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人物气节的名言

2024-10-08

表现人物气节的名言(共10篇)

表现人物气节的名言 篇1

表现民族气节的诗句

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的《石灰吟》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6、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1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表现人物气节的名言 篇2

一、准确抓住人物神态

人物的内在状态不可能长时间地停留在某个“点”上。在写生过程中, 当你用几十分钟乃至一两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去刻画人物神态时, 会因被刻画者的注意力分散、身体疲倦等因素的影响, 使原本生动的神态出现淡化、转移或消失的情况。因此, 在刻画人物时, 要想及时准确地抓住人物神态, 并表现在画面上, 就必须急时抓住人物神态最初进入脑海的那个“瞬间”。可以说, 人的神态多是难以反复描摹和多次增删的。一味地修饰和补充, 往往得到的多是一个呆滞、僵化的人物形象, 不但使描绘者失去了人物刻画的新鲜感, 就连模特本身也感到倦怠和乏味。

对于长期创作, 塑造人物形象就要靠基本功了。这就有别于上述的刻画过程。刻画者为了再现那种鲜活精神状态的人物形象, 一般会对于自己刻画的对象用启发、交流的方法, 类似于导演拍剧一般进行激活, 这样获得的虽非刻画对象情绪的自然流露, 也终会得到些许补偿。抓住人物神态的要领不在于耐心细致, 而是全凭敏锐机警的发现, 能够恰如其分地提炼出人物的精神状态, 充分反映人物性格、气质和情绪的微妙特征。既然如此, 那就不能在模特儿一落坐便忙于动笔, 着手塑造形体。而是要在一定的观察和构思的基础上, 从心理探索的过程中深入进去, 以便准确表达模特儿的精神状态。当然这种准确抓取人物神态, 反映心理特征的技巧仍然是日积月累, 无数速写和素描实践磨练的结果。

二、适时放松, 捕捉潜在的身体语言

在写生过程中, 由于时间的推移, 模特儿的神态会出现变化, 表现出木然、淡漠甚至无奈的心境, 绘画者也由于长时间关注某些结构和色调的变化而导致视力疲劳, 反应相对迟钝, 这时候有必要让目光游离到窗外的景物上, 使眼球睫状肌得到放松, 之后再回到画面上, 这样更有利于对模特儿神态的再次捕捉, 可以为下一步的刻画唤起敏锐的观察力。典型神态通常只有一个短暂的过程, 模特儿不可能长久地把一种鲜活的神态固定不变。根据这种理解, 人像写生不可能用几何学的观念去推敲长宽尺寸, 而只能是眼疾手快, 构建造型, 画出感觉。当然, 神态中存在的微妙变化, 在写生中也经常会有这方面的体现。比如模特儿的颈部就是一种潜在的语言, 颈部所呈现的位置和角度都会暗含着某种语言, 附带着某种感情色彩。有时, 人像写生倒是可以参照心理上的规律, 借助生理的反应, 来理解形态和色彩的变化, 比如激动时血管隐约怒张, 面部毛细血管微显充血;牵涉色调的改变, 前臂外露静脉相对显著;目光活跃, 表情肌随之受到神经的指使, 与平静的常态有些不同。

很多时候, 神态是一种不自觉的流露。例如“笑”这种神态中就含有多种多样的内心活动, 不同的心理活动自然会流露出不同的神情。比如一位老师要听另一位老师讲课, 授课者不希望别人来听, 可是嘴里还要以“欢迎”两个字来应承, 说是欢迎, 但流露出的却是冷冰冰的表情, 这时候的表情才能最真实地, 而那表面上说的“欢迎”反映的却是一种机械的、不是内心真正的反应。再例如, 人们常见的一些购物中心或大酒店都有身披绶带的服务员分列两旁, 口称“欢迎”, 时间长了, 同一内容无数次重复, 难免疲惫, 如果他们在说出“欢迎”的同时, 脸上的表情却是冷若冰霜, 那种气氛和效果可想而知。这也是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真实现象。如此种种“言不由衰”话语之中, 则潜伏着言者真正的内心世界。

神态的流露有时是隐性的, 是一扫而过的, 但又是错综的。比如, 某人对别人的事物进行赞叹之余, 可能目光中有一丝鄙薄和不屑的影子, 那种潜台词往往是真心态。当然最好不出现这种双重人格的心理重叠。人们也是向往坦诚直率的性格, 因为这样的性格和气质是一种正常、向上、健康的状态。所以人的思想变化是十分细腻的, 用造型艺术手段去表现人的面貌, 不是轻松的课题, 疏于观察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观察到表浅的东西也会出现失误, 从这个意义上说, 画画的功夫确实在画外, 在技巧、技法之外还要观察, 或者可以说是洞察。

三、观察—理解—再观察—再理解

难怪前人早已总结出了素描的规律是:“观察—理解—再观察—再深入理解”, 用这种螺旋上升的操作方式, 最终获取的必然会比较实在、有把握的形体。这里面自然包含着一些理性的思考, 比如透视的变化, 解剖、结构上的逻辑性等等, 也就是说, 激情和敏锐的观察还不能完全主宰绘画作品。观察是为了更好的理解, 只有理解了 (例如结构, 透视方面的理性, 色彩规律, 心理状态等等) 才能更好地表现 (表现的好不好, 还有一个技巧问题) , 如果理解不透彻, 就谈不到表现了。也可以说, 理解了的东西, 也许还不能充分表现出来, 假若根本没理解, 那就干脆不要在画面上表现。勉强去表现, 自然得不出真实而生动的画面, 因此, 在缺乏理解的前提下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硬要拿出来参展, 或是出版发行, 必然留下缺憾。现实中这样的实例并不鲜见, 比如把钢琴键盘画成连续出现三个黑键的;画中医切脉, 把中医食指画在肘侧的;把工人手拿的活口扳手画成既非固定, 也非活口的��关于这类与现实生活相悖的实例, 不伦不类的画面, 我们还是要杜绝。目前出版的许多人像资料上, 有不少的形象呈现出困顿迷离或恶眉瞪眼的神态, 没有反映人类这种万物之灵的优越神情, 这样记忆性程度以误传误的弊端, 对人的情绪本来积极的一面那样冷漠, 没有发挥可贵的模特儿资源应有的作用, 忽略了美术是为宣扬美的典型功能。

四、美术创作的要求

当前我国美术创作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和平共处、互不排斥, 但是主流还是写实的。无论怎样变形, 人体206块骨头依旧, 只是有的作品忽略了正常的比例关系而已。在这种气氛和环境下, 失去主宰, 迷失方向, 最终不会得到绘画的真本领。一些心态浮躁的作者反映出的创作成果, 其品位高下, 相去天渊。比如, 在对青年模特的写生中, 有人刻意将充满朝气的模特神态画成睡眼惺忪的萎靡状态, 结果作品便失去了审美的意义, 也没反应出模特儿精神风貌。当然不是排斥这类作品, 我认为美术作品终归要追求一些美的效应吧。有人说,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记忆的永恒》把钟表画成软软的, 像烙饼一样, 可以搭在树枝上, 这不是写实的作品, 却也是世界名画。可是, 有哪个会厅的墙壁上会陈列达利的《记忆的永恒》呢?我认为,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都会挂些风景、人物, 至多有一两个国家用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来装饰, 就算不是绝无仅有, 也是微乎其微吧。尽管各国艺术观念不同, 然而总的趋势却仍以写实为主。因此, 写实的绘画是要有真功夫的, 是要讲究解剖、透视等规律的约束和技巧的, 没有深厚的基本功很难出好的作品。

论舞蹈动作的人物性格表现 篇3

【摘 要】所谓“性格”,就是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而舞蹈作品的表现对象主要就是人,同时舞蹈又是通过动作去说明内容的,动作又必须精炼集中和富有表现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舞蹈动作 性格 情感 典型

【中图分类号】J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350-01

一、绪论

所谓“性格”,就是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而舞蹈作品的表现对象主要就是人,同时舞蹈又是通过动作去说明内容的,动作又必须精炼集中和富有表现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因此,舞蹈动作不是对生活中自然形态的单纯的模拟,而是遵循舞蹈艺术的规律进行提炼、加工和美化的舞蹈语言,它的表现往往会超出生活现象的原貌,或夸大,或虚拟,这些也都为了能更准确的表情传意。

舞蹈动作在塑造人物性格的时候,会通过动作组合、造型、表情、等表现手段来塑造典型化的舞蹈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甚至是动作节奏的快慢、力度和幅度的大小,也能鲜明地表现出人物思想感情的细微变化。

舞蹈动作在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作品的主题需要,认真掌握好舞蹈动作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恰当的选择舞蹈动作素材,才能使舞蹈作品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二、舞蹈表情

舞蹈表情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包括全身心的动态来体现的.它通过面部的表露、手臂的传情、身体的摆扭、足部的移动来统一表达内在的情感。它对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表现多种情绪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1)面部表情

我国古典和民族舞蹈都十分讲究表情。面部表情要与动作相协调,要由内而外,特别是眼神的表情,是极为重要的,光眼睛就分有喜眼、嗔眼、怨眼、爱眼、怒眼、哀眼等多种表情。眼神常常起“领神”的作用,在表演舞蹈和舞剧中,特别强调眼神的应用,要求通过眼睛表露出此时此刻的内心状态。舞蹈《孔乙己》通过表演者面部丰富的表情,时而惊恐,时而喜悦,生动地描绘出一个既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又是穷酸至极的酒鬼,尤其是舞蹈最后一部分,“孔乙己”被打折腿抱着头坐在地上,抬起头时脸上无奈与绝望的神情让人为之一震,当然,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千万不要刻意地去学别人的表情,舞蹈是用来表达自己内心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而它所表达出来的也是只属于你的东西。

(2)身体表情

“以情动人”这是我们在舞蹈学习中经常会听到老师说的一个词,每个人都想运用自己所学的动作,充分表现舞蹈的情节,表达真实的内心情感。而身体的每一个动作或者是造型的瞬间都是有表情的,想要成功的塑造出所要表达的人物性格,首先要融入角色,充分了解其思想感情,从而更准确的把握人物特征,这样在动作的使用上才会动之有情,静之有意,即使是看起来最简单的走路,一千种内心感受,就有一千种不同的走路姿态。因此,只有心中有,才能表现出来,不能形神分离。就像是广播,从话筒里传出去的声音是可以听出一个人的状态的,如果微笑着播音,传出去的声音就也是微笑的。舞蹈也是如此,心里得去真正的感知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的不同,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才足够立体。

三、舞蹈中人物性格表现

情绪动作就是内心情绪通过人的外形动作表现出来。如高兴时拍手叫好,愤怒时磨拳擦掌等等。当然,在表达情绪时,不同民族,不同性格、年龄、职业的人所表现的动作姿态往往各有不同,如新疆姑娘用轻快灵巧的,活泼优美手腕和舞姿表现喜悦;而秧歌会用到很多的道具通过撵、拧、扭等表现。我国的“情绪型”舞蹈,大多将“风格动作”与某种劳动动作(如织网、摸螺)叠合起来,并在单纯情绪的表现中制造一点小波折,形成“A--B--A”的一波三折的情绪转换。像是《海浪》、《红绸舞》、《洗衣歌》中也涉及了默写“细节性”叙事,但这些“叙事”是为了在抒情中寓意,它们都是以单纯的情绪抒发为焦点。

情绪性动作是直接表现和抒发感情的。它可以反映生活中感情强烈且单纯的时刻,如《丰收歌》表现的喜庆丰收;也可以通过纯粹的舞蹈形式美来对应某种情感的表现,如《红绸舞》通过红绸飞舞的线条传达出喜悦、豪迈的情感;还可以是模拟某种自然物来“缘物寄情”,如《海浪》和《雀之灵》,就是如此。一般说来,情绪性动作在表现手法上注重意境的烘托,舞段大都比较完整和流畅,群舞动作则强调整齐划一。

四.结束语

舞蹈作品里的舞蹈动作在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作品的主题需要,认真掌握好舞蹈动作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恰当地选择舞蹈动作素材,才能使舞蹈作品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然而动作之外还必须要充实对被塑造人物内心世界的认识,既从思想上把握住角色的人物性格和事件中的情感变化,又要用自己的身体把握住被塑造人物的内在性格,使得动作与内心相互融合统一。这样,自己和观众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舞蹈人物的美。

参考文献

[1] 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

[2] 慕羽.《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舞动奇迹三十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浅析人物漫画素描中的夸张表现 篇4

一、头部的夸张

人的头部在外形上分为脑颅和颜面两部分。脑颅部的骨骼决定头顶的长短, 颜面部的骨骼决定脸面的宽窄。头部是每一个人的基本相貌, 千变万化, 各有差异, 尤其正面观察人像时, 不同人物的脸形差异尤为明显, 这是人物头部的基本形特征的个体差异。我们在作人物漫画素描时, 要善于归纳这些差异特征。我国古代画论中有“相之大概, 不外八格”之说, 所谓“八格”就是把人头的基本形特征归纳为“田、由、国、用、目、甲、风、申”八个字。因此, 在进行头部的夸张时, 可从这方面入手, 强化头部的基本形特征, 使其更具典型性。汤姆·理查蒙德是美国杰出的肖像画家, 他的作品反映出画家浑厚的造型动力和特有的主观能动性, 在他的笔下, 人物形象的头部特征呈现不同的个性形态, 形神兼备, 充满了趣味性。

二、五官的夸张

人物形象的个性差异更多地体现在每个人的具体五官上, 五官的特征相对个体的特征来说更为重要。五官是每个人相貌的具体体现, 是直接传递情绪的部分, 也是最能反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组成部分, 每个人的眼、眉、鼻、嘴、耳的大小特点、生长趋势各有差异。如杏眼、丹凤眼、三角眼, 酒糟鼻、朝天鼻、鹰勾鼻、蒜头鼻, 柳叶眉、卧蚕眉、蛾眉、扫帚眉、寿星眉, 尖嘴、翘嘴、樱桃小嘴, 招风耳、垂肩耳等, 这些都是头部个体体现的千差万别的形象特征。抓住这些特征, 利用素描的手段进行漫画式的夸张变化, 人物的精神气质才会更加突出, 才会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漫画家把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的招风耳进行夸大变化, 就是突出五官个性特征、塑造漫画式人物造型的生动表现。

在一些优秀的肖像漫画作品中将人们所熟知的面孔做到极端的变形, 五官的个性特征夸张得极为强烈, 五官的大小对比表现出极大的反差, 但人物却形散神似, 入骨三分, 个性凸现, 艺术效果上比“本人”更“本人”。

三、比例的夸张

人物比例的夸张有头部比例和形体比例的夸张之分。

(1) 头部比例主要以面部比例表现为主, 面部比例归纳为“三停五眼”。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比例概念, 但实际上不同的人面部的比例各有差异, 有的额头较高, 有的鼻梁较长, 有的下颚较短。同时, 不同人物的五官比例均有自己的特征, 比例也不尽相同, 在人像漫画素描表现中, 我们寻找比例的真正依据是实际生活中人与人的差异性、个别性, 在此基础比例上进行艺术的概括与夸张, 使长的更长, 短的更短, 而不是按“三停五眼”的比例进行人物漫画素描的表现, 更应打破其比例概念, 突出个性比例特征, 以使所作人物漫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2) 形体的比例通常为七个到七个半头长。我国古代画作总结出“立七”“坐五”“盘三半”的人体标准比例。但在绘画实际运用中, 我们会遇到各种身材比例特征不同的人, 有些身材矮小, 全身比例不足七个头长, 而身体修长的人全身比例甚至达到八至九个头长。根据这些人物比例的特点, 运用漫画夸张的手段, 打破正常比例, 强化比例高矮的变化, 进行漫画式人物造型的艺术表现, 使人物造型幽默神似, 风趣诙谐。在许多影视动漫人物的比例设计当中,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可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夸张各种人物的比例, 创造出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人物。以头为单位, 甚至可以夸张到1:2:~1:4或者1:9~1:15, 还可以看到在某些动漫作品中, 干脆就以整个头部作为形象的全部, 四肢直接生长在上面。在斯通、艾洛斯所描绘的“力士像”中, 比例极度夸张, 人物的长宽比例几乎颠倒的形象显得离奇怪诞, 但却增加了幽默的趣味性并强化了形象的个性, 令人印象深刻。可见动漫作品的人物造型在形体比例的表现中有很大的自由想象与夸张的空间。

四、肥瘦的夸张

肥瘦是人的形体中相见的外形特征。人的形体有肥胖和瘦小之分, 肥胖的形体代表着力量与刚毅, 体现出敦厚、质朴的性格 (如日本的相扑运动员) , 但它同时也表现出粗鲁、暴烈、呆笨、憨厚等另一个方面。瘦小的形体则表现出灵活机敏、精明能干的个性, 但它是弱小、缺乏力量的另一表现。在人物漫画素描中, 我们可以极度夸张地描绘一个瘦小的身躯, 也可将形体肥胖的人物高度概括成一个饱满的体块。影视动漫艺术作品中, 吉姆·戴维斯运用拟人化创作的加菲猫, 圆滚滚的身躯、扁平的面部、小小的鼻子映衬着硕大的头部和眼睛, 将其刻画成一个爱说风凉话、好吃、贪睡、爱捉弄人的大肥猫。

五、动态的夸张

人大多数的时间处于动态的形态之中。我们在塑造漫画式人物造型时, 要观察和掌握动态的基本动势, 并且理解它的运动规律。动态反映的是人物的肢体语言, 通过肢体的变化状态, 也能够传递出情绪、情感、性格、心理等信息。无声电影时代, 银幕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靠“肢体语言”形成动态表演的, 舞蹈、哑剧小品等也同样是靠肢体表演的动态艺术形式。每个人因职业的不同有着与其职业习惯动作相同的个性, 如军人的威严神态, 反映出机敏干练的动作神态;运动员的健壮形态, 则是耐力、持久、强壮的代表。掌握动态的基本规律, 对动态的夸张才能富有个性, 动画片中许多人物的动作设计都是生活积累的结果。动态夸张中采用透视的缩减和夸张, 能增强人物动态的空间感和力度、速度、方向、气势的体现, 同时还要从人物复杂的动态动作中抽象出造型所需的典型动态加以夸张。在武侠漫画中, 人物的塑造非常注重动态的刻画和夸张, 肌肉、关节、四肢这些人体动态的关键部位和细节更是表现得细致准确, 动态的夸张极富英雄主义的特征。Flash作品中, 动态的夸张无须人物表情的刻画也能传达出各种情绪的变化, 运用人物骨架加以动态的夸张同样能展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神态的夸张

最能表现出人类性格的, 就是人类丰富的表情神态。人物的面部表情通过五官的变化能够传递出情感的信息。人的面部表情基本上分为喜、怒、哀、乐、忧、思、恐、惊, 这几种表情的出现主要是眉、眼、鼻及周围肌肉作用的结果, 人的表情神态一般情况下是转瞬即逝的。作画时要靠我们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和快速的表现力来完成。同时, 应对人物的职业、修养、精神面貌及形象特征有所了解, 便于我们准确地将人物表情神态进行夸张表现。当然, 在进行漫画式人物素描的训练时要想准确捕捉人的喜怒哀乐, 七情六欲并加以夸张变化, 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还需我们充满情感, 和人物对象进行适当的交流沟通, 察言观色, 捕捉神态的典型瞬间。只有生动传神、夸张恰当的人物漫画作品, 才是我们进行漫画式人物造型训练的目标要求。

综上所述, 人物漫画素描中的夸张表现应根据人物的典型性特征加以强化, 既可超越对象, 又不脱离人物本质;既要表现奇特, 又不违背情理, 使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面貌特征鲜活生动, 精神气质更加鲜明, 人物本质更加突出, 人物造型所传达出的主观意识更加强烈。

参考文献

[1]黄卢健, 郑万林.卡通画设计[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3.

克里姆特绘画中人物形象的表现 篇5

克里姆特,维也纳分离派的杰出代表,无论是在绘画风格还是绘画主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性在他的画中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个人觉得,克里姆特虽沉湎于情色,但超越了情色。他由情色迈上了象征的台阶,趋近史诗的方向,艺术在对自我的超越里完成蜕变,进入真正的自由王国。

关键词:西方;克里姆特;绘画;人物表现

在西方艺术史上,艺术家们毫不晦涩的将“性”表现在自己的笔下,克里姆特也不例外,并将它发挥的淋漓尽致。从1970年开始,现代艺术中对艺术作品的形式上表现得越来越弱,并且艺术中的民族主义与宗教内容也失去了市场。其中作品的社会背景以及艺术理论越来越被人们看重,并开始强调社会的、政治的和性的内容并非形式上的价值。西方60年代开始性的解放运动以来,大多数艺术家作品内容都与性有关,各式的女权主义性艺术和同性恋艺术也出现了。在当今的西方艺术,性内容大概也是艺术家非常热衷和表现的东西。

一、两性在克里姆特作品中的体现

克里姆特喜欢表现人类性行为不健康的一面,即使是表现一对拥抱的恋人时,人物那痉挛似的身体也暗示着不纯粹,甚至预示出他们之间即将发生的阴险故事。

克里姆特的《吻》被有的评论家认为是“色情内容”,奢华的金色笼罩整个画面,气氛感伤而颓废,画中的女人紧紧依偎在男人的怀里,闭着眼睛享受着男人深情的一吻,陶醉的神情却带有一些忧伤。其中的图案也非常特别,拜占庭艺术以及日本浮世绘的意味,在色块、图案、线条等方面不断探索研究,主要是对东方艺术的探索。在赋予装饰感的同时,又为画的主题添加了符号化的象征意义—男人的袍子上是有力的长方形图案,女人的图案是环形的,揭示了性的意味。

《满足》是克里姆特为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斯托克莱宫绘制的壁画局部,以金色为主色调,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以生命树为背景,卷曲的线条,以镶嵌的手法布满整个画面,作品中的男性也是以背影背对观者,黑色的头发衬托女性白皙的脸庞,男性的长袍遮盖住他和女性的身体,显现出男性的力量,朱红色的底子上画着密密麻麻的象征女性的符号,将它融合在方形的图案当中,形成一个统一体,暗示了两性的融合。

二、女性在克里姆特作品中的体现

处在即将瓦解的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情欲性爱成为其生命中惟一的追求,他决定就让魅惑的女性躯体占领全部画面。克里姆特的壁画创作中,女性形象成了他绘画的主流,在西方绘画史上以及全世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克里姆特大量作品中画了很多女性形象的画作,克里姆特的生活中,他被母亲、姐妹、恋人、低微的模特以及上流社会的女性包围着,在他的世界中,世界是女性的,他的许多寓意性的绘画也是通过女性形象表现出来,在他的内心世界观中,女性有着多种涵义,也是多面的,既是纯洁忠贞的一面,又是邪恶放荡的一面,他笔下的关于荡妇题材的画作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克里姆特的眼中,她们既是世界的造物者,又是男性命运的审判者,也是男性自我实现的目标。他把女人在绘画中描绘她们的欲望、生死等方面,并赋予不同的形象。

在克里姆特《朱迪斯》的作品中,朱迪斯是圣经中的人物,是一个美丽的犹太寡妇,凭借自己的女性魅力诱惑男性,以砍头的形式实施对男性的报复,在精神分析中,砍头就是阉割的隐喻,在绘画中表现的充满魅惑的,体现男性欲望的女性形象。

克里姆特的《女人的三个阶段》表现女人的发展阶段,从年幼的婴儿到风华正茂的少女再到满身皱纹的老妪,她们的演变隐喻着人类的接替,性不仅仅是男性对女性的欲望,也是人类繁殖的手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人从刚出生的小孩就已经有了性欲望,到对性充满好奇的少女再到已失去性欲望的老妪,从他的画中也可以看出岁月毫不留情的在她们身上体现出来,他的这种绘画主题使很多艺术家无法理解,也许本人的想象才是他作品的趣味所在。

三、同性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体现

女性同性恋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也频频出现,这源于克里姆特对女性欲望的迷恋,虽然他的情色的表现打破了社会的禁忌,但在他唯美而平静的意境下,加之大量装饰手法,是他的作品既有了观赏价值又得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并让人们得以接受,没有了象征意义和寓意的伪装,也将会触碰社会的禁忌。

《女朋友》中,充满着爱欲色调的朱红色色调,两个像是沉浸在爱的情境中,两人正对观者,表现出幸福的姿势,其中一个裸着身体,搔首弄姿着,另外一个则披着长袍,侧着身子露出长长的脖子,两人仅仅依靠,像是告诉观者她们完全融入爱欲之中,同性画作的出现,画家不满足于对两性之间的窥视,将这种情绪转向女性同性的爱欲得以实现。

四、男性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体现

男性在克里姆特的画作中表现的比较少,通常都是配合着女性形象而表现,有点配角的意味,不过男性角色的出現,在作品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画中的男性形象大多也都是背影,甚至很少有正面表现,他的画作中唯独对女人情有独钟,我想他大量作品致力于女性作品,我想这也是他自我实现的方式,他说过,想要了解我这个人,首先要看懂我的画,在作品中了解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想做什么。

五、结语

了解克里姆特的大量作品,并分析他的这些画中体现出来的对性的体现,这种体现不是单方面的,通过这些画表达出自身作为男性窥视观的体现,以及对女性的热衷,邪恶的,美丽的等多种情感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孙欣.克利姆特绘画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吕莱昌.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艺术人生[N].美术报,2006

用细节表现人物个性品质 篇6

她是个能干的小女孩,班里大大小小的事都由她负责。(开头让人感觉太突兀,缺乏吸引力)她高挑的个子,姣好的面容,明亮的眼睛,尖尖的鼻头,下面是一张红红的嘴巴。(外貌描写公式化,脸谱化,没有抓住人物鲜明特征,而且不够生动形象。可以只选取这个人外表上最鲜明的部分进行特写,比如说重点写眼睛。再者,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外表和人物性格的反差可以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她热爱班级,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整段描写缺乏一定的顺序,让人读后感觉非常凌乱,可以适当分段进行描写。)

几天前的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几天,(“前几天”“几天前”明显重复)班上的垃圾桶不见了,她用下课的时间到处找,(她是如何寻找垃圾桶的?有什么动作和心理活动?这些细节描写对于突出人物的个性非常重要,应该多描写一下,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可是找了几天都没有找到,垃圾越堆越多,还发出了臭味。(垃圾堆在班里好几天老师、同学都不管,这不太符合现实。可以抓住同学和老师对垃圾没人管这件事的反应展开描写,比如同学们都视而不见,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几次提醒等。这样去写,习作会充满趣味,也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于是,她去王师傅那儿领了一个新垃圾桶。(不一定非要等领了新垃圾桶后才能打扫垃圾,可以在前面加上她曾尝试用别的办法打扫垃圾的描写)她一回到教室,马上拿来了扫把,将堆积如山的垃圾扫到垃圾桶里。(教室里如果垃圾“堆积如山”,大家还怎么上课?因此夸张不能乱用。此外,打扫垃圾的描写太过于简单。这是本文的重点,这一细节描写可以极大地突出人物的个性,因此必须要重点描写)扫完,她的头上已经布满汗珠,可是她还没有停下。(班里的其他同学难道对这一切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吗?这里必须要写写班里同学们的反应,这更有助于突出人物的高尚品质)又马上打来水,把地仔仔细细拖了好几遍。之后,把垃圾桶里的垃圾倒掉,洗干净,才肯罢休。(整段中对于劳动过程的描写过于粗糙,顺序也需要调整。除动作描写之外,可以适当运用部分心理活动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以突出人物的个性。)

你们猜出她是谁了吗?没错,她就是我們的班长——马燕燕。(用设问的方式固然很好,可是读者又不认识班长,如何去猜?所以有些画蛇添足。结尾段应该是习作的点睛之笔,但是这一结尾太过苍白,没有说服力。)

【名师处方】

作文必须重视细节,如果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合理利用的话,就会使得文章无法很好地表达情感,更谈不上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去感动别人了。

文中的小作者选择了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班长主动领来新垃圾桶打扫班内的垃圾)来进行描写,选材比较典型,突出了人物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品质,描写也基本能体现人物的个性;不足之处就是描写过于粗糙,缺少对细节的把握。如果能拿一把放大镜,定格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瞬间表现,便会使人物因此而生动立体。比如:班内垃圾桶丢失后大家的反应是怎样的?班长的反应又是怎样的?面对班内垃圾几天无人清理时,同学们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班长又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尤其是当新垃圾桶领来后,班长独自打扫垃圾的细节更应该进行重点描写,再写写周围同学的反应,人物形象立马就会生动立体起来。

表现人物气节的名言 篇7

一、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及表现题材

1. 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

工笔画, 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 主要是用工整细致的笔法来描绘物象。而工笔人物画, 则是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在中国画各科中是最富于认识价值与教育意义的。在我的作品《农民工》里, 就是运用工笔画法, 把人物活动当做主要的对象来描绘, 借助它的现实性来表现农民工最真实的劳动场景。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史悠久而漫长, 在唐代已达高峰, 而后每况愈下, 逐渐走入低谷。但从明清到近代, 新一批的工笔人物画家不断出现, 工笔人物画也经历了从复苏到繁荣的过程。直到进入20世纪80年代, 工笔人物画才逐渐走进繁荣时期, 在人物画创作风格上和题材形式上也逐渐趋向多样化。在近20年, 工笔人物画将是个发展的好时期, 因为在这一时期, 工笔人物画都有普遍的闲适的宽松状态, 当然也包括画家他们自己的意愿。虽然我们拥有宽松的创作环境, 但我们也应该有独立的人格体现和艺术格调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 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表现技巧与现代工笔人物画有所不同。在现代, 大多数工笔人物画家, 都开始逐步打破传统工笔人物画单一的勾勒与渲染技法, 而在创作的理念、思维、色彩、技法等各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当然, 这样不仅丰富了现代工笔人物画的表现能力, 也是画面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效果。

作为现代工笔人物画, 我们理应做到汲取传统中的智慧, 搜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 更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样才能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正是考虑到创作应源于现实生活, 所以作品最终是以社会生活中的农民工为表现主题。在创作过程中, 又对人物的造型、构图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修改和再创作。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使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更生动, 也更符合对画作创作的要求。当然, 在这其中, 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

2. 现代工笔人物画的表现题材

工笔人物画, 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种类, 它本身就是一种传统而古老的绘画类型。造型的工整与精细是工笔人物画的语言特色, 当然, 它更需要精益求精。工笔人物画在人物神态和动作的刻画方面要求十分严格, 它需要有严谨扎实的造型基础。现代社会的不断变化与进步, 也使工笔人物画的发展逐渐具有现代意识形态。

在不同社会条件下所造就的工笔人物画的艺术家, 他们的艺术活动, 会促使不同创作风格的产生和发展, 主要就表现在题材和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上。现代工笔人物画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题材:一类是表现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 它主要倾向于反映国家发展、社会发展, 阶级民生等方面;而另一类是表现城市现实生活的题材, 它则是倾向于反映现代生活、城市男女等方面的题材;还有一种就是表现少数民族现实生活的题材。而在我的作品《农民工》中, 主要体现的就是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在选主题定稿前, 因为感觉类似这种题材的画作比较少, 所以我想在这个作品中体现现代社会中的热门话题, 并表达出我想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二、现实主义题材的表现

1. 现实主义题材的表现

现实主义, 也应该是写实主义, 它属于写实的艺术。而艺术家们, 往往是通过所选取的现实主义题材来表达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我所理解的现实主义, 是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工笔人物画中的现实主义题材, 就是通过运用写实的方法去表现其所要表达的中心主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实主义在现代美术创作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也愿意创作以现实主义为题材的艺术作品, 这也让人们对现实主义的认识逐步提高。在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中, 何家英算是首屈一指的。他对工笔人物画有过深入的研究, 也常运用写实主义的造型手法, 来求得作品的深度和力度。

为表现现实主义题材的现代工笔人物画, 何家英在作品《酸葡萄》中, 也做了相当充分的表现:画面中, 那个面对观众站立的女青年是最引人注目的, 那一头披肩长发, 不仅烫着大波浪, 还在右边头顶梳了个卷发髻, 整体收拾得十分干净利落;脚上的黑灰色薄丝袜, 再搭配上一双凉皮鞋, 既新潮也不失稳重。而在时尚女青年的右边, 那身穿花连衣裙的姑娘, 梳着长长的辫子却犹如仙女下凡一般, 那么悠然自得地坐在葡萄树下, 忘我的倾听她面前的小姑娘吹笛子。在我们看来, 也许只有城市女孩才会有这样的浪漫情怀。何家英的现代人物画主要表现现实主义。在他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所表现的人物的古典美, 还可以看出不失现代人的时代特征。当然, 在环境的渲染方面, 也做到了人与景的和谐统一。在当前社会, 农民工是个热门话题。我的作品《农民工》的取材, 就是来自采风时的所见所闻。

2. 作品中现实主义题材的表现

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中, 现实主义一直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其内涵也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工笔人物画的多元化趋势下, 人们对现实主义题材的认识, 逐步上升为一种反映现实艺术作品所共同具备的原则和因素。

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多留意些周围的人和事, 就会很容易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现实主义题材的主题想法。农民和农民工是社会底层的主要构成群体。仔细观察社会生活, 我们不难发现, 农民工的身影可谓是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有人从楼顶往下滑, 手中却不停的挥舞着清洁布, 轻松的清洗楼层的玻璃和外墙, 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农民工。他们仅靠一根保险绳把自己悬挂在几层、十几层、甚至几十层高的大楼外, 所承受的心里压力也是我们常人承受不了的。这种“蜘蛛人”的真实劳动场景, 不仅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而且也给我的作品《农民工》带来更多的灵感。

蜘蛛人, 一般是指那些攀爬在城市高楼外墙上进行清洁工作的工人。他们像蜘蛛一样, 但是却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安全设备以及自身的平衡能力呆在高楼的侧面。也是为了表达我对真正工作在劳动第一线的劳动者的崇高敬意, 所以我在作品《农民工》中, 也就主要表现了“蜘蛛人”的劳动场景。当然,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这份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 因为他要求工人要有极好的身体素质, 也更需要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作品《农民工》中, 为了表现现实生活中那些农民工工作时的一些辛苦, 我想这也需要对作品的背景外墙的颜色做些必要处理。出于现在即将离开学校的留恋, 加之学校教学楼外墙所具有的美感, 我选择了用学校的外墙作为背景。更重要的是, 学校的这些楼不仅体现了美术学院独有的艺术气息, 也与其他院校做出了强烈的对比。同时, 也更突出地体现了工艺美院人“天工开物, 匠心独运”的精神。

在以现实主义为题材创作作品中, 庄道静则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她对现代社会的青年女性的现实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熟悉的, 所以她的作品往往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 创作以现实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在庄道静的作品里, 她所运用的颜色明快而不失沉稳, 因为她能很好地把握住处理国画的度。在她笔下的那些人物是既妩媚又多情, 却又不失健康与质朴, 格调显得尤为不凡。在作品《农民工》中的颜色运用上, 因为个人喜好, 相对来说是偏向于喜欢鲜亮且明快的颜色, 所以我就选择了画家庄道静的作品《潮》中所运用的颜色作为参考。庄道静在立意、构图、造型、着色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她用精致、柔细的线勾画出轮廓, 将色彩再与其巧妙结合来组成版块。当然, 她是非常善于运用色彩的, 而且还注意到颜色浓淡的呼应、画面虚实的微妙变化, 使整体画面富有起伏, 也可产生类似音乐的节奏与韵律。她的作品不仅是大的“势”, 还有局部的“质”都是耐人寻味的。

三、小结

想要成为一位好的艺术家, 仅仅完成一幅幅的作品是不够的。作为一名艺术家, 应该创造出他独有的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作品。每位艺术家, 每个人, 他们自己的作品都渗透着自己辛勤的汗水。在作品《农民工》的创作初期, 我也和其他人一样经历了各种迷茫与不知所措。在经过反复的琢磨与各种取材中, 才确定最终的创作主题与思想。其实在作品创作过程中, 各种新材料与新技法的综合运用, 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样有助于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与传承。在现代生活中, 以现实主义为题材, 结合材料与技法的运用, 也可能会改变人们传统的审美理念。

就现代工笔人物画而言, 在绘画技法的方面, 大部分还是继承传统的技法与表现方式。在工笔人物画中, 勾线、渲染等方面的技法依然还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作品中, 不仅要注重线条的运用, 讲究线条。同时, 还要在此基础上, 以渲染来强调体现结构的关键。在现代很多工笔人物画中, 作品中的小细节尤为精致, 而且还丰富多彩。就算小到人物的头发还有身上的微小饰品都不遗余力地表现出来。当然, 这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感, 同时也丰富了技法的种类。

表现人物气节的名言 篇8

一、心理剖析

心理剖析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进行直接分析和评价。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此时此刻所思所想加以揭示,不仅便于比较细腻地表现人物当时当地的思想活动,还可以有进展地概述人物在一段时间内的感情变化,内心斗争。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桃花心木》

在《桃花心木》一文中,作者看到种树人奇怪的做法后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片段,一方面,表现了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 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非常感动。另一方面,从侧面突出了“不确定”对于树的成长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了种树人的良苦用心,从而揭示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二、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中自我情感的自然流露。它是通过人物的自我表述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人物性格。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 “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一夜的工作》

这是作者何其芳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的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后难以抑制的激情的真实反映。这段内心独白在满怀激情地赞颂了周总理崇高品质的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三、梦境幻觉

梦境幻觉是人物思想意识的变形,它曲折的透露出人物对往事的深情眷恋,对现状的深沉思考,对未来的热切期盼。通过现实与梦境幻觉的对比,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了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凡卡》

通过梦境的描写,把凡卡渴望爷爷早日接到他的信,尽快结束这悲惨的学徒生活,回到亲人身边的心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表现了沙皇统制下的俄国社会穷苦儿童的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而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安徒生通过让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象的描写,来刻画了小女孩天真,对温饱渴求心理,表现力现实社会充满了寒冷、饥饿、痛苦和孤独。

四、环境衬托

环境衬托就是通过环境描写来展现生动的画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的性质品质,深化作品主题。它包括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在写第一个字母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凡卡》

契诃夫用一句话交代了凡卡是在阴森恐怖的环境下给爷爷写信。表现了当时凡卡紧张的心情,也为下文老板拿楦头毒打凡卡埋下了伏笔,暗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五、神态描写

神态是人们心理活动的直接反映,并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的环境中人物或喜悦,或悲伤,或激动,或恐惧都会一览无遗地再现在面部表情上。它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

“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唯一的听众》

作者正是从老人的神态的描写中表现了老人对“我”的关心鼓励、对“我”琴技进步的欣慰,以及老人对“我”更高的期望。课文三次通过这样的神态描写使老人的形象具有立体感,生动鲜明,令人难以忘怀。突出了老人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六、动作语言

人的动作语言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能揭示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的内心世界。言行描写见个性,是心理描写的又一表现形式。

当代工笔人物画风格表现研究 篇9

关键词:当代;工笔人物:风格

当代工笔人物画已经走向了多元的趋势,形成多种角度、多层面的发展格局,无论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创作理念、艺术式样、审美趣味与艺术本体的追求等诸多方面都发牛了相当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勇丁探索创新的新局面,显示出多姿多彩的勃勃生机。现阶段对其进行研究总结是对今后的工笔人物画拓展做有利的铺垫。在多样的表现形式下,在继承当前所有的新的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在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的同时,我们要深入挖掘工笔人物画创作风格的表现深度,并注重通过形式的层面而深入到绘画的精神层面,在新的知识视野与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无愧丁这个时代的艺术精品。

l 写实主义的迹象表现

工笔人物画的创作风格多元取向追求传统的写实特点,就是风格上呈现工整、细谨,钟情丁古典工笔人物画的笔法、用线及层层渲染中融人现代元素,并借鉴西画中严谨扎实的造型技巧,重新构想自己的语言形式。以何家英、王冠军等为代表的一部分工笔面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的写实观念,走出了一条写实的传统路线。

何家英画家在写实造型基础上,以线造型、骨法用笔的传统方式,将传统程式的钉头鼠尾捕和西方人体结构、透视结合起来,即显示线的独立的形式美感,又传达了对象真实的面、体、空间。在衣物和道具上,尽量追求平面化,只脸、头发、于、脚部有体积,但又不是纯西画的体积关系,而是以主观成分融入较多的形体塑造,多少带有结构素描成分,画面始终保持线的主体,形成了中西结合的最佳方式。

王冠军画家以青年人的视角,反映了特定的年龄群体,一群时尚的艺术青年,他们时代特征鲜明,造型各异的发型,潮流的服饰、叛逆的性格,画家想通过这些形象表现青春的痕迹,画家对于人物形貌衣冠的表现达到了一种近乎仿真的视觉效果,人物面部结构表现更加的深入细致立体,这源于画家所接受的西方造型艺术教育,画家要以这种真实感来纪念这个工业文明的时代和流逝的青春。用焦墨反复地皴擦出均匀的模仿粗糙质地的墨点来表现牛仔服饰,这排列均匀的点暗示了现代信息化时代机械制作性的视觉心理状态,这种感官表现被我们无条件的接纳,毛笔与纸张摩擦产生的痕迹,还原了物象的质感,这种质感把事物的物理性质放大,把人们的视觉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材料与工具产牛的媒介反映所折射的心理与感官刺激上来。这种细致均匀的质感表现增强了视觉的维度,使原有趋向二维平面变得更加的立体,让质感的表现越过线条成为画面的主体,面家在表现事物本体性质的同时,更是以此来表达时代给我们留下的牛命痕迹。画家把原来传统山水画中的皴法运用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质感表现中,笔墨的表现形式被转换啦,但传统的技巧还存在丁绘画的图像中,这样画家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实现了质的飞越与迹象的呈现,完成了时代的转型。这种“新写实主义”的迹象表现是都市化、信息化时代视觉心理的产物。古人只创造了适合表现古人和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技法,面对纷繁芜杂的现代生活和新牛事物,用古人的技法去表现显然力不从心,要创作具有时代性的艺术形式。

2 西方现代实验观念主义的影响

实验与观念主义表现的形成是画家在多元时代背景下对丁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性,中国画发展变化的当代状态,世界文化对丁中国当代美术的影响的理性的全面认识与反思,是对丁传统的继承与当代创新如何结合的综合研究。

徐累画家的艺术创作更多的是哲学思辨、精神的游走、观念的迹化、时代的静观。徐累的作品乍一看没有人会认为它是工笔画,没有人物就更不会是工笔人物画了,这些表现和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思维模式完全相反,观者犹如被当头棒喝一样,完全没有想到,原来工笔也可以这样表达,但是与此同时在观者面前却展开了另一扇窗,在画面中看到了画家多元的艺术修养沉淀丁转换,古典的,超现实的、后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行为的、装置的、影像的,都在这里找到了迹象,“宋代院体绘画的精微与端然、波斯壁画艺术的繁华与颓废、青花的缤纷引起的神奇嫁接、明代版画的洁净、行为艺术的虚无、摄影中隐含的时间概念、艺术的游戏状态”画家利用一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丁生命的终极感悟,用观念的嫁接来诠释了中国画的当代表达,简约的视觉图式易丁情感的传递,这暗合了中国传统审美中“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精神追求,画家在身处当代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可以纵观古今、博采众长、融合借鉴、自由表达,大视野创造了大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当代艺术的精神状态,画家从传统的积淀中走来,在古今中外多元文化并存的十字路口上,审视传统、重新定位、转变观念、拓展创新,完成了传统的当代转换之旅。

3 工笔人物画的意笔表现

唐勇力画家把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把来自古代T笔重彩的画法,近代彩墨写实的画法、与西方超现实主义的思维、表现主义的因素,借用古代壁画的斑驳感整合为一,发展新颖的视觉图式,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貌”。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开拓出自由创作的空间,中国画自古以来的“写意”精神被面家运用到了当代的绘画中。

表现人物气节的名言 篇10

艺术和装饰是密不可分的, 装饰本身就是艺术, 而一切的艺术皆源自于装饰, 装饰使艺术更具有完善性。新的世纪, 装饰体现了新的时代气息和风格, 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美感的素材, 捕捉到其独有的魅力, 创造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的装饰性格调, 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现代工笔人物画中适度的夸张和变形

在工笔人物画中, 人物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装饰性图案在画面中表现出来。人物的形象作为装饰的主体时, 对于它的创作不必拘泥于人物的真实形象, 不追求其“形似”, 主要以夸张变形为主。但是这样的创作也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 根据作者的主观感受以及画面的需要, 以及一定的审美原则, 对人物进行扭曲、变形、夸张的塑造, 使画中造型和现实产生一定的距离, 从而获得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 更好地表现出装饰性的效果。

工笔人物画中的变形和夸张是人物造型的基础, 也是创造艺术美的一种手段。在很多绘画大师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手法的运用, 他不受人物真实性的局限。现在一旦我们提到夸张、变形的手法, 很多人会不自觉得想到西方绘画作品中一些怪诞离奇的作品,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在工笔人物画中, 夸张是一种对人物绘画的变化手法, 他只是对人物局部做出与现实中较大的改变, 改变原有的形象, 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使人物夸张与变形中更具个性化、浪漫化、艺术化, 整幅作品更加抒情动人。变形与夸张有其自身的审美原则, 可以突出的表现人物原本隐而不显的某一个部位, 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

通过艺术家的不断创造和探索, 工笔人物画在装饰性造型方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例如:胡永凯独具风格的装饰变形人物画。在他的画中人物是经过他的主观意识变形和夸张的, 人物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是他的个人意识。而对于人物变形和夸张的部分他做得很到位又很巧妙, 使画面是纯写实和纯抽象的作画方法都无法企及的。这种主观的对美的创造, 摆脱了色彩和空间等因素的束缚, 也摆脱了现实的束缚, 按照主观情感, 发挥想象和联想, 讲客观形象主观化, 这样才能创造出更人们感动的作品来, 使观者有一种美的体验与感受。

二、现代工笔人物画的传承和创新

装饰性使艺术形式更适合于表达特定的内容, 符合美学的法则, 在工笔人物画中亦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另一种文明与传统的冲击, 要想在人物工笔画中有所创造, 就必须要有艺术的融合与创新。第一, 就是对我国传统人物工笔画的基本技法的有效继承。取之精华, 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 并探索新的绘画技法, 充分吸取西洋画的色彩和造型方面的优点并做到融合不同艺术形式的有益方面到工笔人物画中来。

装饰性图案融入到工笔人物画中来, 给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可以看到这既是对传统的继承, 又对其有所发展。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体现出绘画浓郁的东方色彩。要想使工笔人物画获得新发展并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就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把握。

三、现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装饰色彩

在中国的绘画中, 色彩是主要的表现手法。现代工笔人物画中强调的是依据画面的需要、作家的情感等来发挥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在绘画作品中, 色彩的组合目的不是在于写实, 而是为了达到装饰性的作用。在绘画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色彩的变化, 它是通过概括和整理, 重复的出现在工笔画作品中, 营造了良好的画面气氛, 是绘画作品节奏感和韵律感很突出。

现代工笔画强调的是以主观归纳为主, 独立发挥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这样可以使观者与画面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工笔画创作中, 通过色彩的改变可以更好地营造画面意境及改变原来人物的色彩改用另一种颜色代替, 虽然缺乏写实性, 但可以更好地抒发情感。所以说用不同的颜色来作画, 体现了作家不同的情感, 一位作家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的作画环境所表达的作品情感都是不一样的。这种情感往往是一种向往和理想, 色彩可以很好地表达这种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冀。它以唯美为目的, 使人赏心悦目。

由此可见, 现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色彩表达是一种有主观意识决定的, 是绘画更具个性, 更具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因此, 从中体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很强的装饰性。

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 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是保持工笔人物画的生命力所在。新的艺术效果, 一定要有新的绘画思维方式, 才能够创造出全新的艺术效果,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适应新时期观者的审美要求。谈到创新就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形成自己独有的个性风格。一旦形成属于自己的形式感和风格, 它们的作品就会具有很强的艺术冲击力, 工笔人物画中的色彩表达又会增强绘画作品的意蕴, 在当今画坛就会有一批新鲜的面貌涌入, 引领中国工笔人物画走入另一个创作境地。当然, 装饰性图案融入工笔人物画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体现了民族风格的装饰性。

参考文献

[1]张廷禄:《中国画的装饰性初探》, 《国家画》, 2005, (5) 。

[2]冯建亲:《绘画色彩论析》,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年。

上一篇:中国电信笔试题合集下一篇:反习惯性违章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