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德学术交流(精选6篇)
发展中德学术交流 篇1
合作交流结硕果,中德友谊万年长
Fruchtbare Zusammenarbeit,langfristige Freundschaft
——赴德交流活动历年回顾
Ein Rückblick auf den Schueleraustausch nach Deutschland 为了让师生们参与国际交流,开拓国际视野,在学校的积极推动下,在汉斯赛德尔基金 会和德国普法基尔辛职业学校的热情支持下,自2004年5月始,我校先后共有10个批 次,300多位师生参加了每年进行的为期两周的赴德交流活动。
Damit unsere Lehrer und Schüler an dem internationalen Austausch teilnehmen und den Horizont erweitern , sendet unsere schule mit großen Unterstützung von Hanns-Seidel-Stifung und der staatlichen Berufsschule Pfarrkirchen seit Mai 2004 insgesammt 7 Gruppen von mehr als 160 Schüler nach Deutschland zu einem zwei woechigen Austausch.交流活动传递了中德两国师生亲善友好的美好愿望,促进了两国学生之间的理解与交流;同时也使我校师生们加深了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德国历史文化的了解,领略了异国风情,开拓了视野。
Der wohlwollende und freundliche Austausch fördert das Verständnis der chinesischen und deutschen Lehrer und Schüler.Durch den Austausch vertiefen unsere Lehrer und Schueler die Kenntnisse von dem deutschen Dualsystem der Berufsbildung , der deutschen Geschichte und der deutschen Kultur.Außerdem genießen wir die schöne exotische Landschaft und erweitern unseren Horizont.一、传播文化的使者,构建友谊的桥梁 Bote der Kultur, Brücke der Freundschaft 交流活动是一个平台,让我们得以向德方朋友传播中国的文化,传递我们美好的祝愿,促进中德双方之间建立深厚友谊。在每次的交流互访中,德国朋友处处体现了东道主的热情、友好和大方,让大家有着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虽语言不通,但沟通无界限。七年来,中德两国同学精心设计的祝福海报,和谐融洽的中德师生联欢活动还历历在目;当地官员、政要、基金会项目领导和学校老师的接待,媒体的采访报道总是让大家心潮澎湃;普法基尔辛职业学校的中国墙上留下了一批又一批中国师生的身影和笑容,德国朋友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
Durch Schüleraustausch können wir den deutschen Freunden die chinesische Kultur vorstellen, unsere Glückwünsche senden und die Freundschaft zwischen China und Deutschland fördern.Bei jedem Besuch des Deutschlands sind unsere deutschen Freunden so nett , freundlich, hilfsbereit und großzügig, dass wir uns wie zu Hause fühlen.Obwohl wir unterschiedliche Sprachen sprechen, kommunizieren wir ohne Grenzen.In diesen sieben Jahren entwerfen die Schüler viele schöne Plakate und geben viele interessante Partys.Was auch unvergesslich ist die Gastfreundschaft der deutschen Regierungsbeamten, der Projektleiter der Hanns-Seidel-Stiftung und der Lehrer der staatlichen Berufsschule Pfarrkirchen.Für den Bericht der Presse begeistern sich unsere chinesischen Schüler und Lehrer.An der China-Wand der staatlichen Berufsschule Pfarrkirchen hängen viele Fotos von chinesichen Schülerdelegation, was uns beeindruckt.二、深入领会双元制的内涵
Vertiefung des Verständnisses für das Dualsystem der Berufsbildung 德方老师的介绍,再结合企业参观的过程,令我们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德国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双元制”的内涵:企业与学校的密切合作、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德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校作为一所双元制在中国的实践学校,交流活动的组织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自身特色和发展方向,并结合以后的工作与学习,取长补短。
Die Erklärung der deutschen Lehrer und der Besuch des Betriebs vertiefen unser Verständnis für das Dualsystem der deutschen Berufsbildung.Die enge Zusammenarbeit von Schulen und der Unternehmen ,die enge Verbindung von Theorie und Praxis, führen zum großen Erfog der deutschen Berufsbildung.Unsere Schule ist auf der Basis des deutschen Dualsystems gegründet.Das Austauschprogramm ist der Entwicklung unserer Schule förderlich, weil wir von der deutschen Seite viel lernen und unsere Schwächen deutlich kennen können.三、激发学习兴趣
Erregung des Interesses am Lernen 在普法基尔辛职业学校为期一周的项目学习是丰富而快乐的。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丰富的课堂互动、项目引导的教学方法以及与德国搭档间的项目合作等等都深得我们同学喜爱,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Der Projektunterricht im staatlichen Berufsschule Pfarrkirchen ist vielfältig und interessant.Die aktive Unterrichtsatmosphäre , die positive Interaktion, die Projektbezogene Lehrmethode und die Zusammenarbeit mit den deutschen Schülern gefallen unseren Schülern sehr gut.Der Projektunterricht macht uns viel Spaß.火车模型俱乐部的参观给所有师生都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大家除了感慨各类模型制作的巧夺天工外,更让我们再次体会了德国人的严谨作风和生动的实践课堂。面对同龄人,我们的同学迫切需要学习他们严谨的学风、自主的学习态度,到生活中学习,到自然中学习,到社会中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学习的目的。
Der Modelleisenbahn-Club hinterlassen bei unseren Lehrern und Schülern einen tiefen Eindruck.Wir bewundern die fantastische Technologie, die ernsthafte Arbeitsweise und die lebhafte Atmosphäre.Von den Altersgenossen sollen unsere chinesischen Schüler den ernsthaft Lernstil,die positive Lerneinstellung lernen.Der Zweck vom Lernen liegt darin, dass wir die Kenntnisse nicht nur in der Schule , sondern auch im Leben ,in der Natur und Gesellschaft lernen.四、开拓视野,领略异国风情
Erweiterung des Horizonts, Besuch der exotischen Landschaft 所有的学习和企业参观经历、以及对萨尔茨堡的音乐文化、中世纪的教堂文化、汽车发展史的了解、博物馆的参观等等一切活动都有助与我们师生了解西方的文化,极大地开拓了大家的视野。
Das Erlebnis in Deutschland z.B.Projektunterricht in der Berufsschule , Beusch des Betriebs, der mittelalterlichen Kirche und des Automobilmuseums , sowie Ausflug in Salzburg vertieft unsere Kenntnisse von westlicher Kultur, erweitert unseren Horizont.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成绩优秀、技能突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在德期间我们的同学完全融入了德国的生活,养成了恪守时间、有序出行、文明就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交流活动结束后,很多同学都在他们的总结中感慨德国的整洁、有序和环保,他们将德国朋友的良好习惯和文明理念带回了上海,这又是他们的一大收获。
Das Ziel unserer Berufsbildung liegt darin, die Personen ,die die gute Noten, die herausragende Technik und die umfassende Qualität haben, aus zu bilden.Während der Tage in Deutschland werden unsere Schüler in das Leben Deutschlands einbezogen.Die Schüler nehmen sich viele gute Gewohnheiten an, z.B.,Pünktlichket,Ordentlichkeit und Mülltrennung.Viele Schüler bewundern Sauberkeit, Ordentlichkeit und Umweltschutz in Deutschland ,wenn sie die Reise nach Deutschland zusammenfassen.Unsere Schüler bringen die guten Gewohnheiten und die moderne zivilisierte Idee nach Shanghai, die die Ernten ihrer Reise sind.赴德交流活动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次次文化的交流,又是一次次友谊的传递。回顾这些年的交流活动,我们收获良多;而且相信随着我校与普法基尔辛学校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德两国的友谊也将源远流长。
Der Schüleraustuasch nach Deutschland ist nicht nur ein Lernprozess,ein Kulturaustausch, sondern auch eine Brücke der Freundschaft.Vom Austausch haben wir viel gelernt.Wir glauben, mit der Entwicklung der Zusammenarbeit zwischen unserer Schule und der staatlcihen Berufsschule Freundschaft zwischen China und Deutschland lang.Pfarrkirchen dauert die
发展中德学术交流 篇2
中德职教合作与交流31年来, 在“双元制”职教模式试点、职业学校校长培训、职教师资进修、中德职业资格证书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大会回顾了中德两国开展职业教育合作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果, 宣读了近日两国签署的《中国职业教育合作协议》。15日, 大会在四个分会场开展了职业教育专题讨论, 包括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和主动适应行业企业与经济发展;教学改革、专业和课程设置与教材创新;校企合作、产业对接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训项目、资格证书和教育装备推介与合作洽谈。
德方代表还着重介绍了由菲尼克斯电气集团主办并资助的“2012年菲尼克斯xplore自动化大奖赛”。2012年3月, 每个比赛领域成绩在前五名的参赛团队 (共30个团队) 的作品展示在德国巴特皮尔蒙市举行。2012年4月, 对每个领域第一名的颁奖仪式将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举行。
中德三大专业交流活动 篇3
时间:2006年 5月4~13日10天行程
地点:德国卡塞尔展览中心
赴德新能源产业访问团将于2006年 5月4~13日在德国卡塞尔展览中心及相关城市举行为期10天的考察。团员将参观国际生物质能专业博览会ENBIO?2006;分散式集中供暖体系DENEX?2006 节能和环保型建筑BAUSAN?2006三个关于新能源方面的展览会,有机会同大约160多个企业进行交流。本届展会上还提供许多专业演讲报告会,议题包含参展公司介绍产品、服务以及涉及太阳能和来自木材、生物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制、生产技术。介绍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二)赴德汽车行业先驱经贸访德团
时间:2006年5月29~6月7日10天行程
地点:德国
赴德汽车行业先驱经贸访德团由德国汽车生产和配件进口商协会联合,由我中心协办的展贸洽谈会将于2006年5月组织中国汽车相关企业前往德国进行经贸考察。届时,会有多家德国经营汽车进出口、汽车备件、汽车配套服务和汽车维修工具的采购批发公司同您交流。他们的销售额占有德国接近35%的市场份额,业务覆盖了德国汽车领域的各个细分行业。本次出访的目的,首先是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一个德国交流平台,更多地了解德国、欧洲的汽车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为我们的产品和质量确立方向和标准,近而,争取纳入德国汽车行业的整体框架和协作范畴;其次希望中国的同行,特别是相关产品的供货商能通过我们的深层的服务,与德国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例如:科技设备投入合资;产品开发合作;OEM;进出口贸易等具体项目。
(三)德国国际新能源产业三连展访问团
行程日期:2006年 09月22~10月1 日(延长团至10月6日)
生物质能的生产和应用在欧洲已经占到了新能源的61%,它是目前排名靠前的新能源产业。在欧洲的许多地区已经形成规模和相关的产业链。
本届展会上还提供许多专业演讲报告会,议题包含参展公司介绍产品、服务以及涉及太阳能和来自木材、生物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制、生产技术。介绍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在德国的许多州里,制定了相关的扶植政策,一方面增加生物质能的产业化形成,另一方面,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脱离石油的约束 ’成为流行的口号。
1)RENEXPO? 可再生能源展
生物柴油,生物燃气,植物油料,太阳能,水力发电,风能和相关项目的融资,培训,政府支持项目,媒体宣传,设计和施工。
2)IHE?HolzEnergie 木材能源展
工业生产和其他加工环节产生的木质废料,进行深加工,使木材提供高热量的能源,相关的先进设备能够完成生产和加工产品的全过程。木材加工设备,收集加工设备,木材颗粒燃料的加工,壁炉设备,远距离和近距离供暖设施。
3)reCONSTRUCT?节能建筑展
80多个节能建筑供应商和100多个可再生能源设备供应商出展亮相。节能房屋样板房KfW-40-Haus, KfW-60-Haus, 低能耗房屋设计Niedrigenergiehaus, 旧房节能改造Altbausanierung 密封建房,保温材料,节能门窗,通风节能装置等新型建材。
发展中德学术交流 篇4
田世宏表示,电动汽车是21世纪汽车工业发展新的里程碑。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并出台了具体指导意见,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他指出,标准化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坚实基础。国家标准委会同国家工业信息化部、科技部、能源局等有关部门,构建了部门间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共同推进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及设施标准体系建设,已发布电动汽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78项,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委将继续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地方管理机构,产、学、研各界,不断完善我国电动汽车技术标准体系,为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规范,同时也为全球电动汽车标准化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田世宏强调,中德两国同为制造业大国,在电动汽车标准化上有许多共同需求,面临着诸多共性问题。近年来,中德电动汽车标准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合作成果显著,中德电动汽车标准化技术合作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会议总结和回顾了中德新能源汽车在研发、示范推广、气候保护等方面取得的广泛合作成果和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现状、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制修订以及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等相关情况。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产品技术提升、市场环境培育、商业模式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底,中国累计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11.9万辆,年度产量达到8.49万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部分城市和区域逐步形成网络,截至2014年6月我国共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593座,交直流充电桩2.7万个;国家、地方支持政策陆续出台,系统部署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工作;充电设施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充换电和充放电设施标准体系分别为58项和20项,标准计划项目51项。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中国专家积极参加了IEC/TC 69(电动道路车辆和电动载货车技术委员会)、IEC/ TC 23(电器附件技术委员会)和ISO/TC 22(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等有关工作组的工作。
近年来,中德在新能源汽车各相关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展延伸。在研发方面,2010年6月中德共同启动了中德电动汽车联合研究中心,相关研究及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在示范推广方面,2011年6月中德签署了关于可持续交通、节能减排和创新交通技术的谅解备忘录,为双方开展对口示范城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在继续深入开展城市间电动汽车互动示范运行方面达成了共识;在支撑环境体系方面,中德签署了关于气候保护和电动汽车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明确在商业模式创新、可再生能源融合、低碳交通体系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
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巡视员瞿国春、德国联邦经济部创新与信息技术司副司长杨森博士(Dr. Janssen)进行了主旨发言,介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推广、标准制定等情况和中德两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工作成果。
德国标准化协会马奎特先生介绍了中德电动汽车标准工作组第三次会议成果。中德双方多名专家就电动汽车领域的具体技术问题做了相关报告,并与参会专家互动,展开深入的技术交流。最后,德国标准化协会马奎特先生和国家标准委工业标准二部主任戴红对当天的会议作了全面的总结。
80年代初的中德文化交流 篇5
中国和联邦德国1972年10月建交,但文化交流并不广泛。1979年10月,中国外交部部长黄华与联邦德国外交部部长根舍在波恩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这个协议签订以后,文化交流才真正多了起来。1979年10月,世界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率领的柏林交响乐团一行220人来华演出,引起轰动。访华前,我去拜访过卡拉扬。1980年,话剧《茶馆》到联邦德国、法国、瑞士三国十多个城市巡回演出,历时50天,是新中国话剧历史上第一次出国演出。我为这次演出做了部分准备工作。
1981年,中国京剧院派出70多人的演出团,首次参加了科隆的“世界戏剧节”,并于6月下旬到7月中旬在西德各地和瑞士巡回演出。我参与了长达半年的筹备工作,并在西德的演出中全程陪同,至今记忆犹新。
筹备工作几经周折
事情的起因是,听说我在为中德两国的文化交流寻找合适的项目,我的德国朋友,波恩大学社会学教授、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施瓦策尔向我推荐了当年将在科隆举行的“世界戏剧节”。这是当时欧洲颇有影响的文化戏剧活动,他介绍我去同世界戏剧节组委会秘书长维特曼谈谈。
维特曼告诉我,欧洲是世界古典和现代戏剧发祥地,参加世界戏剧节的有多国艺术家、文化人和各种剧团。如果有中国京剧团参加,一定能增加戏剧节的光彩。我感觉,利用戏剧节弘扬中国传统京剧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欧洲人一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敬慕之心,这可以让西方看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在恢复传统文化上的决心和行动。
按照《文化合作协定》,两国文化部门每年要签订年度文化交流协议。经过谈判,我代表使馆文化处,以中国文化部的名义和德国外交部(德国联邦政府没有文化部,只有外交部文化处)签订了协议,把参加戏剧节列入交流项目。
两国政府文化交流管理体制不同,中国由文化部负责,德国外交部只负责签协议,具体事务都由戏剧节组委会按照商业规则进行。中方负担国际机票和演出人员补贴,其余费用都由德国演出公司出。德方到中国的交流项目也是同样的。在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再次感到德国人的严谨和“抠门”。所有细则都要列入合同,一切按合同执行。如后来有的中方演员生病了,因为此项没有列入合同,看病的费用德方就不肯出。
从国内的出访角度考虑,希望能多去一些国家。一开始考虑去德国、瑞士、意大利和法国四国巡回演出,但由于戏剧节的时间是夏季,这是西方人的休假季节,法国和意大利没谈成。而维特曼从商业角度考虑,总想尽可能多地安排演出场次,以增加门票收入。所以,除了科隆戏剧节三天外,其他城市的巡演都是大城市两天、小城市一天,从南到北来回跑。
中国京剧院当时有三个团,出国演出这样的好事,一开始都争着来,但一听说是这样紧张的演出安排,又不想来了。维特曼对中方的反复很不适应,我夹在中间,只能两边做工作。好在国内总算同意了这样的安排,最后决定由京剧院一团来德国演出。
德方需要中方提供演出剧目和剧照等,以订剧场、制作海报和节目单,但左催右催催不来。按照国外的习惯,大城市的歌剧院通常提前一年半就预定出去了。举办世界戏剧节的科隆,剧场更是紧俏。等到终于可以订的时候,科隆大剧院已经订不上了,只好订科隆体育馆了。
1981年4月,国内派了3个人来打前站,一个负责舞美的,一个负责音响的,还有一个是文化部的翻译老洪。
老洪我早就认识了。文革前,他在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工作。1959年是国庆十周年,民主德国德累斯顿交响乐团100多人来华演出。我作为北京外语学院德语系的大学生,被借调到对外文委,参加了这次接待工作,认识了老洪。改革开放后,我们又常常碰到。
打前站的小组带来了剧照和剧目等。剧目要翻译成德文,还要印刷。照片很粗糙,但德国人的修片技术很好,做出来的海报效果不错。海报上只有简单的一行字:“中国京剧团来了!”我说:这么简单啊?对方说:越简单越好呢。后来果然效果不错。所有演出场所的票,全都售罄了。
我开车带着打前站的3个人,沿着演出路线,看场地、订食宿和安排交通工具。准备工作极其繁琐,好在都一一落实了。
“京剧文戏接近于欧洲古典歌剧”
代表团一共70多人,50多个演员,20多个工作人员。除杨春霞60年代到西德演出过,其他演员都是第一次来德国。
作者(后排右一)与来德访问的中国京剧院部分成员合影。前排右一为袁世海。
第一天到德国,演员们坐在宾馆大堂等候入住时,几个演花脸的演员摘下帽子,齐刷刷的五六个大光头,引人注目。后来熟了,他们告诉我,早就给团里打了几次报告,申请买假发,团里都说没钱,不给买。
中国京剧院带来了三套节目,轮流演出。武戏有《大闹天宫》《野猪林》《虹桥赠珠》《档马》《三岔口》等,文戏有《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秋江》《拾玉镯》等。
本来订体育馆是无奈之举,但后来意外发现它的好处。相比歌剧院,体育馆能容纳更多的观众;歌剧院除了幕间外不能鼓掌,在体育馆却可以尽情地跺脚、拍凳子、叫好,气氛热烈。
三场演出,2700个座位的体育馆每天座无虚席。几百名观众从外地赶来,买不到票,就站在门口不走。我跟德方商量,卖站票给他们,凡事一板一眼的德国人就是不同意。后来我让人悄悄打开侧门,放了一些观众进来,让他们在后台看演出。
压轴戏往往是袁世海和杨春霞合演的《霸王别姬》。袁世海戏一完还来不及卸妆,就在后台被观众和记者团团围住了。看到德国观众这么热情,他很惊喜。应大家要求,他简略讲述了8岁从艺以来近60年的舞台生涯。
他还乘此机会征询意见,问京剧文戏能不能被欧洲观众所接受。一位德国戏剧研究者说:“有些观众喜欢武打戏的热闹场面、高难度技巧和精确配合,但是很多人会更喜欢文戏,因为欧洲观众有观看歌剧的传统,而京剧文戏接近于欧洲古典歌剧。”一位戏剧家说:“不仅如此,中国京剧对德国现代戏剧有不小影响。如京剧中的‘间离效应‘写意和‘象征性手法,都被德国戏剧所借鉴。京剧《赵氏孤儿》曾被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改编为一出德国剧。”一位德中协会的负责人说:“我尤其喜欢《霸王别姬》。这个取材于历史故事的戏,有英雄与美人,虽失败却有英雄气概,伴有优美的歌唱、念白与舞蹈,情节动人,很像欧洲的古典歌剧,欧洲人会喜欢的。”还有一位德国朋友说:“德国人看歌剧同中国人听京剧是一样的,都在‘听,在于欣赏,在于心灵的纯净。我还希望能看到京剧的整本戏。”这些话让他十分高兴,约我当晚到他那里去坐坐。
当晚,我如约到袁世海住处去。他依然沉浸在兴奋之中,给我讲了这样一件往事。
1974年8月的一天傍晚,他和3位京剧老演员接到通知,到周恩来那里去谈谈。坐下后,周恩来热情地说,白天没有空,晚间趁吃晚饭时请你们到这里来,略备些菜,我做了些狮子头,请大家尝尝,随便谈谈。
周恩来说,自己也是一个戏迷,在南开中学时也演过戏,喜欢看家乡的越剧,也喜欢各个地方的戏。席间,他提出了京剧文戏能否走出去的问题。他说,现在出去演出的都是京剧武打戏。有人告诉他,文戏出去外国人听不懂看不懂,可能站不住脚。“京剧外文翻译为‘Peking opera很准确的,‘opera是歌剧的意思,京剧文戏同西方歌剧是十分相近的,当年梅兰芳先生出国演出引起轰动也是京剧文戏啊。你们是行家,我只是有这么一个想法,是否合适,还要拜托各位做些试验。”
袁世海告诉我,这次来德国,就是按照周恩来的嘱托,做个试验。“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朋友们的称赞说明了这个试验是够成功的。”
14天跑7个城市
京剧团除参加科隆的世界戏剧节外,还进行了巡回演出。70多人分乘两辆大巴,大使馆派了一辆小车,维特曼等人开另一辆车,还有拉道具的皮卡、送饭的小车,组成一个车队。德国公司雇了两名翻译,中国文化部派了5名翻译。
巡回演出一共14天,要跑7个城市。每天上午8时开始排练,晚上演出。下戏后吃饭,装车,赶路。赶到另一个城市时,往往是凌晨一两点钟了。日程很紧,连日奔波。
这么大一支队伍,住宿就是件麻烦事。小城市没有能住下所有人的大饭店,只能分住两三家饭店,甚至需要到另一个城市住宿。有的地方,只能两人挤一张大床,这在国外是不可思议的。
吃饭也是大问题。京剧演出的惯例是,演员上台前先吃点心,但不能吃饱,演出结束后再吃正餐。散场后一般晚上10点了,再乘车去中餐馆,吃完就夜里12点多了。由于时差、疲劳,菜品油腻,演员们胃口都不好。有的演员就不想出去吃饭。后来,改为晚餐也跟演出前的点心一样叫外卖了。
剧团里最为忙碌和受人尊敬的当数袁世海了。他演出时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敬业精神令人感动。他没什么行政职务,但总有一帮年轻人围着他,请他指教。他待人彬彬有礼,说话总是不离“您辛苦了!”他还有一个习惯,每场演出后要我帮他翻译,征求德国观众的意见。
首场演出后,他在后台征询意见,一位德国观众说,《霸王别姬》演出很成功,但对时代背景不清楚,如楚霸王为什么听到“楚歌”就心中慌乱,“四面楚歌”是什么意思。他听后立即对我说,戏的背景都要用简短文字交代清楚,让人看得懂、听得懂。
几位演员告诉我,舞台监督曹韻清是位老演员,经验十分丰富,现在不演戏了,成为舞台监督,实际上是“导演”(因京剧团未设有导演一职),威信很高,是全国能压得住阵脚的人。于是我在每场排练和演出前都去征询他的看法和意见。
冯志孝是袁世海的弟子,他每天起得很早,练嗓子,或一个人静静思考。他演戏十分认真,也善于思考和出点子。有一次我同他谈到外国观众对戏的背景和人物不太熟悉,他当即提议,在报幕时先让主要演员出来“亮相”,给观众作一个简单介绍。后来这样做了,效果很好。
两座小城
京剧团在萨尔布吕肯、迈因兹等大中城市演出后,抵达了希尔特斯海姆。
希市是一个小城,紧靠汉诺威。我曾提出异议,问维特曼为什么安排在这样的小城演出,他双手一摊说,没有办法呀,本来是考虑在汉诺威,但那里的歌剧院在一年多之前就订满了,你们三个月之前才确定来,两星期之前才告诉我剧目和剧照,真的是无法安排。他眨眨眼睛说,吴先生你放心,我已在汉诺威市中心贴了演出的海报,希市歌剧院是一流的,演出一定成功。他还说,现在中国珍宝展也在希市展出,出现了“中国热”,市长同我谈过,市政府愿意出些赞助,演出一定会十分成功的。
果然如维特曼所说,希城歌剧院虽然不大,但装饰和设备特别是音响都是一流的。剧场经理十分高兴地对我说,票很快就卖完了,我们准备加座,这是前所未有的。经理还准备了一大批饮料和巧克力送给全团。
同科隆体育馆演出完全不同,来看戏的大多是中老年人,男士们穿着黑色礼服,夫人们则佩戴着最好的珠宝首饰,穿着十分讲究和华丽,举止彬彬有礼。面对热情的观众,袁世海和杨春霞在演出《霸王别姬》后多次谢幕,并加演了几段。
巡回演出的另一站也是一个小城,叫波勃林根,在斯图加特附近。这是奔驰汽车厂的所在地,所以特意安排了一个节目:参观奔驰厂。德国大企业都有文化情结,参与或赞助文化活动是其“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这种赞助企业的名字并不会出现在演出海报上和演出场地中,也没有企业家上台致词之类的做法,仅是一种单纯的参与而已。
这天晚上演出时,天气特别闷热。剧场没空调,场间,穿着戏服的演员都到剧场侧门外的平台上透气。这天演的是第二套节目,杨春霞的戏份很少,只演宫女。她跟我开玩笑:“今天可轻松了,不用‘自杀了。老吴,我真倒霉,两场戏都要‘自杀,一个是虞姬,一个是林冲娘子。”
这时,来了三个年轻的外国小伙子,傻傻地看着。一个青年问,她们是什么人?我说是宫女。另一位说:“我怎么会在这里看见中国宫女,是做梦吧!”原来这三个人是附近的美军基地的士兵。冷战时,德国是东西方阵营对峙的前沿,有不少美军基地。这些美国大兵平时只能待在基地里,出来只能穿便衣。
他们拉着我说,能否请漂亮的中国宫女到附近的咖啡馆喝杯咖啡,只要15分钟就行。我说,他们是演员,要演戏,绝对不行。他们又说,那么散戏后可否请她们去散步。我说,这也不行,散戏后我们要赶路,到另一城市去演出。正在这时,出来了几位大花脸,他们一见,吓了一跳,马上溜走了。
戏散场后,照例是将服装、道具和设备装箱,搬到大车上去。所有演员和工作人员都要动手,名角也不例外。这时三个美国大兵又出现了,请求一起搬东西,我答应了。他们边搬边哼着歌,十分卖力。装完车,他们请求同“宫女”拥抱告别。我说不行,你们可以鞠躬告别。于是他们鞠了一个躬,肩搭肩唱着歌走了。
处理“伙食尾子”
抵达汉堡时,已接近巡回演出的尾声,第二天又没演出,大家心情很轻松。这天下戏后,就全团外出,在亚洲饭店就餐。
老板是扬州人,擅做淮扬菜,菜比较清淡可口,大家都吃得很满意。袁世海当场现编词儿,唱了一段京剧,又是合影留念,老板非常高兴,我趁机要他打折,他同意了。
那几年使馆经常接待国内来西德访问的代表团和人员。国门初开,都想到发达国家看看,文化处是最忙的。出国团体都要吃中餐,因此我对各地的中餐馆都熟门熟路,一般都能拿到比较大的优惠。这次也是这样,预算中的伙食费省下来了不少。
这事不知怎么让演员知道了。他们找到我说:老吴,我们省下的钱,应该分给我们啊。团里领导为此开了会,会上有两种意见,要我表态,我说我无授权,无法表态,但大家很辛苦,这我都看到了。而且据我所知,“伙食尾子”分给大家,似乎是从延安时期就有的一种传统。不过这仅是我的个人看法。
后来团里到底还是把这笔款子分了。为这事,我还挨了使馆参赞的批评,要我作检讨。其实当时团员的补贴很少,记得一天只有几个马克。攒下来的钱,好的收音机买不起,只能买一种砖头样的收录机。
除了这次京剧团的访问,我印象很深的文化交流项目还有一次电影交流。中方推荐了《牧马人》等影片。德方也推荐了一批片子,让我去挑。其中一部是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龚特·格拉斯小说改编的、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锡皮鼓》。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它用象征手法,从民族心理入手,让人反思,这个产生了贝多芬、马克思的民族,为什么会产生了希特勒?但国内审查没有通过,因为里面有欢呼希特勒的镜头,还有裸体镜头。国内要求剪辑,德方坚决不同意,说这是艺术,所以只能放弃了。后来这部片子如何引进的,我就不清楚了。
发展中德学术交流 篇6
1 项目任务、目标
1.1 项目任务
广泛收集以杨树为主的林木基因资源, 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 积极开展培育抗寒、耐旱、优质、生长稳定的杨树新品种;研究半干旱地区杨树人工林和混交林的造林与经营技术, 最大限度地利用荒地和贫瘠土地, 提高林分质量和防护效益, 最终改善山西北部的生态环境。
1.2 项目执行期及目标
1984年10月~1989年12月为第一期工程;1990年1月~1994年12月为第二期工程;1995年1月~1996年12月为延长期。第一期目标:在山西省怀仁县金沙滩林场大面积营造速生杨树林;选择和培育适用于当地条件下的新的杨树品系。第二期目标:提供具有优良遗传品质, 适于营造稳定林分, 满足不同营林目的的造林材料。第三期目标:利用项目测试过的杨树品种进行造林, 继续进行其他树种的测试。
2 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方法
这个项目虽以杨树育种为主, 但涉及育种、造林、森林经营、气象、土壤、森林病虫害等多种学科领域。在组织领导方面,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中德双方各设项目经理1名。双方分别成立项目专家组, 由参与项目工作的专家组成, 各设组长1名。为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项目内部实行课题负责制, 经费自主, 人员自由组合。通过学习培训、出国进修, 提高研究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修养。由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负责项目的后勤保障工作。
3 项目实施成效
3.1 建立起全国最大的杨树基因库, 良种选育进度加快, 范围扩大
3.1.1 基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
第一批国内杨树的收集范围包括云南、四川、新疆、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10多个省 (区) , 共选择毛白杨、新疆杨、中国山杨、辽杨、欧洲黑杨、胡杨等优良类型树种60余个, 优良单株300多个。入选优树采集枝、根进行扦插、埋根和嫁接等方法繁殖。第二批收集的材料包括我国培育的、在北方地区生长表现较好的群众杨、合作杨、北京杨、小黑杨等青杨派和黑杨派之间的派间杂交种。第三批从国外主要是德国, 收集欧洲黑杨、美洲黑杨、欧洲杨、欧洲山杨、银灰杨等品系, 共213个系号。用收集到的种质资源, 建立滚动式基因库。除杨树外, 还扩大收集了油松、樟子松、欧洲赤松的种源, 共收集到国内外针阔乔灌木树种近50种, 无性系、种源及优树达150多种。这些丰富的种质资源, 对林木改良和稳定林分贮备了宝贵的后备资源。
3.1.2 引种
杨树引种和其他树种引种与资源收集同时进行, 仅从国外引进的杨树品系就达200多个, 从河南、江苏、山东、甘肃等省引进的柳树、榆树、刺槐、泡桐等树种经过苗期筛选、扩繁以后, 已在山西省的不同气候区和立地条件下营造品种测试林近50 hm2。同时, 还把其中比较优良的试验品种分别引种到甘肃、宁夏、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省 (区) 。
3.1.3 杨树杂交育种
针对山西省北部自然气候特点, 该项目把培育抗寒、耐旱、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作为主要育种目标, 共完成杂交组合500余个, 繁殖杂种苗近6万株, 营造子代测试林10hm2, 并注意从抗病虫、干形和材质改良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杂交品种, 除在山西省建立了定位试验, 还分别被引种到各适应省 (区) , 有些杂种有比较强的适应性和优良性状。
3.2 加强了国际交流, 提高了科研技术水平
3.2.1 加强了国际交流
项目实施期间, 加强了与国际学术机构交流科技信息和技术成果。意大利、加拿大、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等国的林业专家和学者, 相继对项目访问考察。第十八届国际杨树会议也把本项目作为学科考察的地点之一。通过国内外的交往, 既扩大了项目影响, 又提高了自身研究水平。
3.2.2 提高了研究水平
项目在引种、育种的基础上, 针对性地进行了造林和营林技术的试验研究, 先后探索和总结出杨树丰产林不同苗龄栽植技术、人工钻孔深栽技术、杨树短轮伐栽培技术、杨树丰产林经营和更新技术、针叶树抗旱造林技术、混交林营造技术、林业生态示范村建设等技术和经验, 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应用。项目“杨树基因资源收集、保存、利用系列工程技术研究”课题经过7年的努力, 在德方专家的帮助下, 完成了研究任务, 其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2年通过山西省科委组织的鉴定, 获林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3.3 引进了先进设备, 夯实了科研基础
项目实施以来, 先后引进了世界先进的林木组织培养实验室、林木种子检验室、病理检验室、杂交房、自动化控制温室等现代化林业科研设施;林业机械和教学仪器及相关技术;建成了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全方位科研基地。这些设备和设施, 对完成各项科研任务、培养科技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 项目实施对山西和“三北”地区林业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4.1 对林业发展的作用
4.1.1 提供优良品种
为了推广培育出的速生、抗旱、抗虫等系列品种, 项目建立了包括中国长江以北12个省市的试验推广网络, 山西省的网点较密, 达到20多个县。为各点提供品系500余个, 许多品种生长良好。
4.1.2 提供技术
项目采用各种措施, 及时为这一地区提供了杨树萌芽更新、低产林更新改造、抗旱造林、无性繁殖、杨树丰产林栽培等技术。
4.1.3 为重点工程提供相应模式
如黄花梁小叶杨低产林更新改造模式、胡宅林业生态示范村模式、薛家庄林场杨树丰产林经营模式等。这些技术和模式, 对山西省和“三北”地区的林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实现了项目开始时制定的“立足雁北、面向全省、覆盖“三北”的目标。
4.2 项目的科学价值和它产生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4.2.1 科学价值
项目收集了极为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 引进了大量的树种和无性系, 培育出了多种目的和用途的杂交品种和无性系, 营造了不同类型的试验林, 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科学贮备。
4.2.2 社会影响
项目的发展, 已在项目地、大同、朔州地区和山西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优良品种推广、试验林和示范林的营造, 为各地树立了样板, 提高了营林技术水平;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科技推广网络, 项目培育出来的新品种被引种到长江中下游以北的12个省 (市、区) 。
4.2.3 经济效益
由于林业建设是长期性的项目, 关系到子孙后代, 尽管当前的直接经济效益还比较小, 但在项目地, 广大群众已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受益于中德林业技术合作造林项目。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提高了收入, 德方提供的机具广泛参与农民的农事活动, 为农民服务。据不完全统计, 项目实施期已创下各类产值150万元, 出售各种良种苗木约60余万株, 收入100余万元。而各类优良树种和品系、试验示范林等产生的社会生态作用, 将比这些大许多倍,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效益会更加明显。
5 项目的后续发展
5.1 成功地召开了“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果及前景展望”国际学术会议
在1997年6月召开的“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果及前景展望”国际学术会议上, 有13个国家的93名专家参加 (外国专家27人) , 共收到论文48篇, 大会宣读20篇, 涉及杨树新品种选育、无性繁殖、生物防治、林木基因资源收集利用等7个方面, 得到了与会代表好评和极大关注。会后出版了《中国黄土高原北部地区造林技术———山西省金沙滩中德合作项目12年成果论文集》, 扩大了项目的影响。
5.2 科研项目得到鉴定, 优良品种通过认证
由项目经理任建中同志主持的“半干旱地区杨树抗逆性新品种选育及遗传规律的研究”课题组, 在项目实施期间开始研究试验, 选育出适合半干旱、高寒地区生长的杨树新品种9个, 在选育方法上都具有独创性。1999年通过省科委鉴定, 赶超了世界林木遗传改良发展水平。所选育的优良品种, 可作为“三北”地区主栽品种,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2001年7月, 该批5个品种通过了省级林木良种审定。
5.3 杨树新品种得到推广应用
1) 项目结束后, 印发了5个杨树新品种简介和育苗造林技术资料进行宣传, 扩大了影响。
2) 上报实施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山西省中金、群改系列杨树新品种繁育、示范推广基础建设”;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怀仁) 防沙治沙科技支撑示范项目“杨树新品种在防沙治沙中的应用”3个项目。
【发展中德学术交流】推荐阅读:
中德标准05-24
中德比较论文07-25
中德经贸关系11-17
中德大学生08-07
中德饮食文化差异08-27
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09-12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10-11
中德节能示范园11-29
思想品德学科中德育12-10
中德林业技术合作项目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