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共12篇)
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篇1
湖北省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主题: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薛 文 杰
单位:襄阳市东津新区中心幼儿园
联系电话:襄阳市东津新区中心幼儿园
湖北省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襄阳市东津新区中心幼儿园薛文杰
[内容摘要]:中小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小学生更是音乐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小学生所接受的主要是素质要与的内容,而音乐教育有由于它具有取材广泛、灵活性强、生动形象、富于激情,学生易于接受等自身特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起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音乐、重要性、必要性、审美教育、培养兴趣
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音乐教育对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文化和艺术修养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怎样通过音乐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其进行教育、引导。那么我们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呢?如何让别人了解这些的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三点来谈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下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以追求考分为主要目的,是“死读书”的典型,这样的小学生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只有提高小学音乐教师能力构建水平,才能使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的形式,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意识;才能使小学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加强学习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动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从修剪枝杈的“园丁”转变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二)、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组织能力课堂是教师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教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了解;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对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等等。同时,通过制定规则、及时鼓励、协调关系、树立威信、纪律控制等各种措施对课堂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这些工作,既是教师的必修之课,也是教师能力构建的必由之路。
(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学渠道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小学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会例外。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及时学习、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勇于“触电(电脑)”、“触网(网络)”,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武装自己,不断拓展音乐教学的途径和渠道。
二、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在新课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课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改变了陈旧的音乐教学方法,更新了陈旧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真切、音乐兴趣更浓厚,审美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下面就是小学阶段音乐
教育,在新课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具有的重要作用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情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过去上每堂课,总是习惯性地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按部就班导入,让学生感到千篇一律,索然无味。不能调起学生的兴趣。现在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设计出新颖的课堂导入。例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利用课件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通过故事当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感人故事情节,诱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音乐,体验歌曲情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相较于以前的教学活动,我在保留了整体欣赏、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欣赏、品味歌曲,对比欣赏、体验歌曲两个听的环节,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之美的过程中同时去体验情感之美,充分发挥音乐听这一重点。
(三)、唱演歌曲,培养创新意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的演唱歌曲,为歌曲配舞蹈,故事等一些环节,调动情绪发挥小学生活泼爱动的性格特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唱小学一年级第二册《我们来开音乐会》这首歌时,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能唱唱春天的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结已自己的生活进行创作,并在创作出歌词的基础上改一改旋律,让他们自己去表现创新后歌曲的效果,听着自己的歌曲,学生们激动了,创新的意识也就高涨起来了。
(四)、表演歌曲,给学生美的教育体验了歌曲情感,创新了歌曲内容,可以说是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已经有一了个总体细致的认识,接下的表演歌曲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这种认识通过配舞蹈,拓展情节等形式表现出来,与同学一起去分享歌曲的内容美,情感美。
三、音乐教育在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分别从以下几点表现出来: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
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得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例如: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红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样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都能回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4、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例如:在如二年级唱游课中要求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听老师讲,学生对学习一点儿也没有兴趣而且根本听不懂,这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于是我运用“搭节奏”的游戏,让学生自行组成活动小组,在搭搭拆拆的游戏中学习掌握到新知识。在他们的游戏过程中不单单解决了怎样搭节奏这个知识点,而且继续在研究搭完了节奏之后,怎样拆了节奏再搭新的节奏我们还进行了比赛,看哪一小组节奏搭得又快又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因为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5、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
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我让10-12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可取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一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火车站、大草原、田野、农庄、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让我不得不赞叹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能力。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中小学音乐教师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赵颖;《自主•愉快•创造性地学——创新教育丛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4]李妲娜.世界音乐教育集萃[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年;
[5]翟晓江;《小学音乐教育新视野》;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年;
[6] 姚便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
[7]姚便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06月;
[8]翟晓江;《小学音乐教育新视野》;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年05月;
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篇2
(一) “学霸”被查
央视主持人芮大V突然被带走调查了, 震惊之余, 是包括央视在内的许多人, 事先都未曾料到、也不愿见到的结果。
这个代表央视才俊、代表国媒新锐、甚至还曾想代表亚洲并活跃在国际大舞台上的媒体人, 由于有接近母语的英文水平、符合审美情趣的爱国情绪、无可挑剔的外表形象, 成为了太多的中国人心中的偶像。
(二) “达人”传奇
原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市公安局长武长顺落马, 公众在惊叹其敛财的本领时, 也不得不对其“科研能力”刮目相看。武长顺不仅拥有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的耀眼学历和职称, 而且发明及领衔发明了35项专利, 涉及交通信号灯、人体血液酒精含量检测仪、隔离护栏、标识牌、公路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警务查询终端、警用电击器等, 涉及智能交通、交通设施、城市技术防范网络体系、警用设备等多个领域, 并且部分发明成果还在天津公安交通领域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无独有偶, 小巫见大巫。武长顺的“同行”, 曾任重庆市公安局长的王立军, 身披“打黑英雄”、“一级英模”外衫, 显赫一时。在繁忙工作之余, 不忘充电, 十余年间完成从初中、中专、大专、研究生四级跳。
(三) “专家”落寞
中国社科院在职研究员、国务院反垄断专家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张**, 因违反国务院反垄断专家委员会专家咨询组工作纪律被解聘。一时风言风语四起, 真假难辨。张委员在随即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 解聘原因是“因为帮外企说了话”, 并颇感委屈地为自己辩护道:“就好比我给死刑犯做了辩护, 任何一个案子都有正方和反方, 不能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吧”。
(四) “科研”盲点
爱因斯坦是位鼎鼎大名的科学家, 他的科学成就不分国界, 光照全球。作为原子弹理论之父的他, 从最初的拥核到晚年反核的立场转变, 却不被国人所理解。
反观现时我国一些所谓的科学家, 如果占据某一行业制高点, 或者只管埋头科研, 不问应用效果, 或者明知该项研究应用的弊端, 也不闻不问, 只管申请研究经费, 甚至充当某些政策辩护人和打手。
(五) “高管”好赌
“雷士照明”是市场上响当当公司, 其中当然包含了老总吴长江的心血和汗水。虽然, 吴长江矢口否认他欠赌债。但此前他是承认了赌博的。《经济观察报》的一则报道显示:50%的企业家承认赌博金额超过百万元, 80%的企业家都承认曾经参与赌博。数字触目惊心。
在被调查之前, 芮大V可谓是专才精英教育的典型。少时聪明刻苦、成绩优异, 是不少父母用来激励儿女的榜样, 是别人家的“高大上”的孩子;参加高考, 是以某省会城市文科状元身份迈入名校, 一路绝尘;成为央视主持人后, 他的能力经得起考验, 表现可圈可点;
领导挂名科研成果, 似乎成为一种潜规则。科研人员一方的原因是:容易得到领导支持, 获得科研经费;容易借助领导手中掌握的活动资源, 在成果评奖中提高档次;有利于科研人员改善学术环境。让领导挂名, 科研人员大都抱着与领导拉近关系的目的, 有的是想借此获得领导的青睐, 在仕途上前进一步;有的是想借此赢得领导的关照, 以后参加学术交流、外出进修, 都能“一路绿灯”。严格地说起来, 让领导挂名其实是一种学术贿赂。
纵然, 经济和社会皆已多元化, 价值观和利益追求也已呈多元化。如果只是作为独立第三方专家, 抑或目前已在中国社会广泛存在的“体制外专家”, 甚至于自由职业者, 只要能被外国公司雇佣, 替雇主说话包括出谋划策乃天经地义——可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可作为一名受聘于国家机构的专家, 不仅一边享受着体制内的优厚待遇, 还属于“消息灵通人士”, 甚至可能了解某些内幕消息, 从而具备泄密的条件。
中国企业家好赌成性, 似乎跟中国的国情有关。法治不健全, 潜规则横行, 让企业家更容易接受成王败寇、愿赌服输的心态。企业家最大的能力, 就是应对不确定性。在看不清市场前景的情况下做决策。可以说经营企业, 从一开始就在赌, 赌产品、赌市场、赌赔也赌赚。能发家致富的企业家, 都是一路赌赢了的, 都是好赌手。
这样的例子是数不胜数的, 有的是由于与旧的体制相关联, 人们惯性使然;有的由于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游戏规则尚未建立导致;有的由于人的贪婪本性、没有底线意识使然;有的是由于当事人自身没有是非判断能力, 随波逐流所致。从教育层面上讲, 人本教育底线上的缺失, 令人痛心。不知“真善美”, 不辨美与丑。没有灵魂、只图实用的机会主义观点大行其道。专业知识的缺失是有形的, 而人文意思缺失则是无形的。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快速发展, 现有的专才教育模式的不足暴露得更加显著。本文从社会生活中随机提取案例, 然后对其进行剖析, 指出这些社会乱相的存在多少都与现有高等教育的缺失有关。时代呼唤新型教育模式出现。教育的目的应以人为本, 而不是工具性的培养人才。
关键词:专才教育,人本教育,工具性教育,教育缺失
参考文献
[1]杜洋等.浅谈博雅教育的发展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13, (7) .
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篇3
【关键词】合唱 教育 小学音乐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10-01
合唱艺术一直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到处可见它留下的足迹。古希腊时期,器乐音乐还没有成熟的时候人们已经用合唱来演唱多声部的复调音乐。
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童声合唱又以其独有的音响效果而列在合唱的首位。
童声合唱首先音域宽广,合唱的音域是所有参与者音域的总合,最高音可达到三个半至四个八度。其次音色丰富,每个人的不同音色,以及各种音色的不同组合情况都有不同的效果。然后力度变化大,从最弱的ppp到最强的fff,都是童声合唱所能够胜任的力度变化范围,任何个人都是不能与之比美的。再次声音层次多,由于合唱是多声部音乐,不同的和弦、不同的和弦转位、不同的声部组合、不同的力度级别、不同的音色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和层次。最后,童声合唱比一般合唱更有表现力。由此看来发展童声合唱是很有必要的!
一、合唱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便于施行、易于接受。合唱比其它音乐表演艺术,特别是器乐来说,更易于掌握。只要是12个人以上就可以组成一个合唱队。多则不限。特别是偏远的一些小学在没有条件进行器乐普及教育时,合唱是最好的音乐普及教育手段。
二、合唱易于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合唱是声乐艺术,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均由人声表达,故对孩子们的感情表现要求更为直接。另由于合唱是多声部音乐,其中每个声部都会接触到音乐的旋律、和声,这对于训练小学生特别是初小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如:音准、节奏听力等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们置身合唱中,不但要唱好自己的声部,还要兼顾其他声部以协调自身与整体的关系。因此对于训练孩子们熟悉和掌握音乐的复杂能力如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对于声音的音量、音色的控制能力,以及利用对各种音乐风格,作家的了解来培养和发展音乐感,都有极大的好处。因而合唱在音乐教育中一直都具有特殊的功用。
三、培养小学生的合唱能力同时又是在提高孩子们的欣赏和创造能力。古今中外五光十色的童声合唱作品,是音乐文化的结晶,它们的形式美、内容美,必然要通过演唱才能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孩子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运用理性、感性的知识去解决一系列技术的和艺术的问题,在理解了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而在这一层次上,每个孩子以及所处的声部必然受到音乐整体的熏陶,这种深入到音乐内部的音乐欣赏是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够感受的到的。并且孩子们在唱的过程中受到相互气氛的影响感情起伏也比独唱和齐唱大,对于孩子们的身心都是一个很大的锻炼。孩子们的心灵的境界与音乐一起得到升华。比如:在童声合唱作品中《鳟鱼》,《妈妈教我一只歌》,《友谊地久天长》,《雪绒花》等中能使孩子们懂得友谊,尊重,爱国的重要性。使孩子们感受到置身合唱中的一种身临其境进行创造和欣赏的双重趣味。
四、童声合唱并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许多孩子合在一起唱歌就行的。它要求孩子掌握的唱歌方面的技巧比独唱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对小学生的声乐训练无疑是一个全方位的考验和挑战,但是同时也能使孩子的音乐和歌唱能力更上一层楼。
小学生学习合唱不仅能获得正确的发声,同时也能锻炼孩子们声音的协调性。童声合唱要求1、唱准、唱熟自己的声部。2、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要以其他的声部为依据。3、保持声部的音色特点。4、声部的演唱要从整体的效果出发。5、声部的地位是否明确。6、演唱时的姿势呼吸,表情是否正确等。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合唱教育是系统的,是很有针对性的对孩子音乐启蒙的一种教育方式。
五、小学生是人生长发育中的一个黄金阶段,而合唱所要求的放松站立,或上身浅坐的姿势,两眼平视,稍提眉,略带微笑等是对人的良好形体的一个锻炼,单独练习很枯燥,小孩子也不接受,但是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通过合唱这样一个形式输出,让所有的小朋友参与其中,提高孩子在课堂上的積极性,好与不好在孩子们的眼中自有比较。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学习到声乐的知识,还能端正孩子的形体,与此同时合唱所要求的快吸慢吐、快吸快吐、慢吸慢吐、慢吸快吐等练习对增强小学生的肺活量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六、根据全国现在的音乐教育形式来看,合唱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许多的小学校都建立起了以自己学校为单位的童声合唱团。今年重庆市举行了童声合唱的比赛。同样是在今年重庆市人民小学学生合唱团就代表全国小朋友到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演出,和世界各地的小朋友一起交流合唱的经验,这说明童声合唱的教育已经在小学的课堂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时也说明重庆市的课堂合唱教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此可见抓小学生的合唱教育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任务。不但要教,而且还要教出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对小学生进行合唱素质教育的一个更为潜在的优势,也是其他音乐教育形式所不具备的那就是,合唱要求孩子们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以便于随时号召大家服从指挥,调动演唱者的情绪。合唱讲求共性,在做到唱歌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众人合一是最高标准,简单说是:和谐。学习童声合唱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操使孩子更加自信,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从间接上看,可以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都比较强,让他们通过音乐,通过合唱在表现自我个性的同时又兼顾整体团队的共性,让他们时刻意识到,团队的协作和集体的荣誉永远高于自己的利益。从音乐的课堂上,折射今后的人生,在娱乐轻松的环境中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合唱、指挥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选》文思隆编
[2]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童声合唱训练学》杨鸿年著
[3]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合唱》陈万桢著
安全教育必要性的辩论 篇4
2012年11月是公司的质量安全月,对这个活动我们切身参加了,通过自身的参加活动,我们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好的质量才能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但是在后勤安全教育这个方面,我们有不同的意见,我方观点如下:
社会的发展中,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这个是一个不变的大前提,其他的事情需要为这个大前提做出让步,后勤安全教育方面就属于这个范畴.1、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安全教育费时费力,浪费了时间和大量的劳动力,与企业的最终目的相悖,抓安全教育还不如多抓生产,生产搞上去了,企业效益就出来了 企业的员工就得到了实惠,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2、后勤安全是各自的事情,我们从小就教育了很多了,没必要公司拿出时间来培训,自己
管好自己的安全,各自的事情各自负责。
3、后勤管理是企业自身内部的事情,内部管理,不需要安全教育。企业内部管理为企业发
展铺路搭桥,为一线的销售人员完成好的产品,谋求企业发展,个人价值的体现,安全教育跟这个不搭边,无法体现这一点。
4、企业内部的后勤方面,没危险,没必要进行安全教育。后勤中都是日常性的工作,没有
美术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篇5
小学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要求、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通过采取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新方法,多点教学;加大投入,更新设施等策略,推进小学美术教育顺利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美术;必要性;策略
分科组教育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篇6
《分科组进行教师评价的必要性》
作者:罗琼友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师评价的概念及其影响,并指出现行主要教师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教师评价存在偏差的原因是由于评价面过大,缺乏有效的监督,加上不同学科之间难以比较教学质量。为减少教师评价误差,本文提出有必要将评价细分到科组,增加评价的细密性和透明度。
正文: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学目的为依据,制定反映全面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对评价对象的教学质量作出科学评价,“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1],为强化激励机制提供可靠依据。通过信息的反馈,使评价对象了解自己的教学质量的实际水平,再通过激励机制的作用,从而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人事制度开始改革,教师职务聘任制成为中小学校的一项基本人事管理制度。聘任制是对教师是否聘任或续聘,还是解聘的关键。而教师评价是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聘任与否的依据是教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所以,教师评价是人事改革的关键。教师评价材料的可靠性、评价过程的监管力度会直接影响评价的公正性。不公的教师评价会引起教师的不安与排斥,降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从而影响教育质量;评价不公也使许多教师产生重大挫折感,挫伤教师的自尊心,直接危害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教师患上心理疾病。所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如果没有公正的评价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只不过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2]
二、教师评价的现状
现在我国绝大部分地方使用的评价方式(考核或考评)就是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只有部分教师是好的、称职的,1
而大多数教师属中等情况,通过评价就是要把积极、称职、教学效果好、成绩突出的教师甄别出来,并预以奖励。这种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工作成绩的评价,做出晋升或降级、进职或调动、增加奖金或精神奖励等决定的评价方法。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所以难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作出科学的评价。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在一些落后地区,教师评价又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评价过于虚假、流于形式,常出现多劳少得、优教低酬、赏罚不明的混乱的管理现状:
(一)在由领导评价教师的评价方式中,常出现同级科组成员明显的“优劣不分”现象。
在自上而下由领导评价教师的教师评价中,由于学校教职员多,领导不可能对各教师进行深入的了解;而且,不同科组成员又难以比较教学质量,他们就无法正确评价各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所以在学期末的“评优、评先”中,常常会出现同级科组成员“优劣不分”的现象。这是一种很明显的评价偏差,因为同级同科教师中最容易对比教学能力高低。教学质量好的教师得不到正确的评价,会产生消极作战的思想,这很难要求这部分教师在工作会尽心尽力,他们追求的目标往往只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长此以往,会削弱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
(二)在由同行评议集体打分的教师评价制度中,常出现“优者低分”的现象。
在集体打分的教师评价中,常常出现“优者低分”的现象。由于一些学校不重视教师评价、教学成绩和教研成果不公开,这些学校的领导对这种打分缺乏监督,所以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凭自己的喜好打分,平时与自己非同级或同科、没什么利益关系的就高分,反之则低分。这种儿戏的评价方式对于那些认真教学、而且学科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来讲,是一种莫大的戏弄和打击。这些教师在多次不公的评价后,往往会采取消极工作的态度。这样的教师集体常常是人际关系紧张,教学积极性越来越低、教师教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越来越差。
(三)在由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方式中,常因课程的不同而出现较大的差异。
有研究表明,在自下而上的教师评价制度中,不同的学科之间,学生评价教师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有: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课程的难度和深度等。课程越重要,课程的兴趣就会增加,课程就越容易掌握,学生对
教师的评价也越高。所以,教师教学质量在不同学科之间难以比较,教师评价在不同的学科间存在太大的偏差。这种不合理的评价只能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对立。
(四)在教师自我评价式的评价制度中,因评价面过大而普遍出现作大的现象。
自我评价是教师对自己一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由于是通过他评和教师的自评相结合来对每位教师定出该学期的教学质量等级,受名利的驱使,加上教师的自我评价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评价人员少,但评价面大,难以监督,有些教师就会混水摸鱼,希望通过提高自己的分数来期望获得较高的综合评分。这种评价更加容易出现“优劣不分”,更加没有信度可言。
三、进行分科组评价教师的必要性
由以上的各种评价方式中可见,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主要存在问题是评价面过大,缺乏监督,因而主观性盛行。如果我们能把评价的权力扩大,细分到科组,增加评价的细密性和透明度,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就可以使教师评价趋向客观、公正。起码,可以避免同级同科中出现明显的“优者低分”、“优劣不分”的现象。
分科组评价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一)可提高教师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将管理和评价细分成科组,可以增加教师评价的透明度,更容易比较出不同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避免终结性评价时同科组成员之间“优者低分”、以及在评选优秀教师和先进教师时出现的同科组成员之间“优劣不分”的明显错误,使评价结果更趋向公正。在教师自我评价中,既是因为评价面的缩小容易被人看出问题;又是因为同科组成员的教学质量对比明显,更多的教师会通过对比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较自觉地如实反映问题,为今后改进教学质量提供可靠证明。
(二)容易平衡各学科之间的奖惩。
在一些采用量化评价的学校,在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时教师有加分项目。有些科目每年都会进行竞赛,但有些科目几乎从不进行竞赛,也就是说这些没有学科竞赛的教师在评价中永远都处于劣势。久而久之,会导致这些没有机会加分的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疲塌。但如果分科组评价,就可以调节各学科间的奖惩,便于调动不同学科之间所有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分科组评价也便于比较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领导评价和同行评价结果趋向正确。而且,同科组的教师对各自的教学水平心中有数,也
容易接受评价结果。
(三)可节省人力、物力。
教育的发展重在教师的发展,因此新一轮的教师评价提倡发展性教师评价。但发展性教师评价需要有专门的评价机构,有专职的评价人员,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而且,评价与教学的分离不利于评价人员对教学质量的预测和判断,不利于与被评教师的沟通,会造成教师对评价人员有排斥。
但如果把评价分解到科组,由科组成员担任评价人员,评价由被动变为主动,会有利于调动更多教师对评价的主动参与性,把监督变为自觉。而且,由同行做评价人员,还可利用熟人的情感因素对其他同事进行督导,不但可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提高督导的效果。
(四)使教师评价达到教师发展的目的。
分科组评价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学校总的教学目的指导下,制定出适合本学科教学发展的标准。由于评价面的缩小,评价人员更加容易对参评教师进行全体全面的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及时帮助教师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达到教师评价使教师发展的目的。
(五)为终结性评价提供依据。
由于评价工作的细分,评价人员与参评教师比例的缩小,使评价人员对被评教师的监督更加到位。从而能够对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即时解决和记录,既可避免有些被评教师对事后的争执,还可以为终结性评价提供依据。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的发展,向教师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以帮助教师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所以,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以及一些教育专业评价人员都可以参与评价,向被评教师提供能改进工作的有效的建议。发展性教师评价提出,评价教师不可能一次完成,而应当实施多个层面、多种方式的多次评价,及时、不断地为教师提供过程性反馈,以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
[1] 斯塔费尔比姆.方案评价的CIPP模式[A].陈玉琨译.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01
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篇7
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人们逐渐对挫折教育有了重新的认识, 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挫折教育越来越被广大家长和社会所接受, 所重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已迫在眉睫, 并且成为学校、教师和家长用心研究的课题。在人生道路上和现实生活中, 随时都会遇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 它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现象, 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挫折是客观存在的, 关键是遇到挫折后能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如果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 一旦遇到挫折, 思想就会有所准备, 不致惊慌失措。同时还应该认识到, 一个人一生中经受一些适当的挫折, 并不完全是坏事, 因挫折可以磨砺人的意识, 提高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古人说“多难兴才”、“人激则奋”就是指的这个道理。所以说, 挫折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是消极的, 而另一方面则是积极的。世界上哪个卓有成就的人不是在挫折中历练, 在挫折中成长起来, 最终才获得成功的呢?正所谓“自古英雄多磨难, 纨绔子弟少伟男”。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 生活本来就是这样, 有喜有乐, 有苦也有痛。有顺境也有逆境, 逆境就是在你还没来得及做好思想准备的时候挫折就突然降临了, 所以当遇到挫折时要敢于接受,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树立坚强的信心, 勇敢地面对困难, 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被挫折击倒。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 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在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勇敢地以积极的态度去接受挫折的挑战。
首先, 要向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挫折, 让学生明白,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这是很常见的事。其次, 教会学生提前做好随时迎接挫折的心理准备, 那就是在遇到挫折时不茫然、不慌张、不气馁、不焦躁, 做到泰然自若, 无所畏惧。学会在挫折中总结经验, 掌握应对一般挫折和一些大的自然灾害的一些技巧,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为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经常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以培养他们的耐挫力。比如春游、体育竞赛、登山、义务劳动、军训、越野赛、夏令营或冬令营, 也可组织学生适当参加工人、农民生产第一线的劳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难, 锻炼意志, 使他们在遇到类似的挫折时能从容自若, 锐不可挡。与此同时, 还可以教会学生设想挫折, 挑战心理。利用身边的人或事作活教材, 结合成功名人遭遇过的挫折, 潜移默化, 设身处地的感受挫折, 设计自己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挫折, 提高心理应变力和排解挫折的能力。
同时, 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挫折。只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它, 那么挫折就会缩小或化解。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 经常设置一些挫折情境, 让学生在心理上提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想好应对措施, 这样, 在遇到挫折时就不会感到紧张或惶恐。平时, 教师和家长本身也要做个乐天派, 小学生可塑性很强, 教师和家长的言行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要告诉学生凡事都要分析为什么, 如果是自身的原因, 就要加倍弥补自己的缺陷;如果是外界因素造成的, 则要拿得起, 放得下。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在分析问题中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 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寻找突破口, 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还要多读励志人生的人物传记和名人名言, 以获得感性的升华, 达到心理共鸣的效果。要充分相信自己, 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使自己在遇到挫折的时候, 利于获得朋友的信任、鼓励和支持。
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篇8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高校在音乐教育方面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改革。所以高校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上要采取直接有效的改革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水平。
一、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高校的音乐教育一直被视为我过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但是在高校的实际教育中,音乐教育往往因部分领导的缺乏重视而被忽视,或者由于某些人对音乐教育的理解较为片面导致音乐教育变得具有功利性,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也会影响我国高校人才的整体素质。
(二)大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积极性不够
由于我国的教育模式,导致从基础教育到大学阶段,学生一直讲音乐教育作为其他正科的补充学科,这导致了学生对音乐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从而造成了培养起音乐素养的难度加大。
(三)音乐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化
由于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水平不高,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在课程设置和学分设置中均存在不合理性,造成了我国高校音乐课程时间短,学分少和课堂内容主要集中在歌曲欣赏等不科学的音乐教育现象。这从根本上降低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效果和限制了我国高校人才的音乐素养的提升。
(四)音乐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某些高校音乐教育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专业和充足的师资。某些高校不具备专业的高水平音乐教师或者行政人员代替音乐教师,而有些高校虽具备专业的音乐教师,但这些教师的教学经验相对缺乏无法满足高校对教师授课的要求,以上情况都严重限制了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水平。
二、加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积极转变音乐教育观念
目前高校内音乐教学主要采用课堂传授专业英语知识的方式,并在期末采取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这种教学方式加大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压力,限制了学生音乐修养的提升。所以,高校应该及时对目前的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把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作为高校音乐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并且,高校音乐老师应该与时俱进,更改原有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乐趣,丰富学生的音乐思维和音乐生活。
(二)创新音乐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该门课程,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高校的音乐教学应该采用一种具备艺术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的艺术性。所以,高校音乐老师应该大力结合现代化教学设备,使音乐课程更加现代化与形象话,提升教学效果,以一种民主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的个人教学素质的水平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精神面貌都为学生提供了榜样,所以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就必须立足于提升高校音乐教师的素质水平。因此,高校应该不断强化提升音乐教师的道德修养,使其树立起良好的人民教师形象,使其充分的意识到自身努力对学生的影响,通过自己高尚的品德来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对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音乐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激励与评价的管理制度来激发音乐教师的潜力,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
(四)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锻炼
音乐教育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基础理论知识中,还体现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所以高校的音乐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学习的阶段,更应该注重实践活动。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实践性,需要学校和教师不断创造机会,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例如组织学生创作音乐歌曲,组织学生编排音乐剧等活动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种合唱、舞蹈和音乐表演的比赛,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乡村音乐体验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
高校音乐教学的水平与高校的音乐艺术氛围之间相辅相成,高校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可以促进高校音乐实践活动数量的增加以及质量的提高,而高水平的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对高校的文化艺术氛围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高校内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学习和实践场所,使学生所学音乐知识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检验,高素质的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可以增加实践互动的多样性,使校园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此外,高校可以通过引进高雅艺术的形式来形成积极向上的高校艺术氛围,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参考文献:
[1] 丁波.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7(02).
[2] 关欣.普通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
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篇9
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审计作为市场经济的卫士,对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审计工作要想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并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有许多工作需要进行,其中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放在首位.
作 者:孙长新 SUN Chang-xin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郑州刊 名:时代经贸(学术版)英文刊名:ECONOMIC & TRADE UPDATE年,卷(期):4(z1)分类号:F2关键词:
学习护理教育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篇10
护理教育学是主要研究护理学领域内的教育现象(即护理学教学或健康教育)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内容侧重点是介绍关于护理学教学和健康教育方法的一般性知识,帮助护理专业学生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原理与方法和护理教育教学技能。学习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生今后从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是从事护理教育工作的需要,是从事护理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从事护理科研工作的需要。
作为实现“学生应具有护理教学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课程之—,护理教育学以培养学生解决护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通过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具备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学习护理教育学有助于树立正确教育思想,有助于指导护理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护理科研能力提高,有助于护理教育改革。
1学习护理教育学是正确实施健康教育的需要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健康教育已成为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传统护理模式向现代护理模式转变,健康教育者已成为护理人员的主要角色目标之一。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沟通,除了要求护理专业学生掌握广博的护理学与健康知识外,更关键的是看是否掌握了科学的沟通和健康教育方法。学习护理教育学,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学生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不同年龄、社会背景、文化层次的人群或者患者实施针对性强、耗时少、效果佳的健康教育和沟通,满足人们对健康知识的认知需求,进而调动他们促进、维护自我或他人健康的积极性。2学习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生将来从事护理教学的需要
我国护理专业的教师主要毕业于医学院校,同时,我国大多数医院均承担着护理专业学生实习任务和护士的进修带教任务,部分大型综合性医院还直接承担着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护理理论课教学任务,教学工作已成为大多数医院与医护、科研并存的三大主要工作任务之一。要有效地提高护理学专业教学质量,就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知识。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护理教育学,有利于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原理与方法,尤其是了解国内外护理学教学法,结合未来护理学教学工作的实践,有意识地去探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3学习护理教育学是完善护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也是从事护理管理工作的需要和从事护理科研工作的需要。
一方面,护理专业学生除了学好护理学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类知识,如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知识,为将来从事医疗、科研等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护理教育学介绍的许多原理、方法,不仅是为搞好教学服务的,它也可以为护理专业学生开展自学和培养能力素质提供科学的指导。如护理教育学研究的有关“知识的认知规律”以及“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护理教育学中介绍的有关“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以及“课堂情景问题的应激处理”等都可以帮助学生训练良好的演说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等。
学习护理教育学的方法:
1、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应是每位学者治学的座右铭。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应该一贯坚持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科学理论是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中概括提炼出来的,同时又用于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提升的,进而再用于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学以致用,就是为了应用,为了发展,为了解决问题
3、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围绕“解决问题”所提出的目标,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去主动解决现实问题,有效培养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篇11
关键词:法制教育;初中思想品德;不良影响;传媒手段
随着各种传媒工具的发展,初中生接收各种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加。而由于一些网络传媒等监管的不够完善,导致一些不健康甚至是犯罪的信息也传播给了初中生。初中这个年龄段正是学生青春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人生理念成型的重要阶段。在亲人长辈都忙于工作的当下,初中生法制观念的形成就需要在学校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因而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加强法制教育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生法制教育缺失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
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还处于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时期。在法制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初中生往往无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和人身安全,还会无意识地犯下过错。现在的初中生受到一些帮派电视剧的影响,会比较重视义气,从而导致初中生群体斗毆事件的发生,而由于缺乏法律观念的约束,在斗殴中缺少分寸,往往会造成一些人员的伤害甚至死亡。一些社会上的犯罪分子也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初中生,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受害的初中生往往无法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身,也使得罪恶得到纵容,导致初中生的受害群体不断壮大。这些都是因为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制教育不到位而引起的。因此,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本,从初中就实施法律法规的教育工作,将法律的思想植入初中生的理念之中,甚至将法制教育宣传到各个角落,让初中生能更好也更方便地接受法律知识,从而约束自身的行为,杜绝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也避免青少年长大后违法乱纪。在受到犯罪分子侵犯后,也能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和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法制教育从初中开始,因为初中正是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关键阶段。
二、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措施
1.法制教育知识的丰富
成立专门的法制教育知识编辑小组,收集和丰富切实与初中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网罗具体的案例分析,将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地进行安排编辑。尽可能地赋予相关法律知识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形象,使初中生能够有效地吸收和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会运用。
2.严格执行法制教育教学
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法制教育,严格执行法制教育教学任务安排,加大对法制教育执行力度的监管,将法制教育课程安排同学生掌握情况相结合,对一线教师进行考核。通过考试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所有相关部门、人员都应对法制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实现初中生法律相关知识的有效培养。
3.有效利用传媒手段,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
除去在思想品德课本中融入相关法制教育知识外,要充分利用传媒手段,加强和扩大对法制教育知识的宣传。在策划板报时,专门设立法制教育板块,报纸、网络、电视也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要明确案例分析,条理要清晰,且有层次感。在对犯罪案件分析时,要严肃认真,决不采取避讳的态度,清晰地分析犯罪事件的结果和影响,并给出法律层次的判断和结论。
4.围绕初中生生活进行举例分析
法制教育可从小事抓起,对于初中生生活中极易发现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举例分析。如对青少年打架斗殴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将事件造成的对受害人、当事人及双方各自的家庭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告知学生,促使学生自行思考,敲响警钟,从而防微杜渐,严格以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
5.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
初中正是学生树立人生理念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通过全面系统地展开法制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教学工作,使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初中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理念的形成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和后盾。
法制教育从初中生开始,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本开始。加强对法制教育的重视力度和执行力度,加大对法律知识的宣传推广,消除因法律知识缺失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后果,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从而构建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余成友.浅析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的必要性[J].读与写:上,下旬,2014(6):38.
[2]余成友.浅析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的必要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200.
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篇12
礼仪教育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文明礼貌、行为礼节教育, 而是必须进行的一种强化道德修养、完善人格的教育;不仅是个人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基础, 同时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和谐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礼仪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教育, 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是高校德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的公民道德建设、人生观教育、职业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致的, 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1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礼仪教育,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 社会上“个人功利”因素和所谓的“实惠”观念对人的影响很大,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评判尺度趋向“功利化”, 一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迷失, 面对社会上的道德缺失、拜金等不良现象感到困惑, 仿佛就像迷失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 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认识、去探讨礼、礼仪、礼貌、礼节、修养等问题, 正确处理礼仪与道德修养和法律的关系, 成为一个被社会发展所接受的守法规、知礼节、重品行的当代大学生。通过对这些社会命题的研讨、分析和评价, 让大学生真正明白要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必须做到知礼、懂礼和守礼, 知法、懂法和守法, 并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下, 把自己真正培养成为一个知礼仪、有修养的人, 从而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基本的价值理想, 并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做到“先义后利”, 反对“见利忘义”, 促使大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礼仪教育,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是维护人际关系健康和谐的调节器。有位学者曾说过, 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在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该研究者深深体会到,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所谓的心理断乳期, 开展礼仪教育, 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不仅关系到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也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 如何确立自己的社会角色,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 大学期间能否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是大学校园生活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
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了解到, 一些大学生由于不懂社交技巧, 交际范围狭窄以及在与人交往时常常受挫, 从而使自己感到孤独寂寞, 缺少朋友, 有失败感, 进而形成心理障碍, 以至于不敢与人交往, 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让大学生知道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有助于提高自信心, 降低挫折感。在良好道德修养的基础上, 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常识、基本技巧和规范, 从而学会相互尊重、诚信友爱、平等合作, 学会如何通过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逐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 进行健康顺畅的人际交往, 从而使自己的事业走向成功,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礼仪教育, 有助于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塑造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的社会形象越来越显得重要。所谓形象是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 在对方心中形成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印象, 它不仅仅是指外在的服饰、仪表和举止等等, 而且更是人的内在和外在综合素质的体现。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 无以立”, 但是从目前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实际情况看, 大学生的礼仪行为与文化素质的反差比较大。虽然大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 但部分大学生道德修养较差, 思想水准不高, 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 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良好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不仅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更会对自己走向社会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影响。自觉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提升修养品味, 促进健全人格发展,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有利于大学生养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树立文明乐观、健康向上的大学生形象, 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4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礼仪教育, 有助于大学生传承本民族优秀礼仪文化, 增强其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 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文脉已断。”近年来,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 大学生不断受到外来的多元文化的影响, 越来越热衷于接受外来文化, 对国外的一些流行时尚、礼仪盲目追求, 认为就餐拿刀拿叉就是时尚, 用拥抱代替鞠躬、握手就是现代文明。片面理解、甚至误解传统的“礼”文化是封建糟粕, 中国传统的“礼”文化在青年人中逐渐淡化、消失。
高校应该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让大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 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中国是文明之邦、礼仪之邦, 礼仪和良好道德修养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全过程。而礼仪的完善和发展同样也促进人类社会能够得以不断健康向前发展。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可以更好地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培养崇高爱国情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5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礼仪教育, 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构建和谐社会
礼仪素养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荀子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立,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 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 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 大力宣传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必要礼仪, 使之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也就是说,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支撑, 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和文明礼仪的国民是不可能实现伟大复兴的。
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批又一批具有较高礼仪修养的优秀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使他们懂得交往对象之间应该以礼相待, 以诚相见, 互相尊重, 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加强礼仪教育, 培养良好道德品行, 让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成为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礼貌道德规范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不断引导和提高全民族的文明意识, 逐步实现人人知礼节, 个个守法度。使他们通过在校的学习和后天的悟化锻炼, 形成稳定的内在品质结构, 有利于把中华民族优秀礼仪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有利于提升我国整体人口的综合素质,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 通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使大学生自觉地把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礼仪行为有机结合,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成为具有较高道德素质和礼仪修养的、在构建和谐社会能够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代新人。
摘要: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完善人格的教育;不仅是个人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基础, 同时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和谐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礼仪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教育, 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是高校德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礼仪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徐秋梅.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礼仪修养提升的路径选择[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音乐教育的必要性】推荐阅读:
浅析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及内涵05-19
山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06-14
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08-16
本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11-25
(赵丹)浅谈中职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06-20
四方台区职称论文发表-音乐启蒙教育重要性论文选题题目05-22
浅谈戏曲走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07-17
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10-15
戏曲在音乐中的重要性07-14
法制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论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