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

2024-05-24

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精选4篇)

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 篇1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跨国教育的新兴模式近些年来得到飞速的发展, 过多的追求发展速度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 缺乏长远的规划、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教学过程沿袭传统方法等。问题既然出现就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品牌战略, 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品牌建设, 使之有一个发展的方向, 并且可以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飞速发展, 一系列的问题随之出现, 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教学主体等方面。任何问题都有其原因, 通过对这些问题追根溯源的研究和分析发现, 缺乏品牌意识是其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对于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创建品牌仅有几家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提出, 而且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本文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创建品牌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分类和计算研究, 得出教师和学生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并根据这一结论给出创建中外合作办学品牌的一些建议。

1 中外合作办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90年代以来,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开始发展,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截至2012年, 我国经教育部审批和复核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高达500多个, 遍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而且合作办学的层次也逐步地得到了提高, 涉及的专业领域范围也有所扩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肯定成绩的同时, 也要看到问题的存在。

1.1 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1.1.1 教学主体存在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对教师要求比较高, 目前能够真正符合中外合作办学要求的教师数量比较少;学生基础良莠不齐, 两极分化, 学生层次差距较大, 管理难度大, 而且教材多为原版英文教材,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学习目标、方法不明确, 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差。

1.1.2 教学过程没有创新, 教学模式单一

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没有体现, 双语教学的运用比较死板, 沿袭传统的“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模式, 一味地灌输式教育。学生找不到学习的动力, 出现迷茫现象, 学习缺乏兴趣主要是课堂授课模式没有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

1.1.3 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设置不完善

存在高校上课的通病, 老师讲完课就走人, 不会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授课进度和难度。没有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接受程度进行调查了解, 也就没有及时的反馈, 起不到期望的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重视, 没有完善其评价体系或者根本没有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反馈。

1.2 原因分析

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发现, 问题很多, 且存在时间长, 导致问题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外合作办学一开始发展的时候就没有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 没有看到中外合作办学的远景, 没有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换句话说就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缺乏品牌意识。没有从长远的意义上抓住其发展的要领, 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随着现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 有一些院校的合作办学项目或者是机构提出了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品牌建设的构想, 例如江南大学的莱姆顿学院、湖南大学的美雅国际教育学院等, 这些构想虽然提出了口号但是没有很好的贯彻下去。未来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离不开品牌的建设。好的发展目标加上贯彻到底的执行力是成功的保证。

2 创建中外合作办学品牌的关键要素分析

2.1 运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合作办学品牌建设关键要素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为AHP) , 最早是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迪 (Satty) 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决策方法。具体内容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因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不同层次, 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1.1 通过分析中外合作办学品牌建设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构建递阶层次结构

使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问题、进行决策时, 要把问题条理化, 层次化, 构造一个层次分明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 目标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解成为元素组成部分, 这些元素又按照其属性及关系分成若干层次, 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元素起支配作用。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实际情况, 可把这些层次分为三类:第一, 目标决策层。它是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 就是中外合作办学品牌建设这个终极目标。第二, 准则控制层。包含为实现该目标所涉及的所有要素, 可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涉及的主体分为学校方面、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和社会方面。第三, 包括各主体所要考虑的细化的小指标。

2.1.2 根据元素的重要程度, 构造两两比较矩阵

层次结构反映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是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在目标衡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一定相同, 在决策者的心目中, 它们应该各占有一定的比例。

2.1.3 比较元素的计算和相对排序, 并进行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A对应于最大特征值λmax的特征向量W, 经过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元素对应于上一层次某一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 这一过程即可得到元素的相对排序。

2.1.4 各层次对于系统总排序权重的计算, 并进行排序

总排序权重必须自上而下地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

2.2 关键要素的筛选过程

2.2.1 构建指标体系

通过对学校管理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基于对品牌建设理论的借鉴, 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具体特点, 分析找出对中外合作办学有影响的因素, 并把它们分为四个方面: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再对这四个方面进行细化每一个都细化出若干个小因素, 如表1所示:

2.2.2 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并计算特征向量和特征值

根据表2, 确定中外合作办学品牌建设指标体系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 建立两两判断矩阵如表3、表4、表5、表6、表7。

通过计算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分别为:

W=[0.1173, 0.4079, 0.4079, 0.0669]Tλmax=4.258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即计算C.I.和C.R.:

C.I.=λmax-n/n-1=4.258-4/3=0.086

C.R.=C.I./R.I.=0.086/0.89=0.096<0.1

说明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其中R.I.根据表8得出:

通过计算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分别为:

W= (0.1998, 0.1415, 01642, 0.4925) T

λmax=4.08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即计算C.I.和C.R.:

C.I.=λmax-n/n-1=4.08-4/3=0.0267

C.R.=C.I./R.I.=0.0267/0.89=0.0296<0.1

说明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通过计算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分别为:

W= (0.0832, 0.3989, 0.3572, 0.1607) T

λmax=4.1652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即计算C.I.和C.R.:

C.I.=λmax-n/n-1=4.1652-4/3=0.0551

C.R.=C.I./R.I.=0.0551/0.89=0.0612<0.1

说明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通过计算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分别为:

W= (0.133, 0.504, 0.25, 0.113) T

λmax=4.177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即计算C.I.和C.R.:

C.I.=λmax-n/n-1=0.177/3=0.059

C.R.=C.I./R.I.=0.059/0.89=0.066<0.1

说明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通过计算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分别为:

W= (0.25, 0.513, 0.136, 0.1) T

λmax=4.116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即计算C.I.和C.R.:

C.I.=λmax-n/n-1=0.116/3=0.0387

C.R.=C.I./R.I.=0.0387/0.89=0.043<0.1

说明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下面计算各指标相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品牌建设这个总目标的比重并进行排序, 见表9。

2.3 结论

根据表9可以看出, 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对品牌建设的影响比重最大, 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只有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学目标,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国际型、综合型的人才, 才能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目标, 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品牌建设添砖加瓦, 早日打造出“品牌学生”、“品牌教师”, 最后形成“品牌效应”。

3 创建中外合作办学品牌的建议

3.1 培育品牌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直接消费者, 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进行认知的载体, 对学校品牌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发言权, 因此, 他们自身也是品牌的一部分, 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品牌本身也是一种强化。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学生应该从自身寻找出自己发展前进的方法。学生应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就是让自己成为综合型、创新型的人才, 能在国际化的发展大潮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才呢?很简单, 一方面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 要有创新思维, 打破原来那种一味地接受灌输式教育的学习方法, 对于自己的专业课学习要有自己的想法, 敢于质疑, 敢于向老师发问, 只有经过自己消化吸收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 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不仅会学习, 也要具有很强沟通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真正的成为名符其实的“品牌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独树一帜。

外因方面, 学校为培育“品牌学生”所做的支持工作表现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包括硬件设施和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就是教学设施, 为学生配备良好的教学设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 可以使学生的课堂形式多样化;配备专门的语音室, 让学生加强英语的学习。校园环境方面, 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请一些外教参加, 让学生多跟外教交流, 成为课堂外的好朋友, 可以消除学生的顾虑, 让学生主动张嘴去说, 更多地去运用所学的知识, 另外可以了解国外的文化、历史, 培养多种思维方式。

3.2 培养品牌教师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认为, 大学之大, 不在大楼, 而在大师。同样, 名校之名, 贵在名师, 正是优秀的教师群体托起了学校的内涵发展[1]。

教师首先具备中外合作办学要求的基本能力, 能够进行双语教学, 从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课堂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灵活多变的课程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 专业课程采取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 让学生自己做课件, 并利用相关案例加以说明, 自己上讲台讲一下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然后老师在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指正和补充, 进行师生互动式的教学。这样学生既能深刻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 又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演讲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 拓展他们的思维, 培养学生主动寻找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使学生真正地接触社会实际、开拓思路, 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专业知识由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成有趣的学习内容。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品牌”, 成为学生中有口皆碑的“品牌教师”。在自身能力方面, 不断要求进步和进修的机会, 加强外语的学习和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 不断与时俱进, 掌握专业的前沿信息。

当然, “品牌教师”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创造的良好条件和机会。学校应当重视对双语教师的培训。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外语培训, 提高他们的外语应用能力, 为出国进修做准备, 多为教师创造出国进修的机会, 鼓励教师出国, 学校可以专门设立一个专项资金, 制定教师的人才培训计划, 定期地把青年教师送出国去, 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 更新教师陈旧的知识结构, 增强他们对西方文化和教育制度的了解、对合作方教学情况的了解, 学习国外课堂教学模式, 把握世界学术前沿的最新动态, 获取最新学术信息等。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讨会, 为学术研讨会创造条件, 通过不同类型教师的学术、教学经验等方面交流和学习,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使之逐渐成长为国际化教师。

学校就是一个综合体, 把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联系起来, 为“品牌学生”和“品牌教师”的培育和培养提供最大的便利。

3.3 社会大众的监督和认可

另外, 社会大众对中外合作办学品牌建设的一个监督和认可也是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品牌建设一个依据和方向。中外合作办学品牌的口碑还是在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那里, 品牌学生就是他们的目标。只有培育出被社会大众所认可的品牌学生, 中外合作办学的品牌也就打响了。

总而言之, 中外合作办学的品牌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个主体长时间的共同努力, 才能创造一个响亮的“品牌”。因此, 任何一个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都不能懈怠, 需要相互支持, 相互学习, 共同创造一个个的社会精英品牌, 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使我国的教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参考文献

[1]陈放.品牌学[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2.

[2]黄海力.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品牌经营和管理[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3]陈放, 谢宏.品牌策划[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0.

[4]冯晨昱.对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1 (1) .

[5]者贵昌.中国高校:教育品牌建设评价模型的设计与探讨[J].高教论坛, 2010 (4) .

[6]林金辉, 刘志平.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与引导[J].江苏高教, 2007 (6) .

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 篇2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支部建设

一、中外合办教学与党支部建设的关系

目前中外合办教学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 各国之间的教育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 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 我国国家领导人更加重视教育体制的发展, 在看到中外合办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果后, 政府以及相关机构更是积极努力的发展此类教学项目, 因此与中外合办有关文件也相继出条[1], 如有条例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积极扩大教育开放,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等等相关条例的出台[2], 使得中外合作教学在国内各高校得到广泛推崇, 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并以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项目在高校中实施。

根据我国国情来讲, 教育发展已经上升到硕士、博士的教育阶段, 对于这种高学历人才的培养, 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为与国际接轨, 各个高校都在努力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技能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向学生提供了国外先进、优势资源, 这不仅是对我国学生来说是一种吸引, 也为我国教育面向国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中外合作办学对党建的影响

中外合作办学也存在一定问题,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体制、价值取向、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这些差异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影响着学生, 也影响着学生方面的党建工作。从文化角度上看, 外国的思想文化比较开放, 认为每个人是自由平等的,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截然不同, 中国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国家, 而且等级观念也比较强, 因此当国外理念和行为传入中国时, 是对我国传统思想有着很大的冲击, 同时, 很多学生都会将外国政党与中国政党相对比, 部分学生便会产生盲目羡慕外国政策的思想, 这便会影响在学生中开展的党建工作。

三、如何加强中外合办教学下学生党建工作正确理解

(一) 教育理念与中外合办关系

当前我国仍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 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我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着卓越的贡献, 尤其在教育体制上, 国家十分重视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且我党在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要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 以“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原则的素质教育体制[3]。依照我党提出的要求, 应对高校学生进行积极的党建教育, 使当代大学生了解我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了解我党对国家建设的具体方式, 同时也应当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国情差异,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理性的看待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

(二) 增强大学生对我党建设的信念

首先应当明确我党未来建设目标, 加强教育, 使学生看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其次要增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使当代大学生形成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并使其在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过程中, 能自觉地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抵制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和敌对势力的拉拢腐蚀;最后应当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 当代学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 很容易受到外界新鲜事物的引诱, 但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 保持清醒的头脑, 理性的判断所遇到的各类事件, 这样才能把握住人生成才的正确方向, 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都有作用的人。

(三) 积极落实大学生党建工作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是每个高校应当积极落实的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讲座、研讨会以及授课等的形式, 增强学生对我党建设工作的了解;也可通过播放爱国主义电影, 国家建设主义电影, 来渲染大学生爱国情感;可以党小组的名义奉献爱心, 传播我党思想。通过加强党建工作, 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党员, 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中国未来的发展。

四、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 应当根据中国实际国情, 辨证的看待西方理念, 不可以偏概全, 而是应当正确的看待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同时各高校在开展中外合办项目的时候, 也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递给学生们, 充分落实学生党建工作, 使得高校学生深入了解我党建设思想及我党未来发展目标, 增强学生自主发展党建工作意识, 并可发挥学生党员带头作用, 不断促进中外合办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程.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 2014.

[2]邓洪健.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 , 2015 (04) :31-32.

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 篇3

关键词:网络空间平台,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网络空间平台的学习行为是以交互性为突出特点的,不仅仅有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还有人与学习资料之间的交互,在这样的交互过程中,可以使得学习效率得到从进一步提升,学习资源得到进一步利用。中外合作办学视角下,英语课程体系的重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平台的效能。

一、网络空间平台的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需要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现实情境的构建,其倡导学习过程与个体经验,认知习惯,心理结构保持关联,从这个视角来看,新知识的获取过程,就是个体不断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重构的过程。处于网络空间平台下,人类学习格局需要面对两个问题:信息超载,如何在爆炸式的信息中寻找有效的信息;知识碎片化,如何在零散的信息中找到不同信息之间的关联。在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无疑需要考虑到网络空间平台的优化设计问题。

另外,从当前我国英语课程远程教育模式来看,都是以方便教师传递知识而进行设计的,忽视了对于学生行为主体的关注,无论是个人经验,还是认知习惯,乃至是心理结构,都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时学习者内心环境认同就难以达成,此时网络空间平台的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建设,就难以有序的进行下去,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也应该正确去探究网络空间平台与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

最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的运行模式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中外合作办学的规划意识比较差,彼此专业对口的基础上,不能充分的实现资源的共享;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行为失当,不懂得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优化,常常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去进行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的价值不能完全发挥出来,企业参与意识比较差,仅仅依靠教育教师资源,往往不能保证英语课程教学与实际岗位之间的吻合,这也是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由此可见,基于网络空间平台的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发展趋势,是网络空间平台在英语课程体系重构中效能得以发挥的关键所在,是引导英语课程体系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契机。

二、网络空间平台下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

网络空间平台下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是系统化的工程,其需要在网络计算平台上,实现世界大学城的构建,进而使得教与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详细来讲,其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活动;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学习者与企业专家之间的互动,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一)实现英语课程内容的重新构建

处于网络空间平台上,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课程内容重构,需要坚持以下两个中心:其一,坚持以个人需求为中心;其二,坚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为此,英语课程内容重新构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世界大学生网络平台上实行网络学习空间通,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乃至是企业都可以以这样的账号进入到对应的空间圈子,比如英语教师可以去搜集部分行业产品的不同国家标准;其次,在英语课程内容重构的过程中,设置关键词,以关键词为中心,实现专业教材,参考资料,网络视频,实景拍摄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比如我们以《Olympic Games》为关键词,可以添加的课程内容有:历届奥运会的直播视频;每次奥运会的主题曲;每次奥运会的国际社会形势;中国的奥运会等。至于资料的格式,可以是视频的,可以是文本扫描的,可以是当时报纸报道的,由此使得奥运会相关的英语学习资料都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得到共享;最后,注重英语教师个人空间的构建,实现不同英语资源的解构和重构,并且英语教师个人空间还具有分享的功能,以动态更新的方式,随时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数重复自己的新想法,提出自己的性问题,接着在企业行业专家,不同国家英语教师,不同国家学生的共同探讨之下,实现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计,由此可以保证实际的课程内容更加全面,更加有针对性。

(二)实现英语学习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英语学习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就是倡导在网络空间平台上,实现与更多教育教学,行业企业专家充分沟通之后,对于更多的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深刻剖析,由此使得英语学习过程的意义得以重构。详细来讲,可以积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以网络空间平台为基础,以空间群主交互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在这样的课堂中企业技师,英语教师能够融入其中,使得课程交互对象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使得英语学习课程的内容显得更加真实,此时学习过程也会展现出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特点来。以英语语音语调学习方法为例,英语培训教师,口语学习导师往往能够给出更加真实有效的学习方法,甚至将意见细化到需要运用哪些英语资料,中国学生语音发音存在的误区等知识点,此时学生接收到的(上转第276页)(下接第279页)就是来自于国际权威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此时对于学生口语学习的引导效益才是最大的。其二,充分利用网络直播视频学习的契机,依靠学生学习现场模拟设备的方式,使得英语教育教学走入到实践化的状态,这样就可以使得课前,课后,课中三者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实现英语课程的优化组织和管理

基于网络空间平台的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依赖双向交互技术,由此使得交互协作效能得以发挥,此时就需要关注自由度的问题,课程教学组织管理的难度就比较大。具体来讲,处于网络空间平台中,学习行为主体的态度是对异性的,其对于网络课程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其关注度也是难度得到保证的。由此这就成为网络空间平台中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必须要去解决问题。对此,笔者认为需要积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实现网络实名制制度的融入,建立完善的学习过程考核机制,围绕知识点技能实现对应作业的布置和安排,由此保证对于每次的英语课程进行科学评价;其二,同样对于教师个人空间公布情况,学习团队建立情况,讨论进行情况,实际考核情况,争议处理情况都纳入到实际绩效考核中去,由此对于实际的网络空间交互行为的有效性形成监督,这样可以激发英语课程教学者更加积极的去进行课程组织和管理;其三,高度重视评价考核机制的运用,使得其与学生招聘之间形成联系,企业可以以审查学生网络空间平台学习情况的方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判断,由此使得学生网络空间平台学习态度得以矫正,继而使得实际的课程学习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空间平台给予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契机,其代表着未来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发展方向,能够营造出更加国际化的英语课程学习环境和氛围。当然为了使得网络空间平台的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体系效能的发挥,必须要充分发挥企业,教育等行为主体的效能:对于企业而言,应该积极入住网络空间,将其作为了解当前专业人力资源,招聘专业人才行情的重要方式,将其纳入到实际的招聘应聘管理流程中去,积极参与到实际的网络空间平台英语课程重构中去;对于教师而言,要以兼容并蓄的心态去审视空间选课,懂得信息整合,懂得去了解不同英语教育教学的模式,以学生需求,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切实的制定和执行个人空间选课方案,以交互者的身份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对于学生而言,需要正确认识英语课程体系与网络空间平台之间的关系,将网络空间平台资源作为补充自己英语知识的重要手段,保证以严谨的态度参与到英语课程中去,由此保证实际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史先红.基于网络空间平台的大学生学习策略探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06:35-36.

[2]俞世海,黄晖.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网络信息化建设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75-79.

[3]李光旭,丁明君,陈隆泽.网络教学对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模式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6:67-68.

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 篇4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 多元化价值观在融合过程中产生矛盾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学生在入学时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学习指向和发展目标, 他们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了解西方社会的发展现状、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特别是在受西方文化教育影响以及中国社会现存的经济形式、利益关系、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及生活方式等多样化的情况下, 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化现象。西方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传播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通过西方节庆日、外教课引进、学生管理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下, 学生的思维方式容易被“西化”, 失去对事物本质的甄别能力, 造成对社会现象、文化形态、政治制度的认识偏差;容易受“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 片面追求自身实际利益;崇洋媚外, 摒弃传统价值观念, 缺乏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会造成学生理想信念缺失、集体观念薄弱和道德信仰滑坡, 与我国教育方针和高校教育目标严重背离。

(二) 项目衔接和生活适应方面存在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入学分数在二本线以下, 除个别尖子生外, 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 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教学管理难度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由于学生面临出国语言成绩的准备, 经常请假、旷课去集中学习英语, 对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热情不高。一旦学生赴国外学习, 在课程选择、英文授课、多维度考核方式等方面难以适应, 同时面临语言和专业课双重压力, 凸显出不适应的状态。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一般家庭经济条件良好, 成长过程备受家人呵护, 背负着家庭给予的巨大压力。学生呈现出组织纪律散漫、自我约束性差、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特点, 造成学生难以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在实际工作中, 个别学生由于自我管控能力不足, 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 耽误学业;一些学生不愿与他人沟通, 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对国外的环境融入不足;更有学生在国外生活、学习过程中对国外的社会治安、风俗习惯、法律制度等不了解产生安全隐患。因此, 由于文化冲击和不适应教育体制以及语言环境, 将会导致学生压力过大, 这样将会使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受到很大影响。

(三) 跨境学生管理缺乏时效性和连续性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一般分为“2+2”和“3+1”模式, 即学生在国内学习两至三年后赴境外完成剩余学业并取得国内外学校的双重学位。学生在国内学习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期, 是有效开展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时期, 但由于学生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于专业课和语言成绩的准备上, 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事倍功半。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最优化成为摆在中外合作办学辅导员面前的重大挑战。中外合作办学实行跨境管理, 由于空间上的距离和时间上的差异, 辅导员对境外学生的管理存在困难, 严重影响对境外学生的跟踪管理和指导, 以及后续的学位申请、学位认证、就业指导等服务。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的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能够熟练运用马列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政治立场坚定, 以过硬的政治素质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不偏离正确轨道。辅导员自身应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 熟悉国家政策、教育方针, 能够为学生解答思想政治方面的困惑。辅导员队伍应纪律严明, 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以身作则, 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熟练运用马列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做好中外文化比较教育。一方面, 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人文理念和民族精神, 应充分挖掘其核心价值理念, 并以此增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 帮助学生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共同点, 世界先进文化的包容性, 祛除文化糟粕, 汲取多元文化的营养。

(二) 打造专业化辅导员团队, 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国际化视野

辅导员专业化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机制, 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辅导员的队伍建设, 引导辅导员树立终身学习和创新观念, 不断研究新情况, 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人生指导和帮助, 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应打造一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法律专业背景和海外留学经历的辅导员团队, 分工合作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辅导员应珍惜与国外大学开展的进修、访问、交流的机会, 注重专业知识及理论水平的巩固与提高, 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辅导员至少掌握一门外语, 通过辅导员队伍与国外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沟通平台, 定期展开视频连线开展研讨会, 形成学生管理的联动机制, 实时掌握学生国外学习、生活、安全情况。构建辅导员培训合作机制, 积极促进国内高校合作办学项目之间的互访, 加强与国外合作院校间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交流, 拓宽辅导员沟通渠道, 分享管理经验, 共享管理成果。这不仅极大地激励了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 也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大的空间, 为辅导员团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从而使更多教管人员关注学生管理工作, 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 建设一支运用多种工作途径, 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辅导员队伍

1. 开展入学教育, 强化育人效果。

辅导员要善于抓住新生入学的关键时机, 开展校园文明礼仪教育、校规校纪教育、校风学风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策划素质拓展训练,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打造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讲座, 介绍项目情况, 解答学生疑问;邀请留学归国学生交流心得, 为即将出国求学的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和生活建议。

2. 丰富校园文化, 提高适应能力。

辅导员要积极举办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文化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努力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在国外学习的语言适应程度;创新校园活动形式, 通过举行厨艺大赛, 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提前做好国外生活的适应性训练;开展校园心理情景剧、心理健康周等主题活动, 疏通学生对陌生环境的心理压力, 提高学生对国外文化、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3. 拓展沟通渠道, 加强沟通交流。

辅导员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手段, 如Email、QQ、微信、微博、网络电话、留学生论坛等沟通手段保持与学生联系, 及时进行思想状况调查和心理健康咨询, 有效开展即时、有效的追踪式服务和学生管理工作。

4. 善于以情感人,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辅导员工作要善于投入感情, 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和就业发展, 搭建起与学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建立学生与母校的深厚感情, 为日后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承担着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 发展历程短、发展势头迅猛、发展速度迅速, 学生管理工作尚未形成成熟的经验和理论, 辅导员队伍在工作理念和管理方式上与一般辅导员工作有较大区别。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对学生工作者的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辅导员队伍需要及时总结中外合作办学的共性和优势, 摒弃过去工作中的弊端和不足, 在学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实践经验。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和开放式的办学条件为学生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积极为学生工作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增进了师生的平等交流, 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步伐。因此, 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不断研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认真总结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况, 积极探索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创新工作方法和途径, 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确保中外合作办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 作为我国教育对外交流的重要形式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途径, 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中外合作办学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合作院校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化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中外合作,辅导员,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龚爱国, 李大珍, 王可, 刘晓, 吴真.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特点及应对策略——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6) .

上一篇:考务软件系统下一篇:精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