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法精

2024-07-06

小学语文教学法精(通用8篇)

小学语文教学法精 篇1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甚至、白杭绸、呜、无所谓、梳理、衰老、手绢、华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理解“梅花魂”的含义,领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理解“梅花魂”的含义,领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的写法。课前预习:

1、划出词语,自学词语。

2、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4、了解梅花的特点,搜集几首赞美梅花的诗歌,读读背背。

5、我的问题,我的发现,我的建议。

6、了解第二段中诗句的出处,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了解一下中华民族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

8、听一听歌曲《我的中国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花中四君子是什么吗?(板书:梅、兰、竹、菊)

2、因为梅花坚强孤傲,兰花清雅空幽,竹子坚贞不屈,菊花淡雅清丽,所以人们都说——(板书:傲梅、幽兰、坚竹、淡菊)生齐读。

3、其实,花中四君子代表了中国历代文人最为推崇的精神品质。因此,吟咏它们的诗词也特别多。请大家来读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咏梅》

4、同学们平时还积累了哪些有关梅花的诗句?(生交流)从这些诗句中,你感受到梅花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5、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梅花魂》,请学生板书课题。体会“魂”字的含义。

二、首尾入手

1、我们预习过课文,请个同学来读读生字词。正音:玷污(理解意思,词语搭配)抹净、稀罕(在句子中换词理解)哪些词语你还是不求甚解?

2、学习课文第一、最后小节。

(1)、课文一定也读的不错吧,谁想站起来读第一自然段,谁想读读最后一段。你们觉得他们读的怎样,在学生评价中,指导朗读好思乡的基调,读中理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葬身异国”“眷念”等词语蕴涵的情感。

(2)、文章的首尾有什么相同之处?从开头的“想起”和结尾的“想到”可以看出中间的内容其实都是——作者的回忆。

三、梳理思路

1、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让“我”想起了外祖父的哪些事情呢? 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事件,并说出相对应的小节。

2、交流板书,抓住要点,越精炼越好。出示板书:

教我读诗,潸然泪下 弄脏墨梅,严厉训斥 无法回国,痛哭流涕 临行赠梅,泪眼蒙胧

四、书写生字词。

五、作业

(1)积累有关梅花的诗词。(2)课堂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思乡泪——感外祖父的思乡情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读。(魂字不简单啊,再读)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通过五件事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请仔细看看,文中几次提到外祖父落泪?

2、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外祖父这位经历过无数生活磨难和历练的老人,按理说不会轻易落泪的啊,是什么让他多次落泪了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划出写外祖父的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泪中流淌的是怎样的情感?

3、读懂第一次哭

(1)、谁来说说外祖父第一次在什么情况哭了?(2)、(出示文中出现的诗句)指名读。(3)、你读懂了哪句诗,讲的是什么意思?

(4)、读着读着,你感受到外祖父泪中流淌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啊?(结合指导朗读)

4、读懂第二次哭(1)、指名分角色读。

(2)、而此时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号啕大哭。为什么说外祖父像“小孩子“一样?(估计学生可能会说他哭得像个孩子)仅仅是因为如此吗?其实,这里把外祖父比作孩子的 同时,也把祖国比作了母亲啊!这个离家多年,漂泊在外的游子是多么想念自己的母亲啊!在外祖父的哭声里,我们似乎听到了一个游子对祖**亲的泣血的倾诉。他在倾诉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写在图旁。(3)、交流。升华情感: 这是落叶无法归根的痛楚。

曾经朝思暮想的回国梦碎了,忽闻儿孙回国,想起家乡某人某事某物,不由悲从心来。

家人离去,独留下他,旧念未解,又添新愁。他怎不更孤独更思归更悲伤啊?(引导齐读三句诗句。)怪不得,当我兴冲冲对外祖父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祖父——(学生接读)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

二、梅花魂——悟傲雪梅的高洁质

1、过渡:外祖父思乡不绝,归国难归,那满腔情感寄托何物?(生齐:梅花,老师在板书梅花下加重重的点。)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细读课文第12小节,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1)、在外祖父的心里,梅花是怎样的花?相机理解“大抵”、”愈”“、风欺雪压等词的意思。体会四个“愈”,三个“最”在句子中的作用,指导朗读。(2)、此时的你想用哪些诗句或名句来赞美梅花?(生背诵自己积累的赞美梅花的诗句。)

(3)、这就是梅花,是我们中国——旁的花,——她却不一样,——她是最——最——最——(师生接读)

(4)外公仅仅在赞美梅花吗?(也在赞美具有梅花有气节的人。)梅花寒霜傲骨洁白幽芳,你知道从古至今有哪些梅花一样有骨气的人物? 学生说,老师最后出示材料,动情朗读: 面对磨难,古有司马迁熬受宫刑,却忍辱负重,十六年如一日,著成《史记》传千古。现有作家杏林子身患巨残,却笔耕不辍,她的名言“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美丽的彩蝶,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激励着一代又又一代的有志者。…… 面对耻辱,古有勾践不忘国耻,奋发图强,“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成为千古美谈。

现有鲁迅以笔为刀,一生换过多个笔名,不顾生命安危,频频声讨反动派,“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国难当头,古有文天祥誓不投降,囚禁多年,不为屈膝苟活,但求忠烈一死,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现有刘胡兰面对铡刀,忠贞不屈,宁死不说党的秘密,毛主席为她留下万古流芳的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

(5)、这就是有梅花气节的人,他们是我们中华的脊梁。分小组——齐读。(6)、祖父仅仅在给我赞美梅花,赞美有梅花气节的人吗?出示朗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祖父对我说这句话是在表达什么?

(7)齐读12小节。

读到现在,什么是梅花魂,你一定有很深的感受,请你用一句话概括。

三、思乡曲——万水千山总是情

1、思念家乡,眷恋祖国,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中华子女共同的情怀。(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响起,及出示歌词(一段)

2、相信这歌声飘进大家的心里,梅花魂已深深地烙在同学们的心里,将扎驻每一位华夏赤子的心里。下课。

小学语文教学法精 篇2

一、归纳思想主旨, 提炼知识要点, 概括艺术精髓, 重在一个“精”字。

语文学习的内容是字词句章, 语文培养的能力是听说读写, 而对具体篇章的解读大致需要两种思维方法, 即概括和分析。这里所说的概括强调的正是一个“精”字。

第一要精当。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语言运用比较出色, 为强调这一点, 教者可以拟出这样一个标题:从《荷塘月色》看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然后再以《荷塘月色》的语言为例, 联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归纳其共性, 概括如下:1.恰当的叠词;2.适当的口语;3.精当的文言。叠词、口语、文言的使用是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 但是怎样概括这一特色却是一个“工夫活”。这里选用了“恰当”、“适当”、“精当”就显得很准确。“恰当”是说叠词的使用非常准确且有韵味, “适当”是说口语的使用不是很多, 但恰到好处, “精当”是说文言的使用既精练又精彩。如此概括, 可谓精当。

第二要精练。概括一篇文章、一个段落、一句话应该惜墨如金, 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屈原列传》在高中文言文里可算得上大篇幅, 但是教学参考书对屈原一生的概括只用了五个字:任———疏———黜———迁———沉。非常简短, 凝练, 一看便懂, 一记便牢。我们可以仿照这样的方法去概括其他的文章, 如《项链》的情节发展可概括为:借———失———买———还———假, 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要精彩。概括文章内容不宜使用同一模式, 也不宜刻意追求简短, 应因文制宜, 随文而变。不过, 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 概括的语言也不能忽视文采。《林黛玉进贾府》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原因之一就是通过此篇使学生了解一下名著《红楼梦》的有关人物, 教师在讲授时难免要介绍一下《红楼梦》的作者、人物、环境等。如果能拟出下列标题就显得意味隽永, 品高不俗:1.“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2.“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为谁妍”———金陵十二钗及其命运;3.“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府的环境和持点。这样既能揭示问题的实质, 读来琅琅上口, 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果《药》的主题可以通过人物分析得出结论的话, 那么在语言形式上可以采用这样的说法:愚昧的华老栓体现了群众的愚昧;悲哀的夏瑜体现了革命者的悲哀;残暴的康大叔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这样, 水到则渠成: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就成了《药》的主题。

二、阐释深刻哲理, 联想相关知识, 寻找细微差别, 重在一个“透”字。

如果说作者创作作品的过程是一个“结构”过程的话, 那么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就是一个“解构”的过程。解构离不开分析, 分析所强调的正是一个“透”字。这里所说的分析要“透”, 跟“开掘要深”不是一回事。开掘要深是指通过作品的表层现象看到深层意蕴直至本质, 可以超越教材和教参所提示的一般性结论而得到一个合乎作品本意或超越作品本意的结论;分析要透是指面对作品的人所共知而又毫无疑义的结论, 执教者按照严密的逻辑思维进行推导从而得出这一结论的过程。所谓“透”就是合理、清晰、明确。

首先, 对有关知识切分层面。即就某一点做由浅入深而又循序渐进地解释。《阿Q正传》中的阿Q, 其性格核心是“精神胜利法”, 这是一个人所共知、毋庸质疑的结论。但是怎样讲透“精神胜利法”却不是一件易事, 如果按层面切分法导引, 则会化难为易:1.什么是精神胜利法?2.阿Q的精神胜利法表现在什么地方?3.是怎么形成的?4.如何评价?5.有何典型意义?以上问题解决了, 精神胜利法也就一清二楚了。用层面切分法解决这个“虽知而不能言”的问题, 学生会永生难忘。

其次, 对相关知识进行合理联系。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些知识前后关联, 这些篇目的讲授时间又相隔甚远, 学生学起来心怀疑窦, 教师如能稍加联系, 适当点化, 便可眉目分明, 一清二楚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几句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的描写:“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讲此, 可让学生展开联想:文学史上有哪位大诗人曾写过同样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诗句。经导引指出, 屈原在《涉江》中有:“驾青虬兮骖白螭,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通过联想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开山诗人是屈原, 而将这一创作方法推向极致的则是李白, 从战国屈原到唐代李白可以追寻到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流。

再次, 对有关知识进行对比。有比较才有鉴别, 对容易弄混的知识进行充分比较, 指出其共性和特性, 既有利于教师的教, 又利于学生的学。比如, 《诗经》中的《伐檀》和《硕鼠》两首, 都表现出歌者对奴隶主剥削压迫的不满情绪, 但细加比较, 根据《硕鼠》中有“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之语, 断定歌者有摆脱奴隶主、到自己理想的境地去的要求和渴望, 这显然比《伐檀》“彼君子兮, 不素食兮”的一味指责叱骂更进了一步, 思想性就更强了。语文教材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只要留心比较, 认真研究, 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法精 篇3

根据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课堂求精、思维求活、作业求巧”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从培养能力、启迪思维、讲求实效入手,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一、培养能力,力求“精”

这里提到的“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求想得深、想得广、想得妙,取文之精华,思义之精髓,施言之精炼,求法之精妙。结合小学生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抓住重点及难点进行精讲,注意揭示知识的规律。如果采取单一的讲授方法,让学生机械地识记,往往效率不高。因此,我用“教方法,授规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利用良好的识记手段,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提高识记效率。培养能力力求精,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抓住重点,把握难点的前提下,审慎取舍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去完成课堂的有效工作量。

一是内容“精”。语文课中的知识信息包罗万象,教师首先得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选择精讲的内容,应抓住主要矛盾,精心点拨重点问题,尽量不搞重复劳动,加快教学的节奏,使学生当堂领会教材中最重要的语文知识,并能在教师讲解之后,充分利用课本,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得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如在学生掌握几种使用频率高的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及可充当构字部件的独体字的基础上,把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构字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利用基本知识分析、记忆字形,尽可能简化识记的心理过程,运用部分识记、整体识记与综合识记的方法,把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拼读字音,分析字形,讲解字意,自己攻难点,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发挥主导作用。

二是步骤“精”。就是要优化精讲的环节,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在明确教学情景和精讲目的、任务、方法后,为了在最少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对教学环节进行有科学根据的最为合理的优化组合。如教学环节中的略读——精读——总结。略读就是使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使所学课文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觉整体,为后面的重点品读铺路。略读是一种轮廓式的阅读,其方式是快速的。但在这快速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感性认识,到品读阶段,其本身也会变得更为真切而具体,感知阶段心灵瞬间的感受也会变得更为深刻而准确。精读,就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所选精讲点进行局部的重点突破,边读边细细品味、揣摩,以达到落实必备的语文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积累文化底蕴的目的。总结,主要是在品读课文后,再统览全文,对文章精华,在更高层次上再度慨括、总结。通过重点的归纳、梳理,进一步分清红花和绿叶,使重点更明确,知识更精要,印象更深刻,进入认识的更高层次,以求精读的教学成效。

三是方法“精”。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精讲,必定要借助卓有成效的方法。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如若学生连课文内容都不熟悉,那么学生的能力培养就架空了,整个教学过程是难以上档次的。为此在学生预习这个环节上,要变单打一为多功能,加强听、记预习,力求预习的实效。要实施课堂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亟需纠正事无巨细的满堂灌,尽量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简化教师的讲解,要求教师以简练简要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重点、难点,腾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深入、去推敲。

二、启迪思维,力求“活”

教师除了要把知识讲得准确、清楚外,还要善于点拨,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朝着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方向发展,课堂提问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教学完第一册《四季》一课后,我让学生依据自己在春夏秋冬的经历,用其特点各说一段话。我用“同学们,你们喜欢百花盛开的春天吗?”这一简短的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很多学生都使用了课文中描写春天的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说出夏天、秋天和冬天的特点。其中有个学生这样说道:“温暖的春天过去了,炎热的夏天到来了。夏天里,太阳公公起得早,睡得晚,白天长,夜晚短。夏天的晚上,我最喜欢到院子里数星星。”我对这段话及时给予了肯定,并加以分析说明。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地说下去,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跃跃欲试。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善于点拨,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讲求实效,力求“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意味着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由“学会”变成“会学”。学生“学会”了不等于“会学”。从学会到会学,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练习。因此,我从“内容精选、形式多样、分量恰当、安排合理”的原则出发,本着以基础训练为主线,以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为着眼点设计练习,并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针对性。即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练习,缺什么就补什么,差什么就练习什么。

(二)模仿性。课文的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引导学生做些模仿性的练习,是个很好的方法。如第三册《王二小》一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同学们很喜欢王二小这个形象,因此在这课书的教学结束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朋友都做过哪些好事,有一些什么样的事迹。

(三)及时性。课堂讲什么,接着就练什么。如分析完每篇课文后,让学生利用板书复述课文或练习背诵,达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多样性。即变换练习的形式,机械听说读写的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生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单一的练习形式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容易分散注意力。

(五)严肃性。为了让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采取练习提前要求,练习后及时检查,检查后认真讲评的方法。这样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严格检查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会有明显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法精 篇4

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它应该非常清晰明确并深深地落实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授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下面我就来谈谈我们小学语文各年段教学目标。

1、各年段教学目标 低年级

(1)识字、学词、写字。我们都知道低年级教学重点就是识字、学词、写字,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写字,尤其忽略了写字的时间,在这里明确提出要在时间上训练上给予保证,每节课书写时间不少于8分钟,这个是非常科学的做法。但是我们也常常发现有些教师由于时间关系,常常在课堂上讲的很匆忙,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写字,而是布置到家庭作业中,让学生在课后写,其实我们发现这样做收效甚微,那么课上少讲,课后弥补的办法很不可取,因此说课堂上写字的时间一定要给予保证。

(2)进行初步的朗读训练,重点放在读正确上,不要求读出感情。那么什么是读正确呢?有些老师可能会说:读正确就是把每个字读对字音就行了,其实这样理解是很片面的。具体来说读正确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读准每个字(包括生字)的字音,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前后鼻音的读音,在以前我们前后鼻音不分,基本上读不了前鼻音,但是现在教师年轻化了,应该能解决这个难题了。第二个要求是读对轻声、儿化、变调。轻声在低年级我认为基本能落实到位;但我觉得儿化音不够重视,有些学生到了中年级甚至高年级都读不好儿化音,常常把“小鱼儿”读成了“小”“鱼”“儿”,在这里呢提醒教师注意这个问题;变调呢是小学语文语音中的一个难点,变调主要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不变调”“七八变调”和形容词变调。“一不变调”我们基本能处理,“七八变调”现在也基本不强调了,那么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是上声的变调和形容词的变调,上声变调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是两个上声相连,例如“领导”“买米”“好酒”等这样的词语,可是经常听到孩子们是这样读的“214+214”,这样我们听起来很别扭,可是有些人就会说了:每个字我们都读对了呀,其实呢,这是没有注意到变调,当两个上声相连时。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也就是说两个三声的字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词语的时候,要把第一个字的读音变成二声,那么就应该读成“领导”“买米”“好酒”。另外一个是ABB式和AABB式的形容词的变调,这个涉及的内容太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在这就不能详细解说了,如果哪位老师有问题可以下来我们再探讨。第三个方面是要做到不丢字、不加字、不重复、不颠倒字序。这个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的一个要求,所以要求教师多范读,多领读,多让学生读,逐渐训练。四是读出长句子里词语之间的停顿,这点是朗读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教师特别注意。以上四点就是对读正确的全面解释。

(3)帮助学生大致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教给学生理解词句的方法,可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但不要求学生理解整篇课文。在理解词句方面只做这些低浅的要求。

(4)积累语言,好词好句,优秀段篇,要让学生多记多背。

以上我们说的是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低年级教学重点是字词的教学。中年级

(1)继续进行字、词、句的训练,不仅理解词句意思,而且要体会其表达效果,进一步学习理解词句的方法,这一要求在低年级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低年级只要求理解词句意思,而中年级不仅要求理解词句意思,还要求体会其表达效果。

(2)重视段的教学,包括自然段和意义段。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要求: A、一是理解本段话的意思,理解主要内容。

B、二是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弄清自然段和结构段的顺序,了解构段方法。段的教学时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上接低年级字词句的训练,下为高年级阅读教学做铺垫,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读段、写段,并弄清段中有几句话,他们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先分后总,先总后分,从而了解构段方法。在写段训练上抓住重点的、有典型意义的片段让学生仿写,例如学习了《赵州桥》这篇课文后,学生学习到了其中的一个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就可以让学生模仿写一段。或者学习了先总后分、先分后总的构段方法之后,也可以让学生仿写一段,这样可以更好的训练学生对段的认识和掌握。

(3)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流利有感情地读,读后有自己的感受,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批注。(4)略读课文,粗知大意。

我们为了不同的目的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课文是为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而略读课文,课标讲得很清楚,略读课文,粗知大意,这就不应该在词句上深究,而应该把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独立地运用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上,所以说,略读课文的教学一定要区别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定应该是学生更加独立的粗放式的教学。我们主张略读课文用“几遍读”的方法来教,每一遍读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由高到低: A、第一遍读,要认识这一课要求认识的字,还有少数难懂的词。

B、第二遍读,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定要落实,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老师要做一些检测,要落到实处。

C、第三遍读,通过快速地默读,能够捕捉到文章的大意,也就是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肯定会出现内容不完整、语言不连贯的情况,如果此时教学就马马虎虎过去了,每节课都在做这件事,每节课都不落实的话,那么我们时间花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说你训练什么就要训练实,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当然不同类型的课文,不同体裁的文章概括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如一篇写事的文章就不能少了时间、什么地方、主要是谁、做了一件什么事,还要求语言要连贯。

D、第四遍读,捕捉使之感动的、写得好的、美的句段并揣摩其写作方法,品味语言,让学生快速浏览,你最欣赏的语言是什么?精彩的、给你留下印象深的语言是什么?留下印象深的事是什么?留下印象深的人物是谁?你感到哪方面的写法可以学来的?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做些交流。到这儿,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可以了。(5)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以上我们说的是中年级的教学目标,它的侧重点是段的教学,因此每位中年级的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高年级

(1)继续进行词句训练,可见词句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的工作,每一学段都有要求,只是要求的力度不同,但是我们也时常发现有些高年级教师对字词置之不理,而导致学生错字连篇。其实必要的字词还是必须要落到实处的。(2)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里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这三个方面都非常重要,我认为它就是高段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下面我依次为大家进行详细地解读:

首先第一个,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这一要求与中年级的“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相比,又有了较高的要求,那么它的关键词在哪里呢?——准确。高年级要求学生能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那么如何做到准确呢?例如:对于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学生初读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什么事——在这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比较啰嗦,内容不够简练甚至抓不住要点——那么这时教师提出要求,能简练些吗?——学生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回答,的确简练多了,但是要点不准,而且语言不连贯——这时,再让学生读读文章中那几个场景那几个场面——然后学生可以提炼出标题,根据大家提炼的标题联系课文内容再来说——这时,学生基本能准确清楚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到此我们还不能结束,一定

要让每个同学说一说,并让学生回家写到笔记本上。经过这样细致条理的训练之后,我想这一目标会很好地达成。

第三个,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叶圣陶说:“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而只在内容上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课有些阅读课上,我们语文老师大多重视了文章内容的分析,忽略了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对文中那生动的语言,细致的描写却不引导学生去品味,导致学生语文素养的停步不前,下面我举几个例子,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如果换成“到”“过”好不好,学生通过比较的确能感到“绿”字有生命力,让人仿佛看到了满眼绿色的江南;再如《狐假虎威》中“狐狸馋得直流口水”与“狐狸馋得流口水”这两个句子,通过省略“直”字后与原句比较,让学生品味出了这个“直”字活现了狐狸的馋相,除此之外,阅读课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领会以下一些具体的表达方法,如何拟题,如何开头结尾,如何描写说明,如何组织材料,安排结构,学习过度照应。教师一定要抓住课文最有特色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去领会,只有这样,语文课才有浓浓的语文味。

(3)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的读法,也有不同的教法,抓住文体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这里提出了一个概念——文体。现在我们的教学存在一个问题,不管什么文体都按照一个模式来教,其实课标讲得很清楚,要教给孩子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读诗歌,读一般的记叙文,读小说,读说明文,读简单的论说文,都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教学策略,这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什么?就是根据不同的文体文章的特点。文体——它本身就内在的规定了阅读的姿态,问题不同阅读的着力点也就不同。

(4)学习浏览,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可跳读,猜读,一目十行地读。以上我们探讨的是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下面我来谈一谈值得注意的地方,现在我们教学目标的阶段性不明,各个年段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存在教学目标越位的现象,当然不到位的情况也同时存在。明显的表现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向中年级靠,中年级的阅读向高年级靠,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向中学靠,在分析内容上层层拔高,甚至高年级的阅读语文课有文学作品分析课、文学作品赏析课的苗头。例如:低年级如果把宝贵的教学时间更多地用在课文内容频繁的提问、问答上,用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势必减少识字、学词、写字和朗读课文的时间,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学词、写字就叫不到位。为什么,课标讲得很清楚,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课标的修订稿在加强识字教学,特别是在加强写字教学上又重重地增加了一笔,有更详细的要求。再比如中年级应该重视礼节词句、加强段的教学,如果中年级不重视词句及段的教学,就叫不到位,而是在篇的教学上加大力度,这就叫做越位。因此,每位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课标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这个学段应该学什么,不学什么,我们应该教什么,不教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我们在教学时才不至于有越位和不到位的现象。

前总认为自己是高段教师,只要弄清楚自己所在年级的课程标准要求就行了,通过学习,我才明白:小学语文各个学段并不是独立存在,他们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语文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提出要求,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小学语文学科的总体目标是: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由于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所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段教师的教学任务也略有不同:

1、识字与写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所以,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写字方面,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在上述基础上,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但无论哪个学段,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2、阅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第一学段侧重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从而获得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学生通过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以及自己的体验,初步获得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3、写作

关于“写作”教学,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重在培养学生的写话的兴趣和自信心;第二学段开始“习作”,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和习惯的培养,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第三学段侧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让后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4、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所以,第一学段重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第二、第三学段重在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5、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强调合作精神,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而,第一、第二学段要较多地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第三学段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

力。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总之,无论哪个学段的教学,教师都应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各个学段并不是独立存在,他们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语文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按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提出要求,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是: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下面结合新课标谈谈小学语文各年段的主要教学任务: 低年级:重点是字、词、句的训练 1.加强识字、写字、识词教学。

关于识字,要求做到换个阅读环境还能认识;关于写字,要求语文课每节书写的时间不能少于8分钟;关于识词,要求小学生能灵活运用7000—7500个积极词汇。(积极词汇指不仅会认、会写,还能灵活运用。)

2.进行朗读的初步训练,低年级重点是读正确,不需要读出感情。读正确,包括 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读,能准确断句,读出长句子之间的停顿。遇到难读的句子,教师要示范读,要领读。

3.抓住少量的重点词句,理解词句的意思,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字意、词意、句意”的理解方法。

4.积累语言、好词、好句、优秀的片段、课文。中年级:重点是词、句、段的训练

1.继续加强字、词、句的训练,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还要求能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2.重视段的教学。要求:

(1)理解段意。(理解一段话的内容,不是指导学生读懂一篇课文。)(2)理清这一段话的叙述顺序。(先写的什么,后写的什么要理清。)

(3)了解这一段话在写法上的特点(或构段方法)。(如总分式、分总式或总分总式)3.加强朗读,训练默读。

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还要训练默读,做到边读边想边在文中做批注。通过训练默读,逐步提高学生从文本内容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解释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做出评价的能力。(评价人物、写法)要解决朗读过多,默读缺失的问题。4.略读课文要让学生独立阅读

要求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略读课文可以用“三遍法”阅读。

第一遍:默读,扫除字词障碍;

第二遍:初读,把握主要内容,具有一些自己的感受,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三遍: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边读边交流。高年级:重点是句、段、篇的训练

1.继续进行词句训练,在中年级要求的基础上,还要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

2.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把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抓实,不走过场,当学生概括不出时,教师要加以引导。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就是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阅读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但却是最重要的。

4.学习用适合不同文体特点的方法来教学不同的文体。(如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童话等)

5.学习浏览,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高年级要逐步让学生学会一目十行、学习跳读、猜读,并让学生学会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无论哪个学段的教学,教师都应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

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小学语文各个学段并不是独立存在,他们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语文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按学段,分别

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提出要求,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1、识字与写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所以,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写字方面,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在上述基础上,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但无论哪个学段,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2、阅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第一学段侧重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从而获得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学生通过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以及自己的体验,初步获得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3、写作

关于“写作”教学,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重在培养学生的写话的兴趣和自信心;第二学段开始“习作”,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和习惯的培养,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第三学段侧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让后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4、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所以,第一学段重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第二、第三学段重在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5、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强调合作精神,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而,第一、第二学段要较多地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第三学段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总之,无论哪个学段的教学,教师都应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下面结合新课标谈谈小学语文各年段的主要教学任务: 低年级:重点是字、词、句的训练 1.加强识字、写字、识词教学。

关于识字,要求做到换个阅读环境还能认识;关于写字,要求语文课每节书写的时间不能少于8分钟;关于识词,要求小学生能灵活运用7000—7500个积极词汇。(积极词汇指不仅会认、会写,还能灵活运用。)

2.进行朗读的初步训练,低年级重点是读正确,不需要读出感情。读正确,包括 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读,能准确断句,读出长句子之间的停顿。遇到难读的句子,教师要示范读,要领读。

3.抓住少量的重点词句,理解词句的意思,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字意、词意、句意”的理解方法。

4.积累语言、好词、好句、优秀的片段、课文。中年级:重点是词、句、段的训练

1.继续加强字、词、句的训练,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还要求能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2.重视段的教学。要求:

(1)理解段意。(理解一段话的内容,不是指导学生读懂一篇课文。)(2)理清这一段话的叙述顺序。(先写的什么,后写的什么要理清。)

(3)了解这一段话在写法上的特点(或构段方法)。(如总分式、分总式或总分总式)

3.加强朗读,训练默读。

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还要训练默读,做到边读边想边在文中做批注。通过训练默读,逐步提高学生从文本内容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解释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做出评价的能力。(评价人物、写法)要解决朗读过多,默读缺失的问题。

4.略读课文要让学生独立阅读

要求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略读课文可以用“三遍法”阅读。

第一遍:默读,扫除字词障碍;

第二遍:初读,把握主要内容,具有一些自己的感受,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三遍: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边读边交流。高年级:重点是句、段、篇的训练

1.继续进行词句训练,在中年级要求的基础上,还要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

2.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把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抓实,不走过场,当学生概括不出时,教师要加以引导。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就是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阅读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但却是最重要的。

4.学习用适合不同文体特点的方法来教学不同的文体。(如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童话等)

5.学习浏览,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高年级要逐步让学生学会一目十行、学习跳读、猜读,并让学生学会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法精 篇5

摘要:目前我国许多小学三年级语文起步作文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起步作文教学中需指导学生善于观察,以积累写作素材,并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增强作文写作灵活性,同时教师还需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加强其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三年级;作文指导

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起步教学的时候,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对写作的热情。新课改,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写作爱好,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树立正确的写作观点。

1.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开放性的写作环境可以很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固定题目的限制,老师可以用多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观察,先让学生在心理上有表达的欲望,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由于课堂氛围比较轻松,很受学生欢迎。“我手写我心”是写作的追求,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也是一样的,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然后通过作文的形式表达出他们的感受。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两人三足”的比赛,通过比赛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合作的意义所在。通过两个人的积极配合,克服困难最终到达终点,学生一定是充满喜悦的。活动结束以后,可以安排写作练习,让学生描述活动内容,可以突出描述让其印象深刻的情景。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合作的力量。由于写的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而且也是学生想写的东西,因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通过这种方式培训学生的写作,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放低要求,循序渐进

在小学语文三年起步作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学生都觉得是无内容可写,对作文还存在着畏惧心理,这不仅不利于他们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升,还会产生一定 的心理压力,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童趣和童心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写作中,教师不应该对数字有明显的要求,只要语句通顺,表达是真情实感,都应该鼓励和表扬他们。在具体的作文起步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师应该将写作意念淡化,放低要求,循序渐进,由一句话日记到段落,逐渐过渡到小短文与命题日记。例如,以描写《荷花》为例,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荷花的图片,依次要求他们描写荷花的花瓣、荷叶和花茎等,并发挥想象,虽然每部分的文字不多,但是组合到一起就能够把荷花完美地描述出来。

3.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有文可仿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很好的范文。在指导学生写一段话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范文,让学生仿写,逐步学会写作方法。如学习完《秋天的雨》第一自然段后,笔者让学生仿照这段话,按一定顺序写景,写时要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来写,并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三年级课文中的看图学文,要教给学生仔细看图的方法。图上有的,文中一般都有;如果图上没有,这就是联想。教学时,笔者经常引导学生看了联想句子后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想的部分常常用些词连接:仿佛、好像……教给学生这些词语,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话可说。经过训练,学生能掌握好这种写作方法。

4.注意命题结合学生实际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命题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事物来命题。尽量选择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选择他们能观察到的风景、事物,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将事物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此外, 学生是喜欢做新鲜事情的,在教写作时也要照顾到他们这一特点,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对作文不感兴趣。

5.引导学生善于观察

对于小学生来说,观察是认识和了解的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只有进行细致而认真的观察,他们对事物的了解才会更加深刻、更加真实和更加清晰。而只有以深刻认识为基础进行写作,才能够产生写作欲望,并使写作内容生动精彩。所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在起步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十分重要。比如,在写景作文起步教学实践中,就需要小学生对景物进行仔细的观察。例如,以描写《春天的花》为例,教师让小学生去野外或公园观察春天花朵的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为写作提供素材。

6.激发学生积极想象

在小学语文三年起步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除需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之外,还应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联想能力。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些特殊的想象情境,为他们进行联想创造一定的条件,从而利于想象能力进行写作;同时,可以运用一些有效的手段发散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进行积极想象,以想象为基础进行写作。例如,在进行看图写话的作文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具体的画面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幅森林图,里面有树木、蘑菇、小鸟、兔子和小鹿等,然后让他们仔细观察图中的内容,鼓励积极想象,以动物对话或童话故事的方式写作文。

7.鼓励学生积累语言

在小学语文三年起步作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写作技巧需要逐步培养和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多积累语言,从基础的字、词、句积累着手。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大量的语言积累,但是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储备与语言储备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起步作文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不断积累语言知识,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积累语言的方式有多种,而且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需要持之以恒,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每天都摘抄一些优美的语句,并能够找出其优美的地方,可以用于哪些语境,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也可以让学生多阅读一些名言警句和课外古诗词,并可以熟读背诵,同时掌握具体的运用方法。

总结

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需要学校、学生、教师共同努力,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出发,由易至难,由浅入深,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主要的目的,并且可以通过写作教学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自信表达的习惯,不仅为未来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的人生铺下正确的种子。

高一语文教学小结(精) 篇6

到目前为止,高一语文已完成了一学年的学习,下面就这一年的语文学习对近期教学进行一次小结和反思。

一、学生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语文功底普遍较差,从字音字形到词语的掌握;语法修辞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都含糊不清,尤其是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可以说是空白一片,这与初中的淡化语法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

2、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阅读、理解、分析、表述能力较差。

3、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表现为不主动,无法很好地做好预习,甚至背诵任务;许多学生不爱在课堂上发言。

4、学生学习方式有待调整。许多时候,学生会出现不习惯一些课改下的教学方式,尤其在笔记这一块,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了初中那种老师讲学生抄方式,到了高一便不太会做笔记,除非老师强调说该做笔记了。

5、在课外阅读上较少接触名著,大多数学生比较偏向快餐式文化,做读书笔记一般也是摘录杂志上面的。

二、今后的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

1、夯实基础。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因此在高中第一年开始便要着手于他们基础的巩固。

2、强调“落实”二字。以一定的检查手段为辅来检测学生背诵、字词的情况,必须做到一事一清,避免学生养成拖拉的习惯和偷懒的心态。

3、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课堂上尽可能地采取“就文提问的方针”,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文可依,不怕答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迫使学生多读、多看、多理解、多感受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且慢慢地趋向敢说、想说、爱说。

4、时事话题讨论。可尝试将报刊中的社会讨论热点拿到课堂上加以讨论,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繁重的课程让学生无暇于名著之类,因此可以尝试每周拿出半节课也作为阅读课。

修炼精言妙语增色语文课堂 篇7

1. 以情激情引感染

对《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最后的感情升华很重要。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话:“王二小小小年纪就被敌人杀害了, 正是他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 后方机关和群众才获得了安全。王二小被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上面, 看看这个用自己的牺牲挽救别人的可怜又勇敢的小弟弟吧!你不想对他说些什么吗?”学生听后, 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心里话。接着我又引导他们对比当时与现在的生活、学习条件, 使学生懂得了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 深入浅出点启发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 我们始终要有“整”的观念, 尤其是在课文最后, 一定要收好。比如《谁的本领大》一文, 学习完课文后, 问学生学完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一学生站起来就回答:“我知道了风和太阳各有各的本领。”学生能自己悟出这个道理, 说明这篇文章读懂了。再延伸一下, 让学生说说同学的本领, 再说说自己的本领, 认识到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 不能光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本领, 也要认识到别人的长处和本领。在教学中, 做到积极主动地引发学生的心智活动, 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 把学生逐步导向语文学习的正确道路。经过教师的启发, 学生积极身心参与, 心生顿悟。至此学生的思考不仅得到了高度的赞扬, 而且成了深读课文的切入点, 还有效培养了探究意识, 为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的形成创建了坚实的基础。

3. 抛砖引玉达目的

《识字5》教学中, 由于巡逻和巡航的意思很相似, 是本文中理解难点,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去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 巧妙地化解了这个难点:巡逻和巡航都有巡查的意思——巡逻一般指陆地上巡查;飞机在天上巡查或军舰在海上巡查叫巡航。另外, 我于有疑处设疑, 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化为学生自主探究的智力活动, 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得以实现。而当学生思维发生停滞、闭塞甚至悖谬的时候, 就适时诱导学生调理、疏通自己的思维, 让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学生不但获得了新知识, 而且学会了探索发现知识的方法, 发挥了自主能动性,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4. 寓教于乐增趣味

《世界多美呀》采用了师生同表演的方法进行教学:

师:让我们学学小鸡啄蛋壳。用小手做成小鸡的嘴 (边说边示范) , 小鸡啄蛋壳儿, 我们啄课桌。小鸡刚醒来, 可没有多大力气。所以, 我们要—— (引导生说:轻轻啄!)

师:跟我说, 一二三四, 啄呀啄;小鸡、小鸡, 快快啄。

师:啄呀啄呀, 快快啄。小鸡、小鸡, 不停啄。

师:五六七八, 啄呀啄;小鸡、小鸡, 加油啄。

(生跟读, 边跟节奏边做动作。)

师:小鸡、小鸡, 休息一会。你们有什么感觉吗?

生:我的手指头都啄疼了!

学生们置身于“啄蛋壳”的情境中, 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趣味性。

5. 严密准确讲规范

《练习4》教学时, 我处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首先投影展示学生错误的作业。接着提问:“谁来当小老师说一说这个小朋友连线对不对?哪里不对?”相机提问:“谁能来说说柿子和橘子有什么不同?”解决这一难点采用一个一个出示实物的方法, 让学生先观察颜色, 再摸一摸表皮, 自然就能得出结论:柿子表皮光滑, 紧贴根部连接有叶片;橘子表皮毛糙, 叶片不紧贴根部。知识具有严密性, 因此, 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课堂语言, 不仅要做到语言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 更要做到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来表述知识。

6. 机智敏锐透灵活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水果选美大赛》的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更进一步地认识了水果, 再让学生把刚才的发现全都记录下来, 为他们喜欢的水果设计一张名片。用智慧的评价, 营造着乐学的氛围:不再是简单的对错, 不再是那冷冰冰的分数, 而是几种让人垂涎欲滴的水果, 一张设计精巧的名片和别具一格的评价, 简单中透着机智, 敏锐中透着灵活。水果的味道牵动着孩子们的心, 每一个环节孩子们都热情高涨, 个个跃跃欲试。

教师要注意提高教育教学的艺术, 让自己的语言时刻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使他们不断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翟雅丽.教师口语技巧[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

语文教学要向“精”要效率 篇8

关键词:语文;精讲;作业;效率

语文教学是一个相对比较灵活的学科,但也是一门相对很难提高成绩的学科。在现今追求的“轻负担、重质量”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语文课的效率?这是一个摆在每一名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我认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必须精讲

所谓“精讲”,就是要求教师在吃透教学大纲,抓住教学的重点,在对本课时内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审慎取舍教学内容,在尽快的时间内将课堂教学的要求完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要注意“精”字。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要注意内容精。语文这个学科可谓是包罗万象,兼容并蓄,如果是眉毛胡子一起抓,没有任何重点、难点地讲解,势必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我都会花一些时间对所讲的内容进行适当地取舍,精选所讲的内容,将需要精讲的东西圈画出来。所谓的精讲的内容,即是按照教学大纲将应该侧重的知识点精讲,它一般体现在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的难点,或者是疑点上。因而,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决不能追求全,而要“精”。要抓主要矛盾,将讲课的重心放住重点问题上,尽量不做重复劳动,提高教学的节奏。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对话的有效程度。从这个方面而言,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思维层次出发,换位思考,以捕捉学生的认知难点,然后对症下药,方能提高师生二者对话交流的效率。

其次是要注意步骤精。所谓步骤精,就是要优化精讲的各个环节。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情景和精讲目的以及任务。这样一来,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学环节才能够得到最为科学、优化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按照“略读——精渎——总结”三个环节进进行优化组合。所谓“略读”,就是要求学生直接将课文阅读一遍,以做到使学生在脑中对所学的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大致了解要学的课文究竟在讲述什么。这一步的任务是:①使学生是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②初步将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解决掉。所谓的“精读”,是在略读的基础上,对甄选出来的精讲点进行局部重点突破,一边读一边细细地揣摩和品味。这一步的任务是:①落实必备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②逐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以达到学生真正能够品味课文的人文内涵。所谓“总结”,是在精读课文后,再次将全文从头到尾阅读,对文章的精华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再次概括和总结。因为在前两个步骤,即在“略读”、“精读”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宽广的,既有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答题的疑点,也有重要点的内容,因而需要再次进行重点的归纳和梳理,将红花与绿叶进一步分开,以达到重点明确,知识精要的目的,求得精读教学的成效。

再次是要注意方法精。真止意义上的精讲,必须依靠卓有成效的方法才能够达到。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听记预习法、讲解简化法、多媒体运用法等方法。小学生本身活泼而又好动,如若方法简单枯燥,肯定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精选教学的方法,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教师要精心布置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按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课堂作业。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将学生带进学科中来,让学生的思想感官开动起来,达到通过联系巩固知识的目的。其次是课后作业。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兼顾“听、说、读、看、写”四个方面,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切忌布置重复性作业,使学生陷入题海,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篇:理想励志正能量格言下一篇: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