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训练的心得体会

2024-08-23

工程训练的心得体会(共8篇)

工程训练的心得体会 篇1

工程基础训练心得体会-工程训练心得

工程基础训练心得1

过这学期工程训练,我学到很多的实际东西,和以往不一样,以前都是书本知识,而这活动都是手把手的教我们,学习一些简单的必要的知识,每看到自己的小成果心里都会有成就感,哪怕做的不好,自己感觉都很愉快,因为那是自己的努力换来的第一次参加实习我们兴奋不已,但也难免有些茫然.由于对实习与金属加工的无知我们有点不知所措,但是通过为期一学期的实习之后我发现收获真是大了,视野更加开阔,对生产实践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在自己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增添了我在以后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的自信心.在这8堂课中,我学到了不同的技术,虽然还不是很熟练,很多还是不懂,但慢慢的我收获的是一份自信,我知道短短的8节课我并不能学到很多,看到一台加工机械,不会在感到不知所措,也不会的感到那么彷徨,明白了一些常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或许这并没有多大的作用,但对初学者来说,却是另一番天地,只有自己尝试之后,才知道其中的奥妙。

不同的机械,不同的技术,不同的要求。都需要我们慢慢适应。与我们平时上课时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不同,训练中心的老师都有一种亲近感,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手把手的教授操作技巧,有时幽默的开着玩笑,当然也有一些很严肃的老师。我知道对我们严是为我们的安全,有些东西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实习中遇到很多困难,都是在其他同学及老师的帮助下共同度过的,我觉得这次实践同时也锻炼了我与人合作的能力与团队精神,促进了我们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精神,很多事靠一人之力是难以完成的,锻炼了我们许多能力,只有互帮互助,相互促进,才能使团队更好的前进,同时,这次实践也让我觉得我的很多知识仅局限于书本,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更好地付诸实践。我觉得这是对大学生最好的教程,教导我们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记忆深刻的是穿越电网,网上有不大不小20个格子。要求每个人逐一通过,通过时,身体任何部位都不能触碰到“电网”,否则视为失败,而且每个格子只能通过一次,这是一个非常严厉、细致的项目。知道游戏规则后,大家都在想办法,谁先过去,哪些人通过哪些格子。最后在我们考虑并不周全时项目开始了,“抱、抬、托、举”,各种方式都用上了,最后结果却是全军覆没。

应为我们分工不明确,谁负责安排,谁负责监督。第二次尝试开始,大家谨记上次失败的教训,再过“生死线”时更加细心,对同伴间更多的`信任,最后所有人都成功的过了。这个项目让我体会到,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中,虽然各有分工,但是所有人对最终结果都付有责任。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造成团队成果前功尽弃,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团队。一个团队执行任务时,必须先明确一个指挥者,分工明确,这样才能保证团队有序的开展工作。作为个人,工作中必须要有严谨、认真、仔细的态度。还有信任背摔全队只有我试了两次,快下课是老师还让我们每个人都说了心得,然后抽几个特别的同学说了当时的感受其中有我,我现在还记得当时说的话。我说:第一次特别怕所以很自然的坐下来了搞的接的几位同学很疼,我想摔的直一些这样重量不会压在几位同学而会均匀的落在所有人上所以第二次在不停的心理

暗示下总算比上次好很多了,就这样我觉得我应该相信自己要有勇气。之后老师总结了一下说我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是个团队意识强但缺乏一点自信与勇气,我觉得老师说的非常对他还告诉我说以后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敢做要相信自己。这节课上的是我上的最有意义的课,我觉得学校开这个课真的是太有必要了。再说说焊接吧,就是我们常说的电焊它的实用性就不用我多说了。以前在一些修理厂钢铁焊接厂里我已见过人家拿着一个塑料手柄铁质的夹子夹着一个焊条铁夹的尾部连了一根电线然后在要焊接的器械上来回的擦动就冒起了火花于是焊接工作就正式开始了但那时我并不知道焊接中有一个秘密就是焊条是不直接与焊接器件接触它与器件总是保持着两毫米左右的距离如果直接与焊接器件接触就会使焊条与器件因熔化的铁水而粘紧难以分开同时整个回路也会因焊条和器件接触而短路从而导致焊条熔化使整个焊接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另外焊接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的工作在焊接操作中我们必须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皮肤和眼睛并注意防触电具体防护措施如下

1.首先衣着要合适。为了防止高温飞溅的火花和铁屑溅入皮肤衣着的袖口和领口要紧闭尽量套上外套不要穿短袖的上装。

2.操作过程中要时刻用防护面具护住整个脸部和头的上方和前部在不得不摘下防护面具检查焊接情况的时候也要保持警惕可以半掩着观察尽量不要让防护面具远离面部。

3.焊接中不要触摸焊接器件和焊条以防触电。如果焊接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应迅速关闭电源对个部件检查安全后再继续进行操作。

4.焊接结束后敲击器件时要特别注意半掩着面具轻击器件以防铁屑溅入皮肤和眼睛此操作完成后不要马上触摸器件待其冷却后再对其进行操作。以上是对焊接试验的总结由于经验不足水平有限可能有许多被忽略的细节和事项望老师谅解。这次工程训练对我的收获颇丰,我期待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现实世界的技术。掌握一门生活技术,为今后的生活打下铺垫。

工程训练的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工程训练,未来发展,现状

1 工程训练的意义及发达国家现状

工程训练 (金工实习) 是工科高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金工实习的过程, 不仅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操作技能, 掌握工业生产中常用材料及其加工工艺知识, 而且要培养学生全面的工程素质、质量素质和安全素质。根据我国独特的国情, 国内所有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都是在金工实习基地的基础之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素质教育开展, 工科高校都深刻认识到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工程素质方面, 金工实习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虽然以往的金工实习训练为今天的发展积累了不少经验,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当今制造业在采用了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后有了新的发展, 这种背景下, 我们长期形成的一些观念, 已经不适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人才培养新的要求。新形势下, 在继承已取得的建设成果和我国具体情况的基础上, 金工实习不应仅仅局限在基本工程训练、基本素质 (工程素质、劳动素质、安全素质) 培养这一层次, 还应该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导向, 以适应新时期对学生工程素质、操作技能培养的要求。同时还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具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群体意识、经济意识、市场意识、环境意识、创新意识、社会意识和法律意识。充分体现三个转化和一个结合, 由常规实习向现代工程实践转化, 由单机技能培训向实现局域网络条件下技术集成的培训方向转化, 由基本技能培训向技能与综合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方向转化, 同时应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学习与教学产品的创造相结合。使学生在金工实习的过程中得到工程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并得到初步综合工程训练的实践锻炼, 使金工实习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宽。

相比目前国内金工实习, 发达国家的相关训练内容则更加全面。其中既包括传统制造技术的实习, 也有现代制造技术的实习和特种加工的实习。同时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知识、安全和质量意识、环境保护等内容在实习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尤其是在实习中注重创新的作用, 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十分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 强调讲练结合, 使学生在工程训练中受益非浅, 对他们今后工作和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 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工程训练中, 实践课的比重很大。而且这些实践都是在实习基地进行, 通过系统的实践训练使学生们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除此之外, 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提升。日本的高等工业基础实习教材与我们现行的金工实习教材有较大区别, 如日本宫琦大学机械工学科和机械控制学科的工业实习, 包括了工业基础认识实习、热加工及冲压实习、机械加工实习、数控加工实习、钳工实习、工程材料实习、机械产品拆装实习、电器与电子实习、安全与质量管理实习、基础控制实习等。同时简单介绍了一些产品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工艺,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我国工程训练的现状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工程能力训练的基础课程。我国金工实习课程需进一步研究如何将常规性的金工实习转化为综合、系统的工程训练, 并建立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因此有关金工课程的内涵与观念应作较大改变。近年来, 我国工程训练得到迅速发展, 已逐渐突破传统的金工实习模式, 形成全新的改革思路, 即“夯实基础、精选传统、拓宽更新、学科交叉、培养创新”。与此同时, 金工的理论教学与实习、实验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理论教学上, 不再局限于课堂说教式的教学, 而是逐渐拓展为计算机辅助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形成了金工课堂教学的新平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前金工实习实验基地内的硬件设施水平, 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更好的条件, 许多高校将与金工实习有关的“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并根据机械制造工程的训练规划, 逐步建成新型的工程训练基地。在这些基地中, 不仅有传统常规性的实习实验设备, 而且也有建立在现代工程训练基础上的实习实验设备。除此之外, 很多高校特别重视利用工程训练培养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并以此作为推动金工课程教学和实习向全方位工程训练的教学转化的重要方式。在训练过程中, 学生不仅可以利用各种实习实验设备, 学习前人的技术手段和创造发明, 而且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 亲自动手、亲身体验, 来研制一些小产品, 以此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国内已有许多高校正在努力进行创新教育的实践, 并取得了重大成效。

3 工程训练的未来发展

首先要提高认识, 高校工科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不是通过单一的理论学习或某一实践环节就能打造的, 而是需要多层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经历由初等到高等, 由基本到综合的积累过程。因此, 需要将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作为主线, 构建融知识、能力、意识和技能为一体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作为初级和基本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金属工艺学教学, 其教学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在接触生产实际的过程中获得金属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 还要促进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并在此基础上, 实现对技术应用能力、工程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 使学生具备扎实稳定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基础, 从而促进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能力在今后的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中得到更快的提高。因此需要重新定位金工课程的目标。

其次开发新的课程训练体系, 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与实际生产的结合, 聘请来自生产第一线的专家共同开发机械制造技术工程训练的新课程, 建立全方位的工程训练课程体系, 特别是通过整合校内外相关资源, 加大对实习实验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 构建起硬件设备先进、训练手段多样、充满活力的工程训练环境, 并在此基础上谋划突破传统的金工实习模式, 为学生营造一个集市场导向、安全环保、创新思维、工程意识为一体的综合工程环境, 促进我国现行的金工课程向全方位的机械制造技术工程训练中心拓展。新课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实施教学, 第一阶段为工程意识的培养和工业安全、环保意识的建立;第二阶段为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机械制造技术工程经验, 并训练基本的工程技能;第三阶段为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技能训练 (数控加工、电加工) ;第四阶段为培养创新意识, 进行小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第五阶段为机电产品典型件的综合训练。

4 工程训练中心的具体操作

场地的建设应按照教育部“建设规范”要求及工程训练中心“量大、面广、人人动手”的特点进行, 场地要有足够的面积能够安放数量足够的设备、仪器, 且教学环境良好, 日最高负荷人均面积不应低于10平方米;所有实习设备要规范合理布局、正常安装;环境应安全、明亮, 噪音符合规范;各实习工种应配备相应的教室。一般学校的使用场地建筑面积应在8000-10000m2左右, 既可以满足使用, 又为以后的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传统工艺训练,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我们认为应保证铸、锻、压、焊、车、铣、刨、磨、钳等基本工种, 如果条件允许或根据需要应开设拆装或钣金实习。训练中人机比要合理, 陈旧和不安全的技术设备要及时更新, 设备配置的人机比要达到车、钳、铸为1∶1, 铣、磨、焊2∶1, 机锻5∶1, 且机床主要附件及工具、量具应按设备配置。各主要实习工种应配相应的模型教具、教学挂图, 应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配备一定面积的多媒体教室和相应的教学措施。为了保证训练效果和学生安全, 各主要工种应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人员:车工:1∶5-7;铣工:1∶6-8;刨工:1∶8-10;钳工:1∶10-12铸工:1∶12-14;焊接:1∶10-12;机锻:1∶4-6;手段:1∶6-9。

现代制造技术与数控设备训练, 需要配置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氩弧焊机, 加工中心、激光加工机床、三坐标测量机、超声波加工机床、注塑机、快速原型制造机床、消失模铸造系统、压铸机和工业机器人等先进设备, 并保证足够的面积。

创新训练的基本对象定位在以各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为主, 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宗旨, 通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断孵化创新人才、推出创新作品、激发创新思想。除此之外, 还要下大力度创建全方位开放式创新实践训练基地, 利用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团队合作创新训练、知识整合项目训练、科研成果转化训练等各种层次训练, 建立起一个基本涵盖创新体系的工程训练内容。建立创新实验室, 运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创意组件和可编程控制器等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训练。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应的编程方法, 进行各种机构、整机的模型搭建, 完成运动控制。以建立创新技术模拟中心为创新训练的核心, 让学生通过实际创新产品研制, 体验创新设计及制作的全过程。模拟训练要打破学科及专业的限制, 让那些已经过基础创新训练, 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高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块, 参与创新训练。在模块的建设内容上, 以工科工程教育为主线, 包括机械、材料、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控制、动力等学科方向, 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的实践教学内容。

建立一支素质高、技术精、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在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其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应比较合理, 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高级职称和较高学历且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教学指导人员应具有中、高级职业技能资格和大专以上学历。师资队伍的平均年龄应小于45岁。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习教学人员应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光辉, 梁志强.加强工程训练基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11.

[2]吕明, 杨胜强, 白薇.创新理念下的工学类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大学教学, 2007/04.

工程训练的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综合工程

我国开展专业认证工作相对较晚,相比而言,主要发达国家均已建立比较成熟规范的认证制度。目前国际上工程专业认证已经由单一国家的认证制度向双边和多边的国际互认发展演变。1989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国发起的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是目前工程教育领域内公认的认证标准,目前已经扩展到1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亚太的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我国也可望在2013年前后正式加入该组织。总的来看,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需求已经使得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作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始于2006年。专业认证工作的目的是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参加认证试点的专业点均为国内高水平大学在相关领域中居国内领先地位的专业。2007年1月,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18所高校参与开始着手研究和试点“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评估研究与实践”项目,对参与华盛顿协议的14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认证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按照国际惯例并结合中国国情,完成了电子信息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初稿。2012年,根据前期试点的经验,开展了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的修订工作。

南京邮电大学作为国内信息通信类知名高校,七十年来为国内信息通信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工程应用人才,享有中国信息通信人才“黄埔”的美名。针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需求,在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十二五”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工作,启动了以通信工程专业申请加入专业认证的工作,并预定于2012年10月接受包括华盛顿条约组织观察员在内的专业认证专家组现场考察。本文主要介绍了南京邮电大学近年来针对专业认证等开展的综合训练中心建设与实践工作,包括整合现有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资源,优化和完善学生实践性教学工作,以及在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信息通信领域是技术高度密集和对实践性要求高的领域,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以教学实验室为基地的实验教学,以科研实验室为基地的科研工程训练实践活动,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和校企联合实验室为基地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以及在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所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体系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石,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在时间段上从大学一年级一直覆盖到四年级,从知识结构上从通识基础课程一直延伸专业课程,从实验实践空间上从校内实验室延伸到校外企业实践基地。构建了“通识基础实践、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验实践”以及“自主个性化学分训练、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训练”的“4+2”不同层次又紧密联系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

通信工程专业是南京邮电大学的优势专业,依托了传统的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实验平台,师资和综合力量较强。同时,学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国内主要通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设备制造商如中兴、华为、阿郎、摩托罗拉等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些都为包括通信工程在内的本科专业建设,特别是在实验实践教学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条件保障。

“4+2”实践教学机制取得了包括教育部本科教学一等奖等许多丰硕成果,培养的学生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但随着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内涵也有着新的变化。南京邮电大学结合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梳理了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同的训练阶段分布在不同的院系,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体性方面有所欠缺。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所处行业的特点,在本科通识基础的个别训练环节,如金工实习和工程制图等方面较为薄弱。鉴于这些不足,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在进一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面向包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开展综合训练中心的建设并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成为共识。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1.目标与定位。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以往的本科教学评估有着很大的差别,专业认证的对象是具体的专业,而不是学校和院系,而其受益面则涵盖了包括学生、雇主、更高级别的教育机构、政府部分和社会公众等。因此,从专业认证条件建设环节考虑,重点是研究适应专业认证需要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及支撑平台和环境。综合训练中心是实施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的基地,是满足本科生包括认知实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基础和专业实验以及各种创新竞赛活动的教学基地。

根据南京郵电大学总体办学目标和国家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纲要的需求,我们把综合训练中心的建设目标定位为:依托南京邮电大学在信息与通信领域的传统优势学科以及本科人才培养的传统强势专业,通过中心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南京邮电大学优势学科与强势专业的交叉和融合,实现学科专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创新性训练提供支撑。中心的建设目标突出了以下思路:(1)建立完善中心的师资力量。除专任教师和实验指导人员外,将优势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以及具有中青年学术骨干聘为训练中心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创新性的训练计划提供保障。(2)将优势学科中的科学研究问题、科技开发内容通过指导教师合理的任务分割,将适合于学生科技训练的工作转移到中心,让学生有机会通过中心训练方式进入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3)为在校的学生提供完善和先进的信息通信综合训练环境和平台,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地得到学科和专业的各项训练,为新兴战略发展方向的各个领域和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结合南京邮电大学与国家信息通信行业紧密的合作关系,聘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作为训练中心的兼职指导教师,同时也在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制定时引入企业的参与。

2.建设思路。根据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行业的特点,梳理了中心的建设思路:即在建设水平上突出先进性,在建设内容上强调针对性,在功能定位上强调综合性,在管理上强调开放性。把实验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心建设思路主要特点包括:

(1)突出先进性,体现前瞻性。中心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体现建设水平的前瞻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以能力而非分数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

(2)强调针对性,体现成效性。中心对实验实践内容更加强调针对性,注重实验教学改革,训练内容、实验大纲、训练计划、训练方式和训练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不仅符合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也符合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应用、三网融合等新兴战略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实验实践和工程训练让学生掌握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得经过实验中心训练后的学生能良好地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

(3)强调综合性,体现融合性。中心的功能定位更加注重具备综合性。体现出不同学科与专业优质资源的融合,中心的建设不仅充分利用了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同时也根据统一规划把新的平台有机地进行整合,搭建了适应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需要的先进实验平台与环境,同时也是集实验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实习、科技创新、创业训练和成果转化等综合在一个平台上,有效地提高了平台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4)强调开放性,体现服务性。中心将采用全开放的管理模式,不仅对校内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开放,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将本地区其他高校学生开放。以我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优势为依托,辐射其他高校的信息通信类专业,为其他高校提供服务。进一步地,中心还可以直接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如提供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急需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及其应用、三网融合、智能终端及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的人才培训等。

三、实施与探索

1.平台建设。信息通信领域是技术高度集中的领域,实验平台的建设投入大、更新快,仅依靠学校自身的投入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心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统一部署”和“顶层设计”,站在信息通信全局规划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同时积极拓展建设经费来源和渠道,通过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央地方专项实验室建设、学校自筹和校企共建等多种模式,持续加大中心建设的投入。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已经初步建设完成了较为先进的信息通信工程训练中心,给出了综合训练中心4个层次的训练平台结构示意。

2.内容建设。按照强化资源整合、实现提档升级、推进共建共享为导向的建设要求,我们在综合训练中心的内容建设中突出了教学资源的系统整合和统一规划,包括基础训练、专业训练、创新训练和应用训练4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平台提供支撑,为学生提供了从低到高、从基础、专业、创新到综合能力训练的完整平台。

中心充分利用了高水平的实验和实践教学资源,在完善的基础和专业训练基础上,支持形式多样的学生自主创新训练,如专业实验室开放课题、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各类学科竞赛和原始创新训练计划等,为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中心每年度开设的实验室开放项目100余项,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300多项,大学生原始创新训练项目数百项。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重分数轻动手的现象,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生“创新标兵”的评选和树立榜样,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激发学生热情,引领和激励每一个同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并将其纳入培养计划,有制度保障、有资金投入、有场地保证、有优秀的师资指导,以大学生实践与科研创新中心作为创新成果和创新源泉聚集地,扩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从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经费、企业奖学金、企业冠名学科竞赛等多方面筹集经费,支持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将得到明显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能得到不断增强。

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创新之一,2010年7月在“信息通信人才创新素质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框架下成立学生原始创新能力培养小组,原始创新培养训练计划也于此时同时启动。有别于其他各层面的科技训练或竞赛,原始创新培养训练计划的所有项目全部都是学生原创性作品,中心组织了校内外专家组为学生提供咨询和辅助工作,项目的实施以原始创新的专利、论文等作为主要成果。计划实施三年来,覆盖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达到100%,其他专业学生达到60%。

学校配套制定了相关文件根据学生的竞赛成绩在奖学金评定、推荐研究生加分、竞赛奖励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促使学生们更广泛、更深入地学习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才能。从多年的学科竞赛活动中教师们也摸索出一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很好途径: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通过参加竞赛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依靠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力量去组织、指导新一轮的竞赛活动,以此既锻炼学生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又能将教师从初步的遴选、甄别等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学生和教师的良好互动。近三年仅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就获得国际级奖项12人次,国家级奖项50人次,省级奖项89人次。

从2006级学生开始,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修满自主化个性学分10分,包括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创业、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专利、发表论文等各类课外活动。通过自主化个性学分的完成,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结束语

工程训练心得 篇4

课程: 专业: 班级: 姓名:

日期:2010年 月 日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报告

作为一名文科生,一直以来对机械方面的事物比较陌生,而通过这次工程训练,例如车削、铣削、数控线切割、焊接等试验。我掌握了很多的实际的工程操作的知识并且亲身经历了其中的乐趣。以下是我对工程训练的心得和体会。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如果只是对书本中的知识加以理解和消化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进一步就必须参加实践,常言道实践出真知,通过自己亲身去体会才能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在大学期间,这样全面系统的接触工程方面的知识的机会是难得的,学校开设了这样一门课程,真是雪中送炭啊。在增长了我们见识的同时,更是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很感谢学校能开设这么一门有用的课程。

第一节课,工程训练概论。在这节课上老师耐心了给我们讲解了工程训练中应该多加注意的事项以及相关事项,这对接下来安全有序的参加工程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次真正的实践—焊接实验。在焊接试验中,这是我的第一个工程训练,焊接其实考验的就是自己的动手的感觉和细致程度。在焊接的过程中不能过快或者是过慢,过快则有可能造成脱焊,过慢则很影响焊接的美观性。这是我对于焊接实验的理解和心得。在这个课程中,我用若干铁块焊接出了我女友的名字,小小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还有两个很有趣的实验就是数控线切割和数控铣削实验。这两个工程训练其实可以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学校考虑到我们只是了解和实习就只是让我们做了很简单的模型。这样一来难度就大大的降低了。其实,只要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如果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能仔细的听取讲解并且记录下其中关键的信息,在做的时候就显得很轻松了,即使很长的程序也能很容易就编写完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编写的程序不宜过长。因为我们现在实习用的输入设备没有实现可视化,就是说在输入你写的程序的时候是看不见的,长的程序就容易出错了。

再谈谈铣削和车削这两个实验吧。我个人对这两个实验很感兴趣。看着棱角分明的机床,心里总是痒痒的,幻想着跟电影里的机械狂人一样,捣鼓出一个拯救人类的机器人出来。可事实是,老师让我们做个零件出来,好吧,凡是要从小事做起。个人觉得车削和铣削是最能让我感觉到工程训练和工厂的味道的。在操作这些机床的时候,对于一个热爱动手与动脑的人而言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在我做这两个实验的时候,我深刻体会到细心的重要性。

在企业模拟训练中,我扮演的是一个经理的角色,当时老师宣布桌上有一笔巨款的时候,其实我心里在想着卷款跑路的,但是想了想,作为一名负责人的经理是不能这样做的,我手下大到各部门主管,小到工厂底层员工,这都得靠着企业运营所产生的利润生活,而一个企业盈利与否和管理者的方针是否得当有直接的关系。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在运营企业的时候,应该兼顾社会和经济两方面的利益,当然在本次工程训练的诣在让我们初步了解企业运营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各部门配合密切,有条不紊,最终产生的盈利,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

在工程训练即将结束之际,我回眸一下工程训练的日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过,我们犯过错,我们........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容易让我忘记但最辛苦的是我们的老师,老师耐心给我们讲解建模时的身影,老师巡视机床以防学生因操作不当而受伤的背影,老师热心的叮嘱学生记得穿上军训服(衣服容易弄脏)时的碎碎念,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心生敬意。老师,园丁,你们辛苦了。

工程公司准军事化训练心得体会 篇5

建安分公司防腐保温队

王兰英

9月14日,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公司的准军事化训练并成为首批参训人员。开训第一天,公司所有在家领导参加了首批开训仪式,刘总亲自为我们方队授旗,张总和邵书记致词并讲话,这足以说明公司领导对此次军训的重视和关心,同时也更有力的推进了公司四化建设的步伐。

首先我觉的这次军训无论是从军训时间安排还是训练强度都是比较人性化的。中午八点半到十点半站军姿、起步、跑步、正步走训练,十点半到十一点半政治学习,下午两点到三点政治学习。教官考虑到同志们的年龄和身体情况,如身体不适打报告原地调整,恢复后及时归队,充分体现了领导对同志们的关心和爱护。

同样每天的政治学习也安排的井井有序,每天由参与军训的公司领导轮番带领学习。第一天孔凡雨部长给我们讲解了解放军精神和工程公司的经营理念以及经济如何稳定发展等相关知识。不仅让我们在精神上得到升华更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方向也有了充分的了解。财务部孔强部长、经营部苏安娜部长、电议项目部张基永经理也相继给我们上了一节节生动的政治学习的课程。

苏部长用她那柔美的声音为我们讲解了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并怎么融会贯通到我们的工作中去。并说服从是一种美德,从中我也确实感觉到自己在现实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足和欠缺,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财务部孔部长更是用他那熟练专业术语详细认真耐心的向我们讲明工程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美好前景,让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亮起了一盏照亮前进的灯。

电仪项目部张经理更是用他那一个个并具有深刻哲理的故事,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给小叔子剪裤子的故事,就非常贴切和深刻的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沟通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利器,所以说我们要沟通、沟通、再沟通,让那些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温水煮青蛙、鲶鱼效应、从众心里、蝴蝶效应等小故事也让我感觉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遇事从自身找原因、没有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和顾全大局的思想境界。

我们的训练,虽说五天的时间不长,但是在三位教官的悉心教导和非常专业的训练下,从一开始的很多动作都做的稀里哗啦的不够整齐,队伍里还时不时传来说笑的声音,我们就像一盘散沙,各自练着各自的,我不禁暗想,我们这样哪像一个集体呢?照这样下去,肯定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的。由此我们开始对“团结”两个字有了深刻的理解。为了一个整齐划一的目标,大家只有听从指挥,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充分发挥集体优势。我们的路通队长更是用他那特有的训练方式,让我们的动作在第二天、第三天的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并在训练中利用休息时间带领我们唱“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枯燥的训练增添了几分活跃的气氛。在第四、第五天的训练中,我们的郑教官和宋教官更是为结训时的验收尽心尽力,通过单排、双排和逐个训练的的方式,不畏炎炎烈日,一遍遍为我们不太标准的动作进行纠正,反复训练,这些都让我深深的感动。

第五天,整天的训练明显好转,大家也充分掌握了动作要领,起步走、正步走、跑步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在结训中得到刘总的高度认可和表扬。这样的训练效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首先是个人端正的态度,能够认真的投入进去,因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由此我想到在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在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时,一定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相信团队并能超越自己,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其次,这些进步和教官的指导是分不开的。一个人自身的素质固然重要,正确的指挥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指挥者的魅力所在。

拓展训练的心得体会 篇6

为期两天的拓展训练通过各种游戏和户外运动向我们阐述了工作和生活中的道理。

首先,一个团队最先应该建立的是信任,不要受外界的干扰从而产生怀疑。如果彼此相互猜疑,互不信任,我们将会成为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最终将会全面失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乐于奉献,共同前进。

其次,每个团队的成员要敢于突破自我,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战胜困难的勇气与自己的惯性思维。只要能战胜了自己你就能战胜一切。

再次,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领导者制定方向,执行者提出建议并分工的执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效率最大化,资源才能被充分利用。就好比在我们工作中,要以领导为中心,各个部门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为公司创造最大的效益。

再次,要有通盘的考虑,确定方向在执行。就算有时间限制,接到任务后也要有一个大体的计划确定方向,避免出现走错方向,浪费时间。今后在工作中,遇到紧急情况和繁琐的事不能乱,一定要仔细考虑,梳理出正确的方向,然后坚定的执行。

最后,团队之间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有效的沟通能极大的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尽快改进团队的不足,最大化的发挥团队的优势。今后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会处于大大小小的团体当中,我们只要做到要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善于沟通、敢于创新、敢于突破自我,一切困难都将变的渺小,一切目标都有实现的一天。

2014年工作计划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已经是从事招商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了,经过2012年对招商工作不断深入的探索,2013年的工作相对来说变得忙碌、充实起来。

2013年我一共拜访并回访中介机构30家,其中协会、联盟2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中介机构6家,办结项目21个,其中领导交办项目7个,累计引进注册资本8230万元(不计领导交办项目),引进科技型企业9家,在办项目6家,注册资本600万元,再谈项目8个。

2013年招商工作忙碌和充实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在招商工作上的突破。

1、工作效率

忙碌的工作总是会暴露出同一个问题:工作效率,包括工作的统筹安排、条理性、合理性以及团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回想2013年的工作,总是会有焦头烂额的,顾此失彼,重复工作的情景。结合2013年冬季拓展训练分析,大多数问题出现在与客户或者团队成员的沟通上,有时由于忙碌、缺少换位思考,往往忽略了沟通的重要性。另外,工作安排缺乏计划性,例如在一项任务中缺少通盘考虑就着急去做,中途发现方向出了偏差,浪费了大量时间和资源。

2、中介机构的选择 2013年我继续大面积的走访和回访中介机构,选择的对象大多数为天津、北京的财务咨询公司、代理记账公司、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拜访这些中介机构是为了较快的收到效果,从而增加园区科技型企业的数量,但是这些中介引进的项目都比较小,税收也有限。另外,园区最大的招商优势在于扶植政策好、区位有利、定位高端、入驻企业影响力大,这些对于引进注册型企业的中介机构来说都算不上优势,他们只注重垫资费用的高低、办件的快慢、报税是否方便,而我们园区由于定位不同,在这些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因此,在保持同已拜访过的中介机构联系的同时,应重点联系及拜访一些大的协会、联盟、企业及北京的渠道。

3、渠道的维护

目前招商人员所走访的中介机构的目标群体大部分是相同的,因此对拜访过的渠道要有合理的维护才能不断的扩大自己的渠道,否则只会顾此失彼,2013年我所走访的渠道数量不少,但效率不高,我觉得没有合理的维护,回访是一个重要原因。

4、业务的熟练

作为招商人员,有效的推广园区及政策,以充分利用园区的优势吸引投资是首要任务。园区的投资环境、园区的道路及基础设施、将来的定位及优势、招商引资政策、可以租赁的写字楼或厂房、项目入驻过程中的行政手续等等。只有熟练的掌握了与招商工作相关的信息才能更好的展示、推广京滨工业园,得到投资人的信任。过去的一年里我在这些方面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熟悉,并没有达到有问必答、灵活应用的程度,这方面有待加强。

二、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解决2013年暴露出的问题的基础上,完成园区及自己2014年工作目标级任务,并发现新的不足和问题。

1、积极、有着重点的拜访

在与前两年拜访的中介机构保持联系的基础上,要选择更高端的中介渠道,以适应2014年外部经济发展、政策变动的大环境和园区内部的优势、略施。同时要摸索着建立能有效的了解到大项目、好项目的渠道,这方面的渠道目前对于我来说基本是空白。

具体实施:每周至少拜访2家新的中介机构或企业,建立起一两个能接触到大项目、好项目的渠道。

2、维护重点渠道

由于2014年主要拜访对象为大项目、好项目的渠道,为保证项目办理数量和中小型科技企业数量,需要保持和2013年已建立合作关系的介联系,并筛选出重点中介作为潜在合作对象。

具体实施:对2012年和2013年拜访过的中介保持每月电话联系一次,及时传达政策调整,有必要时回访。

3、熟悉业务知识 加强学习招商政策、招商PPT、展厅的讲解,深入了解园区内各种费用收费标准、地块划分、规划建设、京滨睿城,熟练掌握工商、税务、海关等政府部门审批企业申请流程,熟悉园区周边交通、投资环境、未来规划。

具体实施:有书面材料的业务常识,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了解,没有书面材料的和有办件经验的同时学习请教,有接待时尽量参加,学习有经验的同事如何接待。对于招商业务知识的学习应该是周期性的,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好学习笔记,每段时间巩固一遍。

4、调整工作状态,提供效率

招商工作有快有慢,有大有小,有具体有抽象,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拘泥于思维定式,碰到小的、急的、琐碎的事,做好规划安排,与其他同事相互合作,积极沟通,有序的逐一完成。工作慢下来的时候,反思沉淀,给自己充电,利用好每一天,每一分钟。

倪雄彪

工程训练的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工程训练中心,产学研,卓越工程人才

自中国工程院教育咨询项目组发布《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咨询报告》以来,“加强学校的工程训练,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一直是我国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3年度)》显示,用人单位认为我国工科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仍需要增强。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1],在国外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衍生出了美国斯坦福大学以科研项目为中介的“产学研培养”模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生产实习为中介的“教学工厂”模式、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中介的“现场工程师”模式等[2,3,4,5]。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经验,2010年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本着“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旨在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联合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

我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利用校办科技产业构建了校内产学研联合体,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6]。2010年我校获批为“卓越计划”首批实施高校,学校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开拓产学研合作的新领域。本文结合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先进制造技术方向)的卓越计划实施过程,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建校内工程训练中心,为卓越工程人才工程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探索。

1 卓越计划实施中工程能力培养面临的困难

“卓越计划”要求“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7,8]。但在实施过程中,校企联合培养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因为校企双方的利益兴趣点不同,企业具有利润导向,注重合作带来的经济价值;而大学是人才质量导向,考虑合作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尽管在文件中对参与“卓越计划”的企业将有财税方面的支持和倾斜,但现实政策的执行不到位,难以成为企业追逐的动力源;再加上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私有企业,很难把为学校提供办学支持当作是义务,因此导致难以与企业达成联合培养的协议。

1.2 企业的接收能力有限

我校先进制造专业方向从2010级开始,每年有近80名学生的规模参与“卓越计划”培养。2013年的秋学期两个班分别成建制进入南通国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工程实践环节学习。一段时间的运行表明,40名学生的集中实习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两家企业都表示几十名学生的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1.3 学生难以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

企业缺乏学生培养的经验和氛围,难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工程实践内容的设计和组织。基本是将学生分散在各个岗位上跟着师傅观摩,由于生产的计划性、时间性,师傅很少让学生直接进行工程实践的锻炼;另外由于企业生产的重复性,使得学生工程实践的内容过于狭窄,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不够全面。

“卓越计划”中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组织管理等过程,真正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锻炼和提高工程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们依托数控装备制造行业特色,在整合学科和工程训练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在校内建立工业化的先进制造技术工程训练中心,通过工程项目的实际训练尝试对2011级卓越计划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工程能力的培养。

2 产学研合作共建校内工程训练中心

2.1 工业化工程训练中心的定位

通过与多家合作企业的探讨,我们将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定位于:紧跟最新工业技术发展,营造一个高度仿真的工业环境,使学生在其中经历“产品开发设计—加工制造—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从而承担起到企业实习训练的任务。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可以发挥学校在教育方面的特长,使训练内容和训练效果都比直接到企业更有优势;培养的学生不仅是只懂得生产的传统型工程师,而且是能够负责更高层面工作的技术管理人才(包括产品设计、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9,10,11]。

2.2 工业化工程训练中心硬件建设

与课堂理论教学不同,工程训练环节的教学更依赖于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12,13],因此需要结合行业特点来构建硬件平台。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共建实验室”项目的支持下,优先在校内建立了“先进制造技术工程训练中心”。但学校给予的资金支持毕竟是有限的,为了进一步完善工程训练中心的硬件资源,我们深入开展校企联合。与西门子公司产学研合作共建PLM(UG)软件培训中心,从而为产品开发设计提供软件平台;与海德汉公司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和全功能车削中心,从而为生产制造提供高档数控机床。图1所示为先进制造技术工程训练中心硬件平台总体结构。

2.3 工业化工程训练中心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重在工程训练项目的开发[14],要求项目的选择更加注重实用性,注重体现数控装备行业特色,彰显我校机械学科的优势。训练项目的开发要体现图2所示的包含多个工程环节的大工程理念[15]。训练项目的内容力求反映硬件平台所承载的多项先进技术,包括CAD/CAM技术、多轴联动加工技术(五轴联动加工、车铣复合加工)、特种加工技术(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精密测量技术(激光干涉仪、三坐标测量机、粗糙度仪)等。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多次研讨,我们首期开发了“数控伺服进给系统”工程训练项目,下面从该项目的设计、教学组织实施以及学生学习评估等方面进行介绍。

3 工程训练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估

3.1 工程训练项目的设计

该训练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自行完成“数控伺服进给系统”从开发设计、加工制造、机电联调到精度检测的全部工程环节。因为是首次实施,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先制作了一套样品作为参考。项目的具体任务分配见表1,从而实现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工程软件在工程项目上的全面应用。通过这一项目的训练,可以实现学生以下工程能力的锻炼:机械设计、三维建模、数控加工、电气控制、精密检测、成本和质量意识。

3.2 工程训练项目的实施

由于该训练项目综合性强、工程量大,因此安排在学生全部理论课程完成后的第7学期进行,共20周集中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完成。2011级卓越计划实验班共39人,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完成项目,每组4~5人,每组安排项目组长1名,每两组安排1名指导教师。项目任务布置如下:工作台有效行程300 mm;工作台定位精度±0.005 mm/300 mm,重复定位精度±0.003 mm;工作台最大速度0.6 m/s;工作台最大负载15 kg。为保证最后成果的质量,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阶段成果都必须由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任务。

3.3 工程训练项目的评估

作为教学性质的长周期工程训练项目,显然根据最终成果进行单一评价是不合适的。因此我们采用“平时打分,阶段汇报,最终评价”相结合的过程评估方法[16]。在平时打分时,要细化到对学生各项工程能力的评价上,体现评估的客观性;在阶段汇报和最终评价时,邀请企业人员参加,采用评委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体现评估的全面性。

4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大多数企业无法接纳大量学生到企业进行深度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因此需要拓展多种渠道,在以校外实习基地为辅的基础上,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加大校内工业化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使校内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工程师后备人才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承担起了部分企业化的工程教育基地的任务,从而为解决当前大量学生进入企业进行有效实习的难题,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工程训练的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 工程训练中心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213-01

独立学院是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产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新机制、新的办学模式,以其“独、民、优”的办学优势在短短几年间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在提高。独立学院能否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受市场欢迎的人才。

1 工程训练中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工程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进行综合性的工程实践和现代制造工艺教学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课。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以及现代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在人才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替代的。通过亲自动手加工产品,培养了劳动技能、创新精神、工程意识,增强了责任感,锻炼了吃苦耐劳、协调合作的精神。

2 具有特色的独立学院的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模式与思考

考虑社会需求和生源的实际状况,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专业基础理论强,奉献创新精神强的“两强”的应用型人才。工程训练中心是我校学生在校参加工程培训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奉献创新精神的实践支撑平台。

2.1 建设理念和建设目标

我校是一所公有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应该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符合独立学院特点,适合我校“两强”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要突破传统观念,不同于公办的一本、二本,要实现完整的育人工程,在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把建成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基础理论强,奉献创新精神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基地。

建设的目标是把重要工种建设好,形成规模,满足教学要求,不求大求全。这样建设形成了我院工程训练中心的特色,既可以使学生有更多时间从事重要工种的工程训练,强化了重要工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又可以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和厂房面积。

2.2 功能定位

工程训练中作为我校机械专业学生实践性教学基地,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工程训练中心的定位为教学和生产型。中心配备了比较齐全而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与设备,具有与现代一流企业在管理水平、工艺技术水平、生产规范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等方面基本相当的“模拟”工程环境。是学生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的教学基地,是学生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放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素质教育提供平台。训练中心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承接一部分简单零件的加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部分学生参与实际加工,这样既可让学生亲自体验到实际零件的加工过程,提高了操作技能,又可以为学校节省实习加工材料的费用。

2.3 管理体制

我校工程训练中心隶属于机械工程系内。课程的安排和教师的管理归系内统一管理,这样的管理体制,符合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指导人员享受实验室待遇。他们的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劳保、医疗等按学校的工程实验系列的有关政策执行,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2.4 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内容、方法

2.4.1 教学体系

在工程训练中为了培养我校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素质,发挥工程训练的作用,构建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四个层次包含多个教学环节的层层递进式环环相扣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构建了工程训练实践不断线的教学体系。一般院校工程训练实习为6~8周,而且是一次性安排完,我校安排16周,分四个学期完成,每次四周。

2.4.2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到现代、从学生被动接受到主动创新的认识规律,形成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也让学生了解到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树立工程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应用型和创新型较强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内容。为了使教学内容较好的落实取得实效,我们采用了学教互评的考核督促办法制定了完善的工程实训成绩考核办法,加强了实习过程质量监控。

2.4.3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改变了传统教-学-练的模式,在注重基础训练的同时,指导教师要加强引导,采用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等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作品零件,编制加工工艺并完成制作过程。让学生转被动接受为主动索求,为培养学生兴趣和自主创造能力。

2.5 师资队伍

工程训练的成效如何,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要取决于师资队伍。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充分依托母体得天独厚的师资条件,分享母体工程训练中心良好的师资资源,合理调配、有效利。二是建立自己的专任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向社会招聘的方式,灵活运用民办机制,以聘用制招聘其他院校退休工程训练指导教师以及工厂企业中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级技师人员,构建独立学院的工程训练中心的专任师资队伍。三是任课教师参与工程实训。系内任课教师,除了要承担理论课教学任务,还要承担与课程相关专业的实训指导。这样既减少师资上的投入,又可以使任课教师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3 结语

总之,独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必须要加大投入,深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探索,才能建设出高水平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才能为新世纪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为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燕瑜,吴玉斌.创建工程训练中心模式的思考[J].创新论坛,2007(6).

[2]胡大超.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模式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

上一篇:村2015年扶贫工作计划下一篇:申报省级文明工地汇报材料(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