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人权利义务(共11篇)
民事诉讼证人权利义务 篇1
诉讼义务视野下的证人出庭问题研究
摘 要:证人的作证行为体现的是一种义务,是一种公法上的义务。在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本文从诉讼义务的角度,在阐述诉讼义务的概念基础上,着重分析证人出庭作证的理论基础,证人出庭的原因,以及证人出庭作证的立法比较,最后提出从立法上完善证人作证义务,增加证人拒证的法律制裁措施,以待解决司法现实中面临的证人出庭作证的问题。
关键词:诉讼义务作证义务证人出庭
一、证人出庭作证义务的理论基础
(一)实体分析
1.证人作证义务的法理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的形成并非立法者设计的产物,一项规范往往源于社会成员长期博弈的一种均衡。因此,法律强制的效力总是会以社会共同体的默认为条件,否则任何的强制都不可能奏效。在市民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只追求自己利益的满足,这种利己行为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涉他性,与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因此,国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和法律上的具体义务,以此来规范约束社会中的个体,从根本上维系社会的长远发展。但是,现实是社会的发展和体制的运行必然会产生纠纷和矛盾,利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由此产生涉及他人的诉讼关系。如果仅仅从证人的利己性出发,恐怕没有人愿意在法庭上为一个并不能增进自己利益的案件作证,这是人性的弱点。所以“仅靠良心是不行的”,基于对良心的怀疑,“便产生了证人作证的法律规则,将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
2.证人作证义务的事实基础
证人是法庭查明案件事实的重要证据来源,因此法律设置了任何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任何人不能以自己正在从事其他事情为借口而免于作证,也不能因为他曾经向他人承诺过保密而允许其不作证,更不能因为人情世故怕陷于尴尬而拒绝作证。当然,证人被要求作证,乃是基于证人知道与案件相关的事实。如果某人不知道(或者借口不知道案件事实),那么他/她就不会被要求作证。但是,被要求出庭的证人,在先前的调查程序中都曾经作过证,这也是强制证人出庭的现实基础。
(二)程序分析
以证人证言作为证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其一是向法庭提交证人的庭前陈述,其二是证人亲自出庭作证,接受交叉询问。第一种作证方式往往表现为书面证词、证言笔录,第二种作证方式表现为口头证言。书面证言和口头证言在作为证据时各自有明显的优缺点,就书面证言来说其优点主要在于:书面证言记录可以防止证人遗忘,很好地保全证据;可以防止证人因为受到不当影响而使证言出现反复;可以省略交叉询问的过程,节约开庭时间;可以降低证人出庭费用,降低诉讼成本。但是其缺点也同样明显:以书面陈述代替口头陈述,会掩盖许多难以察觉的细节,为虚假陈述打开了方便之门;不能对证人的可靠性进行即时的盘问,难以揭露证言中存在的矛盾;剥夺了对方当事人与证人当面对质的权利,不利于保证程序的公正;容易导致审判的不公开性,使之沦为一种间接审和书面审。因此,从根本上说,口头证据更适合法官认定。
证人出庭作证义务要求证人在法庭审判日亲自到庭陈述,接受法官和当事人的询问。证人出庭作证是对证言的可靠性、真实性进行考察的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对于英美法系来说,证人出庭陈述就是对抗式诉讼的关键。同样,大陆法系国家也很强调证言的口头性。大陆法系国家虽然不采用对抗制诉讼制度,而由法官主导审判,但证人的当庭的口头证言也是法官形成心证的裁判基础。
二、证人不出庭原因
证人出庭率低,是证人作证行为失范的重要表现之一。我们应该多角度的对证人拒证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求一种更为全面与合理的解释。
1.证人自身的原因。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还比较淡薄,缺乏配合国家司法机关实施法律的观念和意识。随着市场经济观念影响的深入,公民的个人权利意识和自我意识得到增强的同时,只关心个人利益,漠视国家、集体、他人利益的思想越来越严重,许多公民出于害怕受到威胁或人身报复,为自身安全考虑的心理而不愿出庭作证。
2.社会文化原因。从社会学角度看,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其倡导的中庸之道、隐忍退让、“和”等思想所造成的“厌诉”心理,一直都是许多证人不愿介入诉讼的惯性思维。中国是一个高度熟人化的社会,熟人化的“关系社会”有着深厚的根基。在这样的社会中,人际交往、人情无疑占有较重的分量,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地处在一个人情关系网中,人们不愿意冒险地区破坏这张关系网,甚至有可能在被告人“遇难”之时施以援手。
3.法律规定原因。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义务和权力是一致的,证人履行作证的义务应当与其作证享有的权利联系在一起,而作证义务的履行又应该与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是联系在一起。然而,我国无论是《民事诉讼法》还是《刑事诉讼法》对证人作证的规定都只是一种法理上的义务性规范,对不履行义务会导致怎样的法律责任缺乏相应的规定。
4.司法部门原因。司法部门的原因是人们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实践中法院审判的大量案件属于事实和证据比较清楚或者被告人认罪的,因此证人出庭显得没有必要。由此,法官们形成了一种不需要证人作证就能定案的惯性思维,对证人出庭作证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证人出庭作证的立法规制
如何促进证人出庭作证义务的履行,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从立法上规定证人出庭作证的强制性规定及相应的惩罚措施。也就是说,证人的作证义务必须伴随着明确的法律责任。
(一)明确“证人都有作证义务”的内容。即证人作证义务包括提交证人证言义务和亲自出庭作证义务。如前述,证人作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向法庭提交庭前陈述,一种是亲自出庭作证,接受交叉询问。司法实践中,我们遇到的证人拒证的情形多数是证人拒绝出庭作证,当庭进行口头陈述,并接受法官和双方当事人的质询和交叉询问。而在具体的案件中,证人证言往往成为案件审判顺利进行的关键,但由于书面证词的真伪性、可靠性没有保证,当事人亲自出庭作证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保障审判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因此,必须“证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增加到证人作证义务的规定中。
(二)规定证人违反作证义务的制裁措施。告别以往的靠办案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证人作证的局面,从法律上规定证人违反作证义务的惩罚措施,使作证义务变成一种有强制力保障的义务性规范。
1.无正当理由拒绝作证,或者拒不出庭的,可以采取强制到庭措施,即由司法机关使用一定的强制手段(如使用戒具)。
2.证人执意拒证,即使到庭也不陈述,妨害司法秩序情节较为严重的,可以给予1000元以下罚款或拘留。
3.严重的拒证行为或者明知法律规定故意做虚假陈述,造成重大危害(如导致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处理产生错误),情节十分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在刑法中增设惩罚拒证的罪名条文,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定为“藐视法庭罪”。
参考文献:
[1]何家弘主编.证人制度研究.[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6月版.[2]张卫平.民事证据制度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3]蒋剑鸣.民事诉讼证人出庭的保障机制研究.[J],载《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4]王亚新.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载《中外法学》.[J],第17卷,2005年第2期.作者简介:张传龙(1987年-),男,河南信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诉讼法。
论民事诉讼中证人权利保护制度 篇2
关键词:民事诉讼;证人;人身财产保护权;经济补偿权;拒证权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144-02
证人做证难、出庭难是长期困扰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实践的棘手问题。传统文化观念、法治意识淡薄等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但是我国法律缺乏对证人权利保障的规定是最直接的原因。将结合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针对完善证人权利保障体系展开分析。
一、新法的相关规定及评析
此次法律修改之前,《民事诉讼法》中仅用一条规定了证人部分的相关内容。第70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做证,有关单位负责人应该支持证人做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可见,旧的民事诉讼法主要规定了证人出庭的义务,而与义务相应的证人权利保护制度则整体缺失。此次法律修改又带给证人权利保护制度哪些变化呢?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有三条规定涉及这一问题。第72条是关于证人的做证义务和证人的资格。第73条关于证人出庭做证的义务、确有困难可以不出庭的情形以及证人不出庭的其他做证方式。第74条是新增的证人出庭费用负担的规定。对证人因为做证而支出的相关费用进行必要的补偿,能够一定程度上消除其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但证人权利保护体系的其他内容却未涉及。笔者将结合本次法律的修订,为进一步完善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二、经济补偿权的完善
证人出庭的经济补偿权,是指证人出庭做证后,有权申请对其出庭做证的相关经济损失给予补偿。此次修订针对证人的经济补偿权做出新规定。第74条:“证人因履行出庭做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当事人申请证人做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当事人没有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做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此规定表明立法机关支持了理论界已达成的共识:虽然将出庭做证视为公民的义务,但是我国地域面积广阔,证人出庭做证必然会有成本方面的顾虑;如证人给予必要的补偿,则坚持了义务与权利的双重标准,有效地提高了证人出庭的积极性。那么本条规定该如何适用呢?
(一)可接受补偿的主体
法律明确为“因履行做证义务”的证人。可见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做证的证人无权得到补偿,虽然后者也有相应的损失存在。
(二)支付费用的时间
法律规定“当事人申请证人做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当事人没有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做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可见法律将事前支付作为基本原则,这有利于证人解决实际的出庭困难,毕竟有时差旅费的开支也不少。当事人或法院在先行垫付相关费用后,即取得了将来向败诉方追索费用的权利。但是在当事人申请时,由其先垫付费用是否有消极的影响,笔者认为应该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不应排除当事人主观上会产生采取不正当手段对证人进行贿赂的可能性。
(三)补偿的范围
法律规定其包括必要费用和务工损失两部分。针对必要费用法条列举了因做证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方面。虽然已明确为“必要”费用,但应参考什么标准来确定却未进一步说明。在相关的司法解释出台以前,我们可以将必要费用理解为一个普通公民的出行、住宿、就餐的差旅费标准,其视证人的住处的远近,出行的交通方便与否,当地生活水平的高低来决定。务工损失是证人出庭做证给所在单位或企业造成的损失,其包含在证人出庭费用中也是合理的。如何确定合理的损失同样有待司法解释的出台,大致应由证人的工资水平,承担工作的重要程度,务工天数来决定。
三、证人保护制度的构建
证人在做证过程中除了需要耗费时间与金钱,常以支持或倾向于一方当事人的角度出现,其不可避免地与对方当事人的观点发生直接、间接的冲突。轻则受到对方当事人的压力,重则被威胁或报复。为了保障证人敢于如实陈述所知事实,必须能从制度上给予证人所需的保护。正如丹宁勋爵所言:“没有一种法律制度有正当理由能强迫证人做证,而在发现证人做证受到侵害时又拒绝给予援助。采用一切可行的手段来保护证人是法庭的职责。否则整个法律诉讼就会一钱不值。”[1]在证人的权利体系中,首要问题是,证人的人身或财产安全会不会因为做证的行为遭受报复,其次才是损失是否能弥补的问题。但是在我国,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出于正义做证的证人却屡屡遭受打击报复。这些恶性事件则会在全社会引起连锁反应,加剧做证难的现象,最终导致整个证人制度的崩溃。
(一)现有规定
结合《民事诉讼法》第110条第2项、第4项规定可知:以暴力、威胁方法阻止证人做证以及对证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针对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此次法律修改提高了罚款的上限。《民事诉讼法》第115条:“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如果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我国《刑法》第307条、308条也分别规定了妨害做证罪和打击报复证人罪的刑事责任。从现有规定可看出,我国的法律主要针对证人的事后保护,保护的对象和范围也较有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完善。
(二)证人保护制度的完善
1.建立事先防范体系
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应该保护事先防范和事后保护。事先防范是指在做证前或是做证的期间,针对证人可能遭到打击报复的后果进行预先防范。事先的保护措施:包括不公开证人真实住址;安全隔离;不暴露证人的身份、信息、外貌、真实声音等;事后的保护措施是指证人出庭做证后,对证人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如变更证人的住址,在证人申请时进行切身保护等。如果仅有事后保护制度,证人仍会出于恐惧心理而不敢做证,应重点建立事前防范体系。
2.明确保护证人的责任机关
证人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很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在诉讼进行中,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一般不介入具体民事程序,可由人民法院负主要职责。诉讼前和诉讼后,则由证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主要负责。同时,保护证人往往涉及心理疏导,变更住所、单位等多方面的工作,需要一个机构能够统筹安排各个机关的工作,笔者认为可由当地的检察院暂时负责。
3.扩大保护对象及其权益范围
在确定保护对象时,与证人关系密切的近亲属也应在保护范围内。但是现行规定却未涵盖。当然本质上,对证人的近亲属威胁,报复,最终还是针对证人本人的行为。如果违法程度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依《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罚款或拘留;构成犯罪的,则依《刑事诉讼法》第61条、《刑法》第307条、308条的相关规定定罪处罚。但是法律毕竟未明文规定,证人的近亲属权益被侵害时,可能会投诉无门。本质的解决方法,还是将法律的保护对象扩大至证人的近亲属。
在保护范围上,不仅要保护证人的人身权,还要保护其可能遭受侵害的其他权利,如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及财产权不受侵犯。现行立法的相关规定主要针对证人的人身安全和名誉方面,如《民事诉讼法》第110第2项、第4项规定;《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但对证人的财产安全则没有规定进行保护,证人出庭做证而使财产权遭受侵害的,侵害人的财产不足以赔偿损失的,应该由国家给予适当赔偿。
四、确立特殊证人拒证权的设想
证人做证义务被视为一种公法上的义务,而拒证权保护的是特定关系人之间的信赖关系,是赋予证人的公法上的抗辩权。这种基于特定社会关系而产生的拒证权可分为两类:基于家庭关系和基于特定职业而产生。
各国对于基于家庭关系而产生的拒证权的规定各有不同。大陆法系国家规定的范围较为宽泛。《法国民事诉讼法》第206条中规定:“能够证明有合法原因的人得免于做证;一方当事人的直系血亲或者姻亲或者其配偶,即使已经离婚,得拒绝到庭做证。”[2]英国和美国限定享有拒证权的范围最窄,仅限定为配偶间拒证权。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501条3规定,夫妻一方可以拒绝向法庭提供救灾婚姻存续期间所获悉的对方信息[3]。相比之下,我国自古就有“亲亲相为隐”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却被视为封建的残留而被弃用至今。近年来,学术界的呼声一直存在,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第188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做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虽然学界对于这一新规定褒贬不一,但是至少说明亲属关系的特殊意义被得到了区别对待。
基于特定职业关系而产生的拒证权主要为了保护特定职业所必需的社会信用。在美国享有拒证权的职务关系有:律师与其当事人、医生与病人等;而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规定更为宽泛。如日本《民事诉讼法》第197条的规定,辩护人,公证人,处于或曾处于宗教、祈祷者获知的事实接受询问的情形,可以拒绝做证[4]。各国的规定虽有差异,但是立法中所包含的基本精神是相同的。事实上,我国《律师法》已经涉及了特殊证人的拒证权。第38条规定:“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此时律师也就具有了特殊证人免证的权利。
民事纠纷属于私权纠纷,双方冲突的权益在法律上应得到同等保护。在价值选择上不能牺牲一种利益换取另一种。在法律将做证视为公民义务的同时,还应规定特殊情形下的拒证权,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证人权利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江伟.民事证据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2.
[3]叶青,等.证据法学:问题与阐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43.
民事诉讼证人权利义务 篇3
________人民法院:
在申请人与_________________因__________纠纷一案中,我申请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庭作证,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此申请。
申请人:
取保候审保证人承担民事责任 篇4
取保候审保证人承担民事责任
核心内容:证人的出现是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的,在关于取保候审中的保证人承担民事责任是有哪些具体的要求与及条件的呢?需要承担的任务是如何的呢?下文将会详细分析,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73条第2款是对取保候审保证人特定情形下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该条规定取保候审保证人怠于履行保证义务致使被告人逃匿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由于该条规定得过于原则,实践中如何具体运用,颇有争议,本文略作分析。
大家对保证人于此情形下承担责任的性质和责任的范围均无异议,有异议的是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如何要求保证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请求是否具有独立性。一种观点认为结合《解释》第73条第1款的规定看,被告人逃匿是否由于保证人怠于履行保证义务造成的,应由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予以认定,只有执行机关认定因保证人怠于履行保证义务导致被告人逃匿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才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一种观点认为因保证人怠于履行保证义务导致被告人逃匿的,致使人民法院无法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因被告人缺席刑事审判无法继续进行,刑事诉讼部分只能中止,因此附带民事诉讼也应中止,待被告人归案后,才可追加保证人为被告,追究其赔偿责任。一种观点认为保证人于此情形下承担赔偿责任具有独立的构成要件,不受执行机关是否追究保证人责任以及被告人是否归案的影响,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保证人承担赔偿责任。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具体理由如下:
保证人承担的赔偿责任在本质上属于民事侵权责任,它具备侵权行为成立的独立构成要件。根据民事法律有关规定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有加害行为、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四个方面。此种情形下,保证人怠于履行保证义务导致被告人逃匿属于加害行为,被告人逃匿致使附带民事原告人不能及时追究其民事责任,已经给附带民事原告人造成了损害,此属损害事实,附带民事原告人这种损害正是由于保证人不履行保证义务造成的,与保证人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保证人不履行保证义务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说明保证人是有过错的。而被告人的民事责任源于其犯罪行为,二者在责任主体、归责原则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不同。
因此,保证人的赔偿责任与被告人的民事责任相互并存,前者不依附于后者。被告人逃匿,刑事诉讼无法继续进行,因刑事诉讼的中止导致附带民事诉讼也无法继续进行,不影响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保证人承担赔偿责任。附带民事原告人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保证人独立承担赔偿责任。可见第二种观点是不足取的。
执行机关是否追究保证人怠于履行保证义务的刑事责任也不是附带民事原告人要求保证人独立承担赔偿责任的前置程序。人民法院完全可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政局的若干规定》第七条规定,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保证人的主要义务就是为使被取保候审人不逃避,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现被取保候审人逃匿,完全可以进行举证责任倒置,将举证责任部分分配到保证人处,要求保证人对自己没有过错和被取保候审人逃匿与自己履行保证义务没有因果关系进行举证,不违反公平原则。另外,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要求是不同的,执行机关是否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追究保证人的刑事责任,取决于保证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有关犯罪构成要件。因此,执行机关是否追究保证人的刑事责任不影响附带民事原告人要求保证人独立承担赔偿责任。
这样处理的好处是:
一、有利于及时地维护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合法权益
上述观点
一、观点二均否认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实质是主张待被告人归案后,才可追加保证人为被告,追究其赔偿责任,其结果是刑事审判中止,附带民事诉讼相应地也应中止。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合法权益势必遭到严重侵害。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合法权益已经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受到侵害,如果被告人不逃匿,则可以顺利通过附带民事诉讼追究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以填补所造成的损害。而正是因为保证人怠于履行保证义务,导致被告人逃匿,致使人民法院无法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无法及时向被告人主张权利。因此赋予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单独要求保证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权利,以及时得到赔偿,既是对保证人待遇履行保证义务的惩罚,又可及时地维护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合法权益。
二、有利于督促保证人遵守保证义务全力配合执行机关履行保证责任
为使被取保候审人不逃避、不妨碍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被取保候审人提供保证金或保证人的方式作为担保。保证人一旦愿意为被取保候审人担保,在取保候审保证书上签名或盖章后,就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否则怠于履行义务,致使被取保候审人逃匿,甚至与被取保候审人串通,协助其逃匿或明知藏匿地点而拒绝向司法机关提供的,执行机关对保证人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实属咎由自取。再让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全面地追究其怠于履行保证义务的责任,可以使其权衡利弊得失,以督促其遵守保证义务,全力配合执行机关履行保证责任,保证被取保候审人不逃避、不妨碍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使被告人早日受到刑事追究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根据《解释》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除了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外,还应当适用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保证人向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承担了赔偿责任后,因该责任性质属于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具有填补损害的功能,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损失虽然有逃匿的被告人造成,但已经由保证人予以填补。因此被告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已经免除,再要求被告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以没有法律根据,附带民事诉讼自然不复存在(但保证人在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人追偿)。一旦被告人归案,人民法院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不再审理,可以集中精力对刑事诉讼部分进行,这有利于缩短刑事审判审理期限,节约司法资源,从而使被告人早日受到刑事追究。
民事诉讼证人权利义务 篇5
证人是指除当事人以外了解案件情况并向公安司法机关作证的诉讼参与人。证人制度是诉讼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诉讼过程中证人资格.证人作证的形式程序、证人证言的采信标准以及证人的权利义务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中美两国的司法制度模式分数两大不同的法系,因此他们的证人制度必然会有一些不同之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只要知道案件情况,不论其性别、职业、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政治态度、健康状况如何,都可充当证人。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但是,法律并未规定证人在无合理原因拒不出庭作证的情形下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因此,在这种出庭作证义务如不履行也不会遭到不利后果的情形下,实际上等同于证人既可以出庭作证,也可以不出庭作证,是否出庭作证的主动权为证人本人所掌握。美国法律规定,几乎任何人都有作证资格,包括当事人、鉴定人,甚至精神病患者、少年儿童和已定罪的罪犯,只要有足够辨别事物的理智,都可作证。美国对证人不能出庭作证的规定甚严,只有在证人死亡、生理上或精神上无能力时,才允许提供书面证言。但提供已记录的证言需满足下列条件:必须是经宣誓作出或经正式确认的;在前一程序中已通过直接询问和交叉询问;与前一审判决程序涉及的争论点实质相同;该特殊证人不能出庭提供证言。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53条第4款规定,证人没有充分理由拒绝作证,将会因藐视法庭被处罚款1000美元。“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并非是从强迫证人出庭作证的角度来规定的,而是从保障有关证人证言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的适格性这一角度来规定的。因为,《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9条第(5)项规定,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因此,对于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作证的,我国目前还不能像美国那样将这种行为视为藐视法庭或者妨碍司法活动来加以处罚,而只是作出对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一方当事人不利的判定。美国法律对证人安全做到了充分的保障,美国证人保护的手段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变化,主要包括:诉讼中的身份保密,安置住所和变更身份,身体安全保护,证人服务(主要是将被害人与儿童作为易受伤害的证人,为其提供适当的帮助),特殊方式作证(如蒙面、变声、视讯传透或其他适当隔离措施)等。另外,美国法律对证人的经济补偿到位,在美国,证人费用是由法律加以规定的,在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的费用多由双方当事人承担。如美国民事诉讼中证人的补偿费一般由败诉方补偿给胜诉方,具体范围由法庭评定。
在美国庭审中,最重要的是证人的交叉询问,证人应由当事人自行发问,力图通过对证人的轮流询问,从而达到发现事实真相的目的。庭审中是按照主询问、交叉询问、再询问、的模式。反询问中可以进行诱导性询问,但主询问中不可以进行诱导性询问。交叉询问充分体现了美国诉讼的民主理念,即在诉讼中尽可能实现当事人双方攻击和防御的平等、诉讼武器的平等。交叉询问制度的魅力还体现在其公开性和当事人的主体性上。在我国庭审中,《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八条规定:“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可见,我国并没有交叉询问制度,而大多数情况是由法官对证人发问。
美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较为完备和发达,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对改进和完善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一、确立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制度,保证证人证言的证明力。在美国,许多证人出庭作证并非出于主观自愿,换言之,美国是以惩戒来保障证人出庭作证的;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率偏低的首要原因是因为立法上对证人义务与制裁的规定缺失,因此,现行立法应该借鉴域外的立法经验,明确规定证人无正当理由而拒绝出庭作证所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立法上应该明确赋予证人经济补偿权利,并且规定由谁来承担证人的补偿费用。出庭作证虽然是证人的法定义务,但却没有任何理由要求证人私自承担因为出庭所造成的误工损失以及交通和食宿费用。由于出庭作证既有一定风险,也会给证人带来经济损失,国家只有给予证人必要的经济补偿,才能鼓励证人出庭作证,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证人出庭作证难的问题;美国已有专门的立法规定,我认为可以设立证人出庭专项补偿基金,纳入我国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统一划拨,由法院统一掌管,实行专款专用。
三、完善证人的人身保护制度,解除证人作证的后顾之忧。首先,证人及其近亲属人身安全的保障措施,对涉黑、涉恶案件的证人可采用戴面具、隐名的方式,对打击、报复、残害证人的行为应按所犯之罪从重处罚。从我国的国情考虑,应当从立法到司法环节上提供有效的保护。
团员义务和权利 篇6
(1)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宣传、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在学习、劳动、工作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起模范作用。(3)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团的纪律,执行团的决议,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挺身而出,英勇斗争。(4)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积极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5)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热心帮助青年进步,及时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6)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团结。
团员享有下列权利:
权利与义务作文 篇7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人的好坏,从这就能窥见一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有这些事的发生,让我们走进生活,走进小事,去一探究竟吧!
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我们总叫他“小胖”,他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只要是他看到的事,他都要管。中午午睡时,没老师来,整个班级里乱糟糟的。见此情形,小胖皱了皱眉头。看见他这副样子就知道,他又要出来管了。果不其然,他几步走上了讲台,拿着木尺在讲台桌上狠狠地拍了两下,叫嚷道:“吵什么吵!别人要睡觉你不知道吗?”一霎时,整个班级鸦雀无声,只有他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但安静了不到三秒又吵起来了。只见小胖眉头紧锁,并狠狠地拍了几下讲台桌,大喊道:“再吵,再吵就去把老师叫来。”大家才不吭声了,因为把老师叫来,恐怕午睡就会变成批评大会了。他见大家都安静了,这才满意地走回了自己的位置。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像小胖一样的人物,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要能主动承担起那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
权利与义务作文 篇8
网上频频曝光虐待小动物的事件,似乎引来的只有关注和热火朝天的责骂,最后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受伤的还是受害者。人,不过是智商与动手的能力,以及种群的数量多一些,与其他动物有什么区别,你也是动物罢,只是,这种动物的数量过多。就像蚯蚓,放个十几根在花盆里,恰到好处地帮助了花;而多了,满盆都是蚯蚓,还能有最初的效果吗?又不免说到优生优育,如今无论在什么地方,到处都是婴儿,几乎是“人手一婴”。发展的好,就是社会的福分;反之则为社会的败类,人,你有何权利生出如此之多的败类来增添地球的负担?当然,败类是当今社会的主要人员。人,为支撑如今高档次的消费,为了更多的钱,迷失了自己的梦想,难道人在世走一遭不能为了理想去搏一把?而是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的为了一堆纸不分昼夜地劳作,为了拿到它——来用地球的树造成的纸买地球上的资源做成的产品?把地球上的东西化为己有,人,你有何权利?乱砍乱伐,致土地沙漠化;拐卖同类,为了体中器官;抢劫偷窃,放下自身尊严······放下对钱的渴望,为梦想而站!这是人类的权利。在鱼产卵期间是禁渔期,我不禁松了一口气,可捕鱼、偷鱼的工作仍在进行!用电,点死刚出生的小鱼,或刚产完卵的母鱼。难道鱼和人不一样是生灵吗?人,你有何权利?各大工厂,不是排水不行,就是排废气不靠谱,还有环保企业吗?拿走了用地球的树做成的纸,又用这些东西来伤害它,真是人心狗肺!各种丑闻,不堪入耳目,数也不胜数!
人,上帝造就你,地球养育你,到头来,你一次次地伤害他们,你把他们惹怒了,他们不再会原谅你,将会毁灭你!也会毁了他们自己。人,你有何权利?
你无任何权利!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篇9
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依照《教师法》的规定所享有的权利,表现为教师可以自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在必要的时候可请求国家以强制力保障其权利的实现。《教师法》第7条对我国教师的权利作出了规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权。
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教育教学权,这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它主要指教师可以依据其所在学校的培养目标组织课堂教学;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进度,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在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自主改革,实验和完善。非依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剥夺在聘教师的这项法定权利。
2.学术研究权。
教师有从事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师在完成现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权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撰写学术论文或者著书立说,依法成立或参加学术团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学术争鸣等权利。3.指导评价权。
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指导评价权,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权利。教师有权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予指导;教师有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有权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促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教师这项权利的行使。
4.获取报酬权。
教师有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这是教师的基本物质保障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的权利和劳动者休息权利的具体化。它主要包括教师有权要求所在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及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地支付工资报酬;教师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退休等各种福利待遇和优惠,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等权利。
5.民主管理权。
教师有权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这是教师参与教育民主管理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具体适用。保证教师此项权利的行使,能够调动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它主要包括教师享有对学校及其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批评权和建议权;教师有权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组织形式及其他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讨论学校发展与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教师有权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教师有权参与教育的民主管理。
6.进修、培训权。
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这是教师享有的接受继续教育,不断获得充实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它主要包括教师有权参与进修和接受其他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保证教师进修培训权的顺畅行使;教师有权参加达到法定学历标准和达到高一级学历的进修或以拓宽知识为主的继续教育培训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作出规划,采取各种方式,开辟多种渠道,为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切实保障教师权利的实现。
二.教师的义务
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照《教师法》的规定所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不得不作出一定的行为。《教师法》第8条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
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更应当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以自己高尚的品质和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法律意识的形成发挥积极的影响。这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也是法律要求教师应尽的基本义务。
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制定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履行聘任合同中约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职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的工作,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教师应自觉地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业务特点,将德育工作落实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义务。
4.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义务。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教师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帮助其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于有缺点、错误的学生,更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要树立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法制观念,不歧视学生,更不允许侮辱、体罚学生。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只能以理服人,不能压服。教师违反本法规定,侮辱、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
教师有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教师,自然更负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义务。教师应当在学校工作和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活动中,对侵犯其所负责教育管理的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予以制止,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也应当对社会上出现的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和抵制,这既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6.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据美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预测,人类知识在19世纪是每五十年增长一倍,20世纪上半叶是每五年增长一倍,而目前已达到了每两年增长一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胜任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需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
综上所述,依据我国法律规定,一方面,教师既享有作为一般公民依法规定的一切权利,同时,又拥有《教师法》规定的一切权利;另一方面,教师既要履行作为一般公民依法规定的一切义务,同时,又要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一切义务。
党员的义务与权利 篇10
中,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
党员的义务与权利是党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与每一个党员密切相关。广大党员应该深刻了解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与权利,把握其基本内容、主要特点,认识其重要意义。在工作
(一)党员权利
党 员权利,就是党章规定赋予党员参与或从事党内某种事项或活动的行为权力及享受的相应利益。党员权利是党内民主的体现,是党员发挥自身作用所必须具备的条 件。在党内,每个党员都有权参与党的工作,共同管理党的事务,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负责精神,维护党的利益,保证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l)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2)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3)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4)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5)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6)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
(二)党员义务
党员义务,就是指党章规定的要求每个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的一种规范和约束。党员义务是党员基本条件的具体化,是合格的党员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促使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力保证,也是提高党员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与责任心的内在动力。党章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劳动是权利又是义务 篇11
教学课题:劳动是权利又是义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主要义务。理解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能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运用有关原理分析个别商品生产者为什么必须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教学难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重点:劳动者要遵守职业道德和提高职业技能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邓小平语: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活动。
社会有分工的不同,但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劳动者有职业的不同,但都是社会的主人。
1、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义务构成,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体现出来。
2、劳动者的权利(1)含义
(2)劳动权的重要性(3)内容
(4)保障劳动者权利的意义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内容:强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二者是统一的;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2)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义务具有强制性。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或片面强调一方的错误观点 练习:
4、劳动者的义务
对企业的意义:关系产品和服务质量,关系企业形象和信誉
对国家的意义: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如何克服市场的缺陷?加强宏观调控和精神文明建设)
5、劳动是权利又是义务有法律保障
2、简答题:
某港口装卸公司与一外国货船签订合同,双方同意15日内完成该货船所运货物的装卸任务。由于不期而至的恶劣天气延缓了工作进程,该公司领导在得到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希望公司职工利用双休日加班,以免违反合同约定而向外商支付巨额赔偿金。但青年工人李某等以“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为由拒绝加班。对李某等拒绝加班的言行,你是怎样看待的?
分析思路:
(1)肯定说明在我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的尊重。因此一般说来,李某等要求休息的权利是能够得到法律保障的。(2)运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明劳动是权利又是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劳动者有完成劳动任务的义务。在该公司因客观原因的特殊情况下,公司职工有义务维护公司的利益,因此李某等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3)说明劳动者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树立主人翁意识,努力加强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奉
208012757.doc 献社会。
3、辩析题:
劳动是权利又是义务是统一的,下岗人员没有劳动权利,当然也就没有劳动义务了。(1)说明劳动是权利又是义务是统一的
【民事诉讼证人权利义务】推荐阅读:
民事诉讼证人证言范本10-21
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08-20
民事证人论文10-15
民事证人制度08-27
刑事诉讼的证人资格07-06
刑事诉讼申请证人出庭08-20
民事诉讼转刑事诉讼09-21
民事小额诉讼07-19
民事虚假诉讼09-12
民事权利体系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