较分析;比率分析
企业财务报表是关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企业财务报表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按一定的财务指标体系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它是根据企业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加以归类、整理、分析和汇总后编制的。企业的财务报表由主表、附表、附注等组成,有着巨大的信息容量,集中、概括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可以更加系统地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财务状况。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无论从它的产生时间及发展过程来看,都与经济的发展和经理人的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不同报表的使用人,无论他们的目的如何,都要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来了解情况并据此作出判断与决策。笔者现就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目的、方法与步骤、局限性及注意事项作一分析,以期与各位同仁磋商。
1 企业报表财务分析的概念
企业财务分析是指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它相关的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其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企业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的企业财务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企业决策的不确定性。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作出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善企业财务的措施。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个过程,根据分析的目的,把相关指标进行分类、对比,以达到认识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通常只能发现问题但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所以,企业的决策者还必须在判断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企业长期经营发展的决策。
2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不同的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人,他们分析的目的不完全相同。对投资人来说,一是根据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判断该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为决定其是否投资作出决策;二是为投资人是否转让该企业的股份,分析盈利状况、股份变动和发展前景作出判断;三是为考查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要分析该企业资产盈利水平、破产风险和竞争能力,是否继续增加投资;四是为决定股利分配政策要分析该企业的投资状况。而做为债权人,为决定是否给该企业贷款,要分析贷款的风险和报酬,要了解债务人的短期及长期偿债能力,要分析其盈利状况。做为经理人员,所需要分析的内容更为广泛,既要面对投资人,又要面对债权人,还要能有证明自己业绩的分析数据,此外还有供应商以及员工所关心的一系列敏感性问题。
企业财务报表财务分析的目的一般可概括为: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检查的手段,如同医疗上的检测设备和程序,能检查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但不能治病。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能检查企业偿债、获利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分析越深入越容易对症治疗,但诊断不能代替治疗,而且,财务报表分析不能提供最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却能指明需要详细调查和研究的项目。
3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1)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有两种,即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比较分析,根据各企业单位情况不同,分析的目的不同,选择比较分析的方法也就不同。按对象分析,可以与本企业历史比、同类企业比和计划与预算比。按内容分,可分为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比较结构百分比和比较财务比率。分析的核心问题在于解释原因,并不断深化,寻找最直接的原因。
因素分析,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企业的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指标的高低都受若干因素的影响。从数量上测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人们抓住主要矛盾,或更有说服力地评价经营状况。
(2)财务报表分析的步骤。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数据范围,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的一般步骤如下:
①明确分析的目的;
②收集有关的信息;
③根据分析的目的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分割开来,予以适当安排,使之符合需要;
④深入研究各部分的特殊本质;
⑤进一步研究各部分的联系;
⑥解释结果,提供对决策有帮助的信息。
分析的步骤应视情况而定,没有固定的模式。
4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4.1 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报表是会计的产物,会计有特定的假设前提,并要执行统一的规范。其主要表现在:
(1)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
(2)假设币值不变,不按通货膨胀率或物价水平调整;
(3)稳健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收益和资产;
(4)按年度分期报告,只报告了短期信息,不能提供反映长期潜力的信息。
4.2 报表的真实性决定着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只有根据真实的财务报表,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而报表的真实性问题,只能靠审计来解决。就目前来说,无论是企业还是上市公司,报表的弄虚作假情况令人担忧,为了夸大利润、粉饰报表、费用滞后、利润提前,钻政策空子,人为操纵报表数据,一些国营企业,由于受政府行为的控制,为完成报表指标,不惜一切手段,这样的报表数据,作出的财务报表分析可以说一文不值。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在前几年新准则颁布之前,利用资产减值准备人为调减或调增利润,需要亏损时,多计提一些减值准备,需要利润时,再回过头来冲减,而现在就不一样,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予转回,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弄虚作假现象,还有的利用债务重组来调节利润,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相信某些现象还是能得到一定的制止。
财务分析不能解决报表的真实性问题,但是财务分析人员通常要注意以下与此相关的问题。即:财务报表的规范性问题、财务报告的完整性问题、以及一些数据的合理化问题。对同一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会计准则允许使用其中不同的规则和程序,企业可以自行选择,通过审计结果,检查政策选择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4.3 比较基础问题
在比较分析时,必须要选择比较的基础,作为评价本企业当期实际数据的参照标准。横向比较时,使用同业标准,同业的平均数,只起一般性的指导作用,不一定有代表性,不是合理性的标志。有的企业实行多种经营,没有明确的行业归属,同业对比就更困难。
趋势分析以本企业历史数据做比较基础。历史数据代表过去,并不代表合理性。经营的环境是变化的,今年比去年利润提高了,不一定说明已经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成本降低了或提高了,也不一定说明已经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甚至不一定说明管理上有了进步或后退。社
会经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都是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因素。
5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注意事项
要读懂财务报表,除了要有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外,还应掌握以下方面以看清隐藏在财务报表背后的企业玄机。对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人来讲,首要的问题就是善于辨别该报表的真伪。这是从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性工作。
5.1 探测企业是否有重大的财务方面的问题
拿到企业的报表,首先不是做一些复杂的比率计算或统计分析,而是通读三张报表,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比如,在国内会计实务中,“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他应收款过大往往意味着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或人占用、甚至长期占用,这种占用要么可能不计利息,要么可能变为坏账。在分析和评价中应剔除应收款可能变为坏账的部分并将其反映为当期的坏账费用以调低利润。
5.2 研究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以辨别有无问题
一家连续赢利的公司业绩一般来讲要比一家前3年亏损,本期却赢利丰厚的企业业绩来得可靠。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来考核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一个规律,即上市公司上市当年的该项指标相对于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 以后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释只有一个:企业上市前的报表“包装”得太厉害。
5.3 比较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与其现金流量水平一致
有些企业在利润表上反映了很高的经营利润水平,而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却表现贫乏,那么我们就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利润的质量是否有问题?”银广夏在其被爆光前一年的赢利能力远远超过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相对于经营利润水平贫乏,事后证明该公司系以其在天津的全资进出口子公司虚做海关报关单,然后在会计上虚增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方式吹起利润的“气球”。而这些子虚乌有的所谓应收账款是永远不可能转化为经营的现金的,这也就难怪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此贫乏。
5.4 将企业与同业比较
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5.5 财务报表中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对企业决策绩效的评估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错现象
为此,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以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掩饰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或亏损状况;二是将收益性支出或期间费用资本化以高估利润;三是以关联交易方式“改善”经营业绩;四是通过企业兼并“增加”利润;
五是通过内部往来资金粉饰现金流量;六是不夸大财务报表的作用。
作者简介:
房地产企业报表分析 篇4
申
报
表
重庆市建设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制
核定房地产开发资质等级应提供的资料
目录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定资质核定等级申报表;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定资质证书(正、副本原件)和企业法人营
业执照复印件(工商局的复印件);
三、经审计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房地产开发统计基层标准表(须统计
部门盖章原件),注册资金未达到资质标准的,应提供增资后的验资报告原件;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经济、技术、财务负责人的职称证件(交验
原件);
五、已开发项目的有关证明材料(含施工许可证和规划、国土、计
划等部门的文件);
六、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及《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
执行情况报告并附上“两书一册”。
七、房地产开发企业缴纳配套费申报审核表。
注:所报资料(除固定格式外)统一用A4规格纸上报。
房地产企业报表分析 篇5
第一天
一、通过企业财务报告识别企业经营状况
1、当前我国新会计准则及税法的新变化
2、证监会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相关规定
二、掌握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基本方法
1、基本财务分析方法
2、财务比率分析
3、盈利性分析及成长性分析
4、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6、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三、掌握债权人角度企业财务报告分析整体思路
1、从银行或债权人角度看企业:
2、企业三大财务能力整体判断
3、企业财务战略与投资融资战略判断
4、企业价值评估及分析
第二天
四、学习会计信息组成和形成过程
1、会计基本要素
2、会计核算基础
3、会计报表基础
五、识别企业会计信息粉饰造假的主要手段
1、盈余管理
2、报表背后的信息逻辑关系
3、造假中的五表一单
4、造假常用的会计手段
六、虚假会计信息识别技术——从报表到账目
1、会计报表识别技术:
经营逻辑与财务逻辑关系
税务看财务报表
审计看财务报表
2、账目常见科目造假:其他应收、其他应付、资产盘亏与盘盈等
3、会计报表造假的应对方法
七、虚假会计信息识别技术案例分析及应用
案例1:2002年蓝田造假:依靠手机:***固定资产的财务造假
案例2:2009年深圳比亚迪财务报表造假分析,依靠销售退回的财务造假
企业财务报表审阅分析法初探 篇6
比率分析法是财务报表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比率指标在分析财务问题时过于抽象,它主要关注问题的数量特征,忽视问题质量特征的解读,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判断,比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如果离开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结果的分析是无法用于判断企业短期支付能力的。为了解决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同时从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上分析企业的财务情况,本文对兼具这两种功能的财务报表审阅分析法及其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一.财务报表的审阅分析法
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解读、解释,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进而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的经营活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帮助改进决策,最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的财务管理活动。
目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比率分析法,但是,比率分析法不容易被非财务人员所掌握,很多经理人员不能很好地对一些财务比率指标作出恰当的判断,造成了对问题的误判,对决策的误导;财务比率指标具有抽象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很容易使人们对企业的财务情况作出数量特征的判断,但忽略对其进行质量特征的分析,比如,在分析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时,具体地剖析企业的流动资产与速动资产的内部构成是十分重要的,又如,在分析销售收入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时,很好地分析销售收入和利润的质量(销售收入和利润中有多少对应的是应收账款,有多少对应的是现金)也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分析人员只会看到财务问题的表象,而无法掌握财务问题的本质。近年来作者积极向财务分析人员推广财务报表的审阅分析法,尤其是对非财务的经理人员介绍财务报表的审阅分析法,颇受人们欢迎。
财务报表的审阅分析是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不需要以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进行各种财务指标的重新计算,然后再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能力,而是一种直接由分析人员阅读财务报表数据及其与财务报表相关的资料,边阅读、边思考、边下结论,通过对财务报表数据的审阅直接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简单、直观、易掌握;而且可以使分析人员同时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数量特征的分析和质量特征的评判(比如同时对收入和利润的数量与质量进行分析),容易得出较为客观的分析结论。对财务报表实施审阅分析时,如能同时阅读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报表,进行对比分析,效果会更好。
二.财务报表审阅分析的要点
基于个人经验,作者将企业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审阅要点归纳如下:
1.资产负债表的审阅要点
(1)审阅资产负债表的总计与小计项目。通过审阅资产负债表的总计与小计项目,从企业的资产规模、资金来源及其整体的变化情况等方面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作出初步评判。比如,武汉某上市公司1997、1998、1999和2000年的资产合计分别是4·53亿元、7·51亿元、10·30亿元和15·16亿元,说明公司属于中型企业,而且,公司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尤其在资产规模上大幅增加,使得企业在经营规模方面上了一个大的台阶[1];该公司四年来负债及少数股东权益合计分别为2·58亿元、3·87亿元、6·67亿元和9·02亿元,股东权益合计分别为1·95亿元、3·64亿元、3·63亿元和6·14亿元,说明企业资产与经营规模的增长是由股权筹资和债权筹资共同推动的,尽管股权筹资与债权筹资的比率有所变化,但是,总体上基本处于同步增长的状态。该公司为上市公司,于1998年上市。没有股权筹资的增加,债权筹资的能力就难以保障,因此,上市筹资及其良好的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能力是推动公司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审阅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状况。通过审阅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的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公司的短期支付能力。货币资金有三个基本的用途:正常支付、应付急需、获取机会的支付准备。因此,对货币资金进行专门的审阅分析是很重要的。在对货币资金进行分析时,可以审阅其绝对额的大小、与上期相比的增长额、增长比率,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总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从而研判货币资金的储备是否合适。
(3)通过资产负债表审阅企业的资本结构。审阅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本结构就是阅读、分析资产负债表右边的项目及其数据,评价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金来源的结构。在审阅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从时间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辨别短期资金融通(流动负债)与长期资金融通(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之和)的比率;可以从资本性质的角度进行分析,考察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比率;可以从资本具体来源的视角进行分析,有些资金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从内部生成的,比如留存收益的提取(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有些资金是通过新、老股东的继续投资获得的,比如股本与资本公积的增加,有些资金是企业向金融机构或长期债券的持有者借入的,比如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有些资金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向供应商、往来客户或内部职工融通的,比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对资产负债表右边的项目和数据进行认真、详细的审阅分析,可以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形成准确的判断。
(4)通过资产负债表审阅企业的资产结构。审阅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结构就是阅读、分析资产负债表左边的项目及其数据,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各种资产的匹配性,进而透视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状况。在审阅分析过程中可以对各种主要的资产类型分别进行分析。对货币资金的审阅可以判断企业的短期支付能力,由于货币资金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应该单独列项进行重点分析。对应收账款(包括其他应收款)和存货的金额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可以考察企业经营活动的好坏,判断经营活动对资产质量的影响。应收账款和存货金额同时很大,说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与经营活动具有较大的问题,企业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差,企业的经营活动以消极的方式影响资产的质量。对对外投资项目的审阅,结合投资收益和对外投资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回现金的分析,可以判断企业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对
外投资的资产质量。对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清理的审阅分析,可以评价企业新增生产能力的状况,评价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对无形资产的审阅分析,可以评价企业购入无形资产的多少以及拥有土地使用权的情形。对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的审阅分析,可以判断企业清产时很难转化出任何现金流入的资产的数量。
(5)审阅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匹配性。审阅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匹配性,就是对资产负债表左右两边的项目和数据同时进行阅读,考察企业的筹资与投资及其资产分布之间的对称性。一般地,短期资金的占用应和短期资金的来源匹配,长期资金的占用应和长期资金的来源匹配。值得指出的是稳定而长期的生产经营资金净占用属于长期资金占用,季节性波动形成的生产资金占用属于短期资金占用。资金的分布状态与资金来源的结构相匹配时,企业采用了匹配型财务战略;一部分短期资金占用通过长期资本来源保障时,企业采用了稳健型财务战略;一部分长期资金占用通过短期资本来源保障时,企业采用了激进型财务战略。稳健型财务战略会影响企业资产的产出效率,激进型财务战略会使企业面临太大的财务风险。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审阅分析,可以有效地帮助分析人员判断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之间地匹配程度。
(6)审阅资产负债表时要为收益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提供准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资产负债表的审阅分析要为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审阅分析提供前导性支持。比如,应收账款过大可能意味着收入与收益质量的低下,待摊费用、存货和逾期应收账款过多可能意味着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降低。资产负债表审阅分析提供的前导准备可以提高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审阅分析的效率与效果。
2.收益表的审阅要点
(1)审阅收入与收益变化的数量特征。从数量的视角审阅收入与收益变化的状况,就是通过对损益表上收入与利润绝对额、以及增减变化程度的阅读,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这种评价显然仅关注了盈利的数量特征,忽略了对盈利质量的考虑。
(2)审阅收入与收益变化的质量特征。从质量的视角审阅收入与收益变化的情况,就是将损益表上收入和收益的绝对额、以及增加变化的程度与同期应收账款的金额、增加变化的程度、以及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销售收入的回款程度与回款速度,考察企业收入与收益的质量状况,避免只有账面利润、缺乏真实现金流入的现象。
(3)审阅各种性质的企业活动对利润贡献的大小。企业的各种活动共同创
造了企业的利润,具体包括主营业务活动、附营业务活动和对外投资活动,有些企业的利润还受到营业外收支的影响。对损益表进行审阅时,要分析各种活动对利润的贡献程度,哪些活动从积极的方向影响利润,哪些活动从消极的方向影响利润,营业活动、尤其是主营
业务活动对利润贡献的大小,以及该贡献力的长期稳定性。如果主营业务活动无法对企业的利润形成长期而稳定的贡献,就说明企业的发展处于不成熟的状态。
(4)审阅各项成本与费用的变动情况。企业的成本、费用主要是在企业内
部生成的,成本、费用的内部化程度较高,与收入相比其可控性较强。审阅损益表上各项成本、费用的金额,成本、费用变化的程度,成本、费用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能力。
(5)审阅企业的对外投资收益和少数股东本期收益的状况。通过审阅企业
对外投资收益和少数股东本期收益项目及其金额,可以分别评价企业对不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投资的收益水平和对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投资的收益水平,判断该企业对外投资的盈利能力,以及企业对对外投资的管理能力。
(6)审阅企业所承担的所得税负担。通过对所得税项目及其金额的审阅,可以判断企业的税收负担,分析政府对该企业的税收政策对股东利益的影响。
3.现金流量表的审阅要点
(1)审阅企业本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对本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审阅,分析企业本期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净积累额,将其与企业规模的增长状况进行比较可以初步判断现金储备的合理性;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与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与短期投资及其它们的内部构成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真实的短期支付能力,判断货币资金和短期投资中不能即时动用的金额。
(2)审阅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三大活动对本期现金流量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企业本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是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的活动从正面累计企业的净现金流,有的活动从负面抵减企业的净现金流;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现金流的图景也不一样。一般地,成熟、健康企业的现金流图景是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基本平衡,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为正数,投资活动的净现金流为负数,企业用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的积累保障投资扩张的现金需要。从三大活动净现金流的审阅中,可以分析企业增长的类型(内涵增长还是外延增长,靠内部积累推动还是靠外部筹资推动)和企业增长的可持续性。
(3)审阅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三大活动内部大金额项目的状况。一个企业现金流量表的项目很多,但影响其现金流状况的主要项目、即金额大的项目却不多。重点关注金额大的现金流项目就能够基本掌握企业过去一年的重大投资、筹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中影响现金流的重要项目。一般地,企业重要的现金流项目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吸收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等。不同的企业在各期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的特点会有差异,金额大的重要现金
流项目也会不同,但是,对其大金额项目进行认真审阅,可以分析其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的基本概况。
(4)从现金流的视角分析判断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尽管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分析也可以评价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但是,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审阅、从现金流的视角评判企业的各种能力,对分析人员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财务情况是有益的。比如,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的正负、金额有助于对企业盈利质量的判断,这是对基于利润进行盈利分析的重要补充。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的金额与本期销售收入进行比较,也可以很好地判断企业运营应收账款的能力。企业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长期为负,企业偿债能力就难以切实得到保障。可见,审阅现金流量表可以帮助人们从现金流的视角分析、评价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5)审阅影响利润、但不影响现金流动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是通过对现金流量表附注的审阅,尤其是对金额大项目的审阅,分析评价企业一定时期内影响企业利润,但不影响现金流量的项目,帮助分析人员掌握导致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之间差异的核心因素,避免形成“有利润,就有现金”的错误判断。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之浅见 篇7
(一) 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
财务会计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的相关、可靠信息的系统, 财务报表就是对该系统所反映信息的报告和描述。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基本活动为对象, 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 以分析和综合为主要方法来系统认识企业的过程, 其目的是帮助报表使用者了解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 从而改善决策。
(二) 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依据分析主体不同而不同。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是指“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有多种, 如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政府机构及其他人士 (如企业职工、审计师) 等。投资人关注的是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投资回报;债权人关注的是资金能否安全偿还并取得一定收益;经理人员关注企业经营状况及如何改善业绩;政府机构关注的是税收情况, 以及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评价政策的合理性, 揭示企业遵纪守法的情况等;其他人士如企业职工主要关心工资福利以及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等。本文着重从经理人员的角度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三) 财务报表分析内容
(1)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2)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3) 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4) 获利能力分析。
(5) 投资报酬分析。
(6) 现金流动分析。
主体不同, 报表分析的内容也不相同, 不是每个报表使用者每次分析都要包括上述全部6项内容。但以上各项指标也是相互联系, 息息相关的。
(四) 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方法
1. 比较分析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方法是比较分析法。俗话说:“不怕不识货, 就怕货比货”, 有比较才有鉴别, 才更有可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当然, 比较要有比较对象, 财务报表分析中的比较分析法也要选一个比较的对象作为参照标准。比较的结果随比较对象不同而不同。
(1) 比较的对象。对于比较的对象, 比较标准按其比较结果的不同意义而分为3种: (1) 历史标准。即对企业自身的一种纵向分析, 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发展的趋势。 (2) 同业标准。每个企业都处在资本经济的大环境下, 与同行企业比较更能发现企业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潜力, 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评价依据。 (3) 预算标准。该标准主要也是针对企业内部的比较标准, 它与历史标准的不同在于, 它更注重实际经营效果与预期的差距并查找其原因。
(2) 比较的指标。在财务报表分析中主要比较以下几种指标。 (1) 总量指标。即财务报表某个项目的金额总量如净利润、应收账款、存货等。 (2) 财务比率。用倍数或比值表示的分数来反映各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 (3) 结构百分比。是用百分率表示某一报表项目的内部结构, 实际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财务比率。
对比较分析法进行归纳, 如表1所示。
2. 因素分析法
财务报表分析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因素分析法, 是从各因素对某一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来分析、判断影响该指标的主要因素, 从而找出主要矛盾的方法。
那么财务系统提供的资料哪些可用来作为分析资料呢?对财务报表分析而言, 主要依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和附注、文字说明等。
二、现行的财务报表分析存在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利用现行的财务分析方法就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的分析, 提示了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反映了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和财务信息记录的局限性。这方面的局限性具体举例说明如下:
(一) 人力资源的影响因素
在对某企业的调查中发现、该企业研发人员缺乏, 造成研发工作进展缓慢, 对成熟产品的拓展研究也因缺少人力资源而无法进行。在企业的销售人员中没有一名是熟习油田工艺或化学助剂或以前从事过此项工作的, 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产品的售后服务跟不上。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 销售人员不能通过现场服务掌握各种产品的需求动态反馈公司从而促进产品的销售;同时也不能及时了解现场具体情况反馈企业技术部门, 从而根据现场使用状况适当调整产品的配方。目前由于这方面人力资源的缺乏, 产品销量不断下降, 产品成本直线上升, 部分客户流失。由于人才缺乏引起的连锁反应在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系统方面是难以确认和计量的。
(二) 财务报告信息的滞后
现行财务报告主要是提供以历史数据为主的财务信息, 这使得财务报表只反映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的费用等历史性信息, 而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 不确定因素比以前更多、更突出, 而报表却无法及时跟踪披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大规模的金融创新浪潮, 大量新型的金融创新工具不断出现, 对传统会计体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目前尚没有一种恰当的方法对其计量, 这导致相关信息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不充分或不能披露。而企业一旦参与交易就会承受很大风险, 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极大影响。至今, 对衍生金融工具制定何种有效的会计规则尚无定论。
(三) 缺乏前瞻信息和预测信息
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数据为主的财务信息, 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 故普遍缺乏前瞻信息和预测信息, 而这些方面也恰恰是报表信息使用者最需要的。
三、改进现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措施
显然, 现有的财务报表系统短期内不可能被更好的系统取代, 如何在内容体系方面做相应改进是我们的最好选择。本文提出以下几种改进措施:
(一) 针对不同行业, 调整财务报表系统的侧重点
比如传统企业, 如工业、农业、商业, 主要在保持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对相关不确定信息的披露。针对新型企业如风险投资企业、网络企业等, 应更侧重于行业特性的风险披露, 在财务信息系统方面加强披露有助于评价这些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绩效的信息。
(二) 更多增加分部信息及建立适时财务报告系统
分部报告的目标是:就企业面临的机遇和风险提供多种标准的补充信息, 因此分部信息是全面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的重要依据。适时财务报告系统随时反映企业所发生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 从而大大提高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三) 财务分析新方法的引进
本文认为, 企业的外部分析者要全面、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者, 应该运用更加科学的综合分析方法, 并加强与其他同类企业对比。为此应引入多元分析方法,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加入WTO之后, 我国在财务制度方面面临的问题是与国际财务会计制度的接轨, 近年来,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因财务会计制度不完善而导致的种种问题也日益凸显。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 财务会计制度也将逐步完善, 财务分析系统将会为其各种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S].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S].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S].2010.
[4]陈玲娣.租赁准则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J].财会月刊:综合版, 2003 (2) .
苏宁企业电器财务报表分析 篇8
关键词:苏宁电器;连锁家电;财务报表
前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以及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也逐渐的显现了出来。财务分析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一项管理工作,同时也对政府以及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是公司管理者了解公司状况以及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
一、苏宁家电连锁企业概念及特点
(一)苏宁家电连锁企业概念简介。苏宁电器创始于1990
年,是中国家电、电脑以及通讯等连锁企业的领航者,是我国国家重点培养的大型商业集团之一,目前苏宁企业已经覆盖我国26个省市、直辖区,拥有900多家连锁超市以及90多个物流配送中心,已经成为与国美并肩的两大电器行业的巨头。
(二)苏宁加点连锁企业的特点。(1)家电行业连锁远胜于零售业的平均发展水平。随着上游家电制造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商品更新换代的影响,家电在全国迅速普及,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家电连锁行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逐年递增,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家电产品作为耐用消费品具有着明显的增长周期,根据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家电行业发展的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家电行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每2到3年就有着一轮新的利润增长点。(3)是居民住房以及家庭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指标,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家电行业的发展与住房以及耐用消费品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家电连锁行业的发展就作为衡量我国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4)家电全国连锁企业且主要由国美以及苏宁垄断,市场集中度高竞争力较强。(5)销售渠道利润不均。除了苏宁以及国美这种垄断企业具有完善以及正规的销售渠道以外,其他的品牌都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渠道,即使建立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被民营企业所放弃,但是一些实力相对加大的品牌却依靠销售体系的建立获得了巨大的销售收入。
二、苏宁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大规模连锁拓展财务人才短缺。苏宁电器的财务管理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没有批量化、标准化以及专业化的人才,缺乏对这方面的培训,由于苏宁家电连锁企业在我国的发展实践期并不常,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摸索阶段,苏宁家电连锁企业中的绝大多数财务管理都没有经过完善的人才培训,有的还是从其他行业中转行而来,因此不熟悉连锁家电行业的管理方式,这就造成了连锁酒店的人才缺乏,从而严重影响了苏宁企业的扩展,目前,苏宁连锁企业的绝大多数人才都是毕业的大学生,企业内部出现了管理人才的中空化,中级管理人才的缺乏就在根本上造成了苏宁公司财务管理难以有效地解决现有的问题[1]。
(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苏宁电器连锁企业公司应建立独立的会计账薄并建立独立核算模式,在每年的会计期末向上级单位上报准确的财务报表信息,报告单个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果,从而使公司总部了解各个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
(三)厂商关系紧张的财务信用缺失。由于我国家电连锁企业的企业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善,在很多方面,合同以及上级信用都被严重的践踏。企业尚有生产厂家拖延货款,签订合同往往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因此信用缺失已经成为制约苏宁连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家电连锁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优势是拥有大量的现金流量,这对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苏宁企业依靠这个特点已经衍生出具有苏宁企业特点的银商企相互寄生关系。其主要的运作模式为通过其巨大的薪金流量的特点使银行开具一个到期承兑的汇票,苏宁企业将汇票承兑给生产厂家,然后在生产厂家生产完毕后,在票据生效以后再发货,在这样的循环体系中,苏宁实际上就是运用别人的钱来省钱,是一个强大的代理服务模式中获取资金 [2]。
三、提升苏宁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家电连锁企业财务人员的培养。在我国连锁企业员工的录用过程中一般强调员工的道德素质,因此,这也就成为了财务管理人员人任用的一个主要标准。这个标准包括对个人品质的考察以及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考察。财务管理人员在任用员工时应当具有稳定性的把握,家电连锁企业对人员的录用,大都强调德字优先,对财务人员就更是如此,它包括从业者的个人品质,职业道德。财务负责人在任用人员时应注重稳定性的把握,对公司岗位进行和理性的分配,加强与企业员工的交流与沟通,注重企业文化的构建,家电连锁器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方法以及业绩控制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从而转变公司经营理念,将传统的会计核算转变为缜密的责任会计计算以及绿色会计核算,将经营利润作为公司经营的重点追求,将会计核算的范围扩展到媒体部门的每个人身上 。
(二)加强家电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苏宁企业以前大都采用分布式结构,不同的连锁企业采用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因此不同的公司就拥有着不同的业务以及财务系统。但是业务与系统操作的分离就容易造成财务数据额不准确。苏宁企业可以采用新的SAP/ERP系统的实施收益。利用无纸化办公可以节省因为送货费用的80%纸张费用,更根据有关数据计算,苏宁采用无纸化信息操作,在那一年就能够节省成本1亿以上。这不仅实现了苏宁企业的仓库资源共享,还使存货的周转速度提高。从而提高了企业市场反应速度,节省了市场交易成本,缩短了交易时间,大幅度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树立家电连锁企业财务经营理念。苏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树立完善的财务经营理念是促进连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措施,要使财务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财务经营理念,就必须按照银行的运作模式来进行资金的管理,按照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模式来进行资产的管理,运用会计事务所的方式来进会计核算,传统观念认为财务管理只是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反应,并不能创造实际的价值,但是如果财务管理人员能够退出这个圈子去管理公司财务,跳出工资、报账以及提供财务报表的工作模式的影响,经自己定位为公司管理的一份子,就能够创新工作模式,给企业带来新的收益增长点。
综上所述,苏宁连锁企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苏宁连锁发展创新连锁的发展模式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发展成熟,在规划、筹建以及评估方面已经有了顺畅的管理体系,但是只有针对企业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有效的促进苏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2)从苏宁企业的发展来看,苏宁企业不断在销售、渠道上进行创新,不断促进网购平台的建设,不断提高行业竞争能力,在提高盈利能力的同时积极促进国际视野的开拓,其长远规划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
参考文献:
[1] 乔永军. 浅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原因及对策[J]. 新疆农垦经济. 2012(07)
房地产企业报表分析 篇9
第三支眼睛看报表:银行业如何理解和分析企业财务报表
一、企业财务报表作假的动机和主要手法
在社会信用秩序较差的环境下,企业财务报表作假几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如何识别企业报表的真假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企业财务报表作假的主要动机之一是逃税,这种作假的主要手段是少计收入、少算利润,帐外有帐、帐外无帐。之二是为了对外宣传、树立形象、对外融资与合作。这种作假的主要手段是虚增资产、虚增收入、少计成本等。对于银行来讲,第二种作假的危害最大,也是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企业作假的性质,可以简单区分为三种作假:一是根据会计准则,在可以变通的范围内,作一些变通,但不是离实际很远;二是作出基本的假象,编造一些凭证,为作假准备了一些依据,表面看是合理的;三是根本没有依据,帐务混乱。相应的,企业的假报表,从虚假程度上可以区分为,个别科目不规范、个别方面不实、严重不实等,报表虚假的主要内容有: 虚增利润,如通过应收帐款虚增收入;根本未发生的收入,假造合同或签署假合同增加利润;未发生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 虚减成本,如加大存货,将成本减少;少计成本或延迟计入成本,该计提的折旧不计提; 虚减利润,主要是将已发生的销售不计入收入,而将可比的成本仍然计入成本;发生的现金收入不入帐,成本照记; 虚增资产,如虚增往来款;对土地、房产、无形等资产进行不可靠的评估,虚增资产和权益; 虚假重组,虚假投资,借款不入帐; 不遵循基本的会计原则,胡乱记帐。如帐表不符、帐帐不符、帐实不符等
企业财务报表作假的具体手段多种多样,以下是上市公司中作假招数的列举:
招数一销售给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
招数二在不同控股程度子公司间的安排销售
招数三上市公司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产品及劳务形成固定资产
招数四变更销售收入确认方式
招数五不同成本费用项目之间的分类变化
招数六变通广告费用与商标使用费
招数七利息费用资本化
招数八所得税返还款的确认期间作弊
招数九通过内部转移价格规避增值税
招数十资产溢价转让提高当期收益
招数十一以不良实物资产对外投资
招数十二调节股权投资比率
招数十三折旧和摊销年限自我调节
招数十四控制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冲回
二、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和思路
应该说,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情况要了解清楚是可能的。但是,主要的问题不在这里。问题是企业是否配合,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是否有必要花费足够的时间来查实。我们不是审计师,目的也不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企业可以在适当的程度上可以和我们配合,我们可以花费的时间是2-3 天,我们如何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调查,才能发现有无重大的虚假?我们如何才能基本能把握住企业的基本情况?
进一步来说,对于银行信贷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目标是判断企业的真实偿债能力。在上述约束条件下,总的思路是:
第一步,通过阅读财务报表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判断
第二步,通过把握重点期间比较指标分析行业对比等方法找出重点和疑点
第三步,顺藤摸瓜通过资料对比帐务核查实地查看等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进行分析和调查,以进一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作出判断。
为了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下是需要首先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予以高度注意的: 财务报表的主体,不少企业建立了比较复杂的股权关系,拥有不少企业。从企业的经营和其他角度看,企业可以在其相关企业间进行资金调度与资金安排,使得我们在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时会遇上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对于财务报表的主体必须要搞清楚,即该报表是哪一个企业,其他相关企业与该企业的关系。如法律上是否为一个主体,实际上是怎样一种关系等,应该搞清楚。财务报表的口径。财务报表分为合并报表、非合并报表。一定要搞清楚报表的口径,搞清报表是否全面地反映了评估主体的全部完整的资产、负债和损益内容。是否存在应合并而未合并的情况,或重复记帐的情况。是否存在连续几年的报表中,各报表之间汇表口径不统一的问题。是否存在集团合并报表却没有包括某些下属企业,或母公司报表中却没有包括某些投资等的情况。
一般来讲,银行在对企业进行评价时,应该索要合并的财务报表,同时索要母公司的报表。能够合并的企业都是企业可以控制的,因而其资金也是可被相互调动的,存在企业将资金调度以后逃废银行债务的可能。对于银行来讲可能这是目前比较大的风险。财务报表的审计情况。即是否审计、由哪家审计机构进行的审计。这样,我们可以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以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原则上,我们应要求被评企业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但在进行评估时,并不完全依赖审计的结果,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应对报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独立分析研究、核查,作出独立判断。对于规范化的企业,如上市股份公司、大型国企、连续稳定经营的企业等,其报表中的问题相对少些,问题的性质与下述企业可能有所不同;而对于私人企业、民营企业、经营历史较短而经营变化较大的企业,报表中的问题就可能较多,评估人员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或有负债,主要是企业对外提供的担保情况,担保的性质,是否是有紧密业务联系的单位间担保,或是人情担保。可能的话应了解被担保单位的情况。从总体情况看,或有负债过高,对企业是一种潜在的风险。现实中的例子很多,因为不负责任的担保,在最终被判执行时把企业拖垮。
三、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认识
总体认识一:企业财务报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报表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具有比较明确的勾稽关系。企业如果只是在一个方面作假,通过分析是可以发现的。这是不高明的作假。即使是这样,也需要我们对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需要对有关行业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可能就无从下手。
如果作假者明白上述道理,其作假就会充分考虑到这些关系,就会进一步作假。这时仅靠分析财务报表就很难发现企业的真实情况,至多可以发现一些疑点或重点。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查和核实,才能找到比较可靠的证据,才能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
总体认识二:财务报表是企业一个阶段经营活动的结果,应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如果发现企业的经营活动方面的资料与财务报表之间有明显的差异,说明财务报表虚假的可能性较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多,如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新建生产设施,进行对外投资,进行新产品开发,增资扩股,加大广告宣传,增加融资等等,在了解企业内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的基础上,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应该有一个把握,将之与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对比,是可以发现有关问题的。企业财务报表及各科目的认识
1)各项资产的理解
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等。
流动资产一般是指企业可以或准备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转化为货币、或被销售或被耗用的资产。
首先是货币资金。这个科目最易理解,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存款;
短期投资,一般包括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债券投资、短期其他投资。短期投资要求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有一定的盈利性。短期投资应按照市价与成本孰低的原则计提跌价准备。企业进行短期投资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有闲置的资金,努力运用,增加收入;二是挪用信贷资金,进行投机;三是被迫进行的,如抵债、关系投资等。对短期投资的形成要关注。要注意是否有把长期投资放在短期投资科目内,故意提高短期偿债能力;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我国目前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应收票据是未到期和未贴现的。要搞清是银行承兑汇票还是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较小,流动性较高,而商业承兑汇票的风险较大;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股利是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应收利息是指企业因债权投资而应收取的利息;应收利息只核算购入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的应收利息。到期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应收的利息,在长期债权投资科目核算
应收帐款是指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
等等
2)各项负债的理解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应付工资、福利费、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和其他流动负债等等)权益的理解
4)损益表的认识
5)现金流量表的认识
现金流量对于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以及资产的变现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很多小企业没有编制现金流量表 财务报表间关系的认识
1)财务报表间的基本关系
A 资产总计=各项资产之和
B 资产=负债+权益
C 主营业务收入-折扣与折让=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D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利润
E 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
F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G 利润总额-所得税少数股东损益=净利润
H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
I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额+汇率变动)期间变化
资产负债表中,期初各项资产与期末各项资产之间的变化应是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逻辑化的结果,而且应与有关收入负债权益有比较合理的关系。
A 权益的变化
权益是企业偿还贷款的重要基础,企业在争取贷款时,故意把权益增大的可能性很大,银行必须高度关心。权益增长的基本原因有以下几个:如增资扩股,评估资产增加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等。未分配利润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联系起来。搞清企业的权益是否属实,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入手进行分析。
B 总资产的变化
总资产增加的原因:一是权益的增加;二是通过增加借款,增加拖欠款,从而使资产能够增加;三是虚增往来款从而虚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应收帐款等
C 应收帐款的变化
应收帐款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而且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是否正常,也与销售收入的真实性有密切关系,因此对该项资产的变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D 销售收入
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主要取决于产量,这与企业的生产能力有关系、与生产能力的利用有关系、与企业产品结构有关系、与新产品的开发有关系、也与产品的价格有关系。销售收入与存货、应收帐款、固定资产等有密切的关系。销售收入的变化也与这些因素有密切关系。)流量与存量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内的各科目记载的是存量。存量是某个时点上的数据,在这个时点上它是多少。随着时间的变化,存量会发生变化,如存货,在某个时点上是600 万元但可能过不了一天,存货就发生了变化,如变为700 万元。各项资产都有这个特性,只不过有些变化较慢,如固定资产,如果不新增固定资产,其原值不变,但折旧在计提,固定资产净值在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
流量是指在一个时期内发生的财务指标,如销售收入,它是一周、一个月、半年或一年内累计的,在某个时点上无法计算。)几个重点关系的认识
A 销售收入与税金关系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企业都要交纳增值税或交纳营业税,在企业经营方式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企业交纳的税款与销售收入之间是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因而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是否虚增。
B 利润与所得税的关系
企业应交纳所得税,除了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外,企业应交纳33%的所得税,当然,对外参股投资收益是不交所得税的。因此,根据我国的税法,所得税与利润总额及税后利润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因而可以通过对所得税与利润总额及税后利润之间的关系简单判断企业有无虚假的利润。
C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与销售收入应收帐款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应接近于销售收入应收帐款的增加额,如果出入很大,可以再看预付帐款是否增加很多。出入仍较大,就应引起高度关注值得我们怀疑应继续搞清原因。
D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增加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方式,也是银行衡量企业实力和进行财产抵押的主要资产。固定资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有:通过企业自身进行建设形成的,如去年为在建工程,今年转为固定资产;通过买进而增加固定资产;通过资产评估增加固定资产;通过实物资产入股增加固定资产等等。固定资产的增加应与企业的经营计划相关,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营领域、改进办公条件等。如果没有明显的相关计划,固定资产的增加就可能是虚假的,或者是没有盈利性的。
四、从财务指标上把握企业的偿债能力
对企业基本情况的把握,主要通过以下指标进行,因此,这些指标所涉及的财务数据应该高度关注: 规模
如资产总计、固定资产原值等、销售收入等。对企业这种总体规模指标的印象,是我们分析一个企业的起点。如资产在1000 万元左右、5000 万元左右、1 亿元左右、5 亿元左右等。销售收入在500 万元左右、3000 万元左右、6000 万元左右、2 亿元左右等等。不同的企业规模,其经营的模式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企业作假的方式也会有一定的差别,同时企业的偿债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区分。可以据此将企业划分为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特大型企业等。根据前面的分析,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作假的手段一般不高明,甚至表都不平,而大型企业的作假手段比较高明,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才能核查清楚。对企业资产结构与质量的分析
资产结构与质量,要点是资产中的存货,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与摊销等。
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原材料存在超期贬值问题,产成品的比重过高,则企业存货周转就低,产品积压,销售存在问题
应收帐款,是企业偿还债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流动性要优于存货,因为它是一个明确的可以变现的金额,而不像存货那样具有某种不确定性。要具体分析应收帐款的分布结构,时间长短以及是否被当作借款抵押。如果应收帐款集中在少数几个客户中,风险就可能比较大,超过1 年以上的应收帐款也存在较大风险。
其他应收款,应了解清楚其他应收款的性质,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其风险性大小。
在建工程,主要是在建工程的规模,今后变化趋势。此外有一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目前仍有个别企业,其生产报表和基建报表分别编制,在进行评估时,企业一般提供的是生产报表。从生产报表看,债务状况、财务构成均很理想,实际上是未考虑基建部分。借款均由基建发生,如果不考虑基建报表,将使企业的在建工程、长期借款等数额不实。这种情况必须了解企业的在建工程情况,合理判断报表中是否完全包含了基建内容,如果没有包括,则应进行合并处理。
无形资产与摊销,在某些企业无形资产占资产比重可能会较大,应分析其每年的摊销额。这一部分虽构成企业的经营成本,但为非付现成本,与折旧一样,资金仍保留在企业使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分析
A 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 或销售成本率=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B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计
C 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帐款与经营结算方式有关但同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可比
D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
E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与管理水平有关但变化不应过大
F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
A 销售盈利能力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
该指标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越好,该指标与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在行业内部进行比较。该指标也是反映企业真实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但是,也要注意,过高的销售利润率存在虚假的可能。
B 总资产盈利能力总资产盈利率=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指标值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否则相反。
C 总资本盈利能力总资本盈利能力=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净资产+长期债务+短期债务该指标反映企业总资本的获利能力,一般应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可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参考值,如果出现过高,如高于20%可能就存在虚假的可能。
D 净资产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净资产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其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一般来说该指标值应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可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参考值,否则,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减值,如果出现过高,如高于20%,可能就存在虚假的可能。
该指标也是考核企业盈利的核心指标。一般来说利润最大化及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的最主要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无不与净资产收益率有着正向直接关系。
E 现金收入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
该指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实际到帐情况,即反映企业的销售收入实现质量。正常情况是在95%左右,如果偏差过大,应引起关注,虽然不一定是虚假报表,但存在风险。
F 现金流量经营性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现金流量净额经营
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等。一是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规模,二是分析企业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实现质量。可以看出企业报表的虚假,特别是小企业
G 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企业利润是否主要来源于主业还是来源于投资收益主营业
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投资收益率情况等
5财务构成分析
A 全部资本化比率= 长期债务+短期债务/ 长期债务+短期债务+净资产
该指标反映企业的全部资本中,通过借贷等方式筹措的资本所占比例。一般来说,该指标过高,表明企业债务负担过高,当企业收益下降时,很有可能发生利息支付,债务偿还等困难。但该指标过低,则表明企业未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财务政策偏于保守。但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角度讲,该指标越低越好。一般情况下不应超过50%,30%以下较为理想。
B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该指标与习惯使用的股东权益比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股东权益比率=1 —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中,多大比例是负债而来,多大比例是属于股东的股东权益比率,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和衡量企业在清算时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不应超过70% 40%左右较为理想。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
A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企业对短期负债的支付能力。该指标一般应高于120%,150%以上较为理想。
在考虑该指标的同时,往往还应考虑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和能快速变现为现金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
B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该指标一般不应低于100% 130%以上较为理想。
C 利息倍数=税息折旧及摊销前收益/总利息支出 EBITDA/利息支出E-Earnings Bbefore
I-interest T-Taxes D-Depreciation A-Amortization反映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一般应高于3 倍6 倍以上较为理想。
D 偿债倍数1=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折旧+摊销EBITDA /长短期债务余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对全部债务的偿还能力一般应高于30% 50%以上较为理想。
E 偿债倍数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长短期债务余额
该指标变化的区间很大,一般难以简单根据指标的高低作出是否虚假的判断。
决定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中有三个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全部资本化比率或负债比率,二是净资产收益率,三是偿债倍数
五、找出重点和疑点的基本方法
作为银行信贷人员,在对待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方面与审计不同。我们希望看到企业的真实情况,但并不需要对所有的帐目进行审查。因此,银行信贷人员只要抓住重点,对于我们希望了解清楚的方面作出重点的分析就可以了。而且通过重点分析,可以比较容易发现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的虚假方面。重点分析法
重点分析就是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把握住银行希望了解的重点。重点分析,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对于财务报表中影响最大的科目进行重点追踪和关注。一般的原则是,占企业资产规模比重较大的科目是重点,如其他应收帐款占比较大,固定资产占比较大等。重点分析法只是提示我们应关注的焦点,并不能解决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问题)关于收入利润
一般来讲,对于正常经营的工业企业来讲,财务分析的重点是企业的销售和盈利。因为只有正常的经营才是还贷的根本保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基本关系进行分析:R=P*Q,企业的产品价格基本是随行就市的,产品价格的波动是正常的,但一般来讲波动不会太大;企业的产量受制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市场的容量、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对于企业的销售收入,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基本的分析,判断其真实性。收入的不真实有两种可能,一是虚增收入,一种是虚减收入,一般来讲,在向银行报送的报表中,企业虚增收入的可能性较大。从企业的生产能力可以分析出企业的最大收入,作为判断企业是否虚增收入的一个标准。这其实是一个常识,如果出现明显的违背常识的情况,就应作为一个疑点和重点。
2)关于负债
主要的问题是有无漏记重大的债务如银行借款等期间对比法
主要是找出间变化较大的科目,作为调查和分析的重点与疑点。如应收帐款、其他应收帐款是否增长迅速,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是否有明显变化,无形资产的变化,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的变化等。通过比率变化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对于负债方,也要进行对比,如权益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应付帐款是否明显增加等。对于利润表,也应进行类似的分析。如销售收入、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等 行业对比法
从行业来看,可以参考的指标主要有:销售成本率,销售利润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
参见财政部,工行,上市公司的行业统计数据。通过行业对比,发现特异的指标,如销售利润率过高,就要分析原因,如是否有虚减成本,虚增收入的情况,或者确实是企业成本较低如工业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在0.4 左右 指标对比法参见第四部分
六、现场调查核对财务报表
要求企业提供真实情况
作为银行,首先应要求企业提供真实的报表。因为我们作为贷款方,企业需要银行的贷款,如果企业不能提供真实的报表,就说明企业信誉不高,一旦银行发现企业隐瞒重大的真实情况,应该与这样的客户少打交道。银行应向企业说明这一观点。以此来促使企业提供仅可能真实的财务报表。现场调查核对财务报表
主要科目的核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现场可以观测的,二是需要现场查看并索取凭证的,三是主要通过凭证验证和抽样调查的。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首先抓住重点和重大疑点,进行相关科目的核查。对于销售收入,如果发现增加较大,就应作为重点。销售收入的核查可以通过审查销售合同、收入明细帐、一段时期的银行对帐单来核查。对于疑点,要一查到底,通过它来对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虚假、虚假的程度、性质作出区分,进而对偿债能力作出判断。
对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土地等无形资产,可以通过实地查看来粗估,如有疑问可以要求企业提供相关的所有权凭证来核实。
对于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可以查看明细帐,然后通过抽查的方式进行核实,如向企业要有关客户的电话,直接了解情况。对于其他应收款,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核实。
对于存货,要实地查看当前的存货,查看仓库。查看一段时间的出入料和产品单据。
【房地产企业报表分析】推荐阅读:
房地产企业财务分析08-27
房地产企业的涉税分析09-07
房地产企业战略分析08-14
房地产财务月度报表07-25
房地产开发统计月报表06-19
房地产价格分析08-21
房地产泡沫分析11-15
房地产企业影响10-16
铁路房地产企业05-09
房地产企业竞争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