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

2024-09-18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通用12篇)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 篇1

中外合作项目中的英语教学既要遵循《基本要求》, 要考虑到自己的办学特色。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 部分专业课由外方派外教承担, 全英授课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都较高。另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有一部分会出国继续深造, 在国外的生活和学习都要求他们有较高的英文水平。在英语教学中教材的选择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根据自己在中外合作项目中近两年的英语教学经验, 从影响教材选择的因素以及解决方案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越来越广,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 有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好, 希望在教师全英授课的过程中使得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为自己将来出国深造做好准备或者希望良好的英语能力成为自己今后发展的优势。也有一部分学生的英文基础是很薄弱的, 报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只是屈从父母的意愿或者自己没有更好的选择。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同学校同一班级中学习使得英语教材的选择成为难题。英语基础本来较差的同学跟不上英语教学正常的进度, 那些英语基础较好, 平常又比较努力的学生又反映英语教学的进度偏慢, 内容偏简单。

2学生希望参与到教材的选择中来

以往高校选择教材都是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决定使用哪种教材,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笔者根据两年的工作经验发现, 这种选择教材的方法产生了以下问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 学生有时对自己使用的教材并不满意, 他们希望自己的想法被老师知道, 希望合理的要求可以得到满足, 他们不喜欢被迫的使用自己不喜欢的教材。如果教师一味的忽略学生的想法, 一部分的学生会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学生的这种厌学情绪给老师的授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现有的教材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现有的教材多数仍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笔者调查了广东的各个高职高专院校使用英语教材的情况, 发现现在在各个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受欢迎的英语教材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新编实用英语》,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英语教程》等。笔者所在的学校曾经选用过《新视野英语教程》《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作为英语教材, 但是发现此中教材还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 容易使教师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我国的英语教学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必须充分注意到, 我国的英语教学有其特殊的现实:缺乏目标语实用语境造成语感形成和语用的困难 (陈坚林2007) 。学生平时接触地道英语的机会不多, 市面上学生可以买到的一些英语材料, 很多不是正规的英文, 长期接触这种不正规的英文表达不利于学生的语感的形成。《教师用书》不够完善, 为了保证教材使用的质量, 教师必须很好的理解教学目标与编书者的意图之间的联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 教师选择教材时都会仔细阅读《教师用书》, 希望通过教师用书来判断这套教材是否具有趣味性, 是否以课堂项目活动作为驱动, 是否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发现高职学院多套教材的《教师用书》均没有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出参考建议。

5英语教材选择的建议

笔者根据自己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两年的英语教学工作经验, 针对以上提到的影响英语教材选择的因素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

1) 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特点, 笔者认为, 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内容设计比较灵活的教材。比如类似于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的《剑桥国际英语教程》这种教材, 它改变了以一篇文章的讲解为中心的做法, 而是在每一单元设计了一部分一部分的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活动。选择这种教材, 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词汇, 参与一些简单的活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 教师就可以要求他们掌握与基本词汇相关的一些额外的词汇, 对同一主题让他们完成更加有挑战性的活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基础不同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产生的一些问题。

2)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想参与到教材的选择中来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教材的选择可以适当的发挥学生的作用, 把学生的意见纳入到教材选择的考虑因素中来。外语教学只有充分体现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相关性.同时具备完整性、有用性、满意性, 才能施加对学习者的影响 (姚丽霞, 2009) 。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或者是教材使用完之后, 在学生当中组织问卷调查, 座谈会等方式, 收集学生的意见, 了解学生普遍对哪类型的教材感兴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材的有效性, 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的应用对象主要是学生, 只有学生认可的教材才可能是合适的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 尝试与学生沟通, 经常询问学生对教材的看法, 帮助学生解答对教材的一些疑问。学校也积极在学生中组织针对教材评价的调查问卷, 并将这些结果反馈给教师。实践证明这种注重学生意愿的做法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把握教材的使用情况, 有助于教师选择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教材,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针对现有的教材多数仍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 听说部分的话题和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 笔者认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 教材的定位应该是应用型人才, 而不是研究型的人才, 所以在选用教材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如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要求老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选择注重学生的英文交际能力培养的教材, 要看教材能不能让学生尽量多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能否起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作用。笔者所在的学校之前认为应该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高要求, 所以曾经选用过《新视野大学英语》这套教材,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以高职高专的学生的英文基础, 根本没有办法适应这套教材, 本教材的词汇量非常大, 内容多, 学生要花大量时间来理解课文, 严重影响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遵循"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笔者所在的学校的英语教师仔细考察了市面上的英语教材, 谨慎选择了一套内容包括听、说、读、写四种技能, 尤其强调听说技能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的教程。这套教材的使用有效地扭转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开始让学生大量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4) 针对我国的英语教学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这一点, 笔者认为在教材的选择方面我们能做的就是一定要选择那些用语非常地道的教材, 也就是说教材中所使用的材料应该是“native Speaker”写的。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学到地道的英文。

5) 针对《教师用书》不够完善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认真地看与之相配套的教师用书。教师用书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师用书对教材如何使用应该做详细的说明。通过对教师用书的阅读, 可以看到编者的编书理念, 可以判断编者的编书理念是否跟英语教学的目标相契合, 是否适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英语教学。如果编者在《教师用书》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设计提出了参考意见, 这就对教师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参考意见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 笔者根据两年的教学经验, 对高职高专院校中英语教学的教材选择方面所做的一些思考, 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见。希望与全国的同仁共同探讨, 共同努力, 为全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英语教学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fM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陈坚林.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改革’——第五代教材研发构想[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374-378.

[3]束定芳.国外外语教学[J].2001 (1) :8-11.

[4]姚丽霞.职业教育研究[J].2009 (11) :105-106.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 篇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呈不断扩张的趋势。在跨国教育的各种形式中,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高等教育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新形式。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合办项目申请程序冗长,师资管理不健全,无法确保高校教育办学质量,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等。

全球化一方面推动了人力,商品,知识,技术等的跨国界流动,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国际化,加强了教育资源在各国之间的共享,促使各国的教育市场向全球开放。在这种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成为我国教育产业中继公办和民办学校之外的第三支办学力量。鉴于中外合作办学是一项涉外的教育活动,因此有必要寻求在政府和学校两级管理系统以外的管理手段,治理被视为介入政府以及学校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管理手段。

一、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历与学位颁发合办项目中请程序冗长,延误办学项目的进程。学历和学位问题一直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能否授予国家认定的学历、学位成为一所教育机构是否是正规学校的重要标志,而学历与学位授予对于高校的招生、就业、社会声誉以及资源获得上部有很大的帮助。

一股来说,政府对高等学校的管理主要通过立法,拨款,评估等手段实现宏观管理。就目前我国政府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也主要通过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即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具体操作。管理方式上还是由政府集中领导。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对获得本科以上学历教育资格且得到学位并颁发国外学位的许可的合办项目来说,应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申请,经由国家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学历教育资格。同时还要经过一系列程序,最终向国务院学位行政部门申请颁布学位教育许可。除此之外还要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以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所的评估,才能获得开办的许可。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使申请程序冗长,而且多部门管理势必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结果必将延误合作办学项目的进程,影响政府政策的可信度。目前,我们学院两个中外合作项目都可正常发放学历、学位证书,暂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如果继续发展,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范围与专业,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二)师资管理不健全,无法确保高校教育办学质量

师资是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的生命线,也是中外合作办学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众所周知,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如具备专业知识的能力,科学思维方式的能力,创新意识的能力等。合作院校的师资队伍分成两部分,国内教师和外籍教师。

国内教师普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表现以下几个方面:教龄结构不合理,老中青三级教师比例不协调。多数教师都是一些刚出校门的年轻教师,他们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应对教学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而外籍教师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外教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合办的学校中有很多不是按要求选派来的,而是临时招聘的,所以教育质量也就无从验证了。据了解,有些外教素质较差,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不浓,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学互动、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能力弱。这些因素都给高校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我们学院暂时没有建立自己的师资队伍,所需教师由其他学院或社会上借调而来。这些院外教师,我们学院只有使用权,缺乏管理权,因此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外教方面,虽然,我们学今年将有30名外教上岗,但是这些外教也是参差不齐,对我们学院大力推行的英语教学是一种潜在的隐患。

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的、合理的、完善的师资队伍,为我们学院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缺乏完备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是目前为止我国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权威的法律。但是,该条例对于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标准与质量控制缺乏明确的具体标准。所以导致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完备,管理效率的低下。而且条例中只提出了运行原则和要求,没有提出监管指标以及可以有效执行的处罚办法,使得合作办学机构成立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无有效措施监控办学机构及其提供教育服务的质量。因而中外办学失去了传统高等教育中的质量监督和保障机制,同时还带来了传统高等教育没有的新问题,如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现实表明,合作办学在迅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诸多隐患,如主管部门众多,合作办学的外方水平不高,层次普遍较低等。这都缺乏一套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作保障。

健全的制度、科学的管理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我们学院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长远的管理制度,以尽量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Ⅱ,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核心作用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作用,是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学运行机制的保证。教务管理工作的优劣、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合作办学教学质量。教务管理工作在中外合作项目运行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体制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有效的教学管理系统是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突出教学管理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核心作用,使得教学管理能够在全面考虑所引进的专业、课程、师资以及本校师资、实训、生源质量等特点的基础上,有效安排、整合、具体落实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和教材等,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合作双方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达到合作双方共同认可的培养目标,保证学生培养质量。

二、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大

由于办学性质和模式的不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所招收的学生不同于母体高校的学生:招收的学生多数层次较低,他们多数高考分数较低,来自经济状况富裕的家庭,由于长期受父母的过度呵护,自立和自理能力较差,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与国内同类学生相比,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承受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双重压力,同时还必须接受和适应两种不同的教学体制等。这些情况,都无形中增加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

2.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达不到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特点使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事业心及奉献精神,要有较高的外语交流沟通协调能力,要求教务工作者向“专家型”发展。现实中,中外合作办学教务工作者素质远远达不到这些要求,许多教学管理人员没有专门进行过中外合作办学教务管理知识的学习或培训,普遍学历不高,缺少统一的高校教育管理知识,尤其是跨国合作办学的管理知识,且终日忙于事务,缺少业务学习和培训机会,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3.师资存在问题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迅速发展,外籍教师需求量增大,有关院校在师资引进方面,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引进教师考核机制,引进的外籍教师良莠不齐。外方教师的流动过于频繁,不利于他们准确掌握学校和学生的状况,也容易出现教学不系统、缺乏连续性的问题。许多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中方授课教师得不到良好的培训,双语教学刚刚起步,外语表达流利、专业基础扎实的优秀教师不多。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用中文教学代替双语教学、临时到外校聘请相关教师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情况不仅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而且将会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隐患。

4.教学管理评估体系不健全

高校教学中,评估体系作为一种质量管理工具,具有良好的导向、激励、审核监督功能。评估体系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教与学的质量。但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许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并无定法,无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尚未建立起以教学评价为核心的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评估体制,没有形成适合自身学校、满足不同需要的教学评价方法。

三、对解决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问题的建议 1.提高生源质量

但在现实的合作办学实践中,一些合作办学单位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为了扩大生源而不惜降低录取标准。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必然给教学增大了难度,也损害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质量水准。因此,为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除了在录取时严格控制录取标准外,还应在新生外语分数上严格要求,从而保证录取学生的基本素质。

2.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中外合作办学达到既定目标的保证。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学习贯彻国家关于中外合作办学各项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维护国家利益。其次,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学习所管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模式、内容等各项合同条款,有的放矢地管理教学。第三,对教学管理人员实施外语、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教育,加强现代教育与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培训,有条件的应该送到国外院校进行外语能力和管理知识培训,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

3.加强外籍教师管理

在聘任外籍教师时,要严格考察外籍教师的任课资质和水平,对所有新到任的外教进行到职培训,帮助外教了解中国的法律法规,以做到知法、守法。向他们介绍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学环节,鼓励新到任与任职时间较长的外教之间的沟通,坚持教学监控,及时反馈信息,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有助于外籍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管理人员要及时、主动地关心外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尽早适应文化差异,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4.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体系

教学管理是否有成效,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管理中,中外合作办学的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监控,同时建立听课制度、评课制度、考试分析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价制度、毕业生座谈会制度等,及时获取教师教学质量的各种信息,为教师授课提供借鉴。在教学管理中引进激励、竞争机制,把教学质量引入到教师聘任、工作量计算、课时津贴等方面,促进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Ⅲ,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特点

一、管理制度建设方面,需搭建起结合中外教育体制优势的管理架构。我国的国际化本科教育是引进国外优势教育资源的大胆尝试,这一尝试过程正是有效结合中外教育管理体制优势的过程。中外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不同,同时双方办学面对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政治环境、国民经济状况以及教育实施对象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可以汲取西方尊重个体差异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引进多元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并借鉴外方严格教育质量监控的先进经验,使我们探索现代教育的新道路时少绕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但也不能背离在中国本土的具体环境和实际需求。

中外合作办学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为融合双方教育管理的优点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在整体运营、管理职能设置、课程设置、成绩和学籍管理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整体运营是以事业单位采取企业化运作,资产国有有利于保证教育机构的公益性和无私性,企业化运作则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设置管理职能时,学院有传统的部门和系别执行日常教学运行和管理职能,又专设各部门的质量监督职能以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标准和体系。学院经过科学论证和研讨,对本科教学方案进行了调整,增设了部分语言课程,这既保障了原教学方案中专业课程的承接和权重关系,又尊重事实,能帮助学生克服使用第二语言学习专业课程的语言障碍。学生成绩管理方面,每门课程的考核包括出勤、作业、期中和期末四部分。作业成绩主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实践调查、企划作业等实地操作获得,锻炼了学生组织策划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期中考试在中期检查了教学效果,既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方式,也促使学生反省学习中的成败。通过这样不间断地努力探索,学院逐渐搭建起了能结合中外教学体制优势的管理架构。

二、教师管理方面,需兼顾和尊重中外籍教师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性,整合调动二者最大的综合实力。

合作办学在师资方面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师资结构相对复杂,人员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师资结构相对复杂,是指教师国别和工作性质的复杂性,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往往既有中教又有外教,既有全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有时还有短期客座教师等等;人员流动性较大,指外籍教师一般流动性大,也指中籍教师由于合作办学教育普遍具有企业化运作的特点,人事制度不同于传统的终身教师聘用制。以上这两点,直接给中外合作办学教师管理带来了难度,也对其教师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需兼顾和尊重中外籍教师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性,整合调动二者最大的综合实力。

在教师管理方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也有所体会和总结。西方的教育侧重于实践和操作,中国的教育则更关注基础和理论的培养,学院根据不同课程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合理配置师资。专业教学中,大力引进外籍师资讲授强调行业经验和动手操作的课程,同时聘用经验丰富擅长全英文教学的中籍师资讲授基础性质强的课程;语言教学中,使用中教讲授词汇、语法、学习技巧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水平,同时由外教讲授交流和演讲类课程,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纯正的口音和语感。这样的优势搭配,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外籍教师的整体协同力量,又尊重了各自特性的差异。

三、学生管理方面,需秉持宽进严出的现代教育理念,将人性化的服务意识融入严格、有序的管理工作。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准入机制,使中外合作办学面对的受教育群体包括了部分高考失利者;同时,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费用投入较高的教育方式,学生和家长对之抱有更高的回报期待,这既体现为对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的期待,也体现为对教育服务的期待。合作办学教育对象的这一现状,决定了中外合作办学在学生管理方面,需秉持宽进严出的现代教育理念,将人性化的服务意识融入严格、有序的管理工作。

通过多年实践,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经验,从而设立了一套严密的学业预警和指导制度,搭设了一个互动的家长信息平台。学业预警和指导制度即按学期检查和预警学生学业情况,将学有阻碍的学生分流出来,予以有效的单独指导和督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向全英文教学环境和高等教育自主学习模式的转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院搭设了一个互动的家长信息平台,平台即时更新学生的成绩、出勤、班主任评语、教师评语等信息,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建立与学院的直线沟通渠道。这一套学生管理思路,姿态开放,既坚持了严格的教育质量标准,又实现了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细微关怀,是国际学院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具化。

四、教学质量监控方面,需积极调动外部监控的督导和启发作用,严格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内部监控标准和机制,从而实现以质量取胜、谋求发展。

教学质量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命题,唯有切实保障质量,才可能求得发展。我国虽然已于2004年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并建立了年审制度,但国际化合作办学在中国毕竟不过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历时尚短,相较于教育部组织的、四年一度的本科教学评估,我国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评估和审核还缺乏国际普遍认可的完整指标体系和严密评定标准。在这种外部质量评审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要谋求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就需要积极调动外部监控的督导和启发作用,严格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内部监控标准和机制,从而实现以质量取胜、谋求发展。

质量始终是合作办学的生命线,学院要主动接受国内外各级教学质量评估机构的审核,积极参与学校和合作院方阶段性的教学工作检查,不断提炼和完善自身的内部质量监控标准和体系。合作校方定期访问学院,期间通过听取汇报、与师生座谈、课程视导、抽查作业和成绩等方式,检查和监督学院的教学管理质量。借势于外部监控的督导和启发作用,学院建立起了严密的内部质量监控标准:成绩考核实施全过程的双标准,学业中期分流的预警和指导标准,测评教师教学质量广幅度、多层级的标准。为进一步保障各项质量监控标准的有效实施,学院又配套以日常监控结合定期监控、单项评估结合综合评估、定性评估结合定量评估的内部监控机制。如此一番内外兼修,国际学院才得以用可靠的教学质量,赢得了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 篇3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英语教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18-0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本文所称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指高等院校与外国教育机构的合作办学模式。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以下称“莱院”)成立于2003年,该学院执行外方合作院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采用双语和全英文教学。就读该校的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对英语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此类院校学生普遍高考成绩较低、英语基础薄弱。英语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这无异于是一种挑战。本文从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英语教学实践出发,对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外合作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起点低,语言考试要求高

就读莱院的学生经过入学考试的筛选,被分为不同等级: 预备级,一级,二级,三级。学院根据等级将学生进行分班授课,其中二级以下的学生无法接受全英语授课。同时,境外合作大学对于学生语言考试成绩要求仍然很高。所有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必须通过“出口考试”的测试,即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已经达到在英语国家生活、学习的水平,能够接受全英语讲解专业课。反之,学生若是没有通过考试,将面临降级。“出口考试”所带来的压力,使得这些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跟随教师的授课进度,将压力变为动力;另一类则是遇难而退,最终被淘汰。这使得英语教学成为学生继续学业的核心,如何解决这一部分学生英语成绩低的问题成为英语教学的难关。

(二)授课时间短,学术英语讲解难

虽然英语教学占据主要课时,但教师仍然面临授课时间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学术英语的讲授不可忽视。以酒店管理为例,其专业课涵盖商务英语写作相关知识。境外合作大学要求学生在已经掌握专有名词的基础上,学习过学术英语写作的基本知识,才能顺利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学生词汇量,掌握英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在通过语言考试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成为了英语教学的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应试”向“应用”转变难

在国内接受英语教育,多数学生的目的是通过某种考试,而他们也习惯了这种“认为”。这些学生的确面临各种考试,无论是专业课考试还是语言考试,成绩合格是主要目的。但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需要使用英语完成学业,必须具备英语能力参加工作。因此,“应用”才是终极目的。而对于应用型的专业,例如汽车工程、通信工程等,使用英语的专业性是衡量他们能力的基本要素。因此,无论是中国教师还是外籍教师,英语教学面临从“应试”向“应用”转变的难题。

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完善英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与辅导员建立有效沟通,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出口考试”所带来的压力影响着每一个英语级别班级的学生,在同一个英语级别班的学生,会分属于不同专业,由不同辅导员进行管理。英语教师应该将学生动态与辅导员分享,在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学生性格、学习习惯后,在课上与课后着重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与辅导员合作,松弛有度,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摆正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斗志,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英语教学作为学生完成学业的核心,教师从学生基本需求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学院鼓励英语教师与辅导员建立有效地、积极地沟通,定期举行“学生情况分析会议”,在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出口考试”的通过率在近三年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二)利用“小学期”,以提高学术能力为目的,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授课

提升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做到。因此,学院有必要设置“小学期”进行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方教师主要辅助外方专业课教师把好语言基础关,以外方教师授课为核心,以期扩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量,使学生对于学术英语写作有一定的认识,进而提高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目前,该学院设置的“小学期”课程仅仅是入学前教育,等同于中国式“辅导班”。对于已经就读于该校的学生,目前并未采用“小学期”授课的方式,也没有针对大一学生设置学术英语写作相关课程。

(三)英语教学课程安排中加入就业指导模块,以期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安排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保持清醒的就业意识,起到积极作用。授课教师必须了解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背景和教育现状,了解学生群体需求以及历届学生就业情况。在英语教学课程中加入就业指导模块,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目前,该学院设置了“学院指导”课程,是一门单独的必修课,由中方教师授课。但是从学生的普遍反映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四、结论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之一。把继续学业这个希望寄托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群体是庞大的,随着学生数量的增长和教育的进步,国外大学对于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基础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英语教师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难题,他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个现状,有合作意识,积极地与其他教师沟通,在教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强调学术知识,同时普及就业知识。笔者期望能够通过探讨以上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建议及对策,进而对此类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项目的英语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Cunningsworth, A.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M].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1984.

[2]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N].中国教育报,2003, 4.

[4]胡军.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学生特点分析及对策[J].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7, 10

[5]何建刚,孙艳红. 对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的探索与思考[J]. 科技信息, 2007.

[6]康卉,陆根书. 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 高等工程研究, 2013, (4): 79-80

[7]李四兰. 中外合作办学全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化[J]. 当代教育论坛, 2007.

[8]解欣.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初探[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0, 4.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篇4

中外合作办学, 是中外双方在教育领域秉承“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的原则, 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对教育改革进行的新尝试。近10年来, 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受到了众多学生及家长的肯定与喜爱。目前, 中外合作办学虽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但是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和实际应用对英文能力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日益突出。国内的英语研究对象多为全日制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而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这一群体, 相关的英语教学研究尚不足。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如何利用好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洋为中用, 探索出一条适合新形势并有别于国内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已成为摆在中方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下面笔者将结合我院实际就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的障碍性因素与对策谈几点体会。

二、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障碍性因素

(一) 生源质量差, 学习动机不明确。

中外合作办学大多是高考计划外招生, 入学门槛较低, 为广大经济条件优越的高考落榜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中外合作办学所招收的学生基础较差, 个体差异明显, 并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因此, 要把他们的英语水平提升到符合国外大学的语言水平绝非易事, 这对教师的教学是极大的挑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点的确立, 使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成为近二十年外语教学界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共识[1], 不少学生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是根据家长的意愿, 目的是取得大学文凭。许多家长甚至错误地认为, 只要能负担得起高昂的学费, 学生就可以顺利毕业获得文凭, 而忽略了学生本人的意愿及学生的英语基础是否能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使得他们缺乏清晰的学习目标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二) 中方缺乏师资培训, 外籍教师流动性大。

中方教师沿袭了国内传统教育模式, 授课信息量大, 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教学缺乏肢体语言及个人魅力, 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弱, 教学效果不理想。然而现如今多数中外合作院校仅仅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 忽略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或进修, 使得中方教师难以在课堂上结合国外的文化背景, 给予学生生动有效的讲解, 满足学生对国外先进教育的渴求。外籍教师缺乏中国教育文化的背景, 不了解中国学生的特点, 没有做到洋为中用、有的放矢, 课堂气氛看似活跃, 实则学习内容杂乱, 课堂效率低下, 教学效果平平。多数外方教师非科班出身, 缺乏专业技能及教学实践, 仅仅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口语优势就成为中外合作院校的贵宾, 部分外教选择跨国教学只是出于个人体验, 缺乏长期效力教育领域的信念, 导致外教的随意性和流动性加大, 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三) 教材缺乏稳定性和针对性。

教材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与载体, 教材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学习的成效。一套好的语言教材应为学生提供地道、得体的语言范例及丰富、多样的中外文化资源[2]。由于外方合作院校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高要求及“语言关”测试与国内英语考试的命题理念与思路不同, 使得国内现行大学英语教材普遍不适宜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使用, 而中外合作院校的英语教材选用又有迫切需求, 导致大多院校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因此教材选择缺乏稳定性,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教学收效缓慢。

(四) 教学管理及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

如今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依然面临着师资不足、资源不够的问题, 大班授课甚至合班授课的现象非常普遍。然而, 英语语言课需要小班化授课, 这是国外课堂教学推崇小组研讨课组织形式的前提保证, 只有小班授课才能确保语言课堂教学的效果, 这是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缴纳高昂学费应该享受的资源[3]。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课程设置无大纲可依, 课程设计缺乏统一管理与规划, 各院校自行设置课程, 往往导致现有课程与重修科目课程冲突, 中外方教学内容重复、学生学习任务重、考试压力大。同时,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缺乏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包括英语教学的效果评估、英语教学的质量监控、学生成绩的测评体系等。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

三、解决中外合作院校英语教学问题的策略

(一) 把好入学关, 提高生源质量。

随着学生减少,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增多, 各院校招生面临着“抢生源”的局面, 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不仅影响后续教与学的顺利展开, 而且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每一个中外合作院校的学生都需要通过外方规定的语言“过关考”, 语言关不通过, 一方面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学生缺乏相应的语言应用能力将使他们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下寸步难行。因此, 在白热化的招生竞争之下, 中外合作院校仍然要把好入学关, 提高生源质量, 使学生及家长全面了解中外合作院校的办学模式、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 进一步明确语言在学生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为此, 中外合作院校可以采用报名前入学英语测试的方式, 为报名的考生进行一次听说读写的全方位测评, 使学生全面了解自身水平能否胜任未来的课程学习, 这种方式既增添了合格考生的报考信心, 同时又劝退了那些语言能力与要求相差甚远, 极有可能无法毕业的考生, 为未来正常的教学秩序打下良好的基础[4]。

(二) 优化教材使用, 加强中外教学沟通。

中外合作院校英语教材的选用可以根据学生的分级情况, 科学安排不同教材, 使每一级的教材和教学要求都适合该级学生的水平, 只有当学生感觉到有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时, 才会产生努力争取达到目标的动机。首先, 中外合作院校可以根据入学后的英语摸底测试, 严格按照各级教学目标要求, 合理安排适宜的教材。基础好的学生级别可以选用听说材料较多, 阅读量较大, 对读写要求较高的教材, 基础薄弱的学生级别可以选用让学生查漏补缺, 注重知识构建的教材。各级教材的选用不适宜频繁更换, 经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反馈, 得到肯定的评价, 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之后, 就应当固定下来, 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其次, 为了加强中外方教师的沟通与合作, 可以定期安排研讨会, 一方面利用中外方教师的各自优势, 交流彼此的教学心得及各自见长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现资源融合, 互相促进。另一方面针对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专题研讨, 鼓励教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研究项目, 提高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院校还可以进行中外教“一对一”的交流小组, 及时解决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提高教学效率, 保障教学质量, 使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工作逐步创出特色和品牌。

(三) 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应大胆突破常规束缚, 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教学模式, 学生既要面临外方语言关的考核, 又要面临国内各种英语考试, 更重要的是, 学生英语综合实用能力不能单纯用试卷上的分数说明, 需要切实拥有英语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双向法”实现最高的课堂效率。纵向为个人英语能力的提高, 通过英语课本6~8个单元的词汇短语、课文及语法讲解等加强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 同时结合每个单元的背景, 补充国外文化习俗和国家文化,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了解英语的特点和魅力, 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 学生兴趣浓厚, 课堂互动良好, 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横向教学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考试技能, 结合课本上的语言知识点拓展到考试中, 结合考过的题型和类型与当今的各种国际性考试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考试心理素质。

(四) 创造新的教学评估标准,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有效的教学管理系统是中外合作办学日常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有力保证。因此, 要创造新的教学评估标准,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单纯依靠考试分数无法全面说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具体情况, 针对这一现象, 首先有必要将考核的重点放到学生平时的英语学习上, 构建与分级教学理念相适应的学生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学期末所取得的测评成绩由出勤、课堂参与、课堂小测验、家庭作业、期中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 这种评分方式着重强调阶段性的表现, 不仅使教师随时掌握学生语言学习的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而且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杜绝“临时抱佛脚”这种做法。学生未能通过考评, 可以进入重修环节。学生如果未能通过语言关, 难以跟上学习进度, 完成后续课程任务, 则应予淘汰, 确保教学效果。其次, 学院可以专门成立一支教学督导小组, 定期审查教师的授课进度、备课笔记、作业批改情况并进行随堂听课, 接受学生反馈信息, 定期召开教学督导会议, 总结讨论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保证英语教学质量。

(五)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 提升学院知名度。

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要求院校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学习潜能。课堂教学只是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的一部分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教师很难在课堂上检验课堂效果, 因此, 学院可以充分利用课后实践活动, 检验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开阔学生的视野。院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课后实践活动:英语角、英语朗诵比赛、英语短剧大赛、英语歌唱比赛、手抄报比赛, 英语讲座、英语辩论赛等。实践证明, 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不仅提高了英语运用能力, 而且增强了相互间沟通协作的能力, 调动了在课堂环境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 凭借良好的口碑及教学质量赢得市场认同, 逐步扩大学院的招生规模, 提高学生就业率、留学率, 从而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知名度, 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引入了国外的优势教育资源, 给部分不适应高考制度的学生提供了有质量保障的高等教育。新时期英语教学要着眼于人才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育更是如此。本文对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英语能力, 激活中外合作办学新思路, 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挑战, 也是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需要不断思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静, 魏月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6) .

[2][3]王晓明, 孟春国.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 篇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是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合作举办的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本科四年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就读,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获得山东大学工学学士学位证和本科毕业证;学生也可选择后两年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就读,两校互认学分,学习期满符合两校要求者,获得山东大学工学学士学位证和本科毕业证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计算荣誉学士学位证。

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是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合作举办的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本科四年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就读,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获得山东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证和本科毕业证;学生也可选择后两年到西澳大学就读,两校互认学分,学习期满符合两校要求者,获得山东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证和本科毕业证以及西澳大学商学学士学位证。

★ 山东大学自荐信

★ 山东大学社会实践通知

★ 山东大学团委规章制度

★ 威海市情导游词

★ 威海都有哪些大学

★ 威海 山导游词

★ 威海之旅作文

★ 威海文明城市口号

★ 山东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 篇6

摘要:TAFE是全球最成功的特色鲜明的教育体系之一。本文介绍了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课程成功的教学经验,探究了基于TAFE的英语教学模式,从而为高职院校如何把TAFE的先进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TAFE 中外合作办学 英语教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有助于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理念,加强国内高校师资的建设,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水平;有助于培养越来越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国际化人才,从而为区域和地方,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自2003年起,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TAFE体系内的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Chisholm Institute of TAFE)展开了合作办学项目。在此,笔者介绍了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办学英语课堂引入TAFE的成功案例。

一、概述TAFE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TAFE学院是澳大利亚提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办学主体,每年在TAFE学院注册学习的学生数量占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总学生数的70%。作为澳大利亚最成功的教育形式之一,TAFE越来越受到全球高等职业教育的青睐。

归纳来说,TAFE教育有以下特点:①政府重视,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资格标准体系;②机制灵活,办学方式多样。这也是TAFE教育的主要特点,其灵活多样性包括学制和学习对象的灵活和多样性、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考核方式的灵活多样性;③行业支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二、我校合作办学英语课堂引入TAFE的成功案例

我校自开展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后,由于引进了澳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借鉴和吸取了TAFE体系下教学模式的优点,英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扩大了教师的视野,调动了教师开发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积极性,也促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领略和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TAFE教育理念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岗位特有的职业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由此决定了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内的英语教学具有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这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相吻合。

2.教学材料的正确选取

TAFE体系的教学材料不固定于教材,内容也不局限于教材本身,而是由各学校和教师根据实际需求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多以讲义和辅助资料为主,强调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

我校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内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澳方提供的英文原版教材,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实用性较强,每个单元都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而教师的教学安排完全取决于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只要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要,教师还可以从网络、报纸、杂志、电视上搜集各类丰富的材料,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此外,教师也可以制作各类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分发给学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趣味性。

3.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TAFE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课堂、工作现场、模拟工作场所、网络等诸多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在课堂内讨论,发言的机会也增多了,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以提高职业技能为中心的教学目的。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课程围绕着教师的讲解进行,主要的互动形式是教师的提问和学生回答。在我校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内的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的角色从主角变为配角,学生成为整个课堂活动的中心,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完全投入到教师营造的英语氛围中,这也是中澳合作办学项目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特色之一。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两人合作(pair work)、小组合作(group work)、团队合作 (team work),组织讨论 (discussion)、对话 (dialogue)、表演 (performance)、讲故事 (story)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踊跃参与教学,而不知疲倦。通过游戏与竞赛,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增加了学生语言交际的实践机会,突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

在TAFE体系中,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反映出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措施,保证教学质量。而在我校合作办学项目内的英语课程中,自学生入学开始,教师就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测试。每周,任课教师要讨论现阶段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下周的教学内容是否应该调整等;在每学期中期,我校还会召开师生座谈会,倾听学生对教学进程、教学内容、课堂形式等方面的建议,并最终形成报告,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师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每学期末,我校还会进行问卷调查,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新学期的教学安排。

在TAFE体系中,考核方式尤其注重过程考核。虽然澳方要求严格考核学生的出勤,注重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但是这些都和期末总评成绩脱钩,所以并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有些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甚至出现了缺勤等情况。鉴于此,为了改变以考试为核心的教学现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改变考核成绩的比例分配,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由原来的占总评成绩的20%提高到50%,而且把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起来,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任课教师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平时学习任务完成状况+综合语言能力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注重考查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其中,综合语言能力测试侧重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讨论、作业、口语展示、演讲等情况。如此一来,在考查学生语言能力与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形成了良好的学风。endprint

5.辅导方式的改良

我校传统的辅导方式是教师每周固定时间和地点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和答疑,但英语课程是语言课程,语言知识点不仅多,而且琐碎,日常学习需要依靠大量的口语练习和自主学习,所以辅导效果不理想,学生提问的主动性也不高。

在TAFE体系下,经过项目内任课教师的研究、讨论,最终确立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灵活辅导的方法,教师把提出疑问作为课外任务,并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高质量问题,教师可以在平时成绩上增加分数,以示鼓励。

提问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师既可以提供书面问题,又可以通过打电话,发邮件,建立聊天室、QQ群、微信群等,给予学生辅导。这样一来,避免了学生和教师见面时的紧张情绪,使学生在更加熟悉、轻松的环境下和教师进行交流,也鼓励了其他同学积极参与教学。新的辅导方式突破了以往一周一次的限制,把辅导地点从固定的办公室延伸到了课外,使英语辅导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大大提高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增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有利于课堂英语教学的开展,实现了课外辅导的预期目标,使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相辅相成。

三、结语

在与澳方的合作过程中,我校引进、消化、吸收了澳方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出了一批批复合型电力人才。英语教学作为合作项目中的亮点之一,既充分借鉴了TAFE教育模式的优点,又不失自己的特色,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成为其他院校学习的对象。但是,英语教学不应止步于此,如何把TAFE体系下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广运用到普通班的英语教学中,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是广大英语教育者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汤生玲,马爱林.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 (9).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 篇7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模式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必定推动国际教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的国际合作随之成为一种趋势。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组成部分。通过合作办学, 高职院校的教育将有机会获得优质的国际教育教学资源, 形成开放、兼容并包的教学理念和国际视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 职业教育的投入要通过多渠道健全机制, 并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 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需要积极参与, 为中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作为高职院校合作教育中的一部分, 英语教学在中外合作办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课程的教学首先是培养英语水平和能力的前提条件, 不论是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还是语言文化的学习, 都必须经过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其次, 英语教学还将为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外合作办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通过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 英语作为沟通的媒介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只有英语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才能很好地实现合作的目的。因此, 探索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 是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借鉴模式。基于这一模式的考虑, 需要对合作项目下的英语教学进行通识类、以专业为导向的教学活动, 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

一、以通识英语课程为基础, 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能力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是通识类英语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价值所在。在通识类英语课程的教学方面, 课程的开设要全面考虑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已有的条件和设施, 按照高等教育的要求合理地开设课程。此外, 要以中外合作为契机, 有效地利用中外两方的教师资源, 除了发挥本土老师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之外, 还要通过合作办校的方式, 很好地利用作为合作另一方的外籍教师资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 外籍教师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利用得好是可以很好地服务于中方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为此, 在聘用外籍教师时, 有必要对其教学经历以及相关的资质条件和工作经历进行审核, 以便更好地选择有经验的国外教师到中方的高职院校从事英语教学和实习活动。在中外合作办学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外籍教师的聘用是一个涉及教学质量的问题, 为此在聘用外籍教师时, 必须严格考核, 不能因为降低了外籍教师的挑选条件而减损了合作的效果, 乃至于教学质量没有保障。

在通识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学活动。在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项目中, 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广泛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KSA方法 (即knowledge, skills, attitude) 等教学方法, 以及认知语言学、框架语义学、语用学、信息输入和输出法等相关的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交际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英语交际活动, 实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英语的交际能力培养。又如,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通过对不同场景元素的激活将非常有助于该情境下的英语词汇教学。通过不同方法的交替使用以及语言学研究成果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合作项目下的英语教学质量将会得到提高。

二、以专业为导向, 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能力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 英语的教学活动只是整个合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其作用和功能不能被夸大, 否则就会错误地理解合作办学的宗旨。合作办学过程中, 专业技术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学习和掌握是合作办学的关键内容, 要实现这一合作目的, 英语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为此, 我们认为在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后, 要加大力度进行以专业英语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活动, 以便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因此, 可以认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 还要加强外语水平的提高, 只有当专业知识与外语有机结合时才能更好地培养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适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切实培养具有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批评和分析能力的学习者。

实现以专业为导向的英语课程教学, 突出的特色在于将英语和专业结合起来, 以语言为载体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实现英语教学活动从纯语言或文化的教学向用英语教授专业课程的过渡。这一过渡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英语重复语言教学带来的倦态感, 并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实现专业英语水平多层面的提高, 为学生学习国外相关专业的知识提供更高更大的平台。

要进行以专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教学, 对教师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目前状况下, 教授英语的老师一般不熟悉专业知识, 而知悉专业知识的老师并不一定有很好的英语教授能力。在当前的空缺状态下, 要实现专业和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就必须首先培养出具有专业和英语能力的教师队伍, 以便更好地推进中外合作项目的进行。

三、英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的英语教学活动中, 通识类英语课程的教学立足点在于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和英语文化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以专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是以全英语或双语授课的方式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进入更高程度的教学活动后, 学生应该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入交流活动的更高环节, 这时通过实践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就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英语教学活动。

在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 中方和外方老师应积极参与并辅导。在实践性的环节中, 既可以到现场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实践的活动, 但要强调的是要将校内技术技能基础素质的训练和校外的实践相结合,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英语的使用巩固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的学习和掌握, 并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实践活动中。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 还要加强英语水平的提高, 只有当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教学与培养有机地结合, 才能确保合作办学所培养的职业教育人才更好地适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切实培养出既懂专业又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作业的运用型模式人才。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不断推进的大潮中, 各类高职院校应抓住合作办学的发展契机, 通过互利互惠的双赢合作渠道, 不断加强和完善办学的各个环节, 增强中外合作办学的实力, 真正实现复合型、创新型高端人才的培养计划, 为中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Z].2010, 2.

[2]赵卿敏.国际化: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J].高等教育研究, 2001, (6) .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 篇8

一、口译笔记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 口译笔记的原则

一般来说, 口译笔记系统遵循“五个基本原则:纵向记录、换行缩进、标明分隔、简约疏朗、凸显逻辑” (司雅琳, 2013) 。即笔记内容纵向记录, 每个信息占单独一行, 要有明确的结束标记, 整体书写应突出重点以及信息点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 口译笔记要注重主要信息和逻辑关联两个方面。

(二) 口译笔记的过程

口译笔记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理解分析、简要记录和目的语表达。在对原语进行理解和分析时, 应当关注言语中包含的意义, 而不应当是关注字面表层的语言组织。同时, 口译译员还要把握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简明扼要的笔记记录, 借助笔记这一辅助记忆的手段, 运用多种方便灵活的笔记符号进行有效的信息记录。最后一个关键的步骤即语言输出, 译员对原语信息进行梳理和理解后, 通过目的语进行口译。

(三) 口译笔记的功能

口译笔记是辅助人脑记忆的有效途径。从译员的角度看, 笔记作为辅助有利于缓解译员在工作现场的紧张感和心理压力, 从而保证口译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 逻辑清晰、要点突出的笔记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译员更加准确地把握原语信息, 并组织目的语语言输出表达。

(四) 口译笔记的符号构成

口译笔记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记录快速、符号简化的特点。经常被用作笔记符号的类型包括:数学符号、线条图形、逻辑符号和常用符号等。同时口译笔记是极具个人特点的记录形式, 是在总结众多口译从业者的实践经验得出的系统性符号体系。在借鉴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创造也是口译笔记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课程的特殊性

(一) 应试型课程

就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进入国外合作高校学习的必要前提是学生要以优秀的成绩通过雅思测试, 与此同时在国内大学就读期间要参加并合格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雅思听力分为“生存类英语”和“学术类英语”两大类, 所有题型的来自于真实生活化的语言材料, 既有语言知识点又交际功能, 形式分对话、报告、访谈、独白、讲座等, 内容包括租房、购物、学术讲座、入学须知、科技创新等, 浓缩国外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其次, 语音语调也尽量自然口语化, 甚至夹带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口音。

(二) 听力课程教学的特殊性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本身具有特殊性, 相比之下英语基础更为薄弱, 学习能力有所欠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的弊端和问题亟待解决。由于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具备双重应试要求, 现实情况对其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不足:语音语调基础薄弱、词汇语法基础差、英语背景知识欠缺、理解信息能力不强, 这些能力的缺失造成学生接受和理解听力信息能力很不理想。

三、口译笔记法辅助视听课教学

信息化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多媒体设备在听力课堂上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授课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结合多种多样的信息和资源, 显得更为灵活丰富。适时地进行笔记法训练听力理解和信息识记能力, 能更充分地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经过笔者在课堂上引入笔记法进行听力记录后, 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和比较, 笔记法融入听力教学使学生在回忆和辨析听力信息更加完整和正确, 听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尤其是对关键词的把握更加准确, 对听力原文的结构理解的更为到位, 文章的开头、结果、过程、逻辑等都更加清晰。

尽管如此, 使用笔记法辅助听力教学时应当要提醒学生把握笔记的角色———辅助工具, 不能把笔记代替最本质的对原语信息的理解和信息脉络的变化, 笔记的使用要灵活多变, 要因材制宜。笔记法训练对中外合作办学听力课程和听力教学的效果是积极的、有效的, 但是笔记毕竟是一种技能, 需要长期坚持训练, 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习惯和系统,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笔记法的优势。

摘要:笔记法是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一项基本技能, 口译笔记法的特点和功能对提高听力, 特别是雅思听力有着非常显著的辅助作用。本文结合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课程的特点及听力教学的现状, 试探讨基于口译笔记法辅助听力学习模式在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对雅思测试应试技能提高的重要性。

关键词:笔记法,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应试技能雅思测试

参考文献

[1]程京艳.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外语界, 2009 (01) .

[2]马舒.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现状与出路[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2 (04) .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 篇9

1、学生英语底子差, 水平良莠不齐。

国际教育项目是新生事物, 要得到社会、学生、家长的认可尚待时日, 也需要经过各种挑战和磨练, 方能砥砺前行。目前我校国际教育项目学生大多来自招生分数线边缘的考生, 有的还没有达到我校的录取分数线, 属于变相的降分录取。学生英语底子较差, 这是中外合作办学遇到的第一难题, 也是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

2、缺乏专业的雅思培训师资。

国际教育项目的是使学生不出国门而享受海外优质教育, 同时满足部分有意愿出国留学的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需求。而雅思教学体系与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出入很大, 当前的英语教学无法满足项目需求, 尤其是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师对雅思教育教学知之甚少, 不能及时调整, 以应对雅思教学和考试。

3、课程与教学沿袭传统大学英语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方式主要是与英语国家高校联合办学, 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可想而知。因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该有, 而且必须有自己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有, 而且必须有高于一般本科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应该有, 而且必须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目标及责任

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要做到层次分明、目标明确、有的放矢。第一层次, 即基本层次, 要使学生“能说会道”, 这是基本要求;第二层次, 除了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外, 还要储备一定的英语学术能力, 能理解引入课程, 用好外文原版教材;第三层次,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有意向出国留学的学生, 目标要锁定雅思6.5分以上, 同时了解国外文化与风俗人情, 能进行跨文化交际, 具备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

三、中外合作办学下英语教学策略建构

1、完善教学监管机制

根据以上目标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课程与教学进行必要改革是不可更改之势。顺利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关键是课程与教学的双主体, 教师与学生都要在日常教学与学习中贯彻改革理念, 并付诸行动。改革仅靠自觉是不能保障的, 需要有合理的监管机制。建立校、院两级联动监管, 实现师生相互督促, 施行常规监管的基础上增加临时监督机制, 将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兼顾纳入长效教学监管体制, 并根据项目自身特色进行必要的创新创造, 才能保障英语教学质量。

2、切实实行定期评价与非定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改革有效性的及时反馈, 评价对于教学的作用毋庸置疑。对于中外合作办学下的英语教学而言, 评价已不再局限于一年两次的试卷或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抑或单是雅思测试而已。在听说读写各项技能方面都要不定期和定期开展及时评价, 同时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术英语运用理解能力也要及时评价, 否则, 往往会出现教、学分离, 无法正常达到中外合作办学下的英语教学效果, 影响办学的正常开展。

3、创建班级英语教师导师负责制, 英语学习小组合作制

中外合作办学往往都有一支不同于普通大学英语教学的专业的英语教学队伍, 专司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工作。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同时便于英语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让英语教师权责分明, 心明如镜, 调动教与学的双向积极性, 试行英语导师负责制极其必要。耐心聆听学生, 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 尊重学生表达的权利, 与学生一道研究问题。在导师的指导帮组下, 班级内部再根据实际情况分组, 采用英语学习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对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效果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Knight J.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deled:definition, approaches, and rationales[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4, (8) :5-13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 篇10

关键词:合作办学,大学英语教学,人本主义

随着教育的全球化与国际化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俨然成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一种必然趋势及新的办学模式。与传统国内高等教育相比,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有其自身优势,即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可同时获得国内、国外两所大学颁发的学历证书。这对期望在短时间内拿到中外两个毕业证书的学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由于所有引进专业课程均需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并由外方教师授课,也向目前的中国国内英语教学提出了新挑战。但国内学者们对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在核心期刊上关于此类的探讨就寥寥无几。(邓洪波,2007;王旭辉,2007)基于此,笔者认为结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自身的特点,依托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并借鉴合作办学班级大学英语实际教授情况,对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培养目标的设置及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合作办学背景下培养方案的设置

培养方案是指导教学的指令性文件,因此,制订目标明确的培养方案有利于合作办学项目的顺利开展。现阶段大英课程设置存在较多弊端,课程设置缺乏统一规划及管理、科目较多、教材陈旧、与社会发展脱节,应试教育知识输入课所占比重大,综合能力培养类课时少。同时碍于四、六级考试压力及学生本身英语基础较差,大多数学校安排的基础课占相当多的课时,有应试教育的倾向。(王晓明、孟春国,2009)课程教学也受大英考试影响走向应试教学的模式,导致“聋哑英语”现象的产生。(戴炜栋,2009)在专业英语教学环节中有所忽视,造成国内教学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国外学习,学生出国后无法适应专业课学习压力。为此,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该结合合作办学专业特点,由中方外方师资共同设定。应该精化理论知识课,增加能力培养课;注重读写与听说的结合,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重在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同步提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国外阶段的专业课学习。

二、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纵观合作办学培养目标和实施现状,各高校旨在培养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又具有较高外语交流能力,拥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合作办学中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语言基础,还是学习国外先进知识的重要手段。

2004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强调英语教学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强调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交流能力的培养。但在现实教学中,针对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开设的听说课程每学期的比例仅占总课程的1/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力度不大,课下辅助课程和活动形式单一。

笔者通过对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管理学院和工程管理专业合作办学班211名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进行调查。得出在课程设置上,学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59.2%和79.1%的学生分别强调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的必要性。在现有课程和课后补充课程设置上,学生希望强化其英语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流水平,能够有更多与海外留学生交流的机会。(见图1)尽管大学英语课程努力扩充学生的单词量,强化语法运用,但对于学生语言实际输出能力关注度较小。从而产生学生口语表达不出来、听力听不懂的问题,直接影响合作办学项目的进行效果。

在课堂上,50.2%的学生肯定外教在教学上的作用,希望能够保持外教教学,增强自身语感。为了缓解学生与外国人交流的焦虑感,51.2%的学生提出增加课上参与的机会,使其语言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增强自信心。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国外原版教材的引进、专业知识补充的方面并不是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主要需求,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根据自身英语水平加大听说课程比例,补充国外人文知识的讲解。同时加大其课程参与力度,锻炼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的改善建议

(一)人本主义与大学英语

通过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大学英语原有的以语法、词汇和四、六级应试技巧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刘润清教授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向应增强学习者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模式。

马斯洛和罗杰斯倡导的人本主义强调“人”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价值,发挥学习者的个人潜力,注重个性差异,强调发挥人的潜力,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该理论重点关注学习者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和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主动性的发展。人本主义将人的需求与人的潜力结合,力求在教育中充分发挥和实现自身需求,最大限度发展自身潜能,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考虑到合作办学的客观环境、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动机与需求和社会对国际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课程更应以学生为本,调整课程设置形式,选择适当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语言输出与运用能力,为出国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人本主义下大学英语课程的实施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突出学习者强调的听说课程比例,强调通过语言实践来培养交际能力。从传统型教学逐步向综合型转变,加入跨文化交流、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等课程,为学生出国深造打下基础。另外,结合合作办学特性,可以考虑聘请外教或引用原版教材,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出国后的课程衔接。

由于学生英语水平不同,兴趣各异,课下补充课程和练习也应尽可能为其提供一个平等、民主、轻松的环境,将英语学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创建实用性、多样性、开放性的平台。充分发挥团支部、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校园英语文化节、英语竞赛等活动,形成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潜力,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在课上,教师首先要以学生主动学习和操练语言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信任学生。注重“90后”大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为其提供一个宽松、自由、无压力的学习环境,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使英语教学能够贴近生活,真正发挥语言的实用性。同时设置更多交流环节,引导、鼓励其进行对话和讨论,锻炼学习者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减少学生与外国人交流的焦虑与恐惧感。做到在教师有意识的精心策划、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状态中动脑、动口说、动手写(安孝婕,2013)。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将客观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交流中,提高教学效率,为合作办学项目的顺利运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作为合作办学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其教学方式也应随着时代需求,加以完善。在人本主义的引导下,大学英语课程应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从增加听说课程比例、加大学生课上参与力度、提供更多对外交流活动等方面入手,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合作办学的人才素质,为该项目的成功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洪波.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29):119-120.

[2]王旭辉.中外合作办学专科院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07):158-159.

[3]王晓明,孟春国.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01):104-108.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 篇11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英语 分级教学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自1986年成立了第一所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大发展,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地。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招生时并没有对英语水平有所要求,于是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英语教学是重中之重,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程的理解与接受。针对这种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分班,采用英语分级教学势在必行。本文以邢台学院中澳合作国际商务专业为研究实体,结合传统英语教法,在分析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分级教学可行性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的英语教学应进行分级教学。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英语教学的特点

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相继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且在规模和层次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行双学历教育政策,学生毕业时即可获得中方毕业证,又可获得外方毕业证。于是在教学方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教学与普通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招生生源,到教学师资资源,到培养目标,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中澳合作国际商务专业是邢台学院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兰学院合作办学项目,该专业2000年成立至今,在英语教学方面已探讨多年。

首先,生源是高校生存之本。中外合作项目主要招收高中应届毕业生,学生必须参加高考并达到录取分数线。学校按学生总成绩录取,多数高校对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没有过多的要求。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大多数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薄弱,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较高。针对这种情况,第一年的学习主要是打好英语语言基础。

其次,教材使用的不同。传统高校大多采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者面向21世纪教材,而中外合作院校的专业课均采用合作院校提供教材。教材为英文原版,其特点是用英语讲解专业课,对英语语言理解力要求相对较高。

再次,师资力量更为强大。学校为尽快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提供强大的师资力量,配备多名外籍教师,对英语进行强化训练,力求让学生通过第一年的英语学习,提高英语水平。以达到理解,并使用英语进行会话、学习的目的。

最后,培养目标的不同。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毕业后有多种选择,如果选择继续学习,既可以在国内专升本,也可以到国外出国留学。如果选择就业,既可以选择本土企业,也可以选择外资企业。选择性比普通高校毕业生多。针对学生毕业后的不同去向,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有所区别与侧重。既要开设专接本的课程,又要学习与外方专业课接轨的课程,还要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就业需求。

二、英语分级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本文以邢台学院中澳合作国际商务专业2011级英语教学为例展开研究。考虑到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参差不齐,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学习目的,有针对性的加强练习。对于打算出国的学生,强化雅思训练模式。对于打算报考四六级考试的,强化国内考试训练。在入学时进行分级。每学期期中、期末进行英语综合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等级,分级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管理模式。

首先,合理进行初次分级

英语分级教学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以学生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为依据,结合入学后的英语测试综合成绩分班。进行为期一年的英语强化训练。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教学班,依次为英语成绩较好A班,英语普通B班和英语薄弱C班。对学生而言分级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通常好班的学生会有一种优越感,进而制订目标并为此努力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而普通班的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影响学习效率。所以分班前必须做好教育工作,让学生明白分班的目的及对各班级学生带来的不同好处,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晋级、降级制度,帮助学生适应大学一年级英语分级教学。

然后,明确英语分级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分级教学内容

科学分级只是迈出了分级教学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合理安排各级教学内容,使每一级的教学目标都适合该级学生水平,不能过高或过低。如果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面向学生提出过高要求,学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适得其反,给教学造成一定困难。相对的如果教学要求定得太低,轻而易举就能达到,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在学生感觉通过努力有可能达到目的时,才会产生学习动力,努力争取达到目标。因此,各级需要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需很严谨,在执行教学计划时,严格按照制订好的各级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教材。比如对于A班学生而言,英语程度较好,单词量大,语法基础知识扎实。在教材的选用上,应考虑阅读量较大,适宜提高听说能力的材料。针对C班学生,则采用语法知识涵盖面全,而且讲解细致,并可提高单词量的资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科学地组织教学,从容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管理上下工夫

教学为中心,管理也得跟得上。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是以良好的课堂秩序为基础,以保证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正确处理课堂管理和教学的关系,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有效的教学管理离不开课外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更多的靠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

高校合作办学专业对学生管理的要求相对较高。学生管理工作到位,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顺利的集中到课程上。大学生活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人生体验。学生们开始独立面对生活,需要自主地解决人生难题,并且面临着来自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辅导员是学生的心理导师,有义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心理疏导。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

再次,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深入发展英语分级教学的关键是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制订。构建科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合理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多种因素组成的,所以教学质量的评价包含对教学全过程的评价。定期开展授课教师自评活动,自己评价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可以为教师改进教学活动和效果提供依据;同时为学校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管理提供依据。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对象虽然是教师,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质量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故应广泛收集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价,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达到良好的师生交流和互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 英语分级教学是在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前提下,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学习发展很大的自由和空间,实践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英语分级教学是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改革必走之路。

【参考文献】

[1]耿殿磊.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探索.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

[2]张帆.浅析行业英语分级教学.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2).

[3]周慧芳.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教育探索,山西科技,2010年(01) .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 篇12

一、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学生特点。国外类似国际班要求在入学之前就要有严格的筛选, 要求有较同档次相比学习能力、外语的掌握能力较强者才能入选。而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考招生, 基本上是踩着分数线或者降低录取要求而被招录, 加上中外合作办学高收费、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与从众性、文理生兼招、城乡生源英语水平各异、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特点, 使得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这类学生的英语都没有经过严格筛选, 听说读写能力水平高低不一, 对开展纯英语教学、双语教学以及课外的英语活动等增加了难度。

2.教师特点。承担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老师分为中方和外方两类。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和机构为了创品牌, 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中方英语教师的选派都经过严格筛选, 都是有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 他们在承担普通大学英语教学时已经积累了很多教学方法。但是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学模式, 导致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弱, 学习效果好坏各异。加上中方教师具有出国进修的机会少, 缺乏国外生活学习实践经验, 往往对国内传统英语教学和实际应用要求的认知度不统一, 不能很好地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外方教师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大、教学水平不高。绝大部分外方教师都没有经过严格的教学能力训练, 聘用的是青年硕士或者是有一定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的企业驻华人员, 这类人员往往缺乏有效的教学实践经验。再加上外籍教师不能常驻, 往往是集中授课, 有的课程甚至于是网上授课, 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有的外方教师英语带有口音、不了解国内办学国情, 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掌握不够等, 往往导致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 教与学都处于被动状态。

3.教材特点。中外合作办学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的通用教材, 各个学校和机构基本上都采用现有普通专业的英语教材和自编教材, 教材没有针对性。因为普通专业和中外合作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同, 使用同样教材往往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加上因为外方教师的流动性较大, 他们采用的英语教材也具有随意性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没有传承性和衔接性。

4.课时特点。目前, 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基本上包含2+2、4+0、3+1模式, 在低年级时, 普遍是语言课占了很大比重。为了让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一定高度, 对他们采取了几近魔鬼式训练, 大量的英语课程、重复的课程内容, 往往导致学生疲于应付。笔者以所在学校中法合作办学为例:1-2年级开设了大学英语1-4、英语强化训练、计算机专业英语、English debates、Foreign language等五门英语相关课程, 总课时数超过了800课时, 其中大学英语已经包含了听说读写训练, 却又单独开设English debates课程, 英语强化训练基本上用的教材也是大学英语的内容, 课时量过大、内容重复、教材单一, 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5.培养目标特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培养目标分为出国深造、国内深造、就业几大块, 比普通专业的学生培养更具多样性, 加之学生的家庭经济特点使得更具可操作性。因此, 学生对英语水平提高的需求是相当大。有数据显示,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就业单位为外企或者合资企业的是普通专业的2.3倍, 出国率占毕业比例约22.2%, 国内升学率达到36%。这些都体现了英语的重要性。

二、以满足应用需求的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优化

可以看出, 英语教学在整个中外合作办学中呈现出应付考试、任务重、课时大、课程内部联系不紧密缺乏系统性、教材匮乏、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等特点。这些是目前国内合作办学的普遍现象。为了保持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力, 使其长久健康发展, 必须进行英语教学的优化改革。而进行优化改革的前提。是先要认识到其培养使命。要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出发, 而不是只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和考级。从根本上改变英语教学的目的和态度, 重视英语教育的沟通和应用。现在国际上对雅思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它的测试是一门能反映现实生活、保证语言测试的真实性和应用性的语言测试。实际上, 雅思的测试内容对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重点等都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它要求我们教学能紧密与应用结合、与海外生活和学习结合、与海外生存能力结合, 教学方式要以注重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等。针对国内合作办学的英语特点和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1.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精加工。改变目前教材混乱的局面。各学校和机构应该成立有外籍教师参加的专门教学小组, 对所在学校的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用书进行系统筛查, 选取合适的教学用书, 避免重复教学。教材要偏向应用为主, 内容涵盖国外的生活、政治、经济、科学、广告、产品说明等各方面, 要以专题单元的形式进行讲解和训练。课文文体要多样化, 如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内容可以是课本上现成的, 也可以是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原版新闻报道或书籍摘录。由于各个学校合作办学的外方学校不尽相同, 外方对中国学生的英语掌握内容、英语运用能力各不相同, 所以我们要对选取后的教材, 根据教学安排进行精加工。这个精加工一定要有外方教师的参与, 从海外生活的角度来考虑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师根据加工过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 可以是讨论、课外资料查询、研究报告等形式, 帮助学生分析教材的难易点以及应该如何进行知识获取和应用能力训练,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扫除学习障碍。

2.教学课时的合并、专业英语课时加强。在教学材料进行系统架构的基础上, 我们要进行教学课时的合并和重新分类。根据教材重新确定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课时,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就这四个方面单独开课。普通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里的听说训练环节可以取消, 减少课时数。将这部分课时适当划拨到专门的听说训练课程中, 如江苏科技大学中法合作专业的English debates课程就承担了这样的工作, 有了这个前提就可以减少《大学英语》课时, 或者将这部分课时用作其他内容的教学, 而外方的Foreign language课程可以归并到《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这样避免课时重复、教学内容重复。学生学习起来轻松, 有时间完成一些课外补充训练。专业英语是各个专业学习的必备课程, 就调查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忽略了这一环节, 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吃力。专业英语应紧扣专业发展, 介绍学科前沿知识, 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兴趣。

3.考核方式的转变, 重过程轻结果。我们现有的教学考核方式是“一纸定乾坤”, 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占70%, 那么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在国际化办学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我们要大胆进行改革和尝试, 吸收和利用外国的评价方式, 颠倒成绩评定的方式, 重平时成绩轻期末成绩。将平时的测验、课堂表达、论文报告质量、讨论、资料收集等作为重要的评分依据, 这部分可以占到总比例的70%, 考试占30%。这样的做法可以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提高其积极性。

4.师资培训, 中外方教师的相互融合。中、外方师资的选拔都要制定严格的标准, 要具有一定的教龄和教学经验, 经过系统的教学能力训练。中方教师要增加出国进修的机会, 到国外的环境体验真正的海外生活, 切实感受专业的不足和发展的方向, 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外方教师应该出自于专门的教育输入机构, 不能随便“拉郎配”, 考虑到语言学习的习惯性, 最好能一届一名外教, 保证外教的教学质量。由于中外方文化的差异性, 外方对中国的国情、学生状况等不够了解, 导致了教育理念的差别。我们要给外方配备助教, 一方面帮助其完成教学, 另一方面协助其了解中国文化从而转化成适合中国学生的教育方式。

5.可采取分类教学, 创设不同英语学习环境。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 英语水平的高低不一, 我们可以采取一定范围内的分类教育。除了大家完成基础的英语学习外, 从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分类教育划分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出国深造的同学, 可以单独组班进行出国英语的强化培训, 开展针对性的考级考证训练。不出国的同学, 要侧重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为考研和进外企工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等等。考核方式和内容也可以随着培养目标进行改变。我们要以人为本, 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设立不同的英语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上一篇:理论利弊分析下一篇:取料斗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