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的处理与表现

2024-07-02

歌曲的处理与表现(共9篇)

歌曲的处理与表现 篇1

歌唱艺术的魅力在于用人声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性。歌唱是听觉艺术, 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以声音的形式传递给听众, 引起共鸣。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一个歌者演唱的成败, 在于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更关键地在于艺术表现的深刻感人。也就是说, 成功的演唱者应能唱情、唱意境、唱韵味, 这是我国传统声乐美学的基本准则。

一、学习科学扎实的发声方法, 为演唱歌曲作好基础性准备

关于“情”的重要性我们都有共识。当然, 这样讲并不是说声音技巧不重要, 声音是重要的, 没有声音技巧就谈不上演唱。没有声音技巧, 就无从谈以“声”传“情”。声音技巧虽不是目的, 但声音是传达情感及作品内容的一种艺术形式, 声音技巧越高, 表现音乐作品就越充分。因此, 声音技巧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练好咬字、吐字、共鸣等声音技巧, 为很好地完成作品打下基础。

但是在做发声练习时, 不能只为了练声而练声, 心里应该清楚, 练声是为了更好地演唱歌曲, 歌曲是有思想内容的, 因此, 在学习之初, 就要有“情”的概念。这样才会为将来声情并茂的演唱, 做好心理准备, 才会过渡自然、水到渠成。

当然, 在练习时应该讲求一些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分句表现”的方法来练习。对这一概念的解释是:“善于正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发掘其中最隐秘的含义, 巧妙地辨别作者所要求、然而往往并未标出的强弱变化和更细微的差异, 一句话, 就是要把所唱的乐曲融会贯通——这就是分句表现这一词在音乐中的含义。”为了求得很好的分句表现, 使歌唱富于表情而且优美动听, 声乐大师兰培尔蒂在这方面也提出过相关的建议:一定要掌握声乐呼吸方法, 因为艺术性歌唱是决定于正确的呼吸的;练习时应多唱强声和轻声;善于唱出嗓音的各种变化和不同的重音;善于唱切分音和运用连音和滑音唱法;应该熟悉各种各样的演唱方法:如顿音、断音等;并能用多种音色来唱;要把一个个音的起讫唱得干净利落;对持续声音的演唱和运用散板的技巧要有一定的掌握;正确的咬字和细致的强弱变化等也不能忽视。以上的方法不仅要在歌曲的演唱中运用, 还要将其融入到发声曲的练习中。

二、分析作品, 领悟内涵, 加强歌唱的艺术表现

学习歌唱的目的是为了唱好歌曲, 即通过歌唱, 真实地传达歌曲的思想内容。要想把歌曲唱好, 就必须懂得如何表现和处理歌曲。

要表现好歌曲, 就必须正确处理“情”和“声”的关系。“声”的问题在上面已经介绍过。那怎样才能将“情”表达到位、准确无误呢?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完成情感的表现呢?首先就需要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处理, 因为艺术表现是建立在对作品正确的分析与深入的理解之上的。因此要“化歌者为文人, 才能变‘死音’为‘活曲’, 使演唱曲尽其妙。”[1]

(一) 处理歌曲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熟悉阶段:熟读并唱会歌词, 唱熟曲调, 音高节奏准确, 同时要有一定的音乐表现。这是先从直观上了解词情曲意、一些基本结构等。但是, 这一阶段, 往往被人所忽视, 有的人拿了谱就唱;有的还没唱熟就要表达情绪, 这样做都是盲目的, 因此绝不能忽视这一过程。

深入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应根据歌曲的内容选择演唱手段, 并用演唱手段表达歌曲内容。通过反复练习、揣摩, 达到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的目的。“这是一个逐渐熟悉, 刻意体会的过程, 是进一步酝酿、揣摩的曲不离口的精思过程。”[1]在第一步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以歌曲情感内容为主体, 结合词曲分析其层次, 并顺着情感主线深拓内涵。这时要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布局和设计。并赋予一定的情态、声态、形态等。另外要学会巧练, 也就是要“在具体的练唱中要尽量兑现各种设想, 看是否合宜。因为想与唱还有不小的距离, 往往设计合理, 但实践中又不见得合适和行得通, 这就需要在具体练唱中, 要进一步去粗取精。要多练‘绝活’及难点。”[1]并进一步在唱的时候多斟酌、揣摩, 看是否有艺术特色, 是否处理准确。这一阶段能否做好, 取决于歌者对歌曲理解的深度以及对表现好歌曲的那些条件的掌握。

完善阶段:一首歌曲, 经细致地研究之后, 能够体现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准确地把握风格, 唱得比较完整, 有较强的感染力, 可以说在演唱上达到了完善阶段的基本要求。这一阶段具体可分成配合与实践两部分。配合就是在个人练好之后, 与伴奏合作及舞台多种因素有整体的配合, 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使演唱臻于完善。接下来就要进行实践。因为艺术创造是不断完善的过程, 是无止境的。在台上演和台下练是大不相同的, 就是演出的环境、观众、场合等的变化也都能直接影响演出效果, 这些主要与演员自身修养有关, 如曲目的掌握、舞台经验、心理素质等。因此一首歌曲的演唱即使到了完善阶段, 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 加以改进, 让其精益求精。

(二) 歌唱的艺术表现手段

歌唱的本身是在表达一部艺术作品, 而我们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歌唱的表现能力是多种智慧、能力的综合”。 (沈湘) 它包涵了对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态和事物的内涵有观察、分析、理解的能力;对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段所表现的感情有感受、体验和认识的能力。还要有善于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 把所理解的内容、感受的情感用歌声表现出来的表达能力。纵然有好嗓子, 却因唱出来的歌很冷静, 很平淡, 虽背得很熟, 就是不感人, 也就达不到歌唱艺术的目的和要求。因此, 歌唱者要善于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 领悟其内涵, 用歌唱技能、技巧把它表现出来, 这是使歌唱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非常重要的方面。也就是说, 歌唱应该做到技艺结合、声情并茂, 这样的歌声才能更具感染力。

三、做到技艺结合, 声情并茂地演唱

声乐大师喻宜萱曾经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精辟的论述:声与情, 技与艺, 向来都是歌唱艺术中的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词和内容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 三者不可分割。好的歌唱不仅技巧好, 更重要的是内容表达的好。声乐不仅仅是听觉艺术, 在现代社会, 更是听觉与视觉结合的艺术。歌曲写的好, 还要靠歌者唱的好, 才能激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好的歌唱应当是声音优美悦耳, 感情真挚动人, 语言形象准确, 技法运用自如, 形体动作大方, 成为多种因素汇集于一体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就是说, 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 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 产生极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心灵的投入与真情的流露”是歌唱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因此, 演唱一定要“心灵投入地去演唱”。要做到声情并茂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深入到歌曲的情景中

演唱者必须研究歌曲作品, 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 歌词的思想性, 表达的情感内容等, 对此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演唱和处理歌曲时应以一丝不苟的精神细心去体会、琢磨歌词内容、思想情感的深刻含义, 用心去表现。

(二) 要想感动别人, 首先要感动自己

“感动别人”是艺术演唱追求的目的与效果, “感动自己”是我们所需要的内心的感染力, 如果对景色、内容、情感无动于衷, 演唱就会缺乏激情, 没有心灵的投入, 就不可能有真情的流露。因此, 要想唱好一首歌, 就应让自己置身于主人公的创作情景之中, 去深入体验, 达到“忘我”境界。在演唱中, 只有真情的、动情的演唱, 才能是情真意切、生动感人的。

(三) 在意境中发挥自己的音色

当歌者在演唱时非常尽情, 或被作品感动而进入意境时, 会有助于声音的发挥。由此看来, 声与情是相辅相成, 不容轻视, 缺一不可的。“技与艺的关系也是如此。精湛的声音技巧可以促进艺术之花开得更加艳丽动人, 而加强艺术修养则能充分发挥技巧的作用与力量。” (喻宜萱)

四、结论

声乐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应该牢记, 歌唱的目的是感人, 而不是吓唬人。表达思想感情是歌唱的本质, 只有把声音技巧运用到表达思想感情时, 这种声音技巧才具有艺术价值。总之, 要从基础技术入手, 并不断地使其得到提高, 然后在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同时, 将它们融合在一起, 进而做到表达思想感情的最终目的。

摘要:一首好歌不仅要用精湛的声音技巧来“唱”, 还应有对歌曲细致的分析后, 将其内容、情感深刻准确地表达出的“演”。要声情并茂、技艺结合。通过“情”的传达唱出人人心中所有, 人人口中所无的意境。

关键词:歌曲处理,唱“心”,技艺结合,声情统一

参考文献

[1]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83, 84.

[2]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J].中国音乐教育, 1997, (1) .

[3]司瑞姿.高师声乐教学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

[4]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

歌曲的处理与表现 篇2

教学内容:幼儿歌曲弹唱的表现要素之“快与慢” 教学目标:

1、感受《摇篮》、《粉刷匠》、《勤快人和懒惰人》三首歌曲的艺术形象和内涵,并感受不同速度带给音乐不同的表现力;

2、学习根据幼儿歌曲的音乐形象来分析音乐的弹唱速度

教学重难点:学会处理不同类型的音乐的弹唱速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提问法 教学课时:20分钟 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速度对于表现音乐的重要性

师:速度是作品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速度会赋予音乐不同的表现力,特别是对于幼儿教师的我们来说,对象是幼儿,把握音乐的弹唱速度就显得重要了。

2、教师讲授弹唱中的速度表现

师:快速的音乐适合表现紧张、欢快或较为激动的情绪,而稍慢的音乐适合表现舒缓,平静或相对伤感的音乐。

师:有哪些常见的幼儿歌曲适合用稍快(或稍慢)的速度弹奏?

师:歌曲中对速度确定常见的有“快板”132拍/分钟、“中板”88拍/分钟、“行板”72分钟、“慢板”52拍/分钟。

3、讲授弹唱中的速度表现

师:幼儿歌曲的情绪较为简单,一般在歌词中就得以体现(1)举例《摇篮》

师:本曲结构短小,但曲调抒情,意境优美。把握好摇篮曲的体裁特点用连贯而优美的歌声来演唱,注意歌曲半分解音型的力度控制,既要有一定的流动性,又要有注意与演唱方面的统一。在歌曲的末句可以采用 渐慢的艺术处理,通过伴奏的音量控制,共同表现出“星宝宝睡着了”的温馨画面。歌曲示范

(2)举例《粉刷匠》

师:这是一首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的一首歌,音乐内容较活泼,以"xx xx∣xx x∣xx xx∣x-∣”的节奏贯穿全曲,所以在弹奏的过程中,速度要稍快,表达出轻快 的音乐情绪。

师:在有些歌曲当中,不同的乐段因为内容和情感不同,对歌曲也有不同的速度,需要弹奏者根据实际情况来弹奏歌曲,例如幼儿对音乐的理解程度、歌曲的内容等,都是弹奏者所需要考虑的问题。(3)举例《勤快人和懒惰人》

这是一首美国童谣,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充满童趣。歌曲通过相同旋律的两个乐段表现不同形象内容。在弹唱时要注意通过歌唱的语气和速度等变化手段,将歌曲的不同形象直观表现出来。比如有后段的刻画懒惰人形象时,可以将速度放慢,与前面表现勤快人的轻快旋律做较大比较。

4、教师总结 教学结束:

浅谈歌曲的处理与演唱 篇3

关键词:歌曲;演唱;综合能力

J616

任何一首歌曲(包括歌剧中的咏叹调、艺术歌曲、民族歌曲、地方戏曲、小调等)都需要演唱者对作品要有深刻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自己所学技术和较深厚的艺术功底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力求达到作者所要求的艺术效果,将无声的乐谱以有声的艺术形式还原其艺术风格,为此需要演唱者在演唱前进行大量的工作,这也就所谓“功夫在戏外”。

一、要深入分析作品

1.要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

很多歌曲都带有浓郁的时代特色,饱含丰富的时代气息,可以说,一首优秀的歌曲,就是以音乐形式对那个时代精神的浓缩和凝结。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古典时期的作品声音力度不是很大,强弱的幅度对比也不是很强烈……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就着重强调自我主观意识的表达,作品多以理想事物、古代神话传说和幻想故事为题材,强调音乐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的结合,注重音乐的标题性和诗情画意,重视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体现民族性。

2.要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音乐都有既明显又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借助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科研支持,更好地分析和演绎不同国家、民族风格作品。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含蓄、内向、诗意,声音要求圆润、情绪变化幅度小,情感更加细腻,小动作多……意大利的艺术歌曲演唱就比较倾向于热情洋溢,大起大落,感情很外露夸张,因此,意大利风格的艺术歌曲演唱需要更多的热情浪漫,声音的变化和幅度可以强烈些,我国的歌曲风格各异,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区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笼统的说,它的情感含量很高,代表了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积累的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它的音乐语言通俗易懂,所以很容易深入人心,容易记忆。

3.要分析作品的创作风格

舒伯特和舒曼同为艺术歌曲大师,但是由于其生活的不同经历,形成了他们不同的音乐风格,舒曼多表现人的内心情节,很少表现对大自然的感情抒发,其对歌词的诠释分别放在了歌声与琴声中,有时甚至用琴声代替了歌声,伴奏和演唱都成为作曲家的创作手段;而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较多地表现对大自然的感悟,在其作品中,钢琴伴奏的地位有很大提高,但仍以歌唱为主,我国的歌曲,特别是民间的对歌或者风俗性的歌唱节日,比如壮族的3月3歌墟,西北撒拉族、保安族、汉族、土族、回族的花儿会,还有哈萨克族的冬不拉弹唱的的对唱形式,内蒙古的那达慕集会中的民歌演唱,都有即兴的编词,曲调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民歌的素材来源于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即兴创作,传唱并流传开来。歌曲的“根”是个体精神层面的艺术表现,演唱者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寻“根”的过程,力图去最好的表现他的精神内涵。

二、要尽力融入作品

1.要展开场景想象

场景想象即想象作品描述的场景,并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设身处地的感受。如歌剧江姐的《声声呼唤老战友》演唱者可“移情”于这样一种场景,战争年代一名游击队對长由于昔日的老战友的牺牲,怀着对敌人满腔的仇恨,对老战友的怀念,演唱这首歌曲,要求声音悲痛低沉、暗淡柔和、再出现的主题动机,把昔日的老战友互换回来。

2.要进入角色

演唱歌曲的表演和其他表演创作一样,始于想象,从阅读作品、熟悉角色开始,演唱者都需要进行艺术想象,以便最终进入角色。如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这首歌里,所展现的是美好的爱情,心爱的人比太阳更美。欢快的曲调,每个音符都充满着爱意,飘拂而来,好似神秘的轻吻。尾声渐强渐慢的处理。演唱者不仅要完美的运用发音,更要有令人沉醉的情感抒发。

3.要把握好度

在演唱任何歌曲过程中,要让几个音乐符号去让观众感动,让观众明白作品所表现的内涵,是离不开演唱者对音乐形象的塑造的,而这种二度创作,除了要有美好的声音条件、对歌曲的理解等,还要有歌唱时应有的状态,即有控制的歌唱状态,控制的度过了,声音发硬,嗓音过损,控制的度不够,声音苍白扁平无力。

三、要反复锤炼作品

1.“面”的扩展应建立在“点”的真正突破上

任何一首歌曲都会有适合的歌手来演唱的,适合演唱者培养和加深有控制的“自然状态”,并形成一种“有控制”的演唱意识。许多声乐大师都有这样一种意识“唱好了中声区、高声区就成功了一半;唱好了弱音,强音也容易唱好了”当然要达到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都要经过一个过程,归纳为“简——繁——简”简是自然的状态,通过声乐练习,进入技巧运用之繁,但最终仍要归于“简”总之“面”的扩展要建立在“点”的真正突破上,这样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2.精益求精、烂熟于心

准确、熟练把握乐谱非常重要,歌词是演唱的基础,声乐艺术之所以能感动人,除了本来的美妙外,重要的原因是听众能通过歌词与演唱者进行直接交流,要准确拼读歌词,弄懂每个单词的意思,要字对字的翻译,勤查词典。其次,发音要准确,西方语言的特点是多音节语言,辅音要清晰、非常靠前、元音非常明亮、非常纯正,唱时发音要连贯,每个音要显得很平直,再次音准、节奏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演唱者对作品的表达。

3.要内化为内在的艺术素质

演唱任何歌曲要求演唱者必须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没有艺术修养作底蕴,充满美学意义的感情传达是很难实现的,要做到声音和修养同步进行,要通过反复实践,建立良好的表现能力和适度的表现欲,具备在舞台上控制自我、驾驭作品情感的能力,有对作品比较丰富的形象思维,有表演意识和创造能力,有适应舞台和观众的能力。

任何歌曲的演唱都是对演唱者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唱者只有具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修养,对生活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有较深的艺术造诣和较高的歌唱技巧,还有对声乐事业的热爱,才能收获到歌曲那最深厚的美。

参考文献:

[1]曹媛.浅论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J].名作欣赏,2011(27):163-164.

浅谈歌曲演唱的处理和表现 篇4

一、熟悉和了解作品。

唱好一首歌, 首先要了解作品, 所谓“知已知彼, 百战不殆”, 就是这个道理, 在你不熟悉, 不了解它的情况下唱一首歌, 如果只知道拿起来看也不看张嘴就唱, 那么要想准确地将它的内容风格表达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唱熟曲调, 唱准音高, 节拍准音乐感, 熟悉歌谱和正确地把握音准节奏, 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研究的基础, 有些歌曲从头到尾都是一种拍子。如《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唱起来显得比较容易, 有的歌曲因为内容表现的需要, 节拍比较复杂, 如歌曲《秋—帕米尔, 我的家乡多么美》, 它难以掌握, 需要我们反反复复地唱熟唱准。如果不下一番工夫是很难唱准的, 并且会直接影响歌曲的完美表现。在演唱歌曲时, 还在注意安排好气口, 在人们演唱的歌曲中, 大多旋律乐句与歌词的句子基本一致, 像歌曲《玛依拉》基本就是结束一个乐句, 就换一口气, 这样很便于演唱者的演唱, 而一些复杂的歌曲, 特别是一些外国歌剧中的选曲, 有时旋律与句子的气口会产生一些不一致的现象。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 众所周知他的气息应用得如此的好。但是假设他在演唱某首歌曲时, 不注意气口问题, 随便换气, 试问听众还能欣赏他优美动听完美无缺的歌声吗?

二、掌握好歌曲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标志。我们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 既要做到准确稳定。更需要有动感, 充满活力。所谓准确稳定即唱快的曲子内心一定要有稳定的节拍感, 要做到快而不乱。有些人在唱快节奏的歌曲时, 乱得一团糟, 听者根本不知在唱什么, 就像《好汉歌》里的“风风火火闯九州”一样, 只感觉到一阵火暴就结束了, 而唱慢的曲子则应要强调流动感, 要做到慢而不滞, 否则沉重呆板, 就会失去丰富的表现力

三、注意歌曲的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

曲作者对调式, 调性的运用直接影响歌曲的基本情绪, 一般来说, 大调式的歌曲, 常表现雄壮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情绪, 如歌曲《中国, 中国, 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晚会圆舞曲》等, 而小调的歌曲常表现和忧伤或暗谈, 哀痛的情绪, 如《摇篮曲》 (舒伯特曲) 等, 总之, 调式调性可作为分析作品的主要参考内容之一。歌曲还具有各种不同的曲式, 最常见的为单段体, 也称一步曲式, 一般由两个或四个乐句组成, 每一乐句小节数相等的称为方整性结构, 如《花非花》;再有, 如二部曲式勃拉拇斯的《摇篮曲》, 全曲结构方整, 富有歌唱性, 通过八度的大跳, 使情感有明显的起伏, 经过重复, 然后级进下行, 平稳地结束全曲, 歌唱者要是熟悉调式曲式, 那么在歌曲表现与处理中就有大的帮助。

四、演唱者的自身的文化修养

好的演唱者, 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嗓音, 更紧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洛宾, 他不仅是一名著名的曲作家, 同时也是一名词作家, 如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等, 如果王老没有很好的文学艺术修养, 他也不会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好歌, 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威尔第, 他的许多歌剧《茶花女》、《弄臣》等都是在文学巨著的影响下而创作出来的, 文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

五、歌词的表现在于情真意切

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笛南·爱斯坦曾经说过:“感情是歌词的灵魂, 因此, 只有当声音加感情同样完美时, 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怎么才能使我们的歌词增强艺术性达到以情感人, 声情并茂呢?记得在上声乐深时, 老师要求学生:“唱出感情, 以情带声并理解歌词的真正意义, 理解歌曲的感情基础。”这些话虽然十分平谈, 但都反映了歌唱者只有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基调, 才能正确曲作者的创作意图, 演唱起来才能情真意切。

总之, 一首歌曲的演唱成功与否, 主要取决于演唱者本身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越能把复杂的现象或问题分析透彻, 那么, 对它的了解和认识也越深入, 解决与表现它的手段也就越有效。只有这样, 声乐艺术才能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得更为美丽, 才能在各种门类艺术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梅伯, 唱歌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浅谈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 篇5

关键词:歌曲,理解与表现,艺术性与思想性

歌曲艺术是听觉艺术, 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演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就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要唱好一首歌曲, 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与音乐修养、音乐感知能力、良好的嗓音条件和声乐技巧, 更重要的是基于对作品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的认真分析, 对所演唱作品的内涵形成深刻的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恰当地进行演唱处理, 从而使作品表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

一、歌曲的理解

从歌曲舞台演唱方面讲, 歌曲的理解主要包括对歌曲创作主题的理解、曲式结构的理解和对歌曲意境的想象, 三者密切相关, 彼此促进。

(一) 对歌曲创作主题的理解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创作主题, 都是通过旋律来抒发感情。演唱者在具备了一定的演唱功底后, 对作品主题的认识程度将直接决定他的演绎水平。正如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喻宜宣教授所说:“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 这就无法理解作品, 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 只能是唱音符。唱一个一个的字音, 就不可能把自己从事的表演专业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因此, 在演唱每一首歌时, 我们都要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年代、背景及作者创作的意图, 理解其中表现的情感和形象特点, 清楚作品艺术表现的系统构成和其中主导要素的生成过程, 进而用自己的情感分析作品, 依据作品的主题思想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把纸面上的音符变成美妙的声音,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歌声既表现出作者创作的感情, 又表达出对作品创造性的理解和个人的真实情感, 以真实、朴素、美好的歌唱向听众传达歌曲的思想内涵。例如, 对聂耳和田汉合作的歌曲《梅娘曲》 (话剧《回春之曲》中的插曲) , 我们必须了解《回春之曲》所描述的时代背景 (抗日战争期间, 民族存亡的危急年代) 和歌曲的故事线索 (在民族危亡之际, 侨居南洋的青年高维汉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战争, 不幸因负伤失去了记忆力。他的恋人梅娘闻讯回国, 欲以歌声唤起情人的记忆) 。通过对主人公历史、生活环境的设想, 加上对歌词、音乐的分析, 发掘和领会词、曲作家凝聚于作品中的强烈感情, 感悟歌词的深情、细腻, 旋律的如泣如诉。实现较深入地理解所唱作品的主题, 较好地融入演唱角色。

(二) 对歌曲曲式结构的理解

各民族各时代的文化现象有其独特性, 独特的文化有其相应独特的表现方式。就声乐作品而言, 曲式结构就是文化现象的表现形式。要更好地表现声乐, 就必须对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分析透彻, 对作品的创作手法, 结构特点及作品的开始, 发展, 高潮, 结束等有准确地认识, 这样才能创造出完整的艺术形象。比如,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兼具ABA三段体式的变奏曲式。歌曲以一个宽广、悠长的引子开头, 让人联想起高原辽阔致远、阳光明媚的自然景色, 之后进入第一段高亢、自由的散板, 旋律充满了期盼之情。第二段, 音乐快速、热烈, 激越明快的音调与前段形成对比, 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主题变化重复, 是全曲的高潮, 浓烈地反映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 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心情与场面。再如, 《小白菜》是根据河北民歌改编的一首民族艺术歌曲, 在忠实于原民歌旋律风格和色彩的基础上, 改编者打破了“四句式”的歌谣体曲式结构, 发展为多段体曲式结构的独唱歌曲。并且在作曲技法上采取逐级下行旋律, 巧妙地运用转调:aA—bE—bA—bD—bA, 通过四次转调和多种拍子的节奏变化以及装饰音修饰, 造成强烈的反差对比和戏剧性的色彩变化, 以哀叹哭腔式的音调和语气来刻画描述小女孩孤苦哀伤的悲惨生活, 使歌曲更富有情感, 催人泪下。

(三) 对歌曲意境的想象

所谓对歌曲的意境想象, 就是演唱者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 放飞自己音乐想象的翅膀, 深化角色意识, 把自己化为歌曲的词、曲作者, 变成作品的主人公, 将歌词与旋律幻化为一帧帧生动情境或一幅幅动感画面的过程。从某种角度讲, 对歌曲意境的想象是生活积累、记忆积累、情感积累的厚积薄发, 各种积累越多、越丰富, 想象中“灵感”也就越活跃, 对歌曲意境的再现就越有深度和高度。例如, 要演唱好尚德义作曲的《七月的草原》这首歌, 我们就应该首先发挥自己的想象, 在脑海里浮现出天山脚下那片广阔、美丽的大草原, 徐徐微风带着碧草的芳香扑面而来, 让人如痴如醉;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上, 繁华锦簇, 彩蝶起舞, 勤劳的蜜蜂在花间欢快地劳作;毡房像银星, 羊群像云朵, 赛马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更是构成了草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歌曲意境想象中形成的这些特定的艺术画面, 引导演唱者与作者的情感交融, 使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热烈、欢快的歌舞场面之中, 将歌曲的表象和音乐的形象处理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进而通过歌曲把草原的美好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现在舞台之上, 用自己的歌声充分抒发内心的情思。

二、歌曲的表现

歌曲的魅力与美感取决于演唱的艺术表现, 只有优美的嗓音和熟练的发声技巧而缺乏艺术的生动表现, 是不可能准确地刻画出歌曲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的。

(一) 把握歌曲的总体风格

对歌唱艺术来说, 风格就是歌唱者对音质、音色、语言等各方面的音乐处理而具有的独特个性。在对歌曲的艺术处理中, 歌唱者必须在把握作品风格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在服从作品风格的前提下突出自己的演唱风格, 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歌唱技巧来表达作品风格。在演唱中特别要把握好艺术的对比性, 如一首歌的叙述性和歌唱性的区别, 一首歌曲中强弱、轻重的变化等。明确不同民族由于生活方式、思想情感、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的差异, 尤其是民族语言的音调特质以及表情达意的方式不同而形成歌曲独特风格。如蒙古族歌曲的辽阔豪放, 旋律悠长舒展, 节奏奔放自由;哈萨克族歌曲的嘹亮高亢, 悠远冗长;苗族歌曲的粗疏质朴, 古雅浑厚;藏族歌曲的委婉缠绵, 清新自然;朝鲜族歌曲的旋律优美, 自然流畅。通过自己的记忆、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 在感受歌曲风格特征的基础上, 积极发挥演唱艺术表现的能力, 使歌曲风格特征与演唱艺术表现达到“发于内而形于外”的完美融合与统一。

(二) 速度、力度等技巧方面的处理

技能是表现歌声的方法和基础, 演唱好一首歌除做到音准、咬字、吐字、呼吸发声、共鸣、曲谱和歌词基本唱熟, 情感基本把握等外, 还要对歌曲的速度、力度等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处理。一般来说, 歌曲的速度、力度与其内容密切相关, 演唱者应该根据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灵活选择兴奋、欢乐、活泼的快速和强力度, 或舒缓、悠长、抒情的慢速和弱力度, 同时注意强音对弱音的铺垫, 弱音对强音的衬托, 使歌曲的演唱具有强弱分明的律动感。

歌唱艺术的真正魅力在于表现真实的人性、抒发真实的感情。歌唱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 取决于歌唱者对作品内涵的深刻领悟和高超的演唱技能。歌唱者要把自己化为歌中之人, 在情感的贯穿下, 把歌唱的外部技巧与心理因素统一起来, 给予歌曲生命的活力, 实现“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晓晖, 《论歌唱的二度创作——浅谈声乐作品情感表现与处理》, 《宿州学院学报》, 2007

[2].王金霞, 《浅谈声乐的艺术表现》,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 2008

歌曲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探究 篇6

歌唱艺术是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化表达,歌者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既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也激发了聆听者的审美感受。歌者与听众在歌曲演唱中得到了很好的互动,两者之间进行了心与心的情感交流,以此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进而充分发挥了歌唱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效果。

二、演唱歌曲应当具备的演唱技巧

(一)呼吸。正确的呼吸方式是成功演绎歌曲的重要环节。歌者在演唱歌曲时,必须科学控制与合理调节气息,这是演唱歌曲的重要基础,也是歌曲演唱的主要动力。任何一种科学的、先进的、优秀的歌唱唱法,都必须得到呼吸系统的有力支持,因此,善于调节呼吸是优秀歌者必备的演唱技巧。

(二)发声。声带是人体的发声体,也是歌曲演唱的音源所在。练习歌唱发声的重点是调节真、假音比例及转换过程,真假音的混合比例与转换取决于歌者使用声音的方式,歌者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共鸣体。微颤与收放是歌曲演唱时比较常用的发声练习,歌唱者对颤音进行自然的处理,有利于发出优美的声音,可以增强歌曲作品的生命力。收放音的强弱处理也是发声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歌曲单音从弱到强、从强到弱的自由转换,从而形成枣核状的声音系统,充分展现出声带的柔韧性与易感性,进而增强歌曲作品的舞台表现力。

(三)共鸣。共鸣体包括头腔共鸣、胸腔共鸣、鼻腔共鸣等,歌唱过程中,所有的人体共鸣腔体共同作用,联合发声。歌者可按照不同的演唱需要调整自己的呼吸,在演唱之前,要做好呼吸准备,使其处于吸气的状态,打开共鸣腔体。演唱者在吸气的同时将自身的腔体打开,不需要额外用力去打开共鸣腔体。在吸气和腔体准备过程中,歌者应使身体尽量保持既放松又控制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进行歌曲演唱,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

(四)语言。歌者在演唱歌曲时,首先要清楚地唱出每个字、每个词,歌者发出的声音越响亮,产生的共鸣效果也就越好。另外,要尽量做到“字正腔圆”[1],将歌曲更好地演绎出来。

三、情感表现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一)情感表现对歌曲演唱艺术的影响。歌者对某一个特定的作品进行演绎时,应该深入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并采用恰当的声音技巧加以渲染与体现。歌者在演唱一首歌曲时,要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歌曲表演当中,可以通过调节呼吸、音调及其他方式来表现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在歌曲演绎中,歌者的声音品质要与歌曲的风格特点保持一致,在对声音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出歌曲作品的思想情感。因此,情感表现是歌曲演唱艺术的灵魂所在,也是体现其艺术价值的根本途径,为了很好地诠释歌曲作品的情感内涵,必须注重对情感表现的把握,从而增强歌曲作品的舞台感染力。

(二)歌唱演唱中情感表现的方法。一名成功的歌曲演唱者,能够将歌曲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意境和风格准确到位地表达出来,并结合自己的亲身感悟和艺术视角去分析、解读作曲者的创作意图,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歌者要立足于歌曲作品的本身特点,深入分析编曲,透彻领悟歌词,进而营造出良好的艺术氛围。从更深层次来看,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世界和风格特点,可以实现打动观众的终极目的。

四、歌曲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

(一)歌曲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优美的歌声是情感表达的基础,而情感表现则是歌曲演唱的灵魂,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演唱技巧为情感表达提供服务,精湛的演唱技巧有利于歌者表达歌曲的情感,同时歌者还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演唱,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投入歌曲表达当中。优美的歌声是每个演唱者追求的目标,然而,仅追求完美的歌曲演唱技巧,却忽视对歌曲情感的把握,难以创造出最优秀的歌曲作品。只有将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充分结合在一起,做到相互协调、互相补充、两相融合,才能够提升歌曲作品的整体表达效果。

(二)歌曲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的统一融合。我国的音乐演唱艺术既重视演唱技巧,也讲究情感表达,主张把表演技巧和歌曲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歌者在演唱歌曲时,需要运用各种发声技巧去表现歌曲作品的情感内容,力求实现歌曲与情感的完美融合。因此,从根本上讲,演唱者对于声音技巧的控制与调节,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世界,以营造出“情声结合”、“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2]。

五、结束语

歌曲的演唱技巧是表达歌曲情感的基础,而情感表现是歌唱艺术的高层次追求,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演唱者要充分运用演唱技巧,在演唱过程中将歌曲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进而提高歌曲演唱的审美价值与艺术魅力。

摘要:一个优秀的歌曲作品既需要高超的歌唱技巧,也需要充沛的情感体验,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本文分别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现进行阐述研究,进而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歌曲演唱的技术与内心处理 篇7

声乐艺术是音乐表演艺术的一种。在社会历时文化在不断的发展, 对于歌唱演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作为歌唱演员必须也是极为有必要掌握当代音乐作品中复杂的音乐语言, 为此要有相应的发声技巧作为基础。歌剧演员的要求更是要高一些, 他还必须要有相应的舞台形体训练, 使演员能够更好的塑造出歌剧所反映出的时代以及生动逼真的角色形象。当今的歌剧舞台的剧目要求演员要有演唱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类型作品的综合能力。

现如今, 作曲家往往喜欢用人声音域中最高或最低的极限音, 音程的跳跃也是极其频繁而且跨度也很大, 在音量上也提出了从最弱到极强的幅度。这样使专业歌手都要尽力去完善自己的演唱技巧、训练自己的听觉能力以适应前进中的声乐音乐创作的步伐。所以说现代的歌唱家应该具有高度的听觉能力和高超的发声技巧。就拿每两年举办一次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来说, 大赛中的综合素质考评, 其中不但有对听觉能力的考评, 而且还有对音乐史以及地理等多方面的测试, 两者的综合才成为选手的最后成绩, 现如今的歌者很多就是因为缺乏综合素质的修养, 从而失去了机会。所以说综合素质能力也是作为一名歌唱演员的重要能力。当然一切都是以专业训练为前提来实现的。具备了上述种种条件, 作为一名歌唱演员仍然是不够的, 以下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声音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 它是音乐、声乐和舞台表演艺术的综合形式。声乐艺术通过美妙自如的声音, 清晰自然的语言来表达作品的内涵, 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 使听众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 受到精神上的激励和启迪, 同时也得到极大的美的享受。因为要应用声音来表达, 所以要掌握声音的技巧;因为要再现作品, 所以对作品要有深刻的理解能力;因为是在舞台上艺术的表现, 所以我们要注重良好的形象, 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等。这一切条件都已具备, 才可以说具备了一个声音演员的基本条件。

二、声乐作品艺术处理的四要素

作为每一名声乐歌唱演员都希望并神往, 自己在舞台上演绎的作品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和动人心弦的感染力。因此在我看来舞台的表现力是要经过平时积累的, 作为一名歌唱演员, 且声音不但要美, 而其形象, 形体动作、面部表情都应面面俱到。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作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每当拿到一首陌生的作品时, 演唱者首先通读歌词并理解歌词内容及情绪, 弄清剧中的人物及角色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之后是反复的读谱体会并回味作品表达的创作意图和音乐风格。

(一) 节奏的掌握应当准确

音乐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而音乐作品的骨架乃是节奏。节奏的恰当掌握极其根据情绪要求索随时的变, 也就是音乐作品的脉搏, 因此评价演唱者音乐节奏的好与坏, 要从以下几点来衡量。 首先, 对于乐谱节奏的掌握;其次, 根据音乐旋律情绪的要求, 处理音乐速度变换;第三, 音准节奏。这里主要是指在和钢琴伴奏合作中, 有许多曲目的伴奏既没有所唱声部的旋律音, 又没有与它相吻合的节奏型。第二段, 从“旧社会……”起, 是对旧社会的回忆, 音色要暗淡, 速度也相对慢些, 唱时要突出“鞭子” 二字, 这是敌人的鞭子, 是沉重的, 所以语气上, 速度和音色上要强调一些, 休止符要干脆, 在“母亲只会泪淋淋”处速度放慢, 声音也随之而弱。下一句“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要有一种振奋的感觉, 从感情上, 速度和音色上都要有突变, 所以这 “闹”革命是全曲的高潮, 在音色上要凸显, 音乐的力度要加强, “揍敌人”气势要宽广些。激动的回忆过去了, 再现A段时音乐又回到现实中来, 再唱这一段时, 要与开始的A段有所不同的, 在感情上要更加的亲切, 唱的要舒展些。这样才能体现出这首作品的情歌与风格。

(二) 换气点的准确及演唱时音色的对比

演唱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恰到好处的换气。这个换气点选得是否恰当, 直接关系到歌曲内容与思想表达的准确性。如 《我和我的祖国》, 它的最后一句是“心中的歌”, 这一句应一气呵成不能再有换气应当以保持乐句的完整性。但大多数人会在 “的”字之前换气, 唱成“心中的“V”歌, 并在“歌”字上无限延长, 来表现自身高音的能量和充足的气息博彩, 但这种处理无形中破坏了并失去了作品所表达的作品的原意及完整性。

表现演唱者声音的感情魅力, 主要在于作品中音色的对比处理及通过音色处理对音乐的表现力。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情绪处理, 因而音色要随着旋律起伏和情绪的抑扬而作恰当的调整, 对一些情绪不同, 风格不同的歌曲, 可考虑采用不同音色的变化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如《小白菜》刚进来前两句叫板中是用一种撕心裂肺的喊亲娘的情绪去唱, 因此音色要朴质、实在些, 不能华丽。而进入正板之后, 音色就要变得柔和、黯淡些, 显示出小白菜失去娘亲没人疼怜的痛苦心情。有了这些音色上的对比, 这首歌唱出来就更加沁人肺腑。

(三) 情绪强弱的对比

当对一首歌曲作了分析而又理解后演唱者就会产生相应的想象, 即想象画面。当把这些画面输入歌声中时, 歌唱者就会产生相应的表现力。这种灵魂的作用, 只有在雕琢歌曲时先动情再动声, 才能唱出感人至深的歌声。如不能先被歌曲中的内涵所感动的演唱者, 他的歌声一定毫无动人之处。歌唱艺术的魅力取决于情感表现的深度, 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不是即兴而发的一时冲动, 而是经过“精雕细刻”艺术处理后的硕果。这就要求歌唱者既要掌握高超的声乐技巧以做到“声茂”, 又要具备独到的歌曲处理本领以做到“情茂”并能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发挥出声和情的最佳状态。

一般来说, 在一首歌中, 多数是用等音量去演唱, 因为强音需要弱音的铺垫, 只有唱好了弱音, 才能更好的显示强音的威力, 才能形成力度上的对比。至于节奏的快慢, 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速度要求, 而本文所指的快慢处理是指演唱时可把某一段或几个小节处理的稍快、稍慢、突慢、渐快或回原速度等等, 用以作品情绪需要的一种特殊艺术处理。

(四) 如何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

作品的风格或者说音乐的风格掌握得好与坏直接影响作品演绎的效果。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演唱者没有很好地对作品有你一个细致的分析和了解。如歌剧《白毛女》, 第一场时, 那是抗日战争时期, 河北杨各庄, 在杨白劳家, 那天正式除夕, 天真烂漫的姑娘喜儿, 虽说家境贫困, 但有父亲的照顾, 与父亲相依为命。同时她又爱着大春, 心中充满了换了和喜悦, 所以唱 “北风吹”时音色要明亮温柔而娇媚, 歌声中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剧情发展到喜儿在山洞那一场, 从音乐的曲调到歌唱的音色以及形象上都应有所变化。这里, 喜儿已经饱受了大自然大风大雨的摧残, 同时也经历过任世界的欺压和凌辱, 经过了几年的煎熬, 这时的喜儿已经变成了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并且充满了复仇的愿望, 他要将自己内心的仇恨全部诉出。这里在音乐上不段出现休止符, 以表现喜儿“要报仇”的坚定信念和激动的心情。这里要干净利落地唱出“报仇”二字, 声音饱满, 气势豪迈而粗犷。根据剧情的需要, 喜儿的全身都要以白色为底, 所以要认真体会角色的心理, 才能把角色演的生动, 引起观众的共鸣, 让观众跟着剧情愤怒、流泪、欢笑。绘画、雕塑、建筑等都是有形的空间艺术, 所以它们可以一目了然感知, 而音乐却是一个无形的时间艺术, 它对于演唱者文学修养的深浅有很高的要求, 演唱者的自身水平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的理解和风格的把握。成熟的歌唱者是能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风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能把音乐的全部涵义, 让听众“一目了然”。

三、可听性的艺术在于情感艺术的处理

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最终演唱效果取决于演唱者是否有感染力, 作为音乐作品的表达者和诠释者的演唱者来说, 感人的艺术作品, 需要通过演唱者美妙自如的歌声, 清晰自然的语言来进行表达这样才能将其思想内容展示出来, 才能供人们去欣赏。所以说歌唱不仅仅是单纯的歌唱, 它所包含了许多内在的东西, 作为一名歌唱者来说, 不但要掌握声乐演唱技巧, 更重要的是对歌唱中, 作品的艺术处理, 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却一样, 所展现的作品就会暗淡无光, 缺乏艺术性, 所以只有两者合一, 才能称得上是具有艺术和感染力的。

总之, 歌曲的歌唱不仅仅是用嗓音, 它用的是心, 用心去理解作品的内涵, 只有发自内心的领悟, 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才能够体现, 歌唱的艺术处理对于每一个歌唱者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说, 要学好一首歌, 歌者就必须从感受生活、感受词曲、感受作者做起, 把自己真正投入到歌曲中去。当然, 这不仅仅需要扎实的声乐演唱技巧, 还需要歌者本身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这就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这样作为一个歌唱才是合格的, 有内涵的。

摘要:声乐艺术是音乐表演艺术的一种, 社会不断发展, 对于歌唱的艺术处理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我们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作独具创新的艺术处理, 使谱面上的音符演绎成扣人心弦的艺术形象使其所有的音符“活了”起来, 通过演唱大量的声乐作品, 吸取对歌唱艺术处理的各项问题, 搞好歌唱中的艺术处理, 使得听众得到充分的情感享受, 同时也让更多的歌唱者了解到歌唱艺术处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演唱,技术,艺术处理

参考文献

歌曲的处理与表现 篇8

关键词:昭君出塞,歌曲演唱与处理

演唱好任何歌曲的前提是对作品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但由于词曲作者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只是以乐谱形式的存在, 因此很难直接地从乐谱上感受和欣赏它。这时候就需要通过歌唱者来充当介质准确地把作品的曲调旋律、歌词内涵以及内在情感直接地呈献给观众。所以我们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创作风格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以明确作品表达的核心内容和主题思想, 进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涵以达到演唱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一、作品背景的全面了解

1. 歌曲《昭君出塞》词曲作者简介

刘麟, 1943年出生, 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 国家一级编剧, 著名词作家, 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特殊津贴享受者, 中央民族乐团艺术创作室主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他的词极具诗词韵味, 内容丰富深远。

王志信, 1942年9月出生于河北乐亭, 他自幼学习民间音乐, 演奏多种民族乐器, 有着突出的音乐天赋和扎实的民族音乐功底。国家一级作曲家、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

两位作者的作品大都选材于民间传说中的故事, 他们喜欢采用传统音乐中的“叙事性”特点, 以及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语汇, 成功的塑造了中国民间传说中美好的女性形象, 深刻地突出了传统女性的优秀品质, 其作品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 充分展现了积极昂扬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其代表作有《孟姜女》《木兰从军》《牛郎织女》《昭君出塞》等。

2.《昭君出塞》故事背景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 名嫱, 字昭君, 原为汉宫宫女, 也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公元前54年, 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 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 同西汉结好, 曾三次进长安入朝, 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主动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 被封为“宁胡阏氏”, 她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作者将《昭君出塞》这个民间故事题材改编成了一首情感迭荡起伏、以歌颂传统女性优秀品质为主的女声独唱曲、为昭君树立了一个深明大义、为民族团结与和平做出重要贡献的光辉女子形象, 展示了昭君的爱国主义思想、英雄气概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

3. 作品音乐结构分析

这首歌曲是A、B、A1型的再现性单三部曲式结构:开始是一段17小节的引子, 呈示部 (A部分) 由2个对比乐段构成 (a、b) 。一个11小节的链接过后是展开部, 展开部 (B部分) 由2个对比的乐段构成 (c、d) 。c段音乐做整体反复, d段后面有一个9小节的扩充引出再现部。再现部 (A1部分) 再现了b段的主题乐思 (b1、b2) , 将其素材进行展开。

作品的调式调性第一部分是行板, 4/4拍, 采用d小调。每分钟54拍, 缓慢的速度所要表现的是一个悠远的、凝重的历史事件。前奏又仿佛是车轮行进的声音, 用委婉舒缓的旋律描述了昭君远嫁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第二部分是快板, 间奏热情欢快, 速度由每分钟88拍增加到144拍, 依然是d小调。勾画了匈奴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昭君的场景, 表现出匈奴人们热情好客, 粗旷的性格。第三部分是全曲的最高潮, 速度由热烈奔放的快板转到激情的广板, 每分钟58拍。演唱者以第三人称的口气, 激情地诉说昭君为汉匈两族人民的和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首歌曲旋律流畅柔婉、曲折细腻、具有鲜明的戏剧特征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二、作品的把握与演唱处理

1. 歌词的理解

歌词是作品的眼睛, 能直接准确地反映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 对于演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首声乐作品, 演唱者首先要理解歌词的含义, 理解作品内容的中心思想, 以及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描绘的意境。例如开头的“别家园, 出雄关, 昭君琵琶马上弹。”要唱出昭君离开家乡的惜别之情。“女儿情, 连胡汉, 从此长城无烽烟。”体现出昭君和亲的目的和重要意义。“纵马塞上行。放眼敕勒川, 绿草绕毡房, 牛羊接蓝天。胡笳迎远客, 长袖舞翩跹, 阿妈捧奶茶, 暖在我心间。”边塞迷人的风景——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好客的匈奴人民、勤劳纯朴的阿妈使昭君感到无比温暖, 逐渐忘却了心中的留恋和幽怨, 融入当地牧民的歌舞之中。“古来都说昭君怨, 谁知红颜为江山。一支出塞曲, 慷慨越千年”, 最后以第三人称的口气, 激情地诉说昭君为汉匈两族人民的和平所做的巨大贡献。否定了过去一些书籍上说的昭君“怨”, 体现出“红颜为江山”“慷慨越千年”的博大胸怀, 结尾要激扬澎湃。

2. 音色的运用

作品风格的不同, 音色处理自然也不同。首先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和歌唱的表情都离不开共鸣的美化, 歌唱的状态、音色、音量都需要正确的呼吸来协调, 歌唱的过程中若吸得过满, 会使声音缺乏弹性。而力度的变化、渐强渐弱的控制等全都需要高度的气息控制技巧。要表达符合歌曲特点的音色主要靠气息、力度、共鸣腔体、声道的控制来调整。在演唱“别家园, 出雄关”时, 音色圆润、气息坚定沉稳, 直接把听众带入意境, 凄美深情的诉说即将别离家远的不舍, 但要注意的是昭君是中国的四大美女之一, 也是个很有身份的人, 切不可唱的悲悲切切凄凄凉凉, 气息要均匀的分给每一个字, 用平稳的气息向听众娓娓道来诉说的感觉。第一段必须一气呵成, 在演唱的时候, 不能随意换气, 否则会破坏歌曲的流畅性。

3. 腔调的处理

润腔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对唱腔加以美化、装饰、润色的独特技法。歌曲《昭君出塞》中作者运用了多种润腔技巧。装饰音即带“点缀”色彩的旋律, 它的含义就是使本来的形态更加美观。例如在演唱“园”“关”“弹”时, 运用倚音润腔, 通过润腔的处理把歌曲内容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展现的更具体, 进而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更加突显昭君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

4. 韵味的把握

一个作品的完美表现, 除了要声情并茂还要唱出作品所特有的风格和韵味。《昭君出塞》这首歌中A部分出现了两次八分休止符。使用了休止、顿音、波音、倚音等音乐表现手段, 十分形象地刻画了昭君离家远嫁的缠绵伤感。感情既要从容又要连贯, 像是女子哭泣时的抽泣, 形象又逼真。声断气不断的演唱, 使得音乐形象增添了几分凄楚、可怜。当歌曲唱到“从此长城无烽烟”时, 八分休止符强调了歌词的语气, 加强了“从此长城无烽烟”的“无”字, 紧扣主题再一次唱出昭君和亲的历史意义。

5. 情感的表现

一首歌曲缺少了感情就失去了其本质意义, 任何声乐作品都是要用“真情”去歌唱, 以“情”带声, 以声动人。首先注意力要集中, 全神贯注地投入感情, 贯穿到底, 不可受周围环境的干扰, 影响情绪的连贯性。例如《昭君出塞》里的“啊”字, 就有着多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前面两个“啊”流露出内心的情思, 表现了匈、汉和睦相处, 百姓安居乐业, 黎明苍生都能得以平安, 不禁发出的感叹。后面的两个“啊”字, 表达了内心的一种矛盾心理, 由此而内心激动, 情绪缠绵委婉, 既悲壮又哀怨最后一组的“越千年”声断气不断, 在“千”后处, 快速换气然后唱“年”, 胸腔和头腔的共鸣在这里要运用得多一些, 使声音饱满立体又气势恢宏。

结语

声乐演唱并不单指演唱技巧有多么娴熟高超, 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充分体现和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 因此演唱者在完善演唱技巧的同时, 更要加强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 从而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想象、感悟、表现等能力, 从而真正的达到独立处理音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丽莉.《刘麟、王志信新创民歌的综合美感》.人民音乐.2009年第3期.

浅谈歌曲的艺术表现 篇9

一、歌唱艺术来源于生活

歌唱来源于生活, 从来就没有脱离生活的歌唱。我们常常会在浩瀚的大海之滨, 在广阔无边的大草原, 触景生情, 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演唱者就是要通过歌曲把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重现在舞台之上, 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 受到感染, 引起共鸣, 一首好的歌曲能使人开拓思想, 振奋精神, 激励意志, 达到潜移默化, 细致深入地影响人的思想。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 净化我们的灵魂。生活是多种多样的, 因而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也是多种多样的。人的生活感情是十分丰富的, 因而音乐要表达的感情, 也决不是单一的。

一首好的歌曲总是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例如我们听了《中国大地上》这首歌曲, 会使人感受到自然景色的优美, 增强了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的思想感情;还会带给我们轻松愉快的享受。例如我们欣赏到了一首健康的、向上的、优美的抒情歌曲, 使我们得到娱乐和休息。由于时代的进步, 人们欣赏音乐的水平不断地提高, 声乐的艺术应该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 作为一名歌唱者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唱。

二、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不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而要把现实生活高度集中, 高度概括, 高度升华。它既是生活, 又是创造。要把抽象的概念, 形象化表达出来。只有这样, 才有强大的美的感染力, 才能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

贝多芬的名言:“音乐不在谱上, 而在谱子之间”。唱歌不是表现音程、音阶, 而是要唱出音乐的内在涵意———思想感情。

我们拿到一首歌曲, 应该了解一下作曲家的生活经历, 一首歌曲凝聚着作曲家的思想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就蕴藏在每一个音符之中。音符看来是无声的、静止的, 但是, 它却记录着充沛的、活跃的感情和复杂的艺术技巧。演唱者要在音符中抒发自己的感情, 引申这种感情。演唱者对歌曲的感受越深理解越深, 在演唱时才能表达得更加纯真和完美。

作为一名成熟的歌唱家, 要深入地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风格特点, 把歌曲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让观众听了“一目了然”。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是通过歌唱家“唱出来”的, 不仅仅是用歌词, 而是包括音乐深刻地把作曲家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能够把一首好歌唱好需要演唱者的艺术修养和歌唱技巧。历来有很多学习演唱的人只重视技巧不重视文化, 除了练唱以外其他的接触面比较窄, 不喜欢研读诗文, 不爱听音乐, 甚至连报纸和新闻也不常看, 不知道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 只是把自己关在琴房里练声唱歌。结果视野不开阔, 唱不出什么感情和味道, 也就跟本谈不上再创造了。

我们常说:“演唱时必须‘投入’”歌曲, 全身心地进入歌曲内容, 仿佛身临其境。”如果歌唱者没有深刻理解歌曲, 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也就很难成功地表现它。因此要唱好歌曲, 必须先熟悉和热爱所演唱的歌曲。我们演唱每一首歌曲都要下苦功夫。要在一句、一字、甚至在一个经过音上, 深下功夫, 反复练唱, 认真寻味, 找到最适宜的表现手法。演唱者的造诣深浅, 成就大小, 决定于他是不是创造性地发挥了作品的艺术意图。

三、演唱歌曲时的形体动作和舞台表现

我们在演唱歌曲时, 首先是以歌声来表现动人的感情。但是, 唱一首歌, 从头到尾站着一动不动, 就会太死板, 适当的形体动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形体动作和歌声一样, 要出于内心, 切忌在外形上故作姿态。在放声歌唱时, 不到必要的时候, 切勿手舞足蹈。动作只是歌声的辅助, 一定要做得恰到好处。一些习惯动作, 经过的动作, 千篇一律的手势, 无关的动作等, 非但不美观, 而且会破坏舞台气氛, 影响观众的情绪, 损害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在演唱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脸部表情, 喜怒哀乐只能在眉、眼之间有所表现, 所以特别重视“眼神”, 由眼睛来表达感情。口型也要正确, 口腔的变化关系到共鸣、音色和吐字等的表现技巧。因此正确的口型应该随着歌曲表现的需要而变化运动。恰当的形体动作和脸部表情是演唱者必不可少的。所以演唱者应该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和舞台的风度。

上一篇:草莓新品种下一篇:“中国梦”理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