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作业指导书

2024-11-07

胶囊内镜作业指导书(共8篇)

胶囊内镜作业指导书 篇1

胶囊内镜作业指导书

一. 预约

受检者到院后,检查医生为其开好检查处方,填写检查申请单。请受检者或其监护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二. 解释

操作者需向受检者做好解释胶囊内镜检查的相关程序。先生/女士您好:胶囊内镜室一种新型检查方法,是无创的、连续的可视性检查。检查当天您将吞服一颗小型的智能胶囊,该胶囊随着消化道的运动沿着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路径前进,对途经的腔段连续摄像,并以无线信号方式实时传送到体外穿戴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医生利用影像工作站分析图像记录仪所记录的图像,了解您的整个消化道的情况,对病情做出诊断。通常情况下,智能胶囊在8-72小时内自然从体内排出;在极少的情况下,它不能自然排出,需使用内窥镜或外科手术进行取除。按约定时间到达医院,并穿着宽松。

三. 肠道准备

先生/女士:为了您的整个检查能顺利完成,您需遵循以下医嘱:

1.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前24小时禁烟(吸烟者);

2.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前两天勿做钡餐或钡灌肠检查,以免钡剂残留影响

检查结果,开始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3.胶囊内镜检查的前一日中午11:00后进食无渣食物,18:00后进食全流

食物,20:00后禁食(除必须服用的药品外)

4.禁食后2-3小时开始服用清肠物品

取恒康正清俩盒交待受检者服用方法

(1)每盒内含A、B、C各一小包,将盒内各包药粉一并倒入带有刻度的量杯中,加温开水1000ml(俩盒药共用2000ml),搅拌使完全溶解。

(2)第一次一口气喝进600ml,剩余1400ml每10分钟喝250ml,一个小时内喝完2000ml溶液。

(3)停1小时后再喝白开水3000-4000ml(一个半小时内喝完)。直至服完排出清水样便。

四.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1.准备好以下物品;

胶囊

图像记录仪(前一天充电12小时)

消泡剂(二甲基硅油)、饮用水、餐巾纸、消毒手套

2.穿戴图像记录仪

1)取一瓶清肠剂加入30ml的温开水用力摇,使其完全溶解

先生/女士,您心情放松,请把这一瓶消泡剂喝完,这一瓶消泡剂是为了使您的胃肠道内泡沫中储留的气体得以排出,可更清晰看到您胃肠道黏膜的情况。

2)给病人穿戴记录仪背心,按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要求,检查和调整天线单元位置。

3.系统准备

1)用USB通信电缆连接图像记录仪和计算机。开启计算机,开启图像记录仪。

2)运行影像工作站,在登录窗口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影像工作站。

3)进入“系统准备”界面,为待检病人创建新纪录,录入基本信息。

4)输入待检胶囊的序列号,选择通道号。(胶囊序列号和通道号在胶囊外包装及胶囊功能包装中间的密封条上)

5)校正图像记录仪时钟,影像工作站用当前时间更新图像记录仪的时钟,作为该病人吞服胶囊的时间。

6)用“清除记录仪图片数据”命令,清空记录仪中的图片数据。

7)完成待检病人的信息创建,系统准备完成,切换到工作站的监视界面。

4.吞服胶囊

1)撕开胶囊功能包装上的密封条,带上消毒手套从功能包装中取出胶囊。

2)先对准病人的脸部拍摄一张图像,请病人将胶囊含在嘴里,严禁咀嚼。

3)此时可在影像工作站的监视窗口内看到图像(正常的图像),且图像记录仪上的“ACT”和“USB”指示灯处于闪烁状态,可让病人辅以少量的温开水吞服胶囊。(智能胶囊的正常工作时间为6-8小时,经食道进入胃部通常只需10秒钟左右)

4)病人吞服胶囊后,观察影像工作站的“图像监视”窗口,胶囊经食道-胃进入十二指肠。10分钟后若胶囊未进入十二指肠可断开病人穿戴的图像记录仪与计算机的连接。

5)先生/女士:您好,您先到外边快步行走20分钟,可让胶囊能尽快地进入十二指肠。

6)20分钟后,待病人返回连接其穿戴的图像记录仪,观察影像工作站,胶囊进入十二指肠后可让病人离开医院。

7)病人离院时交代病人吞服胶囊后的注意事项(在注意事项的空白处填写返院时间:8小时;在胶囊进入十二指肠后4小时可进少量干性食品,少喝水。)

5.数据处理

1)检查结束,病人在约定的时间回到医院,用USB线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

像工作站的任一USB端口,打开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在图片下载界面下,导出图像记录仪保存的图片数据到影像工作站。

2)检查医生对导入到影像工作站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解读报告后打印报

告。

五.系统维护及保养

1.图像记录仪的保养

1)图像记录仪应存放于温度-40~70°C,湿度不高于90%的干燥环境中;

2)存放前应确定电源处于关闭状态;

3)在使用或存储时,应远离火源;应避免渗入水或其他液体;

4)在图像记录仪长期不使用时,应每月对图像记录仪充电一次,每次充电

时间不少于8小时。

5)用75%的医用酒精拭图像记录仪、各天线单元的包装壳及连接线;

6)定期对图像记录仪背心消毒(拆洗)。

2.影像工作站的维护及保养

1)注意防尘、防潮、防静电干扰

2)其他保养措施请参阅“计算机用户手册”

3)影像工作站工作环境:温度-20~50度、湿度低于90%。

五.适应症和禁忌症

胶囊内镜适用于胃肠道特别是小肠疾病的诊断。

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不适用胶囊内镜:

1.经检查证实(或怀疑)患有消化道畸形、为肠道梗阻、消化道穿孔、狭窄或瘘管者禁用;

2.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者禁用;

3.有严重吞服困难者禁用;

4.各种急性肠炎、严重缺铁性疾病及放射性结肠炎,如细菌性痢疾活动

期、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尤其暴发型者禁用;

5.对高分子材料过敏者禁用;

6.18岁以下、70岁以上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用;

7.孕妇禁用。

胶囊内镜作业指导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来本院进行胶囊检查的患者152例, 其中男性92例, 女性60例;年龄最大80岁, 最小26岁;出现黑便或者便血的72例, 便泻和腹痛的35例, 经结肠多发息肉合并结肠癌手术后3例, 体检42例。已排除存在消化道畸形、消化道穿孔、胃肠道梗阻、狭窄或者瘘管患者以及胶囊内镜检查禁忌患者。

1.2 方法

受检者在检查前的两日内只能吃一些米粥和牛奶等一些少渣的半流质食物, 注意忌服蔬菜、水果、油腻物, 在检查日的早晨要禁食。在检查前的8h开始禁食和禁水, 检查开始将阵列传感器粘贴在受检者的腹部, 然后和数据的记录仪进行连接, 并将记录仪挂在或包绕在受检者的腰部腰带上, 再让患者吞下已经被激活的胶囊内镜。在8h后, 先断开传感器和记录仪之间的连接口, 再连同数据记录仪以及记录仪的电池包, 再卸下记录仪的腰带以及阵列传感器, 然后再断开受检仪器的电池包和记录仪之间的接头。再通过连接线下载相关储存在受检者使用的数据记录仪中相关的图像资料, 并送到工作站观看, 医生进行诊断并且打印出检验报告[2]。在受检者大便时, 要注意密切观察胶囊内镜是否有排出, 在必要时注意进行使用腹部X线来透视核实。当胶囊内镜排出受检者体外之后, 受试者要将其清洗干净, 交还给医师观察。

2 结果

152例受检者中发现病灶的111例, 占73.03%;其中静脉扩张32例 (28.83%) , 黏膜下肿瘤29例 (26.13%) , 小溃疡21例 (19.92%) , 出血性胃炎15例 (13.51%) , 血管扩张征6例 (5.41%) , 息肉样病变4例 (3.60%) , 血管发育不良2例 (1.80%) , 脂肪瘤2例 (1.80%) 。所有受检者的图像质量比较理想, 胶囊内镜在受检者的胃中停留时间为 (81.5±10.5) min, 在小肠停留时间为 (206.5±35.2) min, 记录时间为 (402.2±40.5) min。在整个检查过程中, 没有受检者出现疼痛感, 并在检查中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3 讨论

受检者在检查日的前晚要口服3盒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具体的服用方法是将一盒中的A、B、C三包药粉, 倒入到带有刻度的杯中, 先加入温开水至1 000mL, 然后搅拌其至完全溶解, 一共服用3 000~4 000mL, 首次服用600~1 000mL, 然后每隔10~15min再服用1次, 每次服用250mL。直到患者排出清水一样的稀便, 这就表示患者的肠道已经完全清洁, 这个步骤对胶囊内镜的检查十分重要[3]。在准备胶囊内镜检查前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 严格禁止在禁食、禁水阶段服用任何食物, 因为如果服用食物会造成胶囊内镜可能会在受检者的胃肠道狭窄部出现滞留而导致梗阻, 手术前要让患者详细了解胶囊内镜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在吞服胶囊内镜后的2h内严禁进食和饮水, 在4h后可以进食少量的饮食, 在检查完全结束之后才可正常地进行饮食。主要注意在受检者服用胶囊内镜到排出之间, 应该注意避免接近任何强力的电磁源区域, 在检查期间患者应该每15min确认一次其腰部的记录仪上部的工作灯是否在闪烁, 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旦工作灯停止闪烁, 嘱咐受检者一定要记录下发现的时间, 然后及时和医师联系。

同时,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胶囊内镜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为受检者的胃部存在很多黏液, 而平时使用的胃镜带有相应的抽洗设备, 因为存在抽洗设备就可以对胃部的粘液进行清除, 而胶囊内镜却没有这种抽吸功能。所以, 如果患者在受检前没有按医嘱服用相应药物, 没有严格禁食就会使胶囊内镜摄像头的部位被黏液所糊住, 出现看不清楚相关胃内的情况, 从而出现造成漏检的发生。所以, 目前临床上在检查胃部病变基本不会使用胶囊内镜的方法, 而胶囊内镜技术目前主要用来检查小肠部位病变, 特别是一些存在长期的腹泻、腹痛和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同时对部分已经做了胃镜、钡餐、结肠镜等检查之后而没有查到病因的患者, 比较适合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本组患者在整个检查过程中, 没有受检者出现疼痛感, 并在检查中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可见使用胶囊内镜检查十分方便, 对受检者没有创伤, 没有导线牵引, 没有检查痛苦, 没有交叉感染发生, 不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工作等诸多优点, 克服了临床传统的内镜检查所存在的疼痛, 不适用于体弱、年老、病情危重患者的缺点, 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 采用胶囊内镜进行检查, 提高了检查的舒适度, 和其他消化道检查一起提高了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特别在小肠检查中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仇连峰, 白云, 孙世龙, 等.不同方法对提高胶囊内镜检查效果的临床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 2010, 19 (4) :453-456.

[2]吴云林, 张曙, 孙波, 等.M2A胶囊内镜在消化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 20 (4) :230-233.

[3]戈之铮, 胡运彪, 高云杰, 等.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J].中华消化杂志, 2003, 23 (1) :82-87.

胶囊内镜的自述 篇3

当患者需要由我来做检查时,他只需要像日常服药那样,将我吞入肚子,我就开始了在人体胃肠道内的“旅行”。胃肠道自身的蠕动会使我很顺利地沿着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一路前行,并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完成一次“旅行”,这需要6~8小时。在我刚到达胃时,摄像机和信号发送器就会自动开始工作,记录下我一路的所见所闻。摄像机每秒钟可拍摄两幅照片,每次检查可获取整个胃肠道(主要是小肠)约5万张图像资料。与此同时,信号发送器会把拍摄下来的照片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高频无线电传送到挂在病人腰间的记录器上贮存起来。和人们旅行不同的是,人们在旅行时用相机拍下的是一路美丽的风景,而我则要像钻入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一样,睁大我的“火眼金睛”,记录下胃肠道粘膜上有无出血点、溃疡、糜烂,胃肠道有无狭窄和新生物、有无寄生虫等情况。我拍摄的彩色照片十分清晰,可以满足医生诊断疾病的需要。

一般在我“旅游”出发前8~12小时,患者需禁食,但无需清洁肠道;在我进入胃前2小时患者不得服用任何药物;在吞下我后至少2小时内不能进食或饮水,以后就可以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当我从人体内出来了即可恢复正常饮食。患者由我检查无需住院,可以自由活动,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进行。由于我做检查时温文尔雅,不像做胃镜、肠镜那样有创伤、痛苦,因此,一些合并有心、肺、脑疾病以及身体虚弱的患者也能耐受检查。要注意的是,在检查期间,患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同时要远离电磁效应较强的场所;如电台、电视台、医院的核磁共振室,以免造成信号丢失而影响检查结果。

作为消化道内镜家族的一名新成员,我诊断疾病的本领可大了,诊断阳性率可达70%,因此,有人把我比作胃肠道的“巡警”,能发现胃肠道特别是小肠镜不能到达的肠段内的病变。在下列情况下,医生常请我出马“侦察”:①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②经过其他检查,如钡餐、血管造影甲有小肠病变者。③有慢性腹痛史,并怀疑有小肠内器质性疾病者。④慢性腹泻。⑤观察克罗恩病及乳糜泻的病变范围。⑥观察小肠手术的吻合口情况。⑦小肠息肉。对上述疾病的诊断,我胶囊内镜的本领可以说是技高一筹。

胶囊内镜作业指导书 篇4

编制目的:从尊重劳动者的利益出发,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供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适用范围:

高空作业内容:凡在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施工作业,当坠落高度距离基准面在2m及2m以上时,该项作业即称为高空作业。

本工程主要高空作业内容为:钢梁安装、檩条及拉杆安装、屋面板及采光板安装、接触网线及照明线安装、照明灯具及风帽安装、检修平台设备安装等。

由于高空作业牵涉到人身安全,所以必须做好各种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要求

高空作业安全防护

1.1从事高空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培训,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的考试,持证上岗。

1.2

从事高空作业人员每年必须体查,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贫血病、癫痫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1.3

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具和用品,特别注意安全带要结实可靠,使用方法正确;衣着要注意

轻便灵活,脚穿软底防滑鞋。

1.4

高空作业人员,要服从现场统一指挥,遵守联络指挥信号。

1.5

在高空作业前,工程项目负责人要逐级向作业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作业人员要掌握高处作业内容、操作方法,严格遵守各项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

1.6

高空作业区设安全警戒区和警示标志;安全网、绳索、脚手板搁架的安装要达到安全要求,高处作业监护人应在场监护。

1.7

对各种用于高空作业的工具、仪表、电气装置、设备、设施,在投入使用前,要全部检查,经确认完好后,才能投入使用。

1.8

要将高空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妥善保管,堆放要平稳,不可置放在临边或洞口附近,也不能妨碍通行和安装拆卸。

1.9

高空作业过程中,如果发现安全设施存在隐患或者缺陷,要及时报告并立即处理解决;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要立即停止作业。

1.10

任何人都不得损坏、擅自移动位置或拆除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确实因作业需要暂时拆除或移位时,要经安全责任人批准后方可进行,并在工作完成后即刻复原。

1.11

高空作业要尽量避免交叉作业,确实需要时,要进行隔离并且统一指挥。

1.12

在电气化区段施工要接触网停电后才能进行高空作业,在消点送电前半小时要做好收工准备,提前撤到地面安全距离。

1.13

禁止遇强风、雾霾、大雪等恶劣天气时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抢险需要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1.14

高空作业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要用吊篮传递。

临边作业安全防护

在施工现场,当高空作业中工作面的边沿没有围护设施或虽有围护设施,但其高度低于800

毫米时,为临边作业。深度超过2m的槽、坑、沟的周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作业面)和框架结构楼层的周边,井字架、脚手架与建筑物的通道两侧边,尚未安装栏板、栏杆阳台、料台、挑平台的周边,都必须安装1~1.2m高度的防护栏杆,且能够承受可能的突然冲击,阻挡人员在可能状态下的下跌,防止物料的坠落。临边还要自上而下用密目安全网封闭。

洞口作业安全防护

在施工现场,建筑物与构筑物上存在的各式各样的孔与洞,在孔与洞的的高空作业为洞口作业。非出入口和通道两侧必须封严;预留洞口要用钢筋防护网固定位置。

操作平台安全防护

施工现场常搭设各种临时性的操作平台,这种操作平台上面铺设脚手板,形成大同小异,用时搭设,用毕拆掉,进行运载物料、站人操作的构架式平台,为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应具有必要的强度和稳定性,使用过程中不得晃动。移动式操作平台的周边按要求设置防护栏杆,配置登高扶梯;悬挑式钢平台的操作人员和物料的总质量不得超过设计的允许载荷,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

悬空作业安全防护

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为悬空高

处作业。悬空高处作业时,要建立有牢固的立足点,设置防护栏网、栏杆

或其他安全措施。安装管道时,可将结构或操作平台作为立足点,在安装中的管道上行走和站立,是十分不安全的。尤其是横向的管道,尽管看起来表

面是平的,但并不具承载作业人员质量的能力,稍不留意就会发生危

险,所以,严禁站立或依靠。

攀登作业安全防护

借助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高处作业,为攀登作业。攀登作业主要是利用梯凳和结构安装中的登高作业。梯子构造牢固,上下踏板的使用载荷应大于1100N

(人和衣着的质量750N

乘上

动载荷系数1.5),梯子的底脚要坚实,采取加包扎或钉胶皮等防滑

措施;梯子不准垫高使用,立梯的工作角度以75°±5°为宜,踏板上下之间距以300mm

为宜。人字梯上部尖角以35°~45°为宜,铰链必须牢固,只允许一人操作,不准站在梯子上移动梯子或在最顶部作业。钢结构的吊装,按规定对不同构件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

END

吊车作业指导书 篇5

吊车驾驶员岗位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主要描述吊车驾驶员岗位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及工作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风险、可能导致的事故和应急措施,以及涉及的其它应知应会知识等。1主要作业内容

听从指挥的指挥,控制起重机,通过吊、索具完成物资的装卸作业 2 本岗位的基本要求

2.1吊车驾驶员必须取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驾驶证、集团公司颁发的内部准驾证和三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特种设备操作证、交通部核发的从业资格证、技术等级初级证书后方可上岗。2.2吊车驾驶员必须按照设备巡回检查图对所驾设备进行每日“一日三检”,岗位的“巡回检查”。2.3基本要求:

2.3.1上岗前参加班前安全讲话。服从班长工作安排,对本岗位工作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3.2 每周按时参加周一安全例会,认真开展自学活动,做好学习记录。

2.3.3 每季度参加一次应急演练。2.4 正确穿戴劳保上岗作业。2.5作业许可

2.5.1双机以上联合作业应办理二级作业许可证 2.5.2一般吊装作业应由本队或本班组批准。2.6 有关违章处罚的要求:

违反本作业指导书规定要求,将遵照《物资供销公司HSE奖惩管理办法》执行,每发现一起一般违章行为视情节轻重处责任者300-500元罚款;每发现一起严重违章行为视情节轻重处责任者500-1000元罚款;每发现一起特别严重违章行为视情节轻重处责任者1000-2000元罚款。违章年积分达到4分的,给予批评教育和口头警告;违章年积分达到5-8分的,给予1-3个月的待岗培训处理;违章年积分达到9-14分的,给予3-6个月待岗培训处理;违章年积分达到16分记以上的,给予免职或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同时视违章情况给予取消技能鉴定资格、先进评比资格、取消年终安全奖等处罚。2.7实施“两卡”的有关规定

作业时随身携带“两卡”(三违行为登记卡,危害识别与隐患登记卡),发现问题及时登记并上报。3 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3.1作业过程描述

1)明确任务和要求,班前会由班长分派任务,本人确定并签字后,把证件携带齐全,并加好油料。作业前按照车辆“一日三检”、“巡回检查”制度认真检查车辆。2)参加出车前的班前安全讲话。

3)出车作业前识别风险,熟悉并掌握风险削减措施。

4)在作业过程中,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禁止一切违章作业。严格执行“十不吊”的规定。

5)作业后,要按照“巡回检查”制度对车辆进行认真检查如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6)安全、圆满的完成任务后,吊车驾驶员应对车辆进行“三交一封”。3.2风险控制

1)杜绝无证或证件不齐(驾驶证、行驶证、从业资格证、准驾证、特种作业证)上岗,以防无证人员私自驾车造成起重伤害事故。2)吊车驾驶员要劳保穿戴齐全,以防造成误操作,引发起重伤害事故。

3)严禁吊车司机酒后上岗和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上岗,以防身体状况不佳,造成起重伤害事故。

4)吊车驾驶员作业时精力要集中,不准有吃零食、接打手机、闲谈、吸烟等妨碍起重作业的行为,以防精力分散,造成起重伤害事故。5)吊车驾驶员在起重装卸中持续作业不能超过3小时,超过3小时应停止作业,休息1至2小时后再进行作业,以防身体状况不佳,造成起重伤害事故。

6)吊车司机明确指挥信号后方可作业,以防发生起重伤害事故。7)起吊重物时,吊臂作业半径内有人严禁起吊,以防发生起重伤害事故。

8)严禁斜拉歪拽或起吊埋在地下不明重量的物体,以防发生起重伤害事故。

9)有主、副两套起升机构的,不允许同时利用主、副钩工作,以防操作不当,造成被吊物损坏或人身伤害事故。

10)起吊作业现场视线不清时,严禁进行吊装作业,以防发生起重伤害事故。

11)严禁超过吊车额定负荷作业,以防发生车辆倾覆,人员伤害事故。12)起吊较重物件时,应先将物体吊离地面100mm检查吊机的制动器、安全装置是否灵敏有效,在确认正常的情况下方可继续作业。13)起重作业时支腿应完全伸出,垂直缸完全着地后方可作业,若作业场地倾斜或松软时,应使用垫板加强支撑,提高稳定性;以防吊重后车辆倾覆。汽车起重机移动位置和停放时必须收好支腿。14)回落重物时,卷筒绳应保留3圈的安全绳,以防发生卷筒反卷现象,造成起重伤害事故。

15)起重机带载回转要平稳,防止快速回转引起吊载外摆造成货物倾翻事故。在旋转时,无论周围是否有人,都要鸣笛示警。

16)吊车司机在起升或回落重物时,应做到平稳、准确、安全、合理的操作设备,应防吊物游摆,造成物体滑落发生起重伤害事故。17)起吊作业时,车皮内有人严禁进行起吊作业,以防发起重伤害事故。

18)起吊作业时,被起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时严禁起吊,以防发生人员伤害事故。

19)吊车在进行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起吊时,禁止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操作动作,以防吊装物摆动滑落,发生起重伤害事故。20)吊车作业时,应封闭作业区域,如有外来人员和车辆需要进入时,应暂停作业。以防发生起重伤害事故。

21)在物件处于悬吊状态时,司机不准擅自离开司机室,只有将重物落地后方可离开,防止吊机失控,造成货物损坏或人身伤害事故。22)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吊运同一重物时,每台起重机都不得超载。吊运过程应保持钢丝绳垂直,保持运行同步,以防吊机吊载不均,造成吊机倾覆事故。

23)流动式起重机的稳定性是后方大于侧方,在从后方向侧方回转时,要注意控制转速,防止倾翻。汽车起重机应避免在前方作业。24)在大雨、大雪、大雾和6级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作业,以防事故发生。

25)需办理二、三级作业许可证作业时,应见到作业许可证后方可进行作业。

26)驾驶检验合格的车辆,严禁开带病车,以防车辆故障引发交通、起重伤害事故。

27)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任何人发出,司机都应立即停止。28)在库内行车应限速10Km/h,经过铁路道口时应减速至5Km/h,以防发生与车辆、行人或火车碰撞事故。

29)起吊作业现场视线不清时,严禁进行吊装作业,以防发生起重伤害事故。

30)需办理二、三级作业许可证作业时,应见到作业许可证后方可进行作业。

3.3与本岗位相关的其他违章行为 1)脱岗、串岗、乱岗、睡岗;(特别严重违章)2)不按规定保养和维护本岗位的设备;(一般违章)、3)发现他人违章,不按规定进行制止和纠正;(一般违章)4)不按规定开展岗位“巡回检查”;(一般违章)5)不按规定参加安全活动;(一般违章)6)从事与本岗位无关的活动;(一般违章)4 应急行动

4.1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

根据岗位实际情况和危害因素分析,可预见的事故为:起重伤害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4.2起重伤害事故应急行动

1)当发生起重伤害事故时,由第一发现人向现场作业人员大呼报警,现场人员应采取正确的避让措施,同时对伤者进行简单的救护并向运输装卸队应急领导汇报。

2)运输装卸队应急领导接到报警后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座机),(报警人员应简洁明确报告人员伤亡情况、具体位置)。4.3交通事故应急行动

1)当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员应立即撤离事故车辆50米以外,并于事故现场前后100米处放置警示标志,立即拨打110报警,及向车队领导报告。如果发现有人受伤时,驾驶员或其他司乘人员应立即拨打总医院急救中心120报警。

2)驾驶员负责保护现场,协助交警人员勘察处理事故。5.1基本常识

1)四懂三会:懂性能、懂原理、懂结构、懂用途;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2)“十字作业法”: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3)“三不伤害”: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伤害自己。4)“五害”:害自己、害家庭、害他人、害单位、害国家

5)消防四懂四会:懂火灾危害性;懂预防措施;懂扑救方法;懂逃生方法。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处理险肇事故;会选择逃生路线。

5.1自救互救知识。5.2.1起重伤害事故急救要点

发生起重伤害事故后,现场人员不要害怕和慌乱,要保持冷静,迅速对受伤人员进行检查,根据受伤情况进行抢救,如抢救无障碍,立即抢救伤员脱离险境,等待120急救车到达,同时做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护; 5.2.2急救电话拨打方法

拨打急救电话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检验作业指导书 篇6

1.目的:为了规范检验员的检验作业程序,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检验员对自制产品、外协外包件、入库原材料的检验均适用本作业指导书

3.引用规范:《通用技术手册》《产品标识控制流程》

4.检验步骤:

4.1对照图纸要求之版本,是否与实物一致。

4.2清点图纸要求之数量,是否与实际相符

4.3识别图纸要求之材料,是否与实物相符。

4.4审查技术说明。留意不同类型的热处理、光洁度等对加工的要求。

4.5审核图纸的尺寸、形位公差、外观要求、光洁度等,决定检查方法,合理选用量具,保证检测质量。

4.6按次序对工件进行检验,检完一个尺寸,作一个记号,不能漏检。

4.7检出不良品,检验员记录并报技质部确认是否返修,报废或让步接收。

4.8检验完毕签署检验记录,工件按要求进行标识。

4.9入库/出货。

5.注意事项:

5.1审图时注意图纸是否模糊不清、是否漏盖工艺章。

5.2图纸数量理论上只许多不能少。

5.3审核所有材料,避免错料,混料。

5.4检查是否有漏加工、漏焊之处。

5.5留意零件与图纸其它不符之处,比如方向相反等。

5.6留意机加面油漆前是否做好防护措施。

5.7检查图纸标识需焊后加工的是否留有余量。

6.检验要求和方法

6.1外观检验要求

6.1.1使用材料应符合有效版本图纸的要求,材料本身应无变形、划伤、氧化变色

6.1.2表面光滑、平整、无毛刺、变形、锈蚀、裂纹、压折、夹渣、气孔等;预埋件、铆件应牢靠、无松动,螺纹无缺损、无腐蚀等;不允许有加工遗留物;

6.1.3零件的喷漆层应均匀、连续,无缩孔、起泡、开裂、剥落、粉化、流挂、露底(局部无涂层或涂料覆盖不严)、指印等缺陷;

6.1.4表面处理后,零件表面允许有不可避免的轻微夹具印痕和轻微的水印;在不影响装配的情况下,边、棱角处允许有轻微的粗糙;非重要表面允许有轻微的水纹或个别的斑点;

6.1.5去毛刺要求:用手沿零件加工边角的任何位置及方向触摸均无刮卡现象。

6.2尺寸检验方法和要求

6.2.1标注公差尺寸检验方法及标准:

用游标卡尺,高度尺,角度尺,百分表,平台,投影仪,高度测量仪或检测夹具等进行检验。标准:实测尺寸偏差应符合图纸公差要求。

6.2.2未标注公差尺寸检验方法及标准:

用游标卡尺,高度尺,角度尺,百分表,平台,投影仪,高度测量仪或检测夹具等进行检验。标准:实测尺寸偏差应符合以下公差要求。

6.2.3螺纹检验方法及标准:

使用符合6g(外螺纹)或6H(内螺纹)公差要求的螺纹规。标准:符合通止规要求。

6.3形位公差的检验方法

6.3.1平面度的简单测量:

①把工件被测面放在平板上用目测法观察工件与平板之间缝隙的大小进行测量; ②把工件被测面放在平板上用厚薄规(塞尺)进行测量;

③用三个千斤顶(可调支撑顶尖)把被测面朝上支撑好,用高度尺装上杠杆百分表(千分表)校正好三个基准点后进行测量。

6.3.2平行度的简单测量:

把工件基准面朝下放在平板上,用百分表(千分表)对到被测面并使指针偏摆过半圈左右,紧贴平板轻轻推动工件,从百分表(千分表)上读出指针变动量;

把工件基准面朝下放在平板上,用高度尺装上杠杆百分表(千分表)对到被测面并使指针偏摆过半圈左右,紧贴平板轻轻推动高度尺,从杠杆百分表(千分表)上读出指针变动量。

6.3.6跳动或同轴度的简单测量:

把轴类零件相同尺寸的部位(基准圆)放在一个或两个V型槽内,与带百分表或千分表的高度规一起放在平板上,把表头对准被测部位,慢慢转动零件,读出表上的指针变动量就可得到圆跳动或同轴度。

6.3.4对称度的简单测量

轴上的键槽的对称度,一般是放在平台上,使用V型铁和百分表(带座),先测一边的槽面,固定表头,然后旋转180度再测另外的一边,差值既是.6.3.5垂直度的简单测量

把工件基准面朝下压住紧贴在平板上,用高度计的百分表(千分表)对到被测垂面并使指针偏摆过半圈左右,摇动高度计上手柄,使百分表头在工件被测垂面上下移动,从百分表(千分表)上读出指针变动量。

6.3.6螺纹位置度的简单测量

螺纹孔相对于外径的位置度。因为是螺纹孔,所以很难测量,可在螺纹加工前--即测量加工光孔的位置度。

附件:

缝纫作业指导书 篇7

1、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缝制操作全过程。

2、大货生产前缝制车间生产小组长及组检一起合作按技术组提供的《尺寸工艺 单》《数量程序单》《缝制工艺单》、客人确认样、缝制要求做产前样,并包括后整理包装完成后由技术组主管确认。

3、技术组主管将确认意见及整改意见填写《产前封样确认备忘录》,并组织召开产前样确认会;

a)缝制组长、组检提出在缝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b)技术组主管就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c)生产线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4、缝制过程中应注意:

4.1、打折收省须按点位及记号车好,长度按点位外1cm收尖,应平顺尖细,线尾不散口,散折须按记号大小和长度做,两端收平,须左右对称,起针、收针须打回针三四针,但不可有双轨现象,不得有暴口现象;

4.2、贴袋应按片上做好的记号“技术工艺”规定的针距缝制,记号要完全盖住,缝制位要平服不起皱,左右对称,顺整;

4.3、开袋应按记号位置及工艺要求缝制,两端大小对称,间距对称,袋唇宽 窄均匀一致,袋布放正平服;

4.4、拼缝应按工艺规定的内缝止口缝合,两头对齐,缝制位要平服,不得有 起吊、衣片吃势不均等现象;

4.5、三线包缝按工艺规定的要求,调好机台的线迹、针距、宽度再进行缝制,要求顺直,不起皱,放置平挺;

4.6、做工应按工艺要求缝制,领面要稍微放松归拢,缝制时布片要平顺,不得有带拉吃势现象,要注意控制手势均匀,送布均匀,滚边不得有起纽纹现象,两肩点、后中点三点要折中对称,做好的领必须领面平顺,左右对称;

4.7、主标、洗涤成份标、尺码标等有关唛头的缝制应按工艺的要求缝制,尺寸

规格必须与产品完全一致,位置准确端正,顺序准确不错位,线迹均匀整洁,不得有双轨线迹; 4.

8、线头的修剪应按产品由里到外、由上到下的顺序修剪,不得用手拉,包缝线应留出 0.8cm长度的辫子线头塞进包缝内,以防散口;4.

9、注意产品缝制堆放过程的清洁卫生,压脚下要垫压脚布,及对机器的擦拭干净,以防油洁、脏污使产品造成次品报废;

4.10、每一工序在做之前要检查上一道工序的完成结果质量是否合格,如不合格的应退回上道工序。

4.11、大货车间生产所需用的辅料由组长凭《数量程序单》上的款号、颜色、规格尺码、数量到辅料仓库领取相应的辅料。

4.12、缝制数量及其他要求按《数量程序单》要求执行。篇二:缝制作业指导书正确指导员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产品品质,规范生产管理 二.范围:

适合全体缝制员工 三.准备工作: 1.用废布擦干净车台卫生,插了电源,将剪刀、锥子、钩针等操作工具用 绳子固定位置绑好,摆好货框、凳子;

2.打开缝制机衣针保护罩,检查车针,插上电源检查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 3.领好所需生产的裁片、辅料、线、摆放整齐,未生产的裁片放左边货框,生产好的半成品放右边货框;

4.换好用线,根据要求调试好针距、线路。

5.每做第1件产品,首先要清楚该款的制作要求,对照样板,如有不明之 处要向组长问清楚再做货,或由组长指导生产。四.基本操作方法:

1.当拿到裁片时,必须分清楚裁片的底面及核对颜色,并清点裁片件数是 否准确;

2.在制作过程中如发现裁片、辅料有疵点时,应停止车缝更换合格的辅料; 3.监督上工序所造留的质量问题,并及时反映给组长或qc; 4.按公司质量要求缝制,严格做好产品质量

5.自己在缝制中产生的不达标产品必须自选返好工后才交给收发; 6.生产完一扎货及时清点数量捆扎整齐交检验;

7.经检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必须三个小时内返工交回给qc; 8.当缝制机衣针折断后,必须找齐一颗完整无缺的断针才能换取新针; 9.人离机电停,在下班前将台面裁片捆扎好放好,并盖好缝制机衣针保护 罩和摆放好货框凳子后才能下班。五.注意事项:

1.认真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守时、守纪,上班时间 内,不得串岗或在工作岗位聚众聊天,大声喧哗;

2.随时服从组长的指导和安排,保质保量完成组长当天安排的计划任务; 3.为确保产品质量,工作中一定要认真细心,听从组长的指导,配合好收 发、检验员的工作;

4.在工作车间不准穿拖鞋、吸烟;

5.使用的工具要小心保管好,下班时要放回工具箱; 6.下班要负责关好窗户及灯管、车台、风扇的电源;

7.按公司规定、定期清扫封盘机及打扫周边工作环境卫生。篇三:缝制作业指导书 xxxxx 缝制作业指导书

文件号:xx-xx-06 版本号:a0 编制: 日期: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受控印讫: 发行编号:

修 改 记 录1.目的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服装的缝制管理。3.职责

规范服装零部件及成衣缝制的作业,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3.1 生产部负责制定本规程,并监督其有效实施。3.2 车间主管负责缝制各工序的控制。3.3 机修员负责缝制设备的维护保养。3.4 品管部负责产品质量的巡检抽查。4.作业内容 4.1 缝制工艺参数的确定和一般技术要求 4.1.1 缝制工艺参数的确定

有关服装部件及成衣缝制的工艺参数,包括线迹、缝型、缝迹密度、缝针号数、缝线及辅料规格,由跟单部在制定服装“生产制造单”时,根据客户订单的技术要求和板杉制作过程所确定的技术要点,作出明确规定。生产部在进行首件加工时,应对相关的工艺参数进行复核确定,各工序在进行大货加工时,应严格执行规定的工艺参数。4.1.2 缝制的一般技术要求

1)各部位线路顺直、整齐(起止回针牢固,搭头线长度适宜,无漏针、脱线),底、面线松紧适宜(与面料厚薄、质地相适应),平服美观;

2)领头平服,不翻翘,领子端正,领形要活,领角圆顺,左右对称,不变形,不吐 止口;

3)绱袖圆顺,前后基本一致,吃势均匀; 4)衣片上不能有针板及送布牙所造成的痕迹; 5)滚条、压条要平服宽窄一致; 6)袋布的垫料要折光边或包缝;

7)袋口两端打结可采用套结机或平缝机回针; 8)商标位置端正,号型标志正确清晰;

边;

9)袋位准确,高低大小一致,袋盖无反翘,贴袋应圆顺,缉线宽窄一致,挖袋无毛 10)前门襟止口顺直,左右长短一致,止口略向内吐; 11)摆缝、袖缝无松紧现象,底边、袖口圆顺,贴边宽窄一致平服; 12)对称部位基本一致(目测无明显差异); 13)驳头内外均匀平展,左右一致;

14)裤子摆平,双腿长短、大小相同,侧缝不能过紧,无吊裆、骑裆现象,线道宽 窄一致,外观平整美观; 4.2 缝制设备的配置

由厂长负责根据缝制工艺参数的要求,对缝制设备进行统一配置。设备配置的原则如 下:

1)半成品的搬运距离最短; 2)区分主支流分别配置; 3)保持一定弹性; 4)确保运输工具顺利流通; 5)适当的作业空间原则; 6)通道出入顺畅。4.3 缝制材料和车针的领取及使用

4.3.1 主料的领用:由生产部车间收发员根据“生产制造单”规定,向裁房领取各制单的 裁片,领用时应核对裁片的分包情况,包括布料的颜色、款号,裁片尺寸、数量,工票和包号等,核对无误后进行签收。

4.3.2 辅料的领用:由生产部车间收发员根据“生产制造单”规定,填写“领料单”向仓 库领取各种辅料,包括车线、纽扣、肩棉、挂牌等。

4.3.3 车针的领用:由生产部车间收发员负责管理车缝工所用的车针。各车位所用车针应 根据工艺参数的规定进行配置。发生断针后,由车工将断针的针头和针干全部收集起来交收发员后,方能领取新的车针。发放或更换车针,应登记在“车针领用更换记录表”中。4.4 缝制工艺流程

衬衫缝制工艺流程图见附件一。

工装缝制工艺流程图见附件二。长裤缝制工艺流程图见附件三。4.5 缝纫工位作业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 4.5.1 缝纫工位作业要求

1)各车位缝纫工应自觉服从生产指导工安排和调度,确保生产流水的畅通; 2)各车位缝纫工在生产前,应对照板衫,核对工艺,清楚质量要求,不清楚处应及时请教指导工,要严格按照工艺技术要求进行操作,针距均匀,大小规范,线路顺直,严格控制公差;

3)在生产过程中,各工位发现次布、色差、抽纱等质量问题,应及时停止加工及向下道工序传递,立即报告指导工处理,待问题解决后方能恢复生产;

4)下道工序应监督上道工序,若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停止向下道工序传递,并向指导工报告,如下道工序不能及时发现和退回上道工序的质量问题,则由上下道工序共同承担返工; 5)在生产过程中,如遇中途接线,均由自己剪清。领、袖口、袋、肩头、门筒所有折出部位不准接线; 6)车位回修设在中、下午休息时间,以不影响影响正常生产,当天回修当天还,赶货时间,查衫即查即送,车位即送即修,任何人不准收藏衣服; 7)不可把半成品、成品衣服拖地及堆放在地板上;

8)每批成品加工完成后,应及时将该款辅料的剩余部分上交车间收发员,确保辅料不错用。4.5.2 缝纫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在开机之前,要严格检查机器各部位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查工具、夹具与量具 是否完好;

2)在操作过程中严禁把手放到传动部位中、挑线杆和机针下面; 3)在换取梭芯、梭套和穿线时,脚必须离开脚踏开关;

4)要注意保持油箱和机身的洁净,每天下班前拆开针板擦一次车,及时上油。每天 上班前擦一次车,以防油污。生产白色衣服时,更应注意清洁。5)离开机器时,应随手关机,不可空机等待。4.6 生产记录

各缝纫工位当日的生产和质量情况应由指导工于当日下班前填写于“生产日报表”中,并及时交车间主管汇总,由生产部按《记录控制程序》规定保管。5.相关文件 5.1缝制工艺卡 5.2 记录控制程序 6.记录表格 6.1 生产制造单 6.2 领料单 6.3 车针领用更换记录表 6.4 生产日报表 7.附件

7.1 附件一 衬衫缝制工艺流程图 7.2 附件二 工装缝制工艺流程图 7.3 附件三 长裤缝制工艺流程图

附件一 衬衫缝制工艺流程图篇四:缝制作业指导书

恩龙实业(嘉兴)有限公司 缝制作业指导书

文件号:xx-xx-06 版本号:a0 编制: 日期: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受控印讫: 发行编号:

修 改 记 录1.目的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服装的缝制管理。3.职责

规范服装零部件及成衣缝制的作业,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3.1 生产部负责制定本规程,并监督其有效实施。3.2 车间主管负责缝制各工序的控制。3.3 机修员负责缝制设备的维护保养。3.4 品管部负责产品质量的巡检抽查。4.作业内容 4.1 缝制工艺参数的确定和一般技术要求 4.1.1 缝制工艺参数的确定

有关服装部件及成衣缝制的工艺参数,包括线迹、缝型、缝迹密度、缝针号数、缝线及辅料规格,由跟单部在制定服装“生产制造单”时,根据客户订单的技术要求和板杉制作过程所确定的技术要点,作出明确规定。生产部在进行首件加工时,应对相关的工艺参数进行复核确定,各工序在进行大货加工时,应严格执行规定的工艺参数。4.1.2 缝制的一般技术要求

1)各部位线路顺直、整齐(起止回针牢固,搭头线长度适宜,无漏针、脱线),底、面线松紧适宜(与面料厚薄、质地相适应),平服美观;

2)领头平服,不翻翘,领子端正,领形要活,领角圆顺,左右对称,不变形,不吐 止口;

3)绱袖圆顺,前后基本一致,吃势均匀; 4)衣片上不能有针板及送布牙所造成的痕迹; 5)滚条、压条要平服宽窄一致; 6)袋布的垫料要折光边或包缝;

7)袋口两端打结可采用套结机或平缝机回针; 8)商标位置端正,号型标志正确清晰;

边; 9)袋位准确,高低大小一致,袋盖无反翘,贴袋应圆顺,缉线宽窄一致,挖袋无毛 10)前门襟止口顺直,左右长短一致,止口略向内吐; 11)摆缝、袖缝无松紧现象,底边、袖口圆顺,贴边宽窄一致平服; 12)对称部位基本一致(目测无明显差异); 13)驳头内外均匀平展,左右一致;

14)裤子摆平,双腿长短、大小相同,侧缝不能过紧,无吊裆、骑裆现象,线道宽 窄一致,外观平整美观; 4.2 缝制设备的配置

由厂长负责根据缝制工艺参数的要求,对缝制设备进行统一配置。设备配置的原则如 下:

1)半成品的搬运距离最短; 2)区分主支流分别配置; 3)保持一定弹性; 4)确保运输工具顺利流通; 5)适当的作业空间原则; 6)通道出入顺畅。4.3 缝制材料和车针的领取及使用

4.3.1 主料的领用:由生产部车间收发员根据“生产制造单”规定,向裁房领取各制单的 裁片,领用时应核对裁片的分包情况,包括布料的颜色、款号,裁片尺寸、数量,工票和包号等,核对无误后进行签收。

4.3.2 辅料的领用:由生产部车间收发员根据“生产制造单”规定,填写“领料单”向仓 库领取各种辅料,包括车线、纽扣、肩棉、挂牌等。

4.3.3 车针的领用:由生产部车间收发员负责管理车缝工所用的车针。各车位所用车针应 根据工艺参数的规定进行配置。发生断针后,由车工将断针的针头和针干全部收集起来交收发员后,方能领取新的车针。发放或更换车针,应登记在“车针领用更换记录表”中。4.4 缝制工艺流程

衬衫缝制工艺流程图见附件一。

工装缝制工艺流程图见附件二。长裤缝制工艺流程图见附件三。4.5 缝纫工位作业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 4.5.1 缝纫工位作业要求

1)各车位缝纫工应自觉服从生产指导工安排和调度,确保生产流水的畅通; 2)各车位缝纫工在生产前,应对照板衫,核对工艺,清楚质量要求,不清楚处应及时请教指导工,要严格按照工艺技术要求进行操作,针距均匀,大小规范,线路顺直,严格控制公差;

3)在生产过程中,各工位发现次布、色差、抽纱等质量问题,应及时停止加工及向下道工序传递,立即报告指导工处理,待问题解决后方能恢复生产;

4)下道工序应监督上道工序,若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停止向下道工序传递,并向指导工报告,如下道工序不能及时发现和退回上道工序的质量问题,则由上下道工序共同承担返工; 5)在生产过程中,如遇中途接线,均由自己剪清。领、袖口、袋、肩头、门筒所有折出部位不准接线;

6)车位回修设在中、下午休息时间,以不影响影响正常生产,当天回修当天还,赶货时间,查衫即查即送,车位即送即修,任何人不准收藏衣服; 7)不可把半成品、成品衣服拖地及堆放在地板上;

8)每批成品加工完成后,应及时将该款辅料的剩余部分上交车间收发员,确保辅料不错用。4.5.2 缝纫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在开机之前,要严格检查机器各部位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查工具、夹具与量具 是否完好;

2)在操作过程中严禁把手放到传动部位中、挑线杆和机针下面; 3)在换取梭芯、梭套和穿线时,脚必须离开脚踏开关;

4)要注意保持油箱和机身的洁净,每天下班前拆开针板擦一次车,及时上油。每天 上班前擦一次车,以防油污。生产白色衣服时,更应注意清洁。5)离开机器时,应随手关机,不可空机等待。4.6 生产记录

各缝纫工位当日的生产和质量情况应由指导工于当日下班前填写于“生产日报表”中,并及时交车间主管汇总,由生产部按《记录控制程序》规定保管。5.相关文件 5.1缝制工艺卡 5.2 记录控制程序 6.记录表格 6.1 生产制造单 6.2 领料单 6.3 车针领用更换记录表 6.4 生产日报表 7.附件

7.1 附件一 衬衫缝制工艺流程图 7.2 附件二 工装缝制工艺流程图 7.3 附件三 长裤缝制工艺流程图

营林作业指导书 篇8

本作业指导书按SOP《桉树造林手册》的技术规格要求及林务总部SOP修订等文件整 编而成,从清山到抚育对造林各作业工序系统地进行阐述,旨在引导现场管理人员正确 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作业。

一、清山

清山即林地清理,林地清理是指清除可能影响到后续工序(如:整地)作业的杂 灌、竹子、杂草、枝条、伐桩等。其目的是清除林地上影响作业的植被,以方便开 展整地及其他后续作业。林地清理可采取除草剂清理、机械清理及人工清理的方式 进行。

1.除草剂清理

当林地内的杂草比较矮小,在栽植之前可以直接全面喷除草剂,若林地内的杂草 灌都比较高或者密集,可先进行机械清理或人工清理,清理后当杂草灌开始复萌至 20~30cm时,再进行喷除草剂,要求100%喷施到位,以确保杂草灌的死亡率达95% 以上。(详见除草剂作业指导书)

2.机械清理

利用机械如割灌机把林地内的所有杂草、灌木全面割除,萌芽条、杂草、杂灌 的留存高度≤25cm,无萌芽条、杂草、灌木的面积≥95%。

3.人工清理

用刀具等把林地内的所有杂草、灌木全面砍除,萌芽条、杂草、杂灌的留存高 度≤25cm,无萌芽条、杂草、灌木的面积≥95%。

注意:严禁采用炼山作业。

4.防火线开辟

为防止林木遭受火灾,减少损失,在营林过程中要预留永久防火线。永久防火线的设 置请参阅《森林火灾预防及扑救指导》。

二、整地

整地是指在栽植前对土壤状况进行改善,以促进树木根系生长、保持水分及保 持土壤疏松。整地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土壤结构,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促进苗木 更好生长;促进土壤吸收水分及肥料;利于根系深入土壤;降低杂草竞争;利于进 行挖穴、栽植及施基肥作业。完成整地后须进行GPS测量以确认整地面积。在整地前首先要依据设计的种植密度来确定株行距,利用标有刻度的竹杆、绳 子或皮尺等定标,用石灰等标识位置。定标后即可进行整地,整地分为机械整地和 人工整地。现按6年轮伐期设计种植密度:

1.钦州地区(含钦南、钦北、灵山、浦北4个林场)单个小班全部采用人工整地 的,行株距以3m×2m为主、密度为111株/亩;其他地区及小班都采用行株 距4m×1.5m、密度111株/亩。

2.特殊地块的可申请增加株数。

(一)机械整地

1.推机整地

推机整地适用于坡度≤10度,比较平缓的造林地。使用D8型或更大的推土机,要求在推土机后装置不小于150cm的犁耙,有效犁沟深度要求至少达到90cm。犁耙应 配有25cm~60cm的犁翼。要求整地深度不低于60cm,阔度不低于50 cm,中心犁沟线 间隔4m(误差范围±20cm)。只有在很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不同的行距标准。机 耕时要注意尽量沿等高线进行,以防水土流失。若无法做到沿等高线进行,则在机

耕时应设防止水土流失的梯级截流,或沿犁沟线每隔4-5m构筑土墙,墙高20cm以上,宽40cm以上。同时犁耙应每隔8-10m提升50-100cm来隔断犁沟线以防止水沿犁沟线向 下形成径流。

2.挖机整地

挖机整地适用于坡度≤25 度的可机械作业的造林地。根据设定的株行距定标,沿等高 线进行挖坑,要求坑面水平面积 1m×1m,深度不低于 60cm,行距(每行坑的中心连线水平

垂直距离)400cm(允许误差≤±20cm)。

(二)人工整地

对于坡度大≥25度的造林地、机械无法到达的地块或不宜使用机械整地的造林地 可使用人工整地方式,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人工整地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1.人工扩穴整地

规格为长×宽×深=1m×1m×20cm。

2.人工垦带整地

规格为带宽2m,深15cm,沿等高线进行,要将表土翻下,带内无杂草蔸。

三、挖穴

整地后即可进行挖穴,由林场根据实际林地情况进行选择机械或者人工挖施肥

穴(机械挖穴详见《机械挖穴作业指导书》)。林场也可以视现场需要决定在人工整地 前进行挖施肥穴。整地后进行的人工挖施肥穴,应定在1mx1m规格的人工扩穴整地中 间或垦带中线位置。如果整地穴间距不等,那应按标准定施肥穴间距,以确保株距与 设计的株行距一致。施肥穴的规格要求:上穴面宽50 x 50 cm;下穴面宽30 x 30 cm; 穴深≥40 cm;单个误差率不允许超过±3%。

四、施基肥、拌肥回土

施基肥是指在苗木栽植过程中或栽植前施放无机或有机化肥的过程。通常给桉

树施放NPK和FMP无机化肥。施基肥的目的在于给新植的苗木提供营养,以确保栽植后 苗木的快速生长,提高苗木与杂草的竞争力。

(一)施基肥

在种植穴挖完后,接着进行施基肥,使用杯子或碗等器具将肥料完全放入种植

穴中。每穴施基肥用量及配方如下: NPK(12-23-8)250g+FMP250g(NPK中已添加B1000ppm

及Zn200ppm)。

(二)拌肥回土

肥料施放于栽植穴底部后,将下半表土与肥料进行搅拌,之后回土满坑并压实,压实回土后的水平高度应与未整地前的一样。回土时,把施肥坑20cm范围内的表土回 穴并敲碎,回到坑内的土壤颗粒直径不能大于2cm,清除栽植穴内石头、土块(直径 >2cm)、草根等杂物。为了避免肥料在下雨时流失或被冲走,尽可能施完肥后即刻回 土。

施肥最重要的是在栽植穴底部充分将肥料与土壤搅拌,以防止烧苗现象发生。

五、苗木选择、运输及苗木现场管护

1.苗木选择

广林 9 号和 DH32-29 为主打品系,辅以 DH32-

28、DH19-

6、DH32-

22、DH32-

27、DH32-26 和莫氏一号(M1)等其他高产高质等品系。

2.苗木运输

运苗运输是指把将要用于栽植的苗木从苗圃运至林地。保证优质健壮苗木在运

输过程中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苗木在运输过程中完好无损。因此,需注意检查

苗木是否遮盖有篷布、是否固定在防滑/晃架内;为避免晃动,检查运苗框是否堆放 得当、稳定。苗木运输过程中行车谨慎、减少停顿次数,以降低苗木受损风险,并合 理安排苗木在路上运输时间以便苗木尽早到达林地和及时安排卸苗。苗木运到工地 后,责任林业员必须安排人员工在指定卸苗点接车以便尽快卸苗。卸苗点要在运苗前 选定,可按以下标准设定:交通便利;平地;靠近林地;荫凉地并且通风;靠近水源; 无水淹; 便于管护;防止牲畜破坏。苗木须按正确数量放置在特制运苗筐内运输,以保证苗木直立及排列有序;苗木安全抵达目的地且苗木状况依然保持良好;苗木到 达目的地后尽快安排卸苗。

3.苗木现场管护

苗木现场管护是指苗木运到林地且在栽植之前的暂时储存管护。苗木验收后,在栽植之前将合格的苗木暂时储存,不合格的苗木要返回苗圃并替换。储存苗木并在 储存阶段保持苗木的高品质。因此要求调度的苗木应按质量标准进行筛选,栽植前苗 木质量与出圃前保持一致;运到林地后要尽快卸苗及放置临时储存点;苗木要尽快栽

植(不能超过7天);苗木置于筐内垂直摆放;苗木筐须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根据需要定期给苗木浇水,湿度要适中;苗木现场管护期间无病虫害;储存点使用完毕后须

拆除,回收有用材料,妥善处理废弃物;空的苗筐及苗管须运回苗圃。

六、栽植及浇水

(一)栽植

宜雨季造林,在造林季节时尽量提前造林。栽植前苗木先要浸透水,再取出营

养杯,每一施肥穴栽植一株健壮的苗木,利用锄头挖一植苗穴,将苗木竖直栽植在穴 中心,不曲根,深度以超过营养杯面2-3cm为宜,栽植后压紧踩实土壤。在栽植完毕 之日起3天即开始随时巡视苗木成活情况并尽量进行补植,替换病苗、弱苗、濒临死 亡苗等,可重复进行,30天后栽植成活率≥达到100%。栽植苗木时盖土要高过苗木根 顶2-3cm,从离苗15cm的地方从两边将土压紧。若造林地害虫较多,苗木需在栽植时 用杀虫药如地星、白蚁灵等处理。

(二)浇水

浇水用于延长栽植期并提高旱灾期苗木的成活率,但需考虑当地情况后决定。

其决定要素如下:当地降雨量及模式;土壤湿度;土壤类型。综合计划时还应考虑以 下事项:水源;调水;抽水机、水管及水桶;浇水量。

另外,在旱季造林可使用保水剂辅助造林,具体使用操作参考保水剂作业指导书。

七、抚育

(一)除草

除草是指清除掉与桉树苗木/桉树竞争养分的草(杂草、灌木等),减少杂草对

养分、水、空间和阳光的竞争。当杂草的覆盖率>20% 以及草的平均高度>30厘米的时 候就要进行除草。当杂草的覆盖率>20%以及草的平均高度>30cm的时候就要进行除 草。除草的目的在于确保公司在整个桉树轮伐期的投资安全以及保持高的成活率(采 伐时>95%)和高的生长量(>4m

/亩/年去皮材积),除草可采取机械或人工砍草、除草

剂除草、人工开树盘除草、垦带除草。

1.机械或人工全面砍草

利用割灌机或刀具等全面清除林地内的所用杂草灌,除草规格要求林地无杂草

面积≥ 95 %;杂草留存高度≤15 cm,杂灌留存高度≤25 cm;对林木的损害= 0 %。

人工全面砍草需要大量作业工人,而机械除草效率高,减少作业工人需求压力。因此,尽量利用割灌机作业。

2.除草剂除草

除草剂除草是最有效的一种除草方式,其封闭杂草的时间长,因此可作为除草

作业的优选。除草作业要求施喷均匀,杂草灌的死亡率达95%以上,对林木或苗木无 损害。

除草剂除草能控制林下杂草的生长但在环保方面也比较敏感,其操作技能要求

也高,所以必须培训好作业工人,正确操作使用除草剂。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请认真 参阅《除草剂作业指导书》。

3.人工开树盘除草

人工开树盘除草主要用于幼林除草,一般在是栽植后第一次除草,要求以林木

为中心半径50 cm 的范围内挖出草和其他植被的根部,对苗木无损害。如果杂草的生 长范围过大过多,则需进行全面除草或除草剂除草。

4.垦带除草

垦带除草,有利于减少杂草的生长竞争,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一种除草

方式。但是,该方式存在较高的水土流失隐患,特别是如果松土越深,水土流失率越 大。不能沿坡度进行垦带,须沿等高线作业。其要求带宽≥2m,垦带深度≥15cm,彻 底清除带上杂草。

(二)施追肥

施追肥的目的在于给树木提供充分的养分,以达到MAI≥4m

/亩·年甚至更高的目标。追肥次数共3次。用锄头在种植行上树的两边挖施肥沟,按规定量施放追肥,施肥量要均匀并无漏施,确保施追肥率达100%。施完后立即进行拌肥及回土,不要 隔夜或隔天才拌肥回土。肥料要和泥土拌匀,回土后踏实或用锄头压实回土面,压实 回土后的水平高度应与挖坑前的一样。

追肥前必须完成林内抚育工作,避免杂草与林木争肥。要随时监测叶片的营养

状况,随时补充必须养分。追肥的配方为:NPK(22-5-13)+B500ppm,规格要求如下表:施追肥的时间和规格要求列表

追肥沟及施肥量

追肥施追肥时间

施肥沟规格施肥量

施肥沟的位置

第一次追肥

栽植后 2-3 个月,雨季

前或雨季中

250g/株

第二次追肥

(1 年生)栽后一年雨季前

或雨季中追肥

350g/株

第三次追肥

(2 年生)栽后两年雨季前

或雨季中,可结合中耕

350g/株

萌芽追肥(第一次)

定株后,可结合中耕250g/株萌芽追肥(第二次)

第二年雨季前或雨季中 追肥

长×宽×深

20×15×20cm

300g/株

【胶囊内镜作业指导书】推荐阅读:

电子内镜10-14

无痛内镜10-16

纤维内镜07-24

内镜诊治09-18

食管内镜09-28

胃肠内镜09-29

内镜消毒11-06

鼻内镜术10-21

支撑喉内镜05-13

内镜球囊扩张05-31

上一篇:门诊管理工作制度下一篇:粒子与宇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