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

2024-09-09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共10篇)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 篇1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

㈠受理范围:符合《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章设臵条件规定的医疗机构。

㈡办理程序: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同意,省卫生厅医政处或中医局受理,组织专家组审查申请材料,出具审核意见,报主管厅长审核,报卫生部审批。

㈢办理期限:自受理设臵申请之日起45日内。

㈣需要提交的材料目录:

1、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设臵意见(包括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臵规划对项目提出的初审意见等,须明确是否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臵规划);

2、所在地《医疗机构设臵规划》;

3、筹建单位或筹建负责人签署的正式申请文件;

4、《设臵医疗机构申请书》;

5、合资、合作双方法人代表签署的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合作意向书(各方签字原件),至少应包括:

⑴合作外方详细背景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注册国家、法定地址、主营内容、企业规模、商业信誉等;

⑵申请设臵医院的执业地址;

⑶申请设臵医院的名称、类别、所有制形式、服务范围、诊疗科目(明确到二级科目)、规模(病床数、牙椅数等)、投资总额、注册资金、经营期限;

⑷经济效益分成及风险承担分析(资金额度单位是人民币);

⑸外汇平衡情况。

6、可行性研究报告(各方签字原件),至少应包括: ⑴进一步明确项目合作双方基本背景情况;双方单位法定代表人姓名、年龄、专业履历、身份证件号码;

⑵所在地区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⑶所在地区(目标)人群健康状况及有关疾病患病率; ⑷所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⑸拟设医院服务范围应与医院名称、类别相符合; ⑹拟设医院服务范围应与医院名称.类别相符合;

⑺明确拟设医院的组织结构(科室设臵)和人员配备; ⑻拟设医院各科室业务用房、床位编制、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臵情况;

⑼拟设医院服务方式和时间;

⑽拟设医院与服务半径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的关系和影响;

⑾拟设医院的污水污物处理方案;

⑿明确拟设医院投资预算;

⒀明确投资总额、注册资金、资金来源、投资方式(外方拟投入医疗设备清单),各项资金额度(单位是人民币);

⒁ 明确拟设医院五年内的成本效益预测分析(医疗服务收入、支出等);

7、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平面图单列);

8、合资、合作双方各自的注册登记证明复印件;

9、合资、合作双方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10、合资双方各自的银行资信证明原件,资信证明应能够满足拟设医院投资总额要求;

11、涉及国有资产(包括现汇)投入的应提交:⑴资产所有者同意投资的批复文件;

⑵资产评估报告;

⑶国资办对拟投入国有资产(土地)评估报告确认文件; ⑷如国有房产投入另提供拟设医院土地、房屋使用权或所有权证明文件及建筑物平面图。

12、涉及国有资产租赁的应提交:

⑴资产所有者同意租赁的批复文件;

⑵租赁合同或意向书;

⑶如国有房产租赁另提供拟设医院土地、房屋使用权或所有权证明文件及建筑物平面图。

13、以上涉及外方提供的原件或复印件(包括8、9、10项)均需同时提交中文翻译件并经公证处公证。

14、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供的其他材料。

获准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按照规模向省卫生

厅或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执业登记注册申请。其中属在省卫生厅登记注册的,按照本通知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程序办理。

申报资料填写要求

1、以上医疗机构行政许可相关表格可在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网站(http://)“表格下载”中下载。

2、提供的《申请书》和《注册书》填写要求准确、完整,不得空项,对同一项目的填写应当一致;

3、除《申请书》和《注册书》外,申请人(单位)应在申报材料原件逐页盖章,没有印章的由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逐页签名;

4、使用A4规格纸张打印;申报内容应完整、清楚,不得任意涂改;涂改后,应加盖印章或签字;

5、复印件应当清晰并与原件一致,须注明“与原件相符”并加盖印章或签字;

6、使用中国法定计量单位和符号;

7、提供外文资料应译为规范的中文,将译文附在相应的外文资料后,并经公证处公证;

8、提交的证件原件(除需办理执业注册外),均为审查原件,留存复印件,由申请单位盖章或个人在复印件上签章;

9、申请人应按照以上要求如实提供资料,并向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承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样本),以对申办事项和申请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10、申报材料一式2份,一份原件,一份复印件;建议中文用宋体小4号字,英文为12号字;

11、提交材料有特殊要求的,按其要求执行。

医疗机构行政许可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将不予受理。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 篇2

一、受理范围

1.具备中外合作开办学前教育机构审批申请条件的中国教育机构。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二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一条,符合以下全部条件的企业可以提出申请:

(1)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者)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2)外国宗教组织、宗教机构、宗教院校和宗教教职人员不得在中国境内从事合作办学活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进行宗教教育和开展宗教活动;

(3)申请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育机构应当具有法人资格;

(4)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并具有法人资格。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参照国家举办的同级同类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执行。

二、设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十二条。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全文条款。

三、实施机关

本行政许可办理机关为文安县教育局。

四、许可条件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中外合作开办学前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申请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育机构应当具有法人资格。

(2)中外合作办学者可以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财产作为办学投入。

(3)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应达到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民办幼儿园设置标准。》

(4)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和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并具有法人资格。

(5)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参照国家举办的同级同类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执行。(6)中外合作办学者的知识产权投入不得超过各自投入的1/3。但是,接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邀请前来中国合作办学的外国教育机构的知识产权投入可以超过其投入的1/3。

五、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的形式为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材料,申请审批表加盖的公章须与其申请单位名称完全一致。申请材料采用A4纸,统一在纸张的左侧装订,复印件均应加盖申请人公章。

1.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申请表。2.申办报告。

3.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章程。

4.首届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5.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6.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的资格证明文件。7.教师的资格证明文件。8.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9.合作协议。

10.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11.食品经营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12.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原件及复印件。13.消防安全合格证明。14.各项规章制度。15.发展规划。

六、办理时限

受理时限:2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决定 法定办理时限:60工作日。法定时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六条规定,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承诺办理时限:29工作日。自受理之日起29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考评时限(包括整改时间):15工作日。核查时限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不包括整改时间)

七、许可收费 不收费

八、许可流程 窗口办理流程:

1.申请。申请人向教育局职教股提出申请,提交申请材料。

2.受理。接件受理人员核验申请材料。申请人符合申请资格,并材料齐全、格式规范、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申请人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予受理,并说明原因。

3.审查。受理后,审查人员对材料进行审查,申请正式受理后10个工作日内,实施机关通知申请人进行实地核查。在15日内,对符合审批条件的,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不予通过的,说明原因告知申请人。

4.领取结果。申请人按约定的方式到教育局职教股领取办理结果。

九、窗口办理地址

窗口名称:文安县教育局职教股 窗口地址:文安县兴文道471号 窗口电话:0316-5223956

医疗机构健康体检执业登记申请表 篇3

填表说明:

1、申请单位为县/区级医院的,需经县/区卫生局签署意见;

2、市卫生局签署意见时,需附评审合格报告。

医疗机构外出健康体检备案表

填表说明:

1、本备案表由医疗机构于外出健康体检前至少20个工作日向登记机关提交;

2、随表需提交以下材料:双方签订的健康体检协议书,体检现场标本采集、运送等符合有关条件和要求的书面说明,现场清洁、消毒和检后医疗废物处理方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副本复印件。

3、医疗机构在收到登记机关出具的备案回执后方可外出健康体检。

附件3

医疗机构外出健康体检备案回执

编号:

你单位于日报来的《医疗机构外出健康体检备案书》收悉并已备案。

登记机关:(章)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 篇4

为切实加强对我市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全市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促进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呼伦贝尔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和医师注册工作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呼卫办字【2011】215号)的文件精神,满洲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统一部署,周密安排,于2011年7月7日至7月27日在辖区内认真组织开展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和医师注册工作专项整治监督检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91家,本次共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91家,覆盖率达100%。主要检查的内容有:医疗机构正在使用的名称是否与许可的名称相符,是否挂有其他名称,实际执业地址是否与许可的地址相符,实际法人是否与许可的法人相符,实际床位(牙椅)数是否与许可的一致,实际房屋面积、科室设置数、执业医师、护士、设备是否与许可审批的一致,实际开展的治疗科目是否与许可的相符、是否挂有未批准的中心科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是否定期校验,医师实际执业地点、职业类别、执业范围是否与《医师执业证书》登记注册的相符等等。

二、检查结果

1、经检查发现全市91家医疗机构均持有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的布局、面积均符合标准。

2、多数医疗机构使用的名称与许可的名称相符;实际法人与许可的法人相符。

3、绝大多数医疗机构能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地址和内容要求开展执业活动,医护人员执业资质基本符合规定。

4、未发现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活动和无证行医行为。

5、未发现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和违法开展医疗广告的行为。

三、存在问题

1、个别医疗机构超出核准的诊疗科目范围开展诊疗活动,如:新开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满洲里市中蒙医院。

2、个别医疗机构存在执业助理医师单独执业现象,如:扎煤公司总医院灵泉门诊、露天门诊、扎区妇幼保健所、怡园社区卫生服务站。

3、个别医疗机构实际开展的执业活动与所持有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许可的地址不符,如:满洲里市中蒙医院。

4、所有的医疗机构内设的口腔科和口腔诊所均未许可美容牙科,但均开展牙齿洁治术、镶复等牙齿美容活动。

5、个别医疗机构正在使用的名称与许可的名称不符,如:扎煤公司第一门诊。

对于以上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当场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要求限期整改。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一)加大查处力度,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

卫生监督机构应当继续加大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检查力度,并将此项检查纳入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工作,形成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要结合“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加大对未取得卫生行政部门许可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查处力度。

(二)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医疗机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医疗机构依法行医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确保整改落实到位,保障医疗服务市场安全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 篇5

各市(州)卫生计生委、编办、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科技局,委直医疗卫生单位:

医疗卫生行业知识、技术密集,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是国家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的科技创新全面纳入科技创新工作的整体布局。国家、省出台的科技创新的政策制度安排全面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根据中央、省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医疗卫生行业实际,现就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创新创业和多机构执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创新创业人才

1.医疗卫生机构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在编制员额内办理入编手续,不受用编进人计划限制;已满编超编且具备条件的,可按程序申请使用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办理入编手续,待自然减员后,改为占用用人单位编制,相应收回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医疗卫生机构可设置特设岗位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不受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2.医疗卫生机构引进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可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方式,自主确定薪酬标准。所需薪酬计入当年单位工资总额,不作为工资总额基数,由卫生计生主管部门专项据实核增,核增情况抄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

3.医疗卫生机构引进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可按相应规定评定卫生类、中医药类或研究类专业技术职务。贡献突出的,可按规定破格评定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4.取得住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证书的临床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二、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活动 1.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高等医学院校按照相关规定多形式多机制合作共建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基地)、医学中心、研究中心(院)等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基地。合作共建的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基地的运行管理,按双方签订的协议执行。高等医学院校可设置名誉教授、客座教授、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等流动岗位,授予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人员。

2.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政府下达的医学生毕业后规范培训、短期培训、临床进修等项目,以及承担各级各类继续医学教育、医学院校学生毕业临床实习等任务,应向承担教学和教学管理任务的医疗卫生人员发放教学报酬。相关主管部门把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教学和人才培养情况作为单位绩效工资总额核增的依据之一。

3.医疗卫生人员获得市(厅)级及以上教学研究课题(项目),在晋职晋级、年度考核、绩效考核、评先评优、奖励表彰等方面享受与同级科研课题(项目)同等政策。

4.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聘用临床类、中医类、护理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时,须把医疗卫生人员承担教学及人才培养、科研情况作为必备条件。

三、扩大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分配自主权

在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额范围内,由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分配办法,自主进行内部分配。对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的特殊报酬,职务发明完成人、科研项目完成人、专利成果完成人、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以及面向企业和社会承担科研项目、开展技术服务(含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培训和咨询等)所获收益中发给科研人员及其团队的劳动报酬,由主管部门专项据实核增,计入当年单位绩效工资总额,不作为绩效工资总额基数;核增情况送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备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按规定划归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部分,以及科技人员从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所获得的劳务报酬和绩效激励,不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四、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离岗创新创业 1.持有科技成果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含担任非正职领导的人员)依法经所在单位同意,可在科技型企业兼职从事科技 成果转化活动,并按规定获得报酬或奖励。

2.经所在单位同意,允许公立医院中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不含领导班子成员)离岗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或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离岗期限以3年为一期,最多不超过两期,每期须与所在单位签订离岗创业协议。离岗期内保留原单位人事关系,岗位等级聘用时间和工作年限连续计算,薪级工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岗位等级晋升与原单位其他人员享有同等机会。离岗人员年度和聘期考核,以创业为主。离岗人员创业期间,根据本人自愿,可选择在原单位继续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险或将参保关系转移至新单位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不重复参保。对选择在原单位参保的,单位缴纳部分由原单位继续为其缴纳,个人缴费部分由本人承担。原单位及新单位均应依法为其参加工伤保险,期间发生职业伤害经认定为工伤的,按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财政部门不核减离岗创业医疗卫生人员正常经费,可由原单位自主统筹安排使用。离岗人员在离岗期间或离岗期满后要求回原单位工作的,由原单位按不低于原聘用岗位等级聘用,超岗聘用的逐步消化。期满后不回原单位工作的,应按有关规定与原单位解除聘用合同。3.取得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证书的临床医师在基层开办民营医疗机构时享有有关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服务的所有优惠政策。

五、鼓励医疗卫生人员提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1.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经统一注册后开展在线健康医疗服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加强网上便民服务平台、官方微信、手机APP等建设,改造优化诊疗流程,支持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在线预约诊疗、在线问诊、复诊、转诊及向患者提供覆盖诊疗全流程的移动支付等服务。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在线开展各类高端特需服务。鼓励医疗机构与依托“健康四川”、“巴蜀快医”及其他第三方服务平台,在线开展健康互动社区建设,形成医疗卫生人员之间、患者之间、医患之间的交流互动。

2.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支持三级医院医疗卫生人员为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提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会诊、监护指导、手术指导等服务。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到第三方机构或服务平台,开展远程会诊、影像、检验、心电、病理等诊断服务。

3.积极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和电子处方应用。鼓励第三方企业汇聚有药事服务资质的医疗机构、社会化零售药房以及线上的药品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虚拟药房”,探索就诊医院开方,“虚拟药房”加盟服务机构基于患者电子处方审方配药,物流单位送药上门或者患者到就近社区或者药房取药的服务新模式。

4.建立医疗卫生人员在线医疗服务激励机制。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在线医疗服务,原则上按照不低于6:3:1的比例确定医疗卫生人员、医院和平台建设方的收入分配办法,并由医疗机构或第三方平台公司为医疗卫生人员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医疗卫生人员到独立的第三方平台开展线上服务的,收入分配办法由平台建设方与医疗卫生人员商定)。

六、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多机构执业

1.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人员合理有序流动的工作目标。鼓励省、市(州)、县(区)各级医学会专业委员会成员积极开展多机构执业,力争到2020年超过50%的专业委员会成员开展多机构执业。鼓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积极开展多机构执业,力争2017年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人员多机构执业的达本机构医疗卫生人员总数的10%,到2020年达本机构医疗卫生人员总数的20%。

2.进一步放宽医疗卫生人员执业地点限制。全面推行执业医师区域注册制度,执业医师执业地点为“四川省”,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地点为执业机构所在地的县(区)级行政区划。在多个机构执业的医师,应当确定一个机构作为其主要执业机构,并向主要执业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对于拟执业的其他机构,应当向其拟执业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分别申请备案,注明所在执业机构的名称。注册护士开展多机构执业的,应向其拟执业的其他执业机构所在县(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办理登记,符合条件的在其《护士执业证书》“变更注册记录”栏目中加注其拟执业的其他执业机构。技师开展多机构执业的无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已办理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注册的外国医师,可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执业活动。不限定医疗卫生人员执业地点数量,不设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限制,参加多机构执业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及时将其多机构执业情况向主要执业机构书面备案。

3.进一步放宽相关技术应用和机构审批准入条件。各级医疗机构开展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可以将多机构执业医疗卫生人员作为人员资质评价参考依据。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审批第三方医学影像机构、医学检验机构等医疗机构,变更其诊疗科目、准入大型设备时,可以将多机构执业医疗卫生人员作为人员资质评价申请依据。严禁多机构执业人员以多机构执业名义在医疗机构“空挂”,一旦查实将对空挂的医疗机构及多机构执业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4.进一步优化多机构执业医疗卫生人员职称评审政策。医疗卫生人员将民营医院作为其他执业机构执业的,可在原单位按规定正常申报职称,其多机构执业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上级医院医疗卫生人员(含医师、护士、技师)前往下级医院开展多机构执业的,可将累计执业时间按5:1的比例折算为下基层服务时间,作为职称评审条件。医疗卫生人员(含医师、护士、技师)到贫困地区医院开展多机构执业的,可将累计执业时间按1.2倍换算为下基层服务时间,作为职称评审条件。

5.进一步保障多机构执业医疗卫生人员的收入待遇和合法权益。主要执业医疗机构应合理确定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量,按相关规定为其购买养老保险,率先在三级甲等医院除住院医师工作制度要求以外的医疗卫生人员中积极倡导每日8小时工作制,逐步规范全职与兼职的分类管理,为医疗卫生人员多机构执业创造条件,不得无故降低医疗卫生人员合理的薪酬待遇,不得因多机构执业而影响其职称晋升、学术地位等合法权益,也不得以任何形式阻碍或变相限制医疗卫生人员的合理流动。多机构执业人员应获取合理报酬,具体报酬由多机构执业人员与其执业的其他执业机构协商确定,多机构执业人员执业的其他执业机构所支付的薪酬不占核定的单位绩效工资总额。探索开发医疗卫生人员多机构执业保险产品,解除医疗卫生人员后顾之忧。

6.进一步加强多机构执业医疗卫生人员综合考核。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探索建立医疗卫生人员信用管理制度,将多机构执业诊疗行为记入执业信用档案,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规范医疗卫生人员多机构执业行为,定期公开多机构执业医师、护士、技师的医德医风状况和违规违纪医疗事故记录,逐步建立和形成对医疗卫生人员执业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机制,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连续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对多机构执业人员的考核形式,多机构执业人员执业的其他执业机构应当向主要执业机构提供该多机构执业人员在职期间的考核情况,包括业务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便于主要执业机构做好多机构执业人员的年度考核及定期考核工作。退休医师应在多机构执业的第一家医疗机构接受定期考核。

7.进一步拓宽医疗卫生人员多机构执业形式。鼓励公立医院医疗卫生人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担任其开展多机构执业医院的院长,可到民营医院兼职兼薪,也可以“技术参股”的方式入股其多机构执业的民营医院。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充分发挥远程医疗等互联网技术,开展“互联网+多机构执业”。

8.进一步推进中医师开展多机构执业。在鼓励中医师开展多机构执业基础上,允许离退休名老中医在公立医院注册执业的同时,按照医师多机构执业有关规定,开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所。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只提供经考核合格的传统中医诊疗服务的中医一技之长诊所,或在乡镇和村设置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执业,只提供经考核合格的传统中医诊疗方法。将申请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所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年限要求由满5年调整为满3年。

9.进一步强化医疗卫生人员多机构执业监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多机构执业行为的有效监管,严格监督医疗卫生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是否依法依规执业。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责令其进行整改;对情节较重,出现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直至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加强对本机构开展多机构执业医疗卫生人员的管理,规范多机构执业行为,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多机构执业医疗卫生人员应妥善安排工作,不得未履行相应手续进行多机构执业,不得超执业类别、执业范围开展诊疗活动,不得为谋取不当利益损害相关医疗机构及患者的合法权益。开展多机构执业的医疗卫生人员,在多机构执业期间出现医疗纠纷,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办理。

省卫生计生委 省委编办

教育厅 财政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科技厅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 篇6

一、法定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01年主席令第48号发布)第三条第一款:“合营各方签订的合营协议、合同、章程,应报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审查批准机关应在三个月内决定批准或不批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2001年国务院令第311号发布)第六条第二款:“凡具备下列条件的,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

(一)投资总额在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审批权限以内,中国合营者的资金来源已经落实的;

(二)不需要国家增拨原材料,不影响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外贸出口配额等方面的全国平衡的。”

(三)《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2002年国务院令第346号发布)第十二条:根据现行审批权限,外商投资项目按照项目性质分别由发展计划部门和经贸部门审批、备案;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由外经贸部门审批、备案。其中,限制类限额以下的外商投资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的相应主管部门审批,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此类项目的审批权不得下放。属于服务贸易领域逐步开放的外商投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批。涉及配额、许可证的外商投资项目,须先向外经贸部门申请配额、许可证。法律、行政法规对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和办法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申请条件

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在中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合营企业。

三、申报材料

以下申报材料均需提交电子文档:

(一)设立合营企业的申请书;

(二)市州主管部门的转报意见;

(三)合营各方共同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及发改委(经委)部门的核准意见;

(四)由合营各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签署的合营企业协议、合同和章程;

(五)由合营各方委派的合营企业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人选名单;

(六)合营各方资信证明;

(七)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境内法人投资者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境外法人投资者提供法人存续证明以及法定代表人证明;境外投资者系自然人的提供身份证、护照或其他能够证明其个人身份的有效证明复印件;外国投资者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身份证明应当经所在国家公证机关公证并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投资者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身份证明应当依法提供当地公证机构的公证文件,上述公证或认证文件应为原件。其中:境外投资者系自然人的,应先出示身份证、护照或其他能够证明其个人身份的有效证明的原件,如申请人只能提供复印件留存我厅档案,需在复印件上签字盖章说明与原件一致,并提供原件核对)。

(八)中方企业权力机构批准投资的文件(涉及国有资产投资的则需取得国资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除以上材料外,还需提交下列附件:

1、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注册登记核准通知书》;

2、如需进口设备,应提供进口设备清单(设备名称、规格、数量、价格);

3、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现金资产投入,需资产评估报告;

4、如由被授权人签署上述任何一项文件的,需提供投资者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原件);

5、《法律文件送达授权委托书》;

6、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真实性确认书。

四、办理程序

(一)申请人向所在地市、州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商务主管部门窗口提出申请;

(二)市州商务主管部门将转报意见和其他相关材料报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省商务厅窗口;

(三)省商务厅依法审批,作出准予或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不予许可的,须说明理由。

(四)取件人凭身份证和受理通知书领取办理结果。

五、办理时限

(一)法定时限:60个工作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第三条)。

(二)承诺时限:10个工作日。

六、收费依据、收费标准

不收费。

七、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省商务厅窗口:(028)***2投诉电话: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028)***1

省商务厅:(028)***6

网址: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 篇7

卫生部、外经贸部令第11号

现发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外经贸部部长 石广生二000年五月十五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加强对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管理,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是指外国医疗机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称合资、合作外方),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在中国境内(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除外,下同)与中国的医疗机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称合资、合作中方)以合资或者合作形式设立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 申请在中国境内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正当经营活动及合资、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受中国法律保证。

第五条 卫生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称外经贸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全国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外经贸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设置条件

第六条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置与发展必须符合当地区域卫生规划

第七条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中外双方应是能够独立承担民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事责任的法人。合资、合作的中外双方应当具有直接或间接从事医疗卫生投资与管理的经验,并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一)能够提供国际先进的医疗机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二)能够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学技术和设备;

(三)可以补充或改善当地在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资金和医疗设施等方面的不足。

第八条 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必须是独立的法人;

(二)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

(三)合资、合作中方在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中所占的股权比例或权益不得低于30%;

(四)合资、合作期限不超过20年;

(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条件。

第九条 合资、合作中方以国有资产参与投资(包括作价出资或作为合作条件),应当经相应主管部门批准,并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有关规定,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评估机构对拟投入国有资产进行评估。经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拟投入的国有资产的作价依据。

第三章 设置审批与登记

第十条 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先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

(二)合资、合作双方法人代表签署的项目建议书及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合资、合作双方各自的注册登记证明(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和银行资信证明;

(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拟投入国有资产的评估报告确认文件。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并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提出初审意见,并与申请材料、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一起报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

第十一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申请材料及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后报卫生部审批。(审批权已下放到省级卫生部门)

报请审批,需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向卫生部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人设置申请材料;

(二)设置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发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及设置地设区的市级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关于拟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是否符合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审核意见;

(三)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关于设置该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审核意见,其中包括对拟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名称、选址、规模(床位、牙椅)、诊疗科目和经营期限等的意见;

(四)法律、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的其它材料。

卫生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

第十二条 申请设置中外合资、合作中医医疗机构(含中外合资、合作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和中外合资、合作民族医疗机构)的,按本办法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要求,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和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后转报卫生部审批。

第十三条 申请人在获得卫生部设置许可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向外经贸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置申请申报材料及批准文件;

(二)由中外合资、合作各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表签署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合同、章程;

(三)拟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董事会成员名单及合资、合作各方董事委派书;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机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五)法律、法规和外经贸部规定的其它材料。

外经贸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局面决定;予以批准的,发给《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获得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自收到外经贸部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凭此证书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 申请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或老、少、边、穷地区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或申请设置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范围和内容属于国家鼓励的服务领域,可适当放宽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条件。第十五条 获准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当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所规定的程

序和要求,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执业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类别和规模,确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受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

第十六条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命名应当遵循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名称由所在地地名、识别名和通用名依次组成。

第十七条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不得设置分支机构。

第四章 变更、延期和终止

第十八条 已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变更机构规模(床位、牙椅)、诊疗科目、合资、合作期限等,应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的审批程序,经原审批机关审批后,到原登记机关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手续。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涉及合同、章程有关条款的变更,由所在地外经贸部门转报外经贸部批准。

第十九条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合资、合作期20年届满,因特殊情况确需延长合资、合作期限的,合资、合作双方可以申请延长合资、合作期限,并应当在合资、使用期限届满的90天前申请延期。延期申请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外经贸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请卫生部和外经贸部审批。审批机关自接到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第二十条 经批准设置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当在审批机关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完有关登记注册手续;逾期未能完成的,经审批机关核准后,撤销该合资、使用项目。

第五章 执业

第二十一条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作为独立法人实体,自负盈亏,独立

第二十二条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当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医疗机构执业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必须执行医疗技术准入规范和临床诊疗技术规范,遵守新技术、新设备及大型医用设备临床应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依照国家有关法律、第二十五条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聘请外籍医师、护士,按照《中华人第二十六条 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中外合第二十七条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发布本机构医疗广告,按照《中华人第二十八条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医疗收费价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第二十九条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监督

第三十条 县以上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资、合作法规处理。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办理。资、合作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要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民共和国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办理。行。

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年校验一次,《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校验由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机关办理。

第三十一条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有关

第三十二条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由规定,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查处。对于违反本办法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外经贸部门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予以处罚。第三十三条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外经贸行政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批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变更的,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中外各方未经卫生部和外经贸部批准,成立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并开展医疗活动或以合同方式经营诊疗项目的,视同非法行医,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大陆

第三十五条 申请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的,不予以批准。

第三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外经贸行政部门可依据本办法,投资举办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规定。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和外经贸部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0年7月1日起实施。

****年二月十日颁布的卫医字〔89〕第3号文和一九九七年四月三十日颁布的〔1997〕外经贸发第292号文同时废止。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 篇8

(2000年5月15日卫生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第11号发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

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加强对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管理,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是指外国医疗机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称合资、合作外方),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在中国境内(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除外,下同)与中国的医疗机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称合资、合作中方)以合资或者合作形式设立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申请在中国境内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正当经营活动及合资、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受中国法律保证。

第五条卫生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称外经贸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全国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外经贸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设置条件

第六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置与发展必须符合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第七条申请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中外双方应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合资、合作的中外双方应当具有直接或间接从事医疗卫生投资与管理的经验,并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一)能够提供国际先进的医疗机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二)能够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学技术和设备;

(三)可以补充或改善当地在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资金和医疗设施方面的不足。

第八条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必须是独立的法人;

(二)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

(三)合资、合作中方在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中所占的股权比例或权益不得低于30%;

(四)合资、合作期限不超过20年;

(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合资、合作中方以国有资产参与投资(包括作价出资或作为合作条件),应当经相应主管部门批准,并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有关规定,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评估机构对拟投入国有资产进行评估。经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拟投入的国有资产的作价依据。

第三章设置审批与登记

第十条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先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

(二)合资、合作双方法人代表签署的项目建议书及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合资、合作双方各自的注册登记证明(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和银行资信证明;

(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拟投入国有资产的评估报告确认文件。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并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提出初审意见,并与申请材料、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一起报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

第十一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申请材料及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后报卫生部审批。

报请审批,需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向卫生部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人设置申请材料;

(二)设置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发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及设置地设区的市级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关于拟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是否符合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审核意见;

(三)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关于设置该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审核意见,其中包括对拟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名称、选址、规模(床位、牙椅)、诊疗科目和经营期限等的意见;

(四)法律、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卫生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

第十二条申请设置中外合资、合作中医医疗机构(含中外合资、合作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和中外合资、合作民族医疗机构)的,按本办法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要求,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和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后转报卫生部审批。

第十三条申请人在获得卫生部设置许可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向外经贸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置申请申报材料及批准文件;

(二)由中外合资、合作各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表签署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合同、章程;

(三)拟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董事会成员名单及合资、合作各方董事委派书;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机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五)法律、法规和外经贸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外经贸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予以批

准的,发给《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获得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自收到外经贸部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凭此证书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申请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或者少、边、穷地区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或申请设置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范围和内容属于国家鼓励的服务领域,可适当放宽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条件。

第十五条获准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当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所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执业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类别和规模,确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受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

第十六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命名应当遵循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名称由所在地地名、识别名和通用名依次组成。 第十七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不得设置分支机构。

第四章变更、延期和终止

第十八条已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变更机构规模(床位、牙椅),诊疗科目,合资、合作期限等,应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的审批程序,经原审批机关审批后,到原登记机关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手续。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涉及合同、章程有关条款的变更,由所在地外经贸部门转报外经贸部批准。

第十九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合资、合作期20年届满,因特殊情况确需延长合资、合作期限的,合资、合作双方可以申请延长合资、合作期限,并应当在合资、合作期限届满的90天前申请延期。延期申请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外经贸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请卫生部和外经贸部审批。审批机关自接到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

第二十条经批准设置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当在审批机关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完有关登记注册手续;逾期未能完成的,经审批机关核准后,撤销该合资、合作项目。

第五章执业

第二十一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作为独立法人实体,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当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医疗机构执业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必须执行医疗技术准入规范和临床诊疗技术规范,遵守新技术、新设备及大型医用设备临床应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二十五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聘请外籍医师、护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土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

及其卫生技术人员要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二十七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发布本机构医疗广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办理。

第二十八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医疗收费价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监督

第三十条县以上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年校验一次,《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校验由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机关办理。

第三十一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有关规定,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二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查处。对于违反本办法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外经贸部门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外经贸行政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批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变更的,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中外各方未经卫生部和外经贸部批准,成立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并开展医疗活动或以合同方式经营诊疗项目的,视同非法行医,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大陆投资举办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申请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的,不予以批准。

第三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外经贸行政部门可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规定。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由卫生部和外经贸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规定自2000年7月1日起实施。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 篇9

入区注册登记必备材料

1.提交工商局外商投资企业名称登记核准通知书。(工商局办理)2.企业章程 3.企业合同

4.投资者所在国(地区)合法开业证明复印件。(中方须提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并加盖原发照单位公章。外商若以境外公司名义投资须提交所在国(地区)的合法开业证明,如香港的“公司注册证”、“商业登记证”、澳门的“营业税开业申报书”、台湾的“公司执照”、“营利事业登记证”。)(外商若以个人名义投资,须提交所在国(地区)的护照、身份证,港、澳、台同胞还须提交港澳回乡证、台胞通行证。)

(以上原件材料若是外文,须到海南省翻译公司译成中文并加盖翻译单位公章。)

5.董事会成员名单及全体董事成员的签名。

6.董事长、副董事长委派书(由各委派方出具)及其身份证复印件。

2013年医疗机构执业总结 篇10

2013年执业总结

2013年来我院不断加强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和礼仪培训,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在全院掀起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活动高潮。我们提出更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在管理中讲服务,在管理中讲质量,在管理中讲效益,在管理中求发展;形成“学管理、用管理、抓管理”的氛围,全面推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管理活动开展情况

根据市区局的统一布署和安排,结合医院实际,迅速成立了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下发了活动实施方案,以“更新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完善规章制度、美化医院环境”为主题,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严格依法执业,规范执业行为

认真落实开展“管理”的要求,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的医疗制度,在国家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的框架内开展诊疗活动;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诊疗科目执业,医院及科室命名规范;各诊疗岗位均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病人提供诊疗,不超范围执业;按照规定申请医疗机构校验及发布医疗广告;有完整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二)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调整医疗质量监控委员会,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管理,明确各区域的划分,规范工作流程,确保病人安全。在注重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医院严格按照《重庆市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暂行办法》申请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目前已开展的新技术有外科(骨科)激光、射频治疗,关节镜治疗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3年我院加强三基训练及人才培养,目前我院全院职工共计183人。其中医技护理人员 100人。高级职称 8人,中级职称 23人。重点开展徒手心肺复苏的训练及考核,所有医务人员人人考核过关。举

办院内学术讲座9次,活跃了学术气氛,通过三基培训及考试考核,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

2013年我院医务科共接待医疗投诉8件,均得到了妥善处理。全年未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和社会影响大的安全事件和恶性事件。

(三)改善就诊环境,满意服务患者

1.努力改善门诊就诊环境,使五官科门诊、妇科门诊等科室拥有了温馨的候诊环境,标识系统清晰、醒目,为患者就诊带来极大的方便。

2.在门诊、住院部、后勤部门开展了流动星级评比活动,从就医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流程、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方面每月进行综合考评,并对优秀科室进行表扬和奖励。

3.在病区开设了健康园地,并为患者发放健康手册,定期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为病人及家属耐心地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家庭护理知识示范、健康咨询指导先进,每个病区设立“健康咨询台”和“健康沟通日”,增进了护患间的沟通,养活医护患矛盾和医疗纠纷。

4.加强对门诊、急诊风险科室急救能力的检查力度,时刻做到抢救设备、设施、药品齐备、完好;实现门诊急诊会诊迅速到位,畅通“绿色”通道,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四)规范经济管理,降低医药费用

1.医院建立了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重大项目集体讨论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分清级次,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对于新增或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均及时进行调整,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

2.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控制药品收入比例。在临床用药中坚持合理用药,便宜药能治好的决不准用昂贵的,国产药能解决的问题决不准用进口药,能用一种药就不用多种药,医院还成立了合理用药检查小组,不定时检查处方,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对责任医生和相关科室给予处罚。在病区对病人实行发药签字制度,自费药品和贵重药品必须由患者签字同意。

3.医院规定大型设备的检查,须由病人或其家属签字方可进行。

(五)狠抓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1.我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院领导与各科主任签订了任务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坚持实行“一书一表”制,即:每位患者入院时,发给承诺书和住院须知,出院时征求患者意见,填写评价表,每月下科室收集、征求意见,汇总后,及时将收集情况及患者意见在院周会上反馈,并责成相关科室加以改进。全年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率均为98%以上;在门诊和住院大厅公布投诉电话,各楼层设立意见箱,由专人及时接待和处理患者投诉。

二、狠抓落实,管理活动初见成效

通过管理活动的开展和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全院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管理年各项措施的实施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90张床位的基础上病床使用率始终保持在91.9%以上,门诊量增长8%,住院人数增长2000余人,手术例数增长了1000例。

三、稳步推进,深入持久地开展管理年活动

深入开展管理活动,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减轻群众医药负担、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主要工作思路是: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质量管理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我们将采取更积极稳妥的经营形式,狠抓医疗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扩展医院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坚信,在市、区各级领导关心下,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兄弟医院的帮助支持下,医院全体职工定会携起手来,鼓足干劲,以对党、对人民、对医疗卫生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全面推动医院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开创出医院工作的崭新局面。

上一篇:使用手机下一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