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报告

2024-10-01

血细胞分析报告(精选10篇)

血细胞分析报告 篇1

血细胞分析血细胞分析血细胞分析镜检镜检规则

1.有无白细胞分类结果.血细胞分析无分类结果必须显微镜检查,且要给出白细胞形态和分类计数结果.2.超出白细胞计数上限和下限 WBC<2.5*109

WBC>25*109

3.白细胞自动分类结果超出检验结果上限和下限

1)五分类:MON>15%,EOS>15%,BASO>3%,LYM>60%(成人)>80%(儿童),NEU>85% 2)三分类:MON>10%, LYM>60%(成人)>80%(儿童),NEU>85% 4.仪器分析结果是否有报警提示.1)大血小板、小血小板凝集,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有核红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幼稚细胞。2)计数结果后有“*”号提示。3)血小板后有“*”号提示。5.血红蛋白MCV、RDW异常。Hb<70g/L,MCV或RDW严重异常。

6.血小板数量减少,PLT<80*109/L,确定假性血小板减少。

7.同一病人近日WBC总数变化情况,3天内WBC总数差>5.0*109/L。8.同一病人上一次分类计数时间,24小时内不必再计数。9.医生申请要求镜检的标本。

10.各种特殊病人(化疗、放疗、孕妇)。

血细胞分析报告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

3台血细胞分析仪均来自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其中1台LH750(新安装2个月),1台Gens五分类(2000年安装),1台ACT-5diff(2003年安装)。

1.1.2 试剂与质控品

血细胞分析仪的稀释液、溶血素、清洁液与室内质控品均来自Beckman-Coulter公司的配套品。

1.1.3 标本来源

选取接近正常的新鲜抗凝血标本(EDTA-K2抗凝)用于3台仪器的重复性试验;参照NCCLS推荐比例选取不同范围的临床血常规标本(EDTA-K2抗凝)用于比对试验。

1.2 方法

1.2.1 仪器精密度的检测

取新鲜抗凝血分别在每台仪器上重复测定11次,去掉第一次结果,计算剩余10次WBC、RBC、Hb、Hct和Plt的x軃,SD与CV值。

1.2.2 仪器稳定性的检测

根据每台仪器室内质控的情况来确定比对期间仪器的稳定性。

1.2.3 参比仪器的确定

由于LH750仪器在2个月前安装完毕,经过厂家校准后应用于临床,将其选作参比仪器,比对过程中所测的值定为靶值;Gens五分类与ACT-5diff为测试仪器,比对过程中所测的值为测定值。

1.2.4 比对试验

每天按照NCCLS推荐比例选取临床不同范围的血常规标本,同时在3台仪器上进行检测,2 h内完成测试,连续检测7 d[3],共记录40份WBC、RBC、Hb、Hct和Plt结果。

1.3 统计处理及判断标准

通过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对测试仪器和参比仪器进行回归和相关分析,求其相关系数γ和回归方程Y=bx+a。计算出每台仪器所测结果的均值,求得测试仪器与参比仪器的相对偏差。相对偏差=(测定值-靶值)/靶值×100%。参考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质量的要求及NCCLS制定的标准,结合本科室的特点,以其1/2作为本科室允许误差的判断标准,即WBC为±7.5%,RBC为±3%,Hb为±3.5%,Hct为±3%,Pl为±12.5%。

2 结果

(1)3台仪器各测试项目的重复性试验结果均在厂家规定的范围内,见表1。

(2)比对期间各仪器室内质控的CV值均不大于5%,见表2。

(3)参比仪器与2台测试仪器的相关分析及回归方程,见表3。

(4)测试仪器与参比仪器的相对偏差,见表4。

3 讨论

血细胞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其检测功能已从过去的两分类发展到三分类及五分类;检测技术从单纯的电阻抗法发展到流式激光技术、电阻抗技术和射频技术的联合使用。由于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一些大中型医院的检验科同时拥有几台仪器应用于临床检验,这就要求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能够达到统一。

本科室先后购进3台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其中ACT-5diff为半自动分析仪,用于门诊血常规的检测;Gens五分类和LH750为全自动分析仪,用于住院部血常规的检测。3台仪器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好,有关5个检测项目的CV值均符合要求。通过相关分析可以看出2台测试仪器与参比仪器具有良好的相关性,γ值均大于0.975;相关系数仅能说明具有线性关系的2个变量间的密切程度和方向[4],不能说明两者相等或等效,因此不能单凭相关系数来判断2台仪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根据40份结果相对偏差的计算来判断检测误差是否符合标准,参考CLIA,88标准(1/2),Gens五分类中RBC和Hct的相对偏差分别为-3.9%和-9.3%,ACT-5diff中RBC和Hct的相对偏差分别为4.1%和-6.4%,2台测试仪器的这2个检测项目的相对偏差均超出判断标准,以此推断出与其有关的参数计算也将出现偏差,这将给临床有关红细胞疾病的诊断带来困难。而有关WBC、Hb和Plt的检测,2台仪器的相对偏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针对2台仪器所存在的系统误差,我们及时与厂家联系,对仪器重新进行了校准与调整,确保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通过对本科室3台血细胞分析仪的比对分析,认识到在对仪器进行定标、校准、保养和维护的同时,应建立科室比对制度,通过建立参比仪器,对其他仪器进行准确度评价[5];用比对试验监控其他仪器能及时避免系统误差,有效保证科内多台仪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使科内不同仪器间的测定具有可比性。

摘要:目的:评价本科室3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使用重复性试验来检测3台仪器的精密度;使用比对试验来评价3台仪器检测项目(包括WBC、RBC、Hb、Hct和Plt)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88)标准(1/2)来判断测试仪器与参比仪器的相对偏差,是否符合判断标准。结果:3台仪器的精密度和稳定性均较好,其CV值均不大于5%;与LH750相比,Gens五分类和ACT-5diff的检测结果与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γ均大于0.975;根据判断标准,2台测试仪器检测的RBC和Hct相对偏差均超出允许误差,WBC、Hb和Plt的相对偏差都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在保证每台仪器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良好的前提下,定期对仪器进行比对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仪器存在的系统误差,通过调整与校准可以确保检验科为临床回报出准确和一致的结果。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试验,相对偏差

参考文献

[1]Takubo T,Tatsumi N,Satoh N,et al.Evaluation of hematological values obtained with reference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s of six manufacters[J].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2002,33(2):62-67.

[2]胡小波,李泳,吴驾浦,等.上海地区血液分析上准确性的研究和探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16(6):355-357.

[3]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怎样看懂全血细胞分析报告单等 篇3

患者反映看不懂血常规化验分析报告单的问题,已不是个别。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报告单全是英文缩写,又没有附中文释义和正常指标参考数值,让人如坠五里雾中。若附上项目的中文名称和正常参考数值范围,这个问题便可一目了然。请看:

这张表有了中文名称,又列了参考范围的数值,一是可以看懂项目,二是可以将化验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自身的检查结果只要在参考范围以内,就说明没有异常。化验报告中某项偏高或偏低往往用↑或↓表示,有的则用H或L表示,这里H表示增高,L表示降低的意思。看懂了检测分析报告,如果对检查仍有疑虑或身体还有其他不适,还可到别的医院再复查。

教授 主任医师 张胜敏

何谓食疗

什么是食疗?人们尚缺乏科学的认知和理解,所以在张悟本盅惑人心地提出“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时,使一些人深受其骗。近有读者来信询问到底何谓食疗?《老友》编辑部根据有关资料对食疗作了一些解答,供读者参考。

食疗是一个中医的说法。中医的食疗,是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给病人制定各种不同的饮食配方,以达到辅助治疗及辅助诊断的目的,以增强肌体的抵抗力,促进组织修复代谢机能,纠正营养缺乏。

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与质控 篇4

梅敏,帅 虎,李海珠,梁洁玲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越来越多的选择,同一实验室可能存在不同品牌的血细胞分析仪,由于各厂家采用的技术及标准均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为保证实验内部不同品牌的血细胞分析仪具有统一性,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准与室内质控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1.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①美国贝克曼库尔特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② 美国雅培CD1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③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S—Cal校准品及定值质控品。

1.2 新鲜全血校准品取同血型的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的混合新鲜全血14毫升(EDTA-K 抗凝),先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均散在分布,在贝克曼库尔特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无任何警示,且结果均在正常人的结果范围之内。然后将其分装至三个无抗凝剂的试管中,其中第一管8毫升,其它两管各3毫升。在2小时内检测完毕。1.3 仪器准备

1.3.1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工程师对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面保养及校准,校准后各参数CV值及定值质控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实验在校准当天进行。

1.3.2 美国雅培公司工程师对CD1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面保养,各参数CV值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实验在校准后第52天进行,进行前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1.4 校准质控判定标准

1.4.1 校准判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关于血液分析仪校准规范化的建议要求来判断(见表1),各项目参数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全部等于或小于表中的第一列数值时,仪器不需进行调整,记录检测数据即可;若各参数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大于表中的第二列数值时,不要对仪器进行调整,需请维修人员核查原因并进行处理;若各参数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在表中第一列与第二列数值之间时,需对仪器进行调整。

1.4.2 失控判断标准:以1988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88)允许误差范围的1/4来确认两台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及偏差室内质控。CLIA’88允许误差范围:白细胞(WBC)为15%,红细胞(RBC)为6%,血红蛋白(HGB)为7%,血小板(PLT)为2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为6%。

1.5 溯源目标系统确定 以贝克曼库尔特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为参考仪器(此仪器参加广东省室间质评评比为优秀,且每年参加贝克曼库尔特全球质控,可溯源至国际标准参考方法)。

1.6 操作步骤 ① 取第1管,在LH750血细胞分析仪上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连续检测l1次,计算第2~l1次检测结果的均值(x靶1)、标准差(s1)及变异系数(CV1),以此均值为混合新鲜全血的定值(x1)。② 取第2管,在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上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连续检测l1次,计算第2~11次检测结果的均值(x靶2)、标准差(s2)及变异系数(CV2)。③ 根据公式,计算出WBC,RBC,HGB,PLT及MCV的偏差,以这些参数的偏差和CLIA’8允许误差的1/4比较,决定是否需要对CD1700血细胞分析仪某参数进行调整[

]。④调整后,取第3管,在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上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连续检测l1次,计算第2~l1次检测结果的均值(x3)再计算偏差,观察偏差是否在CLIA’88允许误差的1/4范围内,如不在此范围,再继续调整。⑤ 以校准的偏差作为CD1700比对室内质控的靶值,以CLIA’88允许范围的1/4作为CV值,每日选择一个正常标本进行比对试验,按以上方法进行计算出偏差,并以此偏差进行比对室内质控图绘制,观察CD1700每日是否存在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如存在系统误差应重新进行以上比对试验,如存在偶然误差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必要处理。2.结果

2.1 贝克曼库尔特LH750血细胞分析仪校准后精密度、准确度均在厂家允许范围之内,结果见表2。

2.2 两台血细胞分析仪各参数均值经公式计算出偏差,我们发现HGB,PLT偏差小于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校准判断标准表中的第一列数值,WBC,RBC和MCV均在表中第一列与第二列数值之间时,因此需对WBC,RBC和MCV进行校准,经校准后CD1700的WBC,RBC和MCV偏差均小于表中的第一列数值,结果见表3(各项目单位同表2)。

2.3 当月CD1700各参数比对室内质控的平均值与靶值较接近,变异系数均在CLIA’88允许误差的1/4范围之内,比对室内质控统计见表4(各项目单位同表2)。

3.讨论

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显著地提高了血细胞及相关参数检测的精密度,由于不同的血细胞分析仪生产厂家各自使用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不尽相同,使得测定结果及参考范围有所差异;同时,在国内、外众多的大、中型医院中,同一实验室拥有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致使在同一实验室内同一标本在不同仪器上分析,可能出现测定值的偏差,给评估和解释结果以及给临床上依赖的实验室数据动态监测带来困难。因此有赖其校准的溯源体系的建立,保证校准品的定值溯源至参考方法,既可使检测结果准确,又可使不同检测原理的分析仪在不同时间、地点得出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ICSH 推荐参考方法为溯源链最高等级的参考检测方法,贝克曼库尔特使用参考方法对其校准实验室的校准品(新鲜全血)进行定值,定值后的校准品对其选择的系统进行校准,校准后的检测系统再对厂家的产品校准品进行定值,定值后的工作校准品再校准厂家的终端用户仪器,校准后的仪器再继续对新鲜全血定值,定值的新鲜全血再对其它型号的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这样,被校准的两种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均具有同一溯源性。新鲜全血是最佳的比对试验标本及校准物,确立实验室内的标准参比仪器,再建立新鲜全血在多台仪器问的比对及校准体系在拥有多台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的大、中型医院实验室,不失为一种简便、经济的措施,每日进行比对室内质控并进行总结分析便于发现两台血细胞分析仪的偶然误差、系统误差,通过总结分析可评价仪器状态及或系统倾向,通过校准可使结果达到统。因此,通过本实验室的实践,我们认为此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报告 篇5

编 号 : 姓 名 : 病 例 号 :

参数

WBC白细胞数目 Lymph#淋巴细胞数目 Mid#中间细胞数目 Gran#中性粒细胞数目 Lymph%淋巴细胞百分比 Mid%中间细胞百分比 Gra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HGB血红蛋白 RBC红细胞数目 HCT红细胞压积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LL L L L H

H

L H

模式:预稀释-全参数

床号:

H

6.32.4 0.5 3.4 37.79.153.2 78 4.60 27.4 59.6 16.9 284 25.3 50.6 373 8.1 13.8 0.302

时间:2014-04-16 09:14 性别:男年龄:74岁 科室:住院部 结果 × × × × % % % g/L × % fL Pg g/L % fL × fL%

审核者:

10^9/L

10^12/L 10^9/L 10^9/L 10^9/L 10^9/L

参考范围 4.0—10.0 0.8—4.0 0.1—0.9 2.0—7.0 20.0—40.0 3.0—9.0 50.0—70.0 120—160 4.00—5.50 40.0—50.0 82.0—95.0 27.0—31.0 320—360 11.5—14.5 35.0—56.0 100—300 7.0—11.0 15.0—17.0 0.108—0.282

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PLT血小板数目 MPV平均血小板体积 PDW血小板分布宽度 PCT血小板压积 送检者:

血细胞分析报告 篇6

1血液细胞检验工作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血液细胞检验的含义为:全面地检测被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等指标水平,有利于临床中对有关疾病的确诊。当前这项检查已经在我国的各个医院中普遍实施了,血液细胞检验是比较常规的检查项目,但是临床中会存在着一些影响这个检测结果的因素,所以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注意这些因素的潜在性,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在实施血液细胞检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情况

2.1细胞形态要确保是完整的。在对标本进行制备的过程中,操作者要注意制备的细胞形态必须是要完整的,否则,其余的检验步骤就有可能会出现错误。所以,高质量的检查结果是非常重要的[2]。2.2采集血液细胞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在采集血液细胞标本的时候,临床中应用几率比较高的标本就是静脉血和末梢毛细血管的血液标本。采集人体的静脉血是可以通过检测相关的指标来反应人体的病变情况的,其准确性是比较高的,并且可以进行重复性的操作[3]。在实际的采集血液标本的这个步骤中,我们要注意最好是选择静脉血。并且还要注意不要在患者输液位置采集血液。2.3抗凝血液细胞标本。标本成功进行采集之后,下一个步骤就是对标本进行抗凝操作,抗凝操作需要用到的试剂为抗凝剂:EDTA,这项操作是不会影响到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形态的。另外,还要注意的就是抗凝剂和血液的比例问题。如果没有使用充足的抗凝剂,那么在血浆中就会发现微凝血块,凝血块就很可能把仪器堵塞,这样实验的结果肯定就不准确了。如果应用的血液标本的比例太低,那么可能会影响白细胞的形态,也会影响到检验的结果。一般来说,抗凝剂的浓度最佳的为1.5mg/mL左右[4]。2.4血液细胞标本的稀释操作。在检测白细胞计数的过程中难度是比较大的,通常是需要先稀释血液,如果稀释的倍数太高,就会明显使血细胞的数量降低;而如果稀释的倍数太低的话,血液细胞就会产生重合缺损情况。血红蛋白和白细胞的稀释比例为1:250是最佳的状态,血小板和红细胞的稀释比例在1:20000是最佳的状态[5]。2.5对血液细胞标本的储存。研究显示:在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的5min之内或者是半小时之后,先将其在室温的条件下进行保存,若在8-10h之内对其进行血液细胞的检测,通常是能够得到理想的检查结果的。若在稀释血液细胞的过程中添加一些细胞稳定剂,储存的时间要限制在4h以内[6]。

3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3.1要将质量控制机制不断健全。管理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质量监管理念,在现有的情况下将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制度不断的加以完善。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实施奖惩制度。另外还要对实验室的操作标准在现有的水平上进行不断的完善,让工作人员的工作医学检验都有章可循,减少差错的出现几率。3.2对于血液细胞的检验过程要进行不断规范。检验的工作流程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心里重视起来,在实际的操作中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的将工作流程优化,每个环节都是有注意事项的,对于这些个注意的点都要及时进行说明。3.3注重血液细胞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在实际的血液细胞检验的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有的环节为:采集血液细胞标本、稀释等,这些环节都是比较重要的,对这些环节都要加强相关的质量控制,并要确保各个环节都能有效的、高质量的连接。3.4对于血液细胞检验过程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法。在进行血液细胞检验以前,工作人员要先把应用的仪器检查好,确保仪器都是在正常的运行状态,然后再严格的依据有关的规定进行检验操作。3.5对于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方法。①从我们的工作经验来看,血液分析仪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是22℃左右[7]。②在检验的过程中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规范进行工作,对于使用的仪器要定期进行维修保养,注意清洗环节。③如果出现了参数的变化情况要对其实施严格的分析,使用直方图对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统计[8]。

4小结

在实际的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结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血液细胞的形态会产生变化,为了得到精准的检验结果,我们必须要对血液细胞检验过程的控制加以重视,要构建有效的质量控制系统,不断的规范检验的流程。在实施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对于标本分析前实施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把关[4]。在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在实施检测之前,要对试剂盒的抗凝剂稀释比例认真的检查[7],检查仪器要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6]。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包括:在检验之后,要及时的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认定[8],在这个过程中,要应用细胞直方图,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9],最终的目标就是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血细胞分析报告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集的680份血标本, 其中初诊标本458份, 复诊标本222份。所有血标本在采血后的0.6~4 h期间采取XE-2100自动进样模式进行检测, 检查项目包括:全血细胞计数 (CBC) 、白细胞分类 (DC) 、有核红细胞 (NRBc) 、网织红细胞 (RET) , 最后记录保存检测报告。

1.2 仪器及试剂

仪器采取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 同时准备好校准品和质控品, 在血涂片显微镜检查中应用Olympus双目显微镜。

1.3 方法

1.3.1 定期培训科室人员

为了更加了解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掌握各种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 制定相关的血涂片检测操作程序, 定期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开展本实验的培训, 综合分析检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从而采取高效的解决方案。

1.3.2 本科室的复检标准

本科室的复检标准, 主要体现如下:WBC计数第一次高于20.00×109/L;PLT计数第一次低于100×109/L;Hb第一次低于70 g/L;DC结果不全;Neut第一次低于0.85、Lym低于0.50、Mono低于0.15、Eos低于0.10, Baso低于0.02;MCV第一次低于105 fl;RDW第一次低于22%;异型淋巴、RBC、PLT出现异常。

1.3.3 正确校准仪器

在进行评估之前, 采取SCS-1000全血校准品进行校准全血校准品, 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严格控制室内质量, 确保结果的准确无误。

1.3.4 检测方法

在进行标本仪器测定后, 采取血涂片2张, 编号、瑞姬染色, 在遵循操作标准的前提下, 由本科室的专业检验人员实施镜检, 每组工作人员为2人。检测内容包括:WBC分类计数, 每个工作人员WBC的计数量为100, 均值为人工WBC分类值, 同时认真观察形态;合理评估WBC和PLT数量;评估RBC和PLT性质;留意是否出现大面积PLT及PLT聚集;及时处理NRBC, RBC冷凝集及寄生虫等异常情况。

1.4 涂片镜检阳性判断标准

我国血液学复检专家人员不断完善国际制定的镜检阳性规则, 形成统一系统的评估标准。涂片镜检阳性判断标准, 主要体现如下:RBC大小不一致, 细胞大小之间的差距达1倍;一半淡染区的RBC高达30%;巨大PLT超过15%;常见PLT聚集现象;Dohle小体的粒细胞、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粒细胞均大于10%;原始和幼稚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均大于1%;晚幼粒细胞大于2%;异型淋巴细胞大于5%, NRBC、浆细胞大于或者等于1%。

1.5 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包括: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比率以及涂片复检率等[2]。真阳性率加上假阳性率等于复检率。真阳性主要是指本室复检规则但镜检结果呈现阳性, 假阳性是指本室复检规则但镜检结果呈现为阴性;真阴性主要是指本室复检规则但镜检结果呈现阴性, 假阴性是指本室复检规则但镜检结果呈现为阳性。

2 结果

采取仪器检测和血涂片镜检680份血标本, 指标结果显示, 其中真阳性102份 (15.00%) 、假阳性50份 (7.35%) 、真阴性523份 (76.92%) 、假阴性5份 (0.73%) , 病情诊断意义的重要参数无假阴性, 涂片复检为22.35%, 血液病细胞准确率为100%, 无漏检现象。

3 讨论

目前,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使用, 临床血液学检查的质量得到全面的提高, 但是仪器存在各种缺陷, 在细胞形态判断过程中, 难以分辨细胞形态的假阳性和假阴性[3]。复检规则的关键参数为假阴性, 检测中的各项参数不能出现假阴性[4]。国际血液学复审协作组认为, 患者检测结果安全性最大限度的假阴性率应该低于5%。通过以上研究表明, 采取仪器检测和血涂片镜检680份血标本, 其中假阳性50份, 假阳性率为7.35%<20%;假阴性5份, 假阴性为0.73%<5%;涂片复检166份, 涂片复检率为22.35%<30%, 血液病细胞准确率100%, 无漏检现象[5]。该指标结果均达到国际血液学专家组制定的要求, 可见, 本科室制定的血涂片复检规则具有高效的可行性, 可充分发挥仪器的重压功能, 促进科室工作水平,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减少各种繁琐的工作环节, 为患者提供高效、多功能的服务, 保证血细胞分析的准确性, 增强复检规则的实用性[6]。

综上所述, 制定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复检规则是一项技术性、科学性比较强的工作, 其涉及学科内容相当广泛, 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 因此, 不同规模的医院, 在血涂片复检规则的临床应用中, 应该综合分析实验室中各种自仪器的性能特征, 结合各种病种的差异性, 全面整合各项指标资料, 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不断完善复检规则, 切实增强自动血细胞分析和血涂片复检规则的高效性, 促进血细胞分析质量和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晖.自动血细胞分析后血涂片复检规则的评估[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15 (8) :1044-1045.

[2]蒋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涂片复检规则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0 (8) :1020-1021.

[3]姜华, 吴军录, 戴燕, 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2100复检规则的建立及应用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25 (2) :132-134.

[4]Rebertson E P, Lai H W, Wei D C.An evaluation of leucocyte analysis on the coulter stks[J].Clinical and Laboratory Haematology, 2012, 14 (1) :53-68.

[5]杨达山, 张善第.对51例全血细胞分析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27) :110-111.

血细胞分析报告 篇8

工作现象:当开机在预稀释模式下,空白计数各实验参数均在本底可控制范围内,可以开始正常工作,当测定1~2个样本后,再测下一个样本,仪器开始报警,出现空白错误信号,并且WBC、Hb测得值前有*、WL等不同的报警信号。去污、自动清洗后,上述故障不能排除,Hb大于本底1~2g/L不等。

查找原因,根据仪器说明书提示,引起空白错误的影响因素有:①稀释液被污染:更换稀释液。②SRV污染:清洗旋转阀。③WBC检测部污染:清洗液清洗检测部刷子清洗。④比色池污染:取出比色池中石英圆形玻璃,用清洗液浸泡,稀释液冲洗。⑤压力异常:重新调整为250mmHg。

上述工作完成后,再进行测试,故障仍不能排除,则考虑可能是机械故障。切断电源,打开机前面的罩子,检查白细胞检测面溶血素加样管有无渗液或老化现象等。

排除故障:更换白细胞检测部溶血素加样管,Kx-21配套绝缘电线,从而排除故障,由于溶血素管有渗液现象,当WBC检测器中被稀释、溶血后的试样中,大约有1ml被移送到Hb检测器时,可吸取少量气泡导致Hb值偏高;由于本機器使用DC测定法,电线老化,能对此测定方法电脉冲产生于扰,导致白细胞测定结果不准。

血细胞分析报告 篇9

编辑,您好!我最近在医院就诊时,被怀疑患了宫颈癌。医生给我开了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TCT),说是目前确诊宫颈癌比较准确的一种方法。但是,对着检查结果中的术语,我一点也读不懂。想请问,能否找专家帮助予以解答。谢谢。

天津读者 牛某

答 复

您好!TCT检查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以下是报告单上的术语及其含义: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SC-US)鳞状上皮细胞核大于正常但不足以诊断低度病变,还包括非典型角化不全细胞、非典型化生细胞、非典型修复细胞。此诊断因包括多种情况,病理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说明并提出建议,如3~6个月后复查,炎症消退后复查,阴道镜下宫颈或内膜活检等。如有条件,最好进行HPV高危型的DNA检测。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除外高度病变(ASC-H)鳞状上皮细胞具有非典型性,见成堆的小细胞,核极向消失,不能除外高度病变。诊断ASC-H时,进行HPV高危型的DNA检测是必要的,同时建议进行阴道镜活检,未做活体组织检查而直接对患者进行治疗是不正确的。

低度病变(LSIL)

相当于宫颈鳞状上皮轻度非典型增生(CINⅠ),HPV感染亦包括在内。其早期处理措施是进行阴道镜活检,同时进行HPV高危型的DNA检测。有证据表明,HPV感染是病变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度病变(HSIL)

包括相当于宫颈鳞状上皮中度非典型增生(CINⅡ)、重度非典型增生(CINⅢ)及原位癌。此型患者第一时间进行阴道镜检查是毋庸置疑的。

鳞状细胞癌

应进行阴道镜活检证实。

非典型腺细胞(AGC)

病理医生将努力区分此类细胞究竟是来自于宫颈管还是子宫内膜。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息肉、一些良性病变均可以使腺细胞形态发生各种各样的改变,甚至取样时用力过大,导致大片腺细胞脱落,也可以产生腺细胞呈典型性的假象。此时应提供必要的病史,可以进行复查或进行活检,特别是宫颈管和子宫内膜的活检。

非典型腺细胞,倾向瘤变(AGC-N)原位腺癌和腺癌细胞学诊断是比较困难的,证据不足时,常归入此型,因此,活检是必要的。

原位腺癌和腺癌

应进行宫颈管和子宫内膜活检证实。

血细胞分析报告 篇10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实验之一其中涉及的原理技术对其后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根据目前教科书中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方法来做实验由于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中诸多不确定因素,往往出现效果不理想或者实验时间需要协调等问题,师生对此实验感受到比较棘手,不少师生对生物学实验只重视结果不重视结果分析,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意对失败原因进行阐述.一、实验存在的问题

1、取材不易,培养较难

镜查时找不到分裂相细胞与材料的选择和培养有关。腐烂的洋葱长出的根数量少或不长根,培养时间长了会发臭,若把部分腐烂的洋葱和健壮的洋葱一起培养,则会使健壮洋葱长霉腐烂;同一批购买的洋葱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有的长根有的不长根,这与洋葱的休眠有关,长霉而没有腐烂的洋葱培养出的根尖少,易腐烂散发出的气味浓,把洋葱鳞片的基部切除,因只有变态叶缺少变态茎,所以不会长根。因此,在选择洋葱时,应选新鲜营养丰富、不长霉、不腐烂的健壮品,取材确为不易;培养时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并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使洋葱的底部总是接触到水,以防止根的腐烂,这样培养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确实是一件较为繁琐的事。

2、取材时间的选定较难

有丝分裂活动的高峰时间不一定恰好是实验时间。为了能找到有丝分裂各期的典型细胞,在多数教材中,实验材料的选取多在有丝分裂活动的高峰期进行,并把剪下的根尖立即投入盐酸、酒精中固定解离(解离液是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按1:1的比例混合而成),但是选用不同的材料时,有丝分裂活动的高峰期不同。例如:大蒜在13-13.5时,洋葱在11时左右和15-16时,小麦在11-13时;并且可能因品种、室温等条件不同,在各地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别。由于多数材料有丝分裂活动的高峰期并不在实验课时间,这就使实验过程中找到正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甚至根本找不到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

3、取材部位把握不好

准确切取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临时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错误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分,有些学生以为根尖越长越好,尽捡长的,镜检时分不清哪端是根尖且因查找的范围广,很难找到分裂相细胞,有些学生剪取正常的2-3mm根尖,但染色时因染色剂颜色较深,很难从染液中挥取,造成染色时间过长。

4、材料处理时间把握不好

根尖解离时,时间要严格控制,解离时间不足,压片时细胞不易分散,细胞重叠看不清,效果不好;解离时间过长,细胞分离过度,无法取出根尖进行染色制片。染色时间要严格控制,染色不足无法分辨,染色过度也无法分辨。

5、显微镜操作不当

显微镜操作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特别是对光程序、高倍镜观察程序,有的学生不按程序操作,结果既耽误了进间,又观察不到相应的结果,而且易损坏显微镜,常有学生压碎盖玻片,载玻片,弄脏镜头,找不到组织,细胞等,观察到的只是一些载玻片上脏物,目镜或物镜上不能移动的脏物,一团漆黑或一片空白。

二、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方案一

1、材料选取:查阅资料以吊兰根尖为材料,对比目前常用的洋葱、大蒜,小麦,根尖等其他材料,发现它具有材料易得,取材时间要求不严,实验操作较易,实验效果较好等优点,更易观察到细脃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分裂相。

吊兰(chlorphytumcomosumjack)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各地极常见的室内栽培观叶花卉,本实验用的是它的匍匐茎(也称走茎)上长出的具有气生根的新植株。该材料较易获得,因为吊兰主要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繁殖(栽培一年即有大量气生根)。

2、材料的处理

(1)取材时间和取材长度,吊兰根尖一般上午8-10间处于分裂高峰,此时取材可看到极多的分裂相,甚至高倍镜下都可在一个视野中看到各种分裂相。但白天其他时间取材也都可以容易地看到各时期的分裂相,所以以简化实验操作和提高学生参与方面考虑,笔者认为几乎不必实验前进行固定,可以在实验时让学生直接取材。取材长度也没有太多限制,短到只要气生根尖有白色出现即可长至长到几厘米的“老根”根尖都可以看到分裂相。

(2)解离和漂洗时间吊兰根尖细胞柔嫩,较容易解离,用20%盐酸只需5-10分钟即可,漂洗也十分方便,用镊子夹住气生根,在清水中来回涮几下(约半分钟,以加快除去盐酸)再浸泡1-2分即可进行对根尖染色。

(3)染色和压片处理:染色可直接在载皮片上进行,先用刀片将根尖白色的分生区(约2mm)切下,用镊子压扁滴上1滴0.02%龙胆此染液,染色1-2分钟。染色过程中最好要用镊子尖斜着在根尖上压几下(约10秒),使之进一步分散开,从而染色更加均匀。染色结束时,用吸水纸从一侧小心地将染液吸干,滴加一滴清水在根尖上,盖上盖玻片,加几层吸水纸在上面,用拇指垂直用力压几下,使细胞分散开,移开吸水纸即可观察。

(4)用医用龙胆紫药水与蒸馏水按1:5稀释后染色。医用龙胆紫药水一般医院里都有,容易买到并且价格比较低廉,而且稀释后对染色体染色的效果也不错。

(5)显微镜观察方法基本同其他材料。我认为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固定装片,使学生有一个深刻的感性认识。实验时可指导学生先用低倍镜找到近正方形或近圆形的分裂细胞。因为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再用高倍镜找出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细胞,因为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染色体的着点很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然后再找出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三. 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方案二 一.取材

1、材料选取:多年来对洋葱与大蒜的根尖进行对比,发现大蒜根尖比洋葱根尖的效果更好,优点是大蒜根尖取材更方便,容易培养,生长快成本低,细胞分裂活跃,分裂相多,而且大蒜根尖纤细,解离和染色快,染色体清晰。

2、培养方法:选个大、饱满的大蒜头,分囊后用铁丝或竹签将蒜瓣穿成一排,搁于盛有清水的容器上培养,使每囊蒜瓣的底部都浸没于水中,在室温20℃上下阳光充足的晴天养3—4天,期间换1-2次水,根尖就可长到2—2.5cm,即可剪取备用如图1。(注:一个蒜头至少有8囊,平均每囊能长20多根根尖,多)

3、根尖剪取时间:根尖细胞分裂旺盛时取材,因为此时分裂相多,实验效果好,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取材时间一般在晴天的中午1:00前后,根尖质量较好。

一、根尖的固定

由于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进度的限制,一般不能直接取到正处于分裂旺盛时期的新鲜根尖,这就需要把根尖固定并保存起来备用。其方法是将剪取的根尖置于固定液(1份冰醋酸和3份95%酒精的混合液)中固定,使根尖的生长点细胞变成乳白色,根尖下沉(因为新鲜的根尖是浮在固定液液面上的),一般需12—24小时,然后用70%酒精漂洗,再置于70%的酒精中保存,随用随取。

二、解离和漂洗

把根尖放入15%的盐酸中解离,由于大蒜根尖纤细,解离时间只需8—10分钟,就能使生长点细胞基本酥散。把已解离的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用玻璃棒或镊子轻轻搅动漂洗3分钟,期间

图1

一个蒜头能长160多根根尖,可供3个班用,相比洋葱来说成本低得换一次清水,再将漂洗后的清水倒出,即可进入下一步染色。

三、染色

1、把漂洗后酥软的根尖用镊子从清水中取出置于载玻片中央,并用吸水纸将根尖吸干,目的使染液保持一定的浓度。

2、用刀片在载玻片上切取乳白色米粒样的生长点细胞,并将生长点有规律地纵剖,取其1/3—1/5生长点细胞为染色材料。

3、滴两滴2%醋酸的龙胆紫染液或醋酸洋红染液进行染色,染色时间2%醋酸龙胆紫染液染色2分钟左右,醋酸洋红染色5分钟或用肉眼观察染色材料变红即可。

四、压片

染色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垫3—5层吸水纸,用拇指重压,但不到高倍镜检观察,效果极好。2%醋酸龙胆紫染液染色结果见照2,用醋酸洋红染液染色的结果见照3。

按照上述经过改进的实验要点进行操作能使95%以上的学生观察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染色体变化的情况,起到实验教学良好的效果。

照3

照2

能研转,使生长点细胞均匀地压成一薄薄的雾状细胞层,然后从低倍四. 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方案三

1、材料的选取应该灵活,不是必须用洋葱

洋葱是较为典型的用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效果也较为理想。但由于受季节及学生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培养的洋葱根尖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影响了实验的正常进行。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近年来试着用大蒜、小麦、蚕豆、蒜苗、车前草等代替洋葱作为实验材料,发现蚕豆、小麦、大蒜等均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这些不同的材料来源方便,培养期短,易生根,根尖数目多,且可在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材料。因此,可以用这些材料代替洋葱完成实验,达到实验目的。

2、洋葱根尖的培养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洋葱的生根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关系密切。在室温20~25℃范围内洋葱鳞茎易生根,且数目多、生长速度快;在较低或较高温度条件下,则生根少、生长较慢且易老化,尤其是经冷藏或辐射处理而处于休眠期的洋葱鳞茎更不易生根(在市场上买到的洋葱则多是经过冷藏或辐射处理过的)。对于这样的材料,培养前先用刀片切去处于休眠状态的陈根,让它们在20~25℃温度下放几周时间,待根部周围长出许多白色突起后再培养,就可以提高生根率。在室温20~25℃条件下,于实验前5~7d选取底部鳞茎盘面积较大的洋葱,用刀片切去底部陈根或切去一薄层,放在盛满水的烧杯或广口瓶上,使其底部接触水面,置于温暖向阳处,注意每天换水,以免因氧气不足等而造成根尖生长缓慢或腐烂。

3、根尖的取材时机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

教科书上没有要求取材时机,但是实践证明,用作观察细胞分裂的植物根尖的取材时间非常重要。各种不同植物的根尖细胞在一天24小时内进行分裂的时刻不同,分裂的高峰期也不尽相同。所以根尖的取材时间应根据不同植物种类培养的温度条件选取最佳的时机。洋葱的根尖细胞在常温20℃左右时,10时至16时根尖细胞分裂较旺盛,尤以11时左右为最佳,在其他时间剪取根尖,则不易观察到不同分裂期的细胞。因此,当根长到2~3cm时在11时左右可以取材,取材长度以5mm左右为宜

4、根尖的固定与解离,用15%的盐酸代替10%的盐酸

固定的目的是迅速杀死细胞并能使细胞核及细胞器在形态结构上尽可能保持生活时的完整和真实状态。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的胞间层物质溶解,在压片时细胞易于分散。传统的做法是固定与离析同时进行,即把取的材料放在由等量的浓盐酸和95%的酒精所配制的固定离析液中进行固定与解离。实践证明这样做不如把固定与解离分开进行效果好。即把取下的材料先放在固定液中,固定时间为3~5h。固定剂可选用常用的FFA固定剂即福尔马林-醋酸-酒精固定剂,固定好的材料可放在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根尖的解离要掌握正确的解离时间。若解离时间太短,细胞不易完全分散开,解离时间太长根尖完全酥软,无法进行观察。解离液以15%的盐酸溶液为好,用15%的盐酸代替10%的盐酸可缩短解离时间。把固定好的根尖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入盛有15%盐酸离析液的培养皿中,解离时间5min左右,只要根尖色泽变白略带透明即可,此时根尖压片效果较好。

5、根尖的染液中加少量10%醋酸更好

染色是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另一个关键步骤,其目的是使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及核中的染色体分别染上深浅不一的颜色,以便清晰地观察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洋葱根尖的染色剂常用的是龙胆紫和醋酸洋红。醋酸洋红因价格较贵,配制复杂且染色效果又不如龙胆紫好,故目前多用龙胆紫作染色剂。而仅用1%的龙胆紫溶液对根尖进行染色,细胞核内都被染成深紫色,染色体不突出,在显微镜下难以清晰地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核内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根据笔者多次比较体会,发现在1%龙胆紫溶液中滴加少量10%醋酸至溶液呈鲜亮的紫色,这样配制的染色剂,醋酸起到一定的分色作用,可加强细胞核和染色体的选择性着色,以避免核内都染成一片深紫色,从而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且用这种方法配制的染色剂可长久保存,溶液不易产生沉淀。

用清水洗净解离根尖,用镊子将洋葱根尖放在载玻片上。为了使其染色均匀,可用镊子将圆柱状的根尖轻轻压扁,加2滴染色液进行染色,染色时间3~5min。染色时若用酒精加热,效果更好。但注意加热时不可使染色液蒸发,只需使载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移动几次即可。染色完毕,盖上盖玻片,再盖以2层吸水纸,用拇指轻压一下(也可用铅笔的橡皮头在盖玻片上轻轻敲几下),即可使根尖细胞均匀地扩散成云雾状,四周多余的水分可用吸水纸吸掉,这样就可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了。至此,一个较为理想的用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即告制成。

6、学生实验内容的调整

中学生物课一般为每节课45分钟,而完整地完成这个实验,大概需2节课。2节课连排在中学中一般不可能,那么教师就必须对实验内容作些调整。装片制作过程中,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是一个完整的实验程序。为了节省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教师可在上课前将解离和漂洗这两步骤做好。这样,可节省20~25分钟(min)。五. 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方案四(一)材料的选择和根尖的培养

(1).材料的选择.根据实验要求,洋葱根尖是典型并较为理想的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但在近些年的实验中发现,我们地区市面出售的洋葱有两个旺季,一是秋季出售的本地产的洋葱.二是夏季出售的从外地运入我市的洋葱.本地产的洋葱在深秋时收获,随即进入休眠期,春季做有丝分裂实验时生根比较容易,并且发根多,生长迅速,是有丝分裂实验的好材料.我校多在九月份做此实验,此时本地产洋葱未上市,从外地运入我市的洋葱,大多数经过激光或冷藏处理,不发根或很少发根.即使未经上述处理,夏季收获的洋葱有自然休眠的特性,休眠期一般为三个月左右,在此期间不发根或极少发根.总之,无论哪种情况,我们学校用洋葱做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都不适宜.在教学实践中我借鉴他人的实验成果,用大蒜的根尖做实验材料.首先在我们地区市面出售的大蒜多为山东产大蒜,一年四季都有出售,夏季收获的大蒜,休眠期约为20 75 天,在我校做有丝分裂实验时,已越过休眠期,容易发根;其次山东产大蒜瓣多,而且每一瓣都可发根十几条,原料用量少,而收获根尖比较多,可

谓物美价廉;再者,大蒜根尖比洋葱根尖细,便于解离.实践证明,在我们地区大蒜根尖是有丝分裂实验不可多得的好材料.(2).培养根尖.实验过程要求培养洋葱根尖时要用广口瓶装满清水,让洋葱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并且使洋葱的底部总是接触到水.这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并及时添加清水.我们在培养大蒜根尖时采取了改进措施,具体方法是:找一块不太厚的泡沫塑料板,在上面挖一些大小能放进蒜瓣的小孔(孔要比蒜瓣略小些),取一定数量的大蒜瓣,剥去外边膜质枯衣,将蒜瓣放入小孔后轻轻挤压蒜瓣,使蒜瓣基部微微凸起的根原体刚好从小孔内露出为宜,然后将泡沫塑料板放在盛有清水的脸盆内或水槽内,由于浮力的作用,泡沫塑料板浮在水面上,而大蒜基部根原体又能始终接触到水面,每天换水一次,3~4 天就长出合适长度的根供实验用.用这种方法培养大蒜根尖,操作方便,简单易行,教师省时省力.(二)实验仪器的替代

小坩埚代替培养皿.实验过程中,根尖的解离染色所用的仪器都是培养皿.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使用培养皿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培养皿表面积过大,解离和染色时都要加入较多的药液才能没及要处理的材料,存在着药品浪费现象;(2)培养皿相对较浅,解离液 染色液都容易洒在实验台和地板上,污迹很难擦干净;(3)玻璃材质的培养皿粘上龙胆紫液后较难洗刷.实践中,我们发现染色废液倒入瓷质水池子后容易清洗.于是我们用化学实验用的瓷质小坩埚替代培养皿.由于小坩埚比较小,深浅度适宜,既节省药品,又便于操作,还有效地防止了染色液洒出等问题,同时解决了实验后仪器洗刷不干净的难题,是有丝分裂实验中非常合适的替代仪器.2.2 指形管替代培养皿.在漂洗过程中要求 将解离后酥软的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约10 分钟.实践下来,我们发现有一些弊端:(1)部分学生没有充分理解漂洗的生理作用,对漂洗这一步骤不够重视.表现为缩短漂洗时间或在培养皿中加水较少等现象.(2)实验课受时间限制,漂洗时间过长,挤占了寻找有丝分裂相的时间,是造成实验课时间延长的原因之一.(3)在 10 分钟的漂洗过程中学生无事可做,客观上形成了实验课堂秩序混乱的现象.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我们首先向学生讲清楚漂洗的目的和意义.漂洗的目的是将含有盐酸的解离液彻底洗干净;漂洗的意义是防止含有盐酸的解离液破坏染色体和细胞核的结构;防止在染色时解离液中的盐酸与染色液中的龙胆紫发生化学反应,影响染色体的着色,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在保证制片质量的前提下,为了缩短实验操作时间,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观察装片 寻找有丝分裂相,我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改静态的

浸泡为动态的冲洗.具体的操作如下:用指形管替代培养皿,用自来水冲洗 2~3 分钟,使根尖在指形管内不断 翻腾,流水冲洗可使解离后材料上附着的解离液迅速地溶解在水中,既达到了漂洗的目的,又缩短了时间,同时还起到了约束课堂秩序的作用.操作方法的改进

剪取根尖的改进.实验操作过程中先后 4 次用镊子夹取根尖,根尖被解离后酥软,用镊子反复夹取,很容易夹碎 夹烂根尖生长点,造成染色后找不到根尖,使操作归于失败.为此,实验中我们将 剪取洋葱根尖 2~3mm 改成剪取大蒜根尖 1cm+0.1;以便操作中用镊子夹取根尖生长点上方,很好地保留住根尖生长点,在操作的最后一步制片时剪去多余的根,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效果颇佳.优化实验过程优化实验过程

4.1 根尖的解离.解离根尖的目的是利用解离液中 的盐酸将组织细胞间的中胶层溶解,使组织细胞分离开,便于制成单层细胞的装片,利于有丝分裂相的观察.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北方地区温度偏低,延长解离时间(8~10 分钟)根尖才能变得酥软,符合实验要求,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实验课的效率,我们将根尖放入盛有解离液的小坩埚中,并用镊子夹住坩埚放入盛有 60 度温水的大烧杯中进行热水浴1~2 分钟,根尖很快变得酥软透明,达到完全解离的程度.4.2 根尖的染色.染色目的是将染色体与细胞质区分开,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发现按照书中的

操作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1)染色时间短时,染色体着色较浅,视野一片明亮,区别不出哪是染色体,哪是细胞质.(2)延长染色时间,又造成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和细胞质都着色很深,导致视野内一团紫 一片模糊,仍不能将周围环境与染色体分开.经过多次实验和探索,我们借鉴了 退回染色法.具体做法是:将已经染色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用 滴管吸取20%的醋酸溶液,滴在载玻片的根尖上,再用滤纸吸去根尖和载玻片上的醋酸,重复上述操作 2~3 次,使细胞壁 细胞质中多余的龙胆紫液被重新溶解在醋酸中除掉,而细胞核中染色体的着色度保持不变.这样就能使细胞壁 细胞质染色较浅,而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较深,将染色体与周围环境分开.于是在显微镜下就能清楚地观察到根尖中有丝分裂各相中染色体的行为.4.3 制片的关键.制片是观察有丝分裂相比较关键的步骤之一,按照实验要求 在盖玻片上再放一个载玻片,用拇指轻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这个 轻压 的尺度学生很难掌握,因为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轻压 的确切含意,往往担心压碎盖玻片,而不敢用力或不会用合适的力度,使组织细胞不能散开,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太密集或重叠,影响对各个有丝分裂相的观察,只能看到模糊的染色体而不能看清有丝分裂的MI MⅡ MⅢ MⅣ各个时期的典型特征.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获得高质量装片的关键方法是:用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橡皮头的一端)轻轻敲击盖玻片,反复多次,直到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成单层为止(肉眼看呈云雾状),这样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有丝分裂各相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典型特征.结语

上一篇:古代的爱国诗句下一篇:演出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