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困境散文随笔

2024-10-26

冲出困境散文随笔(共12篇)

冲出困境散文随笔 篇1

冲出重围,做我们自己散文

一段时间以来,因了《鄱阳湖文学》这份刊物,莫名地陷身于流言的重重包围之中,差点令我迷失了心智,迷茫了前行的方向。甚至可以说是缠绵、纠结于心,令自身深陷在某种意识的怪圈之内而不能自拔。

突然在某天某时某刻的那一刹那间,我的脑海中不意灵光一闪,忽然记起了许明亮老师常常跟我唠叨起的那句:“能经天磨真铁汉,不招人妒是庸才”的老话来。我反复地咀嚼其中之味时,心境于豁然间顿时开朗、敞亮了起来,身心亦是感到无比的轻松与畅快。纵观眼前的境地与遭遇,这不正足以说明是老天在考验我以及《鄱阳湖文学》编辑团队对于事物的承受能力以及抗击风雨霜雪的信念和意志么?

宋代大文豪、词家苏试曾经说过:“古之立大志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备坚韧不拔之志”这么一句话。亦即是在告诉人们,做一件事,不一定需要你具有超群绝世的才能,但自身一定要具备坚韧不拔的钢铁信念和凌云般的坚强意志。我想,苏学士的这番话,似乎就是针对当下身处困境中的我以及《鄱阳湖文学》编委团队的人们说的,这给予了我们大家极大的精神鼓舞和无穷的奋进动力。

无论是人的个体还是集体,在对事业的追求上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卓越的倾向。我与《鄱阳湖文学》编委团队的同仁们在一起,同样抵御不了她的极度诱惑,这是我们的向往。

记得美国作家拉尔夫?马斯顿曾经说过:“卓越,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态度。”我们应当记住他的这句话。因为追求真实的卓越,并不能靠走捷径和偷机取巧可以达到其目的,而是要用坚定不移的信念、钢强的不屈意志作支撑,用客观、平实、理性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才能达到追求卓越的目的的。

我们不必要去妄议和评价别人的`容颜,因为别人不会靠我们的评价高低去混饭吃;我们更不要去妄议和评价别人的德行,因为我们自己并不一定比别人都高尚;我们一定不要去妄议和评价别人的家庭以及所谋求的事业,因为他们做的那些事情一慨与我们无关。所以,我们就真的不必要去妄议和评价别人的功过是非,因为历史必将会检验出其的真伪和验证出其的真正价值。

我们千万不要去责怪这个时代,说什么人心浮躁了,道德沉沦了,人性旁落了,更不能去无谓地责怪你身处的这个地方以及这个地方上的一些人和事。因为这个时代是没有错的,这个地方以及这个地方上的那些人和事也是没有错的。鲁迅曾经说过:“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既然这样的人和那样的事都是现实的客观存在,那我们还有什么好去唠叨的呢?因此,我与《鄱阳湖文学》的编辑团队在一起用心于此生此地,做好手中的刊物,就是赶上了最好的地点,最好的时代。这对于我们大家来说,还有什么不满足和不如意的呢?

对于事物的认识与认知,我们不要轻易去说不,而是要说好。你不要去告诉别人这个行不通,那个不能做,而是要去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当然,在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之前,自己要对所阐述的观点有充分的论据才行。

故此,在当下,我希望自己能和整个的团队在一起,统一办刊的思想认识,明确办刊的前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实信、谦恭、包容、虔诚的心态行走在追求《鄱阳湖文学》卓越的道路上,拨开眼前的重重迷雾,克服一座座艰难险阻,不被世俗的流言所束缚,勇敢、大胆地冲出尘言流垢垒起的重重围堵,大踏歩地沿着挖掘和弘扬鄱阳湖地域文化,宣传和推介、推广鄱阳湖文学的这条路走下去,做回本真的鄱阳湖人自己就足够了。

鲁迅先生还曾告诉过我们:“世上本无路,只要走的人多了它就成了路”。因此,我们只要勇敢地走在这条暂且不被称之为路的路上走下去,并且在这条路上冲出重围,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我们相信,《鄱阳湖文学》的未来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

我们衷心地感谢那些置《鄱阳湖文学》杂志与我个人于重重困窘之境地的人和事,是他们让我们有了敢于挑战困难和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决心和勇气。冲出重围,做回我们本真的自己。让我们大家在前行的路上,砥砺共勉,共同奋斗,一起努力吧!

冲出困境散文随笔 篇2

(一) 山区发展问题有重要性

时至今日, 全球山区发展总体上仍处于经济相对落后、贫困相对集中的地位, 边远、落后、贫困、封闭等成为山区的“符号”特征。我国是一个山区大国, 整个山区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9%, 山区人口所占的比重为56%, 其经济社会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没有山区的全面小康, 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山区现代化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 山区又是全国的生态屏障区、自然资源富集区, 是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汇集区, 是淡水资源的主要源头。如果这些环境破坏了, 往往经过几代人也很难恢复, 所以山区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基础。没有山区的绿色发展, 就没有全国的生态安全保障和可持续发展。因此, 山地的生态功能, 不仅是山区本身绿色发展的基础, 而且是全国特别是平原区、经济发达区的生态屏障。山区生态环境又是极其脆弱的, 一旦破坏, 不仅难以恢复, 而且影响到山地环境的稳定性。因此, 山区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 在我国具有特殊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政治意义。同时, 山区又是中国贫困人口聚集的主要区域, 而且由于自身反贫困能力不足及其他方面的原因, 山区人口反贫困的结果是, 其生态系统不断遭到干扰和破坏, 山地灾害有增无减, 山地环境不断退化, 这就体现了山区总体上不富裕的状态, 不仅影响着山区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而且对山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也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 山区发展面临的四大困境

从山区经济发展的格局来看, 部分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一定成就, 财政收入增加了, 但由于收入分配机制的因素, 山区民众并没有富裕起来;甚至, 少数山区的民众也富了起来, 但由于发展路径选择的偏差, 生态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综合起来看, 山区在多年的经济发展中面临四大困境。

一是丰富的山区资源, 贫穷的山区经济。以贵州为例,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份, 贵州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 资源丰富, 分布广泛, 门类齐全, 且成矿地质条件好, 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已发现矿产123种, 76种已经探明储量, 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 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煤炭不仅储量大, 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素有“江南煤海”之称, 煤炭保有储量达549亿吨, 居江南各省区市之首;铝土矿质佳量大, 保有储量4.24亿吨, 居全国第二;贵州是全国富磷矿最多的省份, 富磷矿资源储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全省已查明的黄金储量在150吨以上, 居全国第10位。贵州虽然有丰富的山区资源, 但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全国后列, 1978年贵州人均GDP为175元, 排全国倒数第一, 通过了30多年的发展, 2011年贵州人均GDP虽然上升至16413元, 但仍然排全国倒数第一, 比倒数第二的云南差2624元。

二是区域经济发展快速, 生态严重破坏。山西也是一个以山区资源发展为主的地区, 2010年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牛仁亮介绍说:山西的资源型经济是粗放型的、初级化的, 万元GDP耗能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2倍以上, 污染则以二氧化硫为例, 它的排放也是全国平均数的2倍以上。生态破坏相当严重, 每采一吨煤要破坏2.48吨水, 目前为止山西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

三是富了政府、富了企业, 穷了农户。一些资源富集山区依靠资源开发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同时也造就了若干的亿万富翁, 但在地方财政收入和企业富裕的过程, 并没有实现农民的同步富裕。以山西为例, 2011年山西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260.57亿元, 增长24.85%, 跨越2000亿元大关。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01元, 比2010年增长4736.25, 增长18.26%,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6.6个百分点。这么高强度煤炭开采, 并没有给山西人民带来富裕, 山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排在全国的20位以后。因此, 一些山区走了一条富政府、富企业和穷农户的发展道路。

二、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湄潭模式

人们普遍认为,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走保护生态、走绿色发展之路, 就必须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在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就我们对湄潭进行的调研看,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矛盾的, 保护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在长期的探索中, 湄潭走了一条以发展茶叶种植为基础, 再发展茶叶等农产品加工和以茶叶为基础的生态旅游, 从而推进全县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湄潭县核桃坝等村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力种茶, 然后逐将茶叶种植产业培育为保护生态和带动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茶产业已经成为湄潭的第一大农业收入产业, 以2009年为例, 在投产茶园12.5万亩的条件下, 实现茶叶产量1.1万吨, 茶产业产值6.16亿元, 平均亩产值4928元, 茶叶的综合收入达到了10.2亿元, 占湄潭经济总量的4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99元上升为2011年的5841元, 增长28.3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2011年湄潭县为59.12%, 贵州为25.26%, 湄潭县高于贵州33.86个百分点, 这充分说明, 在经济发展过程湄潭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湄潭县走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湄潭县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 坚持生态立县战略,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种养基地建设面积和规模。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不断提高农村“三废”的综合利用水平。二是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建立完善县域环境功能区划和基本生态控制线制度。实施对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良好区的分区保护, 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石漠化生态重建工程。三是大力推进产业生态转型。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工业, 制定出台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产业政策, 促进产业生态化。

第二, 以茶叶产业为突破口, 打造生态产业。一是是茶叶生产专业化。形成“湄江-永兴-天城无公害茶海区”、“兴隆-抄乐生态茶区”、“洗马-马山-复兴-西河富锌富硒茶区”三大产茶区, 进行茶叶的专业化生产。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 特色优势产业迅猛发展, 跃升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全县形成了“茶、米、烟、畜、椒”等优质农产品支柱产业。

第三, 以优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为突破口, 发展绿色工业。湄潭县在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 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围绕优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发展工业促产业, 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关联度, 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做大做实绿色工业。

第四, 充分利用茶叶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发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打造休闲养生度假中心, 着力打造休闲避暑胜地, 精心设计“中国茶海·休闲湄潭”的主题旅游产品。“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73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5亿元, 旅游业成为全县后续优势产业的潜力得到显现。

三、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湄潭模式的启示

第一,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是未来中国山区发展的路径选择。山区的经济发展道路如何走是理论工作者的实际工作部门长期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虽然专家学者在不断思索, 各地区都在进行实践探索, 但一直没有找到一条既能够兼顾经济持续发展, 又能够保护良好生态, 实现区域财富增加、政府财政增加、企业收入增加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并且农民能够分享更多成果的发展道路。换言之,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不管是现有的经济理论, 还是人们对经济发展过程的认知, 即不少地区进行经济建设的实践, 都认为保护生态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是相互矛盾的。发展地方经济就要破坏现有环境, 保护环境经济就搞不上去。湄潭县则走了一条通过茶产业这一既能保护生态, 又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还能带动农民致富的道路, 即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对传统经济理论进行了实践的挑战, 实现了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农民富裕、生态保护和企业发展的多赢格局, 不仅培育了新型农民, 形成了而且湄潭的农民文化。

第二,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湄潭模式是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深刻领会和富有创造性的践行。通过“绿色发展、富民新民”, 湄潭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精神落到了实处, 通过标本兼治、多管齐下, 建设发达农业、培育新型农民、构筑和谐农村、不仅初步实现了城乡统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口均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而且使全体湄潭人民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实惠, 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得以初步实现。

第三,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湄潭模式表明。如果能够立足农业求发展, 即使是欠缺矿藏资源、缺乏工业基础、没有大城市带动的农业县, 也可以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 也可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第四,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湄潭模式说明。如果能够真正了解和引导农村居民的意愿, 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 兼顾历史传统与现代化发展,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可以高效推动社会主义新村建设, 为农民建设起村容整洁、生活便捷、环境如画、安居乐业的人居环境。

第五,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湄潭模式说明。以科学发展观改变传统政绩观, 是湄潭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 如果能够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坚持实事求是、以民为本、民生为重, 致力于从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出发, 探索具有地方特性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山区农业县完全可以化劣势为优势, 走出一条成功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和谐共生”。

摘要:我国是一个山区大国, 山区发展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山区在经济发展中面临四大困境:一是丰富的山区资源, 贫穷的山区经济;二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生态严重破坏;三是富了政府、富了企业, 穷了农户;四是欣欣向荣的劳务经济, 贫困萎缩的山村。在长期的探索中, 湄潭走了一条以发展茶叶种植为基础, 再发展茶叶等农产品加工和以茶叶为基础的生态旅游, 从而推进全县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

关键词:山区经济,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湄潭模式

参考文献

[1]洪名勇.绿色富民湄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冲出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 篇3

一、当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

1.学生现状:苦恼。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大多数学生拿到作文话题时,总是愁眉不展,之后无可奈何,挤牙膏似地挤出一些陈词滥调。文章充斥着空话、假话、套话。内容往往是无病呻吟。更有甚者,则以“没什么可写”为借口,趴在桌子上睡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部分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其实都停留在小学层次。

2.教师现状:郁闷。要么感觉作文教学似乎无法可循,无从下手。要么感觉作文教学没有系统性,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作文课则常常有这么几种情况:要么布置一个话题,让学生自己去写。于是,作文课变成了纯粹的练习课。要么念学生的优秀习作,于是,作文课变成了朗诵课。怎样的作文课称得上是一堂好课?是不是一个星期上好一堂作文课,学生就能写好作文?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

二、应对策略

1.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作文中“写什么”与“怎么写”的关系就像人体的“骨架”与“血肉”的关系。要让学生学会“写什么”,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一个没有鲜明观点的学生又怎能写出有水平的文章呢?一篇语言华美、立意空洞的高考作文,又能得几分呢?综观历年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可以发现,高考作文首先要讲究的是思想性。没有思想内涵只追求语言华美的文章就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注定要衰亡。怎样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呢?下面是笔者尝试过的一些做法:每节课上课前给学生推荐几本好书,或给他们介绍一下最近的文学思潮。笔者曾给学生推荐过梭罗的《瓦尔登湖》,记得在介绍这本书时,笔者引用了书中的一句话,“这是一本静静的书,这是一本能净化人心灵的书……”课后,很多学生去买了,在他们的作文中也经常看到他们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学生不是不想买书、看书,而是不知道买什么书,看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领、指导。除此之外,笔者还向他们推荐过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刘心武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书。

2.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始终贯穿作文意识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学会应用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写作是最严格、最规范的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所以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可谓殊途同归,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样的。目前,阅读教学存在复杂化倾向。更有甚者,把一篇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其实,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归纳为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因为任何作家写作时首先要思考“写什么”,其次必须思考“怎么写”。

笔者曾给学生分析过2004、2005、2006这三年的浙江高考语文试题的现代文。例如: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的现代文是《白鹤翔集的记忆》。上课伊始,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析题目,猜一下这篇文章大概是写什么?当时,学生抛出各种答案,归纳整理一下,答案大致是这样的:写的是一种“记忆”,说明这是过去的事情,而“怀古往往是伤今”,“白鹤翔集”,说明当时白鹤很多,也许写的是要保护环境之类的东西。然后,笔者又提出第二个问题:作者是“怎么写”的?如何构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冲出重围,做我们自己散文 篇4

当一个人怀揣着梦想踏上人生这列未知航程的时候;当一个人真正经历了世间的风风雨雨,艰难困苦以后,如若还能够保持以往最初的激情,便会相信,这个人活的是真诚的,至少对于自己来说,他是没有虚假的。

眼望着大街上茫茫于世的芸芸众生,如潮水般的来来去去,穿梭不停,一个个都是那么的行色匆匆,似乎总会有那么许许多多忙也忙不完的事情在前面等待着,仿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这个世间之于每个人也是愈加显得陌生和不再熟悉了一般。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商业社会的大潮下,相互彼此之间的关系亦宛如商品的交易,只是稍作停留,便又各奔东西,相安无事了。

难道每个人真就这么的忙吗?甚至连一句简单礼貌性的问候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在好不容易得以休息的空暇里,还要想着那些事业,生意,以及人情世故上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难道你就真的不累吗?即使是外出旅游,也是一路的忙碌不停,最终只是换回了一大堆堂而皇之的照片,敷衍了事。

这人活着,怎么就这么累?

整日里为名为利而奔波劳碌,费尽心机,说着是在为自己而活,可又有几人是在真正的为了自己所喜欢的事而忙碌的。于是乎,想要真正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大多数时候简直就成为了一种不可求的奢望。

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这话听起来多么的简单,到了现实当中,又是多么的不易。面对这个纷繁扰攘的大千世界,面对这个充满极具诱惑力的环境氛围,金钱财富,功名美色……又怎么会舍得说放弃就放弃,说不要就不要,这是一个人的追求啊!

没错,这是一个人的追求,但却绝非是理想。

我所理解的理想应该是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只遵从自己的意愿行动,尽管面对这花花绿绿,五光十色的现实,依然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无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至少我做了,就无怨无悔才是。

可是生活中的我们常常将理想变成了不切实际的梦想,觉得那样做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只当成是童年阶段懵懂无知的产物罢了,过去了,也就真的过去了。

难道人活一世就不应该做一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吗?哪怕那会是极其幼稚可笑的,但那却是人心底里面最为真实的想法。难道人活着,就不应该多一份真诚吗?就这样每日里戴着面具生活,过着随声附和,人云亦云的日子吗?

于是,我唯有独自站在过往的岁月里,回首童年,回首那段天真烂漫的旧时光,发一声叹息。

传统技艺如何摆脱生存困境散文 篇5

近期,已故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先是因为制片人下跪求排片量而引起舆论热议,现在终于靠电影自身质量赢得了口碑。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徒弟游天鸣一个人在师父焦三爷墓前,孤独地吹奏着百鸟朝凤这支唢呐匠心中最神圣的曲子。坐在影厅里的笔者,听着苍凉悲鸣的唢呐声,久久不忍起身。

《百鸟朝凤》以唢呐匠游天鸣的成长为故事主线。他历经千辛,排除万难,经历了师父焦三爷的重重考验,凭借无比坚韧的毅力、不知疲倦的练习以及对唢呐匠德行的.坚守,最终继承了师父的衣钵,但却无法挽回唢呐日渐被人遗忘的衰败之势。

影片提出了一个宏阔的命题,那就是,传统技艺在面对外部世界的冲击时,该如何予以回应,如何既能保持自己的传统、又能与外部世界和谐共存?

面对金钱的诱惑,焦三爷坚决不肯为德行低下之人演奏百鸟朝凤,坚守着唢呐匠朴素的内心追求和这种追求背后朴素的社会伦理。通俗点说就是,焦三爷认为即使市场经济大浪冲击,有些规矩也还是不能破的,给再多的钱也不能破。然而,悖论也在此,恰恰由于对传统的执着与坚守,反而加速了传统的消亡。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许多人们曾经熟悉的传统技艺都遭遇到生存困境,一些民族特有的审美特征面临式微。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我们走过了别人几百年才走过的迈向现代文明之路,但却不得不面对诸如唢呐这样的传统技艺被日渐边缘化的困境,以及这些传统技艺背后道的消失。

关于如何保护这种道,邻国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自1853年佩里叩关,经过一个多半世纪的发展,日本已成为一个既现代又很好地保留了传统的国家。很多手艺人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从事一门手艺,没有因为现代文明的冲击而彷徨失措进而抛弃自己的传统,这是令人深思的。如果仅仅把传统技艺当作一种乡愁,仅在宏观叙事意义上慨叹传统的消亡,而不像日本那样几代人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具体的工作,恐怕这些技艺更难以在现代社会保全。

冲出火海教案 篇6

1、通过游戏,让幼儿初步懂得遇上火灾时一些自救的方法。

2、培养动作灵敏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3、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4、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游戏准备:

小水桶两个、小毛巾人手一块、垫子连两张、“浓烟圈”四个、“火柱”六根、电话机两台、报警器、场地布置如图:游戏玩法:幼儿分成两组,每人拿一小毛巾站好游戏开始,火灾警报响起,小朋友齐念儿歌:楼房里、起大火,火焰熊熊烟雾多。

小朋友、别慌张,动动脑筋冲出来。念完后,排头第一个小朋友将毛巾放进桶里“弄湿’’,将水桶翻倒“淋湿全身,一手用毛巾捂住鼻子,低下身体先绕跑过“浓烟区”、钻爬过“火区”、然后横躺在“沙地”滚动将身上的“火苗”熄灭,最后跑到“电话亭”拨“119”报警。后面的.小朋友依次进行。

游戏规则:

1、全体幼儿必需做完“湿”毛巾、“淋湿”全身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动作。

2、在绕跑“浓烟区”和钻爬“火区”时,必须用毛巾捂住鼻,而且要将身体低下。

多想冲出这张“网” 篇7

——题记

淡蓝的天空,有飞机划过的尾线,延伸到很远的地方。球场上篮球调皮地跳跃,碰撞的声音一点一点地闯进我的心。多久没有打篮球了,和我的朋友?我们都各自在家里昏天黑地地上网,是否还有机会一起玩呢?

我和姿在学校里散步,远处的居民楼明晃晃的,姿淡淡地说:“防盗网,全是防盗网。”我抬头望去,果然,我惨淡地笑。以前,人们应该是夜不闭户的,现在却不得不用网把自己隔开。我俩无语,继续走着。我却分明看到了她的失望。

五一回家,本以为可以好好地大玩一场,却不知我和朋友间已经多了一层网。我们不再出门,而是在网上交流,在电脑前挥霍着时间。我多想再和她们玩啊,像小时侯那样弄弄泥巴,玩玩过家家。可是现在已经成了奢求,不复过往了。

冲出亚马逊观后心得 篇8

影片《冲出亚马逊》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反映2名中国钢铁战士超越极限为过争光的事迹,来自世界各国军队的特种兵,以特殊方式进行入学报到,在这个学校任何人在训练中经受不住考验,超过48小时将被除名,并降下本国国旗。

在以严厉著称的教官“鳄鱼”的指挥下,学员们开始了严格的近乎残酷的训练,两天后,就有1名学员放弃了训练,并降下了国旗。但训练强度仍在加大,“鳄鱼”的训练方式,手法也更加凶狠。两位参训的中国钢铁战士最终战胜各国强手,为国家和军队争光并消灭了隐藏在丛林中的贩毒集团。

这部影片可以结合我的工作,对于工作,我在特种兵7号王辉身上看到一种坚持,这点我很钦佩。一开始训练的时候,他也有过要放弃的举动,可最终坚持了下来。而我来魅力之星美发连锁机构也是机缘巧合,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要踏入美发行业,但我是个不甘于平凡,总想做些什么,想找一个可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之前做美容,但总觉得技术再好也只是打工,以后如果自己开店了,怎么去经营,去管理,给你人才,你也未必懂得利用。我要懂得管理,懂得用人,把别人的技术为自己所用,因此我想挑战一下自己,之前没接触过美发行业,又不懂管理。而且又是新人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可想而知,以前做员工时从来就不想那么多,现在做管理了做什么都要为整个团队整个店的利益着想,上班,下班都在想店里是事情,而且店里有些员工很调皮,很难管,有时把你气得一个人找个角落那哭泣,有时真的觉得好委屈,对他们再好,他们感受不到。自己干嘛活的这么累?年纪轻轻的熬的像个国宝,皮肤又暗,真想甩手走人。可是一个人活在世上,心中要有爱头脑里要有感恩,心中要有爱,双肩扛着责任与坚持。双脚踏着忠诚于孝道。

曾经在一个商场看到一句话“没有永远刁蛮的顾客,只有做不到的服务”员工也是这样,没有永远调皮的,只是你没有找到对的方法。

《冲出亚马逊》读书笔记 篇9

这部电影讲的是由联合国举办的猎人学院新来了一批各国精英特战队员。这其中有中国的特种兵王辉和小龙。他们要经过12个星期艰苦训练并在受伤时48小时内归队才能使本国国旗永远飘在猎人学院的上方。训练很艰苦,可他们还是留下来完成了训练,并让本国国旗留了下来。

我看完了这部影片,觉得自己在那样的环境中一个小时都坚持不了,更何况12个星期?所以我很佩服他们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不管有多苦,都不愿放弃。他们知道自己代表着中国,努力证明自己最终获得了勇士勋章。

冲出逆境观后感精选 篇10

总述:一个被抛弃继而被虐待的孩子,流浪后进入海军服役,不安全,被压抑,易被激怒。经过心理医生的疏导、帮助,还有心爱姑娘的青睐和陪伴,终于让他逐渐愿意面对曾经的伤痛,去追寻自己所受的痛苦的原因和那梦中的家园。最后得偿所愿,曾经的梦境成事实,释然。而其实他的成长也让心理医生自己的问题。

感受一:童年的伤痛,对孩子的破坏力是蛮强的,即使成年后掩饰得很好,还是会延续那种被离弃的不安。我其实很奇怪,在这样的岁月和这样的社会中,安东尼怎么能保持他的真与善,甚至觉得有些不真实。那些打架,一开始虽然让人觉得可恶,可是与他所经受的暴力、死亡、猥亵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影片一开始就让人看到他在意的女子,而后是逐渐走近他的医生。

感受二:喜欢他说下雨天的比喻,那种感觉真是很贴切,心理医生也注意到他的困惑。喜欢他在灯塔上与女友的对话,坦诚而温情。但是最好的,恐怕就是这首从他心里出来的诗歌——谁会为小男孩哭泣 ?

似乎听见:我想做个好孩子,为什么你们都不要我。

似乎听见:我一次次被打击,那么害怕,为什么没有人来在乎我?

是呀,找到自己真正的根,即使只是坐在妈妈身边,告诉她自己的努力,自己的现状。

感受三、感谢导演,没有出现母子相认,相拥而泣的场面,母亲一直没有面对他的目光。

这样的平淡反而让我觉得真实,他不是去乞求,也不是去示威,只是心中一直想诉求的,一直在努力的理想,终于能说出来。

那一刻,他也能原谅父母,能让自己真正独立,能站在阳光下,爽朗、坦然地面对新生活。

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一大家子欢迎他的场面,对他来说真是很重要,他一直魂牵梦绕的,不就是被接纳,被拥抱,被满足吗?

医生和他,到底是谁在治愈谁?每个人都有自己要直面的问题,可是也会不自觉地逃避。

感受四、不知道别人为什么学心理咨询,我在进入这个课程时,也在逃避或者为很多问题困扰。

冲出亚马逊观影心得 篇11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的两个中国军人王晖和胡小龙代表中国参加“猎人学校“培训时的经历。当我看到他们第一天报到时,胡小龙报告教官自己的皮带和靴子不合适的时候,教官告诉他军人的天职第一是服从,第二是完全服从,第三是绝对服从。他只有服从,因为那双不合脚的靴子,他们训练了一天没有晚饭,因为那双不合脚的靴子,他的脚底磨得全是水泡。最终因为他的坚持与不服输,从心底感动了教官,教官悄悄地给他换了一双合适的靴子。可能在胡小龙的心底没报过能换一双合适的靴子的希望,可是他最终换的了一双合适的靴子。我觉得只要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意外的惊喜可能会随时降临。我们能做的就是服从于坚持,绝对的服从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捷径。

当他们晚上吃了别人给的一块玉米饼,第二天被教官误解说是偷的,为了挽回自己的尊严,证明自己的清白,王晖想敲响丧钟放弃时,他看到高空飘扬的五星红旗时,觉得自己所有的清白和尊严是那么的不值一提,无奈的抛弃敲响丧钟的棒子,跑向网墙接受惩罚。片中有几次都是为了中国的尊严,为了中国的国旗能一直飘在猎人学校的上空,他们选择了坚持。

《冲出亚马逊》-观后感 篇12

公司开展执行力文化的学习,因此特意观看了电影《冲出亚马逊》,让我感触颇多。

最开始,刚到猎人学校,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特种兵中,有不少人提出了各种要求,有人要求换学号说那个学号不喜欢,有人因为皮靴太大要求换皮靴,有人不愿意和中国特种兵在一组。总教官的回答只有一句话:“第一是服从!第二是完全服从!第三是绝对服从!”

训练的内容可以说残酷,在海滩上汹涌的浪花中做俯卧撑,每人一块玉米饼一碗汤,没吃饭再跑5000米,生吃牛肉,惩罚是站在水中水淹到脖子,活埋士兵,鳄鱼搏斗。训练场上由于接受不了残酷的训练,有人敲响了雾钟,降下了国旗,宣告失败的离开,每一个人要么适应这里,要么离开,这就是规则。

而最后,只剩下四面国旗,那旗杆顶飘扬的国旗,在那一刻尤为夺目。

电影结束了,没有任何借口,无条件的服从,这是我们应该电影中特种兵身上学到的品质。

也许有人会问,不合理的要求也要服从吗,就像电影中有人因为不合理的要求而离开了训练营?

是,这是我的回答。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对于命令,首先要服从,执行后方知效果;还未执行,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谈见解和不可执行的理由,走到哪里都是不受欢迎的角色。对于有瑕疵的命令,首先还是服从,在服从后与领导交流意见,就是完成任务后的总结,这种总结是尤其可贵的,它让你更成熟、更优秀,并逐步显露出你的价值。

“你们是钢铁,纪律就是模具”,这是电影里的一句话。一个团队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纪律,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服从,没有执行力,一个团体将会溃不成军,何谈竞争和生存。对于个人来说,服从是一种优良品质,它可以让人放弃借口,放弃惰性,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情绪,让目标更明朗,让思绪更直接。而对于企业来说,服从是执行力,任何规章制度都需要服从才能发挥效力,若不能服从,再好的孙子兵法也解救不了任何战争的燃眉之急!只有良策没有服从,任何良策都是空话;只有制度没有服从,任何法律都是空文。

上一篇:年末感恩日志下一篇:高速公路收费标准