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中会计教学

2024-07-19

中外合作中会计教学(共12篇)

中外合作中会计教学 篇1

一、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对迅速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有益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如何与国外高校实现真正而有效的接轨, 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在学院国际教育中心任职并承担中外合作会计教学, 使我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以此为例, 对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会计专业课教学作些探讨。

二、中外教师的合作教学

教师的角色怎么样扮演,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尤其在当今的素质教育大潮下, 如何使教与学达到完美的结合, 是每一个职业培训教师的思考的重点。以往教学模式的不足主要以教为主, 教师教学过程中是主体, 并且起着主导作用, 也就是说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 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互动性差老师和学员之间很少有交流的机会, 造成了老师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情况, 另外课堂气氛不活跃。鉴于以往教学模式的不足, 我们现在应该结合国际流行的先进教学模式, 探讨一种合适本校中外合作班同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克服了以上这些不足, 并且把教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重新定位了教学中的参与者的地位。在新的国际流行的先进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 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 体现出教学成果。

(一) 中外教师在语言课上的合作教学

英语基础是学专业课的先导课程。因此, 我们所谈的中外合作教学包括两方面:语言课上与专业课上中外教师的合作教学。语言课程一般会采取全英、全外教或中外教师合作、小班授课的模式。外教注重双边、多元活动, 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对学生不熟悉的事物在黑板上几笔勾勒出来, 使课堂生动多彩。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 也让中方教师获益匪浅。但有些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 引发了中外教学理念的碰撞。例如, 个别外教将中国的大学生当小学生来教, 做做游戏或者看看影片, 内容过于简单, 满足不了学生需求的信息量。还有, 外教不喜欢使用规定教材的内容, 偏爱自己选用和增补材料, 因此他们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随意性, 缺少系统性。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使语言课上中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得以畅通呢?笔者认为, 第一, 专业老师和语言外教应定期举行课程教研会议, 讨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 针对不同专业的中外合作班的学生, 围绕该专业内容展开语言教学。第二, 中方教师应听课交流。这对中方语言教师的发展尤为有利, 不出国门就现场体会国外的互动民主的教学法。第三, 中外教师合作制作教学资源库。外教提供英语国家的语言教学网址, 大量原汁原味的语言资料可供免费下载。外教的人员流动性大, 新成员的到来又为教学项目注入新鲜血液, 我们应做好电子或书面资源的积累与管理, 以备后用。实践证明, 中西合璧式的合作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 中外教师在专业课上的合作教学

许多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课上, 一般采取低年级实行双语教学与高年级逐步向全英教学转变、中外教师合作、大班授课与小班辅导的模式。在有外教参与教学的同时, 中方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英文水平, 特别是口语授课能力, 而且要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不难想象, 中方会计专业课教师也是稀缺人才。因此, 培养一批能胜任双语甚至全英教学的专业课教师队伍以及加强中外专业课教师的有效沟通, 是专业课教学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 课程开展前, 中外专业课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并针对本校学校的情况, 定期开展研讨会。第二, 外籍专家到合作点授课时, 中方教师全程旁听。课堂上, 他们鼓励以有趣且易懂的方式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这种启发性教学能使学生迅速掌握深奥的专业知识, 值得我们观摩学习。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 外教授课期间课程安排紧凑, 信息量大, 学生遇到疑难不好意思发问等问题。而中方教师的全程旁听, 能在适当时侯给予指导。第三, 定期选派中方教师到国外合作单位进修学习以提高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三) 双语教学模式的逐步完善

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受制于教材、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中外合作会计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国际型的会计人才, 因此学生既要熟练掌握英语还要能使用专业的国际会计知识解决会计问题。由于专业课难度系数大, 涉及较多的专业术语, 学生没有任何专业课基础。因此, 双语教学就成为了我们专业课教学的过渡模式。

例如在选用双语教学的授课教材上实践证明, 在教材的选取特别是前导性会计英语教材应该与今后所学习的国际会计专业课程相联系, 而不仅仅使用一本单纯的财经类英语作为教材。双语教学指的是老师以英文教授为主, 对疑难点辅以中文讲解, 使学生掌握“用英语学习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国外的教材含有大量简单易懂的例子易于学生理解, 更可以在此发挥学生团体协作 (Teamwork) 的上课模式, 使教学过程更具有互动性。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消化, 潜移默化中掌握了会计专业词汇, 领会到语言工具和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 为后期的全英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 中方教师应增加课堂讨论机会, 鼓励他们以英语来分析与探讨, 必要对相关的专业术语进行中文翻译。中方教师了解本国国情, 授课时可引入国内相关的会计处理同国际会计中的处理方式进行横向对比, 提高学生的横向思维及对比鉴别能力。

通过前期会计英语的双语教学, 学生对专业课已经有了相关的专业概念及知识积累。到了后期, 外教授课时, 学生更易于理解外教传授的国际会计知识点, 同时, 思维模式也逐步顺应西化的教育方式。运用英语本色的思维方式调整、更新学科知识体系和结构, 激发其创新能力, 使学生能达到在专业方面用英文自如表述的高层次水平。

最近, 在上课时诸多老师都采用了逐步改善的教学模式。58%同学们表示, 改善后的双语方式使他们轻松过度了开始的困惑期, 到后来能顺利地接受外教的授课;22%的同学表示, 双语方式是很好的过渡方式, 但希望把双语教学过程尽量缩短, 引导他们进入全英会计学习, 为以后融入国外的全英环境做准备;11%的同学表示外教授课消化起来有些困难, 希望在阅读国内的会计书籍后, 中方教师用双语方式重新讲解。随着创新因素的不断融进, 相信我们能开拓更科学的合作教学模式。

二、结语

实践表明, 中外教师教学观念的差异给学生的学习与人文观带来了冲击, 同时给教学管理带来了难度。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 在现行的教学体制和培训模式下, 我们的教学应该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自己应该总结我们的教学设计, 再进行分析和评价, 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另外, 我们需要加强同外教的沟通, 总结出一套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外合作教学需要我们必须要对以前的教学方式加以创新完善。

参考文献

[1]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2007-11.

[2]谭翠燕.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探讨.2007-9.

[3]金之亮, 黄桂荣, 长江.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现状与对策研究.2006-4.

中外合作中会计教学 篇2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李步真

摘要: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其理论与实践也正逐步地完善。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基于教师合作理论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开创了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先河,给教师合作理论带来了新的方向,其作用也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对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口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总结,进一步提出了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有利作用。

关键词: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教师职业技能、集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合作教学迅速吸引了教育学家们的目光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合作教学的价值、意义、问题和策略等问题成为了学界研究的又一新热点,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教师合作教学提出了各种假设和建议,并论证了教师合作教学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师合作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在于其他教师的互动对话中发展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基于教师合作教学理论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更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职业能力

传统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大多是独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专业水平及职业能力。教师很难在工作当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即使发现,也苦于自身能力,提高的速度非常缓慢。这种单打独斗的模式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集体备课、集体听课、评课,这种团队质量控制的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与普通的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不同,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不仅能起到上诉的效果,并且能在跨文化的背景下,通过中外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商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整合了优势教学资源,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自身发展。

以笔者所在的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口语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大胆地打破了传统口语课堂教学模式,开创了外教和中方教师共同备课、共同组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一节课由中外双方两名教师共同担当。中外文化的冲击在课堂中相得益彰,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跨文化的教学背景也让教师通过彼此沟通交流,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此外,中外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学,不仅整合了外教对本国文化,本族语的自如使用和中方教师对中国学生外语普遍学习问题的了解等优势。通过合作使中外教师都获得了个人能力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使教师的职业技能最大程度上得到提高,达到了1+1>2的效果。

二、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整合了优势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的好坏往往与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思维方式、认知能力等问题有着必然的联系。对同一教学内容,水平不一的教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外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中外合作教学的课堂中,中外教师在同一课堂里的互动、互补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感强烈。通过问卷,我们发现,70%以上的学生认为,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使得他们对口语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中外教师对话的文化冲击中,学生产生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意愿,有着强烈的参与感。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对于两个思想。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整合了中外教师彼此的优势教学资源,综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有利于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青年教师的成长队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属于教师发展“传、帮、带”的一部分。通过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实施,青年教师的成长迅速,对教材的处理以及对课堂的把控能力都有着明显的提高。通过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使得青年教师能够在跨文化的课堂实践中获得自身的成长。实践中,我们发现,两位教师在课堂中,当一位教师上课时,另一位教师可以及时地通过课堂观察,得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有利于课堂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改善了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极大程度上打开了教师们的创新思维模式。教师间相互督促,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充分地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达到了集体素质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师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 王双全,赤峰学院院报,2010.3 [2]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J], 饶从满、张贵新,教师教育研究,2007.1 [3]合作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 郑慧玉,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

中外合作中会计教学 篇3

【关键词】中外教师 合作教学 高职口语教学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cooperative teaching and language Input Hypothesi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teaching patterns in oral English class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adopts many research methods: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Four conclusions can be drawed: First, the teaching pattern can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Secondly, It can promote teachers cooperative learning awareness,language ability and teaching skills. Thirdly, It can optimize teaching behaviors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Chinese and Foreign Teachers; Cooperation Teaching; Oral 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一、引言

中外英语教师合作教学是指由汉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师和英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师合作共同完成外语教学的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估等。常用的教学模式有:1.一个教,另一个观察;2.一个教,另一个巡视;3.小组交替教学。国外研究表明双方教师的合作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有助于提高学生信心与学习动机,也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提高其语言能力、人文素养或学科水平以及教学能力。

从现有的研究实践来看,多数研究探讨了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整体教学效果,但缺乏对不同教学模式在不同课程中应用研究,而且大多数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学本科学生,对于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学习动机较弱的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研究不多。如何利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优势充分利用外教资源提高外教在高职口语教学中的效果?如何通过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激发高职学生口语学习兴趣,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哪种模式更适合高职口语教学?基于这些问题,本文组提出根据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特点,整合和优化目前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探索中外教师口语合作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对象与过程

1.研究对象。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2015级商务英语7-9班(共165名学生)以及10名中方合作教师。

2.研究过程。

(1)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设计访谈提纲,实施教学实验并统计数据。

本研究主要在参照了国外学者Johnson和Scruggs Mastropieri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土教学实际情况,改编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是关于学生对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认识与学习效果,旨在全面掌握学生对合教学的态度;另外一份是关于教师对中外合作教学的认知以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旨在全面掌握教师对合作教学的态度与教学效果的看法,并且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2)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165名学生当中,对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持“非常同意”态度的学生占34%,持“同意”态度的学生占54%,共有88%的学生对该模式的教学过程持肯定态度。17%的学生态度不确定,只有2%的学生不太喜欢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从表2的结果可以得出:在所有的被试中,63%的学生对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持“非常同意”态度,持“同意”态度的学生占35%。仅有2%的学生认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

表3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0位中方合作教师中,所有教师都愿意进一步开展合作教学,对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都持非常肯定的态度。他们一致认为,该模式能够不仅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而且对于教师本人而言,他们的语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2)访谈结果。本文组在所教授的三个班级当中抽取了部分学生做了有关方面的访谈,访谈的对象是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选取平时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三个层次学生各8人,参与访谈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48%,访谈提纲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①你喜欢中外教师合作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吗?

②在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期间,你觉得自己的英语口语是否有进步?

访谈结果是:所有学生喜欢这种教学形式,他们表示自己的口语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有了相应的提升。而且有80%的学生特意强调自己的听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当在涉及对合作教学的建议时,大部分学生回答希望增加类似课程。

3)实验结果。本文以本院商务英语专业2015级(7、8、9)3个平行班为实验对象展开了第一阶段的实施活动。由同样的教师在7班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个教,另一个观察的合作教学模式;在8班采用一个教,另一个巡视的模式,在9班采用小组交替教学模式。实验前,中外教已经共同制定好了听说测试的标准与内容。学生的后测听说成绩将结合形成性评价形式(考勤,课堂表现与技能测试)与终结性评价形式(期末考试)。实验组将对比全体学生前后测的英语口语成绩,以分析何种教学模式更能有效地提高英语口语教学。

测试形式包括前测和后测。在开展外教合作教学的前两周,中外合作教师共同讨论并制定口语前测标准及前测内容。测试标准主要从单词发音、重音和语调、语法、表达准确性、单位时间的说话量(句子)、话语恰当性、交际策路等方而考察学生的口语水平。测试内容分为三部分:图片描述、段落朗读以及回答问题。在开展合作教学的第16周,对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口语后测。

为了检验合作教学的效果,本研究分别对三个班级分别进行了口语能力测试。表4中前测统计数据表明,7班、8班、9班的口语平均值分别为75.345、76.433、74.876。后测平均值分别是76.124、79.518、74.957。三个班的均值差分别为0.779、3.085、0.118. 该结果显示,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三种模式的应用都对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有促进作用。其中8班(采用一个教,另一个巡视的模式)教学效果最为显著。

三、重要结论

1.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利用了外教语言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与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增加了学生语言实际使用的机会。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语言交流,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2.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中方教师合作学习,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合作能力、教学管理水平,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与外教长期合作交流,中方教师总结出中外合作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是通过双方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开展的,因此合作教师之间的教学信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风格是可以互为补充的。通过中外教师合作备课,教师把各自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为便利,教师之间也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优化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Jim,Scriveners.Learning Teaching A Guide book for English Teachers[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2.

[2]Krashen,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98.

[3]Krashen,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 and libations[M].Longman,1985.

[4]陈艳.外语教学中外籍教师的作用探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

[5]桂君萍.中外教师合作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6]牟宜武,柏桦.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学生和教师能力发展的作用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

中外合作中会计教学 篇4

一、中外合作办学中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 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各个高校呈现出形式多样的定位思考, 就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专业的现状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双语教学的问题

在合作办学过程中, 双语教学往往过于强调全英文环境, 聘请外籍教师来完成课程教学。但是,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 英语程度特别是口语能力参差不齐, 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从而挫伤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 由于是全英文环境, 学生对于某些技术术语只掌握了英文的表达方法, 而不知道对应的中文是怎么描述的, 造成专业汉语知识的缺乏。

因此, 针对学生基础, 要循序渐进进行双语教学。对于聘请外籍老师进行授课的课程, 可以安排本校教师担任辅导工作, 部分较难理解的章节辅导教师可以用汉语讲授一遍, 同时全英文环境的课程, 可以由辅导教师指定相应中文参考资料, 作为原版教材的补充读物。

2、引进课程的问题

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 我们要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 引进优秀的教学资源, 但不是“全盘西化”。我们应该保留教学设计中特色的地方, 取长补短, 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同时, 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素质教育应强调爱国主义教育, 国际化的人才必须是一个完全人格的人,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报效人民是学生要树立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对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放弃。

3、专业培养目标模糊, 课程设置比较含糊

在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去向问题, 到底是出国还是留在国内发展, 各个合作办学的院校看法各异, 有的高校目标锁定出国, 有的高校目标锁定留在国内发展, 有的高校在这两者之中游离。因此, 各合作办学单位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 有的全盘照搬合作外方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 不考虑是否水土不服;有的就是在中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外加大量的英语课程, 部分单位英语课程教学课时的比例还超过整个课程教学课时比例的50%, 这严重影响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

4、教材陈旧或更新缓慢, 学生普遍缺乏语言环境知识

大部分合作外方高校都不对会计专业指定统一的教材, 一般都是在每学期开学初指定一些参考教材, 有的甚至放权给中方合作高校选定教材。因此, 在合作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一是学生上课没有专业的教材, 无法适用, 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会计专业体系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二是会计专业不像数学等专业, 会计专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 比如各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各国税制的改革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及趋同等等, 都会引起会计专业知识的更新;三是部分会计专业知识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讲授, 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各不相同, 普遍缺乏西方国家的语言知识和背景, 很难真正理解西方财务会计的精髓。

5、会计专业教师缺乏, 限制教学工作的正常发展

当前, 国内各个合作办学单位, 普遍缺乏会计专业教师, 尤其是通晓英文、通晓中西方财务会计知识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纵观世界会计界专业人士的就业渠道, 高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往往选择高回报的公司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职业。在高校的薪资体系下, 往往吸引不了既精通中西方财务会计知识又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人士, 限制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发展。

6、外籍教师普遍缺乏中国文化背景知识, 沟通过程存在差异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 外籍教师在师资力量中所占比例不应低于25%。因此, 合作办学的师资结构比例有其特殊性。在中外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存在大量差异的情况下, 会存在许多的沟通问题。比如, 薪金的支付问题、节假日的安排问题。许多的外籍教师习惯按其本国的习惯提出上述要求, 但中方合作单位也得遵照中国国情考虑上述问题, 因此双方就必须有较好的沟通和理解。这些方面或多或少会影响外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7、生源水平存在差异, 制约教学效果的实现

会计专业招收学生时是文理兼招, 同时所招收学生的英文水平不一。学生生源上的差异, 尤其是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 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效果, 比如, 教学进度、教学精度和深度、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同一环境下接受教育和学习, 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会因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导致压抑着个性化学习;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由于理解和接受能力的问题而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感到学习的压力, 最终导致其自信心受到打击、学习兴趣遭到消减。尤其是在使用全英文教材时, 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只能是被动的接受, 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不利于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二、中外合作办学中会计专业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拟提出以下策略, 以期对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专业的教学有改进作用。

1、明确培养目标, 力求课程设置时国际化和本土化相兼容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下, 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去向问题不应成为制约制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体系的瓶颈因素。因此, 在课程设置时应该兼顾会计专业发展的方向、合作双方单位的办学特色、我国实际国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等相关因素,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 以会计学专业课程为主干, 适度设置体现专业国际化方向的课程;在教学安排上, 适度安排双语课程、全英文课程及中文课程的授课比例;在课程安排上, 尽量避免中西方财务会计课程同时进行, 以免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产生思维上的混淆。

2、配套合适的教材体系, 实施课堂教学和互动教学相结合

合适的教材体系是中外合作办学会计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 在教材的选定上, 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又要考虑教学的需求, 同时还要兼顾中英文教材的难易程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也能充分发挥中外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能动性。合适的教材体系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和互动, 而且也能充分促进学生与外籍教师之间进行英语方面的交流。这样, 合作单位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性会计专业知识, 也能培养学生一定程度的英语交际能力, 为毕业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和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多渠道整合师资力量, 优化教学改革相结合

在任课教师的选择上优先选择中外合作院校的优秀教师, 兼顾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硕士学位, 力求专业结构合理;在任课教师的工作经历的考虑时兼顾海外学习经历, 或有多年的企业管理工作经历, 或直接来自国外合作方院校, 确保所聘请的认可教师都能从事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优化教学改革, 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上, 合作办学核心课程可以划分为三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会计核心专业课程中每一门课均与会计岗位接轨, 专业拓展课程是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 扩展学生的经济类课程的知识面, 以更好更深入地做好会计工作。

4、中外教师加强交流合作, 中西结合、互帮互助相结合

注重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引进先进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和优质教学方法。实施中外双方共同制定的教学计划。注重英语教学改革, 强化英语训练, 着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能力, 实施渐进式的中英文双语教学和全英语教学, 一是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兼顾外籍教师的文化背景充分考虑外籍教师的相关要求, 力求充分发掘外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二是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或观摩课, 让中外籍教师充分沟通和交流, 相互取长补短, 互惠互利。

5、改革会计教学模式, 采用分级教学、小班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

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层级差别, 把学生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班分级形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 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小论文+毕业论文”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借助网络平台, 构建专业的网络教学课堂, 任课教师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积极寻找一些与会计和会计专业英语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及时上传到网络课堂, 使学生通过网络课堂这一平台及时掌握所学专业的发展动态和边缘趋势。

总之, 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专业教学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的新生事物, 是通过结合西方先进会计理念和我国当前会计教育及会计实践现状进行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加速发展势头, 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办学层次逐渐提高, 办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有力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摘要:在教育不断国际化的今天, 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高校发展一个不容忽视的选择路径。会计专业的合作办学是合作办学专业设置的主要形式之一, 本文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中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顾美玲:关于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2]程斌、程宜康:2000年以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 2007 (2) .

[3]邓琪、许骏: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

[4]顾美玲:中外合作办学新机制探索[J].教育科学, 2008 (6) .

[5]杨洪青、李华闻: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与实践[J].大家, 2009 (12) .

中外合作中会计教学 篇5

[摘 要]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迅猛发展和教育部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系列政策和要求的颁布实施,关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讨论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进一步剖析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宗旨,并就如何理解优质教育资源相关要素等问题展开了讨论,继而提出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则标准。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政策法规 优质资源

一、优质教育资源要素分析

教育资源也叫“教育经济条件”,是指教育教学过程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综观国内中外合作办学实践,能够引进国外教育机构的财力的合作项目寥寥无几。一般是以人力资源的进出,即引进教师、输出学生为主要合作形式;以概念资源(或无形资产)即教育观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引进为主要合作内容。据此,我们可以将“优质教育资源”作这样的界定:世界范围内具有先进的教育水平、并能保持一定领先优势的教育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概念资源的综合。具体到国内现行的合作模式过程,应该包括下述几方面基本要素:

1.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方法。理念决定教育目标的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提出了一份《促进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高等教育“国际化”、“针对性”和“质量观”被看做现代高等教育的三个核心理念。现代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使学生不仅成为一个地域特征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全球公民,具有全球公民意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型人才的成长。中外合作办学这种跨境教育模式可以更加迅速地将一些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国际化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融人教育实践中,其结果是传统教学方法上的“临摹式思维”不攻自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集中授课模式“满堂灌”不再具有舞台;“教授治学”、“学生就是上帝”等办学理念和服务意识得到贯彻和落实。

2.优秀的师资队伍及其生成能力。师资是办学的第一资源。在当今国际化社会中,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应该具备全球化的视野,更理想地说,应该拥有海外的工作或者研修经历。发达国家通常把教师轮流派到海外从事教学活动,以丰富他们的教学阅历,培养其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根据我国教育经济条件现状,大面积派出教师到国外研修不具备客观条件,而中外合作办学则带来了便捷的教师交流的机会。从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等国内成功的中外合作办学实践来看,通过合作项目中方教师的“派出”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双语型教师,这些教师在推动双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成为骨干;外方教师的“引进”又将不同国籍的专家学者结合到一起,外籍教师一般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轵业使命感,教学方法新颖灵活,他们与中方教师共同备课,采用外语为教学语言,中外老师的跨文化理解力均得到提高,有效避免了知识老化和结构的偏颇。因此我们说,中外合作办学带来的这种师资队伍建设条件和优秀教师的生成能力是难得的优势资源之一。

3.优质的课程和教材。“课程”可以指“教学计划”、“专业课程”或者“一门或几门课程”等诸多含义。由于教育体制的差异,特别是引进国外课程对教学语言的挑战,全盘照搬国外的“教学计划”并不普及,通常是借鉴国外专业体系的同时引进部分(不少于教学计划总数的1/3)优势课程,这些课程我们教学计划中可能没有涉及,或者设立了但是开设经验不足,教材可能不够成熟、过于陈旧,那么,我们通过合作便可以直接引进并套用其成熟的教学大纲、授课方法和原版教材,由外方派遣专家教授来示范教学。对于这一资源优质与否的界定,首先我们要看是否弥补了我们的不足、增添了新鲜的内容、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同时,我们可以按照国内大学精品课程的要求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努力做到使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平台直接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

4.成熟的管理模式与经验。在上述先进理念的驱使下,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我们国家的教学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教学评价方法与体系相对滞后。仅以考试形式和内容为例,多年来均以记忆性知识为主,评价形式“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局面未有大的改观。国内高校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的调整和创新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常能够直接借鉴对方的成熟的学籍管理经验,实行“宽进严出、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采用“三、三、四”等“过程式”成绩评定方法代替“终极式”考试模式,即对学生实行课堂内外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平时小考、期中和期末考试等环节的全程跟踪考察和综合考核管理,从而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能力提高指数做出客观、全面、严谨的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以期提高学生学会“做人、学习、生活”等的自我完善和学习、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实践原则

综上所述,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作如下概括:国外知名院校的所有优势资源、国外一般院校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国外一般院校的国内急需的学科和专业、国外教育机构的办学特色和成功的管理经验等等。那么,在引导中外合作办学走向引进优质资源的实体性、实质性合作过程中,把握优质教育资源的操作原则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下面几点:

1.符合社会急需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和国家或区域经济建设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深入调研学校的外部环境,了解国家和市场需要什么规格的人才,然后设法寻求外力合作,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扩大自身影响、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办学名望。

2.有利于自身培养能力提高的原则。通过引进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管理经验等,能够大力促进我方自身教育教学改革向深度发展,能够有效加强国内学科建设的合理化程度。通过中外教师的双向交流活动,提高师资素质和横向科研合作能力,从而提高教育竞争力,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

3.办学层次上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要盲目攀高,注意办学类型上的相对性,例如,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以招收本科生为主,招生条件严格,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本科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很高,从合作办学的角度比较,它和哈佛大学那样的研究型大学就无法比较谁的资源更为优质,因为教授群体科研实力不可能“引进”的;此外,美国还有一些州立大学的某些学科和专业就超过了著名大学,例如,在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方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的商学院肯定名列前茅,但在国际贸易本科教育方面,南卡罗莱那大学这样一所州立大学近几年却始终排在美国的前3位。

4、知己知彼原则。要了解和掌握合作伙伴的信誉。首先要认定外国教育机构的办学资质:是否获得所在国政府主管机关出具的法人资格证书或者注册证明和质量认证机构的认证;参考有关国家民间组织对本国学校的排名情况,如美国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杂志每年都公布本国大学的排名情况;通过中国驻所在国使领馆对其合法性、教育质量和学术声誉等情况加以了解;通过教育部网络平台查询相关外国的教育体制、管理体制等情况,及时掌握所需信息,知已知彼、取我所需。

中外合作中会计教学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合作教学 中方教师角色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及中国高等教育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合格技术人才,英语教学中引入外教教学已经是必然和普遍趋势。

一、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教学的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引入外教主要以合作办学项目为主,除英语专业外,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外教教学基本没有安排。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从基本面上决定了学生英语基础是低于一般普通高校的,并且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普遍较低,功利心较重,为了陶冶情操和练好基本功而学习英语的人寥寥无几。这种现状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该是“英语+专业”的模式,或者简单来说,是专业英语或者职业英语。从一定程度上说,合作办学引入专业课程外教教学的模式是值得肯定的。

高职院校在国家资金支持和合作办学方面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与一般普通高校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这种差距尤为明显。引入一个外籍教师的成本每年在人民币十五万左右。就笔者学校而言,外籍教师中来自于英语母语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占外籍教师总数的比例在10%以下,学历水平本科占90%以上,基本没有高等学学校教学经验,更不具有正规高校教育职称资格。

二、高职院校中外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中外教师专业知识的冲突

中方教师和外方教师多是来自于两个不同教育体制的两个国家的陌生人。要在一个课堂上互相默契合作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对任何一方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在合作教学之前,两位教师之间应该有充分的接触和磨合,而且教学前的备课过程是决定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和进行的重要条件。

即使两位老师的专业和知识背景契合,也无法避免知识本身和呈现方式上的冲突的发生,这是由双方老师本身的身份背景决定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在此情况下,必然产生不同知识结构系统和思维方式的人,这样的差别是只能缩小而不能改变。所以双方老师需要通过不断知识讨论和交流提高彼此间的默契程度,作为主方的中方教师需要更主动积极地与外方老师沟通。

(二)教材确定复杂性

教材的选择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目标的需要,还要符合中外教师双方的知识基础和教学需要。因此,这个过程比一般的教材选择和征订过程要复杂。首先,学生的基础是薄弱的,需要更容易理解和有趣的英文教材。其次,中方教师和外方教师有不同的选择依据和角度,需要提前沟通和协调。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先让外教推荐教材,然后由2—3名同专业的中方教师根据自身和学生的需要进行甄选。或者让外教与中方老师一起准备校本课程,但笔者认为这个过程会比较难以实现。如果能有专门的教师团队打造一套双方都能适应的符合学生需要的教材,对学校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三)教学实施的挑战

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学校目前外教数量有限,学生数量相对较多,还不太可能完全由外教来实现分层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课程进度和效果,中方合作教师就不仅需要在外教课堂上一起实施教学,还要在课前给学生进行知识补充,在课后进行知识辅导。所以合作教学在高职院校不仅在课上更在课外。

(四)不可避免的文化冲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稳步推进,此时各国也在不断发展文化软实力。在此情况下,各国文化大发展大交融。可是具体到个人之见的交流,文化的交流还是有限的,甚至是浅显的,涉及专业教学的文化交流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真正实行教学合作时,文化冲突是无可避免的。笔者认为,这种文化冲突并不严重,也不会给合作教学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因为教学双方在教学过程都是基于互相理解和互相学习的目的相互磨合,出现问题也会及时在课堂上加以解决。

三、合作教学中中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扎实的英语技能

扎实的英语技能是与外教合作的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中以听说能力最重要。值得说明的是,很多学校如今引入的一些外籍教师来自菲律宾、印度等国,他们的英语口语大多不能与英美母语国家同日而语。发音难懂,带有口音,往往对本国的英语教师是一种挑战。而且,为了教学的有效实施,中方教师必须克服各种困难掌握技巧,以与外籍教师无障碍交流,才能在学生出现疑问时进行有效解答。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

外籍教师的教学是基于专业而不是基于英语口语本身的教学,所以中方教师的专业知识非常重要。中方教师一方面可以是拥有较好英语技能的专业老师,另一方面可以是接受过专业知识训练的英语教师。这两者的选择皆有利弊。专业老师的学科知识扎实,在课堂内外辅导学生时更专业和熟练,但同时可能与外教在专业知识教授上出现出入和矛盾,外教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可能会被动摇。接受经过训练的英语教师会让外教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自我探索地位得到充分发挥,但学生在课堂遇到不能解决的具体专业问题,会有损教学效果的充分达成。

(三)跨文化沟通能力

对于中方教师来说,上好课的第一步是与外籍教师形成有效的沟通,跨文化沟通成为必要和必需。跨文化沟通,简单地说,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就一定的问题达成有效的沟通。它所要求的不仅是语言能力,而且一般沟通所需要的各种技巧同样重要。所以对于中方老师来说,必须熟悉并应用好常用的跨文化沟通技巧,努力在课余时间学习外籍教师国家文化和沟通方式,做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者。

(四)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

不管是否合作教学还是教学中合作,最终双方老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在组织传统的中国课堂上,中方教师应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给外教以有效的辅助,确保课程的有效开始进行。同时,中方教师应在课程逐步进展顺利以后,逐步将课堂完全交给外教,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中方教师的课堂介入是给予学生和外籍教师双方的课程需要而出现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和外籍教师更好更快地适应课堂的教学,并最终在学生适应外教课堂后,将课堂完全交由外教来管理。所以,从本质上讲,中方教师是课堂组织者,更是课堂组织的辅助者,既辅导学生又辅助外方教师。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不仅是自己组织课堂,更重要的是教会别人组织好课堂。

(五)优秀的服务能力

中方教师的“绿叶”效能决定了中方教师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服务者,学生的服务者,教师的服务者。任务重,内容多,情况复杂,承担此项任务的中方教师应该是需要很强的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服务教师,服务学生,还是以中方传统教师的身份承担这一教学合作任务,实现既定的目标有困难。

参考文献:

[1]朱金花.发挥中外教师特长提升外语综合素质——上海大学中外教师合作外语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探索[J].外语界,2006(05).

[2]王黎生.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03).

[3]张芳芳.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04).

[4]解华,王磊,段梅青.国内中外教师合作教学(CCFT)模式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9).

[5]朱勇.海外环境下中外教师的合作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03).

[6]赖丽萍,江峰.合作教学模式下中外教师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

[7]王永.中国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研究:综述与展望(1992—2013)——基于CNKI的文献篇名计量研究[J].中国外语,2014(11).

[8]夏永锋,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中方合作教师教学工作初探[J].科技信息,2009(17).

[9]刘华东,晏莉.中外合作教学模式运用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调查报告[J].新余高专学报,2009(14).

中外合作中会计教学 篇7

一、会计学课程的定位

会计学课程是所有工商管理类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背景下, 学生在学完各专业基础课程后, 在海外学习中将确定其专业方向, 而这个方向未必是会计学。因此, 研究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定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重要意义。

对于社会上多数非会计专业人士而言, 会计工作无非是记账、报账, 麻烦又琐碎。如果学生认定未来的职业生涯不在会计或审计领域, 往往会忽视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从教师来看, 教师对作为大类招生模式下专业基础课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定位也缺乏深入的研究, 一般采用与传统会计专业的学生相同或类似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专注于如何生成会计信息, 而不是如何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 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强, 失去了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机会。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向往是研究该课程定位的出发点。

目前, 会计教育已经细分为两大规模市场——职业化的会计市场与非职业化的会计市场。前者强调从会计信息提供者的视角架构会计教育体系, 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培养定位正是基于会计信息提供者的视角。而后者强调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视角架构会计教育体系。欧美国家发达的资本市场造就了大批相对成熟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相应也产生了更为普及的会计教育事业, 会计与理财课程在中学阶段已被列入选修课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会计信息使用者规模日益扩大, 同样也意味着会计知识的需求者已经从专业人士扩大到更为广泛的非专业人士。

传统以会计信息提供者为导向的会计教育系统, 关注会计信息的生成, 更加注重对会计数据的加工原理和过程的阐述。因而在教学安排上往往遵循“记账方法-会计循环-各会计要素的核算-会计报表”这一路径。然而复杂而抽象的会计核算过程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视角出发, 如何合理和正确地分析并使用会计信息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特别是如何利用财务报告信息评估企业的风险与价值、制定投资决策、优化投资结构等。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应定位于, 教授学生如何阅读、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从这个角度出发, 财务报告应是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育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 通过与资本市场实际案例相结合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而这也是多数西方会计学教材编撰的起点。

二、教学模式的比较与改进

我国的教育体系比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是一种知识教育, 因而在教学方法上, 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点的讲授为主的方式, 不太重视学生的参与作用。比较而言, 国外的教育更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如何撰写报告、如何当众演讲、如何与人沟通等基本职业素质, 因而表现在课程设置上, 除了有基本的商务沟通课程外, 还将沟通的形式与技巧贯穿各门课程的始终;教学方法的安排上, 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参与,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式, 主动学习知识, 同时锻炼相应的技能。

以加拿大Concordia University的会计学教学为例。学生在满足基本学分要求的前提下, 可以自由选课, 并且有相当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每门课程会给一定的试听时间, 学生在试听后决定其去留。在开课前学生信息包括照片等已被送达授课教师, 由于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 因此每个课程建有自己的电子交流平台。

各门课程通常没有固定的教材和课本, 教学大纲 (Course Outline) 在整个教学工作占有重要作用。在课程开始前学生就可以从网上下载教学大纲, 大纲中列出了课程的框架结构、重点和难点, 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并列出需阅读的参考书目, 以备学生课后阅读。学生在课后要花大量时间阅读文献、收集资料和撰写论文, 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一方面使学生对有关问题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技巧。

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 课堂讲授 (Lecture) 大约只占30%的课程内容。案例分析和研讨 (Seminar) 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老师会根据教学主题设置相关的研讨内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收集资料、筛选分析, 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及观点, 并与同学和老师研究讨论。此外还有专门的辅导时间 (Tutorial) , 教师通常每周会安排两次专门的辅导时间, 或者由学生和老师预约, 老师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遗留问题进行答疑, 或者辅导作业和讲评已经完成的作业。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会计学教学方式与英国类似, 在课堂讲授之外, 研讨会、书面作业、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是常见的教学环节,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课本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 教学资料丰富, 如《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财富》等与实务紧密联系的期刊杂志也是教学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鉴国外的经验, 笔者认为在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教学中, 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突出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地位。学生在课程开始时应该获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以明确某一课程的教学安排, 避免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等待状态, 便于其主动学习。二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 通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研讨、项目研究和课堂演讲,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使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融通, 实现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同步的目的。三是建立学生与教师沟通的顺畅渠道, 以便寻求帮助。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这些也正是中国学生在海外求学过程中急需提高的能力。

随着近年来我国出国交流、进修教师的日渐增多,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在会计教学中出现和推广,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改变, 多数教师都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但总体而言, 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依然欠缺。这固然与我国学生长期以来的学习习惯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有关, 然而体制背景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方面过于模式化的教学评估忽视了教学主体的差异性, 既束缚了教师的思维, 也局限了学生的视野, 压抑了教师“教”的乐趣和学生“学”的兴趣, 也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迫于强大的科研压力, 教师分身乏术, 对教学模式的改进和运用常常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因此, 追求并实践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变革, 才能促成教学模式的真正改进。

三、学生评价模式的比较与改进

有效的学生评价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国, 与知识型教育模式对应, 学生评价往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平时成绩的考核只占到极小的一个部分, 学生“分数至上”思想普遍, 学习目标单一, 不追求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和技能的提高。比较而言, 西方国家对学生的评价相对更全面, 既注重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发展, 也注重素质的全面提高, 是一种多环节全过程的评价模式。

在加拿大Concordia University会计专业, 学生成绩评定分数平均分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包括作业 (Assignment) 、测验 (Quiz) 、期中考试 (Midterm Exam) 、课堂演讲 (Presentation) 、项目研究 (Project) 、期末考试 (Final Exam) 等。以该校财务会计学 (Financial Accounting) 和管理会计学 (Managerial Accounting) 课程为例, 其评分体系如表1:

学生需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挣得分数。在部分课程中, 如果学生在平时已经挣够了“优秀”的成绩, 甚至可以不必参加期末考试。学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雷同的试卷通常被判定为舞弊而取消成绩, 剽窃及舞弊的严重后果被学生广泛认识。

在澳大利亚, 学生的成绩由平时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共同决定, 三者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当, 以保证学生成绩的公允性和准确性。对于以应用为主的课程, 如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金融分析、财务软件等课程, 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则是最终成绩的决定因素, 而没有期末考试。英国、美国和新西兰等国也采用类似的学生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多数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各占20%、80%或30%、70%的比例。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例大, 而平时成绩的评定标准也比较模糊, 并且学生通常在学习结束后才能获知其平时成绩, 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只追求“期末考试过关”即可, 而忽视了日常教学环节中的自身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

因此, 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必须改变长期以来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学生评价体系。建议:一应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比重, 在课前就明确其评价标准并传达给学生, 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为之付出努力;二是在评价标准的设计上, 除了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商科学生而言, 沟通能力 (包括书面沟通能力和口头沟通能力) 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应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三是可以学习西方高校的经验, 允许平时成绩足够优秀的学生免予参加期末考试, 以进一步鼓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独立思考并勇于发表个人观点;四是严格处罚舞弊行为。通过以更加全面的视角设计学生评价体系并付诸实践, 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海外学习和生活。

四、结语

本研究以中外合作交流项目为背景, 探讨了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会计学课程的定位、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体系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 该课程应基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视角, 定位于教授学生如何阅读、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向往。通过积极引入课堂演讲、研讨、项目研究、案例分析等教学形式, 打造多环节全过程的学生评价体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便其更好地融入海外生活。

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开展也给师资队伍、教学环境条件和教学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并且促使我们思考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如何与西方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相融合, 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洪:《基于使用者视角的高等会计教育改革》, 《福建论坛》2009年第6期。

[2]许华丽、刘毅:《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启示》, 《北方经贸》2006年第4期。

中外合作中会计教学 篇8

近年来, 我国英语口语教学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如何有效地实施口语教学也成为教育工作者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口语教学方式是采取外教单独授课, 或者由中外教师分班授课的形式。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成熟和对口语要求的提高, 一种全新的模式应运而生, 即中外合作教学。就是指一位中国老师和一位外籍教师共同合作完成口语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 包括共同备课、同时上课, 合作完成对学生的评议和考核等教学环节。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发挥中外教师各自的优势, 促进其互补, 从而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而且有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 切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新成代谢的自然规律恒古不变, 新模式必定是优于传统模式才得已存在和发展。中外合作口语教学的方式, 在受到同仁的肯定的同时, 也有不少的质疑。

(一) 外教与中教角色定位不明确

为了让学生享受纯正的英语口语教学, 在课堂实践中, 通常是外教占主导地位, 与学生进行交流, 而中教则主要放映幻灯片, 解释、回答疑问之处, 引导学生开口练习口语以及维护课堂秩序, 难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就给外教带来一种错觉, 认为自己可以操纵整个课堂, 而中教只是辅教。而事实上, 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资料的选择, 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思路的设计以及课件的制作, 中教和外教都是一起合作完成的。有时由于更熟悉学生的水平和心理, 中教可能要在课前准备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思。只是由于在授课中外教的主讲地位, 很多中教感觉受到忽视。另一方面, 有些外教则觉得与中教合作不仅加大了其工作量, 而且有一种被监视、不受信任、没有自由的感受。

(二) 中外教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存在差异

外教在所有的涉及到问答式教学时, 都会自然地采取开放式教学问答方法, 中国学生不善于即时思考和主动回答问题, 因此常常造成老师和学生的困扰, 而外教对于这个教学效果常抱有开放式的态度, 回不回答, 回答得怎样都可以接受。并且, 经常会忘记给学生纠正错误, 以及补充评论。外籍教师倾向于给出鼓励, 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却往往与预期的教学效果不符, 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中的问题外教和中教经常会有一些分歧, 外教认可学生说的态度, 中教更偏向学生说完以后的反思和学到的东西。

(三) 教材选择的困难

合作教学中, 对于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对于教材的选择, 直接影响口语课程的效果。据外教反映, 很多大学院校所选择的英语口语教材不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有些教材内容过于幼稚, 他们没有教的兴趣, 而有些教材中设置的单元话题较枯燥, 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 学生就不愿开口练习英语, 最终就无法达到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目的。还有一个问题, 有些外教来自于美国, 而如果学校课堂所使用的口语课本是由英国人所编写的, 外教对于课本上的许多表达方式会不认同, 因此会忽略一些英国本土的表达方式的教学, 严重时会有脱离课本的危险。

(四) 难以顾及学生个体差异

在合作教学中, 因为课堂上开展的活动大多要为整个班级考虑, 充分的让班级中的每位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 所以不能真正做到区分对待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有些学生基础差, 不能理解外教所说的意思, 以至于在做活动时无法参与, 无法开口。据外教反映, 按照之前中外教师分班教学的模式, 每位同学参与的次数相对较多, 而且更能照顾到一些英语水平不太好的学生;现在整个班一起上课, 因为人数较多, 就无法做到之前的效果。

三、应对的策略

(一) 外教与中教要有更多交流

关于中外教师的定位、工作职责的问题, 需要中外教在合作之初有明确的、详细的分工, 而且把这方面的工作涵盖在备课当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确立中外教师的角色、分工和任务等。课前, 双方都要各自备课, 搜集相关资料;共同备课时, 交流各自想法, 确定课堂环节, 明确说明在课堂中, 涉及到对话环节时, 中教与外教共同给学生做相应的展示。学生能以此为例, 举一反三, 了解并清楚怎样做到用英语与外教交流。当然, 这种模式还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当中, 中教也要热情地、开放地和外教探讨合作模式, 不要用以往的教学经验和观点去束缚他们。

(二) 灵活选择教材

教材上可进行多样化选择。让所有上口语课的老师集中起来商讨一下不同教材的优劣, 选取较适合不同年级和学生层次的教材。并且, 根据外教的来源地或国籍尽量使用统一为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的版本, 同时搜集外教的相关意见作为参考, 征订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贴合实际生活的教材。此外, 还可以配合一些辅助口语教学教材。

(三) 针对多层次学生教学

为了满足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 中外教师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 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 将不同的学生进行组合, 让他们进行合作与交流。还要设计多个教学任务,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课堂活动。在课后, 中教和外教还可以一起进行分析和总结, 对不足之处拟定方案, 再行尝试, 以便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秀荣.中外合作口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9, 7.

[2]郭尔平, 顾超美, 鲍静英.“中外教师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合作”实践报告.外语界, 2002, 3.

中外合作中会计教学 篇9

合作教学模式起源于70年代的美国, 其概念是“两人以上的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备课、授课并评价同一批学生”。在中国, 合作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 其被认为是有效的教学策略。据笔者对以往发表期刊中相关论文的调查, 有关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论文十分有限, 而有关中外教师合作模式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研究方面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

高校英语专业写作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英语专业写作课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的重视。单从高校英语专业写作课的现状来看, 英语写作教学似乎依然是让广大师生感到枯燥乏味、收获甚微的一门课程。在目前, 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仍然存在的几个突出的难题, 诸如:学生写作内容的匮乏、中西思维方式的转变、语言表达不地道 (Chinglish) 、练习少、应试教育现象严重等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基于这样的现状, 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中外教师特征比较

1.外教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授课方式幽默, 教材图文并茂、教具多样大胆、学生能够自由交际;相对地, 中国教师授课方式过于死板、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中国教师似乎对教材选用无主权, 几乎几年一贯制由学院统一安排,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外教备课和授课中的教学内容多为自己搜集整理的自制材料, 例如图片等, 自选教材来源丰富, 所选内容富有时代气息, 很合学生口味, 使学生在英语写作课上有话可写,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结来说, 外教的优势为:趣味性;语言、文化导入清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多样等。

2.外教在英语教学中的局限性。对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缺乏了解;教学安排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考核标准缺乏统一性;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英语教学现状了解欠缺;教学的随意性等。

3.中国传统教师的教学特点。包括教学安排具有系统性和目的性;考核标准具有统一性;对中国文化和英语教学的现状十分了解;语言点讲解清晰明了、语法讲解系统、善于及时纠错等。

中外教师合作模式在英语专业写作课堂中的优势

鉴于以上中外教师各自在教学上的优势和弊端, 应做到:1.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院外教资源, 在避免人力资源浪费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 尝试中外教师合作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 以实现教师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中外教师优势互补, 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2.加强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使学生接触到纯正的英语以有利于学生接触到最真实的语言材料, 以便规范学生的口头用语并在笔头上有所进步, 最终提高英语专业写作课的质量;3.使得教学主题多元化, 通过中外教师合作期间的情景对话,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也有助于学生中式思维方式的转化;4.外教的加入避免了写作课堂长期由单个教师授课而引起的单调, 能够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两位教师同时深入课堂与学生交流, 这样的互动式教学也会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有效;5.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 不仅加强了英美文化的交流, 同时也加强了中外教师之间的交流, 提高了中方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 对其语言水平、文化知识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以及英语教师专业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这一模式已经逐渐适应了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 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外教师密切合作, 整合了中国教师和外籍教师的资源优势, 在教学活动中既能体现外籍教师的教学风格, 又能体现中国教师的教学特点, 既符合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特点, 又符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过程和心理特征, 实现了中外资源利用和整合的最大化, 因此, 这一模式是值得效仿和鼓励的。

摘要:从高校英语专业写作课程的现状来看, 英语写作教学似乎依然是让广大师生感到枯燥乏味、收获甚微的一门课程。目前高校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诸如:学生中西思维方式的转变、写作内容的匮乏、语言表达不地道 (Chinglish) 、练习少、应试教育现象严重等尚未得到解决, 因此中国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外教师合作模式,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Villa, R.A, Thousand, J.S., &Nevin, A.I.A.Guide to Co-teaching:Practical Tips for Facilitating Student Learning[M].Corwin Press, 2004.

[2]文秋芳, 王立非.英语写作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王潭.现代教学法改革趋势[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中外合作中会计教学 篇10

一、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主体为学生,学生在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不仅包括在国内课堂上的学习,也应该包括在国外的学习,如学习英语的学生只有具有较高的英语素养和英语水平,才能真正理解国外英语授课内容。现今,仍有大部分高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注重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进的课程应由外国专家和专业培训专家授课,不断扩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学生更多地掌握专业实务操作技能,熟悉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认真掌握各方面的专业综合知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学生无论在跨国公司、国际企业还是我国大型企业、中型企业职场工作的综合能力,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的高精端人才。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改革方向

1. 单一课程设置的过渡性转变

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的高校教学,其技能应用受到所在国家的文化、法律和社会秩序的影响。多数学生都在国内学习一段时间后去国外进行交流学习,还有很多人在国外直接工作。但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较高,实际招收人数不是很多,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异。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课程过于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中外文化背景基础知识的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所以,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课程要多层设置,根据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具体情况(语言基础、专业要求、学习目标等),因材施教,进行多层次、多阶段、多角度的课程教学。

2. 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受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目前我国很多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知识的灌输模式加上学生的被动接受,使学生的学习过于固定化,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没有创新和质疑精神,使很多学生学习后仍不会学以致用。因此,中外合作办学要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创新教学模式,逐步走向生活化、大众化、普及化;彻底改变以灌输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进教学一体化和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

3. 转变师资培训方式

加强师资培训对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尤为重要,此外还需大量引进国外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国内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培训,只能提高国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语言能力,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融合,必须使中外教学理念和方式和谐统一,进行中外师资力量的相互融合,才能不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国内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国外的教育方式和语言教学理念,从而满足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出国学习和工作的需求。因此,我国既要加强国内的师资培训,更要注重引进国外的优秀师资力量,并对中外师资力量进行相互融合,改变国内师资培训的传统模式,不断强化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师的语言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语言交流,提高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改革策略

面对中外合作项目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应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英语交际能力、人文素养等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1. 科学地选择教材

中外合作办学所使用的教材既要满足高校相应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还应满足教学内容。中外合作办学的教材应选取实用性强、科学合理的教材,根据国际合作办学专业领域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更方便、迅速地掌握专业领域在国际上的最新发展趋势,便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与国际发展现状接轨。此外,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基本素质各不相同,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产生对合作办学中知识理解的障碍。建议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国际相关领域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学生制定相匹配的教材、大纲以及辅导资料,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学习能力,同时增强教师的学术和科研水平。

2. 多样化地选择教学内容

中外合作办学应注重丰富教学内容,多样化地选择教学资料。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教学内容、教学速度、教学模式等。具体来说,可将学生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是需要拔高的学生,这些学生不只是对现有课程任务的学习,还可以对教材的内容和深度进行扩展,选取更高层次的教材;第二类是学生要求对教学目标达成;第三类是根据现行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中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组织课堂教学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较低档位的教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到学习的快乐,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合作办学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应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既可以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考虑到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地将二者融合起来,这样才能既完成教学要求,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合作办学的综合理念,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主,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四、结束语

总之,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改革非常重要。中外合作办学需要深化对教学系统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从思想上进行转变,课堂上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中外合作办学教学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把语言教学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在毕业就业时,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更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为各个国际企业、国内大型企业培养出更多的高精端综合型人才,符合中外合作办学的宗旨。尽管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但只要重视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制度、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模式改革,就一定能够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的顺利发展,为国际各企业提供高精端人才,为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部分,而中外合作办学也为中国学生到国外读书提供便利的求学条件。教学作为我国和国外合作项目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其能否紧跟国际语言环境及其变化,是合作办学项目成败的关键。阐述合作办学项目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方向、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性的具体措施,为合作项目下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改革提供新途径。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林金辉,刘梦今.论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建设[J].教育研究,2013,(10):72—78.

中外合作中会计教学 篇11

关键词:学导式教法;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一、学导式教法

1.学导式教法的起源与发展。学导式教法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由黑龙江矿业学院胥长辰教授在“自学式”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后由哈尔滨师大刘学浩从理论上加以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和理念。经全国各地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不断充实完善,学导式教学法逐步成为有一定理论体系、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教学法。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可以发现,每年以学导式为主题的文章有20~40篇左右,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层次都有,专业也涵盖了体育、医学、农业、理工科以及文史哲等多个大类,可以说当前学导式教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学中。一些对比研究发现,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上课注意力、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课堂活跃气氛、课后师生交流等方面得到改善。

2.学导式教法的概念。学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取其精华——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学生的自学,是启发式教学的发展和升华。学导式教学法突出“导”这一主线,教师的恰当指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把导的效能转化到学生自身能动地开发自己的智能上去,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同,学导式教学法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学习惯。

学导式教学法一般包括以下阶段:(1)引导与自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自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教材中将讲授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基本概念。(2)解疑与精讲: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提高自学效果,并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讲解、示范。(3)演练与小结: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反复演练,力求掌握知识技能。随后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简单总结,教师进行补充完善。学导式教学法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精通教材、熟悉学生情况,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引导。学导式教学法也要求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不做思考的习惯,通过教师引导掌握知识、培养自学能力。一般来说,对于难度不大的教材,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生比较适合学导式教学法。

二、学导式教法在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1.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特点。首先,和其他层次学生相比,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多数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兴趣也不高;另一方面,多数学生家庭条件优越,部分学生有混文凭的想法,学习主动性欠缺,积极性较差,没有养成听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自学能力也很差。不过,因为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不少学生才艺突出、社会化程度高、思维也比较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于这类学生,如果仍采用“填鸭式”方法,学生将延续之前被动接受的习惯,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都不会有明显提高。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对知识加以加工,积极引导学生,这样才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法更好的效果。

其次,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要具备自学的能力,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仅仅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语言是无法满足其今后的工作生活需求的。尤其是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要能用英语处理日常交际和涉外业务活动,还要学会学习英语的方法,为今后工作中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面对中外合作办学对学生英语水平提出的高要求,只有采取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才能较快地弥补学生在前期学习的不足,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学导式教法正是这样一种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尽管学导式教学法已经被应用于高职高专许多学科的教学中,然而我们对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用学导式教学法的研究并不多。由此可见,尽管这一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其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还尚有欠缺,对于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就更少了,因此有必要对学导式教学法在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应用加以研究。

2.学导式教学法应用。本文以《剑桥国际英语教程》第二册第五单元为例,介绍学导式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该单元主题是Going Places,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描述旅行计划、掌握将来时的构成和用法、学会表示必须和建议的情态动词,学习难度适中。首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来引出本单元的主题:What activities do you do on vocation? What activities do you do on your last vacation? Can you make a list of other activities you want to do on vocation?通过以上几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本节课内容上。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会话练习”和“观点展示”两部分,掌握文章大意,接着提出三个问题考察学生是否理解文章并抓住文章中的细节:What are Julia and Nancy talking about? What does Julia plan to do in the holiday? What is Susans advice on travelling?文章比较短,学生对旅游话题也感兴趣,所以一般都能回答出来,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随后让学生仔细阅读会话练习”和“观点展示”两部分,并自学“语法重点”部分。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全班巡回指导,听取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解答。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疑问分为普遍性问题和个别性问题。个别性问题个别解答,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则作为教学重难点详细讲解。“将来时的构成”以及表示“必须和建议”的情态动词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通过自学,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的基本形式可以有所了解,但在应用上可能还有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对此进行重点讲解。

针对学生反映较多的疑问,教师可以进行重点讲解。例如学生提出”be going to”和”will”的异同点,两者均可以表示将要发生的事,但它们有如下几点区别:

(1)be going to含有“计划、准备”的意思,所以对于事先经过考虑的打算、计划、意图,应使用be going to结构,而不是will,例如: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Sunday?

—Im going to go fishing.

(2)对于未经过考虑的打算、计划,只是临时之意(例如文中有maybe, probably, possible等表示不确定性的词时),则用will,不用be going to 结构。例如: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 dont know. I think Ill go camping.

(3)表示不受人的主观意愿影响的单纯将来,一般只能用will结构。例如:

Tomorrow will be April Fools Day.

在对本单元重难点进行精讲后,应当进入演练阶段,通过反复练习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语言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语法重点”部分的填空练习,加深对将来时以及表示“必须和建议”的情态动词的理解。紧接着可以让学生运用本单元语法知识,就假期计划以及对旅行的建议这两个话题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口语练习进一步巩固本单元重点知识。学生分组练习时,教师可以在全班巡回指导,最后由两组学生就两个话题分别发表观点,教师再进行简单点评。

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回想下本单元所学知识,让学生尝试自己总结本单元知识。学生总结后,教师再补充完善,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难点。

三、总结

学导式教学法改变了过去学生听命于教师的做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营造教与学的互动氛围,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深入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面对中外合作办学对学生提出的高要求和学生低水平之间的矛盾,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学导式教法,可以缩短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实际水平的差距,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语言知识的方法,学会思考和探索,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中外合作中会计教学 篇12

近年来,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给越来越多的高考考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结合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实际, 大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以专科为起点, 为很多高考失利的考生点亮了希望之灯, 而这种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又给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提供了出国继续深造的平台。不容忽视的是, 中外合作办学校中的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 大部分学生属于来自城市的独生子女, 家庭条件普遍较好, 自小便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娇气、依赖性强、盲目追求自认为“时髦”的事物等, 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是将学生送出国门, 接受国外原汁原味的专业课教育。因此, 在有限的专科教育期间, 大多数合作院校不开展思想政治课教育, 而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英语和专业课的学习和提高上。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 人们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 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的90后学生, 由于缺乏中西方文化道德对比的指导, 部分学生想当然地将西方文化中“自由”“个人主义”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简单化或者绝对化。鉴于以上现状,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 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型人才。

二、英语教学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师, 应时刻认识到,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 同时也是实施道德教育的一方圣土。如何将英语教学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需要坚持“三原则”:适度原则、引导原则和结合实际原则。

(一) 适度原则

英语课堂的主要任务是讲授英语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讲解课文的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作为英语教师, 要认真研究教材和时事, 适度对学生渗透道德教育, 而不能简单地将英语课堂变成纯粹的德育课堂。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 将道德教育有机地渗入到英语课堂中。切忌生拉硬扯, 牵强附会。

(二) 引导原则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大多思想活跃, 个性张扬, 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模式。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一代, 对父母、教师、学校不再是盲目地崇拜和遵从。因此, 英语教师在导入道德教育时, 要注意适当引导, 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让他们在无意之中逐渐接受和认同。而不能将某些道德标准强压给学生, 那样只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三) 结合实际原则

无论是英语教学还是道德教育, 只有和实际相结合, 才能凸显其价值。和90后的年轻人谈“三纲”“五常”只能加深师生之间的分歧和代沟, 脱离实际的道德教育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 英语教师应避免谈论过于高调而又空泛的道德标准, 而要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某些生活实际, 和学生共同探讨道德问题。

三、在英语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一) 在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难以估量。因此, 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 除了教材内容的讲解, 还要触类旁通,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 在分析小说The Great Gatsby (《伟大的盖茨比》) 时, 给学生布置作业进行讨论, 并指导学生针对某些知识点扩展开来。如:什么是“美国梦”?“爵士时代”指的是哪个时期?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标志?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盖茨比关于财富、地位和爱情的梦想以及这些梦想的最终破灭, 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通过以上这些问题, 英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如何正确对待财富、地位和爱情, 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联系到当前年轻人中流行的“拜金主义”, 帮助学生净化心灵,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 通过补充资料渗透道德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大多要参加雅思或其他英语等级考试, 因此对英语的要求较高。英语教师要补充很多课外资料, 丰富学生的知识,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水平和能力。在处理课外补充资料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或者观后感,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笔者发现在此过程中, 可以有效渗透道德教育。例如, 很多学生都看过好莱坞经典大片《泰坦尼克号》, 在观看过程中, 很多人被主人公尼克和露丝的凄美爱情感动得泪流满面。但由于东西方基础文化环境不同, 在爱情和婚姻观上, 中西方存在一定的差异。婚姻在中国人眼里是人生头等大事, 是非常严肃的道德问题。两人一旦结合就不会轻易改变, 白头偕老、从一而终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喜新厌旧或者第三者插足都不会被社会轻易接受。而西方文化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和自己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 如果发现现有婚姻是个错误, 双方有权再做选择, 强行维持一个没有爱情的婚姻是极其残忍的事情。就像影片中的女主人公露丝撇开自己的未婚夫而大胆追求自己一见钟情的尼克, 可能在部分东方人看来这是要受到谴责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走出国门、接受西方教育之后, 将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婚姻和爱情。

(三) 利用“第二课堂”渗透道德教育

大学生“第二课堂”丰富多彩, 尤其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 更是引入了很多新颖的元素, 比如英语角、大学生暑期国外夏令营、英语话剧表演、演讲比赛、背诵大赛、外籍教师系列讲座等, 这些活动都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帮助他们学习成人、成才、成功的基本素质, 使他们学会做人, 懂得做人的道理,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成为明德尚美、遵纪守法的人, 会学习、会做人做事、会合作、会生存和发展的人, 能够适应社会变化的人。

四、结语

蒙牛总裁牛根生曾有经典名言:“小胜凭智, 大胜靠德”, “有德有才, 破格重用;有德无才, 培养使用;有才无德, 限制录用;无德无才, 坚决不用”, 可见优秀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多么重要。在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中, 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精湛的英语技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 在学生走出国门接受继续教育的时候, 能够展现出优良的道德品质, 能够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蔡克.继承传统道德文化, 推进大学生道德建设[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02) .

[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上一篇:发展性课题下一篇:创新体制 突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